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9347B -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9347B
CN102059347B CN 201010616706 CN201010616706A CN102059347B CN 102059347 B CN102059347 B CN 102059347B CN 201010616706 CN201010616706 CN 201010616706 CN 201010616706 A CN201010616706 A CN 201010616706A CN 102059347 B CN102059347 B CN 102059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silver
silver
nano
preparation
disper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6167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9347A (zh
Inventor
胡继文
邹海良
李银辉
肖定书
胡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unction High Polymer Materials & Fine Chemicals Professional Center
Guangzhou Chemical Co Ltd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unction High Polymer Materials & Fine Chemicals Professional Center
Guangzhou Chemical Co Ltd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unction High Polymer Materials & Fine Chemicals Professional Center, Guangzhou Chemical Co Ltd of CAS filed Critical Foshan Function High Polymer Materials & Fine Chemicals Professional Center
Priority to CN 2010106167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9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9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9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9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93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纳米银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在常规纳米银制备过程的后期加入修饰剂得到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本发明方法是在常规纳米银制备过程的后期加入修饰剂,此时纳米银的表面活化高,得到的改性纳米银分散性能好、导电性能优良;本发明方法适用面广,可用于多种形貌纳米银的改性;本发明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其耐洗涤性强,经过多次洗涤后其分散性仍然较好;另外,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广泛适用。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一系列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源于自身独特的微观结构,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会显示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热、光、电、磁、催化和敏感等效应。 
在导电金属领域中,银不仅是导电率最好的金属材料之一,而且是唯一一种其氧化物也可导电的金属材料,同时还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因此银是现代工业领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国民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目前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到的银大多数都是微米级别的银粉。相对于微米级别的银粉来讲,纳米级别的纳米银具有优异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效应。因此纳米级别的银粉在微电子、光电子、催化、生物传感器、数据存储、磁性器件、医药抗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 
近年来,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和合成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纳米银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包括化学还原法、微波还原、超声辅助合成法、磁控溅射法、模板法、光还原法、晶种法、多元醇法、微乳液法、电化学法、生物还原法等。合成纳米银的形貌也很丰富,从一维的颗粒状、球状纳米银,到二维的线状、棒状、带状、管状纳米银,还有三维的树枝状、立方体状、圆柱体状、三棱柱、状刺猬状、八面体等形貌的纳米银。 
纳米银主要用来制备催化材料、抗菌材料和电子聚合物材料。与 其它纳米材料一样,纳米银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当其作为一种填料填充在聚合物或分散溶剂体系中,很容易聚集在一起,从而会降低材料的性能,也会提高材料的成本。改善纳米银的分散性不仅可提高材料的性能,还可降低纳米银的填充率,提高纳米银粒子之间的接触率、降低接触电阻,因此分散性是纳米银在应用领域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参数。 
如何提高纳米银在疏水性体系中的分散性已成为纳米银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专利、文献报道也较多,具体来讲有如下专利: 
中国专利CN 1903946A(一种高分散纳米银颗粒的制备方法)采用化学还原法,以多元醇为还原剂及溶剂,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的情况下,将硝酸银在高温下还原得到高分散纳米银颗粒。本发明提到纳米银分散方法的缺点是:所得到的纳米银主要是颗粒状的,其分散性是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羧基类梳型聚合物对纳米银的包覆实现的,这样处理的纳米银基本上被绝缘性聚合物包覆了,从而使得纳米银所具有的导电性丧失了。 
中国专利CN 101544718A(一种纳米银粒子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的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配制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单体溶液、硝酸银水溶液及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分别将硝酸银水溶液及柠檬酸三钠水溶液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单体溶液按照体积比混合,制得含有硝酸银的微乳液和含有柠檬酸三钠的微乳液;然后将两种微乳液搅拌混合,得到混合单体为连续相的稳定的含有纳米银粒子的微乳液,然后再将该微乳液分散在蒸馏水中制备普通乳液,再通氮气除氧,在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再用氯化钠破乳分离,洗涤。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可分散在聚合物体系中,但所提供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不仅繁琐,且其分散性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纳米银的表面进行改性而产生的,由于这种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银的表面健合力不强,因此很容易在在洗涤的过程中洗掉,从而使得纳米银的分散性降低。 
中国专利CN 101249566A(一种单分散银纳米米的制备方法)将PVP与硝酸银按照一定摩尔比混合在PEG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之 后可获得单分散的米状纳米银。本发明中提到的单分散纳米银主要是在PVP的保护下制成,由于PVP与纳米银表面的健合力不够强,所以当PVP洗涤掉之后,这种颗粒状形貌的纳米银在聚合物中分散时也会容易聚集。 
中国专利CN 1966586A(一种可反应、单分散表面修饰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用二烷基二硫基代磷酸改性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时还原硝酸银所得到的颗粒状纳米银。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虽然简单,且所制备的颗粒状纳米银在非极性和弱极性溶剂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的成本较高,且主要是提高颗粒状纳米银的分散性,而对于线状、棒状、树枝状、刺猬状、圆柱体状等形貌的纳米银在聚合物中分散后易聚集的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专利CN 1416988A(油溶性金属银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硫代磷酸酯有机化合物来进行表面配位稳定金属银纳米,其所制备的纳米银能够分散在苯,汽油等非极性溶剂中形成胶体体系,并可反复提取为粉体。本发明也是针对粒径在1~20nm之间颗粒状纳米银的分散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很适合用来分散线状、棒状等其它形貌的纳米银。 
中国专利CN 101279376A主要是涉及电子工业中导电银浆用高分散超细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来实现以甲醛为还原剂,还原银氨溶液之后所得到的银浆的分散。本文采用PVA作为分散剂,存在如下问题:(1)PVA将纳米银包覆之后,虽然会提高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但是会降低纳米银的导电率;(2)PVA与纳米银的健合力比较弱,从而会使得该表面修饰剂容易脱落;(3)其所制备的纳米银主要是0.3~1μm之间的纳米银,应用范围较窄。 
中国专利CN 101569937A(一种导电银浆用高分散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在搅拌的条件下,将硝酸银溶液和还原剂同时加入超分散剂溶液中,在保持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和pH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得到0.1~5.0μm的不同粒径的高分散纳米银。本专利的优点是利用超分散剂与还原剂同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的,但是本专利中提到的利用超分散剂也仅是对颗粒状纳米银起分散作用, 而不能分散线状、棒状等形貌的纳米银;且该方法是针对化学还原反应而提出的,专利中没有提到可应用其它方法制备的纳米银,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国内还没有对线状、棒状、树枝状、刺猬状、圆柱体状等形貌的纳米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问题提出过较好的解决方案。 
Yuusuke YASUDA等在美国专利US 20100270515A1中采用分子中含有约30个碳原子的有机聚合物对纳米银颗粒和纳米银氧化物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纳米银可用来作为电子聚合物中的导电性粘合剂。这份在2010年4月份申请的专利中提供的方法所制备的改性纳米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但是主要是针对粒径在100nm左右的纳米银颗粒。 
美国专利US 20100266688A1中采用一种含有端氨基的有机会聚合物如:(CH3O3Si(CH2)3NHCH2CH2NH2等对与纳米银颗粒进行改性,这种银原子与氨基具有很强的结合力,这种银原子呈一种网状的分散结构。本专利所制备的材料主要是用来制备抗菌材料的,所改性的纳米银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但是主要是针对银原子的改性。 
日本专利WO 2010098402A1中提到采用一种含有(CH2)nCOOH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对细微的金属颗粒,如金微粒、银微粒、铜微粒等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分散在聚合物中用来制备导电性薄膜、导电性细线、电极材料。本发明提出的对金属微粒所采用的方法,不仅复杂,且高分子改性剂与金属颗粒之间的建合力不够强,容易洗涤掉,从而导致分散性降低。 
Mayer等在聚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存在下,分别采用KBH4和UV辐射还原法制备Ag纳米粒子,他们发现采用UV辐射法还原制备得到的Ag粒子不稳定,而采用KBH4还原法制备得到的Ag粒子可稳定地存放几个月。(A.B.R.Mayer and J.E.Mark.Poly(2-hydroxyalkyl methacrylates)as stabilizers for colloidal noblemetal nanoparticles.Polymer.41,4,2000,1627-1631)。 
Tanushree Bala等在文献:Tanushree Bala,Anita Swami,B.L.V.Prasad,Murali Sastry.Phase transfer of oleic acid capped NicoreAgshellnanoparticles assisted by the flexibility of oleic acid on the surface of silver.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83(2005)422-431中提到的对于纳米银的分散也是针对nanoparticle的分散性而提出的解决方法的。 
Yi Li等所在的课题组采用对苯二酸、对苯二睛、4-睛基苯甲酸对填充在电子封装用导电胶中的纳米级别的纳米银进行表面改性,也就是利用π共轭自组装分子线来连接导电粒子与基体树脂,发现这些自组装分子线能够提高导电率,并可将这种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应用在微电子封装的导电胶领域中(Rongwei Zhang,Yi Li,Myung Jin Yim,Member,IEEE,Kyoung Sik Moon.Enhance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Withπ-Conjugated Self-AssembledMolecular Wire Junc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AND PACKAGING TECHNOLOGIE S,VOL.32,NO.3,SEPTEMBER2009)。 
综上所述:纳米银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纳米材料,而分散性是纳米银在应用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针对关于纳米银在疏水性聚合物体系中的分散性问题提出过很多的解决方案,但是根据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和专利的报到,还没有提过可有效地同时地解决不同形貌(如:球状、颗粒状、线状、棒状、树枝状、刺猬状、圆柱体状等)的纳米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可在疏水性聚合物或溶剂体系中有良好分散效果的纳米银,该纳米银具有多种形貌,如颗粒状、球状、线状、棒状、树枝状、刺猬状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纳米银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具有如下通式所示的结构: 
(Ag)h—{(Ag)m—(X—R)n}y
其中,h为100~10000000;y为10~100000;m为10~100000; X为-NR2、-NR3、-NH2、-COOH、-COO-、-S03H、-SO3、-SH、-PO2- 4或-OH;R为烷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以上物质的聚合物,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1000000;n为10~100000。 
上述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其制备方法是: 
取硝酸银与水合肼反应,在反应后期加入修饰剂,再反应0~120min,得到球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 
上述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其制备方法或者是: 
取丙二醇、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1~6小时之后,加入修饰剂,再反应0~120min,得到线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 
上述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其制备方法或者是: 
取乙二醇、硫化钠与硝酸银反应1~6小时之后,加入修饰剂,再反应0~120min,得到棒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 
上述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其制备方法还可是: 
取含锌的分散液与硝酸银反应1~6小时之后,加入修饰剂,再反应0~120min,得到树枝状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 
所述修饰剂具有如下通式所示的结构: 
X——R 
其中,X为-NR2、-NR3、-NH2、-COOH、-COO-、-S03H、-SO3、-SH、-PO2- 4或-OH;R为烷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以上物质的聚合物,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1000000。 
所述修饰剂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10~8∶10。 
本发明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可应用在抗菌材料、微电子封装导电胶、导电银浆材、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中。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已有专利文献报到的纳米银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是在纳米银制备好的后处理过程中进行的,在纳米银的后处理过程中进行改性时,由于此时银的表面活性被钝化,从而导致纳米银修饰剂难以化学 健合上去。本专利在制备纳米银的反应后期中利用一步法将纳米银修饰剂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自组装到纳米银表面上去。因为在化学反应后期,纳米银的表面活化能较高,因此可实现较好的改性及在聚合物中的良好分散。 
(2)本发明提出的纳米银修饰方法是通过一步法将纳米银修饰剂通过化学手段自组装在纳米银表面,因此所制备的纳米银不仅在疏水性聚合物和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纳米银的导电率不会因为表面改性而降低。 
(3)本发明不仅提供一种具有疏水性的纳米银表面修饰剂的合成方法,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表面修饰剂的分子链长短及修饰剂的用量,来实现纳米银在不同性质的疏水性聚合物或溶剂中的不同分散。 
(4)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疏水性的纳米银表面修饰剂不仅可用来修饰球状或者颗粒状纳米银,也可用来修饰其他形貌,如:线状、棒状、树枝状、刺猬状、圆柱体状等形貌的纳米银。 
(5)本发明所提供的修饰剂,并通过文中所提到的修饰方法修饰之后,对银的表面具有很强的化学健合能力,可耐有机溶剂的多次洗涤,且在多次洗涤后继续保持其良好的分散性。同时,修饰后的纳米银不仅可分散在苯、甲苯、二氯甲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有机溶剂中,且可反复地提取为纳米银使用。 
(6)本发明是采用一步法实现纳米银表面改性的,从而可实现不同型貌的纳米银在疏水性溶剂或聚合物体系的分散,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后处理法来讲,本专利提供的改性方法的工艺更简单、方法更可靠、成本更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球状纳米银的TEM图片。 
图2是球状纳米银改性前后的显微镜照片;其中,左图为改性前,右图为改性后。 
图3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纳米银经过多次洗涤之后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的分散效果图;其中,E为十次洗涤之后,C为八次洗 涤之后,B为六次洗涤之后,A为四次洗涤之后。 
图4是线状纳米银的TEM图片。 
图5是线状纳米银改性后在二氯甲烷和水中分散情况比较;其中,1.改性前在环己烷中的分散效果图片,2:改性后在水中的分散效果图片水,3:改性后在二氯甲烷中的分散效果图片。 
图6是棒状纳米银的TEM图片。 
图7是棒状纳米银改性前后在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分散效果图;其中,左图为改性前,右图为改性后。 
图8是线状纳米银的TEM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例一 
1、纳米银修饰剂的合成: 
取4.2g聚氧乙烯400油脂酸酯、2.5g N-叔丁基-L-丝氨酸、3.2gDMAP、4.2gEDC·HCl,置入250ml反应烧瓶中,再加入180ml二氯甲烷,置于室温下,高速搅拌2~3天后停止反应,取出样品经过洗涤提纯,除去未反应完全的丝氨酸和催化剂DMAP、EDC盐酸盐。得所需的一端含有氨基,另外一端含有疏水型组分的纳米银修饰剂。该修饰剂的结构式如下图: 
2、球状纳米银的合成: 
取0.17g硝酸银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置于100ml反应瓶中,在25℃下高速搅拌,再取20ml水合肼(纯度:60%)缓慢向硝酸银的水溶液中滴加,滴加结束后再反应2-3小时左右。所制备的球状纳米银的TEM照片如图1所示。 
3、球状纳米银表面的修饰: 
取0.135g步骤1合成的纳米银修饰剂,将其溶于20ml甲醇中,当上述纳米银制备反应进行到2小时左右时,在反应体系继续搅拌的情况下,再将含有上述步骤1的纳米银修饰的甲醇溶液缓慢滴加其中,再反应120min,制备得到球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该纳米银的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091
其中n=m=13800;h=3980000;y=4500 
4.性能测试 
(1)导电性能 
本专利制备的可分散性纳米银可应用在抗菌材料、微电子封装导电胶、导电银浆材、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为了表征本专利制备纳米银的导电效果,将本实施例步骤3得到的纳米银按照文献(柯于鹏.微电子组装用高性能纳米银导电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7:20-40)的制备成导电胶,然后参照国家军用标准GJB548A-1996方法5011进行,并采用直流数字电阻测试仪SB2231和一个专用的四探针夹具进行测试,并将所测得的数据与该文献中提供的最佳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中数据表明:经过本专利提供的实验方法处理之后,所得的纳米银导电率有很大提高,从而可减少材料中的纳米银填充率。 
(2)分散性能 
改性前后纳米银的分散效果如图2所示。 
(3)耐洗刷性能 
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银经过多次洗涤(分别经过甲苯,苯,环己烷,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无水乙醇,氮甲基吡咯烷酮)之后,分散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的实验效果照片如图3所示,其中E为十次洗涤之后,C为八次洗涤之后,B为六次洗涤之后,A为四次洗涤之后。 
实例二 
1、纳米银修饰剂的合成: 
向500ml三口反应烧瓶中通入氮气,并保持高速机械搅拌,除尽反应瓶中的氧气,然后将0.121molN-叔丁基-L-丝氨酸和0.109mol三乙胺溶于300ml处理过的无水四氢呋喃,并将该溶液加入到上述三口反应烧瓶中,再将其置于-20℃下冷却搅拌,并缓慢地加入0.198mol经过处理的无水月桂酰氯,该反应保持在-20℃下反应10小时,然后再在-5℃下反应5小时,然后再将该体系中的溶剂减压蒸馏除尽。得到初产物月桂酰基-N-叔丁基-L-丝氨酸,再取60.2mmol的月桂酰基-N-叔丁基-L-丝氨酸与0.301mol的三氟乙酸,加入到100cm2的二氯甲烷中在室温下再反应一个小时左右,再将该溶液体系中的未反应完全的TFA除去。然后在再用4mol·dm-3的盐酸对其进行酸化,酸化之后再用甲醇对其进行结晶提纯,可得到所需要的产物月桂酰基-L-丝 氨酸。其一端含有可健合在纳米银表面的基团,另一端含有疏水性组分,可用来对纳米银进行改性。月桂酰基-L-丝氨酸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11
2、线状纳米银的合成 
取5ml除水的丙二醇,加入到25ml单口反应烧瓶中,在160℃下搅拌约1小时,再加入0.1ml的氯化钠丙二醇溶液(浓度:1mM),5min之后,再向体系中滴加10ml含有0.32g硝酸银的丙二醇溶液。滴加结束后,保持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不变,再继续反应3小时左右,就可制得直径50~60nm,长度约在2~5μm左右的线状纳米,其TEM图片如图4所示。 
3、线状纳米银表面的修饰 
在步骤2中,滴加硝酸银后搅拌2h时,线状纳米银差不多生长完全,取0.05g左右的修饰剂,即步骤1制备得到的月桂酰基-L-丝氨酸,将其溶解在DMSO中,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再将其缓慢地滴加到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再反应120min,制备得到线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该纳米银的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n=m=14500;h=26890000;y=2300 
4、性能测试 
(1)导电性能 
本专利制备的可分散性纳米银可应用在抗菌材料、微电子封装导电胶、导电银浆材、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为了表征本专利纳米银的导电效果,将本实施例步骤3得到的纳米银按照文献(柯于鹏.微电子组装用高性能纳米银导电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7:20-40)的方法制备成导电胶,然后参照国家军用标准GJB548A-1996方法5011进行测试,并采用直流数字电阻测试仪SB2231和一个专用的四探针夹具进行测试,必将所测得的数据与该文献中提供的最佳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21
表中数据表明:经过本专利提供的实验方法处理之后,所得的纳米银导电率有很大提高,从而可减少材料中的纳米银填充率。 
(2)分散性能 
改性前后纳米银的分散效果如图5所示。 
实例三 
1、修饰剂的合成: 
取160ml苯乙烯、150mg引发剂AIBN(偶氮二异丁腈)、510mg链转移剂硫代乙酸,配成溶液加入到250ml单口反应烧瓶中,在冰水浴条件下连续通入氮气1h,以彻底置换其中的氧气,然后在氮气的保护下和缓慢的搅拌下将水浴加热到60℃开始聚合反应。60min之 后,将水浴换成冰浴,终止其反应,制得硫代乙酸基聚苯乙烯。该修饰剂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其中n=10000: 
2、棒状纳米银的合成 
取5ml除水的乙二醇,加入到25ml单口反应烧瓶中,在180℃下搅拌约1小时,再加入0.5ml含硫化钠的乙二醇溶液(浓度:1mM),5min之后,再向上述反应体系中滴加10ml含有0.32g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滴加结束后,保持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不变,再继续反应3小时,就可制得直径500~800nm,长度约在10~50μm左右的棒状纳米银,其形貌图片如图6所示 
3、棒状纳米银表面的修饰 
在步骤2中,滴加硝酸银后搅拌2h时,棒状纳米银差不多生长完全,取1.2g硫代乙酸基聚苯乙烯,将其溶解在二甲基亚砜中,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再将该溶液缓慢地滴加到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再反应120min,制备得到棒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该纳米银的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41
其中,x=10000,y=10000,m=235000,n=3560,h=4320000 
4、性能测试 
(1)导电性能 
本专利制备的可分散性纳米银可应用在抗菌材料、微电子封装导电胶、导电银浆材、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为了表征本专利制备纳米银的导电效果,将本实施例步骤3得到的纳米银按照文献(柯于鹏.微电子组装用高性能纳米银导电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7:20-40)的方法制备成导电胶,然后参照国家军用标准GJB548A-1996方法5011进行,并采用直流数字电阻测试仪SB2231和一个专用的四探针夹具进行测试,必将所测得的数据与该文献中提供的最佳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42
表中数据表明:经过本专利提供的实验方法处理之后,所得的纳米银导电率有很大提高,从而可减少材料中的纳米银填充率。 
(2)分散性能 
改性前后纳米银的分散效果如图7所示。 
实例四 
1、修饰剂的合成: 
向500ml三口反应烧瓶中通入氮气,并保持高速机械搅拌,除尽反应瓶中的氧气,然后将0.121molN-叔丁基-L-丝氨酸和0.109mol三乙胺溶于300ml处理过的无水四氢呋喃,并将该溶液加入到上述三口反应烧瓶中,再将其置于-20℃下冷却搅拌,并缓慢地加入0.198mol经过处理的无水硬脂酰氯,该反应保持在-20℃下反应10小时,然后再在-5℃下反应5小时,然后再将该体系中的溶剂减压蒸馏除尽。得到初产物硬脂酰基-N-叔丁基-L-丝氨酸,再取60.2mmol的硬脂酰基-N-叔丁基-L-丝氨酸与0.301mol的三氟乙酸,加入到100cm2的二氧六环中在室温下再反应一个小时左右,再将该溶液体系中的未反应完全的TFA除去。然后再用4mol·dm-3的盐酸对其进行酸化,酸化之后再用甲醇对其进行结晶提纯,可得到所需要的产物硬脂酰基-L-丝氨酸。其一端含有可健合在纳米银表面的基团,另一端含有疏水性组分,可用来对纳米银进行改性。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51
2、树枝状纳米银的合成 
将100g锌片用超声分散在10mL的乙醇溶液中,在25℃下,取1m锌的分散液缓慢的滴加到20ml浓度为0.03M的硝酸银溶液,搅拌6小时之后,便可制得树枝状纳米银,其长度约为5~10μm,其主干部分和树脂部分的直径约为20~30nm,其形貌如图8所示。 
3、树枝状纳米银的表面修饰 
在步骤2中,滴加硝酸银后搅拌40min左右时,取0.1g步骤1中 合成的硬脂酰基-L-丝氨酸,将其溶解在氮甲基吡咯烷酮中,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再将其缓慢的滴加到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再反应120min,制备得到树枝状的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该纳米银的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61
其中,m=14500,n=8564,h=54200000,y=2360 
4、性能测试 
(1)导电性能 
本专利制备的可分散性纳米银可应用在抗菌材料、微电子封装导电胶、导电银浆材、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为了表征本专利制备纳米银的导电效果,将本实施例步骤3得到的纳米银按照文献(柯于鹏.微电子组装用高性能纳米银导电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7:20-40)的方法制备成导电胶,然后参照国家军用标准GJB548A-1996方法5011进行,并采用直流数字电阻测试仪SB2231和一个专用的四探针夹具进行测试,必将所测得的数据与该文献中提供的最佳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62
Figure BDA0000042133820000171
表中数据表明:经过本专利提供的实验方法处理之后,所得的纳米银导电率有很大提高,从而可减少材料中的纳米银填充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结构:
Figure FDA00002020925500011
其中,x=10000,y=10000,m=235000,n=3560,h=4320000;
或者如下的结构:
其中,m=14500,n=8564,h=54200000,y=2360。
2.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纳米银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纳米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用作微电子封装导电胶。
CN 201010616706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9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16706 CN102059347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16706 CN102059347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9347A CN102059347A (zh) 2011-05-18
CN102059347B true CN102059347B (zh) 2013-01-02

Family

ID=43994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61670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9347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9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2626388T (pt) 2012-02-09 2016-08-17 Omya Int Ag Uma composição e método para o controlo da molhabilidade de superfícies
CN103042225B (zh) * 2012-11-05 2015-05-13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线状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9085699B2 (en) * 2013-01-22 2015-07-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Silver metal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
CN111467247A (zh) * 2020-04-24 2020-07-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纳米银/pmma义齿基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260461B (zh) * 2021-12-28 2023-11-03 成都市天甫金属粉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褶皱球形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4664A (zh) * 2009-05-20 2009-10-14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银粉的制备方法
CN101698235A (zh) * 2009-10-30 2010-04-2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液相中气体辅助制备高纯纳米银的方法
KR20100115201A (ko) * 2009-04-17 2010-10-27 웅진케미칼 주식회사 입자 크기가 제어된 나노 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15201A (ko) * 2009-04-17 2010-10-27 웅진케미칼 주식회사 입자 크기가 제어된 나노 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554664A (zh) * 2009-05-20 2009-10-14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银粉的制备方法
CN101698235A (zh) * 2009-10-30 2010-04-2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液相中气体辅助制备高纯纳米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9347A (zh)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2832B (zh) 一种嵌段高分子-纳米金属薄层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59347B (zh) 一种可分散在疏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upta et al. Controlled morphology of conducting polymers: formation of nanorods and microspheres of polyindole
Zhou et al. Minute synthesis of extremely stable gold nanoparticles
Chuang et al. Cerium dioxide/polyaniline core–shell nanocomposites
CN1186377C (zh) 一种多功能有机-无机复合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6384B (zh) 一种贵金属及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717064B (zh) 以两亲性高聚物为稳定剂的超支化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one-dimensional iron oxide/silica nanostructures with high magnetic sensitivity by dipole-directed self-assembly
Bao et al. Facile fabrication of polyaniline nanotubes/gold hybrid nanostructures as substrate materials for biosensors
Qi et al. One-dimensional CuS microstructures prepared by a PVP-assisted microwave hydrothermal method
CN103242512B (zh) Au/聚(3,4-二氧乙基)噻吩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161092B (zh) 一种可分散在亲水型体系中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1171A (zh) 核壳型超结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040409A (zh) 一种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Gao et al.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for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of nanostructured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their composites
De Barros et al. Solvent co-assisted ultrasoun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ilver nanowire/polyaniline composite
CN103303909B (zh) 一种亲水性pH敏感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One-step synthesis and self-organization of polypyrrole ultrathin films inlayed with Prussian blue nanoparticles induced by a drop of toluene solution on water surface
CN100372853C (zh) 一种金属卟啉纳米管、一种金属卟啉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Necklace‐Like Nanostructures: From Fabrication, Properties to Applications
CN108374209B (zh) 各向异性导电磁光三功能Janus纳米纤维阵列膜
Niu et al. Fabrication of magnetic nanofibers via surface-initiated RAFT polymerization and coaxial electrospinning
CN110961055B (zh) 离子液体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umar et al. Novel amino-acid-based polymer/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bio-nanocomposites: highly water dispersible carbon nanotubes decorat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