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0839B - 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0839B
CN101420839B CN2008101694438A CN200810169443A CN101420839B CN 101420839 B CN101420839 B CN 101420839B CN 2008101694438 A CN2008101694438 A CN 2008101694438A CN 200810169443 A CN200810169443 A CN 200810169443A CN 101420839 B CN101420839 B CN 101420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tracheae
department
pip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94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0839A (zh
Inventor
栗山博之
野村和雄
镜一丰
齐藤顺一
关根卓
永江公二
西野重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40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400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40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4009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39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400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39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148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40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791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0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0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0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08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具有用于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前面及后面开口的箱体,在箱体的后面开口具有可通气的后部门,由后部门的蒸发器将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与蒸发器一体地设置构成冷冻循环的膨胀阀、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单元。与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剂管集中配置在后部门的铰链侧,在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排水盘,排水盘具有向后部门的铰链侧延伸的延伸部,在延伸部设有制冷剂管穿通的孔部和排水管连接口。具有检测电子设备的排热温度的排热温度检测机构,还具有控制机构,在排热温度为由计算机室规定的不使蒸发器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以下时,停止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若排热温度超过设定排热温度,开始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由在收纳于箱体中的电子设备上附设的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的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有如下结构的电子设备冷却***(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232945号说明书)和电子设备冷却装置(日本特开平8-316676),所述电子设备冷却***在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的箱体的空气出口侧配置空气-水热交换器,利用上述空气-水热交换器将由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所述风扇附设在收纳于箱体中的电子设备上。
这种电子设备冷却***设置在计算机室中,将设置于计算机室的服务器或网络设备冷却。另外,关于这种电子设备冷却装置,提出有设置进行箱体内的湿度控制的加热器或吸湿排湿件的结构。
但是,由于电子设备抗水性差,希望不将水带入到计算机室中。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由于空气-水热交换器配置在电子设备附近,若从使冷却水(チラ—水)在该空气-水热交换器中循环的路径的一部分产生漏水现象,则由于该水而会损坏电子设备。
另外,在将这样的电子设备多台层装收纳在箱体中并对其进行冷却的情况下,由上述风扇从这些电子设备向空气-水热交换器送风的空气温度(热负荷)由于这些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例如希望以重点冷却热负荷大的区域、而对热负荷小的区域几乎不冷却这样的方式对冷却进行轻重之分,有效地冷却层装的电子设备。
但是,以往的结构中,空气-水热交换器不论热负荷的大小,总是使被冷却到一定温度的冷却水在该空气-水热交换器的整个区域循环,因此不能够有效地冷却层装的电子设备。另外,由于总是使被冷却到一定温度的冷却水在空气-水热交换器中循环,故而具有能量消耗量变大的问题。
鉴于上述状况,考虑代替冷却水循环的空气-水热交换器,在后部门设置构成冷冻循环而使制冷剂循环的蒸发器。但是,在后部门设置蒸发器的情况下,由于在蒸发器上连接有从构成冷冻循环的热源机延伸的制冷剂配管,阻碍该后部门的开闭。另外,此时,若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循环,则在蒸发器产生结露,故而要求该结露的水(排水)不会影响到电子设备。
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室中,在增设服务器或网络设备时,预定增设收纳该设备的箱体。但是,在现有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中,要增设箱体时,箱体的增设操作复杂。
但是,计算机室通常被控制在一定湿度及一定温度,并且电子设备为了防水而需要防止结露。但是,现有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由于设置进行湿度控制的加热器、吸湿排湿件,故而增加了零件数量。另外,现有装置由于在电子设备附近使用冷却水,故而也需要进行严密的漏水防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水、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冷却***。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地冷却在箱体内层装收纳的电子设备且可降低冷却时的能量消耗量的电子设备冷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后部门设有蒸发器,也能够顺畅地开闭该后部门的电子设备冷却***。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设于后部门的蒸发器上产生的结露水影响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冷却***。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增设构成电子设备冷却装置的设备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结露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前面及后面开口,在该箱体的后面开口设有可通气的后部门,在该后部门一体地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膨胀阀、该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箱,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所述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
根据该结构,由于向配置于后部门的蒸发器供给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即使万一从制冷剂循环的路径产生泄漏,也能够防止由该制冷剂引起的电子设备的短路或者漏电这样的损伤。另外,由于将蒸发器和膨胀阀以及电装箱一体地配置在后部门,故而能够将该蒸发器、膨胀阀以及电装箱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处理,通过将该单元例如与构成冷冻循环的热源机连接,能够简单地将电子设备发出的热冷却。另外,由于利用后部门的蒸发器将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能够防止由电子设备发出的热量而使室温过度上升、在室内中产生温度分布的情况。
在该结构中,可以将所述蒸发器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大致整个区域,将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剂管以及所述膨胀阀集中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将所述电装箱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下方区域。另外,可以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使该箱体自如移动的滚动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用于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前面及后面开口的箱体,并且在该箱体的后面开口设有可通气的后部门,在该后部门一体地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膨胀阀以及该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箱,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所述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因此不使用水、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子设备。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冷却***具有用于层装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前面及后面开口,在所述箱体的后面开口设有可通气的后部门,在该后部门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该蒸发器被分割成多个蒸发部且可使制冷剂有选择地在各蒸发部流通,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所述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
根据该构成,由于具有用于层装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前面及后面开口的箱体,在该箱体的后面开口设有可通气的后部门,在该后部门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该蒸发器被分割成多个蒸发部且可使制冷剂有选择地在各蒸发部流通,因此,例如能够增加在与热负荷大的区域相当的蒸发部流动的制冷剂量,并且能够减少在与热负荷小的区域相当的蒸发部流动的制冷剂量,能够有效地冷却在箱体内层装收纳的电子设备。另外,通过使冷却剂有选择地在各蒸发部流通,例如能够减少在与热负荷小的区域相当的蒸发部流动的制冷剂量,故而能够降低蒸发器整体的制冷剂循环量,进而可以谋求消耗能量的降低化。
在该结构中,可以将所述蒸发器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大致整个区域,将与所述蒸发器的各蒸发部连接的制冷剂管以及分别设于多个蒸发部的膨胀阀集中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将所述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箱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下方区域。
另外,可以将所述蒸发部上下分割。还可以以预先设于所述箱体的搁板部为界分割所述蒸发部。另外,以所述搁板部为界被分割后的蒸发部可以进一步被分割成多个。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用于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前面及后面开口的箱体,在该箱体的后面开口具有可通气的后部门,在该后部门一体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膨胀阀以及该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箱,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所述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在箱体中层装收纳的电子设备,并且可谋求冷却时的能量消耗量的降低化。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冷却***具有用于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前面及后面开口,在该箱体的后面开口具有可通气的后部门,在该后部门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细径的液管及粗径的气管以使该气管比所述液管更靠近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的方式集中配置在该铰链侧,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所述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后部门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与蒸发器连接的细径的液管及粗径的气管以使该气管比液管更靠近后部门的铰链侧的方式集中配置在该铰链侧,因此在开闭后部门时能够将粗径的气管的挠曲量抑制得较小,并且能够以较小的力顺畅地开闭该后部门。
另外,所述液管及所述气管可以是分别与从具有压缩机及冷凝器的热源机延伸的主液管及主气管连接的挠性液管及挠性气管。
另外,所述箱体可以设置在双重台面之上,该双重台面具有在下台面之上隔开空间配置的上台面,在所述空间内设有所述主液管及所述主气管,与这些主液管及主气管连接的所述挠性液管及挠性气管通过在所述上台面形成的开口而与在所述箱体的后部门配置的所述蒸发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后部门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与蒸发器连接的细径的液管及粗径的气管以使该气管比液管更靠近后部门的铰链侧的方式集中配置在该铰链侧,因此在开闭后部门时能够将粗径的气管的挠曲量抑制得较小,并且能够以较小的力顺畅地开闭该后部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冷却***具有用于收纳多个电子设备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前面及后面开口,在该箱体的后面开口具有可通气的后部门,在该后部门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剂管集中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接受从该蒸发器流下的排水的排水盘,该排水盘具有向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延伸的延伸部,在该延伸部设有所述制冷剂管穿通的孔部、和连接排水管的排水管连接口,所述排水管用于将蓄积在所述排水盘中的排水排出机外。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配置于后部门的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接受从该蒸发器流下的排水的排水盘,故而可防止该排水(结露水)在箱体内影响电子设备。另外,排水盘具有向后部门的铰链侧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在该延伸部设有所述制冷剂管穿通的孔部、和连接用于将在所述排水盘中蓄积的排水向机外排出的排水管的排水管连接口,因此,在后部门中能够紧凑地配置蒸发器、制冷剂管、排水盘以及排水管。
在该结构中,可以将所述蒸发器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大致整个区域,将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剂管以及所述膨胀阀集中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将所述电装箱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下方区域。另外,可以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使该箱体自如移动的滚动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配置于后部门的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接受从该蒸发器流下的排水的排水盘,故而能够防止该排水(结露水)影响到收纳于箱体中的电子设备。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通过热源机和多个蒸发器构成冷冻循环,所述热源机具有压缩机以及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经由挠性液管及挠性气管相对于自所述热源机延伸的主液管及主气管并列地连接,并且分别配设在将收纳有带风扇的电子设备的多个箱体的开口闭塞的后部门,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由附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并且预先较粗地形成所述主液管及所述主气管,以能够增设所述热源机或配设于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在所述主液管及所述主气管的规定位置设有所述热源机或所述蒸发器的增设用连接口。
根据本发明,由于预先较粗地形成所述主液管以及所述主气管,以能增设所述热源机或配设于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在主液管及主气管的规定位置设有热源机或者蒸发器的增设用连接口,故而能够容易地增设热源机或蒸发器。
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所述箱体设置在双重台面之上,该双重台面具有在下台面之上隔开空间配置的上台面,在所述空间内设有所述主液管及所述主气管,与设于所述主液管及主气管的所述连接口连接的所述挠性液管及挠性气管,通过在所述上台面形成的开口而与在所述箱体的后部门配置的所述蒸发器连接。
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在所述主液管及所述主气管,在各管延伸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设有所述连接口。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在所述下台面与所述上台面之间的空间内设有将所述主液管及所述主气管分支的分支单元,在所述分支单元设有所述连接口。
本发明由于预先较粗地形成主液管及主气管,以能增设热源机或配设于后部门的蒸发器,在主液管及主气管的规定位置设有热源机或蒸发器的增设用连接口,故而能够容易地增设构成电子设备冷却装置的热源机或者蒸发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热源机和蒸发器构成冷冻循环,所述热源机具有压缩机以及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与从所述热源机延伸的冷却剂配管连接,并且配设在将收纳有带风扇的电子设备的箱体的开口闭塞的后部门,将所述箱体配设在计算机室中,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由附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计算机室,具有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排热温度的排热温度检测机构,并且具有控制机构,在所述排热温度为由所述计算机室规定的不使所述蒸发器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以下时,所述控制机构停止向所述蒸发器供给制冷剂,若所述排热温度超过所述设定排热温度,所述控制机构开始向所述蒸发器供给制冷剂。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电子设备的排热温度为由计算机室规定的不使蒸发器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以下时,停止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若排热温度超过设定排热温度,开始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故而无需设置进行湿度控制的加热器、吸湿排湿件,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防止蒸发器的结露。
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具有检测通过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的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和运转控制机构,所述运转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以使所述制冷剂温度不低于由所述计算机室规定的不使所述蒸发器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所述蒸发器由多个蒸发部构成,可使制冷剂有选择地在各蒸发部流通,并且在与各蒸发部连接的制冷剂管分别设置膨胀阀,所述排热温度检测机构分别检测各蒸发部上游的电子设备的排热温度,所述控制机构对应各所述排热温度判断其是否为由所述计算机室内规定的不使所述蒸发器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以下,停止向排热温度为设定排热温度以下的配置于电子设备下游的蒸发部供给制冷剂,若所述排热温度超过设定排热温度,则开始向所述蒸发部供给制冷剂。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热源机和蒸发器构成冷冻循环,所述热源机具有压缩机及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与从所述热源机延伸的冷却剂配管连接,并且配设在将收纳有带风扇的电子设备的箱体的开口闭塞的后部门,将所述箱体配设在计算机室中,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由附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计算机室,具有检测通过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的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并且具有运转控制机构,所述运转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以使所述制冷剂温度不低于由所述计算机室内规定的不使所述蒸发器结露的设定制冷剂温度。
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压缩机的运转以使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不低于由计算机室规定的不使蒸发器结露的设定制冷剂温度,因此,无需设置进行湿度控制的加热器、吸湿排湿件,能够由简单的构成防止蒸发器的结露。
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所述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蒸发器的入口制冷剂温度及出口制冷剂温度,所述运转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以使入口制冷剂温度以及出口制冷剂温度中的最小值不低于所述设定制冷剂温度。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理想的是,所述蒸发器由多个蒸发部构成,可使制冷剂有选择地在各蒸发部流通,并且在与各蒸发部连接的制冷剂管分别设置膨胀阀,所述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分别检测各蒸发部的入口制冷剂温度及出口制冷剂温度,所述运转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以使各蒸发部的入口制冷剂温度及出口制冷剂温度中的最小值不低于所述设定制冷剂温度。
本发明在电子设备的排热温度为由计算机室规定的不使蒸发器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以下时,停止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若排热温度超过设定排热温度,则开始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防止蒸发器的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冷却***的图;
图2是表示服务器机柜的图;
图3是表示电子设备冷却装置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4是服务器机柜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打开后部门状态下的服务器机柜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图5拆下罩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蒸发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排水盘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排水盘的俯视图;
图10是排水盘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主液管及主气管的连接口部分的图;
图12是表示使用有分支单元的电子设备冷却***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一结露防止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二结露防止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使用有水冷式热源机的电子设备冷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冷却***的图。
该电子设备冷却***1是将配设于计算机室2的多个电子设备3(参照图2)冷却的***。该计算机室2双重台面地构成,在该双重台面上放置服务器机柜(サ—バラツク)10。
图2是表示服务器机柜10的图。服务器机柜10具有前面及后面开口的箱体11,在该箱体11内,多个电子设备3使其背面朝向箱体11后面而上下层装配置。另外,在该箱体11后面设置自如闭塞后面开口65的单扇开闭的后部门12,该后部门12自如通风地构成,在其内部构成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另外,在服务器机柜10的底设置滚动轮13,能够容易地移动服务器机柜10。
上述电子设备3是服务器或网络设备,通常,这种电子设备是附设有冷却用的风扇4的带风扇的电子设备,具有强制空冷功能,即,在设备内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驱动风扇4,并且向设备内导入外界气体并从设备背面排出。因此,通过将电子设备的背面朝向箱体11背面配置,如图2虚线标记表示冷却风的流动,通过附设于电子设备3的风扇4从箱体前面开口吸入室内空气,将电子设备3冷却通过后部门12而返回到室内。另外,通过打开该后部门12,容易对箱体11内的电子设备3进行维修。
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与服务器机柜10的后部门12一体构成,设于多个(例如三台)服务器机柜10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与从一台热源机30(参照图1)延伸的主制冷剂配管31(参照图1)并列连接。即,由该多个(3台)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和配管连接这些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热源机30构成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将在计算机室12中配置12台服务器机柜10并将三台服务器机柜10中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分别与一台热源机30连接的一***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四***配置。
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是通过与热源机30配管连接而构成进行冷冻循环的冷冻回路的单元,如图2所示,具有蒸发器21,从电子设备3排出的空气在后部门12中的蒸发器21流通时,通过蒸发器21将该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该蒸发器21跨过后部门12的大致上下而延伸(另外,也可以跨过后部门12的大致整个面延伸),以上下大致中间部为界而被分割成上侧蒸发部22和下侧蒸发部23,上侧蒸发部22进行箱体11上半部分的电子设备3的冷却,下侧蒸发部23进行下半部分的电子设备3的冷却。
在本构成中,由于向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蒸发器21供给使冷冻循环循环的制冷剂,即使万一从制冷剂循环的路径产生制冷剂泄漏,该制冷剂能够立即蒸发,可防止电子设备3的短路或者漏电这样的事故。
图3是表示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的电路构成的图。如该图所示,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经由挠性液管(液管)25及挠性气管(气管)26相对于构成从热源机30延伸的主制冷剂配管31的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并列连接。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适用具有柔软性以及制冷剂不透过性的挠性管,挠性液管25适用直径较小的管,挠性气管26适用直径较大的管。
在从热源机30延伸的主液管31A以及主气管31B分别连接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的一端。挠性液管25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液管连接部PIN连接。从该液管连接部PIN延伸的制冷剂配管(液管)27分支为两路,一液分支管27A经由膨胀阀28A与上侧蒸发部22的入口连接,另一液分支管27B经由膨胀阀28B与下侧蒸发部23的入口连接。
各蒸发部22、23的出口与一个合流制冷剂配管(气管)29连接,在设于该合流制冷剂配管29端部的气管连接部POUT连接挠性气管26。由此,在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2中的各蒸发部22、23,使制冷剂有选择地流通地连接制冷剂配管。
这样,由于经由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连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蒸发器21,因此在开闭内设有该蒸发器21的后部门12时,上述挠性配管25、26挠曲而不会妨碍后部门12的开闭。另外,即使将这些配管连接着也能够对服务器机柜10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在此,如图1所示,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在计算机2的上台面2A和下台面2B之间的台面下空间内引绕,与该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连接的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通过上台面2A的开口孔2C(参照图2)与后部门12内的蒸发器21连接。因此,如图2所示,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从蒸发器21向下方延伸后在台面下空间内缓缓弯曲地引绕,由于这些挠性配管25、26的长度具有余量,在后部门12开闭时,仅挠性配管25、26配合后部门12的动作而移动。因此,在后部门12开闭时,对其他配管不作用力,其他配管、例如主液管31A以及主气管31B可适用钢管。
在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在蒸发器21的下方设有电装单元(电装箱)51、和与该电装单元51连接的遥控器52。该电装单元51经由四个温度传感器(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29A~29D分别检测上侧蒸发部22的入口制冷剂温度L1及出口制冷剂温度G1、和下侧蒸发部23的入口制冷剂温度L2及出口制冷剂温度G2,基于各蒸发部22、23的出入口温度差(L1~G1、L2~G2)进行各个膨胀阀28A、28B的控制,以成为适当的过热度(過熱度),并且具有与热源机30通信的功能。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中具有排热温度传感器(排热温度检测机构)29E、29F,其分别配置在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的上游侧,检测从收纳于上侧及下侧的电子设备3排出的空气的温度(排热温度)TX1、TX2,这些传感器29E、20F的输出向电装单元51输入。
在本构成中,电装单元51控制膨胀阀28A、28B的开度,由此能够有选择地使制冷剂在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流通。因此,例如在箱体11的大致中央的下方层装电子设备3时,电装单元51也能够使制冷剂向与收纳有电子设备3的下方对应的下侧蒸发部23流动、且关闭膨胀阀28A不使制冷剂向上侧蒸发部22流动。由此,能够防止多余地冷却未收纳电子设备3的箱体11的上方空间,可谋求消耗能量的降低化。
另外,从配置于箱体11上方的电子设备3的风扇4送风的空气温度(排气温度)高,从配置于该箱体11下方的电子设备3排出的排气温度低的情况下,上侧蒸发部22的出口制冷剂温度G1比下侧蒸发部23的出口制冷剂温度G2高。因此,电装单元51控制膨胀阀28A的开度使其比膨胀阀28B的开度大,将各蒸发部22、23的出入口温度差调整到适当的过热度。由此,与对应于下侧蒸发部23的热负荷小的区域B(图2)相比,能够重点冷却对应于上侧蒸发部22的热负荷大的区域A(图2),故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在箱体11中层装的电子设备3。
遥控器52配置在计算机室2的服务器机柜10的侧面或者背面等,有线或无线地与后部门12中的电装单元51连接。在该遥控器52中虽然省略图示,但设有室内温度传感器、操作按钮、显示部、蜂鸣器(报音部)等,根据该遥控器的操作,进行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的运转开始/停止、设定温度T0的变更、各种错误信息的报知(显示以及蜂鸣音输出)等。在此,设定温度T0为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目标温度,通常,设定计算机室2的室内目标温度。在该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中进行各部的控制,以使从箱体11的前面侧开口进入的空气或者通过蒸发器21的空气的温度成为该设定温度T0。
热源机30设置在室外,大致依次配管连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32、分油器33、四通阀34、热源侧热交换器(冷凝器)35、膨胀阀36以及储存筒(レシ—バタンク)37,在该储存筒37连接主液管31A,并且在与压缩机32入口连接的低压侧配管41经由储能器38连接主气管31B。
压缩机32具有定速运转用的AC压缩机(能力固定型的压缩机)32A、和频率可变运转用的变能压缩机(能力可变型的压缩机)32B,并且将这些压缩机并列连接,根据冷却的负荷,控制这些压缩机32A、32B的运转的开始停止以及可变控制压缩机32B的运转频率,能够构成热源机30整体的冷却能力。
更加具体说明,在各压缩机32A、32B的排出侧分别设有逆止阀42A、42B,在各逆止阀42A、42B下游合流的高压侧配管42依次连接分油器33、逆止阀43、四通阀34、热源侧热交换器35、膨胀阀36以及储存筒37。另外,与各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连接的低压侧配管41在储能器38的下游连接,在该储能器38的上游与四通阀34连接,经由该四通阀34与主气管31B连接。另外,不进行该四通阀34的切换,固定成图3的状态。
另外,在高压侧配管42,与膨胀阀36并列地连接逆止阀44,通过该逆止阀44容许从热源侧热交换35向储存筒37的流动并禁止逆向流动。另外,在上述逆止阀42A、42B与分油器33之间连接制冷剂返回管45,该制冷剂返回管45的前端与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连接。在该制冷剂返回管45设置开闭阀46,通过打开该开闭阀46,能够使从压缩机32A、32B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到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并且可降低压缩机32A、32B的排出能力。
另外,高压侧配管42经由液侧备用阀47与主液管31A连接,低压侧配管41经由气体侧备用阀48与主气管31B连接。另外,被分油器33分离后的油通过油返回管49而返回到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另外,一压缩机32A、32B的高压侧和另一压缩机32B、32A的低压侧通过油返回管32C、32D而相互连接,适当地调整各压缩机32A、32B中的油量。另外,在各压缩机32A、32B的排出侧分别设置高压开关5A、5B,在压缩机32A、32B的排出压力超过允许范围的上限时,通过高压开关5、6停止各压缩机32A、32B的运转。
另外,热源机30具有电装单元6l,该电装单元61经由内外通信线62与连接该热源机30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电装单元51可通信地连接。该电装单元61在与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电装单元51之间发送、接收控制信号、运转信号,并且输入设于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侧的遥控器52的操作,由此,进行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各部的控制。
该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中,在热源机30的电装单元51的控制下,压缩机32A、32B运转。此时,电装单元51基于由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外温度T2与由遥控器52检测出的室内温度T1的温度差(温差)等,控制各压缩机32A、32B的运转的开始/停止以及运转频率,并且利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热源侧热交换器35的出入口温度,并控制膨胀阀36的开阀度以使该出入口温度为适当范围。
此时,从压缩机32A、32B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在被热源侧热交换器35冷凝而液化之后,通过从热源机30延伸的主液管31A向计算机室2内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供给。
在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中,在主液管31A中流动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挠性液管25在液管27中流动,在此被分流成两***,一方通过膨胀阀28A在上侧蒸发部22流动,另一方通过膨胀阀28B在下侧蒸发部23流动,由各蒸发部22、23蒸发而气化,通过各蒸发部22、23的制冷剂蒸发热量,将通过各蒸发部22、23的空气冷却。
并且,在各蒸发部22、23气化的制冷剂在气管(合流制冷剂配管)29合流之后,通过挠性气管26向主气管31B流动并返回到热源机30。以上,进行冷冻循环。
接下来,对服务器机柜进行说明。
图4是服务器机柜的外观图。图5是表示打开后部门的状态的立体图。服务器机柜10具有用于收纳电子设备3(参照图2)的箱体11、和自如闭塞地开闭该箱体11的后面开口65的后部门12。
箱体11具有与所收纳的电子设备的规定一致的大小,具有板金性的顶板11A、底板11B以及侧板11C、11D而形成矩形。在该箱体11的前面以及后面分别形成前面开口64(参照图1)以及后面开口65,通过该开口64、65在箱体11内流通计算机室2的室内空气。另外,箱体11在顶板11A与底板11B之间设有与这些顶板11A及底板11B大致平行配置的隔板(搁板部)11E。该隔板11E将箱体11内进行划分,在隔板11E上配置电子设备3。该隔板11E由形成于两侧板11C、11D的支承部(未图示)支承,该支承部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多个。由此,能够将隔板11E配置在规定位置的支承部、或将多个该隔板11E配置在箱体11中。
后部门12弯曲金属(例如铝)板而形成,该后部门12的一端侧经由铰链66与箱体11连接,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开闭操作该后部门12时***作的手柄67。若操作该手柄67而将该手柄67拉向跟前侧时,如图5所示,后部门12以铰链66为中心转动,将箱体11的后面开口65开放。
另外,如图4所示,在后部门12外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12A,在该开口部12A配置有规定直径的孔68大致共面地形成的表面部件69。该表面部件69通过各孔68使后部门12能够通风,并且可以不使配置于该后部门12内部的蒸发器12在外部露出,提高服务器机柜10的美观。
在此,表面部件69的各孔68不阻碍通风而形成,例如开口率为60%以上。另外,该孔68的孔径设定成比人的手指小的直径。由此,例如可以防止配置于服务器机柜10的电子设备3的操作者通过该孔68而碰触到蒸发器21的情况,能够将因为该蒸发器21的叶片而把手指弄伤的事故防止于未然。
如图6所示,在后部门12的内面一体地设有配置在该后部门12大致整个区域的蒸发器21、在与该蒸发器21连接的液分支管27A、27B设置的各膨胀阀28A、28B、用于控制这些膨胀阀28A、28B的开度的电装单元51。这样,通过在后部门12的内面一体地配置蒸发器21、膨胀阀28A、28B以及电装单元51,能够将这些作为一体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处理,通过将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与热源机30连接,能够简单地将电子设备3发出的热量冷却。
如图6及图7所示,蒸发器21以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为界(即,以预先设于箱体11的隔板11E为界)被分割成上侧蒸发部22和下侧蒸发部23。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具有分别与各蒸发部22、23连接的细径的液分支管27A、27B、和粗径的气管29。这些液分支管27A、27B及气管29集中配置在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在本构成中,如图6所示,将气管29比液管27(液分支管27A、27B)更靠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配置。因此,与气管29的气管连接部POUT连接的粗径的挠性气管26配置在更接近铰链66的位置,因此,在开闭后部门12时,能够将挠性气管26的挠性量抑制得较小,能够由小力顺畅地开闭该后部门12。
如图7所示,蒸发器21是具有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70、层积配置于该制冷剂管70的多个散热用叶片71而构成的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在该蒸发器21的两端配置有包围住叶片71的管板72。将蒸发器21配置在后部门12(参照图6)时,该管板72在该后部门12侧设有与该后部门1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安装部72A而形成大致L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该安装部72A拧固在后部门12上,将蒸发器21固定在后部门12中。
如图6所示,电装单元51配置在蒸发器21的下方区域。由此,通过使被蒸发器21冷却的空气的一部分下降,将电装单元51冷却,因此无需在该电装单元51自身上设置冷却设备。另外,由于将电装单元51设置在蒸发器21的下方,故而连接该电装单元51和热源机30的电装单元61(参照图3)的内外通信线62(参照图3)与挠性配管25、26一同,通过开口孔2C而在上台面2A与下台面2B之间的台面下空间内引绕,因此能够缩短该内外通信线62的长度。因此,能够防止该内外通信线62拾取噪音,使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即与蒸发器21连接的各膨胀阀28A、28B稳定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6所示,在后部门12的内面以覆盖蒸发21的方式配置有规定直径的孔73大致共面形成的罩部件74。该罩部件74与上述表面部件69同样地由冲孔板形成,通过各孔73使后部门12能够通风。
罩部件74在开放后部门1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服务人员以外人员误接触蒸发器21的叶片。该罩部件74通过形成于周围的螺纹孔(未图示)拧固在后部门12上。在此,将螺纹孔的一部分形成为锁眼形孔,将罩部件74挂在临时固定在后部门12的螺钉为好。由此,由于在维修时能够将罩部件74临时固定在后部门12上,在后部门12上能够容易地拆装该罩74。
另外,罩部件74具有用于处理该罩部件74的一对手柄75。该手柄75分别安装在罩部件74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缘部,不会阻碍通风。
如图5所示,在将该罩部件74安装在后部门12上时,在罩部件74上、在与膨胀阀28A、28B相当的位置形成有开口76。该开口76起到不拆下罩部件74即可维修膨胀阀28A、28B的作用,例如,能够确认膨胀阀28A、28B的动作,或在该膨胀阀28A、28B的线圈部不良时,通过该开口76能够进行线圈部的更换。
如图5及图6所示,在蒸发器21的下部设有接受从蒸发器21流下的排水的排水盘77。如图8所示,该排水盘77位于电装单元51的上方,防止上述排水落入到电装单元51中。
在本构成中,计算机室2通过个别的空气调节装置(未图示)维持规定的温度及湿度(例如,25℃50%),在该温度及湿度的条件下,尽量不结露而由电装单元61控制压缩机32的运转。
因此,在通常的运转状态下,不假设在排水盘77中蓄积排水,但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在蒸发器21产生结露,该结露的水(排水)也不落入到电装单元51。
如图8及图9所示,该排水盘77具有位于蒸发器21下方的主体部77A、与该主体部77A连接且向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延伸的延伸部77B。该延伸部77B在后部门12的厚度方向上比主体部77A更宽幅地形成。如图8所示,在该延伸部77B形成有上述液管27贯通的细径的液管贯通孔部78、气管29贯通的粗径的气管贯通孔79。这些各孔部78、79具有在孔的周围圆筒状形成的堤坝部(土手)78A、79A,该堤坝部78A、79A的高度设定成与排水盘77大致相同高度。
如图9所示,气管贯通孔部79形成在延伸部7B的靠近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的角部附近。根据该构成,能够缩短贯通气管贯通孔部79的气管29与铰链66的距离X,因此,与该气管29的气管连接部POUT连接的粗径的挠性气管26也能够位于更靠近铰链66的位置。因此,在开闭后部门12时,能够将挠性气管26的挠性量抑制得较小,可顺畅地开闭该后部门12。
另外,液管贯通孔部78形成在与后部门12相对时不与气管贯通孔部79重合且尽量缩短距铰链66的距离的位置。具体而言,形成在自气管贯通孔部79靠近蒸发器21以及后部门12的位置。由此,通过该液管贯通孔部78的液管27位于该液管贯通孔部78的大致正下方,因此在将挠性液管25与该液管27的液管连接部PIN(参照图7)连接时,贯通气管贯通孔部79的气管29不构成障碍,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管的连接操作。另外,液管27也配置在尽量距铰链66近的位置,故而与该液管27的液管连接部PIN连接的细径的挠性液管25也能够配置在更接近铰链66的位置。因此,在开闭后部门12时,挠性液管25挠曲而不妨碍后部门12的开闭。
如图10所示,在排水盘77的延伸部77B的底面,形成有连接用于将蓄积在排水盘77的排水排出的排水管80的管连接口81。该管连接口81与上述孔部78、79并列形成,与该管连接口81连接的排水管80与挠性配管25、26一同通过开口孔2C而向上台面2A与下台面2B之间的台面下空间延伸,向预先形成于该台面下空间的侧槽(未图示)排出。该侧槽形成在配置有从热源机30延伸的主制冷剂配管31或内外通信线62等的位置的下方,在该侧槽中流动的水不会溢出到下台面2B上。
另外,在本构成中,如图8所示,在排水盘77的延伸部77B设有浮动开关82,其检测蓄积在该排水盘77中的排水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该浮动开关82根据水位而改变高度位置,在本构成中,以相同高度动作而配置多个(两个)。
这些各浮动开关82、82安装在拧固于延伸部77B的托架83上,各浮动开关82、82与上述电装单元51串联地连接。由此,若浮动开关82的一方动作,经由电装单元51向热源机30的电装单元61发送检测信号,该电装单元61强制停止压缩机32的运转。因此,防止排水盘77上蓄积更多的排水,能够防止该排水从排水盘77溢出的情况。
另外,在本构成中,由于将浮动开关82、82串联连接,因此例如一浮动开关82粉碎咬合(ごみ噛み)等动作不良时,也能够利用另一浮动开关82停止压缩机32的运转。因此,能够将由于浮动开关82的动作不良而使排水溢出的事态的发生抑制到最小限。
另外,在本构成中,如图10所示,在排水盘77的延伸部77B形成有使该延伸部77B壁面的一部分比其他壁面低而切口的切口部84。如图8所示,该切口部84形成在排水盘77的延伸部77B的壁面中、距离电装单元51最远的壁部77B1。该切口部84例如由于上述浮动开关82的动作不良,在排水于排水盘77蓄积规定量以上时,将该排水通过切口部84向排水盘77外排出。
如上所述,该切口部84由于形成在距离电装单元51最远的壁部77B1,即使万一产生水从排水盘77溢出的状况,由于通过该切口部84溢出的水通过液管27、气管29以及排水管80等而流向形成在上台面2A的开口孔2C,故而能够防止该水作用于电装单元51。
接着,对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与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的连接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服务器机柜10的箱体11设置在双重台面之上,该双重台面具有在下台面2B之上隔开空间设置的上台面2A,从热源机30延伸的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配置在下台面2B与上台面2A之间的空间内,在计算机室2的宽度方向上被引导。
如图3所示,在该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分别设有挠性液管及挠性气管连接用的多个(本例中为5个)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
图11是表示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的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的部分的图。
如图11所示,设于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的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适用二分配型,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与一方的口R连接,由此,在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的管延伸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
因此,如图1所示,该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通过沿着箱体11的排列而引绕,能够接近各箱体11而分别配置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的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
在本构成中,在这些连接口P1A~P5A中的三组连接口P1A~P3A以及P1B~P3B的另一方的口L连接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由此,连接三台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蒸发器21)。
此时,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通过上台面2A的开口孔2C(参照图2)与设于后部门12的蒸发器21连接。因此,如图2所示,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在从蒸发器21向下方延伸之后,在台面下空间内缓缓弯曲而引绕,这些挠性配管25、26的长度上具有余量,因此,在后部门12开闭时,仅挠性配管25、26配合后部门12的动作而移动。因此,后部门12开闭时,不对其他配管作用力,其他配管例如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可适用钢管。
另外,剩余的两组连接口P4A、P5A以及P4B、P5B形成为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蒸发器21)或热源机30的增设用的连接口。即,这些增设用的连接口P4A、P5A以及P4B、P5B在不使用时(未增设的状态),对空口L塞上未图示的栓,在使用时(增设时),连接与增设设备(蒸发器21或热源机30)连接的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
另外,主液管31A以及主气管31B预先较粗地形成,以在增设用的连接口P4A、P5A以及P4B、P5B连接增设设备(蒸发器21或热源机30)时能够确保必要的制冷剂流量。
由此,即使在全部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连接有蒸发器21或热源机30的情况下,无需更换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能够继续使用现有的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预先较粗地形成从热源机延伸的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以能够增设热源机30或蒸发器21,并且在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设有增设用的连接口P4A、P5A以及P4B、P5B,由此能够不用更换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能够容易地增设热源机30或蒸发器21。
因此,虽然在增设服务器或网络设备时预定增设收纳该设备的箱体11,但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箱体11的增设量的蒸发器21的增设。另外,即使伴随该蒸发器21的增设需要增设热源机30时,也能容易地进行热源机30的增设。
另外,由于经由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连接蒸发器21,故而蒸发器21容易移动,蒸发器增设时的箱体11的布局变更也容易,增设操作更加容易。另外,由于将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配置在双重台面的空间内,故而在计算机室2的上台面2A上不存在这些主制冷剂管31,对于在计算机室2内移动的操作者等来说不会成为阻碍。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的管延伸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例如图12所示,可以设置从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分支的分支单元90,在该分支单元90上设置多个连接口。该分支单元90配置在双重台面的空间内,在该分支单元90上集中连接与热源机30及蒸发器21连接的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
在该结构中,多个连接口集中配置在分支单元90,因此,能够将进行多个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的连接操作的区域固定于一处。另外,若将该分支单元90更换成连接口多的分支单元,则能够容易地进行更多热源机30以及蒸发器21的增设。
在此,如上所述,在从热源机30延伸的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分别设有挠性液管及挠性气管连接用的多个(本例中为五个)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在本构成中,通过将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的一端与这些连接口P1A~P5A及P1B~P5B中的三组连接,将三台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蒸发器21)连接,剩余的两组连接口P4A、P5A、P4B以及P5B作为在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或热源机30增设时使用的增设用连接口而使用。即,剩余的两组连接口P4A、P5A、P4B以及P5B作为将增设服务器机柜10时追加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连接的连接口或将增设的热源机30连接的连接口使用。
挠性液管25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液管连接部PIN连接。从该液管连接部PIN延伸的制冷剂配管27分支为二,一分支管27A经由膨胀阀28A与上侧蒸发部22的入口连接,另一分支管27B经由膨胀阀28B与下侧蒸发部23的入口连接。
各蒸发部22、23的出口与一个合流制冷剂配管(气管)29配管连接,挠性气管26与设于该合流制冷剂配管29端部的气管连接部POUT连接。由此,将制冷剂配管与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中的各蒸发部22、23连接,以使制冷剂能够有选择地流通。
这样,由于经由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连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蒸发器21,故而在开闭内设该蒸发器21的后部门12时,上述挠性配管25、26挠曲而不妨碍后部门12的开闭。另外,即使连接着这些配管,也能够对服务器机柜10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另外,如图1所示,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在计算机室2的上台面2A与下台面2B之间的台面下空间内引绕,与该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的连接口P1A~P5A以及P1B~P5B连接的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通过上台面2A的开口孔2C(参照图2)与后部门12内的蒸发器21连接。因此,如图2所示,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在从蒸发器21向下方延伸之后在台面下空间内缓缓弯曲而引绕,由于这些挠性配管25、26的长度上具有余量,在后部门12开闭时,仅挠性配管25、26配合后部门12的动作而移动。因此,在后部门12开闭时不对其他配管作用力,其他配管、例如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可适用钢管。
在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设有位于蒸发器21下方的电装单元51、与该电装单元51连接的遥控器52。该电装单元51经由四个温度传感器(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29A~29D分别检测上侧蒸发部22的入口制冷剂温度L1及出口制冷剂温度G1、和下侧蒸发部23的入口制冷剂温度L2及出口制冷剂温度G2,基于各蒸发部22、23的出入口温度差(L1~G1、L2~G2)进行各个膨胀阀28A、28B的控制,以达到适当的过热度,并且具有与热源机30通信的功能。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中具有排热温度传感器(排热温度检测机构)29E、29F,其分别配置在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的上游侧,检测从收纳于上侧及下侧的电子设备3排出的空气的温度(排热温度)TX1、TX2,这些传感器29E、29F的输出向电装单元51输入。
遥控器52配置在计算机室2的服务器机柜10的侧面或者背面等,有线或无线地与后部门12中的电装单元51连接。在该遥控器52中虽然省略图示,但设有室内温度传感器、操作按钮、显示部、蜂鸣器(报音部)等,根据该遥控器的操作,进行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的运转开始/停止、设定温度T0的变更、各种错误信息的报知(显示以及蜂鸣音输出)等。在此,设定温度T0为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目标温度,通常,设定计算机室2的室内目标温度。在该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进行各部的控制,以使从箱体11的前面侧开口进入的空气或者通过蒸发器21后的空气的温度成为该设定温度T0。
热源机30设置在室外,大致依次配管连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32、分油器33、四通阀34、热源侧热交换器(冷凝器)35、膨胀阀36以及储存筒37,在该储存筒37连接主液管31A,并且在与压缩机32入口连接的低压侧配管41经由储能器38连接主气管31B。
压缩机32具有定速运转用的AC压缩机(能力固定型的压缩机)32A、和频率可变运转用的变能压缩机(能力可变型的压缩机)32B,并且将这些压缩机并列连接,根据冷却的负荷,控制这些压缩机32A、32B运转的开始停止以及可变控制压缩机32B的运转频率,由此能够构成热源机30整体的冷却能力。
更加具体说明,在各压缩机32A、32B的排出侧分别设有逆止阀42A、42B,在各逆止阀42A、42B下游合流的高压侧配管42依次连接分油器33、逆止阀43、四通阀34、热源侧热交换器35、膨胀阀36以及储存筒37。另外,与各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连接的低压侧配管41在储能器38的下游连接,在该储能器38的上游与四通阀34连接,经由该四通阀34与主气管31B连接。另外,不进行该四通阀34的切换,固定成图3的状态。
另外,在高压侧配管42,与膨胀阀36并列地连接逆止阀44,通过该逆止阀44容许从热源侧热交换35向储存筒37的流动并禁止逆向流动。另外,在上述逆止阀42A、42B与分油器33之间连接制冷剂返回管45,该制冷剂返回管45的前端与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连接。在该制冷剂返回管45设置开闭阀46,通过打开该开闭阀46,能够使从压缩机32A、32B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到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并且可降低压缩机32A、32B的排出能力。
另外,高压侧配管42经由液侧备用阀47与主液管31A连接,低压侧配管41经由气体侧备用阀48与主气管31B连接。另外,被分油器33分离后的油通过油返回管49而返回到压缩机32A、32B的吸入侧。另外,一压缩机32A、32B的高压侧和另一压缩机32B、32A的低压侧通过油返回管32C、32D而相互连接,适当地调整各压缩机32A、32B中的油量。另外,在各压缩机32A、32B的排出侧分别设置高压开关5A、5B,在压缩机32A、32B的排出压力超过允许范围的上限时,通过高压开关5、6停止各压缩机32A、32B的运转。
另外,热源机30具有电装单元61,该电装单元61经由内外通信线62与连接该热源机30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电装单元51可通信地连接。该电装单元61在与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电装单元51之间发送、接收控制信号或运转信号,并且输入设于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侧的遥控器52的操作,由此,进行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各部的控制。
该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中,在热源机30的电装单元51的控制下,压缩机32A、32B运转。此时,电装单元51基于由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外温度T2与由遥控器52检测出的室内温度T1的温度差(温差)等,控制各压缩机32A、32B运转的开始/停止以及运转频率,并且由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热源侧热交换器35的出入口温度,并控制膨胀阀36的阀开度以使该出入口温度为适当范围。
此时,从压缩机32A、32B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在被热源侧热交换器35冷凝而液化之后,通过从热源机30延伸的主液管31A向计算机室2内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供给。
在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中,在主液管31A中流动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挠性液管25在制冷剂配管27中流动,在此被分流成二***,一方通过膨胀阀28A而在上侧蒸发部22流动,另一方通过膨胀阀28B而在下侧蒸发部23流动,由各蒸发部22、23蒸发而气化,由各蒸发部22、23的制冷剂蒸发热量将通过各蒸发部22、23的空气冷却。
并且,在各蒸发部22、23气化了的制冷剂在合流制冷剂配管29合流之后,通过挠性气管26向主气管31B流动并返回到热源机30。以上,进行冷冻循环。
在此,计算机室2通常被控制在一定湿度以及一定温度,根据其湿度条件以及温度条件而确定不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例如25℃)。在本构成中,该设定排热温度被遥控器52设定为设定温度T0。计算机室2中,多个电装设备3基本上以24小时制工作,无人的时间长,需要尽量避免计算机室2内的结露发生。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应避免在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结露,进行管理通过蒸发器21后的排热温度的第一结露防止控制、和管理通过蒸发器21的制冷剂温度的第二结露防止控制。
图13是表示第一结露防止控制的流程图。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的电装单元(控制机构)51获取由遥控器52检测到的室内温度T1(步骤S1),判断该室内温度T1是否超过设定温度T0(步骤S2),在室内温度T1为设定温度T0以下时(步骤S2:否),由于计算机室2过冷,应禁止基于蒸发器21的冷却(OFF),在电装单元51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的规定区域设定对应于各膨胀阀28A、28B的OFF标记(步骤S3)。
在上述判断中,在室内温度T1超过设定温度T0时,电装单元51获取上侧蒸发部22的排热温度TX1(步骤S4),判断该排热温度TX1是否超过阈值(遥控器52的设定温度T0+服务器排热偏移值(サ—バ
Figure G2008101694438D0023165615QIETU
熱シフト値)α)(步骤S5)。在此,服务器排热偏移值α是用于判断排热温度TX1是否充分超过设定温度T0的充余值,设定为零~数十℃的范围内的值(例如5℃)。另外,也可以将该服务器排热偏移值α设定为零,此时,判断排热温度TX1是否超过设定温度T0。
在该步骤S5的判断中得到肯定结果时(步骤S5:是),即排热温度TX1超过阈值(设定温度T0+α)时,电装单元51应容许(ON)基于上侧蒸发部22的冷却,在电装单元51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的规定区域设定膨胀阀28A的ON标记(步骤S6)。
另一方面,在步骤S5的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步骤S5:否),即,排热温度TX1为阈值(设定温度T0+α)以下时,电装单元51应禁止(OFF)基于上侧蒸发部22的冷却,设定膨胀阀28A的OFF标记(步骤S7)。
接着,电装单元51获取下侧蒸发器23的排热温度TX2(步骤S8),判断排热温度TX2是否超过阈值(遥控器52的设定温度T0+服务器排热偏移值α)(步骤S9)。在该步骤S9的判断得到肯定结果(步骤S9:是)、即排热温度TX2超过阈值(设定温度T0+α)时,设定膨胀阀28B的ON标记(步骤S10)。另一方面,在由步骤S9的判断得到否定结果(步骤S9:否)、即排热温度TX2为阈值(设定温度T0+α)以下时,电装单元51设定膨胀阀28B的OFF标记(步骤S11)。上述标记设定处理在运转中反复执行,根据排热温度TX1、TX2而重写。
这些标记信息适当参照电装单元51中的控制部(未图示),若设定ON标记(许可标记),则关于对应于ON标记的膨胀阀28A或28B执行上述的开阀控制,通过该膨胀阀28A或28B连接的蒸发部22或23继续冷却。另一方面,若设定OFF标记(禁止标记),则将对应于OFF标记的膨胀阀28A或28B关闭,禁止基于对应的蒸发部22或23的冷却。因此,膨胀阀28A、28B双方为OFF标记时,向停热(サ—モOFF)过渡,停止压缩机32(32A、32B)的运转。
因此,在排热温度TX1、TX2为由计算机室2规定的蒸发器21不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T0以下时,停止向蒸发器21供给制冷剂,避免结露。并且,若使排热温度TX1、TX2切实地超过设定排热温度T0,则开始向蒸发器21供给制冷剂,能够防止结露并进行冷却。
图14是表示第二结露防止控制的流程图。
热源机30的电装单元(运转控制机构)61为了从各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获取通过蒸发器21的制冷剂温度,获取蒸发器21的入口制冷剂温度和出口制冷剂温度(步骤S1A)。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由于蒸发器21由上侧蒸发部22和下侧蒸发部23构成,故而获得各蒸发部22、23的入口制冷剂温度L1、L2和出口制冷剂温度G1、G2。
接着,电装单元61为了确定制冷剂温度的最小值,求出上侧蒸发部22的出入口温度L1、G1的最小值即值H1(=min(L1、G1)),并且求出下侧蒸发部23的出入口温度L1、G1的最小值即值H2(=min(L2、G2))(步骤S2A)。
接着,电装单元61求出值H1和值H2的最小值即值HA(=min(H1、H2))(步骤S3A),控制各压缩机32A、32B,以使该值HA不低于由计算机室2规定的不使蒸发器21结露的设定制冷剂温度TH(例如18℃)(步骤S4A)。在此,设定制冷剂温度TH适用由计算机室2的湿度条件以及温度条件确定的、不使蒸发器21结露的制冷剂温度的下限值。
此时的压缩机32A、32B的控制进行如下的反馈控制等,即,在值HA接近设定制冷剂温度TH时,压缩机32A、32B双方运转时,降低能力可变型的压缩机32B的运转频率,此时若值HA似乎低于设定制冷剂温度TH,则停止该压缩机32B或能力固定型的压缩机32A的运转,此时若低于设定制冷剂温度TH,则停止双方压缩机32A、32B的运转等。即,进行压缩机32A、32B的运转控制,以使值HA不为设定制冷剂温度TH以下。
由此,能够避免通过蒸发器21的制冷剂温度低于设定制冷剂温度TH的状况,可防止结露。
另外,在本结构中,在电子设备3、在吸入室内空气的箱体11前面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29G、29H(参照图2),通过该温度传感器29G、29H检测吸入空气温度,该吸入空气温度为遥控器52的设定温度T0以下时,向停热过渡,停止压缩机32(32A、32B)的运转,在该温度超过遥控器52的设定温度T0时,进行恢复到发热(サ—モON)的处理。由此,能够避免由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引起的室内过冷,由此也能够防止蒸发器21的结露。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检测箱体11内的电子设备3的排热温度TX1、TX2,在排热温度TX1、TX2为由计算机室2规定的不使蒸发器21结露的设定排热温度T0以下时,停止向蒸发器21供给制冷剂,在排热温度TX1、TX2切实地超过设定排热温度T0时,开始向蒸发器21供给制冷剂,故而能够防止在蒸发器21的结露并进行冷却。
在本构成中,分别对蒸发器21的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进行上述控制,因此能够独立控制防止在各蒸发部22、23的结露,能够仅对产生结露的蒸发部22或23停止制冷剂供给,对另一蒸发部23或22继续供给制冷剂而继续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通过蒸发器21的制冷剂温度,控制压缩机32A、32B的运转,以使该制冷剂温度不低于由计算机室规定的、不使蒸发器21结露的设定制冷剂温度TH,故而能够避免制冷剂温度过低而使蒸发器21结露的状况。并且,在本构成中,分别对蒸发器21的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检测最低制冷剂温度,基于该最低制冷剂温度控制压缩机32A、32B的运转,以不低于设定制冷剂温度TH,故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两蒸发部22、23的结露。
因此,在本构成中,相比于设置进行湿度控制的加热器、吸湿排湿件的现有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防止结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蒸发器21分割为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进行分割,另外可以分割成三个以上,只要对各蒸发部进行上述的结露防止控制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而在将室内空气吸入电子设备3的箱体11前面附近设置相对湿度传感器和干球温度传感器,由这些检测温度计算吸入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压缩机32A、32B的运转控制,以使吸入空气不为露点温度以下。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用于收纳带风扇4的多个电子设备3(例如也可以层装收纳)的箱体11,其前面及后面开口,在箱体11的后面开口65具有可通气的后部门12,在后部门12一体地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21、膨胀阀28A、28B、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单元51,因此,能够将该蒸发器21、膨胀阀28A、28B以及电装单元51作为一个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处理,通过将该电子设备冷却单元20与构成冷冻循环的热源机30连接,能够简单地将电子设备3发出的热冷却。另外,由于向配置于后部门12的蒸发器21供给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即使万一制冷剂从其循环的路径泄漏,也能够由该制冷剂防止电子设备3的短路或漏电的损伤。另外,由于利用后部门12的蒸发器21将风扇4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故而能够防止电子设备3产生的热量使得室温过度上升、在室内产生温度分布的情况。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使用水而有效地冷却电子设备3。
另外,蒸发器21被分割成多个蒸发部(例如蒸发部22、23)的情况下,蒸发器21可使制冷剂有选择地在各蒸发部22、23流通地形成,故而例如能够增加在与热负荷大的区域相当的蒸发部23流动的制冷剂量,可减少在与热负荷小的区域相当的蒸发部23流动的制冷剂量,可有效地冷却在箱体11内层装收纳的电子设备3。另外,通过使制冷剂有选择地在各蒸发部22流通,例如能够减少在与热负荷小的区域相当的蒸发部23流动的制冷剂量,故而能够降低蒸发器21整体的制冷剂循环量,进而能够谋求消耗能量的降低化。另外,由于利用后部门12的蒸发器21将风扇4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故而防止由于电子设备3产生的热量使得室温过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蒸发器21配置在后部门12的大致整个区域,将设置于与蒸发器21(或各蒸发部22、23)连接的液管27(或者液分支管27A、27B)、气管29以及液管27(或者液分支管27A、27B)的膨胀阀28A、28B集中配置在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将电装单元51配置在后部门12的下方区域,故而能够将上述蒸发器21、膨胀阀28A、28B以及电装单元51有效地配置在后部门12。另外,电装单元51配置在后部门12的下方区域即蒸发器21的下方,故而由该蒸发器21冷却的空气的一部分下降而将电装单元51冷却。因此,无需个别地设置用于冷却电装单元51的设备,能够将电装单元51的结构简单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箱体11的底部安装有使箱体11自如移动的滚动轮13,例如即使在计算机室2内改变箱体11的布局,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变更操作。
另外,在将蒸发部22、23上下分割收纳时,能够根据分别配置在箱体11上方及下方的电子设备3的排热,简单地调整向各蒸发部23、23流动的制冷剂量,通过在热负荷大的区域和除此之外的区域改变膨胀阀28A、28B的开度,能够对各区域执行适当的制冷运转。此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蒸发部22、23以预先设于箱体11的隔板11E为界进行分割,故而根据在由该隔板11E划分的区域配置的电子设备3的排热,能够简单地调整向各蒸发部22、23流动的制冷剂量,通过在热负荷大的区域和除此之外的区域改变膨胀阀28A、28B的开度,能够对各区域执行适当的制冷运转。另外,由于各区域被隔板11E划分,从配置于各区域的电子设备3排出的空气在箱体11内不混合,故而能够有效地冷却配置于各区域的电子设备3。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后部门12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21,与蒸发器21连接的细径的挠性液管25及粗径的挠性气管26以该挠性气管26比该挠性液管25更靠近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的方式集中配置在该铰链66侧,故而在开闭后部门12时,能够将粗径的挠性气管26的挠性量抑制得较小,能够以小力顺畅地开闭该后部门12。另外,将主液管31A及主气管31B配置在双重台面的空间内,与这些主液管31A以及主气管31B连接的挠性液管25及挠性气管26通过形成于上台面2A的开口孔2C而与配置于后部门12的蒸发器21连接,故而在计算机室2的上台面2A上不存在这些主液管31A、主气管31B、挠性液管25以及挠性气管26,对于在计算机室2内移动的操作者等来说不会成为障碍。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与蒸发器21连接的液管27、气管29集中配置在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在蒸发器21的下方设有接受从该蒸发器21流下的排水的排水盘77,故而防止该排水对电装单元51以及收纳于箱体11中的电子设备3造成影响。另外,排水盘77具有向后部门12的铰链66侧延伸的延伸部77,在该延伸部77B设有液管27、气管29穿通的液管贯通孔部78以及气管贯通孔部79、用于将蓄积在排水盘77的排水排出机外的排水管80连接的管连接口81,故而能够在后部门12内紧凑地配置蒸发器21、液管27、气管29、排水盘77以及排水软管80。排水盘77具有使延伸部77B的壁面的一部分比其他低而切口的切口部84,故而例如在排水管80产生堵塞等、万一从排水盘77溢水时,由于该水通过切口部95从排水盘77溢出,故而该排水通过液管27、气管29以及排水管80等流向在上台面2A形成的开口孔2C,能够防止该水对电装单元51以及收纳于箱体11中的电子设备3造成影响。
以上,基于一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蒸发器21分割为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不进行分割,也可以分割成三个以上。具体地,若箱体11内的隔板11E为三层构成,则以这些隔板11E为界将蒸发器在上下方向分割上分割为四,另外若箱体11内的隔板11E为六层的结构,则可以以这些隔板11E为界将蒸发器21在上下方向上分割为七,在这些被分割成多个的各蒸发部分别连接膨胀阀,对与隔板11E的层数对应的制冷剂进行流动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以将箱体11内上下分割为二的隔板11E为界将蒸发器21分割成上侧蒸发部22和下侧蒸发部23两个的结构进行了记载,但也可以进而将这些上侧蒸发部22及下侧蒸发部23分别分割成多个蒸发部,在这些各蒸发部分别连接膨胀阀。根据该结构,配合收纳于箱体11内的电子设备3的工作状态,能够进行更细的制冷剂的流动控制,可谋求热源机30内的消耗能量的降低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收纳在箱体11内的电子设备3为横长状,故而对将分隔板11E水平配置,将箱体11的内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例如,在箱体内收纳纵长的电子设备(未图示)时,可以垂直配置隔板而将箱体内部在左右方向上分割。此时,蒸发器以垂直配置的隔板为界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两台压缩机32A、32B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适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广泛适用于具有一台或三台以上的压缩机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4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空冷式的热源机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如图15所示,也可以使用水冷式的热源机30X。在使用水冷式的热源机30X时,在从未图示的冷却喷水器延伸的水配管101、102配管连接热源机30X,故而能够重叠配置多个热源机30X,减小热源机30X的配置空间。另外,也可以在从热源机30、30X延伸的主制冷剂配管31连接空气调节装置,通过该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计算机室2内的空气调节。
另外,上述热源机30、30X也可以形成为不具有四通阀34的制冷(冷却)循环专用机的构成。另外,上述热源机30、30X所具有的压缩机32为由电动机驱动的形成、所谓的EHP(电气式热泵)形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气体发动机的驱动来驱动压缩机的GHP(气体热泵)形式的热源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限于将箱体11内分割的隔板上下隔开间隔配置的结构,可以构成为左右隔开间隔地纵向配置而能够构成电子设备3的纵置配置。此时,可以以这些隔板为界将蒸发器上下或左右分割成多个蒸发部,并且在各蒸发部设置膨胀阀,个别控制各膨胀阀以对应各层电子设备的散热来冷却该散热量,另外也可以在一层内在上下或左右设置多个蒸发部,并且在各蒸发部设置膨胀阀,个别地控制各膨胀阀以将在同一层内对应各个区域而不同的散热量冷却。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电子设备冷却***,其在从热源机30、30X延伸的主制冷剂配管31连接空气调节装置,通过该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计算机室2内的空气调节。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如下的电子设备冷却***,其在从热源机30、30X延伸的主制冷剂配管31连接空气调节装置,通过该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计算机室2内的空气调节。此时,在增设空气调节装置时,能够与增设用的连接口连接,故而可容易地进行空气调节装置的增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机柜10所具有的后部门12为单开式的盖,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双开式的盖。根据本结构,例如即使伴随电子设备的横幅的增大,箱体的宽度也增大,与单开式相比能够减小盖的可动范围,故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修时的操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限于将分割箱体11内的隔板上下隔开空间配置的结构,可以左右隔开间隔地纵向配置而可构成为电子设备3的纵置配置。此时,可以以这些隔板为界将蒸发器上下或左右分割成多个蒸发部,并且在各蒸发部设置膨胀阀,个别控制各膨胀阀以对应各层电子设备的散热来冷却该散热量,另外也可以在一层内在上下或左右设置多个蒸发部,并且在各蒸发部设置膨胀阀,个别地控制各膨胀阀以将在同一层内对应各个区域而不同的散热量冷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收纳带风扇的多个电子设备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前面及后面开口,
在所述箱体的后面开口设有可通气的后部门,
在所述后部门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
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细径的液管及粗径的气管以使所述气管比所述液管更靠近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的方式集中配置在该铰链侧,
利用所述后部门的蒸发器将所述风扇送风的空气冷却后使其返回到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部门,与所述蒸发器一体地设有构成所述冷冻循环的膨胀阀、该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蒸发器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大致整个区域,将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剂管以及所述膨胀阀集中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将所述电装箱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下方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使该箱体自如移动的滚动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在被分割后由多个蒸发部构成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大致整个区域,将与所述蒸发器的各蒸发部连接的制冷剂管以及分别设于多个蒸发部的膨胀阀集中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将所述膨胀阀控制用的电装箱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下方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蒸发部上下分割。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以预先设于所述箱体的搁板部为界分割所述蒸发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搁板部为界被分割后的蒸发部进一步被分割成多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液管是与从具有压缩机及冷凝器的热源机延伸的主液管连接的挠性液管,所述气管是与从具有压缩机及冷凝器的热源机延伸的主气管连接的挠性气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设置在双重台面之上,该双重台面具有在下台面之上隔开空间配置的上台面,在所述空间内设有所述主液管及所述主气管,与这些主液管及主气管连接的所述挠性液管及挠性气管通过在所述上台面形成的开口而与在所述箱体的后部门配置的所述蒸发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剂管集中配置在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接受从该蒸发器流下的排水的排水盘,该排水盘具有向所述后部门的铰链侧延伸的延伸部,在该延伸部设有所述制冷剂管穿通的孔部、和连接排水管的排水管连接口,所述排水管用于将蓄积在所述排水盘中的排水排出机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盘具有以使所述延伸部的上缘一部分比其他部分低的方式进行切口的切口部。 
CN2008101694438A 2007-10-22 2008-10-22 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0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4030A JP4940097B2 (ja) 2007-10-22 2007-10-22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JP273934/07 2007-10-22
JP2007274029A JP4940096B2 (ja) 2007-10-22 2007-10-22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JP2007273934A JP4940094B2 (ja) 2007-10-22 2007-10-22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JP274028/07 2007-10-22
JP274030/07 2007-10-22
JP2007273935A JP4914800B2 (ja) 2007-10-22 2007-10-22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JP274031/07 2007-10-22
JP2007274028A JP4940095B2 (ja) 2007-10-22 2007-10-22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JP274029/07 2007-10-22
JP273935/07 2007-10-22
JP2007274031A JP4879136B2 (ja) 2007-10-22 2007-10-22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0839A CN101420839A (zh) 2009-04-29
CN101420839B true CN101420839B (zh) 2011-06-22

Family

ID=4063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44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0839B (zh) 2007-10-22 2008-10-22 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40095B2 (zh)
CN (1) CN1014208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0244B2 (en) * 2007-11-14 2011-05-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s rack through the use of an air-to-liquid heat exchanger
MX2012005997A (es) * 2009-11-30 2012-07-25 Emerson Network Power Energy Carcasas para equipos electronicos en exteriores y metodos relacionados.
SG171566A1 (en) * 2009-12-01 2011-06-29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Cooling method and cooling system of electronic device
WO2011122207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排気の冷却装置及び冷却システム
US8531839B2 (en) * 2010-10-29 2013-09-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quid cooled data center with alternating coolant supply lines
CN102156519A (zh) * 2011-04-02 2011-08-17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柜
JP5967089B2 (ja) 2011-07-15 2016-08-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機器収納装置
EP2663172A1 (en) * 2012-05-11 2013-11-13 eCube Computing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ata centre with efficient cooling means
CN103582379B (zh) * 2012-07-18 2016-08-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货柜数据中心
DE102012112507B3 (de) * 2012-12-18 2014-06-18 Rittal Gmbh & Co. Kg Schaltschrank mit schwenkbarem Wärmetauscher
CN103957685B (zh) * 2014-05-16 2016-07-06 赵威 便于收集冷凝水的通讯设备机柜内冷空气风道
CN105934142B (zh) * 2016-07-18 2018-02-09 苏州市龙源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箱用散热装置
CN10973767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组件和制冷装置
CN109683691A (zh) * 2019-01-30 2019-04-26 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液冷装置的伺服***
CN110273613A (zh) * 2019-04-28 2019-09-24 天津真淼锁具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终端门锁
JP7403984B2 (ja) * 2019-07-26 2023-12-25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冷却装置
CN110280031B (zh) * 2019-08-01 2024-06-11 苏州乔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蒸发器
CN110986192A (zh) * 2019-11-12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盒散热装置及包括其的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JP7302513B2 (ja) * 2020-03-19 2023-07-04 株式会社明電舎 電力変換装置
CN112212552B (zh) * 2020-09-04 2021-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020076A (zh) * 2021-10-29 2022-02-0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能温控表箱
CN116799649B (zh) * 2023-06-26 2024-04-16 无锡海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的配电柜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1217Y (zh) * 2004-01-09 2005-04-06 玉溪寒武纪空调工贸有限公司 工业电气控制箱的散热装置
US20060232945A1 (en) * 2005-04-18 2006-10-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s rack employing a heat exchange assembly mounted to an outlet door cover of the electronics rack
CN101057205A (zh) * 2004-09-23 2007-10-17 特罗克斯英国有限公司 冷却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3663A (ja) * 2004-12-06 2006-06-22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の筐体
US7283358B2 (en) * 2005-07-19 2007-10-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s rack by mixing cooler air flow with re-circulating air flow in a re-circulation region
US7963118B2 (en) * 2007-09-25 2011-06-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apor-compression heat exchange system with evaporator coil mounted to outlet door of an electronics rac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1217Y (zh) * 2004-01-09 2005-04-06 玉溪寒武纪空调工贸有限公司 工业电气控制箱的散热装置
CN101057205A (zh) * 2004-09-23 2007-10-17 特罗克斯英国有限公司 冷却方法和装置
US20060232945A1 (en) * 2005-04-18 2006-10-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s rack employing a heat exchange assembly mounted to an outlet door cover of the electronics r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0839A (zh) 2009-04-29
JP2009105140A (ja) 2009-05-14
JP4940095B2 (ja)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0839B (zh) 电子设备冷却***以及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US811300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pparatus
JP6614389B1 (ja) 冷凍装置の室内機
JP5017088B2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EP2503866A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KR20080034550A (ko) 수냉식 공기조화기
CN110220267B (zh) 空调机组、空调***及空调机组的风机运行方法与装置
JP4914800B2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CN106440593B (zh) 变频器冷却***、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07940638B (zh) 可切换冷却方式的冷水机组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JP4940094B2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JP2009193137A (ja)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JP4940097B2 (ja)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CN216977015U (zh) 一种水冷式厨房空调
JP4022858B2 (ja) 床暖房付空気調和機
CN207179851U (zh)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JP2009135287A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JP2009134541A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JP4940096B2 (ja)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JP2009134507A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JP2009135280A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CN104748347B (zh) 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207865747U (zh) 冷库用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JP4879136B2 (ja)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CN114046624B (zh) 一种冷库用的库外安装型的空气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