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325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3258B
CN101833258B CN200910223077.4A CN200910223077A CN101833258B CN 101833258 B CN101833258 B CN 101833258B CN 200910223077 A CN200910223077 A CN 200910223077A CN 101833258 B CN101833258 B CN 101833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edium
image
medium contact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30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3258A (zh
Inventor
深泽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33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3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可视图像检测单元、遮蔽部分、传送路径以及介质接触部分。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包括检测部分并且检测可视图像,所述检测部分设置成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所述遮蔽部分被支撑成可在遮蔽所述检测部分的遮蔽位置与露出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容许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被支撑成可在进入位置与介质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进入到传送路径中,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介质接触并且从所述进入位置退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移动所述遮蔽部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可设置有用于检测利用显影剂形成的可视图像的位置、浓度等的检测部件。下述专利文献1~3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覆盖检测部件的检测表面以防止污染检测表面。
作为专利文献1的JP-A-2007-333503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该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反射型浓度传感器60和闸板部件62,该闸板部件62包括闸板部分68。在反射型浓度传感器中,由透明塑料制成的透镜表面61保护内部的LED照射单元60A或光电二极管60C。闸板部分打开及关闭透镜表面61。
专利文献1还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使得闸板部件62能够通过设置在闸板部分68两端的连杆部件64和66而在透镜表面露出位置与透镜表面保护位置之间以圆弧状摆动,由此遮断用于检测转印到传送带34上的测试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浓度传感器60的光路,其中,在该透镜表面露出位置,形成在闸板部分68的开口70A对应于透镜表面61,在该透镜表面保护位置,透镜表面61对应于由闸板部分68的内表面支撑的毛毡72。
在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技术中,闸板部件62通过螺线管72或螺旋弹簧78而在透镜表面露出位置与透镜表面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专利文献2的JP-A-2006-003399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带状第二图像保持部件10,其由旋转辊11和12支撑且张紧;作为所谓的二次转印装置的记录介质转印装置30,其设置在第二图像保持部件10的右侧并且可以与第二图像保持部件10分离;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40,其设置在记录介质转印装置30的下游侧且位于上方;以及闸板50,其与记录介质转印装置30的分离连动地移动。
专利文献2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其通过在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40与第二图像保持部件10之间移动形成在闸板50上的窗部来检测形成在第二图像保持部件10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或者通过从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40与第二图像保持部件10之间的间隔退避窗部来防止由飞散的调色剂引起的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40的检测表面的污染。
作为专利文献3的JP-A-2007-033641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浓度检测传感器13,其检测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7上的浓度图案的浓度;前门15,其用于通向诸如感光鼓1或显影单元4等作业部分;以及清洁刷17,其与前门15连动地移动。
专利文献3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其通过前门15的开闭操作来移动清洁刷17从而清洁浓度检测传感器13的传感器表面,并且通过浓度检测传感器13检测清洁刷17是否存在从而检测前门15的开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廉价的结构保护检测部分。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其保持利用显影剂形成的可视图像;可视图像检测单元,其包括检测部分并且检测所述可视图像,所述检测部分设置成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遮蔽部分,其被支撑成可在遮蔽位置与检测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遮蔽位置,所述遮蔽部分进入所述检测部分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之间并且遮蔽所述检测部分,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所述遮蔽部分允许所述检测部分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侧露出;传送路径,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介质,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介质上;以及介质接触部分,其被支撑成可在进入位置与介质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进入到所述传送路径中,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传送路径的介质接触并且从所述进入位置退避。所述遮蔽部分与从所述进入位置移动到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从所述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所述遮蔽位置。所述遮蔽部分与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进入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从所述遮蔽位置移动到所述检测容许位置。
[2]根据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传动部件,其与从所述进入位置移动到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将所述遮蔽部分从所述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所述遮蔽位置,并且与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进入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将所述遮蔽部分从所述遮蔽位置移动到所述检测容许位置。
[3]根据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遮蔽部件,其包括所述遮蔽部分并且被支撑成可绕着遮蔽部件轴旋转;以及介质接触部件,其包括所述介质接触部分并且被支撑成可绕着介质接触部件轴旋转。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遮蔽部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介质接触部件连接。
[4]根据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可旋转部件,其被支撑成可绕着轴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在所述传送路径侧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一体形成,并且在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与所述遮蔽部分一体形成。
[5]根据第[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转印装置,其在转印区域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通过所述转印区域的介质上,所述转印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的所述检测部分在图像检测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所述图像检测区域沿着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设置在介质检测区域中,所述介质检测区域沿着所述传送路径并且沿着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的前端接触。所述介质接触部分朝向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进入位置下游侧的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接触。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介质在处于所述进入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长于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在所述图像检测区域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
[6]根据第[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转印装置,其在转印区域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通过所述转印区域的介质上,所述转印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包括在图像检测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所述检测部分,所述图像检测区域沿着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设置在介质检测区域中,所述介质检测区域沿着所述传送路径并且沿着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的前端接触。所述介质接触部分朝向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进入位置下游侧的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接触。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介质在处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短于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在所述图像检测区域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
[7]根据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介质接触部件,其包括所述介质接触部分和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传动部件接触及分离。所述传动部件在一端支撑所述遮蔽部分。所述传动部件在另一端包括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所述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接触及分离。所述传动部件被支撑成可在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是指当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保持在所述进入位置时所述遮蔽部分保持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且所述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分离的位置。所述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是指当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保持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时所述遮蔽部分保持在所述遮蔽位置且所述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分离的位置。在所述介质接触部分在所述进入位置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相接触的所述传动部件(i)在所述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所述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并且(ii)与在所述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所述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遮蔽部分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与所述遮蔽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转印装置,其在转印区域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通过所述转印区域的介质上,所述转印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所述遮蔽部分在所述遮蔽位置与设定为比所述遮蔽位置靠近所述转印区域的所述检测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所述遮蔽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
根据第[1]项所述的构造,与不通过与介质的接触来移动所述遮蔽部分的结构相比,可以利用廉价的结构保护所述检测部分。
根据第[2]项所述的构造,可以使得所述遮蔽部分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
根据第[3]项所述的构造,可以使得所述遮蔽部分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
根据第[4]项所述的构造,所述遮蔽部分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一体形成,并且可以使得所述遮蔽部分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
根据第[5]项所述的构造,在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到达所述图像检测区域之前,介质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接触,并且可以使所述遮蔽部分从所述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所述遮蔽位置。
根据第[6]项所述的构造,介质持续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接触直到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通过所述图像检测区域为止,以便可以将所述遮蔽部分保持在所述遮蔽位置。
根据第[7]项所述的构造,将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时间设定为不同于所述遮蔽部分的移动时间,以便可以使得所述遮蔽部分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
根据第[8]项所述的构造,与在设定为比所述遮蔽位置靠近所述转印区域的所述检测容许位置处所述遮蔽部分未位于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转印过程中飞散的显影剂所引起的所述检测部分的污损。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并且为示出前盖打开的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并且为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A~5C为当记录纸张通过纸张传送路径时对应于图4的视图,图5A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5B为示出记录纸张正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并且图5C为示出记录纸张已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
图6A~6D为示出第一实例的连杆闸板开闭机构、用于图像记录的调色剂图像以及记录纸张的视图,图6A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6B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且正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6C为示出记录纸张沿传送方向的后端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并且图6D为示出记录纸张已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
图7A~7C为示出第二实例的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且对应于第一实例的图5A~5C的视图,图7A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7B为示出记录纸张正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并且
图7C为示出记录纸张已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
图8为示出第三实例的延迟闸板开闭机构的视图,并且为对应于第一实例的图4的视图。
图9A~9F为示出第三实例的延迟闸板开闭机构的视图,并且为示出记录纸张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9A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保持在进入位置、第一杠杆臂保持在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并且第二杠杆臂保持在容许停止位置的视图。图9B为接着图9A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从进入位置移动到介质接触位置的视图。图9C为接着图9B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移动到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的视图。图9D为接着图9C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与第二杠杆臂相接触的视图。图9E为接着图9D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向遮蔽停止位置移动时的视图。图9F为接着图9E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已经移动到遮蔽停止位置的视图。
图10A~10F为接着图9F的视图。图10A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保持在介质接触位置、第一杠杆臂保持在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并且第二杠杆臂保持在遮蔽停止位置的视图。图10B为接着图10A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从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的视图。图10C为接着图10B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移动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的视图。图10D为接着图10C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与第二杠杆臂彼此接触的视图。图10E为接着图10D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向容许停止位置移动时的视图。图10F为接着图10E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已经移动到容许停止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例(在下文中称作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例。
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下述说明,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称作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称作Y轴方向,并且将上下方向称作Z轴方向。此外,将箭头X、-X、Y、-Y、Z、-Z指示的方向或侧分别称作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
此外,在附图中,“○”中带“·”的符号指从图中纸面的背面指向正面的箭头,并且“○”中带“×”的符号指从图中纸面的正面指向背面的箭头。
同时,为了便于参考附图理解下述说明,适当地省略了不必说明的部件。
[第一实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并且为示出前盖打开的透视图。
在图1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打印机U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作为在补充新介质的过程中打开/关闭的用于补充介质的开闭部件实例的左侧盖U2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左表面上以便可以绕着下端打开/关闭。在图1和图2中,作为用于更换容器的开闭部件实例的前侧盖U3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前表面上以便可以绕着右端打开/关闭。在更换调色剂盒TCy、TCm、TCc、TCk的过程中打开/关闭前侧盖,其中调色剂盒TCy、TCm、TCc、TCk是用于供应作为新显影剂实例的新调色剂或回收作为废显影剂实例的废调色剂的更换容器的实例。调色剂盒TCy~TCk可拆卸地支撑在其上的作为容器安装部分实例的盒安装部分U3a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中并且位于前侧盖U3的内侧。作为介质排出部分实例的排出托盘TRh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上表面上。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在图1和图3中,左侧盖U2可移动地支撑在图3中实线所示的可以***作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S的打开位置与图3中虚线所示且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之间。
在图3中,其上设置有各种电路或存储介质的控制板SC设置在打印机U上部的排出托盘TRh的下方。控制单元C、图像处理单元GS、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作为电源单元实例的电源电路E等设置在控制板SC上。控制单元进行打印机U的各种控制。图像处理单元、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各自的动作由控制单元C控制。电源电路E向作为下述充电器实例的充电辊CRy、CRm、CRc、CRk、作为显影剂保持体实例的显影辊G1y、G1m、G1c、G1k、作为第一转印装置实例的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k等施加电压。
图像处理单元GS将从作为外部图像信息发送单元实例的个人计算机PC等输入的打印信息转换成用于形成与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青色)以及黑色图像,即四色(Y、M、C、K)图像相对应的潜像的图像信息。然后,图像处理单元在预定定时(预定时间)将图像信息输出到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
同时,如果文档图像为单色图像,即所谓的黑白图像,则仅将与黑色有关的图像信息输入到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
潜像形成单元驱动电路DL包括对应于各种颜色(Y、M、C、K)的驱动电路(未示出),并且在预定定时将对应于输入图像信息的信号输出到作为对应于各种颜色设置的潜像形成单元实例的LED头LHy、LHm、LHc、LHk。
在图3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UY、UM、UC、UK从左上部朝向右下部依次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中下部,其中调色剂图像是利用分别作为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显影剂实例的调色剂形成的可视图像的实例。在图3中,对应于黑色即K色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UK包括作为旋转式第一图像保持部件实例的感光体Pk。对感光体Pk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辊CRk、在感光体P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LED头LHk、对形成在感光体P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Gk、作为去除残留在感光体Pk表面上的调色剂的图像保持部件清洁器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k等设置在感光体Pk的周围。
对应于其他颜色的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UY、UM、UC也具有与对应于黑色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UK相同的结构。
充电辊CRy~CRk在面向充电辊CRy~CRk的充电区域Q1y、Q1m、Q1c、Q1k对感光体Py~Pk的表面均匀充电。然后,LED头LHy~LHk在潜像形成区域Q2y、Q2m、Q2c、Q2k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写入潜像。在面向显影单元Gy~Gk的显影区域Q3y、Q3m、Q3c、Q3k将所写入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在保持在感光体Py~Pk上的同时被传送到一次转印区域Q4y、Q4m、Q4c、Q4k,其中一次转印区域Q4y、Q4m、Q4c、Q4k是与作为第二图像保持部件和中间转印体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形成接触的第一转印区域的实例。在预定定时从由控制单元C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在一次转印区域Q4y、Q4m、Q4c、Q4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背面侧的一次转印辊T1y~T1k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电压。
通过一次转印辊T1y~T1k将形成在各个感光体Py~Pk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
通过感光体清洁器CLy~CLk去除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Py~Pk表面上的诸如放电产物和调色剂等残留物和异物。对清洁后的感光体Py~Pk的表面再次进行充电。同时,通过作为设置成与充电辊CRy~CRk接触的充电器清洁部件实例的充电器清洁器CCy、CCm、CCc、CCk去除未经感光体清洁器CLy~CLk去除的附着在充电辊CRy~CRk上的残留物。
在图3中,作为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设置在感光体Py~Pk的上方。带组件BM包括中间转印带B。由中间转印支撑***将中间转印带B支撑成可沿着由箭头Ya指示的方向旋转而按照Y、M、C、K颜色的顺序依次通过一次转印区域Q4y~Q4k。中间转印支撑***包括作为驱动部件实例的带驱动辊Rd、作为从动部件和二次转印对置部件实例的支承辊T2a以及设置成面向各个感光体Py~Pk的一次转印辊T1y~T1k。
作为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实例的带清洁器CLb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的右部上方。带清洁器CLb包括:清洁器容器CLb1;带清洁刮板CLb2,其是由清洁器容器CLb1支撑且通过与中间转印带B形成接触来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上的残留物的清洁部件的实例;膜片CLb3,其是防止由带清洁刮板CLb2去除的残留物发生飞散和泄漏的泄漏防止部件的实例;以及残留物传送部件CLb4,其设置在清洁器容器CLb1中且通过排出所去除的残留物而将所去除的残留物传送到回收容器(未示出)。同时,第一实例的清洁器容器CLb1设置在与黑色感光体清洁器CLk的上侧相对应的位置处。
作为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设置成面向中间转印带B与支承辊T2a相接触的表面。作为第二转印装置实例的二次转印装置T2包括支承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此外,作为第二转印区域实例的二次转印区域Q5由二次转印辊T2b与中间转印带B面向彼此的区域形成。
由一次转印辊T1y~T1k在一次转印区域Q4y~Q4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的单色图像、或通过将各颜色图像依次叠加且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而形成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在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同时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5。
第一实例的转印装置T1+T2+B包括一次转印辊T1y~T1k、中间转印带B以及二次转印装置T2。
作为介质收容部分实例的供纸托盘TR1设置在可视图像形成单元UY~UK的下方。供纸托盘TR1包括作为下壁实例的底壁TR1a、从底壁TR1a的右端向上延伸的右端壁TR1b以及设置在底壁TR1a上方以面向底壁的上壁TR1c。在供纸托盘TR1的左端形成有用于补充新记录纸张S的补充开口TR1d。上壁TR1c的左端朝向补充开口TR1d的外侧即左侧向上倾斜。相应地,在补充开口TR1d处上壁TR1c与底壁TR1a之间的距离朝向左侧而增加,从而使得补充开口TR1d的尺寸朝向左侧而增大。
作为使记录纸张S升降的介质载置部分实例的升降板PL1设置在底壁TR1a上。将该升降板支撑成可绕着旋转中心PL1a旋转,并且将记录纸张S载置在升降板上。作为向上推压升降板PL1的右端部的推压部件实例的升降弹簧PL2设置在升降板PL1的右端。当不进行图像形成时,升降板PL1移动到下降位置,在该下降位置通过具有偏心凸轮形状的且设置在升降板的前后端的按压部件PL3使升降板PL1与底壁TR1a保持平行。此外,在进行图像形成时,按压部件PL3进行旋转并且被支撑成可在下降位置与图3所示的由升降弹簧PL2使升降板PL1上升的上升位置之间移动。
相应地,当打开左侧盖U2时,补充开口TR1d对外部开放。然后,将新记录纸张S束***补充开口直到记录纸张碰触到右端壁TR1b为止,从而可以将记录纸张载置到位于下降位置的升降板PL1上。
作为送出部件实例的供纸辊Rp设置在上壁TR1c的右侧。供纸辊Rp设置成使得当升降板PL1移动到上升位置时通过升降弹簧PL2的弹簧力按压所载置的记录纸张S束中最上面的记录纸张S。作为分离部件实例的阻滞辊Rs设置在右端壁TR1b的上方。
通过供纸辊Rp送出载置在供纸托盘TR1中的记录纸张S,在阻滞辊Rs与供纸辊Rp之间的接触区域一张接一张地分离记录纸张S,进而将记录纸张S传送到作为传送路径实例的纸张传送路径SH。将被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SH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作为调接纸张供给定时的部件实例的定位辊Rr处。与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区域Q5的定时相吻合地将被传送到定位辊Rr处的记录纸张S送出到二次转印区域Q5。
通过带清洁器CLb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B(在二次转印区域Q5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上的诸如放电产物和调色剂等残留物,从而对中间转印带进行清洁。
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定影装置F的定影区域Q6。定影装置F包括作为加热定影部件实例的加热辊Fh和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并且定影区域Q6由加热辊Fh与加压辊Fp以预定压力彼此形成接触的区域形成。未定影到记录纸张S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在通过定影区域Q6的同时被定影到记录纸张上。
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张S,并且从作为介质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h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Rh上。
(调色剂图像检测装置)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并且为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4中,在中间转印带B上,沿着中间转印带B的旋转方向在二次转印区域Q5的上游侧并且沿着中间转印带B的旋转方向在对应于黑色的一次转印区域Q4k的下游侧设定作为预定图像检测区域实例的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
包括设置成面向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的检测部分SNa的作为可视图像检测单元实例的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的下方。该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检测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的中间转印带B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或位置。
同时,第一实例的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由所谓的光学传感器形成。该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向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照射光,并且通过检测部分SNa接收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或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反射的光。相应地,该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或位置。
(传感器闸板)
图5A~5C为当记录纸张通过纸张传送路径时对应于图4的视图,图5A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5B为示出记录纸张正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并且图5C为示出记录纸张已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
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遮蔽部件轴实例的闸板轴1支撑在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与纸张传送路径SH之间。
在图4中,由闸板轴1可旋转地支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遮蔽部件实例的闸板2。
闸板2包括由闸板轴1支撑的圆筒状被支撑部分2a、作为从被支撑部分2a朝向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延伸的遮蔽部分实例的板状主体部分2b以及作为形成在主体部分2b前端的传动部件连接部分实例的连杆连接部分2c。
遮蔽部件2的主体部分2b绕着闸板轴1在图5B所示的遮蔽位置与图5A和5C所示的检测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在遮蔽位置处,主体部分进入检测部分SNa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间并且遮蔽检测部分SNa。检测容许位置设定为比遮蔽位置靠近二次转印区域Q5,并且主体部分2b允许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
也就是说,第一实例的闸板2在其与位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的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之间的角度变化的同时进行旋转。主体部分2b在遮蔽位置在平行于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的同时遮蔽检测部分SNa。主体部分2b进行旋转以在检测容许位置比遮蔽位置靠近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相应地,主体部分允许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
因此,在检测部分SNa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第一实例的闸板2在靠近检测部分SNa侧位于遮蔽位置而在靠近二次转印区域Q5侧位于检测容许位置。
(纸张接触部件)
在图4中,在纸张传送路径SH上设定作为介质检测区域实例的纸张检测区域Q12,沿着介质传送方向在二次转印区域Q5的上游侧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设定该纸张检测区域Q12。
作为介质接触部件实例的纸张接触部件3支撑在纸张检测区域Q12中。纸张接触部件3包括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介质接触部件轴4可旋转地支撑的被支撑部分3a。
在被支撑部分3a的左部形成向左侧延伸的作为介质接触传动部分实例的传动臂3b。在传动臂3b上形成作为传动部件连接部分实例的连杆连接部分3b1。
此外,在被支撑部分3a的右部形成可以与通过纸张检测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形成接触的作为介质接触部分实例的接触臂3c。
将纸张接触部件3支撑成可绕着介质接触部件轴4旋转。接触臂3c绕着介质接触部件轴4在图5A和5C所示的进入位置与图5B所示的介质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进入位置,接触臂3c进入纸张传送路径SH。在介质接触位置,接触臂3c与通过纸张传送路径SH的记录纸张S接触并且从进入位置退避。
此外,纸张接触部件3的重心始终比介质接触部件轴4靠近纸张传送路径SH。
相应地,如果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不存在,则接触臂3c由于纸张接触部件3的自重而保持在进入位置。
此外,如果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存在,则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在进入位置与通过纸张接触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前端接触。然后,接触臂向沿着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进入位置下游侧的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并且在介质接触位置继续与通过纸张接触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接触。此外,当记录纸张S已通过纸张接触区域Q12且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后端与接触臂3c分离时,纸张接触部件3由于自重而旋转,使得接触臂3c从介质接触位置返回到进入位置。
这里,这样设定进入位置:使得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进入位置的接触臂3c之间的移动距离L1长于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K色的一次转印区域Q4k之间的移动距离m1。
此外,这样设定介质接触位置:使得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介质接触位置的接触臂3c之间的移动距离L2短于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间的移动距离m2。
(连杆)
在图4中,作为杆状传动部件实例的连杆6连接在闸板2的连杆连接部分2c与纸张接触部件3的连杆连接部分3b1之间。
与连杆连接部分2c连接的遮蔽部件连接部分6a形成在连杆6的一端,进而闸板2与连杆6彼此连接以便分别绕着连接部分2c和6a旋转。与连杆连接部分3b1连接的介质接触部件连接部分6b形成在连杆6的另一端,进而纸张接触部件3与连杆6彼此连接以便分别绕着连接部分3b1和6b旋转。
闸板轴1、闸板2、纸张接触部件3、介质接触部件轴4以及连杆6形成作为第一实例的遮蔽部分开闭机构实例的连杆闸板开闭机构7。
连杆闸板开闭机构7的连杆6与从图5A和5C所示的进入位置移动到图5B所示的介质接触位置的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的移动连动地将闸板2的主体部分2b从图5A和5C所示的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图5B所示的遮蔽位置。此外,连杆与从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的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的移动连动地将闸板2的主体部分2b从遮蔽位置移动到检测容许位置。
也就是说,连杆闸板开闭机构7由所谓的四连杆形成,并且闸板2与纸张接触部件3的移动连动地打开和关闭。
(第一实例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显影单元Gy~Gk将由LED头LHy~LHk在感光体Py~Pk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区域Q4y~Q4k,一次转印辊T1y~T1k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Py~P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同时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5。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调色剂图像是用于图像记录的调色剂图像,则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进而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5。然后,在二次转印区域Q5,通过二次转印装置T2在二次转印区域Q5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B转印到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上。
此外,如果调色剂图像是用于检测浓度或位置的调色剂图像,即所谓的调色剂补片(patch,色标),则在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补片向二次转印区域Q5传送的同时,由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在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检测该调色剂补片的位置或浓度。之后,调色剂补片通过二次转印区域Q5,并且通过带清洁器CLb从中间转印带B回收形成调色剂补片的调色剂。
图6A~6D为示出第一实例的连杆闸板开闭机构、用于图像记录的调色剂图像以及记录纸张的视图,图6A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6B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且正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6C为示出记录纸张沿传送方向的后端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并且图6D为示出记录纸张已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通过使闸板2的开闭移动和与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接触而移动的纸张接触部件3连动,从而保护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的检测部分SNa不受飞散的调色剂所引起的污损。
也就是说,在图6A和6B中,当用于图像记录的调色剂图像Tn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时,保持在进入位置的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与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前端接触进而移动到位于介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介质接触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杆6与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的移动连动的闸板2的主体部分2b从图6A所示的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图6B所示的遮蔽位置,从而遮蔽且保护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的检测部分SNa。
此外,在图6C和6D中,如果当用于图像记录的调色剂图像Tn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时与保持在介质接触位置的接触臂3c相接触的记录纸张S通过纸张检测区域Q12而与接触臂3c分离,则接触臂3c由于纸张接触部件3的自重而从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闸板2通过连杆6与纸张接触部件3从介质接触位置到进入位置的移动连动地从图6C所示的遮蔽位置移动到图6D所示的检测容许位置。结果,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
另外,当调色剂补片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时,在不传送记录纸张S的情况下接触臂3c由于纸张接触部件3的自重而保持在进入位置,并且通过连杆6与接触臂的移动连动的闸板2的主体部分2b也保持在检测容许位置。相应地,当调色剂补片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时,在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的同时,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检测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的调色剂补片。
这里,如果不使得闸板2的主体部分2b与通过记录纸张S和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之间的接触和纸张接触部件3的自重而移动的接触臂3c连动地打开和关闭,例如,如果使得主体部分通过作为电磁驱动单元实例的螺线管或电动机来打开和关闭,则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易于增大,且制造成本易于增加。
反之,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使得闸板2与通过记录纸张S和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之间的接触和纸张接触部件3的自重而移动的接触臂3c连动地打开和关闭。相应地,与未采用此结构的情况相比,将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增加,并且利用廉价结构保护检测部分SNa。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将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进入位置的接触臂3c之间的移动距离L1设定为长于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Tn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K色的一次转印区域Q4k之间的移动距离m1。
相应地,如图6A和6B所示,在记录纸张S与对应于进入位置的接触臂3c接触之后,在对应于K色的最下游一次转印区域Q4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Tn移动到二次转印区域Q5。
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在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Tn从最下游一次转印区域Q4k移动到下游侧的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前,与纸张接触部件3连动的闸板2进行移动以便遮蔽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的检测部分SNa。
相应地,与在对应于移动方向前端的调色剂图像Tn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后再遮蔽检测部分SNa的结构相比,在第一实例中,可以抑制形成与移动方向前端对应的调色剂图像Tn的调色剂的飞散所引起的检测部分SNa的污损。
特别地,在第一实例中,在对应于移动方向前端的调色剂图像Tn移动到最下游一次转印区域Q4k的下游侧之前,遮蔽检测部分SNa。相应地,与恰好在对应于移动方向前端的调色剂图像Tn移动到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前遮蔽检测部分SNa的结构相比,在第一实例中,可以抑制形成与移动方向前端对应的调色剂图像Tn的调色剂的飞散所引起的检测部分SNa的污损。
另外,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将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介质接触位置的接触臂3c之间的移动距离L2设定为短于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Tn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间的移动距离m2。
相应地,如图6C和6D所示,在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Tn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后,记录纸张S与对应于介质接触位置的接触臂3c分离。
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在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Tn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后,与纸张接触部件3的接触臂3c连动的闸板2的主体部分2b从遮蔽位置移动到检测容许位置,以使得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
相应地,与在对应于移动方向后端的调色剂图像Tn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前使得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的结构相比,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可以抑制形成与移动方向后端对应的调色剂图像Tn的调色剂的飞散所引起的检测部分SNa的污损。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在设定为比遮蔽位置靠近二次转印区域Q5的检测容许位置,闸板2的主体部分2b位于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
也就是说,即使当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Tn在二次转印区域Q5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时形成调色剂图像Tn的调色剂的一部分发生飞散,也可以通过位于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的闸板2的主体部分2b来防止飞散的调色剂从二次转印区域Q5移动到检测部分SNa。
相应地,与对应于检测容许位置的闸板2的主体部分2b未位于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的情况相比,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可以抑制当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区域Q5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时飞散的调色剂所引起的露出的检测部分SNa的污损。
[第二实例]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例。同时,在对第二实例的说明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例的组件相对应的组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例与第一实例在以下方面不同,但除了以下方面之外与第一实例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7A~7C为示出第二实例的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且对应于第一实例的图5A~5C的视图,图7A为示出记录纸张进入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7B为示出记录纸张正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并且图7C为示出记录纸张已通过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
在图7A~7C中,根据第二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包括作为遮蔽部分开闭机构实例的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11以取代连杆闸板开闭机构7。
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11包括作为可旋转部件实例的具有扇形截面的往复运动部件12。由作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实例的往复运动部件轴13可旋转地支撑扇形往复运动部件12的中心部分。
与通过纸张检测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相接触的作为介质接触部分实例的纸张接触部分12a与往复运动部件12面向纸张传送路径SH的侧面一体地形成。
此外,朝向检测部分SNa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间的间隙延伸的作为板状遮蔽部分实例的闸板部分12b与往复运动部件12面向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的侧面一体地形成。
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11的往复运动部件12的重心始终比往复运动部件轴13靠近纸张传送路径SH。
为此,类似于第一实例,利用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11的往复运动部件12与通过纸张检测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之间的接触和该往复运动部件的自重来移动该往复运动部件。相应地,往复运动部件进行往复运动以绕着往复运动部件轴13旋转。
也就是说,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11的纸张接触部分12a进行往复运动,以通过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11的往复运动部件12的自重在图7A和7C所示的进入位置与图7B所示的介质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进入位置,纸张接触部分进入纸张传送路径SH。在介质接触位置,纸张接触部分与通过纸张传送路径SH的记录纸张S接触并且从进入位置退避。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闸板部分12b进行往复运动以在图7B所示的遮蔽位置与图7A和7C所示的检测容许位置之间旋转。在遮蔽位置,闸板部分进入检测部分SNa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间并且遮蔽检测部分SNa。检测容许位置设定为比遮蔽位置靠近二次转印区域Q5,并且闸板部分允许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
同时,这样设定进入位置:使得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进入位置的纸张接触部分12a之间的移动距离L1’长于移动距离m1。
此外,这样设定介质接触位置:使得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介质接触位置的纸张接触部分12a之间的移动距离L2’短于移动距离m2。
(第二实例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二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与记录纸张S接触的纸张接触部分12a和遮蔽检测部分SNa的闸板部分12b与往复运动部件12一体形成,并且借助于纸张接触部分与记录纸张S之间的接触及往复运动部件的自重,使闸板部分12b和纸张接触部分12a作为整体一起移动。结果,闸板部分允许检测部分SNa打开和关闭。
同时,在第一实例的连杆闸板开闭机构7中,利用独立于包括接触臂3c的纸张接触部件3而单独形成的闸板2的主体部分2b通过连杆6打开和关闭检测部分SNa。然而,在第二实例的一体型闸板开闭机构11中,利用连同纸张接触部分12a一起与往复运动部件12一体形成的闸板部分12b打开和关闭检测部分SNa。相应地,与第一实例相比,第二实例的零件的数量减少。
因此,在第二实例中,借助于纸张接触部分与通过纸张检测区域Q11的记录纸张S之间的接触及自重,利用零件数量比第一实例少的结构打开和关闭检测部分SNa。结果,类似于第一实例,可以抑制调色剂所引起的检测部分SNa的污损。
[第三实例]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例。同时,在对第三实例的说明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例的组件相对应的组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例与第一实例在以下方面不同,但除了以下方面之外与第一实例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8为示出第三实例的延迟闸板开闭机构的视图,并且为对应于第一实例的图4的视图。
在图8中,根据第三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包括作为遮蔽部分开闭机构实例的延迟闸板开闭机构21以取代连杆闸板开闭机构7。延迟闸板开闭机构21包括作为介质接触部件实例的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该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设置在作为介质检测区域实例的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而不是第一实例的纸张检测区域Q12,沿着介质传送方向在定位辊Rr的上游侧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设定该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
图9A~9F为示出第三实例的延迟闸板开闭机构的视图,并且为示出记录纸张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的视图。图9A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保持在进入位置、第一杠杆臂保持在靠近可视图像检测单元的停止位置并且第二杠杆臂保持在容许停止位置的视图。图9B为接着图9A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从进入位置移动到介质接触位置的视图。图9C为接着图9B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移动到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的视图。图9D为接着图9C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与第二杠杆臂相接触的视图。图9E为接着图9D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向遮蔽停止位置移动时的视图。图9F为接着图9E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已经移动到遮蔽停止位置的视图。
图10A~10F为接着图9F的视图。图10A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保持在介质接触位置、第一杠杆臂保持在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并且第二杠杆臂保持在遮蔽停止位置的视图。图10B为接着图10A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从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的视图。图10C为接着图10B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移动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的视图。图10D为接着图10C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一杠杆臂与第二杠杆臂彼此接触的视图。图10E为接着图10D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向容许停止位置移动时的视图。图10F为接着图10E的视图,并且为示出第二杠杆臂已经移动到容许停止位置的视图。
(纸张通过接触部件)
在图8中,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包括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介质接触部件轴23可旋转地支撑的被支撑部分22a。
在被支撑部分22a的右部形成延伸到纸张传送路径SH且可以与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相接触的作为介质接触部分实例的接触臂22b。
将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支撑成可绕着介质接触部件轴23旋转。接触臂22b绕着介质接触部件轴23在图9A所示的进入位置与图10A所示的介质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进入位置,接触臂22b进入纸张传送路径SH。在介质接触位置,接触臂22b与通过纸张传送路径SH的记录纸张S接触并且从进入位置退避。
在图8中,在被支撑部分22a的左部形成向左侧延伸的作为介质接触传动部分实例的传动臂22c。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接触/分离部分支撑板22d与传动臂22c的端部一体形成。在接触/分离部分支撑板22d上形成作为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实例的上侧和下侧(一对)接触/分离部分22e和22f。
此外,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重心始终比介质接触部件轴23靠近纸张传送路径SH。
(第一杠杆臂)
在图8中,在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左侧设置有作为第一传动部件实例的第一杠杆臂24。
在第一杠杆臂24上形成作为第一传动侧接触部分实例的第一被传动部分24a,该第一被传动部分24a设置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与下侧接触/分离部分22f之间。第一被传动部分24a的左端由作为第一传动部件轴实例的第一臂轴26可旋转地支撑,并且第一被传动部分24a可以与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和下侧接触/分离部分22f接触及分离。
在第一被传动部分24a的左端形成向上延伸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
作为传送路径侧限制部分实例的第一右侧止动件27设置在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的右侧,该第一右侧止动件27通过与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接触来限制第一杠杆臂24的旋转。此外,作为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限制部分实例的第一左侧止动件28设置在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的左侧,该第一左侧止动件28通过与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接触来限制第一杠杆臂24的旋转。
这样形成第一杠杆臂24:在第一杠杆臂分别与止动件27和28分离的状态下,使得第一杠杆臂的重心位于第一臂轴26的上方。相应地,当第一杠杆臂的重心位于第一臂轴26的右侧时,第一杠杆臂24由于其自重而旋转并且移动到图10A所示的第一杠杆臂与第一右侧止动件27相接触的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此外,当第一杠杆臂的重心位于第一臂轴26的左侧时,第一杠杆臂由于其自重而旋转并且移动到图9A所示的第一杠杆臂与第一左侧止动件28相接触的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
(第二杠杆臂和延迟闸板)
作为第二传动部件实例的第二杠杆臂29设置在第一杠杆臂24的上方。
第二杠杆臂29包括作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下侧臂部实例的下侧臂29a。由作为第二传动部件轴实例的第二臂轴31可旋转地支撑下侧臂29a的上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接触/分离部分支撑板29b与下侧臂29a的下端一体形成。在接触/分离部分支撑板29b上形成有作为第二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实例的左侧和右侧(一对)被传动部分29c和29d。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设置在各个被传动部分29c与29d之间,并且各个被传动部分29c和29d可以与将要旋转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接触及分离。
在下侧臂29a的上端形成有朝向右上方延伸的作为上侧臂部实例的上侧臂29e。由上侧臂29e的上端支撑作为板状遮蔽部分实例的延迟闸板32,该延迟闸板32朝向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的检测部分SNa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间的间隙延伸。
作为容许用限制部分实例的第二右侧止动件33设置在第二杠杆臂29的上侧臂29e的右侧,该第二右侧止动件33通过与上侧臂29e接触来限制第二杠杆臂29的旋转。此外,作为遮蔽用限制部分实例的第二左侧止动件34设置在上侧臂29e的左侧,该第二左侧止动件34通过与第二杠杆臂29接触来限制第二杠杆臂29的旋转。
支撑延迟闸板32的第二杠杆臂29形成为:在第二杠杆臂分别与止动件33和34分离的状态下,使得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的重心位于第二臂轴31的上方而平衡。
相应地,当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的重心位于第二臂轴31的右侧时,第二杠杆臂29由于第二杠杆臂和延迟闸板整体的重量而绕着第二臂轴31旋转,并且移动到图9A所示的第二杠杆臂与第二右侧止动件33相接触的容许停止位置。此外,当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的重心位于第二臂轴31的左侧时,第二杠杆臂29由于第二杠杆臂和延迟闸板整体的重量而旋转,并且移动到图10A所示的第二杠杆臂与第二左侧止动件34相接触的遮蔽停止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当延迟闸板32连同第二杠杆臂29一起旋转且第二杠杆臂29移动到容许停止位置时,如图9A所示延迟闸板位于检测容许位置而允许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当第二杠杆臂29移动到遮蔽停止位置时,如图10A所示延迟闸板位于遮蔽位置而遮蔽检测部分SNa。
第一杠杆臂24和第二杠杆臂29形成作为第三实例的传动部件实例的多级传动部件24+29。
由多级传动部件24+29的第二杠杆臂29支撑延迟闸板32,并且在第一杠杆臂24上形成第一被传动部分24a。
此外,使得多级传动部件24+29可在图9A所示的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图10A所示的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当接触臂22b保持在进入位置时第一被传动部分24a与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分离,并且第二杠杆臂29保持在容许停止位置以使得延迟闸板32保持在检测容许位置。在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当接触臂22b保持在介质接触位置时第一被传动部分24a与下侧接触/分离部分22f分离,并且第二杠杆臂29保持在遮蔽停止位置以使得延迟闸板32保持在遮蔽位置。
(关于纸张通过接触部件与第一和第二杠杆臂之间的连动)
这里,以下述方式构造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第一杠杆臂24以及第二杠杆臂29:当记录纸张S未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时,如图9A所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保持在进入位置,第一杠杆臂24保持在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并且第二杠杆臂29保持在容许停止位置。延迟闸板32保持在检测容许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A所示,第一杠杆臂24的第一被传动部分24a与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分离,并且第二杠杆臂29的右侧被传动部分29d与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分离。
当记录纸张S进入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并且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与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前端相接触而从进入位置向介质接触位置移动时,在接触臂向介质接触位置移动的同时,如图9B所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与保持在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的第一杠杆臂24的第一被传动部分24a接触。
同时,在已进入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期间,如图9C~9F和图10A所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与记录纸张S相接触而保持在介质接触位置。
在图9C中,当第一杠杆臂24由于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的推动而从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朝向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旋转时,第一杠杆臂24的重心从第一臂轴26的左侧移动到右侧。
在图9C和9D中,其重心已移动到第一臂轴26的右侧的第一杠杆臂24借助于其自重而朝向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移动,并且第一被传动部分24a与移动到介质接触位置且停止旋转的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分离。
在图9D中,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在向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移动的同时与保持在容许停止位置的第二杠杆臂29的右侧被传动部分29d接触。
在图9D中,第二杠杆臂29通过旋转的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的推动而从容许停止位置向遮蔽停止位置移动,以使得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的重心从第二臂轴31的右侧移动到左侧。
如图9E和9F所示,其重心已移动到第二臂轴31的左侧的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中的第二杠杆臂29移动到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此外,右侧被传动部分29d与停止旋转的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分离,并且借助于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的自重而移动到遮蔽停止位置。
此外,由保持在遮蔽停止位置的第二杠杆臂29支撑的延迟闸板32保持在遮蔽位置,从而保持遮蔽检测部分SNa。
相应地,如图9F和图10A所示,在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后端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之前,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保持在介质接触位置,并且第一杠杆臂24保持在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此外,第二杠杆臂29保持在遮蔽停止位置,并且延迟闸板32保持在遮蔽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F和图10A所示,第一杠杆臂24的第一被传动部分24a与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下侧接触/分离部分22f分离,并且第二杠杆臂29的左侧被传动部分29c与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分离。
如图10A和10B所示,当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后端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且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与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后端分离时,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由于其自重开始从介质接触位置向进入位置移动。
在图10B中,在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向进入位置移动的同时,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下侧接触/分离部分22f与保持在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的第一杠杆臂24的第一被传动部分24a接触。
同时,如果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已离开,则如图10C~10F所示,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保持在进入位置。
在图10C中,当第一杠杆臂24由于下侧接触/分离部分22f的推动而从传送路径侧停止位置朝向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旋转进而使第一杠杆臂24的重心从第一臂轴26的右侧移动到左侧时,第一杠杆臂由于其自重而朝向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旋转。
在图10C~10E中,当纸张通过接触部件移动到进入位置以使得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旋转停止时,第一杠杆臂24的第一被传动部分24a与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分离而由于其自重朝向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移动。
在图10D中,在第一杠杆臂24向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移动的同时,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与保持在遮蔽停止位置的第二杠杆臂29的左侧被传动部分29c接触。
在图10D中,由正在旋转的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推动的第二杠杆臂29开始从遮蔽停止位置朝向容许停止位置旋转。
在图10D~10F中,如果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的重心由于第二杠杆臂29的旋转而从第二臂轴31的左侧移动到右侧,则第二杠杆臂29借助于其自重开始朝向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旋转。
其整体的重心已移动到第二臂轴31右侧的第二杠杆臂29移动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停止位置。左侧被传动部分29c与停止旋转的第一杠杆臂24的传动接触/分离部分24b分离,并且借助于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整体的自重而朝向容许停止位置移动。
此外,多级传动部件的状态返回到下述状态:即,如图10F所示的检测部分SNa对中间转印带B侧露出,并且如图9A所示下一页记录纸张S还未通过。
相应地,在接触臂22b在进入位置与介质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多级传动部件24+32通过与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上侧接触/分离部分22e或下侧接触/分离部分22f相接触而在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此外,该多级传动部件使得延迟闸板32与多级传动部件在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和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的移动连动地在检测容许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移动。
(第三实例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三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与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的记录纸张S接触及分离,进而在进入位置与介质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此外,类似于第一和第二实例,延迟闸板32通过第一杠杆臂24和第二杠杆臂29与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移动连动地在检测容许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三实例的延迟闸板开闭机构21中,如果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开始移动,则第一杠杆臂24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开始移动,并且如果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结束移动,则第一杠杆臂24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结束移动。
此外,如果第一杠杆臂24开始移动,则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开始移动,并且如果第一杠杆臂24结束移动,则第二杠杆臂29和延迟闸板32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结束移动。
也就是说,在第三实例的延迟闸板开闭机构21中,延迟闸板32的开闭时间对于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移动开始时间和移动结束时间,即移动定时而言延迟。
这里,在根据第三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与记录纸张S沿传送方向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区域Q5的定时吻合地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调色剂图像Tn,并且将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的距离设定为长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将要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的定时迟于记录纸张S通过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的定时。
相应地,在同时进行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的移动和闸板32的开闭的结构中,在调色剂图像Tn沿传送方向的前端到达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前由闸板32遮蔽检测部分SNa。为此,恐怕在调色剂图像Tn沿传送方向的后端通过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前闸板32就会露出检测部分SNa。
反之,在第三实例中,通过杠杆臂24和杠杆臂29将闸板32的开闭定时设定为迟于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的接触臂22b的移动定时。相应地,由于利用抑制闸板32的开闭定时与调色剂图像Tn在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中的通过定时之间差异的结构来遮蔽检测部分SNa,因此与产生时间差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由调色剂飞散所引起的检测部分SNa的污损。
(变型例)
上面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具有各种变型例。下面将例举本发明的变型例(H01)~(H011)。
(H01)在上述各实例中将打印机U例举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然而,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打印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多种上述功能的复合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进行多色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可以由单色即所谓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形成。
(H02)关于检测保持在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在上述各实例中例举了利用遮蔽部分2b、12b或32遮蔽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的检测部分SNa的结构。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省略中间转印带B并且将调色剂图像直接从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实例的感光体Py~Pk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设置有检测保持在感光体Py~Pk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可视图像检测单元,并且利用遮蔽部分2b、12b或32遮蔽可视图像检测单元的检测部分。
(H03)在上述各实例中,优选的是,介质接触部分3c、12a或22b借助其自重从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然而,例如,介质接触部分3c、12a或22b可以通过作为推压部件实例的螺旋弹簧从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
(H04)在上述各实例中,将纸张检测区域Q12和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Q12’设定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纸张传送路径SH上。然而,纸张检测区域和定位前纸张检测区域不限于此,可以将纸张检测区域Q12和Q12’设定在沿水平方向、倾斜方向等延伸的传送路径上。
(H05)在第一和第二实例中,优选的是,将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进入位置的介质接触部分3c和12a之间的移动距离L1和L1’设定为长于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一次转印区域Q4k之间的移动距离m1,并且将记录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对应于介质接触位置的介质接触部分3c和12a之间的移动距离L2和L2’设定为短于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区域Q5与调色剂图像检测区域Q11之间的移动距离m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图像保持部件与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将移动距离m1、m2与移动距离L1、L1’、L2、L2’之间的长度关系设定为任意长度关系。
(H06)在第二实例中例举了纸张接触部分12a和闸板部分12b绕着轴13旋转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介质接触部分和遮蔽部分可以一体形成而滑动,即可滑行移动。
此外,在第一和第三实例中例举了介质接触部分3c和22b绕着轴3a和23旋转且遮蔽部分2b和32绕着轴2a和31旋转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介质接触部分3c和22b可以与记录纸张S接触进而在进入位置与介质接触位置之间滑行移动,并且遮蔽部分2b和32可以通过传动部件绕着轴2a和31在检测容许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旋转。反之,作为另一种选择,介质接触部分3c和22b可以与记录纸张S接触并且通过传动部件绕着轴3a和23在进入位置与介质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并且遮蔽部分2b和32可以通过传动部件在检测容许位置与遮蔽位置之间滑行移动。
(H07)在第三实例中例举了第一杠杆臂24在由纸张通过接触部件22推动的同时进行移动并且第二杠杆臂29在由第一杠杆臂24推动的同时进行移动的结构。然而,第一杠杆臂24和第二杠杆臂29可以受到推压而移动,即可以受到接触时的冲击而移动。
(H08)在第三实例中传动部件24+29由两个部件,即第一杠杆臂24和第二杠杆臂29形成,但传动部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省略第二杠杆臂29,并且传动部件可以仅由一个传动部件,即第一杠杆臂24形成。作为另一种选择,传动部件可以由三个或更多个杠杆臂形成。
(H09)在上述各实例中,优选的是,遮蔽部分2b、12b以及32在设定为比遮蔽位置靠近二次转印区域Q5的检测容许位置位于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遮蔽位置可以设定为比检测容许位置靠近二次转印区域Q5,或者遮蔽部分在设定为比遮蔽位置靠近二次转印区域Q5的检测容许位置可以不位于调色剂图像检测传感器SN与二次转印区域Q5之间。
(H010)在上述各实例中,各遮蔽部分2b、12b以及32未设置清洁部件。然而,各遮蔽部分2b、12b以及32可以设置有清洁部件,并且当遮蔽部分2b、12b以及32从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遮蔽位置时可以清洁检测部分SNa。
(H011)在第二实例中例举了在往复运动部件12上形成纸张接触部分12a和闸板部分12b的结构,即纸张接触部分12a与闸板部分12b一体形成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包括纸张接触部分12a的部件可以独立于包括闸板部分12b的部件而单独形成,并且可以在安装过程中将这两个部件组合为一体进而可以随着往复运动部件12一体地移动。
同时,除了在上述各实例中例举的结构之外,可以根据结构将介质接触部分3c、12a、22b和遮蔽部分2b、12b、32任意地组装或一体形成。例如,在第三实例中例举了第二传动部件29独立于遮蔽部分32而单独形成的结构,但第二传动部件可以与遮蔽部分一体形成。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其保持利用显影剂形成的可视图像;
可视图像检测单元,其包括检测部分并且检测所述可视图像,所述检测部分设置成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
遮蔽部分,其被支撑成可在遮蔽位置与检测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遮蔽位置,所述遮蔽部分进入所述检测部分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之间并且遮蔽所述检测部分,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所述遮蔽部分允许所述检测部分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侧露出;
传送路径,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介质,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介质上;
介质接触部分,其被支撑成可在进入位置与介质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进入到所述传送路径中,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传送路径的介质接触并且从所述进入位置退避;以及
传动部件,其与从所述进入位置移动到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将所述遮蔽部分从所述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所述遮蔽位置,并且与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进入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将所述遮蔽部分从所述遮蔽位置移动到所述检测容许位置,
其中,所述遮蔽部分与从所述进入位置移动到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从所述检测容许位置移动到所述遮蔽位置,并且
所述遮蔽部分与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进入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的移动连动地从所述遮蔽位置移动到所述检测容许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遮蔽部件,其包括所述遮蔽部分并且被支撑成可绕着遮蔽部件轴旋转;以及
介质接触部件,其包括所述介质接触部分并且被支撑成可绕着介质接触部件轴旋转,
其中,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遮蔽部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介质接触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可旋转部件,其被支撑成可绕着可旋转部件轴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在所述传送路径侧与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一体形成,并且在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侧与所述遮蔽部分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转印装置,其在转印区域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通过所述转印区域的介质上,所述转印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
其中,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的所述检测部分在图像检测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所述图像检测区域沿着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
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设置在介质检测区域中,所述介质检测区域沿着所述传送路径并且沿着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
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的前端接触,
所述介质接触部分朝向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进入位置下游侧的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并且
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接触,并且
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介质在处于所述进入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长于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在对应于黑色的一次转印区域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其中对应于黑色的可视图像在所述对应于黑色的一次转印区域被一次转印到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转印装置,其在转印区域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通过所述转印区域的介质上,所述转印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
其中,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包括在图像检测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所述检测部分,所述图像检测区域沿着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
所述介质接触部分设置在介质检测区域中,所述介质检测区域沿着所述传送路径并且沿着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
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的前端接触,
所述介质接触部分朝向沿着所述介质传送方向设定在所述进入位置下游侧的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移动,并且
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通过所述介质检测区域的介质接触,
沿着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介质在处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的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短于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在所述图像检测区域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的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介质接触部件,其包括所述介质接触部分和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传动部件接触及分离,
其中,所述传动部件在一端支撑所述遮蔽部分,并且
所述传动部件在另一端包括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所述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接触及分离,
所述传动部件被支撑成可在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是指当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保持在所述进入位置时所述遮蔽部分保持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且所述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分离的位置,并且
所述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是指当所述介质接触部分保持在所述介质接触位置时所述遮蔽部分保持在所述遮蔽位置且所述传动侧接触/分离部分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分离的位置,并且
在所述介质接触部分在所述进入位置与所述介质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与所述介质侧接触/分离部分相接触的所述传动部件(i)在所述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所述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并且(ii)与在所述容许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与所述遮蔽接触/分离部分分离位置之间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遮蔽部分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与所述遮蔽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转印装置,其在转印区域将保持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通过所述转印区域的介质上,所述转印区域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
其中,所述遮蔽部分在所述遮蔽位置与设定为比所述遮蔽位置靠近所述转印区域的所述检测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检测容许位置,所述遮蔽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图像检测单元与所述转印区域之间。
CN200910223077.4A 2009-03-09 2009-11-1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833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5257 2009-03-09
JP2009055257A JP4793460B2 (ja) 2009-03-09 2009-03-0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258A CN101833258A (zh) 2010-09-15
CN101833258B true CN101833258B (zh) 2014-10-22

Family

ID=4267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3077.4A Active CN101833258B (zh) 2009-03-09 2009-11-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06444B2 (zh)
EP (1) EP2241942A2 (zh)
JP (1) JP4793460B2 (zh)
KR (1) KR101326792B1 (zh)
CN (1) CN101833258B (zh)
AU (1) AU2009233662B2 (zh)
TW (1) TWI4149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25619A (ko) 2020-08-24 2022-03-03 최해용 대용량의 통기량을 갖는 투명 마스크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1919A (ja) * 2000-07-14 2002-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3503A (ja) * 2006-06-14 2007-12-27 Fuji Xerox Co Ltd レンズ面シャッ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09082A (ja) * 1988-02-17 1989-12-13 Ricoh Co Ltd トナー濃度検知装置
JPH06281571A (ja) * 1993-03-25 1994-10-0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5787A (ja) * 2002-08-26 2004-03-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708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72438B2 (ja) 2004-06-15 2010-06-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7755B2 (ja) * 2004-08-11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641A (ja) 2005-07-25 2007-02-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7770A (ja) * 2007-08-15 2009-03-0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1919A (ja) * 2000-07-14 2002-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3503A (ja) * 2006-06-14 2007-12-27 Fuji Xerox Co Ltd レンズ面シャッ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258A (zh) 2010-09-15
EP2241942A2 (en) 2010-10-20
TW201033763A (en) 2010-09-16
AU2009233662B2 (en) 2011-08-11
KR101326792B1 (ko) 2013-11-08
KR20100101511A (ko) 2010-09-17
AU2009233662A1 (en) 2010-09-23
US20100226669A1 (en) 2010-09-09
JP2010210797A (ja) 2010-09-24
TWI414911B (zh) 2013-11-11
JP4793460B2 (ja) 2011-10-12
US8306444B2 (en) 2012-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81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39316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740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shutter member
US5140369A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ocess cartridge containing a belt shaped image carrier, toner replenishing means and detachable paper cartridge
CN100514215C (zh) 成像装置
JP20131955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46952A (zh) 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3325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353338B2 (en) Senso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787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753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3148B2 (ja)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09911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组件
CN10787053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073361B2 (en) Preset case, development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4596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61321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1498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2292B2 (ja) 読取装置
JP29558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88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110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18555A (ja) トナー像読取装置
JP20180450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