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3797A - 端接可变性降低且性能提高的模块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接可变性降低且性能提高的模块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3797A
CN101663797A CN200880010607A CN200880010607A CN101663797A CN 101663797 A CN101663797 A CN 101663797A CN 200880010607 A CN200880010607 A CN 200880010607A CN 200880010607 A CN200880010607 A CN 200880010607A CN 101663797 A CN101663797 A CN 101663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tion
contact
seat frame
communic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0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3797B (zh
Inventor
约翰·A·西蒙
大卫·梅代罗斯
詹姆斯·弗雷
麦克斯维尔·K·叶
布赖恩·塞利拉
克里斯·阿库纳
马可·帕迪
约瑟夫·法瓦尔
兰迪·J·比洛
安东尼·维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on Co
Original Assignee
Siem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on Co filed Critical Siemon Co
Publication of CN101663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3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7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cross-over of signal conductors
    • H01R13/6469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cross-over of signal conductors on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3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using twisted pairs of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连接器,该通信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连接器外壳中的多个连接器触点;基板,其具有用于容置连接器触点的端接端部的第一电镀通孔,第一电镀通孔设置在基板上的一定区域内;以及多个端接触点,其定位在基板中的第二电镀通孔内,第二电镀通孔与基板上的所述区域相交。

Description

端接可变性降低且性能提高的模块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按照IEEE 10GBASE-T,ISO/IEC 11801 Ed2,IEC 60603-7-41等标准,通信应用需要更高的频率特性以及更可控的性能,因此使安装可变性最小化变得至关重要。这包括插接线(例如端接到模块插头的双绞线缆)的性能、连接器(例如具有印刷电路板(PCB)的输出口或插孔或者连接到各种端接块的引线框)的性能、以及从双绞线缆到连接器的端接装置的性能。能够通过限制这些部件的可变性而提高整个***的性能。
通信连接器通常与多对线缆共同使用。双绞线缆的内在本质导致了在线缆进行端接时相对的端部成镜像模式。线的排布(线对在预定长度上彼此绞绕)导致了线对在一端的定向与其在另一端定向成镜像。现有的标准插头和输出口设计成具有这样的端接模式:需要线缆的至少一个端部线对交叉以使线对正确地对齐以便端接。这种线对交叉导致变化以及其它不可预测的串扰。
此外,从一个连接器到另一个连接器的端接触点(例如,绝缘层信移连接件(IDCs))的对齐会导致单个连接器之间的串扰。这被称为外部串扰。使外部串扰最小化或者消除外部串扰的一种最佳途径是在连接器之间建立间隔,然而应用需要却不断地使放置连接器的空间的效用最大化,从而导致连接器更加紧凑以便建立高密集配置。作为示例,1U插线板上有48个连接器。
这样,本领域需要通信连接器具有减小的端接可变性从而提高连接器的性能(例如串扰减少),同时具有使得当靠近放置时从一个连接器到相邻连接器之间的距离最大化的端接IDC定向。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包括一种通信连接器,该通信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位于连接器外壳中的多个连接器触点;具有用于容置连接器触点终端的第一电镀通孔的基板,第一电镀通孔设置在基板上的一定区域内;定位在基板中的第二电镀通孔内的多个端接触点,第二电镀通孔与基板上的所述区域相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示例性连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2A-2C示出了标准的4线对通信线缆,其中包括带有颜色编码的各个线对。
图3示出了位于线缆的两个端部上的端接块,该端接块使双绞线能够束接从而端接,而线对不会交叉。
图4A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端接块中的线的束接。
图4B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端接块中的线的束接。
图4C是图4B中的线的束接的细节图。
图4D是端接块的立体图。
图5A示出了安装到基板上的端接触点。
图5B示出了常规的端接触点。
图5C是用于图5A和5B实施方式的外部近端串扰的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的示例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6A是图6中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7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端接块。
图8示出了图7的端接块。
图9示出了束接有线的图7的端接块。
图9A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带有接地锁的端接块。
图9B示出了安装有线缆的图9A中的端接块。
图10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端接触点的布置。
图11是用于图10中的实施方式和用于现有技术的外部近端串扰的曲线图。
图12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座框的主视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座框的后视立体图。
图14是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平直的构形安装在面板中的连接器的主视立体图。
图15是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平直的构形安装在面板中的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
图16是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成角度的构形安装在面板中的连接器的主视立体图。
图17是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成角度的构形安装在面板中的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
图18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图标的主视立体图。
图19是图18中的图标的后视立体图。
图20是安装到连接器外壳的座框以及安装到座框的图标的立体图。
图21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梯形座框的主视立体图。
图22是图17中的梯形座框的后视立体图。
图23A是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常规梯形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3B是通过图21和22中的座框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4A是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常规梯形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4B是通过图21和22中的座框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5示出了两个并排安装的图6中的连接器。
图26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触点支撑装置。
图27是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8示出了两个靠近安装的图27中的连接器。
图29是应变消除且屏蔽的端接组件的图示。
图30是本发明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的示例性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例性连接器的外壳101、插接线100以及双绞线缆107的分解图。线缆107包括四对双绞线108(图2A),每对双绞线都具有带颜色编码的端线以及环线。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与具有不同颜色编码的线缆一起使用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具有四对双绞线的线缆。插接线100包括尺寸构造成与现有模块输出口相匹配的插塞壳体。插塞壳体可以是RJ-45型插头,但是可具有不同的构形。
连接器外壳101容纳多个部件。连接器组件102包括连接器壳体200和触点支承件202。图1中的连接器是输出口,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特征可被结合到多种连接器中。触点支承件202包括连接器触点,其用于与插接线100上的插头中的插头触点进行电接触。连接器触点可以是线的形式或柔性电路材料等。基板103在触点支承件102上的连接器触点与端接触点104之间建立电连接。如在此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端接触点104(例如绝缘变位触点)定位成与束接在端接块105中的线相接合。基板103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材料等,其中具有迹线,用于在连接器组件102中的触点与端接触点104之间建立电连接。如在此进一步详细描述,基板103可包括补偿元件,用于调节连接器的电性能(例如近端串扰(NEXT)、远端串扰(FEXT))。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组件触点和端接触点104是引线框架的一部分,从而消除了对基板103的需要。连接器外壳101可以是导电的,以提供屏蔽。应变消除且屏蔽的接地组件106被设置在端接块105的基座中。会参考图29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变消除且屏蔽的接地组件106。
如图2A所示,线缆107的两端在线对的位置上彼此呈镜像。图2B和2C示出了线缆的两个端部,示出出线对1至4的位置。当线缆端接到连接器的时候,线对在线缆中的这种定向通常导致线对的交叉。一般地,如果线对在端接到线缆107的一端时没有交叉,那么在线缆的另一端必须重新布置并且交叉。这是由于常规连接器在线缆的各个端部处是相同的,而线对的位置在线缆的各个端部处却是不同的。在这种常规配置中,如果线对在线缆的一端没有交叉,那么在另一端必将会交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消除了这个问题。
线对位置通常由以下标识代表:OR/W(橙白线)和OR(橙线),BL/W(蓝白线)和BL(蓝线),GR/W(绿白线)和GR(绿线),以及BR/W(棕白线)和BR(棕线)。标为“blue pair”是指蓝线和蓝/白线。
图3和4A示出了具有双绞线108的四线对通信线缆107。如本领域中常见的,通过一根单色线与另一根具有相同的颜色和白色的线绞合来确定线对的颜色(例如,一对双绞线为蓝线和蓝/白线绞合)。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特定的线型和/或颜色。
图3示出了线缆各端的线缆线对108束接到端接块105。端接成使得两个线对从端接杆306的一侧进入,而另外两个线对从端接杆306的相对一侧进入。如图所示,在端部109处,橙色线对(B)和蓝色线对(D)从端接杆306的左侧端接到端接块105。绿色线对(A)和棕色线对(C)从端接杆306的右侧端接到端接块105。在另一个端部110处,橙色线对和蓝色线对从端接杆306的右侧端接到端接块105。绿色线对和棕色线对从端接杆306的左侧端接到端接块105。当将线缆107的两侧都端接到同一端接块的时候,用户无需将导线布置成两侧是不同的。对于给定线缆,导线遵循着导线固有的排布。
如图3和4A所示,线108的端部延伸超过端接杆并且可由安装人员加以修整或者在出厂设置中加以修整。延伸超过端接杆的线头的长度可以进行调整,以便控制模块连接器的电性能(例如串扰)。此外,线相对于端接块基座302的高度可以通过端接触点104以及具有不同高度的槽口310来调节,以便控制线108之间的相交并且控制模块连接器的电性能(例如串扰)。
图4B示出了线束接到端接块105中,与图3和4A所示相类似。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线全部沿着端接块105的一侧束接,而不是如图3所示从两侧束接。由于端接块105允许在不破坏线缆中线对的本来布置的情况下进行线对束接,因此对于任一束接方法而言线缆各端的线对都不需要交叉。
图4C是图4B中线的束接的详细视图。图4C示出了双绞线A、B、C和D以它们固有的布置存在于线缆中而没有彼此交叉定位。如图4C所示,线对在离开线缆护套或者沿着它们的长度到端接杆的任意点上都没有彼此交叉。
图4D是端接块105的立体图。端接块105包括基座302,该基座中形成有开口304用于容置线缆107。基座302为矩形的。端接杆306被支撑在基座302上方并且沿着基座302的对角线延伸。端接杆306包括用于将线对分成单线的多个齿308。端接杆306中的槽口310保持着线,然后线端接到端接触点104中。
这种布线技术,使得当将线对束接到端接块时线对的固有布线位置得以保持,从而消除对线缆一侧上的交叉的需要。这样消除了对安装期间会导致性能特征改变的判断及改动的需要。从而获得了安装时间缩短且一次通过率更高的高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允许线对从任一端端接到装置上,而不会使线对交叉或者使线对分开。连接器触点104可具有非标准外形,以提高性能和使空间最大化。一直到进入端接,线对始终保持在它们固有的位置或者“排布”。
图5A示出了在多个连接器彼此靠近安装的应用中(例如在插线板中)设置在基板103上的端接触点104。端接触点104设置在基板103的对角线上。这种定位使得无论在连接器两侧还是在连接器上方或下方从一个连接器到相邻连接器的距离111都保持最大。这相对于图5B中所示的现有方案是显著的改进,在图5B中触点间的距离由区域112示出。已经证明使该距离最大化对于减小外部串扰是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同样有效地提供了用于线端接的最大区域113。随着传输速度加快,导线尺寸持续增加,使得难于与传统的小连接器共同工作。相反地,用户不断希望将更多连接器装配到给定大小的空间中。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图5C示出了图5A和5B的实施方式的外部近端串扰(Alien Next)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图6是本发明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的示例性连接器500的分解图。连接器外壳501容纳多个部件。触点支承件502与连接器外壳501相接合。触点支承件502包括用于与插接线100上的插头中的插头触点形成电接触的连接器触点。连接器触点可以是线的形式或柔性电路材料等。基板503在触点支承件502上的连接器触点与端接触点504之间建立电连接。如在此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端接触点504(例如,绝缘变位触点(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定位成与端接块505中束接的线相接合。基板503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材料等,基板中具有迹线,用于在触点支承件502上的触点与端接触点504之间建立电连接。如在此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基板503可包括补偿元件,以便调节连接器的电性能(例如NEXT,FEXT)。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触点支承件502上的触点以及端接触点504是引线框架的一部分,从而消除了对基板503的需要。连接器外壳501可以是导电的以提供屏蔽。端接导块506便于束接有来自线缆107的线的端接块505与端接触点504相接合。端接导块506的内部表面引导端接块505的外部表面。座框600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到连接器外壳501并且还容置图标700。在此会进一步详细描述座框600和图标700。
端接导块506包括第一端部510,其容置基板503上的端接触点504。端接导块506包括当来自于线缆107的线端接到端接触点504的时候用以支撑端接触点504的结构。端接导块506的第二端部512包括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和形状构造成能够容置端接块505。如在此更详细描述的,来自于线缆107的线束接到端接块505中。当端接块505被推入到端接导块506中的时候,束接到端接块505中的线与端接触点504相接合从而将线驱入端接触点中并建立电连接。
锁合组件543附连到连接器外壳501,从而有助于将连接器外壳紧固到面板开口。图6A示出了锁合组件543,该组件包括锁合臂542和位于锁合臂542之间的外壳锁合部544。锁合组件543卡扣到连接器外壳501上,位于设置在连接器外壳501上凹口中。在此将参考图14-17进一步详细描述锁合臂542和外壳锁合部54的操作。
图7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端接块505。端接块505包括基座502,该基座502中形成有用于容置线缆107的开口523。基座520可以是导电的(例如由金属、模铸件、金属化塑料制成),从而使得线缆107的屏蔽层能够以与基座520电接触的方式放置,并且基座520以与连接器外壳501电接触的方式放置。在屏蔽的情况下,连接器外壳501是导电的。弹性卡夹522定位在基座520中并且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制成。当将线缆107安装在端接块505中时,线缆上的屏蔽层向后折叠(如本领域所知),并且卡夹522被压下从而与暴露的屏蔽层相接合。这种与线缆屏蔽层的物理连接同样在基座520与线缆屏蔽层之间建立电连接,并且为线缆107提供了应变消除。
端接杆524被支撑在基座520上方并且沿着基座520的纵向轴线延伸。端接杆524包括用于将线对分隔成单线的多个齿526。端接杆526中的槽口528保持着线,然后线端接到端接触点504中。翼片530远离端接杆524延伸并且通过分离相邻的绞接线对而有助于使线对有条理。
图8示出了图7中的端接块。在图8中可以看到容置端接触点504的孔口532。槽口528容置线108(图9)并且包括倒钩534,倒钩534形成在槽口528的内壁上以将线108保持在槽口528中。如图9所示,线108束接到端接杆524中。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线108从端接杆的同一侧进入到槽口528中。线在端接杆524中的定位类似于在端接杆306中的定位,这种布线技术保持了线对的固有布线位置,从而消除了对在线缆的一侧上的交叉的需要。这样消除了对会导致性能特征改变的安装人员的判断及改动的需要。从而获得了安装时间缩短且一次通过率更高的高性能***。图7-9中的端接块505还以类似于关于端接块105的上述方式消除了线缆107两端上的线对交叉。一直到进入端接,线对始终保持着它们的固有位置或者“排布”。
如本领域公知的,线缆107中的线被设置成包括端导线与环导线的双绞线。在图9中,导线1和2是一对,导线3和4是一对,导线5和6是一对,导线7和8是一对。各导线对都通过有助于分开线缆107的线对的翼片530与相邻导线对分开。
图9中还明显示出线108的端部109沿着共同的表面设置,该表面朝着端接块505的端部逐渐变窄。这允许在单独的操作中通过单独的切削工具对线108的端部进行修整。这极大地方便了安装并且使得线108的端部109被修整成靠近端接杆524的表面。由于延伸超过端接杆524的线头将会充当辐射串扰的天线点,因此这样减小了线延伸超过端接杆524任何不必要长度的负面影响。
图9A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带有接地锁的端接块。端接块655包括与图7中的基座520类似的基座660,只不过基座660包括了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基座660的锁合臂662。枢转锁合臂662使得能够触及基座660中线缆凹口661。在基座660中形成有孔口666并且锁合臂662通过安装到孔口666中的销668而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基座660。臂662包括弹性的弹簧卡夹664。基座660、臂662以及弹簧卡夹664是导电的(例如,由金属制成)。端接杆670类似于端接杆524并且包括齿和槽口,以便如上所述将线束接到端接块中。
图9B示出了安装有线缆的图9A中的端接块。臂662和弹簧卡夹664使得能够与线缆107的屏蔽层形成电接触。在图9B中,线缆107的薄金属屏蔽层如本领域所公知的那样围绕着线缆护套向后折叠。线缆107被放置在线缆凹口661中,从而使得线缆屏蔽层与基座660处于物理及电接触。锁合臂662闭合从而覆盖凹口661,从而使得弹簧卡夹664与线缆屏蔽层相接触,从而与线缆屏蔽层建立物理和电接触。锁合部662末端上的开口663与基座660上的卡钩部相接合,从而将臂锁定到适当位置。如上参考图7所述,在连接器外壳501被屏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基座660与连接器外壳501电接触。
图9A和9B的实施方式允许具有不同外部直径的线缆107与端接块655一同使用。弹簧卡夹664是弹性的并且由此能够容纳更大直径的线缆,同时仍然与较小直径的线缆电接触。这使得无论线缆107的直径如何,端接块655和连接器外壳501的尺寸和形状因素都能够是恒定的。此外,臂662具有单独的闭合位置,从而极大地便于将线缆107安装到端接块655中。这使得用户能够决定性地将线缆107附加到端接块655。臂662和弹簧卡夹664向线缆107施加足够的压力,由此还提供了应变消除。
图10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端接触点的设置。图10示出了在多个连接器彼此靠近安装的应用(例如,插线板)中,设置在基板503上的端接触点504。端接触点504设置在基板503的对角线上。这种定位使得无论在连接器两侧还是在连接器上方或下方从一个连接器到相邻连接器的距离511都保持最大。这相对于图5B中所示的现有方案是显著的改进,在图5B中触点间的距离由区域112示出。已经证明使该距离最大化对于减小外部串扰是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同样有效地提供了用于线端接的最大区域513。图11示出了图10和图5B的实施方式的外部近端串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在图10中还明显看出端接触点504相对于基板503上的电镀通孔507的布置。电镀通孔507容置支撑在触点支承件502上的连接器触点800(图26)的端部。电镀通孔507大体设置在基板503的中央区域中。每个端接触点504的基部安装到位于基板503中的第二组电镀通孔509中。如图10所示,用于端接触点504的通孔509与基板503上的包含电镀通孔507的区域相交。这带来很多好处。首先,端接触点504与电镀通孔507之间的距离短,由此基板503上仅需要短迹线以将端接触点504与相应的电镀通孔507电连接在一起。这种具有短的导电路径的能力使电延迟最小化,从而使得高频传输性能提高。此外,这种布置使得能够将基板503上的最长尺寸(例如,对角线)用在隔开端接触点504上。
通过使端接触点504与连接器触点800相交,电镀通孔以及相关部件可以设置用于提供耦联(或退耦),从而补偿输出口的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这种补偿可以通过对部件进行定位和布置来获得,而不是使用长的电路板迹线,因为长的电路板迹线会对输出组件的高频传输性能产生不利地影响。
在图10中还能明显看出,各个端接触点504的横向轴线X相对于基板轴线变化。横向轴线X延伸穿过形成端接触点504的IDC部分的管脚并且平行于基板503。在图5A中,端接触点104的横向轴线Y对于每个端接触点504都是一致的。换句话说,相对于基板103的平面中的基准轴线(例如纵向轴线、横向轴线、对角线),基准轴线和横向轴线之间的角度对于各个端接触点104来说都是相等的。图10中的情况则不同。端接触点504的横向轴线相对于基板503的平面中的基准轴线(纵向轴线、横向轴线、对角线)的角度在端接触点504间发生改变。如图10所示,各个端接触点504的横向轴线X被设置成相对于基准轴线Z处于两个不同角度中的一个。
通过操控端接触点504的角度,部件可以适当地耦联(或退耦),同时使不均衡耦联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端接触点504的角度不同会有助于提高相关线对的平衡特性。一对线对(例如触点1和2)的端线和环线之间耦联的程度越大导致了线对产生的辐射越小,因为不同的对不会受到如现有技术中所见的那样大的干扰。这样会获得更大的平衡、改善的串扰、改善的外部串扰以及改善的回路损耗。
通过使端接触点504转成相反的角度,会极大地使线对间的非平衡串扰减至最小。当串扰存在的时候,不希望具有非平衡的补偿(即,耦联销3和5而没有耦联销4和6)。使端接触点504成角度能够极大地有助于避免会发生在平直的销的设计方案(即图5A)中的非平衡补偿。非平衡补偿会导致平衡性差,进而导致其它参数(即NEXT,ANEXT)的高频传输性能差。
图12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座框600的主视立体图。座框600包括两个侧壁602、第一端壁604和第二端壁606。座框600包括前表面,该前表面具有用于容置插头100的开口608,开口608带有用于容置插头锁栓120的凹口610。第一端壁604包括突出的前凸边612,其与座框600的前表面平行地伸展。一对突出的凸起614与凸边612间隔开。凸边612和凸起614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置面板开口的边缘的槽。面向前方的锁合部618位于凸起之间并且是悬臂锁,用于将座框紧固到连接器外壳501的开口540。在侧壁602与第一端壁604的结合部位处形成有凹口605。如文中所述,凹口065容置图标700上的延伸部704。图13是图12中的座框的后视立体图。第二端壁606包括一对类似于凸起614的凸起620。
图14是连接器的主视立体图,其中连接器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平直构形安装在面板中。座框600紧固到连接器外壳501,使得锁合部618与连接器外壳501中的开口540相接合。在平置构形中,面板开口的下边缘定位在凸边612和凸起614之间。面板开口的上边缘定位在锁合组件543的锁合臂542与锁合组件543的锁合部544之间。在平置构形中,凹口610和插头锁栓120面向下方,或者在重力方向上。由于触点支承件502中的输出触点处于上方的位置,从而防止污染物聚集在输出触点上,因此这对于输出口而言是一个优选定向。图15是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其中连接器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平置构形安装到面板中,示出了外壳锁合部544抵接面板开口上边缘的后侧。
图16是连接器的主视立体图,其中连接器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成角度的构形安装到面板中。成角度在本文中指的是座框600中的开口608相对于面板的前表面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向下成角。在这种构形中,座框600以与图14和15相同的定向连接到连接器外壳501。该单元相对于图14和15的构形旋转180度,从而使得用于容置插头锁栓120的凹口610冲上,与重力方向相反。当连接器500安装成成角度定向的时候,这样非常便于触及插头锁栓120。在这种成角度构形中,凸起620抵接面板开口的下边缘的前侧。外壳锁合部544抵靠面板开口的下边缘的后侧,以定位连接器500。面板开口上边缘的后侧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外壳501中的槽546内。第一端壁604的后端抵靠面板开口上边缘的前侧。图17是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图,其中连接器通过图12中的座框以成角度的构形安装在面板中,示出了外壳锁合部544和槽546。
座框600允许包括具有屏蔽(例如金属)的连接器外壳501的连接器在内的连接器进行颜色编码。当安装到面板中时,屏蔽的连接器和未屏蔽的连接器将具有相似的外观,使得最终安装更加整洁。在制造连接器500的时候,座框600允许在组装工序的结束时配置带有颜色编码的输出口。已有的连接器对整个连接器外壳进行颜色编码,而不是对座框进行颜色编码。这样使得对于这种设计的制造工序以及堆存要求变得复杂。座框600还使得能够将连接器以成角度的构形或者平直的构形安装到根据IEC标准构造尺寸标准面板开口中。
图18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图标的主视立体图。图标700具有主体702,该主体具有远离主体702延伸的弹性延伸部704。如参考图20所述,延伸部704包括卡钩部706,该卡钩部706与座框侧壁602中凹口相接合从而将图标700紧固到座框600。图19是图18中的图标的后视立体图。如图19所示,图标700的后表面包括与图标主体702的后表面间隔开的臂部708。图标主体702与臂部708之间的此间隙限定出凹穴709,以容置用于识别与图标700相关联的连接器的***件(例如纸张元件)。该***件可以带有颜色编码以指示连接器类型(例如,语音连接器或数据连接器)。此外,***件可包括代表连接器类型的图片形式的标记(例如,电话或计算机的图像)。图标700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在将图标安装到座框600上之前在图标700中放置***件。图标主体702由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可以透过图标看到***件。图标主体702也可以具有一定外形(例如,凹入的或凸出的),从而限定出透镜,以便放大***件上文字/标记。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图标700被制成实心的、颜色不透明的,而是仅凭颜色本身指示出连接器的类型。
图20是安装到连接器外壳上并装配有两个图标700的座框600的立体图。图20示出了座框600的侧壁602中的延伸部704的接合凹口605。应当指出,使用当中通常不会在座框600上安装两个图标700。当连接器以图16和17中的成角度定向的方式安装时,图标700安装到第一端壁604。当连接器以图14和15中的平直定向的方式安装的时候,图标700安装到第二端壁606。
图21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梯形座框760的主视立体图,该座框用于在梯形应用(例如,具有满足IEC标准尺寸的梯形开口的面板)中安装连接器500。梯形座框760锁合到连接器外壳501上。梯形座框760包括具有用于容置插头100的开口的前表面。侧壁764从前表面762向后延伸并且包括如图24所示抵接面板后侧的止挡部766。板部768从前表面762向后延伸并且包括两个凸块770,如图24所示,凸块770同样抵接面板后侧。梯形锁合部780在板部768上方以远离前表面762前行的倾斜角度延伸,使得锁合部780的末端离前表面762最远。梯形锁合部780包括平行于前表面762的肋部782以及位于梯形锁合部780的末端处的与肋部782间隔开的卡钩部784。图22是图17中的梯形座框的后视立体图。
梯形座框760采用相对于现有梯形连接器上的锁合部是反向的梯形锁合部780。换句话说,现有梯形连接器具有朝连接器前表面延伸的锁合部。图21和22中的梯形座框包括远离连接器表面延伸的锁合部780。当安装到面板中时,锁合部780处于受压状态。锁合部780比现有梯形锁合部容易解锁得多。
图23A是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常规梯形连接器的剖视图。梯形连接器的通常安装在具有后壁1004和前壁1006的双壁面板中。这使得连接器的前表面与前壁1006齐平。如图所示,常规梯形连接器1000安装在面板中,其中面向前方的锁合部1002的前凸边位于后壁1004后面。
图23B是通过图21和22中的座框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连接器外壳501紧固到座框760。如图23B中所示,肋部782定位在前壁1006和后壁1004之间。卡钩部784暴露在后壁1004后面,使用户能够通过向下按压卡钩部784来使锁合部780解锁。这样比使锁合部1002解锁容易得多,因为用户不能在锁合部1002末端附近施加压力导致要使锁合部1002偏转需要很大的压力。
图24A是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常规梯形连接器的立体图。锁合部1002从后壁1004下面穿过。由于锁合部1002面向前方,因此需要在锁合部1002上施加很大的压力以将连接器100拆离面板。图24B是通过图21和22中的座框安装到梯形面板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如图24B所示,面向后方的锁合部780使得卡钩部784暴露在后壁1004的后方。这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向下按压卡钩部784而使锁合部780解锁。由于锁合部780面向后方,因此用户能够对锁合部780的末端施加压力,从而使得比常规梯形锁合装置容易解锁得多。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是连接器外壳501能够装配座框600(用于成角度地安装或平直地安装)或者装配用于梯形应用的座框760。这样使得普通的连接器外壳501(以及相关部件)能够用于多种应用。座框600和760能够由安装人员现场加入,从而使安装人员能够容易地针对客户的需求设计连接器的安装。由于普通核心连接器是现成的,仅需要不同的座框来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这样也降低了制造连接器500的复杂度。
图25示出了并排安装的两个图6中的连接器。图25是连接器的俯视图。每个连接器外壳都包括顶部(图25中可见)、底部以及两个侧壁。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在图25中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平行于插头与连接器500配接的方向),其中一个座框侧壁602(图12比另一个延伸的更远。换句话说,一个侧壁602在插头与连接器配接的方向上延伸成距离座框600的开口608更远。这样使得侧壁充当相邻连接器外壳501之间的间隔件。如果连接器外壳501是金属的,那么两个相邻连接器的交界面从金属转变到塑料再到金属。类似地,端接导块506的第二端部512的一侧包括在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上沿着连接器外壳501侧边的凸缘。此外,端接导块506上的凸缘也位于两个连接器外壳501之间并防止相邻的连接器500彼此接触。这在连接器外壳501被屏蔽并且希望使屏蔽的连接器保持电隔离的实施方式中很重要。座框侧壁602的延伸部和端接导块506控制着接地的连接器之间的间隔以便从电上保持接地隔离。这种设计方案使得信号与框架接地线之间始终隔离,这是诸如Infiniband等先进的高带宽应用所需的。由于座框600的延伸的侧壁和端接导块506上的凸缘是整体元件,因此两个相邻连接器之间的接地连接绝不会无意中接触到。通过偏压一侧的间隔元件(即,延伸的侧壁),座框600或端接导块506如何与连接器外壳501相接合的可变性不会影响到凸缘有效保持相邻连接器之间的有利间隔的的能力。
图26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触点支撑装置。如上面所指出的,触点支承件502(图6)包括输出触点,其与插头100上的插头触点进行电连接。图26示出了位于触点支撑装置810上的输出口触点800。应当理解的是,触点支承件502包括多个输出口触点(例如4,6,8,10),为了便于说明示出单个触点800。当插头与连接器500配接时,由于插头触点与输出口触点800相接合,因此触点800向下偏转。触点支撑部810包括弓形部812而不是像本领域常规的那样完全是平的。随着触点向下偏转,触点800下方的弓形部812以向触点提供连续恒定的径向支撑的方式支撑触点800。触点800作为悬臂梁,而弓形部812使得梁的行程最大化,同时在触点800的顶部和底部上形成均匀的应力/应变轮廓线。通过减小应力和应变,可以在给定工作范围内使用长度更短的触点800。此外,减小应力和应变使得制造商能够采用更普通且环保的材料,例如磷青铜。
图27是利用基板的两侧进行线端接从而使外部串扰性能最佳化的实施方式的分解图。这样做使得端接触点的几何范围更大,同时当连接器靠近安装时使距离最大化。图6的实施方式包括容置触点支承件222的连接器外壳220。连接器外壳220可以是导电的从而提供屏蔽。基板226(例如印刷电路板)容置端接触点228。基板226上的迹线使触点支承件22中的连接器触点与端接触点228电耦联。
线通过端接装置端接到端接触点228,其中端接装置具有端接主体232和两个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端接主体232的端接帽234。端接主体232包括用于容置线缆107的开口。线108与端接触点228对齐。然后将端接帽234朝基板226旋拧从而将线推入到端接触点228中并且与端接触点进行电接触。端接触点对可前后定位以增大相邻端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并使连接器内的这些端接触点对之间的间隔最大化,因此这样改善了连接器内的串扰性能。
图28示出了并排安装在例如插线板中的两个图27中的模块连接器。如图28所示,与现有技术的设计方案相比,端接触点228的相邻端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此外,这样还通过增加相邻触点之间的距离减小了外部近端串扰(ANEXT)。
图29示出了处于非接合位置114和接合位置115的应变消除且屏蔽的端接组件。应变消除且屏蔽的端接组件包括应变消除卡夹250和致动件252。应变消除卡夹250是导电的并且基本为圆形,在圆形内形成有多个弹簧构件部分254。应变消除卡夹250定位在端接块105的基座302中。致动件252大体呈矩形,并且具有一个用于容置应变消除卡夹250的开口端。致动件252的内表面包括用于接触应变消除卡夹250舌片256。当舌片256接触到应变消除卡夹250时,将应变消除卡夹250沿径向向内驱动从而紧固到线缆107上。对线缆的夹持给模块连接器提供了应变消除。此外,如果线缆107是屏蔽的,那么卡夹250可接触线缆屏蔽层(通常向后折叠到线缆外侧上)从而与线缆屏蔽层建立电连接。连接器外壳101可与卡夹250处于电接触,从而使连接器外壳101与线缆屏蔽层电连接。
屏蔽性能可通过被称为传输阻抗(ISO IEC 11801 2nd版)的性能参数量化。已经证明屏蔽性能取决于周向接合率以及所施加的法向力。引入的线缆直径范围较大会限制了常规屏蔽端接装置提供最大的屏蔽接合和法向力的能力。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柔性屏蔽接地组件106在力的作用下同时从三个独立的方向与线缆屏蔽层接触,从而接合最大量的周向区域116,同时还在法向力一致且可预知的情况下接受最大范围的线缆直径107。
图30示出了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连接器。连接器400是插头并且包括插头***件410、触点412和外壳414。***件410包括半圆形的用于容置线缆107外侧的线缆容置区域420,该区域为。***件410包括与线缆容置区域420间隔开的端接杆422。线能够以与上述端接块105相同的方式越过端接杆422束接。即,线越过端接杆422束接并安置在位于***件410的前表面上的槽424中。如上面所指出的,线越过端接杆422的相反侧,从而使得线在线缆中的固有位置在线缆的两端都得到保持。两个线对越过端接杆422的顶部束接,两个线对越过端接杆422的底部束接。线的端部定位在槽424中。由于消除了对重新定位一个或多个线对以及使一个或多个线对与其它线对交叉或靠近其它线对的需要,因此保持线对的固有排布提高了性能。
触点412大体呈矩形并且包括沿着一侧的绝缘穿孔触点(insulation piercing contact,IPC)。如本领域中公知的,绝缘穿孔触点与槽424中的线相接合从而与线建立电接触。外壳414的前表面上包括多个槽口,用于容置触点412。因此,触点412经外壳中的槽口暴露,从而使得触点412可与输出触点进行电接触。
通过穿过应变消除线罩并进入***件410中布线来组装连接器400。各条线越过端接杆422束接成使得两个线对越过端接杆的顶部束接而两个线对越过端接杆的底部束接。如上面所提到,这样以线离开线缆时的固有排布保持线。将线定位在槽424中。随后将***件410推入外壳414中,外壳414可预加载有触点412。当线缆接合IPC时,线与触点412之间建立电连接。
图30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将端接杆与诸如输出口或插头等任意类型的连接器一起使用的优点。端接杆使得能够以保持线的固有排布的模式来束接线,由此消除了对交叉线对或者重新定位线对的需要。这样降低端接中的可变性并提高了性能。
本发明实施方式使得线在线触点处的端接容易而不会交叉线对。这样因端接设计方案而使得配接的连接器可变性降低且传输性能更佳。降低线端接中的可变性使得串扰减少,并且由于能够更好地预知串扰,因此使得增强了对串扰进行补偿的能力。此外,该技术的应用是直观的,从而更容易培训安装人员,并且具有更高的一次通过率。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对其元件进行各种改变和进行等同物替换。此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教示做出多种改型以适应具体的情况或者材料。因此,希望不要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28)

1.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
连接器外壳中的多个连接器触点;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器触点的端接端部的第一电镀通孔,所述第一电镀通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一定区域内;以及
多个端接触点,所述多个端接触点定位在所述基板中的第二电镀通孔中,
所述第二电镀通孔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区域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基板为矩形,所述第二电镀通孔沿所述基板的对角线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每个端接触点都具有横向轴线,所述基板在所述基板平面内具有基准轴线,第一端接触点的横向轴线与所述基准轴线之间的第一角度不同于第二端接触点的横向轴线与所述基准轴线之间的第二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有端接触点的横向轴线都相对于所述基准轴线成所述第一角度或者相对于所述基准轴线成所述第二角度。
5.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
多个端接触点;以及
容置具有多个导线的线缆的端接块,所述导线设置成多对,所述导线束接到所述端接块的端接杆中,以便与所述端接触点端接,
所述导线在所述端接杆中束接成使得没有导线对与其它导线对交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导线在所述端接杆中束接成使得在所述端接杆中所述线缆中的导线排布得以保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从离开线缆至到达所述端接杆,没有导线对与其它导线对发生交叉。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导线从所述端接杆的一侧束接到所述端接杆中。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第一组导线从所述端接杆的一侧束接到所述端接杆中,并且第二组导线从所述端接杆的另一侧束接到所述端接杆中。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接杆包括用于将导线对分隔成单导线的多个齿以及用于容置所述单导线的多个槽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接杆包括位于各个槽口内的孔口,所述孔口容置所述端接触点。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接触点沿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单一轴线延伸。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外壳为矩形并且所述单一轴线是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对角线。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外壳限定出用于容置插头的输出口。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接块包括具有线缆凹口的基座以及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基座的臂,所述臂在闭合位置封盖所述线缆凹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臂的内侧表面上包括弹簧卡夹,其中当所述臂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弹簧卡夹接触所述线缆凹口中的线缆的屏蔽层。
17.一种通信组件,包括:
连接器外壳;
安装到所述连接器外壳上的座框,所述座框具有前表面,所述前表面具有用于容置插头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用于容置插头锁栓的凹口;以及
面板,所述面板具有标准尺寸的面板开口;
其中,所述座框能够以平直定向同时所述凹口朝下定位的方式安装到所述面板开口中,并且所述座框能够以成角度定向同时所述凹口朝上定位的方式安装到所述面板开口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组件,还包括:
安装到座框上的图标。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组件,其中:
当所述座框以成角度定向的方式安装时,所述图标安装到所述座框的第一端壁;当所述座框以平直定向的方式安装时,所述图标安装到所述座框的第二端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组件,其中:
所述图标包括图标主体以及位于所述图标主体的后表面上的臂部,所述臂部与所述图标主体间隔开从而限定出凹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组件,还包括:
能够定位在所述图标主体的后表面与所述臂部之间的***件。
22.一种用于将连接器安装到梯形面板开口中的梯形座框,所述梯形座框包括:
梯形座框前表面,在所述前表面中具有用于容置插头的开口;
从所述前表面向后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侧壁均包括用于抵接面板的后侧面的止挡部;
从所述前表面向后延伸的板部,所述板部包括用于抵接面板的后侧面的凸块;以及
梯形锁合部,所述梯形锁合部在所述板部上方以远离所述前表面前行的倾斜角度延伸,使得所述锁合部的末端距离所述前表面最远。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梯形座框,其中:
所述梯形锁合部包括平行于所述前表面的肋部以及与所述肋部间隔开的卡钩部,所述肋部用于抵接面板的前表面。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梯形座框,其中:
所述卡钩部定位在所述梯形锁合部的末端处并且能够从面板的后面触及。
25.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具有顶部、底部和两个侧壁的连接器外壳;
安装到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前端部上的座框,所述座框包括两个侧壁,其中第一侧壁比第二侧壁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前端部延伸得更远,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所述连接器外壳与相邻连接器外壳之间的间隔件;以及
安装到所述连接器外壳的第二端部上的端接导块,所述端接导块包括沿所述连接器外壳的一个侧壁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形成所述连接器外壳与相邻连接器外壳之间的间隔件。
26.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
位于所述连接器外壳中的触点支承件;以及
支撑在所述触点支承件上的多个连接器触点,至少一个连接器触点具有在所述触点支承件的触点支撑部上方延伸的悬臂梁部;
所述触点支撑部包括弓形部,随着所述触点因插头与所述连接器配接而偏转,所述弓形部给所述触点提供连续恒定的径向支撑。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中:
所述弓形部具有一定的曲率,以便在所述连接器触点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形成均匀的应力/应变轮廓线。
28.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核心,其具有用于与互补连接器配接的触点以及用于与线缆进行电连接的端接触点,所述连接器核心是独立的组件;以及
能够安装到所述连接器核心上的多个座框,所述座框包括提供第一安装型式的第一座框以及提供第二安装型式的第二座框,所述第二安装型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安装型式。
CN2008800106070A 2007-03-29 2008-03-28 通信连接器 Active CN101663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2077207P 2007-03-29 2007-03-29
US60/920,772 2007-03-29
PCT/US2008/004138 WO2008121368A2 (en) 2007-03-29 2008-03-28 Modular connector with reduced termination variability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3797A true CN101663797A (zh) 2010-03-03
CN101663797B CN101663797B (zh) 2013-01-23

Family

ID=3980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06070A Active CN101663797B (zh) 2007-03-29 2008-03-28 通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8267714B2 (zh)
EP (1) EP2137794B1 (zh)
JP (1) JP5411124B2 (zh)
CN (1) CN101663797B (zh)
WO (1) WO200812136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543A (zh) * 2015-05-29 2018-04-06 光电缆公司 Rj45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7286B2 (en) 2009-06-11 2012-06-12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Communications plugs having capacitors that inject offending crosstalk after a plug-jack mating point and related connectors and methods
JP5557377B2 (ja) * 2010-03-23 2014-07-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の電線に対する接続構造
US7967614B1 (en) * 2010-04-28 2011-06-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lu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ggable board substrate
US8057249B1 (en) 2010-07-19 2011-11-1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lim-line cap
US10151890B2 (en) * 2015-03-18 2018-12-11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Data communication port insert configurable with indicia to customize data communication station labeling and identification
ES2583636B1 (es) 2015-03-20 2017-06-29 Te Connectivity Amp España, S.L.U. Conector con caja de enlace separable
ES2584540B1 (es) 2015-03-27 2017-07-05 Te Connectivity Amp España, S.L.U. Pestillo para conector de telecomunicaciones
US10749278B2 (en) * 2016-01-15 2020-08-1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of electroplating metal into recessed feature and electroplating layer in recessed feature
WO2018009698A1 (en) 2016-07-08 2018-01-1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clamp system
US10777953B2 (en) 2016-08-15 2020-09-1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US10063021B1 (en) * 2017-04-28 2018-08-28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ball joint interface
CN110771176B (zh) 2017-06-19 2023-01-13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接插面板的高密度边框
US11356752B2 (en) 2017-11-10 2022-06-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Telecommunications panel with grounding wire
US11245231B2 (en) * 2019-07-25 2022-02-08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Ground spring for cable assembly
US11031738B1 (en) * 2020-01-03 2021-06-08 Jyh Eng Technology Co., Ltd. Multiple socket panel device with anti-crosstalk shielding structure
US11870195B2 (en) * 2021-11-26 2024-01-09 Hsing Chau Industrial Co., Ltd. Keystone jack assembly
IT202200000272A1 (it) 2022-01-11 2023-07-11 Te Connectivity Italia Distribution Srl Connettore duplice con terminali a molla e a connessione a spostamento di isolante (IDC)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972B2 (ja) * 1983-09-30 1995-02-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ンセント
US4952170A (en) * 1989-02-23 1990-08-28 Amp Incorporated Shunt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interdigitated shunt assembly therefor
US5125852A (en) * 1991-07-15 1992-06-30 Superior Modular Products, Inc. Universal electrical connector jack
US5305380A (en) * 1992-05-20 1994-04-19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ecure telecommunications port
US5295869A (en) * 1992-12-18 1994-03-22 The Siemon Company Electrically balanced connector assembly
US5411414A (en) * 1993-08-17 1995-05-02 Premier Telecom Product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CH687841A5 (de) * 1994-03-10 1997-02-28 Reichle & De Massari Fa Mehrfach-Kontaktstifthalter fuer Schwachstrom-Anlagen.
FR2723479B1 (fr) 1994-08-08 1996-09-13 Connectors Pontarlier Prise reseau a faible diaphonie
US5639261A (en) * 1994-12-23 1997-06-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cross-connect system
US5645449A (en) * 1995-02-21 1997-07-0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mixed media information outlet
JP3608748B2 (ja) * 1995-07-13 2005-01-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構造体に対するコネクタの固定機構
US5795186A (en) * 1996-09-18 1998-08-18 The Siemon Company Multimedia bezels
US6050842A (en) * 1996-09-27 2000-04-1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aired terminals
US5897395A (en) * 1997-05-30 1999-04-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osition jack frame
US5911594A (en) * 1997-09-03 1999-06-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or with wire guide
US5885111A (en) * 1998-01-13 1999-03-23 Shiunn Yang Enterprise Co., Ltd. Keystone jack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0939455B1 (en) * 1998-02-27 2002-08-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w cross talk connector configuration
US6371794B1 (en) * 1998-10-13 2002-04-16 The Siemon Company Telecommunications plug and adapter
US6238251B1 (en) * 1998-12-29 2001-05-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atch panel with patch cord plug keyway
US6193526B1 (en) * 1999-02-16 2001-02-27 Hubbell Incorporated Wiring unit with angl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US6196880B1 (en) 1999-09-21 2001-03-06 Avaya Technology Corp.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rosstalk compensation
US6582247B2 (en) * 1999-09-30 2003-06-24 The Siemon Company Connecting block with staggered IDCs
DE10051097C2 (de) * 2000-08-17 2002-11-28 Krone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US6315596B1 (en) * 2000-10-25 2001-11-13 Surtec Industries Inc. Wiring apparatus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0146119C1 (de) * 2001-09-19 2002-12-19 Krone Gmbh Zugentlastung für einen Steckverbinder in der Kommunikations- und Datentechnik
US6736670B2 (en) * 2001-11-16 2004-05-1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Angled RJ to RJ patch panel
US6786776B2 (en) * 2002-09-27 2004-09-07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jack
TW592402U (en) * 2002-12-25 2004-06-11 Lorom Ind Co Ltd Cable distribution plate
GB2398677A (en) * 2003-02-18 2004-08-25 Hsu & Overmatt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DC pins
DE10310434A1 (de) 2003-03-11 2004-09-30 Krone Gmbh Verfahren zum HF-Abstimmen einer elektrischen Anordnung sowie eine hierzu geeignete Leiterplatte
JP4026524B2 (ja) 2003-03-26 2007-12-2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モジュラコネクタ
US7182649B2 (en) * 2003-12-22 2007-02-27 Panduit Corp. Inductive and capacitive coupling balanc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930746B (zh) 2004-03-12 2010-12-22 泛达公司 减小电连接器中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US7190594B2 (en) * 2004-05-14 2007-03-13 Commscope Solutions Properties, Llc Next high frequency improvement b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effective capacitance
TWM261883U (en) * 2004-07-23 2005-04-11 John Peng Positioning base of the clip connection type sockets
US7326089B2 (en) * 2004-12-07 2008-02-05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Communications jack with printed wiring board having self-coupling conductors
WO2006062578A1 (en) * 2004-12-07 2006-06-15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Communications jack with compensation for differential to differential and differential to common mode crosstalk
US7182633B2 (en) * 2004-12-17 2007-02-27 Byrne Norman R Voice/data adapter kit
US7195518B2 (en) * 2005-05-02 2007-03-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jack interface
US7384298B2 (en) * 2005-08-08 2008-06-10 Panduit Corp. Wire containment cap
DE202006013075U1 (de) * 2006-08-25 2006-11-02 CCS Technology, Inc., Wilmington Anschlusssystem
US7604515B2 (en) * 2006-12-01 2009-10-20 The Siemon Company Modular connector with reduced termination variability
US7488205B2 (en) * 2006-12-13 2009-02-10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Fixed angled patch pan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543A (zh) * 2015-05-29 2018-04-06 光电缆公司 Rj45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7714B2 (en) 2012-09-18
US7651369B2 (en) 2010-01-26
US20100099297A1 (en) 2010-04-22
US20080268719A1 (en) 2008-10-30
EP2137794B1 (en) 2018-03-07
JP5411124B2 (ja) 2014-02-12
US20080274640A1 (en) 2008-11-06
US8162692B2 (en) 2012-04-24
EP2137794A2 (en) 2009-12-30
EP2137794A4 (en) 2014-04-02
WO2008121368A3 (en) 2008-11-27
JP2010522964A (ja) 2010-07-08
CN101663797B (zh) 2013-01-23
WO2008121368A2 (en) 200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3797B (zh) 通信连接器
CN105428921B (zh) 与电信插口配合的电信插头
CN1930746B (zh) 减小电连接器中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US8011972B2 (en) Connector with crosstalk compensation
US5269708A (en) Patch panel for high speed twisted pair
US6592395B2 (en) In-lin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EP1997195B1 (en) Receptacle with crosstalk optimizing contact array
US8882514B2 (en) Datacommunications modules, cable-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US6193526B1 (en) Wiring unit with angl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CN10254480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170222376A1 (en) Wire Containment Cap
US7651380B2 (en) Modular plugs and outlets having enhanced performance contacts
KR20080105155A (ko) 콘택트 플레이트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CN103227388B (zh) 绝缘移位接触接线板、电插座、插座模块与接线面板组件
JP2009537948A (ja) 千鳥状に配列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2544805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9841981A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及其底盖
US20070293097A1 (en) Modular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