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0135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0135A
CN102210135A CN2009801446290A CN200980144629A CN102210135A CN 102210135 A CN102210135 A CN 102210135A CN 2009801446290 A CN2009801446290 A CN 2009801446290A CN 200980144629 A CN200980144629 A CN 200980144629A CN 102210135 A CN102210135 A CN 102210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system
imaging apparatus
optical axis
camera
subord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46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森圭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1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0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48Increasing resolution by shifting the sensor relative to the sce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12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眼的摄像装置,具备M个(M为2以上的自然数)由光学***和摄像元件构成的摄像***,摄像***由1个基准摄像***和M-1个从属摄像***构成,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和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内,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和该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在和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上,在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为W的情况下,从属摄像***中的第L(L是最大值为M-1的正整数)个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成,在平面内,且相对于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在和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有W((L/M)+N)(N为包括0的自然数)的距离。通过该构成,能够不对光学***进行复杂的控制,而生成解析度高的图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多个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
本申请基于2008年11月12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08-289618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静态照相机或数字视频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的性能提高而进行多像素化和高精细化,为了充分发挥其光学性能,有透镜等的光学***变大,摄像元件自身变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眼摄像装置,其使用多个像素数较少、且小型、较薄的摄像***来对共通的被摄体进行拍摄,并合成获得的多个图像,由此生成1个像素数较多、解析度较高的1个图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复眼摄像装置具备左侧摄像***和右侧摄像***这2组的摄像***,这2个摄像***错开1/2像素的采样相位来对相同的被摄体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合成获得的2张图像,由此获得比各个摄像***所拍摄的图像解析度要高的输出图像。
在此,采样相位是指在用多个摄像***拍摄被摄体时,各摄像***的摄像元件进行拍摄的位置的在空间上的相位。参照图20来说明采样相位。图20用格子121a、121b来表示左侧摄像***进行拍摄的区域,用格子122a、122b(虚线)来表示右侧摄像***进行拍摄的区域,一个一个的最小的四角形表示通过1个像素所拍摄的区域。在图20所示的格子121a、122a中,2个摄像***的摄像元件的各像素进行拍摄的位置大致重合,采样相位一致。另一方面,在图20所示的格子121b、122b中,2个摄像***的摄像元件的各像素进行拍摄的区域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都错开了1/2像素的量,采样相位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都错开了1/2像素。为了用这样的复眼摄像装置来生成解析度高的图像,需要按照2个摄像***的采样相位不一致的方式进行拍摄,但在从摄像元件到被摄体的距离发生变换的情况下,2个摄像***的采样相位发生变化,根据摄像距离,有可能会发生采样相位一致的现象。
图21示出了说明在用2个摄像***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到被摄体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采样相位的变化的示意图。在图21中,摄像元件M相当于左侧摄像***,摄像元件N相当于右侧摄像***。被摄***于点P0或点P1,位于摄像元件M的光轴上,即针孔(pinhole)O的光轴上。在从被摄***于P0的摄像距离H0的状态,变化到位于P1的摄像距离H1的状态的情况下,采样相位的移位量为u0-u1,表示为:
u0-u1=f×B((1/H0)-(1/H1))……(1)
在此,f为焦点距离,B为基线长度。
例如,若设焦点距离f为5mm,基线长度B为12mm、摄像距离H0为700mm,摄像距离H1为725mm,则摄像元件N上的移位量根据(1)式,成为3μm。在摄像元件的像素间距为6μm的情况下,摄像距离从700mm变化到725mm,由此,采样相位移位约1/2像素。若设在摄像距离700mm采样相位为错开了1/2像素的状态,则在摄像距离变化为725mm的情况下,成为1/2+1/2=1,成为采样相位错开了1个像素量的状态。这意味着,虽然错开了1个像素量的相位,但结果而言像素重合,因此采样相位变得一致,结果上无法变得高解析度。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图像电子学会约稿(画像電子学会予稿)90-03-04(p 23-28)
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按照摄像距离来控制2个摄像***,错开采样相位。作为错开采样相位的方法,例如有改变收敛角(2个摄像***的光轴所成的角度)的方法。
但是,为了按照摄像距离来使收敛角变化,出现了摄像装置的构成变得复杂,成为大规模的装置构成的问题。例如,在以时速30km/h远离摄像装置来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从初始状态下,在摄像距离为1000mm的位置存在被摄体的情况下,在1秒后,被摄体移动到摄像距离9333mm的位置。若用焦点距离f为5mm、基线长度B为12mm、摄像元件的像素间距为6μm的复眼摄像装置来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根据(1)式,采样相位约移位了9像素。即在1秒的期间内,产生了9次被摄体存在于采样相位一致的摄像距离的位置的瞬间。为了总是使移动的被摄体高解析度化来获得图像,需要至少在采样相位一致的摄像距离使收敛角发生变化来错开采样相位。因此,需要1秒期间内至少使收敛角变化9次的装置构成,装置构成变得复杂且大规模,并且还必须对光学***进行复杂的移动控制。
另外,这样的问题,即使是静止的被摄体,也有在被摄***于纵深的情况下,被摄体只有一部分能高解析度化的问题。例如,在用焦点距离f为5mm、基线长度B为12mm、摄像元件的像素间距为6μm的复眼摄像装置对不同的被摄体A和被摄体B同时进行拍摄,各个摄像距离为700mm、725mm的情况下,若设为在摄像距离700mm的采样相位为错开1/2像素的状态以使被摄体A被高解析度化,则在摄像距离725mm上,根据(1)式,由于采样相位相对于摄像距离700mm移位了1/2像素,成为2/1+2/1=1,因此采样相位,被摄体B变得无法高解析度化。因此,即使是静止的被摄体,在存在于纵深不同的位置的不同的被摄体A、B的情况下,不能同时使它们高解析度化。即,有在被摄体有纵深的情况下,摄像范围的一部分不能高解析度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不用进行复杂的光学***的控制,能以简单的装置构成来生成解析度高的图像。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眼的摄像装置,特征在于,具备M个具有光学***和摄像元件的摄像***,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所述摄像***具有1个基准摄像***和M-1个从属摄像***,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和所述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被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内,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和该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在与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上,在设所述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为W的情况下,所述从属摄像***中第L个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成,在所述平面内,相对于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在和所述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有W×((L/M)+N)的距离,其中,L是最大值为M-1的正整数,N是包括0的自然数。
本发明在上述的摄像装置中,特征在于N=0。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眼的摄像装置,特征在于,具备M个具有光学***和摄像元件的摄像***,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所述摄像***具有1个基准摄像***和M-1个从属摄像***,所述从属摄像***中的至少1个从属摄像***的光学***具备控制光轴的光轴控制部,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和所述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被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内,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和该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在与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上,在设所述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为W的情况下,所述从属摄像***中第L个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成,通过用所述光轴控制部来控制光轴,实质上在所述平面内,相对于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在和所述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有W×((L/M)+N)的距离,其中,L是最大值为M-1的正整数,N是包括0的自然数。
本发明是在所述从属摄像***中的至少1个从属摄像***的光学***具备控制光轴的光轴控制部的所述摄像装置中,特征为N=0的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1个从属摄像***和所述1个基准摄像***的排列方向被配置为,与不同于该从属摄像***的1个从属摄像***和该基准摄像***的排列方向大致正交。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摄像***具备具有和所述光轴控制部大致相同的光学距离光学部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控制部由能使折射率分布变化的非固体透镜构成,通过使所述非固体透镜的折射率分布变化,来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控制部由折射板和改变该折射板的倾斜角变更单元构成,通过所述倾斜角变更单元来改变所述折射板的倾斜角,由此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控制部由可变顶角棱镜构成,通过改变所述可变顶角棱镜的顶角来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控制部由使所述固体透镜移动的移动单元构成,通过使所述固体透镜移动来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控制部由使所述摄像元件移动的移动单元构成,通过使所述摄像元件移动来控制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多个摄像***来对共通的被摄体进行拍摄,并合成获得的多个图像,由此生成像素数多、解析度高的图像的复眼的摄像装置中,能够获得不对光学***进行复杂的控制而生成解析度高的图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的配置的图。
图2是表示伴随摄像距离的变化的采样相位的错开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基线长度BH=3μm、像素间距为6μm、焦点距离为5mm、摄像距离为500mm的情况下,摄像距离变化时的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的配置的图。
图5是表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3个、水平方向上配置3个共配置5个摄像***的配置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3个、水平方向上配置3个共配置5个摄像***的配置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3个、水平方向上配置3个共配置5个摄像***的配置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4个、水平方向上配置4个共配置7个摄像***的配置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4个、水平方向上配置4个共配置7个摄像***的配置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4个、水平方向上配置4个共配置7个摄像***的配置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的摄像***的数目和在水平方向上配置的摄像***的数目不同的情况下的配置例的图。
图12是表示通过光轴控制部来调整各摄像***的光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液晶透镜的构成例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液晶透镜的构成例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由光轴控制部进行的光轴移位的原理的图。
图16是表示由光轴控制部进行的光轴移位的原理的图。
图17是表示由光轴控制部进行的光轴移位的原理的图。
图18是表示由光轴控制部进行的光轴移位的原理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线长度的分解的定义的图。
图2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2个摄像***的摄像区域的图。
图21是表示用2个摄像***来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伴随摄像距离的变化的采样相位的移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为了加强对本发明的理解,参照图21来说明2个摄像***的采样相位的变化。图21是说明在用2个摄像***来拍摄被摄体时,在到被摄体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采样相位的变化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具备:具有光学***(未图示)和摄像元件M的第1摄像***、以及具有光学***(未图示)和摄像元件N的第2摄像***的各个的摄像***,构成为光轴通过摄像元件的中心。
在从被摄***于P0的摄像距离H0的状态变化到位于P1的摄像距离H1的状态的情况下,2个摄像***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成为u0-u1,如前所述用(1)式来表示。因此,在摄像距离发生变化时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依赖于焦点距离f、基线长度B、摄像距离H0、H1。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多个摄像***的基线长度B较小,能使摄像距离发生变化时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较小,成为不用与摄像距离对应来控制采样相位而高解析度化的构成。
另外,基线长度B通常是指2个摄像***的光轴间的距离,在本发明中,如图19所示,将配置于同一平面内、按照像素的排列方向成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的2个摄像元件的中心距离(直线距离)设为基线长度B,其水平分量的距离设为基线长度BH,其垂直分量的距离设为基线长度BV。其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对按照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成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的情况来叙述本发明,但只要各摄像元件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内的大致直线上,该直线和各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一致即可。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相同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图。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内所具备的3个摄像***的配置的图。图1所示的3个摄像***11、12、13分别具有用透镜等构成的光学***(未图示)和二维阵列的摄像元件,在图1中,仅图示了摄像元件。各摄像***11、12、13所具备的摄像元件的像素的各自为大致正方形。在此,对1个摄像元件是5×5的二维阵列的摄像元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实际的摄像装置中,例如使用像素数为640(水平)×480(垂直)的二维阵列的摄像元件等。
图1所示的摄像***11(将其称为基准摄像***)和摄像***12(将其称为从属摄像***)排列为大致水平来进行配置,摄像元件的中心在与配置2个摄像***11、12的方向即水平方向进行正交的垂直方向上错开1/2像素量,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成为1/2像素。另外,摄像***11和摄像***13(将其称为从属摄像***)排列为大致垂直来进行配置,其摄像元件的中心在与配置这2个摄像元件的方向即垂直方向进行垂直的水平方向上错开1/2像素量,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成为1/2像素。在用该构成,例如在使用从摄像***11和摄像***13这2个摄像***获得的图像来进行高解析度化的情况下,由于即使摄像距离发生变化,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也较小,因此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较小,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的错开量能够不依赖于摄像距离而为大致恒定的值。
图2中示出了伴随这摄像距离的变化,配置为大致垂直的摄像***11和摄像***13的采样相位错开的样子。图2中表示按照左、中央、右的顺序而摄像距离变长的情况下的采样相位的样子。如图2所示,伴随着摄像距离的变化,垂直方向的采样相位缓缓移位。另一方面,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不依赖于摄像距离保持错开1/2像素的状态。例如,在设摄像元件的像素间距为6μm、焦点距离f为5mm、基线长度BH为3μm、摄像距离H0为500mm的情况下,能够通过(1)式求取摄像距离变化为H1时的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u0-u1。图3是表示在设摄像元件的像素间距为6μm、焦点距离f为5mm、基线长度BH为3μm、摄像距离H0为500mm的情况下,用(1)式来计算并求取摄像距离变化为H1时的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u0-u1的结果的图。如图3所示,移位量u0-u1不依赖于摄像距离,大致为0。
因此,若预先将基线长度BH设为摄像元件1/2像素量的长度,将2个摄像元件的采样相位的错开设为1/2像素,则即使摄像距离发生变化,摄像***11和摄像***13的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的错开也为大致1/2像素。另外,基线长度BH并不限于1/2像素量的长度,也可以如(2)式所表示那样,通过使其为3/2像素量、5/2像素量、7/2像素量、9/2像素量,能够实现即使摄像距离发生变化,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也大致为0。
BH=(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2N+1)/2……(2)
在此,N为包括0的自然数,优选为较小的值。
例如,在设摄像元件的像素间距为6μm、焦点距离f为5mm、摄像距离H0为500mm、基线长度BH为21μm的情况下,即在基线长度BH为7/2像素量的长度时,无限远的采样相位的移位量能通过(2)式计算为0.035像素,若在摄像距离H0的采样相位的错开为1/2像素,则即使在无限远也成为大致1/2像素。因此,若将基线长度BH设为(2)式的状态,则即使摄像距离发生变化,采样相位也维持大致错开1/2的状态,即使不是进行复杂控制的装置,也能够实现高解析度化。
在前述的说明中,对于大致垂直配置的2个摄像***11、13的水平方向的高解析度化进行了说明,垂直方向的高解析度化也相同,只要按照使大致水平配置的2个摄像***11、12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为(3)式表示的长度的方式来配置2个摄像***即可。
BV=(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2N+1)/2……(3)
在此,N是包含0的自然数,优选是较小的值。
如此,设图1所示的摄像***11为基准摄像***,只要满足能进行高解析度化的条件((2)式或(3)式)来在水平方向的左或右来配置摄像***12,在垂直方向的上或下来配置摄像***13,就能够用3个摄像***11、12、13的构成来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高解析度化。
接着,对根据使用图1所示的3个摄像***而得到的3个摄像图像来合成高解析度化的图像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此,将基准摄像***即摄像***11的图像设为基准图像,设3个摄像***11、12、13分别使用5×5像素的摄像元件,合成这些通过3个摄像***11、12、13所得到的图像来生成10像素×10像素=100像素的图,由此来进行说明。即使在各摄像元件的像素数增加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相同的处理来合成高解析度化的图像。首先,在排列于基准图像的垂直方向的像素之间,***向垂直方向错开1/2像素的摄像***12的图像的像素。另外,在排列于基准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像素之间,***向水平方向错开1/2像素的摄像***13的图像的像素。如此,由于仅成为75像素量的图像,因此,剩余的25像素量,需要在对通过摄像***11所得到的基准图像***通过摄像***12和摄像***13所得到的图像的像素的状态下,通过根据周围的像素值来进行补足来求取像素值,***求取的像素值,由此生成高解析度化的图像。高图像合成处理为一例,能够应用公知的图像合成处理。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摄像装置中,对通过将大致垂直配置的2个摄像***的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错开1/2像素来高解析度化水平方向,通过将大致水平配置的2个摄像***的垂直方向的采样相位错开1/2像素来高解析度化垂直方向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配置的摄像***的数目也可以为3个以上。
在用2个摄像***来进行高解析化的情况下,虽然采样相位错开1/2像素对高解析度化是最合适的,但在3个以上的摄像***中进行高解析度化的情况下,若设配置于一个方向上的摄像***的数目为M个,则将采样相位1/M像素、1/M像素地错开的状态对高解析度化最合适。例如,如图4所示,在垂直配置3个摄像***51、52、53的构成中,设摄像***51为基准摄像***,其它的2个从属摄像***即摄像***52、53的采样相位分别在水平方向上移位了1/3像素、2/3像素的状态对高解析度化最合适。
在用大致垂直配置的M个摄像***来进行高解析度化的情况下,设M个摄像***中的一个摄像***为基准摄像***,对于该基准摄像***,只要使其它的M-1个从属摄像***的第L个从属摄像***的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满足(4)式即可。
BH=(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L/M)+N)……(4)
在此,L为最大值为M-1的正整数,N为包括0的自然数。此时,优选N为较小的值。
同样地,为了高解析度化垂直方向,设大致水平配置的M个摄像***中的1个摄像***为基准摄像***,只要使其它的M-1个从属摄像***的第L个从属摄像***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满足(5)式即可。
BV=(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L/M)+N)……(5)
在此,L为最大值为M-1的正整数,N为包括0的自然数。此时,N优选为较小的值。
接着,在图5~图7示出了使用5个摄像***,通过垂直方向上配置3个(M=3)、水平方向上配置3个(M=3)摄像***的构成来进行高解析度化的配置例。图5示出了将摄像***61a作为基准摄像***,在垂直方向上配置第1个从属摄像***62a和第2个从属摄像***63a,在水平方向上配置第1个从属摄像***64a和第2个从属摄像***65a的例子。然后,相对于基准摄像***61a的从属摄像***62a、63a的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分别成为1/3像素、2/3像素。同样地,相对于基准摄像***61a的从属摄像***64a、65a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H分别成为1/3像素、2/3像素。
图6示出了设摄像***61b为基准摄像***,在垂直方向上配置作为从属摄像***的摄像***62b、63b,设摄像***62b为基准摄像***,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作为从属摄像***的摄像***64b、65b。并且,相对于基准摄像***61b的从属摄像***62b、63b的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分别成为1/3像素、2/3像素。同样地,相对于基准摄像***62b的从属摄像***64b、65b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分别成为1/3像素、2/3像素。
图7示出了设摄像***61c为基准摄像***,在垂直方向上配置作为从属摄像***的摄像***64c、63c,设摄像***62c为基准摄像***,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作为从属摄像***的摄像***64c、65c。并且,相对于基准摄像***61c的从属摄像***64c、63c的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分别成为1/3像素、2/3像素。同样地,相对于基准摄像***62c的从属摄像***64c、65c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分别成为1/3像素、2/3像素。
接着,在图8~图10中示出了使用7个摄像***,以在垂直方向上配置4个摄像***(M=4),在水平方向上配置4个摄像***(M=4)的构成来进行高解析度化的配置例。图8示出了设摄像***74a为基准摄像***,在垂直方向是配置从属摄像***75a、76a、77a,设摄像***74a为基准摄像***,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从属摄像***71a、72a、73a的例子。并且,相对于基准摄像***74a的从属摄像***75a、76a、77a的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分别成为1/4像素、2/4像素、3/4像素。同样地,相对于基准摄像***74a的从属摄像***71a、72a、73a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分别成为1/4像素、2/4像素、3/4像素。
图9示出了设摄像***75b为基准摄像***,在垂直方向上配置从属摄像***73b、76b、77b,设摄像***71b为基准摄像***,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从属摄像***72b、73b、74b的例子。并且,相对于基准摄像***75b的从属摄像***73b、76b、77b的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分别成为1/4像素、2/4像素、3/4像素。同样地,相对于基准摄像***71b的从属摄像***72b、73b、74b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分别成为1/4像素、2/4像素、3/4像素。
图10示出了设摄像***71c为基准摄像***,在垂直方向上配置从属摄像***72c、73c、74c,设摄像***73c为基准摄像***,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从属摄像***75c、76c、77c的例子。并且,相对于基准摄像***71c的从属摄像***72c、73c、74c的水平方向的基线长度BH分别成为1/4像素、2/4像素、3/4像素。同样地,相对于基准摄像***73c的从属摄像***75c、76c、77c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分别成为1/4像素、2/4像素、3/4像素。
另外,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配置5个以上的摄像***的情况也相同。另外,也可以是水平方向上配置的摄像***的个数和垂直方向上配置的摄像***的个数为不同的构成。如图11所示,在垂直方向上配置4个摄像***,在水平方向上配置3个摄像***的情况下,如下构成即可:配置于垂直方向上的4个摄像***81、82、83、84的水平方向的采样相位1/4像素、1/4像素地错开,配置于水平方向的3个摄像***84、85、86的垂直方向的采样相位1/3像素、1/3像素地错开。
另外,高解析度化图像的合成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处理相同,在排列于基准图像的垂直方向的像素之间,分别***向垂直方向1/M像素、1/M像素进行错开的摄像***的多个图像的像素。另外,在排列于基准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像素之间,分别***向水平方向1/M像素、1/M像素进行错开的摄像***的多个图像的像素。然后,剩下的像素,通过根据周围的像素值来补足,求取像素值,通过***求取的像素值的像素,生成高解析度化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公知的图像合成处理。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摄像装置中,通过使摄像***为第1、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配置,能够不对光学***进行复杂的控制,而用总是能够高解析度化的采样相位来进行拍摄,但也可以在各个摄像***中具备控制光轴的光轴控制部,通过该光轴控制部来调整各摄像***的光轴,来实质地满足(2)式、(3)式、(4)式、(5)式所示的条件,从而控制为能够进行高解析度化的采样相位。例如,如图12所示,虽然配置于水平的2个摄像***201、202的垂直方向的基线长度BV为0,但若用光轴控制部使摄像***202的光轴204在垂直方向上移位1/2像素量,则看上去基线长度BV成为1/2像素,成为能够高解析度化的采样相位。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光轴控制部来调整各摄像***的光轴,通过使各摄像***实质地满足(2)式、(3)式、(4)式、(5)式所示的条件,使总是用能够高解析度化的采样相位进行拍摄成为可能。
作为光轴控制部,能够使用液晶透镜。在图13、图14示出了液晶透镜901的构成。图13是液晶透镜901的侧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液晶透镜901的主视图。液晶透镜901为玻璃基板902、电极903、液晶层904、电极905、玻璃基板906层叠起来的构造。如图14所示,电极903被分割为5个电极903a、903b、903c、903d、903e。通过对液晶透镜901的电极903和电极905施加电压,在2个电极903、905之间产生电场。然后,在该电场的方向上,液晶层904的液晶分子进行取向。其结果,在液晶层904内产生折射率分布,能够作为透镜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被分割为5个电极的电极903的各个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由此在液晶层904内产生折射率分布,通过使入射到液晶层904的光偏向来使光轴移位,通过将各摄像***看上去控制为满足(2)式、(3)式、(4)式、(5)式所示的条件,能够进行高解析度化。
另外,由于光轴控制部对基准摄像***进行光轴调整,因此既可以具备从属摄像***,也可以不具备从属摄像***。另外,在基准摄像***中没有光轴控制部的情况下,由于和被摄体的光学距离与从属摄像***有若干不同,因此通过在基准摄像***中使用具有和从属摄像***中的光轴控制部大致相同的光学距离的光学部件例如玻璃,能够在同一平面内配置摄像***,配置变得容易。
(第4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光轴控制部而使用液晶透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光轴控制部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方法。图15是表示代替图13所示的液晶透镜903,通过将入射面和出射面平行的折射板103配置于固体透镜102和摄像元件10之间,通过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等的倾斜单元使折射板103倾斜,由此来控制光轴的构成的图。如图15所示,由于根据倾斜角度不同而基于折射板103的光轴移位量也变化,因此,入射到摄像元件10的位置变化,能够使光轴移位。其中,通过使折射板103倾斜而产生的光轴移位的方向为仅1轴方向(在图中为垂直方向,因此,通过另外配置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光轴的折射板,能够实现2轴方向的光轴移位,能够在摄像元件面内的任意方向上进行光轴移位。
图16是表示通过使用可变顶角棱镜104和固体透镜105来控制光轴的构成的图。如图16所示,由于通过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等的部件单元使可变顶角棱镜104的顶角变化,入射光偏向,因此通过固体透镜105而成像的摄像元件10上的位置变化,能够使光轴移位。其中,在该情况下,由于光轴移位的方向也是如图16所示仅1轴方向(在图中为垂直方向),因此通过另外配置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光轴移位的可变顶角棱镜,能够在任意的方向上进行光轴移位。
图17是表示通过基于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等的移动单元在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使固体透镜106、107、108的全部或一部分移动,由此来控制光轴的构成的图。在图17中,光学***由3个固体透镜106、107、108构成,通过能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基于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的移动单元和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基于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的移动单元,来使其一部分即固体透镜107移动。如图17所示,通过固体透镜107移动,入射光偏向,成像的摄像元件10上的位置发生变化,能够使光轴移位。通过在垂直、水平方向上来进行,能够使光轴在摄像元件面上,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独立地移位。
图18是表示通过基于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等的移动单元来直接使摄像元件10移动的图。这种情况下,光轴移位量的控制不是使用光学***109,而是对摄像元件10进行。如图18所示,通过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基于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的移动单元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基于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致动器的移动单元,来使摄像元件10移动,由此,由于摄像元件10上的成像位置移动,因此能够在垂直、水平方向上独立地进行光轴移位。
另外,在前述的说明中,作为光学***的移动单元和摄像元件的移动单元,使用压电元件作为致动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用了电磁力的螺线管致动器、使用了电动机和齿轮机构的致动器、使用了压力的致动器等单元。关于光轴移位的方向,虽然叙述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但并不限于此。
通过图15~图17所示的光轴控制部,通过使入射到各摄像***的光偏向来使光轴移位,将各控制***控制为看上去满足(2)式、(3)式、(4)式、(5)式所示的条件。另外,通过图18所示的光轴控制部,通过移动摄像元件10,能够获得和光轴移位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由于在大致垂直方向和大致水平方向的直线上排列多个摄像***,将各摄像***排列,使得满足能够在相对于该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高解析度化的条件式((2)式、(3)式、(4)式、(5)式)的距离,因此,能够不对光学***进行复杂的控制而在垂直于排列的直线方向的方向进行高解析度化。另外,设置静态地移动光轴的方向的光轴控制部,通过该光轴控制部使入射到各摄像***的光偏向,由此使光轴移位,将各摄像***看上去控制为满足能够进行高解析度化的条件式((2)式、(3)式、(4)式、(5)式),因此,能够不对光学***进行复杂的控制而进行高解析度化。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能够应用于使用多个摄像元件来获得高解析度的图像这样的不可缺的用途中。
符号的说明
11~13、51~53、61a~65a、61b~65b、61c~65c、71a~77a、71b~77b、71c~77c、81~86  摄像***
901  液晶透镜
902、906  玻璃基板
903、905  电极
904  液晶层
10  摄像元件

Claims (11)

1.一种复眼的摄像装置,具备M个具有光学***和摄像元件的摄像***,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
所述摄像***具有1个基准摄像***和M-1个从属摄像***,
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和所述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被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内,
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和该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在与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上,
在设所述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为W的情况下,所述从属摄像***中第L个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成,在所述平面内,相对于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在和所述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有W×((L/M)+N)的距离,
其中,L是最大值为M-1的正整数,N是包括0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N=0。
3.一种复眼的摄像装置,具备M个具有光学***和摄像元件的摄像***,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
所述摄像***具有1个基准摄像***和M-1个从属摄像***,
所述从属摄像***中的至少1个从属摄像***的光学***具备控制光轴的光轴控制部,
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和所述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被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内,
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和该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在与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上,
在设所述摄像元件的1个像素的长度为W的情况下,所述从属摄像***中第L个从属摄像***的摄像元件被排列成,通过用所述光轴控制部来控制光轴,实质上在所述平面内,相对于所述基准摄像***的摄像元件在和所述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有W×((L/M)+N)的距离,
其中,L是最大值为M-1的正整数,N是包括0的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N=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1个从属摄像***和所述1个基准摄像***的排列方向被配置为,与不同于该从属摄像***的1个从属摄像***和该基准摄像***的排列方向大致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摄像***具备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具有和所述光轴控制部大致相同的光学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控制部由能使折射率分布变化的非固体透镜构成,通过使所述非固体透镜的折射率分布变化,来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控制部由折射板和改变该折射板的倾斜角的倾斜角变更单元构成,通过所述倾斜角变更单元来改变所述折射板的倾斜角,由此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控制部由可变顶角棱镜构成,通过改变所述可变顶角棱镜的顶角来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控制部由使所述固体透镜移动的移动单元构成,通过使所述固体透镜移动来使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偏向。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控制部由使所述摄像元件移动的移动单元构成,通过使所述摄像元件移动来控制入射到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的光轴。
CN2009801446290A 2008-11-12 2009-11-10 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22101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9618A JP2010118818A (ja) 2008-11-12 2008-11-12 撮像装置
JP2008-289618 2008-11-12
PCT/JP2009/005996 WO2010055643A1 (ja) 2008-11-12 2009-11-10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0135A true CN102210135A (zh) 2011-10-05

Family

ID=42169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46290A Pending CN102210135A (zh) 2008-11-12 2009-11-10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11097A1 (zh)
EP (1) EP2352277A4 (zh)
JP (1) JP2010118818A (zh)
CN (1) CN102210135A (zh)
WO (1) WO20100556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8951A (zh) * 2013-06-17 2016-02-0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位装置、定位方法及复眼照相机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1563B2 (en) * 2010-05-25 2013-03-05 Sony Corporation Using computer video camera to detect earthquake
WO2013118305A1 (ja) * 2012-02-10 2013-08-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6068010B2 (ja) * 2012-06-07 2017-01-2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顕微鏡システム
US10558036B2 (en) * 2015-12-15 2020-02-1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Using oscillation of optical components to reduce fixed pattern noise in a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US9886742B2 (en) 2016-03-17 2018-02-06 Google Llc Electro-optic beam steering for super-resolution/lightfield imagery
JP2019029913A (ja) * 2017-08-01 2019-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11032470B2 (en) * 2018-08-30 2021-06-08 Intel Corporation Sensors arrangement and shifting for multisensory super-resolution cameras in imaging environ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363A (en) * 1994-04-28 2000-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with optical-axis deflecting device
JPH07322149A (ja) * 1994-05-20 1995-12-0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DE19803064C1 (de) * 1998-01-28 1999-07-29 Daimler Chrysler Ag Optisches Aufklärungssystem
JP3839180B2 (ja) * 1999-02-19 2006-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02209226A (ja) * 2000-12-28 2002-07-2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WO2005041562A1 (ja) * 2003-10-22 2005-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撮像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携帯機器、及び撮像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797151B2 (ja) * 2004-01-26 2011-10-19 テッセラ・ノース・アメリ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サブピクセル解像度を有する薄型カメラ
US7986343B2 (en) * 2004-12-16 2011-07-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eye imaging apparatus
WO2007014293A1 (en) * 2005-07-25 2007-02-0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igital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mosaic images
WO2007013250A1 (ja) * 2005-07-26 2007-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複眼方式の撮像装置
JP2008289618A (ja) 2007-05-23 2008-12-04 Toto Ltd 折り畳み式棚及び折り畳み式棚を備える洗面化粧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8951A (zh) * 2013-06-17 2016-02-0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位装置、定位方法及复眼照相机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2277A1 (en) 2011-08-03
WO2010055643A1 (ja) 2010-05-20
EP2352277A4 (en) 2013-05-15
JP2010118818A (ja) 2010-05-27
US20110211097A1 (en)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0135A (zh) 摄像装置
EP1853072B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8493439B2 (e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3D image
US11889203B2 (en) Camera module
EP0645659B1 (en)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apparatus, camera, and microscope.
US8373617B2 (en) Barrier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5022964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映像表示方法
JP4561794B2 (ja) 空間像表示装置
JP4478899B2 (ja) 表示装置、端末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20120092339A1 (en)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103250098B (zh) 三维图像拍摄方法
JP7214643B2 (ja) 多開口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多開口撮像装置を利用可能にする方法
JP2012531618A5 (zh)
KR102303135B1 (ko) 다중-개구 이미징 디바이스, 이미징 시스템 및 다중-개구 이미징 디바이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TW200829958A (en) Lens array unit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212276124U (zh) 基于偏振阵列的双视3d显示装置
CN209746283U (zh) 基于狭缝光栅和偏振光栅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
CN111781738A (zh) 大视角和高分辨率的双视3d显示装置
CN212276122U (zh) 基于双显示屏的双视3d显示装置
CN111781735B (zh) 基于偏振阵列的双视3d显示装置及方法
Arai Integral three-dimensional television
JP5041258B2 (ja) 空間像表示装置
JP2744496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184605A (ja) 立体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