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274B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9274B
CN101849274B CN2009801007113A CN200980100711A CN101849274B CN 101849274 B CN101849274 B CN 101849274B CN 2009801007113 A CN2009801007113 A CN 2009801007113A CN 200980100711 A CN200980100711 A CN 200980100711A CN 101849274 B CN101849274 B CN 101849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es
viewing area
display device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07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9274A (zh
Inventor
金灿宇
康锡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49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9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2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46Connecting or feeding means, e.g. leading-in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上。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面板的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由布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间隔壁形成的单位单元。每个单位单元充有主要放电气体(如氖气(Ne)、氦气(He)或其气体混合物(Ne+He))以及包含少量氙气的惰性气体。当通过高频电压而使得气体从单位单元放电时,惰性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过利用所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来照射间隔壁之间形成的荧光体,从而显示图像。因为能够制造薄且轻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已经受到关注。
在常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形成在上基板上。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具有由铟锡氧化物(ITO)制成的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的层叠结构,以确保面板的孔径比。
最近,进行了大量工作来开发具有足够的亮度和驱动特性而制造成本降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缺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上。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在所述非显示区中与所述第一电极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黑层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是成对的,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黑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并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黑层分离并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立体图;
图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的排列的示意图;
图3是例示通过将一个帧划分为多个子场基于时分方案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的时序图;
图4是例示用于驱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5是例示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图;
图6是例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图;
图7到图9是例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例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图;
图11到图20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面图;
图2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上形成的黑底的剖面图;
图2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面图;
图23和24是例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上形成的黑底的剖面图;以及
图25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黑层和电极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能够通过简单的制造处理以更低的制造成本来制造、能够支持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更好的外观、并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并且提供一种具有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上面板10、和以预定间隙与上面板10密封的下面板20。
上面板10包括位于上基板11上的一对维持电极12和13。这一对维持电极12和13按照功能而分为扫描电极12和维持电极13。维持电极12和13被上介电层14覆盖,上介电层14限制放电电流并且将一个电极对与其他电极对绝缘。钝化层15形成在上介电层14上。钝化层15保护上介电层14以防止当气体放电时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溅射。钝化层15还提高二次电子的放电效率。
将放电气体注入到在上基板11和下基板21之间准备的放电空间。优选的是,放电气体包括超过整个放电气体的10%的氙气(Xe)。如果放电气体包括超过10%的氙气,则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放电/发光效率和亮度。
下面板20包括位于下基板21上的用于分隔多个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的间隔壁。并且,寻址电极23设置在与维持电极对12和13交叉的方向上。荧光体24涂布在下介电层25和间隔壁上。荧光体24由于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而发射可见光。
每个间隔壁22包括与寻址电极23平行地形成的垂直间隔壁22a和在与寻址电极23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的水平间隔壁22b。间隔壁22物理地分隔放电单元,并且防止紫外线和可见光泄露到相邻的单元。
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维持电极对12和13仅仅由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制成。即,维持电极对12和13使用常规的总线电极的材料形成,如银Ag、铜Cu、或铬Cr,而不使用透明电极材料ITO。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每个维持电极对12和13由一层总线电极制成,而没有常规的ITO电极。
例如,优选的是,使用银来形成维持电极对12和13。优选的是,银Ag具有荧光特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维持电极对12和13可以具有比在上基板11上形成的上介电层14或下介电层14更深的颜色以及更低的透明度。
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如下的对称结构:其中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24具有相同的节距。或者,红色、绿色和蓝色放电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其中它们的节距彼此不同的非对称结构。在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红色单元的节距比绿色单元的节距小,绿色单元的节距比蓝色单元的节距小。
如图1所示,维持电极12和13可以形成为一个放电单元中的多个电极线。即,第一维持电极12形成为两个电极线12a和12b,第二维持电极13形成为基于放电单元的中心而与第一维持电极12对称的两个电极线13a和13b。
考虑到孔径率和放电扩散效率,优选的是,第一维持电极12和第二维持电极13是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即,考虑到孔径率,使用具有窄宽度的电极线,考虑到放电扩散效率,使用多个电极线。在此,可以不仅考虑孔径率而且考虑放电扩散效率来决定电极线的数量。
由于图1的等离子体面板结构的结构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上基板11上形成黑底(black matrix,BM)。黑底提高光遮挡功能,通过吸收来自外界的光而减少反射。黑底还改善上基板11的纯度和对比度。黑底可以具有BM结构或者集成BM结构。
图1所示的面板的间隔壁结构是闭合型,其中放电单元被垂直间隔壁22a和水平间隔壁22b所闭合。然而,间隔壁结构可以是其中面板仅仅包括垂直间隔壁的条带型,或者是其中以预定间隙在垂直间隔壁上形成突出的鱼骨结构。
图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的排列的图。如图2所示,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放电单元优选为以矩阵形式布置。每个放电单元布置在维持电极线Y1到Ym、维持电极线Z1到Zm、以及寻址电极线X1到Xn的交叉处。可以依次地或同时地驱动扫描电极线Y1到Ym。可以同时地驱动维持电极线Z1到Zm。可以在将寻址电极线划分为奇数线和偶数线之后驱动,或者可以依次地驱动寻址电极线X1到Xn。
由于图2所示的电极排列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图2所示的电极排列或驱动方法。例如,可以应用双扫描方法以同时地对扫描电极线Y1到Ym中的两个进行扫描。或者,可以在基于面板的中心将寻址电极线划分为上和下寻址电极线、或者左和右寻址电极线之后驱动寻址电极线X1到Xn。
图3是例示通过将一个帧划分为多个子场的时分方法的时序图。单位帧可以划分为预定数量的子场,如8个子场SF1到SF8,以实现时分灰度显示。另外,子场SF1到SF8中的每一个可以划分为复位时段(未示出)、寻址时段A1到A8、以及维持时段(S1到S8)。
在多个子场的至少一个中可以省略复位时段。例如,复位时段可以仅仅包括在第一子场中,或者复位时段包括在第一子场和预定的中间子场中。
在寻址时段A1到A8中的每一个中,将显示数据信号施加到寻址电极X,并且依次施加对应于各个扫描电极Y的扫描脉冲。
在维持时段S1到S8中的每一个中,将维持脉冲交替地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因此,在寻址时段A1到A8中,在形成有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单位帧的维持放电时段S1到S8中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成正比。如果用于形成一幅图像的一个帧用8个子场和256个灰度级来代表,则各个子场以1、2、4、8、16、32、64和128的顺序而被施加不同的维持脉冲数量。为了获得133个灰度级的亮度,在第一子场时段、第三子场时段、以及第八子场时段中对单元进行寻址并且产生维持放电。
可以通过自动功率控制(APC)步骤,根据子场的权重来可变地决定向各个子场分配的维持放电的数量。尽管在图3中将一个帧划分为8个子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形成一个帧的子场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规范而改变。例如,可以通过将一个帧划分为12或16个子场或者多于8个的子场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可以考虑伽玛特性和面板特性来改变向每个子场分配的维持放电的数量。例如,可以将第四子场的灰度级从8降低到6,可以将第六子场的灰度级从32增加到34。
图4是例示用于驱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子场可以包括用于形成负壁电荷和扫描电极Y上的正壁电荷的预置时段、用于利用在预置时段中形成的壁电荷分布来对整个放电单元进行初始化的复位时段、用于选择放电单元的寻址时段、以及用于维持所选择的放电单元的放电的维持时段。
复位时段包括升压时段和降压时段。在升压时段中,同时将上升斜坡波形(上升斜坡)施加到全部扫描电极,由此在全部放电单元中产生放电。因此,在其中形成壁电荷。在降压时段中,同时将下降斜坡波形(下降斜坡)施加到全部扫描电极Y,由此在全部放电单元产生擦除放电。因此,从所产生的壁电荷和空间电荷中擦除不必要的电荷。在此,下降斜坡波形下降在比上升斜坡波形(上升斜坡)的峰值电压低的正电压。
在寻址时段中,将具有负扫描电压Vsc的扫描信号依次施加到扫描电极。同时,将正数据信号施加到寻址电极X。通过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以及由复位时段中产生的壁电压产生的寻址放电来选择某单元。另外,在寻址时段将维持偏压Vzb期间施加到维持电极,以提高寻址放电效率。
在寻址时段中,将多个扫描电极Y划分为多于两个的组,可以按照组将扫描信号依次施加到扫描电极Y。可以将组再次分为多于两个的子组,并且可以按照子组将扫描信号依次施加到扫描电极Y。例如,将多个扫描电极Y划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将扫描信号依次施加到第一组中的扫描电极,并且将扫描信号依次施加到第二组中的扫描电极。
根据一实施方式,可以按照扫描电极在面板上的位置而将多个扫描电极Y划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例如,奇数扫描电极Y包括在第一组中,偶数扫描电极Y包括在第二组中。另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以按照面板的中心将多个扫描电极Y划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例如,在面板的上部的扫描电极Y包括在第一组中,在面板的下部的扫描电极Y包括在第二组中。
在维持时段,通过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替地施加具有维持电压Vs的维持脉冲,以表面放电的形式产生维持放电。
在维持时段交替地施加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多个维持信号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维持信号的宽度大于维持脉冲的宽度。
在维持时段之后,还可以包括擦除时段,以通过产生弱的放电来擦除在产生维持放电之后保留在寻址时段中选择的ON单元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壁电荷。
可以在全部的子场中包括擦除时段,并且可以在一些子场中包括擦除时段。优选的是,向在维持时段中没有施加最后维持脉冲的电极施加用于弱放电的擦除信号。
擦除信号可以是具有逐渐增加的斜坡的形式的信号、低电压宽脉冲、高电压窄脉冲、指数增加信号、或半正弦脉冲,
可以将多个脉冲依次施加到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以产生弱的放电。
图4所示的驱动波形仅仅是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信号的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果有必要,可以省略预复位时段,并且可以改变图4所示的驱动信号的极性和电压电平。可以在完全结束维持电荷之后将用于擦除壁电荷的擦除信号施加到维持电极。另外,可以进行单个维持驱动,其中通过仅仅向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的一个施加维持信号而产生维持放电。
图5是例示用于驱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图。
参照图5,热沉框3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侧,不仅用于支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而且用于吸收并释放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另外,印刷电路板安装在热沉框30的背侧以施加驱动信号。
印刷电路板包括用于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寻址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寻址驱动器50、用于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扫描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扫描驱动器60、用于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维持驱动器70、用于控制这些驱动器的驱动器控制器80、以及用于向各个驱动器供电的电源单元(PSU)90。
寻址驱动器5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顶侧或底侧,并且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的寻址电极施加驱动信号,以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形成的多个放电单元中选择进行放电的放电单元。
根据单个扫描方法和双扫描方法,寻址驱动器50可以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顶侧和底侧中的一个或两者上。
寻址驱动器50包括用于控制向寻址电极施加的电流的数据IC(未示出),并且进行切换操作以控制向数据IC施加的电流。因此,寻址驱动器50可能产生大量热量。为了克服寻址驱动器50的热量问题,寻址驱动器50可以包括热沉(未示出)。
如图5所示,扫描驱动器6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一个上。扫描驱动器60可以包括连接到驱动器控制器80的扫描维持板62、以及用于连接扫描维持板62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扫描驱动器板64。
扫描驱动器板64可以分为两部分,并且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顶侧和底侧。不同于图5,扫描驱动器板64可以布置为一个或多个部分。
扫描驱动器板64包括用于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扫描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扫描IC 65。扫描IC 65能够向扫描电极依次施加复位信号、扫描信号、以及维持信号。
维持驱动器70可以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一个上。优选的是,维持驱动器70布置在扫描驱动器60的相对侧。维持驱动器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
驱动器控制器80利用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号处理信息来处理输入图像信号,将输入图像信号转换为要施加到寻址电极的预定数据,并且按照扫描顺序来排列经转换的数据。另外,驱动器控制器80通过向寻址驱动器50、扫描驱动器60、以及维持驱动器70施加时序控制信号来控制向驱动器施加驱动信号的时间。
如图5所示,驱动器控制器80和扫描驱动器60、以及驱动器控制器80和维持驱动器70可以通过电缆81和82相连接。
图6是例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图。如图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划分为其中显示图像的显示区95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97。
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显示区95中的放电单元,显示区95中的放电单元根据将显示的图像而进行放电。因此,显示区95显示图像。相反,非显示区97中的放电单元一般不放电。尽管非显示区97中的放电单元放电,从位于非显示区97中的哑单元的放电与要显示的图像无关。因此,哑单元的放电不影响所显示的图像。
驱动信号可以施加到形成在非显示区97中的电极线以及在显示区95中形成的电极。例如,如果扫描驱动器6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则扫描电极线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95延伸到右侧的非显示区97,并且连接到扫描驱动器60。
如果维持驱动器7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左侧,则维持电极线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95延伸到左侧的非显示区97,并且连接到维持驱动器70。
图7到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面图。即,图7到图9例示了布置在面板的显示区95上的放电单元的上基板电极结构。
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维持电极110和120形成关于基板上的放电单元而对称的电极对。维持电极110和120各自可以连接到与放电单元交叉的至少两个电极线111、112、121和122、以及与放电单元的中心最接近的电极线112和121。维持电极110和120各自可以包括在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上突出的突出电极114和124。维持电极110和120各自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突出电极。
维持电极110和120各自可以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电极线111和112、以及121和122的连接电极113和123。
电极线111、112、121和122与放电单元交叉,并且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上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线具有窄宽度以提高孔径率。尽管使用了多个电极线111、112、121和122以提高放电扩散效率,但是优选的是考虑孔径率来决定电极线的数量。
突出电极114和124降低了当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的放电点火电压。即,因为相邻的突出电极114和124能够在较低的放电点火电压下开始放电,所以可以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点火电压。在此,放电点火电压是当将脉冲施加到维持电极对110和120中的至少一个时开始放电的电压电平。
连接电极113和123帮助从突出电极114和124开始的放电容易地扩散到远离放电单元中心的电极线111和133。
如上所述,通过突出电极114和124来降低放电点火电压,并且利用多个电极线111、112、121和122来提高放电扩散效率。因此,能够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整体发光效率。因而,可以不需要ITO透明电极,而不会导致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亮度恶化。
参照图8,随着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增加,尽管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孔径率增加,但放电扩散效率可能降低。如果两个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间隔d2增加,则放电点火电压也可能增加。
表1示出对于根据相邻的两个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以及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间隙d2的变化而变化的放电点火电压的测量结果。由于放电单元的大小受限制,所以随着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增加,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间隙d2可能减小。
表1
  d1   d2   放电点火电压
  250   30   192V
  240   40   188V
  230   50   180V
  220   60   179V
  210   70   179V
  200   80   181V
  190   90   180V
  180   100   179V
  175   105   187V
  170   110   188V
  165   115   190V
  160   120   191V
参照表1,根据d1/d2的减小,因为两个相邻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减小,所以放电扩散效率提高。因此,当d1是d2的4.5倍时放电点火电压降低到180V以下。
然而,当d1/d2超过1.8倍时,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d2增加。因此,放电点火电压急剧增加,高于187V。
当两个相邻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是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间隙d2的1.8倍到4.6倍时,能够将放电点火电压降低到约180V。
另外,为了通过确保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孔径率而防止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的恶化,并且为了在放电单元的整个区域内均匀地产生放电,两个相邻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可以是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间隙d2的大约2.1倍到2.8倍。
假设突出电极114和124的长度在约50μm和约100μm之间,当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是两个不同的维持电极线112和121之间的间隙d4的约0.6倍和1.5倍时,能够稳定地将放电点火电压降低到约180V。
如果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间隙d2是均匀的,则两个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与电极线111和间隔壁100之间的间隙d3成反比。如果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增加,则放电单元的放电区域变宽,或者放电扩散效率可能降低。
如果仅仅在放电单元的一部分产生放电,则可能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形成斑点,由此使图像质量恶化。
因此,当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是电极线111和间隔壁100之间的间隔g3的约1倍或1.7倍时,可以在放电单元的整个区域内均匀地产生放电。因此,能够减少所显示的图像的图像质量恶化。
参照图9,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的宽度b1和b2可以彼此不同。
如果通过寻址放电而在两个电极线111和112形成的壁电荷的量彼此不同,则维持放电产生的光的量可以根据两个电极线111和112的位置而改变。因此,可能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形成斑点,其图像质量恶化。
例如,由于布置在两个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放电单元的外环上的电极线通过扩散的放电而形成壁电荷,所以通过寻址放电而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可能比与放电单元的中心相邻的电极线112的少。因此,通过将布置在放电单元的外环上的电极线111的宽度b1形成为大于与放电单元的中心相邻的电极线112的宽度b2,能够使得在两个电极线111和112形成的壁电荷的量均匀。
通过使得在两个电极线111和112形成的壁电荷的量均匀,能够在放电单元的整个区域中均匀地产生放电,由此降低所显示图像的图像质量的恶化。
表2示出根据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的宽度b1和b2的变化而是否产生斑点以及测量所显示图像的亮度的结果。
表2
  b1μm   b2μm   产生斑点   亮度(cd/m2)
  28   40   ○   485
  32   40   ○   485
  36   40   ○   484
  40   40   ○   480
  44   40   ×   479
  48   40   ×   479
  52   40   ×   475
  56   40   ×   474
  60   40   ×   471
  64   40   ×   468
  68   40   ×   467
  72   40   ×   465
  76   40   ×   461
  80   40   ×   459
  84   40   ×   431
  88   40   ×   410
  92   40   ×   390
  96   40   ×   375
参照表2,当布置在放电单元的外环上的电极线111的宽度b1厚于44μm时,图像质量不恶化。例如,不产生黑斑点。然而,如果布置在放电单元的外环上的电极线111的宽度b1厚于80μm,则所显示图像的亮度急剧下降到低于460cd/m2
因此,当布置在放电单元的外环上的电极线111的宽度b1是与放电单元的中心相邻的电极线112的宽度b2的约1.1倍或2倍时,能够防止所显示图像的图像质量恶化,并且同时提高其亮度。
另外,为了通过增加在电极线111上形成的壁电荷的量来使得在两个电极线111和112形成的壁电荷的量均匀,而不降低放电扩散效率,布置在放电单元的外环上的电极线111的宽度b1可以是与放电单元的中心相邻的电极线112的宽度b2的1.15倍或1.5倍。
再次参照表1,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可以是约180μm到230μm,并且参照表2,电极线111的宽度b1是约44μm到80μm。因此,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间隙d1是电极线111的宽度b1的约2.25倍到5.2倍。
因此,布置在放电单元的较下侧的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21和122的宽度c1和c2可以具有上述范围内的不同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环的非显示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形成在上基板上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成对并且形成在显示区上的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二电极电绝缘并且形成在非显示区中的第三电极。
图10是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用于向扫描电极110施加驱动信号的扫描驱动器6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用于向维持电极120施加驱动信号的维持驱动器7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左侧。
第一电极可以是扫描电极。
参照图10,扫描电极110的线延伸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其中布置有扫描驱动器60),并且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的非显示区中的哑单元160上。因此,可以将驱动信号从扫描驱动器60施加到扫描电极110。相反,维持电极120可以不形成在面板右侧的非显示区中布置的哑单元150上。
另外,维持电极120的线延伸到面板的左侧(其中布置有维持驱动器70),并且形成在面板左侧的非显示区中形成的哑单元160上。因此,可以将驱动信号从维持驱动器70施加到维持电极120。相反,扫描电极110不形成在面板左侧的非显示区中布置的哑单元160上。
在图10所示的面板上基板的电极结构的情况下,形成在下基板的结构(如间隔壁)可以通过非显示区的哑单元150和160(即没有形成扫描电极110或维持电极120的区域)而暴露于外界。因此,非显示区反射进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外部光,由此使用户的眼睛眩晕。或者,可能破坏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外观。
图11到图1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面图。用于向扫描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扫描驱动器6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
参照图11,三个哑单元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形成一行。哑单元可以包括R、G、B单元。
一行扫描电极210延伸到其中布置有扫描驱动器60的面板右侧,并且形成在面板右侧非显示区中的哑单元上。尽管在图11中在显示区中形成的扫描电极210的形状与在非显示区中形成的扫描电极210的形状相同,但是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210的形状可以与非显示区中的不同。例如,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210中的连接电极的数量、突出电极的数量、电极线的宽度可以与非显示区中的不同。
在面板右侧的非显示区中的哑单元上不形成维持电极220的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分离电极230,其与面板的非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210或扫描电极220成对,并且形成在上基板上。
如图11所示,分离电极230可以形成在其中没有形成维持电极220的面板右侧非显示区中,或者与维持电极220在显示区中的位置对应地形成。
分离电极230与维持电极220或扫描驱动器60相分离。即,分离电极230不电连接到维持电极220或扫描驱动器60。因此,不从外界施加电压。优选的是,分离电极230和维持电极220可以按预定间隔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240电绝缘。
如图11所示,通过在面板的非显示区形成分离电极,无需对面板驱动施加额外处理或影响,即可防止非显示区中的下基板结构暴露于外界。因此,能够防止反射外界光。
非显示区的面板孔径率可以低于显示区的面板孔径率。通常,如果面板的孔径率降低,则所显示图像的亮度降低。然而,因为非显示区是其中不显示图像的区域,所以能够通过减少面板孔径率来进一步降低下基板结构的暴露。
同时,形成在非显示区的分离电极230的形状可以不同于形成在哑单元上的扫描电极210的形状、以及形成在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的形状。
参照图12,非显示区中的分离电极230可以不包括在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的突出电极。即,突出电极因为其形状而不容易制造,因为不将电压施加到分离电极230,所以不必降低非显示区中的哑单元的放电点火电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电极230可以不包括突出电极。
形成在非显示区中的分离电极230包括的连接电极231和232的数量可以多于扫描电极210或维持电极220中的数量。例如,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在一个单元中包括一个连接电极,分离电极230可以在一个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电极231和232。
如上所述,通过增加分离电极230中的连接电极231、232的数量,能够降低非显示区的面板孔径率。
构成在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形成的分离电极230的电极线的宽度可以不同于构成扫描电极210或维持电极220的电极线的宽度。
例如,如图13所示,通过使分离电极230的电极线的宽度大于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的电极线的宽度,能够降低非显示区的面板孔径率。
如图14所示,不同于扫描电极210或维持电极220,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分离电极230可以由一条电极线形成。在此情况下,分离电极230的宽度可以大于形成扫描电极210或维持电极220的电极线的宽度。
参照图15,面板的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可以具有金属总线电极211和221与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212和222的层叠结构。在非显示区中形成的分离电极230可以仅仅具有总线电极而没有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面板的非显示区中的分离电极230的总线电极的宽度比在显示区中形成的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的总线电极211和221的宽度更宽。
非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210可以仅仅包括总线电极而没有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
参照图16,扫描电极210和分离电极230之间的间隔g2可以窄于在显示区中形成的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之间的间隔g1。为此,在非显示区中形成的扫描电极230的宽度可以比在显示区中形成的扫描电极210的宽度更宽。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可以由一体地连接的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和分离电极,来形成非显示区电极240。
另外,如图18所示,可以由一体地连接的形成在非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和形成在该扫描电极之上或之下的多于两个的分离电极,来形成非显示区电极240。
如图16到图18所示,连接显示区中的扫描电极和非显示区中的电极的部件可以具有电极的宽度逐渐增加的形状。
参照图19,形成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w2可以大于形成在显示区中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w1。
即,通过增加形成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w2,能够防止在显示区中产生的放电影响非显示区中的哑单元。因此,能够减少哑单元中的错误放电。
由于随着在显示区中形成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w1减小,一个放电单元中产生的放电能够影响相邻的放电单元,因此,优选的是,为了防止显示区中的放电单元中的错误放电和哑单元中的错误放电,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形成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w2是在显示区中形成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w1的约1.3到1.65倍。
参照图20,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形成的垂直间隔壁260的宽度w2可以大于在显示区中形成的垂直间隔壁250的宽度w1,在显示区中形成的维持电极220延伸并形成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260上。
通过将显示区中的维持电极220延伸到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260,能够防止在显示区的末端处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之间的放电不稳定。
即,优选的是,维持电极220和分离电极230之间的间隙w3小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260的宽度w2,从而通过防止显示区的末端的错误放电来稳定放电。
由于维持电极220和分离电极230之间的间隙w3变得较窄,所以在显示区中产生的放电影响非显示区中的哑单元,由此在哑单元中产生错误放电。
因此,为了防止哑单元上的错误放电,优选的是,维持电极220和分离电极230之间的间隙w3是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260的宽度w2的大约0.5倍。
不同于图20,由于制造误差,分离电极230可能延伸到形成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260。
图2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形成的黑底的剖面图。
参照图21,黑底300可以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通过在等离子体显示区的非显示区97的上基板上形成黑底300,能够防止形成在下基板上的结构暴露于外界。
还优选的是,如图21所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其中布置有扫描驱动器60的右侧的非显示区上不形成黑底。
即,因为扫描电极线在面板右侧的非显示区中延伸,所以很难在面板右侧的非显示区中形成扫描电极线和黑底。
更详细地说,为了减少面板制造处理的时间并且使面板制造处理更为简单,可以通过曝光在面板的上基板上同时形成总线电极和黑底。在此情况下,面板右侧的非显示区中的电极可能短路。
因此,优选的是,如图21所示,在其中扫描电极线延伸的面板右侧非显示区中不形成黑底。
图22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电极结构的剖面图。
参照图22,维持电极420的行可以延伸到其中布置有维持驱动器70的面板左侧非显示区。另外,在面板的左侧非显示区中布置的哑单元上可以不形成扫描电极410的行。
可以在整个左侧非显示区或其预定部分中,形成与上基板上的维持电极420成对的分离电极430。
分离电极430通过短路而不电连接到扫描电极410或维持驱动器70。因此,可以不从外界装置施加电压。优选的是,分离电极430和维持电极410可以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部分440短路。
图23和24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形成的黑底形状的剖面图。
如图23所示,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侧非显示区和下侧非显示区中形成黑底500和510。在其中维持电极线和扫描电极线延伸的左侧和右侧非显示区中不形成黑底。
如图24所示,在等离子体显示区的左侧非显示区的一部分700中不形成黑底,如图22所示,在左侧非显示区的这部分700中形成分离电极43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在上基板810的显示区上形成黑层840,可以与黑层分离地在非显示区上形成分离电极830。
总线电极820可以层叠在黑层840上,总线电极820可以是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
黑层840可以形成为分离类型:其中,黑层840的与扫描电极层叠的一部分和与维持电极层叠的另一部分分离开来。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曝光同时形成黑层840和总线电极820。因此,黑层840可以具有与总线电极820相同的形状。
另外,黑层840可以形成为一体类型:其中,黑层840与扫描电极层叠的一部分连接到与维持电极层叠的另一部分。黑层840可以连接到形成在上基板的预定部分上的黑底,所述黑底与下基板的水平间隔壁交叠。
由于黑层840可以通过曝光而导电,所以黑层840被形成为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电绝缘,由此防止在面板的右侧非显示区中电极短路。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在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形成电极,使其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电绝缘。因此,能够防止下基板的结构暴露于外界。另外,能够减少由于从所显示图像的框区域反射的外界光而造成的晕眩。此外,通过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去除透明电极,能够使得制造工序更简单,并且减少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方面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应将其理解为限制本发明。这些教导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进行例示,而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化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

Claims (16)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外侧的非显示区,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扫描电极,其形成在上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上;
维持电极,其与所述扫描电极成对,并且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中;以及
分离电极,其与所述维持电极电绝缘,并且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其中,不向所述分离电极施加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扫描电极、所述维持电极和所述分离电极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其沿着与下基板上形成的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而形成,所述下基板被布置为面对所述上基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至少一个连接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分离电极中包括的连接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一个中包括的连接电极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从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中的一个沿着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突出的突出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分离电极不包括所述突出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分离电极中包括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宽度中的至少一方宽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包括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除了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右侧的非显示区之外的其余非显示区中,形成 有黑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沿着与下基板上形成的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而形成,所述下基板被布置为面对所述上基板,并且
所述分离电极包括宽度宽于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的电极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每一个都包括ITO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并且
所述分离电极包括宽度宽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所述非显示区中的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分离电极之间的间隙窄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区中的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还包括维持驱动器,该维持驱动器布置在所述面板的左侧,用于向所述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
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的布置在所述面板的左侧的一部分中,在所述上基板上与所述维持电极成对地形成有所述分离电极,并且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分离电极电绝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宽于布置在所述显示区中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是布置在所述显示区中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的1.3倍到1.65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维持电极与所述分离电极之间的间隙小于布置在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之 间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维持电极至少延伸到布置在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上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维持电极与所述分离电极之间的间隙是布置在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的垂直间隔壁的宽度的0.5倍。 
CN2009801007113A 2008-05-29 2009-02-12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92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50424 2008-05-29
KR1020080050424A KR20090124298A (ko) 2008-05-29 2008-05-29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CT/KR2009/000682 WO2009145408A1 (en) 2008-05-29 2009-02-12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274A CN101849274A (zh) 2010-09-29
CN101849274B true CN101849274B (zh) 2012-06-13

Family

ID=41377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071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9274B (zh) 2008-05-29 2009-02-12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07915A1 (zh)
EP (1) EP2195819A4 (zh)
KR (1) KR20090124298A (zh)
CN (1) CN101849274B (zh)
WO (1) WO20091454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2835A (ja) * 2012-01-25 2013-08-08 Panas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13152837A (ja) * 2012-01-25 2013-08-08 Panas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7432B1 (ko) * 2001-05-04 2003-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기 주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US6936965B1 (en) * 1999-11-24 2005-08-30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6012B2 (ja) * 1999-11-24 2005-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放電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面放電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面放電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578972B1 (ko) * 2004-06-30 2006-05-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47639B1 (ko) * 2004-11-11 2006-1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27342B1 (ko) * 2005-03-08 2006-09-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070076040A (ko) * 2006-01-17 2007-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장치
KR100836563B1 (ko) * 2006-10-26 2008-06-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69799B1 (ko) * 2006-11-17 2008-11-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6965B1 (en) * 1999-11-24 2005-08-30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397432B1 (ko) * 2001-05-04 2003-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기 주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274A (zh) 2010-09-29
KR20090124298A (ko) 2009-12-03
EP2195819A1 (en) 2010-06-16
EP2195819A4 (en) 2012-03-14
US20100207915A1 (en) 2010-08-19
WO2009145408A1 (en) 200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76340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same
EP0554172A1 (en)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65738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TW476975B (en) AC plasma display with dual discharge sites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bars
KR20010022986A (ko) 가스방전패널
JPH11238463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80341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H11185634A (ja)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1849274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US7852001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JP3005020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644789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1501810B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KR10094407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083030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10078531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3764897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CN101436500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KR2010004577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964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290856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01083028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201995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1159111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JPH0530793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