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85B - 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85B
CN1015985B CN88103422A CN88103422A CN1015985B CN 1015985 B CN1015985 B CN 1015985B CN 88103422 A CN88103422 A CN 88103422A CN 88103422 A CN88103422 A CN 88103422A CN 1015985 B CN1015985 B CN 1015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one
acid
water
gulonic acid
a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3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8103422A (zh
Inventor
高野桥邦夫
田中光孝
山野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Original Assignee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88103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81034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85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07/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307/5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07/62Three oxygen atoms, e.g. ascorbic ac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ran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在一种由惰性有机溶剂和脂肪族酮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在水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将酸与2-酮-L-古洛糖酸反应生产L-抗坏血酸。
本方法以90%或更高的产率生产L-抗坏血酸,并且是一个工业上有利的方法。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其中用2-酮-L-古洛糖酸作为反应起始物。
作为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之一,有一种已知的方法,其中包括使用2-酮-L-古洛糖酸作为反应起始物,并用酸与其反应一步制成L-抗坏血酸。
已知方法包括,例如:
(1),一种方法,其中包括使用浓盐酸与2-酮-L-古洛糖酸反应,用乙酸作为溶剂〔美国专利2185383说明书,(1940(1940)〕。
(2),一种方法,其中包括向2-酮-L-古洛糖酸的钠盐中添加乙醇和丙酮,用盐酸中和,过滤分离析出的氯化钠,然后将反应混合物保温于25℃至75℃区间,由此得到L-抗坏血酸(日本未审查的特许公开No.58-177986)。
(3),一种方法,其中包括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在惰性溶剂中,使用无机酸与2-酮-L-古洛糖酸反应(日本已审查的特许公开No.48-15931)。和
(4),一种方法,其中包括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惰性有机溶剂中将2-酮-L-古洛糖酸制备成基本上无水的浆,然后用基本上无水的酸催化剂与其反应得到L-抗坏血酸〔PCT,WO87/ 00839(1987)〕。
另一方面,大量地从L-山梨糖制备2-酮-L-古洛糖酸的发酵的方法已经提出(例如,美国专利4,543,331,欧洲专利132,308)。因此,需要尽早地确立利用2-酮-L-古洛糖酸作为起始反应物而一步制成L-抗坏血酸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然而,尽管已有一些改进,例如产率,上述已知的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包括从工业生产的观点来看产率仍然不足;反应混合物中大量存在有色的杂质,这必然给提纯过程增加沉重的负担。从而防碍了这些方法在工业规模上的应用。
本发明者已经进行了使用2-酮-L-古洛糖酸作为起始反应物来制备L-抗坏血酸的方法的研究,并且已经建立了一个工业上有利的生产方法,可以提供约90%或更多的预期产物,同时很少产生杂质。更具体地,本发明者已经发现,在    惰性的有机溶剂如:甲苯,苯等;及脂肪族酮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组成的混合溶剂中,进行2-酮-L-古洛糖酸的内酯化,可使反应有利地进行。并且本发明者还发现,适当的控制水和酸催化剂的含量,可以使反应进行得更为有利。
换言之,本发明涉及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在水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在一个惰性有机溶剂和脂肪酮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用酸与2-酮-L-古洛糖酸反应。
本发明的反应是在一个混合溶剂中进行的,该混合溶剂是将一给定量的脂肪酮加入到惰性有机溶剂中制备的。
用于本发明的惰性有机溶剂包括:芳香烃,它可被卤素或烷基取 代,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及氯苯;卤代烃如:三氯甲烷和氯乙烯;脂肪烃如:己烷,庚烷和辛烷;以及醚类如:四氢呋喃,二噁烷和异丙基醚;或它们的混合物。较好的是芳香烃如:苯或甲苯。
用于本发明的脂肪酮包括含有1至6个碳原子烷基的酮,以及含有5至6个碳原子环烷基的环酮。
烷基可以是直链的或带支链的,含有1到4个碳原子的更好一些。与羰基键联的二个烷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类酮的实例包括:丙酮,甲乙酮,二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以及环己酮,丙酮和甲乙酮更好一些。
上文例举的酮应以一确定量存在于惰性有机溶剂中,相对于1个体积的惰性有机溶剂,被混合的酮约占0.02至0.3份(体积),占0.05至0.2份(体积)较好。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保持酮的浓度在这个区间内,可以使反应进行的更为平缓。只要酮的含量不偏离上述区间,可在反应过程中补充酮。
当被混合的酮的量低于上文所规定的区间时,产物降解的量增加并引起反应混合物更强烈的显色作用,由此使提纯过程复杂化,这就完全不是一个工业上有利的方法了。而当酮的量超过上述区间,未反应物的量会变得更多,由此降低了所要化合物的产率。
在本发明中,2-酮-L-古洛糖酸的内酯化是在上述混合溶剂中进行的。2-酮-L-古洛糖酸的浓度相对于混合溶剂来说没有限制的,但通常是5~40%重量,从经济观点出发浓度为10~30%重量更好。
在本发明中,在水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加酸使反应进行。在这 种情况下,水和酸的量分别限制如下较好: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水的量为1.5至3.5倍(摩尔比),1.8至3倍(摩尔比)较好。反应进行中,溶剂中水的量可在这个范围内。而当反应起始物2-酮-L-古洛糖酸是,例如,水合的或含水的时,所含的水量要计入总的含水量。用于促进反应的酸催化剂或使用的混合溶剂所含的水量均要计入总的含水量之中。当水的量偏离上述区间时,产物分解的量增加,从而引起产率降低。
用于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吡啶嗡盐类;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较高级的脂肪族烷基芳基磺酸盐等。每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一种或几种结合使用。适于本发明要求的表面活性剂是阳离子类的,特别是季铵盐类如:三甲基十四烷基氯化铵、三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三甲基辛基氯化铵、二甲基乙基十六烷基氯化铵、三甲基硬脂酰基氯化铵、二甲基丁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及三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所加的表面活性剂用量范围为从0.01%至10%重量/重量,从0.05%至3.0%重量/重量更好。
作为催化剂应用的酸,以无机酸为例包括,例如,盐酸、磷酸等,而盐酸特别好。在上述量的水的存在下,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使反应进行更为有利而加入的酸量为0.5至2倍(摩尔比),0.5至1.5倍(摩尔比)则更好。由于反应需要水,所以最好使用20%至45%浓度的盐酸,通常使用35%浓度的,可使用含有 氯化氢的酮溶液来调整酸的含量。在上述区间内,加酸可以分两步进行。
在上述条件下,起始反应物2-酮-L-古洛糖酸在酸的作用下内酯化而产生L-抗坏血酸。反应在多相体系中进行。随着反应进行,2-酮-L-古洛糖酸变得粘稠像油状似的(通常,在开始反应后30分钟至1小时)。在这个时候,最好调整水和酸的含量达到一给定的值。也可以利用常规的脱水过程如:共沸蒸馏,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水,来调整保持反应混合物中水的体积。这个脱水过程最好在一个尽可能短的周期内完成。当一个脂肪酮或一个酸催化剂与水一起蒸出时(如:共沸蒸馏),它还可以适当地补充。反应温度区间为约40℃至约80℃,最好在50℃至70℃。反应通常在3至8个小时内完成。
为了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所要的化合物,可使用基本上(Perse)常规的过程,如:过滤,浓缩,提取等等。另外,如需要的话,可以通过例如重结晶方法而得到很高纯度的产物。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L-抗坏血酸可以90%或更高的产率制备,另外,由于引起颜色出现的杂质(如:分解的产物)很少,不需要很麻烦的提纯过程,因而对工业化生产很有利。下面的实施例和比较实例将对本发明作出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向一个含23.5%重量的盐酸(含65ml丙酮)的由甲苯570ml和丙酮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2-酮-L-古洛糖酸100g(含量91.2%,含水8.4%)。向此溶液中另加入水 7.7ml和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110mg(水含量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1.90倍(摩尔比))。反应混合物在60℃条件下搅拌6小时,然后冷却到20℃。生成物倾入1升水中,搅拌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静置,分出水层。向有机层加入400ml水,再提取。合并两次的水层,采用一种高性能的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地检测,显示出存在L-抗坏血酸78.2克(产率94.5%),而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剩余量为2.7%。水层的吸收系数(E1% 430nm)是0.160。
高性能液相色谱在如下条件下实施(同样的条件应用于其后所有的实施例和对比实例)。
柱子:由Bio    Rad    Co.制造的Aminex    HPX-87H。
洗脱剂:0.1M硫酸铵。
柱温:室温。
检测:UV210nm和折光指数。
实施例2:
在一份由甲苯576ml和丙酮30ml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2-酮-L-古洛糖酸101.4g(含量89.9%,含水8.4%),再加入三甲基十四烷基氯化铵110mg,然后再加入35%的盐酸10ml(d=1.17,含4.1g    HCl,含7.7g水)。计算出反应混合物中水的含量为16.2g(相对于 2-酮-L-古洛糖酸为1.19倍(摩尔比))。
反应混合物在60℃条件下搅拌1小时,使得2-酮-L-古洛糖酸晶体变成油状。向此混合物中加入含有盐酸的丙酮溶液(15.8%重量)51.8g(含HCl    8.18g,丙酮55ml)。整个混合物在相同温度下搅拌5小时,然后冷却到20℃(酸的总量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0.72倍(摩尔比))。
反应混合物倾入1升水中,搅拌,然后静置。分出水层。向有机层再加入水600ml重新提取,合并水层。
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检测L-抗坏血酸的生成量,显示出产生了77.7g(产率94.0%)要求的产物,而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的剩余量为2.3%,反应混合物的吸收指数(E1% 430nm)为0.17。
实施例3:
向一份由甲苯576ml和甲乙酮24ml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2-酮-L-古洛糖酸101.4g(含量89.9%,含水8.4%),再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110mg,然后再加入35%盐酸13.2ml(d=1.17,5.4g    HCl,10.0g水)。计算出反应混合物中水含量为18.5g(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2.14倍(摩尔比))。
反应混合物在60℃条件下搅拌1小时,使2-酮-L-古洛糖酸的晶体变成油状。向此混合物中加入含18%重量盐酸的甲乙酮溶 液45克(8.1g    HCl,46ml甲乙酮)。整个混合物在相同温度下搅拌5小时,然后冷却到20℃(酸的总量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0.79倍(摩尔比))。
反应混合物倾入1升水中,搅拌,然后静置,分出水层。向有机层中再加入水600ml,重新提取,将两次水层合并。
用高性能液相色谱定量的检测生成的L-抗坏血酸,显示出生成了产物76.9g(产率93.0%),而2-酮-L-古洛糖酸未反应的剩余量只有2.0%,反应混合物的吸收指数(E1% 430nm)为0.155。
实施例4~6:
按照实施例2中完全一样的程序操作。不同之处仅在于分别使用甲基异丁基酮、二乙基酮、环己酮代替甲乙酮。获得结果如下:
实施例号 L-抗坏血酸产率(%) 颜色吸收(E1% 430nm
4(甲基异丁基酮)    91.6    0.160
5(二乙基酮)    92.7    0.162
6(环己酮)    92.4    0.170
实施例7:
向一份由苯180ml和丙酮20ml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2-酮-L-古洛糖酸32g(含量91.2%,含水8.4%),再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140mg,然后再加入35%的盐酸10ml(d=1.17,4.09g    HCl)。计算出在反应混合物中水的含量为10.3ml(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3.8倍(摩尔比))。反应混合物在60℃条件下搅拌1小时,使2-酮-L-古洛糖酸的晶体变成油状。然后使用索氏(Soxhlet)提取器在减压条件下,对反应混合物进行蒸馏,蒸出大约8ml馏出液(水层)。提取物显示出水层是由水3.8g、丙酮3.0g和盐酸0.8g所组成。
在相同温度下搅拌溶液5小时,然后冷却到20℃。反应混合物倾入300ml水中,搅拌,然后静置,分出水层。向有机层加入水200ml,重新提取,将两次水层合并。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检测L-抗坏血酸的生成量,显示出L-抗坏血酸生成量为24.9g(产率94.1%),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的剩余量为4.6%。水层的吸收系数(E1% 430nm)为0.170。
实施例8:
向一份由苯90ml和丙酮8ml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2-酮-L-古洛糖酸15g(含量99.4%,含水0.5%),再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100mg和35%盐酸6ml(d=1.17, 2.46g,HCl)。计算出在反应混合物中水的含量为4.6g(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3.3倍(摩尔比))。在60℃至65℃搅拌反应混合物大约75分钟,得到油状的2-酮-L-古洛糖酸。然后用索氏提取器在减压下蒸馏除去约2.5ml(重量2.4g)馏出物(水层)。馏出物显示出,水层是由水1.4g、丙酮0.8g和盐酸0.1g所组成。在同样温度下继续搅拌溶液3小时,然后冷却到30℃,通过过滤收集产生的沉淀物。用少量体积的苯洗涤沉淀物,然后在减压下干燥,获得灰色的粗产物L-抗坏血酸13.4g(纯度:94.2%,产率93.4%)。这种晶状的粗产物含2-酮-L-古洛糖酸0.16g(未反应比率:1%)。将这种晶状粗产物溶于水,水溶液的吸收指数(E1% 430nm)为0.145。母液每次用50ml水提取两次。水层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检测L-抗坏血酸的生成量,显示出产率为0.23g(1.7%),而2-酮-L-古洛糖酸检出量为0.36g(未反应率:2.4%)。
实施例9:
向一份溶入盐酸(3g)由甲苯120ml和丙酮10ml所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2-酮-L-古洛糖酸30g(纯度:91.2%,含水量:8.4%),再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300mg,然后将全部混合物加热到65℃。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5%盐酸3ml(d=1.17,1.23g    HCl)。计算出反应混合物中水含量为4.8ml(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 1.89倍(摩尔比))。搅拌反应混合物约1小时,然后在减压下蒸出约1.5ml(重量1.3g)的水层。水层由水0.3g,丙酮0.9g和盐酸0.1g组成。在相同温度下搅拌反应混合物3小时,然后冷却到30℃或更低。每次用300ml水提取两次。将两次水层合并。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检测发现,L-抗坏血酸生成量为23.5g(产率:94.9%),而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剩余量为0.4g(未反应比率:1.5%),提取溶液的吸收系数(E1% 430nm)为0.19。
实施例10:
向一份由甲苯580ml和丙酮30ml所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溶入盐酸11.1g,加入2-酮-L-古洛糖酸100g(含量89.9%,含水量:8.4%),再加入35%盐酸11.8g(d=1.17,4.1g HCl)和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0.12g。计算出反应混合物中水含量为16.1ml(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1.93倍(摩尔比))。反应混合物在60℃搅拌6小时,然后冷却到20℃并倾入1升水中。搅拌全部混合物,然后静置,分出水层。向有机层中加入水400ml,重复提取,合并两次水层。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检验生成量,发现L-抗坏血酸生成了76.6g(产率93.9%),而2-酮-L-古洛糖酸未反应的量为1.4%。水提取物的吸收指数(E1% 430nm)为 0.168。
实施例11:
向一份由甲苯580ml和丙酮110ml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溶入盐酸11.1克,加入2-酮-L-古洛糖酸100g(含量:89.9%,含水量:8.4%),再加入35%盐酸11.8g(d=1.17,4.1g HCl)和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0.12g。计算出反应混合物中的水含量为16.1ml(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1.93倍(摩尔比))。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60℃搅拌6小时,然后冷却到20℃并倾入1升水中。搅拌反应混合物然后静置,分出水层。向有机层加入水400ml,重复提取,合并两次的水层。用高性能液相色谱定量检测L-抗坏血酸的生成量,发现生成产物74.6g(产率:91.5%),而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的剩余量为2.5%。水提取液的吸收系数(E1% 430nm)为0.135。
对比实例1:
在苯180ml中悬浮2-酮-L-古洛糖酸32g(含量:91.2%,含水量8.4%),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140mg,再加入35%盐酸10ml(d=1.17,4.09gHCl)。计算出反应混合物中的水含量是10.3ml(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摩尔比的3.8倍)。
反应混合物加热到60℃,并搅拌约1小时,使结晶状的2-酮 -L-古洛糖酸变成油状。然后在减压条件下,利用索氏提取器蒸出水层约8ml。剩余物在60℃下继续搅拌5小时,然后冷却到30℃。将反应混合物倾入300ml水中,静置,然后分出水层。向有机层加入水200ml再次提取。
合并两次的水层,用高性能液相色谱定量的检测L-抗坏血酸的生成量,显示出存在L-抗坏血酸22.1g(产率83.5%),而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剩余量为1.3%,这个反应混合物的吸收指数(E1% 430nm)为0.45。
对比实例2:
在甲苯80ml中悬浮2-酮-L-古洛糖酸20g(含量:92.1%,含水量:8.3%),向其中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200mg。将混合物加热到65℃,向混合物中再加入35%盐酸1.2ml,随后以80ml/分钟的速度通入氯化氢150分钟。然后在不超过30℃减压条件下,将溶剂蒸出。向剩余物中加入甲苯100ml,充分搅拌混合物,再一次在不超过30℃,减压条件下将溶剂蒸出。向剩余物中再一次加入甲苯100ml,并充分搅拌混合物,然后冷却到不超过20℃。过滤收集生成的沉淀物,用少量甲苯洗涤,随后减压干燥。
将产物溶于300ml水中,用高性能液相色谱定量的检测产物L-抗坏血酸,显示出L-抗坏血酸存在量为14.1g(产率:84.4%),而没有检测到2-酮-L-古洛糖酸。水溶液的吸收 系数(E1% 430nm)为0.47。
将母液浓缩并在减压下干燥,剩余物溶于水300ml,用高性能液相色谱定量的检测L-抗坏血酸,显示出其存在量为0.18g(产率:1.1%)。
对比实例3:
向甲苯552ml中加入2-酮-L-古洛糖酸92.4g(含量:91.2%,含水量:8.4%)。在此混合物中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100mg,再加入35%的盐酸9.4ml(d=1.17,3.85g HCl,7.1g水)。计算出反应混合物中水含量为14.9g(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1.90倍(摩尔比))。在温度为60℃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吹入氯化氢10.4g持续6小时,然后冷却到20℃(酸的总量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0.9倍(摩尔比))。用高性能液相色谱定量检测发现,通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处理反应混合物而生成的L-抗坏血酸的量为30.6g(产率:40%)。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的剩余量为46.3g(未反应率:55%)。提取液的吸收系数(E1% 430nm)为0.12。
对比实例4:
向一份由甲苯550ml和丙酮40ml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 2-酮-L-古洛糖酸92.4g(含量:91.2%,含水量:8.4%),再加入三甲基十六烷基氯化铵100mg,而后再加入35%盐酸11ml(d=1.17,4.55g    HCl,8.45g水)。反应混合物加热到60℃并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丙酮溶液200g(含有9.55g    HCl)。全部混合物在相同温度下搅拌5小时,然后冷却到20℃(酸的总量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为0.9倍(摩尔比))。
按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处理反应混合物,得到L-抗坏血酸。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来定量的检测,发现L-抗坏血酸生成量为64.9g(产率:84.9%)。未反应的2-酮-L-古洛糖酸的剩余量是8.4g(未反应率:10.0%)。提取液的吸收系数(E1% 430nm)为1.5。

Claims (6)

1、一种制备L-抗环血酸的方法,其中包括在由惰性有机溶剂和脂肪族酮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在水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将酸与2-酮-L-古洛糖酸反应,其中脂肪族酮的体积相对于惰性有机溶剂的体积为0.02至0.3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惰性有机溶剂是芳香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的脂肪族酮是具有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的酮,或者是具有碳原子数为5至6的环烷基的环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酸是盐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表面活性剂是季铵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方法,其中,相对于2-酮-L-古洛糖酸,水的量为1.5至3.5倍(摩尔比)。酸的量为0.5倍至2倍(摩尔比)。
CN88103422A 1987-06-08 1988-06-08 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 Expired CN1015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2504/87 1987-06-08
JP142504/1987 1987-06-08
JP14250487 1987-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8103422A CN88103422A (zh) 1988-12-28
CN1015985B true CN1015985B (zh) 1992-03-25

Family

ID=1531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3422A Expired CN1015985B (zh) 1987-06-08 1988-06-08 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902885A (zh)
CN (1) CN1015985B (zh)
DE (1) DE3819045C2 (zh)
DK (1) DK306388A (zh)
GB (1) GB2205567B (zh)
IE (1) IE61556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57C (zh) * 1991-10-01 1997-11-19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2-酮基-l-古洛糖酸低级烷基脂的制备方法
JPH08188578A (ja) * 1994-11-11 1996-07-23 Takeda Chem Ind Ltd L−アスコルビン酸の製造方法
DE19547073C1 (de) * 1995-12-16 1996-11-14 Merck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scorbinsäure
DE19734086C1 (de) * 1997-08-07 1998-08-13 Merck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L-Ascorbinsäure
DE19904821C1 (de) * 1999-02-05 2000-07-06 Merck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L-Ascobinsäure
JP2004516319A (ja) 2000-12-22 2004-06-03 イーストマン ケミカル カンパニー 亜硫酸塩の存在下でのアスコルビン酸の製造方法
US6740762B2 (en) * 2001-08-24 2004-05-25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ascorbic acids using alkaline earth silicate catalysts
US6716997B1 (en) 2001-10-09 2004-04-0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on of ascorbic acid with reduced color
WO2003031427A1 (en) * 2001-10-09 2003-04-17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on of ascorbic acid with reduced col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5383A (en) * 1937-04-28 1940-01-02 Charles Pflzer & Company Preparation of levo-ascorbic acid
US2462251A (en) * 1945-05-16 1949-02-22 Merck & Co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ascorbic acids
JPS58177986A (ja) * 1982-04-09 1983-10-18 Shionogi & Co Ltd L−アスコルビン酸の製造方法
CN86105960A (zh) * 1985-08-09 1987-05-13 鲁布里佐尔公司 在基本无水条件下从2-酮-l-古洛糖酸制备l-抗坏血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8813412D0 (en) 1988-07-13
CN88103422A (zh) 1988-12-28
DK306388A (da) 1988-12-09
DE3819045A1 (de) 1988-12-29
US5902885A (en) 1999-05-11
DK306388D0 (da) 1988-06-06
IE881696L (en) 1988-12-08
IE61556B1 (en) 1994-11-16
GB2205567A (en) 1988-12-14
GB2205567B (en) 1990-10-31
DE3819045C2 (de) 1997-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205117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ydroxymethylfuraldehyde and derivatives
CN1015985B (zh) L-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
CN1742000A (zh) 制备若舒伐他汀的方法
CN101003503A (zh) ***素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方法
CN1072408A (zh) 制备13,14-二氢-15(R)-17-苯基-18,19,20-三正-PGF2α酯的方法
DE60123579T2 (de) Synthese von 3,6-dialkyl-5,6-dihydro-4-hydroxy-pyran-2-one
CN1193022C (zh) 在制备他汀类的过程中的内酯化方法
CN1020893C (zh) 制备乙烯基醚的改进方法
CN1031569C (zh) L-抗坏血酸钠制法
CN101952270B (zh) 制备奈必洛尔的方法
CN1204132C (zh) 制备l-抗坏血酸的方法
CN1166630C (zh) 羟基甲基硫代丁酸酯的制备方法
JPH0358346B2 (zh)
CN1036457C (zh) 2-酮基-l-古洛糖酸低级烷基脂的制备方法
US20110207930A1 (en) Improved production method for adefovir dipivoxil
CN1096296A (zh) 制备叶酸的方法
CN1289757A (zh) 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精制α、ω-链二羧酸的方法
JP4780536B2 (ja) 光学活性γ−ラクトンの製造法
CN1046510C (zh) 制备n-叔丁基酰胺的方法
CN1059662C (zh) 氯乙酸生产新工艺
CN1197854C (zh) 他汀类化合物制备中的内酯化处理方法
CN1170821C (zh) 环酸的制造
CN1104630A (zh) 1,4-二氰基-2-丁烯的生产方法
CN1066658A (zh) 3-取代呋喃糖苷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
SU1384581A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2,4-диметилпириди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ASF AKTIENGESELLCHAF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01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10813

Address after: Ludwigshafen,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after: Basf AG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