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962B -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3962B
CN101923962B CN201010129905.0A CN201010129905A CN101923962B CN 101923962 B CN101923962 B CN 101923962B CN 201010129905 A CN201010129905 A CN 201010129905A CN 101923962 B CN101923962 B CN 101923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arbon
electrode
adhesive layer
graphite
electroconductiv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99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3962A (zh
Inventor
阮殿波
陈照平
陈胜军
陈照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RR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SHENG XINGT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SHENG XINGT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SHENG XINGT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299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3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3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本发明还公开了制造所述电极和所述超级电容器的方法。所述活性碳电极包括铝箔基片、石墨导电胶层和活性碳涂覆层,并在迭加后经辊压工艺处理而形成。所述石墨导电胶层包含粘合剂与石墨材料;所述活性碳涂覆层包含活性碳材料、乙炔黑与所述粘合剂。优选的是,作为正极时所述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物,作为负极时所述粘合剂为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物。所制备的活性碳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学特性和结构强度,所组装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储能特性和稳定特性,在工业、交通、电子、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包括活性碳正极与活性碳负极的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集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等特性于一身,此外它还具有免维护、高可靠性等优点,是一种兼备电容和电池特性的新型电子元件。根据储能机理的不同其主要分为建立在界面双电层基础上的“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以及建立在“法拉第准电容”基础上的“准电容型”超级电容器。碳材料的性质是决定“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决定因素。其中包括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导率等。经过研究满足要求的碳材料有活性炭,纳米碳纤维,纳米碳管等等,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专利如美国MAXWELL公司的美国专利(US6955694),该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具有密封电解封口的多电极双层电容器》(CA1408121A),以及北京集星联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活性炭纤维布/喷涂铝复合极板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ZL03124290.1)。“准电容”的原理是电极材料利用锂离子或质子在材料的三维或准二维晶格立体结构中的储留来达到储存能量的目的,该类电极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氮化物、高分子聚合物等等,较为典型的专利如清华大学的《基于氧化钴及氧化钌的混合式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ZL200810111892.7)。超级电容器的核心组件是其电极,制约活性碳材料粘合强度的关键因素是粘合剂,传统工艺中多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粘合剂,存在粘结强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电极、基于该新型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新型粘合剂的使用可有效提高电极强度,基于上述新型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具有储能密度大、放电功率高、性能稳定等特点,在交通、能源、航天、绿色新能源和军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碳电极以及以所述电极作为正极和/或负极的超级电容器。具体地说,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
1.一种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碳电极包括铝箔基片、石墨导电胶层和活性碳涂覆层,并在迭加后经辊压工艺处理而形成;其中,所述石墨导电胶层包含粘合剂与石墨材料;
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正极的情况下,所述粘合剂为正极粘合剂,以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总质量计,所述石墨导电胶层中的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至20%;
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负极的情况下,所述粘合剂为负极粘合剂,以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总质量计,所述石墨导电胶层中的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至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碳涂覆层包含活性碳材料、乙炔黑与所述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正极粘合剂,包含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以所述正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正极粘合剂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20%至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正极粘合剂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之间的质量比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35℃至4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然后搅拌均匀,再加入所述石墨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采用喷涂或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铝箔基片的表面,所形成的石墨导电胶层的厚度为20微米至5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正极的情况下,以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所述活性碳涂覆层中的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5%至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的质量比例为9:1。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35℃至4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然后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所述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采用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石墨导电胶层表面,所形成的活性碳涂覆层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负极粘合剂,包含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以所述负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负极粘合剂中的丁苯橡胶胶乳的质量比为20%至6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负极粘合剂中的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2:3。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55℃至6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胶乳,然后搅拌均匀,再加入所述石墨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采用喷涂或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铝箔基片的表面,所形成的石墨导电胶层的厚度为20微米至50微米。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负极的情况下,以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所述活性碳涂覆层中的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5%至10%。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55℃至6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胶乳,然后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所述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采用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表面,所形成的活性碳涂覆层的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
20.一种超级电容器,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和外壳,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均使用权利要求1-19任意一项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外壳为不锈钢外壳或铝质外壳,并且所述正极和负极依次迭加或卷绕成为电极芯后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密封有非水性电解液。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活性碳电极、基于所述活性碳电极的超级电容器、以及所述活性碳电极和所述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超级电容器的结构为活性碳正极和活性碳负极依次叠加或卷绕为电极芯后,密封在例如不锈钢或铝质外壳内构成例如圆柱形或方形结构,并在该外壳内灌注非水性电解液组装成为全密封超级电容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出基于不同组成粘合剂的新型活性碳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电极结构强度,降低了电极的内阻。基于新型活性碳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工作可靠性,本发明中描述的超级电容器在工业不间断电源、电动车辆、风力发电,军用大功率电源、无线电通讯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极多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形超级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方形超级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容器的制造技术范围的一种基于活性碳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电容器由活性碳正极和活性碳负极迭加或卷绕为电极芯后,密封在例如不锈钢或铝质外壳内构成例如圆柱型结构或方形结构。
活性碳正极及活性碳负极分别由铝箔基片、石墨导电胶层和活性碳涂覆层叠加构成。石墨导电胶层包含粘合剂与石墨材料。活性碳涂覆层包含活性碳材料、乙炔黑和粘合剂。
石墨导电胶层与铝箔基片之间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可提高电极强度的同时降低电极内阻,上述工艺可解决活性碳材料与铝箔之间粘附强度差的技术难题。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超级电容器的正极和负极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粘合剂成分不同,正极中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负极中的粘合剂为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与传统的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粘合剂相比,本专利所采用的新型粘合剂粘附强度提高,可进一步解决活性碳涂覆层结构强度差的技术难题。正极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可解决丁苯橡胶胶乳在高电位下不稳定的技术难题。
优选的是,在制备活性碳正极时,以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总质量计,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至20%,例如为10%、15%或20%;如果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过低,则可能会导致粘附强度降低;如果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过高,则可能会导致电极板结、脆性增大。
优选的是,以所述正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20%至50%,例如为20%、30%、40%或50%;如果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过低,则可能会导致粘附强度降低、电极材料脱落;如果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过高,则可能会导致电极内阻升高。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之间的质量比为1:3至3:1,更优选为1:3。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35℃至45℃(控制在该温度范围内,例如温度可以保持在该范围内的任意温度或温度范围,下同),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然后搅拌均匀,再加入所述石墨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所述石墨导电胶层可以采用喷涂或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铝箔基片的表面,所形成的石墨导电胶层的厚度为20微米至50微米,例如为20微米、30微米、40微米或50微米。
另外优选的是,以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所述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5%至10%,例如为5%、7%、8%或10%。另外优选的是,以所述正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例为20%至50%,例如为20%、30%、40%或5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之间的质量比为1:3至3:1,更优选为1:3。更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的质量比例为9:1;另外还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35℃至4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然后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所述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碳涂覆层采用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石墨导电胶层表面,所形成的活性碳涂覆层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例如可以为100微米、120微米、140微米、160微米、180微米或200微米。
优选的是,在制备活性碳负极时,以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总质量计,所述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至20%,例如为10%、15%或20%;如果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过低,则可能会导致粘附强度降低;如果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过高,则可能会导致电极板结、脆性增大。
优选的是,以所述负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丁苯橡胶胶乳的质量比为20%至60%,例如为20%、30%、40%或50%;如果所述丁苯橡胶胶乳的质量比过低,则可能会导致粘附强度降低、电极材料脱落;如果所述丁苯橡胶胶乳的质量比过高,则可能会导致电极内阻升高。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2:3至3:2,更优选为2:3。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55℃至6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胶乳,然后搅拌均匀,再加入所述石墨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在制备负极时,所述石墨导电胶层可以采用喷涂或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铝箔基片的表面,所形成的石墨导电胶层的厚度为20微米至50微米,例如为20微米、30微米、40微米或50微米。
另外优选的是,以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所述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5%至10%,例如为5%、7%、8%或10%。另外优选的是,以所述负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丁苯橡胶胶乳的质量比为20%至50%,例如为20%、30%、40%或5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之间的质量比为2:3至3:2,更优选为2:3。另外还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的质量比例为9:1。另外还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55℃至6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胶乳,然后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所述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另外还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碳涂覆层采用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表面,所形成的活性碳涂覆层的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例如可以为100微米、120微米、140微米、160微米、180微米或200微米。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器,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和外壳,所述正极和负极分别为上述所制得的电极,所述外壳为不锈钢外壳或铝质外壳,并且所述正极和负极依次迭加或卷绕成为电极芯后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密封有非水性电解液。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结构及电容器结构如图所示:
图1为电极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铝箔层,2和4为铝箔两侧的石墨导电胶层,3和5为导电胶层表面的活性碳涂覆层。
图2为圆形超级电容器结构示意图,其中6为电极,7为隔膜,8为电极芯,9为引流条,10为顶盖,11为电极端子,12为外壳。
图3为方形超级电容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3为注液口
在组装超级电容器时,所述电极可采用刺铆或焊接等方法连接引流条,然后经叠加和卷绕等工艺后形成电极芯,将引流条与电极端子连接后放入不锈钢或铝质外壳中以压延或焊接方式连接顶盖后完成干态封装,对干态封装半成品进行真空烘干等脱水处理以最大程度去除电容器内部的水分,最后灌注非水性电解液并封死注液口后完成电容器组装。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实施例仅为说明目的,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换言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正极表面石墨导电胶层制备。取铝箔作为电极基片,在其两侧表面采用浆料喷涂工艺(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刮涂工艺)制备石墨导电胶层。正极石墨导电胶层由正极粘合剂与石墨材料混合构成,其中正极粘合剂与石墨之间质量比为15:85。正极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3。浆料制备过程为将去离子水加热并控制在35℃至45℃的范围内,先行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搅拌,然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后彻底搅拌均匀。依照正极粘合剂与石墨之间的15:85的比例加入石墨并充分搅拌形成均匀浆料。将所制备浆料利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后,采用喷涂方式涂覆于铝箔基片的两侧,导电胶层厚度为40微米。
2.正极活性碳涂覆层制备。在制备好的正极石墨导电胶层表面涂覆活性碳层。活性碳涂覆层包含正极粘合剂、活性碳材料和乙炔黑。其中,以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8%。正极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质量比为1:3。活性碳涂覆层中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质量比例为9:1。浆料制备过程为将去离子水加热并控制在35℃至45℃的范围内,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后彻底搅拌均匀,然后依次加入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后充分搅拌并进一步进行胶体磨研磨处理。将浆料采用刮涂方法均匀的涂覆在石墨导电胶层表面,所制备的活性碳涂覆层的厚度为150微米。
3.正极辊压处理。将制备好的石墨导电胶层及活性碳涂覆层结构的电极进行辊压处理,并在110℃烘干处理,由此制得正极。
4.负极表面的石墨导电胶层的制备。取铝箔作为电极基片,在其两侧表面采用浆料喷涂制备石墨导电胶层。石墨导电胶层为负极粘合剂与石墨材料的混合混合物,其中负极粘合剂与石墨之间的质量比为15:85。负极粘合剂为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物,其最佳质量比为2:3。浆料制备过程为将去离子水加热并控制在55℃至65℃的范围内,先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搅拌,然后加入丁苯橡胶胶乳后彻底搅拌均匀。依照负极粘合剂与石墨之间的15:85比例加入石墨并充分搅拌形成均匀浆料。将所制备浆料利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后采用喷涂方式涂覆于铝箔基片的两侧,石墨导电胶层的厚度为40微米。
5.负极的活性碳涂覆层的制备。在制备好的负极的石墨导电胶层表面涂覆活性碳涂覆层。活性碳涂覆层由负极粘合剂、活性碳材料和乙炔黑混合构成。以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8%。负极粘合剂为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2:3。以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的质量比例为9:1。浆料制备过程为将去离子水加热并控制在55℃至65℃的范围内,依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胶乳后彻底搅拌均匀,然后依次加入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后充分搅拌并进一步进行胶体磨研磨处理。将浆料采用刮涂方法均匀的涂制在石墨导电胶层表面,所制备活性碳涂覆层的厚度为150微米。
6.负极辊压处理。将制备好的石墨导电胶层及活性碳涂覆层结构的电极进行辊压处理,并在110℃烘干处理,由此获得负极。
7.电容器组装工艺过程。如图2及图3所示,将所制备正极和负极通过刺铆或焊接等方法连接引流条9,然后与隔膜7经叠加和卷绕等工艺后形成电极芯8,将引流条与电极端子11连接后放入铝质外壳(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不锈钢外壳)12中以压延方式(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顶盖10后完成干态封装,对干态封装半成品通过真空烘干进行脱水处理,以最大程度去除电容器内部的水分,最后灌注非水性电解液并封死注液口13后,制得超级电容器。
实施例2和3
除了下表1和2所列的参数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实施实施例2和3。
表1 制备正极的与材料和工艺有关的参数
注:第一质量比为石墨导电胶层的粘合剂中的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第二质量比为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粘合剂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第三质量比为所述活性碳涂覆层中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的质量比。
表2 制备负极的与材料和工艺有关的参数
注:第四质量比为石墨导电胶层的粘合剂中的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第五质量比为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粘合剂中的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第六质量比为所述活性碳涂覆层中活性碳涂覆层中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的质量比。
对各个实施例中所制得的电极中的活性碳材料与铝箔基片的粘附强度和所制得的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密度、放电功率和工作寿命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各实施例中所制得的电极和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指标
实施例 粘附强度(MPa) 储能密度(Wh/kg) 放电功率(kW/kg) 工作寿命(万次)
实施例1 0.11 5.0 6.5 50
实施例2 0.10 4.8 6.7 50
实施例3 0.13 5.3 6.4 50
注:粘附强度为所制得的活性碳电极中活性碳材料与铝箔基片之间的粘附强度;储能密度、放电功率和工作寿命为所制得的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密度、放电功率和工作寿命。

Claims (20)

1.一种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碳电极包括铝箔基片、石墨导电胶层和活性碳涂覆层,并在迭加后经辊压工艺处理而形成;其中,所述石墨导电胶层包含粘合剂与石墨材料;
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正极的情况下,所述粘合剂为正极粘合剂,以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总质量计,所述石墨导电胶层中的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至20%;
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负极的情况下,所述粘合剂为负极粘合剂,以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总质量计,所述石墨导电胶层中的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至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碳涂覆层包含活性碳材料、乙炔黑与所述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正极粘合剂,包含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以所述正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正极粘合剂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20%至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正极粘合剂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之间的质量比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35℃至4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然后搅拌均匀,再加入所述石墨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采用喷涂或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铝箔基片的表面,所形成的石墨导电胶层的厚度为20微米至5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正极的情况下,以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所述活性碳涂覆层中的正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5%至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材料与乙炔黑的质量比例为9:1。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35℃至4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然后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所述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采用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石墨导电胶层表面,所形成的活性碳涂覆层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所述负极粘合剂,包含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以所述负极粘合剂的总质量计,所述负极粘合剂中的丁苯橡胶胶乳的质量比为20%至6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负极粘合剂中的丁苯橡胶胶乳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2:3。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55℃至6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胶乳,然后搅拌均匀,再加入所述石墨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石墨导电胶层采用喷涂或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铝箔基片的表面,所形成的石墨导电胶层的厚度为20微米至50微米。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其中,在所述活性碳电极作为负极的情况下,以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的总质量计,所述活性碳涂覆层中的负极粘合剂的质量比为5%至10%。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由浆料制得,所述浆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去离子水加热至55℃至65℃,依次加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胶乳,然后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所述乙炔黑和活性碳材料,在搅拌均匀后,进一步采用胶体磨进行研磨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活性碳涂覆层采用刮涂的方法将所述浆料附着于所述石墨导电胶层的表面,所形成的活性碳涂覆层的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
20.一种超级电容器,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和外壳,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均使用权利要求1-19任意一项所述的活性碳电极,所述外壳为不锈钢外壳或铝质外壳,并且所述正极和负极依次迭加或卷绕成为电极芯后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密封有非水性电解液。
CN201010129905.0A 2010-03-23 2010-03-23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Active CN101923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9905.0A CN101923962B (zh) 2010-03-23 2010-03-23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9905.0A CN101923962B (zh) 2010-03-23 2010-03-23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962A CN101923962A (zh) 2010-12-22
CN101923962B true CN101923962B (zh) 2015-09-23

Family

ID=4333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9905.0A Active CN101923962B (zh) 2010-03-23 2010-03-23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39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6445A (zh) * 2015-04-16 2015-09-16 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实密度、低接触内阻的超级电容器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8887B (zh) * 2016-04-28 2019-02-26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粘结剂、采用该复合粘结剂制备的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7017096B (zh) * 2017-04-01 2019-07-19 苏州海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石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28978A (zh) * 2019-07-28 2019-11-08 五邑大学 一种基于NiMoO4@石墨复合材料的储能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0797213B (zh) * 2019-12-12 2021-09-17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c过渡层的超级电容器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210A (zh) * 2000-05-12 2004-03-17 ��ʤ�����ɷ����޹�˾ 有碳粉末电极的电化学双层电容器
CN101271767A (zh) * 2008-04-23 2008-09-24 江苏集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超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36654A (zh) * 2007-11-13 2009-05-20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型安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CN101442120A (zh) * 2008-12-29 2009-05-27 朱经纬 一种电极材料及包括该材料制作的电极以及包括该电极制作的电化学储能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2887B1 (ko) * 2003-08-27 2006-01-11 (주)에스와이하이테크 전기이중층 커패시터의 혼합 바인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 이중층 커패시터의 전극 제조방법
WO2007032064A1 (ja) * 2005-09-14 2007-03-22 Kitagawa Seiki Kabushiki Kaisha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用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210A (zh) * 2000-05-12 2004-03-17 ��ʤ�����ɷ����޹�˾ 有碳粉末电极的电化学双层电容器
CN101436654A (zh) * 2007-11-13 2009-05-20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型安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CN101271767A (zh) * 2008-04-23 2008-09-24 江苏集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超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2120A (zh) * 2008-12-29 2009-05-27 朱经纬 一种电极材料及包括该材料制作的电极以及包括该电极制作的电化学储能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962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8534B (zh) 一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1007129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正极极片
CN107240721A (zh) 双极性电极及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1847514B (zh) 一种活性炭电极以及具有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US20110013344A1 (en) Polarizable electrode for capacitor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having the same
CN101923962B (zh) 一种活性碳电极和包括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KR101038869B1 (ko) 커패시터용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이중층 커패시터
JP2013135223A (ja) 電極活物質/導電材の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含む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CN109300698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6457B (zh) 基于活性炭/叶绿素铜钠复合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25013A (zh) 一种无集流体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05870403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方法及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池
CN10589592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集流体的制备方法
CN109449492A (zh) 一种陶瓷基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55766A (ko) 다공성 탄소나노튜브 막을 이용한 탄소나노튜브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탄소나노튜브 전극
KR20130093805A (ko)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슈퍼 캐패시터
CN104795244A (zh) 一种电容电池用负极材料、电容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5281B (zh) 粘合剂、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CN110400699A (zh) 一种纳米花状Ni@NiMoO4@Ni3S2微、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93006A (zh) 一种硅酸锰/碳水系纽扣式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CN106252097B (zh) 一种(Li4Ti5O12-AC)/AC混合超级电容器
CN110767468A (zh) 一种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9804453U (zh) 基于活性炭/叶绿素铜钠复合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CN107154313B (zh) 一种基于涂布转移技术制备超级电容器的方法
ZHANG et al. Carbon aerogels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0

Address after: 213017 Changzhou Province, Yang Yang Road, No. 47,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Jisheng Xingt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urple Jiayuan No. 11, the first floor of the local units supporting 1 units 101B12-1

Patentee before: Jisheng Xingt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3

Address after: 315112 199 Yinzhou District Road, five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INGBO CS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7 No. 47 Tsing Yang North Road,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Jisheng Xingt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