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3641A - 相机*** - Google Patents

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3641A
CN101473641A CNA2007800229983A CN200780022998A CN101473641A CN 101473641 A CN101473641 A CN 101473641A CN A2007800229983 A CNA2007800229983 A CN A2007800229983A CN 200780022998 A CN200780022998 A CN 200780022998A CN 101473641 A CN101473641 A CN 101473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perture
camera
control par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29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3641B (zh
Inventor
弓木直人
杢中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3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3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6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2Control effected by setting a graduated member on the camera in accordance with indication or reading afforded by a light meter, which may be either separate from or built into camera bod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7Upgrading or updating of programs or applications for camera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52Image capture parameters, e.g. resolution,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rientation of the image captur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光圈值变更功能的相机***,可提高确认景深时的便利性。相机***(100)具有:摄像光学***(L)、摄像部(45)、光圈调节部(29)、液晶监视器(16)、和模拟信号处理部(51)的AGC部(59)。摄像光学***(L)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摄像部(45)将光学像变换为图像信号,取得被摄体的图像。光圈调节部(29)能够调节摄像光学***的光圈值。液晶监视器(16)显示图像。AGC部(59)根据光圈值对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的图像的明亮度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尤其涉及一种可在具有光圈值变更功能的数码相机中使用的相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单镜头反射(也称为“单反”)数码相机得到迅速普及。当在该单反数码相机中,利用光学取景器观察被摄体时,入射到摄像光学***的光(即,被摄体像)被配置在光路上的反射镜反射,而被导入到取景器光学***中。结果,借助五棱镜等将被摄体像变换为正立的像,导入到光学取景器中。由此,摄影者可以从光学取景器中观察由摄像光学***形成的被摄体像。
另一方面,在将摄像光学***用于摄影时,反射镜从摄影用光路中退避。结果,将取景器用光路切换为摄影用光路,如果摄影结束,则反射镜瞬间返回到规定位置。如果是单镜头反射方式,则该方式无论是在以往的银盐照相机、还是在数码相机都是同样的。
不过,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摄影对于不习惯于数码相机的摄影的初学者来说,非常难以使用。
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在摄影时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器来观察被摄体的监视器摄影模式的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25173号公报
一般来说,这种相机***具有光圈变更功能。在监视器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能够由显示装置显示按所设定的光圈值依次摄影的实时图像。因此,可以通过显示装置,对随着光圈值而变化的景深进行确认。
但是,通常情况下,如果光圈值增大,则入射到摄像传感器的光的量将减少,会导致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变暗。结果,有时会因光圈值而难以确认景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具有光圈值变更功能的相机***中,提高确认景深时的便利性。
第一发明的相机***是拍摄被摄体的相机***,具备:摄像光学***、摄像部、光圈调节部、显示部和图像调节部。摄像光学***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摄像部将光学像变换为图像信号且取得被摄体的图像。光圈调节部能够调节摄像光学***的光圈值。显示部将图像显示。图像调节部根据光圈值对由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明亮度进行调节。
在该相机***中,当变更了光圈值时,可由图像调节部根据光圈值调节图像的明亮度。结果,能够与光圈值无关地将所显示的图像的明亮度能够保持为容易确认的程度。由此,在该相机***中,不会受到因光圈值的差异而引起的图像的明亮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摄影者能够容易地确认图像的景深。
第二发明的相机***根据第一发明的相机***提出,其特征在于,图像调节部根据光圈值放大图像信号。
第三发明的相机***根据第二发明的相机***提出,其特征在于,图像调节部根据光圈值与图像信号的放大率的关系的信息,放大图像信号。
第四发明的相机***根据第三发明的相机***提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能够输入光圈值的光圈值输入部。显示部能够排列显示基准图像和比较图像。基准图像是以控制部中预先设定的基准光圈值所取得的图像。比较图像是以在光圈值输入部中设定的设定光圈值所取得的图像。
第五发明的相机***根据第四发明的相机***提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能够从外部输入信息的操作部、和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根据从操作部输入的信息,将基准图像及比较图像记录到图像记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相机***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表示相机主体的控制***的框图。
图3是表示可互换镜头的控制***的框图。
图4是相机***的俯视图。
图5是相机***的后视图。
图6(a)是从半径方向外侧观察的光圈环的展开图,(b)是从半径方向内侧观察的光圈环的展开图。
图7是表示光圈环与光圈线性传感器的结合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光圈线性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9是表示滑动件相对光圈环的位置与光圈线性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取景器摄影模式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监视器摄影模式的图。
图12是对焦模式(depth of field reviewing mode)的流程图。
图13(a)、(b)是液晶监视器上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
图14是对焦模式的流程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5是对焦模式的流程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6是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第二实施方式)。
图17是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其他实施方式)。
图中:L—摄像光学***,Df—散焦量,X—光路,1—相机主体,2—可互换镜头单元,4—快速复原反射镜(quick return mirror),9—取景器接目窗,10—快门单元,11—摄像传感器(摄像部),12—主体微型计算机(body microcomputer),14—快门控制部,15—图像显示控制部,16—液晶显示器(显示部),18—图像记录部,20—镜头微型计算机,21—镜头支座,23—主体支座,25—聚集透镜组,27—光圈控制部,28—光圈单元,28b—光圈驱动电机,29—光圈调节部,30—释放按钮,31—快门速度设定盘,33—指标,38—变焦环(zoom ring),39—聚集环,40—光圈环(光圈值设定部),41—光圈线性传感器,43—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4—快速复原反射镜驱动电机,51—模拟信号处理部,59—AGC部(图像调节部),62—变焦控制部,65—聚集驱动电机,69—可互换镜头内存储器,71—摄影/再生模式切换杆,72—MENU按钮,75—摄影模式切换按钮,76—对焦模式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相机***的整体构成>
利用图1~图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100进行说明。图1是相机***100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相机主体1的控制框图。图3是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控制框图。
相机***100是在可互换镜头式的单镜头反射数码相机中使用的***。如图1所示,相机***100主要由相机主体1、和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的可互换镜头单元2构成。可互换镜头单元2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相机主体1将由可互换镜头单元2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进行图像数据的记录及图像的显示等。
(1.1:可互换镜头单元)
如图1及图3所示,可互换镜头单元2主要具有:摄像光学***L、对摄像光学***L的变焦倍率进行调整的变焦调节部24、对摄像光学***L的焦点进行调节的焦点调节部22、调节摄像光学***L的光圈值(基于光圈的开度而变化的实际的F值)的光圈调节部29、和作为镜头控制部的镜头微型计算机20。摄像光学***L将被摄体像成像到相机主体1的摄像传感器11。
镜头微型计算机20是用于对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各种程序进行控制的单元。镜头微型计算机20中存储有与可互换镜头单元2相关的各种镜头信息。镜头微型计算机20能够与变焦控制部62、聚集控制部26及光圈控制部27进行双向通信。
如图1及图3所示,变焦调节部24主要具有:变焦线性传感器60、A/D变换部61、和变焦控制部62。变焦控制部62能够通过A/D变换部61从变焦线性传感器60接收信号。变焦控制部62将由变焦线性传感器60检测出的变焦环38的旋转角度变换为摄像光学***L的焦点距离信息。变焦控制部62将焦点距离信息向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发送。
如图1及图3所示,焦点调节部22主要具有:聚集透镜组25、和控制聚集透镜组25的动作的聚集控制部26。聚集控制部26能够从聚集线性传感器63接收信号,并能够通过A/D变换部64向聚集驱动电机65发送信号。聚集线性传感器63检测聚集环39的旋转角度。A/D变换部64将由聚集线性传感器63检测出的旋转角度信息数字化。聚集控制部26将被A/D变换部64数字化后的聚集环39的旋转角度信息变换为物点距离信息。聚集控制部26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命令,向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发送物点距离信息。聚集控制部26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控制信号,控制聚集驱动电机65。这样,可以通过焦点调节部22进行焦点调节。
光圈调节部29主要具有:光圈单元28、控制光圈单元28的动作的光圈控制部27、和用于设定光圈值的光圈环40。光圈单元28具有未图示的光阑片、和用于驱动光阑片的光圈驱动电机28b。
光圈控制部27检测由光圈环40设定的光圈值。具体而言,图3所示的光圈线性传感器41检测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A/D变换部67将由光圈环40检测出的旋转角度数字化。光圈控制部27能够借助A/D变换部67从光圈线性传感器41接收信号,将由A/D变换部67数字化后的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信息,变换为光圈值信息。
光圈控制部27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命令,向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发送光圈值信息,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控制信号来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光圈驱动电机28b根据来自光圈控制部27的控制信号,对应由光圈环40设定的光圈值来驱动光阑片。这样,可以利用光圈调节部29来调节摄像光学***L的光圈值。
可互换镜头单元2还具有镜头支座21,借助镜头支座21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在设置于相机主体1的前面的主体支座23上。可互换镜头单元2具有设置在镜头支座21上的未图示的电切片。相机主体1具有设置于主体支座23的未图示的电切片。介由这些电切片,在后述的主体微型计算机12与镜头微型计算机20之间进行镜头信息及各种控制信号的收发。
(1.2 相机主体)
如图1及图2所示,相机主体1主要具有:快速复原反射镜4、取景器光学***19、焦点检测单元5、快门单元10、摄像部45、和作为主体控制部的主体微型计算机12。主体微型计算机12控制各种程序。作为焦点检测单元5的焦点检测方式,例如采用了相位差检测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驱动快速复原反射镜4,设置有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及快速复原反射镜驱动电机44。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根据来自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控制信号,来驱动快速复原反射镜驱动电机44。为了驱动快门单元10,设置有快门控制部14及快门驱动电机10a。快门控制部14根据来自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控制信号,来驱动快门驱动电机10a(未图示)。主体微型计算机12能够向快门控制部14、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发送信号。
摄像部45主要具有:摄像传感器11、和控制摄像传感器11的动作的摄像传感器控制部13。摄像传感器11例如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等。摄像传感器11将由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摄像光学***L形成的光学像变换为图像信号。
如图2所示,从摄像传感器11输出的图像信号,顺次由模拟信号处理部51、A/D变换部52、数字信号处理部53、缓冲存储器54、图像压缩部56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图像信号从摄像传感器11被发送给模拟信号处理部51。模拟信号处理部51对从摄像传感器11输出的图像信号实施伽马处理等模拟信号处理。
在模拟信号处理部51中,具有作为对模拟图像信号的电平(增益:Gain)进行修正的图像调节部的AGC(Auto Gain Control)部59。该AGC部59具有当在后述的对焦模式中无法得到适当曝光时等、对图像信号的电平不足进行补偿的放大器功能。在该放大器功能中,按照符合后述的A/D变换部52的输入电压范围的方式,以与设定光圈值对应的适当放大率对模拟图像信号进行放大。例如,该模拟信号处理部51利用AGC部59,对在后述的对焦模式下拍摄的实际光圈图像,进行变更增益的处理等,以成为适合在后述的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的明亮度的图像。由此,即使在光圈值大的情况下,也会使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的图像明亮,容易观察实际光圈图像。
被实施了模拟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从模拟信号处理部51发送到A/D变换部52。A/D变换部52将从模拟信号处理部51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部53针对由A/D变换部52变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信号,实施噪声除去或轮廓强调等数字信号处理。被实施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从数字信号处理部53发送到缓冲存储器54。缓冲存储器54暂时存储被数字信号处理部53处理后的图像信号。缓冲存储器54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
缓冲存储器54中存储的图像信号根据来自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被从缓冲存储器54发送到图像压缩部56。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图像压缩部56对图像信号进行压缩处理。通过该压缩处理,使得图像信号的数据尺寸小于原来的图像信号的数据尺寸。作为该压缩方式。例如可以使用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方式等。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被从图像压缩部56发送到图像记录部18及液晶监视器16。
为了记录图像信号,设置有图像记录控制部17及图像记录部18。图像记录控制部17使图像记录部18针对例如未图示的卡型记录介质,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写。具体而言,图像记录控制部17根据来自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图像记录部18。图像记录部18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将图像数据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与图像数据一同存储的信息例如是拍摄图像时的日期、焦点距离信息、快门速度信息、光圈值信息、摄影模式信息等。
为了显示被摄体的图像,设置有图像显示部46及液晶监视器16。图像显示控制部15根据来自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液晶监视器16。具体而言,图像显示控制部15在读出由摄像传感器11取得的图像数据、且对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的处理后,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图像。液晶监视器16根据图像显示控制部15的命令,将图像信号显示为可视图像,并且显示各种信息。作为所显示的信息,例如可以举出焦点距离信息、快门速度信息、光圈值信息、摄影模式信息、合焦状态信息、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光圈环40的有无、光圈值的设定步骤及设定宽度等。而且,液晶监视器16根据图像显示控制部15的命令,在规定的摄影及再生模式中显示应该由摄影者设定的设定画面。
主体微型计算机12能够与图像记录控制部17、图像显示控制部15及数字信号处理部53进行双向通信。主体微型计算机12具有存储各种信息及信号的存储器68。
(1.3 操作部)
这里,利用图4~图5对相机***100的操作部进行说明。图4是相机***100的俯视图。图5是相机主体1的后视图。
如图4所示,在相机主体1上设置有释放按钮30、和快门速度设定盘31。释放按钮30和快门速度设定盘被设置在相机主体1的上面。
释放按钮30向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快门的操作定时。快门速度设定盘31是用于进行快门速度的设定的操作部件。快门速度设定盘31发送所设定的快门速度信息及快门模式信息。通过使快门速度设定盘31旋转,可以调节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设定盘31具有可自动设定快门速度的自动位置。
如图4所示,在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被摄体侧设置有滤波器支座37。从滤波器支座37朝向相机主体1侧(Z轴方向负侧),在可互换镜头单元2上按顺序配置有变焦环38、聚集环39、和光圈环40。变焦环38、聚集环39及光圈环40都是圆筒状的旋转操作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配置在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外周面。光圈环40是光圈值设定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5所示,在相机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电源按钮70、摄影/再生模式切换杆71、MENU按钮72、十字操作键73、SET按钮74、对焦模式按钮76。在相机主体1的背面(摄影者侧的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设置有液晶监视器16。
电源按钮70是进行相机***100的ON/OFF的操作部件。摄影/再生模式切换杆71是进行摄影模式和再生模式的切换的操作部件。这里,摄影模式是指在相机***100中用于新拍摄被摄体、使其成为图像信号的模式。再生模式是指在相机***100中用于显示已经拍摄、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模式。
在摄影者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将电源按钮70切换为ON,将摄影/再生模式切换杆71切换到摄影模式。由此,接通相机***100的电源,且根据图像显示控制部15的命令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由摄像传感器11变换为电气图像信号的被摄体的可视图像。
MENU按钮72是用于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各种操作菜单的操作部件。在相机***100处于摄影模式的状态下,当摄影者按下MENU按钮72时,会根据图像显示控制部15的命令而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设定菜单画面。可在设定菜单画面中显示摄影模式下能够由摄影者变更的设定项目的图表。
十字操作键73是用于选择各种操作菜单的显示项目的操作部件,具有上下及左右的箭头键。SET按钮74是用于确定各种操作菜单的显示项目的操作部件。对焦模式按钮76是用于向后述的对焦模式转移的按钮。
另外,主体微型计算机12能够从释放按钮30、快门速度设定盘31、摄影/再生模式切换杆71、MENU按钮72、十字操作键73、SET按钮74、摄影模式切换按钮75和对焦模式按钮76接收到信号。
(1.4 光圈环)
这里,利用图6~图9,对光圈环40进行说明。图6(a)是从半径方向外侧观察的光圈环40的展开图,图6(b)是从半径方向内侧观察的光圈环的展开图。图7是光圈环40与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结合部分的剖面图。图8是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电路结构图。图9是表示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与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输出值的关系的图表。
如图6(a)所示,在光圈环40的外周面表示有光圈值。光圈值的表示区域被划分为2个区域。具体如图6(a)所示,从“2”到“11”的按1AV(Aperture Value)的显示部分与手动模式对应。如图6(a)所示,“A”的表示部分与自动模式对应。如图6(b)所示,在光圈环40的内周部形成有直线状的凸轮槽42。
如图7所示,光圈线性传感器41具有向光圈环40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圆筒形状的滑动件(wiper)41a。如图6(b)及图7所示,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滑动件41a被***到形成于光圈环40的凸轮槽42中。如果光圈环40旋转,则滑动件41a会沿着凸轮槽42在沿光轴的方向(Z轴方向)移动。
如图8(a)所示,光圈线性传感器41由具有可变电阻器的电路构成。图8(a)所示的端子T2与滑动件41a连接,端子T2及T3与图7所示的光圈线性传感器的两端部41b及41c连接。端子T1及T3之间被赋予规定的电压。通过滑动件41a在位于光圈线性传感器41内的磁电阻体上滑动,端子T2的输出(输出电压)如图8(b)所示那样线性变化。
如图6所示,当光圈环40的文字“2”所表示的位置与指标33的位置一致时,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滑动件41a位于凸轮槽42的位置P上。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输出值(输出电压值)成为P’。即,在使光圈环40的文字“2”所表示的位置与指标33一致的情况下,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输出电压值为P’。
同样,当旋转光圈环40、使光圈环40上文字“2.8”、“4”、“5.6”、“8”、“11”及“A”所表示的位置与指标33的位置一致时,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滑动件41a位于凸轮槽42的位置Q、R、S、T、U及V上。该情况下,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输出值(输出电压值)分别为Q’、R’、S’、T’、U’及V’。即,在使光圈环40上文字“2.8”、“4”、“5.6”、“8”、“11”及“A”所表示的位置与指标33的位置一致时,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输出电压值为Q’、R’、S’、T’、U’及V’。
这样,光圈线性传感器41具有与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一一对应的输出(输出电压值),会输出与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对应的光圈值信号作为电压变化。因此,可以根据来自光圈线性传感器41的输出,来检测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
<2.相机***的动作>
利用图10及图11对相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用于说明取景器摄影模式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监视器摄影模式的图。
该相机***100具有2个摄影模式。一个摄影模式是摄影者一边观察取景器接眼窗9一边进行摄影的取景器摄影模式,是现有的单反相机中的通常摄影模式。另一种摄影模式是利用液晶监视器16来进行摄影的监视器摄影模式。
(2.1 取景器摄影模式)
如图10所示,在取景器摄影模式中,快速复原反射镜4配置在光路X上的规定位置。因此,通过了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来自被摄体的光,被快速复原反射镜4的主反射镜4a分割为两条光束。反射光束被导入到取景器光学***19。透过光束被设置于快速复原反射镜4的背面侧的副反射镜4b反射,作为焦点检测单元5的AF(Automatic Focus)用光束而利用。
被主反射镜4a反射的光束在取景器屏幕6上成像。成像于取景器屏幕6上的被摄体像能够通过五棱镜7及目镜8而从取景器接眼窗9观察到。这样,在该取景器摄影模式中,摄影者能够从取景器接眼窗9观察被摄体像。
在实际的摄影时,快速复原反射镜4跳到光路X之外,并且快门单元10被打开,在摄像传感器11的摄像面上形成被摄体像。由此,能够取得被摄体的图像。
通过摄影者对释放按钮30的半按动作,可以向相机主体1的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可互换镜头单元2的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及各种单元供给电源。主体微型计算机12、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及各种单元基于电源供给而起动。主体微型计算机12经由镜头支座21及主体支座23从镜头微型计算机20接收各种镜头信息。镜头信息被保存到主体微型计算机12中内置的存储器68。
接着,由焦点检测单元5取得散焦量(以后称为Df量),Df量被发送给主体微型计算机12。根据Df量来驱动聚集透镜组25。具体而言,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发送聚焦透镜组25的驱动命令。由镜头微型计算机20借助聚集控制部26将聚集透镜组25驱动Df量。如果反复进行焦点检测及聚集透镜组25的驱动,则Df量变小。在Df量成为规定量以下时,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断为合焦,停止聚集透镜组25的驱动。
然后,如果释放按钮30被全按下,则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发送光圈调节命令。此时,例如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测光传感器的输出,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计算出光圈值。由镜头微型计算机20借助光圈控制部27来调节光圈单元28的光圈的开度。
在光圈调节的同时,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发送使快速复原反射镜4从光路X上退避的命令。在退避结束后,由摄像传感器控制部13驱动摄像传感器11,由快门控制部14驱动快门单元10。由快门控制部14将快门单元10的开状态保持: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测光传感器的输出而计算的快门速度的时间,对摄像传感器11进行曝光。
曝光结束后,对从摄像传感器11输出的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所拍摄的图像。而且,通过图像记录部18,将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介质中。在曝光结束后,快速复原反射镜4及快门单元10被复位到初始位置。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发送命令,以使光圈单元28复位到开放位置。由镜头微型计算机20对各单元发出复位命令。复位结束之后,从镜头微型计算机20向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复位结束信息。当接收到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复位结束信息、曝光后的一系列处理结束时,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确认释放按钮30未被按压,从而结束摄影程序。
(2.2 监视器摄影模式)
如图11所示,在以监视器摄影模式进行摄影时,摄影模式切换按钮75***作,将摄影模式切换为监视器摄影模式。具体而言,由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使快速复原反射镜驱动电机44驱动快速复原反射镜4,让快速复原反射镜4退避到光路X之外。结果,由摄像光学***L形成的被摄体像被入射到摄像传感器11中。在从摄像传感器11输出图像信号、并被实施了规定的图像处理后,在液晶显示器16上显示所拍摄的图像。这样,在监视器摄影模式中,通过使被摄体的实时图像显示于液晶监视器16,摄影者能够在不窥视取景器接眼窗9的情况下,观察被摄体。
如果由摄影者半按下释放按钮30,则与取景器摄影模式同样地进行焦点调整及光圈调整。当在监视器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检测焦点时,由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驱动快速复原反射镜驱动电机44,使快速复原反射镜4返回到光路X上的规定位置。由焦点检测单元5取得Df量,根据Df量驱动聚集透镜组25。如果反复进行焦点检测及聚集透镜组25的驱动,则Df量减小。在Df量为规定量以下时,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断为合焦,使聚集控制部26停止聚集透镜组25的驱动。
释放按钮30被全按下时的摄影动作与上述取景器摄影模式的情形相同。在曝光结束后,快速复原反射镜4被保持为从光路X上退避的状态。由此,能够继续监视器摄影模式。
如果操作摄影模式切换按钮75,则监视器摄影模式被解除,切换为取景器摄影模式。该情况下,快速复原反射镜4返回到光路X上的规定位置。而且,在相机***100的电源被切换为OFF的情况下,快速复原反射镜4也返回到光路X上的规定位置。
这样,在该相机***100中由于可以利用监视器摄影模式,所以,对于不习惯于数码相机的摄影的初学者而言,非常容易使用。
(2.3 曝光设定模式的选择)
作为曝光设定模式,在相机***100中具有:程序摄影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摄影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及手动摄影模式。程序摄影模式是针对通常摄影区域自动进行曝光设定的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通过手动设定快门速度的模式。光圈优先模式是通过手动设定光圈值的模式。手动摄影模式是快门速度及光圈值都通过手动设定的模式。
这四种曝光设定模式可以通过光圈环40及快门速度设定盘31来选择。具体而言,例如当在光圈环40的文字“A”与指标33一致的状态下,由快门速度设定盘31将快门速度设定为自动时,选择了程序摄影模式。当在光圈环40的文字“A”与指标33一致的状态下,由快门速度设定盘31将快门速度设定为手动时,选择了快门速度优先摄影模式。当在光圈环40的文字“2”~“11”中任意一个与指标33一致的状态下,由快门速度设定盘31将快门速度设定为自动时,选择了光圈优先摄影模式。当在光圈环40的文字“2”~“11”中任意一个与指标33一致的状态下,由快门速度设定盘31将快门速度设定为手动时,选择了手动摄影模式。
下面,将四个曝光设定模式中的程序摄影模式及快门速度优先摄影模式统称为自动光圈模式。将四个曝光设定模式中的光圈优先摄影模式及手动摄影模式统称为手动光圈模式。
(2.4 自动光圈模式)
光圈线性传感器41向光圈控制部27输出与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如果在光圈环40的文字“A”与指标33一致的情况下操作释放按钮30,则光圈控制部27根据从光圈线性传感器41接收到的信号,判断曝光设定模式为自动光圈模式。光圈控制部27中的判断结果被发送给镜头微型计算机20、主体微型计算机12。此时,向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发送,例如借助镜头微型计算机20与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微机间通信来进行。
快门速度设定盘31向主体微型计算机12输出与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根据从光圈控制部27接收到的判断结果及来自快门速度设定盘31的信号,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定为曝光设定模式是自动光圈模式。
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数字信号处理部53发送命令,由数字信号处理部53在规定的定时向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图像信号。根据从数字信号处理部53发送的图像信号,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运算曝光值。在曝光设定模式为程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从可调整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中决定光圈值及快门速度的适当组合。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快门速度优先摄影模式时,相对所设定的快门速度为适当的光圈值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运算。
根据运算结果,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由镜头微型计算机20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到光圈控制部27。在曝光设定模式为程序摄影模式时,基于运算出的快门速度的控制信号被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到快门控制部14。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快门速度优先摄影模式时,由快门速度设定盘31设定的快门速度被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到快门控制部14。
与此同时,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图像显示控制部15发送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图像显示控制部15驱动液晶监视器16。具体而言,在曝光设定模式为程序摄影模式时,由图像显示控制部15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曝光设定模式为程序摄影模式的内容。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时,由图像显示控制部15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曝光设定模式为快门速度优先模式的内容。
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控制信号,由光圈控制部27生成用于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的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由光圈驱动电机28b驱动光圈单元28的光阑片。
根据来自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控制信号,由快门控制部14生成用于驱动快门驱动电机10a的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快门驱动电机10a,由快门驱动电机10a驱动快门单元10。
综上所述,在相机***100中可进行基于自动光圈模式的曝光设定。在释放按钮30的操作之后,瞬间执行以上的动作。
当摄影结束时,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图像记录控制部17发送控制信号。结果,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由图像记录部18将图像信号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中。
在曝光设定模式为程序设定模式时,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将曝光设定模式为程序摄影模式的内容的信息与图像信号一同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中。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快门优先模式时,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将曝光设定模式为快门速度优先模式的内容的信息与图像信号一同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中。
(2.5:手动光圈模式)
如果在光圈环40的文字“2”~“11”的任意一个文字与指标33一致的情况下操作释放按钮30,则光圈控制部27根据从光圈线性传感器41接收到的信号,判断为曝光设定模式是手动光圈模式。光圈控制部27中的判断结果被发送给镜头微型计算机20。
快门速度设定盘31向主体微型计算机12输出与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根据从光圈控制部27接收到的判断结果及来自快门速度设定盘31的信号,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定为曝光设定模式是手动光圈模式。
镜头微型计算机20对光圈控制部27请求从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中检测到的光圈值信息。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命令,从光圈控制部27向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及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根据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所检测到的光圈信息。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摄影模式时,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数字信号处理部53发送命令,以规定的定时从数字信号处理部53向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图像信号。
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摄影模式时,根据图像信号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运算快门速度。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摄影模式时,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运算相对检测到的光圈值的适当快门速度。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摄影模式时,根据运算结果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生成控制信号。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摄影模式时,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快门控制部14发送基于运算出的快门速度的控制信号。在曝光设定模式为手动摄影模式时,由快门速度设定盘31设定的快门速度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发送给快门控制部14。
与之同时,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图像显示控制部15发送控制信号。图像显示控制部15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液晶监视器16。具体而言,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摄影模式时,由图像显示控制部15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摄影模式的内容。在曝光设定模式为手动摄影模式时,由图像显示控制部15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曝光设定模式为手动模式的内容。
由光圈控制部27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控制信号,生成用于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的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由光圈驱动电机28b驱动光圈单元28的光阑片。
由快门控制部14根据来自主体微型计算机12的控制信号,生成用于驱动快门驱动电机10a的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快门驱动电机10a,由快门驱动电机10a来驱动快门单元10。
综上所述,可在相机***100中进行基于手动光圈模式的曝光设定。可在释放按钮30的操作之后,瞬时执行以上的动作。
当摄影结束时,从主体微型计算机12向图像记录控制部17发送控制信号。结果,由图像记录部18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将图像信号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中。
在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模式时,由图像记录部18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将曝光设定模式为光圈优先模式的内容信息与图像信号一同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中。在曝光设定模式为手动摄影模式时,由图像记录部18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将曝光设定模式为手动摄影模式的内容信息与图像信号一同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中。
<3.对焦模式>
接着,对摄影时的对焦模式进行说明。
(3.1 对焦模式的概要)
在对焦模式中,借助液晶监视器16来进行景深的确认。具体而言,例如若在取景器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按下对焦模式按钮76,则摄影模式自动转移到监视器摄影模式。结果,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与光圈单元28中的实际光圈值对应的实时图像。由此,可借助液晶监视器16容易地进行景深的确认。
例如,在该对焦模式中,当已将光圈环40搭载到可互换镜头单元2时,镜头微型计算机20向光圈控制部27请求根据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而检测出的光圈值信息。由光圈控制部27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命令,将根据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而检测出的光圈值信息发送给镜头微型计算机20及主体微型计算机12。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控制信号,由光圈控制部27生成用于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的驱动信号。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由光圈驱动电机28b驱动光圈单元28的光阑片。
(3.2 对焦模式的具体动作)
接着,利用图12及图13来说明对焦模式的具体动作。图12是对焦模式的流程图。图13(a)是光圈值为F2时的实际光圈图像的一个例子。图13(b)是光圈值为F8时的实际光圈图像的一个例子。
如图12所示,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断对焦模式按钮76是否被按下(S1)。在对焦模式按钮76被按下的情况下,转移到对焦模式(S2)。如图11所示,在对焦模式中,由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驱动快速复原反射镜驱动电机44,使快速复原反射镜4退避到光路X之外。在快速复原反射镜4的退避之后,摄像传感器11开始动作。
接着,如图13所示,根据来自图像显示控制部15的命令,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由摄像传感器11得到的实时图像(S3)。如果由摄影者操作了光圈环40,则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命令,由光圈控制部27检测基于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的光圈信息(S4、S5)。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控制信号,由光圈控制部27生成用于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的驱动信号,由光圈驱动电机28b驱动光圈单元28的光阑片(S6)。结果,摄像光学***L的光圈值被变更为由光圈环40设定的光圈值。例如,在基于光圈环40的设定光圈值为F8时,如图13所示,在液晶显示器16上显示光圈值为F8的实时图像。此时,液晶显示器16中在图像的右上显示光圈值F8。
这里,针对液晶显示器16上显示的实际光圈图像进行说明。在实际光圈图像的情况下,对应光圈值而景深及明亮度发生变化。例如图13(a)所示,在光圈值为F2的情况下,显示了与正中拍摄的人物像比而背景模糊的景深浅的图像。另一方面,在光圈值为F8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与光圈值为F2的情形相比,显示了焦点对正中的人物及背景均合焦的景深比较深的图像。
但是,通常情况下光圈值为F8的图像与光圈值为F2的情况相比,一定时间内入射到摄像传感器11的光量少。因此,与光圈值为F2的图像相比,对于光圈值为F8的图像而言,由液晶显示器16显示的图像较暗、摄影者难以观看。
鉴于此,在该相机***100中,为了成为适合于液晶监视器16的显示的明亮度,通过上述模拟信号处理部51的AGC部59对实际光圈图像实施增益变更处理(增益放大)。具体而言,由AGC部59根据光圈值来放大实际光圈图像的模拟信号。结果,能够以与光圈值无关的状态使图13(a)、(b)所示的两个图像的明亮度大致相同。
这样,在该相机***100中,可以使对应光圈值而变暗的实际光圈图像明亮地显示。由此,能够在不受明亮度差异的影响下,使摄影者容易地确认图像的景深。
利用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断对焦模式按钮76是否OFF,在没有OFF的情况下反复执行步骤S3~S6(S7)。由此,可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与光圈环40的设定光圈值对应的实时图像,能够借助液晶监视器16容易地进行摄影时的景深的确认。
另一方面,在对焦模式按钮76被切换为OFF的情况下,使快速复原反射镜4返回到光路X上的规定位置,结束对焦模式(S8)。
<4.效果>
在该相机***100中,通过模拟信号处理部51的AGC部59根据设定光圈值对实际光圈图像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因此,即使在光圈值小、一定时间内入射到摄像传感器11中的光量少时,也与光圈值无关地使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的实际光圈图像明亮。由此,能够在不受因光圈值的差异引起的图像明亮度的差异造成的影响下,使摄影者容易地确认图像的景深。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了一个图像。但也可以考虑在液晶监视器16上排列显示以不同的光圈值取得的图像的构成。这里,利用图14~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对焦模式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图14及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对焦模式的流程图。图16是液晶监视器16的显示例。其中,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基本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仅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断对焦模式按钮76是否被按下(S11)。在对焦模式按钮76被按下的情况下,转移到对焦模式(S12)。如图11所示,在对焦模式中,通过快速复原反射镜控制部43驱动快速复原反射镜驱动电机44,使快速复原反射镜4退避到光路X以外。在快速复原反射镜4的退避之后,摄像传感器11开始动作。
这里,成为用于比较景深的基准的图像被自动取得。具体如图16所示,根据来自图像显示控制部15的命令,在液晶监视器16的左侧显示由摄像传感器11得到的光圈值为F2的图像的一部分,作为基准图像A(S13)。此时的光圈值例如是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预先设定的基准光圈值。该光圈值是可互换镜头单元2中最明亮的光圈值(光圈被最大开放的状态),景深最浅。因此,基准图像A是相对正中拍摄的人物像而背景模糊的图像。基准图像A由缓冲存储器54暂时存储,由图像显示控制部15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其的状态被保持。
接着,如果摄影者操作了光圈环40,则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命令,由光圈控制部27检测基于光圈环40的旋转角度的光圈信息(S14、S15)。根据来自镜头微型计算机20的控制信号,由光圈控制部27生成用于驱动光圈驱动电机28b的驱动信号,通过光圈驱动电机28b驱动光圈单元28的光阑片(S16)。结果,摄像光学***L的光圈值被变更为由光圈环40设定的光圈值(设定光圈值)。例如在基于光圈环40的设定光圈值为F8的情况下,在液晶监视器16的右侧显示由光圈环40设定的F8的实时图像,作为比较图像B(S17)。此时,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比较图像B的图像信号被AGC部59放大增益。由于比较图像B是光圈值为F8的图像,所以,和基准图像A相比,是焦点对正中的人物及背景均合焦的景深深的图像。
这里,如果全按下释放按钮30,则摄影模式转移到连拍模式(S18)。具体如图15所示,快速复原反射镜4返回到光路X上的规定位置,进行聚焦动作(S21、S22)。接着,快速复原反射镜4向光路X外退避(S23),使得光圈值被调节为基准光圈值F2(S24)。具体而言,按照光圈值成为设定光圈值F2的方式驱动光圈单元28的光阑片,来拍摄光圈值为F2的图像(S25)。
接着,将光圈值设定为设定光圈值F8(S26)。具体而言,按照光圈值成为F8的方式驱动光圈单元28的光阑片,然后拍摄光圈值F8的图像(S27)。通过这些步骤,可连续拍摄景深不同的两张图像,并根据图像记录控制部17的命令,将两张图像记录到内部存储器及/或记录介质中(S28)。当该连拍模式结束时,从图14所示的步骤S13重新开始对焦模式。
另一方面,在释放按钮30未被全按下时,由主体微型计算机12判断对焦模式按钮76是否为OFF(S18、S19)。在不是OFF的情况下,反复执行步骤S13~S18(S19)。在对焦模式按钮76被切换为OFF时,快速复原反射镜4返回到光路X上的规定位置,结束对焦模式(S2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对焦模式中,由于在液晶监视器16上并排显示了基准图像A和比较图像B,所以,能够将景深不同的图像进行排列而比较。由此,可使摄影者容易把握因光圈值的不同引起的图像差异。
在此基础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比较图像B的图像信号被AGC部59放大增益。因此,可与光圈值无关地使基准图像A及比较图像B的明亮度大致相同。由此,在将多个图像进行排列而比较时,能够不受明亮度不同的影响,使摄影者容易确认图像的景深。
另外,可以在连拍模式中一边观看正式摄影时的光圈值对应的图像、即实际光圈图像,一边进行景深不同的图像的连拍。因此,可简化摄影条件等的设定,从而能够拓宽摄影者摄影的宽度。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构成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中能够实施各种变更及修正。
(1)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液晶监视器16上排列显示了景深不同的两个图像。但是,图像的显示形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图17所示,有时可以考虑在显示监视器16的显示区域将一个图像在人物像的正中左右划分,在显示区域的左侧显示暂时存储的基准光圈值为F2的基准图像A的左半部分,在显示区域的右侧显示作为实时图像的、设定光圈值为F8的比较图像B的右半部分。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比较图像B是以设定光圈值所取得的实时图像。
而且,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可在液晶监视器16上排列显示两张图像,能够以连拍模式连续拍摄两枚图像。但是,所显示的图像及能够连拍的图像张数不限于两张,也可以是三张以上。
另外,对于摄影而言不限于连拍,也可以是拍摄基准图像A或比较图像B的任意一个。
并且,对于基准光圈值及设定光圈值也不限于上述的F2及F8。
(2)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了可互换镜头单元2上搭载的光圈环40进行了光圈值的变更。但是,也可以考虑没有在可互换镜头单元2上搭载光圈环40的情况。该情况下,例如利用相机主体1上搭载的转盘等进行光圈值的变更。相机主体1上搭载的转盘可以不是光圈值设定的专用转盘,例如除了光圈值设定外还具有其他的功能。
(3)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摄像传感器11取得的图像被显示于液晶监视器16。但也可以取代摄像传感器11,而在取景器光学***19中设置其他的摄像传感器,利用该摄像传感器来取得图像。该情况下,不需要使快速复原反射镜向光路X外退避。
而且,对于快速复原反射镜4及取景器光学***19的构成及配置而言,不限定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
(4)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果按压一次对焦模式按钮76,则摄影模式转移到对焦模式,如果再按一次,则解除对焦模式。但也可以仅在按压了对焦模式按钮76的期间,持续进行对焦模式。
(5)上述实施方式中,焦点检测方式是利用了焦点检测单元5的相位差检测方式。但焦点检测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利用了摄像传感器11的对比度检测方式。该情况下,例如不需要图15所示的步骤S21、S23的处理,可缩短聚焦动作时间。
而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液晶监视器16上显示与两个光圈值对应的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液晶监视器16显示与3个以上的多个光圈值对应的图像、作为多画面。此时,在液晶监视器16上的特定显示区域总是显示与光圈处于开放状态时的光圈值对应的图像,在其他的显示区域显示光圈处于开放状态时的光圈值以外的光圈值所对应的多个图像。
(6)上述实施方式中,增益放大处理通过模拟信号处理部51的AGC部59进行。但也可以考虑通过由模拟信号处理部51等提高摄像传感器11的灵敏度,来根据光圈值调节图像的明亮度。并且,也可以通过模拟信号处理部51以外的部分进行与增益放大处理相当的处理。
(7)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单反数码相机为例对相机***进行了说明。但该相机***如果具有光圈值变更机构,则也可以在单反式以外的数码相机中应用。
(8)上述说明中使用的坐标轴及方向不限定相机***100的使用状态。
[备注]
本发明也可以表现如下。
<1.备注的内容>
(备注1)
一种摄像装置,具有在摄像光学***与摄像元件之间所配置的可动反射镜,并具备对由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进行观察的观察光学***,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镜驱动机构;
按照通过所述摄像光学***的光由所述反射镜反射而导入到所述观察光学***的方式,将所述反射镜向第一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一摄影模式;
按照将通过所述摄影光学***的光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式,将所述反射镜向第二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二摄影模式;
对摄影图像变更增益的图像处理机构;
显示所述摄影图像的图像显示机构;和
通过***作而将所述摄影光学***控制为实际光圈状态、且向所述第二摄影模式转移,并且所述摄影图像在由所述图像处理机构放大增益后的状态下由所述显示机构显示的预览操作机构。
(备注2)
一种摄影装置,具有在摄像光学***与摄像元件之间所配置的可动反射镜,并具备对由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进行观察的观察光学***,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镜驱动机构;
按照通过所述摄像光学***的光由所述反射镜反射而导入到所述观察光学***的方式,将所述反射镜向第一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一摄影模式;
按照将通过所述摄影光学***的光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方式,将所述反射镜向第二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二摄影模式;
对摄影图像变更增益的图像处理机构;
显示所述摄影图像的图像显示机构;
通过***作而将所述摄影光学***控制为实际光圈状态、且向所述第二摄影模式转移,并且所述摄影图像在由所述图像处理机构放大增益后的状态下由所述显示机构显示的预览操作机构;
变更所述光学***的光圈值的光圈变更机构;和
在所述预览操作机构***作的状态下、由操作所述光圈变更机构而与所述第一实际光圈状态不同的第二实际光圈状态的图像数据,与所述第一光圈状态的图像数据,同时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机构上的图像显示控制机构。
(备注3)
根据备注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第一实际光圈状态下的摄影图像、和所述第二实际光圈状态下的摄影图像进行记录的图像记录机构。
<2.备注的说明>
备注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摄像装置,具有在摄像光学***与摄像元件之间所配置的可动反射镜,并具备对由反射镜反射的光进行观察的观察光学***,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反射镜的反射镜驱动机构;按照通过摄像光学***的光由反射镜反射而导入到观察光学***的方式,将反射镜向第一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一摄影模式;按照将通过摄影光学***的光导向摄像元件的方式,将反射镜向第二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二摄影模式;对摄影图像变更增益的图像处理机构;显示摄影图像的图像显示机构;和通过***作而将摄影光学***控制为实际光圈状态、且向第二摄影模式转移,并且摄影图像在由图像处理机构放大增益后的状态下由显示机构显示的预览操作机构。
备注2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摄像装置,具备:驱动反射镜的反射镜驱动机构;按照通过摄像光学***的光由反射镜反射而导入到观察光学***的方式,将反射镜向第一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一摄影模式;按照将通过摄影光学***的光导向摄像元件的方式,将反射镜向第二状态驱动,而进行摄影的第二摄影模式;对摄影图像变更增益的图像处理机构;显示摄影图像的图像显示机构;通过***作而将摄影光学***控制为实际光圈状态、且向第二摄影模式转移,并且摄影图像在由图像处理机构放大增益后的状态下由显示机构显示的预览操作机构;变更光学***的光圈值的光圈变更机构;和在预览操作机构***作的状态下、由操作光圈变更机构而与第一实际光圈状态不同的第二实际光圈状态下的图像数据,与第一光圈状态的图像数据,同时显示在图像显示机构上的图像显示控制机构。
备注3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第一实际光圈状态下的摄影图像、和第二实际光圈状态下的摄影图像进行记录的图像记录机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的相机***中,即便是不同光圈值的图像,也能够显示为大致相同的明亮度。因此,在具有光圈值变更功能的数码相机领域是有用的。

Claims (5)

1、一种相机***,用于拍摄被摄体,具备:
摄像光学***,其形成所述被摄体的光学像;
摄像部,其将所述光学像变换为图像信号,取得所述被摄体的图像;
光圈调节部,其能够调节所述摄像光学***的光圈值;
显示部,其显示所述图像;和
图像调节部,其根据所述光圈值对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图像的明亮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调节部根据所述光圈值放大所述图像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调节部根据所述光圈值与所述图像信号放大率的关系的信息,放大所述图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够输入所述光圈值的光圈值输入部,
所述显示部能够排列显示基准图像和比较图像,所述基准图像是以所述控制部中预先设定的基准光圈值所取得的图像,所述比较图像是以在所述光圈值输入部中设定的设定光圈值所取得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够从外部输入信息的操作部、和记录所述图像的图像记录部,
根据从所述操作部输入的信息,将所述基准图像及比较图像记录到所述图像记录部。
CN2007800229983A 2006-06-20 2007-06-12 相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3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0016/2006 2006-06-20
JP2006170016 2006-06-20
PCT/JP2007/061835 WO2007148565A1 (ja) 2006-06-20 2007-06-12 カメラ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49659A Division CN102062989A (zh) 2006-06-20 2007-06-12 相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3641A true CN101473641A (zh) 2009-07-01
CN101473641B CN101473641B (zh) 2011-04-06

Family

ID=3883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299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3641B (zh) 2006-06-20 2007-06-12 相机***
CN2011100349659A Pending CN102062989A (zh) 2006-06-20 2007-06-12 相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49659A Pending CN102062989A (zh) 2006-06-20 2007-06-12 相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262207A1 (zh)
JP (2) JP5236467B2 (zh)
CN (2) CN101473641B (zh)
WO (1) WO200714856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368A (zh) * 2013-01-18 2013-07-10 北京中远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用光圈控制方法
CN103890654A (zh) * 2011-10-19 2014-06-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倍率取景装置及显示信息的亮度变更方法
CN104813227A (zh) * 2013-09-09 2015-07-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和程序
CN109564093A (zh) * 2018-10-26 2019-04-02 深圳柔显***技术有限公司 靶标获取设备及靶标获取控制方法
CN111033376A (zh) * 2017-08-22 2020-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相机机身、镜头单元、光圈调节方法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0725B1 (ko) * 2010-06-16 2012-02-27 엠텍비젼 주식회사 썸네일 이미지를 이용한 후보 이미지 제시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이미지 신호 처리 장치와 촬상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6342A (ja) * 1991-08-21 1993-03-05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4578583B2 (ja) 1997-11-14 2010-11-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079526B2 (ja) * 1998-10-14 2008-04-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3761740B2 (ja) * 1999-04-05 2006-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メラ
JP2001013547A (ja) * 1999-06-29 2001-01-19 Kyocera Corp 一眼レフカメラ
US20060033831A1 (en) * 1999-09-14 2006-02-16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JP2001125173A (ja) 1999-10-26 2001-05-11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714072B2 (ja) 1999-12-13 2005-11-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546854B2 (ja) * 2001-03-28 2004-07-28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露出制御方法
JP2003060943A (ja) * 2001-08-17 2003-02-28 Nikon Corp プレビュー機能を有する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4104673A (ja) * 2002-09-12 2004-04-02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4109865A (ja) * 2002-09-20 2004-04-08 Canon Inc ファインダー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04240054A (ja) * 2003-02-04 2004-08-26 Olympus Corp カメラ
JP3806698B2 (ja) * 2003-03-07 2006-08-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2005010643A (ja) * 2003-06-20 2005-01-13 Kyocera Corp ディ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5064699A (ja) * 2003-08-08 2005-03-10 Olympus Corp カメラ
US7162151B2 (en) 2003-08-08 2007-01-09 Olympus Corporation Camera
JP4309728B2 (ja) * 2003-09-17 2009-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監視用ビデオカメラ
CN100448267C (zh) 2004-02-06 2008-12-31 株式会社尼康 数码相机
JP4775930B2 (ja) * 2004-02-20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制御方法
JP4042710B2 (ja) * 2004-02-25 2008-02-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7469098B2 (en) * 2004-07-12 2008-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JP2007033701A (ja) * 2005-07-25 2007-02-08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7140278A (ja) * 2005-11-21 2007-06-07 Eastman Kodak Co デジタルカメラ、露出条件決定方法
CN101305594B (zh) * 2005-12-07 2011-1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相机主体、替换镜头单元和摄像方法
JP2007201671A (ja) * 2006-01-25 2007-08-09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0654A (zh) * 2011-10-19 2014-06-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倍率取景装置及显示信息的亮度变更方法
CN103890654B (zh) * 2011-10-19 2015-06-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倍率取景装置及显示信息的亮度变更方法
CN103200368A (zh) * 2013-01-18 2013-07-10 北京中远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用光圈控制方法
CN104813227A (zh) * 2013-09-09 2015-07-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和程序
CN104813227B (zh) * 2013-09-09 2017-11-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11033376A (zh) * 2017-08-22 2020-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相机机身、镜头单元、光圈调节方法及程序
CN111033376B (zh) * 2017-08-22 2021-09-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机身及***、镜头单元、光圈调节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9564093A (zh) * 2018-10-26 2019-04-02 深圳柔显***技术有限公司 靶标获取设备及靶标获取控制方法
WO2020082379A1 (zh) * 2018-10-26 2020-04-30 深圳柔显***技术有限公司 靶标获取设备及靶标获取控制方法
CN109564093B (zh) * 2018-10-26 2022-01-28 深圳柔显***技术有限公司 靶标获取设备及靶标获取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4915A (ja) 2012-06-28
CN101473641B (zh) 2011-04-06
JP5341214B2 (ja) 2013-11-13
US20140347543A1 (en) 2014-11-27
WO2007148565A1 (ja) 2007-12-27
CN102062989A (zh) 2011-05-18
US20090262207A1 (en) 2009-10-22
US9007507B2 (en) 2015-04-14
JP5236467B2 (ja) 2013-07-17
JPWO2007148565A1 (ja) 200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5594B (zh) 相机***、相机主体、替换镜头单元和摄像方法
CN100553300C (zh) 摄像装置
US8891952B2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interface display apparatus
US8334923B2 (en) Interchangeable lens unit, camera main body, focus controlling device, and focus controlling method
US9146449B2 (en) Imaging lens-exchangeable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1750847A (zh) 图像拾取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CN101473641B (zh) 相机***
US20080303936A1 (en) Camera system
CN101132481B (zh) 可对动态图像进行显示或记录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JP5364245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120212658A1 (en) Camera system with side by side image display
JP2007158878A (ja) 撮像装置
JP2009053599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本体
KR100363961B1 (ko) 촬영 기능을 가지는 쌍안경
JP2003149536A (ja) カメラ
JP2006109077A (ja) カメラ
JP2008046620A (ja) 撮像装置
JP2009222731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