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7686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7686A
CN101657686A CN200880003794A CN200880003794A CN101657686A CN 101657686 A CN101657686 A CN 101657686A CN 200880003794 A CN200880003794 A CN 200880003794A CN 200880003794 A CN200880003794 A CN 200880003794A CN 101657686 A CN101657686 A CN 101657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xpansion valve
utilize
aperture
utiliz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3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7686B (zh
Inventor
河野聪
松冈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57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7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25B41/35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by rotary motors, e.g. by stepping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9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series, i.e. multi-stage expansion,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5Outdoor unit 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9Refrigerant outlet condense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1Refrigerant outlet evaporato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7Condenser control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20)。该制冷装置(20)中设置有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当制冷装置(20)进行冷却运转时,为使在冷却运转的过程中流入利用侧膨胀阀(5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该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对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控制。还设置有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当制冷装置(20)进行加热运转时,如果在加热运转的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利用机组(61),该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进行将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的开度缩小工作。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到目前为止,包括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的制冷装置已为众人所知。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在一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制冷装置之一例。
[0003]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的空调机。在该空调机中,室外机设置在建筑物的房顶上,第一室内机设置在室外机的下方,第二室内机设置在第一室内机的下方。室外机中内装有室外回路,各台室内机中内装有室内回路。各个室内回路经由液侧连接管和气侧连接管相对室外回路并列连接在一起。室外回路中设置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膨胀阀以及贮液器等。各个室内回路中设置有室内膨胀阀与室内热交换器。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14787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然而,这种制冷装置有时候会出现以下问题。例如,受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从热源机组到利用机组的管道长度等的限制,无法为热源机组设置利用机组。也就是说,有时候,受设置状态的限制无法设置利用机组。
[0005]例如,在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液侧连接管中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差会增大,作用在利用侧回路的液侧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差带来的压力(以下称其为水头压)就会增大。
[0006]因此,在进行冷却运转的制冷装置中,因为液态水位差压起作用的地方是高压制冷剂流动的利用侧回路入口侧,所以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越大,作用在位于利用侧回路入口侧的利用侧膨胀阀上的压力就会越高。于是,为使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上的压力不会过高,利用侧膨胀阀不会损坏,在进行冷却运转的制冷装置中,就对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做了限制。
[0007]在进行加热运转的制冷装置中,因为液态水位差压起作用的地方是利用侧回路的出口侧,所以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时,利用侧回路出入口的压力差就会减小。而且,如果在利用侧回路出入口的压力差较小的状态下存在多台利用机组,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中制冷剂流量就有可能不充足,也就有该利用机组的能力不会充分发挥出来的可能性。此外,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指的是以下利用机组。例如:多台利用机组中较大的液态水位差压起作用的位于下方的利用机组或者到压力损失增大的热源机组的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
[0008]因此,为避免出现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能力的利用机组,在进行加热运转的制冷装置中,对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做了限制。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包括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的制冷装置中,减轻设置状态给利用机组的设置带来的制约。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的发明以制冷装置20为对象,该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热源侧热交换器44以及热源侧膨胀阀36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利用机组61设置在所述热源机组64的下方,且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20进行冷却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回路14和所述利用侧回路1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蒸发器。在该制冷装置20的制冷剂回路10中,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5相连接,另一方面,该制冷装置20包括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为使在所述冷却运转过程中流入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该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控制。
[0011]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为使流入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所述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利用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出的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控制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
[0012]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为将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的压力损失保持在被作为该压力损失的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设定的损失目标值上,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进行控制。
[0013]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利用机组61设置有多台,多台所述利用机组61相对所述热源机组64并列连接在一起。所述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
[0014]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该制冷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之间进行选择,该加热运转是:让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该制冷装置包括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该开度缩小工作是:若在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少流量利用机组61,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
[0015]第六方面的发明以一种制冷装置20为对象。该制冷装置20包括热源机组64和多台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和热源侧热交换器44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多台利用机组61分别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加热运转,在该加热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利用侧回路11相对所述热源侧回路14并列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该制冷装置20包括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该开度缩小工作是:若在所述加热运转的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少流量利用机组61,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
[0016]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五或第六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将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达到规定值以上的利用机组61判断为所述少流量利用机组61。
[0017]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包括运转容量控制部件52,当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在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进行所述开度缩小工作之际,该运转容量控制部件52使所述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提高。
[0018]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五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一方面为使从利用侧热交换器4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达到目标过冷却度,对各个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所述开度缩小工作下将进行该开度缩小工作的该利用机组61的目标过冷却度变更为比变更前的值大的值。
[0019]第十方面的发明以一种制冷装置20为对象。该制冷装置20包括热源机组64和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热源侧热交换器44以及热源侧膨胀阀36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利用机组61设置在所述热源机组64的下方,且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冷却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回路14和所述利用侧回路1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蒸发器。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5相连接,该制冷装置20包括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该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0020]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利用机组61设置有多台,多台所述利用机组61相对所述热源机组64并列连接在一起,所述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0021]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该制冷装置20构成为从所述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中选择一种运转,并进行该运转。该加热运转是:让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该制冷装置20包括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该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对多台利用机组61中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设定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0022]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以一种制冷装置20为对象。该制冷装置20包括热源机组64和多台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4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多台利用机组61分别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加热运转,在该加热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利用侧回路11相对所述热源侧回路14并列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该制冷装置20包括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该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对多台利用机组61中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设定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0023]—作用—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为使在冷却运转的过程中流入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被控制。例如,在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流入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压力中的上述液态水位差压会增大。与上述高低差较小的情况相比,在这一情况下,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制冷剂的压力容易增大,利用侧膨胀阀51损坏的可能性就增高。在该第一方面的发明中,若在这一情况下流入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接近给定的压力基准值,则为了保证该压力不超过给定的基准值,使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减小,增大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也就是说,在该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为能够应付在冷却运转过程中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压力增大的状态,是调节用以调节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压力的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
[0024]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基于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以下称为设置高低差)设定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也就是说,因为从设置高低差就能够得知作用在利用机组61的利用侧回路11的液侧的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所以根据该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设定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且是利用该控制目标值调节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
[0025]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为将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保持在损失目标值上,对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调节。这里,在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较大的状态下,流入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所以从保护利用侧膨胀阀51的角度来看,该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较大的状态是理想状态。然而,压力损失增大,制冷剂的循环量就会随之减少,制冷装置20的能力、效率就会下降。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为了保护利用侧膨胀阀51,将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保持在损失目标值上,这样就保证了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不会大于所需要的压力损失。
[0026]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基于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高低差设定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也就是说,根据液态水位差压最大的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与热源机组64的高低差设定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
[0027]在第五、第六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若在加热运转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被判断为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少流量利用机组61,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进行开度缩小工作。在该开度缩小工作下,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
[0028]例如,在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中制冷剂流量有可能不够,就会有该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成为少流量利用机组的时候。而且,如果在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不那么大的状态下或者利用机组61和热源机组64设置在同一个高度位置的状态下,存在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比其它利用机组61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长出很多的利用机组61,那么,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61中制冷剂就有可能不够,就会有该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61成为少流量利用机组的时候。
[0029]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五、第六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进行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的开度缩小工作。一进行该开度缩小工作,制冷剂就变得较难在已经进行了该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机组61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会减少,相应地就变得较容易在少流量利用机组61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会增加,上述制冷剂流量的减少量相当于上述制冷剂的增加量。
[0030]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将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达到规定值以上的利用机组61判断为少流量利用机组61。若在加热运转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超过规定值的少流量利用机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进行开度缩小工作。
[0031]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当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在加热运转过程中进行开度缩小工作之际,运转容量控制部件52使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提高。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一提高,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量就会增加。结果是,因为分配给各台利用机组61的制冷剂流量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在已进行了该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机组61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少,且能够确保少流量利用机组61中的制冷剂流量。
[0032]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将进行该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机组61的目标过冷却度变更为比变更前的值大的值。而且,由于为了使从利用侧热交换器4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达到变更后的目标过冷却度,进行该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被控制,因此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被缩小。
[0033]在第十方面的发明中,由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设定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是基于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的。也就是说,根据作用在利用机组61的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设定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
[0034]在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是基于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的。也就是说,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是基于液态水位差压最大的利用机组61与热源机组64的高低差设定的。
[0035]在第十二、第十三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对多台利用机组61中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设定利用侧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0036]例如,在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多台利用机组61中较大的液态水位差压在作用的下方利用机组、到压力损失增大的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长的利用机组61就会成为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而且,如果在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不那么大的状态下或者利用机组61和热源机组64设置在同一个高度位置的状态下,存在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比其它利用机组61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长出很多的利用机组61,那么,该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61就会变为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
[0037]在第十二、第十三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对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设定利用侧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被限制在给定的上限值以下,该给定的上限值比利用侧膨胀阀51完全打开时的开度小。结果是,因为制冷剂变得较难在设定了该上限值的利用机组61中流动,所以与之相对应,制冷剂变得较容易在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中流动。
—发明的效果—
[0038]在第一到第五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在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为能够应对在冷却运转过程中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压力增大的状态,用以调节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压力的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被调节。于是,因为与现有的不能够根据所述高低差调节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压力的制冷装置相比,上述各方面的发明能够使液态水位差压增大,所以能够使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比现有技术大。结果是,能够减轻设置状态给利用机组61的设置带来的制约。
[0039]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从最大高低差判断在冷却运转过程中作用在利用机组61的利用回路11的液侧的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并根据该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设定用以控制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该最大高低差判断流入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是否有可能成为该利用侧膨胀阀51会损坏的更高的值。因此,即使在该利用机组61中不设置用以检测流入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也能够将作用在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制冷剂的压力保持在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从而能够使制冷装置20的结构更简单。
[0040]在上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为保护利用侧膨胀阀51,将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维持在损失目标值上,为的是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不会超过所需要的压力损失。因此,既能够可靠地保护利用侧膨胀阀51,又能够防止制冷装置20的能力、效率白白下降。
[0041]在上述第五到第九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若在加热运转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少流量利用机组61,就进行开度缩小工作。因此,制冷剂就变得较难在已经进行了该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机组61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会减少,相应地就变得较容易在少流量利用机组61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会增加,上述制冷剂流量的减少量相当于上述制冷剂的增加量。
[0042]因此,例如在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状态下,也能够避免在处于制冷剂相对难以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不足。结果是,与现有的不能够调节制冷剂在处于制冷剂相对难以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中的易流度的的制冷装置相比,能够使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增大。
[0043]在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不那么大的状态下或者利用机组61和热源机组64设置在同一个高度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存在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比其它利用机组61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长出很多的利用机组61,也能够避免在该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不足。结果是,与现有的不能够调节制冷剂在制冷剂难以流动的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61中的易流度的制冷装置相比,能够使从热源机组64到利用机组61的管道长度更长。
[0044]如上所述,能够减轻设置状态给利用机组61的设置带来的制约。
[0045]在上述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在加热运转过程中伴随着开度缩小工作使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提高,由此抑制了制冷剂流量在已进行了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机组61中减少,且确保了少流量利用机组61中的制冷剂流量。结果是,因为容易确保各台利用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充足,所以该各台利用机组61就容易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0046]在上述第十到第十二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是根据作用在利用机组61的利用侧膨胀阀51上的液态水位差压大小设定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这里,在现有的不能够根据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设定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的制冷装置中,为例如在冷却运转时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是完全打开的状态下,流入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压力也不会过大,利用侧膨胀阀51也不会损坏,决定出了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相对于此,在上述第十到第十二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在估计到会出现在进行冷却运转时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达到上限值的状态,亦即,估计到会出现制冷剂在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比现有技术大的状态的前提下,并根据该估计情况决定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结果是,因为能够使液态水位差压比现有技术大,所以能够使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比现有技术大。结果是,能够减轻设置状态给利用机组61的设置带来的制约。
[0047]在上述第十二、第十三方面各方面的发明中,给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设定利用侧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使制冷剂较难流动,由此相应地制冷剂会较容易在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中流动。
[0048]因此,在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状态下,也能够避免在处于制冷剂相对难以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不足。结果是,与现有的不能够调节制冷剂在处于制冷剂相对难以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中的易流度的制冷装置相比,能够使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增大。
[0049]在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不那么大的状态下或者利用机组61和热源机组64设置在同一个高度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存在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比其它利用机组61到热源机组64的管道长度长出很多的利用机组61,也能够避免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不足。结果是,与现有的不能够调节制冷剂在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组61中的易流度的制冷装置相比,能够使从热源机组64到利用机组61的管道长度更长。
[0050]如上所述,能够减轻设置状态给利用机组61的设置带来的制约。
附图的简单说明
[0051]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控制部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与高压目标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控制部在制冷运转过程中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控制部和室内控制部在制热运转过程中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控制部的概略构成图。
—符号说明—
[0052]10制冷剂回路
11  室内回路(利用侧回路)
14  室外回路(热源侧回路)
20  空调机(制冷装置)
26  压缩机
36  室外膨胀阀(热源侧膨胀阀)
38  室内控制部(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
41  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44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51  室内膨胀阀(利用侧膨胀阀)
52  运转容量控制部(运转容量控制部件)
53  室外侧开度控制部(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
54  室内命令部(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
58  室外侧上限值设定部(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
59  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
61  室内机组(利用机组)
64  室外机组(热源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54](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第一实施方式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构成的空调机20。该空调机20构成为能够在制冷运转(冷却运转)和制热运转(加热运转)之间进行选择。
[0055](空调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20包括一台室外机组64和四台室内机组61a、61b、61c、61d。是热源机组的室外机组64设置在建筑物的房顶上。第一室内机组61a、第二室内机组61b、第三室内机组61c以及第四室内机组61d都设置在室外机组64的下方。第一室内机组61a和第二室内机组61b设置在同一楼层上,第三室内机组61c和第四室内机组61d设置在同一楼层上。第一室内机组61a和第二室内机组61b设置在第三室内机组61c和第四室内机组61d下面的楼层上,第一室内机组61a和第二室内机组61b构成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此外,室内机组61的台数仅是示例而已。
[0056]该空调机20包括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由内装在室外机组64中的室外回路14和内装在各台室内机组61a、61b、61c、61d中的室内回路11a、11b、11c、11d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5和气侧连接管道16连接而成。室外回路14构成热源侧回路,各个室内回路11分别构成利用侧回路。
[0057]具体而言,这些室内回路相对室外回路并列连接在一起。液侧连接管道15的一端与室外回路14的液侧关闭阀17相连接,另一端分支为四,连接在各个室内回路11的液侧流入流出端上。气侧连接管道16的一端连接在室外回路14的气侧关闭阀18上,另一端分支为四,连接在各个室内回路11的气侧流入流出端上。让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从而进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0058](室外回路的构成)
在室外回路14中,压缩机26、室外热交换器44、室外膨胀阀36以及四通换向阀25连接在一起。室外机组64中设置有用以将室外空气送给室外热交换器44的室外风扇(省略图示)。
[0059]压缩机26例如是全密封高压拱顶型涡旋压缩机。电力通过变频器供给压缩机26。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由此该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就能够在多个级别之间进行变更。压缩机26的喷出侧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5的第一通口上,吸入侧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5的第三通口上。
[0060]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44是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在由室外风扇送来的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44的一端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5的第二通口上,另一端连接在液侧关闭阀17上。四通换向阀25的第四通口连接在气侧关闭阀18上。
[0061]在液侧关闭阀17与室外热交换器44之间设置有为热源侧膨胀阀的室外膨胀阀36。室外膨胀阀36是用脉冲电动机驱动阀体的电动膨胀阀。当输入脉冲数为0脉冲时,室外膨胀阀36完全关闭;当输入脉冲数为500脉冲时,室外膨胀阀36完全打开。
[0062]四通换向阀25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连通,第三通口与第四通口连通(图1中实线所示的第一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通口与第四通口连通,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图1中虚线所示的第二状态)。
[0063]在压缩机26的喷出侧和四通换向阀25的第一通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喷出制冷剂的压力的喷出压力传感器23和用以检测压缩机26的喷出制冷剂的温度的喷出温度传感器22。在压缩机26的吸入侧和四通换向阀25的第三通口之间设置有用以检测压缩机26的吸入制冷剂的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33和用以检测压缩机26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2。
[0064](室内回路的构成)
各个室内回路11a、11b、11c、11d中设置有各自的室内热交换器41a、41b、41c、41d和各自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室内热交换器41a、41b、41c、41d和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在各个室内回路11a、11b、11c、11d的位置关系,是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相比,室内热交换器41a、41b、41c、41d更靠近气侧流出流入端。各台室内机组61中分别设置有用以将室内空气送给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1的室内风扇(省略图示)。
[0065]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41是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在由室内风扇送来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为利用侧膨胀阀的室内膨胀阀51是用脉冲电动机驱动阀体的电动膨胀阀。当输入脉冲数为0脉冲时,室内膨胀阀51完全关闭;当输入脉冲数为500脉冲时,室内膨胀阀51完全打开。
[0066]各台室内机组61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以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室内回路11的气侧流入流出端设置有检测在室内回路11的气侧流入流出端和室内热交换器41之间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气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45d;在室内回路11的液侧设置有检测在室内膨胀阀51和室内热交换器41之间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液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46d。
[0067](控制部的构成)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20包括高低差输入部60、室外控制部37以及室内控制部38a、38b、38c、38d。高低差输入部60和室外控制部37设置在室外机组64中。各台室内机组61中分别设置有室内控制部38。各个室内控制部38连接在室外控制部37上。
[0068]如图2所示,室外控制部37中设置有运转容量控制部52、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以及室内命令部54。运转容量控制部52构成运转容量控制部件;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构成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室内命令部54和室内控制部38构成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
[0069]高低差输入部60构成为: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最低一层的室内机组61a、61b的设置位置之高低差即最大高低差(ΔH)能够输入。最大高低差(ΔH)例如由设置空调机20的作业人员输入。高低差输入部60将已输入的最大高低差(ΔH)输出给室外控制部37。此外,室外控制部37中除了输入最大高低差(ΔH)以外,还输入喷出压力传感器23、吸入压力传感器33、喷出温度传感器22以及吸入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值。
[0070]运转容量控制部52构成为控制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具体而言,运转容量控制部52中设定有低压目标值的初始值和高压目标值的初始值。在此,该低压目标值的初始值是在制冷运转过程中压缩机26的吸入制冷剂的压力的目标值;高压目标值的初始值是在制热运转过程中压缩机26的喷出制冷剂的压力的目标值。运转容量控制部52对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进行控制,为的是在进行制冷运转的过程中吸入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值成为低压目标值;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喷出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成为高压目标值。
[0071]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构成为:根据最大高低差(ΔH)设定在制冷运转的过程中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的目标值即损失目标值(L)。而且,为将在制冷运转过程中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保持在损失目标值(L)上,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构成为对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控制。损失目标值(L)例如由以下公式1设定。
[0072]公式1:L=(ΔH-X)×γ
上述公式1中,X表示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例如X=50m),在该高低差下,即使在制冷运转过程中室外膨胀阀36一直完全打开,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上的制冷剂的压力也不会超过室内膨胀阀51的设计压力或者设计使用范围的上限压力。室内膨胀阀51的设计压力或者设计使用范围的上限压力意味着给定的压力基准值。最大高低差(ΔH)越大,损失目标值(L)就被设定为越大的值。此外,在最大高低差(ΔH)小于Xm的情况下,将损失目标值(L)设定为0,即L=0。γ表示液态单相制冷剂的密度。
[0073]这里,以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是Xm的状态为基准决定损失目标值(L)。作用在最下层的室内机组61a、61b上的液态水位差压比上述高低差是Xm的状态下的液态水位差压大,损失目标值(L)与该增大的那一部分液态水位差压相等。于是,在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大于Xm的情况下,若将制冷运转的过程中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保持在损失目标值(L)上,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a、51b上的制冷剂的压力就会大致等于在该高低差是Xm的状态下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上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a、51b上的制冷剂的压力被保持在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上,亦即,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a、51b上的制冷剂的压力被保持在室内膨胀阀51a、51b的设计压力值或者设计使用范围的上限压力值以下。
[0074]室内命令部54构成为:在制热运转过程中进行少流量机组检测工作和室内命令工作。少流量机组检测工作,就是从四台室内机组61中找出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制热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室内机组61。少流量室内机组61处于不能够发挥以室内温度、设定温度为基准考虑所需要发挥的制热能力的状态。
[0075]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信息从各台室内机组61的室内控制部38输入室内命令部54。各台室内机组61中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每改变一次,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信息就会被输入一次。室内命令部54,根据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信息监视各台室内机组61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当室内膨胀阀51为全开状态(开度为500脉冲的状态)的室内机组61出现时,就判断该室内机组61是少流量室内机组61。此外,室内命令部54也可以构成为:判断开度在比完全打开时的开度小的规定值(例如450脉冲)以上的室内机组61是少流量室内机组。
[0076]室内命令部54一找到少流量室内机组61,就进行向室内机组发送命令的工作。该向室内机组发送命令的工作,就是由室内命令部54将命令把目标过冷却度变更为比变更前的值大的值的过冷却度变更信号发送给少流量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而且,当少流量室内机组61不再存在时,室内命令部54又将命令让目标过冷却度返回初始值的过冷却度返回信号发送给过冷却度变更信号已发送过去的室内机组61。
[0077]室内控制部38构成为对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制冷运转过程中的目标过热度(例如5℃)和制热运转过程中的目标过冷却度(例如5℃)的初始值事先设定在室内控制部38中。而且,气侧温度传感器45的检测值及液侧温度传感器46的检测值输入在室内控制部38中,喷出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从室外机组64输入在室内控制部38中。制冷运转时的室内控制部38,根据气侧温度传感器45的检测值及液侧温度传感器46的检测值计算从室内热交换器4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然后,为了使计算得出的过热度接近目标过热度,室内控制部38利用例如PID(比例-微分-积分)控制调节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制热运转时的室内控制部38,根据喷出压力传感器23的检测值及液侧温度传感器46的检测值计算从室内热交换器4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然后,为了使计算得出的过冷却度接近目标过冷却度,室内控制部38利用例如PID控制调节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
[0078]室内控制部38构成为:一从室内命令部54接收到过冷却度变更信号,就进行过冷却度变更工作。过冷却度变更工作,就是将目标冷却度变更为比初始值大的值(例如8℃)。如果为了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接近变更后的目标过冷却度,室内控制部38去调节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就会逐渐缩小。室内命令部54的室内命令工作与室内控制部38的过冷却度变更工作构成开度缩小工作。而且,室内控制部38构成为:一从室内命令部54接收到过冷却度返回信号,就进行让目标过冷却度返回到初始值的工作。
[0079]在该空调机20中,在进行开度缩小工作之际,运转容量控制部52让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提高。具体而言,室内命令部54在将过冷却度变更信号发送给少流量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的同时,还将高压增大信号发送给运转容量控制部52。接收到高压增大信号的运转容量控制部52就从目标过冷却度已变更了的室内机组61中的室内控制部38接收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信息。之后,运转容量控制部52就根据将表示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与高压目标值的关系的图3中的图表数学式化后得到的计算式变更高压目标值。该计算式,是以即将变更目标过冷却度以前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和高压目标值的初始值为基准,由目标过冷却度变更后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决定出变更后的高压目标值。因为目标过冷却度已变更的室内机组61中,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被缩小,所以高压目标值被变更为比变更前的值大的值,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提高。此外,在存在多台目标过冷却度已变更的室内机组61的情况下,就在上述计算式中使用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的平均值。
[0080]这里,在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第一室内机组61a及第二室内机组61b的设置位置与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作用在第一室内机组61a及第二室内机组61b的出口的液态水位差压会增大,第一室内机组61a及第二室内机组61b的出入口的压力差就会减小。于是,因为第一室内机组61a、第二室内机组61b陷入制冷剂较难流动的状态,所以就会有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制热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时候。也就是说,会出现第一室内机组61a、第二室内机组61b变成少流量室内机组的时候。
[0081]例如,在第一室内机组61a及第二室内机组61b双方皆被判断为少流量室内机组61a、61b的情况下,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结果,第三室内机组61c及第四室内机组61d中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都被缩小。因此,制冷剂变得较难在第三室内机组61c及第四室内机组61d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减少,相应地制冷剂变得较容易在第一室内机组61a及第二室内机组61b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增加,上述制冷剂流量的减少量相当于上述制冷剂流量的增加量。
[0082]在第一室内机组61a及第二室内机组61b中之一,例如第一室内机组61a被判断为少流量室内机组61a、61b的情况下,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结果,第二室内机组61b、第三室内机组61c以及第四室内机组61d中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都被缩小。因此,制冷剂就变得较难在第二室内机组61b、第三室内机组61c以及第四室内机组61d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减少,相应地制冷剂变得较容易在第一室内机组61a中流动,其中的制冷剂流量就增加,上述制冷剂流量的减少量相当于上述制冷剂流量的减少量。
[0083]此外,在该情况下,即使第二室内机组61b不被判断为少流量室内机组,第二室内机组61b也容易陷入制冷剂流量不足的状态,因此,可以为使第二室内机组61b中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不被缩小,进行开度缩小工作。在该开度缩小工作下,室内命令部54仅向第三室内机组61c及第四室内机组61d发送过冷却度变更信号。
[0084]—运转工作—
对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20的运转工作进行说明。在该空调机20中,利用四通换向阀25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切换。
[0085](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下,四通换向阀25被设定为图1中实线所示的第一状态。在该状态下让压缩机26运转,就会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1a、41b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0086]具体而言,一让压缩机26运转,从压缩机26喷出的制冷剂便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4中,向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已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被减压后,被分配给各个室内回路11a、11b。已流入各个室内回路11a、11b的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51a、51b被减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a、41b中。在室内热交换器41a、41b中已流入的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此时,已被制冷剂冷却的室内空气供向室内。已在室内热交换器41a、41b中蒸发的制冷剂在气侧连接管道16合流后,流入室外回路14中,被吸入压缩机26后,再次被喷出。
[0087]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20,在制冷运转过程中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每隔一给定的时间间隔就对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进行一次确认。而且,当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与所述损失目标值(L)不相等时,为了使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成为损失目标值(L),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对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调节。
[0088]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步骤1(ST1),由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计算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量。例如,用由喷出压力传感器23与喷出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算出的喷出制冷剂的焓和由吸入压力传感器33与吸入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值算出的吸入制冷剂的焓之差去除压缩机26在每单位时间的输入电力,即可算出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量。
[0089]接着,在步骤2(ST2),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利用在步骤1(ST1)计算得出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和此时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算出此时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量越多,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就越大;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越小,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就越大。
[0090]在步骤3(ST3),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对用上述公式1算出的损失目标值(L)和在步骤2(ST2)算出的压力损失进行比较。在步骤4(ST4),当在步骤2(ST2)算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比损失目标值(L)大时,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就为了使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成为损失目标值(L),将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减小。当在步骤2(ST2)算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比损失目标值(L)小时,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就为了使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成为损失目标值(L),将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增大。
[0091]此外,在空调机20中,即使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被改变,也能够通过调节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使室内回路11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一定,所以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流量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例如,若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被缩小,则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流量会暂时减少,室内回路11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会增加。室内回路11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一增加,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就被增大。这样,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流量就会增加,因此,与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变更以前相比,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流量不发生什么变化。
[0092](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下,四通换向阀25被设定为图1中虚线所示的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让压缩机26运转,就会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1a、41b成为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0093]具体而言,一让压缩机26运转,从压缩机26喷出的制冷剂便会流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1a、41b中,向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此时,被制冷剂加热了的室内空气供向室内。在各个室内回路11a、11b中已冷凝的制冷剂在液侧连接管道15合流后,流入室外回路14中。已流入室外回路14中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被减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4中。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已流入的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此时,在室外热交换器44已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6后,再次被喷出。
[0094]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20中,若在制热运转的过程中检测到少流量室内机组61,少流量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中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就会被缩小,且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会被提高。
[0095]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步骤1(ST1),由室内指令部54进行少流量机组检测工作。每从各个室内机组61中的室内控制部38输入一次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信息,就进行一次少流量机组检测工作。在少流量机组检测工作中,由室内指令部54根据已输入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信息确认是否存在室内膨胀阀51正处于全开状态的少流量室内机组61。若存在少流量室内机组61,那么,在步骤2(ST2)中,就由室内指令部54将过冷却度变更信号发送给少流量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且将高压增大信号发送给运转容量控制部52。
[0096]在步骤3(ST3),接收了过冷却度变更信号的室内控制部38进行过冷却度变更工作。在过冷却度变更工作下,室内控制部38将目标过冷却度变更为比变更前的值大的值(例如8℃)。若室内控制部38在对目标过冷却度做了变更之后,又对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进行调节,则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就会比目标过冷却度变更前的小。也就是说,少流量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中的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由于该过冷却度变更工作被缩小。
[0097]在步骤4(ST4),接收了高压增大信号的运转容量控制部52对高压目标值进行变更。高压目标值基于将图3数学式后得到的计算式进行变更。
在已进行了目标过冷却度变更的室内机组61中,与对目标过冷却度进行变更以前相比,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变小,所以高压目标值会成为比接收高压增大信号以前大的值。结果是,若运转容量控制部52根据变更后的高压目标值调节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就会提高。
[0098]于是,因为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增加,所以分配给各个室内机组61的制冷剂流量会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由于过冷却变更信号被缩小的室内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减少,且能够确保少流量室内机组61中的制冷剂流量。
[0099]—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为能够应对在制冷运转的过程中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上的压力增大的状态,用以调节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上的压力的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就被调节。因此,与现有的不能够根据所述高低差调节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上的压力的制冷装置相比,该实施方式能够使液态水位差压增大。结果是,能够使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比现有技术中的高低差大。
[0100]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从最大高低差判断在制冷运转的过程中作用在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的室内回路11的液侧的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并根据该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设定了用以控制室外膨胀阀36在制冷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损失目标值。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该最大高低差判断流入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中的室内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是否有可能成为该室内膨胀阀51会损坏的高值。因此,即使在该室内机组61中不设置用以检测流入室内机组61中的室内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也能够将作用在室内膨胀阀51上的制冷剂的压力保持在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从而能够使空调机20的结构更加简单。
[0101]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保护室内膨胀阀51,将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维持在损失目标值上,以便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不会比所需要的压力损失大。因此,既能够可靠地保护室内膨胀阀51,又能够防止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空调机20的能力、效率白白下降。
[0102]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若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多台室内机组61中存在少流量室内机组61,就进行开度缩小工作。所以进行了开度缩小工作的室内机组61中制冷剂的减少量就相当于在少流量室内机组61中制冷剂的增加量。因此,在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状态下,也能够避免制冷剂在有可能成为少流量室内机组的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中流量不足。结果是,与现有的不能够调节制冷剂在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中的易流度的制冷装置相比,该第一实施方式能够使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增大。
[0103]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加热运转的过程中伴随着开度缩小工作使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提高,由此抑制了制冷剂在已进行了开度缩小工作的室内机组61中流量减少,且确保了在少流量室内机组61中制冷剂的流量。结果是,因为容易确保各台室内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充足,所以该各台室内机组61就容易发挥出充分大的能力。
[0104]—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该变形例中,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构成为:一边监视制冷运转时的室外机组64出口的制冷剂的压力,一边调节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此外,虽然来示,在液侧关闭阀17和室外膨胀阀36之间设置有检测在其间流动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的液侧压力传感器。
[0105]具体而言,室外机组64出口的目标值即压力目标值(P)设定在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中。压力目标值(P)例如按照以下所示的公式3设定。
[0106]公式3:P=A-ΔH×γ
在上述公式3中,A表示稍微小于室内膨胀阀51的设计压力或者设计使用范围的上限压力的值。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将液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作为室外机组64出口的压力检测出来,并对液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压力目标值(P)进行比较。当液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压力目标值(P)时,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就使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缩小,以便液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达到压力目标值(P);当液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小于压力目标值(P)时,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就使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增大,以便液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达到压力目标值(P)。
[0107]此外,在最大高低差(ΔH)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取代液侧压力传感器设置温度传感器,且由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检测制热运转时的室外机组64出口的压力。在最大高低差(ΔH)较大的情况下,因为在制冷运转过程中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较小,已通过室外膨胀阀36的制冷剂被降压,从过冷却状态变为气液二相状态,所以能够利用制冷剂的温度检测压力。
[0108](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20,在室外控制部37中,取代室外侧开度控制部53设置有室外侧上限值设定部58,且取代室内命令部54在室外控制部37中设置有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室外侧上限值设定部58构成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构成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
[0109]具体而言,室外侧上限值设定部58构成为:根据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最下层的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61a、61b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即最大高低差(ΔH)设定制冷运转过程中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是一个比它完全打开时的开度小的值。例如,为了在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最大的状态下,也能够使作用在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61a、61b中的室内膨胀阀51a、51b上的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或者设计使用范围的上限压力,最大高低差(ΔH)越大,就将该上限值设定在越小的值上。
[0110]例如,在最大高低差(ΔH)为70m的情况下,室外侧上限值设定部58将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设定为400脉冲;在最大高低差(ΔH)为90m的情况下,室外侧上限值设定部58则将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设定为300脉冲。设定了上限值的室外膨胀阀36在制冷运转过程中的开度被控制在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
[0111]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构成为:在室外机组64和室内机组61的最大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给多台室内机组61中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设定室内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0112]具体而言,在如图1所示多台室内机组61设置在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将最下层的室内机组61视为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室内机组;在多台室内机组61全部设置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则将最下层的室内机组61中到室外机组64的管道长度最长的室内机组61视为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室内机组。
[0113]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根据例如最大高低差设定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中的室内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上限值是一个比完全打开时的开度小的值。
[0114]例如,在最大高低差(ΔH)为70m的情况下,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将开度的上限值设定为400脉冲;在最大高低差(ΔH)为90m的情况下,室内侧上限值设定部59将开度的上限值设定为300脉冲。设定了上限值的室内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被控制在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
[0115]—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是根据作用在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的室内膨胀阀51上的液态水位差压大小设定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这里,在现有的不能够根据液态水位差压的大小设定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的上限值的空调机中,决定出了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为的是例如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室外膨胀阀36是完全打开的状态下,流入室内膨胀阀51的制冷剂压力也不会过大,室内膨胀阀51就不会损坏。相对于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估计到了会出现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室外膨胀阀36的开度达到上限值的状态,亦即估计到了会出现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比现有技术大的状态,根据该估计情况决定了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结果是,因为能够使液态水位差压比现有技术中的大,所以能够使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比现有技术中的大。
[0116]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给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室内机组61以外的室内机组61设定了室内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于是,制冷剂难以在已设定了上限值的室内机组61中流动,相应地却容易在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室内机组61中流动。于是,因为在最下层的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和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状态下,也能够避免在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室内机组61中制冷剂流量不足,所以与现有的不能够调节制冷剂在最下层的室内机组61中的易流度的制冷装置相比,能够使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增大。
[0117](其他实施方式)
还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结构。
[0118]在该实施方式中,空调机20构成为:由作业者等输入室外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最下层的室内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即最大高低差(ΔH),但除此以外,空调机20还可以构成为自动识别最大高低差(ΔH)。
[01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室外机组64可以有多台。就各个室外机组64中的室外膨胀阀36在制冷运转过程中的开度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20的情况下,为了将制冷剂在各个室外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维持在损失目标值(L)上,该开度受到控制;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20的情况下,则根据最大高低差(ΔH)设定该开度的上限值。
[0120]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室内命令部54,可以根据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信息和从室内机组6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判断室内机组61是否是少流量室内机组。例如,室内命令部54是这样判断各台室内机组61是否为少流量室内机组61的。即:只要过冷却度在目标过冷却度以上,即使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在规定值以上,室内命令部54也不会将该室内机组61判断为少流量室内机组;而在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在规定值以上且过冷却度小于目标过冷却度的情况下,才判断该室内机组61为少流量室内机组。
[0121]补充说明一下,以上实施方式只是本质上最佳的示例,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没有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适用对象或者本发明的用途范围等的意图。
—工业实用性—
[0122]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包括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的制冷装置用处很大。

Claims (13)

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热源侧热交换器(44)以及热源侧膨胀阀(36)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利用机组(61)设置在所述热源机组(64)的下方,且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冷却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回路(14)和所述利用侧回路(1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所述利用侧热变换器(41)成为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5)相连接,
该制冷装置包括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为使在所述冷却运转的过程中流入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该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为使流入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利用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出的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控制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为将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处的压力损失保持在被作为该压力损失的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设定的损失目标值上,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机组(61)设置有多台,多台所述利用机组(61)相对所述热源机组(64)并列连接在一起,
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所述冷却运转时的控制目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构成为从所述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中选择一种运转,并进行该运转,该加热运转是:让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
该制冷装置包括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该开度缩小工作是:若在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少流量利用机组(61),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
6.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多台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4)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多台利用机组(61)分别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加热运转,在该加热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利用侧回路(11)相对所述热源侧回路(14)并列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该开度缩小工作是:若在所述加热运转的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少流量利用机组(61),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将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达到规定值以上的利用机组(61)判断为所述少流量利用机组(61)。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运转容量控制部件(52),当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在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进行所述开度缩小工作之际,该运转容量控制部件(52)使所述压缩机(26)的运转容量提高。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一方面为使从利用侧热交换器(4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达到目标过冷却度,对各个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所述开度缩小工作中,将进行该开度缩小工作的该利用机组(61)的目标过冷却度变更为比变更前的值大的值。
10.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热源侧热交换器(44)以及热源侧膨胀阀(36)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利用机组(61)设置在所述热源机组(64)的下方,且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冷却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回路(14)和所述利用侧回路(1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5)相连接,
该制冷装置包括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该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机组(61)设置有多台,多台所述利用机组(61)相对所述热源机组(64)并列连接在一起,
所述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构成为从所述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中选择一种运转,并进行该运转,该加热运转是:让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
该制冷装置包括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该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对多台利用机组(61)中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设定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13.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多台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4)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多台利用机组(61)分别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加热运转,在该加热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利用侧回路(11)相对所述热源侧回路(14)并列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该利用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9)对多台利用机组(61)中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设定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在加热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CN200880003794XA 2007-01-31 2008-01-16 制冷装置 Active CN101657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0413A JP5125124B2 (ja) 2007-01-31 2007-01-31 冷凍装置
JP020413/2007 2007-01-31
PCT/JP2008/050418 WO2008093538A1 (ja) 2007-01-31 2008-01-16 冷凍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32343A Division CN102080892B (zh) 2007-01-31 2008-01-16 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7686A true CN101657686A (zh) 2010-02-24
CN101657686B CN101657686B (zh) 2011-05-04

Family

ID=3967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32343A Active CN102080892B (zh) 2007-01-31 2008-01-16 制冷装置
CN200880003794XA Active CN101657686B (zh) 2007-01-31 2008-01-16 制冷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32343A Active CN102080892B (zh) 2007-01-31 2008-01-16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05321B2 (zh)
EP (1) EP2144018B1 (zh)
JP (1) JP5125124B2 (zh)
KR (1) KR101096933B1 (zh)
CN (2) CN102080892B (zh)
AU (1) AU2008211449B2 (zh)
ES (1) ES2701427T3 (zh)
WO (1) WO2008093538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822A (zh) * 2010-12-15 2011-04-06 广州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35927A (zh) * 2012-04-26 2012-08-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压力调整装置和方法
CN102654303A (zh) * 2012-05-09 2012-09-0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用于空调***的压力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4603557A (zh) * 2012-08-27 2015-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04736948A (zh) * 2012-10-18 2015-06-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4748293A (zh) * 2013-12-30 2015-07-0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利用压力传感器的空调过冷度控制方法
CN104833041A (zh) * 2014-02-12 2015-08-12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多联空调管路平衡方法及多联空调
CN104884284A (zh) * 2012-11-09 2015-09-02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6958958A (zh) * 2016-01-08 2017-07-18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588474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11895671A (zh) * 2019-05-05 2020-11-06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CN112771315A (zh) * 2018-09-28 2021-05-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3302436A (zh) * 2019-01-28 2021-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14127479A (zh) * 2019-07-18 2022-03-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14484587A (zh) * 2022-02-16 2022-05-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冷媒平衡控制方法、***和多联机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5016B2 (ja) * 2008-10-01 2013-1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熱源機
JP5489507B2 (ja) * 2009-03-30 2014-05-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JP5448566B2 (ja) * 2009-05-21 2014-03-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空気調和機
JP5094801B2 (ja) * 2009-08-26 2012-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5320280B2 (ja) * 2009-12-25 2013-10-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1092742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4968373B2 (ja) * 2010-08-02 2012-07-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505856B1 (ko) * 2010-09-08 2015-03-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527300B2 (ja) * 2011-09-30 2014-06-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8857665B2 (en) 2011-11-15 2014-10-14 John H. Owoc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secondary internal dispensing chamber
JP6079055B2 (ja) * 2012-02-06 2017-02-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627620B2 (ja) * 2012-02-29 2014-11-1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5029160A1 (ja) * 2013-08-28 2015-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10563877B2 (en) * 2015-04-30 2020-02-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5299944B (zh) * 2015-11-05 2018-01-23 谭洪德 一种满液式中央空调***
JP2018141607A (ja) * 2017-02-28 2018-09-13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冷媒量判定装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99137B1 (ja) * 2017-03-31 2018-10-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高低差設定システム
US11486617B2 (en) 2017-10-27 2022-1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0360729A (zh) * 2018-04-09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组高落差压力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JP6844667B2 (ja) * 2019-08-21 2021-03-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9660A (ja) * 1985-11-27 1987-06-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における冷媒制御方法
JPH02306046A (ja) * 1989-05-20 1990-12-19 Hitachi Ltd マルチエアコンシステム
JPH06103130B2 (ja) * 1990-03-30 1994-12-14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H04116347A (ja) 1990-09-05 1992-04-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JPH05306849A (ja) 1992-04-30 1993-11-19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多室冷暖房装置
JPH08189717A (ja) 1995-01-11 1996-07-2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10300255A (ja) * 1997-04-28 1998-11-1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3279235B2 (ja) * 1997-11-11 2002-04-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3680266B2 (ja) * 2000-11-13 2005-08-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490475Y (zh) * 2001-07-21 2002-05-08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空调器
JP4105413B2 (ja) 2001-08-08 2008-06-2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機
KR100437806B1 (ko) 2002-06-12 2004-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JP4183515B2 (ja) * 2003-01-24 2008-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多室形空気調和装置
US6826924B2 (en) * 2003-03-17 2004-12-07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pump apparatus
JP2005121310A (ja) * 2003-10-17 2005-05-12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60034109A (ko) * 2004-10-18 2006-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0758902B1 (ko) * 2004-11-23 2007-09-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640855B1 (ko) * 2004-12-14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822A (zh) * 2010-12-15 2011-04-06 广州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03822B (zh) * 2010-12-15 2013-07-17 广州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35927A (zh) * 2012-04-26 2012-08-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压力调整装置和方法
CN102635927B (zh) * 2012-04-26 2018-05-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压力调整装置和方法
CN102654303A (zh) * 2012-05-09 2012-09-0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用于空调***的压力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4603557A (zh) * 2012-08-27 2015-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04603557B (zh) * 2012-08-27 2016-10-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04736948B (zh) * 2012-10-18 2017-03-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4736948A (zh) * 2012-10-18 2015-06-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4884284A (zh) * 2012-11-09 2015-09-02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9878595B2 (en) 2012-11-09 2018-01-30 Sanden Holdings Corporation Control means for the compressor of a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based on target high pressure
CN104884284B (zh) * 2012-11-09 2018-10-16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748293A (zh) * 2013-12-30 2015-07-0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利用压力传感器的空调过冷度控制方法
CN104748293B (zh) * 2013-12-30 2018-09-1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利用压力传感器的空调过冷度控制方法
CN104833041A (zh) * 2014-02-12 2015-08-12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多联空调管路平衡方法及多联空调
CN104833041B (zh) * 2014-02-12 2018-08-1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多联空调管路平衡方法及多联空调
CN106958958A (zh) * 2016-01-08 2017-07-18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06958958B (zh) * 2016-01-08 2020-11-20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588474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588474B (zh) * 2016-07-07 2021-10-26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12771315A (zh) * 2018-09-28 2021-05-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2771315B (zh) * 2018-09-28 2022-04-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3302436A (zh) * 2019-01-28 2021-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11895671A (zh) * 2019-05-05 2020-11-06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CN114127479A (zh) * 2019-07-18 2022-03-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14127479B (zh) * 2019-07-18 2022-07-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14484587A (zh) * 2022-02-16 2022-05-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冷媒平衡控制方法、***和多联机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44018A4 (en) 2015-05-13
JP2008185292A (ja) 2008-08-14
KR101096933B1 (ko) 2011-12-22
KR20090115173A (ko) 2009-11-04
EP2144018B1 (en) 2018-09-12
WO2008093538A1 (ja) 2008-08-07
US20100024454A1 (en) 2010-02-04
AU2008211449A1 (en) 2008-08-07
US8505321B2 (en) 2013-08-13
CN102080892B (zh) 2013-07-10
JP5125124B2 (ja) 2013-01-23
CN101657686B (zh) 2011-05-04
AU2008211449B2 (en) 2010-12-09
EP2144018A1 (en) 2010-01-13
CN102080892A (zh) 2011-06-01
ES2701427T3 (es)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7686B (zh) 制冷装置
CN104024764B (zh) 制冷装置
EP2309204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0501270C (zh) 冷冻装置
CN101495816B (zh) 空调装置
CN101960232B (zh) 制冷装置
CN102859294A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1512245B (zh) 制冷装置
JP5418622B2 (ja) 冷凍装置
JP6296203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3842743B (zh) 热泵
CN104755856B (zh) 热泵装置
CN108139131B (zh) 用于控制蒸气压缩***长时间处于喷射器模式的方法
US10876777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ing vapor injection cy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evice
KR102129078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01512246A (zh) 制冷装置
US6711909B2 (en) Outdoor fan control system of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858667B (zh) 制冷装置
JP7187659B2 (ja) 蒸気圧縮システム
EP3988869B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12513542B (zh) 用于基于预估流量来控制蒸气压缩***的方法
JP5176897B2 (ja) 冷凍装置
KR10150201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최적 과냉도 설정방법
KR20080089962A (ko) 공기조화기
JP6229159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