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5047B -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 Google Patents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5047B
CN102245047B CN200980149845.4A CN200980149845A CN102245047B CN 102245047 B CN102245047 B CN 102245047B CN 200980149845 A CN200980149845 A CN 200980149845A CN 102245047 B CN102245047 B CN 102245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tab
pull head
intubate
slid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98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5047A (zh
Inventor
佐藤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45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5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A44B19/384Separable slide fasteners with quick opening devices
    • A44B19/388Bottom end stop means for quick opening slide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8Sliders constructed to be removable from at least one stringer ; Sliders with movable parts to permit releasing of the slider in the event of jamming or obstruction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在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的插座(40B)中,使插接插管(30)的插座插接部(40Z)的四侧部由表壁面(40C)、背面防脱突片(40E)、座管侧壁面(40H)及分离侧防脱突片(40D)构成,所以,能够在四侧部中的、背面防脱突片(40E)和分离侧防脱突片(40D)所存在的一侧的侧部形成宽的开口。这样,通过在插接部(40Z)中的四侧部的一部分上形成宽的开口(40J),能够边使插管(30)倾斜边将其从该开口(40J)拆下。因此,在利用者进行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较轻的力迅速地从插座(40B)上拆下插管(30)。

Description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接-分开件的构造,在能够将闭合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迅速分开的快开式拉链中使用该插接-分开件。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一种插接-分开件和具有该插接-分开件的拉链,所述插接-分开件构成为包括连接在配置于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的一侧缘上的链牙列的下端的座管、插座及插管。若在将插管插接在该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的插座中的状态下进行洗涤,则洗涤时压迫的力作用在插接-分开件上,会发生插座破损等不良情况。
以防止这一插座破损为目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拉链的插接-分开件,通过具有挠性的弹性体来构成插座,将插座中的插管的插接部形成为贯通形,而且,将供插管侧的拉链带贯穿的带槽的间隙的宽度与插管的厚度对应地形成为比以往的间隙宽(***专利公报广告编第340315号)。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拉链的插接-分开件中,记载了以下主旨:当在将插管插接在插座中的状态下对插接-分开件施加压迫的力时,插座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插管在插接部内旋转,并且通过该旋转,插管从形成为宽幅的带槽向侧方脱离,由此,能够防止插座的破损。
专利文献1:***专利公报广告编第340315号
这里,对快开式拉链和适用于该快开式拉链的插接-分开件进行了考察,所述快开式拉链不需要使拉头下降到与插座接触的最下位,能够不受拉头的位置限制地进行瞬间分开拉链的操作。
在快开式拉链中,利用者握持左右的拉链牙链带,进行将其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这样,能够将贯穿于拉头的链牙贯穿路内的一方的拉链牙链带经由拉头的带槽从拉头上拆下。然后,能够将在拉头外部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链牙列连锁地拆开直至下端。
但是,在配置于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的下端的插接-分开件的插座中,插管处于从上方嵌入的状态。因此,利用者在将左右的链牙列的啮合连锁地拆开直至下端后,需要进行如下操作:将插管的侧方的拉链带向上方提起,从而将插管从插座中拔出。
在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插接-分开件适用于快开式拉链的情况下,即使在将左右的链牙列连锁地拆开直至下端后,能够通过继续进行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将插管从插座向侧方拆下。此时,通过继续进行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插管使插座弹性变形,带槽扩宽。然后,能够从该扩宽的带槽中将插管向侧方拆下。
但是,为了使带槽扩宽至插管能够从带槽向侧方脱离的程度,需要在左右方向上持续施加用于使插座弹性变形的强拉力。这成为使快开式拉链立即开裂时的操作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改善这样的以往技术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在进行使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的情况下,直至最后都能够通过较轻的力从插座上拆下插管。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具有:插管,该插管连续设置在第一链牙列的下端,所述第一链牙列配置在拉链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中的、第一拉链牙链带的拉链带的一侧缘上;座管,该座管连续设置在第二链牙列的下端,所述第二链牙列配置在第二拉链牙链带的一侧缘上;插座,该插座固定在所述座管的下端,且具有用于以能够插拔的方式游隙嵌合所述插管的插接部,该插接部由四侧部形成,该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的特征在于:具有:当将构成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牙链带的拉链带的一侧的面作为表面、将与该表面相反侧的面作为背面时,形成在所述四侧部中的所述表面侧的侧部的表壁面、以及形成在所述背面侧的侧部的背面防脱突片;形成在所述四侧部中的所述座管侧的侧部的座管侧壁面、以及形成在从所述座管侧壁面分离的分离侧的侧部的分离侧防脱突片,在与所述表壁面或所述座管侧壁面相对的面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插管以倾斜的姿势拔出的开口。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壁面是从所述座管侧壁面中的表面侧的侧缘延伸出的侧部的内壁面,所述分离侧防脱突片是从所述表壁面的所述分离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防脱突片是从所述座管侧壁面的所述背面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最内端具有从所述座管侧壁面的底缘延伸出的底壁,所述背面防脱突片是从所述底壁的所述背面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最内端具有从所述座管侧壁面的底缘延伸出的底壁,所述背面防脱突片是从所述座管侧壁面及所述底壁双方的所述背面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防脱突片具有向所述插接部的外侧挠曲的挠性。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具有拉头,该拉头具有:上翼片及下翼片;配置在左右的肩口的中央且将所述上翼片和所述下翼片连结的连结柱;从所述上翼片及所述下翼片中的至少任一方的侧缘部向相对的翼片侧延伸设置的折缘,在该折缘的端缘侧形成有用于对所述各第一及第二拉链牙链带的各拉链带进行贯穿引导的带贯穿路,通过使所述上翼片及下翼片中的至少任一方挠曲,能够扩宽所述带贯穿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的插座,由于供插管插接的插座插接部的四侧部由表壁面、背面防脱突片、座管侧壁面及分离侧防脱突片构成,所以,能够在四侧部中的背面防脱突片和分离侧防脱突片所存在的一侧的侧部形成宽的开口。
若如以往的插座那样、采用保留对插管进行插拔的插接口并将插座插接部的四侧部形成为壁面的结构,则仅能够将插管从插接口向拉拔方向拔出。因此,在快开式拉链中,在利用者为了进行立即开裂的操作而进行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的情况下,成为插管勾挂在插座的插接部中的状态,不能通过较轻的力迅速地从插座中拔出插管。
本发明中,通过在插接部中的四侧部的一部分上形成开口,能够边使插管倾斜边将其从该开口拆下。因此,在利用者进行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较轻的力迅速地从插座中拆下插管。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由于使分离侧防脱突片从表壁面突出,所以,能够在表壁面及座管侧壁面的对面形成宽的开口。由于能够边使插管倾斜边从该开口将其拆下,所以,能够通过较轻的力迅速地将插管从插座拆下。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由于使背面防脱突片从座管侧壁面突出,所以,能够在表壁面及座管侧壁面的对面形成宽的开口。由于能够边使插管倾斜边从该开口将其拆下,所以,能够通过较轻的力迅速地将插管从插座拆下。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插接部的最内端具有底壁,并使背面防脱突片从底壁突出,所以,能够在表壁面及座管侧壁面的对面形成宽的开口。由于能够边使插管倾斜边从该开口将其拆下,所以,能够通过较轻的力迅速地将插管从插座拆下。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插接部的最内端具有底壁,并使背面防脱突片从座管侧壁面及底壁双方突出,所以,能够提高背面防脱突片的刚性。由此,能够预防插管简单地从插座拆下的不良情况,同时能够边使插管倾斜边将其容易地拆下从形成在表壁面及座管侧壁面的对面的开口。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由于所述背面防脱突片具有朝向所述插接部的外侧挠曲的挠性,所以,能够使表防脱突片边挠曲边将插管从形成在表壁面及座管侧壁面的对面的开口容易地拆下。
另外,根据其他的技术方案,作为组装在上述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上的拉头,使用这样的拉头,即通过使上翼片及下翼片中的至少任一方挠曲能够使带贯穿路扩宽。通过使用该拉头,在不使拉头向拉链的上端位置移动,且处于任意的位置的状态下,仅通过将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就能够不依赖于拉头的滑动而迅速地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从啮合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然后,接下来能够以较轻的力从插座中拆下插管,能够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完全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表面侧对快开式拉链进行观察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2是从背面侧对本发明的插接-分开件的插座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从插管侧对本发明的插接-分开件的插座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4是从背面侧对在本发明的插接-分开件的插座中插接有插管的状态进行观察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在插座中插接有插管的状态的图,是图4所示的V-V向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插座中插接有插管的状态的图,是图4所示的VI-VI向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插座中插接有插管的状态的图,是图4所示的VII-VII向视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插接-分开件的插座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插接-分开件的插座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组合有快开式拉头和插接-分开件的插座的拉链的俯视图。
图11是从后口侧对快开式拉头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快开式拉头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快开式拉头的XIII-XIII向视剖视图。
图14是图10所示的拉头的XIV-XIV向视剖视图。
图15是图10所示的拉头的XV-XV向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靠近图13所示的拉头的肩口的部分中,最初的链牙咬入折缘侧的带槽中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截面附近,链牙咬入到带槽中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从图17所示的状态起,此前啮合的链牙中的一个分离,且该分离的链牙重新咬入带槽中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一链牙列的全部链牙从拉头脱离且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分开的状态的图。
图20是从后口侧对在上翼片上形成有用于获得挠性的薄壁部的拉头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图21是从后口侧对图20所示的拉头进行观察的图。
图22是从后口侧对在上翼片及下翼片双方上形成有用于获得挠性的薄壁部的拉头进行观察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快开式拉链
12第一链牙列
13第二链牙列
14芯部
16第一拉链牙链带
17第二拉链牙链带
18上止件
18a通过式上止件
24加强膜
30插管
33凹陷部
34第一卡定部
38啮合突起
40、140、240座管
40B插座
40C表壁面
40D分离侧防脱突片
40E背面防脱突片
40F隔离狭缝
40G底壁
40H座管侧壁面
40J开口
40Z插接部
44第二卡定部
50、150、350、650、750拉头
50D连结柱
50F、50T、50U、650T、650U、750F折缘
52上翼片
53下翼片
54薄壁部
55槽部
58拉攀安装柱
59拉攀
59A拉攀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从表面侧观察快开式拉链10的图,该快开式拉链10是能够不依赖于拉头50的滑动而将闭合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迅速地分开的拉链。此外,由图1所示的座管40、插管30、插座40B构成插接-分开件。
图1所示的快开式拉链10是在例如上衣、谋求瞬间分开性的紧急用的衣服等中能够进行左右的前身大片的开闭的开闭件。
快开式拉链10具有:构成拉链的、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沿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的相对的侧缘部配置的左右的芯部14;以夹持各芯部14的方式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设有多个链牙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贯穿其中并能够上开的拉头50。此外,作为构成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的各链牙的材料,能够使用聚甲醛等的树脂成形品。
在拉头50的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的两侧缘部,为了伴随拉头50的移动而使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彼此啮合,延伸设置有使双方的链牙彼此拉合的折缘50F。该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的折缘50F彼此相对的细长的间隙部分成为带槽,该带槽用于使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的拉链带贯穿其中。
在拉头50的内部,链牙引导通路以由左右的折缘50F包围的形式形成为Y字形,该链牙引导通路用于使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沿拉头50的前后方向贯通。另外,在链牙引导通路的肩口侧的中央部配置有将上翼片52和下翼片53连结的连结柱50D。
在链牙引导通路的两端具有:左右的肩口,其设在拉头50的前端侧的连结柱50D的两侧;后口,其设在后端侧。拉头50的肩口将分离的左右的链牙向链牙引导通路导入或排出,后口将啮合的左右的链牙向链牙引导通路导入或排出。
若进行将拉头50沿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向拉链的上方拉起的操作,则处于分离状态的左右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以啮合状态从拉头50的后口出来。相反地,若进行将拉头50拉下的操作,则啮合状态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从拉头50的后口被导入,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以分离状态从左右的肩口出来。
在与第一拉链牙链带16中的第一链牙列12的上端连续的上方,以夹入芯部14的方式固定有与第一链牙列12的链牙的头部不同形状的通过式上止件18a。第二拉链牙链带17中的第二链牙列13中,将第二链牙列13连续配置至与通过式上止件18a的上端相比高出相当于一个拉头50的量的位置,在与该第二链牙列13的上端连续的上方以夹入芯部14的方式固定上止件18。
在第一拉链牙链带16中的第一链牙列12的下方连续设有插管30,在第二拉链牙链带17中的第二链牙列13的下方连续设有座管40。
在座管40的下端部具有插座40B,通过将插管30的下端部插接在该插座40B中,该插座40B使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和第二拉链牙链带17结合。在该插座40B上形成有用于插接插管30的下端部的插接部40Z(参照下文中说明的图2~图4。)。
如图1所示,在第一拉链牙链带16下端的表面和背面贴附有由树脂制薄膜等形成的加强膜24。而且,以将该加强膜24及芯部14一并夹入的方式固定插管30。另外,同样地,在第二拉链牙链带17下端的表面和背面也贴附有加强膜24。以将该加强膜24及芯部14一并夹入的方式固定座管40。
在座管40中的与插管30相对的相对侧面的第二链牙列13侧,突出有俯视呈梯形平板状的第二卡定部44。第二卡定部44是与后述的插管30的第一卡定部34卡合的部分。
在插管30中的与座管40相对的相对侧面上,卡定面朝向下方的第一卡定部34以通过两侧壁被加强的方式突出。该第一卡定部34是用于如下述那样进行定位的部分:在将插管30***已移动至最下位的拉头50中时,该第一卡定部34与座管40的第二卡定部44卡合,由此,将插管30相对于座管40在拉链的长度方向上定位。在第一卡定部34的下侧,形成有被两侧壁包围的凹陷部33。座管40的第二卡定部44进入该凹陷部33中。
接下来,对无需进行将拉头50拉下的操作即可使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立即开裂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继续进行将拉头50向固定于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上部的通过式上止件18a轻轻拉起的操作,则通过式上止件18a妨碍拉头50的移动。因此,能够使拉头50临时卡定在拉头50与通过式上止件18a抵接的位置上。这种拉头50抵接在通过式上止件18a上的状态,是将快开式拉链10闭合的状态,而且是将衣服的左前身大片和右前身大片闭合的状态。
形成在通过式上止件18a的第二链牙列13侧的可挠部18b,是以容易向芯部14侧挠曲的方式具有挠性且在其与芯部14侧之间形成有空间部的部分。这样,通过在通过式上止件18a的顶部形成可挠部18b,在利用者进一步施加使拉头50从与通过式上止件18a抵接的位置向上移动的力的情况下,在拉头50的链牙贯穿路内部,能够使与通过式上止件18a的顶部的可挠部18b相对的位置上的第二链牙列13的链牙的头部咬入到可挠部18b中。
这样,拉头50能够通过通过式上止件18a,进而能够使拉头50进一步向上移动。而且,能够使拉头50移动到拉头50的肩口与由刚体形成的上止件18抵接的位置(图1所示的双点划线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通过式上止件18a的上方,未固定有第一链牙列12。因此,在拉头50的肩口处于与上止件18抵接的位置的状态下,存在于拉头50的链牙贯穿路内的是第一拉链牙链带16侧的芯部14和第二拉链牙链带17侧的第二链牙列13。由于在第一拉链牙链带16侧不存在第一链牙列12,所以,与该通过式上止件18a相比固定在上方的第二链牙列13成为未啮合的状态。
若在这种第二链牙列13未啮合的状态下,利用者施加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向左右方向拉开的力,则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芯部14通过拉头50的带槽从链牙贯穿路脱离。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芯部14从拉头50的链牙贯穿路脱离的状态即为图1所示的状态。
一旦第一拉链牙链带16从拉头50脱离,则此前啮合在拉头50下方的左右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从上方起依次解除啮合,并依次成为分开的状态。
下面,利用图2~图7,对本发明的插接-分开件的座管、插座、插管的关系进行说明。图2是在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分开的状态下,从背面侧对插接-分开件的插座40B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从插管30侧对插接-分开件的插座40B进行观察的侧视图。图4是从背面侧对在插接-分开件中的插座40B的插接部40Z中插接有插管30的状态进行观察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在插座40B的插接部40Z中插接有插管的状态的图,是图4所示的V-V向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插座40B的插接部40Z中插接有插管30的状态的图,是图4所示的VI-VI向视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插座40B的插接部40Z中插接有插管30的状态的图,是图4所示的VII-VII向视剖视图。
如图2所示,在座管40的下端固定有插座40B,该插座40B上形成有用于以能够插拔的方式游隙嵌合插管30的插接部40Z,该插接部40Z由四侧部形成。在插接部40Z的座管40侧,形成有座管侧壁面40H,该座管侧壁面40H进行插管30相对于座管40方向的定位,并且发挥当将插管30插接到插接部40Z中时用于对插管30的插接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面的作用。
在插接部40Z中的快开式拉链10的拉链带的一侧的面即表面的内侧,以将插管30的下部从表面侧隐藏的方式形成有表壁面40C,该表壁面40C进行插管30相对于拉链的表方向的定位,并且发挥当将插管30插接在插接部40Z中时用于对插管30的插接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面的作用。
如图2~图4所示,在插座40B中的插接部40Z的最内端形成有将插接部40Z的底部封闭的底壁40G。底壁40G是插座40B的最下端,以从座管侧壁面40H的底缘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插接部40Z中的快开式拉链10的背面侧,用于将插管30定位在拉链的背方向的背面防脱突片40E从底壁40G的侧缘突出。此外,在图2所示的快开式拉链10中,将作为插管30的引导面而发挥作用的表壁面40C所存在的一侧定义为“表面”,在实际使用快开式拉链10的状态下,也可以与其相反地将表壁面40C所存在的一侧作为“背面”,而将背面防脱突片40E所存在的一侧作为“表面”使用。即,快开式拉链10能够将拉链带的任何面作为“表面”使用。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插接部40Z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侧的侧缘,将插管30相对于从座管40分离的一侧进行定位的分离侧防脱突片40D从表壁面40C的侧缘及底壁40G的侧缘突出。
此外,在图2、图4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座管侧壁面40H和背面防脱突片40E之间形成有隔离狭缝40F。这样,使座管侧壁面40H和背面防脱突片40E之间不直接连接而是形成隔离狭缝40F,由此,如图7所示,能够以容易向外侧挠曲的方式构成背面防脱突片40E。
以容易向外侧挠曲的方式构成背面防脱突片40E,由此,在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彼此啮合的情况下,即使是在进行衣服的洗涤时、在插管30及插座40B上施加有压迫的力的情况下,由于插管30会因较弱的力而从插座40B脱离,所以,能够使插管30及插座40B发生破损的不良情况减少。
接下来,利用图4~图7对下述状态进行说明:使拉头50下降到拉头50的后口与插座40B的上部抵接的位置,将插管30插接到插座40B的插接部40Z内,然后,使拉头50向上方移动,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闭合。
在图4~图7所示的状态下,插管30***接在插座40B的插接部40Z中,在该状态下,插管30成为通过表壁面40C相对于拉链的表方向被定位、通过座管侧壁面40H相对于座管40侧被定位的状态。而且,插管30下端的前端部成为通过背面防脱突片40E相对于拉链的背方向被定位、通过分离侧防脱突片40D相对于从座管40分离的一侧被定位的状态。
由于背面防脱突片40E及分离侧防脱突片40D形成为突出高度较低的凸部,所以,如图5所示,在与表壁面40C及座管侧壁面40H对峙的部位上形成有宽的开口40J。
下面,对无需伴随将拉头50拉下的操作而使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立即开裂的顺序进行说明。
如之前所述,在使拉头50向上移动到拉头50的肩口和上止件18抵接的位置后,若利用者施加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向左右方向分开的力,则首先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芯部14从拉头50的带槽脱离。
若利用者进一步持续施加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向左右方向分开的力,则在拉头50的下方啮合的左右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从上方起按顺序解除啮合,成为依次分开的状态,啮合解除直至插管30及座管40的正上方,成为左右的拉链牙链带仅通过插管30及插座40B结合的状态。
而且,若利用者继续施加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向左右方向分开的力,则插管30边倾斜边从背面防脱突片40E的上方空出的大的开口40J脱离。由于该开口40J空出较大,所以,通过使插管30倾斜能够容易地将插管30从插接部40Z拆下。因此,在利用者进行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较轻的力就能够迅速地将插管30从插座40B拆下。而且,如图7所示,由于背面防脱突片40E具有向插接部40Z的外侧挠曲的挠性,由此,能够边使背面防脱突片40E挠曲边将插管30容易地拆下。
下面,利用图8及图9对背面防脱突片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将插管30插接到插座中时,该背面防脱突片用于将插管30相对于快开式拉链10的背方向进行定位。
图8是表示从插座140B的底壁40G的侧缘突出的背面防脱突片40E以直接与座管侧壁面40H连接的方式形成的状态的图。此外,对与图2所示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2~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插座40B的底壁40G的侧缘突出的背面防脱突片40E和插座40B的座管侧壁面40H之间没有直接连接,而是在其间形成有隔离狭缝40F。通过形成该隔离狭缝40F,能够使背面防脱突片40E容易地向插接部40Z的外侧挠曲。
但是,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不设置隔离狭缝40F而是将背面防脱突片40E以从座管侧壁面40H及底壁40G的双方的背面侧的侧缘突出的方式形成。这样,即使在使背面防脱突片40E从座管侧壁面40H及底壁40G的双方的背面侧的侧缘延伸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调节背面防脱突片40E的材料以及形状从而使背面防脱突片40E的挠性增大,由此能够得到容易将插管30从插接部40Z拆下的结构。
图9是表示使背面防脱突片240E作为突片从插座240B的座管侧壁面40H的背面侧端缘向插接部40Z侧突出的实施方式的图。此外,对与图2所示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2~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背面防脱突片40E从插座40B的底壁40G的侧缘向上方突出的实施方式,但如图9所示、使背面防脱突片240E从插座240B中的座管侧壁面40H的背面侧端缘突出,也能够使当施加有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彼此向左右方向分开的力时的插管30的分开变得容易。
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背面防脱突片240E和插座240B的底壁40G之间形成隔离狭缝40F,由此,使背面防脱突片240E容易向插接部40Z的外侧挠曲,成为容易将插管30从插接部40Z拆下的结构。此外,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背面防脱突片240E和插座240B的底壁40G之间形成有隔离狭缝40F的实施方式,但还可以在分离侧防脱突片40D和插座240B的底壁40G之间形成隔离狭缝。
下面,使用图10说明将快开式拉头与本发明的插接-分开件的插座进行组合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图10是从表面侧对能够不依赖于拉头350的滑动而将闭合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迅速分开的快开式拉链310进行观察的图,是在拉头350的上翼片52(参照下文中说明的图11、图12。)的正下且左右的链牙列的正上对拉头350进行剖切的俯视剖视图。此外,对快开式拉链310中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第二拉链牙链带17、芯部14、第一链牙列12、第二链牙列13、插管30、座管40、插座40B等部件,标注与图1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拉头350的内部,用于使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沿拉头35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链牙引导通路以被折缘50F及折缘50T包围的方式形成为Y字形。另外,在链牙引导通路的肩口侧的中央部配置有将上翼片52(参照后面段落说明的图11及图12。)和下翼片53连结的连结柱50D。
在链牙引导通路的两端具有:左右的肩口,其设在拉头350的前端侧的连结柱50D的两侧;后口,其设在拉头350的后端侧。拉头350的肩口用于将分离的左右的链牙向链牙引导通路导入或导出,后口用于将啮合的左右链牙向链牙引导通路导入或导出。
若进行使拉头350沿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向上滑动的操作,则处于分离状态的左右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以啮合状态从拉头350的后口出来。相反地,若进行使拉头350向下滑动的操作,则处于啮合状态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从拉头350的后口被导入,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以分离状态从左右的肩口出来。
下面,使用图11及图12说明拉头350的构造。图11是从后口侧观察拉头350的立体图,图12是拉头350的左侧视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拉头350的上翼片52和下翼片53通过连结柱50D连结。拉头350构成为包括:由上翼片52、下翼片53、连结柱50D构成的拉头主体;使拉头主体沿快开式拉链310的长度方向移动时供利用者进行操作的拉攀59;具有供拉攀59的转动中心即拉攀轴部59A转动自由地游隙嵌合的开口部的拉攀安装柱58。
为了伴随拉头350的移动使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彼此啮合,在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的两侧缘部延伸设有使双方的链牙彼此拉合的折缘50F、50T、50U。在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的折缘50F彼此相对的间隙部分及折缘50T和折缘50U相对的间隙部分开设有用于使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的拉链带贯穿的带槽。
形成在折缘50F彼此相对的部分上的带槽,如图12的侧视图所示,从肩口侧到后口侧以一定的间隙h′形成。由于该带槽是为使第二拉链牙链带17的拉链带贯穿而开设的间隙,所以,带槽的间隙h′比拉链带的厚度稍宽,比第二链牙列13的厚度稍窄,被设定为与通常的拉头同样的间隙。
与之相对地,折缘50T、50U相对的间隙部分的带槽,如图12的侧视图所示,被设定为使肩口侧处的折缘50T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由此,能够将肩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为宽幅,而将后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得狭窄。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后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为比折缘50F侧的带槽的间隙h′宽,但也可以根据上翼片52的挠性(下文中说明。)而将后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为窄到折缘50F侧的带槽的间隙h′的程度。另外,还可以根据上翼片52的挠性,将带槽的间隙设定为一定的间隙。
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拉头350的下翼片53延伸设置的折缘50U,从肩口侧到后口被设定为一定的低矮延伸设置高度。与之相对地,从上翼片52延伸设置的折缘50T被设定为肩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此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反地,将从上翼片52延伸设置的折缘从肩口侧到后口被设定为一定的低的延伸设置高度,而将从下翼片53延伸设置的折缘设定为肩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
下面,使用图13~图15,对从本实施方式中的拉头350上将链牙和拉链牙链带一并拆下时的挠性进行说明。图13是图10所示的XIII-XIII向视剖视图,图14是图10所示的XIV-XIV向视剖视图。另外,图15是图10所示的XV-XV向视剖视图。此外,对于与图10及图1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3~图15分别是拉头350的链牙引导通路及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剖视图,是从链牙引导通路的内部向肩口侧观察的剖视图。由于图13所示的截面是靠近拉头350的肩口的部分的剖视图,所以,折缘50T的延伸设置高度表示为最低。由于图14所示的截面与图13所示的位置相比稍接近后口侧,所以,与图13所示的状态相比,折缘50T的延伸设置高度表示得较高。在图15所示的截面中,由于更接近后口侧,所以,与图14所示的状态相比,折缘50T的延伸设置高度表示得更高。
这样,由于折缘50T的延伸设置高度被设定为随着接近拉头350的后口方向而增高,所以,为了伴随拉头350的移动而使从拉头350的肩口被导入的分离状态的第一链牙列12与对峙的第二链牙列13啮合,能够在折缘50T的延伸设置高度较高的部分中使双方的链牙彼此拉合。
另外,本发明的拉头350优选通过结晶性聚酰胺树脂等的具有挠性的树脂成形品成形。通过使用具有挠性的材料,能够使拉头350的上翼片52的折缘50T、50U侧向图13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表方向挠曲。另一方面,第一及第二链牙列12、13的材料优选使用弹性率比所述结晶性聚酰胺树脂等高的聚甲醛树脂等。拉头350及第一及第二链牙列12、13的材质不限于前述的例子,但优选至少拉头350的材质的弹性率设定得比第一及第二链牙例12、13的材质的弹性率低。
下面,对进行使处于闭锁状态的快开式拉链310瞬间分开的操作时的、拉头350和第一链牙列12的关系进行说明。在拉头350的侧方,若施加将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向左右方向分开的力,则第一链牙列12的最靠近肩口侧的链牙要进入到延伸设置高度设定得较低的肩口侧的折缘50T、50U之间的带槽中。此时,第一链牙列12的最靠近肩口侧的链牙使折缘50T及上翼片52的角部向上方挠曲。其结果为,肩口侧的带槽被扩宽,成为第一链牙列12咬入带槽中的状态。
进而,若继续施加使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向左右方向分开的力,则咬入到带槽中的第一链牙列12的链牙越过折缘50T、50U,并如图13的假想线所示那样、完全从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脱离。
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上翼片52的折缘50T侧具有挠性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以使下翼片53的折缘50U侧向背方向挠曲的方式具有挠性,还可以构成为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双方都具有挠性。
另外,在施加将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向左右方向分开的力时,为了使折缘50T、50U容易搭乘在第一链牙列12上,可以在折缘50T、50U和第一链牙列12最初抵接的搭乘部50V的折缘50T、50U的角部上形成C倒角或R倒角。另外,还可以在第一链牙列12的角部形成C倒角或R倒角。
下面,使用图16~图19,对不依赖于拉头的滑动而将闭合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迅速分开的操作时的、第一链牙列12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在图13所示的靠近拉头350的肩口的部分中,在存在于拉头350的链牙引导通路中的第一链牙列12中的最靠近肩口的链牙12-1最开始咬入折缘50T、50U的相对面间的带槽中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另外,图17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截面附近第二个链牙12-2咬入带槽中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18是表示啮合的一个第三个链牙12-3从图1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分离,该分离的链牙重新咬入带槽中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19是表示进入到拉头350的链牙引导通路中的全部的链牙的啮合被解除、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和第二拉链牙链带17分开的状态的图。
例如,将第一拉链牙链带16缝接在衣服的左前身大片的中央侧的侧缘上,将第二拉链牙链带17缝接在右前身大片的中央侧的侧缘上,对从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处于啮合状态的状态将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和第二拉链牙链带17瞬间分开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使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成为啮合状态。然后,在拉头350的侧方,对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如图17中箭头所示那样分别施加向左右方向拉开的力。
这样,如图16所示,最初,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第一个链牙12-1在靠近拉头350的肩口的部分中,处于咬入折缘50T侧的带槽中的状态。此时,具有挠性的上翼片52向表方向挠曲,带槽被扩宽。
若从图1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继续向左右方向分开,则上翼片52进一步向表方向挠曲,咬入的链牙将带槽进一步扩宽。这样,如图17所示,成为连续的第二个链牙12-2咬入折缘50T侧的带槽中的状态。
从图1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向左右方向分开,则咬入带槽中的第二个链牙12-2使上翼片52向表方向挠曲,带槽被进一步扩宽。然后,在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的链牙中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链牙12-3,如图18所示,从啮合对象的链牙分离,同时,成为第一链牙列12的链牙12-3的一部分咬入折缘50T、50U之间的带槽中的状态。
若从图18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继续向左右方向分开,则咬入的链牙12-3使带槽进一步扩宽。然后,在拉头350的链牙引导通路内,啮合的链牙12-4的啮合被解除。这样,存在于拉头350的链牙引导通路内的多个链牙12-1~12-4从肩口侧按顺序通过拉头350的折缘50T、50U之间的带槽,最终,第一链牙列12从拉头350的链牙引导通路完全脱离。在第一链牙列12从拉头350的链牙引导通路脱离后,此前咬入链牙的上翼片52的挠曲(弹性变形)复原,恢复到原本的自由位置(图13的实线所示的位置)。
一旦第一链牙列12从拉头脱离,则啮合在拉头350的下方的左右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从上方按顺序解除啮合,如图19所示,成为分开的状态。而且,一旦使左右的第一链牙列12及第二链牙列13分开,则成为插管30从插座40B拔出、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完全分开的状态。
对使已完全分开的左右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7再次成为啮合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首先使拉头350下降到第二拉链牙链带17的最下位,使插座40B和拉头350的后口抵接。
然后,将第一拉链牙链带16从拉头350的左侧的肩口***,将插管30的下端部推下直至插接在插座40B的插接部40Z(参照图2。)中。若在使插管30下降的方向上继续施力,最后,插管30的第一卡定部34抵接在座管40的第二卡定部44上。若在将该插管30插接到下端的状态下进行使拉头350向拉链的上方拉起的操作,则第一链牙列12和第二链牙列13啮合并从拉头350的后口出来。这样,能够将衣服的左前身大片和右前身大片闭合,使双方的前身大片彼此结合。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拉头350的下翼片53延伸设置的折缘50U从肩口侧到后口设定为一定的低矮的延伸设置高度,从上翼片52延伸设置的折缘50T被设定为其肩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所示地形成拉头的折缘来将肩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为宽幅,而将后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得较窄。
例如,还可以弃用图11所示的从拉头350的下翼片53延伸设置的折缘50U,通过使从上翼片52延伸设置的折缘50T的延伸设置高度整体提高,而将肩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为宽幅,并使后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得较窄。
另外,还可以相反地弃用从拉头的上翼片延伸设置的折缘,通过将从下翼片延伸设置的折缘的形状设定为其肩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而将肩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为宽幅,将后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得较窄。
另外,除此以外,关于从拉头的上翼片及下翼片延伸设置的双方的折缘,还可以以成为肩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将肩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为宽幅,并将后口侧的带槽的间隙h设定得较窄。
另外,能够使折缘的肩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仅形成在折缘的一部分上,而将其余的部分形成为与上翼片或下翼片平行。另外,还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将折缘的后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形成在折缘上。通过形成为折缘的后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能够从后口侧使带贯穿路扩开,使链牙列从拉头拆下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使用兼具折缘的肩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和折缘的后口侧的延伸设置高度比中央部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的倾斜形状的折缘,通过尾部配合或头部配合,能够将该结构用于使多个拉头相对配置的拉链的分离。
下面,使用图20~图22,对通过使上翼片及下翼片中的至少任一方挠曲从而能够使带贯穿路扩宽的拉头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0是对将用于得到挠性的薄壁部54形成在上翼片52上的拉头650从后口侧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21是对图20所示的拉头650从后口侧进行观察的图。图22是对将用于得到挠性的薄壁部形成在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双方上的拉头750从后口侧进行观察的图。此外,对与图11、图12等所示的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拉头650中的上翼片52的右翼侧的上表面上,在拉头650的前后方向范围内形成有槽部55。该槽部55的背侧(链牙引导通路侧)形成为平面状,所以,在槽部55的底部形成有薄壁部54。这样,在上翼片52上遍及拉头650的前后方向地形成有薄壁部54,由此,能够以该薄壁部54为支点使上翼片52的折缘650T侧容易地向上方挠曲。通过以容易使该折缘650T向上方挠曲的方式构成,能够扩宽拉头650的带贯穿路,使链牙列容易从链牙引导通路脱离。
此外,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地进行链牙列的拆下,将折缘650U及折缘650T的延伸设置高度设定得比折缘50F的延伸设置高度低。由此,间隙H形成为比折缘50F侧的间隙h′宽。
另外,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带贯穿路的间隙H从肩口到后口被设定为一定的间隙,但该带贯穿路的间隙,也可以使肩口侧或后口侧的带贯穿路的间隙H设定为宽幅,并以朝向中央部间隙变窄的方式形成为倾斜形状。
另外,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在左侧的上翼片52的上表面上形成槽部55,从而在槽部55的底部形成薄壁部54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式,还可以在上翼片52的左翼侧、上翼片52的左右两翼侧、下翼片53的单翼侧或两翼侧、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的双方上形成槽部55及薄壁部54,从而成为能够扩宽带贯穿路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将槽部55开设在链牙引导通路侧,使薄壁部54形成在上翼片52的上侧。另外,还可以从上翼片52的上侧及链牙引导通路侧双方开设槽部。同样地,还可以从下翼片53的下侧及链牙引导通路侧双方开设槽部。
下面,使用图22,对在拉头750的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双方上形成薄壁部54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遍及拉头650的前后方向地开设槽部55而在该槽部55的底部形成薄壁部54的实施方式。与之相对地,还可以如图22所示那样、形成遍及拉头750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地由大致均匀的厚度构成的平板状的薄壁部54。
通过如图22所示地形成薄壁部54,在对左右的拉链牙链带施加横向拉力时,能够容易地使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双方挠曲。而且,扩宽了带贯穿路,从而能够从链牙引导通路容易地拆下链牙列。
在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左侧的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上形成了薄壁部54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式,还可以在上翼片52或下翼片53的任一方上形成薄壁部54。另外,还可以在上翼片52的左右两侧或下翼片53的两侧形成薄壁部54,从而使带贯穿路扩宽。
通过上述这样构成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在进行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左右方向分开的操作的情况下,能够以较轻的力将插管迅速地从插座上拆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除了能够用于常用的服装以外,还能够用于要求瞬间分开的紧急用的衣服、帐篷等的开闭。

Claims (7)

1.一种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具有:
插管(30),该插管连续设置在第一链牙列(12)的下端,所述第一链牙列配置在拉链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中的、第一拉链牙链带(16)的拉链带的一侧缘上;
座管(40),该座管连续设置在第二链牙列(13)的下端,所述第二链牙列配置在第二拉链牙链带(17)的一侧缘上;
插座(40B),该插座固定在所述座管(40)的下端,且具有用于以能够插拔的方式游隙嵌合所述插管(30)的插接部(40Z),该插接部由四侧部形成,
该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的特征在于:
具有:
当将构成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6、17)的拉链带的一侧的面作为表面、将与该表面相反侧的面作为背面时,形成在所述四侧部中的所述表面侧的侧部的表壁面(40C)、以及形成在所述背面侧的侧部的背面防脱突片(40E);
形成在所述四侧部中的所述座管(40)侧的侧部的座管侧壁面(40H)、以及形成在从所述座管侧壁面(40H)分离的分离侧的侧部的分离侧防脱突片(40D),
在与所述表壁面(40C)及所述座管侧壁面(40H)相对的面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插管(30)以倾斜的姿势拔出的开口(40J)。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壁面(40C)是从所述座管侧壁面(40H)中的表面侧的侧缘延伸出的侧部的内壁面,
所述分离侧防脱突片(40D)是从所述表壁面(40C)的所述分离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防脱突片(40E)是从所述座管侧壁面(40H)的所述背面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40Z)的最内端具有从所述座管侧壁面(40H)的底缘延伸出的底壁(40G),
所述背面防脱突片(40E)是从所述底壁(40G)的所述背面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40Z)的最内端具有从所述座管侧壁面(40H)的底缘延伸出的底壁(40G),
所述背面防脱突片(40E)是从所述座管侧壁面(40H)及所述底壁(40G)双方的所述背面侧的侧缘突出的突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防脱突片(40E)具有向所述插接部(40Z)的外侧挠曲的挠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具有拉头,该拉头具有: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配置在左右的肩口的中央且将所述上翼片(52)和所述下翼片(53)连结的连结柱(50D);从所述上翼片(52)及所述下翼片(53)中的至少任一方的侧缘部向相对的翼片侧延伸设置的折缘(50F、50T、50U、650T、650U、750F),在该折缘(50F、50T、50U、650T、650U、750F)的端缘侧形成有用于对所述各第一及第二拉链牙链带(16、17)的各拉链带进行贯穿引导的带贯穿路,通过使所述上翼片(52)及下翼片(53)中的至少任一方挠曲,能够扩宽所述带贯穿路。
CN200980149845.4A 2009-03-31 2009-03-31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Active CN102245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6705 WO2010113281A1 (ja) 2009-03-31 2009-03-31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5047A CN102245047A (zh) 2011-11-16
CN102245047B true CN102245047B (zh) 2014-05-14

Family

ID=42827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9845.4A Active CN102245047B (zh) 2009-03-31 2009-03-31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45047B (zh)
TW (1) TW201034594A (zh)
WO (1) WO20101132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5642A1 (ja) * 2014-03-27 2015-10-0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具、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9788826B (zh) * 2016-09-26 2021-07-20 Ykk株式会社 拉头及拉链
JP6877321B2 (ja) * 2017-11-21 2021-05-26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衣服
JP7316021B2 (ja) * 2019-08-07 2023-07-27 株式会社九電工 フルハーネス対応衣服
US20230180897A1 (en) * 2020-02-27 2023-06-15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JP2022038070A (ja) * 2020-08-26 2022-03-10 Ykk株式会社 エレメント部材、チェーン部材、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CN112641174A (zh) * 2020-12-31 2021-04-13 陆境燃 一种稳固抗强拉力拉链
WO2024089803A1 (ja) * 2022-10-26 2024-05-0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に用いられる上止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58179A (en) * 1942-08-15 1944-09-12 Louis H Morin Two-way separable coupling for fastener stringers
US2575501A (en) * 1949-01-27 1951-11-20 Conmar Prod Corp Quick disassembly slide fastener
US2596861A (en) * 1950-11-08 1952-05-13 Talon Inc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US2974382A (en) * 1958-10-16 1961-03-14 Talon Inc Separating end connection for slide fasteners
US3818549A (en) * 1972-09-18 1974-06-25 Textron Inc Slider for a slide fasten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58179A (en) * 1942-08-15 1944-09-12 Louis H Morin Two-way separable coupling for fastener stringers
US2575501A (en) * 1949-01-27 1951-11-20 Conmar Prod Corp Quick disassembly slide fastener
US2596861A (en) * 1950-11-08 1952-05-13 Talon Inc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US2974382A (en) * 1958-10-16 1961-03-14 Talon Inc Separating end connection for slide fasteners
US3818549A (en) * 1972-09-18 1974-06-25 Textron Inc Slider for a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13281A1 (ja) 2010-10-07
TW201034594A (en) 2010-10-01
CN102245047A (zh) 2011-11-16
TWI378782B (zh) 2012-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5047B (zh)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CN101411553B (zh) 反开式拉链
US7963008B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02378584A (zh) 拉链用拉头及快开式拉链
US10344874B2 (en) Clamp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CN103153121A (zh) 拉链
US20110010899A1 (en) Metallic One-Side Teeth and Two-Way Slide Fastener
CN100528028C (zh) 拉链
CN106687005A (zh) 拉链的拉头罩
ITTO20100002A1 (it) Cursore sottile per chiusure lampo.
CN107495547A (zh) 方便双头脱开的拉链
CN103211358B (zh) 一种快脱拉链的上止组件
JP4574668B2 (ja) ジッパー
CN107692413A (zh) 一种船坞拉头
US20090144948A1 (en) Zipper with improved fastening stability
TWI396513B (zh) Metal single-sided chain teeth and left and right double-open zipper
CN105377070B (zh) 拉头构造体
CN105768392B (zh) 一种快速易拆卸拉链
CN210445910U (zh) 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
US8523438B2 (en) Device intended for the closure of bags which includes resources that resist the pulling-off of a slider, and bag that is so equipped
JPH10155524A (ja) 開離タイプの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07678964U (zh) 方便双头脱开的拉链
CN208987888U (zh) 拉链
DE837683C (de) Reissverschluss
CN212729030U (zh) 防爆牙拉头及其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