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484B - 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3484B
CN101573484B CN200780048867.2A CN200780048867A CN101573484B CN 101573484 B CN101573484 B CN 101573484B CN 200780048867 A CN200780048867 A CN 200780048867A CN 101573484 B CN101573484 B CN 101573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disk
component
handle part
cutter
triangula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88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3484A (zh
Inventor
后藤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7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3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4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6Thread guide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565Associated thread-clamping or thread-sev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即使不使用滑动引导构件的旋转,也能够用具备切断器的夹线器单元侧单独使切断器动作,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分别在前端具有能把持编织纱线(5)的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的动作,分别基于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及第二支承器(16)的第一槽三角构件(17)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相对的移动来进行。在第一夹线器(11)上还具备切断器(19),与第一把持部(13)一起,切断器(19)的动作也基于第一槽三角构件(17)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的相对的移动来进行。因此,即使不使轨道(20)旋转也能够进行编织纱线把持的状态切换和切断器(19)的动作。

Description

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由横编机对编织物进行编织之际,既能捕捉并保持从编织针向供给纱线构件延伸的编织纱线,又能进行切断的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前后具备针床的横编机,也已被用于一边在针床间连结编织宽度的两端一边呈筒状地对编织物进行编织的用途。但是,即使是筒状编织物,在组合手套等多个筒状编织物的情况下,也并用端线处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手套中,是将多个指套部和主体部分别作为筒状编织物进行编织。特别是在从指尖起口的情况下,是一个一个地编织指套部。如果编织完了一个指套部,该指套部的编织物挂在编织针上而暂时停止编织,进行下一个指套部的起口。如果使用从停止编织的指套部向供给纱线构件延伸的编织纱线起口下一个指套部,则产生过渡纱线。如果在手套编织后从横编机取下来后进行过渡纱线的处理,则花费工时,如果在编织中进行由端线处理装置捕捉并切断过渡纱线,将切断的端线***进行编织的筒状编织物中等的处理,则能够节省编织后的工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具有夹线器和切断器的单元行走的滑动引导构件旋转来驱动夹线器及切断器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在能独立地移动的2个夹线器单元的一方具备切断器,使滑动引导构件转动地仅驱动夹线器。切断器的驱动,利用设置在另一方的夹线器单元上的三角。因此,即使切断器被设置在一方的夹线器单元上,切断器的动作也依赖于另一方的夹线器单元。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59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99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端线处理中,将同一滑动引导构件的旋转利用于夹线器的驱动和切断器的驱动。为了由夹线器保持编织纱线使用了弹簧加载力。为了可靠地取出驱动力,滑动引导构件在圆形的截面上设置了键槽。由用于保持编织纱线的弹簧加载力产生的反力,在夹线器单元移动时,使键槽中的滑动阻力增大,存在耐久性、稳定性被损害的危险。
在专利文献2的端线处理中,不能够由具备切断器的夹线器单元侧单独使切断器动作,需要与另一方的夹线器单元协调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用滑动引导构件的旋转也能够由具备切断器的夹线器单元侧单独使切断器动作的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包括沿着架设在横编机的针床的上方的同一轨道可独立地移动的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2个夹线器,各夹线器分别具有由下方的前端把持编织纱线的把持部,同时,向由从针床进出于齿口的编织针对编织物进行编织的编织区域以上下运动的方式使把持部的前端进退,如果夹线器相互间接近预先规定的距离,则能够由两方的夹线器的把持部同时捕捉编织纱线,并在保持把持部间的间隔的同时将之向上方上拉地进行把持,在第一夹线器上具备切断编织纱线的切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第一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形成了用于对把持部和切断器进行驱动的三角槽的第一三角构件; 设置在第一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可移动地收纳第一三角构件的第一支承器; 设置在第一支承器的第二夹线器侧的端部,收容把持部的上部,以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状的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第一导轨构件; 第一三角机构,该第一三角机构在从第一导轨构件空开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支承器的与第二夹线器分离的一侧的支点具有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的杆,在杆的中间设置与第一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嵌合地被引导的辊,并且还具有在由杆的前端使把持部上下运动的同时,与第一三 角构件的三角槽嵌合地接受使切断器动作的引导的辊;设置在第二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形成了用于对把持部进行驱动的三角槽的第二三角构件;设置在第二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可移动地收纳第二三角构件的第二支承器;设置在第二支承器的第一夹线器侧的端部,收容把持部的上部,以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状的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第二导轨构件;第二三角机构,该第二三角机构在从第二导轨构件空开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支承器的与第一夹线器分离的一侧的支点具有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的杆,在杆的中间设置与第二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嵌合地被引导的辊,由杆的前端使把持部上下运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的前端能够在把持编织纱线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编织区域进出,并能够在正进出的状态下切换到不把持上述编织纱线的状态,或至少能够降低把持力。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被架设成与上述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状;还包括:前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支承器、上述第二支承器、上述第一三角构件及上述第二三角构件连接,沿着上述轨道可独立地滑动移动的4个齿条;配置在上述轨道的端部,由与各齿条的齿啮合的小齿轮以各齿条沿着轨道滑动的方式分别进行驱动的4个驱动机构。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分开地形成为进行使上述第一夹线器的把持部的前端进退于上述编织区域的驱动的把持用三角槽,和进行上述切断器的驱动的切断器用三角槽;把持用三角槽具有在中间的区间中使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在两侧的区间中使把持部进出于编织区域的形状;切断器用三角槽具有在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的把持用三角槽的中间的区间内关于第一三角构件相对于第一夹线器进行相对的移动的方向对称地开闭切断器的形状;上述第二三角构件的三角槽是在中间的区间中使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在两侧的区间中使把持部进出于编织区域的形状的把持用三 角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沿着架设在横编机的针床的上方的同一轨道可独立地移动。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的把持部的动作,由与相对于分别设置在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上的第一支承器及第二支承器而言的第一三角构件及第二三角构件的相对的移动联动地被驱动的第一三角机构及第二三角机构进行。第一三角机构及第二三角机构分别具有杆,设置在杆的中间的辊与形成在第一三角构件及第二三角构件上的三角槽嵌合,接受使把持部上下运动的引导。把持部以分别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状的移动的方式由第一导轨构件及第二导轨构件引导,进而,第一夹线器具备切断编织纱线的切断器,能够切换切断器的切断状态。如果使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接近预先规定的间隔,则能够由两方的夹线器的把持部的前端同时捕捉编织纱线,并保持同一间隔地呈直线状地上下运动把持编织纱线。由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把持的编织纱线,如果使第一三角构件相对于第一支承器而言相对地移动而使切断器动作,则能够由仅是第一夹线器的动作进行切断而切离。轨道能够不进行旋转而只用于引导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的移动。另外,能够由第一导轨构件及第二导轨构件设定不与编织针或沉降片等使用在编织物的编织中的编织构件干涉的那样的直线性的路径地使把持部的前端相对于编制区域进退。在第一三角机构及第二三角机构中,不需要相对于把持部进行三维的进退动作,能够简化结构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把持部的前端在把持编织纱线的状态下相对于编织区域进出。如果能够切换成不把持编织纱线的状态,则能够可靠地进行将端线***到编织区域内地进行分离的动作。或者如果能够降低把持力,则能够例如在移动的同时从把持部拔出端线。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第一支承器、第二支承器、第一三角构件及第二三角构件分别与沿着直线性的轨道可独立地滑动移动的4个齿条的前端连接,并由配置在轨道的端部的由与各齿条的齿啮合的小齿轮以使各齿条沿着轨道滑动的方式分别进行驱动的4个驱动机构独立地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例如在编织手套的指套部等之际, 捕捉并切断过渡纱线,使将端线***到编织物内地分离的动作在两个方向顺利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实施的一方式的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10的概略的构成简化表示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第二夹线器12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4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第一把持部13的钩构件31和按压构件32把持编织纱线5的状态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伴随图1的端线处理装置10的动作的钩构件31、41及按压构件32、42的高度变化的例子的坐标图。图6是表示图1的与轨道20相关连的构成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1的第一支承器15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图8是表示安装在图7的第一支承器15的导轨构件安装部15d上的第一导轨构件33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图9是表示图1的第二支承器16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0是表示安装在图9的第二支承器16的导轨构件安装部16d上的第二导轨构件43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1是表示图1的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1的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3是图2的钩构件31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和钩构件41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4是图2的按压构件32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和按压构件42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5是表示图1的切断器19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 图。图16是分别表示图2的杆34、55和图3的杆44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7是表示图2的盖板38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和表示图3的盖板48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8是表示图3的隔板58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19是表示图2及图3的连接构件39a、49a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图20是表示图2及图6的驱动构件27a、27b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21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处于***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2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处于***位置的状态的齿口3的局部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处于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4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5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齿口3的局部的剖视图。图26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处于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7是表示图1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处于***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8是表示通过图1的切断器19进行的编织纱线切断状态的正视图。图29是表示通过图1的切断器19进行的编织纱线切断状态的侧视图。图30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实施的另一方式的端线处理装置中使 用的第一夹线器111的构成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右侧视图。图31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实施的另一方式的端线处理装置中使用的第二夹线器112的构成的俯视图及正视图。
符号说明:
1:横编机2:针床3:齿口4:供给纱线构件10:端线处理装置11、111:第一夹线器12、112:第二夹线器13、113:第一把持器14、114:第二把持器15、115:第一支承器16、116:第二支承器17、117:第一槽三角构件18、118:第二槽三角构件19、119:切断器20:轨道21、22:驱动部23、23a、23b、24、24a、24b:齿条25、25a、25b、26:导轨31、41、131、141:钩构件32、42、132、142:按压构件34、44、55、134、144:杆38、48、138、148:盖板50:切断器构件51:上刃 52:下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
图1简化地表示本发明实施的第一方式的概略的构成。横编机1从供给纱线构件4向进出于前后的针床2相向的齿口3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纱线5来对编织物进行编织。在针床2上并列设置多根编织针,省略了图示的滑架在沿着针床2往复移动的同时选择性地驱动编织针,在带走供给纱线构件4的同时对编织物进行编织。供给纱线构件4沿着架设在齿口3的上方的线道导轨6行走。手套的指套部等的编织一旦结束,在刚要开始下一个指套部的编织之前,成为编织纱线5从编织结束的编织针到供给纱线构件4过渡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端线处理装置10,是为了捕捉这样的状态的编织纱线5地进行切断并处理产生的端线而设置的。端线处理装置10包含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这2个夹线器单元。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在前端分别具有能把持编织纱线5的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的动作,是分别基于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及第二支承器16而言的第一槽三角构件17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相对的移动进行的。在第一夹线器11上还具有切断器19,与第一把持部13一起,切断器19的动作也是基于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而言的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相对的移动进行的。另外,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至少就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而言,其动作、结构基本上相同。
第一夹线器11的第一支承器15及第一槽三角构件17、第二夹线器12的第二支承器16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分别可以沿着直线状地架设在齿口3的上方的轨道20移动。在轨道20的两端,分别设置了驱动第一支承器15及第一槽三角构件17和第二支承器16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驱动部21、22。在本实施方式的端线处理装置10中,使齿条23、24的前端与被驱动部连接,由驱动部21、22使小齿 轮与齿条23、24的齿啮合,推拉齿条23、24使被驱动部移动。作为齿条23、24,例如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制的齿条,利用可挠性,端部收纳在弯曲的导轨25、26内。弯曲的方向,是使有齿的一侧成为内侧。如果在齿条23、24中立设着齿的带状的表面与纸面平行,则弯曲导轨25、26的方向成为与纸面垂直的面内,例如向背后侧弯曲。另外,如由后述的图22等的齿口3附近的构成所示的那样,相对于送线器等的供给纱线构件4的方向而言,第一把持部13、第二把持部14进退于齿口3的方向是倾斜的。供给纱线构件4从齿口3的上方向下方几乎接近铅直方向地下垂。因此,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进退于齿口3的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是倾斜的,因为齿条23、24的带状的表面也与进退方向平行,所以同样地是倾斜的。
例如,齿条23、24,分别各使用2条。第一支承器15及第一槽三角构件17和第二支承器16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分别由各2个合计4个驱动部21、22驱动。这样,能够使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的移动和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的动作的切换独立地进行。如果使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接近预先规定的范围内地使第一槽三角构件17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相对地移动,则能够使其以由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同时捕捉并把持编织纱线5的方式动作。另外,在第一夹线器11中,除了与第二夹线器12一起进行的编织纱线5的捕捉及把持的动作以外,还能够单独地进行第一把持部13的动作的切换和切断器19的动作。
图2表示第一夹线器11的构成。图2(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2(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图2(c)表示从右侧面观看的状态。第一夹线器11的第一支承器15被支承在轨道20上,而且可以相对于轨道20滑动并在图1的横向移动。第一支承器15,例如与上段侧的齿条23a的端部连结。在第一支承器15中,能收纳第一槽三角构件17,并在图的横向相对地移动。第一槽三角构件17,例如也与下段侧的齿条23b的端部连结。在齿条23a、23b的前端的连结部上,分别安装着驱动构件27a、27b。
第一把持部13由钩构件31的前端和按压构件32的前端形成。钩构件31和按压构件32,由第一导轨构件33引导,在图的上下方向移动。
杆34的中间的辊35与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把持用三角槽17a嵌合,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支点36上。杆34的前端,经连结部37与钩构件31连结,通过由把持用三角槽17a进行的向辊35的引导,使钩构件31上下运动。钩构件31及按压构件32和切断器19的驱动部,被收纳在图8所示的第一导轨构件33的把持部导轨部33b及切断器导轨部33c内。把持部导轨部33b及切断器导轨部33c,成为第一支承器15的引导槽。收纳在把持部导轨部33b及切断器导轨部33c内的钩构件31及按压构件32,由覆盖表面侧的盖板38阻止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脱落。在盖板38上还设置阻止按压构件32的下降的止动部38a。在第一支承器15的第一导轨构件33及第一槽三角构件17和齿条23a、23b之间,分别设置了与安装在齿条23a、23b的前端的驱动构件27a、27b嵌合来接受驱动力的连接构件39a、39b并进行了机械性的连接。另外,在第一槽三角构件17上还形成了切断器用三角槽17b。在切断器用三角槽17b上嵌合着设置在杆55的中间的辊56。如果第一槽三角构件17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相对地进行移动,则经辊56使杆构件55进行摆动位移。通过杆构件55的摆动位移,能够经自由端部侧的连结部57使切断器构件50上下运动,进行切断器19的驱动。切断器构件50的上下运动,由设置在切断器用三角槽17b上的V字形状部分进行。
图3表示第二夹线器12的构成,图3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3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第二夹线器12,其第二支承器16被支承在图1的轨道20上,而且可以相对于轨道20进行滑动地在图的横向移动。第二支承器16经连接构件49a接受来自齿条24a的端部的驱动。在第二支承器16中收纳着第二槽三角构件18,其可以在图的横向相对地移动。第二槽三角构件18也经连接构件49b接受来自齿条24b的端部的驱动。
第二把持部14由钩构件41的前端和按压构件42的前端形成。钩构件41和按压构件42由第二导轨构件43引导,在图的上下方向移动。
杆44,其中间的辊45与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把持用三角槽18a嵌合,其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支点46上。杆44的前端经连结部47与钩构件41连结,通过由辊45的把持用三角槽18a进行的引导,使钩构件41上下运动。钩构件41及按压构件42被收纳在图10所示的第二导轨构件43的把持部导轨部43b内,由覆盖表面侧的盖板48阻止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脱落。在盖板48上还设置了阻止按压构件42的下降的止动部48a。在第二支承器16的第二导轨构件43、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上,分别设置了连接构件49a、49b,与图2同样地进行了对齿条24的机械性的连接。另外,如后述的那样,在由杆44和钩构件41形成连结部47的钩构件41及杆44和第二导轨构件43之间,***了隔板58。
图4表示由在图2中所示的第一把持部13的钩构件31和按压构件32把持编织纱线5的状态。(a)表示由钩构件31的前端的钩部31a捕捉编织纱线5的状态。按压构件32的前端的按压部32a,由将钩部31a从两侧夹入的板弹簧构成。在按压构件32的按压部32a只夹着与钩构件31的钩部31a相比位于更上游的上部的状态下,钩构件31和按压构件32不完全地联动,只是钩构件31的上下运动的范围变大。如(b)所示,如果相对于按压构件32上拉钩构件31,由按压部32a将钩部31a夹入,则能够把持编织纱线5。在由钩部31a和按压部32a把持编织纱线5的状态下,是以由夹入的力使按压构件32追随钩构件31的方式进行联动。在钩构件31上,为了上下运动的驱动,设置了凹部31b。在按压构件32上,与图21相关,如后述的那样,设置了与第二导轨构件43的止动部43a抵接来阻止下降的腕部32b。
图5由实线表示与端线处理装置10的动作相伴的钩构件31、41的钩部31a、41a的高度变化的例子,对于按压构件32、42的 按压部32a、42a的高度变化则由虚线表示。在直到时刻t0之前,使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从在进行编织的编织物的编织宽度的外方的离开的位置待机的状态,移动到接近编织端的位置,预先实现后述的如图24所示的相互接触的状态。如由实线表示的那样,如果从时刻t0到时刻t1使钩构件31、41下降,则如由虚线表示的那样,按压构件32、42下降到中途。这是因为按压构件32、42的腕部32b、42b分别与第二导轨构件43的止动部43a及第一导轨构件33的止动部33a抵接而阻止下降的缘故。从时刻t1到时刻t2,在钩部31a、41a和按压部32a、42a之间分离的状态下,使供给纱线构件4移动,以成为过渡纱线的编织纱线5通过钩部31a、41a和按压部32a、42a之间的方式使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通过。在从时刻t2使钩构件31、41上升的中途,编织纱线5由钩部31a、41a如图4(a)所示的那样捕捉。如果进一步使钩构件31、41上升,则钩部31a、41a达到已停止的按压部32a、42a的高度。编织纱线5如图(4b)所示,被把持在钩部31a、41a和按压部32a、42a之间。如果把持编织纱线5的钩部31a、41a及按压部32a、42a在时刻t3结束上升,则使切断器19动作来切断编织纱线5。
在编织纱线5被切断后,使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相互独立地移动。例如,如果由第一夹线器11把持供给纱线构件4一侧的端线,则第一夹线器11离开编织物待机。将把持编织物侧的端线的第二夹线器12的第二把持部14,在直到时刻T4之前,向指套等编织物的编织宽度内移动。如果从时刻T4开始钩构件41的下降,则按压构件42也追随地下降,直到腕部42b与盖板48的止动部48a抵接而被阻止为止。由于在下降的中途按压构件42被阻止,所以,如果将钩构件41在直到时刻T5之前***到指套等的内部,则能够解除由第二把持部14对编织纱线5的把持,或者至少使把持力下降。如果在直到时刻T6之前使第二把持部14横向移动,则能够使编织纱线5脱离第二把持部14而***到指套等的内部。如果从时刻t6到时刻t7之前,使钩构件41上升到退避的高度,则从中途开始,按压构件42也 一起上升。
另外,作为捕捉编织纱线5的方法,也可以预先使编织纱线5成为从编织物的编端向供给纱线构件4过渡的状态。如果使钩部31a、41a在下降的状态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从成为过渡纱线的编织纱线5的侧方进入之后,使钩构件31、41上升,则能够捕捉并把持编织纱线5。
在实施的第一方式的横编机1中,如图2及图3所示,在第一槽三角构件17中,分成了把持用三角槽17a和切断器用三角槽17b。由把持用三角槽17a使钩构件31下降的部分被设置在由切断器用三角槽17b使切断器19动作的部分的两侧。由此,在第一夹线器11的动作和切断器19的动作上没有方向性,能够自由地选择动作的方向。例如,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而言,无论在第一槽三角构件17相对地向左方移动的情况下,还是在相对地向右方移动的情况下,都同样地能够顺利地进行包含从编织纱线5的把持到切断、再把持的编织纱线5的放开的端线处理的过程。另外,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把持用三角槽17a及切断器用三角槽17b和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把持用三角槽18a由于具有接近左右对称的形状,所以能够不会因方向而产生性能差地进行动作。
图6表示与图1的轨道20相关的构成。图6(a)表示轨道20自身的构成。轨道20,将前端侧成为导轨25的轨道构件20a由空开间隔设置的多个螺栓20b固定地支承在支承座20c上。图6(b)表示由轨道20支承第一支承器15的状态。第二支承器16也被同样地支承。如图6(b)所示,第一支承器15的第一导轨构件33经连接构件39a接受来自安装在被收纳于轨道20内的齿条23a前端的驱动构件27a的驱动。用于驱动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齿条23b也被收纳在轨道构件20a内。轨道构件20a的导轨25的部分和由螺栓20b固定的部分等,也可以分割地进行组合。支承座20c被连接在图1的横编机1的基体上。
如图6(c)所示,在轨道20的一端部设置驱动部21。图 1所示的驱动部22也同样地设置在轨道20的另一端部。在驱动部21上配置马达60。马达60由托架62安装在收纳齿条23a、23b的导轨25的开口侧,以便输出轴61与齿条23a、23b的齿面对。在输出轴61的前端,设置小齿轮63a、63b中的某一方,其与齿条23a、23b的齿进行啮合。通过设置2个这样的马达60及小齿轮63a、63b地分别驱动齿条23a、23b,能够从轨道20的端部使第一支承器15及第一槽三角构件17沿着轨道20移动。由于第一槽三角构件17被收纳在第一支承器15内,所以如果使第一支承器15和第一槽三角构件17同等地移动,则第一槽三角构件17成为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静止的状态。如果在第一支承器15和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移动上产生差别,则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而言第一槽三角构件17相对地进行移动。第二支承器16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移动也同样地进行。
图6(d)表示设置在轨道20的端部的传感器65a、65b。传感器65a、65b,例如检测第一夹线器11的第一支承器15、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端部的接近情况。如果输出表示第一支承器15、第一槽三角构件17接近传感器65a、65b的位置的信号,则能够确认第一夹线器11处于基准状态。如果作为图6(c)所示的马达60使用步进马达,由旋转编码器算出旋转量,则判断通过小齿轮63a、63b进行的齿条23a、23b的驱动量,也判断将第一支承器15或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端部做为基准的位置。对于第二夹线器12,也与第一夹线器11同样地能够知道位置。
图7表示第一支承器15的构成。图7(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7(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图7(c)表示从右侧面观看的状态。在第一支承器15中,与移动方向平行地设置槽三角构件收纳部15a及杆收纳部15b,在表面侧设置凸台部15c。在第二支承器16存在的方向侧,形成导轨构件安装部15d,在图的下方设置长孔15e。
图8表示安装在第一支承器15的导轨构件安装部15d上的第一导轨构件33的构成。图8(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8(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图8(c)表示从右侧面观看的状态。在 将第一导轨构件33安装在第一支承器15的导轨构件安装部15d上的状态下,在第二支承器16存在的方向上,有止动器腕33a突出。在第一导轨构件33的表面上,设置在图的上下方向引导钩构件31及按压构件32的把持部导轨部33b和进行使切断器19动作的引导的切断器导轨槽33c。与切断器19的动作相关,还设置了切断器动作限制部33d。
图9表示第二支承器16的构成。图9(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9(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在第二支承器16上,与移动方向平行地设置槽三角构件收纳部16a及杆收纳部16b。在表面侧设置凸台部16c。在第一支承器15存在的方向侧,形成导轨构件安装部16d,在图的下方设置长孔16e。
图10表示安装在第二支承器16的导轨构件安装部16d上的第二导轨构件43的构成。图10(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10(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在将第二导轨构件43安装在第二支承器16的导轨构件安装部16d上的状态下,在第一支承器15存在的方向上,有止动器腕43a突出。在第二导轨构件43的表面上,设置向图的上下方向引导钩构件41及按压构件42的把持部导轨槽43b。
图11表示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构成,图11(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11(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图11(c)表示从右侧面观看的状态。在第一槽三角构件17上,在下部连接着连接构件39b。连接构件39b,在将第一槽三角构件17收纳在第一支承器15的槽三角构件收纳部15a内的状态下,从长孔15e向外部露出。在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表面上,在下段侧设置把持用三角槽17a,在上段侧设置切断器用三角槽17b。切断器用三角槽17b以在把持用三角槽17a中的退避的区间内使切断器动作的方式形成。把持用三角槽17a及17b在整体上被形成为接近左右对称的形状。
图12表示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构成。图12(a)表示从上面观看的状态,图12(b)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第二槽三角构件18也在下面连接着连接构件49b。连接构件49b,在将第二槽三角构件18收纳在第二支承器16的槽三角构件收纳部16a内的状态下, 从长孔16e向外部露出。在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表面上设置把持用三角槽18a。把持用三角槽18a在整体上被形成为接近左右对称的形状。
图13表示钩构件31及钩构件41的构成。图13(a)、(b)(c)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右侧面观看钩构件31的状态。图13(d)、(e)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观看钩构件41的状态。在钩构件31、41的下端形成钩部31a、41a。在钩构件31、41的上下的中间,以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用于分别形成图2、图3所示的连结部37、47的凹部31b、41b。
图14表示按压构件32及按压构件42的构成。图14(a)、(b)、(c)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右侧面观看按压构件32的状态。图14(d)、(e)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观看按压构件42的状态。按压构件42的形状,除了腕部32b、42b以外与按压构件32是左右对称的,从左侧面观看按压构件42的状态与图14(d)同样。
在按压构件32、42的下端,作为两块板弹簧,形成了按压部32a、42a。在与按压构件32、42的上下的中间相比靠近上方的位置,以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腕部32b、42b。腕部32b、42b被形成为分别可以与图10及图8所示的第二导轨构件43的止动部43a及第一导轨构件33的止动部33a抵接。另外,腕部32b、42b也可以与盖板38、48的止动部38a、48a抵接。
图15表示切断器19的构成,图15(a)表示俯视切断器构件50的构成,图15(b)表示正视切断器构件50的构成,图15(c)表示从右侧面观看的切断器19的构成。切断器19是在切断器构件50的下端由支点53连结上刃51及下刃52形成的。在上刃51和下刃52的支点53的压接状态,由弹簧54的推压力进行调整。切断器构件50的下端与下刃52的上部连接。上刃51具有从支点53向横向延伸的臂51a。臂51a***在图8所示的第一导轨构件33的切断器动作限制部33d内使用。
图16表示杆34、55、44的构成。图16(a)、图16(b)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观看杆34的构成。图16(c)、图16(d)分别 表示从上面、正面观看杆55的构成。图16(e)、图16(f)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观看杆44的构成。在杆34、55、44的中间分别设置辊35、56、45。杆34及杆55的基端侧与共同的支点36连接。在杆34、55的自由端侧分别设置作为连结部37、57的凸部34a及凹部55a。杆44也在基端侧与支点46连接,在自由端侧具有作为连结部47的凸部44a。
图17表示盖板38、48的构成。图17(a)、(b)、(c)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及右侧面观看盖板38的状态。图17(d)、(e)分别表示从上面及正面观看盖板48的状态。在盖板38、48上,在下部形成止动部38a、48a,图14所示的按压构件32、42的腕部32b、42b能够抵接。在止动部38a、48a的上方也分别设置与止动部38a、48同样的突起38b、48b,限制按压构件32、42的腕部32b、42b的上升位置。
图18表示图3所示的隔板58的构成,图18(a)、(b)分别表示从上面及正面观看的状态。在第二夹线器12侧,由于没有设置驱动切断器19的杆55等的构成,所以***与杆55的厚度相同的隔板58。
图19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连接构件39a、49a的构成。图19(a)、(b)、(c)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及右侧面观看的状态。连接构件39b、49b,上下反转地使用同一形状的构件。
图20表示图2或图6等所示的驱动构件27a、27b的构成。图20(a)、(b)分别表示从上面及正面见到的状态。驱动构件27a、27b具有与齿条23a、23b、24a、24b的表面的齿嵌合的齿,由螺栓安装在齿条23a、23b、24a、24b的前端附近。在连接构件39a、39b、49a、49b上设置如图19(b)所示的U字状的凹部,在此凹部上能够嵌合驱动构件27a、27b,将来自齿条23a、23b、24a、24b的驱动力传递给连接构件39a、39b、49a、49b。
下面,由图21~图29表示以第一槽三角构件17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相对于停止的第一支承器15及第二支承器16移动的方式 驱动端线处理装置10的代表性的动作的状态。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第一支承器15及第二支承器16中省略了导轨构件安装部15d、16d的记载和隔板58的记载。另外,正视图以去除了盖板38、48的状态进行表示。侧面剖视图简化地表示横编机1的针床2侧的构成。
图21及图22表示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使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的钩构件31、41下降而***到编织区域内的状态。图21表示从正面观看齿口3的局部的剖面的状态。图22表示从右侧方观看齿口3的局部的剖面的状态。辊35、45,由于处于把持用三角槽17a、18a的下段侧的***位置,所以使杆34、44以自由端侧下降的方式进行摆动位移,经连结部37、47将钩构件31、41下推到下端。***状态可以分别由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单独地实现,不需要图21所示的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的紧密接触状态,也可以使相互间离开一定的距离。
在如图21所示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的紧密接触的状态下,能够分别由第二导轨构件43的止动部43a和第一导轨构件33的止动部33a阻止按压构件32、42的腕部32b、42b的下降。其结果,按压构件32、42停留在上方,只使钩构件31、41进出于齿口3,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织纱线5的捕捉等。
图22倾斜地表示在齿口3的动作状态。在实际的横编机1中,例如虽然供给纱线构件4延伸的方向接近铅直方向,但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还是把钩构件31、按压构件32的移动方向表示为上下。在齿口3中,前针床的编织针的钩70a和导针片71a进出,另外后针床的编织针的钩70b和导针片71b进出,拉入从供给纱线构件4供给的编织纱线而形成线圈环。作为编织针虽然表示了由导针片71a、71b开闭钩70a、70b的复合针,但是也可以使用由针舌开闭钩70a、70b的舌针。在齿口3上,以从前后的针床进退的方式还设置了可动沉降片72a、72b。另外,按压已编织的编织物的针脚加压器73、也被***在齿口3内。
下面与图22一起在图25及图29中表示从右侧方观看第 一夹线器11的状态。第二夹线器12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除了与切断器19相关的构成以外,与第一夹线器11中对应的部分同样地动作。
图23表示辊35、45处于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把持用三角槽17a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把持用三角槽18a的倾斜部的状态。把持用三角槽17a、18a的倾斜部,设置在移动于待机位置和***位置之间的中途。设置了辊35、45的杆34、44的自由端部也上升,与图21所示的***位置相比较,钩构件31、41上升。如果钩构件31、41的钩部31a、41a上升到待机的按压构件32、42的按压部32a、42a的前端的位置,则按压构件32、42也能够与钩构件31、41一起上升。
图24及图25表示使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从齿口3上升到待机位置的抓线状态。图24、图25分别表示从正面、右侧面观看齿口3的局部的剖面的状态。如图24所示,在待机位置,辊35、45处于成为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把持用三角槽17a和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把持用三角槽18a的中间的上段侧的区间内,在两侧设置与***位置对应的下段侧的区间。与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把持用三角槽17a的待机位置对应的区间被延长地设置,在此区间内,切断器用三角槽17b具有V字状地变化的形状。如果辊56通过此V字状的区间的下端,则通过伴随杆55的摆动位移的切断器构件50的上下运动,切断器19进行编织纱线5的切断。
图26表示辊35、45在把持用三角槽17a、18a中处于与下段侧的***位置和上段侧的待机位置的中间位置对应的倾斜区间的状态。但是,在图23中,倾斜部为与把持用三角槽17a、18a的待机位置对应的上段侧的三角槽的右侧,与此相对,在图26中为左侧。如果使其在图23的中间位置和图26的中间位置之间夹着待机位置而移动,则能够在中途的待机位置使切断器19动作。
图27表示钩构件31、41处于与图21同样的***位置的状态,但是,图21中的辊35、45的位置是与对应于待机位置的上段侧的槽的右侧的倾斜部对应的***位置,与此相对,在图27中是与左侧的倾斜部对应的***位置。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右端,虽然侵入到 第二导轨构件43侧,但是由于第二槽三角构件18向右方移动,所以不会产生干涉。
如上所述,在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中,钩部31a、41a离开按压部32a、42a而进出于下方的齿口3。如图4(a)所示,如果在供给纱线构件4移动而将编织纱线架挂在钩部31a、41a之上后,使钩部31a、41a从齿口3上升,则能够由钩部31a、41a抓住编织纱线,上拉到按压部32a、42a的位置而进行捕捉。按压构件32、42,其按压部32a、42a分别与对方侧的第二导轨构件43的止动部43a及第一导轨构件33的止动部33a抵接而被阻止下降,按压部32a、42a与供给纱线构件4的前端相比停留在上方,另外,为了能够使腕部32b、42b与止动部43a、33a抵接,如图21所示,需要使第一夹线器11的第一导轨构件33和第二夹线器12的第二导轨构件43接近。
在图22和图25之间,钩构件31、41及按压构件32、42在齿口3内以直线性的路径移动。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以在这样的直线性的路径中的移动中钩构件31、41等与供给纱线构件4、针脚加压器63等不成为干涉的角度的方式设置。
图28及图29表示通过与图21及图27所示的在***位置的抓线连续的动作使切断器19动作来切断由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把持的编织纱线的状态。图28表示从正面观看的状态,图29表示从右侧面观看的状态。为了使切断器19动作,使第一槽三角构件17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5左右移动,在辊35处于把持用三角槽17a的上段侧的待机位置的范围内,需要向切断器用三角槽17b的V字形状部分的下端引导设置在驱动切断器构件50的杆55上的辊56。这样的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驱动,虽然可以由第一夹线器11侧单独地进行,但是,当第二夹线器12接近时,存在向右方移动的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前端与第二槽三角构件18接触而干涉的危险。如图27所示,如果以使第二把持部14的钩构件41上升的方式进行联动,则能够使第二槽三角构件18向第二支承器16的右侧退避。由于第二槽三角构件18的横向的长度比第二支承器16的长度短,所以如果向右侧退避则 会在左侧产生空隙。因此,第一槽三角构件17的前端可能侵入到第二支承器16侧。
如图29所示,从切断器19的上刃51延伸的臂51a,被***在第一导轨构件33的切断器动作限制部33d内,被限制在切断器动作限制部33d的上下的范围内。因此,如果经图28所示的杆55下推切断器构件50,则即使下刃52与切断器构件50一起下降,上刃51也以下降的支点53为中心,向闭合与下刃52之间的开口的方向旋转。其结果,在切断器19中,上刃51和下刃52之间闭合,作为剪刀进行切断编织纱线的动作。另外,如果从闭合上刃51和下刃52的状态上拉切断器构件50,则上刃51以上升的支点53为中心,向张开与下刃52之间的角度的方向旋转。其结果,在切断器19中,上刃51和下刃52之间张开。
如果扩大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的间隔,则能够分别使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单独地动作。在单独的动作中,在分别使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进出于齿口3内之后,也能够解除由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对编织纱线5的把持。如果单独使钩构件31、41下降,则按压构件32、42下降,直到腕部32b、42b与盖板38、48的止动部38a、48a抵接。钩构件31、41能够再继续稍微下降。其结果,在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中能够放松编织纱线5的把持。能够在由第一把持部13及第二把持部14把持编织纱线5的状态下进出于齿口3内,将把持放松或放开。如果在放松把持的状态下,再使第一夹线器11、第二夹线器12移动,则能够使把持着的编织纱线5脱离钩构件31、41的钩部31a、41a和按压构件32、42的按压部32a、42a。
在本件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中也能够进行与专利文献2的图20所示的同样的动作。如果在手套的一个指套的编织结束而进行下一个指套的起口之际,使从保持指套的针床的编织针向供给纱线构件4延伸的编织纱线过渡到成为本件的图21及图22所示的抓线状态的钩部31a、41a上,使钩部31a、42a上升,则能够在与 按压部32a、42a之间捕捉并把持编织纱线。由上升的状态的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把持两端的编织纱线5,如图28及图29所示,能够使切断器19动作来进行切断。如果使第一夹线器11成为供给纱线构件4侧,使第二夹线器12成为指套侧,则成为由第二夹线器12把持从指套延伸的端线,由第一夹线器11把持从供给纱线构件4延伸的编织纱线5的前端的状态。第二夹线器12把持的端线,通过使第二夹线器12向编织的指套侧移动,放松端线的把持而使第二夹线器12进一步移动,则能够***到指套内。如果第一夹线器11把持端线直到将下一个指套编织到某种程度,继续进行某种程度指套部的编织,则能够移动到指套部内之后放松把持而再进行移动,进行将端线***到指套内的那样的操作。在除了起口或编织结束以外的其他的编织状态下,也可以预先使第一夹线器11及第二夹线器12以保持在图24及图25所示的待机位置的方式在对编织物进行编织的区域外停止。
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分别由设置在轨道20的两端的驱动部21、22驱动第一夹线器11和第二夹线器12,但是也可以集中在轨道20的一方配置驱动部21、22。另外,第一槽三角构件17、第二槽三角构件18,也可以使驱动部搭载在第一夹线器11或第二夹线器12上而相对地移动。进而也可以将移动用的驱动部搭载在第一夹线器11、第二夹线器12上,做成自走式。
图30及图31分别表示在作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二方式的端线处理装置中使用的第一夹线器111及第二夹线器112的构成。此端线处理装置在图1所示的横编机1中,也进行与图21~图29所示的端线处理装置10基本相同的动作。
图30(a)、图30(b)、图30(c)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右侧面观看第一夹线器111的状态。第一夹线器111,可以将第一支承器115支承在图1的轨道20上,而且相对于轨道20滑动地在图的横向移动。第一支承器115由齿条连结部115a与齿条23a的端部连结。在第一支承器115中收纳第一槽三角构件117,其可以在图的横向相对地移动。第一槽三角构件117也具有齿条连结部117a,与齿条23b 的端部连结。
第一把持部113由钩构件131的前端和按压构件132的前端形成。钩构件131和按压构件132之间由弹簧133连结,向第一把持部113关闭的方向加载。由钩构件131和按压构件132形成的把持部的构成,与专利文献2的图21相同。
杆134,其中间的辊135与第一槽三角构件117的三角槽117b嵌合,其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支点136上。杆134的前端经连结部137与钩构件131连结,通过由辊135的三角槽117b进行的引导,使钩构件131上下运动。钩构件131及按压构件132和切断器119的驱动部被收纳在第一支承器115的引导槽内,由盖板138阻止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脱落。另外,虽然与图示的下方的盖板138一起,在上方也设置了盖板,但是在图30中省略了图示。在第一支承器115的齿条连结部115a及第一槽三角构件117的齿条连结部117a和齿条23a、23b之间,分别设置了连接构件139a、139b来进行机械性的连接。
切断器119的动作,与图21~图29所示的切断器19同样地进行。但是,第一槽三角构件117的三角槽117b与钩构件131的上下驱动共用。也就是说,在三角槽117b之中,与由辊135嵌合的部分相比,在右方嵌合直接驱动切断器119的辊155。
图31(a)、图31(b)分别表示从上面、正面观看第二夹线器112的状态。第二夹线器112,其第二支承器116被支承在图1的轨道20上,而且可以相对于轨道20滑动地在图的横向移动。第二支承器116由齿条连结部116a与齿条24a的端部连结。在第二支承器116中,收纳第二槽三角构件118,其可以在图的横向相对地移动。第二槽三角构件118也具有齿条连结部118a,并与齿条24b的端部连结。
第二把持部114由钩构件141的前端和按压构件142的前端形成。钩构件141和按压构件142之间由弹簧143连结,向第二把持部114关闭的方向加载。第二把持部114的构成与第一把持部113等同。
杆144,其中间的辊145与第二槽三角构件118的三角槽118b嵌合,其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支点146上。杆144的前端经连结部147与钩构件141连结,通过由辊145的三角槽118b进行的引导使钩构件141上下运动。在第二支承器116的齿条连结部116a及第二槽三角构件118的齿条连结部118a和齿条24a、24b之间,分别设置了连接构件149a、149b而进行机械性的连接。
在实施的第二方式中,如图30所示,由于将第一槽三角构件117的三角槽117b在V字形状部分的左右的倾斜部中分开,以进行钩构件131的上下驱动和切断器119的动作的方式共用,所以能够紧凑化,但是,在动作的方向性上没有自由度。从编织纱线5的把持到切断的一系列的动作,是从辊135处于V字形状部分的下端的状态使第一槽三角构件117相对于第一支承器115向右方移动来进行。通过第一槽三角构件117的向右方向的移动,能够在使钩构件131上升的同时把持编织纱线5,将辊155向V字形状部分引导而进行切断。

Claims (5)

1.一种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包括沿着架设在横编机的针床的上方的同一轨道可独立地移动的第一夹线器及第二夹线器2个夹线器,各夹线器分别具有由下方的前端把持编织纱线的把持部,同时,向由从针床进出于齿口的编织针对编织物进行编织的编织区域以上下运动的方式使把持部的前端进退,如果夹线器相互间接近预先规定的距离,则能够由两方的夹线器的把持部同时捕捉编织纱线,并在保持把持部间的间隔的同时将之向上方上拉地进行把持,在第一夹线器上具备切断编织纱线的切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第一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形成了用于对把持部和切断器进行驱动的三角槽的第一三角构件;
设置在第一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可移动地收纳第一三角构件的第一支承器;
设置在第一支承器的第二夹线器侧的端部,收容把持部的上部,以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状的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第一导轨构件;
第一三角机构,该第一三角机构在从第一导轨构件空开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支承器的与第二夹线器分离的一侧的支点具有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的杆,在杆的中间设置与第一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嵌合地被引导的辊,并且还具有在由杆的前端使把持部上下运动的同时,与第一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嵌合地接受使切断器动作的引导的辊;
设置在第二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形成了用于对把持部进行驱动的三角槽的第二三角构件;
设置在第二夹线器上,能够向沿着轨道的方向进行相对的移动,可移动地收纳第二三角构件的第二支承器;
设置在第二支承器的第一夹线器侧的端部,收容把持部的上部,以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状的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第二导轨构件;
第二三角机构,该第二三角机构在从第二导轨构件空开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支承器的与第一夹线器分离的一侧的支点具有基端可转动地被支承的杆,在杆的中间设置与第二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嵌合地被引导的辊,由杆的前端使把持部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能够在把持编织纱线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编织区域进出,并能够在正进出的状态下切换到不把持上述编织纱线的状态,或至少能够降低把持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轨道被架设成与上述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状;
还包括:
前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支承器、上述第二支承器、上述第一三角构件及上述第二三角构件连接,沿着上述轨道可独立地滑动移动的4个齿条;
配置在上述轨道的端部,由与各齿条的齿啮合的小齿轮以各齿条沿着轨道滑动的方式分别进行驱动的4个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分开地形成为进行使上述第一夹线器的把持部的前端进退于上述编织区域的驱动的把持用三角槽,和进行上述切断器的驱动的切断器用三角槽;
把持用三角槽具有在中间的区间中使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在两侧的区间中使把持部进出于编织区域的形状;
切断器用三角槽具有在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的把持用三角槽的中间的区间内关于第一三角构件相对于第一夹线器进行相对的移动的方向对称地开闭切断器的形状;
上述第二三角构件的三角槽是在中间的区间中使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在两侧的区间中使把持部进出于编织区域的形状的把持用三角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三角构件的三角槽分开地形成为进行使上述第一夹线器的把持部的前端进退于上述编织区域的驱动的把持用三角槽,和进行上述切断器的驱动的切断器用三角槽;
把持用三角槽具有在中间的区间中使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在两侧的区间中使把持部进出于编织区域的形状;
切断器用三角槽具有在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的把持用三角槽的中间的区间内关于第一三角构件相对于第一夹线器进行相对的移动的方向对称地开闭切断器的形状;
上述第二三角构件的三角槽是在中间的区间中使把持部从编织区域退避,在两侧的区间中使把持部进出于编织区域的形状的把持用三角槽。
CN200780048867.2A 2006-12-29 2007-12-22 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6933 2006-12-29
JP356933/2006 2006-12-29
JP233447/2007 2007-09-07
JP2007233447 2007-09-07
PCT/JP2007/001462 WO2008081579A1 (ja) 2006-12-29 2007-12-22 横編機の端糸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484A CN101573484A (zh) 2009-11-04
CN101573484B true CN101573484B (zh) 2011-07-27

Family

ID=3958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8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484B (zh) 2006-12-29 2007-12-22 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23815B1 (zh)
JP (1) JP5161113B2 (zh)
CN (1) CN101573484B (zh)
WO (1) WO2008081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5912B2 (ja) * 2006-06-30 2012-07-0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保持切断装置および横編機
CN101910489B (zh) * 2007-12-29 2012-02-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的纱头处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5408A (en) * 1952-09-05 1955-04-05 Fahrradwerk Elite Diamant Vvb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2 pairs of needle beds
US5415016A (en) * 1992-11-09 1995-05-16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Knitted fabric presser unit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249370A (zh) * 1998-09-30 2000-04-05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机用的夹线和剪线装置
US6119486A (en) * 1998-12-16 2000-09-1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End yarn inserting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853010A (zh) * 2003-09-19 2006-10-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端纱处理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03570A1 (de) * 1980-02-01 1981-08-06 Sulzer Morat Gmbh, 7024 Filderstadt Strickmaschine
JPH08325901A (ja) 1995-05-24 1996-12-10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糸切断把持装置
EP1972709A4 (en) * 2005-11-17 2012-08-15 Shima Seiki Mfg METHOD AND DEVICE FOR CUTTING / MAINTAINING CHAIN IN A CUTTING MESH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5408A (en) * 1952-09-05 1955-04-05 Fahrradwerk Elite Diamant Vvb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2 pairs of needle beds
US5415016A (en) * 1992-11-09 1995-05-16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Knitted fabric presser unit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249370A (zh) * 1998-09-30 2000-04-05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机用的夹线和剪线装置
US6119486A (en) * 1998-12-16 2000-09-1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End yarn inserting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853010A (zh) * 2003-09-19 2006-10-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端纱处理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8-325901A 1996.12.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23815B1 (en) 2014-06-25
CN101573484A (zh) 2009-11-04
EP2123815A4 (en) 2012-12-12
EP2123815A1 (en) 2009-11-25
JP5161113B2 (ja) 2013-03-13
JPWO2008081579A1 (ja) 2010-04-30
WO2008081579A1 (ja) 200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49119B1 (ko) 눈옮김장치를 가진 횡편기
CN101144230B (zh) 缝纫机
CN101182671B (zh) 缝纫机
US7073355B2 (en) Knitting machine with at least one striping attachment
US20060260365A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yarn guide member
CN100519866C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及横机的喂纱方法
CN100507114C (zh) 横机的端纱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0621819B (zh) 绗缝机
CN105714466B (zh) 具有将纬纱、经纱和/或浮纱退圈和垫入的装置的横机
CN101096792B (zh) 横机
CN103668760A (zh) 具备成圈压片的横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73484B (zh) 横编机的端线处理装置
JP2005042260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給糸切換装置及び方法
EP1942216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movable yarn guide
CN202830381U (zh) 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JPH0447064B2 (zh)
CN100460582C (zh)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KR910003189A (ko) 환편기에서의 급사절환 장치
CN100451208C (zh) 缝纫机
CN102046867A (zh) 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
US6328076B1 (en) Thread controlling device with control element supporte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lifting device
JPH07507606A (ja) 編機
CN102459733B (zh) 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引入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US4463577A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 presser foot device
CN105518199A (zh) 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