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2106A - 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2106A
CN101552106A CN 200810184712 CN200810184712A CN101552106A CN 101552106 A CN101552106 A CN 101552106A CN 200810184712 CN200810184712 CN 200810184712 CN 200810184712 A CN200810184712 A CN 200810184712A CN 101552106 A CN101552106 A CN 101552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ittings
spiral
fuse piece
coil component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847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2106B (zh
Inventor
东海林淳
阿部真一
石船良弘
进藤雅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52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2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化了接线部位构造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本发明经下述的工序来接线,准备铁心(2)的铁心准备工序;端子配件准备工序,其在端子配件(5)上准备保持从铁心(2)引出的卷线(6)的端部的保持片,和使保持于保持片的卷线(6)在从保持片引出的方向从保持片突出的熔片;配置工序,其配置成使卷线(6)的一端部沿着熔片并且使一端部的最前端比熔片的前端部突出;使卷线(6)的另一端取得电弧焊接的接地电极的接地工序;放电工序,其从卷线(6)的一端部的最前端进行电弧放电;熔珠形成工序,其利用放电工序所形成的电弧使该卷线从一端部的最前端熔化,并且用一端部和熔片而形成熔珠。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焊接的接线方法(wire connection method)。
背景技术
线圈部件具备铁心、卷绕于铁心的卷线以及装配于铁心并接线卷线同时将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部位的端子配件,在将卷线向卷线的端子配件接线时,使用锡焊。在锡焊卷线时,为了通过预先将卷线的待锡焊部位的覆膜剥离而可靠地锡焊,需要锡焊电镀等的锡焊预备处理,因此其成为增加工时的原因。
为了省略该多余的工序,如专利文献1所示,申请人公开了通过焊接将卷线和端子配件电气并机械一体化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8201号公报
为了利用焊接接线卷线,端子配件具备按压卷线的铆接片和作为焊接部位的铆接片共两个铆接片。因此,接线部位的空间增大,接线部位从线圈部件的主体突出等,从线圈部件的小型化、设计自由度的观点来看产生不良。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了接线部位构造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具备:铁心;卷绕于该铁心的卷线;以及连接该卷线的端部的端子配件,其具有以下工序进行接线,准备该铁心的铁心准备工序;端子配件准备工序,其准备以下的该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端子配件主体部和从该端子配件主体部突出并可沿着该卷线的一部分配置的熔片;配置工序,其配置成使该卷线的一端部沿着该熔片并且使该一端部的最前端比该熔片的前端部突出;将该卷线的另一端接地的接地工序;放电工序,其从该卷线的该一端部的最前端进行电弧放电;熔珠形成工序,其利用该放电工序形成的电弧从该一端部的最前端使该卷线熔化,并且用该一端部和该熔片形成熔珠。
根据这样的方法,由于将待焊接的卷线接地,所以电弧的撞击位置稳定且能够可靠地使电弧撞击于卷线。因此,在利用电弧熔化卷线时,可以除去卷线的覆膜,可靠地卷入并熔化邻接配置的熔片,可以较佳地焊接卷线与熔片。另外,由于熔片从端子配件主体部突出,所以与卷线同样电弧撞击熔片,可以与卷线同样熔化。根据这些方法,由于不需要作为焊接部位的铆接片,所以可以较少铆接片的数量,可以实现线圈部件的小型化,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这里,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的该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形成该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并保持从该铁心引出的该卷线的端部的保持部,且该熔片从该保持部向将保持于该保持部的该卷线从该保持部引出的方向突出,在该配置工序中,使该一端部的最前端比该熔片的前端部突出而配置于该保持部。
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的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形成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并保持从铁心引出的卷线的端部的保持部,且熔片从保持部向将保持于保持部的卷线引出的方向突出,在配置工序中,使一端部的最前端比熔片的前端部突出而配置于保持部,因此,可以利用保持部可靠地保持卷线的端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电弧撞击沿着熔片与熔片邻接配线的卷线时的冲击引起的移动。
另外,优选地,在该配置工序中,该卷线与该熔片叠加在一起。通过这样配置卷线,在使电弧撞击卷线时,可以更可靠地卷入并熔化熔片。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热容量比该熔片热容量大的该保持部。根据这样的方法,仅熔化熔片,即可以可靠地保留保持部。而且,通过适当调节电弧放电所需电量,可以更可靠地保留保持部。
另外,优选地,还具备准备该卷线的卷线准备工序,在该卷线准备工序中,准备用覆膜覆盖导线的该卷线,该放电工序包括剥离该覆膜的预放电工序和接着该熔珠形成工序进行的主放电工序。
根据这样的方法,可以抑制熔化卷线时卷入覆膜。因此,可以抑制熔化时大量的覆膜同时剧烈燃烧生成的碳化物产生的污垢以及产生的气体。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将前端加工为尖细形状的该熔片。根据这样的方法,电弧容易撞击熔片的尖细部分。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撞击熔片。
另外,优选地,该铁心具有鼓形铁心和外周铁心,还具备将该端子配件装配于该铁心的装配工序,在该铁心准备工序中,将该卷线卷绕于该鼓形铁心,并且将该外周铁心配置于该鼓形铁心的外周,在该装配工序中,将该端子配件装配于该外周铁心。
根据这样的方法,热从端子配件向外周铁心移动。因此,可以抑制端子配件形成高温,可以抑制保持部的熔化。
另外,优选地,在该铁心准备工序中,在该外周铁心上形成凹部,在该装配工序中,该端子配件以将该保持部配置于该凹部内的形式而装配于该外周铁心。根据这样的方法,可以抑制熔珠等接线部位从线圈部件的外部突出。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该保持部形成为板状并使该熔片向与该保持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该端子配件。
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保持部形成板状并使熔片向与保持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端子配件,因此,被保持部引出的卷线处于沿着保持部及熔片垂直弯折而卡止于保持部并被卡挂的状态。通过这样悬挂,可以可靠地将卷线沿着熔片定位。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被加工成随着向基端靠近而使与从前端向基端的方向正交的宽度逐渐扩展的该熔片。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使熔片的基端侧难于熔化。因此,可以抑制位于熔片的基端侧的保持部过度熔化。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的该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配件底座部,其形成该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保持部,其从该配件底座部突出并与该配件底座部一起夹持该卷线的端部而保持从该铁心引出的该卷线的端部;以及从该配件底座部突出的该熔片。
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的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配件底座部,其形成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保持部,其从配件底座部突出并与配件底座部一起夹持卷线的端部而保持从铁心引出的卷线的端部;从配件底座部突出的熔片,因此,通过用配件底座部和保持部夹持并保持卷线的端部,可以使卷线的端部相对于熔片的错位难以发生。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被加工成随着向基端靠近而使与从前端向基端的方向正交的宽度逐渐扩展的该保持部。
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被加工成随着向基端靠近而使与从前端向基端的方向正交的宽度逐渐扩展的保持部,因此,在电弧焊接时,可以从保持部的前端向基端逐渐弯折。从而,利用被这样弯折的保持部,可以包入卷线而可靠地保持卷线。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的该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形成该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并用于卡挂从该铁心引出的该卷线的一部分的双叉状分支部;从该双叉状分支部突出的该熔片。
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的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具有形成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并用于卡挂从铁心引出的卷线的端部的双叉状分支部和从双叉状分支部突出的熔片,因此,通过将卷线的端部卡挂于双叉状分支部,可以保持卷线的端部而不用设置用于保持卷线的端部的保持部,从而可以简化端子配件的构造,可以省略利用保持部保持卷线的端部的铆接工序。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该熔片的周缘部具有角部的该端子配件。
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的端子配件,端子配件的突出有熔片的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的缘部形成曲线状,熔片的周缘部具有角部,因此,可以使利用电弧放电所产生的电弧集中于熔片的角部。从而,可以防止电弧撞击到熔片以外的地方。
另外,优选地,在该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突出有该熔片的该端子配件主体部的部分的缘部呈曲线状的该端子配件。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由于准备突出有该熔片的该端子配件主体部的部分的缘部呈曲线状的该端子配件,所以可以防止电弧撞击于端子配件主体部。
仅设置一个该熔片的角部的该端子配件。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仅设置一个熔片的角部的端子配件,因此,可以使利用电弧放电所产生的电弧的撞击部位集中于一个部位。
综上,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简化了卷线部位的构造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完成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端子配件的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接线之前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接线相关工序、即电弧撞击卷线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接线相关工序、即卷线熔化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接线相关工序、即熔片熔化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接线相关工序、即一方端子配件接线完成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VII线截面的概要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熔片的第一变形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熔片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装配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端子配件的凸缘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卷线的一端部卡挂于线圈部件的双叉状分支部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卷线的一端部卡挂于线圈部件的保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线圈的一端部卡挂于线圈部件的保持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制造方法中线圈的一端部保持于线圈部件的保持部的状态的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制造方法中装配于线圈部件的环状铁心的端子配件的图,图(a)是俯视图,图(b)是侧视图,图(c)是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电弧焊接样子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利用本方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装配于线圈部件的环状铁心的端子配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201、501…线圈部件;2…铁心;3…鼓形铁心;3A…凸缘;4…外周铁心;4a…孔;4b…凹部;5、105、205、305、405、505、605…端子配件;5A…装配部;5B、105B、305B、405B、505B、605B…保持部;5C、105C、305C、405C、505C、605C…熔片;6…卷线;7…熔珠;8…弧焊机;9…接地电极;51…基材;52…镀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图1表示的线圈部件1主要包括铁心2、端子配件5及卷线6。
铁心2由鼓形铁心3和外周铁心4构成。鼓形铁心3在两端配置大致圆盘状的凸缘3A,并用将卷线6卷绕的未图示的卷芯部连接两端的凸缘3A之间。外周铁心4外形构成八边形的大致环状,并且在该八边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可将鼓形铁心3***的孔4a。另外,在外周铁心4的孔4a的贯通方向的一端面(上侧端面)形成有沟状的凹部4b,凹部4b从孔4a内表面连续延伸至外周铁心4的外周面。凹部4b在一端面上分别形成于以孔4a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两个部位。外周铁心4配置于鼓形铁心3的外周而构成铁心2,使得鼓形铁心3以未图示的卷芯部的轴向为***方向而***孔4a内。
对于端子配件5而言,如图8所示,在对磷青铜(熔点约1000℃)实施了镀镍(熔点1450℃)的基材51上实施镀锡52(熔点约230℃),如图1所示,将其装配于外周铁心4的一侧的凹部4b的位置和另一侧的凹部4b的位置,如图2(a)(b)所示,其包括装配部5A、保持部5B及熔片5C构成,其中,装配部5A具备侧壁部和从侧壁部伸出的两条臂部并且成大致コ字形状,保持部5B从装配部5A的一臂部延伸出,熔片5C从保持部5B延伸出。
装配部5A按以下方式装配于外周铁心4,即,使设置了保持部5B的一臂部位于凹部4b内并且将构成外周铁心4的凹部4b的部分***大致コ字形状内部。在装配部5A中,如图8所示,将设置有保持部5B的一臂部略微朝向コ字形状的内侧弯折。因而,在装配于外周铁心4的状态下,在装配部5A的一臂部的基端部分与外周铁心4之间形成有空隙。
保持部5B构成为,在端子配件5装配在外周铁心4上的状态下,从与上述径向大致平行延伸的装配部5A的一臂部的侧缘向与上述径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出。
熔片5C构成为,在端子配件5装配在外周铁心4上的状态下,从保持部5B向与上述径向平行且朝向外周铁心4的外周侧延伸出,并且如图2(b)所示,熔片5C的前端比装配部5A的侧壁部突出。
另外,熔片5C由于其体积与保持部5B相比被构成较小且细长,所以热容量与保持部5B相比小。该熔片5C与卷线6的端部熔化而形成熔珠7(图1)。装配部5A、保持部5B相当于端子配件主体部。
卷线6由具备绝缘性的覆膜的导线构成,被卷绕于鼓形铁心3的未图示的卷芯部,并且如图3所示,两端被引到各端子配件5、5的位置。卷线6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呈从被切断的切口露出导线的状态。
下面,将说明在上述构造的线圈部件1中将卷线6接线于端子配件5的方法。首先,准备作为被覆膜了的导线的卷线6(卷线准备工序),准备上述的鼓形铁心3和外周铁心4(铁心准备工序),准备上述的端子配件5(端子配件准备工序),将端子配件5装配于外周铁心4(装配工序),将卷线6卷绕于未图示的卷芯部,并将卷线6的两端从未图示的卷芯部引出。
将卷绕卷线6且两端引出的鼓形铁心3***到装配有端子配件5的外周铁心4的孔4a,如图3所示,将卷线6的端部从未图示的卷芯部引出并使其沿着端子配件5、5延伸(配置工序)。在该配置工序中,卷线6配置成其端部的最前端部从熔片5的前端突出,保持部5B在基端部分弯折,以用保持部5B与装配部5A保持卷线6。这时,卷线6的前端部与熔片5C大致接触地叠加在一起。
如图4所示,在卷线6的端部保持于端子配件5的状态下,卷线6的另一端侧采用接地电极9而接地(接地工序),使弧焊机8靠近卷线6的一端侧而电弧放电,使电弧撞击于卷线6的一端的最前端部(放电工序)。由于卷线6被保持部5B保持,所以难于发生电弧撞击时的冲击所致的移动,从而使其可靠地撞击于卷线6的最前端部。在该放电工序中,首先,通过调整弧焊机9的电弧放电涉及的供给电量而放电,使得卷线6的导线没有熔化但是发生的热和冲击使覆膜飞散(预放电工序)。如图5所示,在通过预放电工序将覆膜剥离的状态下,进行使卷线6的铜线部分熔化的电能的电弧放电(主放电工序)。通过预放电工序和主放电工序的两次放电,在卷线6熔化时,可以抑制覆膜被卷入熔化部分。因此,可以抑制熔化时大量的覆膜同时剧烈地燃烧生成的碳化物所形成的污垢、气体的发生,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熔化部分。
熔片5C由于采用与卷线6叠加且从保持部5B和装配部5A突出的构成,所以其与卷线6同样地适于电弧撞击,如图6所示,熔片5C也熔化而卷入卷线6的熔化部位,从而可以适当地焊接。另外,由于设置有熔片5C的保持部5B与熔片5C相比热容量大,所以在进行熔化熔片5C和卷线6的情况下,保持部5B也难于熔化,从而可以抑制保持部5B过度熔化。因而,在熔片5熔化但保持部5B没有熔化的条件下,调整弧焊机9的电能(热量),可以可靠地保留保持部5B。
在作为焊接部位附近的装配部5A的一臂部和侧壁部也存在被加热而熔化的危险,如图8所示,由于侧壁部与外周铁心4接触,所以热从该侧壁部和外周铁心4的接触位置扩散至外周铁心4。因此,可以抑制在装配部5A上蓄热焊接时产生的热,可以抑制装配部5A熔化。另外,由于在装配部5A的一臂部与外周铁心4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使装配部5A的一臂部为一定程度的高温(镀锡52熔化的程度:230度以上),熔化镀锡52。熔化如图7所示,在进入至保持部5B位置而形成熔珠7的状态下,结束利用一侧端子配件5与卷线6的焊接的接线。这里,如图1所示,虽然熔珠7形成在装配部5A的一臂部上,但装配部5A的一臂部位于外周铁心4的凹部4b内,因此,可以抑制熔珠7从外周铁心4的上面过度突出。
如图8所示,在结束了利用焊接的接线的状态下,熔珠7以咬入保持部5B的方式连接同时与卷线6连接。根据以咬入保持部5B的方式连接,从而可以采用大的连接部位(第一连接区域),所以可以更牢固地连接保持部5B与熔珠7。在装配部5A的一臂部处,镀锡52被形成熔珠7时的热所熔化,之后粘结而将熔珠7与装配部5A的一臂部的位置连接(第二连接区域)。由于在制造端子配件5时通过电镀而构成镀锡52,所以无需准备用于粘接熔珠7与装配部5A的粘合剂,可以实现作业的缩短化。并且,关于镀锡52而言,不需要一定形成于端子配件5(与外周铁心4接触的面、和配置向未图示基板安装的安装面和卷线6的端部的面的两个面),也可以仅形成在配置有端子配件5向未图示基板安装的安装面及卷线6的端部的面上。
另外,由于熔珠7被保持部5B和装配部5A的两个部位保持,所以熔珠7牢固地固定于端子配件5而被较佳地保持。因此,即便熔珠7与其他部件等接触,也可以抑制熔珠7从端子配件5脱落,可以较佳地保持接线部位。另外,通过该熔化了的镀锡52而连接卷线6没有熔化的部分、保持部5B及装配部5A。因此,在保持部5B处,可以更牢固地保持卷线6。
在另一侧的端子配件5和卷线6中,也与焊接一侧的端子配件5与卷线6同样地利用电弧焊接进行接线,完成图1表示的线圈部件1。并且,在另一侧的端子配件5的接线中,已将一侧的端子配件5与卷线6电连接,因此,使一侧的端子配件5与接地电极8连接而接地即可。
综上,不需要作为焊接部位的铆接片(保持部),可以减少铆接片的个数,从而可以实现线圈部件的小型化,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镀锡52为粘合剂在第二粘接区域将端子配件5与熔珠7粘接,但是作为粘接手段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热可塑树脂、普通粘合剂或焊接等而将端子配件5与熔珠7粘接。另外,如图9所示,在熔片5C处,如图9所示,作为第一变形例也可以将其前端形成为尖细形状。根据这样的构成,电弧容易撞击。另外,如图10所示,作为第二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从熔片5C的前端部分朝向保持部5B(基端部分)其宽度逐渐扩大。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使熔片5C的基端部分难于熔化,从而可以抑制位于熔片5C的基端侧的保持部5B过度熔化。
另外,图3中,虽然熔片5C与卷线6接触地叠加在一起,但是未必一定需要相接,也可以使熔片5C位于卷线6的端部附近。这时,如图5所示,卷线6的端部熔化而膨胀,从而使位于卷线6附近的熔片5C与卷线6接触而导通,熔片5C也可以被电弧撞击。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良。如图11所示,例如作为第三变形例,在由卷芯部103和设置于芯部103的两端的凸缘104构成的铁心102中,与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5同样地,将具备装配部105A、保持部105B和熔片105C的端子配件105装配于凸缘104。并且,在端子配件105上布设卷线106,与实施方式同样地将卷线106的端部与熔片105C进行焊接,如图12所示,可以形成与实施方式的熔珠7同样的熔珠107。
另外,如图13至图14所示,作为第四变形例而言,其也可以是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形成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的双叉状分支部的端子配件205。
更具体而言,线圈部件201(图14)的端子配件205具有安装部205A和接线部205B,并且在安装部205A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上设有接线部205B。接线部205B设置成,在卷线6还未被接线的状态下,在其与安装部205A之间经由屈曲部位而向图13的下方降低一层。
如图13所示,接线部205B的该降低一层的部分的一部分,形成向与接线部205B的面垂直方向,即向图13的上方弯折而突出的熔片205C,作为熔片205C而被弯折的接线部205B的一部分形成双叉状分支部,该双叉状分支部形成向安装部205A的方向切开形状的卷线卡挂凹部205a。如图13所示,在配线工序中,作为下述卷线6的一端部的部分卡挂于双叉状分支部的卷线卡挂凹部205a。
如图13所示,在这样卡挂作为卷线6的一端部的部分时,熔片205C呈沿着卷线6的一端部的状态。而且,如图14所示,利用放电工序中的电弧放电,将熔片205与卷线6的一端部熔化而形成熔珠201A。具有双叉状分支部的接线部205B、安装部205A相当于端子配件主体部。
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由于准备了具有双叉状分支部和从双叉状分支部突出的熔片205C的端子配件205,所以通过将卷线6的端部卡挂于双叉状分支部,可以保持卷线6的端部而无需设置用于保持卷线6的端部的保持部,因此,可以简化端子配件205的构造,可以省略利用保持部保持卷线6的端部的铆接工序。
另外,如图15至图16所示,作为第五变形例而言,其也可以是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端子配件305,其中,配件305具有:形成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的配件底座部305A;从配件底座部305A突出的保持部305B;从配件底座部305A突出的熔片305C。如图15所示,配件底座部305A可以与作为卷线6的端部的部分相对向,另外,如图15所示,通过将保持部305B弯折而可以使其与作为卷线6的端部的部分相对向。而且,在配线工序中,通过进一步弯折保持部30,并用配件底座部305A和保持部305B夹持卷线6的端部,从而保持作为从铁心引出的卷线6的端部的部分。用配件底座部305A和保持部305B夹持并保持作为卷线6的端部的部分,可以使相对于熔片305C的卷线6的端部的部分的位置难于发生错位。
如图15所示,保持部305B被加工成随着向与配件底座部305A连接的基端靠近而使与从前端向基端的方向正交的宽度逐渐扩展。因此,在电弧焊接时,可以从保持部305B的前端向基端逐渐弯折。其结果是,可以用被这样弯折的保持部305B包入卷线6而可靠地保持卷线6。
如图16所示,熔片305C从配件底座部305A向图16的左下方突出,其突出端的图上侧的端缘作为角部305D。与此相对,下侧的端缘作为弯曲的曲面305E,从与配件底座部305A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为曲线状。这样,由于熔片305C具有角部305D,所以可以使利用电弧放电而产生的电弧集中于熔片305C的角部305D。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电弧撞击到熔片305C以外的地方。另外,由于仅设有一个熔片305C的角部305D,所以可以使由电弧放电所形成的电弧的撞击部位集中于一个部位。
如图15所示,在配线工序中,当从构成一个线圈部件的端子配件305向构成与该一个线圈部件邻接配置的另一个线圈部件的端子配件305卡挂时,卷线6的端部呈沿着熔片305C的状态。而且,可以利用放电工序中的电弧放电,将熔片305C与卷线6的端部熔化而形成没有图示的熔珠。配件底座部305A相当于端子配件主体部。
另外,如图17至图18所示,与第五变形例同样,作为第六变形例而言,其也可以是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端子配件405,其中,端子配件405具有:形成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的配件底座部405A;从配件底座部405A突出的保持部405B;从配件底座部405A突出的熔片405C。
更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端子配件405具备:固定于以环绕鼓形铁心3而设置的外周铁心4的外周面的大致コ字形状部405F;从大致コ字形状部405F向外周铁心4的周向延伸出的周向仿形部405G;相对于周向仿形部405G而呈大致垂直并载置有卷线6的一端部的配件底座部405A;通过从配件底座部405A延伸出并折回而与配件底座部405A一起夹持并保持卷线6的一端部的保持部405B;从配件底座部405A向卷线6的一端部的轴向突出并沿着卷线6的一端部配置的熔片405C。
如图17所示,在配线工序中,作为从铁心引出的卷线6的一端部的部分载置在配件底座部405A和熔片405C上,卷线6的一端呈在熔片405C的突出方向上比熔片405C突出的位置关系。而且,如图18所示,将平板状的保持部405B折回,并用配件底座部405A和保持部405B夹持卷线6的一端部。而且,可以利用放电工序中的电弧放电,将熔片405C与卷线6的端部熔化而形成未图示的熔珠。配件底座部405A相当于端子配件主体部。
另外,如图19至图20所示,作为第七变形例而言,其也可以是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端子配件505,其中,端子配件505具有:形成构成线圈部件501(图20)的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的配件底座部505A;从配件底座部505A突出的保持部505B;从保持部505B突出的熔片505C,并且熔片505C向与形成板状的保持部505B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
更具体而言,固定于以围绕鼓形类型的铁心而设置的环状铁心的外周面的大致コ字形状部的一部分形成配件底座部505A,保持部505B设置成从配件底座部505A突出并折回。熔片505C设置成从保持部505B的图19表示的下缘向相对于保持部505B的表面而垂直的方向,即图19的右下方延伸出。
如图19所示,在配线工序中,从铁心引出的卷线6,通过被折回的保持部505B和配件底座部505A之间而从图19的上方向下方引出,在保持部505B与熔片505C的连接位置,模仿该连接位置而垂直弯折以卡挂,从而沿着熔片505C向熔片505C的突出方向,即图19的右下方向引出。通过这样引出,可以可靠地将卷线6沿着熔片505C定位。卷线6的一端配置成比熔片505C的突出端突出。而且,可以利用放电工序中的电弧放电,将熔片505C与卷线6的端部熔化而形成熔珠501A。包括配件底座部505A在内的大致コ字形状部、保持部505B相当于端子配件主体部。
另外,作为第八变形例而言,也可以是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代替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5,而准备以下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的熔片具有角部,熔片所突出的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的缘部形成曲线状。进而,也可以是在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仅设置一个熔片的角部的端子配件。
更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熔片605的图21表示的左上端具有角部605H,左下端为曲线状。因而,熔片605仅具有一个角部605H。保持部605B的一部分即熔片605C所突出的图的左侧的缘部的左上端605I是曲线状。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使由电弧放电所产生的电弧集中于熔片605C的角部605H。因此,可以防止电弧撞击到熔片605C以外的地方。进而,由于仅设有一个熔片605C的角部605H,所以可以使由电弧放电所产生的电弧的撞击部位集中于一个部位。保持部605B相当于端子配件主体部。

Claims (16)

1、一种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所述线圈部件具备:铁心;卷绕于所述铁心的卷线;连接所述卷线的端部的端子配件,
所述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以下工序进行接线:
铁心准备工序,其准备所述铁心;
端子配件准备工序,其准备所述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具有端子配件主体部和从所述端子配件主体部突出并可沿着所述卷线的一部分配置的熔片;
配置工序,其使所述卷线的一端部沿着所述熔片并且使所述一端部的最前端比所述熔片的前端部突出地进行配置;
接地工序,其将所述卷线的另一端接地;
放电工序,其从所述卷线的所述一端部的最前端进行电弧放电;
熔珠形成工序,其利用所述放电工序形成的电弧从所述一端部的最前端使所述卷线熔化,并且用所述一端部和所述熔片形成熔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下述端子配件,
所述端子配件具有形成所述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并保持从所述铁心引出的所述卷线的端部的保持部,且所述熔片从所述保持部向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卷线从所述保持部引出的方向突出,
在所述配置工序中,使所述一端部的最前端比所述熔片的前端部突出而配置于所述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置工序中,所述卷线与所述熔片叠加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热容量比所述熔片的热容量大的所述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准备所述卷线的卷线准备工序,
在所述卷线准备工序中,准备用覆膜覆盖导线的所述卷线,
所述放电工序包括剥离所述覆膜的预放电工序和接着所述熔珠形成工序进行的主放电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将前端加工为尖细形状的所述熔片。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心具有鼓形铁心和外周铁心,
所述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还具备将所述端子配件装配于所述铁心的装配工序,
在所述铁心准备工序中,将所述卷线卷绕于所述鼓形铁心,并且将所述外周铁心配置于所述鼓形铁心的外周,
在所述装配工序中,所述端子配件装配于所述外周铁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铁心准备工序中,在所述外周铁心上形成有凹部,
在所述装配工序中,所述端子配件以将所述保持部配置于所述凹部内的形式而装配于所述外周铁心。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将所述保持部形成为板状并使所述熔片向与所述保持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所述端子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被加工成随着向基端靠近而使与从前端向基端的方向正交的宽度逐渐扩展的所述熔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下述端子配件,
所述端子配件具有:形成所述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的配件底座部;从所述配件底座部突出并与所述配件底座部一起夹持所述卷线的端部而保持从所述铁心引出的所述卷线的端部的保持部;从所述配件底座部突出的所述熔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加工成随着向基端靠近而使与从前端向基端的方向正交的宽度逐渐扩展的所述保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以下端子配件,
所述端子配件具有:形成所述端子配件主体部的一部分并用于卡挂从所述铁心引出的所述卷线的端部的双叉状分支部;从所述双叉状分支部突出的所述熔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所述熔片的周缘部具有角部的所述端子配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突出有所述熔片的所述端子配件主体部的部分的缘部形成曲线状的所述端子配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配件准备工序中,准备所述熔片的角部仅设置一个的所述端子配件。
CN 200810184712 2007-12-27 2008-12-29 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Active CN101552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6633 2007-12-27
JP2007-336633 2007-12-27
JP2007336633 2007-12-27
JP2008-323398 2008-12-19
JP2008323398 2008-12-19
JP2008323398A JP4924598B2 (ja) 2007-12-27 2008-12-19 コイル部品の継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106A true CN101552106A (zh) 2009-10-07
CN101552106B CN101552106B (zh) 2013-03-20

Family

ID=41031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4712 Active CN101552106B (zh) 2007-12-27 2008-12-29 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24598B2 (zh)
CN (1) CN10155210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827A (zh) * 2013-08-15 2015-03-04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10678945A (zh) * 2017-06-29 2020-01-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42408A (zh) * 2022-01-07 2022-03-25 淮安顺络文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6357B2 (ja) * 2010-11-17 2014-06-11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
JP6604295B2 (ja) * 2016-09-30 2019-11-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561957B2 (ja) * 2016-10-05 2019-08-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DE102017106970A1 (de) * 2017-03-31 2018-10-04 Epcos Ag Elektrisches Bauteil, Bauteil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uteilanordnung
JP6978850B2 (ja) * 2017-04-21 2021-12-0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7045145B2 (ja) * 2017-06-30 2022-03-3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WO2024042948A1 (ja) * 2022-08-23 2024-02-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0068A (ja) * 1998-12-22 2000-07-11 Tokyo Hi-Max Kk 電子部品の接合方法
JP2002299115A (ja) * 2001-03-30 2002-10-11 Calsonic Kansei Corp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179551A (ja) * 2002-11-28 2004-06-24 Tdk Corp 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08480B2 (ja) * 2005-11-29 2011-11-0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継線装置及び継線方法
JP2007258201A (ja) * 2006-03-20 2007-10-04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827A (zh) * 2013-08-15 2015-03-04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04392827B (zh) * 2013-08-15 2017-04-12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10678945A (zh) * 2017-06-29 2020-01-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482374B2 (en) 2017-06-29 2022-10-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ductor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4242408A (zh) * 2022-01-07 2022-03-25 淮安顺络文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106B (zh) 2013-03-20
JP4924598B2 (ja) 2012-04-25
JP2009177148A (ja) 200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2106B (zh) 线圈部件的接线方法
CN107437452B (zh) 线圈部件
CN103733386B (zh) 互连组件和用于在电池模块中形成互连组件的方法
US74911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JP5099430B2 (ja) コイル部品
JP6802654B2 (ja) 視認窓を有する同軸コネクタ、及び、該同軸コネクタを用いた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JP2006190662A (ja) 配線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に用いる抵抗溶接機
CN106413445A (zh) 具有电触头的单片平面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66039A (zh) 同轴连接器
CN101202159A (zh) 卧式小型线圈部件和其线圈末端的连接方法
CN107342150B (zh) 线圈部件
TWI643409B (zh) 彈簧針連接件、使用了彈簧針連接件的插座和彈簧針連接件的製造方法
JP3419555B2 (ja) ピン型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641071A1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for an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integral spring contact arms
JP2638715B2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の接続構造
CN106030941B (zh)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09119234A (zh) 线圈部件
JP2005129498A (ja) バスバーと導電部材との接続方法及び構造
KR101246526B1 (ko)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9233602U (zh) 马达
CN114242408A (zh) 一种线圈部件
JP4423938B2 (ja) 面実装部品の端子部構造
JP2003086260A (ja) 被覆電線の端子接合構造及びその接合方法
CN102656663A (zh) 高压放电灯电极、制造该高压放电灯电极的方法和高压放电灯
JP6429210B1 (ja) 無溶接アークホーン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