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8776A - 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8776A
CN102198776A CN2011100657630A CN201110065763A CN102198776A CN 102198776 A CN102198776 A CN 102198776A CN 2011100657630 A CN2011100657630 A CN 2011100657630A CN 201110065763 A CN201110065763 A CN 201110065763A CN 102198776 A CN102198776 A CN 10219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heel hub
spoke
brake disc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57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8776B (zh
Inventor
柿本鹰也
内山干雄
后乡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8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7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宽方向的小型化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在利用辐条(43)连结轮辋(41)和轮毂(42)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40)中,在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敞开有供辐条(43)的头部(43B)***的凹部(42A),将头部(43B)卡定于该凹部(42A),并利用紧固于轮毂(42)的侧面(45)的制动盘(60)封闭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辐条(43)的防脱。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辐条连结轮辋和轮毂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用辐条连结轮辋和轮毂、并将制动盘紧固于轮毂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车轮中,在轮毂的外周面设置凸缘部,在该凸缘部形成贯通孔从而安装辐条,并将制动盘安装在凸缘部的两端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850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由于将辐条和制动盘安装于凸缘部的不同的位置,因此需要在辐条和制动盘的安装位置的各处确保凸缘部的刚性,轮毂在车宽方向大型化,进而导致车宽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宽方向的小型化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利用辐条43连接轮辋41和轮毂42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中,在所述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敞开有供所述辐条43的头部43B***的凹部42A,所述头部43B卡定于该凹部42A,并利用紧固于所述轮毂42的侧面45的制动盘60封闭所述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所述辐条43的防脱。
根据上述结构,在轮毂的外周的侧端敞开有供辐条的头部***的凹部,将头部卡定于该凹部,并利用紧固于轮毂的侧面的制动盘封闭凹部的敞开端,实现辐条的防脱,因此,仅确保安装辐条和制动盘的轮毂的侧面的刚性即可,由此能够使轮毂的车宽方向小型化。并且,由于辐条卡定于在轮毂的外周形成的侧端的凹部,因此,无需在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凸缘部,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辐条卡定于轮毂,并且,辐条的布设自由度也提高。进一步,由于辐条的头部卡定于位于轮毂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侧面,因此能够增大由在车宽方向对置的辐条形成的角度(立面角),因此能够确保车轮的车宽方向的刚性。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所述轮毂42的两侧面44、45安装制动盘60。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轮毂的两侧面安装制动盘,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机动两轮车的制动器形成为双盘制动器。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所述轮毂42的一侧面44安装圆盘板47,利用该圆盘板47封闭所述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所述辐条43的防脱。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轮毂的一侧面安装圆盘板,并利用该圆盘板封闭凹部的敞开端,实现辐条的防脱,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机动两轮车的制动器形成为单盘制动器。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将所述轮毂42形成为由两侧面44、45和外周面46构成的中空的圆柱状,并将具备转子15B和定子15C的驱动电动机15收纳在所述轮毂42中。
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将轮毂形成为由两侧面和外周面构成的中空的圆柱状,并将具备转子和定子的驱动电动机收纳在该轮毂中,也可以通过在轮毂的外周的侧端敞开供辐条的头部***的凹部,将头部卡定于该凹部,并利用紧固于轮毂的侧面的制动盘封闭凹部的敞开端,实现辐条的防脱,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刚性。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将所述转子15B的旋转轴C1和所述轮辋41的旋转轴C2平行地配置,并将所述转子15B配置在所述轮毂42的宽度方向中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转子的旋转轴和轮辋的旋转轴平行地配置,并将转子配置在轮毂的宽度方向中央,因此能够使车轮的车宽方向的平衡均等化。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凹部42A设置在所述轮毂42的外周端部,所述制动盘60以覆盖所述凹部42A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制动盘60与所述轮毂42的侧面45之间的紧固部49设置在连结多个所述凹部42A的圆周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凹部设置在轮毂的外周端部,制动盘以覆盖凹部的方式设置,并且,制动盘与轮毂之间的紧固部设置在连结多个凹部的圆周上,因此,制动盘的紧固部设置在轮毂的外周端部侧,从制动盘的紧固部到滑动部的距离变短,由此能够降低制动时施加于紧固部的剪切力。并且,由于制动盘的外径变大,来自于制动钳的受压面积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摩擦热。进一步,由于制动盘的滑动部位于轮毂的外周侧,因此能够将制动钳配置在为了确保立面角而朝车身内侧倾斜的辐条的上方。除此之外,由于紧固部位于凹部的附近,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辐条。进一步,由于利用制动盘覆盖凹部,因此能够提高轮毂的美观性。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制动盘60具备制动盘转动体60A和紧固于所述轮毂42的紧固面60C,所述制动盘转动体60A比所述紧固面60C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制动盘具备制动盘转动体和紧固于轮毂的紧固面,且制动盘转动体比紧固面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因此能够使辐条与制动盘转动体之间变宽偏移程度的量,因此能够确保对制动盘转动体进行制动的制动钳的安装空间。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在所述轮毂42的外周、且在所述轮毂42的两侧端之间,沿周向设置有冷却翅片。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轮毂的外周的侧端设置有供辐条的头部卡定的凹部,能够在轮毂的外周、且在轮毂的两侧端之间沿周向设置冷却翅片,因此能够有效地对轮毂内的驱动电动机进行冷却。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凹部42A形成为三角形状,所述辐条43的头部43B也对照着该三角形状而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凹部形成为三角形状,并且辐条的头部也对照着三角形状而形成,因此凹部以及辐条的头部的截面形状平滑地变化,并且变成平坦的形状,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轮毂和辐条。
根据本发明中,由于在轮毂的外周的侧端敞开有供辐条的头部***的凹部,将头部卡定于该凹部,并利用紧固于轮毂的侧面的制动盘封闭凹部的敞开端,实现辐条的防脱,因此,仅确保用于安装辐条和制动盘的轮毂的侧面的刚性即可,能够使轮毂的车宽方向小型化,结果,能够使车轮的车宽方向小型化。并且,由于辐条卡定于在轮毂的外周的侧端形成的凹部,因此,无需在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凸缘部,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辐条卡定于轮毂,并且,辐条的布设自由度也提高。进一步,由于辐条的头部卡定于位于轮毂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侧面,因此,能够增大由在车宽方向对置的辐条形成的角度(立面角),因此能够确保车轮的车宽方向的刚性。
并且,如果在轮毂的两侧面安装制动盘的话,则能够容易地将机动两轮车的制动器形成为双盘制动器。
并且,如果在轮毂的一侧面安装圆盘板,并利用该圆盘板封闭凹部的敞开端实现辐条的防脱的话,则能够容易地将机动两轮车的制动器形成为单盘制动器。
并且,即便将轮毂形成为由两侧面和外周面构成的中空的圆柱状,并将具备转子和定子的驱动电动机收纳在轮毂中,通过在轮毂的外周的侧端敞开有供辐条的头部***的凹部,将头部卡定于该凹部,并利用紧固于轮毂的侧面的制动盘封闭凹部的敞开端,实现辐条的防脱,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刚性。
并且,如果将转子的旋转轴与轮辋的旋转轴平行地配置,并将转子配置在轮毂的宽度方向中央的话,则能够使车轮的车宽方向的平衡均等化。
并且,如果凹部设置在轮毂的外周端部,制动盘以覆盖凹部的方式设置,并且,制动盘与轮毂的侧面之间的紧固部设置在连结多个凹部的圆周上的话,则制动盘的紧固部设置在轮毂的外周端部侧,从制动盘的紧固部到滑动部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降低制动时施加于紧固部的剪切力。并且,由于制动盘的外径变大,来自于制动钳的受压面积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摩擦热。进一步,由于制动盘的滑动部位于轮毂的外周侧,因此能够将制动钳配置在为了确保立面角而朝车身内侧倾斜的辐条的上方,结果,能够使车轮在车宽方向小型化。除此之外,由于紧固部位于凹部的附近,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辐条。并且,由于凹部由制动盘覆盖,因此能够提高轮毂的美观性。
并且,如果制动盘具备制动盘转动体和紧固于轮毂的紧固面,且制动盘转动体比紧固面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话,则能够使辐条与制动盘转动体之间变宽偏移程度的量,因此能够确保用于对制动盘转动体进行制动的制动钳的安装空间。
并且,通过在轮毂的外周的侧端设置有供辐条的头部卡定的凹部,能够在轮毂的外周、且在轮毂的两侧端之间沿周向设置冷却翅片,因此能够有效地对轮毂内的驱动电动机进行冷却。
并且,如果凹部形成为三角形状,且辐条的头部也对照着三角形状而形成的话,则凹部和辐条的头部的截面形状平滑地变化,并且形成为平坦的形状,因此能够避免凹部和辐条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轮毂和辐条。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轮的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示出机动两轮车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3是从前方示出前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将前轮的车轮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5是从上方示出后轮的横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轮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轮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车轮的右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和图9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轮的右侧视图。
标号说明
10:机动两轮车;15:驱动电动机;15B:转子;15C:定子;40:车轮;41:轮辋;42:轮毂;42A:凹部;42B:螺纹孔;43:辐条;43B:头部;44:左侧面(侧面、一侧面);45:右侧面(侧面、另一侧面);46:外周面;46B:冷却翅片;47:圆盘板;47A:贯通孔;48:紧固螺栓;49:紧固部;60:制动盘;60A:制动盘转动体;60C:紧固面;60D:贯通孔;C1:旋转轴;C2:旋转轴;E:圆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轮的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示出该机动两轮车的内部构造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提到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是从车辆的乘员观察的方向。
机动两轮车10是将燃料箱12配置在乘员(驾驶者)所落座的座椅11之下的鞍乘型车辆,在座椅11和燃料箱12的前方具备侧视呈U字状的跨腿部(足またぎ部)M,在跨腿部M和燃料箱12的下方具备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也称为动力单元)20。
该机动两轮车10具备:车架2;转向柱(steering stem)4,该转向柱4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车架2的转向立管3(head pipe),从而构成转向***的一部分;左右成一对的前叉5,该一对前叉5连结在该转向柱4的下部;转向用的手柄6,该手柄6连结在转向柱4的上端;前轮7,该前轮7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前叉5;摇臂8,该摇臂8以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车架2的后部;后轮9,该后轮9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摆臂8的后端;以及发动机20,该发动机20被支承在车架2的前后中间位置下部(前轮7与后轮9之间)。
车架2具备:单一的主车架22,该主车架22从设置于前端的转向立管3朝后下方延伸;左右成一对的后车架23,该一对后车架23从主车架22的后部朝后上方延伸;以及左右成一对的枢轴板24,该一对枢轴板24从主车架22的后部朝下方延伸,主车架22和后车架23由金属制管形成。
后车架23具备从主车架22的后部朝后上方延伸的左右成一对的第一后车架25和第二后车架26。第一后车架25一体具备倾斜部25A和水平部25B,该倾斜部25A从主车架22的后端朝后上方延伸,该水平部25B从倾斜部25A的后端朝后方水平延伸,利用水平部25B支承载重架(carrier)31和尾灯32(参照图2)。
第二后车架26在比第一后车架25靠前侧且靠上方的位置从主车架22朝后上方延伸,且该第二后车架26的后端与第一后车架25的倾斜部25A连结。
这样,利用第一后车架25和第二后车架26构成后车架23,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后车架23自身的刚性。并且,第二后车架26跨连主车架22和第一后车架25,因此,能够作为加强主车架22与第一后车架25之间的连结刚性的加强车架发挥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后车架23的刚性。
摇臂8经由枢轴33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轴支承于左右的枢轴板24,在该摇臂8的后部与第一后车架25的水平部25B之间,夹设有左右成一对的后缓冲器34。
并且,在枢轴板24安装有主支腿35(参照图1),该主支腿35用于所述机动两轮车以车身相对于地面垂直的姿态停车,在图1中示出了使主支腿35朝停车位置放下后的状态,在停车位置,主支腿35形成为以朝前下方倾斜的方式立起的站立形状。如该图所示,通过将主支腿35架起,使后轮9抬起。
如图2所示,发动机20的上部吊挂于支承架36,该支承架36垂直设置于主车架22的中央部,发动机20的后部固定在枢轴板24的上部和下部,由此,发动机20被支承在主车架22下方且在枢轴板24前方。
发动机20是单缸4冲程空冷发动机,是气缸部61从曲轴箱62的前部朝前方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水平发动机。通过采用该水平发动机,能够使车身低重心化,并且能够降低主车架22而降低跨腿部M,能够提高乘降性。
气缸部61由气缸体61A、气缸盖61B、以及气缸盖罩61C构成,气缸体61A连结在曲轴箱62的前部,气缸盖61B连结在气缸体61A的前部,气缸盖罩61C连结在气缸盖61B的前部。
在该发动机20的前上部、即气缸盖61B上表面,依次配管连接有进气管70、节气门体(燃料供给装置)71、空气滤清器单元72,由这些部件构成发动机进气***。该发动机进气***配置在发动机20与主车架22之间、且配置在主车架罩52内侧,即布设于发动机20上方的空间。并且,对发动机进气***供给燃料的喷油器65安装于进气管70。
并且,在气缸盖61B下表面连接有单一的排气管75,该排气管75在朝下方延伸之后弯曲而朝后方延伸,并与配置在后轮9右侧的***76连接。即,利用排气管75和***76构成发动机排气***,发动机排气***构成为布设于发动机20下方和后轮9侧方的空间。
发动机20的输出轴(未图示)轴支承在发动机20的曲轴箱62的左侧面后部,且其末端露出,在该输出轴的末端安装有驱动链轮(sprocket)27,在该驱动链轮27与一体设置于后轮9的从动链轮28之间卷绕有链29,由此构成将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到后轮9的链传动机构。由此,发动机20的动力经由该链传动机构传递至后轮9。在摇臂8安装有覆盖链29的链盒30,该链盒30与摇臂8一体地摆动。
在手柄6的右端侧,安装有用于对前轮7进行制动的制动杆37。并且,用于对后轮9进行制动的制动踏板38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发动机20的下方后端部。在上述制动杆37和制动踏板38,连结有分别位于制动杆37和制动踏板38的附近的主缸(master cylinder)(未图示),从各个主缸延伸出的液压软管(未图示)与分别制动前轮7和后轮9的制动装置80连接。在主缸和液压软管中封入有制动液,当对制动杆37和制动踏板38进行操作时,各个主缸提高液压软管内的制动液的压力,通过该制动液的液压的上升,各个制动装置80动作。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机动两轮车10具备覆盖车身的大致整体的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50。车身罩50具备:前罩51,该前罩51覆盖车身前部(转向立管3等);主车架罩52,该主车架罩52以隔着转向立管3的方式从转向立管3后方与前罩51连接,并一直覆盖到主车架22的中途;后侧罩53,该后侧罩53与主车架罩52的后缘连接,并覆盖燃料箱12的周围;以及手柄罩54,该手柄罩54覆盖手柄6的左右中央部。
主车架罩52横跨左右地从上方覆盖主车架22,并一直覆盖到发动机20的气缸部61的两侧以及发动机20的曲轴箱62的上缘。并且,在该主车架罩52一体地形成有左右成一对的护腿板(leg shield)55,该一对护腿板55覆盖乘员的腿部前方。
在后侧罩53设置有装卸自如的盖53A,通过将该盖53A卸下,能够访问后侧罩53内侧的部件。
另外,标号56是安装于前叉5并从上方覆盖前轮7的前挡泥板,标号57是安装于后车架23并从上方覆盖后轮9的后挡泥板。
接下来,对前轮7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从前方示出前轮7的纵剖视图,图4是将前轮7的车轮40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前轮7由车轴13轴支承,该车轴13以横跨于左右成一对的前叉5的下端之间的方式贯穿该一对前叉5。前轮7具备轮胎14和安装该轮胎14的车轮40。在车轮40安装有圆环状的制动盘60,在前叉5安装有制动装置80,该制动装置80对与车轮40一起旋转的制动盘60进行制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盘式制动器。
制动装置80具备:制动盘60;从两侧夹持制动盘60的衬垫81;制动钳(brakecaliper)82,该制动钳82收纳衬垫81,并按压衬垫81而对制动盘60进行制动;以及制动钳支架83,该制动钳支架83将制动钳82连结于前叉5。
制动钳支架83形成为板状,并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前叉5。销钉84朝向外侧方向并与车轴13大致平行地立设于制动钳支架83,该销钉84将制动钳82支承为滑动自如。
制动钳82经由制动钳支架83固定于前叉5的车辆后方侧。制动钳82以从制动盘60的外周侧嵌入制动盘60的制动盘转动体(滑动部)60A的方式配置,衬垫81以沿着制动盘转动体60A的方式安装在制动钳82内。衬垫81由以与车轴13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的挂钩销(未图示)轴支承于制动钳82,且在挂钩销的轴方向滑动自如。衬垫81具备固定侧衬垫81A和可动侧衬垫81B,该固定侧衬垫81A隔着制动盘60的制动盘转动体60A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该可动侧衬垫81B隔着制动盘60的制动盘转动体60A位于车宽方向外侧。
制动钳82具备将衬垫81按压于制动盘转动体60A的活塞85,该活塞85以抵接于可动侧衬垫81B的背面侧的方式设置。活塞85由来自主缸的液压驱动。
制动钳82是由销钉84支承为滑动自如的所谓的滑销式制动钳。即,当活塞85借助液压朝制动盘转动体60A侧按压可动侧衬垫81B时,借助其反作用力,制动钳82与固定侧衬垫81A一起在销钉84上朝车宽方向外侧移动,以按压制动盘转动体60A。由此,通过驱动设置在一侧的活塞85,制动钳82能够从两侧夹持制动盘转动体60A,能够借助制动盘转动体60A与衬垫81之间的摩擦来制动前轮7。
车轮40是通过用多根辐条43连结轮毂42和安装轮胎14的圆环状的轮辋41而构成,轮毂42由车轴13轴支承而在车轴13上旋转。
多根辐条43左右设置,左右成一对的辐条43以从前面观察大致呈Y字状的方式配置。各辐条43具备线状的辐条主体43A,在该辐条主体43A的轮毂42侧端部形成的大致半球状的头部43B卡定于轮毂42,位于轮辋41侧的辐条主体43A的末端部,螺合连接于与轮辋41卡合的螺纹接头41A,由此,辐条43被固定于车轮40。
轮毂42铸造成由左侧面(侧面、一侧面)44、右侧面(侧面、另一侧面)45、以及外周面46构成的中空的大致圆筒状,且确保具有足够的壁厚,以便能够可靠地支承用于吸收行驶时的冲击等的辐条43和在制动时施加有大的力的制动盘60。轮毂42沿车轴方向延伸,在该轮毂42内液密地收纳有驱动电动机15,该驱动电动机15是通过从电池(未图示)对供给电力而被驱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0(图1)构成为以发动机20(图1)和驱动电动机15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式的机动两轮车。
驱动电动机15具备:输出轴15A,该输出轴15A外嵌于车轴13;转子15B,该转子15B与该输出轴15A连结;以及定子15C,该定子15C配置在转子15B的外周侧,且固定于轮毂42。转子15B以其旋转面P1和轮辋41的旋转面P2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配置,并且,转子15B的旋转轴C1和轮辋41的旋转轴C2大致平行地配置,且转子15B配置在轮毂42的宽度方向中央。另外,在图3和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轮毂42的内部和驱动电动机15。
轮毂42的左侧面44和右侧面45构成为具备平坦面44A、45A和倾斜部44B、45B,平坦面44A、45A位于轮毂42的中心部,倾斜部44B、45B位于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且以使轮毂42的外周端部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倾斜。在倾斜部44B、45B,以朝两侧方敞开的方式形成有凹部42A,辐条43的头部43B卡定于该凹部42A。凹部42A具备头部凹部42A1和辐条主体凹部42A2,辐条43的头部43B***于头部凹部42A1,辐条43的辐条主体43A***于辐条主体凹部42A2,凹部42A是通过在轮毂42的铸造时脱铸模(鋳拔き)而形成。通过形成该凹部42A,在凹部42A在轮毂42的外周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凸台42C,该凸台42C以相对于辐条主体43A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形成。辐条43的头部43B的座部抵接于凸台42C的头部凹部42A1侧端面,由此该辐条43卡定于轮毂42。
倾斜部44B、45B形成为固定圆盘板47和制动盘60的固定面,且形成有螺纹孔42B,用于紧固圆盘板47和制动盘60的紧固螺栓48螺合于该螺纹孔42B。
在轮毂42的左侧面44利用紧固螺栓48紧固圆盘板47,该圆盘板47形成为与车轮40同心的圆环状。圆盘板47覆盖平坦面44A的一部分,并以封闭凹部42A的敞开端的方式从平坦面44A的外周端部延伸到倾斜部44B的外周端部。在圆盘板47、在与螺纹孔4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紧固螺栓48贯通的贯通孔47A。
在轮毂42的右侧面45利用紧固螺栓48紧固制动盘60,该制动盘60形成为与车轮40同心的圆环状。制动盘60构成为从径向外侧到内侧一体地形成有制动盘转动体60A、延伸部60B、以及紧固面60C,制动盘转动体60A被衬垫81按压,延伸部60B从该制动盘转动体60A朝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紧固面60C沿着轮毂42的右侧面45。紧固面60C覆盖平坦面45A的一部分,并以封闭凹部42A的敞开端的方式从平坦面45A的外周端部延伸到倾斜部45B的外周端部。制动盘转动体60A比紧固面60C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若干量δ。在紧固面60C、在与螺纹孔4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紧固螺栓48贯通的贯通孔60D。上述螺纹孔42B、贯通孔47A、以及紧固螺栓48,或者是螺纹孔42B、贯通孔60D、以及紧固螺栓48,分别构成圆盘板47和制动盘60的紧固部49。如图2所示,紧固部49以大致位于多个凹部42A所描绘的圆周上的方式设置。
其次,对后轮9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从上方示出后轮9的横剖视图。
后轮9由车轴16轴支承,该车轴16以横跨于左右成一对的摇臂8的后端之间的方式贯穿该右一对摇臂8。后轮9具备轮胎14和安装该轮胎14的车轮40。在车轮40安装有圆环状的制动盘60,在摇臂8安装有制动装置80,该制动装置80对与车轮40一起旋转的制动盘60进行制动。
此处,后轮9的制动装置80与前轮7的制动装置80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5中对相同的部分赋予同样的标号而示出,并省略说明。并且,后轮9的车轮40除了在轮毂42内未收纳驱动电动机15以外,形成为与前轮7的车轮40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5中对相同的部分赋予同样的标号而示出,并省略说明。另外,由于后轮9的轮毂42在内部未配置驱动电动机15,因此其直径可以形成得比前轮7的轮毂42的直径小。
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车轮4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将辐条43安装于轮毂42的侧面44、45,并将制动盘60安装于轮毂42的右侧面45,因此,仅确保侧面44、45的刚性即可。与以往的凸缘部相比较,轮毂42的侧面44、45的结构比较简单,因此,例如能够通过朝向内侧使壁厚增加等来容易地提高刚性。结果,能够抑制轮毂42的大型化,进而能够抑制车轮40的车宽方向的大型化。
辐条43卡定于在轮毂42的侧面44、45形成的凹部42A,因此,无需在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凸缘部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辐条43卡定于轮毂42,并且,通过改变凹部42A的位置,能够自由地改变辐条43的布设。并且,由于辐条43的头部43B卡定于位于轮毂4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侧面44、45,因此,能够增大由左右的辐条43形成的角度(立面角θ),因此能够确保车轮40的车宽方向的刚性。用于将辐条43固定于轮毂42的凹部42A由轮毂42的铸造时脱铸模而形成,因此,无需对轮毂42实施加工就能够将辐条43固定于轮毂42。
由于形成为将圆盘板47安装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机动两轮车10的制动器形成为单盘制动器。
由于圆盘板47和制动盘60以覆盖凹部42A的方式设置,因此,利用圆盘板47与制动盘60和轮毂42来夹持辐条43,能够充分地确保辐条43的车宽方向的保持力。并且,由于凹部42A由圆盘板47和制动盘60覆盖,因此轮毂42的美观性提高。
由于用于将圆盘板47和制动盘60紧固于轮毂42的紧固部49设置在轮毂42的外周端部侧,因此对紧固部49的访问性好。例如,在利用紧固螺栓48将覆盖轮毂42整体的罩(未图示)一起紧固于轮毂42时,也能够容易地将紧固螺栓48紧固。
并且,通过将紧固部49设置在轮毂42的外周端部侧,从紧固部49到制动盘转动体60A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降低制动时施加于紧固部49的剪切力,并且,能够使制动盘60轻量化。进一步,由于制动盘60的外径变大,因此,能够增加来自制动钳82的受压面积,能够降低摩擦热。除此之外,由于制动盘60的制动盘转动体60A位于轮毂42的外周侧,因此,能够将制动钳82配置在为了确保立面角θ而朝车身内侧倾斜的辐条43的上方,能够使车轮40在车宽方向小型化。
由于紧固部49设置在倾斜部44B、45B,因此能够抑制紧固螺栓48从轮毂42突出,能够抑制轮毂42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并且,如图2所示,紧固部49设置在连结多个凹部42A的圆周上,因此,紧固部49位于凹部42A的附近,能够更牢固地保持辐条43。
如图4所示,制动盘转动体60A比紧固面60C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若干量δ,因此,能够使辐条43与制动盘转动体60A之间变宽偏移程度的量(若干量δ),因此能够确保对制动盘转动体60A进行制动的制动钳82的安装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驱动电动机15液密地收纳在前轮7的轮毂42内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对于在轮毂的壁面形成贯通孔从而安装辐条的构造,由于水等会进入轮毂内,因此无法采用。并且,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驱动电动机15内置在轮毂42内,轮毂42的直径变大,因此,对于在轮毂的外周面形成肋从而卡定辐条的构造,由于肋的刚性弱,因此无法采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辐条43卡定于在侧面44、45形成的凹部42A的构造,因此,即便是在将驱动电动机15液密地内置在轮毂42内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刚性。
并且,在将驱动电动机15内置于轮毂42内的上述结构中,例如在采用鼓式制动器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将鼓式制动器配置在轮毂42的内部,因此必须将鼓式制动器配置在轮毂42的一侧,车轮40在车宽方向大型化,并且车轮40的重量不平衡。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盘式制动器,进一步,以转子15B的旋转面P1和轮辋41的旋转面P2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将转子15B配置在轮毂42的宽度方向中央,因此,能够抑制车轮40的车宽方向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使车轮40的车宽方向的平衡均等化。
如以上所说明了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在位于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的倾斜部44B、45B,敞开有供辐条43的头部43B***的凹部42A,将头部43B卡定于该凹部42A,利用紧固于轮毂42的右侧面45的盘式制动器60封闭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辐条43的防脱。根据该结构,只要确保用于安装辐条43和制动盘60的轮毂42的侧面44、45的刚性即可,能够使轮毂42小型化,结果,能够使车轮40的车宽方向小型化。并且,由于辐条43卡定于凹部42A,该凹部42A在位于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的倾斜部44B、45B形成,因此,无需在轮毂的外周面形成凸缘部,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辐条43卡定于轮毂42,并且,辐条43的布设自由度也提高。进一步,由于辐条43的头部43B卡定于位于轮毂4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侧面44、45,因此能够增大由在车宽方向对置的辐条43形成的角度(立面角),因此能够确保车轮40的车宽方向的刚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圆盘板47安装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并利用该圆盘板47封闭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辐条43的防脱,由于形成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机动两轮车10的制动器形成为单盘制动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在将轮毂42形成为由两侧面44、45以及外周面46构成的中空的圆柱状、并将具备转子15B和定子15C的驱动电动机15收纳在轮毂42中的情况下,通过在位于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的倾斜部44B、45B敞开形成供辐条43的头部43B***的凹部42A,将头部43B卡定于该凹部42A,并利用紧固于轮毂42的右侧面45的制动盘60封闭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辐条43的防脱,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确保刚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转子15B的旋转轴C1和轮辋41的旋转轴C2平行地配置,并将转子15B配置在轮毂42的宽度方向中央,因此,能够使车轮40的车宽方向的平衡均等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凹部42A设置在轮毂42的外周端部,制动盘60以覆盖凹部42A的方式设置,并且,制动盘60和轮毂42的右侧面45之间的紧固部49设置在连结多个凹部42A的圆周上。根据该结构,紧固部49设置于轮毂42的外周端部侧,从紧固部49到制动盘转动体60A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降低制动时施加于紧固部49的剪切力。并且,由于制动盘60的外径变大,来自于制动钳82的受压面积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摩擦热。进一步,由于制动钳82位于轮毂42的外周侧,因此能够将制动钳82配置在为了确保立面角而朝车身内侧倾斜的辐条43的上方,结果,能够使车轮40在车宽方向小型化。除此之外,由于紧固部49位于凹部42A的附近,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辐条43。并且,由于凹部42A被制动盘60覆盖,因此能够提高轮毂42的美观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制动盘60具备制动盘转动体60A和紧固于轮毂42的紧固面60C,且制动盘转动体60A比紧固面60C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辐条43与制动盘转动体60A之间变宽偏移程度的量,因此,能够确保对制动盘转动体60A进行制动的制动钳82的安装空间。
但是,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不言而喻,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圆盘板47安装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并将制动盘60安装于轮毂42的右侧面45,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将制动盘60安装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并将圆盘板47安装于轮毂42的右侧面4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圆盘板47安装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并将制动盘60安装于轮毂42的右侧面45,但也可如图6所示,在轮毂42的两侧面44、45安装制动盘60。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机动两轮车10的制动器形成为双盘制动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圆盘板47安装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但也可如图7所示,将从动链轮128安装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从动链轮128是代替从动链轮28(图2)而设置的链轮,该从动链轮128是通过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一体地形成紧固面128A、延伸部128B、以及齿轮部128C而构成,该紧固面128A被紧固螺栓48紧固于轮毂42的左侧面44,该延伸部128B从紧固面128A延伸到链盒30内,链29(图2)卷绕于该齿轮部128C。在该情况下,可以将从动链轮128的紧固面128A形成为与图4所示的制动盘60的紧固面60C大致相同,螺纹孔42B、紧固面128A的贯通孔128D、以及紧固螺栓48构成从动链轮128的紧固部49。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位于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的倾斜部44B、45B形成有凹部42A,辐条43的头部43B卡定于凹部42A,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在轮毂42的外周面46、在轮毂42的两个倾斜部44B、45B之间,形成沿周向延伸的多个槽46A,并沿周向设置冷却翅片46B。由此,能够有效地对配置在轮毂42内的驱动电动机15进行冷却。
另外,在图8以及示出该图8的右侧视图的图9中,紧固部49设置于平坦面44A、45A,但也可如图10所示,将紧固部49设置于在连结多个凹部42A的圆周E上的倾斜部44B、45B。并且,如图8~图10所示,通过将紧固部49配置在接近的凹部42A之间,紧固部49更靠近凹部42A,因此能够更牢固地保持辐条43。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凹部42A形成为侧视呈大致矩形状,并将辐条43的头部43B形成为大致半球状,但也可如图9和图10所示,将凹部42A形成为侧视呈大致三角形状,辐条43的头部43B也对照着凹部42A的三角形形状形成为大致三棱柱状。由此,凹部42A和辐条43的头部43B的截面形状平滑地变化、并且形成为平坦的形状,因此能够避免凹部42A和辐条43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轮毂42和辐条4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驱动电动机15设置于前轮7,但也可以将驱动电动机15设置于后轮9,也可以在前轮7和后轮9双方设置驱动电动机15。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以发动机20和驱动电动机15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式的机动两轮车10的车轮40上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能够广泛应用于仅以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机动两轮车、仅以驱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EV)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Claims (9)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轮,该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利用辐条(43)连接轮辋(41)和轮毂(42),所述机动两轮车的车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毂(42)的外周的侧端,敞开有供所述辐条(43)的头部(43B)***的凹部(42A),所述头部(43B)卡定于该凹部(42A),并利用紧固于所述轮毂(42)的侧面(45)的制动盘(60)封闭所述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所述辐条(43)的防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毂(42)的两侧面(44、45)安装有制动盘(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毂(42)的一侧面(44)安装有圆盘板(47),利用该圆盘板(47)封闭所述凹部(42A)的敞开端,实现所述辐条(43)的防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42)形成为由两侧面(44、45)和外周面(46)构成的中空的圆柱状,具备转子(15B)和定子(15C)的驱动电动机(15)收纳在所述轮毂(4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15B)的旋转轴(C1)和所述轮辋(41)的旋转轴(C2)平行地配置,且所述转子(15B)配置在所述轮毂(42)的宽度方向中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42A)设置在所述轮毂(42)的外周端部,
所述制动盘(60)以覆盖所述凹部(42A)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制动盘(60)与所述轮毂(42)的侧面(45)之间的紧固部(49)设置在连结多个所述凹部(42A)的圆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盘(60)具备制动盘转动体(60A)和紧固于所述轮毂(42)的紧固面(60C),
所述制动盘转动体(60A)比所述紧固面(60C)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毂(42)的外周、且在所述轮毂(42)的两侧端之间,沿周向设置有冷却翅片(46B)。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42A)形成为三角形状,所述辐条(43)的头部(43B)也对照着该三角形状而形成。
CN 201110065763 2010-03-25 2011-03-18 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8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0036 2010-03-25
JP2010070036A JP2011201398A (ja) 2010-03-25 2010-03-25 自動二輪車のホイ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8776A true CN102198776A (zh) 2011-09-28
CN102198776B CN102198776B (zh) 2013-11-06

Family

ID=4465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657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8776B (zh) 2010-03-25 2011-03-18 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201398A (zh)
CN (1) CN1021987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469A (zh) * 2014-10-10 2016-04-20 株式会社岛野 盘式制动器转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2322B (zh) * 2017-12-01 2021-10-11 英屬開曼群島商睿能創意公司 輪轂裝置、充電系統及車輪
CN216232808U (zh) * 2019-03-19 2022-04-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串联混合动力式二轮摩托车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8501A (ja) * 1998-06-15 1999-12-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ホイール
DE20009502U1 (de) * 1999-05-28 2000-08-17 Mavic Sa Fahrradnabe, vorgesehen um mit einer Bremsscheibe ausgestattet zu werden
CN1306913A (zh) * 2000-01-31 2001-08-08 株式会社岛野 盘式制动用的自行车轮毂
CN1312178A (zh) * 2000-01-31 2001-09-12 株式会社岛野 切向轮辐用的自行车轮毂
CN1389356A (zh) * 2001-05-31 2003-01-0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毂
JP2003063203A (ja) * 2001-06-29 2003-03-05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ハブ
US20030230928A1 (en) * 2002-06-17 2003-12-18 Schroepfer David J. Spoked wheel apparatus
CN1521019A (zh) * 2003-01-09 2004-08-1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轮毂
EP1642820A1 (en) * 2004-09-29 2006-04-05 Drivetec (UK) Limited Hub incorporating a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80272604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Cornelus Johannes Antonius Versteegh Wind Turbin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8501A (ja) * 1998-06-15 1999-12-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ホイール
DE20009502U1 (de) * 1999-05-28 2000-08-17 Mavic Sa Fahrradnabe, vorgesehen um mit einer Bremsscheibe ausgestattet zu werden
CN1306913A (zh) * 2000-01-31 2001-08-08 株式会社岛野 盘式制动用的自行车轮毂
CN1312178A (zh) * 2000-01-31 2001-09-12 株式会社岛野 切向轮辐用的自行车轮毂
CN1389356A (zh) * 2001-05-31 2003-01-0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毂
JP2003063203A (ja) * 2001-06-29 2003-03-05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ハブ
US20030230928A1 (en) * 2002-06-17 2003-12-18 Schroepfer David J. Spoked wheel apparatus
CN1521019A (zh) * 2003-01-09 2004-08-1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轮毂
EP1642820A1 (en) * 2004-09-29 2006-04-05 Drivetec (UK) Limited Hub incorporating a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80272604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Cornelus Johannes Antonius Versteegh Wind Turb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469A (zh) * 2014-10-10 2016-04-20 株式会社岛野 盘式制动器转子
CN105508469B (zh) * 2014-10-10 2018-09-25 株式会社岛野 盘式制动器转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01398A (ja) 2011-10-13
CN102198776B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1009B1 (en) Motorcycle
CN100575133C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CN100465057C (zh) 自动二轮车的摇臂支撑结构
JP4450208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
JP5069602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カバー構造
EP1886839B1 (en) Vehicle-wheel speed senso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EP1582450A2 (en) Bicycle drive unit
US8474566B2 (en) Shaft drive type motorcycle
US9543806B2 (en) Wheel-axle generator
EP3093226B1 (en) Motorcycle
JP2010151237A (ja)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EP2233390B1 (en) Motor-driven vehicle
CN103038070A (zh) 汽车的车轮组件
US20100081512A1 (en) Shaft drive type motorcycle
CN102198776B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轮
CN100564148C (zh) 摇臂式悬挂装置
CN100478244C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US7584814B2 (en) Motorcycle
CN207496450U (zh) 用于车桥的低速大扭矩壳转液压马达及重型运输车辆
KR20100094935A (ko) 내연기관의 크랭크 케이스 구조
JP2010270888A (ja) 鞍乗型車両のブレーキディスク締付け構造
CN108025791A (zh) 鞍乘型车辆的前叉
CN106337878A (zh) 轴承组件盖
US20170057364A1 (en) Straddled vehicle
WO2019180816A1 (ja) 鞍乗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