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1034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1034A
CN102131034A CN2011100043840A CN201110004384A CN102131034A CN 102131034 A CN102131034 A CN 102131034A CN 2011100043840 A CN2011100043840 A CN 2011100043840A CN 201110004384 A CN201110004384 A CN 201110004384A CN 102131034 A CN102131034 A CN 102131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guiding groove
scanning
scanning carriage
original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43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槻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31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1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by other means, e.g. linear motor or hydraulic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0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h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2Details of scanning carriage or moving picture-bearing surface support, e.g. bearing contact with guide r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ounting of scanning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框体、扫描托架、第一引导槽以及第二引导槽。框体构成原稿载置台,且具有底部底盘和侧壁部件。扫描托架可移动地配置在框体内。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设置于框体的侧壁部件,用于在扫描方向对扫描托架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根据35 U.S.C.119要求享有2010年1月1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7836和2010年9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218751的优先权,上述优先权文件的内容都通过援引包含于本发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特别涉及具有扫描托架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等中,作为图像读取构件使用在读取载置台中内置有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等缩小光学***的读取单元的平板扫描仪(Flat Bed Scanner,以下称为“FBS”)。
在公知文献中,图像读取装置1具有托架20。在托架20的扫描范围的一方侧配置有沿着扫描方向延伸的引导轴22。引导轴22贯穿***在设置于该托架20的一方的侧部的支承部23的引导孔中,从而托架20设置成沿着引导轴22滑动自如。托架20的与支承部23相反侧的侧部24载置于沿扫描方向延伸设置的装置主体的横向框架25而成为自由端。在使托架20移动的情况下,利用安装于托架20的支承部23侧的电动机等驱动构件使驱动带26在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由此,托架20移动。
如果像公知文献那样作为用于支承托架的机构使用引导轴,则要求高精度,因此变得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维持足够的精度且简单的构造对扫描托架进行引导。
图像读取装置具备框体、扫描托架、以及侧壁引导槽。框体具有底面和侧壁,构成原稿载置台。扫描托架可移动地配置在框体内。侧壁引导槽设置于框体的侧壁,是用于在扫描方向对扫描托架进行引导的构造。
在该装置中,当扫描托架在框体内移动时,利用侧壁引导槽对扫描托架在扫描方向进行引导。这样,扫描托架由维持足够的精度且简单的构造引导。
侧壁引导槽也可以具有高度不同的多个部分。
在该装置中,扫描托架的高度配合于侧壁引导槽而变更。因此,扫描托架能够根据需要移动至比通常高度高的位置或者比通常高度低的位置。
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还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和狭缝玻璃,该狭缝玻璃设置于框体,可利用扫描托架扫描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原稿。在该情况下,侧壁引导槽也可以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狭缝玻璃对应且比第一部分低的第二部分。
在该装置中,由于侧壁引导槽具有与狭缝玻璃对应且比第一部分低的第二部分,因此扫描托架在与狭缝玻璃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比通常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即便使扫描托架的通常行走位置足够高,也能够避免扫描托架与狭缝玻璃之间的干涉。
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还具备稿台玻璃、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狭缝玻璃以及支承部件。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配置在稿台玻璃的上方。狭缝玻璃与稿台玻璃并排设置,可利用扫描托架扫描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原稿。支承部件配置在狭缝玻璃与稿台玻璃之间。侧壁引导槽具有与狭缝玻璃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支承部件对应且比第一部分低的第二部分以及与稿台玻璃对应且比第二部分高的第三部分。
在该装置中,当扫描托架在侧壁引导槽的第一部分行走时,扫描托架能够在接近稿台玻璃的状态下取入原稿图像。进一步,当扫描托架位于侧壁引导槽的第三部分时,扫描托架能够在接近狭缝玻璃的状态下取入原稿图像。进一步,当扫描托架通过侧壁引导槽的第二部分时,扫描托架移动至比图像读取位置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即便使扫描托架的图像读取位置足够高,扫描托架也难以与支承部件冲突。
侧壁引导槽可以与框体一体成形。
在该装置中,部件数量变少,并且结构变得简单。
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还具备底面引导槽,所述底面引导槽形成于框体的底面,用于在扫描方向对扫描托架进行引导。
在该装置中,由于扫描托架也由底面引导槽引导,因此支承精度进一步提高,结果,扫描托架能够稳定行走。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通过维持足够的精度且简单的构造对扫描托架进行引导。
根据以下的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能够进一步清楚本发明的其他特征、要素、工艺、步骤、特性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复印·传真复合机的上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复印·传真复合机的上部的剖视图。
图3是底盘和CCD读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件的局部主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复印·传真复合机的上部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局部主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局部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复印·传真复合机
使用图1和图2对复印·传真复合机1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复印·传真复合机1的上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复印·传真复合机的上部的剖视图。
以下,设装置左右方向(带张紧设置方向、托架的扫描方向)为“X方向”,设装置前后方向为“Y方向”。另外,X方向和Y方向相互正交。
复印·传真复合机1具有作为FBS(平板扫描仪,Flat Bed Scanner)发挥功能的读取载置台2和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读取载置台2的原稿按压罩3。原稿按压罩3具有罩主体3a和贴在罩主体3a的下表面的由海绵等形成的原稿按压片3b。如图2所示,在原稿按压罩3设置有自动走纸机(AutoDocument Feeder,以下称为“ADF”)4。在读取载置台2的Y方向前侧部分装配有操作面板5。
ADF 4由ADF机构部6和原稿托盘7构成。ADF机构部6在ADF罩6a内主要具有原稿的输出·分离供给部6A和原稿输送路径6B。原稿的输出·分离供给部6A具有拾取辊6Aa、分离辊6Ab、以及与分离辊6Ab弹性接触而反向旋转的延迟辊6Ac。原稿输送路径6B弯曲,与原稿的输出·分离供给部6A连续,由输送辊6Ba、排出辊6Bb形成。从输出·分离供给部6A分离供给的原稿沿着原稿输送路径6B被输送,并利用配置在中途的后述的ADF原稿图像读取部SA读取图像。其次,原稿如箭头a所示被排出至形成于原稿按压罩3的罩主体3a上表面的排出托盘。
在图中并未示出,复印·传真复合机1也具备图像记录部、图像发送部以及供纸盒等公知的结构。
(2)读取载置台
如图2所示,读取载置台2具有框体10和设置在框体10内的CCD读取单元12,所述框体10在顶面设置有稿台玻璃(platen glass)8和狭缝玻璃(slit glass)9。在关闭原稿按压罩3而将载置于稿台玻璃8的原稿固定的状态下,CCD读取单元12进行图像读取。
(2-1)框体
如图2所示,读取载置台2的框体10具有底盘13和罩(未图示)。罩安装于底盘13的上部。底盘13由树脂制造,如图3所示,该底盘13由框架15和底部底盘16构成,所述框架15由4个侧壁部件14a、14b、14c、14d构成,所述底部底盘16配设在框架15的下侧,从而构成底盘13的底部。
如后所述,在配置于Y方向前后的侧壁部件14a、14b设置有第一引导部件51和第二引导部件52,所述第一引导部件51和第二引导部件52用于支承扫描托架并对扫描托架进行引导。
(2-2)读取单元
如图2所示,CCD读取单元12具有扫描托架21,该扫描托架21与稿台玻璃8平行地进行扫描。扫描托架21具有托架主体25。在托架主体25具有由荧光灯或者冷阴极管构成的光源26、多个反射镜27、聚光透镜28、以及CCD图像传感器29。CCD读取单元12形成为能够在ADF原稿图像读取部SA与FBS(平板扫描仪)原稿图像读取部SF之间移动位置。另外,光源26也可以是LED。
对图2中的CCD读取单元12的(A)位置~(C)位置进行说明。(A)位置表示CCD读取单元12在ADF原稿图像读取部SA静止的位置。(B)位置表示CCD读取单元12在FBS原稿图像读取部SF的待机位置静止的位置。(C)位置表示CCD读取单元12在FBS原稿图像读取部SF行走而到达读取的终端位置的位置。
另外,稿台玻璃8配置在框体10中的与FBS原稿图像读取部SF对应的部位。狭缝玻璃9在框体10中的与ADF原稿图像读取部SA对应的部位面向原稿输送路径6B以跨越原稿输送路径6B的宽度方向整个宽度的方式安装。
扫描托架21借助带驱动机构39进行扫描。带驱动机构39构成为借助驱动轴47的旋转使卷挂架设在驱动带轮41与从动带轮43之间的带45进行周运动。动力从未图示的电动机传递至驱动轴47。扫描托架21经由连结部21a与带45连结。由此,扫描托架21能够在ADF原稿图像读取部SA与FBS原稿图像读取部SF之间移动位置,且能够沿着稿台玻璃8的下表面在X方向往复移动。
(3)支承扫描托架的构造
使用图3~图5对用于支承扫描托架的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底盘和CCD读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扫描托架与引导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剖视图。
在配置于Y方向前后的侧壁部件14a、14b分别安装有第一引导部件51和第二引导部件52,所述第一引导部件51和第二引导部件52用于支承扫描托架21并对扫描托架21进行引导。第一引导部件51和第二引导部件52例如由树脂制作。
第一引导部件51设置在Y方向后侧的侧壁部件14a附近,且固定于底部底盘16。第一引导部件51的固定方法并无特殊限定。第一引导部件51是在X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延伸的箱形的部件。第一引导部件51具有一面敞开的箱形的截面,具体地说具有第一引导槽53。第一引导槽53沿着第一引导部件51在X方向延伸。从图5可以看出,第一引导槽53朝Y方向前侧敞开,具有底面54、侧壁面55、顶面56。在图5的剖视图中,底面54和顶面56水平地延伸,侧壁面55铅直地延伸。
第二引导部件52设置在Y方向前侧的侧壁部件14b附近,且固定于底部底盘16。第二引导部件52的固定方法并无特殊限定。第二引导部件52是在X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延伸的箱形的部件。第二引导部件52具有第二引导槽57,因此具有一面敞开的箱形的截面。第二引导槽57沿着第二引导部件52在X方向延伸。从图5可以看出,第二引导槽57朝Y方向后侧敞开,具有底面58、侧壁面59、顶面60。在剖视图中,底面58和顶面60水平地延伸,侧壁面59铅直地延伸。
在扫描托架21的两端装配有第一辊61和第二辊62。第一辊6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扫描托架21的Y方向后侧。第一辊61的旋转轴沿Y方向延伸。更具体地说,第一辊61具有辊主体61a和轴61b。辊主体61a配置在第一引导部件51的第一引导槽53内。如图5所示,辊主体61a抵靠于第一引导槽53的底面54,且与顶面56之间确保上下方向的间隙。辊主体61a的Y方向端面隔开细微的间隙接近第一引导槽53的侧壁面55。轴61b固定于辊主体61a,进一步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扫描托架21。第二辊6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扫描托架21的Y方向前侧。第二辊62的旋转轴沿Y方向延伸。更具体地说,第二辊62具有辊主体62a和轴62b。辊主体62a配置在第二引导部件52的第二引导槽57内。如图5所示,辊主体62a抵靠于第二引导槽57的底面58,并且与顶面60之间确保上下方向的间隙。辊主体62a的Y方向端面隔开细微的间隙接近第二引导槽57的侧壁面59。轴62b固定于辊主体62a,进一步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扫描托架21。
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部件51和第二引导部件52的X方向左侧敞开,扫描托架21从该侧安装于第一引导部件51和第二引导部件52。具体地说,第一辊61和第二辊62分别从X方向左侧***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7内。
(4)扫描动作
对利用CCD读取单元12在ADF原稿图像读取部SA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扫描的情况进行说明。最初,如果用户对操作面板5进行操作,通过该操作,扫描托架21如图2所示移动至(A)位置并静止,同时原稿的输出·分离供给部6A动作。放置在原稿托盘7上的原稿从最上层原稿开始被输出并被一张一张地分离,接着被朝原稿输送路径6B供给。接着,原稿以与狭缝玻璃9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通过狭缝玻璃9的上表面,与该通过同步,来自CCD读取单元12的光源26的照射光照射至原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由多个反射镜27反复反射,并由聚光透镜28聚光,射入CCD图像传感器29(图2的点划线示出该光路)。CCD图像传感器29将原稿表面的图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而输出。
并且,对利用CCD读取单元12在FBS原稿图像读取部SF中读取原稿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最初,用户打开原稿按压罩3,将原稿以读取图像面朝下的方式载置在稿台玻璃8上,并对操作面板5进行操作。通过该操作,扫描托架21如图所示移动至(B)位置并暂时静止。然后,在扫描托架21开始沿着稿台玻璃8的下表面朝X方向右侧进行行走移动的同时光源26点亮,在进行该行走的同时利用CCD读取单元12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扫描。当扫描原稿的动作结束而CCD读取单元12到达(C)位置时,光源26熄灭。然后,扫描托架21反向行走而返回(B)位置,为了进行下一次原稿的读取而待机。该扫描托架21的往复行走借助带驱动机构39进行。对于带驱动机构39,未图示的电动机使驱动轴47旋转,驱动轴47对驱动带轮41进行驱动,从而使带45在驱动带轮41与从动带轮43进行周运动。
在以上的扫描动作中,当扫描托架21在框体10内移动时,扫描托架21在X方向由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7引导。这样,扫描托架21由维持足够的精度且简单的构造支承。更具体地说,扫描托架21的第一辊61由第一引导部件51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第二辊62由第二引导部件52的第二引导槽57引导。结果,扫描托架21的行走顺畅且稳定。
通过以上的结构,扫描托架21的行走精度提高。即,如果扫描托架产生振动则会产生反射镜之间的光轴偏位从而读取性能降低,最终原稿读取图像劣化的问题,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难以产生这种问题。
(5)第二实施方式
优选扫描托架的高度配合于侧壁引导槽而变更,因此,扫描托架能够根据需要移动至比通常高度高的位置或者比通常高度低的位置。
使用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件的局部主视图。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复印·传真复合机和CCD读取装置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6示出用于支承扫描托架7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扫描托架70的两端装配有辊,辊配置在引导槽内。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第一引导部件71的第一引导槽73具有高度不同的多个部分。具体地说,第一引导槽73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3a和位于比第一部分73a的位置低的位置的第二部分73b。第一部分73a和第二部分73b平滑地连接。
第二部分73b设置在与狭缝玻璃9对应的位置。即,第一引导槽73的第二部分73b与狭缝玻璃9对应且比第一部分73a低,因此,扫描托架70在与狭缝玻璃9对应的位置朝比第一部分73a靠下的下方移动。因此,扫描托架70能够避开稿台玻璃8与狭缝玻璃9之间的台阶。
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将扫描托架70尽量配置在上方从而使装置在上下方向紧凑,并且能够根据需要使扫描托架70朝下方移动而避免冲突。另外,此处,不需要用于使扫描托架上下移动的特别的构造,因此整体的构造简单。
特别地,在使用CIS型的扫描托架的情况下,要求扫描托架在尽量接近稿台玻璃的位置进行扫描,因此当使扫描托架移动至(A)位置时扫描托架有可能与稿台玻璃和狭缝玻璃之间的台阶接触。但是,通过使扫描托架朝下方移动,能够防止扫描托架与台阶的接触。
引导槽也可以具有通常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比第一部分的位置高的位置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例如为了避免位于扫描托架的下方的部件与扫描托架之间的干涉是有效的。引导槽也可以具有通常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位于比第一部分的位置低的位置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比第一部分的位置高的位置的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也可以具有多级的高度。
并且,扫描托架所避开的部件也可以是其他的部件、例如用于固定罩的螺钉。
(6)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剖视图。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复印·传真复合机和CCD读取装置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7示出用于支承扫描托架76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扫描托架76的两端装配有辊,辊配置在引导槽内。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槽77与底盘78一体成形。因此,部件数量变少,并且结构简单。
(7)第四实施方式
使用图8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剖视图。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复印·传真复合机和CCD读取装置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8示出用于支承扫描托架81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扫描托架81的两端装配有辊,辊配置在引导槽内。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底盘79的底面80形成有底面引导槽82,该底面引导槽82用于沿X方向引导扫描托架81。在扫描托架81的下表面设置有辊83。底面引导槽82收纳辊83,且具有第一底面82a和第二底面82b。第一底面82a形成于底面引导槽82的底面的Y方向两侧,并沿X方向延伸。第二底面82b形成于底面引导槽82的底面的Y方向中间,并沿X方向延伸。辊83放置在底面引导槽82的第二底面82b上。
在该装置中,扫描托架81也由底面引导槽82引导,因此,支承精度进一步提高,结果,扫描托架81能够稳定行走。
(8)第五实施方式
使用图9和图10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复印·传真复合机的上部的剖视图。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局部主视图。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复印·传真复合机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复印·传真复合机具有作为FBS发挥功能的读取载置台102和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读取载置台102的原稿按压罩103。在原稿按压罩103设置有ADF 104。
如图9所示,读取载置台102具有框体110和设置在框体110内的CCD读取单元112,所述框体110在顶面设置有稿台玻璃108和狭缝玻璃109。
使用图9对CCD读取单元112进行说明。CCD读取单元112是对原稿照射光并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引导至设置有图像传感器的预定位置,并将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如图9所示,CCD读取单元112具有与稿台玻璃108平行地进行扫描的全速率(full rate)托架121和半速率(half rate)托架122、以及扫描仪单元123。全速率托架121具有托架主体125、光源126、以及反射镜127。光源126搭载于托架主体125,并对原稿照射光。反射镜127搭载于托架主体125,并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R朝X方向反射从而朝半速率托架122引导。半速率托架122具有托架主体128和两片反射镜129。反射镜129设置于托架主体128,并将来自全速率托架121的反射光R朝扫描仪单元123引导。并且,扫描仪单元123具有成像透镜130和CCD图像传感器131,所述成像透镜130用于使来自半速率托架122的反射光R会聚,所述CCD图像传感器131用于将该会聚光转换成电信号。CCD图像传感器131被调整成位于成像透镜130的光轴上。
另一方面,全速率托架121和半速率托架122借助第一带驱动机构139和第二带驱动机构140进行扫描。第一带驱动机构139构成为借助驱动轴147的旋转使卷挂架设在第一驱动带轮141和第一从动带轮143之间的第一带145进行周运动。第二带驱动机构140构成为借助驱动轴147的旋转使卷挂架设在第二驱动带轮142和第二从动带轮144之间的第二带146进行周运动。动力从未图示的电动机传递至驱动轴147。
全速率托架121固定于第一带145,半速率托架122固定于第二带146。第一驱动带轮141和第二驱动带轮142均固定于驱动轴147。全速率托架121和半速率托架122进行扫描的范围由第一驱动带轮141和第二驱动带轮142之间的齿数比设定。具体地说,第二驱动带轮142相对于第一驱动带轮141的齿数比为大致1/2。由此,半速率托架122以全速率托架121的扫描速度的大致1/2的速度进行扫描,半速率托架122的扫描距离是全速率托架121的扫描距离的一半。
如图10所示,在侧壁部件114a形成有用于支承全速率托架121并进行引导的引导槽151。另外,引导槽151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作为另一部件固定于侧壁部件114a,也可以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一体成形。
在全速率托架121的两端装配有辊161。辊161的构造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辊61和第二辊62同样。辊161配置在引导槽151内。另外,辊与引导槽之间的关系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当进行原稿的图像读取时,全速率托架121一边从光源126发出光一边相对于稿台玻璃108上的原稿平行地移动。结果,光源126的光沿X方向依次照射至原稿的读取面,该光的反射光R由反射镜127朝半速率托架122反射。半速率托架122也与全速率托架121同时移动,利用两片反射镜129对来自全速率托架121的反射光R进行反射而朝扫描仪单元123引导。进而,借助扫描仪单元123,反射光R由CCD图像传感器131读取而作为电信号输出,根据电信号利用记录部将原稿的图像记录于记录用纸,或者利用发送部发送原稿的图像。
在以上的扫描动作中,全速率托架121在框体110内移动时由引导槽151在X方向引导。这样,全速率托架121和半速率托架122由维持足够的精度且简单的构造支承。更具体地说,全速率托架121的辊161由引导槽151引导。结果,全速率托架121和半速率托架122的行走顺畅且稳定。
在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全速率托架专用的引导槽,但是,也可以形成有半速率托架用的引导槽。两个托架用的槽可以独立,也可以一部分或者全部共同。
另外,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形态能够单独或者适当组合而应用于第五实施方式。
(9)第六实施方式
使用图11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扫描托架和引导部件的局部主视图。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复印·传真复合机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采用CIS(接触式图像扫描仪,Contact ImageScanner)读取单元。CIS读取单元221(扫描托架)在内部具有光源223和传感器225。由此,从光源223发出的光通过稿台玻璃208或者狭缝玻璃209,接着通过在各玻璃上的纸张上进行反射而返回传感器225。由此读取原稿图像。
如图11所示,在稿台玻璃208与狭缝玻璃209之间设置有支承部件253。支承部件253固定于未图示的框体,并支承狭缝玻璃209。支承部件253具有从狭缝玻璃209的上表面朝图中右侧上方延伸的倾斜面255。倾斜面255是用于将通过狭缝玻璃209上的纸张抄起而进行输送的引导构造。
支承部件253还具有第一部分257和第二部分259,所述第一部分257在狭缝玻璃209与稿台玻璃208之间延伸,第二部分259从第一部分257的下端朝侧方延伸并从下方支承狭缝玻璃209。这样,第二部分259位于比狭缝玻璃209的下表面209a和稿台玻璃208的下表面208a还靠下方的位置。另外,狭缝玻璃209的下表面209a的高度位置和稿台玻璃208的下表面208a的高度位置相同。
CIS读取单元221的高度配合于侧壁引导槽251而变更,因此,CIS读取单元221能够根据需要移动至比通常高度高的位置或者比通常高度低的位置。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CIS读取单元221的两端装配有辊261,辊261配置在侧壁引导槽251内。
侧壁引导槽25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具有高度不同的多个部分。具体地说,第一部分251a从图右侧朝向图左侧具有第一部分251a、位于比第一部分251a低的位置的第二部分251b、以及位于与第一部分251a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第三部分251c。第一部分251a和第二部分251b平滑地连接,第二部分251b和第三部分251c平滑地连接。
第一部分251a和第三部分251c分别配置在与稿台玻璃208和狭缝玻璃209对应的位置。因此,CIS读取单元221能够在接近稿台玻璃208或者狭缝玻璃209的状态下进行图像读取动作。此时的CIS读取单元221的上表面221a位于比支承部件253的第二部分259的下表面259a稍低的高度位置,或者位于比支承部件253的第二部分259的下表面259a更靠上方的高度位置。
在侧壁引导槽251中,第一部分251a和第二部分251b的高度相同。因此,CIS读取单元221在位于第一部分251a时和位于第三部分251b时这两个时候,CIS读取单元221的上表面221a的高度位置相同。
第二部分251b设置在与支承部件253的第二部分259对应的位置。即,侧壁引导槽251的第二部分251b与支承部件253对应,且位于比第一部分251a和第三部分251c低的位置,因此,CIS读取单元221在与支承部件253对应的位置移动至比第一部分251a和第三部分251c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在CIS读取单元221的上表面221a与支承部件253的第二部分259的下表面259a之间确保间隙。以上的结果,CIS读取单元221能够避开狭缝玻璃209与稿台玻璃208之间的台阶(朝下方突出的部分)。
在该装置中,当CIS读取单元221在侧壁引导槽251的第一部分251a行走时,CIS读取单元221能够在接近稿台玻璃208的状态下读取原稿图像。进一步,当CIS读取单元221位于侧壁引导槽251的第三部分251c时,CIS读取单元221能够在接近狭缝玻璃209的状态下读取原稿图像。进一步,当CIS读取单元221通过侧壁引导槽251的第二部分251b时,CIS读取单元221移动至比图像读取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即便使CIS读取单元221的图像读取位置足够高,CIS读取单元221也难以与支承部件253冲突。
如上所述,能够将CIS读取单元221尽量配置于上方而使装置在上下方向紧凑,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向下方移动而避免与支承部件253冲突。特别是在CIS的情况下焦点深度浅,因此优选充分地接近玻璃而配置。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由于稿台玻璃与狭缝玻璃之间的由支承部件形成的台阶而导致CIS读取单元的移动变得困难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解决了使用CIS读取单元的情况下的上述问题。
另外,此处,不需要用于使CIS读取单元上下移动的特别的构造,因此整体的构造简单。
并且,CIS读取单元所避开的部件也可以是其他的部件、例如用于固定支承部件的螺钉。
(10)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地,本说明书中所写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在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扫描托架的两端设置有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扫描托架的一方的端部能够在侧壁引导槽的底面滑动。例如,也可以是在扫描托架的端部或者侧壁引导槽的底面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状且沿Y方向延伸的突起的构造。
在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扫描托架的两端的被引导构造相同,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即,扫描托架两端的被引导构造也可以彼此不同。例如,也可以在扫描托架的一方的端部设置与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辊,而在另一方的端部设置其他的构造。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扫描托架的图像读取装置。
参照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此处所公开的发明能够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且能够采取在前面特意举出和描述的实施方式之外的多种实施方式。因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意图覆盖落入本发明的真正的精神和范围的本发明的所有变形。

Claims (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构成原稿载置台,且具有底面和侧壁;
扫描托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框体内;以及
侧壁引导槽,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所述侧壁,用于在扫描方向对所述扫描托架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引导槽具有高度不同的多个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
狭缝玻璃,设置于所述框体,可利用所述扫描托架扫描从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原稿,
所述侧壁引导槽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狭缝玻璃对应且比所述第一部分低的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稿台玻璃;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配置在所述稿台玻璃的上方;
狭缝玻璃,与所述稿台玻璃并排设置,可利用所述扫描托架扫描从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原稿;以及
支承部件,配置在所述狭缝玻璃与所述稿台玻璃之间,
所述侧壁引导槽具有与所述狭缝玻璃对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支承部件对应且比所述第一部分低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稿台玻璃对应且比所述第二部分高的第三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引导槽与所述框体一体成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底面引导槽,所述底面引导槽形成于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面,用于在扫描方向对所述扫描托架进行引导。
CN2011100043840A 2010-01-18 2011-01-10 图像读取装置 Pending CN1021310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7836 2010-01-18
JP007836/2010 2010-01-18
JP2010218751A JP5601130B2 (ja) 2010-01-18 2010-09-29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18751/2010 2010-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1034A true CN102131034A (zh) 2011-07-20

Family

ID=43536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43840A Pending CN102131034A (zh) 2010-01-18 2011-01-10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62398B2 (zh)
EP (1) EP2346237A1 (zh)
JP (1) JP5601130B2 (zh)
KR (1) KR20110084826A (zh)
CN (1) CN1021310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5751A (zh) * 2016-06-22 2016-08-31 无锡市东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仪可移动式支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7536B2 (ja) * 2009-01-28 2013-1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DE102010007530A1 (de) * 2010-02-11 2011-08-11 ROTH + WEBER GmbH, 57520 Vorrichtung zum Reproduzieren von auf Vorlagen befindlichen Abbildungen
JP5472625B2 (ja) * 2010-04-08 2014-04-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167835B2 (ja) * 2013-10-15 2017-07-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7050629A (ja) * 2015-08-31 2017-03-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形成装置
JP7031398B2 (ja) * 2018-03-16 2022-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複合機
JP7255387B2 (ja) * 2019-06-24 2023-04-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0502A (en) * 1987-01-30 1989-09-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ptical scanner
CN1432880A (zh) * 2001-01-19 2003-07-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US20040195326A1 (en) * 2003-04-01 2004-10-07 Tregoning Michae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scanner carriage
CN10155285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7569A (en) * 1974-02-25 1975-02-18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Compact flatbed page scanner
JPS5476142A (en) * 1977-11-29 1979-06-18 Ricoh Co Ltd Scanning drive device
JPH01133466A (ja) 1987-11-18 1989-05-25 Toshib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JPH0289466A (ja) * 1988-09-27 1990-03-2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H0289467A (ja) * 1988-09-27 1990-03-29 Seiko Epson Corp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H087385B2 (ja) * 1991-12-19 1996-01-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駆動機構
US5610731A (en) * 1994-04-18 1997-03-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scanner having contact-type image sensor movable under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H10210233A (ja) 1997-01-28 1998-08-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3570840B2 (ja) 1997-02-27 2004-09-29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H11164092A (ja) * 1997-12-01 1999-06-18 Konica Corp 画像走査装置
US6512602B1 (en) * 1999-04-01 2003-01-28 Avision, Inc. Guide for a paper feeder
JP2002051192A (ja) 2000-08-07 2002-02-15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3809834B2 (ja) * 2003-12-04 2006-08-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302620B2 (ja) * 2004-12-22 2009-07-2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197419A (ja) 2005-01-17 2006-07-27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5213337B2 (ja) * 2007-02-28 2013-06-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学系の走行体支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43863B2 (ja) 2008-06-30 2013-07-2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788793B2 (ja) 2009-03-13 2011-10-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
US8310735B2 (en) * 2010-01-27 2012-11-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capture module suppor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0502A (en) * 1987-01-30 1989-09-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ptical scanner
CN1432880A (zh) * 2001-01-19 2003-07-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US20040195326A1 (en) * 2003-04-01 2004-10-07 Tregoning Michae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scanner carriage
CN10155285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5751A (zh) * 2016-06-22 2016-08-31 无锡市东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仪可移动式支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62398B2 (en) 2013-06-11
US20110176182A1 (en) 2011-07-21
JP5601130B2 (ja) 2014-10-08
EP2346237A1 (en) 2011-07-20
KR20110084826A (ko) 2011-07-26
JP2011164574A (ja) 201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1034A (zh) 图像读取装置
KR100491499B1 (ko) 외부광이 화상판독장치에 침입하는 것을 방지하기 위한 구조체
TW527817B (en) Image sensor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85319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210125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335790A1 (en) Image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706781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218176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4684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9307111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JP2007043684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コンタクト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63669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86535A (ja) 平面走査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20070071527A1 (en) Auto Document Feeder, Document Fee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Usable Medium
JP4605029B2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
JP2006211353A (ja)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27863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53945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8934149B2 (en) Image reader
JP357084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36601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1816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3712B2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
JP380983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264331C (zh) 图像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