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9054B - 高负荷传动用v带 - Google Patents

高负荷传动用v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9054B
CN101779054B CN2008801024241A CN200880102424A CN101779054B CN 101779054 B CN101779054 B CN 101779054B CN 2008801024241 A CN2008801024241 A CN 2008801024241A CN 200880102424 A CN200880102424 A CN 200880102424A CN 101779054 B CN101779054 B CN 101779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belt
contact
piec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24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9054A (zh
Inventor
佐野公平
坂中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79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9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9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90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F16G5/16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with non-metallic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带。该高负荷传动用V带(B)包括形成为无接头环状的至少一个张力带(10)和以规定的间距机械接合不动地固定在张力带(10)的带长方向上的多个块(20)。所述多个块(20)分别在带宽方向两侧端部具有与带轮接触的接触面(30)。所述多个块(20)分别具有倾斜面(31),该倾斜面(31)接着接触面(30)的带内周侧形成且相对该接触面(30)朝着带宽方向的中央一侧倾斜,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由此便使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减小,同时使块的耐冲击性提高。

Description

高负荷传动用V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提高变速时的操作性、燃料消耗率等观点来看,例如带式无级变速装置作为用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用机械以及汽车等中的走行用变速装置,其开发研究工作在不断地深入。槽间隔可变的变速带轮安装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上,V带绕在这些变速带轮上,这样即构成带式无级变速装置。也就是说,所述带式无级变速装置构成为,让所述变速带轮的槽间隔变化而能够进行无级变速。
包括固定在该形成为无接头环状的至少一根张力带和以规定的间距机械接合不动地固定在该带的带长方向上的多个块的高负荷传动用V带,作为绕在该带式无级变速装置上的V带已为众人所知。所述多个块中的各个块都具有形成在带宽方向两侧的端部即接触部且与带轮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块的接触面通过与带轮槽面接触来接收带轮的旋转力,在该接触面块将从带轮接收的力作为推力施加在张力带上,所述高负荷传动用V带就这样进行传动的。从将带轮的旋转力作为推力有效地传达给张力带以提高传动性的观点来看,一般情况下所述块的接触部都是由弹性模量较高的树脂形成。
在结构如此的V带中,当带进入带轮时,位于带的节线上的张力带,不会相对于带轮槽面打滑地进入带轮中,并且各个块与张力带相等的速度进入带轮。这样一来,便会在块中的比张力带还靠近带内侧的内侧部和比该张力带还靠近带外侧的外侧部相对于带轮槽面产生速度差。
也就是说,因为带轮离其旋转中心越远,圆周速度就变得越大,所以各个块就会在比所述张力带还靠近旋转中心的内侧部接收相对于带行走方向朝后的力,同时在比所述张力带还靠近带轮直径方向之外的外侧部接收相对于带行走方向朝前的力而相对于带轮槽面打滑。而且,在块从带轮上出来的时候,也和进入时一样会打滑。该块的接触面就这样由于块相对于带轮槽面打滑而逐渐地磨损。
一般情况下,所述各个块的接触部,因为其中的与带轮槽面平行的截面沿厚度方向的尺寸,在与带轮槽面垂直的方向上不是定值,而是朝着带的带宽方向中央逐渐增大(厚度变厚),所以如果接触面由于与带轮槽面的接触而磨损,接触面的面积就会渐渐地增大。如果接触面的面积这样增大下去,在该接触部的带内外周侧的相对于带轮槽面的速度差就会变大,带行走所引起的噪音就会变大。
相对于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V带是这样的,在块的带宽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在与带轮槽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沿带轮槽面的槽深度方向的长度基本一定不变的突起部,在该突起部的顶端形成有接触面。由此来抑制块的接触面积伴随着带行走而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176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因为绕在带轮上的V带会被带的张力向着带轮槽深度方向的底部一侧拉伸,所以特别是大负荷会从带轮施加在块的接触部中带内侧的角部(以下称其为内侧角部)。因此,接触面伴随着带的行走而磨损,所述内侧角部的角度容易出棱。
因此,如果在如上所述伴随着带的行走内侧角部的角度出棱的情况下,该V带在块稍微倾斜的状态下进入带轮,或者带轮槽面的角度由于带轮破损等而发生变化,那么,即使是结构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V带,其内侧角部也容易由于块进入带轮之际所产生的冲击而出现残缺,带的寿命就会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降低由于带行走所引起的噪音,同时谋求提高块的耐冲击性及带的耐久性提高。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在高负荷传动用V带的块中,让接着接触面的带内周侧形成的倾斜面与该接触面所成的角度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
具体而言,第一方面的发明以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带为对象。该高负荷传动用V带包括形成为无接头环状的至少一个张力带和以规定的间距机械接合不动地固定在所述张力带的带长方向上的多个块。所述多个块分别在带宽方向两侧的端部具有与带轮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多个块分别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接着所述接触面的带内周侧形成,且相对于该接触面朝着带宽方向的中央一侧倾斜,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接触面的角度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
优选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接触面的角度在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第二方面的发明)。
所述多个块中的各个块在带宽方向上两侧的端部皆由酚系列树脂形成(第三方面的发明)。
-作用-
在假定高负荷传动用V带的块的倾斜面相对于接触面的角度小于120度的情况下,因为具有该接触面的块两侧的端部(接触部)中带内侧的角部(内侧角部)的强度变得较低,所以在块稍微有点倾斜等而导致接触面和带轮槽面的角度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内侧角部就容易由于块进入带轮之际所产生的冲击出现残缺,块的耐冲击性就会下降。
另一方面,在假定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接触面的角度大于140度的情况下,因为块具有带厚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带宽方向的中央逐渐变得较大的形状,所以块的形成在带内侧的接触面的面积就会由于接触面随着带的行走所发生的磨损而增大。接触面的面积增大的结果是,因为相对于带轮槽面的在接触部的带内外周侧的速度差变大,所以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变大。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带中,使块的倾斜面相对于接触面的角度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这样一来,便能够抑制带内侧的该接触面的面积由于所述接触面的磨损而增大,同时能够谋求内侧角部的强度提高。因此,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得以减小,并且得以谋求块的耐冲击性及带的耐久性的提高。
特别是,在倾斜面的角度在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的情况下,因为块内侧角部的强度被进一步提高,所以块的耐冲击性就进一步提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高负荷传动用V带中的块的倾斜面相对于块的接触面的角度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所以能够抑制带内侧的该接触面的面积由于所述接触面的磨损而增大,并且能够使位于包括接触面的块端部的带内侧的角部的强度提高。因此,能够使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减小,并且能够谋求块的耐冲击性及带的耐久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概略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带的一部分的构造。
图2是主视图,概略地示出了高负荷传动用V带中的块的结构。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侧压强度试验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噪音试验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高速耐久性试验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7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中所测得的各个V带中的块侧压强度、噪音、高速耐久寿命以及接触面增大长度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块侧压强度相对于倾斜面与接触面的角度差如何变化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B     高负荷传动用V带(V带)
10    张力带
20    块
30    接触面
31    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图1到图3概略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带B的构成。也就是说,图1是概略地表示高负荷传动用V带B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该高负荷传动用V带B的块20的构成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所示,高负荷传动用V带(以下简单称为V带)B包括形成为无接头环状的一对张力带10和多个块20。在让该一对张力带10排布在带宽方向上的状态下多个块20以规定的间距机械接合不动地固定在该一对张力带10的带长方向上。
所述一对张力带10各自具有以沿带长方向相互并列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带外侧的外橡胶层10a与配置在带内侧的内橡胶层10b、以及配置在外橡胶层10a和内橡胶层10b之间的多条芯线11。
在所述外橡胶层10a上,外帆布层(省略图示)与该外橡胶层10a一体地设置在带外侧的表面上。另一方面,在所述内橡胶层10b上,内帆布层(省略图示)与该内橡胶层10b一体地设置在带内侧的表面上。所述外橡胶层10a和内橡胶层10b由硬质橡胶材料等形成。该硬质橡胶材料,例如是在混合有异丁烯酸锌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中含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或者尼龙纤维等短纤维的橡胶材料。
所述多条芯线11,在带长方向上延伸且以规定的间隔排布在带宽方向上。各条芯线11由例如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在所述张力带10的带外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作外侧被啮合部用的多个外槽12,该多个外槽12以规定的间隔排布在带长方向上,并且该多个外槽12中的各个外槽12分别在带宽方向上延伸,截面呈“凹”字形。另一方面,在所述张力带10的带内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作内侧被啮合部用的多个内槽13,该多个内槽13中的各个内槽13分别在带宽方向上延伸,截面呈圆弧形状。此外,这些内槽13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在带厚方向与所述外槽12相对的位置上。
如图2所示,从与相邻的块20相对的相对面(正面)看去,所述多个块20中的各个块20形成为近似“工”字形。也就是说,所述各个块20由构成带外面的外梁部(外侧部)21、构成带内面的内梁部(内侧部)22以及设置在这些外梁部21和内梁部22之间将外梁部21和内梁部22联结起来的中心柱部23构成。
也就是说,所述外梁部21和内梁部22分别形成为在带宽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中心柱部23在带宽方向上的尺寸。以将所述外梁部21的带宽方向中央部分和所述内梁部22的带宽方向中央部分联结起来的方式布置所述中心柱部23。
在所述中心柱部23的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狭缝状的一对嵌合部24。该一对嵌合部24由所述外梁部21和内梁部22划分形成,其开口朝向带宽方向外。所述一对张力带10中的各个张力带10分别压入该一对嵌合部24中对应的嵌合部24中,由此该张力带10便与块20嵌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在所述嵌合部24,在带外侧的壁面上形成有与张力带10的上述外槽12啮合的突条的外突条部25作外侧啮合部用。另一方面,在带内侧的壁面上形成有与张力带10的上述内槽13啮合的突条的内突条部26作内侧啮合部用。这些外突条部25与内突条部26设置在带厚方向上相向的位置上。于是,多个块20分别通过所述外突条部25与外槽12啮合,同时所述内突条部26与内槽13啮合而被机械接合不动地固定在张力带10的带长方向上。
所述各个块20包括增强部件27和接触部28。接触部28分别形成在该增强部件27的带宽方向的两侧由树脂形成。也就是说,所述各个块20的两侧端部分别由接触部28构成。
所述各个块20利用例如镶嵌式成形法将增强部件27埋入在树脂部件的内部,详细而言,增强部件27位于块20的近似中央部位。也就是说,所述各个块20由例如酚树脂等形成的树脂部29和埋设在该树脂部29的增强部件27构成。该增强部件27由例如铝合金等形成,并形成为与所述块20大致相同的轮廓形状即“工”字形。所述树脂部29以覆盖所述增强部件27的整个表面或者近似整个表面的方式形成。
此外,所述酚树脂是例如线型酚醛树脂、可溶酚醛树脂或者苯醚型酚树脂等,这些酚树脂既可以是改性的,也可以是未改性的。能够列举出的改性酚树脂例如有:烷基变性酚树脂、妥尔油改性酚树脂等。能够列举出的更理想的改性酚树脂例如有:卡多尔等亦即腰果油、腰果油中所含的卡多尔、腰果酸以及腰果酚中至少之一。所述酚树脂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多个混合使用。特别是,在未改性酚树脂和卡多尔等引起的改性酚树脂并用的时候,只要适当地选择二者的混合比率即可。
所述外梁部21和内梁部22,其在所述增强部件27的带宽方向两侧的整个表面被树脂部29覆盖住。换句话说,所述各个块20的在带宽方向上两侧的端部(接触部28)由树脂部29构成(也就是说,由酚树脂形成)。树脂部29的弹性模量例如在常温下在9000MPa以上。
所述各个块20的接触部28(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具有与带轮接触的接触面。具体而言,所述接触部28由位于块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突出部构成,该突出部的外端面成为接触面30。此外,该突出部形成为在与带轮槽面平行的截面上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在垂直于带轮槽面的方向上大致是一个定值。
如图3所示,所述各个块20具有倾斜面31,该倾斜面31接着所述接触面30的带内周侧形成且相对于该接触面30朝着带宽方向的中央一侧倾斜。也就是说,这些接触面30及倾斜面31构成接触部28中的带内侧的角部(以下也称其为内侧角部)32。
在假定所述块20的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α小于120度的情况下,因为所述内侧角部32的强度变得较低,所以在块20稍微有点倾斜等导致接触面30和带轮槽面的角度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所述内侧角部32就容易由于块进入带轮之际所产生的冲击出现残缺,块20的耐冲击性就会下降。
另一方面,在假定所述块20的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α大于140度的情况下,因为该块20具有带厚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带宽方向的中央逐渐变得较大的形状,所以形成在块20的带内侧的接触面30的面积就会由于接触面30随着带的行走所产生的磨损而增大。因为接触面30的面积这样增大,所以相对于带轮槽面的在接触面30的带内外周侧的速度差变大,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也就因此而变大。
为解决上述噪音增大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的V带B使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α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特别是,从进一步提高内侧角部32的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该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α在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
所述外梁部21和内梁部22形成为带宽方向的尺寸从带外周侧朝向带内周侧逐渐变小。而且,所述外梁部21及内梁部22分别形成为保证接触面30相互间所成的角度(带角度)β与绕有V带B的V带轮(省略图示)的带轮槽面相互间所成的角度相等。
所述各个块20具有凸部33和凹部(省略图示),凸部33突出形成在带长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上;凹部形成在带长方向上的另一个表面上,与相邻块20的凸部33嵌合。这些凹部与凸部33形成在中心柱部23的节线上。
所述凹部的截面形成为圆弧形状,所述凹部形成为越靠近底面一侧,其内径便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另一方面,所述凸部33的截面形成为圆弧形状,所述凸部33形成为越靠近顶端一侧,其外径便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
V带B,在带长方向上相邻的块20与块20之间,另一个块20的凸部33嵌合在一个块20的凹部中,这样来限制各个块20在带厚方向与带宽方向上摆动。就这样,高负荷传动用V带B,由块20在接触面30承受带轮的旋转力并将该旋转力作为推力传递给张力带10,以进行传动。
-实施方式的效果-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在高负荷传动用V带B的块20中,因为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内侧角部32的角度)α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所以能够抑制块的带内侧的该接触面30的面积由于所述接触面30的磨损而增大,并且能够使内侧角部32的强度提高。也就是说,如上所述,与现有构造相比,本实施方式通过抑制接触面30增大,便能够谋求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减小;通过提高所述内侧角部32的强度,便能够谋求块20的耐冲击性及带的耐久性提高。
因为倾斜面31相对于所述接触面30的角度α在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内侧角部32的强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谋求块20的耐冲击性。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触部28由位于块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突出部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突出部,而以块主体(在块20中没有设置突出部的主体)的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作接触部2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让V带B包括一对张力带1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V带B只要包括至少一个张力带10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树脂部29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常温下9000MPa以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树脂部29的弹性模量也可以小于9000MPa。
(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在本第1实施例中,形成了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示构造的实施例1-4的高负荷传动用V带B,对各个V带B或者各个V带B的块20分别进行了块侧压强度性试验、噪音性试验及高速耐久性试验。
将实施例1-4中的各个V带B的带宽设定为25mm,带长设定为612mm。将各个带的带角度β设定为26度。这些带的块20的厚度为2.95mm,是利用镶嵌成形用厚度2mm的增强部件27形成的。所述各个块20以3mm的间距排布在带长方向上。将这些实施例1-4中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内侧角部32的角度)α依次设定为120度、125度、130度、140度。
制作了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α上述实施例1-4不同的V带作为上述实施例1-4的比较例1-3,并对比较例1-3中的V带分别进行了与上述实施例1-4中的V带B相同的试验。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便于理解,用与上述实施例1-4一致的参考符号表示比较例1-3中的V带并进行说明。
比较例1-3中的V带,其中的倾斜面31相对于接触面30的角度α依次为103度、118度、145度。其它构造皆与上述实施例1-4中的V带B相同。
接下来,对进行块侧压强度性试验、噪音性试验及高速耐久性试验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进行说明。
在块侧压强度性试验中,利用侧压强度试验装置分别对实施例1-4和比较例1-3中的各个V带的块20的侧压强度进行了测量。
如图4所示,所述侧压强度试验装置包括:测力传感器(省略图示)、柱状部51、第一加压部52、第二加压部53以及柱状部54。该柱状部51的一端连接在该测力传感器上;该第一加压部52连接在该柱状部51的另一端上且为近似日语中的正规的“コ”字形;该第二加压部53与该第一加压部52紧密接合,其形状为近似日语中的“コ”字形,但此时“コ”字形的开口不是朝左,而是掉过来朝右;该柱状部54的一端连接在该第二加压部53的与所述测力传感器相反的那一侧上。
根据上述构造,在所述第一加压部52和第二加压部53之间形成有用以配置块20的块配置区域S。所述侧压强度试验装置构成为,在将块20配置在该块配置区域S内的状态下,在与测量传感器相反的方向上拉伸所述第二加压部53来将压力施加给所述块20。也就是说,所述侧压强度试验装置构成为,在让第一加压部52和第二加压部53分别顶紧在所述块20的两个侧面(接触面30)上的状态下,让该第二加压部53朝着与测量传感器相反的那一侧移动,而由该第一加压部52和第二加压部53将压力施加在所述块20的两个侧面上,由测力传感器测量施加在该块20上的压力。
所述第一加压部52及第二加压部5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块20的接触面30调节顶紧在该接触面30上的面55、56的角度(以下称其为单位接触面角度差)。具体而言,调节成这些面55、56相互间所成的角度大于带角度β那样的角度。
也就是说,所述单位接触面角度差为0.0度的状态,是顶紧在
所述接触面30上的所述第一加压部52及第二加压部53的面55、56相互所成的角度与带角度β相等的状态;所述单位接触面角度差大于0.0度的状态,是所述面55、56相互所成的角度大于带角度β的状态。因此,所述单位接触面角度越大,所述第一加压部52和第二加压部53就越会进一步地去接触所述块20,以使面55、56相互间形成大于带角度β的角度。因此,位于带内侧的内侧角部32便由所述第一加压部52和第二加压部53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由构造如上所述的侧压强度试验装置,测量出到块20的接触部28出现残缺时为止施加在接触面30上的压力的最大值作为块侧压强度。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块侧压强度性试验,在常温环境下拉伸第二加压部53的速度为每分钟0.5mm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的是单位接触面角度差为0.0度、0.5度、1.0度、1.5度、2.0度各种状态下块20的侧压强度。
在噪音性试验中,将各个V带绕在一对带轮上并让带行走,行走300个小时后,让带停止行走,并将带取下。而且,在噪音性试验中,让带行走之状态下的噪音是用噪音试验装置测量的。还事先用噪音试验装置测量了各个带的在让它们行走300个小时以前的噪音。图5(a)是从正面看到的噪音试验装置的图,图5(b)是上侧看到的噪音试验装置的图。
如图5所示,噪音试验装置具有设在主动轴上的直径130.64mm的主动带轮60和设在从动轴上的直径65.32mm的从动带轮61。在各个V带绕在这些带轮60、61上,让从动轴朝着与主动轴相反的方向(图5(a)中的符号63)移动而将3923牛顿的负荷施加在从动轴上的状态下,让主动带轮60以0-3000rpm的转速转动,同时让从动带轮61以0-6000rpm的转速转动。图5(a)中的符号65表示带的行走方向。此时,由噪音计64测量了在以下两个位置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离主动轴的中心85mm远的位置和在带轮的旁边离带轮100mm远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高速耐久性试验中,在将各个V带绕在主动带轮70和从动带轮71上,让主动轴朝着与从动轴相反的方向(图6中的72)移动而将2246牛顿的负荷施加在驱动轴上的状态下,让各个带都行走350个小时,并作为高度耐久寿命测量了各个带的可行走时间。图6中的符号73表示带的行走方向。
在该高速耐久性试验中,主动带轮70的轮外径为133.5mm,从动带轮71的轮外径为61.4mm。设所述主动带轮70的转速为5016rpm,设该主动带轮70的扭矩为63.7牛顿·米。还有试验中的环境温度设定在105-120℃这范围内。
对实施例1-4和比较例1-3中的各个V带,测量了让各个带行走300个小时后接触面30的沿带轮槽面的槽深方向的长度增大了多少(以下称其为接触面增大长度)。
对实施例1-4和比较例1-3中的各个V带进行的上述块侧压强度性试验、噪音性试验及高速耐久性试验的结果以及实施例1-4和比较例1-3中的各个V带的接触面增大长度的测量结果示于图7和图8中。具体而言,图7是表示块侧压强度性试验、噪音性试验以及高速耐久性试验的结果、各个V带的接触面增大长度的测量结果的图;图8是将块侧压强度性试验的结果曲线化后示出的图。
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的块20,虽然接触面增大长度较小,但
块侧压强度性试验中的块侧压强度却是单位接触面角度差越大,下降得就越大。拿比较例3来看,接触面增大长度较大;噪音性试验中所测得的噪音比其它V带(实施例1-4、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都大;高速耐久性试验中,行走了300个小时块20就已经破损。
相对于上述各个比较例而言,实施例1-4中的V带接触面增大长度较小;块侧压强度性试验中,即使单位接触面角度差变大,块侧压强度下降得也较小;噪音性试验中,没测量出行走前和行走后噪音有较大的变化;高速耐久性试验中,行走了长达350个小时也没有出现问题。
特别是,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4在块侧压强度性试验中,单位接触面角度差已变大后,块侧压强度的下降很小。
从以上所述可知,将倾斜面31相对接触面30的角度α设定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便能够使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减小,并且能够谋求块20的耐冲击性及带的耐久性提高。特别是,将倾斜面31相对接触面30的角度α设定在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便能够进一步提高块20的耐冲击性。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高负荷传动用V带有用。特别适于使带行走所产生的噪音减小且使块的耐冲击性提高的场合。

Claims (3)

1.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带,包括形成为无接头环状的至少一个张力带和以规定的间距机械接合不动地固定在所述张力带的带长方向上的多个块,所述多个块分别在带宽方向两侧的端部具有与带轮接触的接触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块分别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接着所述接触面的带内周侧形成且相对于该接触面朝着带宽方向的中央一侧倾斜,
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接触面的角度在12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传动用V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接触面的角度在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传动用V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块中的各个块在带宽方向上两侧的端部皆由酚树脂形成。
CN2008801024241A 2007-08-07 2008-08-01 高负荷传动用v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9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5267 2007-08-07
JP2007205267A JP2009041609A (ja) 2007-08-07 2007-08-07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PCT/JP2008/002092 WO2009019849A1 (ja) 2007-08-07 2008-08-01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9054A CN101779054A (zh) 2010-07-14
CN101779054B true CN101779054B (zh) 2012-08-22

Family

ID=40341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24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9054B (zh) 2007-08-07 2008-08-01 高负荷传动用v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8258A1 (zh)
EP (1) EP2187090A4 (zh)
JP (1) JP2009041609A (zh)
KR (1) KR20100063013A (zh)
CN (1) CN101779054B (zh)
WO (1) WO2009019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204785C1 (en) 2012-07-09 2019-09-05 Fin Control Systems Pty. Limited Fin Plug for Water Craft
AU2013204755A1 (en) 2012-11-14 2014-05-29 Fin Control Systems Pty. Limited A Fin Plug for a Water Craft
DE102014201365A1 (de) * 2014-01-27 2015-07-3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Bestimmung des Coulomb-Wirkungsgrades von Batteriemodul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589A (zh) * 2000-03-30 2002-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环形金属传送带
CN1630789A (zh) * 2002-02-07 2005-06-22 盖茨公司 Cvt带
CN1705834A (zh) * 2002-10-16 2005-12-07 范多尔内斯变速器公司 具有横向元件的传动带和生产该横向元件的冲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66042D1 (de) * 1983-07-29 1987-10-15 Bando Chemical Ind V belt
EP0257646B1 (en) * 1986-08-28 1992-01-29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V belt with blocks
JPH0716131Y2 (ja) * 1989-06-01 1995-04-12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JPH10176735A (ja) 1996-12-17 1998-06-30 Bando Chem Ind Ltd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JP3044212B2 (ja) * 1998-10-13 2000-05-22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AU2001259834B2 (en) * 2000-05-09 2004-10-21 The Gates Corporation Block type CVT belt
ITRM20020298A1 (it) * 2001-05-30 2003-12-01 Mitsuboshi Belting Ltd Cinghia di trasmissione di potenza.
JP3496830B2 (ja) * 2001-06-28 2004-02-16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JP4046557B2 (ja) * 2002-06-24 2008-02-13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JP3780237B2 (ja) * 2002-08-19 2006-05-31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CN102224359B (zh) * 2008-11-26 2013-07-03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589A (zh) * 2000-03-30 2002-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环形金属传送带
CN1630789A (zh) * 2002-02-07 2005-06-22 盖茨公司 Cvt带
CN1705834A (zh) * 2002-10-16 2005-12-07 范多尔内斯变速器公司 具有横向元件的传动带和生产该横向元件的冲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8156A 2004.01.2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9054A (zh) 2010-07-14
JP2009041609A (ja) 2009-02-26
WO2009019849A1 (ja) 2009-02-12
KR20100063013A (ko) 2010-06-10
US20110028258A1 (en) 2011-02-03
EP2187090A4 (en) 2011-11-30
EP2187090A1 (en)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00378A1 (en) Track system for traction of an off-road vehicle such as a snowmobile or an all-terrain vehicle (atv)
US20200086935A1 (en) Track system for traction of a vehicle
CN101779054B (zh) 高负荷传动用v带
EP0010919B1 (en)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EP2039535B1 (en) Pneumatic tire
US8083296B2 (en) Drive track for snowmobile or tracked vehicle
TW201007031A (en) Variable speed belt
CN101779053B (zh) 高负荷传动用v带
EP2053269A1 (en) Metal V-Belt
EP0214742B1 (en) Double-acting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A2708515A1 (en) Frictionally drivable endless track for traction of a snowmobile or all-terrain vehicle (atv)
US8863368B2 (en) Wind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wind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winding member peripheral length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pre-tension applying apparatus
CA2844350C (en) Track for traction of an off-road vehicle such as a snowmobile or an all-terrain vehicle (atv)
JPS6231758A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
JP5347290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予張方法
KR20010062283A (ko) 연속가변비 트랜스미션 벨트
CN102132067B (zh) 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
CN101084388B (zh) 可区分型号的推送带制造方法及多型号推送带的成组产品
CN102076991B (zh) 具有横向元件和张紧元件的传动带
CN104204605A (zh) 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
CN101910677B (zh) 传动皮带
JP4821392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設計方法、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KR20020024406A (ko) 치형벨트 및 치형벨트 전동장치와 사무용기기
US1030682A (en) Power-transmission belt.
RU2087772C1 (ru) Приводной шестигранный ремен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