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914B - 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914B
CN101846914B CN200910253973.5A CN200910253973A CN101846914B CN 101846914 B CN101846914 B CN 101846914B CN 200910253973 A CN200910253973 A CN 200910253973A CN 101846914 B CN101846914 B CN 1018469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driven roller
opposed roll
roller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39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6914A (zh
Inventor
市来幸裕
田中康树
谷冈由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9Conveying means details, e.g.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并通过驱动辊和布置成面对着该驱动辊的对置辊来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所述驱动辊对所述对置辊施力;以及限制部,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区域中输送厚度小于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该限制部允许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并且与在输送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相比,当在所述区域中输送厚度不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一种定影装置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定影装置中,由加热辊和加压辊夹持并输送转印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并且将该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记录纸张上,在配备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通过压紧辊将在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之后卷曲的记录纸张矫直。当记录纸张具有不同的厚度时,通过用户操作来调整压紧辊的位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6-87558号公报和特开2004-1778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一种定影装置以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该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中,即使在记录介质的厚度大于预定厚度时,也可以向该记录介质自动地施加对应于记录介质厚度的施力,从而向记录介质施力以减少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在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中,并通过驱动辊和布置成面对着该驱动辊的对置辊来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所述驱动辊对所述对置辊施力;以及限制部,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区域中输送厚度小于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该限制部允许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并且与在输送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相比,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所述区域中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中,所述限制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对置辊上施加所述施力的作用点来改变支撑点的位置和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异形弹簧(wire spring),并且所述支撑点由保持所述异形弹簧的一部分的保持部件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中,所述限制部由突出部件(overhanging member)构成,该突出部件突出成能够与所述对置辊的转动轴接触,并且当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时,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突出部件干涉,从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中,所述驱动辊包括旋转轴和设在该旋转轴上的辊部;并且所述对置辊包括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小直径部、以及与所述小直径部同轴布置且不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大直径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定影装置包括:定影单元,在该定影单元中夹持并输送被转印有未定影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将所述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在所述定影单元的沿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侧,并通过驱动辊和布置成面对着该驱动辊的对置辊来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所述驱动辊对所述对置辊施力;以及限制部,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区域中输送厚度小于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该限制部允许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并且与在输送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相比,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所述区域中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限制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对置辊上施加所述施力的作用点来改变支撑点的位置和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异形弹簧,并且所述支撑点由保持所述异形弹簧的一部分的保持部件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限制部由突出部件构成,该突出部件突出成能够与所述对置辊的转动轴接触,并且当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时,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突出部件干涉,从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本发明第六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驱动辊包括旋转轴和设在该旋转轴上的辊部;并且所述对置辊包括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小直径部、以及与所述小直径部同轴布置且不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大直径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第六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沿所述驱动辊的轴向设有多个由所述驱动辊、所述对置辊和所述施力部件构成的组件,并且所述限制部设在从所述多个组件当中选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限制部仅设在位于所述驱动辊的轴向中央侧的组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限制部仅设在位于所述驱动辊的轴向两端侧的组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容纳记录介质的容纳单元;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未定影的图像转印到从所述容纳单元供给的记录介质上;第六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将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所述未定影的图像定影;以及排出单元,通过所述定影装置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被排出到该排出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中,在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通过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锁止在所述限制部处,而使在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大于在输送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在记录介质的厚度大于预定厚度时,也可以对应于(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而自动地向记录介质施加施力,从而可减少记录纸张的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改变施加于对置辊的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改变施加于对置辊的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改变施加于对置辊的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自动地施加更大的施力来向记录介质施力,从而可减少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即使在记录介质的厚度大于预定厚度时,也可以通过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自动地施加施力来向记录介质施力,从而可减少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改变施加于对置辊的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改变施加于对置辊的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来改变施加于对置辊的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自动地施加更大的施力来向记录介质施力,从而可减少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可以减少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期望位置处记录介质的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可以减少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记录介质的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可以减少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处记录介质的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即使在记录介质的厚度大于预定厚度时,也可以通过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自动地施加施力来向记录介质施力,从而可减少记录介质的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即使在记录介质的厚度大于预定厚度时,也可以通过对应于(基于)记录介质的厚度自动地施加施力来向记录介质施力,从而可减少记录纸张的卷曲。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述,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平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当输送普通纸张时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当输送厚纸张时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侧视图。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几何形状的放大主视图。
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由根据比较例的对置辊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几何形状的放大主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当输送普通纸张时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侧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当输送厚纸张时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对置辊的放大平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当输送普通纸张时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对置辊的放大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示意性平面图,所述对置辊设置成减少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出现的卷曲。
图14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示意性平面图,所述对置辊设置成减少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出现的卷曲。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放大立体图。
图16A是表示当输送普通纸张时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6B是表示当输送厚纸张时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2,容纳有记录纸张(记录介质的实施例)P的供纸单元(容纳单元的实施例)14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2的下部处。而且,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2的上部处形成有排纸单元(排出单元的实施例)18,从该排纸单元排出定影有调色剂图像(图像)的记录纸张P。
供纸单元14包括供纸盒16,大量的记录纸张P层叠并容纳在该供纸盒中,并且在供纸盒16的上部在其一端侧(在图1中,在供纸盒的右侧)布置有供给辊22。延迟辊24设置成面对着供给辊22。
因而,位于供纸盒16的最上位置处的记录纸张P被供给辊22取出,通过供给辊22和延迟辊24的配合而被处理,并被进一步传送至输送路径20。被传送至输送路径20的记录纸张P通过相对于感光体30布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更上游侧的配准辊26而暂时停止,并随后被朝向感光体30输送。
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构成转印部件的感光体30。在感光体30周围设有对感光体30均匀充电的充电辊32、用调色剂(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体30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34、以及在调色剂转印之后除去留在感光体30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36。
在充电辊32与显影装置34之间布置有光写入装置38。由于对感光体30的表面照射光,将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构成转印部件的支撑辊28被布置成面对着感光体30,并且输送路径20介于支撑辊28与感光体30之间。
另外,定影装置40相对于感光体30和支撑辊28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更下游侧。在定影装置40中,加热辊(定影部件的实施例)42和加压辊(定影部件的实施例)44布置成彼此面对,并且转印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加热辊42和加压辊44夹持并输送。以这种方式,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
排出辊(驱动辊的实施例,并且也是输送部件的实施例)46和压紧辊组件(对置辊的实施例,并且是输送部件的实施例)48沿纸张输送方向在定影装置40的加热辊42和加压辊44的下游侧布置成彼此面对。因而,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通过被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夹持和输送而排出到排纸单元18上,同时将记录纸张朝向加热辊42侧(朝向待印刷的表面)的卷曲矫直(减少)。
在定影装置40中,加热辊42和排出辊46布置在下侧,加压辊44和压紧辊组件48布置在上侧。另外,在输送路径20中在“加热辊42和加压辊44”与“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之间设有翻转闸门52,在对记录纸张P的双面进行印刷时,该翻转闸门将记录纸张P向翻转单元50引导。
下面将对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压紧辊组件48的结构进行详述。首先,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压紧辊组件48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可自由转动的辊的方式设在盖体54中,盖体54构成了定影装置40的顶部。
换言之,在盖体54中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沿纸张宽度方向(排出辊46的轴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并开口有多个(例如四个)开口部54A。开口部54A形成为使得稍后将描述的多个(例如四个)压紧辊组件48能朝向排出辊46侧露出。在盖体54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沿纸张宽度方向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地布置的加强肋56。
在一些加强肋56中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均形成有切口部56A,从而在使压紧辊组件48与排出辊46(压力)接触之前暂时支撑各压紧辊组件48的转动轴58,切口部56A在从侧方看时具有大致U形构造。在盖体54的各开口部54A的周缘(在纸张输送方向侧)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凹部54B,从而接收(容纳)转动轴58的端部,所述凹部54B在从顶部看时具有矩形构造。
如图13和图14所示,每个压紧辊组件48均形成为包括一个大直径圆板(辊)(大直径部的实施例)60、以及多个(例如六个)小直径圆板(辊)(小直径部的实施例)62。沿纸张宽度方向(沿排出辊46的轴向)以预定间隔设有多个(例如四个)压紧辊组件48。
如图7A所示,大直径圆板60和小直径圆板62A与所输送的记录纸张P接触,而不与设在排出辊46的转动轴中的辊部接触(不面对),小直径圆板62A相对于其它的小直径圆板62布置成最远离大直径圆板60。五个小直径圆板62B(不包括小直径圆板62当中的、布置成最远离大直径圆板60的小直径圆板62A)与排出辊46的辊部接触(面对),从而输送记录纸张P。
结果,大直径圆板60和端部处的小直径圆板62A(二者均不与排出辊46的辊部接触(面对))使所述记录纸张P以波浪形(波形)方式扭曲(使记录纸张以波浪形形式(波形)沿与记录纸张P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扭曲),从而增加了所排出的记录纸张P的刚度。由于上述结构,防止了因记录纸张P的沿排出方向的前端被排纸单元18卡住而引起的记录纸张P的容纳故障。
图7A中所示的压紧辊组件48设置成,使得两个压紧辊组件设在右侧并且另两个压紧辊组件设在左侧以彼此对称,并且在设在右侧的两个压紧辊组件以及设在左侧的另两个压紧辊组件中,相应的大直径圆板60都彼此相邻地布置。各大直径圆板60形成为截头锥的形状,并且设在右侧的两个压紧辊组件以及设在左侧的另两个压紧辊组件中的大直径圆板60都布置成,使得大直径圆板60的相应的面对表面为其大直径部。结果,在记录纸张P中形成大波浪形状(波形)。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各压紧辊组件48中,当使压紧辊组件48的辊的周面与排出辊46的周面接触时(当这些辊布置成面对着排出辊46时),相应压紧辊组件48的转动轴58均被异形弹簧(是利用线材部件的挠曲的线状施压部件,并且是施力部件的实施例)64下压(按压),从而不会从切口部56A分离(不从其脱出)。
换言之,异形弹簧64形成为在从顶部看时具有U形构造,并且通过将指向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分叉端部64A分别装配并***锁定孔58A中而将端部64A固定,其中一个锁定孔形成在转动轴58的位于大直径圆板60和小直径圆板62之间的部分中,另一个锁定孔形成在转动轴58的、设在最外侧小直径圆板62更外侧的部分中。
将前端部64A固定在转动轴58上的方法并不限于所示方法,而可以使用任意方法。另外,在压紧辊组件48由以一体方式形成的大直径圆板60和小直径圆板62形成的情况下,可以不将前端部64A固定在转动轴58上,而是如图8至图10所示,可以利用异形弹簧64的弹力下压(按压)转动轴58,以使前端部64A位于转动轴58的上部处。
另外,位于异形弹簧64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的、异形弹簧64的基部64C被多个(例如两个)锁止爪72锁止,锁止爪72以伸出的方式设在盖体54中并且从侧方看时具有倒L形构造。从异形弹簧64的基部64C向端部64A延伸的一对腿部(施力部件的一部分的实施例)也分别被一对第一保持部件(限制部件的实施例)下压(按压),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以伸出的方式设置成彼此面对并且从侧方看时具有倒L形构造。
结果,当压紧辊组件48的各辊的周面与排出辊46的周面接触时,压紧辊组件48的各辊的转动轴58被异形弹簧64下压从而不能从切口部56A脱出。也就是说,由于上述结构,压紧辊组件48被异形弹簧64的施力(弹力)推向排出辊46,并以预定压力压靠排出辊46的周面。
另外,在盖体54处,一对第二保持部件(限制部件的实施例)68以伸出的方式彼此相面对地设在比所述一对第一保持部件66更靠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所述一对第二保持部件68的高度高于第一保持部件66的高度,且在从侧方看时均具有大致倒L形构造。如图6和图10所示,当记录纸张P的厚度变大时(当记录纸张是厚纸张时),第二保持部件68在异形弹簧64的各腿部64B上保持另一位置,从而相对于异形弹簧作用(施加)的施力的作用点(压紧辊组件48)改变支撑点(支点)的位置或高度。
换言之,当第一保持部件66保持异形弹簧64的腿部64B时,以第一保持部件66作为支撑点朝向排出辊46向压紧辊组件48施力。如图5和图9所示,当由压紧辊组件48和排出辊46夹持并输送诸如普通纸张之类的记录纸张P时,压紧辊组件48通过记录纸张P而移离排出辊46。此时,腿部64B(前端部64A)以第一保持部件66作为支撑点而向上挠曲(弹性变形),因而使压紧辊组件48产生向下的施力(朝向排出辊46)。
另一方面,如图6和图10所示,当由压紧辊组件48和排出辊46夹持并输送诸如厚纸张之类的记录纸张P时,压紧辊组件48通过记录纸张P比使用普通纸张的情况更大程度地移离排出辊46。此时,腿部64B(前端部64A)以第二保持部件68作为支撑点而向上挠曲(弹性变形),从而在压紧辊组件48中产生向下的施力(朝向排出辊46),该施力大于在使用普通纸张时的推力。即,即使改变记录纸张P的厚度,也向压紧辊组件48自动地施加对应于记录纸张P厚度的负载(朝向排出辊46的施力)。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和压紧辊组件48的操作进行描述。首先,位于供纸盒16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张P被供给辊22取出,通过供给辊22和延迟辊24的配合而被处理并被传送至输送路径20。然后,被传送至输送路径20的记录纸张P随后通过配准辊26被输送至感光体30侧。
通过充电辊32预先对感光体30的表面(周面)均匀充电。然后,从光写入装置38发出光并对感光体30的表面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潜像。随后,通过显影装置34用调色剂使该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可见图像)。
当通过感光体30和支撑辊28夹持并输送记录纸张P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将转印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输送至定影装置40。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之后,通过清洁装置36对感光体30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之后,感光体30准备好后续的图像形成处理。
以由加热辊42和加压辊44夹持并输送记录纸张P的方式将记录纸张P供给到定影装置40,并将所转印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记录纸张P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夹持和输送,并被排出到排纸单元18上。
这里,在记录纸张P为普通纸张的情况下,如图5和图9所示,通过第一保持部件66从上侧下压(按压)异形弹簧64的腿部64B,从而限制了压紧辊组件48移离排出辊46的允许量。通过以第一保持部件66作为支撑点使腿部64B向上挠曲(弹性变形),在压紧辊组件48处产生朝向排出辊46作用的施力。
另一方面,在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的情况下,如图6和图10所示,通过第二保持部件68从上侧下压(按压)异形弹簧64的腿部64B,从而限制了压紧辊组件48移离排出辊46的允许量。通过以第二保持部件68作为支撑点使腿部64B向上挠曲(弹性变形),在压紧辊组件48处产生朝向排出辊46作用的施力。因而,在压紧辊组件48处的负载(施力)因记录纸张P的类型(即,取决于当时是使用普通纸张还是使用厚纸张)而变。
即,压紧辊组件48(作用点)与第二保持部件68(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比压紧辊组件48(作用点)与第一保持部件66(支撑点)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当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时作用于压紧辊组件48的负载比当记录纸张为普通纸张时作用于压紧辊组件48的负载大。因而,不仅在记录纸张P为普通纸张时而且在记录纸张为厚纸张时,都可以将记录纸张P的卷曲矫直。
也就是说,经过定影装置40的记录纸张P在加热辊42侧卷起,因此在其中如图7B所示不执行用于使记录纸张具有波浪形(波形)形状的处理的情况下,记录纸张在其朝向排纸单元18侧卷起的状态下(图1中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被排出。如果在记录纸张P中形成充分的波浪形(波形)构造,则可消除朝排纸单元18的卷曲。
这里,在记录纸张P为普通纸张的情况下,记录纸张的刚度小于在记录纸张为厚纸张的情况下的刚度。因此,即使在仅设有第一保持部件66的情况下,异形弹簧64的弹力(施力)也允许在记录纸张P中形成波浪形(波形)形状。
但是,在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的情况下,记录纸张的刚度较大。因此,如果异形弹簧64屈服于记录纸张的刚度(即,如果记录纸张的刚度胜过异形弹簧64),则不能在记录纸张P中充分形成波浪形(波形)构造,因此记录纸张P沿排出方向的前端被排纸单元18卡住。因而,记录纸张P被沿不正确的方向排出,这导致出现记录纸张的容纳故障。
在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使用牢固或厚的异形弹簧而使得异形弹簧64不会屈服于记录纸张的刚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会向普通纸张施加过大的夹持力。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保持部件66之外还设有第二保持部件68,因此即使在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时,也可以在记录纸张P中充分地形成波浪形(波形)构造。因而,不可能的是:记录纸张P沿排出方向的前端被排纸单元18卡住,因而记录纸张P被沿不正确的方向排出,而导致出现记录纸张的容纳故障。
即,在记录纸张P较厚时,会自动地施加较大的施力,因此可以可靠地下压(按压)记录纸张P。结果,可以减少卷曲。以这种方式,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用户不进行操作时,也可以基于记录纸张P的厚度(根据记录纸张P的类型)自动地调整施加给压紧辊组件48的负载,所以无论记录纸张P的厚度(类型)如何都能减少记录纸张P的卷曲。
另外,通过其中除了第一保持部件66之外还设有第二保持部件68这样的结构,不必使异形弹簧64为比所需更强或更粗的异形弹簧。此外,与其中未设有第二保持部件68但是用强或粗的异形弹簧的情况相比,不可能发生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以过大的力夹持普通纸张的情况。
另外,如图11所示,可以基于待输送的记录纸张P的厚度(类型)而适当地改变第二保持部件68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此外,如图12所示,可以基于待输送的记录纸张P的厚度(类型)而适当地改变第二保持部件68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以这种方式,通过改变第二保持部件68的位置和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适当地改变施加给压紧辊组件48的负载。
此外,可以在沿纸张宽度方向的任何区域中适当地选择记录纸张P的、以集中的方式减少(矫直)卷曲的区域。也就是说,在沿纸张宽度方向(沿排出辊46的轴向)设置的多组件压紧辊组件48当中,仅在期望位置(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压紧辊组件48被构造(选择)成使得压紧辊沿纸张宽度方向移离排出辊46的允许量可变,从而可以集中的方式减少记录纸张P在期望位置(一个或多个位置)处的卷曲。
即,例如如图13所示,对于第二保持部件68以伸出的方式设置成使施力基于记录纸张P的厚度(类型)而变的压紧辊组件48,其可以仅设在纸张宽度方向(排出辊46的轴向)的中央侧,从而可以减少(矫直)在记录纸张P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在记录纸张P中出现的卷曲。可选的是,例如如图14所示,对于第二保持部件68以伸出的方式设置成使得施力基于记录纸张P的厚度(类型)而变的压紧辊组件48,其可以仅设在纸张宽度方向(排出辊46的轴向)的两端部,从而可以按集中的方式减少(矫直)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在记录纸张P中出现的卷曲。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注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也包括操作)。如图15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区别之处在于,将用作限制部的实施例的第二保持部件68替换为大致矩形的突出部件70,所述突出部件突出来从而能与压紧辊组件48的转动轴58接触。
即,突出部件70形成为,使得加强肋56的一部分向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方向延伸,以突出到形成在加强肋56中的切口部56A的上方。当输送诸如厚纸张之类的记录纸张P时,转动轴58与突出部件70干涉(抵靠),从而限制了压紧辊组件48移离排出辊46的允许量。
最后,将对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注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也包括操作)。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排出辊46布置在上侧,压紧辊组件48布置在下侧,这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
压紧辊组件48被异形弹簧(施力部件的实施例)74推向排出辊46。也就是说,异形弹簧74的卷绕部74A与从定影装置40的壳体伸出的支撑轴78接合,并且异形弹簧74的一端部74B被锁止在壳体80上的适当位置处,从而异形弹簧74的另一端部74C沿图16A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施力。
另外,异形弹簧74的另一端部74C附接于压紧辊组件48的转动轴58。在异形弹簧74的卷绕部74A与另一端部74C之间形成有由至少一个绕组件形成的卷绕部74D。从壳体80伸出的柱形锁止突起(限制部的实施例)76***到卷绕部74D中。
因而,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首先,在记录纸张P为普通纸张的情况下,如图16A所示,压紧辊组件48借助于异形弹簧74的施力而被推向排出辊46,由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夹持并输送记录纸张P,从而减少(矫直)了记录纸张P的卷曲。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异形弹簧74的施力作用所在的作用点(压紧辊组件48)的支撑点是支撑轴78。即,在这种情况下,锁止突起76不抵靠(接触)卷绕部74D。
相反,在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的情况下,如图16B所示,当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夹持并输送记录纸张P时,异形弹簧74的卷绕部74D与锁止突起76干涉(抵靠)。因此,通过锁止突起76限制了压紧辊组件48移离排出辊46的允许量。也就是说,相对于异形弹簧74的施力作用所在的作用点(压紧辊组件48)的支撑点是锁止突起76。
因而,当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时,用于产生施力的异形弹簧74的支撑点比记录纸张P为普通纸张的情况进一步朝压紧辊组件48侧移动,所以施力增大。结果,即使在记录纸张P为厚纸张的情况下,也会减少(矫直)记录纸张P的卷曲。只要异形弹簧74构造成能与锁止突起76可靠地干涉,可以不必形成卷绕部74D。
如上面对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进行了描述,但是其并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例如,用于固定异形弹簧64的基部64C的部件并不限于锁定爪72,可以使用任意部件用于固定。另外,压紧辊组件48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结构,本发明并不限于大直径圆板60和小直径圆板62的所示形状、数量等。
此外,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可以设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任何位置处。更有效的是,该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可以设在定影装置40的下游侧,即设在从定影装置40至排出辊46和压紧辊组件48的区域中,或者设在翻转单元50中,并且可选的是,其可以用在后处理装置(图中未示出)中、以及将记录纸张P输送至后处理装置的中继纸张输送装置中,等等。

Claims (13)

1.一种记录介质输送机构,该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包括:
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在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中,并通过驱动辊和布置成面对着该驱动辊的对置辊来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所述驱动辊对所述对置辊施力;以及
限制部,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区域中输送厚度小于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该限制部允许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并且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所述区域中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与在输送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相比,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
其中,所述限制部由突出部件构成,该突出部件突出成能够与所述对置辊的转动轴接触;并且
当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时,所述转动轴被所述突出部件干涉,从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其中,所述限制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对置辊上施加所述施力的作用点来改变支撑点的位置或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异形弹簧,并且所述支撑点由保持所述异形弹簧的一部分的保持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其中,
所述驱动辊包括旋转轴和设在该旋转轴上的辊部;并且
所述对置辊包括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小直径部、以及与所述小直径部同轴布置且不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大直径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其中,在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通过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锁止在所述限制部处,而使在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大于在输送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
6.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单元,在该定影单元中夹持并输送转印有未定影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将所述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在所述定影单元的沿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侧,并通过驱动辊和布置成面对着该驱动辊的对置辊来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所述驱动辊对所述对置辊施力;以及
限制部,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区域中输送厚度小于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该限制部允许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并且当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对置辊彼此面对的所述区域中输送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与在输送厚度小于所述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相比,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对置辊移离所述驱动辊的允许量,
其中,所述限制部由突出部件构成,该突出部件突出成能够与所述对置辊的转动轴接触;并且
当所述对置辊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移离所述驱动辊时,所述转动轴被所述突出部件干涉,从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对置辊上施加所述施力的作用点来改变支撑点的位置或高度中的至少一个,而限制所述允许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异形弹簧,并且所述支撑点由保持所述异形弹簧的一部分的保持部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辊包括旋转轴和设在该旋转轴上的辊部;并且
所述对置辊包括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小直径部、以及与所述小直径部同轴布置且不与所述辊部接触的大直径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沿所述驱动辊的轴向设有多个由所述驱动辊、所述对置辊和所述施力部件构成的组件;并且
所述限制部设在从多个所述组件当中选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仅设在位于所述驱动辊的轴向中央侧的所述组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仅设在位于所述驱动辊的轴向两端侧的所述组件中。
1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容纳记录介质的容纳单元;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未定影的图像转印到从所述容纳单元供给的所述记录介质上;
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将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所述未定影的图像定影;以及
排出单元,通过所述定影装置定影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被排出到该排出单元上。
CN200910253973.5A 2009-03-27 2009-12-11 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846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0564 2009-03-27
JP2009080564A JP4752939B2 (ja) 2009-03-27 2009-03-27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定着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914A CN101846914A (zh) 2010-09-29
CN101846914B true CN101846914B (zh) 2015-01-14

Family

ID=42771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973.5A Active CN101846914B (zh) 2009-03-27 2009-12-11 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47196A1 (zh)
JP (1) JP4752939B2 (zh)
CN (1) CN1018469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2247B2 (ja) * 2010-04-27 2013-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2220B2 (ja) * 2011-08-31 2015-08-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1308B2 (ja) * 2012-12-17 2016-10-19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JP6186893B2 (ja) * 2013-05-31 2017-08-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490B2 (ja) * 2013-11-25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4275B2 (ja) 2014-06-12 2017-09-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58004B2 (ja) * 2015-03-19 2019-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9567A (en) * 1997-11-17 2000-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7558A (ja) * 1992-09-09 1994-03-29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JPH0710313A (ja) * 1993-06-29 1995-01-13 Fujitsu Kiden Ltd 媒体搬送ローラ機構
JP2001106377A (ja) * 1999-10-12 2001-04-17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2004106957A (ja) * 2002-09-13 2004-04-08 Sharp Corp シート搬送機構及びそのシート搬送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3752A (ja) * 2007-07-18 2009-02-05 Kyocera Mita Corp 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9567A (en) * 1997-11-17 2000-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06377A 2001.04.17 *
JP特开2004-106957A 2004.04.08 *
JP特开2009-23752A 2009.02.05 *
JP特开平7-10313A 1995.01.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28893A (ja) 2010-10-14
CN101846914A (zh) 2010-09-29
JP4752939B2 (ja) 2011-08-17
US20100247196A1 (en) 201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6914B (zh) 记录介质输送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846915B (zh) 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切换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89525B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JP5882956B2 (ja) 像加熱装置
CN102736471A (zh) 感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92883B (zh) 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58194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14975A (ja) カール矯正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機ならびにプリンタ
US8387979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sheet
JP20063157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402139B1 (en) Sheet material feeder with guides and lateral position adjusting means
JP5790067B2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307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66107A (ja) 像加熱装置
JP7087605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0098A (ja) 薄形状物体の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8270892B2 (en) Unit for cleaning end portion of recording materia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unit
JP201105935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08453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5393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9522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21399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24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出ローラ装置
JPH081432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整合装置
JP200608920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