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4643B - 带环缝制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带环缝制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4643B
CN101864643B CN 201010150016 CN201010150016A CN101864643B CN 101864643 B CN101864643 B CN 101864643B CN 201010150016 CN201010150016 CN 201010150016 CN 201010150016 A CN201010150016 A CN 201010150016A CN 101864643 B CN101864643 B CN 101864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stitching
clamping plate
cloth
se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500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4643A (zh
Inventor
安田俊介
山谷惠子
塚原慎也
井上元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64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4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4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4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进行适当的带环缝合。带环缝制缝纫机具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带环夹板;带环压脚;载置台;布料压脚;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夹板移动机构;单一的叉状部件;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下述控制,即,重叠线迹形成控制,其将第二移动机构的驱动源作为进给电动机,在带环夹板所夹持的带环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作为折痕的折痕线迹,利用夹板移动机构使带环夹板向从该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在被折返的带环遮挡的状态下的折痕线迹上形成重叠线迹,及重叠线迹位置校正控制,其在执行重叠线迹形成控制时控制第二移动机构的进给电动机,与设定校正量对应地,执行相对于折痕线迹对重叠线迹的形成位置进行校正的控制。

Description

带环缝制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环缝制缝纫机,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所示,设置前端为双叉状的2个叉状部件,将细长的布条状的带环的两端部,***上述两个叉状部件的前端部之间,通过使各叉状部件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在将两端部向内侧折返的状态下,向缝纫机的落针位置供给,从而向布料上进行缝制。
但是,由于上述现有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利用2个叉状部件供给带环,所以仅可以进行最基本的缝制,即,在将带环的两端部均向内侧折返的状态下向布料进行缝合,而无法进行不同的折返形状的缝制。
因此,为了可以进行更多样的带环缝合,当前,提出了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具有1个叉形部件和用于夹持带环的带环夹板。例如,在以将带环的一端部折叠成大致Z字状的状态缝制的缝合形状的情况下,在带环夹板所夹持的状态下的带环的一端部进行第一缝合(折痕线迹),然后,在该第一缝合部处使带环夹板折返移动后,在带环夹板从第一缝合部移动的方向附近的规定位置,进行第二缝合(重叠线迹),然后,通过使带环夹板向反方向移动,从而在第二缝合部处将带环折返,在与第二缝合部相同的位置,将折返的带环重叠而进行缝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10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带环缝制缝纫机中,在通常的带环缝合的情况下,使布料移动,以可以在带环的两端部的两个位置处进行落针,另外,在进行上述Z字状的折入的情况下,使布料移动,以在3个位置处进行落针。因此,作为用于在这些落针位置进行布料移动的致动器,使用气缸。
但是,在利用气缸进行布料移动的情况下,产生图15所示的问题。即,产生下述问题:如上述第二缝合和第三缝合所示,将先形成的缝合部H1作为折痕,将带环B折返,无法任意地确定从B的折返端部至线迹H2的宽度L。
作为使用人员存在下述要求,即,为了使线迹H2向缝制物的表面露出,从设计上的观点出发,希望将宽度L任意地变更,以及希望通过将宽度L增长从而使折返部分鼓起等,但无法实现上述要求,无法提高作为缝纫机的商品价值。
另外,如果带环B的厚度变化,则如图15(B)所示,上述宽度L也变化,从而产生下述问题,即,该宽度L随着带环的布料的不同而变化,无法恒定,使缝制品的品质降低。
另外,由于在先形成的线迹H1上重叠而形成下一个线迹H2,所以在较薄的带环或布料的情况下,产生下述问题,即,因在相同的位置上重叠地进行落针,而对带环B或布料造成损伤,或者在形成的线迹的缝线上重叠进行落针,将缝线切断等而使缝制品的品质。
另外,由于在相同位置,线迹H1、H2重叠形成,所以也产生下述问题,即,线迹部分凸起或者***等使缝制品的美观或触感恶化,使缝制品质降低。
而且,如图15(C)所示,在先形成的线迹H1形成后,如果为了将带环B折返而拉拽带环夹板,则也产生下述问题,即,使较薄的布料C翘起,使带环B的折痕向带环夹板侧移动,即使在相同位置从上方进行缝制,线迹也会从带环B的折返端部偏离而形成,导致缝制品质的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带环的线迹适当地形成,提高缝制品质。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具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带环夹板,其可以夹持且可以放开带环;带环压脚,其通过下降动作对所述带环进行按压;载置台,其载置用于缝制所述带环的布料;布料压脚,其保持所述布料;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带环压脚以及所述载置台相对于所述缝针移动至沿所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任意位置;第二移动机构,其经由所述布料压脚,使所述布料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夹板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带环夹板移动至沿所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任意位置;弯曲机构,其具有单一的叉状部件,使所述单一的叉状部件旋转而将所述带环弯曲,该叉状部件在形成于前端上的两叉部之间***所述带环;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重叠线迹形成控制,即,在所述带环夹板所夹持的所述带环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作为折痕的折痕线迹,利用所述夹板移动机构,使所述带环夹板向从所述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从处于被折返的所述带环遮挡的状态下的折痕线迹上方,形成重叠线迹,该带环缝制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驱动源的进给电动机,其可以被控制为任意的动作量,控制单元,在执行所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时,可以进行校正控制,即,对所述带环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折痕线迹的位置和所述重叠线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校正,与所述距离的校正量对应地,对所述进给电动机进行控制,校正所述重叠线迹的形成位置。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校正量设定单元,其用于设定所述校正量的值。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图案设定单元,其用于设定所述折痕线迹的缝制图案。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中,在利用所述夹板移动机构,使所述带环夹板向从所述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后,通过向反方向的移动,进行使所述布料的拉伸恢复的动作。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中,在利用所述夹板移动机构,使所述带环夹板向从所述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后,通过向反方向的移动,进行使所述布料的拉伸恢复的动作。
发明的效果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由于第二移动机构的驱动源是可以被控制为任意的动作量的进给电动机,所以在重叠线迹形成控制时,可以利用进给电动机,与设定校正量对应地,执行相对于被遮挡的线迹对重叠线迹的形成位置进行校正的控制。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可以任意改变从带环的折返端部至线迹为止的宽度而进行缝制,对于带环的线迹,可以满足设计上的要求,可以进行设计性高的缝制。
另外,由于通过进给电动机,可以与设定校正量对应地,对重叠线迹的形成位置进行校正,所以即使在带环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较薄的情况下,将重叠线迹向内侧(靠近带环的长度方向中间)进行位置校正,在较厚的情况下,将重叠线迹向外侧(靠近带环的长度方向端部)进行位置校正,由此可以实现从折返端部至线迹为止的宽度的均一化。
另外,在相对于较薄的布料或者带环,在折痕线迹上重复形成重叠线迹的情况下,即使在由于折返时的拉拽,使带环的折返端部的位置偏移,在带环上无法形成重叠线迹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设定校正量进行设定以在带环的内侧形成重叠线迹,从而在带环上准确地形成重叠线迹。
另外,如果相对于较薄的布料或者带环,在折痕线迹上重复形成重叠线迹,则可能存在重复地进行大量的落针,而对布料或者带环造成损伤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使重叠线迹从折痕线迹偏离而形成,所以可以实现对布料及带环的保护。
而且,存在由于在相同位置重复形成线迹因而使线迹部分的凸起变大或***的情况,但这一情况也与上述相同地,由于可以使重叠线迹从折痕线迹偏离而形成,所以可以抑制凸起的产生或***部分的产生。
因此,通过技术方案1的发明,可以提高缝制品的品质。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具有用于设定校正量的值的校正量设定单元,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容易地执行对线迹位置的任意校正。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具有用于设定折痕线迹的缝制图案的图案设定单元,所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缝制图案,例如,在如折痕线迹等那样,仅为了折返而形成线迹的情况下,为了缩短缝制时间,选择可以迅速缝制的绷缝,在希望提高缝合强度的情况下,选择缝合强度优越的锁止缝制等。
技术方案4及5记载的发明,由于控制单元在重叠线迹形成控制中,在利用夹板移动机构,使带环夹板向从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后,通过向反方向的移动,进行使布料的拉伸恢复的动作,所以可以避免因带环夹板对带环的拉拽,而在布料被拉拽的状态下进行缝制,或因带环夹板对带环的拉拽,使线迹位置偏离的情况,可以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整体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的框图。
图3是缝针周边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在进行Z形状缝制的情况下设定的多个参数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进行Z形状缝制时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进行Z形状缝制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以图6(A)~图6(C)的顺序进行动作。
图7是表示在进行Z形状缝制时的继图6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以图7(A)~图7(C)的顺序进行动作。
图8是表示在进行Z形状缝制时的继图7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以图8(A)~图8(C)的顺序进行动作。
图9是表示在进行Z形状缝制时的继图8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以图9(A)~图9(C)的顺序进行动作。
图10是表示在进行Z形状缝制时的继图9所示的动作之后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以图10(A)~图10(C)的顺序进行动作。
图11(A)是将从带环的折返端部至线迹为止的宽度减小的情况下的侧视图,图11(B)是增大的情况下的侧视图,图11(C)是将从带环的折返端部至线迹为止的宽度减小的情况下的俯视图,图11(D)是增大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即使在带环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设定校正量,使从带环的折返端部至线迹为止的宽度均匀地对齐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即使在带环或布料较薄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设定校正量进行缝制,而不使重叠线迹从带环偏离的说明图。
图14(A)表示将带环的两端部向内侧折返的通常的缝合的例子,图14(B)表示确保向内侧折返的端部较长的半封口规格的缝合的例子。
图15(A)、图15(B)是表示由于带环的厚度而使端部的线迹的位置变化的说明图,图15(C)是表示在带环或布料较薄的情况下,由于拉拽使带环的折返端部位置偏移,从而无法在带环的端部形成线迹的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缝制装置的概要)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中,带环缝制缝纫机10具有:未图示的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11上下移动;夹紧机构30,其具有带环夹板31,该带环夹板31用于夹持朝向规定方向的带环B;带环供给机构60,其将带环B向夹紧机构30供给;带环压脚机构50,其具有用于载置进行带环B的缝合的布料C的载置台51,以及通过向该载置台51的下降动作,对带环B进行按压的带环压脚52;松弛机构65,其具有使带环B的环部松弛的松弛部件66;布料压脚机构70,其具有保持布料C的布料压脚71;缝纫机架2;未图示的釜机构;以及控制单元80,其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控制。
(缝纫机架)
缝纫机架2具有:缝纫机底座部2a,其内置釜机构;纵向机体部2b,其从缝纫机底座部2a的一端部直立设置;以及缝纫机臂部2c,其内置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另外,缝纫机臂部2c向与缝纫机底座部2a相同的方向延伸。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水平且与缝纫机底座部2a以及缝纫机臂部2c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根据说明的需要,将Y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侧中的缝纫机臂部2c的面部侧称为“前侧”,将Y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即纵向机体部2b侧称为“后侧”。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以及釜机构)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与公知的结构的相同,由下述部分构成:针棒,其在缝纫机臂部2c的前侧端部的内部,可上下移动地被支撑,并且缝针保持在其下端部;缝纫机电动机13,其成为针棒上下移动的驱动源;主轴,其由缝纫机电动机13进行旋转驱动;以及曲柄机构,其将主轴的旋转驱动变换为上下移动,并向针棒传递。
釜机构是使用所谓半旋转釜的釜机构,与公知的结构相同,具有:半旋转釜,其可旋转地支撑在缝纫机底座部2a的前侧端部的内侧,且位于落针位置下部;偏心凸轮,其设置在主轴上;曲柄杆,其利用一端部支撑偏心凸轮;釜轴,其利用与曲柄杆的另一端部连结的臂部,施加往复转动;以及驱动器,其支撑在釜轴上。
(带环供给机构)
带环供给机构60配置在夹紧机构30的前侧,在该带环供给机构60的前侧端部,具有将无接头带状的未切断带环导入的导入口(省略图示),该带环供给机构60具有:输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62,其对输送辊61进行旋转驱动,该输送辊61将从该导入口导入的无接头的带环输送至设置在后侧的输送口;以及切断用气缸64,其驱动切刀63,该切刀63以规定的长度将无接头的带环切断。将无接头的带环切开而形成的各个带环B的长度,是通过由控制单元80控制输送电动机61的驱动量而确定的。
此外,夹紧机构30,在其前侧设置带环B的未图示的接收口和用于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进行移动的结构,接收口进行移动而接近带环供给机构60的输送口,从而可以进行带环B的接收。
(夹紧机构)
夹紧机构30相对于缝纫机架2,在从前侧(面部侧)向后侧的状态下观察,配置在右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右”表示在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且从前侧(面部侧)向后侧的状态下观察,为右侧的方向,“左”表示在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且从前侧(面部侧)向后侧的状态下观察,为左侧的方向。
夹紧机构30具有:带环夹板31,其由夹持带环B的上侧夹板31a以及下侧夹板31b构成;保持座32,其保持带环夹板31;夹板用气缸33,其向上侧夹板施加升降动作,切换带环B的夹持状态和放开状态;支撑台34,其支撑保持座32,使其可以在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上移动;夹板用X轴电动机(脉冲电动机)35,其向保持座32施加沿X轴方向的移动动作;夹板用Y轴电动机(脉冲电动机)36,其向保持座32施加沿Y轴方向的移动动作;以及夹板用Z轴气缸37,其向保持座32施加沿Z轴方向的移动动作。
如图3所示,带环夹板31设置在保持座32的左端,下侧夹板31b固定安装在保持座32上,上侧夹板31a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下侧夹板31b的正上方。另外,上侧夹板31a,在其前端部下表面形成凹状的保持部,以使带环B与该保持部嵌合的方式对带环B进行保持。带环B,通过嵌合保持在保持部上,从而以使其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的状态被保持。
气缸33安装在保持座32上,通过其柱塞的进退动作,可以对上侧夹板31a的上升放开动作和下降保持动作进行切换。此外,利用气缸33将带环B的保持压力调节为,如果带环B受到沿Y轴方向的某种程度的张力,则可以拔出的程度。
保持座32例如与可以沿X、Y、Z轴方向等各方向滑动的滑动引导部组合,支撑在支撑台34上,可以向这些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夹板用X、Y轴电动机35、36以及Z轴气缸37的协同动作,可以使带环夹板31沿X-Y平面向任意的位置移动,例如施加下述动作等,即,将带环B从接收位置向缝制的执行位置输送,或在对带环B的多个位置进行缝合缝制的情况下,在各缝制之间使带环B沿Y轴方向移动的动作。即,夹紧机构30作为“夹板移动机构”起作用。
另外,在保持座32上同时设置叉状部件38(在图3中省略图示),其与带环夹板31沿Y轴方向相邻。
叉状部件38形成为两叉状,2根棒状体从沿X轴方向延伸的基部的前端部(左端部),进一步向左方延伸,通过使带环B穿过这2根棒状体之间,使基部围绕Y轴旋转,由此可以将带环B的端部折返。上述叉状部件38支撑在保持座32上,可沿X轴方向进退移动,利用叉状部件用气缸40施加进退动作,在前进时,处于与带环夹板31并列的位置,在后退时,向带环夹板31的右方退避。另外,叉状部件38的围绕Y轴的旋转动作,是通过旋转致动器41施加的。这些叉状部件38、叉状部件用气缸40、旋转致动器41构成“弯曲机构”。
(松弛机构)
松弛机构65在缝纫机底座部2a上,设置在载置台51的附近,具有:松弛部件66,其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剖面为椭圆形的棒状体;松弛部件用气缸67,其使松弛部件66沿X轴方向进退移动;以及松弛电动机(脉冲电动机)68,其使松弛部件66沿Y轴方向移动。
松弛部件66配置为,通过气缸67进行前进移动,由此进入带环B的缝制位置内,处于进行带环的松弛作业或将带环的端部卡止而辅助折返作业的作业位置,通过后退移动,处于无论缝制作业如何,均不与其他机构产生干涉的退避位置。
另外,如果利用松弛电动机68施加向Y轴方向的移动动作,则对带环的向长度方向的松弛量进行控制。
(带环压脚机构)
带环压脚机构50的载置台51,支撑在缝纫机底座部2a的上部,可以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移动。另外,载置台51的上表面是与X-Y平面平行的水平面,在缝制时载置布料C。另外,载置台51形成有针孔,其位于针棒12的正下方,在落针位置使缝针11***。
另外,带环压脚机构50具有:布料用X轴电动机(脉冲电动机)53,其使载置台51沿X轴方向任意地移动;以及布料用Y轴电动机(脉冲电动机)54,其使载置台51沿Y轴方向任意地移动,在各自的输出轴上安装编码器55、56。X轴电动机53以及Y轴电动机54基于各编码器55、56的输出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与每针的落针同步地,对带环B以及布料C进行定位,以在缝制图案所确定的规定的落针位置进行落针。
另外,在载置台51的后侧的端部,直立设置升降架58,其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带环压脚52,载置台51和带环压脚52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一体地进行移动。另外,带环压脚52的升降是通过带环压脚用气缸57进行的,通过下降,将带环B以及布料C从上方向下方按压保持,通过上升,将带环B以及布料C放开。
带环压脚52,在其下部具有与通常的带环B的宽度相比略宽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框体52a。在带环缝制缝纫机10中,由于在带环B的缝合缝制过程中,实施一次至多次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的缝制,所以带环压脚52的框体52a的尺寸设定为大于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的一次缝制的尺寸。
带环压脚机构50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将载置台51上由带环压脚52保持的带环B以及布料C移动定位在沿X-Y平面的任意的位置上,作为“第一移动机构”起作用。
(布料压脚机构)
布料压脚机构70的布料压脚71是俯视观察呈大致C字状的框体,设定为与载置台51相比较小,与带环压脚52的框体52a相比较大。该布料压脚71配置为,在载置台51的上表面,围绕带环压脚52的框体52a的周围,但利用载置台51以外的支撑体72支撑在缝纫机底座部2a上,可以沿Y轴方向移动且可以升降。布料压脚71的升降动作是通过布料压脚用气缸73进行的,通过下降,将布料C从上方向下方按压保持,通过上升将布料C放开。
另外,布料压脚71的Y轴方向移动,是将布料用第二Y轴电动机(脉冲电动机)74作为驱动源而进行的。该第二Y轴电动机74可以任意地控制布料压脚71使布料C向Y轴方向的移动量。
布料压脚机构70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将载置台51上由布料压脚71保持的布料C,移动定位在沿带环B朝向的方向(Y轴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作为“第二移动机构”起作用。另外,上述第二Y轴电动机74作为“进给电动机”起作用。
(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
控制单元80具有:CPU 81,其进行各种处理以及控制;ROM 82,其被写入用于执行带环缝制缝纫机10的动作控制的动作控制程序以及设定信息;作为工作区域的RAM 83,其在CPU 81的处理中,存储各种数据;以及EEPROM 84,其记录各种设定数据。
另外,控制单元80具有用于将各种控制对象以及编码器55、56与CPU 81连接的I/O接口85。即,经由上述I/O接口85,缝纫机电动机13、气缸33、X轴电动机35、Y轴电动机36、Z轴气缸37、旋转致动器41、叉状部件用气缸40、松弛气缸67、松弛电动机68、布料压脚用气缸73、第二Y轴电动机74、切断用气缸64、输送电动机62、X轴电动机53、Y轴电动机54、气缸57、编码器55及56与CPU 81连接。此外,各气缸33、37、40、42、57、64、73,均经由对该各气缸进行进排气的未图示的电磁阀,对其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如上述所示,在控制单元80上,经由I/O接口85连接操作单元86和开始开关89,该操作单元86具有用于输入各种设定的触摸屏87和进行设定信息显示的显示面板88,该开始开关89输入缝制开始。
在带环缝制缝纫机10中,作为带环的缝合形状,除了将两端部向彼此内侧折返的最基本形状以外,还具有在将带环的一端部折叠为Z字状的状态下进行缝制的缝合形状。
在进行上述缝合形状(以下称为Z形状)的缝制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需要设定多个参数,其输入是通过操作单元86的触摸屏87进行的。在这里,说明参数。
Z形状的缝制,以线迹L1、L2、L3、L4的顺序形成。与此相对应,作为参数,利用操作单元86设定线迹L1-L2的距离m1、线迹L2-L3的距离m2、线迹L3-L4的距离m3的值。
另外,除此以外,作为用于进行Z形状的缝制的参数,利用操作单元86进行下述设定,即,对于各线迹L1~L4,利用哪种缝制图案(设定缝制的种类,例如对于每个线迹,选择锁止缝制、绷缝等中的哪种进行缝制)进行缝制的设定,以及带环B的长度、宽度等的设定。
上述参数的设定内容记录在EEPROM 84中,在缝制控制时被参照。此外,为了形成所选择的各线迹的缝制图案所必要的控制参数(为了进行锁止缝制或绷缝所必要的针对每一针的动作量或动作的顺序等)是规定的参数,预先设定在ROM 82或者EEPROM 84中,它们的值也被参照。
此外,作为设定参数的距离m2,是带环长度方向上的上述重叠线迹的位置相对于上述折痕线迹的位置的距离,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重叠线迹位置校正控制(后述)”中的“校正量”。因此,操作单元86作为“校正量设定单元”起作用。
另外,上述线迹L2是用于使带环B折返的线迹,相当于“折痕线迹”。因此,对线迹L2进行缝制图案设定的操作单元86,作为“图案设定单元”起作用。
此外,上述各种参数只是一个例子,距离m2以及线迹L2的缝制图案以外的参数设定不是必须的。对于它们,例如也可以预先确定固定值,并参照这些固定值。另外,也可以不设定距离m2的数值本身,而设定其他距离,利用该其他距离,能够通过加减乘除运算计算距离m2,由此能够在实质上取得距离m2(例如,只要设定线迹L1-L2的距离和线迹L1-L3的距离,就可以利用这些值的减法处理求出距离m2)。
在这里,以上述Z形状缝制的缝制为例,说明控制单元80的CPU 81所执行的应该着重说明的一些控制。
[1]重叠线迹形成控制
CPU 81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在带环夹板31所夹持的带环B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作为折痕的折痕缝制的线迹L2(参照图7(C)),利用夹紧机构30的Y轴电动机36,使带环夹板31向从该线迹L2折返的方向移动(参照图8(A)),在处于被折返的带环B遮挡的状态的线迹L2上,形成作为重叠线迹的线迹L3(参照图9(A))。
在上述控制中,由于带环缝制缝纫机10采用仅搭载一个叉状部件38的结构,所以对于带环B的一端,可以利用叉状部件将该端部折返,并从其上方形成线迹,但为了解决难以利用叉状部件38对另一端进行折返的问题,而对于另一端,利用带环夹板31实现折返。
即,通过带环夹板31的拉拽,以线迹L2为折痕将带环B折返,由此将带环B折返,并进一步在由于折返而成为双层的折返端部上,从上方缝制线迹L3,从而实现无法利用叉状部件38进行折返的带环B的另一端部的折返。
[2]重叠线迹位置校正控制
重叠线迹位置校正控制,是与上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的执行相伴而执行的控制。CPU 81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在重叠线迹形成控制中的作为重叠线迹的线迹L3形成时,进行下述控制,即,对布料压脚机构70的第二Y轴电动机74进行控制,以与作为设定校正量的距离m2相对应,对线迹L3相对于线迹L2的形成位置进行校正。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将气缸作为驱动源,进行线迹位置的切换,所以只能通过规定位置处的位置切换进行缝制,但带环缝制缝纫机10由于可以经由布料压脚71,在Y轴方向上利用第二Y轴电动机74任意地使布料C移动,所以可以使重叠在折痕线迹L2上而进行缝制的重叠线迹L3的缝制位置,与设定距离m2(设定校正量)对应地,在Y轴方向上偏移。
此外,线迹L3与线迹L2相比形成在内侧(线迹L1侧),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校正值,以使线迹L3与线迹L2相比形成在外侧。
[3]带环返回控制
带环返回控制,是与上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的执行相伴而执行的控制。CPU 81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在重叠线迹形成控制中的折痕线迹L2形成后,对夹紧机构30的Y轴电动机36进行控制,以使带环夹板31向将带环B折返的方向移动,在停止时,使带环夹板31略微向反方向返回,从而使因拉拽而处于延伸的状态的带环B松弛。
由此,消除了经由带环B使布料C被带环夹板31拉拽的状态,消除了将布料C在被拉伸的状态下与带环B缝合,或各线迹位置由于拉拽的原因而产生变形的问题。
(带环缝制缝纫机)
基于图5所示的流程图和图6至图10的动作说明图,以进行上述Z形状的缝制的情况为例,详细说明带环缝制缝纫机10的缝制动作。以下的动作控制,全部是通过控制单元80的CPU 81的控制而执行的。
首先,作为缝制的前提,在带环供给机构60中,输送电动机62以一个带环B的长度输送无接头的带环,并且使切断用气缸64动作,在一个带环B处进行切断,在接收位置待机的夹紧机构30接收带环,通过气缸33的动作,使带环夹板31夹持带环B。
然后,使X轴电动机35驱动,进行定位,以使带环B的作为第一缝制位置的线迹L1的形成位置位于落针位置下方(步骤S1:图6(A))。
然后,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下降,对带环B的一端部进行按压保持,带环夹板31通过Y轴电动机36的驱动向前侧移动(步骤S2:图6(B))。由此,带环B相对于带环夹板31以规定长度向后侧拉出。
然后,缝纫机电动机13进行驱动而执行缝制,形成线迹L1(步骤S3)。此时,对X轴电动机53以及Y轴电动机54进行控制,从而对于线迹L1,以预先选择的线迹图案形成线迹,对载置台51以及带环压脚52进行定位,以针对每一针,成为与缝制图案对应的落针位置。此外,在这里的动作例中,线迹L1、L3、L4由锁止缝制形成,线迹L2由绷缝形成。
如果线迹L1形成,则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上升(图6(C)),以从其下方穿过的方式,使带环夹板31在Y轴电动机36的驱动下向后侧移动。由此,带环B成为将线迹L1作为折痕而在上侧折返的状态(步骤S4:图7(A))。另外,伴随着Y轴电动机36的驱动,第二Y轴电动机74进行驱动,使布料C以及布料压脚71相对于载置台51,向前侧移动作为上述设定值的距离ml。由此,带环B被定位,以使线迹L2的形成位置成为落针位置。
然后,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下降,对带环B进行按压保持(步骤S5),缝纫机电动机13被驱动而执行缝制,形成线迹L2(步骤S6:图7(B))。此时,对X轴电动机53以及Y轴电动机54进行控制,从而作为线迹L2,形成所选择的绷缝。
如果线迹L2形成,则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上升(图7(C)),以从其下方穿过的方式,使带环夹板31在Y轴电动机36的驱动下向前侧移动。由此,带环B成为将线迹L2作为折痕而在上侧折返的状态(步骤S7:图8(A))。
然后,执行带环返回控制,使向前侧移动的带环夹板31通过Y轴电动机36的驱动,进行向后侧略微返回的移动动作,由此,使带环B从向前侧拉拽的状态变为略微松弛的状态。
然后,第二Y轴电动机74进行驱动,使布料C以及布料压脚71相对于载置台51,以作为上述设定校正量的距离m2,向后侧移动。由此,对带环B进行定位,以使线迹L3的形成位置成为落针位置(步骤S8:图8(B))。
然后,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下降,对带环B进行按压保持(步骤S9),缝纫机电动机13进行驱动而执行缝制,形成作为重叠线迹的线迹L3(步骤S10:图8(C))。
此时,对X轴电动机53以及Y轴电动机54进行控制,以按照设定由锁止缝制形成线迹L3。
此外,步骤S5至上述步骤S10的处理,相当于基于上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的处理,其中进行的步骤S8的处理相当于重叠线迹位置校正控制。
如果线迹L3形成,则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上升(图9(A)),第二Y轴电动机74进行驱动,使布料C以及布料压脚71相对于载置台51,以上述距离m3向后侧移动。此时,同时通过Y轴电动机36的驱动,使带环夹板31也追随布料C而向后侧移动。但是,带环夹板31的移动量与布料C的移动量相比较少,其结果,将带环B从带环夹板31中向后侧拉出,成为仅夹持前侧的端部的状态。而且,通过叉状部件用气缸40的动作使叉状部件38前进,在带环夹板31的后侧,叉状部件38以将带环B***其前端的两叉部中的状态进行待机(步骤S11:图9(B))。
然后,通过旋转致动器41的驱动,进行叉状部件38的旋转动作,将夹持在带环夹板31中的带环B的端部拔出,并且,以卷绕在叉状部件38上的方式,将带环B的端部向规定方向进行折返(步骤S12:图9(C))。
然后,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下降,对带环B进行按压保持(步骤S13:图10(A)),通过叉状部件用气缸40的动作,使叉状部件38后退,通过X轴电动机35的驱动,使带环夹板31也向退避位置后退(步骤S14:图10(B))。
在上述状态下,缝纫机电动机13进行驱动而执行缝制,形成线迹L4。然后,如果线迹L4形成,则通过气缸57的动作使带环压脚52上升,带环B的Z形状缝合完成(步骤S15:图10(C))。
(实施方式的效果)
带环缝制缝纫机10由于利用第二Y轴电动机74,可以在Y轴方向上任意的位置形成各线迹,所以在重叠线迹形成控制时,可以进行下述控制,即,利用第二Y轴电动机74,可以与设定校正量(距离m2)对应地,相对于被遮挡的线迹L2,对重叠线迹L3的形成位置进行校正。因此,如果将图11(A)、(B)以及图11(C)、(D)进行比较则可知,可以提供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可以任意改变从带环B的折返端部至线迹L3为止的宽度M而进行缝制,对于带环B的线迹,可以满足设计上的要求,可以进行设计性高的缝制。
另外,由于通过第二Y轴电动机74,可以与设定校正量对应地,对重叠线迹L3的形成位置进行校正,所以如图12所示,即使在带环B的厚度不同时,在较薄的情况下,将重叠线迹L3向内侧(靠近带环的长度方向中间)进行位置校正,在较厚的情况下,将重叠线迹L3向外侧(靠近带环的长度方向端部)进行位置校正,从而可以实现从折返端部至线迹L3为止的宽度M的均匀化。
另外,在相对于较薄的布料C或者带环B,在折痕线迹L2上重复形成重叠线迹L3的情况下,即使在由于折返时的拉拽,使带环B的折返端部的位置偏移,在带环B上无法形成重叠线迹L3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也可以通过对设定校正量进行设定,以可以在带环B的内侧形成重叠线迹L3,从而在带环B上准确地形成重叠线迹。
另外,如果相对于较薄的布料C或者带环B,在折痕线迹L2上重复形成重叠线迹L3,则可能存在重复地进行大量的落针,而对布料C或者带环B造成损伤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使重叠线迹L3从折痕线迹L2偏离而形成,所以可以实现对布料C及带环B的保护。
而且,存在由于在相同位置重复形成线迹而使线迹部分的凸起变大或***的情况,但这一情况也与上述相同地,由于可以使重叠线迹L3从折痕线迹L2偏离而形成,所以可以抑制凸起的产生或***部分的产生。
另外,带环缝制缝纫机10,由于可以利用操作单元86,任意地设定包含设定校正量在内的各线迹之间的距离值,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容易地执行对线迹位置的任意校正。
另外,由于可以利用操作单元86,对包含折痕线迹L2在内的各线迹,选择设定缝制图案,所以可以与线迹的种类对应地,选择适当的缝制图案,例如,在如折痕线迹等这种,仅为了折返而形成线迹的情况下,为了缩短缝制时间,选择可以迅速缝制的绷缝,对于其他的用于带环缝合的线迹,选择缝合强度优越的锁止缝制等。
另外,带环缝制缝纫机10由于利用控制单元80进行带环返回控制,所以可以避免因带环夹板31对带环B的拉拽,而在布料C被拉拽的状态下进行缝制,或因带环夹板31对带环B的拉拽,使线迹位置偏离的情况,可以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其他)
在上述带环缝制缝纫机10中,仅例示了Z形状的带环B缝合,但也可以进行所谓半封口(semi classic)规格的缝合,即,在将图14(A)所示的两端部向内侧折返的通常的带环缝合、或将图14(B)所示的带环B的一端部缝合的基础上,确保较长的折返端部而在折痕线迹处折返,从其上方形成重叠线迹。对于这些缝制种类,利用操作单元86进行缝制种类的选择,由此利用与各种缝制种类对应的工序,执行缝制。
另外,即使在图14(A)和/或图14(B)所示的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其一端部折返时,执行上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另外,此时,也可以执行重叠线迹位置校正控制。
另外,即使在图14(A)和/或图14(B)所示的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折痕线迹形成后,利用带环夹板31将带环的端部向折返方向拉拽时,执行带环返回控制。

Claims (5)

1.一种带环缝制缝纫机,其具有: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
带环夹板,其可以夹持且可以放开带环;
带环压脚,其通过下降动作对所述带环进行按压;
载置台,其载置用于缝制所述带环的布料;
布料压脚,其保持所述布料;
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带环压脚以及所述载置台相对于所述缝针移动至沿所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任意位置;
第二移动机构,其使被所述布料压脚保持的所述布料,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
夹板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带环夹板移动至沿所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任意位置;
弯曲机构,其具有单一的叉状部件,使所述单一的叉状部件旋转而将所述带环弯曲,该叉状部件在形成于前端上的两叉部之间***所述带环;以及
控制单元,其进行重叠线迹形成控制,即,在所述带环夹板所夹持的所述带环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作为折痕的折痕线迹,利用所述夹板移动机构,使所述带环夹板向从所述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从处于被折返的所述带环遮挡的状态下的折痕线迹上方,形成重叠线迹,
该带环缝制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作为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驱动源的进给电动机,其可以被控制为任意的动作量,
控制单元,在执行所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时,可以进行校正控制,即,对所述带环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折痕线迹的位置和所述重叠线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校正,与所述距离的校正量对应地,对所述进给电动机进行控制,校正所述重叠线迹的形成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校正量设定单元,其用于设定所述校正量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图案设定单元,其用于设定所述折痕线迹的缝制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中,在利用所述夹板移动机构,使所述带环夹板向从所述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后,通过向反方向的移动,进行使所述布料的拉伸恢复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环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重叠线迹形成控制中,在利用所述夹板移动机构,使所述带环夹板向从所述折痕线迹折返的方向移动后,通过向反方向的移动,进行使所述布料的拉伸恢复的动作。
CN 201010150016 2009-04-16 2010-04-16 带环缝制缝纫机 Active CN101864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9665 2009-04-16
JP2009099665A JP5616587B2 (ja) 2009-04-16 2009-04-16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4643A CN101864643A (zh) 2010-10-20
CN101864643B true CN101864643B (zh) 2013-06-19

Family

ID=4295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50016 Active CN101864643B (zh) 2009-04-16 2010-04-16 带环缝制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16587B2 (zh)
CN (1) CN101864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9158B2 (ja) * 2010-12-09 2015-08-05 Juki株式会社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及びベルトループの折り返し方法
JP5808969B2 (ja) * 2011-07-15 2015-11-10 Juki株式会社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
JP5965645B2 (ja) * 2012-01-10 2016-08-10 Juki株式会社 ベルトループ縫い付け方法及び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
JP5993162B2 (ja) * 2012-03-05 2016-09-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6389665B2 (ja) * 2014-07-15 2018-09-12 Juki株式会社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及びベルトループ縫い付け方法
CN105133206B (zh) * 2015-09-22 2017-03-15 宁波舒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折料结构的织带机
CN106319788B (zh) * 2016-08-26 2018-09-25 宁波市鄞州德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环形缝纫的缝纫机
CN106087265B (zh) * 2016-08-26 2018-09-28 宁波市鄞州德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环向缝纫机构
CN106087294B (zh) * 2016-08-26 2018-09-18 宁波市鄞州德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环形缝纫功能的缝纫机
CN106319787B (zh) * 2016-08-26 2018-10-02 宁波市鄞州德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操作的环向缝纫设备
CN113529289B (zh) * 2021-05-31 2024-01-23 浙江芳华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磁引同步式缝纫机送料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1650A (zh) * 2003-10-31 2005-05-04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757809A (zh) * 2004-10-08 2006-04-12 重机公司 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6351A (en) * 1976-09-10 1978-04-04 Miyaji Mishin Kk Band overlock machine
JPH0642621Y2 (ja) * 1987-05-09 1994-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バンドル−プ弛め装置
JPH10277281A (ja) * 1997-04-04 1998-10-20 Juki Corp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
JP2000342873A (ja) * 1999-03-29 2000-12-12 Juki Corp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
EP1148165A3 (de) * 2000-04-20 2002-07-24 G.M. Pfaff Aktiengesellschaft Nähmaschine mit drehzahlabhängiger Stichkorrektur
JP2002035453A (ja) * 2000-07-31 2002-02-05 Janome Sewing Mach Co Ltd 刺繍縫い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1650A (zh) * 2003-10-31 2005-05-04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757809A (zh) * 2004-10-08 2006-04-12 重机公司 缝纫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342873A 2000.12.12
JP特开2001-353389A 2001.12.25
JP特开2002-35453A 2002.02.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16587B2 (ja) 2014-10-29
JP2010246742A (ja) 2010-11-04
CN101864643A (zh)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4643B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7304496B (zh) 缝纫机
JP5759158B2 (ja)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及びベルトループの折り返し方法
JP5993162B2 (ja) ミシン
JP4903598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2877219A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JP5312135B2 (ja) ミシンの玉布供給装置
CN103194865B (zh)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JP5519137B2 (ja) ベルトループ縫いミシン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ベルトループ縫い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JP508429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00342873A (ja)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
CN101445999B (zh) 圆头锁眼缝纫机
KR101296280B1 (ko) 웰팅 재봉기
KR20010082036A (ko) 재봉기
JP2005130888A (ja) 自動縫製装置
JP5174423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5274737B (zh)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JP2010110624A (ja) ベルトループ縫いミシン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ベルトループ縫いミシン
US1762479A (en) Festoon-sewing machine
JP479045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5241244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US1750041A (en) Sewing machine
EP2154282B1 (en) Corner knife mechanism of welting machine
JP6010304B2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データ作成方法
CN101294335A (zh) 链缝缝纫机的跳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