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2073B -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2073B
CN101792073B CN201010106059.0A CN201010106059A CN101792073B CN 101792073 B CN101792073 B CN 101792073B CN 201010106059 A CN201010106059 A CN 201010106059A CN 101792073 B CN101792073 B CN 101792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sheet material
pallet
top flat
fla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60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2073A (zh
Inventor
池田太郎
山中祐二
小菅一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92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2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2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20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65H3/12Suction bands, belts, or tables moving relatively to the pile
    • B65H3/124Suction bands or belts
    • B65H3/128Suction bands or belts separating from the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65H1/1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positively-acting mechanic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48Air blast acting on edges of, or unde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5Large capacity supports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5Means for moving support
    • B65H2405/353Means for moving support ver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2Suction belts
    • B65H2406/323Overhead suction belt, i.e. holding material against gr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5Height, e.g. of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一种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即使片材面检测机构输出表示所吹起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片材位于输送范围内的信号,在被输送的所吹起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片材通过后端片材面传感器时,如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输出表示最上面片材比输送范围低的信号,则升降部被控制成使托盘上升,使得最上面片材位于输送范围内。

Description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向片材吹送空气以使片材彼此分离并且供给通过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如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从容纳多张片材的片材容纳部逐张地供给片材的片材供给装置。作为片材供给装置的示例,如美国专利No.5,645,274所说明的那样,存在一种利用空气使片材分离且上升的片材供给装置,在该片材供给装置中,通过将空气吹送到由升降托盘支撑的片材堆的端部而将多张片材吹起,且一次仅将一张片材吸起到设置于升降托盘的上方的吸引输送带(suction conveyer belt)。
图13示出了传统的吹气式片材供给装置的示例。如图13所示,堆叠有多张片材S的升降托盘12被设置在片材容纳器11中。当片材S被放置在托盘12上时,由前端限制板17将片材S的位置保持在片材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下文被称为前端),由后端限制板13将片材S的位置保持在片材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端(下文被称为后端)。此外,还由侧限制板14将片材S的位置保持在与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下文被称为宽度方向)的两侧端。
吸引输送部20和空气吹送部30被设置在片材容纳器11的上方,该吸引输送部20包括用于吸起并输送片材S的吸引输送带21。空气吹送部30向托盘上的片材S堆的端部吹送空气,以吹起多张片材S,空气吹送部30将各片材S分离。
空气吹送部30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吸入空气,并且将这些空气中的一部分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吹送,由此将托盘12上的片材堆中的数张上部片材吹起。另外,空气吹送部30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吹送空气的其它部分,因此使由于吹送的空气而上升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由此可以由吸引输送带21吸起最上面片材。
通常,片材供给装置被用于每分钟能够供给70(七十)张以上的A4尺寸或LTR尺寸的片材的高生产率设备。托盘12包括如下机构,在该机构中,驱动单元(未示出)在保持托盘12大致水平的状态下使托盘12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图13也示出了输送部20,该输送部为通过带驱动辊41而转动的环状输送带21,稍后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4是示出片材容纳器11的细节的俯视图。用于限制片材的后端的后端限制板13被布置成能与箭头H所示的片材供给方向平行地移动。用于限制片材的例端的侧限制板14和16能在箭头V所示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移动。
由此,后端限制板13和侧限制板14、16可移动,结果,能够使最小尺寸片材SS至最大尺寸片材LS堆叠并支撑在托盘12上。为了不妨碍侧限制板14和16的移动,后端限制板13被布置成只能在托盘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移动。
这里,后端限制板13设置有后端分离部18,该后端分离部18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用于限制最上面片材Sa的作为片材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端的后端部的位置。后端分离部18具有从图13所示的后端限制板13的限制部面13C突出并且用于从上方对最上面片材Sa的后端部加压的突出部18D。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分离辅助片18E被粘到与片材接触的突出部18D的下表面侧,用于向堆叠的片材的上表面施加阻力。
当最上面片材Sa被供给如图13所示的与突出部18D的突出长度对应的长度L 2时,后端分离部18下降,以抵接最上面片材Sa的紧下方的片材Sb。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端分离部18的重量产生摩擦力,因此,能够在输送最上面片材Sa的同时防止顶片材的下一张片材Sb被输送,因此能够抑制供给不止一张片材的发生。另外,如果在托盘上未放置片材,则突出部18D抵接托盘12的表面。
在图13中,支撑部18A以与被设置于后端限制板13的接合部13E接合的方式被设置于后端分离部18。然后,支撑部18A设置有表面摩擦阻力小的球轴承或辊,因此,后端分离部18能够在图13中的箭头G所示的方向上平稳地移动。
关于这种传统的空气供给式片材供给装置,美国专利2007/228640号公报说明了一种片材供给装置,该片材供给装置设置有用于控制容纳在片材容纳器11中的片材的最上表面的位置的片材面检测机构。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传统的片材面检测机构的结构的图。如图15A和图15B所示,片材面检测机构49包括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flag)52、通过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的转动而开闭的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以及传感器标志机构50。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是光传感器并且被连接至控制装置(未示出)。
这里,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撑轴53支撑。此外,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设置有用于遮蔽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的受光部的第一检测部52B、用于遮蔽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的受光部的第二检测部52C、以及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稍后说明的片材面检测构件61的支撑部52D。图15B示出了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的机构的更多细节。
传感器标志机构50包括支撑构件60和片材面检测构件61,该支撑构件60的一端60a以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吸引管22的内部,该片材面检测构件61在第一端被支撑构件60的转动端60b支撑并且在第二端被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的支撑部52D支撑。
片材面检测构件61以与堆叠在托盘12上的片材S平行且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布置在吸引输送部20的吸引输送区域的下方。在片材面检测构件61上升的同时上升的最上面片材Sa的上表面与吸引输送带21的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S1。另外,如图16A和图16B所示,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吸引管22内的支撑构件60从退避孔51H1、51H2向吸引输送带21的吸引输送区域的下侧突出,该退避孔51H1、51H2被形成在多个吸引输送带21之间的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间隙中。图16A和图16B是从吸引输送带21的下方观察的图。
如图16B所示,支撑构件60、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和片材面检测构件61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即使片材抵接片材面检测构件61的纵向上的任何位置,片材面检测构件61也能够在保持其平行姿势(水平姿势)的状态下上下移动并且能够使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摆动。
接着,将对基于由具有上述结构的片材面检测机构49进行的检测的片材面控制操作进行说明。
当通过使托盘12上升而使容纳在片材容纳器11中的片材上升时,最上面片材Sa的上表面抵接片材面检测构件61。然后,当使托盘12进一步上升时,片材面检测构件61与最上面片材Sa一起上升。当片材面检测构件61上升时,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使支撑部52D以支撑轴53为中心向上摆动。
在一定时间(取决于托盘12的上升速度和托盘中的片材的数量)之后,如图17A所示,在片材面检测构件61上升的同时上升的最上面片材Sa的上表面和吸引输送带21的带表面之间的距离变为S1。在这种状态下,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的第一检测部52B遮蔽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而第二检测部52C遮蔽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因此输出ON信号。此时,控制装置基于来自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的ON信号来停止托盘12。
接着,当接收到供给开始信号时,控制装置开始空气吹送,并且控制被输入的空气使得片材堆的上部SA被如图17B所示地吹起,并且托盘12被上升或下降,由此在预定区域吹起最上面片材Sa。
这里,当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的第二检测部52C遮蔽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时,输出ON信号。于是,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为ON的位置被设定为空气输入区域的下限。如果在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为ON时没有获得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的ON信号,则判断出位置“过低”,并且使托盘12上升,直到获得ON信号为止。
另外,如图18所示,当输送带21的带表面和最上面片材Sa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得小于SH时,解除第一检测部52B的遮光,由此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不会产生ON信号(而是产生OFF信号)。由此,该位置被设定为空气输入区域的上限。如果在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为ON时未获得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的ON信号,则判断出位置“过高”,并且使托盘12下降,直到获得ON信号为止。
下表中示出了这一系列的操作。
表1
  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   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   托盘动作
  ON   OFF   上升
  ON   ON   停止
  OFF   0N   下降
由此,通过基于来自第一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的信号升降托盘12,能够将托盘12的位置控制为只有最上面片材Sa能够与其它片材分离并且被输送的位置。由此,当吸引输送带21吸起片材时,片材S能够被逐张地分离并且被供给至图像形成部。由此,能够实现片材的稳定供给。
存在堆叠在托盘12上的片材的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发生向上卷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图15A所示,片材面检测构件61与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发生卷曲的片材抵接。然后,与片材抵接的片材面检测构件61平行地上下变位,从而使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转动。因此,适当地开闭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由此进行上述片材面控制。
换言之,托盘12的升降被控制成使得在片材面检测构件61抵接片材的位置获得适当的高度(level)(吸引输送带21和片材上表面之间的适当距离)S1。此外,以这种方式将片材的上表面控制到适当的高度,因此在片材端部和吸引输送带21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允许分离空气如图15A的箭头所示顺利地进入。结果,分离空气确保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由此,能够防止供给不止一张片材或卡纸。
可以将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及第一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布置在吸引输送带21的吸引输送区域的外侧且布置在片材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片材S的前端侧进行检测,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片材S的供给。另外,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没有被布置在吸引管51内,由此能够减小吸引输送部20的高度,从而能够使图像形成设备在高度方向上小型化。
如上述图16A和图16B所示,吸引管51设置有用于收纳片材面检测构件61的孔51H1、51H2,从而在吸引输送带21吸起最上面片材时不对片材的输送造成阻碍。孔51H1与多个吸引输送带21中的吸引面(吸起片材的面)平行地形成在吸引管51中,孔51H2沿着吸引管51的纵壁形成。此外,当吸引输送带21吸起最上面片材时,被吸起的片材使片材面检测构件61向上退避,以收纳在孔51H1和51H2中。由此,片材面检测构件61不从吸引输送带21的吸引面向下突出。
孔51H1与吸引输送带21平行地形成,由此,由被吸引输送带21吸起的最上面片材覆盖孔51H1。由此,空气不易于从孔51H1严重泄漏。另外,孔51H2形成在与吸引输送带21的吸引面正交的方向上,但是当在吸引管51内收纳片材面检测构件61时,孔51H2被片材面检测构件61自身阻塞,因此空气也不易于通过该孔51H2严重泄漏。结果,尽管在吸引管51中形成孔51H1和51H2,但是吸引力不减小。由此,不会发生片材的供给不良。
在上述传统的片材处理装置和设置有这种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如图19所示,在输送最上面片材Sa期间,片材面检测构件61被收纳在吸引管51内。此外,在片材面检测构件61被收纳在吸引管内期间,不能检查第二片材Sb的片材面的高度。
这里,当由吸引输送带21输送的最上面片材Sa的后端通过片材面检测构件61且片材面检测构件61在重力作用下利用其自重而落下以与片材Sb的表面接触时,能够仅检查第二片材Sb的片材面。
例如,当A4尺寸的片材Sa(输送方向长度为210mm)被吸引输送带21输送且通过片材面检测构件6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图13中的L2=10mm)并且片材面检测构件61落下以接触片材Sb时,所需的时间间隔如下。
假设吸引输送带21的片材输送速度为大约1,000mm/sec。则,片材面检测构件61落下并且接触片材Sb的时间间隔为(210-10)/1000,即大约200毫秒。另外,如果片材Sb在适当位置下方1mm处被吹起,则片材面检测构件61由于其自重而落下以与片材Sb的上表面接触需要花费大约20毫秒。
另外,如果片材Sb的吹起高度不是适当的高度,则上升托盘使得片材面被上升至适当的高度需要花费时间。例如,假设托盘的上升速度为大约0.1mm/sec,则将托盘上升到适当位置需要花费大约100毫秒。
换言之,如果片材的吹起高度不适当,则检查片材Sb的片材面所需的时间间隔包括直到解除片材面检测构件61的收纳状态的时间、片材面检测构件61变得能够检测的时间间隔、以及直到片材Sb被吹起到适当高度所需的时间间隔。换言之,为了检查吹起高度不适当的片材Sb的片材面,需要花费大约320毫秒(即,大约200毫秒+大约20毫秒+大约100毫秒)。
这里,假设片材供给装置通常每分钟能够供给120张A4尺寸的片材。则,每张片材的时间为大约500毫秒。然而,如果为了检查片材Sb的片材面需要花费大约320毫秒,则生产率从每分钟大约120张片材(每张片材大约500毫秒)下降至每分钟大约71张片材(每张片材大约820毫秒)。此外,所容纳的片材的长度越大,收纳片材面检测构件61的时间间隔越长。因此,如果使用A3尺寸以上的片材,则进一步减少了片材的通过量(throughput)。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现状完成了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以良好的片材通过量将片材供给通过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供给装置(103),其被构造成供给片材,所述片材供给装置包括:
托盘(12),其用于支撑片材堆(S);
升降部件(M1),其用于升降所述托盘(12);
控制部件(200),其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部件(M1);
空气吹送部件(30),其用于在使用时将空气吹送到所述片材堆(S)的端部,以使所述片材堆的顶片材(Sa)从所述片材堆分离并且上升;
吸引输送部件(20),其用于吸起并且输送由于所述空气吹送部件(30)吹送的空气而分离且上升的顶片材(Sa);以及
第一检测部件(49),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顶片材(Sa)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200)被构造成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49)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部件(M1),使得在使用时所述片材堆的所述顶片材(Sa)位于所述吸引输送部件(20)能够输送当前顶片材(Sa)的输送范围内,
所述片材供给装置(103)的特征在于,所述片材供给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部件(56),其用于检测所述片材堆(S)的后端部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还被构造成响应所述第二检测部件(56)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部件(M1),使得当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片材堆(S)的后端部的上表面比预定高度、即基准高度低时,所述升降部件(M1)适于使所述托盘(12)上升,直到所述片材堆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位于高于所述预定高度的上方为止。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性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4是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供给操作的第一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供给操作的第二和第三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中设置的托盘和后端限制板的细节的图。
图7是示出在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中设置的片材面检测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托盘的升降控制的流程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供给操作期间的状态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面控制的图。
图11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中的后端片材面传感器的关闭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托盘的升降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设置在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容纳器的细节的俯视图。
图15A和图15B是图13所示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面检测机构的结构的第一对图。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图13所示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面检测机构的结构的第二对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图13所示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面控制操作的第一图。
图18是示出图13所示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面控制操作的第二图。
图19是示出图13所示的片材供给装置的片材面控制操作的第三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机的示意性结构的图。
在图1中,图像扫描部130被设置在打印机100的打印机主体101的上部,用于对原稿D进行扫描,其中,由自动原稿供给器120将原稿D载置于作为原稿载置台的台玻璃120a。此外,图像形成部102和用于将片材S供给至图像形成部102的片材供给装置103被设置在图像扫描部130的下方。
这里,图像形成部102包括感光鼓112、显影装置113和激光扫描单元111。此外,片材供给装置103包括多个片材容纳器11和用作供给带的吸引输送带21。如OHT(投影透明片(overheadprojector transparencies))等片材S被容纳在片材容纳器11内,片材容纳器11被可拆装地安装至打印机主体101。供给带是被构造成将容纳在片材容纳器11中的片材供给到图像形成部102的片材供给单元的示例。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100的图像形成操作进行说明。
当包括在打印机主体101中的控制装置(在稍后将说明的图3中示出)将图像扫描信号输出至图像扫描部130时,图像扫描部130扫描图像。接着,激光扫描单元111根据被扫描的图像的电信号发出激光束以照射感光鼓112。这里,感光鼓112被预先充电,并且通过激光束照射而形成静电潜像。接着,显影装置113对静电潜像显影,以在感光鼓11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另外,当控制装置将片材供给信号输出到片材供给装置103时,从片材容纳器11供给片材S。接着,定位辊117将被供给的片材S与感光鼓11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输送至转印部。转印部由感光鼓112和转印充电器118形成。
接着,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被输送到转印部的片材S,并且片材被输送至定影部114。接着,定影部114对片材S加热和加压,以将未定影的转印图像永久地定影至片材S。排出辊116将转印有图像的片材从打印机主体101排出至排出托盘119。由控制装置200来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定时。
图2示出了片材供给装置103的结构。在图2中,与上述图13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件。
片材容纳器11包括可升降的托盘12、后端限制板13、前端限制板17、以及限制片材S的与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侧端限制板14。后端限制板13的位置和侧端限制板14的位置能够根据所容纳的片材的尺寸而改变。另外,后端限制板13抵接片材的位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后端,后端分离部18被设置于后端限制板13。后端分离部18限制最上面片材Sa的位于片材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后端部的位置。后端分离部18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可以沿滑动轨道15从打印机主体101拉出片材容纳器11。当从打印机主体拉出片材容纳器11时,托盘12被下降到预定位置,使得可以增加或更换片材。由步进马达或DC伺服马达来升降托盘12,且能够通过重复在移动预定时间和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停止预定时间之间交替的步进操作而使托盘12下降。
另外,被构造成逐张地分离且供给片材的空气控制片材供给***的片材供给机构(下文中将称为空气片材供给机构150)被布置在片材容纳器11的上方。空气片材供给机构150包括吸引输送部20和空气吹送部30,该吸引输送部20在对堆叠在托盘12上的片材S进行吸引的同时输送该片材S,该空气吹送部30将空气吹送到托盘上的片材堆的上部,由此逐张地分离片材S。
这里,吸引输送部20包括吸引输送带21,其被张架在带驱动辊41上并且在对片材S进行吸引的同时在图2中的向右方向上输送片材S。吸引输送部20还包括抽吸扇(suction fan)36,其产生负压,以将片材S吸起至吸引输送带21;以及吸引管22,其被布置在吸引输送带21内并且用于经由形成于吸引输送带21的吸引孔(未示出)来吸入空气。
吸引输送部20还包括吸引挡板(shutter)37,该吸引挡板37被布置在抽吸扇36和吸引管22之间,以产生和解除吸引输送带21的吸引操作。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布置多个吸引输送带21,该宽度方向与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并且典型地与矩形片材的较窄的尺寸对应。因此,多个吸引输送带21可以并排排列。
空气吹送部30包括松开喷嘴(loosening nozzle)33(用于使片材彼此“松开”)和分离喷嘴34(用于利用气垫(cushion ofair)使片材彼此分离)。松开喷嘴33和分离喷嘴34被构造成用于对所容纳的片材S的上部吹送空气。空气吹送部30还包括分离扇31和分离管32,分离管32将空气从分离扇31供给至松开喷嘴33和分离喷嘴34。
由此,由分离扇31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吸入的空气(即,流动的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分离管32,并且经由松开喷嘴33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吹送该部分空气,以使堆叠在托盘12上的片材S的上部的若干片材上升。经由分离喷嘴34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吹送出被输入到空气吹送部30内的剩余空气,该剩余空气使经由松开喷嘴33而上升的片材逐张地分开,并且使吸引输送带21对片材进行吸引,以将片材吸引到吸引输送带。
图3是片材供给装置的控制方框图。控制装置200被连接至后端片材面传感器以及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该后端片材面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片材的后端面,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设置于稍后将说明的片材面检测机构。另外,控制装置200被连接至托盘升降驱动马达M1、吸引输送带驱动马达M2以及吸引挡板螺线管SL,该托盘升降驱动马达M1被构造成使托盘12升降、该吸引输送带驱动马达M2被构造成驱动吸引输送带21,该吸引挡板螺线管SL被构造成使吸引挡板37转动。另外,控制装置200被连接至抽吸扇36和分离扇31,该抽吸扇36被构造成产生用于将片材吸起至吸引输送带21的负压,该分离扇31被构造成向片材吹送空气。
接着,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片材供给装置103(空气片材供给机构150)的片材供给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拉出片材容纳器11,以在托盘12上放置片材S。然后,用户将片材容纳器11推至如图2所示的预定位置。接着,由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200驱动托盘升降驱动马达M1。由此,如图4所示,使托盘12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上升。当吸引输送带21和最上面片材Sa之间的距离减小到距离B时,托盘12已到达能够供给片材的能够供给片材位置,并且控制装置200将托盘12停止在该位置。接着,控制装置200准备检测用于开始片材供给的片材供给信号。
接着,当控制装置200检测到片材供给信号时,控制装置200致动分离扇31,以沿如图5A所示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吸入空气。空气通过分离管32,并且分别沿箭头D和E所示的方向将空气从松开喷嘴33和分离喷嘴34吹送至片材堆。由此,由吹送的空气使位于片材堆的上部的若干片材上升和分离。控制装置200还致动抽吸扇36,以沿图5A中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输出作为排出空气的空气。此时,吸引挡板37仍关闭,使得空气不被吹送通过吸引输送带21,但是在抽吸扇36和吸引挡板37之间的空间产生负压。
当从检测到片材供给信号起经过预定时间使得最上面片材Sa的上升稳定时,控制装置200驱动吸引挡板螺线管SL,使得吸引挡板37沿如图5B所示的箭头G所示的方向转动。吸引挡板37的转动使通过挡板的通道打开。由此,通过设置在吸引输送带21中的吸引孔产生沿箭头H所示的方向的吸引力。该吸引力H和来自分离喷嘴34的分离空气E的组合能够使仅最上面片材Sa被吸起至吸引输送带21。
接着,由控制装置200驱动图3所示的吸引输送带驱动马达M2,如图5B所示,使带驱动辊41沿箭头J所示的方向转动。结果,在最上面片材Sa被吸起至吸引输送带21的状态下,在箭头K所示的方向上输送最上面片材Sa。接着,由沿箭头L和M所示的方向转动的一对牵引辊(draw roller)42朝向图像形成部输送最上面片材Sa。
图6A和图6B是示出托盘12和后端限制板13的细节的图。后端限制板13包括后端分离部18。后端分离部18(图6B中示出)包括:上述突出部18D;由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分离辅助片18E;以及滑动件18F,其保持突出部18D和分离辅助片18E并且能在箭头G所示的方向上滑动。由于滑动件18F可沿着后端限制板13的长度滑动,因此能够使后端分离部18(包括突出部18D和分离辅助片18E)与最上面片材一起升降,从而确保后端分离部18跟随最上面片材的顶面的运动。
另外,如图7所示,后端分离部18的滑动件18F设置有后端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18G。基于后端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18G的位置,来开闭被设置于后端限制板13的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
如稍后将说明的那样,逐张地供给片材,由于在托盘12上剩余的片材变少,因而使得片材堆的上表面位置有效地下降。在当前最上面片材的上表面位置变得低于限制范围时(即,在片材堆的高度下降到预定高度或阈值的下方时),由随着片材堆的上表面位置的下降而下降的后端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18G来关闭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在该实施方式中,后端限制板13设置有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即,第二片材面检测部),该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构造成检测由吹送的空气而上升的片材中的当前最上面片材的上表面(片材供给方向)的上游部分。由于前一最上面片材被从片材S堆输送走,因此,当前最上面片材为第二片材,并且因此也是被第二片材面检测部56检测的片材。由于测量的是下一片材的顶面(与片材的长度无关),而不是下一片材的前端位置或后端位置,因此,可使用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具有不同长度的片材。由于所有长度的片材均具有能够被检测的顶面,因此,可以在同一个输送***中使用长度不同的片材。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片材面检测机构被布置在托盘的上方,该片材面检测机构49包括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52、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和传感器标志机构50。上述图3的控制装置200基于片材面检测机构49的第一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以及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开闭状态来进行托盘12的升降控制。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是作为“第一片材面检测部”的片材面检测机构49的一部分,该片材面检测机构49被构造成检测由吹送的空气而上升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片材的上表面。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检测最上面片材的位置是否比适当范围低,在该适当范围内,如上所述,吸引输送部20能够对片材进行吸引。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检测最上面片材的位置是否比同一适当范围高。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一起判断最上面片材(或顶片材)是否在适当范围内。
接着,将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托盘12的升降控制进行说明。
当接收到供给开始信号时,控制装置200开始准备供给。首先,分离扇31开始转动,并且开始空气吹送,由吹送的空气使片材上升。此后,基于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的ON/OFF信号,驱动托盘升降驱动马达M1,从而使托盘12升降。
接着,如果未使第一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打开(例如,由于没有接收到信号)(在S20中为否),则如上所述使托盘12适当地升降(S21)。如果使第一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打开(例如,通过接收信号)(在S20中为是),则开始片材供给(S22)。
当开始片材供给时,由吸引输送带21吸起并且供给最上面片材Sa。此后,当最上面片材Sa被供给L2(如图7所示)以上的长度时,后端分离部18落下,使得分离辅助片18E的下表面抵接下一片材Sb的表面。
供给最上面片材Sa,最上面片材的位置下降,使得后端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18G也落下。不久之后,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停止检测后端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18G,并且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关闭。换言之,当供给片材使得当前最上面片材的上表面落到基准高度的下方时,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输出OFF信号,该OFF信号是表示由空气而上升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片材在基准高度的下方的检测信号。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判断最上面片材(或顶片材)是否在基准高度的上方。
这里,当最上面片材Sa通过后端分离部18时,如上所述输出OFF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片材面检测机构49正在检测最上面片材Sa。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即使片材面检测机构49正在检测最上面片材Sa,当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关闭时也能使托盘12上升。换言之,如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打开,则无论来自第一片材面检测部的信号如何,都能使托盘上升。
接着,在以这种方式使托盘12上升之后,判断是否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打开(S23)。如果未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打开(在S23中为否),则判断出托盘12“过低”,并且使托盘12上升直到获得ON信号为止(S24)。
由后端分离部18的重量将能够由吹送的空气使片材的后端侧上升的距离限制到一定程度。因此,当由吹送的空气使片材上升时,片材的后端侧比片材的前端侧低。由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的检测而确定的适当范围是在高度方向上与由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检测而确定的基准高度不同的位置。基准高度被设定成比该适当范围低。
这样,如果供给片材使得最上面片材的高度减小,则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比片材面检测机构49先检测到。当吸引输送带21吸起最上面片材时,被吸起的片材使片材面检测构件61向上退避,以被收纳在孔51H1和51H2中。因此,当吸引输送带21输送最上面片材时,片材面检测机构49检测不到下一片材Sb。然而,在片材的后端部通过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之后的短时间内,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能够检测到下一片材Sb。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比片材面检测机构49先检测到下一片材Sb。
因此,如果基于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来控制托盘12的上升,则能够较早地使托盘12上升和停止,而不必进行随后的校正,因此优化了片材供给装置的通过量。当基于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开始托盘12的上升使得托盘12上升时,基于根据如片材的厚度等信息预先设定的上升量来控制和升高托盘12。
当吸引输送带21不输送片材时,片材面检测机构49检查最上面片材是否由于吹送的空气而上升到预定区域内。
因此,如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打开(在S23中为是),则接着基于来自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的信号来判断最上面片材位置是否处于适当范围内。如果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未被打开(在S25中为否),则使托盘12上升(S26),直到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打开为止(在S25中为是)。
此外,尽管从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获得ON信号,但是,如果前端例的片材面位于预定区域外,即,如果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关闭(在S25中为否),则使托盘12上升(S26)。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托盘12(最上面片材)已经被上升至能够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输出ON信号的高度,因此不会花费可能影响通过量的时间长度。
接着,当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打开时(在S25中为是),停止托盘12(S27),此后开始片材的供给(S28)。如果在托盘12上堆叠N张片材,则重复上述控制,直到第N张片材被供给为止。当第N张片材被供给时(在S29中为是),停止供给操作。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如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检测到在片材通过时最上面片材比基准高度低,则控制托盘12以使托盘12上升。由此,能够在不降低片材的通过量的情况下供给任何数量和尺寸的片材。
此外,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至少检测到当连续地供给片材时最上面片材“过低”的状态。下文中,当最上面片材不再“过低”时,可以自动地停止托盘的上升。因此,通过仅包括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该结构可以比包括片材面检测机构49的结构简单。结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能够容易地被布置在后端限制板内。
另外,为了使最上面片材位于适当范围内,可以设置多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从而能够切换用于产生高度不足信号的检测位置,并且可以通过多个位置来进行后端部的片材面高度控制。由此,该结构可适用于根据片材的不同重量和尺寸而在前端侧的片材面高度和后端侧的片材面高度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因此,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由吹送的空气使片材上升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好地防止发生供给不止一张片材或卡纸。
片材松开空气或片材分离空气的吹送状态可以在吸引输送带吸起最上面片材的时间内改变,或者可以在当开始供给最上面片材时和当后端分离部18抵接下一片材的表面时之间的极短时间内改变。因此,如果以这种方式改变吹送状态,则扰乱了前端侧或后端侧的片材的上升和分离状态。结果,片材之间的分离可能变得不足,导致供给不止一张片材或卡纸。另外,片材的上升和分离状态可能根据片材的特性而被扰乱,导致同样的问题。
图9A和图9B是示出由吹送的空气而上升且被供给到图像形成部的片材的图。图9A示出被输送的片材的期望的状态,而图9B示出被输送的片材的不期望的状态。
在图9A所示的片材的优选状态下,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打开,并且停止托盘(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吸引输送带21与最上面片材Sa的前端侧之间的距离为Z1,而吸引输送带21与最上面片材Sa的后端侧之间的距离为Z2。用吹送的空气使片材堆SA大致均匀地上升,因此适当地进行分离。另外,吸引输送带21和最上面片材Sa之间的距离Z1是稳定的,因此,分离空气进入最上面片材Sa和最上面片材Sa被吸起之后的紧接着的片材Sb之间。因此,能够防止供给不止一张片材。
在图9B所示的不期望的状态下,最上面片材Sa的后端位置与图9A中的位置相同。尽管吸引输送带21与最上面片材Sa的后端侧之间的距离也为Z2,但是最上面片材Sa的前端侧与吸引输送带21之间的距离为Z3,Z3小于Z1。此外,最上面片材Sa和紧接着的片材Sb作为片材束一起上升。在这种状态下,片材之间的分离可能变得不足,从而可能容易发生供给不止一张片材。即使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获得片材的均匀分离,但是由于前端侧的距离Z3太小,因此分离空气不能适当地进入片材之间。因此,可能增大供给不止一张片材的可能性。
例如,在片材厚且挠性小的情况下发生这种不期望的状态。换言之,如果片材厚并且挠性小,则当由吹送的空气使片材分离且上升时,Z2与Z1(或Z2与Z3)之差与图9A和图9B所示的Z2与Z1(或Z2与Z3)之差不同。结果,在后端侧的片材之间产生薄空气层。另一方面,由于远离前端侧,因此,用于维持吹起状态的松开空气可能不能进入片材之间很远。因此,在水平方向上可能产生小振动。
在这种状态下,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可能被频繁地开闭。于是,尽管前端侧被适当地定位,但是根据后端侧的片材面的检测结果,可能使托盘过度地上升。
另外,如果片材的厚度为大约0.1mm以下,且如果由于构成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部件的尺寸误差的积累而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具有大约1mm的误差,则10张以上的片材可能作为片材束被吹送的空气升高。由此,考虑片材上升和输送***的部件的尺寸误差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即使控制部件的尺寸误差,由于薄片材(例如,重量轻)的特性,薄片材可以自然地容易松开。如果片材被松开超过在供给片材时初始设想的值,则片材可能进入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在ON和OFF之间不规则地交替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以与厚片材的情况相似的方式对托盘进行不必要的上升,且其影响比厚片材的情况的影响更大。在薄片材的情况下,作为片材束上升的片材的数量可能增加,并且可能发生供给不止一张片材或卡纸。
为了防止上述风险,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在开始片材输送之后、即在检查片材面位置之后经过限制时间时,停止托盘12。这里,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在从开始供给片材起经过一时间之后停止托盘12的情况下,片材的后端侧的片材面的位置变化和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
注意,图10A示出了吹送的空气的传统控制的情况,而图10B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情况。在图10A所示的传统控制中,随着片材供给操作开始,将第一片材、第二片材供给到图像形成部,然后将第三片材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剩余片材的表面朝向基准高度逐渐降低。在图10A中,示出的片材数为整数1到7。当完成第三片材的供给且后端分离部接触第四片材的表面时,第四片材面低于基准高度。此时,如图10A的下方的图所示,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从ON变成OFF。当然,基准高度可以是片材堆高度下降任意预定高度之后的高度(因此,基准高度是供给任意数量的片材之后的高度,而不是仅供给三张片材之后的高度)。
当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以这种方式变化时,开始托盘12的上升,从而使第四片材变成与第一片材作为片材供给的开始时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然而,由于通过片材之间的吹送的空气的作用使片材处于从托盘的表面上升的状态,因此,在托盘12开始上升的同时,片材面不上升。由于片材之间的气垫被压缩,因此,在托盘的升高和由于吹送的空气而上升的片材的升高之间存在延迟。托盘12的上升首先引起前端侧的气垫厚度的变化。
由于气垫厚度和气流阻力的变化,因此,片材松开空气和片材分离空气的吹送状态(即,气压)变化。这使得片材面在延迟时间之后开始上升。因此,此后,即使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从OFF变成ON使得托盘停止,根据来自分离扇31的气流D、E,片材面也继续上升一小段时间。
在片材的后端部通过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之后,由托盘实现的片材面的该上升可能引起片材下方的气垫的扰乱。片材下方的气垫的扰乱基本瞬时消失,且片材面被恢复成比基准高度高。因此,本来不必使托盘12上升得如其被上升得那么高,但是如果气垫被扰乱,则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可能从ON变成OFF。然后,如果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变化,则托盘12被升高了变化时间,并且可能升高得过高。
例如,如图10A所示,当使托盘12上升时,第四片材变为与第一片材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并且第四片材被供给到供给或输送装置。然后,第五片材开始被供给。此时,如果气垫的扰乱发生两次,则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也变化两次。然后,如果该信号变化发生两次,则片材面与其初始高度的偏差变为图10A中的R2,该偏差比开始供给时的高度高图10A中的R1。如果片材面的高度变得过高,则可能发生供给不止一张片材或其它问题。片材之间的气垫的这种扰乱根据片材的类型或状态而不可预测地发生。
相反地,在该实施方式中,当进行第四片材的输送时,托盘12停止在如下位置:在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变成ON时,第四片材低于第一片材,使得能够吸起且输送至少第四片材。换言之,在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变成OFF使得托盘12上升之后,即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不变成ON,如果经过限制时间,也停止托盘12。如图10B所示,该限制时间例如是将第四片材上升至比第一片材的位置低的位置使得能够吸起并且输送至少第四片材所需的时间。
这样,在从第三片材变成第四片材的阶段,托盘12停止在能吸起并且输送至少第四片材的位置,通过片材之间的气垫的压缩使得实现剩余片材的延迟升高。到第四片材已被输送走时,第五片材使其气垫高度相等,并且还准备好被输送。由此,能够减小气垫的扰乱的影响。换言之,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一定程度地超越前端片材面传感器49。作为另一个示例,如图10B所示,在变为第五片材之后,如果气垫与图10A的情况类似地被扰乱两次,则在第一次扰乱中托盘12与图10A的情况类似地上升。
然而,如果来自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信号从OFF变成ON,则停止托盘12,以限制片材面的上升量。由此,能够将片材面与其初始高度的高度偏差控制成图10B中的R4。另外,由于在第一次扰乱中托盘12已到达上升量的上限,因此,在第二次扰乱中托盘12不上升。结果,托盘12被控制到比开始供给时的高度低图10B中的R3的位置。作为最大高度,能够将托盘12移动到与开始供给时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这样,在托盘12向上移动的途中,在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变为OFF之后,通过限制托盘12的上升量,来防止托盘12的不必要的上升。在图11中示出了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的OFF状态。
对片材中的每一张片材进行这种上升量的限制。换言之,当控制对象变成下一张片材时,暂时解除上升量的限制。由此,能够对每张片材进行最优控制。这里,“一张片材”的控制可以被定义为在转动吸引输送带以供给第一片材的开始定时与供给下一片材的开始定时之间的时间间隔。另外,“一张片材”的控制还可以被定义为通过供给片材而获得的来自最靠近吸引区域的第一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4和55的ON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被定义为致动吸引挡板螺线管SL的开始定时之间的时间间隔,该吸引挡板螺线管SL被构造成使吸引挡板37转动。
接着,将参照图12的流程图,对托盘12的升降控制进行说明。
当接收到供给开始信号时,控制装置200开始准备供给。首先,开始分离扇31的转动,开始空气吹送,由此由分离片材的气垫使片材上升。此后,如果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或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未被打开(在S31中为否),则根据需要使托盘12升降(S32)。当第一片材面传感器54和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打开时(在S31中为是),则开始供给片材(S33)。
接着,当开始供给片材时,由吸引输送带21吸起并且供给最上面片材Sa。此后,当最上面片材Sa被供给L2(如图7所示)以上的长度时,后端分离部18落下,从而使分离辅助片18E的下表面抵接下一片材Sb的表面。
在每次供给最上面片材Sa时,当后端分离部18落下时,后端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18G也随着后端分离部18的落下而下降。不久以后,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变得不再能检测后端片材面检测传感器标志18G,因此,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关闭。当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关闭时,使托盘12上升。
接着,判断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是否回到被打开。如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仍被关闭,则判断出高度仍“过低”,并且使托盘12上升。
接着或可选地,判断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是否被打开,或者判断从开始供给片材起是否已经经过限制时间(S34)。这里,如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未被打开,或者如果从开始供给片材起未经过限制时间(在S34中为否),则使托盘12继续上升(S35)。
此后,当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打开时,或者当从开始供给片材起经过限制时间时(在S34中为是),停止托盘12(S36)。当在该定时停止托盘12时,使片材上升并且停止在例如如图10B所示的能够吸起并且输送第一片材的位置。由此,能够供给片材。另外,通过停止使托盘12上升的动作来限制托盘12的总上升量,即使此后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频繁地重复OFF和ON,也能够防止托盘12上升得过高。
此后,当开始供给片材时,主要基于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来进行最上面片材的位置控制。因此,对于用于检测前端侧的片材面的片材面检测机构49来检查是否由吹送的空气使最上面片材在预定区域内上升是足够的。
因此,如果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打开,则接着基于来自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的信号来判断最上面片材位置是否处于基准高度(用于由吸引输送带21吸起并且输送最上面片材)。换言之,如果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未被打开(在S37中为否),则使托盘12上升(S38),直到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打开为止(在S37中为是)。
此外,尽管从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获得ON信号,但是,如果前端侧的片材面在预定区域之外,即,如果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关闭(在S37中为否),则使托盘12上升(S38)。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托盘12(因此,最上面片材)已经被上升到能够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输出ON信号的高度,因此,上升片材不会花费可能影响片材通过量的长时间。
接着,当第二片材面传感器55被打开时(在S37中为是),停止托盘12(S39),并且此后开始供给片材(S40)。如果在托盘12上堆叠(支撑)N张片材,则重复上述控制,直到第N张片材被供给为止。当第N张片材被供给时(在S41中为是),则停止供给操作。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当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被关闭时,通过停止托盘12的上升,来防止托盘12的不必要的上升。此外,通过限制上升量,即使后端片材面传感器56频繁地在OFF和ON之间交替,也不能进行托盘12的不必要的上升。由此,能够维持片材之间的气垫的平衡状态。
托盘12上升期间的限制时间可以由例如计时器来计时。期望的是,根据片材的类型、基重和尺寸,限制时间应该被设定成用于实现最佳的气垫的平衡状态的值,并且限制时间可以在片材的供给过程中改变。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薄片材的情况下,限制时间被设定成40ms,在厚片材的情况下,限制时间被设定成100ms。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基于由计时器等来计数的定时来限制托盘12的上升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监控托盘升降驱动马达M1的转动量(脉冲数)或转角,来决定限制。此外,应该进行上升量的限制,使得片材的通过量不降低且获得在各自气垫上浮动的片材的平衡状态。如果很难同时实现通过量和平衡状态两者,则需要根据片材的类型、基重、尺寸等来进行微细设定。
此外,本发明的片材供给装置103还可以用于具有图像形成部102和被构造成处理由图像形成部102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的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尽管已经参照典型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典型实施方式。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片材供给装置,其被构造成供给片材,所述片材供给装置包括:
托盘,其用于支撑片材堆;
升降部件,其用于升降所述托盘;
控制部件,其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部件;
空气吹送部件,其用于在使用时将空气吹送到所述片材堆的端部,以使所述片材堆的顶片材从所述片材堆分离且上升;
吸引输送部件,其用于吸起并且输送由于所述空气吹送部件吹送的空气而分离且上升的顶片材;以及
第一检测部件,其被构造成检测由于所述空气吹送部件吹送的空气而吹起的所述顶片材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被构造成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使得在使用时所述片材堆的所述顶片材位于所述吸引输送部件能够输送所述顶片材的输送范围,
所述片材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片材供给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部件,其用于在所述片材被所述空气吹送部件吹送的空气吹起的状态下检测除了所述顶片材之外的所述片材堆的后端部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还被构造成响应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使得当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除了所述顶片材之外的所述片材堆的后端部的上表面比预定高度、即基准高度低时,所述升降部件适于使所述托盘上升,直到除了所述顶片材之外的所述片材堆的后端部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预定高度为止,并且尽管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的输出确定除了所述顶片材之外的所述片材堆的后端部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预定高度,如果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的输出确定所述片材堆的顶片材的前端侧在所述输送范围外,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以使所述托盘上升,直到所述顶片材位于所述输送范围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顶片材之外的所述片材堆的后端部的上表面的所述预定高度与如下位置相对应:在该位置,当由所述空气吹送部件使所述片材堆的所述顶片材从所述片材堆分离且上升时,所述顶片材位于或将位于所述输送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供给装置还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通过抵接堆叠在所述托盘上的片材的后端来限制所述片材堆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部件被设置于所述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包括:
标志,其被设置于所述限制部,并且所述标志被构造成与堆叠在所述托盘上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
滑动件,其用于将所述标志安装到所述限制部,以在由来自所述空气吹送部件的吹送空气使所述顶片材从所述片材堆分离且上升时使所述标志与所述顶片材一体地升降;以及
传感器,其被设置于所述限制部,并且所述传感器被构造成根据所述标志的位置产生检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能切换的方式布置多个检测位置,在每个检测位置,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均能检测所吹起的片材的上表面,以输出检测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使得当基于来自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的输出使所述托盘上升时,使所述托盘上升基于片材特性的预设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托盘上升所述预设量的同时,如果所述第一检测部件输出表示所述顶片材已到达所述输送范围的信号,则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以停止所述托盘的上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被构造成基于来自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以使所述托盘上升,直到由于来自所述空气吹送部件的吹送空气而分离且上升的所述顶片材到达所述输送范围为止,然后,停止所述托盘的移动,直到由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将被所述吸引输送部件吸起且输送的下一片材为止,即使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除了所述顶片材之外的所述片材堆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预定高度,所述托盘也不上升。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包括:
第一片材面传感器,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顶片材的位置是否比所述输送范围低;以及
第二片材面传感器,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顶片材的位置是否比所述输送范围高,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被构造成基于来自所述第一片材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片材面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使得所述顶片材位于所述输送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升降部件,使得所述托盘上升,直到所述顶片材到达所述输送范围并且被吸起和输送为止,然后,如果基于所述第一片材面传感器的检测判断出所述顶片材的上表面过低,则所述升降部件使所述托盘上升,使得所述顶片材位于所述输送范围内。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
CN201010106059.0A 2009-01-30 2010-01-29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2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0824 2009-01-30
JP2009-020824 2009-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2073A CN101792073A (zh) 2010-08-04
CN101792073B true CN101792073B (zh) 2013-04-24

Family

ID=42125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60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2073B (zh) 2009-01-30 2010-01-29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008B2 (zh)
EP (1) EP2213599B1 (zh)
JP (1) JP5306249B2 (zh)
KR (1) KR101183805B1 (zh)
CN (1) CN101792073B (zh)
RU (1) RU2427522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5644B2 (ja) * 2009-07-10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821B2 (ja) 2010-12-17 2015-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4385B2 (ja) 2011-02-1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878B2 (ja) 2011-06-24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879B2 (ja) 2011-06-24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02289B (zh) * 2011-10-19 2014-08-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用于薄片介质体拾取的调节装置及应用其的拾取装置
JP5854766B2 (ja) 2011-11-01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5248B2 (ja) * 2011-11-17 2014-05-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20150088106A (ko) * 2014-01-23 2015-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그의 급지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JP7004232B2 (ja) * 2016-05-18 2022-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22565B2 (ja) * 2017-11-01 2022-0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278176B2 (ja) * 2019-08-26 2023-05-1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7472507B2 (ja) 2020-01-27 2024-04-23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プログラム
CN113387205B (zh) * 2020-03-12 2023-08-01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装置
US10906755B1 (en) * 2020-06-01 2021-02-02 Softwear Automation, Inc. Material mov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22125835A (ja) * 2021-02-17 2022-08-2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
WO2023154040A1 (en) * 2022-02-09 2023-08-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ags with moveable indicato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676A (en) * 1988-09-19 1992-02-25 Hitachi,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nd feeding sheets
US5645274A (en) * 1993-09-22 1997-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 apparatus
CN101051198A (zh) * 2006-04-03 2007-10-1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8238B2 (ja) 1990-03-20 1997-0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最上部シートの給送装置
JP2609477B2 (ja) 1990-05-09 1997-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複数サイズシートの給送装置
US5135213A (en) * 1990-10-15 1992-08-04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ethod for high speed sheet feeding
JPH11322101A (ja) 1998-05-12 1999-11-24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り装置
US6186492B1 (en) * 1998-12-23 2001-02-13 Xerox Corporation Adjusting air system pressures stack height and lead edge gap in high capacity feeder
JP3571986B2 (ja) 1999-07-06 2004-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543759B2 (en) * 2000-02-23 2003-04-0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Paper feeder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01973B2 (ja) * 2002-10-24 2006-07-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67337B2 (en) * 2003-11-25 2007-09-11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curl correction method and feeder apparatus
JP4323993B2 (ja) * 2004-03-22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シート給送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458570B2 (en) 2004-09-13 2008-12-02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Sheet-supplying device
JP4481844B2 (ja) * 2005-02-03 2010-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88244B2 (en) * 2005-11-25 2009-09-15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Sheet feeder with optical sensor
US7591459B2 (en) 2006-04-03 2009-09-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39110B2 (ja) * 2006-05-12 2011-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77211B2 (ja) * 2006-10-13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50685B2 (ja) 2006-12-19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51999A1 (en) 2007-04-12 2008-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68923B2 (ja) 2007-06-20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タブ付シート支持ユニット、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62080B2 (en) * 2010-01-13 2012-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676A (en) * 1988-09-19 1992-02-25 Hitachi,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nd feeding sheets
US5645274A (en) * 1993-09-22 1997-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 apparatus
CN101051198A (zh) * 2006-04-03 2007-10-1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27522C1 (ru) 2011-08-27
KR101183805B1 (ko) 2012-09-17
KR20100088568A (ko) 2010-08-09
US20100194031A1 (en) 2010-08-05
EP2213599B1 (en) 2015-07-22
US8419008B2 (en) 2013-04-16
JP2010195588A (ja) 2010-09-09
EP2213599A2 (en) 2010-08-04
EP2213599A3 (en) 2012-08-15
JP5306249B2 (ja) 2013-10-02
CN101792073A (zh) 201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2073B (zh)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413604B2 (ja) シート分離装置、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91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440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84346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237968A1 (en) Sheet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50162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85454B (zh) 供纸装置、备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202895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80074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9416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30011A (zh) 用于形成辅助堆垛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155003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8937A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327978B2 (ja) 給紙装置
JP2006001699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5258605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6573A (ja) 給紙装置
JP2000095380A (ja) カード状物搬送装置
JP2021116136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62959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43031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2000185834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2789A (ja) エアー給紙装置
JP2005231857A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