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0104A - 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0104A
CN101790104A CN200910262459A CN200910262459A CN101790104A CN 101790104 A CN101790104 A CN 101790104A CN 200910262459 A CN200910262459 A CN 200910262459A CN 200910262459 A CN200910262459 A CN 200910262459A CN 101790104 A CN101790104 A CN 101790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unit
paramet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2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0104B (zh
Inventor
吉野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90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0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1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04N13/31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the parallax barriers being time-vari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04N13/359Switching between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电子设备(1、2A、2B、2C)具备显示单元(160)、判断单元(170、180、113)、参数取得单元(114)和显示控制单元(114),如以下这样构成。显示单元能够进行使图像立体地视觉辨认的三维显示。判断单元判断上述显示单元的姿态。参数取得单元取得相应于上述姿态的用来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动作的控制参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参数取得单元取得的上述控制参数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有关三维显示的显示动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特别涉及适合于立体图像显示的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等的移动体通信终端中,例如照相机功能、电视广播接收功能等伴随着图像显示的附加功能的高性能化不断发展。随之,在显示装置的构造中也存在各种形态。即,在许多以往的移动体通信终端中,一般仅采用纵长方向的画面,但对于电视画面等的观赏,横长的画面较适合,所以一般进行使能够显示装置的画面为横长方向而显示的显示控制。
在此情况下,在除了检测到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壳体本身被设为横向的状况而改变图像的显示方式以外,在具有折叠式的壳体的移动体通信终端中,通过仅将显示装置的部分可旋转地构成、而能够根据用途而仅将显示装置变更为纵长方向或横长方向的技术也已实用化,进行对应于对个画面方向的显示控制。
在这样的移动体通信终端中使用的显示装置中主流为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装置,也已经确立了使用液晶显示技术的立体图像显示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第2857429号公报)。
此外,在这样的立体图像显示技术中,还实现了基于二维图像容易地进行没有失调感的三维图像显示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4-320189号公报)。
通过使用上述所示的技术,即使在移动体通信终端等那样的小型的电子装置中也能够容易地实现立体图像显示。但是,立体图像具有如果不进行符合观赏时的条件(例如视距及角度、观赏者的眼间距离等)的显示控制就难以视觉辨认的缺点。如上所述,在移动体通信终端中,由于显示装置有各种形态,所以存在当变更了装置的姿态时,用户不能适当地视觉辨认立体图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视觉辨认度较高的立体图像显示的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单元,能够进行使图像立体地视觉辨认的三维显示;
判断单元,判断上述显示单元的姿态;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判断单元判断的上述姿态,控制有关上述显示单元的三维显示的显示动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作为以下的单元发挥功能:
显示单元,能够进行使图像立体地视觉辨认的三维显示;
判断单元,判断上述显示单元的姿态;
显示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判断单元判断的上述姿态,控制有关上述显示单元的三维显示的显示动作。
上述判断单元通过检测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产生的重力方向,判断上述姿态。
另外,上述电子设备具备: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相对于上述第1壳体可动地连接;上述显示单元可旋转地构成在上述第2壳体上;上述判断单元通过检测上述显示单元的旋转,判断上述姿态。
另外,上述电子设备具备: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相对于上述第1壳体,能够在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上开闭;上述显示单元构成在上述第2壳体上;上述判断单元通过检测上述第2壳体的开闭方向,判断上述姿态。
上述电子设备还具备参数取得单元,该参数取得单元取得根据观赏时的条件而变化的条件参数、和与该条件参数对应的用来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动作的控制参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参数取得单元取得的上述控制参数,控制有关上述显示单元的三维显示的显示动作。
上述电子设备还具备预先存储上述条件参数的参数存储单元;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姿态和上述条件参数,取得上述控制参数。
上述参数存储单元将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当前用在显示动作中的参数可识别地存储。
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姿态和上述条件参数,计算上述控制参数。
上述电子设备还具备评价接受单元,该评价接受单元从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接受上述图像的立体显示的视觉辨认度的评价;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评价接受单元接受的评价,变更上述条件参数。
上述电子设备还具备对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眼间距离或视距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眼间距离或视距,变更上述条件参数。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开始三维显示时,利用在上次三维显示中使用的上述条件参数对上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动作进行控制。
在进行上述三维显示的中途上述姿态变化了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利用在该姿态变化前使用的上述条件参数进行变化后的上述姿态的显示动作的控制。
另外,上述显示单元具备:显示上述图像的显示面板;视差栅栏,使在上述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产生视差地视觉辨认;上述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上述视差栅栏来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动作。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决定是否进行上述三维显示,在该决定是进行三维显示的决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三维显示,在该决定是不进行三维显示的决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二维显示。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为纵长方向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二维显示。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为横长方向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三维显示。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为倾斜方向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二维显示。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停止显示动作。
上述电子设备还具备图像判断单元,该图像判断单元判断在上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是否是为用于上述三维显示而被制作的图像;上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该图像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三维显示或二维显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立体图像显示的视觉辨认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直板式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例子的图。
图1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滑动式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例子的图。
图1C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滑动式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例子的图。
图2A是表示图1A所示的直板式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壳体的姿态(方向)与画面方向的关系的图。
图2B是表示图1B所示的状态的滑动式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壳体的姿态(方向)与画面方向的关系的图。
图2C是表示图1C所示的状态的滑动式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壳体的姿态(方向)与画面方向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模块图。
图4A是示意地表示显示部的结构的图。
图4B是表示由显示部显示的左眼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C是表示由显示部显示的右眼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4D是表示3D图像的像素排列的例子的图。
图5A是表示图4A所示的视差栅栏面板的栅栏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5B是示意地表示栅栏图案的图像透射的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保存在图3所示的存储部中的“参数表”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由图3所示的控制部实现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保存在图3所示的存储部中的“动作设定表”的例子的图。
图9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来说明在图9所示的“显示控制处理”中执行的“3D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用来说明在图9所示的“显示控制处理”中执行的“2D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式(swing)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例子的图。
图12C至图12E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式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3A至图13C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能够沿不同的方向开闭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模块图。
图15是表示由图14所示的控制部实现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6及图17是表示图6所示的“参数表”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或2的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其他内部结构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作为例如便携电话等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实现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如图1所示的移动体通信终端。
在图1中,图1A表示所谓的“直板式”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A的例子,图1B及图1C表示所谓的“滑动式”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B的例子。
移动体通信终端1A如图1A所示,例如在由用户保持的壳体11上具有操作按钮及显示部160。
此外,移动体通信终端1B如图1B及图1C所示,包括由用户保持的壳体11、和相对于壳体11平行地滑动的壳体12,在壳体12上具有显示部160。
移动体通信终端1A及移动体通信终端1B都是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与由用户保持的壳体11的方向(姿态)联动。例如,在直板式移动体通信终端1A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在壳体11本身为纵向的情况下,显示部160的画面为纵长,在壳体11自身为横向的情况下,显示部160的画面为横长。
图2B表示图1B所示的状态下的滑动式移动体通信终端1B的壳体11的姿态与画面方向的关系,图2C表示图1C所示的状态下的滑动式移动体通信终端1B的壳体11的姿态与画面方向的关系。与移动体通信终端1A的情况同样,在壳体11自身是纵向的情况下,显示部160的画面为纵长,在壳体11自身是横向的情况下,显示部160的画面为横长。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A至图2C的各自中,将在两箭头的左侧表示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A或移动体通信终端1B的方向作为“纵向”、将此时的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作为“纵长方向”。同样,在图2A至图2C的各自中,将在两箭头的右侧表示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A或移动体通信终端1B的方向作为“横向”、将此时的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作为“横长方向”。
参照图3说明这样的壳体构造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A或移动体通信终端1B(一并称作“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内部结构。图3是表示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内部结构的模块图。
如图所示,移动体通信终端1由控制部110、通信部120、声音处理部130、存储部140、操作部150、显示部160、和重力方向检测部170构成。
控制部110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和作为工作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构成,通过执行规定的动作程序来控制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各部。即,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各结构由控制部110控制,并且各结构间的信息传递等经由控制部110进行。
通信部120是有关移动体通信终端1进行通信时的无线接入的结构,例如由采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或GSM(Global System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方式等通信方式的通信装置等构成,通过进行对应于该通信方式的天线121的无线收发,与附近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声音处理部130例如由声音数据用编解码器电路等构成,进行有关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声音输入输出的处理。即,声音处理部130进行将通信部120接收到的数字声音数据变换为模拟声音信号而从扬声器131输出的受话动作、及将从麦克风132输入的用户的发话声音变换为数字声音数据而向通信部120送出的送话动作等。
存储部140例如由闪存存储器等存储装置构成,除了保存控制部110执行的动作程序以外,还保存为了实现本发明所需要的各种数据。
操作部150例如由在壳体11的外面上构成的按钮或键等构成,由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用户操作。操作部150具备与各按钮或键等连接的输入电路,生成对应于用户的操作的输入信号并向控制部110送出该输入信号。
显示部160是例如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显示输出装置,通过控制部110的控制,显示输出图像等。假设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60是能够进行立体图像显示(以下称作“3D显示”)的显示装置。参照图4A说明这样的能够进行3D显示的显示部160的结构。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60如图4A所示,由显示面板160A和视差栅栏(barrier)面板160B构成,从而实现3D显示。
显示面板160A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显示图像。
视差栅栏面板160B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同样的结构,控制通过显示面板160A中的图像显示而产生的光的透射。因此,视差栅栏面板160B在显示部160内构成,以使其位于显示面板160A与观看显示面板160A的画面的人(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用户等。以下称作“观赏者”。)之间。
参照图4B至图4D、以及图5A及图5B说明这样的结构的显示部160进行3D显示的动作原理。
在使用视差栅栏面板160B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利用左眼与右眼的视差。因此,在显示部160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准备如图4B所示的左眼用图像和如图4C所示的右眼用图像。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以下称作“左右图像”)都表示相同的显示对象,但相应于视差而在左右方向上位移。
显示部160的显示面板160A将构成左眼用图像的像素和构成右眼用图像的像素的显示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不同地交替显示。例如,如图4D所示,作为将构成右眼用图像的像素排列在奇数列、将构成左眼用图像的像素排列在偶数列的图像进行显示。
换言之,将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分别进行像素排列,以使其隔1列(线(line)),并显示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线相互不同。另外,像素排列的图案也可以不是1列单位,例如也可以由多个像素构成线。此外,像素单位也可以不是整数值。
并且,显示面板160A显示这样以条纹状排列了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图像(以下称作“3D图像”)。这里显示成,由左眼用图像的像素构成的线到达观赏者的左眼、由右眼用图像的像素构成的线到达观赏者的右眼,从而如图4B及图4C所示的有视差的两个图像被各自对应的眼睛所识别。结果,各图像在观赏者的脑内被合成,视觉辨认为立体的图像。
这里,视差栅栏面板160B进行将3D图像中的各线向各自对应的眼睛的方向显示的动作。如上所述,视差栅栏面板160B是与液晶显示面板同样的构造,所以通过控制向对应于各像素的电极的电压施加,能够使通过显示面板160A的图像显示而产生的光透射、或将其遮光。
即,将如图5A所示的条纹状的栅栏图案形成为,与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的3D图像的线对应。并且,如图5B所示,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的左右的各个图像透射形成在视差栅栏面板160B上的栅栏图案的透射列,到达观赏者的左右眼。
为了这样,需要在各个条纹(线、列)适当地控制透射/不透射(遮光)。在此情况下,只要通过按照每个条纹(线、列)控制施加电压来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即可。该显示控制根据从观赏者的眼睛到显示部160的距离(以下称作“视距”)、和观赏者的右眼与左眼的间隔(以下称作“眼间距离”)而变化。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预先准备多个将视距及眼间距离等根据观赏者及观赏环境变化的条件(观赏时的条件)进行参数化的“条件参数”,来适当地视觉辨认3D显示。该“条件参数”保存在存储部140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准备的各个条件参数,设定用来形成适当的栅栏图案的“控制参数”,与保存在存储部140中的条件参数对应地保存。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如图6所示的“参数表”保存在存储部140中。
如图所示,在参数表中,关于显示部160的各个画面方向(纵或横),将条件参数与控制参数建立对应。这里,设定了多个眼间距离与视距的组合。并且,记录有用来在各组合中进行适当的3D显示的控制参数。该控制参数例如是为了根据画面方向适当地显示3D图像而设定的显示面板160A的控制值、和在该显示时适当的视差栅栏面板160B的各线的控制值(例如施加电压、包含在线中的像素数等)。
即,在将如图4D所示的3D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使用形成在视差栅栏面板160B上的栅栏图案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在成为特定的条件下时被作为3D显示视觉辨认,所以如果视距及眼间距离等条件参数变化,则需要变更3D图像中的左右图像的排列。如果变更了左右图像的排列,则需要变更为与其相应的栅栏图案。因此,按照对每个画面方向设定的条件参数的组合,作为控制参数而设定用来作为最佳的左右图像的排列的显示面板160A的控制值、和用来在此情况下形成最佳的栅栏图案的视差栅栏面板160B的控制值。
另外,假设关于显示面板160A的控制参数例如是对于左右图像的像素排列的周期或顺序等、根据显示面板160A的分辨率设定的。因此,在能够控制的范围的分辨率下设定关于显示面板160A的控制参数,所以成为某种程度上离散的值。此外,在纵横的像素间距或像素比不同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60A的控制参数成为根据画面方向而不同的控制值。
这里,由于条件参数的眼间距离对于同一个观赏者而言为固定值,所以通过预先设定默认值,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处理。例如,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中初次的画面显示是3D显示的情况下,将一般的眼间距离与视距的组合指定为默认值,在第2次以后,将在上次的3D显示中使用的参数指定为默认值。因此,如在图6中用影线表示,使得能够识别默认值是哪一个。
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将视距和眼间距离作为条件参数的要素,但也可以在要素中加上观赏者与画面之间的角度(视觉辨认角度)。
此外,如图6所示,将各参数与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建立对应。即,根据如图2A至图2C中例示的、是纵长方向(纵)还是横长方向(横)来设定各参数。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方向、即通过图3所示的重力方向检测部170的检测动作来判断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是纵还是横。
重力方向检测部170例如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检测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中产生的重力方向,并输出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入到控制部110中。
以上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主要的结构,但这些是为了实现本发明所需要的结构,关于为了实现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主要功能及附加功能所需要的其他结构假设已适当具备。
说明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动作。这里,假设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在如图2A至图2C所例示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姿态(方向)分别为纵的情况和横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显示部160的显示控制来进行相应于画面方向的图像显示。这里,由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60是能够进行3D显示的,所以在根据画面方向控制画面显示时,控制视差栅栏面板160B以便能够适当地视觉辨认3D显示。
为了进行这样的动作,控制部110执行保存在存储部140中的动作程序,从而实现如图7所示的功能。如图所示,控制部110作为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图像取得部112、画面方向判断部113、显示控制部114发挥功能。
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基于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部150而输入的信号等,除了指定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动作模式以外,还进行向相应于指定的动作模式的各功能的指示等。
图像取得部112取得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显示部160进行画面显示时的图像数据及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得为3D显示用而生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及用于通常的显示(以下称作“2D显示”)的图像数据等。此外,取得表示所取得的数据是3D显示用数据还是2D显示用用的数据等的图像数据的属性的信息。这些图像数据例如保存在存储部140等中,图像取得部112适当地从存储部140取得画面显示所需要的图像数据等。
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基于来自重力方向检测部170的输入信号,判断显示部160的画面显示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至图2C所示,移动体通信终端1(壳体11)的姿态(方向)与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联动,所以根据由重力方向检测部170检测到的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中产生的重力方向,能够判断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姿态(方向)是纵向还是横向。画面方向判断部113根据判断出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姿态(方向),判断此时的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是“纵长”还是“横长”。
显示控制部114基于动作模式处理部111指定的动作模式、图像取得部112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属性、以及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判断出的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选择保存在存储部140中的参数,基于所选择的参数控制显示部160的显示动作。在此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14按照关于3D显示的显示动作的动作设定进行显示控制。假设该动作设定例如作为图8所示的“动作设定表”保存在存储部140中。
这里,如图8所示,假设作为动作设定的项目而例如准备了“显示模式”、“纵长时3D显示”、“倾斜时显示”、“倾斜时3D显示”等。在图8的例子中,“显示模式”为使选择项“3D”有效的设定,“纵长时3D显示”为使选择项“不进行”有效的设定,“倾斜时显示”为使选择项“开启”有效的设定,“倾斜时3D显示”为使选择项“不进行”有效的设定。
“显示模式”是指定在显示部160中是否进行3D显示的设定项目,在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3D”为有效,基于该设定,显示控制部114控制显示部160以使其进行3D显示。另一方面,在不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2D”为有效,基于该设定,显示控制部114控制显示部160以使其不进行3D显示。
“纵长时3D显示”是在“显示模式”为“3D”时参照的设定项目,是当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为“纵长”时指定是否进行3D显示的设定项目。在当纵长时不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不进行”为有效,即使在纵长时也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进行”为有效。
如上所述,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60进行利用左右眼的视差的3D显示,所以横长的画面更容易表现3D效果。另一方面,在纵长的画面下有难以表现3D显示的效果的情况。在当纵长时不进行3D显示则更好的情况下指定“不显示”。
“倾斜时显示”是当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姿态(方向)为倾斜、即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为倾斜时,指定是否进行显示部160的画面显示的设定项目。在当画面方向为倾斜时不进行显示部160的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关闭”为有效,即使在画面方向为倾斜时也进行画面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开启”为有效。
这里,所谓的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为“倾斜”的情况,例如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用户为了将画面方向从“纵长”改变为“横长”而改变移动体通信终端1(壳体11)的姿态(方向)的中途等情况符合。如上所述,在显示部160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由视差栅栏面板160B形成栅栏图案,但在画面方向为倾斜时,在显示面板160A显示的图像的方向也为倾斜,所以需要为与其相应的栅栏图案。
在此情况下,在“纵长”或“横长”时,是简单的条纹状的栅栏图案就可以,但在改变移动体通信终端1(壳体11)的姿态(方向)的中途角度随时变化。在此情况下,处理变得复杂,显示控制不能追随于角度变化,有3D显示的显示品质下降的情况。此外,还有难以很好地形成倾斜方向的栅栏图案本身的情况。因此,在此情况下,通过“倾斜时显示”的设定,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在画面方向变倾斜的期间使显示部160停止显示。
“倾斜时3D显示”是在“倾斜时显示”为“开启”的情况下参照的设定项目,是在画面方向为倾斜的情况下也进行显示、但指定使此时的显示为3D显示还是2D显示的设定。在画面方向为倾斜时不进行3D显示而切换为2D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不进行”为有效,在即使画面方向为倾斜也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选择项“进行”为有效。如上所述,倾斜时的3D显示有显示品质下降的情况,所以通过该项目的设定,能够设定成在画面方向为倾斜的期间切换为2D显示。
这些各项目例如通过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用户操作操作部150来设定。
对通过图7所示的功能结构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这里,参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由如上述结构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进行画面显示时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该“显示控制处理”在进行显示部160中的显示动作的情况下(例如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电源开启、从休眠模式的恢复等)开始。
如果开始处理,则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对重力方向检测部170指示检测动作的执行,取得由重力方向检测部170的检测动作得到的检测结果,从而进行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的判断(步骤S101)。即,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基于重力方向检测部170检测到的在移动通信终端1中产生的重力方向,判断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是“纵长”、“横长”、“倾斜”中的哪个方向。
如果判断画面方向,则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判断是否是伴随着显示动作的开始的处理(步骤S102)。即,判断在步骤S101的画面方向的判断是否是紧接本处理的开始而进行的。这里,由于是紧接本处理的开始,所以判断为显示动作开始时(步骤S102:是)。在此情况下,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将在步骤S101中判断出的画面方向通知给显示控制部114。
显示控制部114根据从画面方向判断部113通知的画面方向进行显示处理(步骤S104)。即,显示控制部114根据判断出的画面方向,进行对图像取得部112取得的图像数据的旋转或放大、缩小等处理,使显示面板160A进行显示。
同时,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参照保存在存储部140中的动作设定表,判断3D显示模式是否为有效(“显示模式”为“3D”)(步骤S105)。
这里,在3D显示模式为有效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动作模式处理部111还参照动作设定表,判断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进行3D显示的设定是否为有效(步骤S106)。在图8中例示的动作设定表的情况下,设定项目“纵长时3D显示”的选择项“不进行”、设定项目“倾斜时显示”的选择项“关闭”、设定项目“倾斜时的3D显示”的选择项“不进行”的任一个为有效的情况符合。
这里,当没有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进行3D显示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将该消息通知给显示控制部114。在此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14在显示部160中执行用来进行3D显示的“3D显示处理”(详细后述)(步骤S200)。
另一方面,在有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进行3D显示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判断当前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状态是否符合该设定内容(步骤S107)。即,如果设定项目“纵长时3D显示”的选择项“不进行”为有效,则符合在步骤S101中判断出的画面方向为“纵长”的情况。此外,在设定项目“倾斜时显示”的选择项“开启”、设定项目“倾斜时3D显示”的选择项“不进行”的任一个为有效的情况下,如果在步骤S101中判断出的画面方向是“倾斜”则符合。
在当前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状态不符合于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进行3D显示的设定的内容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将该消息通知给显示控制部114。在此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14执行用来进行3D显示的“3D显示处理”(详细后述)(步骤S200)。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状态符合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进行3D显示的设定的内容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判断符合的设定项目是否是表示向2D的显示切换的项目(步骤S108)。在图8所示的动作设定表的例子中,设定项目“倾斜时显示”的选择项“开启”为有效、并且设定项目“倾斜时3D显示”的选择项“不进行”为有效的情况符合。
在设定项目表示向2D的显示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108:是),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将该消息通知给显示控制部114。在此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14执行用来进行2D显示的“2D显示处理”(详细后述)(步骤S300)。
另一方面,在符合的设定项目不是表示向2D的显示切换、而表示显示关闭(即设定项目“倾斜时显示”的选择项“关闭”为有效)的情况下(步骤S108:否),动作模式处理部111将该消息通知给显示控制部114。在此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14控制显示部160以使显示动作停止,从而设为显示关闭(步骤S109)。
在显示关闭的处理后,如果没有发生规定的结束事件(例如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电源关闭、向休眠模式的转移等)(步骤S110:否),则重复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
此外,在通过“3D显示处理”(步骤S200)或“2D显示处理”(步骤S300)的执行进行显示动作的情况下,也重复进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直到发生规定的结束事件(步骤S110:否)。
这里,参照图10及图11所示的流程图分别说明用来进行3D显示的“3D显示处理”(步骤S200)、和用来进行2D显示的“2D显示处理”(步骤S300)。首先,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3D显示处理”的详细情况。
如果开始处理,则显示控制部114通过参照图像取得部112取得的作为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判断该图像数据是否是为3D显示用而生成的(步骤S201)。
这里,所谓的为了3D显示用而生成的图像,是指如图4D所示的以线单位位移以便能够进行显示部160中的3D显示的图像。此情况下的偏移是基于视差的,所以预先生成的3D图像基于既定的视差。如果该视差不与用移动体通信终端1进行3D显示时的观赏条件、即作为条件参数的设定项目的眼间距离及视距匹配,则即使这样原样进行3D显示也难以视觉辨认。
因此,在显示对象图像是3D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显示控制部114从该3D图像中取得在该3D图像的生成时采用的表示既定的视差的视差信息(步骤S202),基于所取得的视差信息,生成图4B及图4C所示那样的左右图像(步骤S203)。在此情况下,通过将该3D图像基于视差信息变换而生成左右图像。
另一方面,在显示对象图像不是3D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显示控制部114通过在所取得的图像(以下称作“2D图像”)中使用规定的视差(例如基于条件参数中的默认的眼间距离及视距的视差),生成如图4B及图4C所示的左右图像(步骤S203)。
如果生成左右图像,则显示控制部114参照存储部140的“参数表”,取得判断出的画面方向上的条件参数的默认值(步骤S204)。这里,在此次的3D显示是移动体通信终端1中的初次的情况下,取得预先规定的默认值,如果不是初次,则取得在上次的3D显示时使用的条件参数作为默认值。
这里,在因画面方向变化而开始本处理的情况下(即,“显示控制处理”(图9)的步骤S103中的判断为“是”),取得在变更画面方向之前采用的条件参数作为默认值。即,在3D显示的中途画面方向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看作为相同的用户,在此情况下,不仅眼间距离不变化,而且可以使视距、还有视觉辨认角度也相同。由此,能够原样采用画面方向变化之前的条件参数。
如果取得条件参数,则显示控制部114取得与所取得的条件参数建立了对应的控制参数(步骤S205)。即,取得用来进行与当前的画面方向的条件参数的默认值对应的3D图像显示的显示面板160A的控制值、和用来做成适合于此情况的栅栏图案的视差栅栏面板160B的控制值。
显示控制部114使用取得的控制参数控制显示面板160A。由此,将排列了在步骤S203中生成的左右图像各自的图像的3D图像(参照图4D)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步骤S206)。
此外,通过使用所取得的控制参数控制视差栅栏面板160B,能够在被判断出的画面方向上,将被适当地视觉辨认在显示面板160A上显示的3D图像的栅栏图案形成于视差栅栏面板160B(步骤S207)。
这里,采用的条件参数对应于判断出的画面方向,但由于使用默认值,所以也有与当前的观赏环境不符合的情况。如果默认值符合当前的观赏环境,则能够适当地视觉辨认被3D显示的图像,但如果不符合,则作为3D图像不能适当地视觉辨认。
因此,显示控制部114将对观赏者(即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用户)询问是否能够适当地视觉辨认当前的3D显示(显示好否)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60上(步骤S208)。
观赏者通过操作操作部150,输入当前的显示品质是否是良好。这里,在进行了显示品质不良好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209:是),显示控制部114变更条件参数(步骤S210),进行使用对应于变更后的条件参数的控制参数的3D显示(步骤S205至步骤S207)。
接着,将对基于变更后的条件参数的3D显示的良好与否进行询问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60上(步骤S208),在没有变为良好的情况下(步骤S209:是),进一步变更条件参数(步骤S210)。
步骤S210的条件参数的变更例如依次改变对于默认的眼间距离的视距的组合,在即使这样也不变为良好的情况下,对于其他眼见距离也依次进行同样的组合变更。
这里,在进行了3D显示的显示品质良好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209:否),如果是在与默认的条件参数不同的条件参数时成为良好的(步骤S211:是),则显示控制部114将变更后的条件参数的组合作为默认值记录(步骤S212),回到“显示控制处理”(图9)的流程。
另外,在由步骤S204取得的默认值的3D显示的显示品质为良好、没有条件参数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不进行默认值的更新,回到“显示控制处理”(图9)的流程。
接着,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不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执行的“2D显示处理”(步骤S300).
如果开始处理,则显示控制部114通过参照图像取得部112取得的作为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判断显示对象的图像是否是3D图像(步骤S301)。
在显示对象图像是3D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1:是),显示控制部114再判断是否因为不是3D显示模式(以下称作“2D显示模式”)而开始了本处理(步骤S302)。即,判断是否因“显示控制处理”(图9)的步骤S105的判断为“否”而开始了本处理。
在显示对象图像是3D图像、并且显示模式是2D显示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由于显示对象图像是3D图像,所以显示控制部114将对观赏者(移动体通信终端1的用户)询问是否将显示模式变更为3D显示模式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160上(步骤S303)。
观赏者操作操作部150,进行是否变更为3D显示模式的指示输入。这里,在有变更为3D显示模式的指示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304:是),显示控制部114访问存储部140的动作设定表,将显示模式的设定从2D显示模式变更为3D显示模式(步骤S305),回到图9所示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
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发生结束事件(步骤S110:否),则会再次进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所以在步骤S105中判断为“是3D显示模式”(步骤S105:是),进行有关3D显示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显示对象图像是3D图像(步骤S301:是)、并且本处理的开始在3D显示模式下符合切换到2D显示的条件(即图9的步骤S108中的判断是“是”)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显示控制部114通过取得作为显示对象的3D图像的视差信息(步骤S306),生成如图4B及图4C所示的左右图像。
这里,由于是在以3D显示模式进行3D显示的中途切换为2D显示的动作,所以将作为3D显示用生成的3D图像变换为如图4B及图4C所示的各个左右图像,生成将左右图像插补的1个图像,作为显示图像(2D图像)(步骤S307)。
在此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14控制视差栅栏面板160B,使栅栏图案透明化(步骤S308)。即,使其为没有如图5A所示的遮光图案的状态。
接着,显示控制部114控制显示部160以使其将在步骤S307中生成的2D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步骤S309),回到“显示控制处理”(图9)的流程。在此情况下,由于使视差栅栏面板160B的栅栏图案透明化,所以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的2D图像被原样视觉辨认。
此外,在显示对象图像是3D图像(步骤S301:是)、并且显示模式是2D显示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即使在对于步骤S303中显示的询问画面的输入不是希望向3D显示模式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304:否),也同样基于该3D图像的视差信息由左右图像生成2D图像,将视差栅栏面板160B的栅栏图案透明化之后,将2D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步骤S306至步骤S309)。
另一方面,在显示对象图像不是3D图像(是2D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1:否),不需要进行基于视差信息的左右图像的生成,所以显示控制部114在进行了栅栏图案的透明化之后,将该2D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160A上(步骤S308,步骤S309)。
如果经过这样的“2D显示处理”回到“显示控制处理”(图9)的流程,则重复进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直到发生规定的结束事件(步骤S110:否)。这里,在步骤S101中的画面方向的判断不是显示开始时、而是显示动作的中途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判断画面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步骤S103)。
这里,仅在画面方向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进行步骤S104以后的处理,进行相应于此时的画面方向的显示控制处理。即,如果画面方向没有变化,则不进行上述显示控制(步骤S103:否)。
并且,基于规定的结束事件的发生而“显示控制处理”结束。
通过执行如以上说明的处理,即使在通过改变移动体通信终端1(壳体11)的姿态(方向)而在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由于进行相应于此时的画面方向的显示控制,所以也能够适当地视觉辨认3D显示。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通过如图1A至图1C所示的直板式或滑动式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实现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其他形态的移动体通信终端实现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
例如,也可以通过如图12所示的所谓旋转式(swing)移动体通信终端2实现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
这里,旋转式移动体通信终端2的结构为,如图12所示,具有由用户保持的壳体11、和相对于该壳体11可开闭地构成的壳体12,为在壳体12上可旋转地构成有显示部160。即,不用改变壳体11的姿态(方向)就能够使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变化。
在这样的旋转式移动体通信终端2中,例如如图12A及图12B所示,有显示部160以该中心为旋转轴旋转的类型(所谓的摆线式(cycloidal)。以下称作“移动体通信终端2A”)、和如图12C至图12E所示的显示部160的旋转轴从显示部160的中心偏移的类型(以下称作“移动体通信终端2B”)。
在移动体通信终端2A的情况下,不论显示部160的旋转方向是左右哪一方向,视距或眼间距离等条件参数不发生变化,所以在画面方向为横长时使用的条件参数只要准备一种即可。
另一方面,如图12C至图12E所示的、显示部160的旋转轴偏移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B在向显示部160右向旋转而成为横长的情况、和使显示部160向左向旋转而成为横长的情况中,显示部160相对于用户的位置关系不相同。因此,在具有这种类型的壳体构造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B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6所示,优选地将横长方向时的条件参数准备右旋转的情况和左旋转的情况的两种。
即,图12D所示的状态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B和图12E所示的状态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B的画面方向是相同的“横长”,但由于是旋转了180°的状态,所以为了使图像成为相同的显示方向,在旋转前和旋转后,使图像左右反转和上下反转。在此情况下,由于画面方向是横长,所以关于视差栅栏面板160B的栅栏图案,相同方向的条纹图案就可以,但由于显示图像被反转,所以如果不改变透射列与遮光列的位置,则会发生所谓的“反视(所看见的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被替换的现象)”。
因而,在如图12C至图12E所示的、显示部160的旋转轴偏移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B中,对于画面方向为横长的情况,需要按照每个旋转方向准备控制参数。由此,仅通过使用预先准备的参数进行显示控制,就能够容易地防止反视的发生。
另外,如果能够通过使用对一个旋转方向设定的控制参数的运算求出关于另一旋转方向的控制参数,则在存储部140的参数表中也可以仅保存关于一个旋转方向的控制参数。由此,能够减少存储部140中的存储区域的使用量。
例如,在图12C至图12E的例子中,在能够忽视图12D和图12E的显示部160的旋转轴的偏移的情况下,或者从图12A向图12B的画面的转移在左旋转和右旋转中都容许的情况下,对于画面方向为横长的情况,不用按照每个旋转方向分别存储条件参数,就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共用一组条件参数。在左旋转时和右旋转时,仅通过利用其判断结果对控制参数进行控制(切换),以使得例如有关栅栏图案的透射列与遮光列的关系相反,就能够容易地防止反视的发生,能够使得3D显示图像被适当地视觉辨认。
进而,如果用以条件参数为变量的函数表示所有控制参数,在每当求出条件参数的值时根据该函数求出控制参数的值,则保存在存储部140的参数表中的信息如图17所示,也可以仅为条件参数。由此,能够使存储部140中的存储区域的使用量进一步减少。
此外,作为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不与由用户保持的壳体11的姿态(方向)联动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在如图13A至图13C所示的沿两个方向开闭的壳体的移动体通信终端(以下称作“移动体通信终端2C”)等中也能够采用本发明。
在这样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中,也通过进行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例示的处理,进行相应于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的显示控制,3D显示图像被适当地视觉辨认。
在此情况下,用来判断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的结构的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中例示的移动体通信终端1不同。即,如图14所示,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重力方向检测部170而构成有姿态检测部180。
重力方向检测部170是检测在移动体通信终端1中产生的重力方向的,而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姿态检测部180是用来检测随着壳体的开闭或旋转而变化的显示部160的姿态的结构。移动体通信终端2A及2B的姿态检测部180由对显示部160的旋转方向或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构成,移动体通信终端2C的姿态检测部180由检测壳体12的开闭方向或开闭角度的传感器等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10实现的功能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但如图15所示,画面方向判断部113基于姿态检测部18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在此情况下,由如图12C至图12E所示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B的控制部110实现的画面方向判断部113不仅判断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是纵长的还是横长,还判断显示部160的旋转方向。
在这样的结构的移动体通信终端2中,通过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例示的“显示控制处理”,进行相应于显示部160的画面方向的显示控制,在显示部160的旋转及壳体的开闭方向变更时,3D显示图像被适当地视觉辨认。
如以上说明,通过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采用本发明,在如移动体通信终端等画面方向变化的电子设备中能够适当地视觉辨认3D显示。
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在移动体通信终端中产生的重力方向的检测、及移动体通信终端的姿态的检测来进行画面方向的判断,所以能够应用到有各种形态的移动体通信终端中。
此外,通过使用条件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显示控制,能够瞬间地进行用来进行最佳的3D显示的显示控制。
此外,由于对用户询问3D显示的良好与否、基于该应答变更参数,所以能够实现显示的改善。
此外,通过使用变更后的参数及上次使用的参数,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良好的显示状态下的显示控制。
此外,由于通过控制视差栅栏来进行显示控制,所以能够进行显示控制以成为良好的3D显示。
进而,进行显示控制以使得不进行3D显示,从而不仅是3D显示,还可以分开使用2D显示,能够成为用户容易观看的显示。
此外,在3D显示的视觉效果较少的纵长显示的情况下执行不进行3D显示的显示控制,从而能够进行与视觉效果相比更重视观看容易度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能够期待3D显示的视觉效果的横长显示的情况下,通过执行进行3D显示的控制,能够成为重视视觉效果的显示。
此外,在画面方向倾斜时显示控制为不进行3D显示,从而能够进行即使在难以视觉辨认3D显示的条件下也容易观看的显示。
在此情况下,除了向2D显示的切换以外,还能够进行显示控制以停止显示动作,所以能够进行相应于用户的意向的显示。
此外,由于能够根据作为显示对象的图像的属性是3D用还是2D用来进行显示控制,所以能够进行更适当的显示。
上述实施方式是一例,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限于此。即,能够进行各种应用,所有实施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移动体通信终端实现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但只要是具备使图像立体地视觉辨认的显示单元的设备就可以,并不限于移动体通信终端,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
此外,例示了将显示面板和栅栏图案分别通过液晶显示面板实现的情况,但只要能够实现显示和栅栏就可以,并不限于液晶,在其他显示设备、例如显示面板为有机EL、等离子显示装置等的自发光显示装置中也能够采用本发明。
此外,也可以将移动体通信终端1、2构成为如图18所示的结构。图18的检测部190例如通过能够摄像用户(观赏者)的脸部的摄像装置(照相机)、能够进行脸部识别的图像识别处理单元及距离传感器等实现。检测部190也可以根据摄像出的图像检测眼间距离、由距离传感器检测视距等,基于此自动地设定条件参数。
此外,不仅是预先具备有关本发明的结构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已有的电子设备中使用程序,也能够作为有关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发挥功能。
这样的程序的使用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保存在CD-ROM或存储卡等存储介质中而使用,此外例如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通信媒体使用。
本申请基于2009年1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015787号。在本说明书中将日本专利申请2009-015787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全部作为参照引用。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1、2A、2B、2C),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单元(160),能够进行使图像立体地视觉辨认的三维显示;
判断单元(170、180、113),判断上述显示单元的姿态;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114),根据上述判断单元判断的上述姿态,控制有关上述显示单元的三维显示的显示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单元(170、113)通过检测在上述电子设备(1)中产生的重力方向,判断上述姿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2A、2B),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设备(2A、2B)具备:
第1壳体(11);以及
第2壳体(12),相对于上述第1壳体可动地连接;
上述显示单元(160)可旋转地构成在上述第2壳体上;
上述判断单元(180、113)通过检测上述显示单元的旋转,判断上述姿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2C),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设备(2C)具备:
第1壳体(11);以及
第2壳体(12),相对于上述第1壳体,能够在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上开闭;
上述显示单元构成在上述第2壳体上;
上述判断单元(180、113)通过检测上述第2壳体的开闭方向,判断上述姿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2A、2B、2C),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参数取得单元(114),该参数取得单元取得根据观赏时的条件而变化的条件参数、和与该条件参数对应的用来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动作的控制参数;
显示控制单元(114)根据上述参数取得单元取得的上述控制参数,控制有关上述显示单元的三维显示的显示动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预先存储上述条件参数的参数存储单元(140);
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姿态和上述条件参数,取得上述控制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参数存储单元将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当前用在显示动作中的参数可识别地存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姿态和上述条件参数,计算上述控制参数。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评价接受单元(114、160),该评价接受单元从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接受上述图像的立体显示的视觉辨认度的评价;
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评价接受单元接受的评价,变更上述条件参数。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眼间距离或视距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190);
上述参数取得单元根据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眼间距离或视距,变更上述条件参数。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开始三维显示时,利用在上次三维显示中使用的上述条件参数对上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动作进行控制。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上述三维显示的中途上述姿态变化了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利用在该姿态变化前使用的上述条件参数进行变化后的上述姿态的显示动作的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单元具备:
显示上述图像的显示面板(160A);
视差栅栏(160B),使在上述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产生视差地视觉辨认;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上述视差栅栏来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动作。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决定是否进行上述三维显示,在该决定是进行三维显示的决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三维显示,在该决定是不进行三维显示的决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二维显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为纵长方向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二维显示。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为横长方向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三维显示。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在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为倾斜方向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二维显示。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被判断出的上述姿态,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停止显示动作。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图像判断单元(112),该图像判断单元判断在上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是否是为用于上述三维显示而被制作的图像;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该图像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上述显示单元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将上述图像三维显示或二维显示。
20.一种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单元发挥功能:
显示单元(160),能够进行使图像立体地视觉辨认的三维显示;
判断单元(170、180、113),判断上述显示单元的姿态;
显示控制单元(114),根据上述判断单元判断的上述姿态,控制有关上述显示单元的三维显示的显示动作。
CN2009102624598A 2009-01-27 2009-12-18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5787/2009 2009-01-27
JP2009015787A JP4691697B2 (ja) 2009-01-27 2009-01-27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104A true CN101790104A (zh) 2010-07-28
CN101790104B CN101790104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35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24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104B (zh) 2009-01-27 2009-12-1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041779B2 (zh)
JP (1) JP4691697B2 (zh)
CN (1) CN10179010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789A (zh) * 2011-01-24 2012-07-25 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3d触控电子装置
CN102636909A (zh) * 2012-05-10 2012-08-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狭缝光栅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2860018A (zh) * 2011-04-20 2013-01-0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054334A (zh) * 2011-12-21 2014-09-1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168415A (zh) * 2013-05-17 2014-11-26 佳能株式会社 运动图像再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89643A (zh) * 2012-02-17 2018-05-29 索尼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增强与电子设备交互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5976B2 (ja) * 2010-05-31 2013-07-1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映像再生方法、および映像再生装置
JP4922440B2 (ja) * 2010-07-08 2012-04-25 株式会社東芝 3d映像出力装置、3d映像表示装置、3d映像出力方法
JP5577931B2 (ja) * 2010-08-06 2014-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53165A (ja) * 2010-08-31 2012-03-15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12039328A1 (ja) * 2010-09-21 2012-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WO2012043003A1 (ja) * 2010-09-29 2014-02-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JP5529284B2 (ja) * 2010-10-04 2014-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3次元の画像を表示可能な画像表示機器、および、画像の表示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表示制御装置
JP5811602B2 (ja) * 2010-12-16 2015-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617647B2 (ja) * 2011-01-14 2014-1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5665121B2 (ja) * 2011-02-21 2015-02-04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117703A1 (ja) * 2011-03-02 2012-09-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三次元画像処理装置、三次元画像処理方法、三次元画像視聴用眼鏡装置、三次元画像処理装置用集積回路、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三次元映像信号再生装置および三次元映像信号表示装置
JP5594208B2 (ja) * 2011-03-28 2014-09-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補助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WO2012156778A1 (en) * 2011-05-13 2012-11-2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djusting parallax barriers
KR20130024362A (ko) * 2011-08-31 2013-03-08 주식회사 팬택 휴대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틸트 보정방법
US9432653B2 (en) * 2011-11-07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ientation-based 3D image display
KR101890622B1 (ko) * 2011-11-22 2018-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입체영상 처리 장치의 칼리브레이션 방법
US20130166767A1 (en) * 2011-11-23 2013-06-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pid image delivery and monitoring
KR101899458B1 (ko) * 2012-01-11 2018-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방법
TWI453463B (zh) * 2012-02-16 2014-09-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3d影像的顯示裝置和顯示3d影像的方法
CN202472131U (zh) * 2012-03-14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终端
JP5889687B2 (ja) * 2012-03-23 2016-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を表示する方法
JP5349658B2 (ja) * 2012-07-24 2013-11-20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887653A4 (en) 2012-08-17 2016-03-30 Nec Corp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PROGRAM
KR20140067575A (ko) * 2012-11-27 2014-06-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삼차원 이미지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04284055A (zh) * 2013-07-01 2015-01-14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76925A (zh) 2014-06-30 2014-10-01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醒用户眼睛与屏幕距离的方法
CN104661011B (zh) * 2014-11-26 2017-04-19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显示方法及手持终端
CN111158554B (zh) * 2019-12-31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图像显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7429B2 (ja) 1989-10-02 1999-02-17 日本放送協会 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4273292A (ja) 1991-02-28 1992-09-29 Sharp Corp 情報処理機器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06214323A (ja) * 1993-01-13 1994-08-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チキュラー板を用いた立体視ディスプレイ
JP3459721B2 (ja) 1995-05-22 2003-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3426821B2 (ja) * 1995-12-07 2003-07-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縦方向および横方向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JP4624582B2 (ja) 2001-03-21 2011-02-0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画像生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JP4517551B2 (ja) 2001-08-20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JP4061473B2 (ja) * 2002-04-26 2008-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JP3969252B2 (ja) * 2002-08-27 2007-09-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平面画像切換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4229083A (ja) 2003-01-24 2004-08-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JP2004320189A (ja) 2003-04-14 2004-11-11 Sharp Corp 2次元画像の3次元化方法
JP2005038217A (ja) 2003-07-16 2005-02-10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装置
US7181251B2 (en) * 2003-10-22 2007-02-20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multi orientation user interface
JP4968655B2 (ja) * 2003-11-06 2012-07-0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携帯端末装置
US7372629B2 (en) * 2003-11-06 2008-05-13 Nec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fly eye lens
US20050146620A1 (en) * 2004-01-02 2005-07-07 Monroe Darrin 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age capturing and method therefor
JP4840962B2 (ja) 2004-06-29 2011-1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縦または横に表示することのできる3dディスプレイ
JPWO2006030607A1 (ja) * 2004-09-14 2008-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CN1303501C (zh) * 2004-09-30 2007-03-07 清华大学 ***的互动信息感知方法及嵌入手机的智能游戏平台
KR100684715B1 (ko) 2004-10-19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전자 기기
JP4602737B2 (ja) 2004-10-25 2010-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KR100786862B1 (ko) * 2004-11-30 2007-1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리어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구동방법
US7720436B2 (en) * 2006-01-09 2010-05-18 Nokia Corporation Displaying network objects in mobile devices based on geolocation
JP2006203668A (ja) 2005-01-21 2006-08-03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画像生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生成方法
KR101112735B1 (ko) * 2005-04-08 2012-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위치 추적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입체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07094129A (ja) * 2005-09-29 2007-04-12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PL1967017T3 (pl) * 2005-12-20 2020-06-0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utostereoskopowe urządzenie wyświetlające
KR101137347B1 (ko) * 2006-05-11 2012-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이미지 표출 방법
WO2008007261A2 (en) * 2006-06-23 2008-01-17 Nxp B.V. Orientation sensing in a multi part device
JP4413210B2 (ja) 2006-07-27 2010-0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機器
JP2008170841A (ja) 2007-01-15 2008-07-24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973221B2 (ja) 2007-02-14 2012-07-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JP4288287B2 (ja) 2007-03-22 2009-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JP4297508B2 (ja) * 2007-05-17 2009-07-15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803534B2 (ja) 2007-06-29 2011-10-26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789A (zh) * 2011-01-24 2012-07-25 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3d触控电子装置
CN102860018A (zh) * 2011-04-20 2013-01-0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054334A (zh) * 2011-12-21 2014-09-1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054334B (zh) * 2011-12-21 2017-05-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显示装置
US9883176B2 (en) 2011-12-21 2018-01-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isplay device
CN108089643A (zh) * 2012-02-17 2018-05-29 索尼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增强与电子设备交互的方法
CN108089643B (zh) * 2012-02-17 2022-01-21 索尼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增强与电子设备交互的方法
CN102636909A (zh) * 2012-05-10 2012-08-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狭缝光栅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2636909B (zh) * 2012-05-10 2015-07-08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狭缝光栅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4168415A (zh) * 2013-05-17 2014-11-26 佳能株式会社 运动图像再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91697B2 (ja) 2011-06-01
CN101790104B (zh) 2012-09-05
US20150189260A1 (en) 2015-07-02
US20100189413A1 (en) 2010-07-29
US20150172643A1 (en) 2015-06-18
US9041779B2 (en) 2015-05-26
JP2010175643A (ja)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0104B (zh) 电子设备
JP4719929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84372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noramic image processing
KR101727899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CN102281455B (zh)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方法
US9071820B2 (e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 3D imag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based on display size
JP2011090400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2894608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375632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40457A (zh) 移动显示设备
US20120293549A1 (en)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stored there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4871535A (zh) 用于可旋转地显示自动立体呈现的显示单元
CN112929649A (zh) 多视点裸眼3d显示屏、多视点裸眼3d显示终端
JP5272269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56889A (ja) 表示端末、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11128026U (zh) 多视点裸眼3d显示屏、多视点裸眼3d显示终端
JP5057123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88677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07711A (ja) 表示装置
KR101694172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CN112335219B (zh) 移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5641109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1011598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입체 영상을 데이터를 재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87553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201301719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813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81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