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3036A -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3036A
CN102063036A CN2010106031217A CN201010603121A CN102063036A CN 102063036 A CN102063036 A CN 102063036A CN 2010106031217 A CN2010106031217 A CN 2010106031217A CN 201010603121 A CN201010603121 A CN 201010603121A CN 102063036 A CN102063036 A CN 102063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umbler
shell
stirring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31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3036B (zh
Inventor
田中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3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3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3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3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公开的该粉末供应单元包括:外壳,该外壳容纳粉末;转动件,该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片状输送件,该片状输送件固定到所述转动件上,并在与固定部分侧不同的一侧处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侧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而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运动;以及粉末供应孔,该粉末供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沿粉末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粉末供应单元被构造成使得所述输送件在不使用时处于其自由端侧沿与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保持状态下。

Description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710096343.2、申请日为2007年4月10日、发明名称为“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供应单元、该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该粉末供应单元的再利用方法,在该粉末供应单元中,通过其中存储有粉末的容器中的诸如搅拌器等的转动件的转动搅拌粉末,并将粉末输送到粉末供应孔。
背景技术
传统上,广泛使用诸如复印机、打印机等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感光鼓、显影装置(粉末供应单元)、充电装置、将调色剂转印到纸张上的转印装置、清洁装置以及用于在纸张上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具有其中容纳调色剂并从设置在其前方的出口送出调色剂从而将调色剂供应到所述感光鼓的容纳部。
所述感光鼓、显影装置、充电装置、以及清洁装置构造成为一单元,并且以可互换方式设置成处理盒。
在所述处理盒中设置有作为搅拌/输送装置的搅拌器,该搅拌器搅拌容纳部中的调色剂,并且调色剂搅拌装置和用于将调色剂输送到出口的调色剂输送装置一体地形成在该搅拌器中。
这里,作为搅拌器的第一示例,提出了这样一种搅拌器,该搅拌器具有连接到转动驱动轴上的搅拌件以及连接到该搅拌件的一端上的输送片,并且其中采用薄板金属件作为所述输送片以提高抵抗弯曲变形的弹性恢复力,从而防止调色剂输送力下降(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4-198800)。
然而,在以上JP-ANo.2004-198800中描述的搅拌器中,因为该搅拌器不具有如在膜片情况下那样在保存时弯曲的缺点,从而是有利的,尽管如此,但因为采用金属件作为输送片,因此该搅拌器比普通膜片的成本高。另外,因为其为金属件,所以在制造时容易产生折叠等,因此存在调色剂的输送不均匀的问题。
作为搅拌器的第二示例,提出了这样一种搅拌器,该搅拌器具有用于搅拌和输送调色剂的转动件和片材件,并且其中所述转动件和片材件在使用之前是分开的主体,这样当所述转动件在使用开始而转动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片材件结合而变成一单元(参见JP-A No.2004-264674)。
然而,在以上JP-A No.2004-264674中描述的搅拌器中,因为在转动件和片材件的结合部分中存在游隙,该片材件沿其中该片材件偏离调色剂输送方向的角度的方向运动,从而存在不能充分确保调色剂输送性能的问题,并且残余调色剂的量变得较大。
作为搅拌器的第三示例,提出了这样一种搅拌器,该搅拌器设有在输送片的远端上具有较小摩擦阻力的滑动件,并且其中将输送片设置成比搅拌件的转动半径大,从而具有在调色剂补充容器的内壁上滑动的长度(参见JP-ANo.2001-350335)。
然而,在以上JP-A No.2001-350335中描述的搅拌器中,所述滑动件必须安装到折叠和弯曲的远端部分上,因此需要高的制造精度,从而使组装性能较差,因此存在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另外,当滑动件的安装中存在缺陷时,就会发生调色剂输送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已经考虑到上述事实而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供应单元,该粉末供应单元采用片状输送件,其中在开始使用前防止在所述片状输送件中产生沿与使用时相同方向的弯曲倾向,从而可防止粉末输送力降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和所述粉末供应单元的再利用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供应单元,该粉末供应单元包括:外壳,该外壳容纳粉末;转动件,该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片状输送件,该片状输送件固定在所述转动件上,并在不同于固定部分侧的一侧处具有自由端,所述片状输送件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而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并运动,从而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方向输送粉末;以及粉末供应孔,该粉末供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沿粉末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输送件在不使用时处于其自由端侧沿与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保持状态下。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将在附图的基础上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装载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A至图2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A至图3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外壳和搅拌器的剖视图;
图4A至图4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搅拌器的立体图;
图5A至图5C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6A至图6C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7A至图7B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8A至图8C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粉末供应单元的再利用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表示装载有作为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显影装置10A、10B、10C和10D的打印机110。
在打印机110中,沿上下方向与四种颜色(黄色(Y)、洋红(M)、青色(C)和黑色(K))相对应地布置有通过各颜色的调色剂执行全色成像的处理盒120。
Y、M、C和K各种调色剂不受到它们制造方法的具体限制,可采用各种调色剂。
可采用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例如包括:揉磨法,其中对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释放剂以及在需要时的抗静电剂(charging controller)等进行揉动、研磨和分选;其中通过机械冲击或热能改变通过揉磨法获得的颗粒形状的方法;乳液聚合凝聚法,其中将通过使粘合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乳化而形成的分散液以及诸如着色剂、释放剂以及在需要时的抗静电剂等的分散液混合、凝聚,并加热以熔化结合,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悬浮聚合法,其中将用于获得粘合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和着色剂、释放剂以及在需要时的抗静电剂的溶液等悬浮在水溶剂中,并使它们聚合;或者溶解悬浮法,其中将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释放剂以及在需要时的抗静电剂的溶液等悬浮在水系溶剂中并形成颗粒。
此外还有可以采用的公知方法,例如这样一种制造方法,其中采用在上述方法中获得的调色剂作为核,并且进一步将聚合颗粒粘附到调色剂上,将其加热以熔化结合,从而具有核-壳结构。然而,从形状控制的角度以及颗粒大小分布控制的角度而言,优选的是在水系溶剂中进行制造的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凝聚法以及溶解悬浮法,而乳液聚合凝聚法是特别优选的。调色剂基材由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释放剂构成,并且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硅石和抗静电剂。
可以采用平均颗粒尺寸为2至12μm的调色剂,优选采用平均颗粒尺寸为3至9μm的调色剂基材。通过采用平均形状因数(ML2/A)为115至140的调色剂,可获得高的显影和输送性能以及高的图像质量。
平均形状因数是指利用下式计算的值,对球体而言,ML2/A=100。ML2/A为(最大长度)2×π×100/(面积×4)。作为获得平均形状因数的具体方法,从光学显微镜将调色剂图像读到图像分析仪(商品名:LUZEX III;由NIRECO公司制造)中,测量与圆对应的直径,从而从最大长度和面积获得上述方程的ML2/A值。
所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示例包括从以下物质制成的均聚物和共聚物:诸如苯乙烯和氯苯乙烯等苯乙烯类;诸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戊间二烯等单烯烃类;诸如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以及丁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诸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以及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等单羧酸α-亚甲基酯类;诸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丁基醚等乙烯基醚;诸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类。粘合剂树脂的特别常见的示例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以及聚丙烯。
粘合剂树脂的其它典型示例包括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胺、改性松香和固体石腊。
调色剂的着色剂的典型示例包括:磁铁矿、铁氧体等制成的磁性粉末;炭黑;苯胺蓝;科赖(kalyl)蓝、铬黄、群青蓝、杜邦油红、喹啉黄、亚甲基氯化物、酞菁蓝、孔雀石绿草酸盐、灯黑、玫瑰红、C.I.染料红48:1、C.I.染料红122、C.I.染料红57:1、C.I.染料黄97、C.I.染料黄17、C.I.染料蓝15:1、以及C.I.染料蓝15:3。
释放剂的典型示例包括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低分子量的聚丙烯、费-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褐煤蜡、棕榈蜡、米蜡以及小烛树蜡。
如果需要,可将抗静电剂添加到调色剂中。可以使用公知的抗静电剂,例如,偶氮金属烙和物、水杨酸的金属络合物以及具有极性基团的树脂类抗静电剂。
在通过湿处理生产调色剂时,优选的是采用不容易溶解于水的原材料,以控制离子强度并减少废水污染。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调色剂可以是含有磁性物质的磁性调色剂或不含有任何磁性物质的非磁性调色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调色剂可以由通过亨舍尔混合机、V掺和器等混合上述调色剂颗粒和上述外部添加剂而生成。在湿生产调色剂颗粒时,可在湿步骤中从外部将外部添加剂添加到调色剂颗粒中。
添加到本发明使用的调色剂中的润滑剂颗粒的示例包括诸如石墨、二硫化钼、滑石、脂肪酸以及脂肪酸金属盐等固体润滑剂;诸如聚丙烯、聚乙烯以及聚丁烯等低分子量聚烯烃;通过加热显示出软化点的硅树脂类;诸如芥酸酰胺、蓖麻油酸酰胺和硬脂酰胺等脂族酰胺类;诸如棕榈蜡、米蜡、小烛树蜡、牛脂和霍霍巴油等植物蜡;诸如蜂蜡的动物蜡;诸如褐煤蜡、地蜡、纯地蜡、固体石腊、微晶蜡以及费-托合蜡等矿物或石油蜡;以及它们的改性产品。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具有上述任何一种化学结构的物质可碾成平均颗粒直径在0.1μm~10μm的范围内的颗粒,从而使其颗粒直径均匀。添加到调色剂中的这些物质的量优选地按重量计为0.05%~2.0%,更加优选地按重量计为0.1%~1.5%。
可向本发明中使用的调色剂加入无机颗粒、有机颗粒、合成颗粒,其中,使无机颗粒粘着到有机颗粒上,从而去除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沉积物或降解材料,或达到其它目的。特别优选的是将耐磨性能极佳的无机颗粒添加到调色剂中。
所采用的无机颗粒的优选示例包括各种无机氧化物颗粒、氮化物颗粒和硼化物颗粒,这些氧化物、氮化物和硼化物例如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钛酸钡、钛酸铝、钛酸锶、钛酸镁、氧化锌、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锑、氧化钨、氧化锡、氧化碲、氧化锰、氧化硼、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钛、氮化硅、氮化钛以及氮化硼。
无机颗粒可通过以下物质进行处理:钛偶联剂,诸如四丁基钛酸酯、四辛基钛酸酯、异丙基三异硬脂酰钛酸酯、异丙基三癸基苯基磺酰基钛酸酯、或二(二辛基焦磷酸酯)羟基乙酸钛酸酯;硅烷偶联剂,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氧基硅烷,N-β-(N-乙烯基苯基氨基乙基)γ-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盐酸盐、六甲基二硅氮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己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邻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者对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等。
还优选的是,通过硅油、或较高脂肪酸的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铝、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钙)对无机颗粒进行疏水处理。
有机颗粒的示例包括苯乙烯颗粒、苯乙烯丙烯酸树脂颗粒、聚酯颗粒以及氨基甲酸乙酯颗粒。
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为5nm~1000nm,优选为5nm~800nm,更优选为5nm~700nm,其原因如下:如果颗粒直径太小,则抛光性能不够;而如果颗粒直径太大,则容易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中产生损坏。优选的是,颗粒的添加量与润滑颗粒的总比率按总重量计算为0.6%以上。
作为待添加到调色剂中的其它无机氧化物,优选采用具有40nm以下的初始颗粒直径的小直径无机氧化物,并且还向调色剂添加直径比所述小直径无机氧化物的直径大的无机氧化物,以控制粉末的流动性或充电。
可采用公知的无机氧化物颗粒,优选示例为硅石颗粒和氧化钛颗粒的混合物,用于精确的充电控制。当对小直径无机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时,其分散性提高,从而使粉末流动性较高的效应变大。
电子照相彩色调色剂可以与载体混合地使用,该载体可包括铁粉末、玻璃珠、铁氧体粉末、镍粉末或其中这些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涂布有树脂的产品。可适当地设置调色剂和载体之间的混合比。
这里,处理盒120由感光鼓116、布置在感光鼓116的圆周上的充电辊118、消磁灯122、显影装置10(10A、10B、10C以及10D)等构成,该显影装置10(10A、10B、10C以及10D)使关于形成在感光鼓116上的静电潜像的各颜色的调色剂显影。
另一方面,其中容纳有纸张P的供纸盒124布置在打印机110的下部中。在供纸盒124的附近设置有在预定正时供给纸张P的拾取辊126。
由拾取辊126从供纸盒124供给的纸张P借助于输送辊128以及配准辊130而供给到纸张输送路径132,以被输送到输送装置144,该输送装置144将纸张P输送到处理盒120。
处理盒120从纸张输送路径132的上游侧按照上述颜色Y、M、C和K的顺序布置,并且在处理盒120在图中看的左侧布置有向处理盒120发射扫描光的曝光装置134。
曝光装置134在壳体136内包括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多角镜138、成像透镜140、以及镜子142,并被构造成使得从该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的光由多角镜138偏振化和扫描,并借助于成像透镜140和镜子142而照射到感光鼓116上,从而在感光鼓116上形成根据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在邻近曝光装置134的位置处布置有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66,在曝光装置134下方设置有对曝光装置134、处理盒120、定影装置156等进行操作控制的控制电路168。
上述输送装置144设置在当在图中看时打印机110的右侧(与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66相对的位置)。输送装置144由沿着打印机110的侧壁110A设置的一对张紧辊146、148以及卷绕在这些卷送辊146、148周围的输送带150构成。卷送辊146通过未示出的电机转动,从而使输送带150运动。
在卷送辊146的附近设置有吸引辊154。在该吸引辊154上施加有电压,从而使纸张P被静电吸引并附着到输送带150上。
在输送带150的后表面侧面向各颜色的感光鼓116的位置处设置有转印辊152。感光鼓116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这些转印辊152而转印到由输送带150输送的纸张P上,从而通过定影装置156定影。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由排出辊158排出到收集盘160上。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0。
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0使用双组分显影方法。
图2A至图2B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显影装置10。图2A表示其中显影装置10没有使用的状态,而图2B表示其中使用显影装置10的状态。
显影装置10被构造成使得显影单元12和调色剂补充单元14彼此横向地结合成一体,该显影单元12布置在面向感光鼓116的位置处(参见图1),并利用由调色剂和载体形成的显影剂G使感光鼓116上的静电潜像转换为可视图像,该调色剂补充单元14向该显影单元12供应调色剂T。
显影单元12具有外壳16,该外壳16为由树脂形成的壳体。外壳16设置在感光鼓116的下侧处,并形成有向感光鼓116侧敞开的开口18。外壳16具有大致矩形的扁平形状,其中底壁的长度大于侧壁的长度。
在外壳16内形成有显影剂容纳腔室20,由调色剂和载体形成的显影剂G容纳在该显影剂容纳腔室20中。
在外壳16中设置有显影辊22,从而使得该显影辊22的一部分从外壳16的开口18露出。显影辊22可转动地支承在外壳16的周壁上。一未示出的齿轮固定地安装到显影辊22的端部上,并且来自未示出的电机的转动力被传递到该齿轮,从而使显影辊22可借助于该齿轮沿Y方向转动。
显影辊22磁性地吸引显影剂G中含有的载体,以在其表面上形成显影剂G的磁刷,从而使得附着在载体上的调色剂被输送到面向感光介质的显影区域。形成在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形成在显影辊22上的、由载体和调色剂形成的显影剂G的磁刷而转变为可见图像。
第一搅拌/输送搅龙(auger)24以及第二搅拌/输送搅龙26沿显影辊22的轴向方向布置在显影辊22的下侧。第一搅拌/输送搅龙24以及第二搅拌/输送搅龙26分别设有未示出的转动轴,并可转动地支承在外壳16的周壁上。
在第一搅拌/输送搅龙24与第二搅拌/输送搅龙26之间形成有第一分隔壁28,显影剂容纳腔室20的内部被该第一分隔壁28分为两个搅拌通路,即,其上布置第一搅拌/输送搅龙24的第一搅拌通路30以及其上布置第二搅拌/输送搅龙26的第二搅拌通路32。
在第一分隔壁28沿其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有未示出的连通孔,第一搅拌通路30和第二搅拌通路32通过这些连通孔彼此连通。因此,显影剂容纳腔室20中的显影剂G在分别通过第一搅拌/输送搅龙24和第二搅拌/输送搅龙26的转动而在第一搅拌通路30和第二搅拌通路32中搅拌的同时输送,从而使显影剂G在第一搅拌通路30和第二搅拌通路32之间循环。
另一方面,在调色剂补充单元14中靠近显影单元12设置有其中容纳调色剂T的调色剂容纳腔室34。第一搅拌器36沿显影辊22的轴向方向布置在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
在调色剂容纳腔室34和显影剂容纳腔室20之间设置有作为调色剂容纳腔室的侧壁的第二分隔壁38、弯曲壁40以及第三分隔壁42。
弯曲壁40从第二分隔壁38的下侧延伸到调色剂容纳腔室34侧,而第三分隔壁42延伸到显影剂容纳腔室20侧,从而在外壳16的底部上形成隧道形分配腔室44。在分配腔室44中布置有沿纵向方向搅拌并输送调色剂的分配搅龙46。
在第二分隔壁38的下侧弯曲壁40的一个端部的附近沿该弯曲壁40的纵向方向形成有调色剂供应孔48,从而使调色剂容纳腔室34和分配腔室44相互连通。因此,容纳在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的调色剂T在被第一搅拌器36搅拌的同时沿轴向方向在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输送,从而从调色剂供应孔48供给到分配腔室44。
另一方面,在第三分隔壁42的另一端部附近沿其纵向方向形成有孔50,从而使分配腔室44和显影剂容纳腔室20彼此连通。因此,分配腔室44中的调色剂T在通过分配搅龙46搅拌的同时在分配腔室44中输送,从而从孔50供给到显影剂容纳腔室20中。
孔50形成为使得其底部定位于容纳在显影剂容纳腔室20中的显影剂G的表面位置下方。因此,孔50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容纳在显影剂容纳腔室20中的显影剂G中,从而从分配腔室44供给到显影剂容纳腔室20中的调色剂T容易与容纳在显影剂容纳腔室20中的显影剂G混合。
第一搅拌器36设有柱形第一转动轴52、矩形平行六面体的第一转动件54以及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并且该第一搅拌器36可转动地支承在调色剂补充单元14的周壁上。
由诸如PET等的柔性树脂膜片制成的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通过粘合而沿第一搅拌器36的第一转动件54的轴向方向连接并固定到该第一转动件54上。
这里,因为调色剂供应孔48布置在如上所述的作为第二分隔壁38的侧壁上,因此第一搅拌器36和另一未示出的搅拌器沿水平方向朝向调色剂供应孔48布置成一排。
如图2A所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自由端侧)沿与显影装置10的第一搅拌器36的远端部分56A在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参见图2B)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与外壳16的内壁接触,从而由该内壁支承。
对于远端部分56A的支承,可以在制造显影装置10期间填充调色剂T之前使该远端部分56A支承在图2A的状态下,或者第一搅拌器36可以在调色剂填充在显影装置10中后沿与使用时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X的相反方向)转动一周,从而使远端部分56A可沿与使用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支承。
在外壳16中支承第一转动轴52的侧壁中设置有未示出的调色剂填充孔,并且该调色剂填充孔除了在填充调色剂T时由未示出的橡胶盖密封。
在填充调色剂T时,显影装置10沿垂直方向直立,取走橡胶盖,并通过调色剂填充孔将调色剂T注入。
在填充调色剂T之后,沿水平方向布置显影装置10以便使用。
这里,如图3A所示,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中形成有第一狭缝60、第二狭缝62以及第三狭缝64。
第一狭缝60和第二狭缝62相对于第一转动件54的轴向方向倾斜大约45°,并且沿从两个端部向下指向调色剂供应孔48的方向布置有多个第一狭缝60和第二狭缝62。第一狭缝60的长度比第二狭缝62的长度长。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对第一狭缝60之间布置有三个第二狭缝62。
在面向长度为W2的调色剂供应孔48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对第三狭缝64,这对第三狭缝64沿宽度方向以长度W3间隔开。第三狭缝64的开缝方向对应于第一转动件54的转动径向方向。
外壳16中的第一转动轴52沿轴向方向的长度为W1。这里,W3的长度为W2的长度的一半或更长,而W2的长度为W1的长度的一半或更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些沿宽度方向的长度被设置为W1>W2>W3。
如图2A至2B所示,在第一转动轴52的端部上固定有未示出的齿轮,并且来自未示出的电机的转动力被传递到该齿轮上。当第一转动件54通过该齿轮而转动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转动,从而使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的调色剂T在被搅拌和输送的同时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这里将说明上述长度W1、W2。
表1表示在相对于图3A中的外壳的长度W1改变调色剂供应孔48的孔宽W2时评估调色剂T输送不均匀性而获得的结果。调色剂T输送不均匀的等级是通过在预定时间内通过调色剂供应孔48输送到孔50的调色剂量的变化以及通过裸眼确定的输送状况而确定的。
表1
  孔宽(W2)/外壳长度(W1)   调色剂输送不均匀性
  0.1   A
  0.2   A
  0.3   A
  0.4   A
  0.5   B
  0.6   C
  0.7   D
  0.8   D
  0.9   D
  1.0   D
A:不均匀性很少
B:存在一些不均匀性
C:不均匀性稍大
D:不均匀性较大
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当调色剂供应孔48的孔宽W2相对于外壳16的长度W1的比值为0.6以上时,调色剂T的输送不均匀性变大。
当调色剂T的输送不均匀性较大时,排出到显影剂容纳腔室20的调色剂T的排出量的波动变大,从而使成像时图像密度的不均匀性变大。
另外,当孔宽W2较宽时,以前被引入到调色剂供应孔内的调色剂当在调色剂供应孔中输送期间容易被再次挤出到调色剂容纳腔室34。
因此,调色剂供应孔48的孔宽W2相对于外壳16的长度W1的比值优选为0.5或更小。
然而,当调色剂供应孔48的宽度太窄时,因为调色剂T本身的总供应量会下降,所以最小孔宽W2优选为10mm。
对于第一搅拌器36,可以不采用将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粘合到第一转动件54上的形式。
图4A表示作为搅拌器第二示例的搅拌器68。搅拌器68包括:柱形转动轴70;多个支承杆72,该多个支承杆72形成为沿着以转动轴70为中心的对称方向(两侧)伸出,并且与转动轴70垂直;支承板74,该支承板74布置在所述支承杆的位于与所述转动轴70相对侧的一个端部上;输送膜片76,该输送膜片76的一端固定到支承板74上并具有自由端。
在图4B中示出了作为搅拌器第三示例的搅拌器80。该搅拌器80包括:柱形转动轴82,该柱形转动轴82的一部分弯曲成U形;扁平部分82A,该扁平部分82A形成在所述转动轴82上,以及输送膜片84,该输送膜片84的一端固定到扁平部分82A上并具有自由端。
对于第二和第三示例的搅拌器,输送膜片76、84同样可保持在与显影装置10使用时(参见图2A至2B)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如图2A所示,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弯曲成保持在与使用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驱动未示出的电机,第一搅拌器36沿方向X转动,从而解除将远端部分56A保持在第二分隔壁38附近、具体为由第二分隔壁38与外壳16的内壁形成的角部处的状态。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变为大致平展。
另外,当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沿X方向转动,从而此时通过调色剂T向膜片施加载荷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沿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与图2B所示的与使用时的状态相同的弯曲状态。
因为在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远端部分56A沿与使用时相反的方向弯曲,不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所以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降低,因此可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这里,如图3B所示,因为在所述多个第一狭缝56A、56B中产生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弯曲方式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调色剂沿轴向方向的输送能力(T1、T2)。类似地,在第二狭缝62中也产生了调色剂沿轴向方向的输送能力T1、T2。
之后,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的调色剂T通过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转动力和弹性恢复力而被搅拌和输送,从而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从调色剂供应孔48供应到显影剂容纳腔室20的调色剂T与显影剂G混合,以供应到显影辊126。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在输送时和保持期间均处于不使用的状态,在该不使用状态下远端部分56A沿与显影装置10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所以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中不产生沿与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从而可维持弹性恢复力。
因此,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的调色剂输送力变得稳定,并且可将足够量的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供应孔48,从而在成像时可获得稳定的图像密度。
由于调色剂供应孔48的孔宽W2具有的长度是外壳16的长度W1的一半以下,因此通过调色剂供应孔48引入的调色剂在输送期间不会被再次挤出到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所以可防止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下降,并且可抑制调色剂供应孔48下游的调色剂输送的不均匀性。
另外,沿水平方向向形成在作为外壳16的侧壁的第二分隔壁38下部中的调色剂供应孔48输送和供应调色剂。在设置多个搅拌器的情况下,因为搅拌器沿水平方形布置成一排,所以可防止增加外壳沿垂直方向的厚度,因此可在外壳具有较大容量的情况下使其小型化和扁平。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用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并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图5A、5B和5C为表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整个显影装置10的剖面图,并且除了第一搅拌器之外还在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设有另一的第二搅拌器86。
第二搅拌器86设置有柱形第二转动轴88、矩形平行六面体的第二转动件90以及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并且该第二搅拌器86可转动地支承在调色剂补充单元14的周壁上。由诸如PET等的柔性树脂膜片制成的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通过粘合而沿第二转动件90的轴向方向安装并固定到该第二转动件90上。
这里,在设置于调色剂供应孔48附近的片状输送件为前输送件,而设置在定位于第二分隔壁38(该第二分隔壁38为其中设置有调色剂供应孔48的侧壁)的相对侧中的侧壁附近的片状输送件为后输送件的情况下,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为前输送件,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为后输送件。
在图5A、图5B和图5C中,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自由端侧)沿与第一搅拌器36的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与外壳16的内壁接触,从而由该内壁支承。
在图5A中,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自由端侧)沿与第二搅拌器86的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与外壳16的内壁17的底壁接触,从而由该底壁支承。
在图5B中设置有退避区域91,该退避区域91由内壁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包围,并且远端部分92A在该退避区域91中不与内壁17接触,或者不弯曲地与该内壁17接触,且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被支承成定位在该退避区域91中。此时,固定在搅拌/输送膜片92的第二转动件90上的部分的方向为倾斜方向(从右下至左上的方向),并且不同于与大致矩形形状的外壳16的底壁或顶壁垂直的方向。
另外,在图5C中,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第二搅拌器86的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且与外壳16的内壁的底表面侧接触,从而被该底表面侧支承。
多个转动件在维持预定转动位置关系的同时转动的状态对应于相同相位的转动状态,从而在图5A、5B和5C中的任一图中,第一转动件54和第二转动件90以相同的相位转动。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在图5A中,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从而被保持,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被保持。
此时,驱动未示出的电机,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将远端部分56A保持在第二分隔壁38附近、具体为由第二分隔壁38与外壳16的内壁形成的边缘部分上的状态。因此,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变成大致平展。
此时,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弯曲状态不变。
另外,当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沿X方向转动时,该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此时由于调色剂T的载荷而沿与X方向相反的发向弯曲。
此时,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弯曲状态不改变。
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从而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这里,由于远端部分56A沿与使用时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而不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因此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降低,因此可稳定地输送调色剂。
另一方面,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搅拌调色剂并将调色剂输送到第一搅拌器36侧,而不向调色剂施加强的载荷。
在图5B中,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保持,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保持在退避区域91中。
这里,当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时,就解除了远端部分56A在内壁上表面中央部分附近、位于第一转动件54的上表面上方的位置处的保持状态,从而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变成大致平展。
此时,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与内壁17接触,并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
另外,当它们沿X方向转动时,此时由于调色剂T的载荷而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沿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此时,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弯曲状态不变。
因此,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从而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这里,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中,由于远端部分56A沿与使用时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而不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因此调色剂输送力并不会从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时降低,因此可稳定地输送调色剂。
另一方面,在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中,因为远端部分92A定位在退避区域91中,从而自由端不保持在它与底壁或顶壁接触并垂直的状态下,因此不容易产生较强的例如大致L形的弯曲倾向,并且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因此,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降低,可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在图5C中,在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保持,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保持。
这里,当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时,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中就解除了远端部分56A在第二分隔壁38附近、位于由第二分隔壁38和外壳16的内壁形成的边缘部分处的保持状态。
在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中,当远端部分92A变成处于不与内壁17接触的状态下时,就解除了远端部分92A的保持状态。
另外,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在沿X方向转动时与内壁17的上表面接触,从而沿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因此,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因为远端部分56A和远端部分92A沿与使用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因而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降低,因此可稳定地进行调色剂输送。
作为显影装置10的制造方法,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被保持在图5A、图5B和图5C中所示的位置处,并且提供通过未示出的调色剂填充孔填充调色剂的过程的情况下,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被保持,所以即使例如采用小的、扁平的显影装置10,也能填充调色剂,而不会阻塞调色剂填充孔。
作为显影装置10的再利用方法,在提供于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沿与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之后填充调色剂的过程的情况下,消除了沿使用各搅拌/输送膜片时的弯曲方向的弯曲倾向,从而即使在没有用全新的搅拌/输送膜片更换它们时,也能从使用的第一阶段起就稳定地搅拌和输送调色剂。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在外壳16中设置有多个转动件54、90以及多个片状输送件56、92,所以即使在外壳16为扁平状时,也能稳定地将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供应孔48。
另外,因为所述多个片状输送件56、92的相位相匹配,所以调色剂输送力恒定。
此外,在图5A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第一转动件54的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保持,所以不容易给予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沿与使用显影装置10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并且能维持弹性恢复力,从而在使用开始后能够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稳定。
另一方面,因为第二搅拌/输送膜片沿着与第二转动件90的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产生与使用时相同的弯曲倾向,因此不会给予调色剂不必要的载荷。
在图5B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第一转动件54的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所以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上几乎很难产生沿与使用显影装置10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并且可维持弹性恢复力,从而可以从开始使用时就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稳定。
通过允许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定位在退避区域91中,因为不容易给予第二搅拌/输送膜片沿与使用显影装置10时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所以可维持弹性恢复力,并且可以使第二搅拌/输送膜片的调色剂输送力从开始使用时就稳定,从而可减小外壳16中的残余调色剂量。
在图5C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沿与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所以不会给予沿与显影装置10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从而可维持弹性恢复力,并且可以使调色剂输送力从开始使用时就是稳定的。
另外,因为不会给予第二搅拌/输送膜片沿与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所以例如即使在采用扁平外壳16时,也可以使调色剂输送力稳定,从而可减少残余调色剂,以有效地使用调色剂。
此外,在填充调色剂后,可以通过沿与使用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各转动件54、90而容易地设置上述保持状态,从而可容易地应用于显影装置10的制造处理。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因为即使在小的、扁平的显影装置10中也能有效地填充调色剂,所以提高了显影装置10的生产率。另外,因为能够减少在运输和保存时各搅拌/输送膜片的弯曲倾向,所以可实现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此外,在上述再利用方法中,尽管在再利用之前各搅拌/输送膜片由于调色剂的重量而弯曲,从而降低了调色剂输送力,但通过使各搅拌/输送膜片的自由端侧沿与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由于可校正和重新产生弯曲中的设置,因此可获得与全新搅拌/输送膜片的调色剂输送力大致相等的调色剂输送力。
结果,即使在再利用的显影装置中,调色剂输送力也基本等于全新显影装置的调色剂输送力,从而可获得稳定的图像密度。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来表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并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图6A、6B和6C表示其中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弯曲状态发生改变的显影装置10。
这里,如上所述,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为前输送件,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为后输送件。
在图6A、图6B和图6C的显影装置10中,设置有退避区域93,该退避区域93位于内壁17的上表面中央部分的附近并且位于相对于第一转动件54的上表面的上侧,其中,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不与内壁17接触,或者不弯曲地与内壁接触,并且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被保持成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
另一方面,在图6A中,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自由端侧)沿与第二搅拌器86的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与外壳16的内壁17的侧壁接触,从而由该侧壁支承。
在图6B中,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保持成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
另外,在图6C中,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第二搅拌器86的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与外壳16的内壁17的顶表面侧接触,从而由该顶表面侧支承。
在图6A、图6B和图6C中,第一转动件54和第二转动件90以相同的相位转动。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在图6A中,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保持在退避区域93中,并且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保持。
这里,当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与内壁17的底壁接触,从而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
另一方面,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在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同时转动。
这样,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从而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这里,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中,由于远端部分56A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从而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因此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降低,由此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同时,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搅拌调色剂并将调色剂输送到第一搅拌器36侧,而不给予调色剂较强的载荷。
在图6B中,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保持在退避区域93中,并且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保持成定位在退避区域91中。
这里,当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与内壁17的底壁或侧壁接触,从而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
这样,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从而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这里,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中,因为远端部分56A、92A定位在退避区域93、91中,从而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降低,由此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在图6C中,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保持在退避区域93中,并且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保持。
这里,当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与内壁17的底壁接触,从而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
同时,在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中,当远端部分92A接近退避区域91时就解除了远端部分92A的保持状态,并且远端部分92A通过转动而与内壁17的上表面接触,从而沿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这样,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从而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这里,在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中,因为远端部分56A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从而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因而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会降低,由此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同时,因为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沿与使用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的弯曲倾向,因而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会降低,由此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所述多个片状输送件56、92的相位相匹配,所述调色剂输送力恒定。
此外,在图6A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所以沿与使用显影装置10时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不容易被引入到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能维持弹性恢复力,从而可以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后就是稳定的,所述退避区域93设置在相对于第一转动件54的上表面的上侧中。
同时,因为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沿与第二转动件90的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产生与使用时相同的弯曲倾向,因此不会给予调色剂不必要的载荷。
在图6B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从而不容易将沿与显影装置10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引入到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并且可维持弹性恢复力,从而可以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从使用开始就是稳定的。
同时,因为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定位在退避区域91中,从而不容易将沿与显影装置10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引入到第二搅拌/输送膜片,可维持弹性恢复力,从而可以使第二搅拌/输送膜片的调色剂输送力从使用开始就是稳定的,因此可减小外壳16的调色剂残余量。
在图6C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从而不容易将沿与显影装置10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引入到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可维持弹性恢复力,并且可以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从开始使用时就是稳定的。
同时,因为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沿与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从而不容易产生沿与使用显影装置10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并且可维持弹性恢复力,从而可以使调色剂输送力从开始使用时就是稳定的。
可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的相似的显影装置10的制造方法和再利用方法。
接着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来表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并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图7A、7B表示其中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弯曲状态发生了改变的显影装置10。
这里,如上所述,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为前输送件,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为后输送件。
在图7A和图7B的显影装置10中,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保持。
另一方面,在图7A中,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被保持成定位在退避区域91中,该退避区域91为外壳16的角部。
在图7B中,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第二搅拌器86的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与外壳16的内壁17的底表面侧接触,从而由该底表面侧支承。
在图7A、图7B中,第一转动件54和第二转动件90以相同的相位转动。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在图7A中,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保持,并且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保持在退避区域91中。
这里,当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在相同的弯曲状态下转动,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与内壁17的侧表面或底表面接触,从而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
这样,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从而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这里,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可以在搅拌调色剂的同时将该调色剂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侧,而不向调色剂施加强的载荷。
同时,在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中,因为远端部分92A定位在为外壳16的一角部的退避区域91中,从第二转动件90至外壳16的该角部的距离较长,从而减小了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自由端与外壳16的侧壁等的接触面积,因此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弯曲较小。
因为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所以可维持弹性恢复力,并且在显影装置10开始使用后调色剂输送力不会降低,由此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在图7B中,当不使用显影装置10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保持,并且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与外壳16的内壁17的底表面侧接触,以沿与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并保持。
这里,当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在相同的弯曲状态下转动。
另一方面,在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中,当远端部分92A变为不与内壁17的底表面接触的状态时,就解除了远端部分92A的保持状态,并且远端部分92A通过转动与内壁17的上表面接触,从而沿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这样,第一搅拌器36和第二搅拌器86沿X方向转动一周以上,从而使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都处于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之后,通过沿X方向的转动将调色剂T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此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可在搅拌调色剂的同时将调色剂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侧,而不向调色剂施加较大的载荷。
同时,在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中,因为其沿与使用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从而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显影装置10之后不会降低,由此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所述多个片状输送件56、92的相位相匹配,所以调色剂输送力恒定。
另外,在图7A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产生与使用时相同的弯曲倾向,因此不会给予调色剂会不必要的载荷。
同时,因为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定位在退避区域91(其为外壳16的角部)中,不容易将沿与显影装置10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引入到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从而可维持弹性恢复力,并且可以使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调色剂输送力从使用开始就是稳定的,因此可减小调色剂残余量。
另外,因为外壳16具有扁平、大致矩形的形状,其中底壁的长度大于侧壁的长度,所以在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自由端定位成朝向外壳16的任何角部时,可以使从第二转动件90至外壳16的角落的距离与从第二转动件90至外壳16的顶壁或底壁的距离相比足够长,因此减小了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自由端与外壳16的底壁、侧壁等的接触面积,从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的弯曲较小。
在图7B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沿与转动方向X相反的方向弯曲,从而产生沿与使用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的倾向,因此不会给予调色剂不必要的载荷。
另一方面,因为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沿与转动方向X相同的方向弯曲,不容易给予沿使用显影装置10的相同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并可维持弹性恢复力,从而可以使调色剂传送从开始使用时就是稳定的。
可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和再利用方法相同的显影装置10的制造方法和再利用方法。
接着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图8A表示显影装置13在填充调色剂之前的状态。
在显影装置13的外壳16中支承转动轴52、88的一个侧表面上设置有调色剂填充孔100。
一未示出的驱动齿轮通过压配或通过诸如E环等的固定装置固定到第一转动轴52的端部上,并通过传递到该驱动齿轮上的未示出电机的转动而沿X方向被转动驱动。
另一方面,没有齿轮固定地安装到第二转动轴88的端部上,从而第二转动轴88能够自由转动。
在第一转动轴52和第二转动轴88的端部上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未示出的标记,从而可区分第一转动件86和第二转动件54的转动位置。
这里,退避区域93设置成定位在相对于第一转动件54的上表面的上侧中,从而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不与内壁17接触,或者不弯曲地与内壁接触。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保持成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因此,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不会阻塞调色剂填充孔100。
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与内壁17的上表面接触,从而不会阻塞调色剂填充孔100。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如图8A所示,首先,使显影装置13沿垂直方向直立,通过未示出的调色剂补充单元从调色剂填充孔100将调色剂填充到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在填充预定量的调色剂之后,结束调色剂的补充,并用未示出的盖密封调色剂填充孔100。
随后,如图8B所示,在密封调色剂填充孔100之后,根据上述标记转动第二转动轴88,以使该第二转动轴88保持在它可以以与第一转动件54的相位相同的相位进行转动的位置处。在第二转动轴88的端部固定地安装有齿轮,并且设置在第一转动轴52的端部上的齿轮与另一齿轮排相互啮合,从而第一转动件54和第二转动轴88能以相同的相位转动。
在固定地安装齿轮后,沿水平方向布置显影装置13。此时,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定位在外壳16的内壁17的上表面附近,所以承受调色剂T的载荷的区域较小,并且可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定位在退避区域93中,以使其大致保持平坦。
随后,如图8C所示,当第一转动轴52和第二转动轴88通过未示出的驱动装置而沿X方向转动时,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以及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沿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调色剂被搅拌并输送从而被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48。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在填充调色剂之前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定位在退避区域93(其设置在转动件的上表面上方)中,在填充调色剂时调色剂作用到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上的载荷减小,所以远端部分56A不容易沿与使用时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弯曲。
另外,因为第二转动件90以及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侧转动以使相位匹配,所以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直到使用时都一直保持在大致平坦的状态下。
这样,维持了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弹性恢复力,并且可以使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之后稳定,从而调色剂输送力不会降低,因此可进行稳定的调色剂密度控制。
另外,当填充调色剂时,因为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被保持在它们不阻塞调色剂填充孔100的位置处,从而不会防止向调色剂容纳腔室34填充调色剂,因此可平稳而充分地填充调色剂,这样可在短的时间段内填充调色剂。
接着将参考图9描述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图9表示显影装置15在填充调色剂之前的状态。
在外壳16的支承显影装置15的第一转动轴52和第二转动轴88的一个侧表面上设置有调色剂填充孔102、104和106,使得它们布置成一排,以位于第一转动轴52和第二转动轴88的任一侧。
在第一转动轴52和第二转动轴88的端部上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未示出的标记,从而可区分第一转动件86和第二转动件54的转动位置。
这里,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的远端部分56A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的远端部分92A被布置并保持成不阻塞调色剂填充孔102、104、106。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使显影装置15沿垂直方向直立,通过未示出的调色剂补充单元同时从调色剂填充孔102、104、106将调色剂填充到调色剂容纳腔室34中。此时,因为各输送件定位在它们不阻塞调色剂填充孔102、104、106的位置处,所述不妨碍调色剂的填充。
因为同时通过三个调色剂填充孔102、104和106填充调色剂,所以所需的填充时间与只有一个调色剂孔的情况相比只是其三分之一。
被填充的调色剂从各输送件的两侧进入,并在覆盖各输送件的同时被存储,从而各输送件不会弯曲到极限。
在填充预定量的调色剂之后,结束调色剂的补充,并用未示出的盖密封调色剂填充孔102、104、106。
随后沿水平方向安装显影装置15以便准备好使用。
如上所述,调色剂填充孔102、104、106位于第一转动件54和第二转动件90的两侧上的多个位置处,并且在所述多个位置处同时通过调色剂填充孔填充调色剂,从而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填充调色剂。这里,可在不受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干扰的情况下填充调色剂。
在填充调色剂时,因为调色剂同时从可输送件的两侧进入,从而调色剂从两侧挤压各输送件,因此防止了各输送件在一侧极端弯曲,这样即使在填充调色剂之后也可维持各输送件的形状。
另外,因为可维持各输送件的形状,所以使用时的调色剂输送力不会降低,从而可进行稳定的图像密度控制。
接下来将参照图10描述本发明的粉末供应单元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
图10表示将调色剂T供应至未示出的显影单元的调色剂盒180。
调色剂盒180具有存储调色剂T的筒形外壳182、设置在外壳182内的螺旋搅拌器186、柔性搅拌/输送膜片188、以及用于将调色剂T供应至显影单元的调色剂供应孔194,该柔性搅拌/输送膜片188通过诸如粘合等固定方式固定到搅拌器186的外周部分上。
螺旋搅拌器186设置有转动轴184并可转动地支承在外壳182的周壁上。
在转动轴184的端部上固定有未示出的齿轮,并且来自未示出的电机的转动力被传递到该齿轮上,从而通过该齿轮使搅拌器186转动。
在外壳182的内壁上设置有以搅拌器186的转动轴184为中心沿径向方向内凹的退避凹槽192,搅拌/输送膜片188的自由端侧在该退避凹槽192中定位成不与外壳182的内壁接触,或者在不弯曲的情况下与该内壁接触。
搅拌/输送膜片188的自由端侧可通过搅拌器186的转动而在外壳182的内壁上滑动运动。
在外壳182的下侧、沿着调色剂T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设置有调色剂供应孔190。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当不使用调色剂盒180时,搅拌/输送膜片188的远端部分保持在退避凹槽192中。
这里,在驱动未示出的电机从而使搅拌器186转动时,搅拌/输送膜片188的远端部分与外壳182的内壁接触,从而沿与搅拌器186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这样,由于搅拌器186被转动,而使搅拌/输送膜片188处于沿与搅拌器186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下,并在外壳182的内壁上滑动运动,从而搅拌并输送调色剂T。因此,调色剂T被供应到调色剂供应孔194。
这里,在搅拌/输送膜片188中,因为其远端部分定位在退避凹槽192中,不会产生沿使用时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倾向,所以调色剂输送力在开始使用调色剂盒180后不会降低,由此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输送。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第一转动件54和第二转动件90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平行六面体,可以是多角杆或者可以是柱形杆。
第一搅拌/输送膜片56和第二搅拌/输送膜片92不仅可固定在各转动件的右侧,也可位于在剖视图中看去时各转动件的下侧或左侧。
可根据调色剂T的输送状态适当地在在0°和90°之间选择第一狭缝88A和第二狭缝88B的角度。
第一狭缝60和第二狭缝62的角度可彼此不同。
调色剂填充孔100、102、104和106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水平或垂直地布置在调色剂容纳腔室34的截面中不同于所示位置的位置处。

Claims (9)

1.一种粉末供应单元,该粉末供应单元包括:
外壳,该外壳容纳粉末;
转动件,该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柔性片状输送件,该柔性片状输送件固定在所述转动件上,并在与固定部分侧不同的一侧处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侧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而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运动,从而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方向输送粉末;以及
粉末供应孔,该粉末供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沿粉末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
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一个退避区域,在该退避区域中,所述片状输送件的所述自由端侧不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壁接触,或者在不被所述内壁弯曲的状态下接触,并且所述片状输送件在不使用时处于其所述自由端侧位于所述退避区域中的保持状态下,并且
所述片状输送件包括多个相对于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方向成角度的狭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的所述角度与所述多个狭缝中的另一个狭缝的所述角度互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狭缝的所述角度沿着从所述转动件的两个端部指向所述粉末供应孔的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供应孔的长度最大达到所述外壳的长度的大约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所述转动件和多个所述片状输送件,并且所述多个转动件这样转动,即它们的相位基本匹配,并且如果将所述多个片状输送件中的设置在所述粉末供应孔附近的所述片状输送件指定为前输送件,并且将设置在定位于其中设置有所述粉末供应孔的所述侧壁的相对侧处的侧壁附近的所述片状输送件指定为后输送件,则所述前输送件和所述后输送件在不使用时处于它们的自由端侧定位在退避区域中的保持状态下,在该退避区域中,所述前输送件的所述自由端侧不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壁接触,或者在不被所述内壁弯曲的情况下接触。
6.一种粉末供应单元,该粉末供应单元包括:
外壳,该外壳容纳粉末;
转动件,该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片状输送件,该片状输送件固定到所述转动件上,并在与固定部分侧不同的一侧处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侧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而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运动,从而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方向输送粉末;以及
粉末供应孔,该粉末供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沿粉末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
所述外壳具有大致矩形的扁平形状,其中在沿所述转动件的所述轴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外壳的底壁的尺寸大于其侧壁的尺寸,并且所述外壳在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彼此相邻的角部中设置有所述粉末供应孔,并在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间隔开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所述转动件,
所述片状输送件在不使用时处于其自由端定位成朝向所述大致矩形外壳的任一角部的保持状态中,并且
所述片状输送件包括多个相对于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方向成角度的狭缝。
7.一种粉末供应单元,该粉末供应单元包括:
外壳,该外壳容纳粉末;
转动件,该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片状输送件,该片状输送件固定到所述转动件上,并在与固定部分侧不同的一侧处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侧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而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运动,从而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方向输送所述粉末;以及
粉末供应孔,该粉末供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沿粉末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
所述外壳具有大致矩形的扁平形状,其中在沿所述转动件的所述轴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外壳的底壁的尺寸大于其侧壁的尺寸,并且所述外壳在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彼此相邻的角部处设置有所述粉末供应孔,并在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间隔开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所述转动件,
所述片状输送件在不使用时处于这样的保持状态下,其中所述片状输送件的固定到所述转动件上的部分沿既不与所述大致矩形外壳的所述底壁垂直也不与其所述顶壁垂直的方向定位,并且
所述片状输送件包括多个相对于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方向成角度的狭缝。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粉末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的所述角度与所述多个狭缝中的另一个狭缝的所述角度互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粉末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狭缝的所述角度沿着从所述转动件的两个端部指向所述粉末供应孔的方向布置。
CN2010106031217A 2006-06-02 2007-04-10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Active CN1020630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4409A JP4479693B2 (ja) 2006-06-02 2006-06-02 粉体供給器、粉体供給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粉体供給器の再生方法
JP2006-154409 2006-06-0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3432A Division CN101082797B (zh) 2006-06-02 2007-04-10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3036A true CN102063036A (zh) 2011-05-18
CN102063036B CN102063036B (zh) 2013-01-30

Family

ID=3879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3432A Active CN101082797B (zh) 2006-06-02 2007-04-10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CN2010106031217A Active CN102063036B (zh) 2006-06-02 2007-04-10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3432A Active CN101082797B (zh) 2006-06-02 2007-04-10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19008B2 (zh)
JP (1) JP4479693B2 (zh)
CN (2) CN101082797B (zh)
AU (1) AU2007201532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4281A (ja) * 2006-05-10 2007-11-22 Fuji Xerox Co Ltd 粉体供給器、粉体供給器への粉体充填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91331B2 (en) * 2007-03-22 2011-08-02 Fuji Xerox Co., Ltd. Developing unit, visualized image formation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95959B2 (ja) 2007-05-07 2010-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0723B2 (ja) * 2008-03-13 2014-04-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その供給装置への現像剤の充填方法並びにその供給装置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315745B2 (ja) * 2008-03-26 2013-10-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5989B1 (ja) * 2008-07-31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00543B2 (ja) * 2008-08-19 2010-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膜部材取出装置
JP4600545B2 (ja) * 2008-08-25 2010-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膜部材捌き装置
KR101041084B1 (ko) * 2009-09-01 2011-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용 현상기
JP5156846B2 (ja) * 2011-03-22 2013-03-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収納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660469B2 (en) * 2011-12-30 2014-02-2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delivery system for a shake-free toner cartridge
US9042791B2 (en) 2012-03-27 2015-05-26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15670B1 (ja) * 2012-05-29 2013-0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98651B1 (ja) * 2012-03-27 2012-08-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101B2 (ja) * 2012-09-27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
JP5975823B2 (ja) * 2012-09-28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89611B2 (en) * 2012-12-18 2015-03-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placeable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falling paddle for toner level sensing
US9152080B2 (en) * 2012-12-18 2015-10-0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placeable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toner agitator that includes a magnet for rotational sensing
JP6370039B2 (ja) 2013-01-31 2018-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5646B2 (ja) * 2014-03-14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9360796B2 (en) 2014-06-05 2016-06-0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ngled toner paddles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291989B1 (en) * 2015-02-25 2016-03-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placeable unit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n engagement member for positioning a magnetic sensor
JP6911325B2 (ja) * 2016-10-21 2021-07-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US10203628B1 (en) 2017-10-02 2019-02-1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agitator assembly
CN109960122B (zh) * 2017-12-26 2021-12-03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81634A (ja) * 2019-11-21 2021-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65715A (ja) * 2020-10-16 2022-04-2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粉体崩し装置、粉体収容装置、粉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粉体利用装置
JP2023075795A (ja) 2021-11-19 2023-05-3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搬送部材、搬送装置、粉体供給容器および粉体利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66A (ja) 1994-06-29 1996-01-19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0239970A (ja) * 1997-02-28 1998-09-11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H10282774A (ja) * 1997-04-02 1998-10-23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144997A (ja) * 1997-07-28 1999-02-16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H11143232A (ja) * 1997-11-14 1999-05-2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00047466A (ja) 1998-07-30 2000-02-18 Minolta Co Ltd 粉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この粉体収納容器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93024A (ja) * 1999-04-06 2000-10-20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3715897B2 (ja) 2000-02-15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04909B2 (ja) 2000-06-06 2004-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868192B2 (ja) * 2000-07-13 2007-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該現像装置へのトナー収容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0786A (ja) * 2000-07-28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3715879B2 (ja) * 2000-10-12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644B2 (ja) * 2000-12-15 2006-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462860B2 (ja) * 2001-02-09 2003-11-0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攪拌部材及びトナー供給容器
JP4674837B2 (ja) * 2001-03-30 2011-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05500A (ja) 2001-06-18 2003-01-08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037557A (ja) * 2002-06-28 2004-02-05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4198800A (ja) 2002-12-19 2004-07-15 Sharp Corp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4264674A (ja) 2003-03-03 2004-09-24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1466B2 (ja) 2003-03-20 2009-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又はトナー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82297B2 (ja) 2003-07-31 2010-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070702A (ja) * 2003-08-28 2005-03-17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4283070B2 (ja) * 2003-08-29 2009-06-2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6065084A (ja) 2004-08-27 2006-03-09 Fuji Xerox Co Ltd 粉体収納容器
JP2006267722A (ja) * 2005-03-24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922A (ja) * 2005-03-25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6490A (ja) * 2005-03-29 2006-10-12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661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供給装置
US7796925B2 (en) * 2006-01-31 2010-09-14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holder,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2797A (zh) 2007-12-05
CN102063036B (zh) 2013-01-30
AU2007201532B2 (en) 2009-09-10
AU2007201532A1 (en) 2007-12-20
JP2007322863A (ja) 2007-12-13
US20070280739A1 (en) 2007-12-06
CN101082797B (zh) 2011-02-16
JP4479693B2 (ja) 2010-06-09
US8219008B2 (en) 2012-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2797B (zh) 粉末供应单元、粉末供应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利用方法
CN101071287B (zh) 粉末供应器、用粉末填充粉末供应器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JP4810449B2 (ja) 現像剤充填方法、充填済み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方法、並びに現像剤充填済み現像剤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09237427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の充填方法
CN101082798B (zh) 粉末供应装置、粉末供应装置的粉末填充方法及重用方法
JP472142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A2202428C (en) Magnetic filling and mix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thereof
JP5374899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3047B2 (ja) 現像剤組成物の調製プロセス
JP464566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73248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补充方法
JP2009282207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63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5449B2 (ja) 担体の分注を介する、分注するトナー添加物
JP2009157333A (ja) 現像剤収容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584A (ja) 補給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補給用現像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9760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3850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14019A (ja) 現像剤撹拌部材
JP2005196154A (ja) 二成分現像剤、現像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