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5361A - 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及燃料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及燃料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5361A
CN101755361A CN200880025403A CN200880025403A CN101755361A CN 101755361 A CN101755361 A CN 101755361A CN 200880025403 A CN200880025403 A CN 200880025403A CN 200880025403 A CN200880025403 A CN 200880025403A CN 101755361 A CN101755361 A CN 101755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fuel cell
support unit
fuel
he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5361B (zh
Inventor
大岛仁英
深水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55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5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1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solid or matrix-supported electrolytes
    • H01M8/2425High-temperature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47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58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97Arrangements for joining electrodes, reservoir layers, heat exchange units or bipolar separators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7Arrangements for tightening a stack, for accommodation of a stack in a tank or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ta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84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xternal manif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的破损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经由集电部件4a将多个柱状的燃料电池单元3以竖立设置的状态排列,在端部经由端部集电部件4b夹持燃料电池单元堆2地配置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具有用于固定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并且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反应气体的集管7。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为下端固定于集管7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向集管7的固定部以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固定部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配置。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及燃料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将多个柱状的燃料电池单元以竖立设置的状态排列成一列并电连接而成的燃料电池单元堆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连结该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而成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及燃料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下一代能源,提出有将排列多个能够使用可燃气体(含氢气体)和含氧气体(通常为空气)得到电力的燃料电池单元而成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收容于收容容器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例如,参照特开2003-308857号公报)。
在这样的燃料电池装置中,将多个燃料电池单元以竖立设置的状态排列,在邻接的燃料电池单元之间经由集电部件来电连接,并且,在其排列方向的两端侧经由端部集电部件配置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在该状态下固定于用于向燃料电池单元供给可燃气体等的集管而构成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收容于收容容器内,并且使由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发电产生的辐射热量不向外部传热地利用绝热件覆盖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周围。
图12A是表示以往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51的侧面图,图12B表示抽取其一部分而示出的俯视图。这样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51将多个柱状的燃料电池单元53经由集电部件54a以竖立设置的状态排列,并且在其排列方向的两端侧经由端部集电部件54b配置导电部件55,在该状态下将燃料电池单元53及导电部件55的下端固定于用于供给反应气体(可燃气体等)的集管57。
图13是抽取构成图12A所示的以往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51的导电部件55而示出的立体图,作为导电部件,具有从平板部65和其两边缘折曲的一对侧板部66。
通过进行收容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的运行,燃料电池单元的温度上升。在此,在构成燃料电池单元的各部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在燃料电池单元发生翘起。还有,由于那样的翘起的发生,在燃料电池单元产生应力,但在将多个柱状的燃料电池单元以竖立设置的状态排列而成的燃料电池单元堆中,有时在燃料电池单元的翘起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燃料电池单元产生特别强的应力,可能导致该燃料电池单元破损。
在此,在使用图13所示的导电部件55的情况下,形成为导电部件的刚性大且牢固的结构,因此,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燃料电池单元可能破损。
因此,认为在燃料电池单元堆的两端侧配置能够柔软地追随燃料电池单元的变形(翘起)而变形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由此,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产生的应力,抑制燃料电池单元的破损。
另外,在组装收容这样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时,为了抑制由燃料电池单元的发电产生的辐射热量向外部传热,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周围配置绝热件。
然而,在接近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部件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配置绝热件的情况下,追随燃料电池单元的变形(翘起)而变形的导电部件与绝热件接触,不能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产生的应力,有时不能抑制燃料电池单元破损。
另外,还考虑设想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部件变形的长度,与导电部件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绝热件,但在那种情况下,难以进行绝热件的定位,还导致收容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而成的燃料电池的组装工序变得烦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的破损,并且能够消除燃料电池装置的组装的烦杂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另外提供一种收容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燃料电池单元堆,其将多个柱状的燃料电池单元以竖立设置的状态排列,在邻接的燃料电池单元之间经由集电部件电连接;集管,其用于固定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下端,并且向所述燃料电池单元供给反应气体;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其下端固定于所述集管,且配置成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的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侧经由端部集电部件夹持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中向所述集管的固定部以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固定部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配置。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中,将上述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使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相互平行地且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相同侧的一端使电流极性相反地并置两个,并且利用导电性的连结部件将配置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相同侧的一端的电流引出部彼此连结。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装置是在收容容器内收容上述记载的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或上述记载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而成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通过下述详细的说明和附图,将会变得更明确。
图1A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侧面图。
图1B是图1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用虚线框包围的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集电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A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的主视图。
图6A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侧面图。
图6B是图6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用虚线框包围的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及绝热件支承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及绝热件支承部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及绝热件支承部件的再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及绝热件支承部件的再一例的立体图。
图11A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的俯视图。
图11B是图11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的主视图。
图12A是概略表示以往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侧面图。
图12B是图12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用虚线框包围的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构成以往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导电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适合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及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一例的图,图1A是概略表示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侧面图,图1B是图1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抽取示出图1A中所示的用虚线框包围的部分。另外,关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以下相同。还有,在图1B中为了明确图1A所示用虚线框包围的部分A、B的对应的部分,在图1B中标注为“部分A”及“部分B”。
在此,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将多个在具有一对对置的平坦面的柱状的导电性支承基板12(以下,有时简称为支承基板12)的一平坦面上依次层叠燃料侧电极层8、固体电解质层9及空气侧电极层10而成的柱状(中空平板状等)的燃料电池单元3竖立设置,并且,在邻接的燃料电池单元3之间介入安装集电部件4a并电串联连接,形成燃料电池单元堆2,将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固定于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反应气体(可燃气体等)的集管7而形成。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利用集管7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可燃气体的例子。还有,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具有:下端固定于集管7,且从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的两端侧经由端部集电部件4b夹持燃料电池单元堆2地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还有,在图1A中,示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相同的高度的情况。即,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燃料电池单元3竖立设置在集管7的平坦的同一面上。进而,在图1A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中,以沿着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向外侧延伸的形状,设置有用于引出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的电流引出部6。
进而,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另一平坦面上设置有中继器11,在支承基板1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可燃气体向燃料电池单元3流动的气体流路13。
另外,在中继器11的外表面(上表面)设置有P型半导体层14。通过将集电部件4a经由P型半导体层14连接于中继器11,两者的接触成为欧姆接触,减小电势降低,能够有效地避免集电性能的降低。
另外,支承基板12也可以兼作燃料侧电极层8,在其表面依次层叠固体电解质层9及空气侧电极层10,构成燃料电池单元3。
还有,在本发明中,作为燃料电池单元3,知道有各种燃料电池单元,但在形成为发电效率良好的燃料电池单元的方面,可以形成为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由此,能够相对于单位电力小型化燃料电池装置,并且,能够进行在家庭用燃料电池中寻求的追随变动的负荷的负荷追随运行。
以下,说明构成图1A及图1B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燃料电池单元3等)的各部件。
燃料侧电极层8通常可以使用公知的结构,可以通过多孔质的导电性陶瓷例如稀土类元素固溶的ZrO2(称为稳定化氧化锆)和Ni及/或NiO来形成。
固体电解质层9需要具有作为将电极层8、10之间的电子进行搭桥的电解质的功能的同时,为了防止可燃气体和含氧气体的泄漏而具有气体阻隔性,通过3~15摩尔%的稀土类元素固溶的ZrO2形成。还有,只要具有上述特性,就可以使用其他材料等来形成。
空气侧电极层10只要是通常使用的空气侧电极层,就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包括所谓的ABO3型的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导电性陶瓷来形成。空气侧电极层10需要具有透气性,优选气孔开孔率为20%以上,尤其在30~50%的范围内。
中继器11可以通过导电性陶瓷来形成,但与可燃气体(含氢气体)及含氧气体(空气等)接触,因此,需要具有耐还原性及耐氧化性,因此,适当地使用镧铬铁矿系的钙钛矿型氧化物(LaCrO3系氧化物)。中继器11为了防止在形成于支承基板12的气体流路13流通的可燃气体、及在支承基板12的外侧流通的含氧气体的泄漏,需要为致密质,优选具有93%以上,尤其优选95%以上的相对密度。
作为支承基板12,为了使可燃气体透过至燃料侧电极层8,要求透气性,进而为了经由中继器11来集电,要求导电性。从而,作为支承基板12,需要将满足所述要求的材料作为材质来采用,例如,可以使用导电性陶瓷或金属陶瓷等。
另外,在图1A及图1B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3中,柱状(中空平板状)的支承基板12为沿竖立设置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板状片,具有平坦的两面和半圆形状的两侧面。还有,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和后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下端例如利用耐热性优越的玻璃密封材料来接合于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反应气体(可燃气体)的集管7,在支承基板12设置的气体流路13与可燃气体室(未图示)连接。还有,在以后的说明中,使用中空平板状的燃料电池单元3来进行说明。
顺便一提的是,在制作燃料电池单元3时,通过与燃料侧电极层8或固体电解质层9的同时烧成来制作支承基板12的情况下,优选利用铁族金属成分、和特定稀土类氧化物来形成支承基板12。另外,支承基板12为了具有透气性,适合的是,气孔开孔率为30%以上,尤其在35~50%的范围,还有,其电导率优选300S/cm以上,尤其优选440S/cm以上。
进而,作为P型半导体层14,可以例示包括过渡金属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层。具体来说,可以使用电子传导性比构成中继器11的镧铬铁矿系的钙钛矿型氧化物(LaCrO3系氧化物)大的物质例如包括在B部位存在Mn、Fe、Co等的LaMnO3系氧化物、LaFeO3系氧化物、LaCoO3系氧化物等的至少一种的P型半导体陶瓷。这样的P型半导体层14的厚度通常优选在30~100μm的范围。
还有,为了电连接燃料电池单元3而介入安装的集电部件4a及端部集电部件4b可以利用包括具有弹性的金属或合金的部件或对包括金属纤维或合金纤维的毡施加了需要的表面处理的部件来构成。还有,关于集电部件4a及端部集电部件4b的形状,在后叙述。
还有,以从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的两端侧夹持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方式在集管7固定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下端而竖立设置,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即,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燃料电池单元3竖立设置在集管7的平坦的同一面上。
在使用如上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3构成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伴随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运行,燃料电池单元3的温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支承基板12的平坦侧设置的空气侧电极层10和中继器11的热膨胀率的差异,有时在燃料电池单元3发生翘起等变形。进而,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制作时,利用可以含在支承基板12或燃料侧电极层8的NiO,通过大气烧成来制作的情况下,需要预先进行实施还原处理的处理,但在此时,由于空气侧电极层10和中继器11的还原状态的差异,在这些变形量上产生差异,有时还导致在燃料电池单元3发生翘起等变形。尤其,在通过如上所述的组成来制作的燃料电池单元3中,有时发生向空气侧电极层10侧弯曲的变形(翘起)。
在此,在燃料电池单元3发生变形(翘起)的情况下,从排列方向的两端侧夹持燃料电池单元3地配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刚性大的情况下,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不能柔软地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变形,有时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侧(集管7侧)产生特别强的应力。在这种情况下,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侧(集管7侧)可能发生破裂等破损。
从而,作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优选能够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变形,在本发明中,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还有,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只要是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即可,例如,可以适当地选择板状的部件或杆状的部件、筛眼状的部件等而使用。
另外,燃料电池单元3的形状只要是柱状即可,例如,除了中空平板状之外,也可以为圆筒状。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一例的图。在此,图2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平板部15;设置于平板部15,沿着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向外侧延伸的电流引出部6。
在此,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具有平板部15,由此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能够经由柱状的燃料电池单元3(以下使用中空平板状的燃料电池单元3来说明)和端部集电部件4b,效率良好地将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集电。
还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平板部15的下端固定于用于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可燃气体(反应气体)的集管7,由此平板部15中未固定于集管7的部位(区域)能够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变形。由此,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尤其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上端部侧产生的应力。
进而,通过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尤其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部侧产生的应力。
由此,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
在此,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是指: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燃料电池单元3竖立设置在集管7的平坦的同一面上的意思。更具体来说,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燃料电池单元3利用玻璃密封材料等接合件固定于集管7的情况下是指: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接合件的边界面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和接合件的边界面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的意思。
还有,在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时,除了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之外,还优选减小平板部15的厚度。由此,平板部15能够弹性变形(或能够进一步弹性变形),能够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变形。因此,作为平板部15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mm左右,优选1mm左右。
另外,作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长度,为了有效地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并且,将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效率良好地集电,优选设为在固定于集管7的状态下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上端部相同的高度或其以上的高度。另外,作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宽度,优选设为燃料电池单元3的宽度或其以上的宽度。
进而,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为了将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集电,需要为导电性,例如,可以利用不锈钢等来形成。还有,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形成了耐热性的覆膜的材料。
另外,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设置电流引出部6时,优选在平板部15的下端侧设置电流引出部6,另外,优选在将具有该电流引出部6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固定于集管7时,使平板部15中电流引出部6不与集管接触地在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固定于集管7。在此,电流引出部6的高度可以根据集管7的形状或平板部15的大小等来适当地设定。伴随于此,可以适当地设定平板部15中固定于集管7的区域。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另一例子的图,在平板部15连接有电流引出部6,并且,具有设置于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且从平板部15的两边缘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16。
可是,作为集管7的形状,可以举出在表面(燃料电池单元3侧)具有开口部的形状、或集管7具备具有与燃料电池单元3或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对应的***孔等的顶板部的形状等。
在此,集管7为在表面具有开口部的形状的情况下,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中,通过具有从平板部15的两边缘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16,能够增大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集管7(接合件)的接合面积,能够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稳定地固定于集管7。
另外,在集管7为具有顶板部的集管7的情况下,通过在顶板部设置(一并设置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形状对应的***孔)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形状对应的***孔,能够容易地进行燃料电池单元堆2或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定位。
在此,侧板部16设置于低于在平板部15的下端部侧设置的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作为平板部15整体的刚性,尤其能够使未设置有侧板部16的平板部15的部位(区域)弹性变形(或能够进一步弹性变形),能够对应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追随变形。
还有,优选在将具有这样的侧板部16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固定于集管7时,将构成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中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部位、和侧板部16利用接合件固定于集管7。
由此,平板部15中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部位、和侧板部16利用接合剂固定于集管7,因此,能够增加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集管7(接合件)的接合面积,能够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牢固地固定于集管7。
加之,构成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中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部位、和侧板部16固定于集管7,因此,能够增大构成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中未固定于集管7的部位(区域),能够使平板部15弹性变形,能够对应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追随变形。
还有,在将燃料电池单元3及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利用接合件固定于集管7时,作为接合件,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密封材料等绝缘性接合件。由此,能够确保集管7和电流引出部6的绝缘性。
进而,优选电流引出部6未被玻璃密封材料等接合件固定。这是因为:在电流引出部6连接电流线的情况下,例如,由于移动或搬运收容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时的振动、设置等,电流引出部6有时活动等,由此应力施加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平板部15),可能导致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或玻璃密封材料等接合件破裂等。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用于电连接燃料电池单元3之间的集电部件4a的一例的图。图4所示的集电部件4a中作为基本要件具有:与邻接的一燃料电池单元3的平坦面抵接的第一导电体片17;从邻接的一燃料电池单元3的一端部向邻接的另一燃料电池单元3的另一端部倾斜而延伸的第二导电体片18;与另一燃料电池单元3的平坦面抵接的第三导电体片19;从另一燃料电池单元3的一端部向一燃料电池单元3的另一端部倾斜而延伸的第四导电体片20。第一~第四导电体片依次连结端部之间,进而,依次重复连结导电体片,由此形成在轴向上延伸的一串的集电部件4a。
这样的集电部件4a为对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具有良好的追随性的形状,因此,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有用。另外,端部集电部件4b也可以形成为与集电部件4a相同的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
图5A及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21的图,图5A为俯视图,图5B为主视图。还有,在图5A中,省略用于电连接各燃料电池单元3的集电部件4a而示出。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21中,对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使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相互平行地、且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相同侧的一端使电流极性相反地并置两个,并且利用导电性的连结部件22将配置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相同侧的一端的电流引出部6彼此连结。
如图5A及图5B所示,通过对于在电流极性相反地并置两个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相同侧的一端配置的电流引出部6之间,利用螺钉23螺合导电性的连结部件22连结,能够电串联连接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
由此,使电串联连接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将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配置于小空间。
还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集管7连结于在内部具有空洞的部件(底座)24,能够从一个反应气体供给管向构成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21的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集管7供给反应气体(可燃气体)。由此,能够小型化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21。
进而,通过将上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或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21收容于收容容器内,在燃料电池单元3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平板部15)相对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柔软地追随而变形,因此,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能够形成为长期可靠性提高的燃料电池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一例的图,图6A是概略表示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侧面图,图6B是图6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局部放大俯视图,抽取图6A中所示的用虚线框包围的部分而示出。还有,在图6B中,为了明确与图6A所示的用虚线框包围的部分C、D对应的部分,在图6B中标注为“部分C”及“部分D”。
在此,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还具有:下端固定于集管7,且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绝热件支承部件25。还有,在图6A中,示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相同的高度的情况。
另外,在图6A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中,以沿着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向外侧延伸的形状,设置有用于引出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的电流引出部6。
另外,在图6A及图6B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3中,柱状(中空平板状)支承基板12为在竖立设置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板状片,具有平坦的两面和半圆形状的两侧面。还有,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下端、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下端利用接合件固定于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反应气体(可燃气体)的集管7,在支承基板12设置的气体流路13与可燃气体室(未图示)连接。
在此,以从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的两端侧经由端部集电部件4b夹持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方式,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竖立设置在集管7而固定,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的上端配置为与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的上端相比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
还有,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的上端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的上端相比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是指: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燃料电池单元3竖立设置在集管7的平坦的同一面上的意思。更具体来说,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燃料电池单元3利用接合件固定于集管7的情况下是指: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接合件的边界面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和接合件的边界面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的意思。
在燃料电池单元3发生变形(翘起)的情况下,以从排列方向的两端侧夹持燃料电池单元3的方式配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刚性大的情况下,不能柔软地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变形,有时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侧(集管7侧)产生特别强的应力。在这种情况下,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侧(集管7侧)可能发生破裂等破损。
从而,作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优选能够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变形,优选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
在此,在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中,下端固定于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反应气体(可燃气体)的集管7,由此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中未固定于集管7的部位(区域)能够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变形。由此,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尤其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上端部侧产生的应力。
进而,通过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的上端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下端的固定于集管7的固定部的上端相比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尤其在下端部产生的应力。
由此,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能够形成为可靠性提高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
还有,在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除了利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之外,还可以减小厚度。由此,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能够弹性变形(或能够进一步弹性变形),能够柔软地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变形。因此,作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2mm左右,优选设为1mm左右。
另外,作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高度(竖立设置方向的长度),为了有效地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并且,效率良好地将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电流集电,优选在固定于集管7的状态下与燃料电池单元3的上端相比相同的高度或其以上的高度。
可是,在将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收容于收容容器内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燃料电池模块)中,为了抑制(防止)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辐射热量向外部传热,在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周围(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周围)配置绝热件。
在此,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上的端部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情况下,沿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接近燃料电池单元堆2(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配置绝热件时,追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翘起)而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与绝热件接触,不能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有时不能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破损。
另一方面,设想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变形的长度,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绝热件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绝热件的定位,还存在收容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的组装工序变得烦杂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中,配置用于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隔着规定的间隔支承绝热件的绝热件支承部件25。还有,在此,规定的间隔优选在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变形的情况下也不与绝热件支承部件25接触的间隔(距离),可以预先调查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大小或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变形程度而规定等来适当地设定。
另外,仅通过与绝热件支承部件25抵接地配置绝热件,就能够进行绝热件的定位,能够消除燃料电池装置的组装工序的烦杂。还有,在本发明中,绝热件未必一定需要与绝热件支承部件25抵接,即使为在绝热件支承部件25和绝热件保持间隔而支承的形状,也可以作为本发明的绝热件支承部件25。
从以上可知,通过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并且,通过具有绝热件支承部件25,能够容易地进行绝热件的定位,能够消除燃料电池装置的组装的烦杂。
图7是抽取构成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绝热件支承部件25,示出一例的图。
在此,图7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绝热件支承部件25分别表示具有平板部15、平板部26的例子。由此,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能够增大与中空平板状的燃料电池单元3接触面积,能够效率良好地将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集电。
另外,绝热件支承部件25也具有平板部26,因此,例如,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的端部侧配置板状的绝热件(板状绝热件等)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绝热件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接触面积,能够容易地进行绝热件的定位。
还有,图7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绝热件支承部件25还可以利用下端部连接板27来连接相互的下端部,图7所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绝热件支承部件25可以适当地切取一片板状部件或折曲来实现。
另外,在图7中,设置有比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沿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向外侧延伸的电流引出部6。由此,能够容易地引出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
在此,优选在电流引出部6连接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的情况下,利用导电性的部件(例如不锈钢等金属部件)形成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还有,在这种情况下,绝热件支承部件25(平板部26)及下端部连接板27除了导电性部件之外,还可以由绝缘性的部件来形成。
另外,在设置电流引出部6时,优选将电流引出部6设置于平板部15的下端侧,另外,在将连接电流引出部6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固定于集管7时,优选使平板部15中电流引出部6不与集管7接触地在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固定于集管7。在此,电流引出部6的高度可以根据集管7的形状或平板部15的大小等来适当地设定。伴随于此,还能够适当地设定平板部15中固定于集管7的区域。
另外,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下端利用玻璃密封材料等绝缘性接合件固定于集管7,同样,下端部连接板27也利用玻璃密封材料固定于集管7。因此,为了将下端部连接板27牢固地固定于集管7,也可以在下端部连接板27适当地设置孔部。
图8中示出将图7所示的电流引出部6连接于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平板部26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能够容易地引出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
但是,优选在这种情况下,从电流引出部6引出由燃料电池单元3的发电产生的电流时,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平板部15)、绝热件支承部件25(平板部26)、下端部连接板27分别利用不锈钢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
图9是表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及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另一例子的图,具有从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平板部26的两边缘向燃料电池单元堆2侧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28,侧板部28配置为在俯视的情况下位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的外侧。
在此,绝热件支承部件25具有从平板部26的两边缘向燃料电池单元堆2侧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28,因此,能够提高绝热件支承部件25(平板部26)的刚性。
由此,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上的端部侧配置绝热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绝热件支承部件25更牢固地固定绝热件,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绝热件的定位。
另外,能够提高绝热件支承部件25(平板部26)的刚性,因此,在接近(抵接)绝热件支承部件25而配置绝热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防止)绝热件支承部件25(平板部26)向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侧倾斜而接触的情况,由此不会阻碍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的缓和,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
另外,侧板部28配置为在俯视的情况下位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侧板部28阻碍伴随燃料电池单元3的翘起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平板部15)的变形的情况。
因此,通过在绝热件支承部件25(平板部26)设置一对侧板部,能够提高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刚性,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绝热件的定位,并且,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
另外,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的含氧气体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平板部26之间的空间流动的情况下,温度低的空气向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端部侧流动,由此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端部侧的温度降低,从而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温度分布变得不均一(成为弧线形状),由此有时导致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发电效率变差。
因此,通过减小侧板部28和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的间隙,能够抑制向燃料电池单元3供给的含氧气体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平板部26之间的空间流动的情况,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堆2的发电效率变差。
还有,可以适当地设定侧板部28的大小,但优选考虑上述燃料电池单元堆的温度分布,成为与未固定于集管7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相同的高度。进而,侧板部28也可以形成为在不与燃料电池单元3接触的前提下,在俯视的情况下,比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向燃料电池单元堆2侧突出的形状。
另外,在图9中,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的两边缘具有设置于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与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侧板部28连接的一对侧板部29。还有,在图9中,用实线示出侧板部29。
可是,作为集管7的形状,可以举出在表面(燃料电池单元3侧)具有开口部的形状、或集管7具备具有与燃料电池单元3或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进而绝热件支承部件25对应的***孔等的顶板部的形状等。
在此,集管7为在表面具有开口部的形状的情况下,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的两边缘设置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的侧板部29,由此能够增加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集管7(接合件)的接合面积,能够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稳定地固定于集管7。
还有,优选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平板部15)、绝热件支承部件25(平板部26)及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侧板部28的各自的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部位、和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侧板部29利用玻璃密封材料等接合件固定于集管7。由此,能够将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牢固地固定于集管7。
加之,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在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固定于集管7,因此,能够增大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平板部15中未固定于集管7的部位(区域),平板部15能够弹性变形,能够对应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而柔软地追随而变形。
进而,优选电流引出部6不由玻璃密封材料等接合件来固定。这是因为:在电流引出部6连接电流线的情况下,例如,由于收容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的搬运时或地震等的振动,电流引出部6有时活动,由此导致应力施加于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或绝热件支承部件25,可能导致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或玻璃密封材料等接合件破裂等。
图10是示出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之间具有共振抑制部件30的情况下的一例。
在收容如上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而成的燃料电池装置的搬运时或地震等中,有时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产生振动。此时,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中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能够弹性变形,因此,伴随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振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共振,由此可能导致燃料电池单元3破损或可能导致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耐久性降低。
在此,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之间具有共振抑制部件30,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振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共振的情况,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破损或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耐久性降低的情况。还有,作为共振抑制部件30,优选具有柔软性并且对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的弹性变形的影响少,例如,可以使用棉状绝热件或玻璃棉等。另外,可以根据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大小或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之间的距离等,适当地形成共振抑制部件30的大小,在图10中,示出在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之间设置间隙而配置的例子。还有,将共振抑制部件30埋入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和绝热件支承部件25的间隙中地配置也可。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A及图11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31的图,图11A为俯视图,图11B为主视图。还有,在图11A中,省略用于电连接各燃料电池单元3的集电部件4a而示出。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31中,对于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使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相互平行地且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相同侧的一端使电流极性相反地并置两个,并且利用导电性的连结部件22连结在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相同侧的一端配置的电流引出部6之间。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通过对于在电流极性相反地并置两个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相同侧的一端配置的电流引出部6之间,利用螺钉23螺合导电性的连结部件22连结,能够电串联连接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
由此,使电串联连接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将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配置于小空间。
还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集管7连结于在内部具有空洞的部件(底座)24,能够从一个反应气体供给管向构成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31的两个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A的集管7供给反应气体。由此,能够小型化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31。
进而,通过上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或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31以在周围配置了绝热件的状态收容于收容容器内,在燃料电池单元3变形的情况下,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平板部15)也能够相对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变形柔软地追随而变形,因此,能够缓和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能够形成为长期可靠性提高的燃料电池装置。
进而,具有绝热件支承部件25,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绝热件的定位,能够消除燃料电池装置的组装中的烦杂。
还有,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了向燃料电池单元3的内部供给可燃气体,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外侧流过含氧气体的例子,例如,也可以为向燃料电池单元3的内部供给含氧气体,在燃料电池单元3的外侧流过可燃气体的结构的燃料电池单元3。
另外,集电部件4a及端部集电部件4b的形状除了上述形状之外,只要是能够电连接燃料电池单元3之间,并且,在燃料电池单元3之间流通含氧气体的形状,就可以使用其他形状。例如,还可以使用具有沿着燃料电池单元3的长边方向的一对连接部、和连结一对连接部之间地设置的用于与邻接的燃料电池单元3接触的呈板状的多个接触部的形状的集电部件。
实施例
首先,将平均粒径0.5μm的NiO粉末、和平均粒径0.9μm的Y2O3粉末使烧成-还原后的体积比率成为NiO为48体积%,Y2O3为52体积%地混合,利用挤出成形法来成形由有机粘合剂和溶媒制作的坯料,将其干燥、脱脂,制作支承基板12成形体。
其次,制作混合了平均粒径0.5μm的NiO粉末、固溶了Y2O3的ZrO2粉末、有机粘合剂、和溶媒的燃料侧电极层8用浆料,在支承基板12成形体上利用网板印刷法涂敷、干燥,形成了燃料侧电极层8用涂敷层。
其次,使用混合固溶有8mol%的Y2O3的基于微型轨道法的粒径为0.8μm的ZrO2粉末(固体电解质层9原料粉末)、有机粘合剂、和溶媒得到的浆料,利用刮板法,制作了厚度40μm的固体电解质层9用片。将该固体电解质层9用片贴附在燃料侧电极层8用涂敷层上,并干燥。
接着,在1000℃下将如上所述地层叠了成形体的层叠成形体预煅烧处理3小时。
接着,制作混合了LaCrO3系氧化物、有机粘合剂、和溶媒的中继器11用浆料,将其层叠于未形成固体电解质层9预煅烧体的露出的支承基板12预煅烧体上,在大气中,在1510℃下,同时烧结(同时烧成)3小时。
其次,制作包括平均粒径2μm的La0.6Sr0.4Co0.2Fe0.8O3粉末、和异丙醇的混合液,向层叠烧结体的固体电解质层9的表面喷雾涂敷,形成空气侧电极层10成形体,在1100℃下烧接4小时,形成空气侧电极层10,制作了燃料电池单元3。
对于7根这样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3,在中间介入安装集电部件4a而竖立设置的状态下排列,并且,从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侧经由端部集电部件4b利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夹持,制作了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还有,集电部件4a、端部集电部件4b使用图4所示的形状的集电部件。
另外,作为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使用从图3所示的平板部15的两边缘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设置于低于电流引出部6的位置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5。
其次,在该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使含氢气体流过该燃料电池单元3的内部(气体流路13),在850℃下,以10小时实施支承基板12及燃料侧电极层8的还原处理。
在这样得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位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侧(第一根、第七根)中央部(第四根)的燃料电池单元3的空气侧电极层10侧、和中继器11侧的竖立设置方向上的上端侧、中央部、下端侧分别安装歪斜测量仪,并且,卸载与安装了歪斜测量仪的燃料电池单元3邻接的集电部件4a,用数据记录仪记录了去掉集电部件4a时的燃料电池单元3的歪斜。
另外,作为比较例,使用具有将从图13所示的平板部65的两边缘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沿着平板部65的高度方向的全长设置的导电部件55(不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
[表1]
Figure G2008800254034D00221
在表1所示的值中,负标记的值表示燃料电池单元3在收缩方向上歪斜的情况,另外,正标记的值表示燃料电池单元3在延伸方向上歪斜的情况。即,若按绝对值的值小,则表示歪斜变少,若按绝对值的值大,则表示歪斜大,由此可以作为在燃料电池单元3产生的应力的指标。
在此,从表1的结果可知,就燃料电池单元3中空气侧电极层10侧的值来说,除了第一根上端部之外,均为负的数值,因此,通过上述工序制作的燃料电池单元3处于向空气侧电极层10侧弯曲的倾向。
进而,若比较各燃料电池单元3中的歪斜,则在第一根燃料电池单元中,在空气侧电极层10侧及中继器11侧设置的所有的歪斜测量仪中,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显示较小的值。因此可知,能够减小施加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应力。
另外,同样地,在第四根及第七根燃料电池单元3中,也根据歪斜测量仪的设置场所的不同,在一部分的歪斜测量仪中,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的数值有时大,但在大部分的歪斜测量仪中,本发明中使用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显示较小的值。
由此可知,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1中,能够减小施加于燃料电池单元3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单元3的破损。
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的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从而,所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不过为单纯的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为专利请求的范围中示出的范围,不受说明书正文任何限制。进而,属于专利请求的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均为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燃料电池单元堆,其将多个柱状的燃料电池单元以竖立设置的状态排列,在邻接的燃料电池单元之间经由集电部件电连接;
集管,其用于固定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下端,并且向所述燃料电池单元供给反应气体;
能够弹性变形的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其下端固定于所述集管,且配置成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的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侧经由端部集电部件夹持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中向所述集管的固定部以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固定部相比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利用导电性的部件形成,并且具有沿着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向外侧延伸的电流引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具有连接所述电流引出部的平板部,并且具有设置于低于所述电流引出部的位置,且从所述平板部的两边缘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中,所述平板部中低于所述电流引出部的部位和所述侧板部利用接合件固定于所述集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绝热件支承部件,其下端固定于所述集管,并用于支承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绝热件,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固定部的上端以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固定部的上端相比相同的高度或低的高度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及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分别具有平板部,具有从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的所述平板部的两边缘向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侧弯曲而延伸的一对侧板部,
所述侧板部配置为在俯视的情况下位于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所述平板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利用导电性的部件形成,
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所述平板部具有沿着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向外侧延伸的电流引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及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利用导电性的部件形成,且相互在下端部侧连接,
在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的所述平板部具有沿着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向外侧延伸的电流引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所述平板部的两边缘具有一对侧板部,该一对侧板部设置于低于所述电流引出部的位置,且与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的所述侧板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所述平板部、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的所述平板部及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的所述侧板部各自的低于所述电流引出部的部位、和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侧板部利用接合件固定于所述集管。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和所述绝热件支承部件之间配置有共振抑制部件,其用于抑制伴随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的振动的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支承部件的共振。
12.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使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排列方向相互平行地且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相同侧的一端使电流极性相反地并置两个,并且利用导电性的连结部件将配置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的相同侧的一端的电流引出部彼此连结。
13.一种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是在收容容器内收容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而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或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的周围配置了绝热件的状态下,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或所述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收容于收容容器内。
CN2008800254034A 2007-09-27 2008-09-25 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及燃料电池装置 Active CN101755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1580 2007-09-27
JP2007251569 2007-09-27
JP2007251580 2007-09-27
JP2007-251569 2007-09-27
JP2008069011 2008-03-18
JP2008-069011 2008-03-18
PCT/JP2008/067341 WO2009041532A1 (ja) 2007-09-27 2008-09-25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連結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361A true CN101755361A (zh) 2010-06-23
CN101755361B CN101755361B (zh) 2013-09-11

Family

ID=4051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54034A Active CN101755361B (zh) 2007-09-27 2008-09-25 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及燃料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89181B2 (zh)
EP (1) EP2211414B1 (zh)
JP (1) JP5119257B2 (zh)
CN (1) CN101755361B (zh)
WO (1) WO20090415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231A (zh) * 2015-03-27 2017-12-01 京瓷株式会社 单元堆装置、模块以及模块收容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8917B2 (ja) * 2010-02-24 2014-03-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セルスタック装置、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燃料電池装置
KR101303502B1 (ko) * 2011-08-17 2013-09-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스택
JP5806104B2 (ja) * 2011-12-21 2015-11-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連結装置ならびに燃料電池装置
JP6022959B2 (ja) * 2013-01-31 2016-11-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装置
JP2014179245A (ja) * 2013-03-14 2014-09-25 Kyocera Corp 電気化学セルスタック装置および電気化学装置
US10038209B2 (en) * 2013-11-28 2018-07-31 Kyocera Corporation Cell stack device, module, and module housing device
JP6023275B2 (ja) * 2015-06-22 2016-11-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セルスタック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燃料電池装置
JP6810300B1 (ja) * 2019-02-27 2021-01-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セルスタック装置、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モジュール収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7507A (ja) 1997-02-28 1998-09-14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円筒形セルタイプ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ITMI20010458A1 (it) * 2001-03-06 2002-09-06 Nuvera Fuel Cells Europ Srl Metodo di cortocircuitazione di una cella elettrochimica elementare malfunzionante di una struttura filtro-pressa
JP4005837B2 (ja) 2002-04-18 2007-11-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JP4280974B2 (ja) 2003-03-24 2009-06-17 Toto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KR100538555B1 (ko) * 2003-08-25 2005-12-23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연료극 지지체식 평관형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스택과 그제조 방법
US8026011B2 (en) * 2004-01-28 2011-09-27 Kyocera Corporation Fuel cell assembly
JP2006085981A (ja) * 2004-09-15 2006-03-30 Yanmar Co Ltd 固体酸化物型燃料電池
JP5177945B2 (ja) 2005-05-30 2013-04-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組立体
JP4943037B2 (ja) 2005-07-27 2012-05-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966568B2 (ja) * 2006-03-14 2012-07-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連結装置及び燃料電池
JP5100036B2 (ja) 2006-05-29 2012-12-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連結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231A (zh) * 2015-03-27 2017-12-01 京瓷株式会社 单元堆装置、模块以及模块收容装置
CN107431231B (zh) * 2015-03-27 2021-01-22 京瓷株式会社 单元堆装置、模块以及模块收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41532A1 (ja) 2011-01-27
CN101755361B (zh) 2013-09-11
WO2009041532A1 (ja) 2009-04-02
EP2211414A4 (en) 2012-11-14
JP5119257B2 (ja) 2013-01-16
EP2211414A1 (en) 2010-07-28
US8389181B2 (en) 2013-03-05
EP2211414B1 (en) 2016-08-17
US20100203414A1 (en)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5361B (zh) 燃料电池单元堆装置、燃料电池单元堆连结装置及燃料电池装置
CN101197453B (zh) 压缩组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及其压缩方法和应用
EP1850414B1 (en) Conductive connecting members and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US6653009B2 (en) Solid oxide fuel cells and interconnectors
US7449261B2 (en) Holding member for holding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a holding substrate for the same, an electrochemical system and a connecting member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H03241670A (ja)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CN101223664A (zh)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US8043764B2 (en) Stack structure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apparatus
US20040185321A1 (en) Sofc with floating current collectors
US8252366B2 (en) Method for making toughened electrode-supported ceramic fuel cells
JP2005190981A (ja) 燃料電池
JP2008218278A (ja) 平板積層型の燃料電池
US20040110055A1 (en) Laminated structure of flate type solid oxide fuel cell
JP5448917B2 (ja) セルスタック装置、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燃料電池装置
JP4173029B2 (ja) 集電部材
US11056709B2 (en) Fuel cell stack structure
JP2010192273A (ja)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燃料電池装置
WO2011052843A1 (ko)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806104B2 (ja)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および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連結装置ならびに燃料電池装置
US20050048352A1 (en) Fuel-cell device utilizing surface-migration on solid oxide
JPH0778621A (ja)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EP1511114A2 (en) Fuel-cell device
JP4761704B2 (ja) 燃料電池セル及び燃料電池
JP2005166562A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US20070154759A1 (en) Solid oxide fuel cell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