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605A - 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605A
CN101713605A CN200910178981A CN200910178981A CN101713605A CN 101713605 A CN101713605 A CN 101713605A CN 200910178981 A CN200910178981 A CN 200910178981A CN 200910178981 A CN200910178981 A CN 200910178981A CN 101713605 A CN101713605 A CN 101713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frigerant
exchange tube
liquid collecting
coll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8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基之
东山直久
峯北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Thermal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01713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2Evaporators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4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 F28F9/16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 F28F9/18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by welding
    • F28F9/182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by welding the heat-exchange conduits having end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deformed; the heat-exchange conduits or end plates hav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eans, e.g. abut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5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2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consisting of zig-zag shaped fins
    • F28F1/128Fin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ed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4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器。该蒸发器(1)的热交换管(4)是通过将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彼此接合成层叠状而形成的。通过使形成热交换管(4)的两片金属板向外侧鼓出,在热交换管(4)上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下两端开口的至少一个冷媒流通部(45)。在热交换管(4)的上下两端中的与冷媒流通部(45)相对应的部分,设置通过管插通孔(18、22)而***集液箱(2、3)的集液部内的***部(53)。在热交换管(4)的上下两端部的***部(53)中的除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外的部分,形成向热交换管(4)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55)。

Description

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作为搭载于例如机动车的冷冻循环的车辆空调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将流过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的空气的下游侧(图1、图2以及图10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称为前,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称为后,将图1、图2以及图10的上下称为上下。
近年来,作为能够谋求小型轻量化以及高性能化的车辆空调用蒸发器,本申请人早前提出了下述的蒸发器(参照日本特开2008-20098号公报),该蒸发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集液箱(header tank)和多个铝挤压型材制的扁平状热交换管,该热交换管在两个集液箱之间其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侧集液箱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并且相互一体化了的冷媒入口集液部(header)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下侧集液箱具有以与冷媒入口集液部相对的方式设置的第一中间集液部、和第二中央集液部,该第二中央集液部以与冷媒出口集液部相对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中央集液部的后侧并且与第一中间集液部一体化;在各集液箱的集液部遍及集液部的全长形成有向另一集液箱侧突出的凸部,该凸部由朝向另一集液箱侧向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侧壁、和连接前后两侧部的前端彼此的平坦的连接壁构成,并且形成有从凸部的前侧壁向后侧壁***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管插通孔,在两集液箱的各集液部彼此之间各设置有一列分别由在两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管组,并且各热交换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两端部以通过管插通孔而***两集液箱的各集液部内的状态被钎焊于两集液箱,通过热交换管中的管插通孔而被***集液箱内的***部的前端为水平状。
但是,在车辆空调中,检测蒸发器的出口侧的空气温度(排气温度),基于该检测到的排气温度,控制压缩机周期性地重复工作(ON)、停止(OFF)。在压缩机停止了的情况下,在上侧集液箱的冷媒入口集液部内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内残留的气液混相的冷媒中的液相冷媒,由于重力而流入各热交换管组的热交换管的冷媒流路内,通过该冷媒的作用来防止在压缩机停止时排气温度急剧上升。
但是,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中,在各集液箱的集液部遍及集液部的全长形成有向另一集液箱侧突出的凸部,该凸部由朝向另一集液箱侧向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侧壁、和连接前后两侧部的前端彼此的平坦的连接壁构成,并且形成有从凸部的前侧壁向后侧壁***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管插通孔,***管插通孔的热交换管的***部的前端为水平状,所以从热交换管的***部的前端到冷媒入口集液部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的凸部的连接壁内面为止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变得比较大。其结果是,残留在上侧集液箱的冷媒入口集液部内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内的气液混相的冷媒中的流入各热交换管组的热交换管的冷媒流路内的液相冷媒的量变得比较少,防止压缩机停止时排气温度急剧上升的效果不够理想。
另外,热交换管的***部的前端变为水平状,从热交换管的***部的前端到冷媒入口集液部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的凸部的连接壁内面为止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变得比较大,所以冷媒入口集液部内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内的流路阻力增大,可能会降低性能。尤其是,冷媒出口集液部内的流路阻力增大,则冷媒出口集液部内所存在的气相冷媒的比例大,所以性能降低可能很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防止压缩机停止时排气温度急剧上升,并且能防止在集液部内的流路阻力增大的蒸发器。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包括下面的技术方案。
1)一种蒸发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集液箱;和在两集液箱之间、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扁平状热交换管,在各集液箱设有在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集液部,热交换管的两端部以***在集液箱的集液部形成的管插通孔的状态被钎焊于两集液箱,其特征在于,
热交换管是通过将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彼此接合成层叠状而形成的,通过使形成热交换管的两片金属板中的至少任一方向外侧鼓出,在热交换管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下两端开口的至少一个冷媒流通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与冷媒流通部相对应的部分,设有通过管插通孔而被***集液箱的集液部内的***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至少上端部的***部中的除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外的部分,形成有向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2)根据权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两集液箱中的至少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遍及集液箱的全长地形成有向另一集液箱侧突出的凸部,在该凸部形成有供热交换管的***部***的管插通孔。
3)根据上述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的凸部由:朝向另一集液箱侧向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壁、和连接前后两侧壁的前端彼此的平坦的连接壁构成,管插通孔从凸部的前侧壁形成至后侧壁。
4)根据上述3)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热交换管的***部的凹部由:朝向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侧向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边部分、和连接前后两侧边部分的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内侧端部彼此且与集液部的凸部的连接壁内面平行的直线状的底边部分构成。
5)根据上述4)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从热交换管的***部中的凹部的底边部分到集液部的凸部的连接壁内面为止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为2.0mm以下。
6)根据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集液箱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并列的多个集液部,并且在热交换管设有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的与集液部相同数量的冷媒流通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中的相邻冷媒流通部之间设有与集液箱的外面抵接而进行热交换管的端部的定位的定位部。
7)根据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集液箱设有一个集液部,并且在热交换管设有一个冷媒流通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中的冷媒流通部的前后两侧部分设有与集液箱的外面抵接而进行热交换管的端部的定位的定位部。
8)根据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形成热交换管的两片金属板的板厚为0.25mm以下。
9)根据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热交换管的冷媒流通部内配置有波纹状的内翅片,其被钎焊于两片金属板,该内翅片的厚度为0.1mm以下。
10)根据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上侧集液箱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冷媒入口的冷媒入口集液部,在冷媒入口集液部内使冷媒从冷媒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流动。
11)根据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上侧集液箱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冷媒入口的冷媒入口集液部,由分隔部件将冷媒入口集液部内分割为冷媒通过冷媒入口流入的上侧空间和热交换管所面向的下侧空间,使冷媒入口集液部内的上下两空间在与冷媒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连通部而相互连通,在上侧空间中使冷媒从冷媒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流动,在下侧空间中使冷媒沿与上侧空间中的流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根据上述1)的蒸发器,热交换管是通过将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彼此接合成层叠状而形成的,通过使形成热交换管的两片金属板中的至少任一方向外侧鼓出,在热交换管中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下两端开口的至少一个冷媒流通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与冷媒流通部相对应的部分,设有通过管插通孔而被***集液箱的集液部内的***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至少上端部的***部中的除去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有向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所以相比上述公报记载的蒸发器能够减小从热交换器的上端部的***部的前端到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中形成有管插通孔的壁的内面为止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因此,在压缩机停止时,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内残留的气液混相的冷媒中的流入热交换管的冷媒流路内的液相冷媒的量变得比较大,能够防止压缩机停止时排气温度急剧上升。
另外,能够使至少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内的冷媒流路截面面积增大,所以能够防止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内的流路阻力增大所导致的性能降低。
而且,热交换管是通过将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彼此接合成层叠状而形成的,所以在接合金属板彼此之前实施冲压加工,因此能够在金属板的上下两端部中的至少上端部形成用于形成凹部的切口部分。因此,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至少上端部的***部中的除去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凹部的加工作业,比在上述公报记载的蒸发器所用的挤压型材制热交换管的端部形成凹部的作业简单。
根据上述2)以及3)的蒸发器,在两集液箱中的至少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遍及集液箱的全长形成有向另一集液箱侧突出的凸部,在该凸部上形成有供热交换管的***部***的管插通孔,因而在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内积存比较多的气液混相的冷媒,所以在上述1)那样构成的蒸发器中,在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内残留的气液混相的冷媒中的流入热交换管的冷媒流路内的液相冷媒的量变得比较多,能够有效地防止压缩机停止时排气温度急剧上升。
另外,在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遍及集液箱的全长形成有向另一集液箱侧突出的凸部,因此上侧集液箱的耐压性上升。
根据上述4)的蒸发器,能够确保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内的冷媒流路截面面积为最大极限。
根据上述5)的蒸发器,在压缩机停止时,能够使没有从上侧集液箱集液部内流入热交换管的冷媒流路内的液相冷媒的量为最小极限。
根据上述6)以及7)蒸发器,能够使热交换管的***部通过集液部的管插通孔***集液箱内时的***长度一定。
根据上述7)的蒸发器,与上述公报记载的蒸发器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根据上述8)的蒸发器,能够谋求热交换管的轻量化。
根据上述9)的蒸发器,能够使热交换管的耐压性提高,并且能够谋求轻量化。
根据上述10)的蒸发器,起到下面的效果。即,在该蒸发器中,在上侧集液箱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冷媒入口的冷媒入口集液部,在冷媒入口集液部内使冷媒从冷媒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流动,在热交换管的***部的前端为水平状的情况下,如果冷媒的流量为高流量,则从冷媒入口流入的冷媒由于惯性容易向与冷媒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流动,所以流入配置在冷媒入口侧的热交换管的冷媒的量变少,并且流入配置在与冷媒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侧的热交换管的冷媒的量变多,冷媒向与冷媒入口集液部连接的所有热交换管的分流变得不均匀。但是,根据上述1)的蒸发器,如果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至少上端部的***部中的除去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有向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则在集液部内的冷媒流路截面面积变大,冷媒的流速降低,所以能够抑制从冷媒入口流入的冷媒由于惯性而容易向与冷媒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流动。因此,使冷媒向与冷媒入口集液部连接的所有热交换管的分流变得均匀。
根据上述11)的蒸发器,起到下面的效果。即,在该蒸发器中,在上侧集液箱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冷媒入口的冷媒入口集液部,由分隔部件将冷媒入口集液部内分割为冷媒通过冷媒入口流入的上侧空间和热交换管所面对的下侧空间,使冷媒入口集液部内的上下两空间在与冷媒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连通部而相互连通,在上侧空间中使冷媒从冷媒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端侧流动,在下侧空间中使冷媒沿与上侧空间中的流向相反的方向流动,与上述公报记载的蒸发器同样地,在热交换管的***部的前端为水平状的情况下,如果冷媒的流量为高流量,则从冷媒入口流入了冷媒入口集液部内的上侧空间的冷媒通过连通部流入下侧空间,这样冷媒由于向下的流动分量而变得容易向下侧流动,多流入连通部侧的热交换管内。与此同时,已向下侧流动的冷媒,与热交换管中的向集液部内突出的部分冲击而向上侧反冲,变得难以流入在冷媒入口集液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配置的热交换管,并且变得容易流入冷媒入口侧(与连通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也多流入在冷媒入口侧配置的热交换管内,冷媒向与冷媒入口集液部连接的所有热交换管的分流变得不均匀。但是,根据上述1)的蒸发器,如果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至少上端部的***部中的除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外的部分形成有向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则抑制从冷媒入口流入了冷媒入口集液部内的上侧空间的冷媒通过连通部流入下侧空间时向上侧反冲。因此,流入配置在冷媒入口集液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热交换管的冷媒量增加,能够使冷媒向与冷媒入口集液部连接的所有热交换管的分流变得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蒸发器的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是局部省略的图1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蒸发器的第一集液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蒸发器的热交换管的上端部与第一集液箱的第一部件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的B-B线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的蒸发器的第二集液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蒸发器的热交换管的下端部与第二集液箱的第一部件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2的C-C线放大剖视图。
图9是省略图2的一部分的D-D线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中的蒸发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1是省略了图10的一部分的E-E线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铝”这一术语除了纯铝外还包括铝合金。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图1的左右称为左右。
图1表示蒸发器的整体构成,图2至图9表示蒸发器的要部构成。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蒸发器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铝制的第一集液箱2以及铝制的第二集液箱3;在两集液箱2、3之间,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左右方向(集液箱2、3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铝制扁平状热交换管4;分别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4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以及左右两端的热交换管4的外侧而钎焊于热交换管4的铝制的波纹翅片5;和分别配置在左右两端的波纹翅片5的外侧而钎焊于波纹翅片5的铝制侧板6。
第一集液箱2具有:位于前侧(通风方向下游侧)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冷媒入口集液部7;位于后侧(通风方向上游侧)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冷媒出口集液部8;和将两集液部7、8相互一体化连接的连接部9。在第一集液箱2的冷媒入口集液部7连接有铝制的冷媒入口管11,同样在冷媒出口集液部8连接有铝制的冷媒出口管12。第二集液箱3具有:位于前侧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中间集液部13;位于后侧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中间集液部14;和将两集液部13、14相互一体化连接的连接部15。第一集液箱2以及第二集液箱3的周壁的横截面形状一样,相互上下反向地配置。
如图2至图5所示,在第一集液箱2的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下侧部分(朝向第二集液箱3侧的部分),遍及第一集液箱2的全长地分别形成有向下侧(第二集液箱3侧)突出的凸部16、17。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凸部16、17,分别由朝向下侧(第二集液箱3侧)向前后方向内侧(热交换管4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壁16a、16b、17a、17b;和将前后两侧壁16a、16b、17a、17b的前端(下端)彼此一体地连接的水平平坦状的连接壁16c、17c构成。而且,在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从凸部16、17的前侧壁16a、17a到后侧壁16b、17b分别形成***热交换管4的上端的前后方向长的多个管插通孔18。冷媒入口集液部7的管插通孔18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管插通孔18,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
在第二集液箱3的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上侧部分(朝向第二集液箱2侧的部分),分别遍及第二集液箱3的全长形成有向上侧(第一集液箱2侧)突出的凸部19、21。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凸部19、20由朝向上侧(第一集液箱2侧)向前后方向内侧(热交换管4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壁19a、19b、21a、21b;和将前后两侧壁19a、19b、21a、21b的前端(上端)彼此一体地连接的水平平坦状的连接壁19c、21c构成。而且,在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从凸部19、20朝向后侧壁19b、21b分别形成有***热交换管4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长的多个管插通孔22。
第一集液箱2由: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与所有的热交换管4相连的板状的第一部件23;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覆盖第一部件23的上侧(与热交换管4相反一侧)的第二部件24;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或铝裸材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配置在第一部件23与第二部件24之间并钎焊于两部件23、24的平坦的分隔部形成用板25;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钎焊于第一部件23、第二部件24以及分隔部形成用板25的左右两端的铝制左右两端部件26;和以跨及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方式钎焊于右端部件26的外面的前后方向长的铝制的连接板27构成,连接板27连接有冷媒入口管11以及冷媒出口管12。连接板27是通过对铝裸材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
第一部件23形成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凸部16、17;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垂直状的前后两侧壁的下部;和连接部9的下部。在第一部件23中的形成连接部9的下部的平坦部23a,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多个排水用贯通孔10。第二部件24形成连接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前后两侧壁的上端部彼此的横截面圆弧状的顶壁;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前后两侧壁的上部;和连接部9的上部。在第二部件24中的形成连接部9的上部的平坦面24a,在与第一部件23的排水用贯通孔10一致的位置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多个排水用贯通孔20。
分隔部形成用板25形成将冷媒入口集液部7内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7A、7B的前侧分隔部28(分隔部件);将冷媒出口集液部8内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8A、8B的后侧分隔部29(分隔部件);和连接部9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在分隔部形成用板25的前侧分隔部28中的比配置在左端部的热交换管4靠左侧的部分,形成有使冷媒入口集液部7内的两个空间7A、7B连通的连通孔31(连通部)。在分隔部形成用板25的前侧分隔部28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使冷媒入口集液部7内的上下两个空间7A、7B连通的多个圆形连通孔32。另外,在分隔部形成用板25的后侧分隔部29的后侧部分中的除左右两端部外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且使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上下两个空间8A、8B连通的多个椭圆形连通孔33。中央部的椭圆形连通孔33的长度比其他的椭圆形连通孔33的长度短。而且,在分隔部形成用板25中的形成连接部9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平坦部25a,在与第一部件23以及第二部件24的排水用贯通孔10、20一致的位置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多个排水用贯通孔30。
在第二部件24的平坦部24a中的至少一部分排水用贯通孔20的一端侧、这里是右端侧,一体地形成有从上方穿过分隔部形成用板25以及第一部件23的排水用贯通孔30、10的临时紧固爪40,临时紧固爪40的前端部以向右侧弯曲而卡合于第一部件23的下面的状态钎焊于分隔部形成用板25以及第一部件23。在组合第一部件23、第二部件24以及分隔部形成用板25之前的状态下,临时紧固爪40直着延伸,为组合它们而使临时紧固爪40的前端弯曲,从而将第一部件23、第二部件24以及分隔部形成用板25临时紧固。用40A表示弯曲之前的直着延伸的临时紧固爪。
左端部件26封闭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左端开口,右端部件26封闭冷媒入口集液部7以及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右端开口。在右端部件26的封闭冷媒入口集液部7的右端开口的部分中的与上侧空间7A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冷媒入口26a,在封闭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右端开口的部分中的与上侧空间8A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冷媒出口26b。连接板27,具有与右端部件26的冷媒入口26a以及冷媒出口26b连通的冷媒通路27a、27b。
如图2以及图6至图8所示,第二集液箱3由: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与所有的热交换管4相连的板状的第一部件34;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覆盖第一部件34的下侧(与热交换管4相反一侧)的第二部件35;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或铝裸材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配置在第一部件34与第二部件35之间并钎焊于两部件34、35的平坦的分隔部形成用板36;和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钎焊于第一部件34、第二部件35以及分隔部形成用板36的左右两端的铝制左右两端部件37构成。
第一部件34,与第一集液箱2的第一部件23结构相同并且与第一部件23上下反向配置,形成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凸部19、21;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前后两侧壁的上部;和连接部15的上部。在第一部件34中的形成连接部15的上部的平坦部34a,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多个排水用贯通孔50。第二部件35与第一集液箱2的第二部件24结构大致相同并且与第二部件24上下反向配置,形成连接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前后两侧壁的上端部彼此的横截面圆弧状的底壁;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前后两侧壁的下部;和连接部15的下部。在第二部件35中的形成连接部15的下部的平坦部35a,与第一部件34的排水用贯通孔50一致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多个排水用贯通孔56。
分隔部形成用板36,与第一集液箱2的分隔部形成用板25结构大致相同并且与分隔部形成用板25上下反向配置,形成将第一中间集液部13内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13A、13B的前侧分隔部38;将第二中间集液部14内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14A、14B的后侧分隔部39;和连接部1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在前侧分隔部38,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比较大的多个方形连通孔41。另外,在后侧分隔部39的后侧部分,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贯通状形成有多个圆形连通孔42。而且,在分隔部形成用板36中的形成连接部1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平坦部36a,与第一部件34以及第二部件35的排水用贯通孔50、56一致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多个排水用贯通孔57。
在第二部件35的平坦部35a中的至少一部分排水用贯通孔56的一端侧、这里是右端侧,一体地形成有从下侧穿过分隔部形成用板36以及第一部件34的排水用贯通孔57、50的临时紧固爪58,临时紧固爪58的前端部以向右侧弯曲而卡合于第一部件34的下面的状态钎焊于分隔部形成用板36以及第一部件34。与第一集液箱2的情况相同,在组合第一部件34、第二部件35以及分隔部形成用板36之前的状态下,临时紧固爪58直着延伸,为组合它们而使临时紧固爪58的前端弯曲,从而将第一部件34、第二部件35以及分隔部形成用板36临时紧固。用58A表示弯曲之前的直着延伸的临时紧固爪。
在第二集液箱3的第二部件35中的划分两个中间集液部13、14的下侧空间13B、14B彼此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使第一中间集液部13的下侧空间13B内与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下侧空间14B内连通的多个连通部43,并且该连通部43与排水用贯通孔50、56、57错位设置。连通部43是在对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成形第二部件35时形成的。
左端部件37封闭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左端开口,右端部件37封闭第一中间集液部13以及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右端开口。
如图2、图4、图7以及图9所示,热交换管4,是通过将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铝硬钎焊板制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44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以及前后方向中央部遍及全长地钎焊而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两个、即与第一集液箱2以及第二集液箱3的集液部7、8、13、14的数量相等的数量的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冷媒流通部45。优选,形成热交换管4的两片金属板44的板厚为0.25mm以下。热交换管4的冷媒路通部45,通过在两片金属板44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的钎焊部46与前后方向中央部彼此的钎焊部47之间的部分,分别在两片金属板44上形成遍及全长的外侧鼓出部48,而设置。另外,以跨及热交换管4的两冷媒流通部45内的方式,配置有铝制波状内翅片49,该波状内翅片49钎焊于两片金属板44。优选,内翅片的厚度为0.1mm以下。热交换管4的各金属板44中的形成两冷媒流通部45的外侧鼓出部48的前后两侧壁48a,朝向热交换管4的厚度的中央部(另一金属板44侧)向前后方向外侧倾斜。外侧鼓出部48的前后两侧壁48a与波纹翅片5的左右两侧缘部所成的角度θ,考虑到在热交换管4以及波纹翅片5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的排水性,优选为25至40度。另外,热交换管4的前后两冷媒流通部45之间的间隔,考虑到在热交换管4以及波纹翅片5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的排水性,优选为1.5至3.5mm。
热交换管4中的两金属板44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的钎焊部46的上下两端部,被从前后方向外侧缘向上下两端面切削掉了。用51表示该切削部。另外,热交换管4中的两金属板4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彼此的钎焊部47的上下两端部,相比其他部分前后方向的宽度要宽,在宽幅钎焊部47a上从上下方向外端部切削而形成有切口52。另外,通过在热交换管4上设置宽幅钎焊部47a,冷媒流通部45的上下两端部相比其他部分前后方向的宽度要窄。而且,热交换管4中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的钎焊部46的切削部51、与前后方向中央部彼此的宽幅钎焊部47a的切口52之间的部分,与冷媒流通部45相对应,并且相比其他部分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在该部分设有供***第一集液箱2以及第二集液箱3的管插通孔18、22内的***部53。而且,在已将热交换管4的***部53***第一集液箱2以及第二集液箱3的管插通孔18、22内时,热交换管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彼此的宽幅钎焊部47a的切口52的底边部分与第一集液箱2以及第二集液箱3的凸部16、17、19、21的外面抵接,该底边部分成为进行热交换管4的端部的定位的定位部54。
在热交换管4的上下两端部的***部53中的除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外的部分,形成有向热交换管4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55。热交换管4的***部53的凹部55由:朝向热交换管4的另一端侧向热交换管4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边部分55a;和连接前后两侧边部分55a的热交换管4的长度方向内侧端部彼此、且与第一集液箱2以及第二集液箱3的凸部16、17、19、21的连接壁16c、17c、19c、21c的内面平行的直线状的底边部分55b构成。优选,从热交换管4的***部53中的凹部55的底边部分55b到凸部16、17、19、21的连接壁16c、17c、19c、21c的内面为止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D为2.0以下。
波纹翅片5,为热交换管4的前后两冷媒流通部45所共有,其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热交换管4的宽度大致相等。
上述的蒸发器1,是通过组合并一次性钎焊除入口管11以及出口管12外的全部部件而制成的。
蒸发器1,与压缩机以及作为冷媒冷却器的冷凝器一起构成使用氟系冷媒的冷冻循环,作为车辆空调搭载于车辆例如机动车。
在上述蒸发器1中,在压缩机工作时,通过了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的气液混相的二相冷媒,从冷媒入口管11通过连接板27的冷媒通路27a以及右端部件26的冷媒入口26a流入第一集液箱2的冷媒入口集液部7的上侧空间7A内。已流入冷媒入口集液部7的上侧空间7A内的冷媒向左侧流动,通过连通孔31流入下侧空间7B内,并且通过分隔部形成用板25的前侧分隔部28的圆形连通孔32流入下侧空间7B内,在下侧空间7B内向右侧流动。即,冷媒,在上侧空间7A中从冷媒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流动,在下侧空间7B中向上侧空间7A中的流向的相反方向流动。
这里,即使在冷媒的流量为高流量的情况下,由于热交换管4的上端部的***部53的凹部55的作用,也能抑制从冷媒入口流入了冷媒入口集液部7内的上侧空间7A内的冷媒通过连通孔31流入下侧空间7B时的向上侧反冲。因此,流入配置在冷媒入口集液部7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热交换管4的冷媒量增加,能够使冷媒向与冷媒入口集液部7连接的所有热交换管4的分流变得均匀。
已流入下侧空间7B的冷媒,分流流入热交换管4的前侧冷媒流通部45内。已流入热交换管4的前侧冷媒流通部45内的冷媒,在冷媒流通部45内向下侧流去而流入第二集液箱3的第一中间集液部13的上侧空间13A内。已流入第一中间集液部13的上侧空间13A内的冷媒,通过分隔部形成用板36的前侧分隔部38的方形连通孔41流入下侧空间13B内。已流入下侧空间13B内的冷媒,通过连通部43流入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下侧空间14B内。
已流入第二中间集液部14的下侧空间14B内的冷媒,通过分隔部形成用板36的后侧分隔部39的圆形连通孔42流入上侧空间14A内,分流流入热交换管4的后侧冷媒流通部45内。
已流入热交换管4的后侧冷媒流通部45内的冷媒,向上方流动流入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下侧空间8B内,通过分隔部形成用板25的后侧分隔部29的椭圆形连通孔33流入上侧空间8A内。
已流入冷媒出口集液部8的上侧空间8A内的冷媒向右侧流动,通过右端部件26的冷媒出口26b以及连接板27的冷媒通路27b,流出到冷媒出口管12。
接着,冷媒在热交换管4的前后两冷媒流通部45内流动期间,与通过相邻的热交换管4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媒变为气相而流出。
图10以及图11表示本发明中的蒸发器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蒸发器6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铝制的第一集液箱61以及铝制的第二集液箱62;在两集液箱61、62之间、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集液箱61、6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铝制的扁平状热交换管63;分别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63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以及左右两端的热交换管63的外侧而钎焊于热交换管63的铝制的波纹翅片64;和分别配置在左右两端的波纹翅片64的外侧而钎焊于波纹翅片64的铝制侧板(省略图示)。
整个第一集液箱61成为冷媒入口集液部65,整个第二集液箱62成为冷媒出口集液部66。第一集液箱61的冷媒入口集液部65连接有铝制的冷媒入口管(省略图示),第二集液箱62的冷媒出口集液部66连接有铝制的冷媒出口管(省略图示)。
在第一集液箱61的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下侧部分(朝向第二集液箱62的部分),遍及第一集液箱61的全长地形成有向下侧(第二集液箱62侧)突出的凸部67。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凸部67由:朝向下侧(第二集液箱62侧)向前后方向内侧(热交换管63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壁67a、67b;和一体地连接前后两侧壁67a、67b的前端(下端)彼此的水平平坦状的连接壁67c构成。而且,在冷媒入口集液部65上,从凸部67的前侧壁67a到后侧壁67b地形成有供热交换管63的上端部***的前后方向长的多个管插通孔68。
第一集液箱61具有: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与所有的热交换管63相连的板状的第一部件69;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覆盖第一部件69的上侧(与热交换管63相反一侧)的第二部件71;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或铝裸材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配置在第一部件69与第二部件71之间并钎焊于两部件69、71的平坦的分隔部形成用板72;和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钎焊于第一部件69、第二部件71以及分隔部形成用板72的左右两端的铝制左右两端部件(省略图示)。
第一部件69形成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凸部67、和冷媒出口集液部65的垂直状的前后两侧壁65a的下部。第二部件71形成连接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前后两侧壁65a的上端部彼此的顶壁65b;和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前后两侧壁65a的上部。连接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前后两侧壁65a的上端部彼此的顶壁65b由: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向下侧开口且向上侧突出的横截面大致U字状的两个上侧鼓出部65c;和将两个上侧鼓出部65c的前后方向内侧壁彼此一体地连接的连接壁65b构成。分隔部形成用板72具有将冷媒入口集液部65内划分成上下两个空间65A、65B的分隔部73(分隔部件)。在分隔部形成用板72的分隔部73的前侧部分以及后侧部分,分别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比较大的多个方形连通孔74。左右两端部件封闭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左右两端开口。在左端部件或右端部件中的与上侧空间65A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冷媒入口。
第二集液箱62,与第一集液箱61结构相同并且与第一集液箱61上下反向配置,对于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因此,在第二集液箱62的冷媒出口集液部66的上侧部分(朝向第一集液箱61侧的部分),遍及第二集液箱62的全长地形成有向上侧(第一集液箱61侧)突出的凸部67。另外,冷媒出口集液部66的连接第二部件71中的冷媒出口集液部66的前后两侧壁66a的下端部彼此的底壁66b,由: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向上侧开口且向下侧突出的横截面大致U字状的两个下侧鼓出部66c;和将两个下侧鼓出部66c的前后方向内侧壁彼此一体地连接的连接壁66b构成。另外,冷媒出口集液部66内,由分隔部形成用板72的分隔部73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66A、66B。而且,在左端部件或右端部件中的与下侧空间66B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冷媒入口。
热交换管63是通过遍及全长钎焊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铝硬钎焊板制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75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而形成的,设有与第一集液箱61以及第二集液箱62的集液部相同数量的、即一个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冷媒流通部76。优选,形成热交换管63的两片金属板75的板厚为0.25mm以下。热交换管63的冷媒流通部76,通过在两片金属板75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的钎焊部77之间的部分,分别在两片金属板75上形成遍及全长的外侧鼓出部78而设置。另外,在热交换管63的冷媒流通部76内配置有铝制的波纹状内翅片79,该波纹状内翅片79钎焊于两片金属板75。优选,内翅片79的厚度为0.1mm以下。热交换管63的各金属板75中的形成冷媒流通部76的外侧鼓出部78的前后两侧壁78a,朝向热交换管63的厚度的中央部(另一金属板75侧)向前后方向外侧倾斜。外侧鼓出部78的前后两侧壁78a与波纹翅片64的左右两侧缘部所成的角度θ,考虑到在热交换管63以及波纹翅片64的表面所产生的结露水的排水性,优选,为25至40度。
热交换管63中的两片金属板75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的钎焊部77的上下两端部,从前后方向外侧缘朝向上下两端面被切削掉了。用81表示该切削部81。而且,热交换管63中的前后两侧缘部彼此的钎焊部77的切削部81之间的部分,与冷媒流通部76相对应,并且相比其他部分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在该部分设有供***第一集液箱61以及第二集液箱62的管插通孔68内的***部82。而且,在已将热交换管63的***部82***了第一集液箱61以及第二集液箱62的管插通孔68内时,热交换管63的钎焊部77的切削部81的上下方向内侧端部与第一集液箱61以及第二集液箱62的凸部67的外面相抵接,该切削部81的上下方向内侧端部成为进行热交换管63的端部的定位的定位部83。
在热交换管63的上下两端部的***部82中的除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外的部分,形成有向热交换管63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84。热交换管63的***部82的凹部84由:朝向热交换管63的另一端侧向热交换管63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边部分84a;和连接前后两侧边部分84a的热交换管63的长度方向内侧端部彼此、且与第一集液箱61以及第二集液箱63的凸部67的连接部67c内面平行的直线状的底边部分84b构成。优选,从热交换管63的***部82中的凹部84的底边部分84b到凸部67的连接壁67c内面为止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D为2.0mm以下。
蒸发器60,与压缩机以及作为冷媒冷却器的冷凝器一起构成使用氟系冷媒的冷冻循环,作为车辆空调搭载于车辆例如机动车。
在上述蒸发器60中,在压缩机工作时,通过了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的气液混相的二相冷媒,从冷媒入口管通过右端部件或左端部件的冷媒入口流入第一集液箱61的冷媒入口集液部65内,分流流入热交换管63的冷媒流通部76内。
这里,即使在冷媒的流量为高流量的情况下,由于热交换管63的上端部的***部82的凹部84的作用,在冷媒入口集液部65内的冷媒流路截面面积变大,冷媒的流速降低,所以能抑制从冷媒入口流入了的冷媒由于惯性而变得容易向与冷媒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流动。因此,流入配置在冷媒入口集液部65的冷媒入口侧部分的热交换管63的冷媒量增加,能够使冷媒向与冷媒入口集液部65连接的所有热交换管63的分流变得均匀。
已流入热交换管63的冷媒流通部76内的冷媒,在冷媒流通部76内向下侧流动,流入第二集液箱62的冷媒出口集液部66内,通过右端部件或者左端部间的冷媒出口,流出到冷媒出口管。
而且,冷媒在热交换管63的冷媒流通部76内流动期间,与通过相邻的热交换管4彼此之间的通风间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媒变为气相而流出。
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蒸发器60中,有时第一集液箱61内,由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分隔部件分隔成左右两个部分。此时,将一方的部分作为冷媒入口集液部,将另一方的部分作为冷媒出口集液部。另外,将整个第二集液箱作为中间集液部。而且,在第一集液箱61的冷媒入口集液部形成冷媒入口,在冷媒出口集液部形成冷媒出口。

Claims (11)

1.一种蒸发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集液箱;和在两集液箱之间、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扁平状热交换管,在各集液箱设有在集液箱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集液部,热交换管的两端部以***在集液箱的集液部形成的管插通孔的状态被钎焊于两集液箱,其特征在于,
热交换管是通过将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彼此接合成层叠状而形成的,通过使形成热交换管的两片金属板中的至少任一方向外侧鼓出,在热交换管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下两端开口的至少一个冷媒流通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与冷媒流通部相对应的部分,设有通过管插通孔而被***集液箱的集液部内的***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中的至少上端部的***部中的除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外的部分,形成有向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两集液箱中的至少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遍及集液箱的全长地形成有向另一集液箱侧突出的凸部,在该凸部形成有供热交换管的***部***的管插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上侧集液箱的集液部的凸部由:朝向另一集液箱侧向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壁、和连接前后两侧壁的前端彼此的平坦的连接壁构成,管插通孔从凸部的前侧壁形成至后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热交换管的***部的凹部由:朝向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侧向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前后两侧边部分、和连接前后两侧边部分的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内侧端部彼此且与集液部的凸部的连接壁内面平行的直线状的底边部分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从热交换管的***部中的凹部的底边部分到集液部的凸部的连接壁内面为止的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为2.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集液箱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并列的多个集液部,并且在热交换管设有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的与集液部相同数量的冷媒流通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中的相邻冷媒流通部之间设有与集液箱的外面抵接而进行热交换管的端部的定位的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集液箱设有一个集液部,并且在热交换管设有一个冷媒流通部,在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中的冷媒流通部的前后两侧部分设有与集液箱的外面抵接而进行热交换管的端部的定位的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形成热交换管的两片金属板的板厚为0.25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热交换管的冷媒流通部内配置有波纹状的内翅片,其被钎焊于两片金属板,该内翅片的厚度为0.1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上侧集液箱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冷媒入口的冷媒入口集液部,在冷媒入口集液部内使冷媒从冷媒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流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上侧集液箱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冷媒入口的冷媒入口集液部,由分隔部件将冷媒入口集液部内分割为冷媒通过冷媒入口流入的上侧空间和热交换管所面向的下侧空间,使冷媒入口集液部内的上下两空间在与冷媒入口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连通部而相互连通,在上侧空间中使冷媒从冷媒入口侧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流动,在下侧空间中使冷媒沿与上侧空间中的流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CN200910178981A 2008-10-07 2009-10-09 蒸发器 Pending CN1017136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0438 2008-10-07
JP260438/2008 2008-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605A true CN101713605A (zh) 2010-05-26

Family

ID=4207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8981A Pending CN101713605A (zh) 2008-10-07 2009-10-09 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83694A1 (zh)
JP (1) JP2010112695A (zh)
CN (1) CN10171360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4692A (zh) * 2010-09-01 2012-03-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3528422A (zh) * 2013-11-12 2014-01-22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散热器用铝水室
CN103959003A (zh) * 2011-11-29 2014-07-30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103983126A (zh) * 2014-05-28 2014-08-1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WO2014146544A1 (zh) * 2013-03-19 2014-09-25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集流管以及具有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4121727A (zh) * 2013-04-23 2014-10-29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5423803A (zh) * 2016-01-12 2016-03-23 扬州英谛车材实业有限公司 扁管加凸包不扩口炉焊式水箱
CN107036460A (zh) * 2012-08-07 2017-08-11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CN107110620A (zh) * 2014-12-26 2017-08-29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9708512A (zh) * 2018-09-17 2019-05-03 李社红 换热管、换热器及热泵空调机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574B (zh) * 2010-06-21 2013-01-30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换热器
KR101786965B1 (ko) * 2010-10-28 2017-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더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열교환기
FR2975764B1 (fr) * 2011-05-26 2013-07-1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e collectrice, echangeur de chaleur comprenant ladite boite collectrice et procede de sertissage d'une telle boite.
JP2013002651A (ja) * 2011-06-13 2013-01-07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JP5563162B2 (ja) * 2011-07-14 2014-07-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室外熱交換器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3072607A (ja) * 2011-09-28 2013-04-22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6002421B2 (ja) 2012-04-03 2016-10-0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熱交換器
JP6050978B2 (ja) 2012-07-23 2016-12-2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
JP6140514B2 (ja) * 2013-04-23 2017-05-3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EP3064881B1 (en) * 2013-10-29 2019-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5157507A (ja) * 2014-02-21 2015-09-0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3428562A1 (en) * 2017-07-14 2019-01-16 Nissens A/S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fluid tubes hav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inner wall
US11984572B2 (en) 2017-08-30 2024-05-14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Battery cooling system
US20190204028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Air International (Us) Inc. Evaporator Having Crimped End Plates
EP3809088B1 (en) * 2019-10-18 2024-03-13 João de Deus & Filhos, S.A. Heat exchanger plate for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US20210381730A1 (en) * 2020-06-09 2021-12-0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eat exchan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2287A (en) * 1983-04-04 1986-02-25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Falling film heat exchanger with film forming members
US4825941B1 (en) * 1986-07-29 1997-07-01 Showa Aluminum Corp Condenser for use in a car cooling system
US5069277A (en) * 1990-03-13 1991-12-03 Diesel Kiki Co., Ltd. Vehicle-loaded heat exchanger of parallel flow type
JPH046397A (ja) * 1990-04-23 1992-01-10 Sanden Corp 熱交換器用ヘッダーパイプ
JP3358250B2 (ja) * 1992-10-21 2002-1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3580942B2 (ja) * 1996-04-05 2004-10-2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扁平チューブおよび同チューブを備えた熱交換器
DE69717408T2 (de) * 1996-12-25 2003-06-26 Calsonic Kansei Corp Kondensatorzusammenbaustruktur
JPH11287587A (ja) * 1998-04-03 1999-10-19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JP4554144B2 (ja) * 2001-06-18 2010-09-2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蒸発器
TW552382B (en) * 2001-06-18 2003-09-11 Showa Dendo Kk Evapor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header for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3106793A (ja) * 2001-09-28 2003-04-09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熱交換器
JP2003214789A (ja) * 2002-01-24 2003-07-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CN100483046C (zh) * 2003-07-08 2009-04-2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蒸发器、制冷循环及车辆
JP4351878B2 (ja) * 2003-07-14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US7426958B2 (en) * 2003-08-19 2008-09-2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eader for heat exchanger
JP2005133977A (ja) * 2003-10-28 2005-05-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US7784529B2 (en) * 2004-11-30 2010-08-31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JP2006308144A (ja) * 2005-04-26 2006-11-09 Calsonic Kansei Corp 熱交換器のヘッダタンクとチューブとの接合構造
JP2007113895A (ja) * 2005-10-24 2007-05-10 Denso Corp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20070137841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Valeo, Inc. Automotive heat exchangers having strengthened fi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7205585A (ja) * 2006-01-31 2007-08-1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JP4898300B2 (ja) * 2006-05-30 2012-03-1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エバポレータ
JP2008020098A (ja) * 2006-07-11 2008-01-31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WO2008064228A1 (en) * 2006-11-22 2008-05-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channel evaporator with flow mixing microchannel tubes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4692A (zh) * 2010-09-01 2012-03-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3959003B (zh) * 2011-11-29 2015-12-09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103959003A (zh) * 2011-11-29 2014-07-30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107036460A (zh) * 2012-08-07 2017-08-11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CN107036460B (zh) * 2012-08-07 2019-02-26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WO2014146544A1 (zh) * 2013-03-19 2014-09-25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集流管以及具有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4121727A (zh) * 2013-04-23 2014-10-29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121727B (zh) * 2013-04-23 2018-09-04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528422A (zh) * 2013-11-12 2014-01-22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散热器用铝水室
CN103983126A (zh) * 2014-05-28 2014-08-1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3983126B (zh) * 2014-05-28 2016-08-24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US10591227B2 (en) 2014-05-28 2020-03-17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a mixing and redistribution header
CN107110620A (zh) * 2014-12-26 2017-08-29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5423803A (zh) * 2016-01-12 2016-03-23 扬州英谛车材实业有限公司 扁管加凸包不扩口炉焊式水箱
CN109708512A (zh) * 2018-09-17 2019-05-03 李社红 换热管、换热器及热泵空调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83694A1 (en) 2010-04-08
JP2010112695A (ja) 2010-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605A (zh) 蒸发器
CN101069060B (zh) 换热器
CN101315230B (zh) 热交换器
CN101266092B (zh) 热交换器
US7303003B2 (en) Heat exchanger
US7044205B2 (en) Layered heat exchangers
JP5142109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CN1851372B (zh) 热交换器
EP2660550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1349488A (zh) 蒸发器
US6920916B2 (en) Layered heat exchangers
US10094601B2 (en) Condenser
CN101115963A (zh) 蒸发器
JP4190289B2 (ja) 熱交換器
CN202692754U (zh) 层叠型热交换器
JP2006170600A (ja) 熱交換器
US7918266B2 (en) Heat exchanger
EP1548384A2 (en) Stacking-type, multi-flow, heat exchanger
JP2001041678A (ja) 熱交換器
WO2011049015A1 (ja) エバポレータ
KR100350946B1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
CN101266090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574737B2 (ja) 熱交換器
JP5508818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CN202757356U (zh) 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IHIN COOL WARM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OWA DENKO K.K.

Effective date: 201207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20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Applicant after: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owa Denko K. 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