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9418A -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9418A
CN101749418A CN200910247139A CN200910247139A CN101749418A CN 101749418 A CN101749418 A CN 101749418A CN 200910247139 A CN200910247139 A CN 200910247139A CN 200910247139 A CN200910247139 A CN 200910247139A CN 101749418 A CN101749418 A CN 101749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rm
speed
speed change
receiv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7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9418B (zh
Inventor
新谷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49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9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9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94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20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preselection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of each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y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in two different ways, e.g. guided by a shift g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2063/025Final output mechanisms for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20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preselection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of each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y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in two different ways, e.g. guided by a shift gate
    • F16H2063/2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preselection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of each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y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in two different ways, e.g. guided by a shift gate using two or more selecting fi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2063/3083Shift finger arrangements, e.g. shape or attachment of shift fi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2063/3086Shift head arrangements, e.g. forms or arrangements of shift heads for preselection or shif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28Multiple concentric clutch 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51Control mechanis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77Particular element [e.g., shift fork, template,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速操作装置包含:变速操作构件,包含:轴部;和臂部,该臂部沿径向相对于轴部的中心轴线伸出并且绕着中心轴线转动以执行齿轮的变速操作;和多个变速轨道构件,每个变速轨道构件包含:轨道部;变速叉部;和能够与臂部接合的变速柄部。变速柄部的接合部包含布置在所述变速方向和在所述选择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处的一对柱状凸起。当变速柄部保持在空档位置时,柱状凸起的压力接收表面大致定位在与中心轴线相重叠并与轨道部正交的基准正交表面。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该自动变速器设置在车辆的驱动力传输***上。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设置在车辆的驱动力传输***上的变速器,已知有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通过驱动致动器来操作变速排档机构和连接/断开离合器从而使自动变速能够进行。例如,如图14A和图14B所示,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排档操作装置设置有能够在变速方向sf和选择方向se上移动的变速轴100、以向外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在沿选择方向se平行排列的变速轨110的一部分上的变速柄(shift lug)120和分别整体地联接到变速轨110的其他部分的变速叉131,132,133。
变速轴100设置有在径向上突出的控制指(选择构件)140,并且一对棘爪部121,122在变速方向sf上间隔形成在每个变速柄120处。
在上述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中,变速轴100通过致动器移动,从而将控制指140排列在一对棘爪部121,122之间,由此按压一对棘爪部121,122并且使一对棘爪部121,122有选择地在变速方向sf的一个或另一个方向上移动。然后,与其一起工作的变速叉131变速驱动相应的齿轮(未图示)。
顺便提及,已经开发了一种装备双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和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在上述装备双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中,两个离合器结合在上述自动变速器之间。这个自动变速器设置有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并且第一和第二主轴改变来自各个离合器的转动力并且将该转动力传递到各个相应的副轴,从而改变了的转动被从各个副轴传输到变速器输出齿轮。
在上述装备双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中,一个齿轮经第一主轴连接到离合器中的一个的状态被切换到目标齿轮经第二主轴连接到离合器中的另一个的状态。在这此情况下,目标齿轮的变速操作预先完成,其后,离合器中的一个被断开。因此,在变速的时候无需处于空档状态(neutral state),能够实现无缝变速。
用在上述自动变速器中的变速操作装置是,例如,如图15A所示,当前齿轮是第四速齿轮,齿轮被变化到目标齿轮,例如第一速齿轮,同时当前齿轮保持原样。如图15B所示,紧随其后,在进行目标齿轮的同步化期间执行先前齿轮(这里为第四速齿轮)的变速退出(shift withdrawal)。下面将通过参照由双点划线显示的迹线进行说明。在该变速退出中,首先,需要平滑地进行用于在选择方向上偏离目标齿轮(第一速齿轮)的步骤(1)、用于返回到中性线N的变速步骤(2)、用于移动到齿轮(第四速齿轮)的选择步骤(3)、用于移动到所述齿轮(第四速齿轮)的变速步骤(4)、用于移动进入所述齿轮(第四速齿轮)的选择步骤(5)和用于移动到所述齿轮(第四速齿轮)的中性线N(通过双点划线表示)的变速退出步骤(6)。
另外,JP-A-2001-304411已经提出包含设置在各个变速柄上的一对棘爪部的变速操作装置。因为棘爪部之间的间隔在变速方向上加宽,允许变速构件仅仅在选择方向上从在处于变速状态的变速柄上的一对棘爪部之间的空间移动,以便变速构件被放置在处于空档状态的目标齿轮的变速柄上的一对棘爪部之间,从而简化变速构件的移动。
如上所述,在双离合器型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变速排档的时候,需要以变换目标齿轮和执行当前齿轮的变速退出的顺序进行这些操作。因此,控制指140的移动复杂化,导致变速排档时间延长。
特别是在JP-A-2001-304411公开的技术中,为了解决控制指140的复杂运动,当变速构件即使在任何齿轮的变速轨被变换的状态下也在选择方向上移动时,变速构件(控制指)能够被放入一对棘爪部之间的空间。由于这个缘故,一对棘爪部必须布置成在它们之间有相对较宽地张开的间隔。那么,引起如上所述的更宽间隔将导致不足的负载传输效率的问题。例如,如图13所示,需要将一对棘爪部121之间的间隔设得如在通过实线表示的L1的状态下比在通过双点划线L1’表示的状态下更宽。因而,棘爪部121被处于朝变速方向严重倾斜的状态下的变速构件140按压。
在棘爪部121因控制轴100的转动力矩T而作用于壁表面的力被作为切向力F给出,从变速构件140与棘爪部121的接触点a到控制轴100的轴心C的距离被作为距离L2给出,并且在变速方向上连接接触点a与轴心C的线的倾斜角被作为角度α给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下公式(1)获得切向力F在变速方向上的分力,也就是允许棘爪部121的壁表面在变速方向或正交方向上移动的分力P1。
P1=F×COSα=T×COSα/L2……(1)
在上述公式(1)中,假设距离L2恒定而不考虑角度α,很明显分力P1随着角度α在0至90度范围内的增大而减少。因此,如JP-A-2001-304411公开的那样,一对棘爪部121之间的较大间隔L1将减小把棘爪部121的壁表面朝向变速方向也就是正交方向按压的力P1,从而需要使朝向变速方向按压的力P1在变速操作中比在变速退出操作中大。然而,这难以以较高的传输效率在变速方向上移动变速柄129,并且需要较大的驱动源(例如电动机)来输出由于降低了的操作力传输效率所需要的操作力,导致设备尺寸更大和能量损失。可选择地,更大的操作力需要减速比更大的减速齿轮并且相应地延长移动变速构件的时间。这引起变速排档时间减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其中臂部的在变速方向上的压力能够保持相对地大,变速操作时间能够减少并且在变速排档的时候通过整体地形成有变速轴的臂部实现的变速可操作性能够被提高。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包括:
变速操作构件,包含:
轴部,该轴部被支撑在变速器的外壳中,以便在选择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和
臂部,该臂部在径向上相对于所述轴部的中心轴线伸出,并且在被保持在所述臂部可在所述选择方向上移动的退后位置(set-back position)处的同时在所述选择方向上移动,尔后绕着所述中心轴线转动以执行齿轮的变换操作;和
多个变速轨构件,每个变速轨构件包含:
轨道部,该轨道部被支撑在所述外壳中以便产生相对位移;
变速叉部,该变速叉部从所述轨道部伸出并执行齿轮的变换操作;和
变速柄部,该变速柄部从所述轨道部伸出并能够与所述臂部结合;
其中所述变速柄部的与所述臂部接合的接合部包含一对布置在所述变速方向和在所述选择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处的柱状凸起,
所述柱状凸起中的一个包含一侧压力接收表面,该一侧压力接收表面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臂部的沿所述变速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一个方向的压力,
所述柱状凸起中的另一个包含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该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臂部的沿与所述一个方向压力相反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压力,
当所述变速柄部保持在空档位置时,所述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和所述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大致定位在与所述轴部的中心轴线重叠并与所述轨道部正交的基准正交表面上,和
所述臂部从所述退后位置绕着所述中心轴线转动,以向所述一侧压力接收表面施加所述一个方向压力,从而在一个方向上变速驱动所述变速叉部,并且所述臂部从所述退后位置绕着所述中心轴线反向转动,以向所述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施加所述另一个方向压力,由此在所述另一个方向上变速驱动所述变速叉部。
所述臂部可以从所述轴部以伸出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分叉形状的一对臂部,并且被保持为使得所述变速柄部的接合部在当保持在退后位置时被布置在的两个臂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处。
所述自动变速器可以具有多个齿轮,所述齿轮可以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可以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相对应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和第二主轴两者均可以借助于双离合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联接。
自动变速器可以具有用于输出由齿轮变换的转动力的变速器输出齿轮。所述多个齿轮可以分成第三组和第四组。可以设置分别与第三组和第四组对应并且将变换的转动力传递到变速器输出齿轮的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所述轴部可以以伸出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变换在第一位置的第三组中的各个齿轮的臂部;和用于变换在第二位置的第四组中的各个齿轮的臂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可以布置成在选择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一种配备有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的车辆的驱动力传输***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显示用在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中的在空档状态下的变速操作构件的臂部和轨道部的突出部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俯视图和侧视图,显示用在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中的轨道部的突出部和变速操作构件的在空档状态下按压突出部的臂部。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用在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中的变速操作构件的臂部和轨道部的突出部的俯视图。图6A显示到一个方向的变速时间,而图6B显示到另一个方向(相反方向)的变速时间。
图7A和图7B分别是用于说明当齿轮通过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从第一速齿轮变换到第二速齿轮时臂部和突出部的操作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8A和图8B分别是用于说明当齿轮通过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从第五速齿轮变速到第六速齿轮时臂部和突出部的操作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如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是俯视图和侧视图,显示用在图9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中的轨道部的突出部和变速操作构件的在中性状态下按压突出部的臂部。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用于说明当齿轮通过图9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从第一速齿轮变速到第二速齿轮时臂部和突出部的操作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12A和图12B分别是用于说明当齿轮通过图9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从第五速齿轮变速第六速齿轮时臂部和突出部的操作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相关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突出部和臂部的操作的视图。
图14A和图14B分别是俯视图和侧视图,显示当齿轮通过相关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变换到倒档齿轮时的突出部和臂部。
图15A和图15B显示当在第一速齿轮由相关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保持的同时执行第四速齿轮的变速退出操作时的臂部和突出部。图15A是显示当前齿轮是第四速齿轮并且被变速到第一速齿轮的情况的俯视图,而图15B是显示执行第四速齿轮的变速退出操作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16是显示能够用作替代用于图1所示的变速操作装置的轨道部的变化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照图1至图2对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自动变速器1是双离合器型的自动变速器并且在外壳100内设置有两个离合器2,3,同轴布置的两个主轴4,5和两个副轴6,7。在第一主轴4中,动力从发动机8的输出轴9经第一离合器2传递。在第二主轴5中,动力从输出轴9经第二离合器3传递。这两个离合器2,3由液压控制回路90控制连接和断开。
另外,离合器2,3不仅仅通过液压控制来控制连接和断开,而且可以通过使用电动机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
第一副轴6和第二副轴7各自以分离的方式排列,使得第一副轴6和第二副轴7的轴线平行于第一主轴4和第二主轴5的轴线。副轴6的输出齿轮g2和副轴7的输出齿轮g3均被构造成将动力传输到在自动变速器1后段的差动齿轮10的减速齿轮g1。
第一速齿轮11、第二速齿轮、第三速齿轮13和第六速齿轮14可绕枢轴转动地支撑在第一副轴6上以便产生相对转动。第四速齿轮15、第五速齿轮16和倒档齿轮17可绕枢轴转动地支撑在第二副轴7上以便产生相对转动,停车齿轮18稳固地附接到第二副轴7。
如图2和图3所示,自动变速器1设置有四个变速叉20至23,变速叉20至23从稍后描述的轨道突出。如图1所示,第一变速叉20和第二变速叉21被放置成可沿着第一副轴6的轴线以滑动方式移动,第三变速叉22和第四变速叉23被放置成可沿着第二副轴7的轴线以滑动方式移动。
这些变速叉20至23被允许以滑动方式移动,从而借助于同步机构将第二速齿轮12和第六速齿轮14连接到副轴6或者将第二速齿轮12和第六速齿轮14从副轴6断开的变速操作能够通过第一变速叉20有选择地执行,而借助于同步机构将第一速齿轮11和第三速齿轮13连接到副轴6或者将第一速齿轮11和第三速齿轮13从副轴6断开的变速操作能够通过第二变速叉21有选择地执行。此外,借助于同步机构将第四速齿轮15和倒档齿轮17连接到副轴7或者将第四速齿轮15和倒档齿轮17从副轴7断开的变速操作能够通过第三变速叉22有选择地执行,而借助于同步机构将第五速齿轮16连接到副轴7或者将第五速齿轮16从副轴7断开的变速操作能够通过第四变速叉23有选择地执行。第一速齿轮11、第三速齿轮13和第五速齿轮16被连接到第一主轴4。第二速齿轮12、第四速齿轮15、第六速齿轮14和倒档齿轮17被连接到第二主轴5。
在双离合器型变速器的自动变速器1中,齿轮能够借助于第一离合器2有选择地变换到第一速齿轮、第三速齿轮和第五速齿轮。齿轮能够借助于第二离合器3有选择地变换到第二速齿轮、第四速齿轮、第六速齿轮和倒档齿轮。
接下来,将描述在上述自动变速器1中使用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
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操作装置布置在外壳100内部(参照图1)以将滑动操作力传递到变速叉20至23。变速操作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
如图2和图3所示,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操作装置设置有变速操作构件55(参照图2),变速操作构件55包含在选择方向se上延伸的轴部50,在其一端的致动器70设置有多个轨道30,轨道30的轴线在与轴部50正交的变速方向sf上延伸。变速操作装置还设置有变速叉20至23和变速柄40,变速叉20至23整体地联接至轨道30以执行自动变速器1内部的齿轮11、12、13、14、15、16、17的变换操作,变速柄40包含能够与臂部51接合的接合部并且一个一个单独地以突出方式设置在轨道30上,如图3和图1所示。
另外,变速操作包含用于移动变速叉以执行变速排档的变速产生操作和用于移动变速叉以解除变速排档的变速退出操作。
如图4所示变速操作构件55包含轴部50和臂部51,轴部50支撑在外壳100中以在选择方向se上产生相对运动,臂部51以一对臂片部511在径向上相对于轴部50的中心轴线(选择中心线)Lc从轴部50的一部分伸出并且具有分叉形状的方式形成。
一对臂部51可以在选择方向上错开与变速柄相对应。该对臂部51因此错开,从而臂部51在选择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在变速操作时被省略,使得变速排档时间减少。
如图4所示,臂部51被保持在变速柄40放置在该对臂片部511之间,也就是在退后(set-back)位置(图4中实线表示)E的状态。
退后位置E被设为该对臂片部511能够在选择方向(图4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移动,而不在变速柄40的任何变速位置处产生任何互相干涉。这里,退后位置E设置在臂片部511之间的中间部,也就是在两个臂片部511布置成到处于中性状态的变速柄具有相同角度(α1/2)。
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变速操作时,与臂部51对应的一对臂片部511绕着选择中心线Lc转动最大旋转角αS。因此,臂片部511被形成为即使在沿相反方向进行空转操作的时候的转动角(与αS相同的角度)累加到最大转动角αS,转动角被保持在180度(半圈)或更小的范围内,并且转动角(2×αS)相对较小。
从而,通过臂部51可被制造得相对较短,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操作装置在变速操作中具有优势。
如图4、图5A和图5B所示,变速操作构件55设置有作为变速驱动源的致动器70、支撑在外壳100中以便在选择方向se上产生相对位移的轴部50和臂部51,该臂部51包含在轴部50的径向上从轴部50伸出从而具有分叉形状的一对臂片部511。
另外,如图2所示,臂部51以伸出方式分别设置在沿轴部50的纵向隔开预定间隔e的第一位置E1和第二位置E2(参照图2)。
接下来,如图4所示,轨道30支撑在外壳100中,以便产生相对位移,并且多个轨道如图3所示那样设置。每个轨道30设置有轨道主体301、从轨道主体301伸出以执行齿轮的变换操作的变速叉20至23和从轨道主体301伸出并且能够与臂部51接合的变速柄40。
另外,图16显示轨道30的变化例。这里,轨道30a形成为适配在固定轴400外的中空管的形状。此外,变速叉20a和变速柄40a以伸出方式设置在轨道30a上。轨道30a被支撑,以便在变速方向se上相对于固定在外壳100上的固定轴400产生相对位移。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基本上类似于图4所示的轨道30的功能。特别是,能够容易地减少变速器本身的轴向尺寸和重量。
那么,如图3和图4所示,以伸出方式设置在轨道30上的变速柄40形成有从轨道主体301伸出的一对柱状突起401、402。
能够与臂部51接合的变速柄40的接合部一对柱状突起401、402,柱状突起401、402在轨道30上并且在变速方向sf和选择方向se上布置在互相不同的位置。
另外,变速柄不是从轨道伸出的一对凸起,而可以形成为具有一个从轨道伸出并且具有前端部(起接合部作用)的共同根部,该前端部被分叉为在变速方向和选择方向上布置在互相不同的位置处。
如图4、图5A和图5B所示,用于通过在变速方向sf上正从空档位置(对应于退后位置)转动的臂部51的其中一个臂片部511从一个方向u1接收压力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形成在一个柱状突起401上。
用于从臂部51的另一个臂片部511接收来自相反方向u2的压力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形成在另一个柱状突起402上。
特别是,当轨道30保持在空档位置时,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和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被形成为在轴部50(在图4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选择轴线Lc上重叠并被定位在与各个轨道30的中心轴线正交并且在图4中被描绘成与图4平面正交的表面的基准正交表面fs1上。
重叠在轴部50(在图4平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选择轴线Lc上并且与各个轨道30的中心轴线Le正交的表面被设为基准正交表面fs1(在图4中进行描绘)。这里,当轨道30保持在空档位置时,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和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定位在基准正交表面fs1上。
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和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定位在基准正交表面fs1上的上述位置包含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与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在基准正交表面fs1上重叠的位置和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与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在来回方向上在±5°的组装公差范围内稍微偏离的位置。
换句话说,施加到柱状突起的压力接收表面的压力包含被施加到定位在基准正交表面fs1上的如图5B所示的压力接收表面fp0的压力Ps0和被施加到与压力接收表面fp0偏移±β角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少的压力Pp0’(=cosβ×Ps0)。因此,上述定位被适当地设定在一个范围内,以便保证与如图13所示的相关技术中的压力P1相比足够大的值。
此外,如图5A所示,在其中一个柱状突起401上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和在另一个柱状突起402上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布置成互相接近,在选择方向se上保持预定量h1。
在上述构造中,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从一个方向u1近似以正交状态接收来自臂部51的一个臂片部511的压力Ps1,从而其中一个柱状突起401和轨道30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平滑地被变速驱动(见图6A)。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从另一个方向(相反方向)u2以近似正交状态接收来自臂部51的另一个臂片部511的压力Ps2,从而另一个柱状突起402和轨道30能够在相反方向上被变速驱动(参照图6B)。换句话说,因为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和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近似定位在基准正交表面fs1上,来自正绕重叠在基准正交表面fs1上的选择轴线Lc转动的臂部51的压力Ps1和Ps2从正交方向施加给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和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
因此,从臂部51施加的在一个方向上的压力Ps1和在相反方向上的压力Ps2几乎全都以较高的效率传递到变速柄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包含大约10%的传输减少)。从而,传输效率能够被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保证平滑的变速驱动。
此外,如上所述,用于变速操作(变速产生操作)的相对大的力能够被施加到变速柄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上,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
顺便提及,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齿轮排列在第一主轴4上的第一组(第一、第五和第三速齿轮)、齿轮排列在第二主轴5上的第二组(第二和第四速齿轮和倒档齿轮)、齿轮排列在第一副轴6的第三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速齿轮)和齿轮排列在第二副轴7的第四组(第四和第五速齿轮和倒档齿轮)。用于变换第三组中的各个齿轮(第一、第二、第三、第六速齿轮)的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和用于变换第四组中的各个齿轮(第四和第五速齿轮和倒档齿轮)的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设置在轴部50上以便在选择方向se上隔开预定间隔e。从而,在选择方向上的四个选择位置Se1至Se4中,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与Se1和Se3相对,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与Se2和Se4相对,从而可以执行选择驱动。
假设轴部50依次在选择方向上移动切换量de(参照图2),首先,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与Se1相对,接下来,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与Se2相对,然后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与Se3相对,最后,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与Se4相对。
在第一和第二位置E1、E2的两个臂部51被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间隔e(参照图2),从而消除超过预定间隔e的轴部50移动。
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变换第三组中的各个齿轮,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变换第四组中的各个齿轮。从而,消除了臂部51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在选择方向上移动预定间隔e的需要。此外,使轴部50在选择方向se上的移动相对较小。选择操作***的可操作性被提高。
如图2和图3所示,轴部50绕着选择轴线Lc在变速方向上被变速电动机701和与变速电动机701一起工作的减速齿轮Gsf驱动转动,还在选择轴线Lc的方向上以滑动方式被选择电动机702和与选择电动机702一起工作的减速齿轮Gse驱动。变速电动机701和选择电动机702构成致动器70。基于变速杆(未图示)、发动机8(未图示)的运行状况等等的操作每个致动器70被ECU62驱动和控制。例如,在当前齿轮被变换到目标齿轮的时候,这些致动器被依次切换和控制。
ECU62控制离合器2、3在变速排档时的驱动。更具体地说,处于离合器2、3中的一个被连接的状态的当前齿轮被变换到目标齿轮,对该目标齿轮的变速操作已经通过连接到离合器3、2中的在保持当前齿轮状态的同时未被连接到发动机的另一个离合器上事先完成。换句话说,在用于目标齿轮的变速操作已经完成的状态下,离合器2、3被切换到连接,从而提供无缝变速排档。
接下来,将参照图7A和图7B说明当前齿轮是第一速齿轮(在离合器2侧)并且齿轮被变换到第二速齿轮(在离合器3侧)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齿轮是第一速齿轮,在被保持在空档位置的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被移动到第六至第二速齿轮变速线(参照图2中的Se3),并且臂部51在其后被转动。然后,变速柄40的柱状突起402被变速驱动至第二速齿轮(参照图7B、图6B中的双点划线)。
其后,离合器2和离合器3逐渐地切换成连接,从而提供无缝变速排档。其后,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在第六至第二速度变速线上的空档位置被转动,然后在选择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在第一至第三速齿轮变速线(参照图2中Se1)上的空档位置。在此位置,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被转动,从而与在第一至第三速齿轮轨道30(通过双点点划线表示)上的臂部51相对的柱状突起402从第一速齿轮返回到空档位置,以完成返回处理r。
特别是,当齿轮在被沿选择方向从当前齿轮(第一速齿轮)穿过空档位置移动到在目标齿轮(第二速齿轮)侧的空档位置之后被变换到目标齿轮时,柱状突起402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能够通过来自正交方向的(臂部51的)臂片部511中的一个以较高的效率接收来自方向u2(参照图6B)的压力Ps2。因此,来自(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的)臂片部511的变速驱动力能够以较高的传输效率被传递。并且,变速操作(变速产生操作)的相对大的力也可以从臂部施加到变速柄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
此外,在后续的变速退出操作中,齿轮穿过目标齿轮(第二速齿轮)的空档位置返回至先前齿轮(第一速齿轮)的空档位置,并且柱状凸起402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被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臂片部511中的一个)推压以执行用于使先前齿轮返回到空档位置(参照图7A)的返回处理r,从而完成变速退出处理。因此,变速退出操作能够被相对平滑地执行,也减少了变速排档时间。
接下来,将参照图8A和图8B说明当前齿轮是第五速齿轮并且被变换至第六速齿轮的情况。
当前齿轮是第五速齿轮(通过实线表示)并且致动器70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E1、E2的两个臂部51保持在空档位置。然后,致动器70允许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沿第六至第二变速线(参照在图2中的Se3)上的选择方向移动,通过(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的)臂片部511中的一个从方向u1对在第六速齿轮(目标齿轮)中的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施加压力Ps1,从而将齿轮变换到第六速齿轮(参照图8B和图6B)。
其后,离合器2和离合器3逐渐切换成连接,从而提供无缝变速排档。其后,执行变速退出操作。这里,在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E1、E2的两个臂部51都在空档位置转动之后,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返回到停车至在先前第五速齿轮(先前齿轮)处的第五变速线,并且在第二位置E2的臂片部511(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中的一个被转动,从而在先前的第五速齿轮(先前齿轮)中的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被按压。返回处理r(参照图8A)被执行以完成变速退出操作。
当齿轮在沿选择方向从当前齿轮(第五速齿轮)移动到在目标齿轮(第六速齿轮)之后被变换到目标齿轮时,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能够通过来自正交方向的(在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的)臂片部511中的一个以较高的效率接收方向u1上的压力Ps2(参照图6A)。因此,来自臂部51的变速驱动力能够以较高的传输效率传递,从而变速操作(变速产生操作)的相对大的力也可以被从臂部施加到变速柄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
此外,在变速退出操作中,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在选择方向上被移动,并从目标齿轮(第六速齿轮)返回到先前的齿轮(第五速齿轮),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被在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的臂片部511中的一个推压。然后,用于将先前的齿轮返回到空档位置的返回处理r(参照图8A)被执行以完成变速退出处理。因此,变速退出操作也可以被相对平滑地执行,也减少了变速排档时间。
上述自动变速器1为双离合器型,并且本发明是双离合器型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操作装置,它能够以较高的传输效率从臂部51传递变速驱动力,还能够从臂部51对变速柄40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20施加相对较大的力,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从而,当本发明被应用时,特别是,提高变速速度的功能与双离合器的功能同步,以进一步提高变速可操作性。
接下来,参照图9至图12B说明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操作装置中使用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变速操作装置与第一实施例构造相似,除了布置在变速操作构件55内的第一和第二位置E1、E2处的各个臂部51均形成为具有一个凸起的单一形状构件。因此,这里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9、图10A和图10B所示,布置在轴部50上的第一和第二位置E1、E2处并且形成为单一形状构件的臂部51通过致动器70a控制定位,以便在选择方向se上偏移预定量h1(参照图10A),并且在沿一个方向转动q1的时候与处于正交状态的其中一个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相接触(参照图10B)和在沿相反方向转动q2的时候与处于正交状态的另一个柱状凸起402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相接触(参照图10B)。
如图10A和10B所示,用于驱动轴部50的致动器70a包含变速电动机701a和选择电动机702a。致动器70a被基于变速杆操作(未图示)、发动机8(未图示)的运行状况等等驱动的ECU62a所控制。例如,轴部50在选择轴线Lc的方向上以滑动方式被驱动,并且还绕着选择轴线Lc在变速方向上被可转动地驱动,从而提供当前齿轮被变换到目标齿轮的控制。
特别是,在与位于第一位置E1的臂部51相对的两个选择位置Se1、Se3处进行的变速操作和在与位于第二位置E2的臂部51相对的两个选择位置Se2、Se4处进行的变速操作中,臂部51被控制定位,以便在选择方向se上偏移预定量h1,并且在演一个方向转动q1的时候与其中一个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接触和在沿相反方向上转动q2的时候与另一个柱状凸起402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接触。
接下来,将参照图11A和图11B说明当前齿轮是第一速齿轮(在第一离合器2侧)并且该齿轮被变换到第二速齿轮(在第二离合器3侧)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单一形状臂部(在下文中简称为单臂部)51a在选择方向上移动到第六至第二速齿轮变速线(参照在图2中的Se3),同时被保持在单臂部51a可在选择方向上移动的退后位置处。然后,单臂部51a开始转动q2(参照图11B)以提供变速操作,从而变速柄40的柱状凸起402变换到第二速齿轮。其后,完成到第二速齿轮段的变速操作,并且离合器2和离合器3逐渐地被切换成连接以提供无缝变速排档。其后,单臂部51a转动,并且单臂部51a在单臂部51a可在选择方向上移动的退后位置处沿选择方向移动,被返回到第一至第三速齿轮变速线(参照在图2中的Se1)以便在这个速齿轮变速线转动,从而完成使与在第一至第三速齿轮轨道30上的单臂部51a相对的柱状凸起402从第一速齿轮返回到空档位置的返回处理r。然后,单臂部51a返回到单臂部51a可在选择方向上移动的退后位置。
当齿轮在沿选择方向从当前齿轮(第一速齿轮)移动到在目标齿轮(第二速齿轮)上的空档位置之后被变换到目标齿轮时,圆柱凸起402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能够通过来自正交方向的单臂部51a的转动q2接收来自方向u2的压力Ps2(参照图11B)。因此,来自单臂部51a的变速驱动力能够以较高的传输效率传递。变速操作(变速产生操作)的相对较大的力也可以被从单臂部51a施加到变速柄40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20,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
进一步地说,在后续的变速退出操作中,单臂部51a返回与先前的齿轮(第一速齿轮)相对应的退后位置,柱状凸起402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2通过单臂部51a的转动q2被推压以执行用于返回到空档位置的返回处理r。因此,变速退出操作能够被相对平滑地执行,也减少了变速排档时间。
进一步地说,单臂部51a可以沿变速方向转动q2的同时在选择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变速排档时间能够被进一步地减少。
接下来,将参照图12A和图12B说明当前齿轮是第五速齿轮并被变换到第六速齿轮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齿轮是第五速齿轮(通过实线表示),在第一位置E1的单臂部51a在第六至第二变速线(参照在图2中的se3)上的选择方向上移动,并且执行单臂部51a的转动q1(参照图12B),从而压力Ps1被从方向u1施加到在第六速齿轮(目标齿轮)侧的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并且齿轮被变换到第六速齿轮。
其后,完成到第六速齿轮的变速操作,并且离合器2和离合器3逐渐地被切换成连接以提供无缝变速排档。
其后,在变速退出操作中,各个单臂部51a在退后位置被转动,然后返回到停车至先前的速度中(先前的齿轮)的第五变速线。在第二位置E2的单臂部51a被转动以推压先前的第五速齿轮(先前的齿轮)的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图12A和图12B中的右侧面)以完成返回处理r。
当齿轮被变换到目标齿轮(第六速齿轮)时,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q1能够通过正交方向的单臂部51a的转动q1(参照图12B)而高效地接收来自方向u2的压力Ps2。因此,可以较高的传输效率从单臂部51a传递变速驱动力。进一步地说,变速操作(变速产生操作)的相对较大的力可以通过单臂部51a施加到变速柄40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20上,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
进一步地说,在后续的变速退出操作中,单臂部51a返回与先前的齿轮(第五速齿轮)相对应的退后位置,并且柱状凸起401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fp1通过单臂部51a的转动q1被推压以执行返回到空档位置的返回处理r。因此,变速退出操作能够被相对平滑地执行,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
更进一步地说,单臂部51a可以在沿变速方向转动q1的同时在选择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变速排档时间能够被进一步地减少。
上述自动变速器1为双离合器型,并且本发明是双离合器型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操作装置,它能够以较高的传输效率从单臂部51a传递变速驱动力,还能够从单臂部51a对变速柄40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20施加相对较大的变速操作(变速产生操作)力,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从而,当本发明被应用时,特别是,提高变速速度的功能与双离合器的功能同步以进一步地提高变速可操作性。
在上述双离合器型自动变速器之外,本发明还适用于与使用单个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从而提供类似的效果和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当在变速柄处的一对柱状凸起处于空档位置时,一个方向的压力从臂部施加到其上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和另一个方向的压力从臂部施加到其上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定位在基准正交表面上。因此,从处于空档位置的臂部施加的一个方向的压力和另一个方向的压力几乎都从正交方向以较高的传输效率施加到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和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从而,传输效率被提高,相对大的变速操作力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从臂部被施加给变速柄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部,从而可以减少变速排档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臂部以伸出方式形成,以便具有分叉的形状,并且设置一个方向的压力被施加于其上的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和另一个方向的压力被施加于其上的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和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定位在基准正交表面上,从而两个压力能够在与两个压力接收表面正交的方向上以较高的传输效率被施加,结果传输效率提高。相对大的变速操作的力能够从其中一个臂部向一个方向或者从另一个臂部向相反方向被施加到变速柄和与其整体形成的变速叉上。从而,变速排档时间能够被减少,特别是,绕着臂部的轴部的中心轴线的转动角能够被设定的相对较小,从而可以使变速操作时间相对短。
本发明适用于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其中转动力能够借助于双离合器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以及借助于变速齿轮被有选择地变换和传递到自动变速器的各个副轴。特别是,变速处理能够被减少以提高变速速度,变速操作装置与离合器同步以进一步提高变速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第一位置的臂部被变换到第三组中的各个齿轮,同时在第二位置的臂部被变换到第四组中的各个齿轮,从而消除了臂部在选择方向上移动越过第三和第四组移动的需要。进一步地说,轴部可以在选择方向上移动相对小的范围,从而提高选择操作***的构件的可操作性并且减少尺寸。

Claims (4)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操作构件,包含:
轴部,该轴部被支撑在所述变速器的外壳中,以便在选择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和
臂部,该臂部在径向上相对于所述轴部的中心轴线伸出,并且在被保持在所述臂部可在所述选择方向上移动的退后位置处的同时沿着所述选择方向移动,尔后绕着所述中心轴线转动以执行齿轮的变速操作;和
多个变速轨道构件,每个变速轨道构件包含:
轨道部,该轨道部被支撑在所述外壳中以便产生相对位移;
变速叉部,该变速叉部从所述轨道部伸出并执行齿轮的变速操作;和
变速柄部,该变速柄部从所述轨道部伸出并能够与所述臂部结合;
其中所述变速柄部的与所述臂部接合的接合部包含一对柱状凸起,该对柱状凸起布置在沿着所述变速方向和沿着所述选择方向均彼此不同的位置,
所述柱状凸起中的一个包含一侧压力接收表面,该一侧压力接收表面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臂部的沿所述变速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一个方向的压力,
所述柱状凸起中的另一个包含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该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臂部的沿与所述一个方向压力相反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压力,
当所述变速柄部保持在空档位置时,所述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和所述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大致定位在与所述轴部的中心轴线相重叠并与所述轨道部正交的基准正交表面上,并且
所述臂部从所述退后位置绕着所述中心轴线转动,以向所述一侧压力接收表面施加所述一个方向压力,从而沿一个方向变速驱动所述变速叉部,并且所述臂部从所述退后位置绕着所述中心轴线反向转动,以向所述另一侧压力接收表面施加所述另一个方向压力,从而沿所述另一个方向变速驱动所述变速叉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从所述轴部以伸出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分叉形状的一对臂部,并且被保持为使得所述变速柄部的接合部布置在当保持在退后位置时的两个所述臂部之间的中间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多个齿轮,
所述齿轮被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
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相对应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并且
所述第一和第二主轴两者均借助于双离合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联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用于输出通过所述齿轮变换的转动力的变速器输出齿轮,
所述多个齿轮被分成第三组和第四组,
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三组和所述第四组相对应、并且将变换的转动力传递到所述变速器输出齿轮的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
所述轴部以伸出方式形成有:
用于变换在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三组中的各个齿轮的臂部;和
用于变换在第二位置的所述第四组中的各个齿轮的臂部;并且
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被布置成在所述选择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
CN2009102471395A 2008-11-27 2009-11-25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94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2879 2008-11-27
JP2008302879A JP4591596B2 (ja) 2008-11-27 2008-11-27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9418A true CN101749418A (zh) 2010-06-23
CN101749418B CN101749418B (zh) 2013-09-11

Family

ID=4216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713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9418B (zh) 2008-11-27 2009-11-25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69743B2 (zh)
JP (1) JP4591596B2 (zh)
KR (1) KR100996761B1 (zh)
CN (1) CN101749418B (zh)
DE (1) DE102009056147B4 (zh)
RU (1) RU2427748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22371B1 (en) * 2009-11-13 2011-09-28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Motor-vehicle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including a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gear shift device comprising a rotary drum
KR101636723B1 (ko) 2010-06-28 2016-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5895702B2 (ja) * 2012-05-18 2016-03-30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装置
WO2014081198A1 (ko) * 2012-11-20 2014-05-30 서강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듀얼클러치 변속장치
DE102013004953A1 (de) 2013-03-22 2014-09-25 Audi Ag Aktuatorein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entsprechendes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RU2527415C1 (ru) * 2013-07-16 2014-08-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Яросла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ВПО "ЯГТУ")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передач в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ступенчатой коробке передач
EP3002485B1 (en) * 2014-10-03 2017-04-19 Fiat Group Automobiles S.p.A. Devi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actuation members of a gearbox for motor-vehicles
DE102015012348A1 (de) * 2015-09-22 2017-03-23 Daimler Ag Schaltgabel
FR3067677A1 (fr) * 2017-06-16 2018-12-2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Frein de parking de vehicule a verrouillage controlable par un actionnement manuel en l’absence de courant
DE102019200547B3 (de) * 2019-01-17 2020-03-12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Getriebeeinstelleinrichtung, Schaltgetriebe und Kraftfahrzeug mit Getriebeeinstelleinrichtung
DE102022209343A1 (de) 2022-09-08 2024-03-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221205D0 (en) * 1992-10-08 1992-11-25 Massey Ferguson Sa Transmission units
JP3842518B2 (ja) 2000-04-24 2006-11-08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装置
DE10108881B4 (de) * 2001-02-23 2013-05-29 Volkswag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nd Verfahren zur Schaltsteuer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JP2002267011A (ja) * 2001-02-23 2002-09-18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動力伝達装置
FR2831634B1 (fr) * 2001-10-31 2004-02-27 Renault Boite de vitesses a selection masquee
DE10231547A1 (de) 2002-07-11 2004-01-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DE10316163A1 (de) * 2003-04-09 2004-11-11 Dr.Ing.H.C. F. Porsche Ag Mehrstufiges Schaltgetrieb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DE10335262A1 (de) * 2003-08-01 2005-03-03 Daimlerchrys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koaxialem Antrieb und Abtrieb
JP2007331654A (ja) * 2006-06-16 2007-12-27 Aisin Ai Co Ltd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機能を備えた歯車変速装置
JP4696221B2 (ja) * 2007-03-01 2011-06-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同期噛み合い式自動変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26294A1 (en) 2010-05-27
JP2010127388A (ja) 2010-06-10
DE102009056147A1 (de) 2010-06-17
JP4591596B2 (ja) 2010-12-01
CN101749418B (zh) 2013-09-11
US8069743B2 (en) 2011-12-06
KR20100061335A (ko) 2010-06-07
DE102009056147B4 (de) 2012-03-15
KR100996761B1 (ko) 2010-11-25
RU2009143801A (ru) 2011-06-10
RU2427748C1 (ru) 201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9418B (zh)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EP2256378B1 (en) Gear shift device of gearbox
EP1965103B1 (en) Synchromes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1324268B (zh) 变速器
CN101509551B (zh)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
CN101985978A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装置的换档机构
CN101514749B (zh)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
CN100417844C (zh) 手动变速箱的换档变速装置
US7467563B2 (en) Shifting device with a single rod on a gearbox
CN101846184A (zh) 双离合传动装置
RU2559665C2 (ru) Система с поводковым элементом механизма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передач
CN101319720B (zh) 变速装置
KR20140124665A (ko) 하나의 축을 이용한 농기계의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JP5891642B2 (ja) 多段変速機の変速機構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
CN102434664A (zh) 汽车变速器选/换档操纵装置
CN209430752U (zh) 一种变速箱及其换挡装置
CN109357007A (zh) 一种变速箱及其换挡装置
CN103363090A (zh) 连续换挡变速器
CN105723130B (zh) 手动变速器
JP4957708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CN104334932A (zh) 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