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9651B - 光传送网中的动态无损调整 - Google Patents

光传送网中的动态无损调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9651B
CN102239651B CN200980147867.7A CN200980147867A CN102239651B CN 102239651 B CN102239651 B CN 102239651B CN 200980147867 A CN200980147867 A CN 200980147867A CN 102239651 B CN102239651 B CN 102239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channel time
node
group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78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9651A (zh
Inventor
马腾·柏图斯·约瑟夫·维塞斯
杨洋
胡博图斯·阿德里亚努斯·玛利亚·范·海尔沃特
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39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9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64Admission Control
    • H04J2203/0067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64Admission Control
    • H04J2203/0067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 H04J2203/0069Channe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动态无损调整的技术相关。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特点,网络连接包括,在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的M个支路时隙,并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每个节点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响应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将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增加至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在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沿路径各节点的网络连接时,增加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

Description

光传送网中的动态无损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动态无损调整的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光传送网中的无损调整。
背景技术
在电信环境中,数据传送网络,如准同步数字体系(Plesio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简称PDH)网、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网或同步光纤网(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简称SONET),用于传输2Mbit/s至10Gbit/s的语音或数据包。这类传送网可形成在一个通信网络中或在多个通信网络之间进行网络节点互联的主干网。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 Network,简称OTN)可用作数据速率更高的数据传送网络,例如,1Gbit/s至100Gbit/s,这一速率是通过光传输技术实现的。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电信标准部(ITU-T)提出将G.709建议作为光数据传送网络和接口的参考标准。G.709标准规定了采用不同网络结构的光纤网的光传送体系和接口。
特定客户端服务要传送的数据将根据要求的数据速率(带宽)被***到合适的层级传送帧中。但是,特定客户端服务要求的带宽通常并不完全适合特定层级所提供的带宽,即带宽使用率较低。为了提供更高的可用带宽使用率,提出了客户业务数据***若干个相同的低层级传送帧时所依据的概念。为了可以恢复终端的数据,多个传送帧之间的相互关联应在数据传送网络中表现出来。相关概念通常称为“虚级联”(VCAT),起初为SDH而开发,请参阅G.709第18节的介绍。
通过OTN提供灵活的宽带连接的方法是“ODUflex”,参见G.709修订版2的修正案3。ODUflex支持基于电路的(恒定比特率,CBR)客户端和基于数据包的(通用成帧规程,GFP)客户端的传送。网络光数据单元(Optical Data Unit,简称ODU)连接的带宽可根据客户端服务的带宽需要进行调整。
经由数据传送网络的任何现有连接所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动态调整,特别是传送数据包时的动态调整。客户端服务会具有动态的带宽要求,即带宽要求随时间而变。服务网络连接应以无损方式灵活地配置,即实现连接时不出现丢包。
当考虑极其简单的无损解决方案时,例如,首先终结现有连接,接着启用带宽不同的新连接,无法实现无损。当第一连接已终结而第二连接尚未激活时,客户端服务可能会丢包。终结第一连接前调用第二连接会引起闭塞,浪费传送资源。因此,需要更高级的概念来实现无损调整。
在SDH VCAT框架中,开发了一种名为“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ink CapacityAdjustment Scheme,简称LCAS)的概念,参阅G.7402,其应用请参阅OTNG.709第18.3节。使用LCAS,由多个虚级联容器(ODUk)所表示的“连接”带宽可通过增加或去除虚级联组(Virtual Concatenation Group,简称VCG)网元来增大或减小。
当采用VCAT/LCAS实现了可以按需进行动态调整的灵活带宽连接时,高度复杂性的成本随之而来。例如,多个VCG网元可能会沿着网络的不同路径传送。因此,需要在虚拟连接的接收器(出口)端点安置延时补偿缓冲器。此外,LCAS协议相对复杂,举例来说,因为每个网元的状态均需从虚拟网络的接收器端点返回源(入口)端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需要有一种调整数据传送网络中的网络连接的技术,其复杂性较低并支持无损调整。
第一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可以满足这一需要。本部分概述的所有方法和节点都是基于这一情况,那就是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延伸。所述网络连接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传送至出口端节点。所述网络连接包括在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的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
上述第一种方法包括: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在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上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增加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增加后,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在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上以每对相邻节点之间同步的方式删除后,增加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上述第一种方法还包括:在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已经准备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每个节点上以每对相邻节点之间同步的方式删除后,降低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在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上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如此,删除后,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
所述数据传送网络可以包括光传送网。所述网络连接是一种具有可选择带宽的光通道数据单元“ODU”连接。具体而言,所述网络连接可以是一种ODUflex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连接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一相邻节点对之间的一组链路连接,并且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个中间节点上的多个矩阵连通连接,矩阵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起来,链路连接和矩阵连通连接基于所述支路时隙被定义。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收集/分发点,所述收集/分发点用于从一组链路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矩阵连通连接,或者用于从一组矩阵连通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链路连接。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向所述M个链路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向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在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从所述M个链路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从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依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由所述入口端节点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逐段发送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其中,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节点丢弃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所述出口端节点响应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向所述入口端节点发送肯定应答;并且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所述入口端节点响应所述肯定应答,增加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数据速率;或者,在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降低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数据速率,并且在所述路径的每个节点上从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如此,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及其肯定应答表示一种端节点之间的握手程序。
所述数据速率信号包括N个时隙信号,每个时隙信号分别沿着所述路径逐段被发送,并且分别被所述出口端节点确认收到。
在所述方法的一种实现中,在中间节点上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者从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所述增加或删除操作在至少一个链路连接和一个矩阵连通连接上执行,所述链路连接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另一个节点连接起来,所述矩阵连通连接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中的其他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起来;在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在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重新分组,或者,做为选择,在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在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重新分组。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一个节点上向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通过因子M/(M+N),减少所述M个支路时隙的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或者,做为选择,在该节点上从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通过因子M/(M+N),增加所述M个支路时隙的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保持不变。在增加或降低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的步骤中,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在所述M个支路时隙和所述N个支路时隙中被同步增加或减少。
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由网络管理发送,并且按照支路顺序被发送到所述网路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向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者从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分别在所述网路连接路径的每个节点上独立执行。
在向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之前,所述方法的一种实现包括步骤:检查所述网路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N个支路时隙的可用性;以及分配N个可用的支路时隙至所述网路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
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和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的开销部分进行传输。所述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已经在所述分配步骤中被分配,但是,在增加所述网路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的步骤之前并未使用。作为选择,在所述网络连接必须被减少时,所述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在随后的取消分配步骤中不进行分配,因此已经未被使用。
第二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满足上述需要,该方法在入口端节点上执行。该方法包括: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增加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增加后,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在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时且以与下游节点同步的方式,增加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上述第二种方法还包括:接收(314)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已经准备从所述出口端节点和相邻节点之间以同步的方式删除后,降低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并且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降低后,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
第二种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步骤: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逐段发送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其中,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节点丢弃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从所述出口端节点接收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肯定应答;以及当要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响应所述肯定应答,增加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数据速率;或者,在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降低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数据速率,并且在所述路径的每个节点上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
第三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满足上述需要,该方法在中间节点上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从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连接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一对相邻节点之间的一组链路连接,并且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个中间节点上的多个矩阵连通连接,矩阵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与所述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相互连接起来,链路连接和矩阵连通连接基于所述支路时隙被定义。所述中间节点包括一个第一收集/分发点和一个第二收集/分发点,所述第一收集/分发点用于收集来自于上游节点的一组链路连接中的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矩阵连通连接;所述第二收集/分发点用于收集一组矩阵连通连接中的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延伸到下游节点的一组链路连接。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每个所述收集/分发点,向所述M个链路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向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在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每个所述收集/分发点,从所述M个链路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从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依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种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上的上游或者下游节点接收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并且分别在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时,丢弃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或者,做为选择,将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沿着所述网路连接路径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在所述方法的一种实现中,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者从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所述增加或删除操作在一个链路连接或一个矩阵连通连接上执行,所述链路连接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上的另一个节点连接起来,所述矩阵连通连接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中的其他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起来;在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在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或者,做为选择,在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在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
第四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也可以进一步满足上述需要,该方法在出口端节点上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者从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的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响应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向入口端节点发送肯定应答。
此外,一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也可以满足上述需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设备(例如数据传送网中的网络连接的出口端节点、中间节点、或者出口端节点)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一个或者多个上述方法。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上,例如永久的或者可擦写的存储器,或者可移动的CD-ROM、DVD或者USB棒。另外或者作为选择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提供给处理设备通过诸如以太网的数据网络或者诸如电话线或无线链路的通信线路进行下载。
此外,一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网络节点也可以满足上述需要,该网络节点实现入口端节点。该网络节点包括一个用于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的组件;一个用于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增加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组件;一个在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后且以每对相邻节点之间同步的方式,用于增加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的组件;一个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已经准备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每个节点上以每对相邻节点之间同步的方式删除后,用于降低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的组件;以及一个用于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组件。
所述网路节点还进一步包括:一个开始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逐段发送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组件,其中,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节点丢弃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一个从所述出口端节点接收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肯定应答的组件;一个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响应所述肯定应答,增加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数据速率的组件;一个在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降低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数据速率的组件,以及一个在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在所述路径的每个节点上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组件。
一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网络节点也可进一步满足上述需要,所述网络节点实现中间节点。该网络节点包括一个用于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的组件,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以及一个用于沿着所述网络连接路径将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转发到下一个节点的组件。
依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连接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一对相邻节点之间的一组链路连接,并且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个中间节点上的多个矩阵连通连接,矩阵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起来,链路连接和矩阵连通连接基于所述支路时隙被定义。所述中间节点包括一个第一收集/分发点和一个第二收集/分发点,所述第一收集/分发点用于收集来自上游节点的一组链路连接中的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给一组矩阵连通连接;所述第二收集/分发点用于收集一组矩阵连通连接中的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给一组延伸到下游节点的链路连接。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每个所述收集/分发点用于通过向所述M个链路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以及向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每个所述收集/分发点用于通过从所述M个链路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以及从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路节点还进一步包括:一个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的上游或者下游节点接收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组件;一个在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尚未完成时丢弃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组件;以及一个将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沿着所述网络连接路径转发到下一节点的组件。
依据所述网络节点的一个实施例,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者从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组件包括一个在一个链路连接或者一个矩阵连通连接上执行所述增加或删除操作的子组件,所述链路连接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另一个节点连接起来,所述矩阵连通连接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中的其他节点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起来;以及一个在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在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或者,做为选择,在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在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链路连接并且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的子组件。
一种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网络节点还可进一步满足上述需要,所述网络节点实现出口端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包括:一个用于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的组件;一个用于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从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组件,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一个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中的上游节点的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组件;以及一个用于响应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向入口端节点发送肯定应答的组件。
综上所述,所述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网络节点的数据传送网络可以满足之前提及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文将结合附图中的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释。
图1a是光传送网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b是ODUflex连接延伸到图1a中的网络的详图;
图2是图1a中入口端节点的功能块示意图;
图3a是图2中入口端节点的第一操作模式的流程图;
图3b是图2中入口端节点的第二操作模式的流程图;
图4是图1a中一个中间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块示意图;
图5a是图4中的中间节点的操作流程图;
图5b是图5a流程图中一个步骤的详图;
图6是图1a中出口端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块示意图;
图7是图1a中出口端节点的操作流程图;
图8是图1a中网络的整个网络连接增强操作的图示;
图9是图1a中网络的整个网络连接减速操作的图示;
图10是图1a中网络的整个网络连接增强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图1a中网络的整个网络连接减速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控制无损调整的一种信令格式的示意图;
图13a–13l是加快图1a中网络之网络连接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图14a–14m是减弱图1a中网络之网络连接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下文将阐释网络场景、网络节点及其相关操作的具体示例,但这些示例仅仅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在这些具体方面之外的其它实施例中实施本发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当认识到,下文阐述的功能可采用单一硬件电路、软件功能与编程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相结合、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简称)来实现。还应当理解,当本发明被描述为一种方法时,其还可以具体表现为一种计算机处理器和一种与该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采用一个或多个程序编码,所述程序在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本发明公开的方法。
图1是光传送网1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传送网包括网络节点102、104、106和108。在特定节点对之间具有具体的数据传送能力,如示意图所示,节点对102和104之间通过链路110、节点对104和106之间通过链路112、节点对106和108之间通过链路114。ODUflex连接116沿着光传送网100延伸。对于ODUflex连接116,节点102是入口(源)端节点,节点104和106是中间节点,节点108是出口(接收器)端节点。
图1b是(如链路110中)ODUflex连接116的详图。链路110包括一个具有固定数量支路时隙(TS)118的HO ODUk(高阶光数据单元等级k),该数量由等级k决定。ODUflex网络连接116包括M个支路时隙118,M是自然数。链路112和114会显示类似结构。
图2是图1a中入口端节点102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构造块示意图。该节点102包括一个成帧组件202、一个映射组件204、一个连接调整控制(ConnectionResize Control,简称CRC)组件206和一个数据速率控制(Data Rate Control,简称DRC)组件208。成帧组件202用于将客户端数据210(例如以太网、MPLS或IP)***用来形成ODUflex连接116的M个支路时隙(TS)212。例如,客户端数据包在OPUflex净荷区域封装。映射组件204用来管理入口端节点102的ODUflex连接116。
节点102还可用来控制ODU连接116的动态无损调整。节点102的相应操作流程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首先参考图3a,在步骤302中,CRC组件206运转,接收网络管理实体发送的连接调整控制信号。连接调整控制(ConnectionResize Control,简称CRC)信号显示调整ODUflex连接116的节点。例如,包含了增加至连接116的所有时隙TSs信息的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可以被发送,这一控制信号显示每个时隙的端口号。
CRC组件206可接收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CRC信号)214。相应地,CRC组件206控制节点102的其他组件,下面将被描述。
在步骤304中,映射组件204将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216加入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212。CRC组件206可依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214中的信息指导映射组件204重新配置N个支路时隙216。
在步骤306中,DRC组件208被CRC组件206触发,生成数据速率控制(Data Rate Control,简称DRC)信号(所述N个时隙中的每一个时隙对应一个DRC信号)。DRC信号被ODUflex连接116的路径中任何尚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中的特定时隙的步骤的节点丢弃。换而言之,当沿着连接116的路径逐段传送DRC信号时,在入口端节点102和所有中间节点104、106均成功完成向M个时隙中增加或从中删除所述N个时隙中的特定时隙后,DRC信号将只到达出口端节点108。DRC组件208将DRC信号提供给成帧组件202,进而开始沿着网络连接116的路径逐段发送DRC信号,所述DRC信号在传送帧的开销中传递(下面将给出详细描述)。
在步骤308中,节点102从出口端节点108接收到步骤306中DRC信号的肯定应答(图2中未明确显示)。作为响应,在步骤310中,至少一个成帧组件202和映射组件204通过适当操作提高经过ODUflex连接116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例如,在增加ODUflex连接116带宽时,当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路径上每个节点的连接116时,传送数据速率增加。做为选择地,在减少ODUflex连接116带宽时,降低经过所述网络连接116的信号的数据速率。然后所述N个支路时隙被从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
为了确保在所述链路连接的两端被删除的支路时隙或支路时隙组相同,在每个节点准备增加或者删除所述N个时隙的步骤中,必须与所述链路连接另一端的相邻节点保持同步。
与图3a类似,图3b是控制减少网络连接的流程。在步骤312中,CRC组件206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的CRC信号。在步骤314中,成帧组件202和/或映射组件204运作,以降低网络连接116的传送数据速率。在步骤316中,映射组件204从M个支路时隙中减去N个支路时隙。
图4是图1a的中间节点104(或106)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构造块示意图。节点104包括一个上游映射组件402、下游映射组件404、一个矩阵406、一个连接调整控制(Connection Resize Control,简称CRC)组件408和一个数据速率控制(Data Rate Control,简称DRC)组件410。上游映射组件402用于管理ODUflex连接116入口端节点102的M个支路时隙412,而下游映射组件404用于管理ODUflex连接116出口端节点108的M个支路时隙414。矩阵406用来互连节点104的不同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每个映射组件包括一个收集/分发点(CDP,未明确画出)。对于上游映射组件402,其CDP用于收集来自于上游节点102的网络连接116的所述链路连接组412中的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给一组矩阵连通连接(未明确画出)。对于下游映射组件404,其CDP用于收集所述矩阵连通连接组中的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给延伸到下游节点106的所述链路连接组414。
节点104还可用来控制ODU连接116的动态无损调整。节点104的相应操作流程图如图5a所示。在步骤502中,CRC组件206运作,以接收来自网络管理的连接调整控制(CRC)信号。例如,连接调整控制组件408使用所述CRC信号控制映射组件402和404。
在步骤504中,每个映射组件402和404被CRC组件408触发(响应CRC信号),分别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412和414中增加或从中减去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416和418。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为了确保每个链路连接的两端被增加或删除的时隙属于同一个链路连接,所述节点与相邻节点同步执行增加或者删除所述N个时隙的步骤。
在步骤506中,DRC组件410运作,以接收来自网络连接路径116的相邻节点的数据速率控制(DRC)信号(此处示例显示,内带信令向下游传送,即相邻节点是上游节点,符合图2和图3所示的节点104、入口端节点102)。在步骤508中,DRC组件410从映射组件402和404确定步骤504中开始的增加或标记删除N个支路时隙的操作是否完成。如果尚未完成,DRC组件410将丢弃DRC信号。例如,如果DRC信号是传送帧OH部分设置的特殊位,那么DRC信号将通过复原位来丢弃(并将复原位转发至路径的下一段)。如果已完成N个TS的增加或标记删除,DRC组件可保留DRC信号,例如,设置位将保留为设置位。之后,DRC组件410沿网络连接路径116转发原DRC信号。
图5b是步骤504中的操作详图。图5b所示的步骤适用于映射组件402和404,为了简明扼要起见,仅详细描述了映射组件402的操作,映射组件404的操作与之相同。在分步骤512中,映射组件402分别向M个支路时隙412增加或从中减去N个支路时隙416。映射组件相对于至少一条链路110和矩阵406,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于与矩阵406的ODUflex连接116关联的支路时隙412、416的连通连接执行该操作。
步骤514涉及特定时间点情形,例如只有M个支路时隙412被分配到链路110(N个TS 416尚未分配或已取消分配)、M+N个支路时隙被分配到矩阵连通连接。步骤514还涉及M+N个支路时隙被分配到链路(即在ODUflex连接116增强时,已分配了N个TS,或在ODUflex连接116增强时,尚未取消分配)、M个支路时隙被分配到矩阵连通连接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提供了重新分组功能420、422或M:(M+N)程序,其可对沿ODUflex连接116传送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分别将M个数据组重新分为M+N个数据组或将M+N个数据组重新分为M个数据组。例如,M个ODUflex字节组被重新分为M+N个ODUflex字节组(反之亦然)。
在一个替代情况下(图中未作说明),一个与步骤514类似的步骤涉及特定时间点情形,例如,只有M个支路时隙412被分配到链路110、M-N个支路时隙被分配到矩阵连通连接。该步骤可能还涉及M-N个支路时隙被分配到链路、M个支路时隙被分配到矩阵连通连接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重新分组功能420、422或M:(M+N)程序可用于对沿ODUflex连接116传送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分别将M个数据组重新分为M-N个数据组或将M-N个数据组重新分为M个数据组。例如,M个ODUflex字节组被重新分为M-N个ODUflex字节组(反之亦然)。
图6是图1a中出口端节点108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构造块示意图。节点108包括一个映射组件602、一个帧还原组件604、一个连接调整控制(CRC)组件606和一个数据速率控制(DRC)组件608。映射组件602用来管理源自上游中间节点106的ODUflex连接116。帧还原组件604用来提取来自ODUflex连接116的支路时隙610、610或612的客户端数据210(参见图2)。例如,客户端数据包从OPUflex净荷区域提取。
节点108还可用来控制ODU连接116的动态无损调整。节点108的相应操作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步骤702中,CRC组件606运作,接收连接调整控制(CRC)信号。
在步骤704中,CRC组件606响应接收的CRC信号,触发映射组件602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610中增加或从中减去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612。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
在步骤706中,DRC组件608用于接收来自中间节点106的数据速率控制(DRC)信号。在步骤708中,DRC组件608响应接收的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开始向入口端节点102发送肯定应答614。
在图2至7中,ODUflex连接116的动态无损调整分别从终端节点102、108和中间节点104、106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关于不同节点的同步性,通常而言,ODUflex会使用HO ODUk块或***块,这对于本发明所描述的动态无损技术一般来讲已经足够了。
图8和图9是整个网络的动态无损调整流程的示意图。图8涉及增加ODUflex连接带宽,图9涉及减少ODUflex连接带宽。在这两个带宽要求不同的实施例中,调整ODUflex信号前,先调整承载ODUflex信号的ODUflex网络连接。
先看图8中的实施例,首先增强了单一ODUflex链路连接和矩阵连接(将在下文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阐述)。具体而言,矩阵连接(Matrix Connection,简称MC)1和2增强,然后链路连接(Link Connection,简称LC)2、3和1增强。此过程中ODUflex信号本身保持不变。接着,ODUflex信号(ODUflex_AI/CI)本身增强。ODUflex信号增强后,其较大的负载带宽被提供给分组层。
参见图9,首先分组层信号降低。接着,ODUflex信号CI/AI减弱。随后,单一ODUflex链路连接和矩阵连接减弱。在图9所示的具体示例中,链路连接LC1首先被减弱,然后矩阵连接MC2被减弱,接着链路连接LC2和LC3被减弱,最后矩阵连接MC1被减弱。如图8和图9所示,通常单一链路连接或矩阵连通连接的调整是分别执行的。
可以理解,从功能层的角度来看,依据被提议的技术,调整网络连接包括调整适配信息(Adaptation Information,AI)和特性信息(CharacteristicInformation,CI),例如,在服务层,已知的VCAT/LCAS技术却仅仅包括调整适配信息AI,同样,调整包括M个特征信息CI到(M+N)个特征信息CI的使用。换句话说,VCAT/LCAS调整仅仅包括新链路的增加或者现有链路的删除,除此之外,不包括现有链路的任何改变。
图10更加详细地显示了控制数据传送网络之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程序,特别是增强调整。在步骤1002中,检查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中的每个节点上的N个剩余支路时隙(TS)的可用性。例如,网络管理会检查之前举例说明的ODUflex网络连接116上HO ODU链路和矩阵的N个剩余支路时隙的可用性。
在步骤1004中,如果N个剩余TS在每个节点上(更明确地,在每个节点的一个或者两个连接/分布点上)都可用,则可用的N个支路时隙将被分配到网络连接路径上的节点中。例如,网络管理(例如,直接或通过控制平面机制)会将链路和矩阵连通连接中的这N个支路时隙分配到ODUflex连接,前提是剩余支路时隙足够。在步骤1006中,网络管理沿着网络连接路径向每个节点发送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在步骤1008中,为了响应路径上每个节点的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分配的N个支路时隙被增加到网络连接中已存在的M个支路时隙中。具体而言,相对于链路连接、矩阵连通连接或两者兼具,N个支路时隙被增加到M个支路时隙中。例如,N个额外支路时隙会以无损方式增加至矩阵连接,即会被增加至承载ODUflex的矩阵连接的ODTUk.M。这种增加会生成ODTUk.(M+N),乘以带有M/(M+N)系数的Cm,以减小Cm值(注意Cn保持不变)。此外,分配到链路连接的N个额外支路时隙以无损方式增加到承载ODUflex连接的链路连接的ODTUk.M。这种增加会生成ODTUk.(M+N),乘以带有M/(M+N)系数的Cm,以减小Cm值(Cn保持不变)。每个矩阵或链路连接的ODTUk.M的增加可与其它矩阵/链路连接的ODTUk.M的增加分开进行。
只有在确认(例如数据平面中)链路连接两端的配置相等,即两端的支路时隙连接相同,方可执行链路连接的增加(也就是,所述N个支路时隙在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中的相邻节点对之间成为以同步方式可用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等待所有链路连接和矩阵连接升级后,才执行Cm的增强。如果由数据平面执行这一检查,则这种等待不需要管理控制/相互作用(更详细的内容参见下面描述的实施例)。入口端节点在接收到来自出口端节点的所有链路连接均已调整之肯定应答后,开始增强Cm值。出口通过检查ODTUk.ts的OH来进行确定。
将ODTUk.M无损增强至ODTUk.(M+N)(N≥1)需要每个中间节点中至少有一个M:(M+N)程序(重新分组程序)可用。该程序位于ODUflex链路和ODUflex矩阵连通连接之间。M:(M+N)程序将M个ODUflex字节组转化为(M+N)个ODUflex字节组,反之亦然。当链路连接占据M个支路时隙、矩阵连通连接占据(M+N)个支路时隙,或链路连接占据(M+N)个支路时隙、矩阵连通连接占据M个支路时隙时,所述M:(M+N)程序激活。
在步骤1010中,增加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但是这种情况仅在(M+N)个支路时隙可在相邻节点对之间以同步的方式用于路径中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时才会发生。例如,ODUflex信号(以值Cm表示)的带宽(比特率)将在按每ODTUk.(M+N)多帧以步长1递增(Cn也会相应地改变),或者ODUflex信号(以值Cn表示)的带宽(比特率)将在按每ODTUk.(M+N)多帧以步长1递增(Cn以步长1递增)中间节点处的映射过程将立即遵循这种增加方式(这要求在映射组件中进行专门处理)。
图11详细说明了在数据传送网络中,为网络连接控制动态无损调整(特别是降低)的步骤。在步骤1102中,标记了M个支路时隙中的N个时隙。例如,网络管理(或者控制面机理)可以在图1的ODUflex连接116的每个链路连接端点中将N个支路时隙标记为“将被删除”(to be removed)。在步骤1104中,将调整控制信号沿着网络连接的路径发送到每个节点。
在步骤1106中,由所述入口端节点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逐段发送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其中,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节点丢弃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在步骤1108中,所述出口端节点响应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向所述入口端节点发送肯定应答。在已经准备将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中的每个节点上以同步的方式删除时,在步骤1110中,由入口端节点降低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
最终,在步骤1112中,响应沿着路径的每个节点处的连接调整控制信号,会将N个已标记的支路时隙从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更特别地,根据ODUflex示例,ODUflex信号(以值Cm表示)的带宽(比特率)按每ODTUk.M多帧以步长1递减(Cn也会改变),或者ODUflex信号(以值Cn表示)的带宽(比特率)将在按每ODTUk.(M+N)多帧以步长1递减(Cn以步长1递减);中间节点处的映射过程也会因此而调整,即立即按此过程减少)。然后,链路连接中的N个支路时隙将会以无损方式从承载ODUflex的链路连接的ODTUk.M中删除。此删除操作会创建ODTUk.(M-N)。Cm可以乘以因子M/(M-N)以增加Cm值(请注意,Cn没有改变)。当验证到(例如:在数据面中)链路连接的两端配置相等之后(即在两端由相同数量的支路时隙承载ODUflex连接时),则执行ODUflex链路连接的减少。
此外,分配给矩阵连通连接的N个支路时隙将会以无损方式从矩阵连通连接的ODTUk.M(承载ODUflex)中删除。此删除操作会创建ODTUk.(M-N)。将Cm乘以因子M/(M-N)可以增加Cm值(Cn不更改)。
减少ODUflex的Cm必须在调整链路连接或矩阵连接的大小之前进行。如果数据平面执行此检查,则这样的等待不需要管理/控制平面操作。每个矩阵连接或链路连接的ODTUk.M的减少操作可以独立于任何其他矩阵/链路连接的ODTUk.M而执行。在删除N个时隙之后,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沿路径的各节点处的网络连接。
对于在步骤1006和1104中所述网路连接路径中的每个节点接收到的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每次调整事件,这个信号就会被发送到每个节点,这个信号可以包括,例如,指示所述网路连接的连接ID、表示是增加还是减少所述连接的指示器、待增加或删除的所述支路时隙的列表,以及,为所述列表中的每个时隙,向一个支路端口ID中增加特定的时隙或者从中删除特定的时隙。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一步的网络管理操作。
图12说明了将要用于在OTN中控制ODUflex连接动态无损调整(即ODUflex(GFP)/M无损增加和减少)的带内(数据平面)链路和矩阵连通连接带宽调整(resize)控制信令(不要和每个节点从网络管理接收到的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感到困惑)和数据速率控制信令的格式,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光传送网中的ODUflex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也就是,增加和减少无损ODUflex(GFP)/M。为了避免丢包(也就是,为了以无损的方式执行调整),需要所述带内连接调整控制信号,以便其上链路有效的两个相邻节点可以在调整过程中相互通知。此控制信令将会主要由带内调整控制开销(位于OPUk支路时隙开销字节)来进行传输。
特别地,可以使用OPUk支路时隙的列15、行1、2、3中的开销,该OPUk支路时隙是分配给ODUflex(GFP)支路端口的附加的时隙(当进行增加调整时),或者ODUflex(GFP)支路端口中待删除的时隙(当进行减少调整时)。
因此,ODUflex调整控制开销ODUflex Resize Control Overhead,RCOH)可以在所分配的OPUk支路时隙开销(TSOH)中承载,但是为还未激活或删除的OPUk TS。
此RCOH可以支持链路连接和矩阵连接(ODTUk.M)调整控制字段以及ODUflex数据速率(比特率)调整控制字段。所有字段的默认值可以为“0”。根据图12中的实施例,可以使用信令参数CTRL(连接控制)、TPID(支路端口ID)、TSGS(支路时隙组状态)、TSCC(支路时隙连接性检查)和NCS(网络连接状态)。
关于链路和矩阵连通连接调整控件,CTRL字段为2个字节的控制字段,具有NORM(11)、ADD(01)和REMOVE(10)状态和IDLE(00)(非源)指示。TPID字段为用于承载支路端口数的一个3(4)位(HO OPU2)、5(6)位(HO OPU3)和7位(HO OPU4)支路端口ID字段,可以在其中增加支路时隙或从中删除支路时隙。具有ACK(1)和NACK(0)值的1位支路时隙组状态(TSGS)字段由接收器(出口)生成以向源(入口)确认,用于增加或删除的支路时隙也已经在接收器端进行配置,并且接收端已准备好分别接收将ODTUk.M的增加至ODTUk.(M+N)中,或者将ODTUk.M减少至ODTUk.(M-N)。
在收到TSGS=OK之后,入口端节点可以将其ADD或REMOVE状态更改为NORM状态,并在下一个HO OPUk多帧的边界处开始增加或减少过程。
数据速率控件用于无损增加或者减少ODUflex(GFP)信号比特率(以Cm表示)。1位支路时隙连接性检查(TSCC)信号(具有值TSCC=1)将由第一个ODUkP/ODUj-21_A_So功能模块***,并从中间节点的入口端口上的ODUkP/ODUj-21_A_Sk功能模块传递到该节点的出口端口上的ODUkP/ODUj-21_A_So功能模块,直至该连接性检查信号由最后一个ODUkP/ODUj-21_A_Sk功能模块接收。在中间节点上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之间的这样的传递可以在硬件或软件中执行。如果中间节点中的重新分组(或者M:(M+N)程序)是激活的,此过程将在(M+N)方向中***TSCC=0。只有当该重新分组(或者M:(M+N)程序)已经完成时,接收到的TSCC位的值才会原封不动的被转发。
如果所有N个支路时隙上的ODUflex(GFP)出口端节点(ODUkP/ODUj-21_A_Sk功能模块)都收到TSCC=1指示,则该接收器(sink)将会通过1位网络连接状态(NCS)来确认源的接收。然后,该源将会增加/减少ODUflex(GFP)Cm值,即,分别增加或减少ODUflex(GFP)信号。在增加情况中,ODUflex(GFP)信号调整的完成可以通过设置TSCC=0而被信号化。一旦TSCC=0已经经过中间节点,并由最后一个ODUkP/ODUj-21_A_Sk功能模块接收,则该功能模块会通过设置NCS=0(NACK)来确认接收。
图13a至13l以示意图的方式详细阐释了无损增加ODUflex连接116(如上述图中所述)的过程的实施例。这些图形框从左至右描述了入口端节点102、中间节点104和106以及出口端节点108。图13a阐述了ODUflex(GFP)连接的初始状态,根据该状态,连接将由入口端节点102和中间节点104之间的ODTU2.2、中间节点104和106之间的ODTU3.2以及中间节点106和出口端节点108之间的另一个ODTU2.2来承载。底部箭头分别表示ODUflex链路连接带宽控件(带内连接调整控件)信令和ODUflex比特率(数据比率)控制信令。连接带宽控制信令是以跳段的形式传送的,而比特率控制信令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端至端的传送。优选地,链路连接带宽控制信号和比特速率控制信号一样,通过待增加或删除的每个时隙进行传输。
图13b为静态情况的另一个说明(不调整大小)。在不继续进行没有任何大小调整的情况下,未分配的OPUk支路时隙中的调整(resize)控制开销将承载位值(例如:所有“0”)。默认值将表示为CTRL=IDLE、TPID=0、TSGS=NACK、TSCC=0和NCS=NACK。默认值在图形中以斜体文本和虚线表示。正常的文本和实线表示在调整控制开销中使用了控制参数(即,实际引用了源)。黑体的文字用于表示承载新值的字段。
图13c说明了ODUflex无损调整的初始状态。中间节点104由网络管理连接调整控件进行配置,以将ODTU2.2、内部矩阵连通连接以及ODTU3.2增加至中间节点106。图13d显示在节点104中进行矩阵连接调整大小的过程。节点104的所有GMPs已经由图13c显示的带有两个矩阵连通连接的状态被重新配置成图13d显示的带有与所述网络连接116关联的三个矩阵连通连接的状态。
进一步,图13d显示了中间节点106由网络管理指令以将ODTU3.2、及其内部矩阵连接和ODTU2.2增加至出口端节点108(网络管理会指令所有节点以支路顺序并且这种指令不需要并行处理)。图13e描述了在节点106中进行矩阵连接调整的过程。出口端节点108由网络管理指令以增加ODTU2.2和增加ODUflex(GFP)/2。
图13f显示了节点104和106以及106和108之间的链路的调整情况。如此,两者相应的CDPs(GMPs)也被动态地重新配置以支持在该链路中从三个时隙替代两个时隙的变化。此时,带内比特率调整控制字段可能已经通过节点106传递。图13g显示了入口端节点102配置为将ODTU2.2增加至中间节点104,并同时增加ODUflex(GFP)/2。
图13h描述了节点102和104之间的链路的调整过程。节点104和106以及106和108之间的调整控制开销将返回默认值。带内比特率控件可以末端节点102和108之间的整个路径传递。根据图13i,调整控件开销也在节点102和104之间返回默认值。基于比特率控制信令,将会在末端节点102和108之间分别调整Cn/Cm模式。通用映射过程(此处称为一般映射过程,即Generic MappingProcesses,GMP)配置为立即响应传入的Cm增量。
图13j描述了ODUflex(GFP)/2通过在末端节点中增加传输的Cn/Cm模式而增加。中间GMP处理器将遵循此增加过程。图13k显示了中间处理器将其Cn更改为正常模式(n=8)。图13l显示了调整大小完成之后的静态状态:已经调整的ODUflex(GFP)/3可用并在使用中。调整控制开销将返回至网络连接中的默认值。
图14a至14l详细描述了(采用与图13a至13l相同的方式)以无损方式减少图1中的ODUflex连接116的过程的实施例。ODUflex(GFP)连接的初始状态如图14a中所示。
图14b描述了引入中间节点104以减少至入口端节点102的ODTU2.3、内部矩阵连通连接,以及至中间节点106的ODTU3.3。将由中间节点104输入调整控件开销的通过模式。在图14c中显示,引入了节点106以减少ODTU3.3、内部矩阵连接和ODTU2.3。调整连接控件将通过节点106。此外,入口端节点102配置为减少ODUflex(GFP)/3。
根据图14d,出口端节点108配置为降低ODTU2.3以及ODUflex(GFP)/3。图14e中的状态为输入了调整Cn/Cm模式。图14f描述了已由ODUflex(GFP)/3减少至ODUflex(GFP)/2。在图14g中,表示了ODUflex(GFP)调整的完成并且常规Cn/Cm模式已输入。在图14h中,确认了ODUflex(GFP)大小调整的完成。
根据图14i,调整控件开销的通过已被禁用。节点102和104之间的链路已减少。在图14j中,节点106中的矩阵连接已减少。调整连接控件将返回到节点102和104之间的链路110上的默认值。图14k描述了节点104和106之间和节点106和108之间的链路(子)连接被减少。在图14l中,节点104中的矩阵连接已减少,调整连接控制开销将分别返回至节点104和106以及节点106和108之间的链路112和114上的默认值。图14m显示了在分别ODUflex(GFP)/2受ODTU2.2上的链路110、ODTU3.2上的链路112以及ODTU2.2上的链路114支持的情况下,减少连接的步骤已完成。
此处建议的技术在数据传送网络的网络连接中启用了无损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例如:VCAT/LCAS),其复杂性更低。有关调整,所述VCAT/LCAS技术仅仅包括增加或删除端到端的链路,也就是,仅仅在连接的端节点实现分发/收集功能,然而,根据此处建议的技术,多个CDP功能沿着所述网络连接被提供,在每个端节点提供一个,在每个中间结点提供两个。
建议的技术要求带内信令,只有这些技术才能对ODUflex使用当前未使用的支路时隙开销,即,无需实施附加的信令协议。同样,信令的复杂性比在LCAS情况下低。例如,无需将每个ODUflex时隙的状态发送回源端。
此外,只需要最小的管理开销,例如,当增加网络连接时用于分配备用的支路时隙。因此,与在ODUk VCAT/LCAS情况下相比,在网络管理面中所需的关联状态更少。尽管按照VCAT/LCAS时的虚级联需要在网络连接的出口端点使用延迟补偿缓冲区,但是根据此处建议的技术,则不需要这样的缓冲区。
尽管在描述当前发明时涉及了其多个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此描述仅用作说明用途。相应地,本发明的范围仅由内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制。

Claims (27)

1.一种用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所述网络连接(116)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100)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102、108)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104、106)延伸;
所述网络连接(116)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102)传输至出口端节点(108);并且
所述网络连接(116)包括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所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在所述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
该方法包括:
当要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
沿着所述网络连接(116)的路径的每个节点接收(1006)第一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响应所述第一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在所述路径的每个节点上增加(1008)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及
在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后且在每对相邻节点之间以同步的方式,增加(1010)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
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
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接收(1104)第二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已经准备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上以每对相邻节点之间同步的方式删除后,降低(1110)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及
响应所述第二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在所述路径的每个节点上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1108)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 支路时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一相邻节点对之间的一组链路连接,并且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个中间节点上的多个矩阵连通连接,矩阵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起来,链路连接和矩阵连通连接基于所述支路时隙被定义;
其中,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收集/分发点,所述收集/分发点用于从一组链路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矩阵连通连接,或者用于从一组矩阵连通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链路连接;
其中,当要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
向M个链路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
向M个矩阵连通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以及
其中,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
从所述M个链路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
从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由入口端节点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逐段发送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其中,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节点丢弃该数据速率控制信号;
响应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由出口端节点向入口端节点发送肯定应答;及
当要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由入口端节点响应所述肯定应答,增加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
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在所述路径的每个节点上降低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并且从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4.如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中间节点上将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增加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或者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
所述增加或删除操作在至少一个链路连接和一个矩阵连通连接上执行;以及
当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当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重新分组;或者
当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当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重新分组。
5.如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一个节点上,将所述N个支路时隙增加至所述M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通过因子M/(M+N),减少所述M个支路时隙的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或者
在该节点上,将所述N个支路时隙从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的步骤包括:通过因子M/(M-N),增加所述M个支路时隙的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保持不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增加或降低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的步骤中,每个传送帧的数据单元的数量分别在所述M个支路时隙和所述N个支路时隙中被同步增加或减少。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由网络管理按照支路顺序发送给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
其中,将所述N个支路时隙增加至所述M个支路时隙或者从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分别在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每个节点上独立执行。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N个支路时隙增加至所述M个支路时隙之前还包括:
检查(1002)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每个节点的N个支路时隙的可用性;及
分配(1004)N个可用的支路时隙至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每个节点中。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和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至少一个时隙的开销部分进行传输。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传送网络包括一个光传送网,该网络连接是一个光通路数据单元连接,具有可选的带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连接是一个ODUflex连接。
13.一种用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
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100)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102、108)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104、106)延伸;
所述网络连接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传输至出口端节点;并且
所述网络连接包括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所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在所述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
该方法将在入口端节点(104)上执行,并包括:
在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
接收(302)第一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增加(304)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及
在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每个节点的所述网络连接时,增加(310)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
在降低所述网络连接时,
接收(312)第二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已经准备从所述出口端节点和相邻节点之间以同步的方式删除后,降低(314)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及
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316)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步骤:
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逐段发送(306)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其中,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节点丢弃该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及
从所述出口端节点接收(308)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肯定应答;
当要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响应所述肯定应答,增加(310)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或者,
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
15.一种用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所述网络连接(116)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100)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102、108)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104、106)延伸;
所述网络连接(116)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102)传输至出口端节点(108);并且
所述网络连接(116)包括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所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被定义在所述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
该方法在中间节点(104)上执行,并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502)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增加或者从中删除(504)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一相邻节点对之间的一组链路连接,并且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个中间节点上的多个矩阵连通连接,矩阵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起来,链路连接和矩阵连通连接基于所述支路时隙被定义;
其中,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收集/分发点,所述收集/分发点用于从一组链路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矩阵连通连接,或者用于从一组矩阵连通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链路连接;
其中,当要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
向M个链路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
向M个矩阵连通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以及
其中,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
从所述M个链路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
从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上游节点或者下游节点接收(506)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并且
当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没有完成时,丢弃(508)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或者,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将所述数据 速率控制信号转发至下一个节点。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N个支路时隙增加至M个支路时隙,或者将N个支路时隙从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的步骤包括:
所述增加或删除操作(512)在至少一个链路连接和一个矩阵连通连接上执行,该链路连接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上的另一个节点连接起来,该矩阵连通连接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在一起;以及
当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当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重新分组;或者
当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当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重新分组。
19.一种用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方法,所述网络连接(116)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100)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102、108)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104、106)延伸;
所述网络连接(116)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102)传输至出口端节点(108);并且
所述网络连接(116)包括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所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在所述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
该方法在出口端节点(108)中执行,并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702)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将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增加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或者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 接分别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
接收(706)来自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的上游节点的数据速率控制信号;以及
响应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向入口端节点发送肯定应答。
20.一种适用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100)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102、108)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104、106)延伸;
所述网络连接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102)传输至出口端节点(108);并且
所述网络连接包括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所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在所述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
所述网络节点具体为所述入口端节点(102),其包括:
一个组件(206),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一个组件(204),向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增加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
一个组件(202),在M+N个支路时隙可用于所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网络连接后且在每对相邻节点之间以同步的方式,增加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
一个组件(202),在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已经准备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的每个节点上以每对相邻节点之间同步的方式删除后,降低所述网络连接的传送数据速率;
一个组件(204),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节点,还包括:
一个组件(208),用于发起沿着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逐跳发送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其中,未完成增加或标记删除所述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节点丢弃该数据速率控制信号;
一个组件,从所述出口端节点接收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的肯定应答;以 及
一个组件(202),响应所述肯定应答,增加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
一个组件,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降低经过所述网络连接的信号的传送数据速率;以及
一个组件,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
22.一种适用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100)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102、108)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104、106)延伸;
所述网络连接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传输至出口端节点;并且
所述网络连接包括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所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在所述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
所述网络节点具体为一中间节点(104),其包括:
一个组件(408),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一个组件(402、404),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分别将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增加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或者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以及
一个组件(408、404),沿着所述网络连接路径将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转发至下一个节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节点,
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一相邻节点对之间的一组链路连接,并且包括所述路径上的每个中间节点上的多个矩阵连通连接,矩阵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上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 接起来,链路连接和矩阵连通连接基于所述支路时隙被定义;
其中,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收集/分发点,所述收集/分发点用于从一组链路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矩阵连通连接,或者用于从一组矩阵连通连接中收集客户数据并且将所述客户数据分发到一组链路连接;
其中,当要增加所述网络连接时,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
向M个链路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
向M个矩阵连通连接增加所述N个支路时隙;以及
其中,当要减少所述网络连接时,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收集/分发点,
从所述M个链路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并且
从所述M个矩阵连通连接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节点,还包括:
一个组件(410),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中的上游或下游节点接收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和
一个组件(410),当增加或删除所述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的操作没有完成时,丢弃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2或24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的组件(402、404)包括:
一个子组件,将所述N个支路时隙增加至所述M个支路时隙或者从所述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所述N个支路时隙的操作在至少一个链路连接或者一个矩阵连通连接上执行,该链路连接将中间节点与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上的另一个节点连接起来,该矩阵连通连接在内部将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数据传送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多个链路连接相互连接在一起;以及
一个子组件(420、422),当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N 个支路时隙分配给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当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或者
当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矩阵连通连接时,或者,当将M-N个支路时隙分配给该链路连接并将M个支路时隙分配给所述矩阵连通连接时,对将要通过所述网络连接从M个数据组传输至M-N个数据组或者从M-N个数据组传输至M个数据组的数据进行重新分组。
26.一种适用于在数据传送网络中控制网络连接的动态无损调整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连接的路径在数据传送网络(100)的两个连接末端节点(102、108)之间并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104、106)延伸;
所述网络连接将传送帧中的客户业务数据从入口端节点(102)传输至出口端节点(108);并且
所述网络连接包括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所述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在所述数据传送网络的高阶传送方案的净荷区域中定义;
所述网络节点具体为所述出口端节点(108),其包括:
一个组件(606),接收连接调整控制信号;
一个组件(602),响应所述连接调整控制信号,将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增加至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或者从第一组M个支路时隙中删除第二组N个支路时隙,如此所述网络连接包括M+N个支路时隙或者M-N个支路时隙;
一个组件(608),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连接路径中的上游节点的数据速率控制信号;以及
一个组件(608),响应所述数据速率控制信号,向入口端节点发送肯定应答。
27.一个数据传送网络(100),包含如权利要求20至26的任一项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
CN200980147867.7A 2009-09-17 2009-09-17 光传送网中的动态无损调整 Active CN102239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4015 WO2011032315A1 (en) 2009-09-17 2009-09-17 Dynamic hitless resizing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9651A CN102239651A (zh) 2011-11-09
CN102239651B true CN102239651B (zh) 2015-09-09

Family

ID=4375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7867.7A Active CN102239651B (zh) 2009-09-17 2009-09-17 光传送网中的动态无损调整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4) US8886040B2 (zh)
EP (3) EP3322111B1 (zh)
JP (1) JP5503742B2 (zh)
KR (1) KR101333097B1 (zh)
CN (1) CN102239651B (zh)
AU (1) AU2009352636C1 (zh)
BR (1) BR112012005999B1 (zh)
CA (1) CA2775003C (zh)
ES (3) ES2588933T3 (zh)
MX (1) MX2012003288A (zh)
RU (1) RU2528218C2 (zh)
WO (1) WO20110323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22111B1 (en) 2009-09-17 2019-06-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ynamic hitless resizing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CN102195859B (zh) * 2010-03-04 2015-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gfp的灵活光通道数据单元带宽调整方法及***
JP5578957B2 (ja) * 2010-06-16 2014-08-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伝送方法
KR20120071213A (ko) * 2010-12-22 2012-07-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 전달망에서의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61792B (zh) * 2011-04-27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tn中gmp映射装置及方法
KR101507123B1 (ko) 2011-05-04 2015-03-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 전달망에서의 리사이즈 제어 오버 헤드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US9014559B2 (en) 2011-05-26 2015-04-21 Fujitsu Limited Methods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in OTN networks
JP5942542B2 (ja) 2012-03-29 2016-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方法及びノード装置
CN102820951B (zh) 2012-07-30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送网中传送、接收客户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722723B2 (en) * 2012-09-13 2017-08-01 Tejas Networks Ltd. Dynamic hitless ODUflex resizing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US8989222B1 (en) 2012-09-21 2015-03-24 Pmc-Sierra Us, Inc. Justification insertion and removal in generic mapping procedure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JP5994579B2 (ja) * 2012-11-01 2016-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変換装置及びフレーム変換方法及び伝送装置
EP2747318B1 (en) * 2012-12-19 2015-03-2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EP2779491A1 (en) * 2013-03-15 2014-09-17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resizing a protected ODUflex connection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CN104066017B (zh) * 2013-03-21 2018-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单元、节点设备、隧道带宽调整的方法和***
JP5986029B2 (ja) * 2013-03-27 2016-09-06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光伝送装置
CN103547338B (zh) * 2013-04-22 2016-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损业务的多载波频谱迁移方法及装置
EP3020161B1 (en) * 2013-07-11 2018-03-21 Plexxi Inc. Network node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JP5662601B2 (ja) * 2014-02-03 2015-02-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伝送方法
KR20150094956A (ko) * 2014-02-12 2015-08-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보호 경로를 위한 링크 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7880B1 (ko) * 2014-07-16 2019-09-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DUflex(GFP)신호를 지원하는 광 전달망에서의 보호절체 장치 및 보호절체 방법
US9538264B2 (en) * 2014-08-07 2017-01-03 Ciena Corporation ODUflex resiz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P3208957B1 (en) * 2014-11-28 2019-07-1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method
CN107566074B (zh) * 2016-06-30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送网中传送客户信号的方法及传送设备
US9985724B2 (en) * 2016-09-09 2018-05-29 Ciena Corporation Horizontal synchronization extensions for service resizing in optical networks
US10469298B2 (en) * 2017-05-12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reference signal dens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391370B (zh) * 2018-11-30 2021-06-2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送网络中的传输速率调整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2752173B (zh) * 2021-01-04 2022-07-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m-otn***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CN114866425B (zh) * 2022-03-17 2023-12-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调整光业务单元连接的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1619A (en) 1995-03-23 1998-06-02 Telefoanktiebolaget Lm Ericsson Distribut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2516042A (ja) 1996-01-31 2002-05-28 イプシロン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伝送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の経路指定とスイッチングとの間をダイナミックにシフトする改良された方法及び装置
WO2001097435A2 (en) * 2000-06-15 2001-12-20 Tyco Telecommunications (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signals to a data structure having a fixed frame size
JP3770063B2 (ja) * 2000-08-23 2006-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タイムスロット割当て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網側装置
WO2002099574A2 (en) * 2001-06-01 2002-12-12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izing the physical link bandwidth based on utilization thereof
US7170851B1 (en) * 2001-07-26 2007-01-30 Cien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topology provisioning for SONET networks
US7123625B2 (en) * 2001-12-28 2006-10-17 Allan Dennis Dufou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vice dynamic allocation of bandwidth in a TDM network
EP1540885B1 (en) 2002-07-08 2008-02-20 Packetfront Sweden AB Dynamic port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equipment
US20050174958A1 (en) * 2004-02-11 2005-08-11 Phonex Broadband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oritazation and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61427B2 (ja) 2004-06-21 2009-1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回線制御装置および回線制御方法
US7680128B2 (en) 2004-07-20 2010-03-16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applications to LCAS for efficient SONET traffic flow control
RU2292646C2 (ru) * 2004-09-10 2007-01-27 Андрей Юрьевич ГАВРИЛ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и мобиль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EP1657839B1 (en) * 2004-11-12 2010-02-10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 client layer signal over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ATE400102T1 (de) 2004-12-23 2008-07-15 Tellabs Denmark As Zeitlich begrenzte deaktivierung eines elements einer virtuell verketteten gruppe
ATE460784T1 (de) 2004-12-23 2010-03-15 Tellabs Denmark As Verringerung der transportkapazität einer gruppe von virtuellen verkettungen
EP1913599A2 (en) 2005-01-21 2008-04-23 RMI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ncatenation of diversely routed channels
US8264962B2 (en) * 2005-06-27 2012-09-1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responding to event-based traffic redirection
ITMI20051972A1 (it) 2005-10-18 2007-04-19 Marconi Comm Spa Adattamento automatico della connettivita' per traffico a pacchetti in una rete di trasporto
US8514881B2 (en) * 2007-01-17 2013-08-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291179B (zh) * 2007-04-17 201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送网中客户信号传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1615967B (zh) * 2008-06-26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和***
JP5187081B2 (ja) * 2008-09-01 2013-04-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生成装置およびフレーム生成方法
US20100142947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Jong-Yoon Shi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seudo-inverse multiplexing/de-multiplexing transporting
EP2453597B1 (en) * 2009-03-09 2017-12-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WO2010149395A1 (en) * 2009-06-26 2010-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erving a path using gmpls extensions for odu signalling
EP3322111B1 (en) * 2009-09-17 2019-06-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ynamic hitless resizing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CN102215153B (zh) * 2010-04-02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方法及通信节点
CN102255809A (zh) * 2010-05-18 2011-11-23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在光传输网络中传送分组的方法和设备
US10320510B2 (en) * 2010-10-05 2019-06-11 Infinera Corporation TE-link bandwidth model of ODU switch capable OTN interfaces
KR20120071213A (ko) * 2010-12-22 2012-07-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 전달망에서의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0290A4 (en) 2013-01-02
US10237009B2 (en) 2019-03-19
MX2012003288A (es) 2012-06-19
EP3322111B1 (en) 2019-06-26
AU2009352636A1 (en) 2012-03-22
CA2775003A1 (en) 2011-03-24
JP2013504952A (ja) 2013-02-07
CA2775003C (en) 2014-12-02
US9531492B2 (en) 2016-12-27
BR112012005999B1 (pt) 2019-05-07
KR20120060880A (ko) 2012-06-12
EP2460290A1 (en) 2012-06-06
ES2748104T3 (es) 2020-03-13
AU2009352636B2 (en) 2014-02-20
US20120170936A1 (en) 2012-07-05
US20170070307A1 (en) 2017-03-09
US8886040B2 (en) 2014-11-11
AU2009352636C1 (en) 2014-10-09
EP2460290B1 (en) 2016-06-08
ES2588933T3 (es) 2016-11-07
BR112012005999A2 (pt) 2016-03-22
EP3094022B1 (en) 2018-07-04
US20170085332A1 (en) 2017-03-23
EP3094022A1 (en) 2016-11-16
KR101333097B1 (ko) 2013-12-26
JP5503742B2 (ja) 2014-05-28
RU2012115090A (ru) 2013-10-27
ES2689899T3 (es) 2018-11-16
WO2011032315A1 (en) 2011-03-24
RU2528218C2 (ru) 2014-09-10
CN102239651A (zh) 2011-11-09
EP3322111A1 (en) 2018-05-16
US20150063806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9651B (zh) 光传送网中的动态无损调整
US9705589B2 (en) Method of resizing a protected ODUflex connection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EP2037626A1 (en) Bandwidth adjusting method in bod transac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6784777B2 (ja) サービス伝送方法および第1の伝送デバイス
JP5504374B2 (ja) エンドツーエンドサービスの構築方法、システム及び光伝送ネットワーク
US20070248119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KR20120071213A (ko) 광 전달망에서의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64756B2 (en) Signal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establishment based on G.709
CN102724599B (zh) 一种控制平面带宽调整处理方法
JP2008236691A (ja) EoS(EtheroverSONET)通信装置
JP5779826B2 (ja) 光伝送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動的でヒットレスなリサイジング
CN100521683C (zh) 虚级联组容量调整方法和虚级联组通信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