CN102335287A -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5287A
CN102335287A CN2010102376181A CN201010237618A CN102335287A CN 102335287 A CN102335287 A CN 102335287A CN 2010102376181 A CN2010102376181 A CN 2010102376181A CN 201010237618 A CN201010237618 A CN 201010237618A CN 102335287 A CN102335287 A CN 102335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ox
acne
skin
tea t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76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垂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376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52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5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52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本发明属于皮肤外用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属于以天然植物精油玫瑰果油、茶树油及化学药水杨酸、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辅料或基质加工而来。本品具有治疗青春痘、暗疮、粉刺,并能加速皮肤新陈代谢,有效祛除痘斑、痘印,使皮肤光洁、明亮。弥补了上市销售产品或现有技术只单纯祛痘而不祛痘印、痘斑的缺憾。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肤外用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属于以天然植物精油玫瑰果油、茶树油及化学药水杨酸、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辅料或基质加工而来的产品。本品具有治疗青春痘、暗疮、粉刺,并能加速皮肤新陈代谢,有效祛除痘斑、痘印,使皮肤光洁、明亮。
二、背景技术
痘是痤疮的俗称,又叫「青春痘」、「暗疮」或「粉刺」,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青春痘的临床表现为:红、肿、痛,有少数患者表现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脓包、丘疹、结节等。青春痘是由於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时,体内的荷尔蒙会刺激毛发生长,促进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毛发和皮脂腺因此堆积许多物质,使油脂和细菌附著,引发皮肤红肿的反应。由於这种症状常见於青年男女,所以才称它为「青春痘」。其实,青少年不一定都会长青春痘,而青春痘也不一定只长在青少年的身上。
现在上市的祛痘产品中,不论是中药还是化学药,都存在只祛痘,不祛痘斑、痘印的特点。背景技术对照: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祛痘功能的组合物。国别: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73731.3,一种具有祛痘功能的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迷迭香0.5~10,松叶0.5~10。同时还可加入薰衣草油、茶树油等天然祛痘成分,和/或维生素B6、尿囊素等化学祛痘成分。该组合物可以加入药品或化妆品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品或化妆品,能有效抑制表皮油脂分泌,抑制粉刺生长,消退红肿,杀灭粉刺杆菌,祛痘疗效确切,维护肌肤健康。且所需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此对照发明主要原料为迷迭香、松叶、薰衣草油、茶树油、或维生素B6、尿囊素等,产品治疗功效为抑制油脂分泌,消除红肿,杀灭粉刺杆菌,而忽略了对祛除痤疮后留下的痘斑、痘印的治疗,可以说祛痘不祛印是此发明的真实写照,基于上市产品及已有技术缺乏对痘斑、痘印的治疗,本人决定研究一种既能够祛痘,又能够祛痘斑、痘印的产品。对照发明与本发明的共同点是:茶树油是处方原料之一。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的目的表述:上市销售的祛痘产品及已有的相关技术中,大多祛痘产品通常只有祛痘、消炎、杀菌、改善痘性肌肤的作用,而没有祛除痘斑、痘印的功能,长期以来,痘斑、痘印一直困扰着在脸上留下痘斑、痘印的患者。本发明是为了帮助痤疮患者祛除痤疮、痘斑、痘印一直困扰着在脸上留下痘斑、痘印的患者。本发明是为了帮助痤疮患者祛除痤疮、痘斑、痘印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处方设计时加入:一、具有杀菌、消炎功效的成分,二、具有美白活肤功效的成分,三、具有加速皮肤新陈代谢的有效成分等。本品具有治疗青春痘、暗疮、粉刺,并能有效祛除痘斑、痘印,加速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光洁、明亮。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祛痘产品只祛痘,不祛痘斑、痘印的缺憾。
3.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3.1作用机理:本发明由消炎杀菌成分-茶树油,美白活肤成分-玫瑰果油、加速皮肤新陈代谢成分-水杨酸、柠檬酸组成,经一定工艺加工成均质的产品。本发明处方不是单纯的成分组合,而是根据中医药辩证施治、整体治疗为指导原则,采用茶树油消炎、杀菌,清洁毛孔,玫瑰果油美白、润肤、修复受损皮肤,结合水杨酸去除角质,加速皮肤新陈代谢,柠檬酸辅助水杨酸加速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明亮、光洁,处方各组分协同作用,产生整体的治疗效果,从而实现了祛除痤疮、痘斑、痘印的功效。在本发明中,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使用,产生了祛痘、祛痘印的作用。
3.3本发明是以天然植物精油玫瑰果油、茶树油及化学药水杨酸、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来的。
3.3,1处方配比:玫瑰果油:60g-80g,茶树精油:20g-50g,水杨酸:5g-10g,柠檬酸3g-6g,加辅料或基质适量,制得1000g。
3.3.2治疗功效:本品具有治疗青春痘、暗疮、粉刺,并能加速皮肤新陈代谢,有效祛除痘斑、痘印,使皮肤光洁、明亮。
3.1原料
3.1.1玫瑰果油:玫瑰籽油Rose hip seed Oil,中文一般称作玫瑰果油Rose hip Oil,玫瑰果油是南美洲的一种野生玫瑰果实,经由特殊新科技方法提炼、萃取浓缩而成的,不含任何化学成份、防腐剂的纯天然植物油。其主要成份由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他命C、果酸、软硬酯酸、亚麻油及阳光过滤因子组成。
3.1.1.1日用功效:深层滋润肌肤、提供养份,防止皮肤老化、干燥;增加皮肤组织活力,避免松弛,保持皮肤富有弹性,收缩粗糙毛孔,可使干裂皮肤恢复其自然光彩,消除及减少各类皮肤皱纹形成,如眼袋纹、鱼尾纹、颈纹;防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美白肌肤。特殊治疗:改善和消除创伤后新旧疤痕,如青春痘、暗疮留下的凹凸洞、晒伤、烧伤疤、手术后留下的疤痕。消除换肤后的发黑和红肿现象。防止和消除妊娠纹;防止色素沉淀,淡化斑点,消退黑斑、雀斑、老人斑、黄褐斑,眼部护理可消除黑眼圈,眼脂肪粒,肉牙,扁平疣。
3.1.1.2玫瑰果油成分:γ-亚麻油酸、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柠檬酸、维生素A、C、类胡萝卜素。适用:最重要的成分是r-亚麻油酸,这种必需脂肪酸对生殖***非常有帮助,食用可以抗老化,对关节炎,高血压和胆固醇过高也效。对于皮肤,有柔软肌肤、美白、防皱,对妊娠纹也有疗效。具有组织再生的功能,能有效改善疤痕、暗疮、青春痘,保持皮肤水分功效卓越,也可以预防日晒后色素沉淀,晒伤都有效,添加10%的量就够了,若非常干燥老化肌肤可用100%。
3.1.1.3玫瑰果油特质:深黄或淡褐色,淡淡的苦味。萃取自智利野蔷薇果实的品质最佳。压榨玫瑰仔的果实就可以得到玫瑰籽油。南美洲3000米以上的高山,原住民栽种的无污染蔷薇,当地人称作Rosa mosqueta(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它最重要的成分是含有γ-亚麻酸油,这种必需脂肪酸,对生殖***非常有帮助。在食用上,它抗老化的功能也渐渐被发掘,所以对多发性硬化症、关节炎、高血压与胆固醇过高都有效。
3.1.1.4玫瑰果油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肤质,改善疤痕,湿疹或干裂发质;玫瑰果油的主要作用:强化组织功效,产生活络组织作用,容易渗透真皮层,保湿,促进肌肤光滑美白之功效。对细胞再生,修护及愈合有极佳的作用。它能使皮肤色素淡化,重现均匀色调,使皮肤平滑。它能保持皮肤清洁,柔软、嫩滑、湿润、紧缩,结实,富有弹性、丰丽的作用。特别对一般粗糙皮肤更见功效。玫瑰果油主要效用:疤痕:修护面部及手术后留下疤痕的痘疤,平滑凸凹孔洞,收紧毛孔,溶解黑头。皱纹:防止皱纹,包括眼部鱼尾纹,妊娠纹,体纹,并能在短期内将皱纹及幼纹等暗淡及消除,助御老化,延缓衰老出现。黑斑:预防黑斑,雀斑及黄褐斑的形成,使黑斑淡化至消失,恢复洁白美丽。烧伤:一般烧伤或烫伤可减轻痛楚及伤口快速复原。晒伤:猛烈太阳太久晒伤,用后迅速减低痛楚并消除红肿。干糙:使粗糙干湿肌肤,干竭爆烈顽固皮肤及富贵手平滑湿润,防止水份流失保护层,恢复肌肤原有细致的光泽。痕痒:消除一般性皮肤痕痒,对干性皮肤极有帮助。胎印:一般时间太久之胎印需时较长,如近期留下之胎疤及脂肪粒便能短期内淡退。护发:滋润保湿秀发及修补干燥开叉及损坏之头发。红肿:凡有蚊伤、咬伤,皮肤敏感引致皮肤红肿可迅速消除痛苦并尽快愎原。护肤:每天用2滴玫瑰果油就算没皮肤问题都能修护皮肤,更加丰丽。
3.1.1.5玫瑰果油的美容应用
3.1.1.5.1修复功能:消除疤痕和麻点.
玫瑰果精油对因痤疮、手术、烧伤、水痘、伤口和切口导致的皮肤损伤疤痕都有效,溶解黑头,收缩毛孔,消除红肿红斑,玫瑰果油强有力的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功能有助于健康、正常皮肤的生长,替代疤痕组织。它不仅能重新构造损坏了的皮肤结构,而且还能改善皮肤的颜色和弹性。
3.1.1.5.2紧肤除皱功能:防止皮肤老化
玫瑰果油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的活性来提高皮肤再生和更新能力,从而停止和扭转皮肤老化产生的典型症状如皱纹、眼角皱纹和松弛,随着老化现象的消失,面部皮肤就会变得紧实和光滑些。
3.1.1.5.3美白功能:减轻色素沉着
它能促进皮肤增生新细胞的能力,随着新的细胞代替老化的细胞,色素沈着斑点就会逐渐减轻。玫瑰果油还能减轻由于妊娠导致的色素,修复晒伤皮肤,淡化黑斑雀斑,恢复嫩白面孔.
3.1.1.5.4营养保湿功能:重新保湿干燥的皮肤
四五十岁皮肤所分泌的油脂比20多岁时减少了10倍,由於皮肤油脂分泌的减少和保湿功能的消失就会导致干燥脱水以及皱纹的产生。玫瑰果油能恢复脂肪酸和水分之间的最佳平衡,重新保湿干燥的皮肤。
玫瑰果油适用肤质
3.1.1.6适用于任何肤质,特别适合缺水、成熟、老化皮肤、出现斑点、以及晒伤的肌肤,有柔软肌肤、美白、防皱以及对妊娠纹皮肤有不错的疗效。具强化组织功效和组织再生的功能,对细胞再生,修护及愈合有极佳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疤痕、暗疮、青春痘。对保持皮肤水分功效卓著,产生活络组织作用,容易渗透真皮层,保湿,使皮肤平滑。它能使皮肤色素淡化,重现均匀色调促进肌肤光滑美白之功效,也可以预防日晒后色素沉淀,晒伤甚至对牛皮癣、湿疹都有效。它能保持皮肤清洁,柔软、嫩滑、湿润、紧缩,结实,富有弹性、丰丽的作用。特别对一般粗糙皮肤更见功效。
3.1.1.7玫瑰果油的浓郁质地和特别丰富的营养成分,油性肤质和正在长痘痘的肤质使用玫瑰果油的浓度最好不超过10%。
3.1.2茶树油:概述
茶树油是从港木桃金娘科白千层叶中以蒸馏方式提取的纯天然植物精油,原产自澳州。在1770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在一次航行中登陆澳洲探险时发现当地的毛利人采一种气味浓烈的叶子来煮茶喝,因此将这种植物叫“茶树”,同时毛利人在野外工作意外割伤便立刻随手摘下野生的茶树叶捣糊,将捣糊的茶树叶敷在患处便会很快痊愈,他们还会熏烧茶树叶来缓解充血现象,库克船长产生很大的好奇,便在当地采集很多茶树叶带回英国交给化学家分析研究,这是人类正式以科学方式与态度来研究茶树精油的开始。
3.1.2.1茶树精油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抑菌,环保,温和天然清香,无污染无腐蚀性,渗透性强,温和抗炎。温和局部镇痛苦性,生物强隆解级力,驱虫,杀螨的功效,治疗粉刺,痤疮有奇效,其独特香郁气味有助于提神醒脑。
3.1.2.2定义:″茶树油″是一个商业名称,按植物学上的正确定义,它应该被称为互叶白千层油,因为它主要来自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aL.)的数种植物,其最主要的一种称为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次要的植物有包鳞白千层(Melaleuca bracteata)、石南叶白千层(Melaleuca ericifolia)、白油树(Melaleuca quinquenervia)、绿花白千层(Melaleuca Viridiflora)等。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可得无色至淡黄色的精油。
3.1.2.3功效
茶树油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头发护理、身体护理、洗脚液、肥皂、抗菌型洗手液、口气清新净剂及口腔护理用品)健康用品,(急救乳液、杀菌剂、烧伤护理、抗真菌、霉菌),可起到消炎抑菌、止悄、止痒、茶树油已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采购名单。
3.1.2.4产地
互叶白千层原生于澳大利亚,主产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沿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沿海),因此该精油又称澳洲茶树油。澳洲茶树油并不是一个新产品,人们知道该精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该精油的大力发展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特别是当人们知道了它的强力杀菌保健作用之后,在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潮流推动下,该精油的开发才得以突飞猛进。互叶白千层油是一种淡黄绿色或几乎水白色流动液体,具有温暖的辛香,带芳香萜类气息,让人们回忆起肉豆寇、小豆寇和甘牛至的香气,但它的香气中萜烯和松油醇的香气更突出。该精油的风味是温暖芳香,带某些焦香、辛香,但有新鲜感和淡淡的樟脑味,稍苦。由于互叶白千层油具有上述香和味,在日用调香业中,它可用于男用辛香古龙水、须后水等。它与杂薰衣裳草油、薰衣草油、乙酸异龙脑酯、丁香油、迷迭香油、橡苔制品、卡南加油、水杨酸戊酯、香豆素、香叶醇和橙花醇等混和良好,因而在调香上使用较为方便,也被用于肉豆寇油和甘牛至油的掺假。
目前澳大利亚年产大约500吨茶树油,几乎全都来自人工栽培的互叶白千层。
3.1.2.5生产工艺
尽管在工业生产上常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但其他提取方法也有其使用价值。一般来说不管采用水蒸汽蒸馏、水蒸馏法还是溶剂萃取法、微波辅助的溶剂萃取法,对于新鲜或干燥的互叶白千层枝叶原料,精油的得率无明显的差异。溶剂萃取法(以乙醇为溶剂)的得油率往往高于水汽蒸馏法(高10-20%)。单萜化合物的得率可提高4-6%,倍半萜化合物的得率提高更为明显。由于溶剂萃取法不使精油组分发生较大变化,更符合枝叶中精油的组成状况,因而溶剂萃取法常用于植物品种的比较和筛选(如用于品种选育)。
3.1.2.6主要成分
是对孟-1-醇-4-1,8-桉叶油素等。为了促进油质量的提高和防止掺假,ISO/TC54在1996年制订了茶树油的国际标准。
标准的名称为″Oil of Melaleuca terpinen-4-ol type″
标准号:ISO4730-1996;
气味: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液体,具有特征香气;
折光指数:n20D1.4750-1.4820;
相对密度:d20200.885-0.906;
旋光:(20C)为+5°~+15°;
闪点:约56℃。
1体积精油全溶于≤2体积85%(V/V)的的乙醇中,得澄清溶液。标准规定1,8-桉叶油素的含量不大于15%(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而对孟烯-1-醇的含量必须≥30%(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标准还规定了该精油几种代表性的特征性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上下限。称为″GCprofile″。这些成分是:异松油烯(1.5%,5%,前者是最低含量,后者是最高含量,下同)1.8-桉叶素(一,15%)α-松油烯(5%,13%)γ-松油烯(10%,28%)对异丙基甲苯(0.5%,12%)对孟烯-1-醇-4(30%,-)α-松油醇(1.5%,8%)苎烯(0.5%,4%)桧烯(痕量,3.5%)香橙烯(Aromadedrene)(痕量,70%)8-荜澄茄烯(δ-cadinene)(痕量,8%)蓝桉烯(Globulol)(痕量,3%)绿花白千层醇(Viridiforol)(痕量,1.5%)α-蒎烯(1%,6%)气相色谱分析时常采用OV-101作为固定相,石英毛细管柱长50m,内径0.2mm,柱温从70℃上升至220℃,升温速率为2℃/min。虽然人们知道茶树油作为药物使用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对它作科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茶树油发给澳大利亚战士用于皮肤伤害的治疗。所有的研究均表明茶树油具有消毒剂性质,能有效地抑制许多许多普遍存在的致病细胞和霉菌。
3.1.2.7应用行业
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对于治疗许多疾病、创伤有很大帮助。如切伤、擦伤、被昆虫咬伤、粉刺、烧伤、***感染、癣等。它也被用于控制空调***中的细菌和霉菌。目前澳大利亚茶树油被广泛地用于化妆品、盥洗用品和兽医用品。
本文作者在澳大利亚的医药商店和超市中常见到零售的茶树油,它的浓度约为15%,供消费者直接作消毒剂使用。已经使用和有潜在使用价值的产品有:农用杀真菌剂、卫生消毒剂、防腐剂、空气清新剂、空调杀菌剂、防痤疮(粉刺)清洁膏、霜、水、浴用清洁剂、汽车清洁剂、地毯除臭剂、清新剂、餐具清洁剂、脸用、体用、足用清洁剂、清新剂、保湿剂、除臭剂、香波、宠物用卫生用品等。一般来说对100%的茶树油,被试验者中出现皮肤刺激过敏的比例在3.4%以下,对于浓度低于25%的茶树油几乎无人过敏。引起过敏的成分主要是对异丙基甲苯和1,4-过氧对孟烯(ascaridole)。
茶树油储存过久和储存不当会引起油的氧化,质量下降,产生引起过敏的对异丙基甲苯和1,4-过氧对孟烯。目前澳大利亚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做工作,希望美国FDA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有关权威部门接受茶树油为一种安全的消毒剂。
至于茶树油作为食品香料使用早已获得美国的批准,FEMA号为3902。它在焙烤食品、软饮料、含乙醇饮料、谷类早餐、奶酪、口香糖、糖果、蛋制品、鱼制品、油脂、冷冻乳制品、水果制品、速溶咖啡、茶、肉制品、乳制品、坚果制品、粮食制品等中的平均使用深度为10ppm,平均最高浓度为30-50ppm。
3.1.2.8中国茶树油
这里还应特别说明的一点是目前我国和印度也在生产茶树油,我国的主要产区在广西,年产量约为数十吨,主要用于出口,但产量上远不及澳大利亚,在油的质量上(主要指1,8-桉叶互和对孟烯-1-醇-4)也不及澳大利亚茶树油。虽然我国已有香精企业将茶树油用于调香中,便使用面并不广,因而对这一精油的研究和开发仍值得我国有关部门重视。
3.1.2.9茶树油研究报告
1933年英国医学杂志报导此种精油为强效的杀菌剂,并说明「此种精油除惊人的杀菌力外,对组织不会产生任何的损害,这一点是前所未见的,因为一般的杀菌剂除了可杀死细菌,也会摧毁正常组织」
1955年,美国处方手册指出,茶树的杀菌能力,是石碳酸的10-15倍。
1980年,澳洲以4∶1000的稀释比率调和茶树精油与水,检验其杀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后,它能完全消除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等高传染病菌。
1983年,澳洲联合食品实验室利用茶树精油进行皮肤消毒实验,以未清洗前的手上平均50cm有3000个以上的细菌,用蒸馏水清洗过之细菌数目是2000个左右,用茶树精油清洗后,剩下不到3个!!!!
德国莱比锡大学实验发现,茶树能有效对抗26种皮癣菌、32种白色念珠菌、及22种小芽孢菌。研究显示,只需茶树精油0.25%的浓度就能抑制90%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只需要0.5%,最引人注意的是,连对各种抗生素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超级细菌:抗甲氧苯青霉素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能消灭!来源:《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01年第三期.
3.1.3水杨酸:中文名称:水杨酸,英文名称:salicylic acid;SA,其他名称:邻羟基苯甲酸3.1.3.1定义: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由苯甲酸经羟基化而生成或由反式肉桂酸通过侧链β氧化而生成。在植物体内以游离态和葡糖苷的形式存在。有生理调节作用,如诱导开花及抗病性等。
3.1.3.2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3.1.3.3基本数据
水杨酸;2-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Keralyt;Occlusal;Verrugon
Figure BSA00000205949600081
分子式C7H6O3
结构式C6H4(OH)(COOH)
分子量138.12
CAS号69-72-7
比重1.443
熔点156℃~159℃
3.1.3.4用途
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水杨酸本身就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作为医药中间体,它可用于合成抑氮磺胺(Salazosulfanilamidum)、水杨酸偶氮磺胺二甲嘧啶(Salazosulfdimidine)、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Aspirin)、水杨酸钠(Natrii salicylas)、水杨酰胺(Salicylamide)、乙氧酰苯氨(Ethoxybenzamidum)、扑炎痛(Benorylatum)、二氟苯水杨酸(Diflunisal)、水杨酸萘酯(Salinaphtol)、乙酰水杨酰胺(Salacetamide)、罗匹宁(Lopirin)、芬胺呋(Fenami furil)、沙利芬(Saliphen)、醋醚水杨胺(Salicylamid-o-Essigsaure)、如芦伐腙(Ruvazone)、阿尼拉酯水杨酸(Salicylic acid),又称为B氢氧基酸(BHA)、B柔肤果酸。水杨酸具有优秀的「去角质、清理毛孔」能力,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
3.1.3.5美容的历史
最近常听到的广告流行语,像是:「老旧的角质去掉了,毛孔看不见了」、「我就是有办法白回来」等,让爱美的人士趋之若鹜。而号称可以造成这些神奇效果的主角就是水杨酸。虽然最近拜传媒之赐,大家开始对水杨酸耳熟能详,但事实上水杨酸是一种非常老资格的皮肤用药。早期水杨酸是用来软化硬皮或溶解角质的药物,和美容一点也扯不上关系。
1997年Albert M.Kligman医师在美国皮肤外科医学杂志上发表,以30%高浓度的水杨酸作为化学换肤的药剂,可达到和70%果酸换肤相同,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多项效果。从此以后水杨酸声名大噪,咸鱼翻身。
3.1.3.6作用原理
皮肤的代谢:皮肤角质层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皮肤的各层细胞,一层又一层的表皮细胞代谢会自然地往外推移,最外层的角质细胞逐渐老化干硬之后,在正常情况下会自然屑落。没有正常脱落的老旧角质会使皮肤显得粗糙暗沈,让皮肤新陈代谢速率变慢,甚至形成粉刺阻塞毛孔。
水杨酸可以溶解角质间的构成形物质(cement),使角质层产生脱落,所以能去除积聚过厚的角质层,促进新陈代谢。
去角质的效果:水杨酸可以去除多余的角质层,同时促进表皮细胞快速更新;如果表皮细胞都是新鲜又充满生命力的幼嫩细胞时,自然就能让皮肤恢复光滑细致。
缩小毛孔:水杨酸是脂溶性的,可以顺着分泌油脂的皮脂腺渗入毛孔的深层,有利于溶解毛孔内老旧堆积的角质层,改善毛孔阻塞的情形,因此可阻断粉刺的形成并缩小被撑大的毛孔。
预防青春痘:水杨酸作用在毛囊壁细胞,能帮助清除被堵塞住的毛囊,修正不正常的细胞脱落,对轻微的青春痘可防止毛孔阻塞,对黑头粉刺最有效,它可以减少毛囊壁不正常脱落现象,预防新病灶的产生,但在减少皮脂分泌及消灭痤疮杆菌方面没有作用。水杨酸的功能是清理老化角质使皮肤看起来较为细致,也比较不容易长粉刺。
3.1.3.7优越的特性
脂溶性、低刺激、可深入毛孔。
敏感、脂漏肌肤去角质的最佳选择:
果酸AHA是水溶性,分子量小,很容易渗透作用到表皮的较深层,甚至是真皮层内。果酸可以直接影响表皮基底层细胞代谢,也能促使真皮层胶原增生,浓度愈高,效果可能愈快出现,可是相对性的伤害也可能愈大。水杨酸BHA的脂溶特性,分子量也较大,可以将作用锁定浅层角质中,不会影响活性表皮细胞。BHA在稳定度、刺激度方面都较优越,使得使用者有较少的刺激性,像是刺痛、灼热等感觉。产生累积性刺激的机会与发炎程度也都比果酸少一些。
清除粉刺、缩小毛孔的利器:
水杨酸还有许多更优越的特质,清除黑头粉刺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人体角质含有丰富的脂质,水杨酸的脂溶特性可以藉由与脂质融合的方式,渗透进入角质层及毛孔深处,却不会对真皮组织造成刺激。相较于果酸本身难以长时间停留毛孔内,对于彻底清洁毛孔内积聚的皮脂有所限制,想要治疗毛孔粉刺问题而又不至于灼伤皮肤,在使用果酸的浓度及时间方面需要非常小心及准确。
果酸可以畅通毛孔,道理就如打开瓶盖一样,而水杨酸能更进一步把瓶里的废物清除。BHA清理在毛孔中积聚过盛的皮脂与角质,有助减低因毛囊阻塞发炎而引发青春痘可能性。
3.1.3.8水杨酸的浓度
水杨酸使用很广,湿疹、干癣、青春痘、去头皮屑都可能用到水杨酸,浓度在3-6%的水杨酸可以用来去角质,高于6%则对组织有破坏性。40%浓度以下则适于治疗鸡眼、厚茧、病毒疣。水杨酸也可以添加在治疗青春痘及去头皮屑的药物中。时下不少知名化妆品添加水杨酸成份,1993年倩碧CLINIQUE首先推出含1%水杨酸成分的柔更新水凝霜,立刻成为倩碧最成功产品之一。1998年SK-II晶致换肤霜,在原有的Pitera配方中加入1.5%BHA成分,并以剥壳鸡蛋的譬喻水杨酸处理毛孔及角质的效果引发市场的热潮。开架通路的欧蕾热门产品活肤菁华霜也含有1.5%BHA成分。
3.1.3.9水杨酸的副作用
由于高浓度水杨酸具有一定的伤害性,1999年起卫生署药政处将化妆品所含的水杨酸浓度限制在0.2-1.5%之间,含水杨酸化妆品须加注警语以确定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而3岁以下的小孩也不得使用。
●局部作用:过度去除角质层,皮肤的防御力会变差,可能发生红斑、瘙痒、刺痛或过敏现象,所以使用水杨酸需要加强保湿修复,最好避免接触眼、脸、生殖器官及黏膜。也有少数人会发生对水杨酸过敏的症状,就不适宜使用任何浓度的水杨酸。
●全身症状:对于一般皮肤保养、少量使用者,应不致会有全身性的副作用。但是对于大范围(大于全身面积30%)或长期使用水杨酸的患者,须特别注意水杨酸中毒(Salicylism)效应的产生。包括出现耳鸣、晕眩、倦怠、恶心和电解质失调等情形,这些症状尤其在儿童及肾、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更容易发生,若出现水杨酸毒性,应立即停药。
3.1.3.10注意事项
市面上的去角质保养品种类繁多,像是A酸、A醇(醛)、果酸、水杨酸、甚至杜鹃花酸,都有去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效果,这些去角质的产品不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当皮肤脆弱或过敏的状况,像是发生晒伤、瘙痒、刺痛、脱皮等现象,就不适合使用水杨酸类的产品,会造成过度刺激或灼伤。
去角质会造成表皮细胞的保护力下降,所以要更加注重保湿与防晒的使用。敏感、脂漏性肌肤有去角质的需求,最好选择较不具刺激性的水杨酸或是内酯型葡萄糖酸,比较不会造成皮肤的负担。
3.1.3.11储存
空气中稳定,遇光渐渐变色。应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远离火源、热源,与易爆品、氧化剂分开存放。本品能刺激皮肤、黏膜并能与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有腐蚀作用。大量服食引起呕吐、腹泻、腹痛、呼吸频促、酸中毒等症状。
3.1.4柠檬酸:
Figure BSA00000205949600111
中文名称:柠檬酸
英文名称:citric acid
中文名称2: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
英文名称2:2-hydroxy-1,2,3-propanetricarboxylic acid
CAS No.:77-92-9
分子式:C6H8O7
分子量:192.14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无臭。
熔点(℃):153
沸点(℃):(分解)
相对密度(水=1):1.6650
闪点(℃):100
引燃温度(℃):1010(粉末)
***上限%(V/V):8.0(65℃)
离解常数(25℃):Ka1=7.4×10^-4,Ka2=1.7×10^-5,Ka3=4.0×10^-7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丙酮,不溶于***、苯,微溶于氯仿。水溶液显酸性。物理性质:在室温下,柠檬酸为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白色颗粒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酸,在潮湿的空气中微有潮解性。它可以以无水合物或者一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柠檬酸从热水中结晶时,生成无水合物;在冷水中结晶则生成一水合物。加热到78℃时一水合物会分解得到无水合物。在15摄氏度时,柠檬酸也可在无水乙醇中溶解。柠檬酸结晶形态因结晶条件不同而不同,有无水柠檬酸C6H8O7也有含结晶水的柠檬酸2C6H8O7.H2O、C6H8O7.H2O或C6H8O7.2H2O。
3.1.4.1化学性质:从结构上讲柠檬酸是一种三羧酸类化合物,并因此而与其他羧酸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热至175℃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3.1.4.2天然存在
天然柠檬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天然的柠檬酸存在于植物如柠檬、柑橘、菠萝等果实和动物的骨骼、肌肉、血液中。人工合成的柠檬酸是用砂糖、糖蜜、淀粉、葡萄等含糖物质发酵而制得的,可分为无水和水合物两种。纯品柠檬酸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无臭,有一种诱人的酸味。
很多种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柑橘属的水果中都含有较多的柠檬酸,特别是柠檬和青柠--它们含有大量柠檬酸,在干燥之后,含量可达8%(在果汁中的含量大约为47g/L[3])。在柑橘属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介于橙和葡萄的0.005mol/L和柠檬和青柠的0.30mol/L之间。这个含量随着不同的栽培种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而有所变化。
3.1.4.3柠檬酸循环
又名: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是生理学中将脂肪、蛋白质和糖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的重要化合物。这些化学反应是几乎所有代谢的核心反应,并且为高等生物提供能量。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因为发现这一系列反应获得了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系列反应称作“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或“克氏循环”。
3.1.4.4生产简史
1784年C.W.舍勒首先从柑橘中提取柠檬酸。他是通过在水果榨汁中加入石灰乳以形成柠檬酸钙沉淀的方法制取柠檬酸的。天然柠檬酸最初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意大利和西印度群岛。意大利的产量居首位。到1922年,世界柠檬酸的总销售额的90%由美国、英国、法国等垄断。发酵法制取柠檬酸始于19世纪末。1893年C.韦默尔发现青霉(属)菌能积累柠檬酸。1913年B.扎霍斯基报道黑曲霉能生成柠檬酸。1916年汤姆和柯里以曲霉属菌进行试验,证实大多数曲霉菌如泡盛曲霉、米曲霉、温氏曲霉、绿色木霉和黑曲霉都具有产柠檬酸的能力,而黑曲霉的产酸能力更强。如柯里以黑曲霉为供试菌株,在15%蔗糖培养液中发酵,对糖的吸收率达55%。1923年美国菲泽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以黑曲霉浅盘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工厂。随后比利时、英国、德国、苏联等相继研究成功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这样,依靠从柑橘中提取天然柠檬酸的方法逐渐为发酵柠檬酸所取代。1950年前,柠檬酸采用浅盘发酵法生产。1952年美国迈尔斯试验室采用深层发酵法大规模生产柠檬酸。此后,深层发酵法逐渐建立起来。深层发酵周期短,产率高,节省劳动力,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仪表控制和连续化,现已成为柠檬酸3.1.
4.5生产的主要方法。
中国用发酵法制取柠檬酸以1942年汤腾汉等报告为最早。1952年陈声等开始用黑曲霉浅盘发酵制取柠檬酸。轻工业部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于1959年完成了2001规模深层发酵制柠檬酸试验,1965年进行了生产100t甜菜糖蜜原料浅盘发酵制取柠檬酸的中间试验,并于1968年投入生产。1966年后,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相继开展用黑曲霉进行薯干粉原料深层发酵柠檬酸的试验研究,并获得成功,从而确定了中国柠檬酸生产的这一主要工艺路线。薯干粉深层发酵柠檬酸,原料丰富,工艺简单,不需添加营养盐,产率高,是中国独特的先进工艺。
中国石油发酵柠檬酸的研究起步较早。1970年,天津、上海、沈阳、常州等地研究单位利用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进行石蜡油(正构烷烃)发酵生产柠檬酸的试验。1979年徐子渊等筛选出一株对氟乙酸敏感的变异株解脂假丝酵母,其乌头酸水合酶的活性很低,柠檬酸的生成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至80%,从而提高了石油发酵柠檬酸的产率。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柠檬酸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世界柠檬酸产量已达0.4Mt。在柠檬酸发酵技术领域,由于高产菌株的应用和新技术的不断开拓,柠檬酸发酵和提取收率都有明显提高,每生产1t柠檬酸分别消耗2.5~2.8t糖蜜,2.2~2.3t薯干粉或1.2~1.3t蔗糖。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固定化细胞循环生物反应器发酵技术
3.1.4.6主要用途
柠檬酸是有机酸中第一大酸,由于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衍生物的性能,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最重要的有机酸。
4.有益的效果
4.1许多痤疮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痤疮确实消除了,但痘斑、痘印却长期遗留在脸上,对患者美丽容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痘斑、痘印的形成:1.痤疮患者患处血液循环受阻,毛细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堵塞而引起的红色斑点或印记;2.痤疮患者患处皮肤组织受损,致使皮肤保护屏障遭到破坏,受损皮肤发生应激反应,促使皮肤产生黑色素,以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紫外线)的伤害,黑色素一旦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明显的印记。3.往往是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如不进行有效治疗,痘印将很难自动清除。
4.2现在上市销售的祛痘产品及现有技术中,治疗痤疮主要以消炎、杀菌、改善痘性肌肤为治疗目的。与现有技术为例: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祛痘功能的组合物。国别: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73731.3,一种具有祛痘功能的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迷迭香0.5~10,松叶0.5~10。同时还可加入薰衣草油、茶树油等天然祛痘成分,和/或维生素B6、尿囊素等化学祛痘成分。该组合物可以加入药品或化妆品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品或化妆品,能有效抑制表皮油脂分泌,抑制粉刺生长,消退红肿,杀灭粉刺杆菌,祛痘疗效确切,维护肌肤健康。且所需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安全、无毒副作用。
4.2.1技术指标对比: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73731.3的专利技术,由天然祛痘成分茶树油、薰衣草油及化学祛痘成分维生素B6、尿囊素等组成,主要功效是抑制表皮油脂分泌,抑制粉刺生长,消退红肿,杀灭粉刺杆菌,而忽略了对痘斑、痘印的治疗;而本发明根据中医药辩证施治、整体治疗为指导原则,采用天然植物精油玫瑰果油、茶树油及化学药水杨酸、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辅料或基质加工而来的产品。与对照技术的相同点:茶树油为处方中的原料。与对照技术比较,本发明的突破性技术:采用玫瑰果油60g-80g,茶树精油20g-50g,水杨酸5g-10g,柠檬酸3g-6g,加入适量辅料或基质加工而来的产品,本发明不但具有治疗青春痘、暗疮、粉刺,而且能有效祛除痘斑、痘印,加速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光洁、明亮。本发明中的茶树油消炎、杀菌,清洁毛孔,玫瑰果油美白、润肤、修复受损皮肤,结合水杨酸、柠檬酸去角质,加速皮肤新陈代谢的功效,各组分协同作用,产生整体的治疗效果,从而实现了祛除痤疮、痘印的功效。在本发明中,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后使用产生了祛痘、痘印的作用。
4.2临床试验数据
4.2.1用本发明做临床试用试验,选用30个患者,其中1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作为试用对象,试用周期为30天(备注:在30天内康复就不在用药),试验条件为:每天早晚各涂抹一次本发明的产品。统计临床试用结果、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临床试用评价标准:用本发明涂抹于患处,彻底祛除痤疮、痘斑、痘印,结果为疗效确切,已痊愈;如果只祛除痤疮,没有祛除痘斑、痘印,结果为有效果,但未痊愈。
1.范荣美,女,27岁,患病部位:脸颊及额头。临床症状:红、肿、痛、白头粉刺;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早晚两次,三天后白头粉刺脱落,使用15天后基本平复痘体;使用25天左右痘印消失。
2.孔琼荣,女,33岁,患痘部位:嘴唇周围。临床症状:常年长痘,红、肿,结节。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早晚2次,2-3天后痘体变小,使用30天后,患处周围的仍然持续长痘,未痊愈。
3.孔自然,男,27岁,患痘部位:额头,脸颊。临床症状:红、肿、痛、痘体大。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早晚2次,用药3天后消除红、痛,7天痘体变小,15天左右痘印消失。
4.高金梅,女,24岁,患痘部位:额头、脸颊。临床症状:痘体小,呈水泡状,微红。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消除红,7天痘体变小,15天左右平复痘体,25天痘印消除。
5.刘丽,女,21岁,患痘部位:额头、脸颊。临床症状:红、肿、痘体密集。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痘体变小,20天左右痘痘明显减少,30天左右痘印完全消失。
6.文辛奇,男,22岁,患痘部位:额头。临床症状:痘体较大,红、肿、痛。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痘体变小,15天后痘体平复,25天后痘印消失。
7.刘佳,女,18岁,患病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痘体小而密,色泽红。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15天后痘体明显变小,25天痘体完全平复,30天后痘印消失。
8.***,女,37岁,患病部位:脸颊、额头。临床症状:痘体大,红、肿、结节。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疼痛消失,痘体明显变小,用药10天后结节变小,部分痘体脱落,15天后脸上的痘痘基本平复了,25天后痘痘痊愈,痘印完全消失。
9.刘正春,男,21岁,患痘部位:额头。临床症状:痘体小、密集,红、肿。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使用10天后部分痘痘明显减少,20天左右完全康复,痘印基本消失。
10.袁祥,男,32岁,患痘部位:脸颊,痘体分散,红、肿。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部分痘体干瘪、脱落,10天后痘体完全平复,15天以后痘印基本消失。
11.潘丽明,男,35岁,患痘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痘体红、肿、脓包、结节,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使用30天,痘体无明显变化。
12.张华,女,16岁,患痘部位:脸颊、额头。临床症状:痘体小、稀少,微红。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2天后痘体明显变小,用药5天后痘痘数量明显减少。10天后痘痘基本平复,痘印消失。
13.艾明丽,女,18岁,患痘部位:额头。临床症状:痘体较小,密集。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痘痘明显减少,5天左右痘痘完全平复,10天左右痘印基本消失。
14.王曲灵,男,26岁,患痘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痘体大,红、肿、痛。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痘体开始微缩、变小,10天后痘体开始脱落,20天左右痘体基本平复,30天左右痘印基本消失。
15.石建,男,29岁,患痘部位:脸部呈不均匀的分布。临床症状:痘体大、红、肿、触及痛。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10天后痘体明显变小,红肿减退,用药15天左右痘体开始脱落,20天左右痘体平复,25天痘印基本消失。
16.马文平,男,24岁,患痘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痘体大,红、肿、痛。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10天后红肿消失,15天后痘体开始干瘪、脱落,使用本品30天有明显好转,但未痊愈。
17.孔垂冯,男,30岁,患痘部位:鼻翼两侧,嘴唇附近。临床症状:痘体红、肿、有白头。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左右白头脱落,10天左右基本平复痘体,20天左右痘印完全消失。
18.王子明,男,38岁,患痘部位:脸部呈不规则分布,痘体大,数量多,红、肿。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15天左右痘体干瘪、脱落。30天左右痘痘基本平复,痘印基本消失。
19.王晓华,女,23岁,患痘部位:嘴唇周围及鼻翼两侧。临床症状:痘体小,红、肿。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痘体变小,10天左右痘体干瘪、脱落,15天左右痘印基本消失。
20.刘兴,女,19岁,患痘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痘体小而多。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痘痘明显变少,用药10天后痘痘基本消失,15天痘印消失。
21.张楠,女,15岁,患痘部位:脸颊、额头。临床症状:红、肿。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痘体明显变小,用药10天后痘痘基本消失,20天左右痘印消失。
22.陈明贵,男,42岁,患痘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红肿、结节。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红肿症状有所缓解,用药15天后结节变小,且有部分痘体干瘪、脱落,用药30天后痘痘依然未痊愈。
23.杨玉,女21岁,患痘部位:脸部呈不规则分布。临床症状:痘体小而密。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痘痘明显减少,15天左右痘痘平复,20天后痘印完全消失。
24.张庆清,男,37岁,患痘部位:嘴唇周围。临床症状:痘体大、少,红、肿、痛。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痘体变小,疼痛消失,用药10天左右痘体脱落,15天左右痘印消失。
25.刘德方,男,33岁,患痘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红、肿、结节。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痘体明显变小,15天左右痘体开始干瘪、脱落,20天左右痘体基本平复,痘印基本消失。
26.王吉,男,19岁,患痘部位:脸颊。临床症状:红、肿、痛。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痘体变小,10天后部分痘体脱落,20天痘痘完全平复,痘印消失。
27.江琪,女,22岁,患痘部位:额头。临床症状:痘体密而多。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5天后痘痘明显减少,8天左右痘痘基本消失,15天左右痘印基本消失。
28.陈宝江,男,35岁,患痘部位:脸颊,额头。临床症状:红肿,痘体大。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3天后痘体开始微缩,10天后痘体开始脱落,15天后痘痘基本平复,20天痘印消失。
29.李飞菲,女,16岁,患痘部位:脸颊,额头。临床症状:痘体红、肿。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2天后痘体明显变小,红肿得到改善,7天后痘体基本抚平,15天痘印消失。30.张红霏,女,30岁,患痘部位:嘴唇附近。临床症状:痘体红、肿、大。每天使用本发明产品2次,用药1天后痘体明显变小,7天后痘痘基本平复,用药15天后痘印消失。
3.2.2病例统计与分析
临床统计:临床试用患者为15-42岁的30例痤疮患者,15位女性,15位男性,患者每天早晚两次在患处涂抹本发明,其中29人使用本品后显效,1人无明显效果,总有效率为96.6%;26人在30天内治愈至无痘斑、痘印,4人未痊愈,其治愈率为86.6%。有2人在10天内痊愈,8人在15日内痊愈,7人在20日内痊愈,5人在25日内痊愈,4人在30日内痊愈。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对痤疮的治疗效果可靠、作用显著。
3.2.3不良反应:在此次临床试用的30个病例中,患者使用本发明最短时间为10天,最长时间为30天,用药后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的症状出现。
3.2.4毒副作用:在此次临床试用的30个病例中,患者使用本发明最短时间为10天,最长时间为30天,用药后均未出现有毒副作用。
4.具体实施方式
4.1处方设计:痤疮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根据中医辩证施治、整体治疗的指导原则,本发明运用具有消炎杀菌、清理毛孔、美白护肤、加速皮肤新陈代谢等功效药物的组合使用,各组分协同作用,产生整体的治疗效果,从而实现了祛除痤疮、痘斑、痘印的功效。本发明采用天然植物精油玫瑰果油、茶树油及化学药柠檬酸、水杨酸为主要原料,加适量辅料制成的祛痘产品。
4.2在本发明的处方设计中,茶树油发挥杀灭痤疮杆菌的功效,玫瑰果油发挥美白活肤,淡化色斑的功效,水杨酸、柠檬酸发挥祛除老化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功效,多效合一,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痘印的目的。
4.2.1玫瑰果油用量设计:玫瑰果油具有强化组织功能,渗透力强,对细胞再生、修复及愈合有极佳的作用,能淡化皮肤色素沉着,促使肌肤光滑美白,重现皮肤均匀色泽。皮肤使用玫瑰果油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玫瑰果油的使用浓度可以是100%的浓度,一般在10%以内就有效了;玫瑰果油的浓郁质地和特别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油性肌肤和正在长痘的肤质,使用玫瑰果油的浓度最好不超过10%,在处方设计时考虑到药物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故将玫瑰果油在处方设计时用量下限设计为6%,用量上限设计为8%。
4.2.2茶树油用量设计:茶树油无毒、无副作用,可以用100%的浓度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用水将茶树精油稀释成15%的浓度,可直接作为消毒剂使用;1955年,美国处方手册指出,茶树的杀菌能力,是石碳酸的10-15倍;1980年,澳洲以4∶1000的稀释比率调和茶树精油与水,检验其杀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后,它能完全消除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等高传染病菌。在处方设计时,为了保证本发明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故处方设计下限为2%,但考虑到茶树油用量过大而不便于制成一定的剂型,故将处方量设计为上限为5%。
4.2.3水杨酸用量设计:由于高浓度水杨酸具有一定的伤害性,1999年起卫生署药政处将化妆品所含的水杨酸浓度限制在0.2-1.5%之间。在处方设计时,为保证本发明的可靠疗效,故将处方量下限设计为0.5%;保证本发明的用药安全,将处方量上限设计为1.0%,从而达到疗效与安全性的有机统一。
4.2.4柠檬酸用量设计:在本发明中,利用柠檬酸的酸性作用辅助水杨酸祛除角质,加速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明亮,有光泽。从而降低大剂量使用水杨酸而引起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处方设计时,考虑到柠檬酸在本发明中主要起辅助水杨酸的作用,用量不宜过大,但用量太小也起不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故将其使用量设计为下限用量为0.3%,上限用量为0.6%。4.3处方配比:玫瑰果油60g-80g,茶树精油20g-50g,水杨酸5g-10g,柠檬酸3g-6g,加适量基质或辅料制成1000g的产品。
4.4制备方法:按处方量取玫瑰果油、茶树油、水杨酸、柠檬酸,加适量基质或辅料混合均匀后制得1000g的产品。
4.5使用方法:取适量洁面乳涂于患处,轻轻按摩,用清水洗净,晾干水分,取本发明适量,轻轻涂抹于患处,按摩10秒左右,即可。本发明早晚各使用一次。
4.5治疗功效:本品具有治疗青春痘、暗疮、粉刺,并能加速皮肤新陈代谢,有效祛除痘斑、痘印,使皮肤光洁、明亮。
4.6注意:本品使用竟限于皮肤表面,不得入口、眼。如不慎入眼,请立即用清水冲洗。

Claims (10)

1.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组合物,以天然植物精油茶树油(这一个特征是这项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玫瑰果油及化学药水杨酸、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辅料或基质加工而来的产品。其特征是玫瑰果油:60g-80g,茶树精油:20g-50g,水杨酸:5g-10g,柠檬酸3g-6g,加适量基质或辅料混合均匀后制得1000g的产品(这个特征是这项发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使用具有祛痘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使用具有祛痘印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制得的洗剂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制得的软膏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制得的搽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制得的酒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制得的酊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制得的凝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祛痘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茶树油、玫瑰果油、水杨酸及柠檬酸混合均匀后制得的涂抹剂。
CN2010102376181A 2010-07-18 2010-07-18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Pending CN1023352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76181A CN102335287A (zh) 2010-07-18 2010-07-18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76181A CN102335287A (zh) 2010-07-18 2010-07-18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5287A true CN102335287A (zh) 2012-02-01

Family

ID=45511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76181A Pending CN102335287A (zh) 2010-07-18 2010-07-18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528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3476A (zh) * 2013-05-30 2013-08-28 广州市绿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减少刺激的复合抑菌剂
CN103393919A (zh) * 2013-07-29 2013-11-20 陈西成 祛疤痕、痘印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212A (zh) * 2013-09-27 2013-12-25 罗成 一种中药祛痘、除印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7355A (zh) * 2015-11-24 2016-02-03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肌祛痘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6650A (zh) * 2016-08-29 2016-12-21 薛常莲 一种祛痘控油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20793A (zh) * 2019-01-18 2019-05-31 东晟源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痘印且能均匀肤色的脸部祛痘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5025A (zh) * 1997-06-20 2000-08-30 玫琳凯有限公司 包含增白剂和剥离剂的化妆品组合物
CN101467942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痤疮的凝胶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5025A (zh) * 1997-06-20 2000-08-30 玫琳凯有限公司 包含增白剂和剥离剂的化妆品组合物
CN101467942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痤疮的凝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洪波,等: "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
容怡英,等: "金银花联合玫瑰果油治疗爱必妥致皮肤毒性反应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捣捣,等: "360°全方位战"痘"", 《中国化妆品(时尚)》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3476A (zh) * 2013-05-30 2013-08-28 广州市绿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减少刺激的复合抑菌剂
CN103263476B (zh) * 2013-05-30 2015-05-13 广州市绿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减少刺激的复合抑菌剂
CN103393919A (zh) * 2013-07-29 2013-11-20 陈西成 祛疤痕、痘印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3919B (zh) * 2013-07-29 2014-08-27 陈西成 祛疤痕、痘印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212A (zh) * 2013-09-27 2013-12-25 罗成 一种中药祛痘、除印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7355A (zh) * 2015-11-24 2016-02-03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肌祛痘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6650A (zh) * 2016-08-29 2016-12-21 薛常莲 一种祛痘控油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6650B (zh) * 2016-08-29 2019-02-01 江西登云健康美业互联有限公司 一种祛痘控油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20793A (zh) * 2019-01-18 2019-05-31 东晟源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痘印且能均匀肤色的脸部祛痘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3885A (zh) 一种植物提取物及眼部精华液
CN102335287A (zh) 一种能够祛痘、祛痘印的混合物
CN106726865A (zh) 一种添加了天然药用成分未被破坏中草药的日化用品
CN108553341A (zh) 一种抑痘杀菌的组合物
CN105640835A (zh) 一种祛痘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Akuaden et al. Formulation, Physicochemical and Antifungi Evaluation of Herbal Soaps of AzadiractaIndica and ZiziphusMauritiana
CN106176323A (zh) 植物精油美白护肤品
CN107714526A (zh) 一种茉莉花女性专用沐浴露及其制备方法
Todd Jude's Herbal Home Remedies: Natural Health, Beauty & Home-care Secrets
KR101807784B1 (ko) 피부 온도 감응형 기능성 하이드로 겔을 이용한 발 뒤꿈치 각질 완화용 패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Valnet Essential Oils and Aromatherapy
CN106821937A (zh) 植物纳米乳浴液
KR101926080B1 (ko) 비누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비누
KR101807946B1 (ko) 유자, 석류가 함유된 바디워시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224604A (zh) 一种植物美白去斑修复霜
CN107484777A (zh) 一种艾叶驱蚊虫汁
KR20180050798A (ko) 생강과 식물의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항상성 무독성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astle et al. History of usage of Lavandula species
Stubbin Do it Yourself Pure Plant Skin Care
Rose Herbal Body Book: The Herbal Way to Natural Beauty & Health for Men & Women
CN107550963A (zh) 一种千里光消疮液及用法食品药液日化品理疗药液含护肤
Olsen Australian tea tree oil guide: First aid kit in a bottle
KR20030008479A (ko) 미용수 제조방법
CN107519318A (zh) 一种可缓解皮肤病征的中草药制液
Fite et al. Essential Oils for Healing: Over 400 All-Natural Recipes for Everyday Ail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Kong Chuif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Kong Chuif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tent Invention Entering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tag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Kong Chuifeng

Document name: the First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Kong Chuif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Kong Chuif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