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2318A -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2318A
CN101472318A CNA2008101906605A CN200810190660A CN101472318A CN 101472318 A CN101472318 A CN 101472318A CN A2008101906605 A CNA2008101906605 A CN A2008101906605A CN 200810190660 A CN200810190660 A CN 200810190660A CN 101472318 A CN101472318 A CN 101472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com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
frame
base station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906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板垣竹识
伊东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72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2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其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和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中继无线通信的基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直接通信,并且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如果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则在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建立了如IEEE802.11a和IEEE802.11b的局域网(LAN)标准。这些LAN标准定义了基础结构模式和自组织(ad hoc)模式。在基础结构模式中,访问点(基站)调整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访问时序。在自组织模式中,在各无线终端设备之间确定访问时序。
其中经由访问点执行通信的基础结构模式的缺点在于:与自组织模式相比,吞吐量减少,但其优点在于:被管理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访问有线LAN和因特网。在自组织模式中,各无线通信设备直接相互通信,因此不存在由于访问点中继导致的开销,并且吞吐量增加。然而,自组织模式的缺点在于不能访问有线LAN和因特网。
作为利用两种模式的优点的方法,直接链路协议(DLP)方法定义为802.11e的可选功能。根据DLP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设置直接链路(直接通信链路)直接相互通信,同时维持基础结构模式。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JP-A-2003-348103公开了一种涉及DLP方法的技术。更具体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JP-A-2003-348103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无线通信设备通过经由访问点的通信,确认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DLP方法兼容。在确认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与DLP方法兼容后,该无线通信设备与该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直接通信。
发明内容
当访问点(基站)与DLP方法兼容时,已知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经由访问点确认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与DLP方法兼容。然而,当访问点与DLP方法不兼容时,已知的无线通信设备不能使用DLP方法。
本发明处理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其是新颖的和改进的,并且能够确定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是否能够直接通信,而不管基站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其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和中继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基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直接通信,并且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如果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则在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
在上述配置中,不管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是否是要建立直接连接的帧,基站都在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中继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由基站中继的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时,如果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则其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此外,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基于其已经接收了由基站中继的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的事实,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也就是说,即使在基站不能解释特定帧类型的第一和第二数据帧的内容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也能确认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是否能够直接通信。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发送预定的数据帧。当基站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预定的数据帧时,基站可以发送预定的数据帧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测量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预定的数据帧和从基站发送的预定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并且可以发送测量的信号质量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在上述配置中,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基站发送预定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除了由基站中继的数据帧以外,还可以接收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帧,并且可以测量两个数据帧的信号质量。因此,如果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基站发送预定的数据帧,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测量两个数据帧的信号质量,而没有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数据发送。结果,可以减轻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上的发送处理负载。此外,可以减轻业务量,导致带宽的有效使用。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质量,确定经由基站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通信或执行直接通信。例如,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执行经由基站的通信或直接通信,无论哪个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经由基站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还直接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顺序测量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预定的数据帧和从基站接收的预定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并且发送测量的信号质量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在该配置中,即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不能直接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经由基站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帧,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也可以测量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帧和从基站发送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三数据帧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三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经由基站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在该配置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测量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直接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测量随后发送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在该配置中,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在发送预定的数据帧之前发送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将该预定的数据帧当作信号质量测量的目标。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测量随后发送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在该配置中,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在发送预定的数据帧之前发送数据帧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将该预定的数据帧当作信号质量测量的目标。
当基站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一接收数据帧时,基站可以发送数据帧给目的地无线通信设备,而不管数据帧是否为特定帧类型。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基于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确认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在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经由基站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发送部分,其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接收部分,其在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通信功能时,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该第二数据帧响应于第一数据帧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以及确定部分,其在接收部分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时,确定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直接通信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经由基站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接收部分,其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以及发送部分,其在无线通信设备具有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通信功能时,响应于第一数据帧而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中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和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中继无线通信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基站从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直接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由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帧;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以及由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程序,该指令命令在能够经由基站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中提供的计算机用作执行以下步骤的控制部分:使得发送设备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在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通信功能时,使得接收设备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该第二数据帧响应于第一数据帧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以及在接收部分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时,确定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直接通信功能。
上述程序可以使得包括例如CPU、ROM和RAM的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执行上述控制部分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使得使用该程序的计算机用作上述控制部分。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能够确定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是否能够直接通信而不管基站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直到多个通信设备设置直接链路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唯一直接链路建立(DLS)设置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5是示出数据帧的帧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路径确定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无线通信***1的第五操作示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请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以相同参考标号标注,并且省略了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将按照以下所示的顺序说明用于实践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
1.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概述
2.本实施例的背景
3.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
4.无线通信***的操作
4-1.第一操作示例
4-2.第二操作示例
4-3.第三操作示例
4-4.第四操作示例
4-5.第五操作示例
5.结论
1.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概述
首先,将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概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配置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1包括无线通信设备20A、无线通信设备20B、基站30和LAN 32。
基站30管理存在于基站30的无线电波可到达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设备20A和无线通信设备20B。此外,基站30连接到用作骨干网络(如以太网(注册商标))的LAN 32。当LAN 32和无线通信设备20A或无线通信设备20B通信时,基站30中继LAN 32和无线通信设备20A或无线通信设备20B之间的通信。
此外,基站30控制由被管理的无线通信设备20A和无线通信设备20B执行的通信。例如,基站30周期性发送作为通信控制信号的信标,并且无线通信设备20A和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该信标,从而在无线通信***1中共享时序。
此外,当基站30接收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寻址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数据帧时,基站30发送该接收的数据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更具体地,在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寻址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数据帧的发送器地址(TA)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在接收器地址(RA)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而在目的地地址(DA)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当基站30接收该数据帧时,其将RA改变为已经在DA中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在源地址(SA)中描述已经在TA中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将TA改变为基站30的地址,并且发送该数据帧。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其中自身设备(own device)的地址在RA中描述的数据帧。
请注意,在图1中,便携式游戏控制台示出为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的示例。然而,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不限于该示例。例如,每个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也可以是信息处理设备,如个人计算机(PC)、家庭视频处理设备(DVD记录器、录像机等)、移动电话、个人手持电话***(PHS)、移动音乐重放设备、移动视频处理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家庭游戏控制台、家用电器等。此外,由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帧可以包括音频数据(如音乐、演讲、无线电节目等)、视频数据(如电影、电视节目、视频节目、照片、文档、画、图等)、以及任何其它类型的数据(如游戏、软件等)。请注意,在图1中,为了区分各个无线通信设备,在每个参照标号之后增加了字母的大写字母,如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然而,当不需要特别区分各个无线通信设备时,它们被统称为无线通信设备20。
在图1中,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示出为由单个基站30管理的无线通信设备20。然而,单个基站30可以管理三个或更多无线通信设备20。此外,图1中LAN 32示出为通信网络的示例。通信网络的其它示例包括租用线路网络,如广域网(WAN)、因特网协议虚拟私有网络(IP-VPN)等。
在上述无线通信***1中,除了经由基站30的无线通信外,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还可以通过设置直接链路直接相互通信。以下,将参照图2简单描述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设置直接链路的流程。
图2是示出直到多个通信设备20设置直接链路的流程的序列图。首先,当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正常地以基础结构模式操作时,基于开始触发的生成,开始不依赖于基站30的直接链路建立(DLS)(以下称为唯一DLS,其允许直接通信)的设置操作(步骤S40)。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基站30和无线通信设备20B执行唯一DLS设置处理(步骤S42)。唯一DLS设置处理是一系列帧交换操作,其中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发送、接收和共享关于它们的通信功能、能力等的信息。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基站30和无线通信设备20B执行链路质量测量处理(步骤S44)。链路质量测量处理是用于获得关于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之间的直接链路路径的链路质量、以及关于经由基站30的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之间的基站路径的链路质量的一系列操作。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基站30和无线通信设备20B的至少一个执行路径确定处理(步骤S46)。路径确定处理是判断和确定直接链路路径和基站路径的哪个通信路径应当用于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之间的通信的操作。无线通信设备20A和无线通信设备20B使用在路径确定处理中确定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步骤S48)。
2.本实施例的背景
以上,已经参照图1和图2概括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接着,将描述创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背景。
为了执行上述唯一DLS设置处理,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A根据直接链路协议(DLP)方法发送数据帧到基站30,以查询对应于无线通信设备20B的通信功能。基站30解释该数据帧,并且将其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B解释经由基站30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到的数据帧,并且响应于前述数据帧发送数据帧到基站30。此后,基站30解释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的数据帧,并将其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0A。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基于以此方式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的数据帧,执行唯一DLS设置处理。
然而,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与DLP方法兼容,但是基站30与DLP方法不兼容,则基站30不能解释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发送的数据帧。因此,可能存在基站30不能中继数据帧的情况。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通过关注上述情况已经创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中,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可以执行唯一DLS设置处理、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等,而不管基站30是否与DLP方法兼容。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可以执行上述的无线通信***1、无线通信设备20A和无线通信设备20B。
3.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20的配置的说明图。如图3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天线22、数据处理部分216、发送处理部分220、无线接口224、控制部分228、专用中继数据帧处理部分236以及测量部分240。
在发送中,数据处理部分216根据来自例如上级层的请求生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帧,并将它们提供给发送处理部分220。此外,在接收中,数据处理部分216处理和分析从发送处理部分220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帧。各种类型的数据帧的示例包括:管理帧,如关联请求、关联响应、探测请求、探测响应、认证请求、去认证请求、保留请求等;控制帧,如请求发送(RTS)、清除发送(CTS)、应答(ACK)等;以及任意帧,如包括实际数据的帧。
在发送中,发送处理部分220将报头和错误检测码(如帧校验序列(FCS))增加到从数据处理部分216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帧,并将数据帧提供到无线接口224。此外,在接收中,发送处理部分220分析增加到从无线接口224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帧的每个的报头。当发送处理部分220基于错误检测码确认在每个数据帧中不存在错误时,它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帧提供到数据处理部分216。请注意,报头可以包括帧控制信息、持续时间、TA、RA、SA、DA、序列控制信息等。
在发送中,无线接口224基于从发送处理部分220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帧,生成载波频带中的调制信号,并且使得天线22发送该调制信号作为无线信号。此外,在接收中,无线接口224通过下转换由天线22接收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位序列,解码各种类型的数据帧。也就是说,无线接口224通过与天线22合作,可以用作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请注意,尽管图3中示出了单个天线22,但是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2,并且可以具有多输入多输出(MIMO)功能。
控制部分228控制无线通信设备20的各种操作,如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此外,如稍后所述的,控制部分228具有用作确定部分的功能,其在唯一DLS设置处理中,确定无线通信设备20B是否与唯一DLS兼容。
存储器232用作由控制部分228使用的数据处理工作区域,并且具有作为存储各种类型数据的存储介质的功能。例如,存储器232可以是如以下的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器,如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等;磁盘,如硬盘、碟形磁盘等;光盘,如致密盘可记录(CD-R)/可重写(RW)、数字多功能盘(DVD-R)/RW/+R/+RW/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蓝光盘(BD)(注册商标)-R/BD-RE;以及磁光(MO)盘。
专用中继数据帧处理部分236生成、处理和分析作为在本实施例中重要的特定数据帧的专用中继数据帧。将参照图5描述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特定配置。
在链路质量测量处理中,测量部分240测量经由直接链路路径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的数据帧的链路质量、以及经由基站路径接收的数据帧的链路质量。由测量部分240测量的链路质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232中。请注意,由测量部分240测量的链路质量可以是由IEEE802.11k定义的接收的信道功率指示符(RCPI),或者可以是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当测量部分240测量RCPI作为链路质量时,存在测量目标数据帧的TA(发送器设备的地址)可能限于特定TA的情况。例如,当无线通信设备20B经由基站30发送数据帧到无线通信设备20A时,除了从基站30发送的、其TA是基站30的地址的数据帧的RCPI之外,测量部分240还可以测量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到基站30的、其TA是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数据帧的RCPI。
4.无线通信***的操作
接下来,将使用作为特定示例的第一到第五操作示例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操作。
4-1.第一操作示例
首先,将参照图4到图7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第一操作示例。
唯一DLS设置处理
图4是示出唯一DLS设置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当开始触发出现时,无线通信设备20A进行到唯一DLS设置处理(步骤S40)。尽管开始触发的特定内容没有具体限定,但是获得通信目标(无线通信设备20B)的机器(MAC)地址时的时序对应于开始触发。
此外,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与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兼容,则使用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的设备检测、或用于服务检测的分组发送/接收(SSDP M-SEARCH Req/Res分组、SSDP NOTIFY分组、HTTP getReq分组)的出现可以对应于开始触发。因此,可以同时执行设备/服务检测和直接链路设置。此外,通过设置这种条件,可以只与要求直接链路设置的设备有效地执行建立。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唯一DLS设置请求”(第一数据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304)。更具体地,唯一DLS设置请求帧被封装为用于唯一DLS的特定以太类型(Ethertype)数据帧。以后,在本发明中,“被封装为用于唯一DLS的特定以太类型数据帧的数据帧”称为“专用中继数据帧”。这里,将参照图5描述数据帧的帧配置。
图5是示出数据帧的帧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5所示,数据帧包括802.11 MAC报头104以及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110。802.11 MAC报头104包括指示数据帧的发送器地址的TA、指示数据帧的接收器地址的RA等。例如,当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数据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时,802.11 MAC报头104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TA、以及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以及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DA。
MSDU 110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子网络访问协议(LLCSNAP)112、类型114和有效载荷116。
LLCSNAP 112是8字节固定模式,并且提供用于逻辑链路控制。类型114是指示数据帧的帧类型的信息。例如,在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类型114中描述了指示数据帧是专用中继数据帧的2字节信息。此外,在专用中继数据帧的有效载荷116中描述了用于直接链路设置的消息。
这里,将再次参照图4描述唯一DLS设置处理的流程。当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唯一DLS设置请求”时,基站30接收该“唯一DLS设置请求”。该“唯一DLS设置请求”包括指示该帧的内容为“唯一DLS设置请求”的ID、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的MAC地址、BSSID、无线通信设备20A的能力信息等。已经接收这种“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基站30将该“唯一DLS设置请求”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而不管该“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内容(步骤S308)。
当无线通信设备20B经由基站30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该“唯一DLS设置请求”时,其从以太类型解释该“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内容。当无线通信设备20B自身与唯一DLS兼容并且它可以解释该“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内容时(步骤S312),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唯一DLS设置响应”到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316)。类似“唯一DLS设置请求”,“唯一DLS设置响应”(第二数据帧)也包括指示该帧的内容为“唯一DLS设置响应”的ID、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的MAC地址、BSSID、无线通信设备20B的能力信息、成功和失败信息等。请注意,当无线通信设备20B与唯一DLS不兼容时,“唯一DLS设置请求”被当作未知的以太类型帧。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B不能解释该帧的内容,并且在无线通信设备20B中清除该帧。
当基站30接收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的“唯一DLS设置响应”时,其将该“唯一DLS设置响应”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A,而不管该“唯一DLS设置响应”的内容(步骤S320)。当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该“唯一DLS设置响应”时,其从以太类型解释该“唯一DLS设置响应”的内容(步骤S324)。当该“唯一DLS设置响应”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成功”时,控制部分228完成唯一DLS的设置。另一方面,当无线通信设备20A不能在超时时段内接收“唯一DLS设置响应”时,控制部分228确定无线通信设备20B与唯一DLS不兼容,并且不建立直接链路。当唯一DLS的设置完成时,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进行到链路质量测量处理。
链路质量测量处理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无线通信设备20A使用唯一DLS设置处理的完成作为触发,并且立即进行到处理以发送“直接链路质量测量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实际上,即使在唯一DLS的设置已经建立后,为了安全设置等,数据帧也经由基站30发送和接收。然而,该处理与它们独立操作。
首先,考虑其中期望测量链路质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处于节能(PS)模式的情况,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350和步骤S352)。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唤醒请求”并且解释其内容时,它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354和步骤S356),并且根据“唤醒请求”维持唤醒状态一定的时间段。
然后,已经接收了“唤醒响应”并解释其内容的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358和步骤S360)。“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的内容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BSSID)和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并且解释“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时,它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362和步骤S364)。“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包括关于请求的测量是否可能的信息。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开始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发送质量的测量(步骤S366)。
然后,如果包括在“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中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可测量”,则无线通信设备20A开始发送探测帧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发送质量(步骤S368)。在无线通信设备20A已经经由基站30发送探测帧经过预定时段(或特定次数)后(步骤S370和步骤S372),其直接发送探测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374和步骤S376)。更具体地,在无线通信设备20A已经发送了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DA的探测帧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请注意,每个探测帧的有效载荷也可以不包括信息。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步骤S378),并且基站30将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380)。
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B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无线通信设备20B才接收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步骤S382)。然后,对于其TA(发送器地址)为基站30的地址(BSSID)的各帧,以及对于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各帧(即,用作直接链路路径的业务),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接收的总信道功率(RCPI)和接收的分组数量,并且将平均值存储在存储器232中。RCPI的格式可以与由802.11k标准定义的格式相同。
测量报告的准备一完成,已经完成探测帧的测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就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384和步骤S386)。“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其TA为基站30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和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当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接收并解释来自无线通信设备20B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时,进行到路径确定处理。
路径确定处理
图7是示出路径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如图7所示,如果已经测量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发送质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在开始测量之前处于PS模式(步骤S390),则它已经被无线通信设备20A强制唤醒。在此情况下,为了再次返回PS模式,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PS通知”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391和步骤S392)。当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接收并解释“PS通知”时,它知道无线通信设备20B将返回PS模式,并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PS确认”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393和步骤S394)。当无线通信设备20B确认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专用中继数据帧“PS确认”时,它转为PS模式。
在直接链路测量处理完成时,无线通信设备20A已经获得关于“基站路径的RCPI”和“直接链路路径的RCPI”的信息。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A的控制部分228基于以上信息,确定哪个路径(即,基站路径或直接链路路径)要用于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分组发送(步骤S395)。更具体地,控制部分228比较直接链路路径的RCPI和事先设置的阈值以及基站路径的RCPI,以便评估直接链路的质量,并确定是否使用直接链路。当确定与使用基站路径相比使用直接链路路径是不利的时,无线通信设备20A确定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发送路径为基站路径(步骤S396)。另一方面,当确定使用直接链路路径比使用基站路径更有利时,无线通信设备20A确定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发送路径为直接链路路径(步骤S397)。请注意,可以从可以通过直接链路(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直接链路)接收的帧数来大概估计无线状态。
4-2.第二操作示例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第一操作示例。在第一操作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20A需要发送寻址到基站30的探测帧和寻址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探测帧。另一方面,在第二操作示例中,可以消除由无线通信设备20A执行的、寻址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探测帧的发送处理。结果,第二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不同于第一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以下,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第二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如图8所示,考虑其中期望测量链路质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处于节能(PS)模式的情况,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402和步骤S404)。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唤醒请求”并且解释其内容时,其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响应”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406和步骤S408),并且根据“唤醒请求”维持唤醒状态一定的时间段。
然后,已经接收了“唤醒响应”并解释其内容的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410和步骤S412)。“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的内容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BSSID)和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并且解释其内容时,它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414和步骤S416)。“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包括关于请求的测量是否可能的信息。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开始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发送质量的测量(步骤S418)。
在第二操作示例中,当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探测帧时,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从基站30发送的探测帧和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探测帧。换句话说,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和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此外,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A在唯一DLS设置处理中已经识别该事宜。
然后,如果包括在“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中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可测量”,则无线通信设备20A开始发送探测帧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发送质量(步骤S420)。更具体地,在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探测帧特定次数,该探测帧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T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DA。基站30将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的每个探测帧的RA改变为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将TA改变为基站30的地址,并且发送探测帧(步骤S422和步骤S424)。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步骤S426),并且基站30将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428)。
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B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除了从基站30发送的、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无线通信设备20B还接收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TA的探测帧(步骤S430)。然后,对于从基站30发送的探测帧以及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探测帧,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接收的总信道功率(RCPI)和接收的分组数量,并且将平均值存储在存储器232中。RCPI的格式可以与由802.11k标准定义的格式相同。
测量报告的准备一完成,已经完成探测帧的测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就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报告”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432和步骤S434)。“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其TA为基站30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和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当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接收并解释来自无线通信设备20B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时,进行到路径确定处理。
4-3.第三操作示例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第二操作示例。在第二操作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探测帧的质量,该无线通信设备20A独立执行路径确定处理。另一方面,第三操作示例不同在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探测帧,而无线通信设备20A测量探测帧的质量。以下,将参照图9描述第三操作示例。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如图9所示,首先,考虑其中期望测量链路质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处于节能(PS)模式的情况,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502和步骤S504)。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唤醒请求”并且解释其内容时,它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响应”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06和步骤S508),并且根据“唤醒请求”维持唤醒状态一定的时间段。
然后,已经接收了“唤醒响应”并解释其内容的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510和步骤S512)。“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的内容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BSSID)和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并且解释“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时,它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14和步骤S516)。“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响应”包括关于请求的测量是否可能的信息。
然后,如果包括在“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响应”中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可测量”,则无线通信设备20A开始无线通信设备20A的接收质量的测量(步骤S520)。无线通信设备20B开始发送探测帧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A测量接收质量(步骤S522)。在无线通信设备20B已经经由基站30发送探测帧经过预定时段(或特定次数)后(步骤S524和步骤S526),其直接发送探测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28和步骤S530)。更具体地,在无线通信设备20B已经发送了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DA的探测帧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步骤S532),并且基站30将该“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34)。
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A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该“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无线通信设备20A才接收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步骤S536)。然后,对于其TA(发送器地址)为基站30的地址(BSSID)的各帧,以及对于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各帧(即,用作直接链路路径的业务),无线通信设备20A测量接收的总信道功率(RCPI)和接收的分组数量,并且将平均值存储在存储器232中。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从链路质量测量处理转为路径确定处理。
4-4.第四操作示例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第三操作示例。在上述操作示例中,探测帧只在一个方向上发送,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到无线通信设备20B或从无线通信设备20B到无线通信设备20A。另一方面,在第四操作示例中,无线通信设备20A和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双向发送探测帧,并且可以获得双向的链路质量。结果,可以更恰当地确定通信路径。以下,将参照图10描述第四操作示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操作示例的链路质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如图10所示,首先,考虑其中期望测量链路质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处于节能(PS)模式的情况,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552和步骤S554)。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唤醒请求”并且解释其内容时,它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响应”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56和步骤S558),并且根据“唤醒请求”维持唤醒状态一定的时间段。
然后,已经接收了“唤醒响应”并解释其内容的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560和步骤S562)。“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的内容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BSSID)和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并且解释“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时,它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64和步骤S566)。“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响应”包括关于请求的测量是否可能的信息。
然后,如果包括在“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中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可测量”,则无线通信设备20A开始无线通信设备20A的接收质量的测量(步骤S568)。无线通信设备20B开始发送探测帧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A测量接收质量(步骤S570)。更具体地,在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DA的探测帧。基站30将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的每个探测帧的TA改变为基站30的地址,并且将RA改变为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并且发送探测帧(步骤S572和步骤S574)。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步骤S576),并且基站30将该“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78)。
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A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该“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无线通信设备20A才接收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R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TA的探测帧(步骤S580)。然后,对于其TA(发送器地址)为基站30的地址(BSSID)的各帧,以及对于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各帧(即,用作直接链路路径的业务),无线通信设备20A测量接收的总信道功率(RCPI)和接收的分组数量,并且将平均值存储在存储器232中。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582和步骤S584)。“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的内容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BSSID)和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并且解释“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时,它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86和步骤S588)。“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包括关于请求的测量是否可能的信息。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开始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发送质量的测量(步骤S590)。
在第四操作示例中,当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探测帧时,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从基站30发送的探测帧和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探测帧。换句话说,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和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此外,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A在唯一DLS设置处理中已经识别该事宜。
然后,如果包括在“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中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可测量”,则无线通信设备20A开始发送探测帧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发送质量(步骤S591)。更具体地,在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探测帧特定次数,该探测帧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T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DA。基站30将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的每个探测帧的RA改变为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将TA改变为基站30的地址,并且发送探测帧(步骤S592、步骤S593和步骤S594)。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步骤S595),并且基站30将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596)。
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B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除了从基站30发送的、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TA的探测帧(步骤S597)。然后,对于从基站30发送的探测帧以及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探测帧,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接收的总信道功率(RCPI)和接收的分组数量,并且将平均值存储在存储器232中。RCPI的格式可以与由802.11k标准定义的格式相同。
测量报告的准备一完成,已经完成探测帧的测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就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598和步骤S599)。“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其TA为基站30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和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当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接收并解释来自无线通信设备20B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时,进行到路径确定处理。
根据第四操作示例的路径确定处理的流程与第一操作示例的流程相同。然而,在第四操作示例中,当链路质量测量处理完成时,除了关于从基站30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基站路径的RCPI和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到无线通信设备20B的直接链路路径的RCPI的信息之外,无线通信设备20A还已经获得关于从基站30到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基站路径的RCPI和从无线通信设备20B到无线通信设备20A的直接链路路径的RCPI的信息。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基于以上信息,确定使用基站路径或直接链路路径。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通过计算双向RCPI的差并考虑绝对发送功率的差来设置通信路径。
4-5.第五操作示例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1的第四操作示例。在上述操作示例中,帧质量测量在“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或“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之后开始。另一方面,第五操作示例不同在于在更早的时刻开始帧质量测量。以下,将参照图11描述第五操作示例。
图11是示出无线通信***1的第五操作示例的序列图。首先,当出现开始触发时,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唯一DLS设置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602)。更具体地,唯一DLS设置请求帧被封装为唯一DLS的特定以太类型数据帧。
这里,将再次参照图4描述唯一DLS设置处理的流程。当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唯一DLS设置请求”时,基站30接收该“唯一DLS设置请求”。该“唯一DLS设置请求”包括指示该帧的内容为“唯一DLS设置请求”的ID、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的MAC地址、BSSID、无线通信设备20A的能力信息等。已经接收这种“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基站30将该“唯一DLS设置请求”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而不管该“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内容(步骤S604)。
当无线通信设备20B经由基站30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该“唯一DLS设置请求”时,其从以太类型解释该“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内容。当无线通信设备20B自身与唯一DLS兼容并且它可以解释该“唯一DLS设置请求”的内容时(步骤S606),无线通信设备20B开始测量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发送质量(步骤S610)。同时,已经发送“唯一DLS设置请求”的无线通信设备20A开始测量无线通信设备20A的接收质量(步骤S608)。也就是说,在第五操作示例中,“唯一DLS设置请求”具有第一到第四操作示例中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或“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的部分功能。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唯一DLS设置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612)。类似“唯一DLS设置请求”,“唯一DLS设置响应”也包括指示该帧的内容为“唯一DLS设置响应”的ID、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的MAC地址、BSSID、无线通信设备20B的能力信息、成功和失败信息等。请注意,当无线通信设备20B与唯一DLS不兼容时,“唯一DLS设置响应”被当作未知的以太类型帧。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B不能解释该帧的内容,并且在无线通信设备20B中清除该帧。
当基站30接收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的“唯一DLS设置响应”时,其将该“唯一DLS设置响应”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A,而不管该“唯一DLS设置响应”的内容(步骤S614)。当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该“唯一DLS设置响应”时,其从以太类型解释该“唯一DLS设置响应”的内容(步骤S616)。当该“唯一DLS设置响应”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成功”时,控制部分228完成唯一DLS的设置(步骤S618)。另一方面,当无线通信设备20A不能在超时时段内接收“唯一DLS设置响应”时,控制部分228确定无线通信设备20B与唯一DLS不兼容,并且不建立直接链路。
在此之后,考虑其中期望测量链路质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处于节能(PS)模式的情况,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请求”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620和步骤S622)。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唤醒请求”并且解释其内容时,它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唤醒响应”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624和步骤S626),并且根据“唤醒请求”维持唤醒状态一定的时间段。
然后,已经接收了“唤醒响应”并解释其内容的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628和步骤S630)。“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的内容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BSSID)和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并且解释“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时,它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632和步骤S633)。“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响应”包括关于请求的测量是否可能的信息。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开始发送探测帧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A测量接收质量(步骤S634)。更具体地,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DA的探测帧。基站30将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的每个探测帧的TA改变为基站30的地址,并且将RA改变为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并发送探测帧(步骤S636和步骤S638)。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20B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步骤S642),并且基站30将该“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644)。
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A从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该“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完成”,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TA的探测帧(步骤S580)。然后,对于其TA(发送器地址)为基站30的地址(BSSID)的各帧,以及对于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各帧(即,用作直接链路路径的业务),无线通信设备20A测量接收的总信道功率(RCPI)和接收的分组数量,并且将平均值存储在存储器232中。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646和步骤S648)。“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的内容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BSSID)和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当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并且解释“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时,它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650和步骤S652)。“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包括关于请求的测量是否可能的信息。
在第五操作示例中,当无线通信设备20A经由基站30发送探测帧时,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从基站30发送的探测帧和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探测帧。换句话说,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B可以接收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和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此外,假设无线通信设备20A在唯一DLS设置处理中已经识别该事宜。
然后,如果包括在“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响应”中的成功和失败信息指示“可测量”,则无线通信设备20A开始发送探测帧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发送质量(步骤S654)。更具体地,在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探测帧特定次数,该探测帧包括其中描述了基站30的地址的RA、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TA和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DA。基站30将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的每个探测帧的RA改变为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将TA改变为基站30的地址,并且发送探测帧(步骤S656和步骤S658)。
在此之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步骤S662),并且基站30将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中继到无线通信设备20B(步骤S663)。
直到无线通信设备20B从无线通信设备20A接收该“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完成”,除了从基站30发送的、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B的地址的RA的探测帧,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包括其中描述了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TA的探测帧(步骤S664)。然后,对于从基站30发送的探测帧以及从无线通信设备20A发送的探测帧,无线通信设备20B测量接收的总信道功率(RCPI)和接收的分组数量,并且将平均值存储在存储器232中。RCPI的格式可以与由802.11k标准定义的格式相同。
测量报告的准备一完成,已经完成探测帧的测量的无线通信设备20B就经由基站30,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帧给无线通信设备20A(步骤S666和步骤S668)。“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报告”包括基站30的MAC地址、其TA为基站30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无线通信设备20A的MAC地址、和其TA为无线通信设备20A的地址的探测帧的平均RCPI。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A结束无线通信设备20A的接收质量测量,并进行到路径确定处理。请注意,当唯一DLS设置没有建立时,无线通信设备20A立即结束接收质量测量。第五操作示例的路径确定处理可以与第四操作示例的路径确定处理基本相同的方式执行,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在第五操作示例中,如“直接链路接收质量测量请求”和“直接链路发送质量测量请求”的专用中继数据帧还可以用作质量测量的样本。结果,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基于更多信息适当地确定通信路径。
5.结论
如上所述,不管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唯一DLS设置请求”和“唯一DLS设置响应”的内容,基站30在无线通信设备20A和20B之间中继“唯一DLS设置请求”和“唯一DLS设置响应”。当无线通信设备20B接收由基站30中继的、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唯一DLS设置请求”时,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B与直接链路兼容,则其发送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唯一DLS设置响应”。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A可以基于其已经接收了由基站30中继的、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唯一DLS设置响应”的事实,确定无线通信设备20B与直接链路兼容。也就是说,即使当基站30不能解释作为专用中继数据帧的“唯一DLS设置请求”和“唯一DLS设置响应”的内容时,无线通信设备20A也可以确定无线通信设备20B是否与直接链路兼容。然后,通过链路质量测量处理和路径确定处理,可以使用基站路径或直接链路路径通信。
本领域技术人员要理解的是,依赖于设计要求和其它因数,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的范围内。
不需要按照序列图中描述的顺序的时间序列来执行无线通信***1的各个处理步骤。例如,无线通信***1的各个处理步骤可以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对象处理)。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涉及于2007年12月2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334205的主题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其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和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中继无线通信的基站,其中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直接通信,并且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如果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则在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以及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预定的数据帧,
当基站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预定的数据帧时,基站发送预定的数据帧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测量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预定的数据帧和从基站发送的预定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并且发送测量的信号质量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基于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质量,确定经由基站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通信或执行直接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基站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还直接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顺序测量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直接接收的预定的数据帧和从基站接收的预定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并且发送测量的信号质量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三数据帧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三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基站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还直接发送预定的数据帧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帧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测量随后发送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测量随后发送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当基站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一接收数据帧时,基站发送数据帧给目的地无线通信设备,而不管数据帧是否为特定帧类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基于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确认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在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
11.一种能够经由基站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部分,其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其它无线通信设备;
接收部分,其在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与该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通信功能时,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该第二数据帧响应于第一数据帧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以及
确定部分,其在接收部分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时,确定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直接通信功能。
12.一种能够经由基站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部分,其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以及
发送部分,其在无线通信设备具有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通信功能时,响应于第一数据帧而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
13.一种由无线通信***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和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中继无线通信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基站从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直接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由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帧;
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时,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
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
由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直接通信。
14.一种包括指令的程序,该指令命令在能够经由基站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中提供的计算机用作执行以下步骤的控制部分:
使得发送设备经由基站发送特定帧类型的第一数据帧到其它无线通信设备;
在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与该无线通信设备的直接通信功能时,使得接收设备接收特定帧类型的第二数据帧,该第二数据帧响应于第一数据帧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以及
在接收部分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帧时,确定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具有直接通信功能。
CNA2008101906605A 2007-12-26 2008-12-26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Pending CN1014723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4205A JP4475328B2 (ja) 2007-12-26 2007-12-2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34205/07 2007-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2318A true CN101472318A (zh) 2009-07-01

Family

ID=40524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906605A Pending CN101472318A (zh) 2007-12-26 2008-12-26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49745B2 (zh)
EP (1) EP2076091A3 (zh)
JP (1) JP4475328B2 (zh)
KR (1) KR20090071492A (zh)
CN (1) CN101472318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796A (zh) * 2009-12-15 2011-06-15 英特尔公司 自主对等体发现和增强链路可靠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3063A (zh) * 2010-12-22 2012-07-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通讯***与无线通讯方法
CN102640540A (zh) * 2009-10-30 2012-08-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通信协议的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02752878A (zh) * 2011-04-20 2012-10-2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Dlna网络中建立直接连线的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03004245A (zh) * 2010-07-21 2013-03-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lan***中的无线lan通信终端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03222287A (zh) * 2010-11-19 2013-07-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链路连接的探测消息
WO2013117128A1 (zh) * 2012-02-08 2013-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网关
CN103477703A (zh) * 2011-04-01 2013-12-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核心网络装置、无线基站以及移动台
CN103795452A (zh) * 2012-10-31 2014-05-14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中继发现的探测请求
WO2015168990A1 (zh) * 2014-05-09 2015-11-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切换装置
CN102685912B (zh) * 2011-03-17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和***
WO2017118297A1 (zh) * 2016-01-06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72839A (zh) * 2016-09-24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的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377458A (zh) * 2016-11-01 2018-08-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10091636B2 (en) 2010-11-19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e messaging for direct link connec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1738B2 (ja) * 2009-01-08 2013-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集積回路
US20110103240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10223953A1 (en) * 2010-03-15 2011-09-15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10721782B2 (en) * 2010-09-02 2020-07-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JP5463419B2 (ja) 2011-02-16 2014-04-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CN102684978B (zh) * 2011-03-11 2016-03-30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多媒体文件传送功能的路由器及方法
GB2491870B (en) * 2011-06-15 2013-11-27 Renesas Mobile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link monito ring
US8611813B1 (en) * 2011-07-22 2013-12-17 Cellco Partnership Utilizing a mobile device to control operation of a repeater
KR101954657B1 (ko) * 2012-06-19 2019-05-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Wi-Fi P2P 네트워크에서 단말 간 연결 방법 및 그 단말
WO2015097908A1 (ja) * 2013-12-27 2015-07-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CN105101301A (zh) * 2014-05-23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协作通信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
US9420477B2 (en) * 2014-06-04 2016-08-16 Grandios Technologies, Llc Signal strength management
US11115841B2 (en) * 2016-09-28 2021-09-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dentifiers for network devices
US10951301B2 (en) 2019-01-10 2021-03-16 Apple Inc. 5G new radio beam refinement procedure
DE102020200258A1 (de) 2019-01-10 2020-07-16 Apple Inc. 5g new radio strahlverbesserungsverfahr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8449B2 (ja) 2002-05-24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791962B2 (en) * 2002-06-12 2004-09-14 Globespan Virata, Inc. Direct link protoco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7948951B2 (en) * 2002-06-12 2011-05-24 Xocyst Transfer Ag L.L.C. Automatic peer discovery
US8050360B2 (en) * 2002-06-12 2011-11-0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Direct link rela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545771B2 (en) * 2003-01-29 2009-06-09 Xocyst Transfer Ag L.L.C. Independent direct link protocol
KR20040076979A (ko) * 2003-02-27 2004-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lan 및 무선 lan 스테이션들사이에서 다이렉트링크 프로토콜 설정방법
AU2005274003B2 (en) * 2004-08-12 2009-03-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DE102004049999A1 (de) * 2004-10-14 2006-04-20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JP4533085B2 (ja) * 2004-10-27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262680B (en) * 2004-11-23 2006-09-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Improved direct 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LAN
US7542723B2 (en) * 2005-05-24 2009-06-02 Intel Corporation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577125B2 (en) 2005-07-08 2009-08-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wireless client to client communication
JP4847085B2 (ja) 2005-09-29 2011-12-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JP4533295B2 (ja) * 2005-10-07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077683B2 (en) * 2005-11-03 2011-12-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ations within a basic service set
EP1802038B1 (en) * 2005-12-23 2009-01-07 Sony Deutschland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ervice and device discovery in a UPnP-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265657B2 (en) * 2006-05-18 2012-09-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video area network
JP4818826B2 (ja)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72417B1 (ko) * 2006-09-26 2007-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이렉트 링크를 이용한 무선네트워크 통신 방법 및 그장치
JP4518183B2 (ja) * 2008-04-28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0510A (zh) * 2009-10-30 2015-1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通信协议的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02640540A (zh) * 2009-10-30 2012-08-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通信协议的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02098796A (zh) * 2009-12-15 2011-06-15 英特尔公司 自主对等体发现和增强链路可靠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04245A (zh) * 2010-07-21 2013-03-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lan***中的无线lan通信终端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03004245B (zh) * 2010-07-21 2016-06-01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无线lan***中的无线lan通信终端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US10091636B2 (en) 2010-11-19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e messaging for direct link connections
CN103222287A (zh) * 2010-11-19 2013-07-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链路连接的探测消息
CN103222287B (zh) * 2010-11-19 2016-04-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链路连接的探测消息
US9271136B2 (en) 2010-11-19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e messaging for direct link connections
CN102573063A (zh) * 2010-12-22 2012-07-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通讯***与无线通讯方法
CN102573063B (zh) * 2010-12-22 2015-03-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通讯***与无线通讯方法
CN102685912B (zh) * 2011-03-17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和***
CN103477703A (zh) * 2011-04-01 2013-12-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核心网络装置、无线基站以及移动台
CN102752878A (zh) * 2011-04-20 2012-10-2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Dlna网络中建立直接连线的方法与电子装置
WO2013117128A1 (zh) * 2012-02-08 2013-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网关
CN103795452A (zh) * 2012-10-31 2014-05-14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中继发现的探测请求
CN103795452B (zh) * 2012-10-31 2017-05-03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用于中继发现的探测请求
WO2015168990A1 (zh) * 2014-05-09 2015-11-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切换装置
WO2017118297A1 (zh) * 2016-01-06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72839A (zh) * 2016-09-24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的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872839B (zh) * 2016-09-24 2020-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的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377458A (zh) * 2016-11-01 2018-08-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8377458B (zh) * 2016-11-01 2020-12-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59232A (ja) 2009-07-16
US20090168736A1 (en) 2009-07-02
EP2076091A3 (en) 2013-05-29
KR20090071492A (ko) 2009-07-01
US8149745B2 (en) 2012-04-03
EP2076091A2 (en) 2009-07-01
JP4475328B2 (ja)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2318A (zh)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JP450682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626609B (zh) 通信装置
JP557357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679034B1 (en) Determining device in-range proximity
EP3829221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JP5629209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隣接基地局の自動発見および管理
JP5012799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による無線通信装置の接続先切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1288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wireless network by sharing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JP4377875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中継要否判断方法
KR101650582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억 매체,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제1 무선 통신국
CN1855863B (zh) 用于在无线网格网络中有效发送帧的方法和设备
JP200823612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装置
US201701642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selection of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JP2015527799A (ja) 装置発見及び接続の確立前に無線ノードによって提供されるサービスを検知すること
TWI451795B (zh) 無線電通訊系統、無線電通訊裝置、無線電通訊方法及程式
JP2007259041A (ja)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EP2175676B1 (en) A method of self-configuration of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JP575639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5341344A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23111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itting pilot beacons
CN118042644A (zh) 用于多链路无线连接的***及方法
JP202014552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Moreno et al. Results analysis and validation-D5. 3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