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7722B -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7722B
CN101587722B CN2008101079138A CN200810107913A CN101587722B CN 101587722 B CN101587722 B CN 101587722B CN 2008101079138 A CN2008101079138 A CN 2008101079138A CN 200810107913 A CN200810107913 A CN 200810107913A CN 101587722 B CN101587722 B CN 101587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signal
pallet
voltage
magn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7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7722A (zh
Inventor
何俊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I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IT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IT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079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7722B/zh
Priority to US12/345,057 priority patent/US781750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587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7722A/zh
Priority to US12/879,122 priority patent/US7924662B2/en
Priority to US12/879,060 priority patent/US7974159B2/en
Priority to US12/879,091 priority patent/US799081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7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77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进、退片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一光驱,其中光驱至少包括一托盘及一对应托盘移动位置而作动的检测开关,韧体是依据检测开关的摆动位置所触发的信号作动。藉此,调整托盘移动至不同位置时所输入至直流马达的电压值的大小,以控制直流马达驱动托盘的力道,使得光驱进/退片的过程更加平稳。

Description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进、退片的控制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光驱的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体积小、容量大,能将所储存的数据保存得更好且更久的光盘片已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光盘片的普及,用以读取光盘片的光驱也在电子消费市场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现有光驱至少具有一托盘(tray)及一直流马达(DC motor)。托盘是用以承载光盘片,而直流马达则用以输出动力源,并经过齿轮组,以驱动托盘进入(进片)或移出(退片)光驱,以利使用者将光盘片置入或取出。其中,直流马达所输出的动力源大小是由输入直流马达的电压值来决定,而电压值的大小是由光驱的韧体来控制。
一般来说,光驱的进片(tray in)及退片(tray out)的力道及速度除了与输入直流马达的电压值有关之外,也跟托盘与光驱内其它机构的组装结合有关。其中,上述光驱内的其它机构是包括如:机芯(traverse)及箝制机构(clamper)…等。
在现有技术中,制造端的工程师是以试误法(try and error)来调变直流马达的电压值,以达到进片/退片过程的平稳性及确实性。但是,在大量生产时,并无法一一作调校,所以在托盘与其它机构间的结合裕度无法确保一致的情况下,就会有一些问题产生。
例如:当机构间的结合裕度较大(机构结合较松)时,进片及退片的速度及力道会较大,容易造成托盘与其它机构之间产生机构冲撞而影响光驱的使用寿命,或者造成光盘片掉片的问题。当机构间的结合裕度较小(机构结合较紧)时,进片及退片的速度及力道会较低,而造成进片及退片的时间过长,而不符合客户的规格需求。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光驱的韧体会依照托盘上有无光盘片来调整提供给直流马达的电压值,亦即调整直流马达所提供的驱动力大小。
当托盘内没有光盘片时,箝制机构距马达承载转盘的距离较近,机构间具有较强的吸力,故需较大的力道使其分离,否则将发生退片动作的失效,无法退片。
另外,当托盘内有光盘片时,光驱退片动作进行到末段的时候,直流马达的驱动力道应做适度调整,否则托盘于最后撞击机构定位死点时,过大的撞击力将使光盘片掉出托盘外,而导致功能失效。
基于上述考虑,进/退片***中韧体的「判片」动作是非常重要的。若托盘内有光盘片,但是韧体却判断无光盘片,此时韧体会进入无光盘片的循环,直流马达的驱动力道是以无光盘片状态的循环来进行进/退片动作时,将导致直流马达驱动力道过大而掉片。相反地,若托盘内无光盘片,但是韧体却判断有光盘片,此时韧体会进入有光盘片的循环,直流马达的驱动力道是以有光盘片状态的循环来进行进/退片动作时,将导致直流马达驱动力道不足,使得箝制机构无法与马达承载转盘分离,造成退片动作失败。
因此,如何改善上述问题,实为当前技术所必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依据托盘的移动位置及检测开关的摆动位置所触发的信号,来控制韧体的动作。藉此,调整托盘移动至不同位置时所输入至直流马达的电压值的大小,以控制直流马达驱动托盘的力道,使得进/退片的过程更加平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依据托盘的移动位置、检测开关的摆动位置所触发的信号及机芯组件的导动柱于Z型槽内的相对位置,来控制韧体的动作。藉此,韧体可在托盘未移动至完全进片位置前,即启动预先判片动作,以争取判片时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片控制方法,适用于一光驱,其中光驱至少包括一托盘、一检测开关及一直流马达。
光驱的退片过程中,直流马达受到电压值的驱动将托盘依序由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一第三位置推动至一第四位置时,检测开关则相对地依序由一第一摆动位置、一第二摆动位置、一第三摆动位置摆动至一第四摆动位置。
当检测开关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一信号至光驱的一韧体;检测开关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二信号至韧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光驱退片初始段的力道及退片时间,退片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在一第一施加时间内,提供一第一电压值以驱动托盘;
在第一施加时间后,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提升第一电压值至一第二电压值以驱动托盘;
在一第二施加时间内,持续提供第二电压值;以及
接收第一信号,其中,该些施加时间的总和是不大于一预定时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控制光驱退片末段的力道,退片控制方法至少可包括下列步骤:
设定一第一参考时间及一第二参考时间,且第二参考时间是大于第一参考时间;
当第二信号发出时,计算由开始退片至第二信号发出的时间减掉由开始退片至第一信号发出的时间;以及
根据上述所计算的时间差值调整提供给直流马达的电压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控制光驱退片末段的力道,退片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以一电压值驱动托盘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接收第一信号;
接收第一信号后,维持原本的电压值一特定时间;
调降提供给直流马达的电压值;以及
驱动托盘移动至第四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信号发出,接着进行退片一特定时间后,韧体便调降用以驱动托盘的电压值。其中,托盘到达第四位置前,电压值已被调降,以避免退片时的力道过大。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片控制方法,适用于一光驱,其中光驱至少包括一托盘、一检测开关、一直流马达及一机芯组件。
光驱的进片过程中,直流马达受到一电压值的驱动将托盘依序由一第四位置、一第三位置、一第二位置推动至一第一位置时,检测开关则相对地依序由一第四摆动位置、一第三摆动位置、一第二摆动位置摆动至一第一摆动位置。
当检测开关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三信号至光驱的一韧体;检测开关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四信号至韧体。进片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驱动托盘由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其中机芯组件处于一下降位置;
接收第三信号;
驱动托盘由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其中机芯组件由下降位置移动至一抬升位置;
发出第四信号;
进行判片动作;以及
驱动托盘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其中机芯组件处于抬升位置,且托盘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机芯组件的垂直高度不变。故,托盘进片时,移动至第二位置,且检测开关发出第四信号给韧体时,韧体随即使光驱进行判片动作。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以及更详细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光驱的托盘及升降板的相关机构示意图;
图2为光驱的壳体,机芯组件及升降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光驱的局部上视图;
图4A至图4D为托盘进/退片的过程中,机芯组件的导动柱位于升降板的Z型沟槽内的位置,及相对应的检测开关的摆动位置;
图5为光驱退片过程的电压值时序图;
图6为光驱退片过程中初始段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为光驱退片过程中末段的第一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为光驱退片过程中末段的第二控制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9为光驱进片过程中预判片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壳体              11:托盘
12:升降板            121:Z型沟槽
13:机芯组件          131:导动柱
14:马达承载转盘      15:检测开关
15a:第一摆动位置     15b:第二摆动位置
15c:第三摆动位置     15d:第四摆动位置
121a:上直边的左端    121b:上直边的右端
121c:下直边的左端    121d:下直边的右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其为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光驱内部机构示意图,且图3所显示的光驱内部各机构都装设于光驱的壳体10内部。
请先参照图1,其为光驱的托盘11(tray)及升降板12(up-down plate)的相关示意图。由于托盘11与升降板12间具有齿轮/齿条组(图中未显示)的设置,所以使得两者可互相连动。当托盘11受到直流马达的驱动而进行进/退片的动作时,升降板12也会被带动而进行横向移动。
请参照图2,其为光驱的壳体10,机芯组件13及升降板12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机芯组件13及升降板12是装设于壳体10内,且升降板12装设于机芯组件13的前方。
机芯组件13具有两突出的导动柱131,升降板12具有两Z型槽121,且两导动柱131恰分别插置于两Z型槽121内,且可在Z型槽121内滑移。
当升降板12左右横向移动时,导动柱131将在Z型槽121内滑移,而机芯组件13便会随着导动柱131在Z型槽121内的位置,而有抬升及下降的移动。
其中,当机芯组件13被抬升时,机芯组件13上方的马达承载转盘14可对光盘片进行固定的动作。另外,马达承载转盘14的对向还包括一箝制机构,光盘片是被固定于箝制机构与马达承载转盘14之间,且箝制机构与马达承载转盘14内各具有一磁铁,箝制机构与马达承载转盘14间便具有一吸引力,而使光盘片可以得到更佳的固定效果。
请参照图3,其是为光驱的局部上视图。如图所示,光驱内部具有一检测开关15(detect switch),此检测开关15与托盘11之间具有连动机构的设置。故,检测开关15会随着托盘11进/退片的行程位置,而摆动到相对应的角度位置。
请同时参照图4A至图4D,其为托盘11进/退片的过程中,机芯组件13的导动柱131位于升降板12的Z型沟槽121内的位置,及相对应的检测开关15的摆动位置。
请参照图4A,其为托盘11位于一第一位置(完全进片位置)的相关机构位置关系图。当托盘11位于一第一位置时,导动柱131位于Z型沟槽121的上直边的左端121a,此时机芯组件13处于抬升位置,检测开关15处于一第一摆动位置15a。其中,第一位置为完全进片位置。
请参照图4B,当托盘11进行退片动作而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升降板12向左移动,导动柱131是由Z型沟槽121上直边的左端121a移动至上直边的右端121b。此时,由于导动柱131仍位于Z型沟槽121上直边,故机芯组件13仍处于上述的抬升位置。但是,检测开关15则由第一摆动位置15a移动至一第二摆动位置15b。其中,第二位置是接近完全进片位置。
请参照图4C,当托盘11持续进行退片动作而移动至一第三位置时,升降板12持续向左移动,导动柱131是由Z型沟槽121上直边的右端121b沿着Z型沟槽121的斜边下滑而移动至下直边的左端121c。此时,由于导动柱131已移动至Z型沟槽121下直边,故机芯组件13是由上述的抬升位置移动至下降位置。而检测开关15则由第二摆动位置15b移动至一第三摆动位置15c。其中,第三位置是接近完全退片位置。
请参照图4D,当托盘11持续进行退片动作而移动至一第四位置时,升降板12持续向左移动,导动柱131是由Z型沟槽121下直边的左端121c移动至下直边的右端121d。此时,由于导动柱131仍位于Z型沟槽121下直边,故机芯组件13仍处于上述的下降位置。而检测开关15则由第三摆动位置15c移动至一第四摆动位置15d。其中,第四位置是为完全退片位置。
上述图4A至图4D的步骤顺序为光驱退片过程的步骤及内部机构的相关位置。而光驱进片过程的步骤及内部机构的相关位置,则是依照图4D至图4A的步骤顺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摆动位置15a、第二摆动位置15b、第三摆动位置15c及第四摆动位置15d是依序为顺向的摆动位置。
并且,检测开关15由第一摆动位置15a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b的过程中,维持处于开启(switch-on)的状态。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b时,将发出一关闭(switch-off)的信号至光驱的韧体。检测开关15由第二摆动位置15b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15c的过程中,维持处于关闭(switch-off)的状态。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15c时,将发出一开启的信号至光驱的韧体。接着,检测开关15由第三摆动位置15c摆动至第四摆动位置15d的过程中,维持处于开启的状态。
同样地,检测开关15由第四摆动位置15d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15c的过程中,维持处于开启的状态。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15c时,将发出一关闭的信号至光驱的韧体。检测开关15由第三摆动位置15c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b的过程中,维持处于关闭的状态。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b时,将发出一开启的信号至光驱的韧体。接着,检测开关15由第二摆动位置15b摆动至第一摆动位置15a的过程中,维持处于开启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检测开关15位于第一摆动位置15a与第二摆动位置15b之间时,检测开关15是处于开启的状态;当检测开关15位于第二摆动位置15b与第三摆动位置15c之间时,检测开关15是处于关闭的状态;当检测开关15位于第三摆动位置15c与第四摆动位置15d之间时,检测开关15是处于关闭的状态。
本发明是依据上述托盘11的移动位置、检测开关15的摆动位置所触发的信号及机芯组件13的导动柱131于Z型槽内的相对位置,来控制韧体的动作。藉此,调整托盘移动至不同位置时所输入至直流马达的电压值的大小,使得进/退片的过程更趋平稳及完美,详细实施方式叙述如下
综合上述硬件机构动作,在光驱的退片过程中,直流马达是受到一电压值的驱动将托盘11依序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推动至第四位置时,检测开关15则相对地依序由第一摆动位置15a、第二摆动位置15b、第三摆动位置15c摆动至第四摆动位置15d。
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b时,将发出一第一信号至光驱的一韧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15c时,将发出一第二信号至韧体。其中,第一信号为一关闭信号,第二信号为一开启信号。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其分别为光驱退片过程的电压值时序图及退片过程中初始段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为了控制光驱退片初始段的力道及退片时间,退片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在一第一施加时间T1内,提供一第一电压值V1以驱动托盘11(S61)。在此步骤中,直流马达是欲将托盘11由第一位置(完全进片位置)向第二位置驱动,因此先提供第一电压V1持续第一施加时间T1。
在第一施加时间T1后,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提升第一电压值V1至一第二电压值V2以驱动托盘11(S62)。经过第一施加时间T1后,未接收到第一信号。代表在第一施加时间T1内,第一电压V1仍无法将托盘11驱动至第二位置,意谓机构组件之间的结合较紧,需较大力道来驱动。故在此步骤中,韧体便改以较大的第二电压值V2来驱动托盘11。
在一第二施加时间T2内,持续提供第二电压值V2(S63)。
在第二施加时间T2后,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提升第二电压值V2至一第三电压值V3以驱动托盘11(S64)。在第二施加时间T2内,第二电压V2仍无法将托盘11驱动至第二位置,意谓机构组件之间的结合相当紧,为了避免退片时间过长,需实时改换更大力道来驱动,以确实推动托盘11。故在此步骤中,韧体便改以较大的第三电压值V3来驱动托盘11。
在一第三施加时间T3内,持续提供第三电压V3(S65)。
接收第一信号,其中,该些施加时间的总和是不大于一预定时间Td(S66)。在此步骤中,托盘11已成功被驱动至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5也同步移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b而发出第一信号至韧体。
然而,由于光驱机构组件间的结合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能只用到第二电压V2时,即可在预定时间Td内将托盘11驱动到第二位置。
因此,上述流程方法,是在托盘11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通过电压值及其施加时间的调整,来做为机构间结合松紧度的补偿,使光驱的退片时间能控制在预定时间内。藉此,所生产的光驱便不会有过长的退片时间。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7,其分别为光驱退片过程的电压值时序图及退片过程中末段的第一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所示,为了控制光驱退片过程末段的力道,第一退片控制方法至少可包括下列步骤:
设定一第一参考时间Tf1及一第二参考时间Tf2,且第二参考时间Tf2是大于第一参考时间Tf1,(Tf2>Tf1)(S71)。
当第二信号发出时,计算由开始退片至第二信号发出的时间Tsw_on减掉由开始退片至第一信号发出的时间Tsw_off(S72)。在此步骤中,意谓计算托盘11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的时间减掉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时间,此时托盘11位置已经移动至接近末段的第三位置(接近完全退片位置)。
根据上述所计算的时间的差值(Tsw_on-Tsw_off)调整提供给直流马达的电压值(S73)。在此步骤中,是通过时间的差值(Tsw_on-Tsw_off)来定义机构结合的松紧度。
当上述所计算的时间的差值(Tsw_on-Tsw_off)小于第一参考时间Tf1时,代表机构结合程度较松,韧体便降低提供给直流马达的电压值,如图5A所示。藉此,可避免退片到末段时,因驱动力道过大,撞击机构定位死点时而造成掉片。
当上述所计算的时间的差值(Tsw_on-Tsw_off)介于第一参考时间Tf1与第二参考时间Tf2时,代表机构结合程度正常,韧体便维持原本提供给直流马达的电压值,如图5B所示。
当上述所计算的时间的差值(Tsw_on-Tsw_off)大于第二参考时间Tf2时,代表机构结合程度较紧,韧体便提升提供给该直流马达的电压值,如图5C所示。藉此,使得光驱的退片时间能控制在预定时间内。
因此,上述流程方法,是在托盘11移动至第三位置时,再作第二次机构间结合松紧度的补偿,以控制光驱的退片时间及力道。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图6及图7两方法流程结合应用。
请参照图8,其也为光驱退片过程中末段的第二控制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同样也为控制光驱退片过程末段的力道,但方法与上述有所不同,此第二退片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以一电压值驱动托盘11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S81)。接收第一信号(S82)。接收第一信号后,维持原本的电压值一特定时间(S83)。调降提供给直流马达的电压值(S84)。驱动托盘移动至第四位置(S85)。
也就是说,第一信号发出,接着以原电压驱动一特定时间(例如:450毫秒)后,韧体便调降用以驱动托盘的电压值。其中,托盘到达第四位置前,电压值已被调降,以避免退片时的力道过大。
因此,上述流程方法,是在于作托盘的预煞车动作,以降低光驱退片末段时的力道。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图6及图8两方法流程结合应用。
请参照图9,其为光驱进片过程中预判片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光驱的进片过程中,直流马达受到一电压值的驱动将托盘11依序由第四位置、第三位置、第二位置推动至第一位置时,检测开关15则相对地依序由第四摆动位置15d、第三摆动位置15c、第二摆动位置15b摆动至第一摆动位置15a。
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15c时,将发出一第三信号至光驱的一韧体;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b时,将发出一第四信号至韧体。其中,在此进片过程中,第三信号是为一关闭(switch-off)信号,第四信号是为一开启(switch-on)信号。
进片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驱动托盘11由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其中机芯组件13处于一下降位置(S91)。此步骤中,托盘11由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升降板12是向右移动,导动柱131是由Z型沟槽121下直边的右端121d移动至下直边的左端121c,而机芯组件13的垂直高度并未改变,均处于下降位置。
接收第三信号(S92)。此步骤中,托盘11移至第三位置时,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三摆动位置15c,并发出第三信号至光驱的韧体。
驱动托盘11由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其中机芯组件13由下降位置移动至一抬升位置(S93)。此步骤中,升降板12向右移动,导动柱131是由Z型沟槽121下直边的左端121c沿着Z型沟槽121的斜边上移至上直边的右端121b。此时,由于导动柱131已移动至Z型沟槽121上直边,故机芯组件13是由上述的下降位置移动至抬升位置。
发出第四信号(S94)。此步骤中,托盘11移至第二位置时,检测开关15摆动至第二摆动位置15c,并发出第四信号至光驱的韧体。
进行判片动作(S95)。此步骤中,当韧体一接收到第四信号,便开始进行光盘片的判片,该判片动作为判断光盘片的种类、大小等动作。
驱动托盘11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其中机芯组件13处于抬升位置,且托盘11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机芯组件13的垂直高度不变(S96)。故,托盘11进片移动至第二位置,且检测开关15发出第四信号给韧体时,韧体随即进行判片动作。藉此,可争取提早判片的时间,不需等到托盘11进入完全进片的位置。
因此,上述流程方法,可使韧体在托盘未移动至完全进片位置前,即启动预先判片动作,以争取判片时间,增加判片的准确率及速度,以避免现有技术可能发生判片过久的问题。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精神与发明实体仅止于上述实施例。对熟悉此项技术者,当可轻易了解并利用其它组件或方式来产生相同的功效。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均应包含在下述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5)

1.一种退片控制方法,适用于一光驱,其特征在于,该光驱至少包括一托盘、一检测开关及一直流马达,该光驱的退片过程中,该直流马达受到电压值的驱动将该托盘依序由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一第三位置推动至一第四位置时,该检测开关则相应地依序由一第一摆动位置、一第二摆动位置、一第三摆动位置摆动至一第四摆动位置,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二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一信号至该光驱的一韧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三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二信号至该韧体,该退片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一第一施加时间内,提供一第一电压值以驱动该托盘;
在该第一施加时间后,未接收到该第一信号时,提升该第一电压值至一第二电压值以驱动该托盘;
在一第二施加时间内,持续提供该第二电压值;以及
接收该第一信号,其中,所有施加时间的总和是不大于一预定时间,
其中,该第一位置为完全进片位置,且该第二位置是接近该第一位置,该第四位置为完全退片位置,且该第三位置是接近该第四位置;在退片过程中,该第一信号为一关闭信号,该第二信号为一开启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该第一信号的步骤前,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该第二施加时间后,未接收到该第一信号时,提升该第二电压值至一第三电压值以驱动该托盘;以及
在一第三施加时间内,持续提供该第三电压。
3.一种退片控制方法,适用于一光驱,其特征在于,该光驱至少包括一托盘、一检测开关及一直流马达,该光驱的退片过程中,该直流马达受到一电压值的驱动将该托盘依序由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一第三位置推动至一第四位置时,该检测开关则相应地依序由一第一摆动位置、一第二摆动位置、一第三摆动位置摆动至一第四摆动位置,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二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一信号至该光驱的一韧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三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二信号至该韧体,该退片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设定一第一参考时间及一第二参考时间,且该第二参考时间大于该第一参考时间;
当该第二信号发出时,计算由开始退片至该第二信号发出的时间减掉由开始退片至该第一信号发出的时间;以及
根据上述所计算的时间差值调整提供给该直流马达的该电压值,即当上述所计算的时间差值小于该第一参考时间时,降低提供给该直流马达的该电压值;或当上述所计算的时间差值介于该第一参考时间与该第二参考时间时,维持原本提供给该直流马达的该电压值;或当上述所计算的时间差值大于该第二参考时间时,提升提供给该直流马达的该电压值,
其中,该第一位置为完全进片位置,且该第二位置是接近该第一位置,该第四位置为完全退片位置,且该第三位置是接近该第四位置;在退片过程中,该第一信号为一关闭信号,该第二信号为一开启信号。
4.一种退片控制方法,适用于一光驱,其特征在于,该光驱至少包括一托盘、一检测开关及一直流马达,该光驱的退片过程中,该直流马达受到一电压值的驱动将该托盘依序由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一第三位置推动至一第四位置时,该检测开关则相应地依序由一第一摆动位置、一第二摆动位置、一第三摆动位置摆动至一第四摆动位置,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二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一信号至该光驱的一韧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三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二信号至该韧体,该退片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以该电压值驱动该托盘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接收该第一信号;
接收该第一信号后,维持该电压值一特定时间;
调降提供给该直流马达的该电压值;以及
驱动该托盘移动至该第四位置,
其中,该第一位置为完全进片位置,且该第二位置是接近该第一位置,该第四位置为完全退片位置,且该第三位置是接近该第四位置;在退片过程中,该第一信号为一关闭信号,该第二信号为一开启信号。
5.一种进片控制方法,适用于一光驱,其特征在于,该光驱至少包括一托盘、一检测开关、一直流马达及一机芯组件,该光驱的进片过程中,该直流马达受到一电压值的驱动将该托盘依序由一第四位置、一第三位置、一第二位置推动至一第一位置时,该检测开关则相应地依序由一第四摆动位置、一第三摆动位置、一第二摆动位置摆动至一第一摆动位置,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三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三信号至该光驱的一韧体,该检测开关摆动至该第二摆动位置时,将发出一第四信号至该韧体,该进片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驱动该托盘由该第四位置移动至该第三位置,其中该机芯组件处于一下降位置;
接收该第三信号;
驱动该托盘由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其中该机芯组件由该下降位置移动至一抬升位置;
接收该第四信号;
进行判片动作;以及
驱动该托盘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其中该机芯组件处于该抬升位置,且该托盘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的过程中,该机芯组件的垂直高度不变,
其中,该第一位置为完全进片位置,且该第二位置是接近该第一位置,该第四位置为完全退片位置,且该第三位置是接近该第四位置;在进片过程中,该第三信号为一关闭信号,该第四信号为一开启信号。
CN2008101079138A 2008-05-21 2008-05-21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7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79138A CN101587722B (zh) 2008-05-21 2008-05-21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US12/345,057 US7817503B2 (en) 2008-05-21 2008-12-29 Tray controlling method using multiple different voltages
US12/879,122 US7924662B2 (en) 2008-05-21 2010-09-10 Tray controlling method for using firmware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inclined position
US12/879,060 US7974159B2 (en) 2008-05-21 2010-09-10 Tray controlling method using firmware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inclined position
US12/879,091 US7990811B2 (en) 2008-05-21 2010-09-10 Tray controlling method using firmware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inclined posi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79138A CN101587722B (zh) 2008-05-21 2008-05-21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7722A CN101587722A (zh) 2009-11-25
CN101587722B true CN101587722B (zh) 2011-04-13

Family

ID=41343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791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7722B (zh) 2008-05-21 2008-05-21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4) US7817503B2 (zh)
CN (1) CN101587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5430B2 (ja) * 2007-04-23 2009-1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0040130A (ja) * 2008-08-07 2010-02-18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426893B2 (ja) * 2009-02-09 2014-02-2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WO2012029153A1 (ja) * 2010-09-02 2013-10-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検出回路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2760459A (zh) * 2011-04-25 2012-10-31 范玉兰 一种cd退片控制方法
CN103426445A (zh) * 2012-05-17 2013-12-04 飞利浦建兴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轴马达的控制方法
KR102021808B1 (ko) 2012-12-04 2019-09-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구조의 메모리 셀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불휘발성 메모리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552A (zh) * 2001-02-27 2001-09-12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驱手动退片功能的保护方法
CN1674129A (zh) * 2004-03-22 2005-09-28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驱动器退片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0725A (en) * 1989-12-20 1993-05-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Tray loading apparatus for disc players
US5504729A (en) * 1991-11-13 1996-04-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Multi-tray disk player with selective tray latching
US5511056A (en) * 1993-07-20 1996-04-23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Disk tray for a mini disk player having a guide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loading a mini-disk cartridge
US5802021A (en) * 1994-04-14 1998-09-01 Sony Corporation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isc recording media exchange apparatus
GB2293041B (en) * 1994-09-06 1998-08-19 Alco Electronics Ltd Compact disc drive
US6345027B1 (en) * 1996-10-22 2002-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ing apparatus
JP3990478B2 (ja) * 1997-04-01 2007-10-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トレイ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6262961B1 (en) * 1997-11-18 2001-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loading device and disk cartridge
JP2000260092A (ja) * 1999-03-05 2000-09-22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2157811A (ja) * 2000-11-17 2002-05-3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2298488A (ja) * 2001-03-30 2002-10-1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トレイおよび該ディスクトレイ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装置
KR100896227B1 (ko) * 2001-03-30 2009-05-08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광학픽업 및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장치
JP2003331501A (ja) * 2002-05-15 2003-11-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468763B1 (ko) * 2002-09-03 2005-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로딩모터 제어장치
TW200410207A (en) * 2002-12-12 2004-06-16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Towing tray control method for towing tray data regeneration device and towing tray regeneration device
KR100574539B1 (ko) * 2003-05-13 2006-04-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TWI256615B (en) * 2003-07-16 2006-06-11 Lite On It Corp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jection force tray
TWI333194B (en) * 2003-07-24 2010-11-11 Lite On It Corp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y out force in an optical drive
TW200531015A (en) * 2004-03-11 2005-09-16 Lite On It Corp Retra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D-ROM drive
JP2005327341A (ja) * 2004-05-12 2005-11-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トレイ駆動装置
KR101099635B1 (ko) * 2004-06-01 2011-12-29 소니 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브장치 및 디스크 드라이브장치의구동제어방법
CN100578635C (zh) * 2004-09-21 2010-01-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支撑数据载体的负载装置的方法、控制器及数据载体驱动装置
CN101034574B (zh) * 2006-03-10 2011-08-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碟机的读取头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4221612B2 (ja) * 2006-11-06 2009-02-1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内蔵の再生装置
JP2008117482A (ja) * 2006-11-06 2008-05-22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内蔵の再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552A (zh) * 2001-02-27 2001-09-12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驱手动退片功能的保护方法
CN1674129A (zh) * 2004-03-22 2005-09-28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驱动器退片方法及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17212A 2003.07.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33121A1 (en) 2010-12-30
US20100333119A1 (en) 2010-12-30
US7817503B2 (en) 2010-10-19
US20090293076A1 (en) 2009-11-26
CN101587722A (zh) 2009-11-25
US7990811B2 (en) 2011-08-02
US7974159B2 (en) 2011-07-05
US7924662B2 (en) 2011-04-12
US20110004890A1 (en) 2011-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7722B (zh)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CN101097752B (zh) 盘片装置
CN101259826B (zh) 车辆用天窗装置
US6290289B1 (en) Sunroof apparatus
US7100179B2 (en) Recording medium driving device
CN100429708C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00423111C (zh) 盘片再现装置
CN105715140A (zh) 语音交互式电动车窗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KR20050044256A (ko) 선루프 장치용 구동모터의 제어장치, 선루프 장치 및선루프 장치용 구동모터의 제어 방법
CN103426445A (zh) 主轴马达的控制方法
CN208267489U (zh) 一种带有横移驱动机构的垂直升降车库
CN109941146A (zh) 一种车辆电池更换***
CN101197158A (zh) 吸入式盘片读取/写入装置
JP4287347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用駆動モータの制御装置、サンルーフ装置、及び、サンルーフ装置用駆動モータの制御方法
CN101567200B (zh) 光盘装置
CN1910684A (zh) 具有省电模式的光盘驱动器
CN220151013U (zh) 一种多功能的移动休息仓
CN100570725C (zh) 一种滚轴吸入式机芯
CN2713592Y (zh) Cd、dvd机芯进出碟机构
CN101527145B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KR100339582B1 (ko) 트레이/슬롯 절환형 디스크 장착 장치
CN2842654Y (zh) 光驱载盘机构
JP3851191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CN111502476A (zh) 一种手势控制车窗玻璃升降的装置
JP2572306B2 (ja) ディスク選択機能を有する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BA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XING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27

Address after: Ruiguang road Taiwan Taipei City Neihu district China No. 392 22 floor

Patentee after: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Ruiguang road Taiwan Taipei City Neihu district China No. 392 14 floor

Patentee before: Jianxing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