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5045B -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5045B
CN101905045B CN2009101078267A CN200910107826A CN101905045B CN 101905045 B CN101905045 B CN 101905045B CN 2009101078267 A CN2009101078267 A CN 2009101078267A CN 200910107826 A CN200910107826 A CN 200910107826A CN 101905045 B CN101905045 B CN 101905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carbon nano
injector
electrode
nano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78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5045A (zh
Inventor
王佳平
冯辰
姜开利
刘亮
范守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1078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5045B/zh
Priority to US12/775,638 priority patent/US8075524B2/en
Priority to JP2010126744A priority patent/JP2010279698A/ja
Publication of CN101905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5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44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having mean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 devices or med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29Syringe barrels

Abstract

一种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包括一个本体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一个加热元件以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电性连接于该加热元件的电极。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根碳纳米管。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器用加热器可以直接将其本体固定于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上,或者是输液管上,从而为注射给液加热。由于当给加热元件通以电流时,该加热元件的电阻是不变的,通常电压也是不变的,所以该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也是恒定的,进而使得注射给液的加热温度恒定,达到医学上所要求的注射给液加热的技术标准。同时,该加热器只要有电源便可以使用,不用频繁更换,使用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医疗操作过程中,如在家庭、医院、化验室实施的门诊外科手术,病人输液管理至关重要。在医院实施的外科手术中,保持病人体温有一定原则和技术标准,尤其是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之各阶段,病人体温应该保持在正常生理体温,以避免出现体温过低及各种并发症,如麻醉恢复延迟及需氧量增加,出现肌肉抽搐引发的血氧低下症等。考虑到以上因素,一些医疗操作中通常对静脉注射给液进行加热,以便将注射液的温度保持在病人合理的生理温度。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直接压在输液管上以使注射给液升温。这种方法会使注射给液温度不稳定,当温度过高时,会使有些注射给液中的药物分解,而且使用时需频繁更换该热水袋或热毛巾,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加热稳定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一种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包括一个本体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本体表面的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一个加热元件以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电性连接于该加热元件的电极。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根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将电转换为热并传导热。
一种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包括一个本体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的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一个加热元件以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电性连接于该加热元件的电极。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根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将电转换为热并传导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器用加热器可以直接将其本体固定于注射给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上,或者是输液管上,从而为注射给液加热。由于当给加热元件通以电流时,该加热元件的电阻是不变的,通常电压也是不变的,所以该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也是恒定的,进而使得注射给液的加热温度恒定,达到医学上所要求的注射液加热的技术标准。同时,该加热器只要有电源便可以使用,不用频繁更换,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加热器的平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用作加热元件的有序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用作加热元件的无序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用作加热元件的非扭转的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用作加热元件的扭转的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7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加热器的平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举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描述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100。该注射器用之加热器100包括一个本体10,一个设置于本体的加热模组11以及一个保护装置12。所述加热模组11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与保护装置12之间。所述保护装置12用于保护加热模组11。
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注射器可以为肌肉注射器、连续注射器以及点滴注射器。肌肉注射器与连续注射器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其一般包括一个注射筒以及一个与该注射筒相连通的注射针。点滴注射器一般包括一个用于盛装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一个与该包装容器或包装袋相连通的输液管以及一个与该输液管相连通的注射针。
所述本体10为绝缘导热材料制备,其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如陶瓷、亚克力、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热固性塑酯以及木板等。所述热固性塑酯可以为酚醛、环氧、氨基、不饱和聚酯以及硅醚树酯。该本体10也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如布料、硅像胶、丝织品、皮革、纸张、以及柔性塑料等。所述柔性塑料可以为聚氨酯、柔性橡胶以及苯乙烯,丙三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等。当所述本体10由硬质材料制成时,其可以为一个具有相通的卡合内腔的卡合套。该卡合套的内腔形状及大小与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输液管外形的形状和大小相适应。上述卡合套的某一侧面带有入口,且设有与入口相通的卡合套的内腔刚好卡合在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或者输液管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加热接触面积更大、效率更高。当所述本体10由柔性材料制成时,其可以为具有接扣装置的片状元件。在使用时,将该片状本体10包覆在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或者输液管的外表面上,以达到加热注射液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由聚碳酸酯制成,通过热塑成型成为一个具有相通的卡合内腔的圆筒形卡合套。当然可以想到的是,该本体10的形状可以根据包装容器、包装袋或者输液管的形状而变化。例如当包装容器截面形状为矩形时,该本体10也具有一个矩形截面的内腔。该本体10具有一个侧壁开口101。该侧壁开口101的宽度小于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或者输液管的直径。在未使用时,该本体10的截面直径小于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或者输液管的直径,以利于当将包装容器、包装袋或者输液管置于本体10的卡合内腔时,该本体10能够紧紧地夹紧所述待加热的包装容器、包装袋或者输液管。
所述加热模组11包括一个加热元件111,一个第一电极112以及一个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2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加热元件111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111可以设置在本体10的内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本体10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在本体10的内部与该本体10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111设置在本体10的内表面,此时所述保护装置12最好采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可以想到的是,当所述加热元件111设置在本体10的外表面和内部时,本体10最好采用导热性好的材料。
所述加热元件111包括多根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以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多根碳纳米管可以构成一自支撑结构。所谓自支撑结构是指该多根碳纳米管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从而使该多根碳纳米管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无需其他支撑装置即可保持一定的形状。所述多根碳纳米管可以排列构成一层状碳纳米管结构或一线状碳纳米管结构。当所述加热元件111为一层状碳纳米管结构时,该加热元件111可以直接铺设在所述本体10的表面。当所述加热元件为一线状碳纳米管结构时,该加热元件111可以以各种方式排列铺设在本体10的表面,如“回”字形,“之”字形等。下面对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和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的结构及尺寸等作一具体的描述。
当该多根碳纳米管排列构成层状碳纳米管结构时,该层状碳纳米管结构的厚度可以为0.5纳米~1毫米。优选地,该层状碳纳米管结构的厚度为50纳米。所述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可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膜。具体地,所述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可包括多个平行并排铺设或/和层叠铺设的碳纳米管膜。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碳纳米管,并且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可有序排列。所谓有序是指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有规则。所述碳纳米管膜可通过拉取一碳纳米管阵列直接获得,如图3,为一从碳纳米管阵列拉取出的有序碳纳米管膜。该通过拉取一碳纳米管阵列直接获得的碳纳米管膜包括多根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且平行于碳纳米管膜表面排列的碳纳米管。众所周知碳纳米管沿其轴向具有比径向更好的导电性,因此当采用该有序碳纳米管膜时,该有序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轴向方向应从所述第一电极112向第二电极113延伸。所述碳纳米管膜的厚度可以为0.5纳米~100微米,而其宽度与拉取该碳纳米管膜的碳纳米管阵列的尺寸有关,并且其长度不限。所述碳纳米管膜及其制备方法请参见范守善等人于2007年2月9日申请的,于2008年8月13日公开的第CN101239712A号中国公开专利申请“碳纳米管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为节省篇幅,仅引用于此,但上述申请所有技术揭露也应视为本发明申请技术揭露的一部分。当该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膜时,相邻的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形成一夹角α,且0°≤α≤90°。相邻两层碳纳米管膜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多层碳纳米管膜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
请参阅图4,为一无序碳纳米管膜。这里的无序指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无规律,具体地,当碳纳米管膜包括无序排列的碳纳米管时,碳纳米管相互缠绕或者各向同性排列。所述无序碳纳米管膜可为通过一絮化方法形成碳纳米管絮化膜。该碳纳米管絮化膜包括相互缠绕且均匀分布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长度大于1微米,优选为10~90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缠绕,形成网络状结构。所述碳纳米管絮化膜各向同性。所述碳纳米管絮化膜中的碳纳米管为均匀分布,无规则排列,形成大量的孔隙结构,孔隙尺寸约小于1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絮化膜的长度和宽度不限。请参阅图4,由于在碳纳米管絮化膜中,碳纳米管相互缠绕,因此该碳纳米管絮化膜具有很好的柔韧性,且为一自支撑结构,可以弯曲折叠成任意形状而不破裂。所述碳纳米管絮化膜的面积及厚度均不限,厚度为1纳米~1毫米,优选为100纳米。所述碳纳米管絮化膜及其制备方法请参见范守善等人于2007年4月13日申请的,于2008年10月15日公开的第CN101284662A号中国公开专利申请“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为节省篇幅,仅引用于此,但上述申请所有技术揭露也应视为本发明申请技术揭露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5及图6,当所述多根碳纳米管排列构成一线状碳纳米管结构时,该线状碳纳米管结构包括一根碳纳米管线或者多根沿该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的轴向相互平行排列设置或相互螺旋排列的碳纳米管线。
所述碳纳米管线可以为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或扭转的碳纳米管线。该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可以将碳纳米管拉膜通过有机溶剂处理得到。请参阅图5,该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包括多根沿碳纳米管线长度方向排列并首尾相连的碳纳米管。优选地,该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包括多个碳纳米管片段,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之间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包括多根沿碳纳米管线的轴向相互平行并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的碳纳米管。该碳纳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长度、厚度、均匀性及形状。该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长度不限,直径为0.5纳米至100微米。
所述扭转的碳纳米管线为采用一机械力将所述碳纳米管拉膜两端沿相反方向扭转获得。请参阅图6,该扭转的碳纳米管线包括多根绕碳纳米管线轴向螺旋排列的碳纳米管。优选地,该扭转的碳纳米管线包括多个碳纳米管片段,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之间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包括多根相互平行并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的碳纳米管。该碳纳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长度、厚度、均匀性及形状。该扭转的碳纳米管线长度不限,直径为0.5纳米~100微米。进一步地,可采用一挥发性有机溶剂处理上述扭转的碳纳米管线。在挥发性有机溶剂挥发时产生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处理后的扭转的碳纳米管线中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使扭转的碳纳米管线的直径及比表面积进一步减小,从而使其密度及强度进一步增大。所述碳纳米管线及其制备方法请参见范守善等人于2002年9月16日申请的,于2008年8月20日公告的第CN100411979C号中国公告专利“一种碳纳米管绳及其制造方法”,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及于2007年6月20日公开的第CN1982209A号中国公开专利申请“碳纳米管丝及其制作方法”,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为节省篇幅,仅引用于此,但上述申请所有技术揭露也应视为本发明申请技术揭露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热元件111也可以包括多根上述的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和扭转的碳纳米管线通过编织或者交叉方式铺设在本体10的表面上或设置在本体1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111为一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其包括多层碳纳米管膜层叠设置。碳纳米管在该层状碳纳米管结构中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即每层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该层状碳纳米管结构的厚度为100微米。该层状碳纳米管结构为正方形,其长度和宽度均为18厘米。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碳纳米管膜与碳纳米管线具有较好的柔韧性,经多次弯折也不会损坏其结构,当所述本体10也由柔性材料制得时,该加热器100便可以成为一柔性加热器,其可以任意折叠,方便携带。在使用时,还可以方便地包覆在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或者是输液管的外面。
另外,当层状碳纳米管结构的厚度比较小时,例如小于10微米时,该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即会有很好的透明度,其透光率可以达到95%。同样的道理,当该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的直径小于10微米时,其透明度也可以达到9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线状碳纳米管结构为非透明时,还可以通过调整该线状碳纳米管结构之间的距离,使其所占本体10的面积仅为本体10总面积的一小部分,从而可以得到一透明的加热元件111。所述第一、第二电极112、113也用透明材料制得,如铟锡金属氧化物或者层状碳纳米管结构或线状碳纳米管结构。所述本体10也由透明材料制得,如亚克力、聚丙烯、聚乙烯、聚氨酯以及聚碳酸酯等。便可以得到一透明的加热器100。
所述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由导电材料制成,该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的形状不限,可为导电膜、金属片或者金属引线。优选地,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均为一层导电膜以减小所述加热器的厚度。该导电膜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合金、铟锡氧化物(ITO)、锑锡氧化物(ATO)、导电银胶、导电聚合物或导电性碳纳米管等。该金属或合金材料可以为铝、铜、钨、钼、金、钛、钕、钯、铯或其任意组合的合金。所述第一、第二电极112、113分别可以为多个。当有多个第一、第二电极112、113时,该多个第一、第二电极112、113交替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的材料为金属钯膜,厚度为1微米,且分别只包括一个。所述金属钯与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润湿效果,有利于所述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与所述加热元件111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接触,从而可减少欧姆接触电阻。
所述的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3与加热元件111中的碳纳米管结构电连接。其中,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3间隔设置,以使加热元件111应用于加热器100时接入一定的阻值避免短路现象产生。所述第一、第二电极112、113可以通过溅射等物理沉积法,电化学法,直写法或者丝网印刷法等方法设置在本体10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电极112、113通过丝网印刷法设置在本体中且与加热元件111电连接。当所述碳纳米管膜为一有序碳纳米管膜或碳纳米管线时,所述有序碳纳米管膜或碳纳米管线中的碳纳米管的轴向方向从第一电极112向第二电极113延伸。
所述保护装置12用于保护加热模组11,防止加热模组11受外界损坏,或者防止该加热器100在使用时造成触电伤害。所述保护装置12的材料不限,可以为绝缘材料也可以为导电材料,只需满足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即可。所述保护装置12的材料可选择为导电材料,如金属,也可为绝缘材料,如塑胶、塑料等。所述金属包括不锈钢、碳钢、铜、镍、钛、锌及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的是,当保护装置12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时,其可与加热模组11直接接触,即加热模组11贴合设置于该保护装置12与本体10之间。当然可以想到的是,该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装置12也可以与加热模组11间隔设置。当保护装置12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时,应确保保护装置12与加热模组11绝缘设置,保护装置12应与加热模组11间隔设置。所述保护装置12可为一多孔结构,如栅网,也可为一无孔结构,如玻璃板等。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装置12为一透明压克力层,所述保护装置12的固定方式不限,可通过螺栓、粘结、铆接等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2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本体10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加热模组11与本体10一体成型,即嵌入本体10时,该保护装置12是可以省略的。
所述加热器10还包括一个恒温装置13。该恒温装置13与所述加热模组11电性连接,通过所加载到该加热模组11上的电流来控制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使注射给液的加热温度恒定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100可以直接将其本体10固定于注射液的包装容器或包装袋上,或者是输液管上,从而为注射给液加热。由于当给加热元件通以电流时,该加热元件的电阻是不变的,通常电压是不变,所以该加热器100所产生的热量也是恒定的,进而使得注射给液的加热温度恒定,达到医学上所要求的注射液加热的技术标准。当然还可以用恒温装置13来调节该加热器100所产生的热量,使其准确控制所达到的温度。同时,该加热器100只要有电源便可以使用,不用频繁更换,使用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200。所述加热器200包括一个本体20,一个设置于本体20内部的加热模组21。所述加热模组21包括一个加热元件211,多个第一电极212,多个第二电极213。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12及多个第二电极213交替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加热元件21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加热模组21与本体20一体成型以及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212、213形成一插齿电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加热元件211为一有序碳纳米管膜构成的层状碳纳米管膜或碳纳米管线,以降低其电阻。同第一实施例,所述有序碳纳米管膜构成的层状碳纳米管膜或碳纳米管线中的多根碳纳米管大致相互平行排列,且碳纳米管的轴向方向从第一电极212向第二电极213延伸。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仅为了便于图示,所述本体20由透明材料制得。可以想到的是该本体20还可以由其他材料如非透明材料,柔性材料制得。
所述加热模组21与本体20一体成型,即指将加热元件211以及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212、213嵌入到本体10中,而仅将多个第一、第二电极212、213部分露于本体20之外或通过导线(图未示)将第一、第二电极212、213电连接于加热器200之外部以利于连接外部电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12通过第一导线22并联电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第一插齿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213通过一第二导线23并联电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第二插齿电极。
请参阅图8,其为图7所述的加热器200的平铺图。所述三个第一电极212与三个第二电极213及与第一、第二导线22、23形成两个“山”形结构,其分别包括三个“牙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加热器200的体积很大时,所述第一、第二电极212、213还可以包括更多个“牙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12与多个第二电极213连续地交替间隔绝缘设置,从而形成一个正负极交替排列的结构,以利于为加热元件211均匀供电,进而使得加热元件211发热均匀。所述第一、第二电极212、213上还分别设置了一个引线柱214,215,用于通过导线将第一、第二电极212、213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加热器200具有多个第一、第二电极212、213,可以使得加热器200整体的电阻降低,从而可以降低工作电压,进而使该加热器200可以安全电压下工作,如36伏。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包括一个本体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一表面的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一个加热元件以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电性连接于该加热元件的电极,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根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将电转换为热并传导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的多根碳纳米管排列成至少一层状碳纳米管结构或至少一线状碳纳米管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碳纳米管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首尾相连且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所述碳纳米管轴向方向在所述电极之间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碳纳米管结构包括多层叠加设置的层状碳纳米管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碳纳米管结构包括至少一根碳纳米管线,该碳纳米管线包括沿该碳纳米管线轴向相互大致平行排列或沿该碳纳米管线轴向螺旋排列的多根碳纳米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碳纳米管结构包括多根碳纳米管线,该多根碳纳米管线沿该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的轴向大致平行排列或沿该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的轴向螺旋排列。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线状碳纳米管结构编织或交叉设置成的网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碳纳米管排列成一根线状碳纳米管结构,该线状碳纳米管结构以“回”字形或“之”字形排列铺设在本体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材料为金属、合金、或碳纳米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柔性材料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一个保护装置,所述加热模组设置在本体与该保护装置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加热模组贴合设置或与所述加热模组间隔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且该保护装置与所述加热模组间隔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多根碳纳米管排列构成一透明碳纳米管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以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相通的卡合内腔的卡合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包括一包装容器或输液管,所述本体的卡合套的卡合内腔的形状与大小与该注射器的包装容器或输液管的外形的形状与大小相适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侧壁还设置有一个开口,其宽度小于所述包装容器或输液管的直径。
21.一种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包括一个本体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的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一个加热元件以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电性连接于该加热元件的电极,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根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将电转换为热并传导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电极连续地交替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并联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并联电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还包括一个第一导线与一个第二导线,该第一导线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一插齿电极,该第二导线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电连接,形成一个第二插齿电极,所述第一、第二插齿电极中的第一、第二电极并排交替间隔。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的多根碳纳米管大致相互平行排列,多根碳纳米管的轴向方向从第一电极向第二电极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射器用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加热模组一体成型。
CN2009101078267A 2009-06-02 2009-06-02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Active CN101905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78267A CN101905045B (zh) 2009-06-02 2009-06-02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US12/775,638 US8075524B2 (en) 2009-06-02 2010-05-07 Syringe set and heating device for same
JP2010126744A JP2010279698A (ja) 2009-06-02 2010-06-02 注射器用加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78267A CN101905045B (zh) 2009-06-02 2009-06-02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5045A CN101905045A (zh) 2010-12-08
CN101905045B true CN101905045B (zh) 2012-05-23

Family

ID=4322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78267A Active CN101905045B (zh) 2009-06-02 2009-06-02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75524B2 (zh)
JP (1) JP2010279698A (zh)
CN (1) CN101905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0035A (zh) 2010-06-29 2010-11-10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结构
CN103093856B (zh) * 2011-10-28 2015-07-29 清华大学 电极线及应用该电极线的起搏器
CN103093859B (zh) * 2011-10-28 2015-08-26 清华大学 起搏器电极线及起搏器
CN103379681B (zh) * 2012-04-28 2016-03-30 清华大学 加热垫
EP2968736A4 (en) * 2013-03-15 2016-11-09 Amgen Inc ADJUSTABLE TO A BODY SHAPE AUTO INJECTOR DEVICE
JP6883794B2 (ja) * 2014-06-16 2021-06-09 国立大学法人滋賀医科大学 マイクロ波照射を使用した加温器
KR101740996B1 (ko) * 2015-07-01 2017-05-29 대한민국 가온장치가 장착된 백신접종용 자동연속주사기
EP3437683A4 (en) * 2016-04-01 2019-11-27 Atsushi Hori TEMPERATURE RETENTION AND CONTRAST AGENT INJECTION SYSTEM FOR A MICROCATHTER, AND SYSTEM FOR TEMPERATURE RETENTION AND INJECTION OF A THERAPEUTIC SUSPENSION MEDICINAL SUBSTANCE
CN106964017A (zh) * 2017-04-12 2017-07-21 成都晟远致和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提高药液温度的输液穿戴设备
RU180860U1 (ru) * 2017-11-27 2018-06-2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я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академика И.П. Павло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мягких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х форм
US20220134010A1 (en) * 2019-02-21 2022-05-05 Lonza Ltd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Moving Force of a Plunger of a Syringe
CN110237347B (zh) * 2019-05-23 2021-11-23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医用的避光管套
CN110947060B (zh) * 2020-01-02 2022-03-01 贾娜莉 一种输液用加热器
CN115361988A (zh) * 2020-04-03 2022-11-18 赛诺菲 注射器装置
CN113730777A (zh) * 2021-09-30 2021-12-03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儿童口腔治疗给药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27393Y (zh) * 1998-02-19 1999-07-07 季泽华 注射液自动恒温器
US6179805B1 (en) * 1998-06-04 2001-01-30 Alcon Laboratories, Inc. Liquefracture handpiece
CN10123971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4497Y2 (zh) * 1973-05-23 1980-12-17
JPH01129858A (ja) * 1987-11-16 1989-05-23 Mari Hirai 点滴注射装置
JP2003339866A (ja) * 2002-05-22 2003-12-02 Genshiro Ogawa 輸液加温装置
CN100411979C (zh) 2002-09-16 2008-08-20 清华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绳及其制造方法
US7758572B2 (en) * 2004-05-20 2010-07-20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including cooling balloons having nanotubes
KR101458846B1 (ko) 2004-11-09 2014-11-07 더 보드 오브 리전츠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텍사스 시스템 나노섬유 리본과 시트 및 트위스팅 및 논-트위스팅 나노섬유 방적사의 제조 및 애플리케이션
CN100500556C (zh) 2005-12-16 2009-06-17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丝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09962B (zh) * 2007-10-10 2010-11-10 清华大学 面热光源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27393Y (zh) * 1998-02-19 1999-07-07 季泽华 注射液自动恒温器
US6179805B1 (en) * 1998-06-04 2001-01-30 Alcon Laboratories, Inc. Liquefracture handpiece
CN10123971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75524B2 (en) 2011-12-13
US20100305504A1 (en) 2010-12-02
CN101905045A (zh) 2010-12-08
JP2010279698A (ja)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045B (zh) 注射器用之加热器
Cheng et al. Highly stretchable and conductive copper nanowire based fibers with hierarchical structure for wearable heaters
CN102147148A (zh) 流体加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2012060B (zh) 壁挂式电取暖器
CN102038569B (zh) 热理疗器
CN101605409B (zh) 面热源
CN102147147A (zh) 加热导流管
CN102039708B (zh) 一种粘合两基体的方法
CN102056353A (zh) 加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1125419A (en) Heat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1039670A (en) Linear heater
CN101610613B (zh) 线热源
CN101616515B (zh) 线热源
CN101868065A (zh) 面热源的制备方法
CN101868069B (zh) 面热源
TWI417085B (zh) 注射器用之加熱器
CN101636001B (zh) 立体热源
CN101636006B (zh) 面热源
TWI380734B (en) Linear heater
Hua et al. Expandable, serpentine Au nanotrough networks for skin-like electrodes with superior thermal and moisture stability
TW201137293A (en) Heating pipe
CN101616516B (zh) 线热源
TWI448417B (zh) 線熱源
TWI380732B (en) Planar heating source
TWI400985B (zh) 面熱源的製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