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9825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9825B
CN102089825B CN2010800020560A CN201080002056A CN102089825B CN 102089825 B CN102089825 B CN 102089825B CN 2010800020560 A CN2010800020560 A CN 2010800020560A CN 201080002056 A CN201080002056 A CN 201080002056A CN 102089825 B CN102089825 B CN 102089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flow path
exhaust flow
electronic equipment
accommoda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20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9825A (zh
Inventor
小仓基诚
岩田进裕
守屋浩史
高森弘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9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9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9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9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 G11B31/02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06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 G11B33/1413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by fluid cooling
    • G11B33/142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by fluid cooling by ai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收纳光盘的框体。框体具备:收纳光盘的收纳空间;与收纳空间隔开且配置有对拾取部进行控制的第一电子部件的第一内部空间;从第一内部空间向收纳空间连接的吸气流路;从收纳空间向与第一内部空间不同的规定空间连接的排气流路。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读取光盘信息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正在推进读取光盘信息的电子设备(例如,DVD播放器、DVD记录器、BD播放器、BD记录器等)的轻薄短小化。由此,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的设计自由度变小,因此不易确保在电子设备内部搭载风扇或管道的空间。
因此,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提出如下技术,即,通过利用由光盘的旋转而产生的回旋流,从而在不使用风扇的情况下促进收纳有光盘的收纳空间的散热。回旋流是指在光盘的正下方,从光盘的中心部朝向外周部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回旋的空气的流动。当考虑光盘以转速为2000~5000rpm这样非常高的速度旋转时,利用回旋流是有用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1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55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2中,未考虑电子设备内部的整体的散热。因此,无法有效地促进配置在收纳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中的电子部件(例如,电源或IC芯片等)的散热。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促进电子设备内部的整体的散热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特征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收纳光盘的框体。框体具备:收纳光盘的收纳空间;设置在收纳空间中,保持光盘且使光盘旋转的旋转保持部;可动地设置在收纳空间中且读取光盘的记录数据的拾取部;与收纳空间隔开且配置对拾取部进行控制的第一电子部件的第一内部空间;从第一内部空间向收纳空间连接的吸气流路;从收纳空间向与第一内部空间不同的规定空间连接的排气流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能够促进电子设备内部整体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设备的第二框体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将盖取下后的第二框体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将盖取下后的第二框体的主视图。
图4A是表示第二框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第二框体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5是收纳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A是说明风从吸气流路向第一排气流路流动的示意图。
图6B是说明风从吸气流路向第二排气流路流动的示意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第二框体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设备为读取光盘信息的电子设备的一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设备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设备1的第二框体3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在第二框体3中,将收纳光盘的收纳部31的盖32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其主视图。图4A是表示第二框体3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B是其主视图。图5是收纳部31的局部放大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称图3B所示的z轴的正方向(收纳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相反面侧的方向)为上方,称z轴的负方向(搭载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侧的方向)为下方。
<1.再生设备1的结构的大致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再生设备1具有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腿部4、第一换气口5及第二换气口6。
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由连结部22物理连接。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以连结部22为支点可动。此外,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电连接。
第一框体2具备液晶组件21。第二框体3具备收纳光盘(例如,CD、DVD、BD等)的收纳部31和覆盖收纳部31的盖32。收纳部31被盖32覆盖而收纳由轴机构33保持的光盘。从光盘读出的记录信息从第二框体3向第一框体2传送,在液晶组件21上显示。这样的从光盘读取记录信息并显示的结构是现有技术,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腿部4隔着第二框体3设置在第一框体2的相反侧。通过打开腿部4,能够将再生设备1以竖起的状态使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腿部4在图2~图3B中省略。
第一换气口5及第二换气口6是用于在第二框体3的内部与第二框体3的外部之间进行换气的开口。第一换气口5及第二换气口6具有作为吸气口的功能和作为排气口的功能。
<2.第二框体3的结构的具体说明>
第二框体3能够从收纳的光盘读出记录信息并向第一框体2输出。如图3所示,第二框体3具备收纳光盘的收纳部31和构成第二框体3的外装的外装部35。收纳部31与外装部35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构件构成。
如图3A所示,收纳部31形成收纳光盘的收纳空间P。收纳部31具有:保持光盘且使其旋转的轴机构33;从通过轴机构33而旋转的光盘读出记录信息的拾光器34;将拾光器34支承为可动的机械部36。
轴机构33具备主轴电动机等。拾光器34由激光、检测器、PBS、物镜等构成。机械部36具有促动器、驱动器,且被支承为在沿拾光器341的轴向上可动。
另外,收纳部31具有:与保持在轴机构33上的光盘对置的载置部311;形成于轴机构33的外周且与后述的第一内部空间Q相连的吸气流路312;与后述的第二内部空间R相连的第一排气流路313;与第二框体3(再生设备1)的外部空间相连的第二排气流路314。
另外,第二框体3的内部为如下结构。如图4所示,在收纳部3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轴机构33、拾光器34及机械部36的IC芯片381和用于控制再生设备1的电源的电源部件382。IC芯片381与轴机构33、拾光器34、机械部36电连接。
IC芯片381配置于形成在收纳部31外的第一内部空间Q中。收纳空间P与第一内部空间Q被载置部311及机械部36隔开。此外,电源部件382配置在以包围第一内部空间Q的方式形成于收纳部31外的第二内部空间R中。第一内部空间Q与收纳空间P由吸气流路312连结。
另外,在电源部件382与拾光器34之间设置有肋383,用来防止电源部件382的起火蔓延燃烧到机械部36。肋383由难燃性的构件构成,其突出设置在外装部35的底面。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部空间Q与第二内部空间R被肋383隔开。第二内部空间R与收纳空间P由第一排气流路313连结。
如图4A及图4B所示,管道37与第二排气流路314和第二框体3的外部空间连通。管道37具有朝向外部空间形成的外装开口部371。如图5所示,管道37沿着在光盘的旋转作用下空气流动的方向(即,回旋流的行进方向)形成。即,在管道37中,如图3B及图4B所示,外装开口部371在x方向上比第二排气流路314更远离轴机构33。由此,空气不会逆着回旋流的流动而排出,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散热。其中,回旋流是指由光盘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空气在载置部311与光盘之间从轴机构33向径向外方回旋的同时流动(参照图6A及图6B)。
此外,载置部311具有将回旋流向第一排气流路313及第二排气流路314引导的导流部315。导流部315是载置部311中的与第一排气流路313及第二排气流路314的开口部相连的区域。如图5所示。导流部315通过使载置部311的一部分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由此,能够将第一排气流路313及第二排气流路314的开口与没有导流部315的情况相比形成得更大。此外,导流部315优选经由平缓地倾斜的边界部316而凹陷。若如此,则能够抑制回旋流在边界部316产生旋涡,因此能够使回旋流更加顺畅地回旋。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散热。
此外,在导流部315中形成有凸部317。凸部317在与装载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外周对置的位置形成。在形成有导流部315的情况下,若在装载光盘时对光盘施加按压,则可能在边界部316损伤信息记录面。凸部317通过在按压光盘时与外周相接来防止边界部316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相接。即,凸部317降低在边界部316损伤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可能。
此外,如图5所示,在收纳部3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第二内部空间R相连的多个第三排气流路318。由此,收纳空间P与第二内部空间R不仅由第一排气流路313连结,还通过多个第三排气流路318连结。
<3.第二框体3动作时的风的流动>
说明第二框体3在使光盘旋转时产生的风的流动。
图6A及图6B分别为用于说明风的流动的再生设备1的剖面示意图。并且,为了容易理解,图6A及图6B分别仅示意地示出大致结构。图6A是说明从风从吸气流路312向第一排气流路313流动的示意图。此外,图6B是说明风从吸气流路312向第二排气流路314流动的示意图。
在图6A中,当光盘D旋转时,空气从配置有IC芯片381的第一内部空间Q经由吸气流路312吸入到收纳空间P(具体地说,载置部311与光盘D之间)。该空气的流动在图中由箭头A1表示。从吸气流路312吸入的空气在由光盘D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成为回旋流。该回旋流在向光盘D的旋转方向同方向回旋的同时从光盘D的内侧向外侧流动。该空气的流动在图中由箭头A2表示。从吸气流路312吸入的空气乘载于回旋流在导流部315上流动而流入第一排气流路313。流入第一排气流路313的空气向第二内部空间R流入,使第二内部空间R内的热量扩散。该空气的流动在图中由箭头A3表示。
通过上述的空气的流动,能够使第一内部空间Q的空气与第二内部空间R的空气有效地扩散。即,由于能够减少在再生设备1内部产生的热点,因此能够有效地促进再生设备1内部的散热。
在图6B中,当光盘D旋转时,空气从第一内部空间Q经由吸气流路312吸入到收纳空间P。该空气的流动在图中由箭头B1表示所示。从吸气流路312吸入的空气在由光盘D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成为回旋流。该回旋流在向与光盘D的旋转方向同方向回旋的同时从光盘D的内侧向外侧流动。该空气的流动在图中由箭头B2表示。从吸气流路312吸入的空气乘载于回旋流在导流部315上流动而流入第二排气流路314。流入第二排气流路314的空气流过管道37而向外部空间排出。该空气的流动在图中由箭头B3表示。
通过如上所述的空气的流动,能够有效地将第一内部空间Q的空气向第二框体3的外部空间排出。由此,能够有效地促进再生设备1内部的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设备1中,同时具有如图6A及图6B所示的那样的两股空气的流动。另外,在重视第二内部空间R中的热扩散时,也可以作为排气流路仅形成第一排气流路313。此外,在重视第一内部空间Q中的废热时,也可以作为排气流路仅形成第二排气流路314。
在此,图7是用于说明空气的流动的、从上方观察第二框体3时的示意图。在收纳空间P中,在机械部36、拾光器34的附近,由于凹凸、间隙的影响而容易产生乱流。但是,第一排气流路313及第二排气流路314隔着轴机构33形成在拾光器34的相反侧。更详细地说,第一排气流路313或第二排气流路314在从收纳部31的上方观察时形成在角θ成钝角的位置,其中角θ是连结第一排气流路313或第二排气流路314与轴机构33的中心的线和连结拾光器34与轴机构33的中心的线所成的角。换言之,在从收纳部31的上方观察时,第一排气流路或第二排气流路隔着通过轴机构33的中心且与连结拾光器34和轴机构33的中心的线正交的线P形成在拾光器34的相反侧。由此,第一排气流路313及第二排气流路314形成在不易受紊流影响的部位,因此能够有效地从第一排气流路313及第二排气流路314进行排气。
此外,通过使载置部311在导流部315凹陷,从而能够将第一排气流路313及第二排气流路314形成得更大。即,能够增加排气的流量。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散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IC芯片381是第一电子部件的一例。此外,电源部件382是第二电子部件的一例。此外,肋383是壁部的一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电源部件382相比,IC芯片381在规定的期间的发热量变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从发热量大的IC芯片381周边吸收热气,向发热量小的电源部件382排出,因此能够实现热量的平均化。由此,能够有效地排出主体内的电子部件的热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DVD播放器、DVD记录器、BD播放器、BD记录器等读取光盘的信息的设备。
符号说明
1再生设备
2第一框体
3第二框体
4腿部
5第一换气口
6第二换气口
21液晶组件
31收纳部
311载置部
312吸气流路
313第一排气流路
314第二排气流路
318第三排气流路
315导流部
316边界部
317凸部
32盖
33轴机构
34拾光器
35外装部
36机械部
37管道
371外装开口部
381IC芯片
382电源部件
383肋
P收纳空间
Q第一内部空间
R第二内部空间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收纳光盘的框体,
所述框体具备:
收纳光盘的收纳空间;
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中,保持所述光盘且使该光盘旋转的旋转保持部;
可动地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中且读取所述光盘的记录数据的拾取部;
与所述收纳空间隔开且配置对所述拾取部进行控制的第一电子部件的第一内部空间;
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向所述收纳空间连接的吸气流路;
从所述收纳空间向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不同的规定空间连接的排气流路;
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中且比所述光盘靠下方,并且与保持在所述旋转保持部上的所述光盘对置的载置部;
使所述载置部中的外缘部分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且与所述排气流路相连的导流部,
所述导流部构成为将空气向所述排气流路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收纳空间中,所述吸气流路比所述排气流路接近所述旋转保持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具备:
与所述收纳空间隔开且配置第二电子部件的第二内部空间;
隔开所述第一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内部空间的壁部,
所述规定空间为所述第二内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部件比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在规定期间的平均发热量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规定空间是所述框体的外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与所述排气流路和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管道,
所述管道沿着通过所述光盘的旋转而空气流动的方向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连结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旋转保持部的中心的线和连结所述拾取部与所述旋转保持部的中心的线所成的角是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导流部经由平缓地倾斜的边界部使所述载置部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导流部具有在与被收纳的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外周对置的位置形成的凸部。
CN2010800020560A 2009-01-07 2010-01-04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9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1399 2009-01-07
JP2009-001399 2009-01-07
JP2009-002301 2009-01-08
JP2009002301 2009-01-08
PCT/JP2010/000004 WO2010079732A1 (ja) 2009-01-07 2010-01-04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9825A CN102089825A (zh) 2011-06-08
CN102089825B true CN102089825B (zh) 2013-09-04

Family

ID=4231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205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9825B (zh) 2009-01-07 2010-01-0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84152B2 (zh)
JP (1) JP4643762B2 (zh)
CN (1) CN102089825B (zh)
WO (1) WO2010079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8536A (zh) * 2010-12-31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碟播放机
EP3499339B1 (en) * 2017-12-13 2021-11-24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Electronics device and method of cool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388A (zh) * 2005-05-20 2006-11-22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0694A (ja) 1991-05-01 1992-11-18 Fujitsu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023718B2 (ja) 1991-07-26 2000-03-21 株式会社フジタ 建築物の施工方法及び装置
US5493457A (en) * 1991-10-18 1996-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with cooling arrangement
US5200945A (en) * 1992-01-07 1993-04-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airflow defecting member
US5813243A (en) * 1997-04-04 1998-09-29 Micron Electronics, Inc. Chambered forced cooling system
JP2001155479A (ja) 1999-11-25 2001-06-08 Sony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085964A (ja) 2001-09-14 2003-03-20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151259A (ja) * 2001-11-09 2003-05-23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249070A (ja) * 2002-02-21 2003-09-05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と電子機器および冷却用ディスク
US6826768B2 (en) 2002-10-08 2004-11-30 Micro-Star Int'l Co., Ltd. Optical compact disk drive with a vibration-and-noise attenuating mechanism
JP2004241024A (ja) 2003-02-04 2004-08-26 Shinano Kenshi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KR100510536B1 (ko) * 2003-07-23 2005-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음저감수단을 채용한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TW200516562A (en) * 2003-11-06 2005-05-16 Benq Corp Optical disk drive capable of dissipating heat and proofing against dust
JP4069877B2 (ja) * 2004-02-03 2008-04-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収納装置
TWI245277B (en) * 2004-03-23 2005-12-11 Lite On It Corp A cooling device used in an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6040376A (ja) 2004-07-26 2006-02-09 Sony Corp ディスク用電子機器の放熱装置及びディスク用電子機器の放熱方法
JP4324570B2 (ja) * 2005-02-15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430748B2 (en) 2005-06-16 2008-09-30 Quanta Storage Inc. Noise reducing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7004894A (ja) * 2005-06-23 2007-01-11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TWI270864B (en) 2005-06-30 2007-01-11 Lite On It Corp Disk recording/reading apparatus
CN100592240C (zh) * 2005-10-28 2010-0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笔记本电脑
US7885062B2 (en) * 2005-12-09 2011-02-08 Nvidia Corporation Computer chassis with partitions for improved airflow
JP2007172744A (ja) * 2005-12-22 2007-07-05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768435B2 (ja) * 2005-12-26 2011-09-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769125B2 (ja) * 2006-05-29 2011-09-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装置
JP4167700B2 (ja) 2006-05-31 2008-10-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08016067A (ja) 2006-06-30 2008-01-24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388A (zh) * 2005-05-20 2006-11-22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51259A 2003.05.23
JP特开2003-249070A 2003.09.05
JP特开2007-172799A 2007.07.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84152B2 (en) 2013-11-12
JP4643762B2 (ja) 2011-03-02
CN102089825A (zh) 2011-06-08
JPWO2010079732A1 (ja) 2012-06-21
WO2010079732A1 (ja) 2010-07-15
US20110138406A1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2206B (zh) 光盘装置
CN102089825B (zh) 电子设备
JP4688971B1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収納キャビネッ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られる冷却装置
US20070006241A1 (en) Disk recording/reading apparatus
US20080155578A1 (en) Optical Disk Drive Unit Having a Cooling Device
JP2007172744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315125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21086728A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冷却制御方法
JP5024275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110199885A1 (en) Disk Unit
JP4893604B2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110182163A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EP2369592A2 (en)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725015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451409B (zh) 光碟機
JP2004013925A (ja) ディスク装置
KR100926937B1 (ko)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WO2014073129A1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シート部材及び対物レンズの清浄方法
JP2006065951A (ja) 光学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2007518212A (ja) Dvdディスクドライブ中の光ピックアップユニットの冷却及び選択的ダストシールド
JP2015138564A (ja) 記憶装置
JP2012038394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7323748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6344330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226858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