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6969B - 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6969B
CN101426969B CN2007800145297A CN200780014529A CN101426969B CN 101426969 B CN101426969 B CN 101426969B CN 2007800145297 A CN2007800145297 A CN 2007800145297A CN 200780014529 A CN200780014529 A CN 200780014529A CN 101426969 B CN101426969 B CN 101426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re
fabric
fibre fabric
yar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45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6969A (zh
Inventor
和田原英辅
堀部郁夫
宫本茂
竹泽健一
栗原邦喜
大野和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26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6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53Arrangements or lay out of air supply syste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with differing diame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40Forming selvedg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2Controlling warp tension by means other than let-off mechanisms
    • D03D49/16Warp supplied by cree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60Construction or operation of slay
    • D03D49/62Reeds mounted on slay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101/00Inorganic fibres
    • D10B2101/10Inorganic fibres based on non-oxides other than metals
    • D10B2101/12Carbon; Pi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39/00Textiles: weaving
    • Y10S139/01Bias fabric dig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高生产性(生产速度)制备含有碳纤维纱条的经纱长度均匀、且纬纱不蛇行、可笔直排列的品质优异的碳纤维织物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纤度为400-6,000tex的碳纤维纱条作为经纱、以纤度为该碳纤维纱条的1/5或以下的辅助纤维作为纬纱织造单向性碳纤维织物时,使用综纱的开闭口中综纱的静止角在0-50°的范围内的喷气织机。

Description

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碳纤维纱条的经纱长度均匀、且纬纱不蛇行而笔直排列、品质优异的单向性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来说,涉及可获得可极大提高生产性(生产速度)、含有碳纤维纱条的经纱长度均匀、且纬纱不蛇行而笔直排列的碳纤维织物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玻璃纤维织物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2所示,大多是使用喷气织机织造。这是由于满足了以下的各种条件,因此可以进行工业化织造:所使用的玻璃纤维的断裂伸长约为4%,较高,难以起毛;其纤度例如为8-100tex,较小,机织密度(经纱根数、纬纱根数)较密,所织造的织物是将玻璃纤维在两个方向排列的双向性织物。
另一方面,在碳纤维织物中,例如如专利文献3所示,大多使用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等织造。这是由于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织机的一个例子记载了喷气织机、以及作为织物的一个例子的含有碳纤维等无机纤维的织物,但是对于具体的用喷气织机织造碳纤维织物的具体方案没有说明,另外,碳纤维的断裂伸长约为1.5-2%,较低,因此容易起毛,该纤度例如为333-3333tex,较大,因此机织密度较粗等,因此,实际上使用喷气难以工业化织造碳纤维织物。
但是,在使用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制备碳纤维织物时,由于以下理由无法实现高生产性、即高的生产速度(织机的转数)。
A.织机的织造机理的制约
(1)使用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时,通过梭子或剑杆进行的引纬运动存在物理性的速度上限。
(2)关于引纬,在高旋转织造时,梭子或剑杆与经纱直接接触、摩擦,因此碳纤维纱条容易起毛。
(3)关于送经,以高旋转织造时,相邻经纱之间由于经纱的开口运动而摩擦,碳纤维纱条容易起毛。
B.所织造的织物的限制
(1)将碳纤维纱条用作经纱和纬纱的双向性织物中,根据所使用的织机和织造条件,关于引纬,在以高旋转织造时,经纱与纬纱直接接触而摩擦,碳纤维纱条容易起毛。
C.所使用的碳纤维的制约
(1)碳纤维纱条的断裂伸长低,因此容易起毛。
用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织造时,在综纱的开闭口中难以使综纱静止角小,因此经纱的张力变化增大,所织造的碳纤维织物容易产生无法忽视的凹凸。特别是在碳纤维织物中,以粗纤度的碳纤维纱条作为经纱、以细纤度的辅助丝(例如玻璃纤维纱)作为纬纱的单向性织物例如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体的补修、补强用途等,但是,在织造所述单向性织物时,碳纤维织物的机织、运输或卷取的各步骤中,作为粗纤度碳纤维纱条的经纱稍微移动则细纤度的纬纱就会容易发生移位,出现蛇行(弯曲),无法笔直排列。
对于上述生产性的问题,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使用水的喷水织机制备碳纤维织物的内容。该文献中记载:使用纤度为200tex的碳纤维,可以以0.8m/分钟的速度制备经纱和纬纱均由碳纤维构成的平纹组织的碳纤维织物。但是使用水织造碳纤维织物,则赋予碳纤维纱条的表面处理剂(浆料或偶联剂等)随水流走或者发生劣化,织造的碳纤维织物难以获得所需要的物性(玻璃纤维织物也同样)。另外,表面处理剂溶出的废液处理方面也有问题。因此,通过喷水织机制备碳纤维织物作为工业化的织造方法尚不现实。
如上所述,在以专利文献1-4为代表的以往的技术中,并未发现实现了高生产性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人们渴求上述技术的发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3259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001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6-341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例举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高生产性(生产速度)获得含有碳纤维纱条的经纱 长度均匀、纬纱不蛇行可笔直排列、品质优异的碳纤维织物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1)-(19)中任一项的构成。
(1)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以纤度为400-6,000tex的碳纤维纱条作为经纱、以纤度为该碳纤维纱条的1/5或以下的辅助纤维作为纬纱织造的单向性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织造时,使用综纱的开闭口中综纱静止角在0-50°范围内的喷气织机。
(2)上述(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碳纤维织物的经纱密度为1-8条/cm,纬纱密度为0.4-8条/cm。
(3)上述(1)或(2)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使用机织该碳纤维织物的纬纱,在与要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至少引纬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同时机织其它组织,同时在该其它组织与上述碳纤维织物之间切断纬纱,使其它组织与碳纤维织物分离,对该其它组织加捻。
(4)上述(3)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其它组织穿过具有孔的导纱器,通过使该导纱器旋转来对上述其它组织加捻。
(5)上述(3)或(4)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一边机织上述其它组织、或者在机织后导出该其它组织,使该其它组织与上述碳纤维织物的距离增大。
(6)上述(3)-(5)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碳纤维织物是平纹、斜纹或缎纹的组织,上述其它组织是平纹、纱罗或它们的组合的组织。
(7)上述(1)-(6)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在与要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引纬一侧相反侧配置管状体,使其轴与该纬纱的穿梭方向交叉,或者配置轴弯曲的管状体,将用于机织碳纤维织物而引入的纬纱由该管状体的一侧开口穿过另一侧开口。
(8)上述(1)-(7)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具有喷射气体的一个主喷嘴和多个副喷嘴,相对纬纱的穿梭方向,在该主喷嘴的下游一侧以每隔2-15cm织物幅度配置一个的间隔配置各个副喷嘴,且相对纬纱穿梭方向,在上述主喷嘴的上游一侧具有喷射气体的辅助主喷嘴,由这些喷嘴喷射气体,使纬纱穿梭。
(9)上述(1)-(8)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综纱的开口量在10-75mm的范围内。
(10)上述(1)-(9)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至少部分抑制导入综纱的经纱的开口。
(11)上述(1)-(10)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具有喷射气体的多个副喷嘴,各副喷嘴如下配置:该副喷嘴的中心和筘齿的中心存在于与织物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基本同一直线上。
(12)上述(1)-(11)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筘的筘齿厚度为0.1-2mm的范围内。
(13)上述(1)-(12)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打纬动程量在50-150mm的范围内。
(14)上述(1)-(13)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具有喷射气体的多个副喷嘴,筘幅在100-350cm的范围内,且引纬一侧相反一侧的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比引纬一侧的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短。
(15)上述(1)-(14)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筘幅在100-350cm的范围内,且在该筘幅的两个端部以外的筘幅内形成边组织。
(16)上述(1)-(15)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纬纱是选自玻璃纤维与有机纤维的短纤纱、玻璃纤维的短纤纱、有机纤维的短纤纱、玻璃纤维与有机纤维的交缠变形纱、玻璃纤维的交缠变形纱和有机纤维的交缠变形纱的至少一种。
(17)上述(1)-(16)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纬纱是以玻璃纤维作为芯丝、包覆有机纤维的长丝的包芯纱。
(18)上述(1)-(17)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L1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规定长度L1的一半或以下的成品长度L2,再次卷取。
(19)上述(1)-(18)中任一项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作为经纱的碳纤维纱条由各筒子上解舒、并纱,直接导入到喷气织机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用在碳纤维织物的工业化生产中被认为不现实的喷 气织机织造单向性碳纤维织物,由此可提高生产性,并且,通过使综纱的开闭口中综纱静止角为0-50°的范围内,可以使碳纤维纱条的经纱长度均匀。并且,使用在引纬中难以对纬纱施加张力的喷气织机进行织造,可以制备纬纱不蛇行、可笔直排列的、品质优异的碳纤维织物。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喷气织机中各种喷嘴和管状体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表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喷气织机中各种喷嘴和管状体的另一方案的位置关系的概略正视图。
图3是表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喷气织机中副喷嘴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表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喷气织机中副喷嘴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表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喷气织机中的导纱器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6是表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喷气织机的导纱器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机织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符号说明
1筘齿
1a筘齿组
2、2a、2b、2c、2d、2e副喷嘴
3筘齿相对于织物长度方向的中心线
4副喷嘴相对于织物长度方向的中心线
5、5a、5b、5c经纱
6综纱
7筘
8a、8b压杆
9a、9b没有压杆时的导纱器
10喷气织机
11a、11b缓和辊
12主喷嘴
13辅助主喷嘴
14纬纱
15a弯曲的管状体
15b配置于与纬纱穿梭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向上的管状体
16伸长喷嘴
17其它组织的经纱
18a、18b、18c碳纤维织物
19a、19b其它组织
19c边组织
A引纬一侧
B反引纬一侧
D1副喷嘴的中心与筘齿的中心相对于织物长度方向的偏移
D2打纬动程量
D3综纱开口量
D4经纱从以开口为代表的位置至综纱的经纱长度
L1、L2、L3副喷嘴之间的配置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在以纤度400-6,00Otex的碳纤维纱条作为经纱、纤度为该碳纤维纱条的1/5或以下的辅助纤维作为纬纱织造单向性碳纤维织物时,使用喷气织机。
如上所述,用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制备碳纤维织物时,存在以下问题(上述A(1)、(2)项的问题):
(1)使用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时,通过梭子或剑杆进行的引纬运动存在物理性的速度上限。
(2)关于引纬,在高旋转织造时,梭子或剑杆与经纱直接接触、摩擦,因此碳纤维纱条容易起毛。
但是,通过使用喷气织机,不受梭子或剑杆等的物理速度的影响,另外,经纱与梭子或剑杆等的摩擦本质上不会发生。这里如果使用喷水织机,则可能发生预先附着于织造用纱的碳纤维纱条上的浆料(大多为 水溶性的树脂组合物)的脱落、附着量偏差,且之后必须有使织物干燥的步骤。
使用所述喷气织机织造时,综纱的开闭口中的综纱静止角为0-50°的范围内,优选0-25°的范围内,更优选0°。优选所述静止角越小越好。
综纱静止角是指引入纬纱的织机的重复动作的一个周期除以织机的马达主轴的(曲柄)的旋转角度即360°时,在综纱的开闭口运动(变位)中连续没有变位的范围的角度。
使用常规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等,作为引纬装置的梭子或剑杆与经纱组局部接触,使得织造时施加了负荷的经纱无法张力均匀。另外,将梭子或剑杆等穿入梭口,因此不得不使综纱的开口量增大、且在梭子或剑杆运动期间使综纱在开口的状态下静止。因此,例如通常的剑杆织机中,综纱静止角为150-220°。由此,织造的运动形成间歇运动(不连续运动),不仅经纱被拉紧或舒缓,不稳定,并且者成为对各条经纱施加的张力不均匀的原因之一。由于该原因,所得碳纤维织物中的经纱的长度差无法实现0.15%或以下、且经纱的长度变动系数无法实现8%或以下,并且为了使停止的经纱开始运动,碳纤维纱条与综纱的摩擦增大,起毛增多,因此难以获得品质优异的织物。而在喷气织机中则无需长久保持开口状态。即,通过使用喷气织机,一概没有引纬装置与经纱组的物理性接触,并且无需为了保持开口状态而使综纱长时间静止,因此,可以使综纱静止角在0-50°的范围内,可以使织造时施加了负荷的各条经纱的张力更均匀。结果,可以容易地获得经纱的长度差在0.15%或以下、且经纱的长度变动系数在8%或以下的碳纤维织物。更优选的经纱的长度差为0.1%或以下,进一步优选0.05%或以下。更优选的变动系数为6%或以下,进一步优选4%或以下。上述范围的经纱的长度差及其变动系数,则将织物铺覆于台面上时,可以将织物的凹凸抑制在最小限度,不仅外观品质优异,也可以在将所得织物成型为CRFP时发挥优异的力学特性。上述经纱的长度差和上述经纱长度的变动系数可按以下顺序测定。
(a)铺覆5500mm,使碳纤维织物不松垂,在无张力下静置。
(b)作为测定基准,将与铺覆的织物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处切断。
(c)由测定基准处,分别对于织物幅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经纱测定5000mm长度,将该处的连接线切断。在测定长度时,铺覆织物,使 织物不松弛,在无张力下静置,通过长测尺测定5000mm长度。
(d)边分解织物边横跨织物的全宽,每隔5条依次抽取经纱。
(e)将抽取的经纱长度分别精确至0.1mm单位测定长度。测定长度时,注意用手施加拉紧的程度的张力,使经纱不蛇行,同时用长测尺测定。
(f)计算测定长度的经纱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计算的差除以5000mm再乘以100,将所得值作为经纱长度的差(单位%)。
(g)计算测定了长度的经纱长度的所有值的标准偏差和平均值。将计算出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值再乘以100,将所得值作为变动系数(单位%)。
原本喷气织机用于玻璃纤维的双向性织物的工业化制备,不只是由于所使用的玻璃纤维的断裂伸长约为4%,较高,难以起毛。除此之外,是以所使用的玻璃纤维的纤度例如为8-100tex,较细、机织密度(经纱条数、纬纱条数)较密的织物为对象,因此可以满足纬纱的穿梭中可以使喷射的气体的泄漏为最小限度、并且纬纱蛇行(弯曲)不明显的条件(FUTURE TEXTILES,81-84页,堀照夫,纤维社)。而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碳纤维纱条与玻璃纤维相比,确实存在多个不利于使用喷气织机的障碍:容易起毛且纤度粗、制备的织物是单向性织物。本发明设想了将单向性碳纤维织物用喷气织机制造的概念,并且解决了上述不利的障碍,实现了通过喷气织机进行的织造。
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织物中,优选经纱密度1-8条/cm,纬纱密度0.4-8条/cm。更优选经纱密度2-6条/cm,纬纱密度1-6条/cm,进一步优选经纱密度3-5条/cm,纬纱密度2-5条/cm的范围。经纱密度过小,则碳纤维织物的形态稳定性差,并且经纱的间隙过大,喷气织机的引纬效率过低。而经纱密度过大,则如前述A项(3)所述,碳纤维纱条的摩擦导致起毛增多,损害碳纤维织物的品质。另外,纬纱密度过小,则碳纤维织物的形态稳定性差,所得织物的应用性容易变差。纬纱密度过大,则难以使碳纤维织物的制备速度高速化,并且无法抑制纬纱的蛇行。
本发明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适合制备经纱之间的间隙为0.1-0.8mm、优选0.15-0.6mm,更优选0.2-0.5mm范围的碳纤维织物。所得织物中,经纱之间的间隙过小,则如上述A项(3)所述,碳纤维纱条的摩擦导致起毛增多,损伤碳纤维织物的品质,并且在织造碳纤维 织物后含浸基质树脂、成型CFRP(碳纤维强化塑料)时,可能阻碍基质树脂的含浸性。使用喷气织机时,在织造时顶入碳纤维纱条之间的副喷嘴(以后详述)与碳纤维纱条摩擦,因此,碳纤维纱条的起毛比想象的更多。而经纱之间的间隙过大时,起毛得到抑制,但是引纬效率降低,并且成型CFRP时,较多形成富含树脂部分,使CFRP的力学特性降低。
本发明中,在与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引纬一侧相反的一侧(以下称为“反引纬一侧”)配置两端开口的管状体,优选为了机织碳纤维织物而穿入并穿梭的纬纱由该管状体的一个开口达至另一个开口。通过纬纱与该管状体内壁的摩擦,可以防止纬纱的塌落。管状体的轴是直线,除此之外轴也可以是弯曲的,轴为直线的管状体配置成使该轴与纬纱的穿梭方向交叉(不形成平行)。
具体如图1、图2所示。图1是表示喷气织机中各种喷嘴和管状体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表示其它方案中各种喷嘴与管状体的位置关系的概略正视图。在各图中均省略了经纱。
图1、图2的喷气织机10中,至少由主喷嘴12和副喷嘴2a、2b...喷射气体,将纬纱14由引纬一侧A向反引纬一侧B边穿过筘齿组1a边穿梭。纬纱横向穿入后,通过筘7打纬,机织经纱和纬纱14。
这里,主喷嘴是配置于织机的引纬一侧、对要穿梭的纬纱最初赋予压缩空气的喷嘴,副喷嘴是为了将通过该主喷嘴而穿梭的纬纱使其进一步持续穿梭而发挥辅助性压缩空气作用的喷嘴。
优选本发明使用的喷气织机在引纬一侧A配置一个主喷嘴12,在引纬一侧A和反引纬一侧B之间以每隔织物幅度2-15cm配置一个的间隔配置多个副喷嘴2a、2b...。副喷嘴的优选配置间隔是每隔织物幅度3-12cm配置一个,进一步优选每隔织物幅度4-10cm配置一个。另外,副喷嘴的总数根据织物幅度而不同,但织物幅度在为100cm时优选配置7-30个,织物幅度为350cm时优选配置23-105个的范围。
这些多个副喷嘴2a、2b...的配置、特别是喷气织机的筘幅在后述的范围(筘幅在100-350cm的范围内)的宽幅时,优选反引纬一侧B的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比引纬一侧A的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变短。具体来说,朝向反引纬一侧B,优选配置成副喷嘴之间的配置间隔L2、L3不得宽过引纬一侧A的副喷嘴之间的配置间隔L1。更优选配置成副喷嘴之间的配置间 隔沿着引纬方向逐渐缩短。多个副喷嘴2a、2b...以上述方式排列,则不仅可以高效地利用来自主喷嘴12的气体,还可以使反引纬一侧B的纬纱的穿梭稳定,可以使引纬本身长时间稳定进行。当然,所述副喷嘴之间的配置间隔L1-L3的关系可根据织物幅度适当选择,例如L1>L2>L3,也可以是L1>L2=L3。
并且,本发明中,喷气织机可以使用有多个配置于引纬一侧的主喷嘴存在的形式。例如,优选在配置于引纬一侧A的主喷嘴12沿纬纱穿梭方向的上游具有另一个主喷嘴(辅助主喷嘴13)的方式。进一步优选由主喷嘴12、辅助主喷嘴13基本同时喷射气体,使纬纱穿梭。通过使用所述辅助主喷嘴13,无需对为了接下来的穿入而待机的纬纱喷射强烈的气体使其穿梭。即,有一个主喷嘴时,为了对纬纱的一处喷射气体使其穿梭而必然使该气体压力增高。但是,结合使用辅助主喷嘴13,使主喷嘴为多个时,可对纬纱的多处喷射气体使其穿梭,因此可以使气体压力降低。由此,不仅可以抑制纬纱断纱或纬纱破裂松散、纬纱起毛等,还可以使难以穿梭的纬纱穿梭,使纬纱的选择自由度增大。基本上同时喷射气体是指在织机的主轴(曲柄)角度20°以内的范围内喷射气体。
在喷气织机中,优选各副喷嘴配置成该副喷嘴的中心与筘齿的中心存在于与织物的长度方向上基本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换言之,如表示副喷嘴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喷气织机的部分放大图的图3、4所示,优选设成喷射气体的副喷嘴2的中心和筘齿1的中心相对于织物的宽度方向上处于基本相同的位置。
本发明中,副喷嘴的中心与筘齿的中心存在于与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这里当然包括存在于与长度方向完全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状态,只要不发生后述问题,如图4所示,也包含稍有偏移的方案。具体来说,是指副喷嘴2的中心与筘齿1的中心在织物幅度方向上的偏移D1在0-3mm的范围内。更具体地说,D1以织物幅度方向上副喷嘴的中心线4和织物幅度方向上筘齿的中心线3的距离表示。如果副喷嘴2的中心与筘齿1的中心未配置成基本上在同一直线上,则副喷嘴2与经纱5b(碳纤维纱条)摩擦,因此无法抑制该碳纤维纱条的起毛的发生。即,副喷嘴2的中心与筘齿1的中心基本上配置成同一直线才可以抑制与经纱5a的摩擦。
筘的筘齿厚度可以是0.1-2mm,优选0.3-0.8mm,更优选0.4-0.7mm 的范围内。筘齿厚度过小,则副喷嘴2的物理性尺寸差异过大,副喷嘴2过于突出,与经纱5摩擦。而筘齿厚度过大,则自身的重量过大,并且通过筘齿1之间的经纱5的导纱器过细,筘齿1与经纱5强烈摩擦。
接着,图5、图6是表示各喷气织机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喷气织机中的打纬动程量D2可在50-150mm、优选60-130mm,进一步优选70-90mm的范围内。打纬动程量D2过小,则无法形成引纬的空间。而打纬动程量D2过大则打纬本身的运动过大,不仅可以阻碍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高速化,碳纤维纱条与筘齿的摩擦也增大、无法抑制碳纤维纱条的起毛。打纬动程量D2是指将最前的筘位置(打纬时)和最后退的筘位置(引纬时)连接而成的直线距离。
上述A项(3)的制约中,喷气织机的综纱开口量D3可以在10-75mm、优选20-65mm、更优选30-60mm的范围内。如果是所述范围的综纱开口量D3,则可以在高旋转织造时使相邻的经纱之间的摩擦为最小限度,可以抑制碳纤维纱条的起毛。更具体地说,开口量过大,则经纱张力的绝对值升高,因此碳纤维纱条的起毛增多。开口量过小则,梭口(纬纱穿过的空间)的形成不充分,不仅无法稳定地进行引纬,经纱与纬纱的摩擦相对增强,发生起毛。综纱开口量D3是指将开口上死点的综纱的位置与开口的下死点的位置连接的直线距离。
喷气织机中,优选设置至少部分抑制导入到综纱的经纱的开口的压杆。压杆8a、8b具体如图5、图6所示,设于缓和辊11a、11b与综纱6之间(后梁),压住经由缓和辊11a、11b被导入到综纱6的经纱5c,起到抑制该经纱5c的开口比没有压杆8a、8b时由原本的纱道9a、9b形成的开口更小的作用。即,可以使该经纱的开口抑制为更小。通过至少部分抑制导入到综纱的经纱的开口,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开口运动导致的相邻经纱5c之间的摩擦。
至少部分抑制是指如图5所示,可以是按压多根经纱5c的全部,抑制全体的开口,或如图6所示,按压多根经纱5c的一部分,抑制一部分开口。
压杆8a、8b只要是可以抑制开口即可,例如可以是自由旋转辊(特别是表面皱纹加工)、固定辊(特别是表面镜面加工)、管、束、杆等各种形态。从可以将经纱与压杆的摩擦抑制到最小限度的角度考虑,优选皱纹加工的自由旋转辊。
并且,为了使上述效果最大限度表达,还优选具备可以吸收后梁间经纱的张力变动的缓和机构(图5、6中相当于位置可变化的缓和辊11a、11b)。所述缓和机构特别可以降低在开口运动中相邻的经纱5c之间的摩擦,即使将经纱由以开口为代表的位置至综纱的经纱长D4缩短,也可以实现稳定且均匀的经纱张力。所述效果在经纱由以开口为代表的位置至综纱的经纱长度D4为综纱开口量的10倍或以下时特别显著表达。进一步优选该缓和机构只具备与综纱片数相同的数目,每个穿过纱线的综纱分别使用缓和机构。另外,所述缓和机构可以是通过弹簧等、通过经纱张力的变动使缓和辊11a、11b运动的消极方式,但优选通过织机的驱动动力或其它马达等使其强制运动的积极方式。如果采用积极方式,则可以在更高速度下对于起毛的降低有贡献。
本发明中,喷气织机的筘幅优选100-350cm。进一步优选130-310cm,更优选150-260cm的范围内。如果使用常规的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等则引纬装置——梭子或剑杆必须直接穿入纬纱,因此织机宽度、即织机的筘幅受到限制。而采用喷气织机时,纬纱是通过空气穿入,因此只需将副喷嘴在宽度方向上追加即可以容易地增大筘幅。即,为了使使用喷气织机的效果最大表达,优选以上述范围内的宽幅度织机。
接着,根据如图7所示的表示喷气织机的机织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俯视图,进一步说明优选方案。
喷气织机的筘幅为在上述范围内的宽幅时,优选在筘幅的两个端部以外的宽度内形成边组织19c,获得多个宽度的碳纤维织物18a、18b...。通常,只在筘幅的两个端部形成边组织,得到一块碳纤维织物,而在两个端部以外的筘幅内也形成边组织19c...,同时获得两块以上碳纤维织物18a、18b...,则可使生产性进一步提高。更优选2-12块,进一步优选3-7块的范围内。超过12块,则筘幅内形成边组织的装置(例如织边装置、中央布边、“クロツカ一”棕纱等)必须增多,不仅妨碍高速化,在装置配置上也受到制约。
使用喷气织机织造时,在引纬后使综纱开闭口,机织碳纤维织物,然后可以将纬纱的圈纹边集圈在织物幅度内。通过集圈装置使圈纹边返回到织物幅度内,可得到如用有梭织机织造的没有圈纹边的织物。具有集圈的边组织的单向性碳纤维织物例如应用于混凝土补修、补强时,在混凝土上涂布树脂、粘合单向性碳纤维织物时,可以使涂布的树脂量抑 制到最小限度。
本发明对于上述B项(1)的制约,可以织造以纤度为400-6,000tex的碳纤维纱条作为经纱、辅助纤维作为纬纱的单向性碳纤维织物。本发明中使用的碳纤维纱条的纤度过小,则经纱的织密度过密,如上述A项(3)所示,碳纤维纱条的起毛增多,碳纤维织物的品质受损。而所使用的碳纤维纱条的纤度过大,则经纱的间隙过大,喷气织机的引纬效率降低。从另一角度考虑,碳纤维纱条的纤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低成本获得碳纤维纱条。使用所述范围的碳纤维纱条、通过喷气织机织造,这意味着可以使生产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可较大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使用的辅助纤维可使用经纱的碳纤维纱条纤度的1/5或以下、优选1/20-1/500、更优选1/100-1/250的纤度的纤维。所述纤度过大,则在单向性织物中诱发由于碳纤维纱条弯曲导致的力学特性的降低。而所述纤度过小,则意味着辅助纤维的强度过低,织造时较多发生纬纱断纱。
通过喷气织机引纬时,纬纱使用碳纤维纱条,则碳纤维纱条容易起毛,发生的起毛堵塞喷嘴等织造机部件。如果是将所述辅助纤维用于纬纱得到的单向性织物,则即使通过喷气织机引纬也不会发生上述问题,不会使碳纤维织物的生产性受损。
所述辅助纤维例如可使用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无机纤维(碳纤维除外)、或芳族聚酰胺纤维、PBO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苯硫纤维、棉纤维等有机纤维,其中优选加热时收缩率小、可以使碳纤维织物的宽度方向的收缩为最小限度的碳纤维以外的无机纤维,作为可以使起毛发生抑制到最小限度,尤其优选玻璃纤维。
从气体喷射导致纬纱的穿梭性的角度考虑,辅助纤维优选短纤纱、加捻纱、交缠变形纱或包芯变形纱(芯纱上缠绕鞘纱的复合纱)。具体例子有:玻璃纤维和/或有机纤维的短纤纱或玻璃纤维和/或有机纤维的交缠变形纱(优选塔斯纶变形纱)。使用所述辅助纤维,则与单纯的长丝相比可以使喷气带来的穿梭性更为稳定。可以增大机织后的与碳纤维纱条的摩擦系数,可以将作为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纬纱的蛇行限制到最小限度。在另一具体例子中,也优选以玻璃纤维作为芯纱、用有机纤维的长丝进行包芯的包芯变形纱。包芯变形纱中,玻璃纤维和有机纤维均 可以为长丝,也可以通过包芯加工抑制纬纱的断裂、纬纱起毛等,使喷气带来的穿梭性稳定。这里所使用的优选的有机纤维有:低熔点聚合物纤维(含有共聚聚酰胺、共聚聚酯、聚烯烃、共聚聚烯烃等的纤维)。使用所述低熔点聚合物纤维,则通过对所得碳纤维织物加热,可以使碳纤维纱条与辅助纤维粘合,所得碳纤维织物中纬纱不蛇行,可以笔直排列,可容易地保持品质优异的形态。
从另一角度考虑,本发明中,针对上述C项(1)的制约,可以使用按照JIS-R7601(1986)“碳纤维织物试验方法”测定的拉伸强度为4,000MPa或以上、优选5,000MPa或以上的碳纤维纱条。在所述范围的拉伸强度,则难以发生起毛,可以制备品质高的碳纤维织物。拉伸强度没有上限,优选越高越好,但目前考虑的技术范围内,可以7,000MPa作为上限。
但是,以往在碳纤维织物的制备中使用的有梭织机或剑杆织机中,是将纬纱直接拉伸穿入,因此可对纬纱本身施加张力,本发明技术问题——纬纱的蛇行问题不明显,但在引纬中,在不对纬纱施加直接张力的喷气织机中,所述问题容易较为明显。但是,本发明中,优选通过在机织前和/或机织后对纬纱施加张力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下参照图7详细说明。
首先,用与构成碳纤维织物的纬纱相同的纬纱14在碳纤维织物的至少反引纬一侧B的端部同时机织其它组织19b。此时,机织的碳纤维织物或其它组织19b被连续地运送到下游一侧,在下游一侧,在其它组织19b和碳纤维织物18b之间切断纬纱,将运送中的其它组织与碳纤维织物部分分离,对其它组织加捻。当然,与反引纬一侧B同样,用与碳纤维织物同样的纬纱14在引纬一侧A的端部同时机织其它组织19a,再在筘幅的两个端部以外的筘幅内机织其它组织,对这些其它组织加捻。通过对所述其它组织19a、19b...加捻,可以对在碳纤维织物18a、18b、18c...中机织的纬纱14施加张力,可以进一步容易地获得纬纱笔直排列、品质优异的碳纤维织物。
对其它组织加捻的方法例如可使用具有孔的导纱器,将其它组织穿过该孔中,使导纱器旋转;或者用无端传送带分别夹持其它组织的上下面,使传送带旋转的方法。其中,从装置简便、容易在喷气织机上安装的角度考虑优选前者。
为了对纬纱14施加张力,一边机织上述其它组织或是在机织之后导出其它组织,使上述其它组织19a、19b与碳纤维织物18a、18b之间的距离增大。如上所述,导出其它组织的方法是使下游一侧施加的捻增大,夹持在下游一侧分离的其它组织,导向从碳纤维织物18a、18b退出的方向的方法。为了更高效地表达效果,可以在其它组织19a、19b和碳纤维织物18a、18b之间的纬纱切断之前,在下游一侧增大加捻,使其它组织与碳纤维织物的距离增大。
在所述方案中,优选单向性碳纤维织物18a、18b、18c...是平纹、斜纹或缎纹的组织,其它组织19a、19b...是平纹、纱罗或它们的组合的组织。特别是如上所述,为了使纬纱赋予张力,优选其它组织的经纱17与纬纱14的交错多或强。因此,其它组织特别优选纱罗组织。单向性碳纤维织物18a、18b、18c的经纱5是纤度为400-6,000tex的碳纤维纱条,其它组织19a、19b...的经纱17无需是高价的碳纤维纱条,优选使用与上述纬纱中使用的辅助纤维相同。不是碳纤维纱条而使用作为辅助纤维说明的上述纤维作为其它组织的经纱17时,加热时收缩率小,可以使碳纤维织物的收缩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优选使用与纬纱同样的玻璃纤维用作经纱17,但从将断纱抑制到最小限度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有机纤维的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所述经纱17。
机织前和/或机织后为了对纬纱施加张力,如图1、图2所示,如上所述,优选在要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反引纬一侧配置两端开口的管状体15a、b,将用于机织碳纤维织物而穿入的纬纱14由该管状体15a、b的一侧开口(入口)通过另一侧开口(出口)。
具体来说,在图1所示的方案中,弯曲的管状体15a配置于筘7的背面一侧(未引纬一侧),使用伸长喷嘴16等,由筘的表面一侧向背面一侧对穿梭至筘幅端部的纬纱14吹入气体,由此使该纬纱14通过管状体15a中。图2中,直线状的管状体15b与纬纱的穿梭方向交叉(即不与穿梭方向平行),且配置于筘的表面一侧(引纬一侧),使用伸长喷嘴(未图示)等向管状体的出口对穿梭至筘幅端部的纬纱14吹入气体,使纬纱14通过管状体15b中。不仅通过伸长喷嘴等向所述管状体吹入气体,还对管状体内减压,由此可更有效且确实地使纬纱通过管状体中。
为了在机织前和/或机织后对纬纱施加张力,可以用配置在反引纬一 侧B的夹具装置(未图示)直接把持穿入的纬纱。所述夹具装置优选与来自检测纬纱穿入的检测器的信号同步运动。还可以对在综纱的闭口运动之前穿入的纬纱施加返回至引纬一侧A的方向的力。根据所述方案,可以在机织前和/或机织后对纬纱施加张力。对纬纱施加返回方向的力的方法有:将配置在引纬一侧的使纬纱通过的导纱器在每次打纬时向纬纱返回的方向移动的方法;或者设置储存纬纱的缩绒装置(穿经装置),在纬纱穿梭时以外对纬纱总是施加返回方向的张力的方法等。从装置简易的角度考虑,优选前者。
本发明中,优选在所制备的碳纤维织物上以线状或点状的形式粘合树脂。树脂与织物粘合,则可以使碳纤维织物的形态稳定,可以使碳纤维织物的应用性提高。
树脂可以以纤维形态、颗粒形态、溶解或分散于水的乳液形态或分散液形态等任意形态赋予碳纤维织物并粘合。其中,从可容易粘合、以及上述功能表达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固形的纤维形态、固形的颗粒形态的树脂,将其与织物粘合。为上述纤维形态时,碳纤维纱条或辅助纤维可并纱,一起织造并粘合,也可以将碳纤维纱条或辅助纤维通过包芯加工、合捻加工、混纺等形成复合纱,使用该复合纱一起织造并粘合。特别是在希望使织物的应用性提高时,将纤维形态的树脂作为纬纱并纱、穿入,或与碳纤维或辅助纤维进行包芯加工或合捻加工,制成复合丝纱,将其作为纬纱穿入并粘合,这也很有效。另外,使用颗粒形态的树脂时,织造的碳纤维织物的表面可以涂布固体的颗粒状树脂并粘合,也可以以分散于水等液体中的状态涂布该分散体并粘合。
与碳纤维织物粘合的树脂只要可使碳纤维织物的应用性提高、和/或使使用碳纤维织物的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提高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热固化性树脂和/或热塑性树脂使用。只从提高织物的应用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选自环氧基、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酯、苯氧基、聚酰胺、聚酯、聚乙烯缩甲醛和聚烯烃的至少一种,其中尤其优选环氧基、聚酰胺。所述树脂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由绝对干燥状态以20℃/分钟的升温速度测定的熔点Tm(不具有熔点的为玻璃化转化温度+50℃)优选为150℃或以下。从使碳纤维织物在通常环境下应用时的应用性角度考虑,熔点Tm优选50℃或以上。
使所述树脂粘合的方法可以是使碳纤维织物和热源接触并加热,也 可以不使碳纤维织物与热源接触地加热,由此可以使附着的树脂与织物粘合。例如,以1m/分钟或以上的高速制备碳纤维织物时,优选使碳纤维织物与热源接触并加热。更优选将与热源接触并加热的方法和不接触而加热的方法结合使用并加热。本发明中使用导热性优异的碳纤维,因此,通过将多个上述热源连续配置在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步骤中,例如可以以1m/分钟或以上的高速有效地粘合树脂。如果接触,所述热源有热辊或热板。不接触时有远红外线或近红外线等放射线加热器等。
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性,优选将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L1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规定长L1的一半或以下的产品长L2,再次卷取。本发明所得的碳纤维织物主要是用作CFRP的强化材料,因此,如果不卷取就装箱则会产生褶皱或弯曲,损伤碳纤维纱条,扰乱碳纤维纱条的排列(笔直性)。因此,优选将卷取的方案作为产品形态。
另一方面,即使卷取,即使通过本发明实现高的生产速度,如果卷取长度短,也必须使织机频繁的停机,本发明的效果难以高效表达。因此,如上所述,优选连续织造产品长度L2的2倍或以上的长度的规定长L1,暂时卷取在与产品芯不同的中间芯(例如纸管、铁管等)上。这样,可以将织机的停机频率抑制在最小限度,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速度(织机的转数)。优选暂时卷取的规定长的L1的碳纤维织物在其它步骤中分割成规定长L1的一半或以下的产品长度L2,再次卷取。
规定长度L1更优选为成品长度L2的3倍或以上,进一步优选5倍或以上。从另外的角度考虑,规定长度L1优选300m或以上,进一步优选500m或以上,更优选700m或以上。
本发明中,将作为经纱的碳纤维纱条由各筒子上解舒、并纱,直接导入织机进行织造。将各筒子进行整经或部分整经之后(整经后),将片状的经纱组并纱,导入到织机中,则特别是使用纤度为400-6,000tex的粗纤度的碳纤维纱条时,各碳纤维纱条容易发生厚度不均,较多产生纱条间纱长的差异。由于该原因,可能使缓和的碳纤维纱条在织造中粘连,扰乱其排列(笔直性)。并且,所得织物本身产生凹凸,织物品质可能降低。上述问题可通过不经整经或部分整经,而分别由各筒子将碳纤维纱条并纱,直接导入织机中进行织造来消除。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比较例进行说明。各特性如下评价。
(织造性)
通过是否可至少运转300m来进行判断。
A:可连续运转300m或以上
B:无法连续运转300m或以上
(发生起毛)
以比较例1时的量为基准,目视判断织造时综纱、筘中的经纱的起毛发生量。
A:与比较例1时的量相比极少
B:与比较例1时的量相比少
C:为比较例1时的量
(纬纱穿梭性)
以比较例1时的量为基准,目视判断织造时纬纱的起毛发生量。
A:与比较例1时的量相比极少
B:与比较例1时的量相比少
C:为比较例1时的量
(织物应用性)
将织物用剪刀剪出15cm的正方形时,目视确认线圈偏离和脱散性。
A:有作为产品可以忽视的线圈偏离、松散
(织物中经纱长度差和经纱长度变动系数)
按以下顺序测定。
(a)铺覆5500mm,使碳纤维织物不松垂,在无张力下静置。
(b)作为测定基准,将与铺覆的织物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处切断。
(c)由测定基准处,分别对于织物幅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经纱测定5000mm长度,将该处的连接线切断。在测定长度时,铺覆织物,使织物不松弛,在无张力下静置,通过长测尺测定5000mm长度。
(d)边分解织物边横跨织物的全宽,每隔5条依次抽取经纱。
(e)将抽取的经纱长度分别精确至0.1mm单位测定长度。测定长度时,注意用手施加拉紧的程度的张力,使经纱不蛇行,同时用长测尺测定。
(f)计算测定长度的经纱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计算的差除以5000mm再乘以100,将所得值作为经纱长度的差(单位%)。
(g)计算测定了长度的经纱长度的所有值的标准偏差和平均值。将计算出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值再乘以100,将所得值作为变动系数(单位%)。
(织物中经纱间隙)
按以下顺序测定。
(h)从碳纤维织物上切取15cm长度。
(i)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切取的织物,在织物的整个宽度上,以0.01mm单位依次测定经纱之间的间隙距离,计算这些值的平均值。
(织物的树脂含浸性)
将常温固化型环氧树脂(东丽(株)制备TS树脂(S))浇在两片重叠的单向性织物的上面,目视观察通过手糊法含浸时背面的含浸性。
A:树脂迅速含浸
B:比A慢,但是在以可作为产品使用的程度的时间内含浸树脂
(织物的凹凸)
将5m单向性织物铺覆于台面,目视确认。通过是否有产品无法忽视的凹凸(高低差3mm左右或以上的凹凸)来判断。
A:没有产品无法忽视的凹凸
B:有产品无法忽视的凹凸(高低差3mm左右或以上的凹凸)
(织物中纬纱的蛇行)
A:比较例2或与比较例2同等的笔直性
B:比比较例2的笔直性稍差,但是是作为产品可忽视的蛇行
(实施例1)
使用以下的经纱、纬纱,通过喷气织机(津田驹工业(株)制造,ZA100),以1.1m/分钟的速度织造经纱密度2.5条/cm、纬纱密度3条/cm的单向性织物(平纹组织、碳纤维单位面积重量200g/m2)。
经纱:纤度为800tex的碳纤维纱条(根据JIS-R7601(1986)测定的拉伸强度4,900MPa,捻数0捻/m)
纬纱:玻璃纱(ECE2251/01.0Z)上以250捻/m包合共聚尼龙纱(5.5tex,融点110℃)(纤度28tex)
碳纤维纱条(经纱)由各筒子解舒并纱,未经整经,直接以127cm筘幅导入织机。经纱从以开口为代表的位置至综纱的经纱长度是综纱开口量的12倍。如图5所示,压杆8a使用自由旋转辊(表面皱纹加工),部分抑制导入到综纱的经纱的开口(通过配置该压杆8a,经纱5c的开口量(垂直方向的长度)在压杆8a的位置比没有压杆8a时的纱道9a减小5cm)。
引纬是通过1个主喷嘴(0.25MPa)、16个副喷嘴(0.4MPa),投梭次数为340次/分钟进行。这里,副喷嘴的配置间隔是由引纬一侧依次以70mm间隔2个、55mm间隔6个、50mm间隔4个、45mm间隔4个,反引纬一侧的距离比引纬一侧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短。
综纱的开口量为60mm,综纱开闭口时综纱静止角为0°,打纬动程量为85mm,筘齿厚度0.5mm。副喷嘴和筘齿的中心配置成存在于与织物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另外,使用马达驱动的积极方式的缓和机构吸收经纱的张力变动。
机织后,一边将作为热源的4个加热辊与织物直接接触一边加热,由此可以使纬纱中使用的共聚尼龙丝与碳纤维纱条粘合。
所述织造中,可以抑制综纱、筘中起毛发生,至少可连续运转300m。纬纱到达反引纬一侧的到达时间稍有偏差,但是其穿梭性对于织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水平。
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300m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产品长度50m,再次卷取,由此可以连续织造300m长度,无需每隔50m使织机停机,可以持续高速织造。即,生产性优异。
所得单向性织物与共聚尼龙纱成线状粘合,固定网眼,应用性优异。另外,经纱之间的间隙为0.15mm,开有充分的间隙,因此,在含浸树脂时含浸性也优异。另外,单向性织物中经纱的长度差为0.06%,其变动系数为4%,将5m的单向性织物铺覆在台面,完全未见作为产品有问题的程度的凹凸。纬纱稍有蛇行取向,与使用剑杆织机的比较例2相比稍差,但是并未致产品有问题的程度。
(实施例2)
变更以下几点,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织造碳纤维织物。
·使用宽幅机(筘幅152cm)作为喷气织机。
·副喷嘴有24个,副喷嘴的配置间隔为由引纬一侧依次为70mm间隔2个、55mm间隔10个、50mm间隔10个、45mm间隔4个,反引纬一侧的距离比引纬一侧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短。
·使用玻璃疏松纱(ECE2251/01.0Z的塔斯纶变形纱)作为纬纱的玻璃纱,将其与实施例1同样用共聚尼龙纱包芯。
·如图6所示,压杆8b使用自由旋转辊(表面皱纹加工)抑制,使导入到综纱的经纱5c部分不开口(经纱5c的纱道并纱至压杆8b的位置,经纱以开口为代表的位置(压杆8b)至综纱的纱长D4是综纱开口量的5倍),导入到织机中。
·使用通过弹簧的消极方式的缓和机构
·织物不与加热辊以及2个远红外线加热器接触,机织后加热。
所述织造中,经纱综纱、筘的起毛发生比实施例1得到了抑制,至少可连续运转300m。另外,纬纱到达反引一侧的到达时间比实施例1稳定,穿梭性稳定。
将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300m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产品长度50m,再次卷取。
所得单向性织物与共聚尼龙纱线状粘合,线圈固定,应用性优异。另外,经纱之间的间隙为0.21mm,开有足够的间隙,因此在含浸树脂时含浸性也优异。另外,单向性织物的经纱长度差为0.07%,其变动系数为5%,将5m单向性织物铺覆于台面时,完全未见作为成品有问题的凹凸。纬纱与实施例1同样,稍有蛇行取向,但是并未致产品有问题的程度。
(实施例3)
变更以下几点,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织造碳纤维织物。
·碳纤维织物的经纱密度为3.9条/cm,纬纱密度为5条/cm,碳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15g/m2
·在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引纬一侧和反引纬一侧的端部,与碳纤维织物(平纹组织)同样用纬纱同时机织其它组织(纱罗组织),同时在下游一侧将纬纱在其它组织和碳纤维织物之间切断,将其它组织与碳纤 维织物分离,将分离的其它组织的一部分穿入有孔的导纱器,使该导纱器旋转,对其它组织加捻(即,一边机织上述其它组织一边导出其它组织,使上述其它组织与碳纤维织物的距离增大)。
·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与引纬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轴弯曲的管状体,通过由筘表面侧向背面侧吹入的气体,将因机织碳纤维织物而穿入的纬纱由该管状体的一个开口穿过另一方开口。
·设有多个主喷嘴(即,在主喷嘴12的上游一侧配置辅助主喷嘴)。
所述织造中,与实施例1同样,经纱综纱、筘的起毛得到抑制,至少可连续运转300m。另外,纬纱到达反引纬一侧的到达时间与实施例2同样稳定,其穿梭性稳定。
将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300m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产品长度50m,再次卷取。
所得单向性织物与共聚尼龙纱粘合成线状,线圈固定,应用性优异。经纱之间的间隙为0.1mm,不如实施例1、2,但是开有足够的间隙,因此含浸树脂时的含浸性良好。另外,单向性织物中经纱长度的差为0.05%,其变动系数为4%,将5m单向性织物平铺在台面上,完全未见可能出现产品问题的程度的凹凸。纬纱的蛇行比实施例1、2更受到抑制,显示与使用剑杆织机的比较例2同一水平,非常笔直地取向。
(实施例4)
变更以下几点,与实施例3同样地织造碳纤维织物。
·将碳纤维织物的编织组织改为2/2斜纹组织,替代平纹;将其它组织改为平纹组织,替代纱罗。
·机织上述其它组织后,导出其它组织,使上述其它组织与碳纤维织物的距离增大。
·使用直线上的管状体替代弯曲的管状体,使轴与纬纱的穿梭方向交叉,配置于表面侧,对因机织碳纤维织物而穿入的纬纱吹入朝向管状体的出口的气体,使该纬纱穿过管状体中。
·在引纬一侧配置可以使纬纱通过的导纱器,每次打纬则将该导纱器的位置向纬纱返回的方向移动,对穿入的纬纱施加返回引纬一侧的方向的力
·纬纱是使用玻璃纤维和共聚尼龙纱(5.5tex,熔点110℃)的短 纤纱代替包芯变形纱,
所述织造中,与实施例3同样,综纱、筘的起毛得到抑制,至少可以连续运转300m。另外,纬纱到达反引纬一侧的到达时间与实施例2、3同样稳定,穿梭性稳定。
将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300m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产品长50m,再次卷取。
所得单向性织物与共聚尼龙纱线状粘合,线圈固定,应用性优异。另外,单向性织物中经纱的长度差为0.07%,其变动系数为5%,将5m的单向性织物铺覆于台面,完全未见作为产品有问题的程度的凹凸。纬纱的蛇行与实施例3同样受到抑制,纬纱非常笔直取向。
(实施例5)
变更以下几点,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织造碳纤维织物。
·设置夹具装置,代替管状体,该夹具装置与来自检测穿入了纬纱的检测器的信号同步运动,用该夹具把持穿入的纬纱,对纬纱施加张力
所述织造中,与实施例1同样,综纱、筘的起毛得到抑制,至少可连续运转300m。另外,纬纱到达反引纬一侧的到达时间与实施例1同样,穿梭性是在织造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将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300m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产品长50m,再次卷取。
所得单向性织物与共聚尼龙纱线状粘合,线圈固定,操作性优异。经纱之间的间隙为0.1mm,不如实施例1或2,但是由于开有间隙,因此含浸树脂时的含浸性良好。另外,单向性织物中经纱的长度差为0.07%,其变动系数为5%,将5m单向性织物铺覆在台面时,完全未见产品出现问题的程度的凹凸。纬纱的蛇行被抑制为与实施例3、4同水平,纬纱非常笔直取向。
(实施例6)
变更以下几点,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织造碳纤维织物
·不使用压杆8a,不对导入综纱的经纱的开口进行部分抑制
所述织造中,综纱、筘的起毛发生比实施例1稍微多,但并未达到产品有问题的程度,至少可连续运转300m。另外,纬纱到达反引纬一 侧的到达时间与实施例1同样,穿梭性是织造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将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300m卷取。
所得单向性织物与实施例1大致同等。具体来说,与共聚尼龙纱成线状粘合,线圈固定,应用性优异。另外,经纱之间的间隙为0.17mm,开有充分的间隙,因此在含浸树脂时含浸性也优异。另一方面,单向性织物中经纱的长度差为0.08%,其变动系数为4%,将5m单向性织物铺覆在台面时,完全未见产品出现问题的程度的凹凸。纬纱稍有蛇行取向,与使用剑杆织机的比较例2相比稍差,但未达到产品出现问题的程度。
(比较例1)
按照纤度200tex的碳纤维纱条(东丽制“トレカ(注册商标)”T300B-3K,JIS-R7601(1986)测定的拉伸强度为3,540MPa,捻数0捻/m),通过喷水织机织造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为5条/cm的双向性织物(碳纤维单位面积重量200g/m2),织造时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织造:0.8m/分钟(纬纱投梭400次/分钟)的速度、在综纱的开口量80mm的条件下、使用消极方式的缓和机构、不使用压杆、经纱以开口为代表的位置至综纱的经纱长度为综纱开口量(80mm)的12倍。碳纤维纱条由各筒子解舒,并纱,整经,得到纱束,使用该纱束进行织造。
机织后继续使作为热源的四个辊与织物直接接触,由此使附着于碳纤维纱条的水分干燥。该干燥步骤不需要喷气织机,只需喷水织机即可以完成必须的步骤。
所述织造中,纬纱投梭部、综纱、筘非常多地发生起毛,如果不停机除去起毛,难以连续运转200m或以上。另外,经纱出现纱长差,所得织物本身出现作为成品有问题的程度的凹凸。另外,双向性织物中经纱的长度差为0.3%,其变动系数为17%。
(比较例2)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经纱和纬纱,通过剑杆织机织造同样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的单向性织物,碳纤维纱条由各筒子上解舒、并纱,不经整经即用筘幅100cm导入到织机中。织造在综纱开口量为85mm、综纱开闭口的综纱静止角150°、打纬动程量10mm、筘齿厚度0.2mm 的条件下,不使用缓和机构和压杆,经纱以开口为代表的位置至综纱的经纱长度为综纱开口量(80mm)的12倍。
结果,只以0.6m/分钟(纬纱投梭180次/分钟)的速度即可以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水平的抑制起毛的织造。所得单向性织物有共聚尼龙纱粘合成线状,线圈固定,应用性优异。经纱之间的间隙为0.15mm,间隙充分,但单向性织物中的经纱的长度差为0.21%,其变动系数为11%。另外,将5m单向性织物铺覆在台面,分散存在高低差5mm或以上的凹凸。纬纱蛇行受到抑制,纬纱非常笔直取向。
以上结果汇总于表1。
Figure GSB00000259058200261
产业实用性
如上述说明,本发明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中,通过使用喷气织机,可以使织物的生产性(生产速度)提高非常大。
所得碳纤维织物可形成纬纱不蛇行、笔直排列、且经纱的长度差和经纱的长度变动系数在特定范围内、品质特别优异的织物。所述碳纤维织物适合在一般工业领域、特别是土木·建筑领域中使用的补修、补强用途的织物、或通过真空成型法等成型为CFRP的织物、或热熔胶法等对预浸渍进行后加工的织物。

Claims (20)

1.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以纤度为400-6,000tex的碳纤维纱条作为经纱、以纤度为该碳纤维纱条的1/5以下的辅助纤维作为纬纱织造的单向性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织造时,使用综纱的开闭口中综纱静止角在0-50°范围内的喷气织机。
2.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使用机织该碳纤维织物的纬纱,在与要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至少引纬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同时机织其它组织,同时在该其它组织与上述碳纤维织物之间切断纬纱,使这些其它组织与碳纤维织物分离,对该其它组织加捻。
3.权利要求2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一边机织上述其它组织、或者在机织后导出该其它组织,使该其它组织与上述碳纤维织物的距璃增大。
4.权利要求3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在与要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引纬一侧相反侧配置管状体,使其轴与该纬纱的穿梭方向交叉,或者配置轴弯曲的管状体,将用于机织碳纤维织物而引入的纬纱由该管状体的一侧开口穿过另一侧开口。
5.权利要求2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其它组织穿过具有孔的导纱器,通过使该导纱器旋转来对上述其它组织加捻。
6.权利要求2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碳纤维织物是平纹、斜纹或缎纹的组织,上述其它组织是平纹、纱罗或它们的组合的组织。
7.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在与要机织的碳纤维织物的引纬一侧相反侧配置管状体,使其轴与该纬纱的穿梭方向交叉,或者配置轴弯曲的管状体,将用于机织碳纤维织物而引入的纬纱由该管状体的一侧开口穿过另一侧开口。
8.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碳纤维织物的经纱密度为1-8条/cm,纬纱密度为0.4-8条/cm。
9.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具有喷射气体的一个主喷嘴和多个副喷嘴,相对纬纱的穿梭方向,在该主喷嘴的下游一侧以每隔2-15cm织物幅度配置一个的间隔配置各个副喷嘴,且相对纬纱穿梭方向,在上述主喷嘴的上游一侧具有喷射气体的辅助主喷嘴,由这些喷嘴喷射气体,使纬纱穿梭。
10.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综纱的开口量在10-75mm的范围内。
11.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至少部分抑制导入综纱的经纱的开口。
12.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具有喷射气体的多个副喷嘴,各副喷嘴如下配置:该副喷嘴的中心和筘齿的中心存在于与织物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基本同一直线上。
13.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筘的筘齿厚度为0.1-2mm的范围内。
14.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打纬动程量在50-150mm的范围内。
15.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具有喷射气体的多个副喷嘴,筘幅在100-350cm的范围内,且引纬一侧相反一侧的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比引纬一侧的最端部的副喷嘴和与其相邻的副喷嘴之间的距离短。
16.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上述喷气织机中,筘幅在100-350cm的范围内,且在该筘幅的两个端部以外的筘幅内形成边组织。
17.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纬纱是选自玻璃纤维与有机纤维的短纤纱、玻璃纤维的短纤纱、有机纤维的短纤纱、玻璃纤维与有机纤维的交缠变形纱、玻璃纤维的交缠变形纱和有机纤维的交缠变形纱的至少一种。
18.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纬纱是以玻璃纤维作为芯丝、包覆有机纤维的长丝的包芯纱。
19.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织造的碳纤维织物以规定长度L1暂时卷取,将卷取的碳纤维织物分割成规定长度L1的一半以下的成品长度L2,再次卷取。
20.权利要求1的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作为经纱的碳纤维纱条由各筒子上解舒、并纱,直接导入到喷气织机中。
CN2007800145297A 2006-04-28 2007-04-27 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426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4868 2006-04-28
JP124868/2006 2006-04-28
PCT/JP2007/059145 WO2007126040A1 (ja) 2006-04-28 2007-04-27 炭素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6969A CN101426969A (zh) 2009-05-06
CN101426969B true CN101426969B (zh) 2011-08-10

Family

ID=38655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45297A Active CN101426969B (zh) 2006-04-28 2007-04-27 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57013B2 (zh)
EP (1) EP2014806B1 (zh)
KR (1) KR101337830B1 (zh)
CN (1) CN101426969B (zh)
ES (1) ES2398976T3 (zh)
WO (1) WO2007126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84225A (en) * 1976-05-27 1980-08-26 Nobuo Fukushim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iented amorphous aromatic polymeric films
WO2008139892A1 (ja) * 2007-05-11 2008-11-20 Toray Industries, Inc. 走行糸条の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JP5332855B2 (ja) 2009-04-20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製膜装置
KR101048684B1 (ko) * 2010-11-16 2011-07-14 주식회사씨앤에프 고밀도 하이브리드 탄소프리폼 제조 방법
US9181134B1 (en) 2011-04-27 2015-11-10 Israzion Ltd. Process of converting textile solid waste into graphite simple or complex shaped manufacture
CN102425023B (zh) * 2011-09-27 2014-05-28 东华大学 一种包覆式碳纤维长丝复合纱的吸波机织物及其用途
KR102112303B1 (ko) * 2012-10-05 2020-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일방향 프리프레그를 포함하는 하우징,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가공 방법
JP6316044B2 (ja) * 2014-03-20 2018-04-2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強化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
KR101677021B1 (ko) * 2014-07-02 2016-11-17 주식회사 현대화이바 에어 제트 직기를 이용한 탄소섬유 고속 제직 장치
KR101618447B1 (ko) 2014-09-16 2016-05-04 서울시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화이버 제조방법을 이용한 강유전체층의 제조방법
KR101794299B1 (ko) * 2017-02-21 2017-11-06 주식회사 경신화이바 마스트 섹션
US11486136B2 (en) 2018-04-16 2022-11-01 Intumescents Associates Group (IAG), LLC Fire resistant co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371541A (zh) * 2018-10-23 2019-02-2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避免编织成型立体织物边棒损伤的工艺方法
CN113046853A (zh) * 2021-05-07 2021-06-29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化纤叠丝机
CN115874342A (zh) * 2023-02-27 2023-03-31 无锡市鼎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式碳纤维布的织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0913A (zh) * 1997-08-04 1999-03-17 东丽株式会社 碳纤维织物和用该织物的纤维强化塑料成品以及该成品的制造方法
CN1046974C (zh) * 1995-03-08 1999-12-01 东丽株式会社 增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3241030B2 (ja) * 2000-01-11 2001-12-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02138344A (ja) * 2000-10-25 2002-05-14 Nippon Mitsubishi Oil Corp 一方向性炭素繊維織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補強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3090U (zh) * 1971-01-30 1972-09-02
US4320160A (en) * 1979-08-21 1982-03-16 Toray Industries, Inc. Fabric structure for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JPS5841950A (ja) * 1981-08-31 1983-03-11 東レ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用補強基材
US4622254A (en) * 1981-08-31 1986-11-11 Toray Industries, Inc. Fiber material for reinforcing plastics
JPS59192752A (ja) * 1983-04-13 1984-11-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織機における定位置停止制御方法
JPS6253442A (ja) * 1985-08-27 1987-03-0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消極ドビ−開口式無杼織機による製織方法
JPS6360743A (ja) * 1986-09-02 1988-03-16 東レ株式会社 軽量複合材料
DE3636072C1 (en) 1986-10-23 1988-03-03 Stapla Ultraschalltechnik Gmbh Device intended especially for the connection of electrical conductors
JPS63152637A (ja) * 1986-12-16 1988-06-25 Toray Ind Inc 樹脂の補強用プリフオ−ム材
ES2051274T3 (es) * 1986-12-25 1994-06-16 Toray Industries Materiales compuestos altamente resistentes.
JPH0431269Y2 (zh) * 1987-01-10 1992-07-28
JPH01174413A (ja) 1987-12-28 1989-07-11 Toyobo Co Ltd 複合糸プリプレグ
US4957144A (en) 1987-12-28 1990-09-18 Nissan Motor Co., Ltd. Tack-in system of shuttleless loom
JPH01174645A (ja) 1987-12-28 1989-07-11 Nissan Motor Co Ltd 無杼織機のタックイン装置
DE3810335A1 (de) 1988-03-26 1989-10-05 Dornier Gmbh Lindauer Luftduesenwebmaschine mit schussfadenklemm- und streckeinrichtung
JPH07861B2 (ja) 1988-10-24 1995-01-11 東レ株式会社 複合材料用メッシュ織物の製造方法
JPH0823095B2 (ja) * 1989-06-06 1996-03-06 東レ株式会社 補強繊維織物
JPH03241030A (ja) 1990-02-16 1991-10-28 Toray Ind Inc 製織方法
JP2817007B2 (ja) 1990-09-10 1998-10-2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房耳処理装置
JP2955145B2 (ja) * 1992-09-08 1999-10-04 東レ株式会社 扁平糸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3391053B2 (ja) 1993-04-01 2003-03-31 東レ株式会社 ウォータ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よる炭素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
US5960834A (en) * 1994-03-24 1999-10-05 Toray Industries, Inc. Curved pipe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H07279002A (ja) 1994-04-08 1995-10-24 Toray Ind Inc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の緯入れ装置
EP0750004B1 (en) * 1995-01-09 2004-07-07 Toray Industries, Inc. Prepregs and carbo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JP3283394B2 (ja) 1995-03-03 2002-05-2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における織段防止方法
JPH08325943A (ja) 1995-05-26 1996-12-10 Nitto Boseki Co Ltd ガラス繊維用集束剤及びガラス繊維ヤ−ン
JPH09267400A (ja) * 1996-04-02 1997-10-14 Toray Ind Inc Frp曲り管
TW459075B (en) * 1996-05-24 2001-10-11 Toray Ind Co Ltd Carbon fiber, acrylic fiber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TW359642B (en) * 1997-04-21 1999-06-01 Toray Industries Resin composition for fiber-reinforced complex material, prepreg and fiber-reinforced complex material
JPH1112891A (ja) 1997-06-17 1999-01-1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圧力設定装置
TW434360B (en) * 1998-02-18 2001-05-16 Toray Industries Carbon fiber matrix for reinforcement, laminate and detecting method
JP2000008241A (ja) 1998-06-22 2000-01-11 Unitika Ltd 耳ほつれ防止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839A (ja) 1998-06-29 1999-01-06 Toray Ind Inc 扁平糸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AU760808B2 (en) * 1999-03-23 2003-05-22 Toray Industries, Inc. Composite reinforcing fiber base material, preform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JP2001303396A (ja) 2000-04-17 2001-10-31 Toray Ind Inc フィラメント織物の製織方法および製織用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
JP3894035B2 (ja) * 2001-07-04 2007-03-14 東レ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強化基材、それからなる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複合材料
US7081218B2 (en) * 2001-08-07 2006-07-25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upsized FRP member
JP4254158B2 (ja) * 2001-08-20 2009-04-15 東レ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基材の製造方法、プリ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3961318B2 (ja) 2002-03-14 2007-08-2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用の変形筬
AU2003262050B2 (en) * 2002-11-14 2009-07-02 Toray Industries, Inc. Reinforcing fiber substrat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U2003261953B2 (en) * 2003-09-05 2009-11-26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anufacturing reinforced fiber textile
WO2007099825A1 (ja) * 2006-02-28 2007-09-07 Toray Industries, Inc. プリフォーム用の強化繊維基材など、およびその強化繊維基材の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な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4C (zh) * 1995-03-08 1999-12-01 东丽株式会社 增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210913A (zh) * 1997-08-04 1999-03-17 东丽株式会社 碳纤维织物和用该织物的纤维强化塑料成品以及该成品的制造方法
JP3241030B2 (ja) * 2000-01-11 2001-12-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02138344A (ja) * 2000-10-25 2002-05-14 Nippon Mitsubishi Oil Corp 一方向性炭素繊維織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補強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志康.CFS碳纤维补强织物的织机改造和工艺研究.《合成纤维》.2004,第33卷(第5期),41-4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6969A (zh) 2009-05-06
EP2014806A1 (en) 2009-01-14
US7857013B2 (en) 2010-12-28
EP2014806A4 (en) 2011-03-23
EP2014806B1 (en) 2012-11-28
WO2007126040A1 (ja) 2007-11-08
KR101337830B1 (ko) 2013-12-06
KR20090006212A (ko) 2009-01-14
US20100032049A1 (en) 2010-02-11
ES2398976T3 (es) 2013-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6969B (zh) 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
KR100444086B1 (ko) 보강직물과그제조방법및제조장치
JP3094835B2 (ja) 補強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101781667B1 (ko) 원더 패브릭
CN107974753A (zh) 一种天丝棉涤弹力泡泡布的生产工艺
US20170159214A1 (en) Lyocell-Polyester Fabric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EP3447179A1 (en) Hydroentangled woven fabric
CN101538759A (zh) 锦纶丝与苎麻或亚麻的交织布及其织造方法
JP5019942B2 (ja) 炭素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
JP3089984B2 (ja) 補強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10443161B1 (en) High thread/ yarn count woven textile fabric and process of preparation thereof
Kaushik et al. Performance of spliced yarn in warping and weaving
WO2020072009A1 (en) Semi -finished composite materials containing natural fibers and production thereof
US3773606A (en) Preformed cross-laid fabric
JP2017160571A (ja) 強化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S5926550A (ja) 製織方法
Sennewald et al. Woven semi-finished products and weaving techniques
Basu Advances in the spinning, weaving, and knitting of silk
JP3633197B2 (ja) 炭素繊維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095300A (en) Textile material having a fibrous appearance
CN109056155A (zh) 一种纤维布斜纹织造工艺
Smriti et al. Cotton in weaving technology
Mishra et al. Fabric Formation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Pastore Illustrated glossary of textile terms for composites
JP6947816B2 (ja) 織機、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超高密度織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