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1236A -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1236A
CN101951236A CN201010289321XA CN201010289321A CN101951236A CN 101951236 A CN101951236 A CN 101951236A CN 201010289321X A CN201010289321X A CN 201010289321XA CN 201010289321 A CN201010289321 A CN 201010289321A CN 101951236 A CN101951236 A CN 101951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nmos pass
links
transistor
drai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93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1236B (zh
Inventor
吴建辉
胡超
陈超
吉新村
徐震
竺磊
徐毅
杨世铎
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0102893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1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1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利用MOS晶体管差分输入端开关控制网络与MOS晶体管二极管正/负反馈开关控制网络,改变等效输入跨导与电流镜的比例放大因子,从而实现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功能,主要包括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输出负载级三部分。本发明相对于传统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具有直流工作点稳定、芯片面积小、增益控制精度高、宽带大且相对恒定、增益控制方式灵活、思路新颖、电路结构简单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背景技术
可变增益放大器作为射频接收机的关键模块,其设计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射频与模拟集成电路的研究热点。可变增益放大器需要在增益控制范围、增益控制精度、带宽、线性度、面积、功耗等性能之间进行折衷。为了在不同信号功率下,自动增益控制环路(AGC)具有相同的瞬态响应和准确定义的建立时间,可变增益放大器都必须满足增益相对控制信号的变化呈dB线性变化。可变增益放大器主要分为模拟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和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PGA)。而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数字控制方式易于实现,增益控制精度高,结构较为简单,所以逐渐成为主流。
数字控制增益放大器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闭环结构和开环结构:闭环结构主要是通过数字开关控制反馈网络,改变反馈因子实现增益数字控制;开环结构主要有源退化结构、二极管负载结构、共源共栅差分对等几种形式。
一般闭环结构通过运算放大器与反馈网络组成,运算放大器可以是电压型运算放大器也可以是电流型运算放大器,反馈网络可以是电阻反馈网络也可以是开关电容反馈网络。通过数字开关改变反馈网络的电阻阵列或者电容阵列,从而实现增益线性dB变化。闭环结构的增益由电阻或电容的比例决定,而工艺上比例电阻、电容的精度较高,所以闭环结构具有增益控制精度高、线性度高等优点。但是采用闭环结构的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也带来很多问题:采用电压运算放大器首先面积较大;基于电压型运算放大器,改变反馈网络后,反馈因子的变化会导致带宽的变化,即增益越大,带宽越小;采用电流型运算放大器,虽然能保证带宽基本不随增益变化,但是消耗的功耗过大;此外,采用电阻反馈网络,芯片面试很大,同时噪声性能也会恶化;采用开关电容反馈网络,结构复杂,芯片面积大,且需要通过离散时间分析,造成一定的难度。
开环结构采用的源退化结构,即差分输入级加上源退化电阻,跨导近似与源退化电阻成线性关系,输出负载级也是电阻组成;为了保证输出共模电压的稳定,一般通过数字开关改变源退化电阻网络,实现增益数字可变。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面积较小,但线性度不高,且改变源退化电阻网络时,线性度与噪声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增大源退化开环结构的线性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一个局部反馈,提高等效的输入跨导,这时线性度虽然提高了,但是带来的问题是芯片面积变大、功耗增大。二极管负载结构由差分输入级与二极管负载级组成,增益为差分输入跨导与输出二极管负载的乘积。为了保证增益不受工艺角的影响(即不受电子迁移率与空穴迁移率变化的影响),负载二极管MOS管的类型需要与差分输入级MOS管的类型相等,这时需要电流镜来实现。通过数字开关控制电流源或者电流镜的比例放大因子等方式,改变差分输入级的跨导或负载二极管的跨导,从而实现增益的dB线性变化。这种方式结构简单,面积较小,增益控制精度较高,但是控制增益的改变会引起直流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并带来功耗过大的问题。共源共栅放大结构,由差分输入级,共栅放大级,与负载电阻组成,通过改变共栅放大极的共栅开关网络,从而改变输入级的小信号变化电流传递到输出负载级的比例,从而实现增益线性变化。此结构电路带宽较大,结构较为简单,噪声较小,芯片面积较小,且改变共栅放大级的共栅开关网络,对整个电路的直流工作点未造成任何影响。但是由于此电路结构增益是差分输入跨导与输出电阻的乘积,而差分输入跨导容易受工艺等因素而变化,同时电阻阻值也容易受工艺变化而变化,所以增益控制精度不高,线性度也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直流工作点稳定、芯片面积少、增益控制精度高、宽带高且相对恒定、电路结构简单的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利用MOS晶体管差分输入端开关控制网络与MOS晶体管二极管正/负反馈开关控制网络,改变等效输入跨导与电流镜的比例放大因子,从而实现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功能,该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包括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输出负载级三部分:
所述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包括偏置电流源Iref,二极管连接的第一PMOS晶体管和作为尾电流源的第二PMOS晶体管,以及差分输入级六个PMOS晶体管,即第三PMOS晶体管、第四PMOS晶体管、第五PMOS晶体管、第六PMOS晶体管、第七PMOS晶体管和第八PMOS晶体管;
所述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包括二极管连接负载的第一NMOS晶体管和第二NMOS晶体管,同时还包括第三NMOS晶体管、第四NMOS晶体管、第五NMOS晶体管和第六NMOS晶体管;
所述输出负载级包括两个共源NMOS的第七NMOS晶体管和第八NMOS晶体管,两个共栅NMOS的第九NMOS晶体管、第十NMOS晶体管,两个二极管连接的PMOS的第九PMOS晶体管和第十PMOS晶体管。
所述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与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机构成了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主体电路部分。其中偏置电流源Iref与第一PMOS晶体管产生偏置电压给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二PMOS晶体管作为尾电流源,提供差分输入级的偏置电流,偏置电流源Iref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栅极,第一PMOS晶体管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接电源;第三PMOS晶体管、第五PMOS晶体管和第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的正级,这三个PMOS管的源极接在一起,并与作为尾电流的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它们的衬底都与各自的源极相连;第四PMOS晶体管、第六PMOS晶体管和第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的负级,这三个PMOS管的源极接在一起,并与作为尾电流的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它们的衬底都与各自的源极相连;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连接方式,其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同时漏极通过MOS开关a2+与第五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通过MOS开关a2-与第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连接方式,源极接地,漏极与第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同时漏极通过MOS开关a2+与第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通过MOS开关a2-与第五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1+与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另外一个开关a1-与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第四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1+与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另外一个开关a1-与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第五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3与自己的漏极相连,其栅极通过另外一个MOS开关a3与第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六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3与自己的漏极相连,其栅极通过另外一个MOS开关a3与第八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七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其漏极与第九NMOS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八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其漏极与第十NMOS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九NMOS晶体管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其漏极作为输出级正端与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第十NMOS晶体管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其漏极作为输出级负端与第十P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负载连接;第十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负载连接;十二个MOS开关都由MOS管构成。
通过MOS开关控制差分输入级的等效跨导;通过相反的数字信号来控制MOS开关的开与关,即控制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接到自己的栅极形成负反馈二极管连接,还是将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接到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形成正反馈二极管连接;同时作为全差分放大,保持对称性,相反的数字信号来控制MOS开关的开与关,即控制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接到自己的栅极形成负反馈二极管连接,还是将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接到第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形成正反馈二极管连接。
第七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第八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第九NMOS晶体管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与第七NMOS晶体管组成共源共栅结构;第十NMOS晶体管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与第八NMOS晶体管组成共源共栅结构;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源极接电源,形成二极管连接的输出负载,其栅极、漏极作为差分输出信号的正端;第十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源极接电源,形成二极管连接的输出负载,其栅极、漏极作为差分输出信号的负端。通过数字MOS开关以及第七PMOS晶体管、第八PMOS晶体管、第五NMOS晶体管、第六NMOS晶体管分流来保证增益切换时,直流工作点的稳定,即稳定输出共模电压。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值可变增益放大器,思路新颖、结构简单,采用数字MOS开关控制NMOS二极管反馈极性的选择,改变电流镜比例放大因子,从而实现一个具有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功能。此结构有效利用MOS晶体管,电路面积大幅减小,增益控制精度高,带宽大且较为恒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主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差分输入端开关控制跨导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MOS正、负反馈二极管连接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数字开关控制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频率特性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其利用MOS晶体管差分输入端开关控制网络与MOS晶体管二极管正、负反馈开关控制网络,改变等效输入跨导与电流镜的比例放大因子,从而实现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功能,该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主要包括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输出负载级三部分:
所述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包括偏置电流源Iref,二极管连接的第一PMOS晶体管MP1和作为尾电流源的第二PMOS晶体管MP2,以及差分输入级六个PMOS晶体管,即第三PMOS晶体管MP3、第四PMOS晶体管MP4、第五PMOS晶体管MP5、第六PMOS晶体管MP6、第七PMOS晶体管MP7和第八PMOS晶体管MP8;
所述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包括连接负载的第一NMOS晶体管MN1和第二NMOS晶体管MN2,同时还包括第三NMOS晶体管MN3、第四NMOS晶体管MN4、第五NMOS晶体管MN5和第六NMOS晶体管MN6;
所述输出负载级包括两个共源NMOS的第七NMOS晶体管MN7和第八NMOS晶体管MN8,两个共栅NMOS的第九NMOS晶体管MN9、第十NMOS晶体管MN10,两个二极管连接的PMOS的第九PMOS晶体管MP9和第十PMOS晶体管MP10。
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机构成了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主体电路部分。其中偏置电流源Iref与第一PMOS晶体管MP1产生偏置电压给第二PMOS晶体管MP2的栅极;第二PMOS晶体管MP2作为尾电流源,提供差分输入级的偏置电流,其源极接电源VDD;第三PMOS晶体管MP3、第五PMOS晶体管MP5和第七PMOS晶体管MP7的栅极接输入信号的正级Vin+,这三个PMOS管的源极接在一起,并与作为尾电流源的第二PMOS晶体管PM2的漏极相连,它们的衬底都与源极相连;第四PMOS晶体管MP4、第六PMOS晶体管MP6和第八PMOS晶体管MP8的栅极接输入信号的负级Vin-,这三个PMOS管的源极接在一起,并与作为尾电流源的第二PMOS晶体管MP2的漏极相连,它们的衬底都与源极相连;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连接方式,源极接地GND,漏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MP3的漏极相连,同时漏极通过MOS开关a2+与第五PMOS晶体管MP5的漏极相连,通过MOS开关a2-与第六PMOS晶体管MP6的漏极相连;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连接方式,源极接地GND,漏极与第四PMOS晶体管MP4的漏极相连,同时漏极通过MOS开关a2+与第六PMOS晶体管MP6的漏极相连,通过MOS开关a2-与第五PMOS晶体管MP5的漏极相连;第三NMOS晶体管MN3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1+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另外一个开关a1-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第四NMOS晶体管MN4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1+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另外一个开关a1-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第五NMOS晶体管MN5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3与自己的漏极相连,其栅极通过另外一个MOS开关a3与第七PMOS晶体管MP7的漏极相连;第六NMOS晶体管MN6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3与自己的漏极相连,其栅极通过另外一个MOS开关a3与第八PMOS晶体管MP8的漏极相连;第七NMOS晶体管MN7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其漏极与第九NMOS晶体管MN9的源极相连;第八NMOS晶体管MN8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其漏极与第十NMOS晶体管MN10的源极相连;第九NMOS晶体管MN9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其漏极作为输出级正端Vout+,并与第九PMOS晶体管MP9的栅极相连;第十NMOS晶体管MN10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其漏极作为输出级负端Vout-,并与第十PMOS晶体管MP10的栅极相连;第九PMOS晶体管MP9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负载连接;第十PMOS晶体管MP10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负载连接;十二个MOS开关由MOS管构成,通过MOS开关栅极电压的选择来控制MOS开关的开与关。
通过MOS开关控制差分输入级的等效跨导;通过相反的数字信号a1+,a1-来控制MOS开关的开与关,即控制第四NMOS晶体管MN4的漏极接到自己的栅极形成负反馈二极管连接,还是将第四NMOS晶体管MN4的漏极接到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漏极形成正反馈二极管连接;同时作为全差分放大,保持对称性,相反的数字信号a1+,a1-来控制MOS开关的开与关,即控制第三NMOS晶体管MN3的漏极接到自己的栅极形成负反馈二极管连接,还是将第三NMOS晶体管MN3的漏极接到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漏极形成正反馈二极管连接。
第七NMOS晶体管MN7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第八NMOS晶体管MN8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第九NMOS晶体管MN9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与第七NMOS晶体管MN7组成共源共栅结构;第十NMOS晶体管MN10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与第八NMOS晶体管MN6组成共源共栅结构;第九PMOS晶体管MP9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源极接电源VDD,形成二极管连接的输出负载,其栅极、漏极作为差分输出信号的正端;第十PMOS晶体管MP10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源极接电源VDD,形成二极管连接的输出负载,其栅极、漏极作为差分输出信号的负端。通过数字MOS开关以及第七PMOS晶体管MP7、第八PMOS晶体管MP8、第五NMOS晶体管MN5、第六NMOS晶体管MN6分流来保证增益切换时,直流工作点的稳定,即稳定输出共模电压。
传统的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控制原理十分直观,如图4所示,直接通过开关控制a1、a2的电压,当a1电压接到第九NMOS晶体管MN9、第十NMOS晶体管MN10的栅压Vb上,且a2电压接地时,NMOS电流镜的比例放大因子就增大,差分输入小信号电流流通过镜像电流源流向输出负载级的比例变大,这样整个放大器的增益变大。当a1电压接地,而a2电压接到第九NMOS晶体管MN9、第十NMOS晶体管MN10栅压vb上,这时NMOS电流镜的比例放大因子变小,整个放大器的增益变小。这种方法结构简单,增益控制方式简单,输出共模电压稳定。但是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NMOS晶体管第九NMOS晶体管MN9、第十NMOS晶体管MN10、第十一NMOS晶体管MN11、第十二NMOS晶体管MN12、第十三NMOS晶体管MN13、第十四NMOS晶体管MN14直接与输出级相连,这时存在大量的寄生电容,从而使得放大器的带宽变小。此外这种结构的增益控制范围较小,如果增加增益控制范围,需要通过增加更多的电流镜阵列,这时功耗过高,芯片面积变大,同时带宽进一步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以及采用图3所示的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图2中,通过MOS开关以及相反的数字控制信号a2+、a2-来控制差分输入级的漏极连接方式,可以是负反馈连接方式,使得等效输入跨导增大,也可以是正反馈连接方式,使得等效输入跨导减小,通过当不需要增加或者减小等效输入跨导时,需要通过一组差分输入PMOS进行分流,从而保证不同增益控制方式下,差分输入的过驱动电压相等,通过输出级直流工作点稳定。图3中,通过MOS开关以及相反的数字控制信号a1+、a1-来控制NMOS二极管连接方式是正反馈连接还是负反馈连接。正反馈连接方式,可以使电流镜比例放大因子变大,负反馈连接方式,可以使电流镜比例放大因子变小。总体电路见图1所示,通过数字信号对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的控制,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增益控制,输出级的共栅晶体管MN9,MN10增加电流镜的输出阻抗的同时,并且起来隔离的作用。增益切换时,输出级的寄生电容没有发生改变,所以3dB带宽相对变化较少。此外第七PMOS晶体管MP7、第八PMOS晶体管MP8、第五NMOS晶体管MN5、第六NMOS晶体管MN6以及开关保证增益切换时整个电路的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整个放大器的增益只与差分输入极的PMOS跨导,输出二极管连接的PMOS跨导以及数字开关控制的比例电流镜放大因子有关。通过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增益控制范围,可以增加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以及MOS晶体管二极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只要保证负反馈大于正反馈,就不会存在环路稳定性问题。图5给出在CMOS工艺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较好的增益控制精度以及较高的3dB带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包括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和输出负载级三部分:
所述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包括偏置电流源Iref,第一PMOS晶体管(MP1)、第二PMOS晶体管(MP2)、第三PMOS晶体管(MP3)、第四PMOS晶体管(MP4)、第五PMOS晶体管(MP5)、第六PMOS晶体管(MP6)、第七PMOS晶体管(MP7)和第八PMOS晶体管(MP8);
所述MOS晶体管二级管正/负反馈控制网络包括第一NMOS晶体管(MN1)、第二NMOS晶体管(MN2)、第三NMOS晶体管(MN3)、第四NMOS晶体管(MN4)、第五NMOS晶体管(MN5)和第六NMOS晶体管(MN6);
所述输出负载级包括第七NMOS晶体管(MN7)、第八NMOS晶体管(MN8)、第九NMOS晶体管(MN9)、第十NMOS晶体管(MN10)、第九PMOS晶体管(MP9)、第十PMOS晶体管(MP10);
所述差分输入级跨导控制网络中,偏置电流源Iref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MP1)的漏极和栅极,第一PMOS晶体管(MP1)和第二PMOS晶体管(MP2)的栅极相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MP1)和第二PMOS晶体管(MP2)的源极接电源(VDD);第三PMOS晶体管(MP3)、第五PMOS晶体管(MP5)和第七PMOS晶体管(MP7)的栅极接输入信号的正级(Vin+),这三个PMOS管的源极接在一起,并与第二PMOS晶体管(MP2)的漏极相连,它们的衬底都与各自的源极相连;第四PMOS晶体管(MP4)、第六PMOS晶体管(MP6)和第八PMOS晶体管(MP8)的栅极接输入信号的负级(Vin-),这三个PMOS管的源极接在一起,并与第二PMOS晶体管(MP2)的漏极相连,它们的衬底都与各自的源极相连;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连接方式,其源极接地(GND),漏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MP3)的漏极相连,同时漏极通过MOS开关a2+与第五PMOS晶体管(MP5)的漏极相连,通过MOS开关a2-与第六PMOS晶体管(MP6)的漏极相连;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与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连接方式,源极接地(GND),漏极与第四PMOS晶体管(MP4)的漏极相连,同时漏极通过MOS开关a2+与第六PMOS晶体管(MP6)的漏极相连,通过MOS开关a2-与第五PMOS晶体管(MP5)的漏极相连;第三NMOS晶体管(MN3)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1+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另外一个开关a1-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第四NMOS晶体管(MN4)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1+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其漏极通过另外一个开关a1-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第五NMOS晶体管(MN5)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3与自己的漏极相连,其栅极通过另外一个MOS开关a3与第七PMOS晶体管(MP7)的漏极相连;第六NMOS晶体管(MN6)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一个MOS开关a3与自己的漏极相连,其栅极通过另外一个MOS开关a3与第八PMOS晶体管(MP8)的漏极相连;第七NMOS晶体管(MN7)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其漏极与第九NMOS晶体管(MN9)的源极相连;第八NMOS晶体管(MN8)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其漏极与第十NMOS晶体管(MN10)的源极相连;第九NMOS晶体管(MN9)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其漏极作为输出级正端(Vout+)与第九PMOS晶体管(MP9)的栅极相连;第十NMOS晶体管(MN10)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其漏极作为输出级负端(Vout-)与第十PMOS晶体管(MP10)的栅极相连;第九PMOS晶体管(MP9)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负载连接;第十PMOS晶体管(MP10)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负载连接;十二个MOS开关都由MOS管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第七NMOS晶体管(MN7)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N1)的栅极相连,第八NMOS晶体管(MN8)的栅极与第二NMOS晶体管(MN2)的栅极相连;第九NMOS晶体管(MN9)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与第七NMOS晶体管(MN7)组成共源共栅结构;第十NMOS晶体管(MN10)的栅极接固定的偏置电压(Vb)与第八NMOS晶体管(MN6)组成共源共栅结构;第九PMOS晶体管(MP9)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源极接电源(VDD),形成二极管连接的输出负载,其栅极、漏极作为差分输出信号的正端;第十PMOS晶体管(MP10)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源极接电源(VDD),形成二极管连接的输出负载,其栅极、漏极作为差分输出信号的负端。
CN 201010289321 2010-09-20 2010-09-20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1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89321 CN101951236B (zh) 2010-09-20 2010-09-20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89321 CN101951236B (zh) 2010-09-20 2010-09-20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236A true CN101951236A (zh) 2011-01-19
CN101951236B CN101951236B (zh) 2013-05-01

Family

ID=4345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8932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1236B (zh) 2010-09-20 2010-09-20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1236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400A (zh) * 2012-02-09 2012-07-25 东南大学 高增益单级跨导运算放大器
CN102843101A (zh) * 2011-06-20 2012-12-26 苏州科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CN103036510A (zh) * 2012-12-07 2013-04-10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器
CN103107791A (zh) * 2012-12-31 2013-05-15 东南大学 带宽恒定的增益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3166586A (zh) * 2011-12-12 2013-06-19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CN104579193A (zh) * 2013-10-14 2015-04-29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04617898A (zh) * 2015-01-19 2015-05-13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运算放大器
CN106648198A (zh) * 2015-10-30 2017-05-10 晶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容触摸感应触摸屏面板的差动电流模式模拟前端电路
CN106788279A (zh) * 2016-12-01 2017-05-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低敏感度衬底输入放大器
CN106849894A (zh) * 2017-01-23 2017-06-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共栅cascode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结构
CN107070824A (zh) * 2016-02-10 2017-08-18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通***均衡器
CN109417366A (zh) * 2016-06-28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B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12148060A (zh) * 2019-06-26 2020-12-29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交越失真运算放大器输入级衬底电压控制电路
CN113114196A (zh) * 2021-04-29 2021-07-13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放大集成三极管芯片
CN114024511A (zh) * 2021-10-11 2022-02-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数字控制的宽带高线性度可变增益放大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209A (zh) * 2007-01-02 2008-07-16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动态补偿方法与相关装置
CN201846315U (zh) * 2010-09-20 2011-05-25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209A (zh) * 2007-01-02 2008-07-16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动态补偿方法与相关装置
CN201846315U (zh) * 2010-09-20 2011-05-25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 YIN,TING-HUA YUN,JIAN-HUI WU,LONG-XING SHI: "A CMOS Low-Distortion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with Exponential Gain Contro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2006,ASSCC 2006,IEEE ASIAN》 *
恽廷华,尹莉,吴建辉,时龙兴: "具有温度补偿及dB线性增益控制的单级宽范围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 《半导体学报》 *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101A (zh) * 2011-06-20 2012-12-26 苏州科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CN102843101B (zh) * 2011-06-20 2015-06-10 苏州科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CN103166586A (zh) * 2011-12-12 2013-06-19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CN103166586B (zh) * 2011-12-12 2016-07-06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CN102611400A (zh) * 2012-02-09 2012-07-25 东南大学 高增益单级跨导运算放大器
CN103036510A (zh) * 2012-12-07 2013-04-10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器
CN103107791A (zh) * 2012-12-31 2013-05-15 东南大学 带宽恒定的增益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3107791B (zh) * 2012-12-31 2015-03-04 东南大学 带宽恒定的增益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4579193A (zh) * 2013-10-14 2015-04-29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04579193B (zh) * 2013-10-14 2017-10-27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04617898B (zh) * 2015-01-19 2017-06-06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运算放大器
CN104617898A (zh) * 2015-01-19 2015-05-13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运算放大器
CN106648198A (zh) * 2015-10-30 2017-05-10 晶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容触摸感应触摸屏面板的差动电流模式模拟前端电路
CN107070824B (zh) * 2016-02-10 2021-07-09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通***均衡器
CN107070824A (zh) * 2016-02-10 2017-08-18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通***均衡器
CN109417366A (zh) * 2016-06-28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B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9417366B (zh) * 2016-06-28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B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6788279A (zh) * 2016-12-01 2017-05-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低敏感度衬底输入放大器
CN106788279B (zh) * 2016-12-01 2020-02-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低敏感度衬底输入放大器
CN106849894B (zh) * 2017-01-23 2018-10-0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共栅cascode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结构
CN106849894A (zh) * 2017-01-23 2017-06-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共栅cascode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结构
CN112148060A (zh) * 2019-06-26 2020-12-29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交越失真运算放大器输入级衬底电压控制电路
CN112148060B (zh) * 2019-06-26 2022-05-17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交越失真运算放大器输入级衬底电压控制电路
CN113114196A (zh) * 2021-04-29 2021-07-13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放大集成三极管芯片
CN113114196B (zh) * 2021-04-29 2023-10-13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放大集成三极管芯片
CN114024511A (zh) * 2021-10-11 2022-02-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数字控制的宽带高线性度可变增益放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236B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1236B (zh)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CN201846315U (zh)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0530950C (zh) 具有栅地阴地放大器控制的差动放大器
CN109951161B (zh) 一种互补型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7733382B (zh) 自偏置轨到轨恒定跨导放大器
US7605656B2 (en) Operational amplifier with rail-to-rail common-mode input and output range
CN101662264B (zh) 一种低功耗大摆幅开关型运算放大器
CN109104157B (zh) 一种自调零运算放大器
CN113726298B (zh) 一种全差分二级运算放大器电路
CN111176358B (zh) 一种低功耗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3825557A (zh) 一种低功耗高线性度跨导放大器
US7999617B2 (en) Amplifier circuit
CN101839941B (zh) 信号感测放大器
CN114710124A (zh) 基于低纹波电荷泵的轨到轨输入输出运算跨导放大器
US7453104B2 (en) Operational amplifier including low DC gain wideband feed forward circuit and high DC gain narrowband gain circuit
CN111585516B (zh) 一种带输出箝位功能的运算放大器
CN101674057B (zh) 可降低耗电量的轨对轨运算放大器
CN114253341B (zh) 一种输出电路和电压缓冲器
CN113612449A (zh) 一种运算放大器电路
CN111697936B (zh) 一种低功耗互补型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Hati et al. A power efficient and constant-g m 1.8 V CMOS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 with rail-to-rail input and output ranges for charge pump in phase-locked loop
Kai et al. A 168 dB high gain folded cascode operational amplifier for Delta-Sigma ADC
CN101902208A (zh) 运算放大电路
CN107888184B (zh) 单端转差分电路及其构成的缓冲器电路和采样保持电路
CN215420202U (zh) 一种运算放大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