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827B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5827B
CN102045827B CN2011100019004A CN201110001900A CN102045827B CN 102045827 B CN102045827 B CN 102045827B CN 2011100019004 A CN2011100019004 A CN 2011100019004A CN 201110001900 A CN201110001900 A CN 201110001900A CN 102045827 B CN102045827 B CN 102045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cch
control information
ascending control
mode
bit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19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5827A (zh
Inventor
高雪娟
沈祖康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019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5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27A/zh
Priority to EP12732187.5A priority patent/EP2706795B1/en
Priority to KR1020137014608A priority patent/KR101618333B1/ko
Priority to US13/978,530 priority patent/US953848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0115 priority patent/WO2012092878A1/zh
Priority to JP2013547803A priority patent/JP5669959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5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during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e.g.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该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在N个下行载波的M个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并生成上行控制信息,该M个下行子帧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传输;所述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
Figure 890183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format1a的功率偏移量,
Figure 736917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所述用户设备根据
Figure 566025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498209DEST_PATH_IMAGE004
,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并采用计算出的发射功率在PUCCH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可提高功率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目前最多可支持5个载波进行聚合,一个LTE-A 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内反馈对应多个下行载波及下行子帧的ACK/NACK反馈信息。为了避免存在丢包时eNB(演进型基站)和UE对ACK/NACK反馈比特数的理解不一致,UE在一个上行子帧需要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又称ACK/NACKcodebook,按照最大配置产生:对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ACK/NACK codebook取决于UE配置的下行载波数和每个下行载波的传输模式,即UE在一个上行子帧需反馈N+N1比特ACK/NACK,其中N为UE配置的下行载波数,N1为传输模式为多码字的下行载波数;对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ACK/NACK codebook取决于UE配置的下行载波数、每个下行载波的传输模式以及UE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即UE在一个上行子帧需反馈M×(N+N1)比特ACK/NACK,其中M为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置及上行子帧,M的取值不同,即表1中每一栏K的数量。对于不存在调度的下行载波和/或下行子帧位置,产生NACK/DTX作为反馈信息。
表1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index K:{k0,k1,---kM-1}for TDD
Figure GDA00002555708700011
Figure GDA00002555708700021
为了支持较大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传输,LTE-A***定义了一种新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结构——PUCCH format 3。该传输结构最大支持20比特ACK/NACK反馈,如图1所示。当UE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超过上述门限时,需要对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使反馈比特数小于等于上述门限,可采用空间合并(spatialbundling)、时域合并(time-domain bundling)或频域合并(frequency-domainbundling)。PUCCH format 3对于不同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当ACK/NACK反馈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重用Rel-8***的RM(32,O)+重复(repetition)编码方式将ACK/NACK反馈比特编码为48比特编码后比特(coded bits);当ACK/NACK反馈比特数超过11比特时,采用Dual-RM编码方式,如图2所示,首先将ACK/NACK反馈比特均分为2组,每组采用RM(32,O)+截短(truncation)编码方式将ACK/NACK反馈比特编码为24比特coded bits。
LTE-A***中PUCCH的功率控制尽可能沿用LTE Rel-8/9***的功率控制方法,定义PUCCH的功率控制公式如下:
P PUCCH ( i ) = min P CMAX c ( i ) , P 0 _ PUCCH + PL c + h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F ) + Δ T × D ( F ′ ) + g ( i ) [ dBm ] - - - ( 1 )
其中:
PCMAXc是高层配置的载波c的最大发射功率,对PUCCH而言即上行主载波的最大发送功率;
PLc为载波c的路径损耗补偿值,通过高层配置的下行载波测量得到;
P0_PUCCH为发射功率目标值,由高层配置的小区专属部分P0_NOMINAL_PUCCH和UE专属部分P0_UE_PUCCH两部分相加构成;
h(nCQI,nHARQ,nSR)为与PUCCH发送的不同比特数所对应的功率偏移量,其中nCQI对应于发送的CQI(信道质量指示符)比特数目,nHARQ对应于发送的ACK/NACK比特数目,nSR={0,1}表示在当前上行子帧中是否存在SR传输;
ΔF_PUCCH(F)由高层配置,表示不同的PUCCH format相对于PUCCH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包含PUCCH format 1/1a/1b/2/2a/2b以及PUCCHformat 3多种格式,是对h(nCQI,nHARQ,nSR)功率调整误差的进一步补偿;
ΔTxD(F′)由高层配置,对每个PUCCH format独立配置,表示不同PUCCHformat的发送分集功率偏移量;
g(i)功率控制命令字累积量。
公式(1)的上述各参数中,h(nCQI,nHARQ,nSR)的取值可以是:
对于PUCCH format 1a/1b,h(nCQI,nHARQ,nSR)=0;
对于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如果UE配置了多个载波,则
Figure GDA00002555708700031
如果UE仅配置了1个载波,则h(nCQI,nHARQ,nSR)=0;
对于PUCCH format 2/2a/2b,在常规CP下: h ( n CQI , n HARQ , n SR ) = 10 log 10 ( n CQI 4 ) if n CQI ≥ 4 0 otherwise , 在扩展CP下:
h ( n CQI , n HARQ , n SR ) = 10 log 10 ( n CQI + n HARQ 4 ) if n CQI + n HARQ ≥ 4 0 otherwise ;
对于PUCCH format 3, h ( n CQI , n HARQ , n SR ) = n HARQ + n SR - 1 2 .
由于UE根据自身配置确定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ACK/NACKcodebook)总是大于等于UE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个数,特别是当UE配置了多个载波,但eNB只调度了少数或仅调度了一个载波/子帧时,ACK/NACKcodebook中的有效ACK/NACK比特数(与UE实际接收到或实际存在调度的数据包相对应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远小于ACK/NACK codebook大小,eNB可根据具体调度情况,只检测有效信息部分以提高检查性能,因此,h(nCQI,nHARQ,nSR)应基于UE的有效反馈比特数计算:对于不采用任何合并方案的ACK/NACK传输,已经确定nHARQ基于UE实际接收到的传输块(TB)个数(包括指示SPS释放的PDCCH)确定,从而尽可能保证UE在PUCCH信道的发送功率与实际存在调度的下行载波和下行子帧数相对应,避免功率浪费;对于需对进行合并的ACK/NACK传输,UE实际传输的合并后信息比特数小于实际接收到的传输块个数,应按照合并后的反馈比特数确定nHARQ,以避免UE功率浪费并降低干扰。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考虑到PUCCH format 3在不同的ACK/NACK codebook下采用不同的RM编码方式,当ACK/NACK codebook大于11比特时,需对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分组,由于eNB调度的随机性,ACK/NACK codebook中的有效ACK/NACK比特不能保证平均分配到每一组,因此每一组RM编码的ACK/NACK有效编码码率不同,从而造成ACK/NACK检查性能下降。如图3所示,当将ACK/NACK codebook[b0,b1,…b11]前后分为两组时,第一组[b0,b1,…b5]中的6比特都为有效信息,有效编码码率为6/24,第二组[b6,b7,…b11]中只有b6和b7为有效信息,其他比特为UE生成的占位信息,有效编码码率为2/24,从而造成ACK/NACK总体传输性能的下降。RM编码不需要进行分组,因此不存在由于有效信息不均衡分组造成的性能下降。
由此可见,PUCCH format 3采用RM和Dual-RM对不同有效比特数的传输性能存在差异,现有技术尚未针对这种差异给出如何提高功率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ACK/NACK的传输性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用以提高功率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设备在N个下行载波的M个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并生成上行控制信息,其中,N≥1,M≥1,所述M个下行子帧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传输;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和h(n);其中,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并采用计算出的发射功率在PUCCH上发送所述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PUCCH是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N个下行载波的M个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其中,N≥1,M≥1;
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可在同一上行子帧中传输的所述M个下行子帧的上行控制信息;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和h(n),并根据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计算用于在PUCCH上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所述PUCCH是PUCCH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计算出的发射功率在PUCCH上发送所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
一种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包括:
网络侧将上行控制信道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
网络侧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PUCCH上的发射功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h(n)和配置的所述ΔF_PUCCH(F)确定出的,所述h(n)和所述ΔF_PUCCH(F)是由所述用户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的,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所述PUCCH是PUCCH format 1b with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将上行控制信道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PUCCH上的发射功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h(n)和配置的所述ΔF_PUCCH(F)确定出的,所述h(n)和所述ΔF_PUCCH(F)是由用户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的,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所述PUCCH是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和h(n),进而计算PUCCH发射功率,因而可以尽可能保证用户设备按照适合的功率发送数据,避免功率浪费,提高用户设备的功率利用率,提高功率控制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CP下的PUCCH format 3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Dual-RM编码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调度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场景一下的上行功率控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场景二下的上行功率控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LTE-A***中,定义了PUCCH format 3作为ACK/NACK的一种复用传输方案。PUCCH format 3采用RM和Dual-RM对不同有效比特数的传输性能存在差异,而对于ACK/NACK反馈,h(nCQI,nHARQ,nSR)函数基于UE实际接收到的传输块所对应的反馈比特数计算功率,由此可见,对反馈比特数大于11比特或小于等于11比特两种情况应采用不同的h(nCQI,nHARQ,nSR)函数进行功率控制,以提高功率控制的准确性。ΔF_PUCCH(F)作为h(nCQI,nHARQ,nSR)函数对不同比特数功率调整的补偿,也应对反馈比特数大于11比特或小于等于11比特两种情况独立配置。此外,PUCCH采用单端口传输和多端口(发送分集)传输ACK/NACK时的传输性能也不相同,也需采用不同的h(nCQI,nHARQ,nSR)函数。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根据ACK/NACK反馈比特数选择PUCCH功率控制参数的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在LTE-A***中,当UE被配置了N个(N≥1)下行载波时,UE在PUCCH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时,上行控制信道(如PUCCH信道)的功率控制流程可包括:
步骤401,UE在配置的N个下行载波的M个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并生成上行控制信息,其中N≥1,M≥1,所述M个下行子帧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传输。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ACK/NACK反馈信息、CQI/PMI/RI反馈信息、SR信息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CQI是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的英文缩写,PMI是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的英文缩写,RI是秩指示(Rank Indicator)的英文缩写。上行控制信息可以为合并后的反馈信息,合并方式可以为空间合并(spatial bundling)、时域合并(time-domain bundling)等。当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时,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可根据配置的下行载波数N、每个配置的下行载波的传输模式以及一个上行子帧对应的需要反馈ACK/NACK的下行子帧数M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也可以是进行了合并后的合并ACK/NACK反馈信息比特数。
步骤402,UE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确定适当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如PUCCH)的发射功率,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与PUCCH format1a的功率偏移量,所述h(nCQI,nHARQ,nSR)用于表示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其中,较优的,门限L可取值为11。
具体的,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UE可采用以下方式确定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
(1)如果所产生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L比特,即采用RM(32,O)+重复编码方式,UE确定采用RM编码方式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RARQ,nSR)函数,用于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F)∈{-1,0,1,2}dB,h(nCQI,nHARQ,nSR)=0.5·(nHARQ+nSR)-1.3
(2)如果所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L比特,即采用Dual-RM编码方式,UE确定采用Dual-RM编码方式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用于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F)∈{2,3,4,5}dB或ΔF_PUCCH(F)∈{3,4,5,6}dB,h(nCQI,nHARQ,nSR)=0.25·(nHARQ+nSR)-0.75
其中,ΔF_PUCCH(F)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配置:
方式(1):高层信令预先配置2个值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F),分别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L和大于L两种情况的ΔF_PUCCH(F)参数值;相应的,UE可在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不大于门限L比特时选用ΔF_PUCCH_1(F),在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大于门限L比特时选用ΔF_PUCCH_2(F)。其中,在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时,优选的,ΔF_PUCCH_1(F)∈{-1,0,1,2}dB,ΔF_PUCCH_2(F)∈{2,3,4,5}dB或ΔF_PUCCH_2(F)∈{3,4,5,6}。
方法(2):高层信令预先配置1个值ΔF_PUCCH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L比特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L比特对应的ΔF_PUCCH_2(F)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基于ΔF_PUCCH_1(F)获得,即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其中,在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时,优选的,ΔF_PUCCH_1(F)∈{-1,0,1,2}dB,δ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F)∈{2,3,4,5}dB或ΔF_PUCCH_2(F)∈{3,4,5,6}。较优的,δ=3或4。相应的,UE可在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不大于门限L比特时选用ΔF_PUCCH_1(F),在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大于门限L比特时使用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
步骤403,UE根据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计算上行控制信道(如PUCCH)的发射功率,采用计算出的发射功率在该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送步骤401中确定出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上述PUCCH信道可以是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也可以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例如PUCCH format 3信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与图4所示流程不同的是:在步骤402的基础上,UE还可以进一步根据PUCCH的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即,UE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确定适当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的具体过程可包括:
(1)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L比特的情况下:
当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时,UE确定采用单端口模式下RM编码方式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用于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F)∈{-1,0,1,2}dB,h(nCQI,nHARQ,nSR)=0.5·(nHARQ+nSR)-1.3。
当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信息时,UE确定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下RM编码方式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用于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F)∈{-1,0,1,2}dB或ΔF_PUCCH(F)∈{-2,-1,0,1}dB,h(nCQI,nHARQ,nSR)=0.35·(nHARQ+nSR)-0.6。
(2)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L比特的情况下:
当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时,UE确定采用单端口模式下Dual-RM编码方式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用于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F)∈{3,4,5,6}dB,h(nCQI,nHARQ,nSR)=0.3·(nHARQ+nSR)-1.5。
当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多端口模式)传输信息时,UE确定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下Dual-RM编码方式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用于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F)∈{2,3,4,5}dB或ΔF_PUCCH(F)∈{3,4,5,6}dB,h(nCQI,nHARQ,nSR)=0.25·(nHARQ+nSR)-0.75
上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是否大于L比特的两种情况可以独立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即可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L比特情况进一步区分PUCCH传输模式,也可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L比特情况进一步区分PUCCH传输模式,也可同时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和大于L比特情况同时进一步区分PUCCH传输模式。
其中,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可以沿用上述步骤402中的方式(1)和方式(2),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和大于L比特配置ΔF_PUCCH(F),发送分集模式与单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或者,还可采用如下方式:
当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进一步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可采用如下ΔF_PUCCH(F)配置方法:
方式(3):高层信令预先配置3个值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和ΔF_PUCCH_2(F),其中:
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ΔF_PUCCH_1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
ΔF_PUCCH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即对于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F)∈{3,4,5,6}dB;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此外,方式(3)还可演变为高层信令只配置部分ΔF_PUCCH(F)参数值,其余参数值通过预先约定或高层配置的偏移量得到,即:
方式(3-1):高层信令预先配置2个值ΔF_PUCCH_1_1(F)和ΔF_PUCCH_2(F),其中:
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ΔF_PUCCH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即对于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F)∈{3,4,5,6}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基于ΔF_PUCCH_1_1(F)获得,即:
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1
其中,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1_2(F)∈{-1,0,1,2}dB  或ΔF_PUCCH_1_2(F)∈{-2,-1,0,1}dB,具体值可以为0或-1;当eNB和UE预先约定单端口模式和多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时,即δ1=0时,可不配置或约定δ1,即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方式(3-2):高层信令预先配置2个值ΔF_PUCCH_1_1(F)和ΔF_PUCCH_1_2(F),其中:
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ΔF_PUCCH_1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基于ΔF_PUCCH_1_1(F)获得,即:
ΔF_PUCCH_2(F)=ΔF_PUCCH_1_1(F)+δ1
其中,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F)∈{3,4,5,6}dB,具体值可以为3或4;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方式(3-3):高层信令预先配置1个值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以及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和δ2基于ΔF_PUCCH_1_1(F)获得,即:
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1
ΔF_PUCCH_2(F)=ΔF_PUCCH_1_1(F)+δ2
其中,δ1 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具体值可以为0或-1,当eNB和UE预先约定单端口模式和多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时,即δ1=0时,可不配置或约定δ1,即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2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F)∈{3,4,5,6},具体值可以为3或4;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当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进一步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可采用如下ΔF_PUCCH(F)配置方法:
方式(4):高层信令预先配置3个值ΔF_PUCCCH_1(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其中:
ΔF_PUCCH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即对于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F)∈{-1,0,1,2}dB;
ΔF_PUCCH_2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_1(F)∈{3,4,5,6}dB;
ΔF_PUCCH_2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dB;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此外,方式(4)还可演变为高层信令只配置部分ΔF_PUCCH(F)参数值,其余参数值通过预先约定或高层配置的偏移量得到,即:
方式(4-1):高层信令预先配置2个值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_1(F),其中:
ΔF_PUCCH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即对于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F)∈{-1,0,1,2}dB;
ΔF_PUCCH_2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_1(F)∈{3,5,6}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2(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基于ΔF_PUCCH_1(F)获得,即:
ΔF_PUCCH_2_2(F)=ΔF_PUCCH_1(F)+δ1;
其中,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dB,具体值可以为3或4;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方式(4-2):高层信令预先配置2个值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_2(F),其中:
ΔF_PUCCH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即对于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F)∈{-1,0,1,2}dB;
ΔF_PUCCH_2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基于ΔF_PUCCH_1(F)获得,即:
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F)+δ1
其中,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1(F)∈{3,4,5,6},具体可以为3或4;当eNB和UE预先约定单端口模式和多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时,可不配置或约定δ1,即ΔF_PUCCH_2_1(F)=ΔF_PUCCH_2_2(F);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方式(4-3):高层信令预先配置1个值ΔF_PUCCH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即对于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F)∈{-1,0,1,2}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和多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和δ2基于ΔF_PUCCH_1(F)获得,即:
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F)+δ1
ΔF_PUCCH_2_2(F)=ΔF_PUCCH_1(F)+δ2
其中,δ1和δ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1(F)∈{3,4,5,6},具体可以为3或4;δ2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dB,具体可以为3或4;当eNB和UE预先约定单端口模式和多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时,可只配置或约定一个δ1值,即ΔF_PUCCH_2_1(F)=ΔF_PUCCH_2_2(F);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当同时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和>L时都进一步区分PUCCH传输模式时,即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和>L在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集模式都采用独立的ΔF_PUCCH(F)值,可采用如下ΔF_PUCCH(F)配置方法:
方式(5):高层信令预先配置4个值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其中:
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ΔF_PUCCH_1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
ΔF_PUCCH_2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_1(F)∈{3,4,5,6}dB;
ΔF_PUCCH_2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5,6}dB;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此外,方式(5)还可演变为高层信令只配置部分ΔF_PUCCH(F)参数值,其余参数值通过预先约定或高层配置的偏移量得到,即:
方式(5-1):高层信令预先配置2个值ΔF_PUCCH_1_1(F)和ΔF_PUCCH_2_1(F),其中:
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ΔF_PUCCH_2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2_1(F)∈{3,4,5,6}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时,以及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2(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和δ2基于ΔF_PUCCH_1_1(F)和ΔF_PUCCH_2_1(F)获得,即:
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1
ΔF_PUCCH_2_2(F)=ΔF_PUCCH_2_1(F)+δ2
其中,δ1和δ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δ2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具体值可以为0或-1;当eNB和UE预先约定单端口模式和多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时,即δ1和/或δ2的值为0时,可不配置或约定δ1和/或δ2值,即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F_PUCCH_2_2(F)=ΔF_PUCCH_2_1(F);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方式(5-2):高层信令预先配置2个值ΔF_PUCCH_1_1(F)和ΔF_PUCCH_1_2(F),其中:
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ΔF_PUCCH_1_2(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
其中,UE在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时,以及确定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2(F)时,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和δ2基于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3(F)获得,即:
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_1(F)+δ1
ΔF_PUCCH_2_2(F)=ΔF_PUCCH_1_1(F)+δ2或ΔF_PUCCH_2_2(F)=ΔF_PUCCH_1_2(F)+δ3
其中,δ1、δ2、δ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1(F)∈{3,4,5,6}dB,δ2和δ3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δ1、δ2和δ3具体值可以为3或4;当eNB和UE预先约定单端口模式和多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时,可不配置δ2和δ3的值,只配置δ1的值,即ΔF_PUCCH_2_2(F)=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_1(F)+δ1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方式(5-3):高层信令预先配置1个值ΔF_PUCCH_1_1(F),表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对于ACK/NACK传输,较优的,ΔF_PUCCH_1_1(F)∈{-1,0,1,2}dB;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2(F)、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1(F)和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L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可根据预先配置或约定的偏移量δ1、δ2、δ3基于ΔF_PUCCH_1(F)获得,即:
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1
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_1(F)+δ2
ΔF_PUCCH_2_2(F)=ΔF_PUCCH_1_1(F)+δ3
其中,δ1、δ2、δ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δ1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δ2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1(F)∈{3,4,5,6}dB,δ3的取值可使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具体值δ1=0或-1,δ2和δ3具体可以为3或4;当eNB和UE预先约定单端口模式和多端口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时,可不配置δ1和δ3的值,只配置δ2的值,即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F_PUCCH_2_2(F)=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_1(F)+δ2
相应的,UE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门限L比特以及PUCCH的传输模式,选用适当的ΔF_PUCCH(F)参数值。
上述h(nCQI,nHARQ,nSR)函数中,nHARQ为用于计算PUCCH承载比特数的功率偏移量的ACK/NACK比特数目,nSR为用于计算PUCCH承载比特数的功率偏移量的SR比特数目,如果当前上行子帧中存在SR传输,则nSR=1,如果当前上行子帧中不存在SR传输,则nSR=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以ACK/NACK传输为例给出h(nCQI,nHARQ,nSR)函数公式,不排除其他信息的传输。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场景一:UE配置了2个下行载波,都采用双码字传输模式,M=4,即UE在当前上行子帧需要反馈4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反馈信息,若根据UE配置,UE需要反馈16比特ACK/NACK信息,即大于11比特。如图5所示,采用PUCCH format 3传输ACK/NACK,具体功率控制流程如下:
基站端侧,与上行功率控制相关的操作主要包括配置ΔF_PUCCH(F)和按照估计的PUCCH发射功率在PUCCH信道接收UE发送的数据。其中,配置ΔF_PUCCH(F)的具体操作可包括:
采用方式(1)配置时:根据UE配置,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和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3,4,5,6}中各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F)=-1和ΔF_PUCCH_2(F)=3,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
采用方式(2)配置时:根据UE配置,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F)=-1,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此外,基站和UE预先约定δ=4;
采用方式(3)配置时: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根据UE配置,分别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_1(F)=-1,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2,-1,0,1}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_2(F)=-2,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3,4,5,6}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2(F)=3,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
进一步采用方式(3)的演进方法时,如方法(3-3):根据UE配置,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_1(F)=-1,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此外,基站和UE预先约定δ1=-1,δ2=4;
采用方式(4)配置时: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根据UE配置,分别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F)=-1,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3,4,5,6}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2_1(F)=3,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2,3,4,5}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2_2(F)=2,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
进一步采用方式(4)的演进方法时,如方法(4-3):根据UE配置,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F)=-1,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此外,基站和UE预先约定δ1=4,δ2=3;
采用方式(5)配置时: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bit同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根据UE配置,分别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_1(F)=-1,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2,-1,0,1}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_2(F)=-2,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3,4,5,6}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2_1(F)=3,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2,3,4,5}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2_2(F)=2,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
进一步采用方式(5)的演进方法时,如方法(5-3):根据UE配置,在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集合{-1,0,1,2}中选择一个值,例如,ΔF_PUCCH_1_1(F)=-1,并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给UE;此外,基站和UE预先约定δ1=-1、δ2=4、δ3=3。
UE端:进行上行功率控制,具体的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情况一:不论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还是发送分集模式,UE选择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所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即:
UE采用h(nCQI,nHARQ,nSR)=0.25·(nHARQ+nSR)-0.75=0.25(12+0)-0.75=2.25计算PUCCH承载比特数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1)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F)=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2)时:UE通过δ=4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获得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1+4=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情况二: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时:
UE采用h(nCQI,nHARQ,nSR)=0.3·(nHARQ+nSR)-1.5=0.3(12+0)-1.5=2.1计算P UCCH承载比特数对应的功率偏移量;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1)时: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级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F)=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2)时: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级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UE通过δ=4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获得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1+4=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F)=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3-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2=4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获得ΔF_PUCCH_2(F)=ΔF_PUCCH_1_1(F)+δ2=-1+4=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4)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_1(F)=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4-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1=4和高层配置的ΔF_PUUCCH_1(F)=-1获得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F)+δ1=-1+4=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5)时:即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比特都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_1(F)=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5-3)时:即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比特都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2=4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获得ΔF_PUCCH_2_1(F)=ΔF_PUCCH_1_1(F)+δ2=-1+4=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情况三: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
UE采用H(nCQI,nHARQ,nSR)=0.25·(nHARQ+nSR)-0.75=0.25(12+0)-0.75=2.25计算PUCCH承载比特数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1)时: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级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F)=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2)时: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级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UE通过δ=4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获得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1+4=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3-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2=4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获得ΔF_PUCCH_2(F)=ΔF_PUCCH_1_1(F)+δ2=-1+4=3,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4)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_2(F)=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4-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2=3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获得ΔF_PUCCH_2_2(F)=ΔF_PUCCH_1(F)+δ2=-1+3=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5)时:即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比特都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2_2(F)=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5-3)时:即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比特都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3=3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获得ΔF_PUCCH_2_2(F)=ΔF_PUCCH_1_1(F)+δ3=-1+3=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场景二:UE配置了2个下行载波,都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M=4,即UE在当前上行子帧需要反馈4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反馈信息,根据UE配置,UE需要反馈8比特ACK/NACK信息,小于11比特,如图6所示,采用PUCCH format 3传输ACK/NACK,具体功率控制流程如下:
基站端的处理操作可同场景一中的相应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UE端:进行上行功率控制,具体的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情况一:不论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还是发送分集模式,UE选择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所对应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即:UE采用h(nCQI,nHARQ,nSR)=0.5·(nHARQ+nSR)-1.3=0.5(6+0)-1.3=1.7计算PUCCH承载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1)或方式(2)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情况二:若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
UE采用h(nCQI,nHARQ,nSR)=0.5·(nHARQ+nSR)-1.3=0.5(6+0)-1.3=1.7计算PUCCH承载比特数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1)或方式(2)时: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级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3)或方式(3-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4)或方式(4-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5)或方式(5-3)时,即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比特同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情况三: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
UE采用h(nCQI,nHARQ,nSR)=0.35·(nHARQ+nSR)-0.6=0.35(6+0)-0.6=1.5计算PUCCH承载比特数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方式(1)或方式(2)时:即单端口模式和发送分级模式采用相同的ΔF_PUCCH(F)参数值,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方式(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2(F)=-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3-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1=-1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获得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1=-1+-1=-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方式(4)或方式(4-3)时:即只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区分PUCCH传输模式,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不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F)=-1,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上述方式(5)时:即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比特都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采用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2(F)=-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当ΔF_PUCCH(F)的配置方式为方式(5-3)时:即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和大于11比特都区分PUCCH传输模式,此时,UE通过δ1=-1和高层配置的ΔF_PUCCH_1_1(F)=-1获得ΔF_PUCCH_1_2(F)=ΔF_PUCCH_1_1(F)+δ1=-1-1=-2,进一步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是以ACK/NACK反馈信息为例描述的,对于PUCCH发送其他反馈信息的情况同样适用。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LTE-A***中,根据上行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和/或PUCCH的传输模式采用不同的ΔF_PUCCH(F)和h(nCQI,NHARQ,nSR)函数计算PUCCH发射功率的方法,可以尽可能保证UE按照适合的功率发送数据,避免功率浪费,提高UE功率利用率。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上述流程的用户设备,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可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在N个下行载波的M个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其中,N≥1,M≥1;
控制信息生成模块702,用于生成可在同一上行子帧中传输的所述M个下行子帧的上行控制信息;
功率控制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和h(n),并根据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计算用于在PUCCH上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发送模块704,用于采用计算出的发射功率在PUCCH上发送所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用户设备中,功率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ΔF_PUCCH_1(F),h(n)=h1(n)或根据PUCCH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ΔF_PUCCH_2(F),h(n)=h2(n)或根据PUCCH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
具体的,功率控制模块703确定出的ΔF_PUCCH_1(F)∈{-1,0,1,2}dB,确定出的h1(n)=0.5·n-1.3。
具体的,功率控制模块703确定出的ΔF_PUCCH_2(F)∈{2,3,4,5}dB或ΔF_PUCCH_2(F)∈{3,4,5,6}dB,确定出的h2(n)=0.25·n-0.75。
上述功率控制模块703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一: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F);
方式二: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则
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
其中,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上述用户设备中,功率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若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1(F)和h1_1(n);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2(F)和h1_2(n)。
具体的,功率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1(F)∈{-1,0,1,2}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h1_1(n)=0.5·n-1.3
具体的,功率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2(F)∈{-1,0,1,2}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h1_2(n)=0.35·n-0.6。
上述用户设备中,功率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若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1(F)和h2_1(n);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和h2_2(n)。
具体的,功率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1(F)∈{3,4,5,6}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h2_1(n)=0.3·n-1.5
具体的,功率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h2_2(n)=0.25·n-0.75。
上述用户设备中,功率控制模块703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三: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和ΔF_PUCCH_2(F)。
上述用户设备中,功率控制模块703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四: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2_2(F)。
上述用户设备中,功率控制模块703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五: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方式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至少一个ΔF_PUCCH(F),其余ΔF_PUCCH(F)值通过至少一个配置的ΔF_PUCCH(F)和至少一个δ值获得ΔF_PUCCH_1(F);
其中,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n=nHARQ+nSR,其中,nHARQ对应于用于计算h(n)的ACK/NACK比特数目,nSR={0,1}表示在当前上行子帧中是否存在SR传输。
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设定门限的取值为11。
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ACK/NACK反馈信息、CQI/PMI/RI反馈信息、SR信息。
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合并后的控制信息。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该网络设备可包括:
配置模块801,用于将上行控制信道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
接收模块802,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PUCCH上的发射功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配置的所述ΔF_PUCCH(F)确定出的。
上述网络设备中,配置模块801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一:通过高层信令预先向用户设备配置的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F);
方式二: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则
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
其中,ΔF_PUCCH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上述网络设备中,配置模块801可采用以下方式,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三: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和ΔF_PUCCH_2(F);
其中,ΔF_PUCCH_1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
上述网络设备中,配置模块801可采用以下方式,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四: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其中,ΔF_PUCCH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
上述网络设备中,配置模块801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五: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方式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至少一个ΔF_PUCCH(F),其余ΔF_PUCCH(F)值通过至少一个配置的ΔF_PUCCH(F)和至少一个δ值获得;
其中,ΔF_PUCCH_1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6)

1.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设备在N个下行载波的M个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并生成上行控制信息,其中,N≥1,M≥1,所述M个下行子帧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传输;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和h(n);其中,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计算PUCCH的发射功率,并采用计算出的发射功率在PUCCH上发送所述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PUCCH是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和h(n),包括: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ΔF_PUCCH_1(F),h(n)=h1(n)或根据PUCCH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ΔF_PUCCH_2(F),h(n)=h2(n),或根据PUCCH传输模 式确定ΔF_PUCCH(F)和h(n)。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ΔF_PUCCH_1(F)∈{-1,0,1,2}dB; 
h1(n)=O.5·n-1.3,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ΔF_PUCCH_2(F)∈{2,3,4,5}dB或ΔF_PUCCH_2(F)∈{3,4,5,6}dB; 
h2(n)=0.25·n-0.75,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一: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F); 
方式二: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则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 
其中,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PUCCH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包括: 
若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1(F)和h1_1(n); 
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2(F)和h1_2(n)。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_1_1(F)∈{-1,0,1,2}dB;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h1_1(n)=0.5·n-1.3,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 
ΔF_PUCCH_1_2(F)∈{-1,0,1,2}dB或 
ΔF_PUCCH_1_2(F)∈{-2,-1,0,1}dB;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h1_2(n)=0.35·n-0.6,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PUCCH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包括: 
若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1(F)和h2_1(n); 
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和h2_2(n)。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1(F)∈{3,4,5,6}dB;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h2_1(n)=0.3·n-1.5,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 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dB;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h2_2(n)=0.25·n-0.75,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12.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三: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和ΔF_PUCCH_2(F)。 
13.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四: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14.如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五: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 ΔF_PUCCH_1_2(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方式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至少一个ΔF_PUCCH(F),其余ΔF_PUCCH(F)值通过至少一个配置的ΔF_PUCCH(F)和至少一个δ值获得; 
其中,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15.如权利要求1-4、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nHARQ+nSR,其中,nHARQ对应于用于计算h(n)的ACK/NACK比特数目,nSR={0,1}表示在当前上行子帧中是否存在SR传输。 
16.如权利要求1-4、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门限的取值为11。 
17.如权利要求1-4、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ACK/NACK反馈信息、CQI/PMI/RI反馈信息、SR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4、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合并后的控制信息。 
1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N个下行载波的M个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其中,N≥1,M≥1; 
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可在同一上行子帧中传输的所述M个下行子帧的上行控制信息;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的 ΔF_PUCCH(F)和h(n),并根据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计算用于在PUCCH上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所述PUCCH是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计算出的发射功率在PUCCH上发送所生成的上行控制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ΔF_PUCCH_1(F),h(n)=h1(n)或根据PUCCH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出的ΔF_PUCCH(F)=ΔF_PUCCH_2(F),h(n)=h2(n)或根据PUCCH传输模式确定ΔF_PUCCH(F)和h(n)。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确定出的ΔF_PUCCH_1(F)∈{-1,0,1,2}dB,确定出的h1(n)=0.5·n-1.3,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确 定出的ΔF_PUCCH_2(F)∈{2,3,4,5}dB或ΔF_PUCCH_2(F)∈{3,4,5,6}dB,确定出的h2(n)=0.25·n-0.75,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23.如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一: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F); 
方式二: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则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 
其中,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若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1(F)和h1_1(n);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2(F)和h1_2(n)。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具 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1(F)∈{-1,0,1,2}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h1_1(n)=0.5·n-1.3,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1_2(F)∈{-1,0,1,2} dB或ΔF_PUCCH_1_2(F)∈{-2,-1,0,1}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h1_2(n)=0.35·n-0.6,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若PUCCH采用单端口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1(F)和h2_1(n);若PUCCH采用发送分集模式传输信息,则确定出的ΔF_PUCCH(F)和h(n)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和h2_2(n)。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具 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1(F)∈{3,4,5,6}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单端口模式对应的h2_1(n)=0.3·n-1.5,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_2_2(F)∈{2,3,4,5}dB或ΔF_PUCCH_2_2(F)∈{3,4,5,6}dB;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h2_2(n)=0.25·n-0.75,其中,所述n为用于计算h(n)的参数值,包括nCQI、nHARQ、nSR中的一个或多个量值,nCQI表示CQI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HARQ表示ACK/NACK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nSR表示SR对应的用于计算h(n)的比特数值。 
30.如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三: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和ΔF_PUCCH_2(F)。 
31.如权利要求27-2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四: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 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32.如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得到ΔF_PUCCH(F): 
方式五: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方式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至少一个ΔF_PUCCH(F),其余ΔF_PUCCH(F)值通过至少一个配置的ΔF_PUCCH(F)和至少一个δ值获得; 
其中,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33.如权利要求19-22、24-2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nHARQ+nSR,其中,nHARQ对应于用于计算h(n)的ACK/NACK比特数目,nSR={0,1}表示在当前上行子帧中是否存在SR传输。 
34.如权利要求19-22、24-2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门限的取值为11。 
35.如权利要求19-22、24-2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ACK/NACK反馈信息、CQI/PMI/RI反馈信息、SR信息。 
36.如权利要求19-22、24-2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合并后的控制信息。 
37.一种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将上行控制信道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 
网络侧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PUCCH上的发射功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h(n)和配置的所述ΔF_PUCCH(F)确定出的,所述h(n)和所述ΔF_PUCCH(F)是由所述用户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的,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所述PUCCH是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一:通过高层信令预先向用户设备配置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F); 
方式二: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则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 
其中,ΔF_PUCCH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 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采用以下方式,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三: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和ΔF_PUCCH_2(F); 
其中,ΔF_PUCCH_1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采用以下方式,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四: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其中,ΔF_PUCCH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设定门限时的 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 ΔF_PUCCH_2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五: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方式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至少一个ΔF_PUCCH(F),其余ΔF_PUCCH(F)值通过至少一个配置的ΔF_PUCCH(F)和至少一个δ值获得; 
其中,ΔF_PUCCH_1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4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将上行控制信道发射功率的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所述ΔF_PUCCH(F)用于表示不同格式的PUCCH相对于PUCCH format 1a的功率偏移量;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PUCCH上的发射功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h(n)和配置的所述ΔF_PUCCH(F)确定出的,所述h(n)和所述ΔF_PUCCH(F)是由用户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是否大于设定门限确定的,所述h(n)用于表示与PUCCH传输比特数相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所述PUCCH是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方案的PUCCH format 1b信道,或者是基于DFT-S-OFDM与时域扩频相结合传输方案的信道。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一:通过高层信令预先向用户设备配置ΔF_PUCCH_1(F)和ΔF_PUCCH_2(F); 
方式二: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则ΔF_PUCCH_2(F)=ΔF_PUCCH_1(F)+δ; 
其中,ΔF_PUCCH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 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采用以下方式,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三: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和ΔF_PUCCH_2(F); 
其中,ΔF_PUCCH_1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所述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采用以下方式,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四: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其中,ΔF_PUCCH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设定门限时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 ΔF_PUCCH_2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 
46.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采用以下方式之一,将ΔF_PUCCH(F)参数配置到用户设备: 
方式五: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ΔF_PUCCH_1_1(F)、ΔF_PUCCH_1_2(F)、ΔF_PUCCH_2_1(F)和ΔF_PUCCH_2_2(F); 
方式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至少一个ΔF_PUCCH(F),其余ΔF_PUCCH(F)值通过至少一个配置的ΔF_PUCCH(F)和至少一个δ值获得; 
其中,ΔF_PUCCH_1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1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不大于所述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1(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单端口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F_PUCCH_2_2(F)为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大于设定门限且PUCCH传输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对应的ΔF_PUCCH(F)参数值,δ为预先约定或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偏移量。 
CN2011100019004A 2011-01-06 2011-01-06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2045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19004A CN102045827B (zh) 2011-01-06 2011-01-06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EP12732187.5A EP2706795B1 (en) 2011-01-06 2012-01-06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power control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KR1020137014608A KR101618333B1 (ko) 2011-01-06 2012-01-06 상향 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전력 제어 파라미터의 배치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3/978,530 US9538481B2 (en) 2011-01-06 2012-01-06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power control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PCT/CN2012/070115 WO2012092878A1 (zh) 2011-01-06 2012-01-06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JP2013547803A JP5669959B2 (ja) 2011-01-06 2012-01-06 上りパワー制御方法、パワー制御パラメータの配置方法及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19004A CN102045827B (zh) 2011-01-06 2011-01-06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827A CN102045827A (zh) 2011-05-04
CN102045827B true CN102045827B (zh) 2013-07-31

Family

ID=43911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19004A Active CN102045827B (zh) 2011-01-06 2011-01-06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38481B2 (zh)
EP (1) EP2706795B1 (zh)
JP (1) JP5669959B2 (zh)
KR (1) KR101618333B1 (zh)
CN (1) CN102045827B (zh)
WO (1) WO20120928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827B (zh) * 2011-01-06 2013-07-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GB2492600B (en) * 2011-07-08 2014-02-12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KR101690396B1 (ko) 2012-01-27 2016-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100902B2 (ja) * 2012-07-31 2017-03-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ack/nack及び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同時送信のための電力制御
US9565669B2 (en) * 2013-01-29 2017-02-07 Sun Patent Trust Base st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4519561B (zh) * 2013-09-26 2019-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削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15156521A1 (ko) 2014-04-08 2015-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자원의 용도 변경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60019867A (ko) * 2014-08-12 2016-02-22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효율 무선랜 디바이스 전송 전력 제어
JP2018050089A (ja) 2015-01-29 2018-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288320B1 (en) * 2015-05-13 2023-04-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170064695A1 (en) * 2015-08-25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arameter control for immediate response frames
EP3668195B1 (en) * 2015-09-25 2022-02-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7026723B (zh) * 2016-02-02 2020-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012943B2 (en) * 2016-09-22 2021-05-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uplink signal and downlink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7888262B (zh) * 2016-09-30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信道的反馈方法、传输方法、信令传输方法和对应装置
CN109391351B (zh) * 2017-08-10 2021-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KR102445754B1 (ko) * 2017-10-10 2022-09-22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물리적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폴백 모드
AU2017439046B2 (en) 2017-11-09 2023-08-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JP2019087965A (ja) * 2017-11-10 2019-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713313B1 (en) 2017-11-17 2022-04-27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19095880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9803364B (zh) * 2017-11-17 2021-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9842929B (zh) * 2017-11-24 2022-07-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偏移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US20200404649A1 (en) * 2018-01-11 2020-12-24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termining cap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966223B2 (en) * 2018-01-22 2021-03-30 Apple Inc. Handling overlapping of PUCCH and PUSCH for new radio systems
EP3753153A4 (en) * 2018-02-13 2021-10-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RETURNING OPERAT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ALLOWING A SEMI-STATIC HARQ-ACK CODE BOOK DETERMINATION
US11412461B2 (en) 2018-03-05 2022-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US11076407B2 (en) * 2018-04-27 2021-07-27 Marvell Asia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CK/NACK bits with dual list-RM decoder and symbol regeneration for LTE PUCCH format 3
CN111182619B (zh) * 2018-11-12 2022-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99617B (zh) * 2019-08-16 2022-06-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092A (zh) * 2009-01-06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分配上行控制信道预留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CN101772168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
CN101873205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中上行控制信道指示和反馈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7247A (ja) * 2002-10-08 2004-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ATE522991T1 (de) * 2008-02-04 2011-09-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in dem eine bestätigungsmeldung für ein bündel aus frames rückgekoppelt wird
WO2009120126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10032773A1 (ja) * 2008-09-22 2012-02-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8767632B2 (en) * 2009-02-05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985828B2 (ja) * 2009-02-09 2016-09-0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複数キャリアを使用する無線送受信機ユニットのアップリンク電力制御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1701262B1 (ko) * 2009-03-17 2017-02-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업링크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107885A2 (en) * 2009-03-17 2010-09-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N101588226B (zh) 2009-05-2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PL2908585T3 (pl) * 2009-06-19 2017-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gnalizowanie informacji sterującej łączem wysyłania w LTE-A
TWI628933B (zh) * 2009-10-01 2018-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傳輸上鏈控制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JP5555325B2 (ja) * 2009-10-02 2014-07-23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複数のアンテナを有する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電力制御
KR101784189B1 (ko) * 2009-10-28 2017-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02823B (zh) 2009-11-04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控制命令的发送方法
CN101778416B (zh) * 2010-02-10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上升空间的测量和报告方法及终端
US9036494B2 (en) * 2010-02-11 2015-05-19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CN101969685B (zh) 2010-09-30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设置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045827B (zh) 2011-01-06 2013-07-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168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资源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
CN101772092A (zh) * 2009-01-06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分配上行控制信道预留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73205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中上行控制信道指示和反馈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05679A (ko) 2013-09-25
KR101618333B1 (ko) 2016-05-04
US20130286948A1 (en) 2013-10-31
EP2706795A1 (en) 2014-03-12
CN102045827A (zh) 2011-05-04
WO2012092878A1 (zh) 2012-07-12
JP2014502122A (ja) 2014-01-23
JP5669959B2 (ja) 2015-02-18
EP2706795B1 (en) 2019-07-03
US9538481B2 (en) 2017-01-03
EP2706795A4 (en)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5827B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US109313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QI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QI information
CN102170338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933969B1 (en) Modul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80352548A1 (en) Selecting a codeword and determining a symbol length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338768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10602455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JP2018531545A6 (ja) Cqi情報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送信装置
CN107210794A (zh) 用于对于低成本用户设备的链路适配的***和方法
US201300837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55694A (zh) 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KR20130121124A (ko) 물리 업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84183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104467A (zh) 一种确定uci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EP3588820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471544B (zh) 信道质量/状态指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131131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698937B2 (en) High spe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CN102148671A (zh)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