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983B - 资源分配 - Google Patents

资源分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983B
CN101405983B CN2007800102056A CN200780010205A CN101405983B CN 101405983 B CN101405983 B CN 101405983B CN 2007800102056 A CN2007800102056 A CN 2007800102056A CN 200780010205 A CN200780010205 A CN 200780010205A CN 101405983 B CN101405983 B CN 101405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
subcarrier
beg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02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5983A (zh
Inventor
罗伯特·阿诺特
迪普坦杜·米特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293117&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40598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996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3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5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5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98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with sub-carrier multiplexing [SC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z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高效的编码技术,用于对要通知给通信***中的若干个用户设备的资源分配数据进行编码。在一种编码技术中,资源分配比特样式与每个用户的资源ID一起被发送到所有用户。每个用户于是利用接收到的分配比特样式和接收到的资源ID来识别其被分配的副载波。在另一编码技术中,使用代码树来生成表示副载波分配的值。用户设备于是利用代码树来根据所通知的值确定副载波分配。

Description

资源分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内资源分配的通知(signalling)。本发明具体但非唯一地涉及正交频分多路接入(OFDMA)通信***中使用的副载波(sub-carrier)的通知。 
背景技术
OFDMA和副载波FDMA已经被选择为用于目前在3GPP(这是着眼于第三代移动电信***的未来发展的基于标准的合作)中研究的E-UTRA空中接口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多路接入方案。在E-UTRA***下,与若干个用户设备通信的基站在尽可能多的同时存在的用户之间分配全部时间/频率资源(取决于带宽),以便能够实现高效和迅速的链路适应并且获得最大的多用户分集增益。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的资源基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瞬时信道状况,并且是通过由用户设备监视的控制信道来告知的。 
发明内容
为了支持大量用户设备,需要一种利用尽可能最少的时间/频率资源的高效资源通知机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非常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中通知资源分配数据的新颖方法、通信节点(或台站)、用于其的用户设备,用于操作该方法和装置、设备和/或***的计算机可读程序。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通信***中通知资源分配数据的方法,该通信***使用被布置成区块(chunk)序列的多个副载波,该方法包括:为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接收副载波的分配;处理接收到的分配以为每个用户设备确定标识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该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取决于分配给该用户设备的副载波;利用由处理步 骤确定的所述标识相应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来为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生成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以及将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通知给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 
每个用户设备于是可以通过接收标识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资源ID并且利用在用户设备内保存或定义的信息将该数据与副载波分配关联起来,从而来确定其被分配的副载波。 
在一种模式中,资源分配数据包括比特样式和资源ID,该比特样式依据分配给用户设备的副载波定义了将区块序列分成群组(group)序列的分组方式,该资源ID标识出分配给该用户设备的区块的群组。在这种情况下,资源ID优选地取决于群组在群组序列内的位置。 
在替换模式中,资源分配数据包括与所分配的区块群组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组合相关的唯一值。对于一些分配,区块群组可包括单个区块,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将会是相同的。标识开始和结束区块的数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标识这些区块。例如,标识这些区块的数据可以标识开始区块或结束区块以及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 
在优选模式中,可以进行若干种不同类型的副载波分配。在这种情况下,编码器中执行的处理和解码器中执行的处理将会取决于所使用的分配类型,并且标识分配类型的数据也必须被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它们可以对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执行适当的处理。 
对于资源分配,为了对要通知给通信***中的若干个用户设备的资源分配数据进行编码,需要高效的编码技术。在一种编码技术中,资源分配比特样式与每个用户的资源ID一起被发送到所有用户。每个用户于是利用接收到的分配比特样式和接收到的资源ID来识别其被分配的副载波。在另一种编码技术中,使用代码树来生成表示副载波分配的值。用户设备于是使用代码树来根据所通知的值确定副载波分配。 
生成步骤可包括:生成一比特样式,该比特样式依据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的副载波定义了将区块序列分成群组序列的分组方式;依据每个群组在群组序列内的位置来为该群组生成资源ID;并且其中,用户设备的分配数据包括比特样式和各自的资源ID。
通知步骤可以在用户设备公用的信令信道中通知比特样式。 
通知步骤可以在专用于一用户设备的信令信道中通知该用户设备的资源ID。 
比特样式可包括与区块序列中的第二和后续区块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比特,其值定义相关联的区块是否是群组序列中的新群组的开始。 
比特样式可包括N-1个比特,其中N是区块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 
群组的资源ID可以通过该群组在群组序列内的位置来标识该群组。 
生成步骤可包括使用将标识用户设备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与唯一值关联起来的预定映射,并且该用户设备的资源分配数据可包括该值。 
映射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公式来定义的。 
映射可以是由以下表达式来定义的: 
如果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031
x=N(P-1)+O 
否则 
x=N(N-(P-1))+(N-1-O) 
其中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032
是上取整函数,N是区块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O是开始区块,P是连续区块的数目。 
映射可以是由一数据结构来定义的,该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代码树,该代码树包括多个叶节点并且具有与区块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相对应的深度。 
映射可以是由查找表来定义的。 
通知步骤可以在专用于一用户设备的信令信道中通知该用户设备的资源分配数据。 
接收到的数据可以标识副载波的分配的类型,其中在处理步骤中执行的处理取决于所标识的分配类型,并且生成步骤可以生成包括标识分配类型的类型数据的资源分配数据。 
一种类型的分配可以是局部化区块分配,在局部化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连续的副载波区块。
一种类型的分配可以是分布式区块分配,在分布式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散在其所支持的带宽内的区块。 
一种类型的分配可以是分布式载波分配,在分布式载波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散在其所支持的带宽内的可能不连续的副载波。 
生成步骤可以可操作以在生成资源分配数据时对所确定的开始区块的标识符和所确定的结束区块的标识符进行编码。 
通信***可以使用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包括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副载波,并且该方法可以为每个子带中的副载波分配生成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 
一子带的资源分配数据可以是在该子带内通知的。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通信***中的载波频率分配的方法,该通信***使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该方法包括:接收资源分配数据,该资源分配数据标识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保存将资源分配数据与副载波的区块序列关联起来的信息;以及利用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和保存的信息来确定所分配的副载波。 
接收步骤可以接收包括以下各项的资源分配数据:以上第一方面中提到的比特样式和资源ID。也就是说,资源分配数据包括:比特样式,该比特样式依据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的副载波来定义将区块序列分成群组序列的分组方式;以及群组之一的资源ID,该资源ID取决于该群组在群组序列内的位置。 
接收步骤可以在通信***公用的公用信令信道中接收比特样式。 
接收步骤可以在通信***的专用信令信道中接收资源ID。 
比特样式可以包括与区块序列中的第二和后续区块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比特,其值定义相关联的区块是否是群组序列中的新群组的开始。 
比特样式可以包括N-1个比特,其中N是区块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 
接收到的资源ID可以通过群组之一在群组序列内的位置来标识该群组。 
确定步骤可以使用资源ID来识别相关联的比特在比特样式内的位置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比特位置来确定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
接收步骤可以包括接收包括一值的资源分配数据,该值通过预定映射与标识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相关,其中保存的信息定义该映射,并且确定步骤利用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和该映射来确定副载波分配。 
映射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公式来定义的。 
确定步骤可以根据以下表达式来确定与开始区块相对应的值O以及标识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之间的连续区块的数目的值P: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051
b=x modN 
如果(a+b>N) 
P=N+2-a 
O=N-1-b 
否则 
P=a 
O=b 
其中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052
是下取整函数,N是序列中的区块的总数,x是接收到的值,并且确定步骤利用这样获得的值O和P来确定副载波分配。 
映射可以是由一数据结构来定义的,该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代码树,该代码树包括多个叶节点并且具有与区块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相对应的深度。 
映射可以是由查找表来定义的。 
接收步骤可以在通信***的专用信令信道中接收资源分配数据。 
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可以包括标识副载波的分配的类型的数据,并且在确定步骤中进行的确定可以取决于所标识的分配类型。 
一种类型的分配可以是局部化区块分配,在局部化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连续的副载波区块,并且确定步骤可以确定副载波分配为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内和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区块的一组毗邻的副载波。 
一种类型的分配可以是分布式区块分配,在分布式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布式副载波区块,并且确定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确 定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并且通过将序列中的区块的总数除以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来确定区块间隔。 
确定步骤可以依据对其他用户设备的区块分配来确定开始区块。 
一种类型的分配可以是分布式副载波分配,在分布式副载波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布式副载波,并且确定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并且通过将序列中的区块的总数除以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来确定副载波间隔。 
确定步骤可以依据对其他用户设备的副载波分配来确定开始副载波。 
通信***可以使用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包括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副载波,并且其中该方法可以为多个子带中的副载波分配接收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 
一子带的资源分配数据可以是在该子带内接收的。 
分配数据可以被编码,并且确定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对分配数据进行解码以确定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或者识别定义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台站),该通信节点可操作以利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与多个用户设备通信,并且可操作以利用根据第一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方法将副载波分配通知给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操作以与第三方面的通信节点(台站)通信,并且可操作以利用第二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方法来确定副载波分配。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实现的指令,用于使得可编程的计算机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通知方法。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实现的指令,用于使得可编程的计算机设备执行第二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确定副载波分配的方法。 
第五或第六方面的计算机可实现指令可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 
根据第七方面,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或台站),该通信 节点可操作以利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来与多个用户设备通信,该通信节点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可操作以为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接收副载波的分配;处理器,该处理器可操作以处理接收到的分配以为每个用户设备确定标识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该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取决于分配给该用户设备的副载波;生成器,该生成器可操作以利用由处理器确定的标识相应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来为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生成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以及输出,该输出可操作以将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通知给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 
根据第八方面,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操作以与通信节点通信,该通信节点可操作以利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来与多个用户设备通信,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可操作以接收资源分配数据,该资源分配数据标识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存储器或电路,该存储器或电路可操作以保存将资源分配数据与区块序列关联起来的信息;以及确定器,该确定器可操作以利用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和保存的信息来确定所分配的副载波。 
根据其他方面,提供了一种基本如这里参考附图所述或如附图所示的通知副载波分配的方法或装置;以及一种基本如这里参考附图所述或如附图所示的对副载波分配进行接收和解码的方法或装置。 
本发明的这些和各种其他方面将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现出来,具体实施方式是以示例方式给出的,并且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图示出包括与连接到电话网络的基站通信的若干个用户移动(蜂窝)电话的通信***; 
图2图示出将图1所示的基站的通信带宽分配给具有不同的所支持带宽的若干个不同移动电话的方式; 
图3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图4图示出将5MHz子带内的副载波的区块分组成多个群组以便分配给不同的移动电话的方式;
图5A图示出基于局部化分配来分配副载波的方式,在局部化分配中每个移动电话被分配以一组连续的副载波区块; 
图5B图示出可使用同一编码技术以利用分布式区块分配来分配副载波的方式,在分布式区块分配中每个移动电话被分配以一组分散在其所支持带宽上的区块; 
图5C图示出可使用同一编码技术以利用分布式副载波分配来分配副载波的方式,在分布式副载波分配中每个移动电话被分配以一组可能不连续的、分散在其所支持带宽上的副载波; 
图6是图示出由图3所示的基站的编码器模块形成部件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图示出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之一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图8是图示出由图7所示的移动电话的解码器模块形成部件执行的主要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9图示出可以将2.5MHz子带内的副载波的区块分组成多个群组以便分配给不同的移动电话的方式;以及 
图10示意性地图示出在替换模式中基站的编码器模块用来对为用户限定副载波分配的开始和结束区块进行编码的代码树。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图1示意性地图示出移动(蜂窝)电信***I,其中移动电话3-0、3-1和3-2的用户可以经由基站5和电话网络7与其他用户(未示出)通信。在这个模式中,基站5使用正交频分多路接入(OFDMA)技术,在这种技术中要发送到移动电话3的数据被调制到多个副载波上。取决于移动电话3所支持的带宽和要发送到移动电话3的数据的量,向每个移动电话3分配不同的副载波。在这个模式中,基站5还分配用于向各个移动电话3传送数据的副载波,以便维持在基站的带宽上工作的移动电话3的均匀分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基站5为每个移动电话3动态地分配副载波,并且将每个时间点(子帧)的分配通知给每个被调度的移动电话3。
图2图示出基站5可以将其所支持的带宽内的副载波分配给具有不同的所支持带宽的不同移动电话3的方式的示例。在这个模式中,基站5具有20MHz的所支持带宽,其中18MHz被用于数据传输。在图2中,MT表示移动终端。 
为了使得每个移动电话3能够被告知以每个子带内的调度判决,每个移动电话3需要在其驻留的频带内有共享的控制信道。在该控制信道内通知的信息将包括: 
i)资源块分配信息(针对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两者); 
ii)针对下行链路的资源块解调信息; 
iii)针对上行链路的资源块解调信息; 
iv)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以及 
v)定时控制比特。 
由于控制信道中可用的比特数目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高效的方法来利用最低数目的比特传输所需的信息。本发明涉及以高效的方式向每个移动电话3通知资源分配信息的方式。 
基站 
图3是图示出在这个模式中使用的基站5的主要组件的框图。如图所示,基站5包括收发器电路21,该收发器电路21可操作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23(利用上述副载波)向移动电话3发送信号和从移动电话3接收信号,并且可操作以经由网络接口25向电话网络7发送信号和从电话网络7接收信号。收发器电路21的操作由控制器27根据存储在存储器29中的软件来控制。所述软件包括操作***31和资源分配模块33,等等。资源分配模块33可操作以用于对收发器电路21在与移动电话3通信时使用的副载波进行分配。如图3所示,资源分配模块33还包括编码器模块35,该编码器模块35将分配编码成高效的表示形式,该表示形式随后被传达到各个移动电话3。 
在这个模式中,基站5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副载波分配: 
i)局部化区块分配,其中每个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一组连续的副载波 区块,在这个模式中每个区块是一组25个连续的副载波; 
ii)分布式区块分配,其中每个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一组分散在移动电话3所支持的带宽上的区块;以及 
iii)分布式副载波分配,其中每个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一组可能不连续的、分散在移动电话3所支持的带宽上的副载波。 
第一编码技术 
现在将参考图4至6来描述编码器模块35可以用来对上述资源分配信息进行编码的第一编码技术。图4示意性地图示出将基站的工作带宽的5MHz子带内的300个副载波划分成十二个区块(标记为:0、1、2、3、……、11)的序列的方式,每个区块包括25个副载波。定义区块的这种布置的信息可以作为数据被存储在基站5的存储器内(以及移动电话3中),或者它可以在其中运行的软件或硬件电路中定义。图4还图示出编码器模块35在这个模式中取决于当前的副载波分配将副载波的区块分割成群组的序列(在此情况下是五个群组)的方式。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群组包括区块0和1;第二群组包括区块3;第三群组包括区块3至7;第四群组包括区块8和9;并且第五群组包括区块10和11。 
图4还图示出由编码器模块35生成并定义区块的这种分组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如图所示,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对于子带内的十二个区块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比特,当相应的区块是新群组中的第一区块时该比特被设定到值“1”,否则它被设定到值“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十二比特样式51的第一比特是冗余的并且不需要被通知(发送),因为子带内的第一区块将始终是第一群组内的第一区块。 
图4还图示出为每个定义的群组提供的资源ID53。如图所示,在这个模式中,群组的资源ID通过群组在群组序列内的位置来标识群组。具体地,资源ID是与相关联群组在群组序列内的位置相对应地从左到右隐式编号的。 
然后,通过通知相应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和资源ID53之一,来告知每个移动电话3其在每个5MHz子带内的分配。在这个模式中,资源分 配比特样式51是通过每个5MHz子带中的公用信令信道通知给移动电话3的,而每个移动电话3的(一个或多个)资源ID53是在其专用控制信道中单独通知的。在这个模式中,每个资源ID53是以3比特数字的形式来通知的,从而使得对于每个5MHz子带可以调度最多八个移动电话3。具有较大带宽的移动电话3可以组合多个5MHz子带,并且根据来自每个子带的资源ID53和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来解码出其总资源分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编码器模块35生成上述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和资源ID53的方式将会取决于分配副载波的方式(即,使用局部化区块分配、分布式区块分配还是分布式副载波分配)而变化。现在将参考图5A-C来描述这些不同类型的分配的示例。 
局部化区块分配 
图5A图示出这样一个示例,其中利用局部化分配来将副载波分配给图1所示的三个移动电话3。具体地,在此示例中,移动电话3-0具有10MHz的所支持带宽,并且被分配以第一子带中的区块10和11以及第二子带中的区块0和1。类似地,在此示例中,移动电话3-1具有10MHz的所支持带宽,并且被分配以第一子带中的区块2以及第二子带中的区块3、4和5。注意,第一子带意味着图5A中的前300个副载波(标记为51-1),第二子带意味着图5A中的其次的300个副载波(标记为51-2)。最后,在此示例中,移动电话3-2具有5MHz的所支持带宽,并且被分配以第一子带中的区块3、4、5、6和7。图5A示出了由编码器模块35为两个图示出的子带生成的两个不同的资源比特样式51-1和51-2以及相应的资源ID。图5A还在图的底部图示出被通知给各个移动电话3的资源ID。由于每个移动电话3对于其所占用的每个5MHz子带只接收1个资源ID,因此其副载波分配在每个子带内是毗邻的。但是,具有10MHz的所支持带宽的移动电话3可以在其占用的每个5MHz子带中被指派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不需要与彼此毗邻,如图5A中为移动电话3-1所示。 
如上所述,在这个模式中,假定在每个时间点(子帧)在每个5MHz子带内最多可以调度八个移动电话3。因此,看起来在十二比特资源分配 比特样式51(其可以允许在每个子带内定义最多十二个资源ID)中存在一些冗余。但是,即使在每个子带内调度最多八个移动电话3的情况下,也可能有一些副载波未被使用。例如,如果八个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一个副载波区块并且剩余的4个未使用区块不处于毗邻的块中,那么仍需要十二个比特(或者十一个,如果像上述那样忽略第一比特的话)来定义区块的分割以实现所需的分配。 
分布式区块分配 
图5B图示出在采用分布式区块分配方案时使用同一类型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和资源ID53的方式。图5B图示出针对由不同的阴影标识出的5个不同的移动电话3的实际区块分配61。在图示的示例中,一个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6个区块(即区块0、2、4、6、8和10);一个移动电话被分配以3个区块(即区块1、5和9);并且其他3个移动电话3各自被分配以1个副载波区块。在这个模式中,为了帮助在移动电话3中对资源分配数据进行解码,区块的分割是按每群组的区块数目的降序来布置的。对于图5B所示的示例,这意味着包括6个区块的群组被定位在第一个,之后跟着包括3个区块的群组,之后跟着各自包括1个区块的3个剩余群组。由于这些区块的群组的资源ID是从左到右编号的,因此这意味着被分配以最多区块的移动电话3被赋予最小的ID,被分配以次多区块的用户被赋予次小ID,等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分配给每个移动电话3的区块的数目需要是分配给其他具有较低资源ID的移动电话3的区块数目中的一个考虑因素,以避免资源通知解码期间的资源冲突。 
分布式副载波分配 
图5C示意性图示出可以采用的分布式副载波分配的示例。与图5B所示的示例一样,在图5C所示的示例中,存在五个移动电话,其中第一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副载波0、2、4、……、298;第二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副载波1、5、9、……、297;第三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副载波3、15、……、291;第四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副载波7、19、……、295;第 五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副载波11、23、……、299。在图示的示例中,分配给第一移动电话3的副载波之间的间隔是二,分配给第二移动电话3的副载波之间的间隔等于4,并且分配给3个剩余的移动电话的副载波之间的间隔等于12。在这个说明性示例中,所有的移动电话3都占用6个可用区块,但具有不同的副载波间隔。该分配与被重复来跨越整个5MHz带宽的分布式区块分配是相同的,但区块带宽被副载波带宽所取代。图5C图示出这种副载波分配所得到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和资源ID53。 
分配类型比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为了使得移动电话3能够确定正确的副载波分配,它们必须被告知已经进行的副载波分配的类型(即,局部化区块分配、分布式区块分配或分布式副载波分配)。该信息是利用以下的两比特分配类型样式来通知给所有的移动电话3的: 
  
分配类型样式 分配类型
00 局部化区块
01 分布式区块
11 分布式副载波
如下文中将会更详细描述的,移动电话3使用该分配类型比特样式来识别它们应当如何利用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和资源ID53来解释指派给它的区块群组。 
编码模块操作概要 
图6是图示出由编码器模块35执行的针对为当前时间点调度的不同移动电话3确定上述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和资源ID53的主要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在步骤s1中,编码器模块35接收当前副载波分配,该当前副载波分配包括关于分配是否根据局部化区块分配方案、分布式区块分配方案或分布式副载波分配方案的详情。在步骤s3中,编码器模块 35基于接收到的副载波分配将基站的四个5MHz子带的每一个中的副载波的区块分割成群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在步骤s3中执行的处理将会取决于已经执行的副载波分配的类型。在步骤s5中,编码器模块35为每个5MHz子带生成表示该子带中的区块的分割的上述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然后,在步骤s7中,编码器模块35为每个子带中的每个区块群组生成资源ID,以便通知给相应的移动电话3。 
在为每个5MHz子带中的区块群组生成资源ID53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9,在该步骤中编码器模块35将所生成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通知(发送)给所有移动电话3。具体地,在该步骤中,编码器模块35使得收发器电路21在每个5MHz子带的公用信令信道内通知表示该子带内的区块分割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移动电话3因此将能够接收针对其工作于其中的所有子带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例如,如果移动电话3-0和3-1具有10MHz的工作带宽,并且移动电话3-2具有5MHz的工作带宽,那么移动电话3-0和3-1将会在其公用信令信道内接收两个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而移动电话3-2将会在其公用信令信道内接收一个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上述的两比特资源分配类型样式也在步骤s9中与每个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一起被发送。在步骤s9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1,在该步骤中编码器模块35在每个移动电话3的每个5MHz子带中的专用信令信道内将相应的资源ID53通知给该移动电话。 
因此,利用针对每个5MHz子带的第一编码技术,总共14个公用信道比特被通知(如果资源分配样式的第一比特不被通知的话则是13个),并且对于每个用户设备三个资源ID比特被通知。 
移动电话 
图7示意性地图示出图1所示的每个移动电话3的主要组件。如图所示,移动电话3包括收发器电路71,该收发器电路71可操作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73向基站5发送信号并从基站5接收信号。如图所示,移动电话3还包括控制器75,该控制器75控制移动电话3的操作并且连接到收发器电路71以及扬声器77、麦克风79、显示屏81和键盘83。控制器75 根据存储在存储器85内的软件指令来工作。如图所示,这些软件指令包括操作***87和通信模块89,等等。在这个模式中,通信模块89包括解码器模块91,该解码器模块91可操作以对从基站5通知来的资源分配数据进行解码,以确定该移动电话针对当前时间点的副载波分配。 
现在将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图描述解码器模块91对从基站5接收的资源分配数据进行解码的方式。如图所示,在步骤s21中,解码器模块91从每个接收公用信令信道接收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和相关联的两比特分配类型样式。从以上论述中可以明白,所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的数目和分配类型样式的数目取决于移动电话3的所支持带宽。在步骤s23中,解码器模块91从其(一个或多个)专用信令信道接收(一个或多个)资源ID53。所接收到的资源ID53的数目也取决于移动电话3的所支持带宽。然后,在步骤s25中,解码器模块91对于每个所支持的5MHz子带,识别与为该子带接收的资源ID53相关联的区块群组的开始和结束区块。解码器模块91利用为该子带接收的相应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来识别这些开始和结束区块。例如,如果接收到的资源ID53是与资源ID“2”相对应的二进制值“010”,则解码器模块91对相应的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进行处理以识别从左算起的第二和第三个“1”的比特位置(并且如果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包括12个比特的话则忽略其中的第一比特,因为第一比特始终对应于第一群组的开始)。该第二个“1”的比特位置标识出具有资源ID“2”的群组的起始,并且第三个“1”的比特位置标识出处于群组序列内的下一群组的开始处的区块,从中解码器模块91可确定具有资源ID“2”的群组的结束区块。在图5A为第一子带所示的示例中,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中的第二个“1”(忽略第一比特)是从左手端起的第四比特,并且比特样式51内的第三个“1”是从左手端起的第九比特。从图5A可见,这意味着与接收到的资源ID“2”相对应的区块的群组包括该5MHz子带内的区块3至7。 
一旦已经确定了与接收到的资源ID53相关联的群组的开始和结束区块,处理则前进到s27,在该步骤中解码器模块91使用接收到的两比特分配类型样式来确定分配是否是局部化区块分配。如果是,则处理前进到步 骤s29,在该步骤中解码器模块91确定所分配的副载波对应于在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内和之间的连续的一组副载波。对于以上示例,这将使得解码器模块91为与基站5的通信分配区块3至7之内(包括区块3和7)的副载波。 
如果在步骤s27处,解码器模块91确定两比特分配类型样式不对应于局部化区块分配,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31,在该步骤中解码器模块91确定两比特分配类型样式是否对应于分布式区块分配。如果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3,在该步骤中解码器模块91通过将子带内的区块总数除以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数目,从而来使用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确定区块间隔。例如,对于图5B所示的分布式区块分配,在接收到的资源ID53为“1”的情况下,子带内的区块总数等于12,并且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数目为3。因此,在此子带内分配3个区块,这3个区块之间间隔4(12/3=4)个区块。子带内的这些区块中的第一个的位置取决于对该子带内的其他调度的移动电话3的副载波分配。因此,当分布式区块分配被选择时,解码器模块91还考虑当时调度的其他移动电话3的区块分配。解码器模块91通过识别资源分配比特样式51内的所有“1”的位置以确定在其他群组中分配的区块的总数,来完成这一点。对于图5B所示的分配,解码器模块将会识别出与资源ID“0”相对应的群组具有6个区块;与资源ID“1”相对应的群组具有3个区块,并且与资源ID“2”、“3”和“4”相对应的剩余3个群组各自具有1个区块。根据此信息,解码器模块91确定与资源ID“0”相关联的区块将会间隔开2个区块。 
在这个模式中,布置了分布式区块分配方案,从而子带内的第一区块始终被分配给被分配给资源ID“0”的第一区块。因此,对于以上示例,为资源ID“0”分配的区块将会是区块0、2、4、6、8和10。解码器模块91随后考虑为资源“1”分配的区块。如上所述,资源ID“1”的区块间隔是4。解码器模块91随后将资源ID“1”的第一区块指派为在资源ID“0”的区块被分配之后的第一可用区块。在此示例中,第一个未分配区块是区块1,因此分配给资源ID“1”的区块将会是区块1、5和9。以类 似的方式,可用来分配给资源ID“2”的第一区块是区块3,等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由于区块的群组已经被排序,使得最大的群组具有最低的资源ID53,因此在此模式中,移动电话3在确定其在子带中的第一分配区块的位置时,只需要考虑具有较低的资源ID53的群组的区块分配。 
如果在步骤s31处解码器模块91确定两比特分配类型样式不对应于分布式区块分配,则解码器模块91确定分配对应于如图5C所示的分布式副载波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35,在该步骤中解码器模块91通过将所指派的群组中的区块的数目乘以每个区块中的副载波的数目(即,乘以25),来确定指派给移动电话3的副载波的数目。解码器模块91还通过将子带中的区块的总数除以所分配的群组中的区块的数目,来计算副载波之间的间隔。然后,以与在上述分布式区块分配处理中确定开始区块的方式相类似的方式,将第一副载波的位置确定为在为与具有较低值的资源ID相关联的群组指派副载波之后可用的第一副载波。 
在解码器模块91确定其副载波分配(在步骤s29、步骤s33或者步骤s35中)之后,解码器模块91向收发器电路71发送适当的控制信号以利用所识别的副载波来对数据的接收进行控制。然后处理结束。 
第二编码技术 
现在将参考图4、9和10来描述基站5内的编码器模块35可以用来对上述资源分配信息进行编码的第二编码技术。如图4所示,基站5的20MHz工作带宽可被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子带,其中最小的子带对应于1.25MHz的带宽。每个子带可用的区块的数目在下表中给出: 
  
子带带宽(MHz)    1.25 2.5 5 10 15 20
区块数目 3 6 12 24 36 48
在此第二编码技术中,使用三角代码树,其中特定带宽可用的区块的 数目等于代码树基部处的叶节点的数目。对于图9所示的具有6个区块的2.5MHz子带的示例,相应的代码树在图10中示出。如图所示,代码树91是由一节点树形成的,该节点树具有与子带内的区块数目相对应的N个节点的深度并且在代码树91的底部一行具有N个叶节点。在此示例中,存在六个区块,因此树的深度为6。树内的节点的总数等于N(N+1)/2。因此,来自此树的节点号码可以利用ceil(log2(N*(N+1)/2))个比特来通知。每个带宽所需的比特的确切数目在下表中示出: 
  
MHz 1.25 2.5 5 10 15 20
N 3 6 12 24 36 48
比特数目 3 5 7 9 10 11
在这个模式中,节点编号被设计为优化通知特定资源分配所需的通知比特的数目。在图9和10所示的示例中,对于2.5MHz带宽,五比特号码被通知,以唯一地确定开始区块和所分配的连续区块的数目(这标识出结束区块)。在子带内有N个区块的一般情况中,开始区块(O)和所分配的连续区块的数目(P)可以以无符号整数x的形式来通知如下: 
如果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181
x=N(P-1)+O 
否则 
x=N(N-(P-1))+(N-1-O) 
其中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182
是上取整函数(ceiling function),即不小于r的最小整数。于是,在接收器处,可以如下提取P和O的值: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183
b=x modN 
如果(a+b>N) 
P=N+2-a 
O=N-1-b
否则 
P=a 
O=b 
其中
Figure G2007800102056D00191
是下取整函数(floor function),即不大于r的最大整数。 
这种编码技术的一个优点在于执行编码或解码不需要查找表(或者代码树结构)。另外,接收器执行的除以N的操作也可通过简单的乘法和移位操作来实现。 
对于局部化区块分配,每个移动电话3将被通知以一个节点号码,该节点号码映射到一组叶区块。例如,如果从图9所示的2.5MHz带宽中,一个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区块0和1,另一移动电话被分配以区块2、3和4,并且第三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区块5,那么第一移动电话3将被通知以值6,第二移动电话3将被通知以值14,并且第三移动电话3将被通知以值5。这些值优选地是利用以上给出的第一公式来确定的。或者,可以通过识别所分配的区块共同的根节点来从树结构91确定这些节点号码。例如,对于其中所分配区块对应于区块0和1的第一移动电话3,这些节点共同的根节点是编号为6的节点。类似地,对于被分配以区块2、3和4的第二移动电话3,作为开始区块2和结束区块4共同的根的节点是编号为14的节点。最后,对于被分配了区块5的第三移动电话,由于只存在1个区块,因此没有共同的节点,所以所通知的节点号码对应于所分配的区块号码(即5)。 
在针对同一带宽的分布式区块分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相同的公式来通知已分配的区块。例如,如果移动电话3被分配以区块1和5,则号码16与分布式区块分配指示符一起被通知。在移动电话处,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来解码P和O值,但是对其的解释是不同的。具体地,对于分布式区块分配,P的值表示区块间隔,并且O的值表示分布式分配中的第一区块。 
利用这种编码方法也很容易支持在同一时间点分布式区块分配和局部化区块分配的复用。例如,一个移动电话3可被分配以局部化分配并且被通知以值14,该值映射到区块2、3和4,而另一移动电话被分配以分布式区块分配并且被通知以值16,该值映射到区块1和5。
利用上述编码方案也可支持对于不同移动电话具有不同间隔的分布式副载波分配。在这种情况下,O和P的值也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分布式副载波分配已被选择,因此O的值将标识所分配的副载波的偏移,并且P的值将定义副载波之间的间隔。例如,如果移动电话3被通知以值16和关于进行分布式副载波分配的指示,则副载波偏移将会是1并且副载波间隔将会是5。类似地,移动电话3被通知以值14,并且分布式副载波指示符将会假定等于2的副载波偏移和等于3的副载波间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利用这种编码技术是不可能进行局部化区块和分布式副载波的复用的。 
虽然以上示例说明了2.5MHz子带的情形,但是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基站的总带宽内的资源分配可以以不同移动电话3的下行链路接收能力为单位来实现。例如,如果所有的移动电话3都能接收至少5MHz,则基站5处的资源分配可以以5MHz为单位来完成。更大带宽的移动电话3于是可以组合多个5MHz带上的控制信道以决定其资源分配。 
修改和替换 
以上已经描述了若干个详细模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以上模式进行若干种修改和替换,而仍受益于这里包含的发明。通过说明的方式,现在将只描述若干个这种替换和修改。 
在以上模式中,描述了基于移动电话的电信***,其中采用了上述通知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在任何使用多个副载波的通信***中都可采用这种资源分配数据的通知。具体地,上述通知技术可以被用于使用电磁信号或声信号来传送数据的基于有线或无线的通信中。在一般情况下,基站将被与若干个不同的用户设备通信的通信节点所取代。用户设备例如可包括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web浏览器,等等。 
在以上模式中,假定基站具有20MHz的工作带宽(其被划分成若干个子带)并且载波频率的区块被定义为各包括25个副载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的这种特定的带宽大小或区块大小或子带大小。
在上述的第一编码技术中,基站将子带内的区块分割成若干个群组。然后通过资源分配比特样式内的比特来标识这些群组的起始和结束。在该示例中,该比特样式内的“1”表示新群组的起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也可以使用其他编码方案。例如,可以用“0”来定义每个群组的开始。或者,可以用比特值的变化来定义每个群组的开始。 
在上述的第一编码技术中,为每个子带分配的资源ID通过专用信令信道被发送到每个移动电话。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该资源ID信息可改为在公用信令信道中通知。在这种情况下,与每个资源ID相对应的用户设备ID将在公用信令信道内被通知,以便每个用户设备能够识别分配给它的资源ID。 
在上述的第一编码技术中,基站和移动电话隐式地在子带内从左到右为群组和区块编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这并不是必要的。群组和区块的编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执行,例如从右到左执行。如果基站5和移动电话3预先知道编号方案,则可以执行上述编码。 
在上述编码方案中,基站5能够利用若干种不同的分配技术来分配副载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这些分配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不被使用。另外,如果只使用一种分配技术,则不需要通知单独的分配类型比特样式。 
在上述的第二编码技术中,定义了在区块与表示分配给用户的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组合的唯一号码之间的映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这种映射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来定义,例如利用公式或者利用查找表来定义。优选使用公式,因为它使得无需在基站5和每个移动电话3中存储查找表。 
在以上模式中,描述了若干个软件模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软件模块可以以已编译或未编译的形式提供,并且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上的信号或者在记录介质上被提供给基站或移动电话。另外,该软件的一部分或全部执行的功能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专用硬件电路来执行。但是,优选使用软件模块,因为它有助于更新基站5和移动电话3,以便更新它们的功能。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方面将在整个公开中显现出来,并且在不脱离这里公开和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要点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 
另外,应当注意,对所公开和/或要求保护的要素、主题和/或项目的任何组合都可能落在上述修改之下。

Claims (30)

1.一种在通信***中通知资源分配数据的方法,该通信***使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该方法包括:
为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接收所述副载波的分配;
处理接收到的分配以为每个用户设备确定标识所述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该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取决于分配给该用户设备的副载波;
利用由所述处理步骤确定的标识相应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生成不同的资源分配数据,其中所述标识相应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利用预定映射关联到所述资源分配数据中包括的唯一值;以及
将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通知给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由一个或多个公式来定义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由以下表达式来定义的:
如果
Figure FSB00000736140400011
x=N(P-1)+O
否则
x=N(N-(P-1))+(N-1-O)
其中
Figure FSB00000736140400012
是上取整函数,N是所述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O是开始区块,P是连续区块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由一数据结构来定义的,该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代码树,该代码树包括多个叶节点并且具有与所述区块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相对应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由查找表来定义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知步骤在专用于一用户设备的信令信道中通知该用户设备的所述资源分配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标识所述副载波的分配的类型,在所述处理步骤中执行的处理取决于所标识的分配类型,并且所述生成步骤生成包括标识分配类型的类型数据的资源分配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一种类型的分配是局部化区块分配,在局部化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连续的副载波区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一种类型的分配是分布式区块分配,在分布式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散在其所支持的带宽内的所述区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一种类型的分配是分布式载波分配,在分布式载波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散在其所支持的带宽内的不连续的副载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步骤可操作以在生成所述资源分配数据时对所确定的开始区块的标识符和所确定的结束区块的标识符进行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使用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包括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副载波,并且该方法为每个子带中的副载波分配生成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一子带的资源分配数据是在该子带内通知的。
14.一种确定通信***中的载波频率分配的方法,该通信***使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该方法包括:
接收资源分配数据,所述资源分配数据包括通过预定映射关联到标识所述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的值;
保存定义所述预定映射并且将包括所述值的资源分配数据关联到所述副载波的区块序列的信息;以及
利用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和所保存的定义所述预定映射的信息来确定所分配的副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由一个或多个公式来定义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步骤根据以下表达式来确定与所述开始区块相对应的值O以及标识所述开始区块和所述结束区块之间的连续区块的数目的值P:
Figure FSB00000736140400031
b=x mod N
如果(a+b>N)
P=N+2-a
O=N-1-b
否则
P=a
O=b
其中是下取整函数,N是所述序列中的区块的总数,x是接收到的值,并且所述确定步骤利用这样获得的值O和P来确定所述副载波分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由一数据结构来定义的,该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代码树,该代码树包括多个叶节点并且具有与所述区块序列中的区块的数目相对应的深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由查找表来定义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步骤在所述通信***的专用信令信道中接收所述资源分配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包括标识所述副载波的分配的类型的数据,并且在所述确定步骤中进行的确定取决于所标识的分配类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一种类型的分配是局部化区块分配,在局部化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连续的副载波区块,并且所述确定步骤确定副载波分配为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内和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区块的一组毗邻的副载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一种类型的分配是分布式区块分配,在分布式区块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布式副载波区块,并且所述确定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并且通过将序列中的区块的总数除以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来确定区块间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步骤依据对其他用户设备的区块分配来确定开始区块。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一种类型的分配是分布式副载波分配,在分布式副载波分配中用户设备被分配以一组分布式副载波,并且所述确定步骤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并且通过将序列中的区块的总数除以所识别的开始和结束区块之间的区块的数目来确定副载波间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步骤依据对其他用户设备的副载波分配来确定开始副载波。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使用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包括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副载波,并且该方法为多个所述子带中的副载波分配接收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一子带的资源分配数据是在该子带内接收的。
2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配数据被编码,并且所述确定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分配数据进行解码以确定所述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或者识别定义所述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
29.一种通信节点,该通信节点可操作以利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来与多个用户设备通信,该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器,该接收器可操作以为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接收所述副载波的分配;
处理器,该处理器可操作以处理接收到的分配以为每个用户设备确定标识所述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该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取决于分配给该用户设备的副载波;
生成器,该生成器可操作以利用由所述处理器确定的标识相应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生成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其中所述标识相应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利用预定映射关联到所述资源分配数据中包括的唯一值;以及
输出端,该输出端可操作以将所述各自的资源分配数据通知给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
30.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操作以与通信节点通信,该通信节点可操作以利用被布置成区块序列的多个副载波来与多个用户设备通信,该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器,该接收器可操作以接收资源分配数据,所述资源分配数据包括通过预定映射关联到标识所述区块序列内的开始区块和结束区块的数据的值;
存储器或电路,该存储器或电路可操作以保存定义所述预定映射并且将所述资源分配数据关联到所述区块序列的信息;以及
确定器,该确定器可操作以利用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数据和所保存的定义所述预定映射的信息来确定所分配的副载波。
CN2007800102056A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Active CN101405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9662.4A CN102843329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605581.8 2006-03-20
GB0605581A GB2436416A (en) 2006-03-20 2006-03-20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subcarriers
PCT/JP2007/056524 WO2007119542A1 (en) 2006-03-20 2007-03-20 Signalling of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9668.1A Division CN102843228B (zh) 2006-03-20 2007-03-20 通信***中通知资源分配的方法、通信节点和用户设备
CN201110166504.7A Division CN102231722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N201110166601.6A Division CN102231723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N201210299662.4A Division CN102843329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983A CN101405983A (zh) 2009-04-08
CN101405983B true CN101405983B (zh) 2012-10-03

Family

ID=3629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9668.1A Active CN102843228B (zh) 2006-03-20 2007-03-20 通信***中通知资源分配的方法、通信节点和用户设备
CN201110166504.7A Active CN102231722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N201210299662.4A Active CN102843329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N201110166601.6A Active CN102231723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N2007800102056A Active CN101405983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9668.1A Active CN102843228B (zh) 2006-03-20 2007-03-20 通信***中通知资源分配的方法、通信节点和用户设备
CN201110166504.7A Active CN102231722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N201210299662.4A Active CN102843329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N201110166601.6A Active CN102231723B (zh) 2006-03-20 2007-03-20 资源分配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0) US8310998B2 (zh)
EP (10) EP2782288B1 (zh)
JP (10) JP4760913B2 (zh)
KR (1) KR100975680B1 (zh)
CN (5) CN102843228B (zh)
AU (1) AU2007239864B2 (zh)
BR (1) BRPI0707071B1 (zh)
CA (3) CA2646183C (zh)
ES (9) ES2829207T3 (zh)
GB (1) GB2436416A (zh)
RU (8) RU2510139C2 (zh)
TR (1) TR201820893T4 (zh)
WO (1) WO20071195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36416A (en) 2006-03-20 2007-09-26 Nec Corp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subcarriers
KR101294781B1 (ko) * 2006-08-08 2013-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전송 방법
GB0621767D0 (en) 2006-11-01 2006-12-13 Nec Corp Resource allocation
US9281917B2 (en) 2007-01-03 2016-03-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hared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KR100991406B1 (ko) * 2007-06-14 2010-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GB2451510A (en) 2007-08-02 2009-02-04 Nec Corp Signalling of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carriers in OFDM systems
CN101132267B (zh) * 2007-09-29 201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资源分配信令的生成和解析方法及其装置
US8665857B2 (en) 2007-12-18 2014-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83650B2 (en) * 2008-02-06 2013-07-09 At&T Mobility Ii Llc Management of a multi-application mobile carrier tree
KR101375531B1 (ko) * 2008-03-14 2014-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699426B2 (en) 2008-03-26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787266B2 (en) * 2008-06-13 2014-07-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industrial and automotive wireless with combined wired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P5226864B2 (ja) * 2008-06-19 2013-07-0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シグナリングリソース割当
US9094202B2 (en) 2008-08-08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HARQ for uplink grants receiv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76770B2 (en) 2008-08-11 2013-11-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creation method
US8780816B2 (en) 2008-08-1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uplink grant i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WO2010018643A1 (ja) * 2008-08-12 2010-02-18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JP5389151B2 (ja) * 2009-02-18 2014-01-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WO2010123241A2 (en) * 2009-04-22 2010-10-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ang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48424B2 (en) * 2009-04-27 2018-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lind decoding complexity in OFDMA-based systems
CN101925155A (zh) * 2009-06-11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中的载波分配方法与装置
US20110053627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indication of distributed sub-band resources
EP2341719B1 (en) * 2009-12-29 2015-10-28 Acer Incorporated Paging carrier assignment method, multi-carrier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616363B2 (ja) * 2010-01-08 2014-10-29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2083205A (zh) * 2010-01-11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知载波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TWI448180B (zh) * 2010-02-09 2014-08-01 Ind Tech Res Inst 在無線通信中進行資源分配的裝置及方法
EP2637330A4 (en) * 2010-11-02 2015-09-30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04505A1 (ko) * 2012-12-26 2014-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브밴드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RU2656615C1 (ru) 2013-02-25 2018-06-06 ИНТЕЛ АйП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назначений станций в окнах огранич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ях
JP6034753B2 (ja) * 2013-06-11 2016-11-30 西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5163662A1 (ko) * 2014-04-21 2015-10-29 엘지전자(주)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440710B2 (en) * 2014-09-09 2019-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structure and indication for Rel-13 MTC UE
US9807767B2 (en) 2014-09-10 2017-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tones between us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S2783548T3 (es) * 2014-12-02 2020-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la asignación de recursos de trama de banda ancha en un sistema inalámbrico y aparato para el mismo
JP7120627B2 (ja) * 2016-02-02 2022-08-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ue、及び方法
EP3411991B1 (en) * 2016-02-04 2019-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arrowband service deployment in wideband carrier guard-band
JP2019057747A (ja) * 2016-02-04 2019-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9057745A (ja) 2016-02-04 2019-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9510390A (ja) * 2016-02-05 2019-04-11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狭帯域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リソース割当
US20180090973A1 (en) 2016-09-23 2018-03-29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mat with a transmitter coil arrangement including inner and outer coils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s
MX2019011473A (es) 2017-03-31 2019-11-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ñalizacion de la asignacion de recurso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1562A (ja) 1995-05-31 1996-12-13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通信方式
US6252900B1 (en) * 1997-06-30 2001-06-26 Integrated Telecom Express, Inc. Forward compatible and expandable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RU2155451C2 (ru) * 1997-08-01 2000-08-27 Ханов Олег Алексеевич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многоабонентной системе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4355448B2 (ja) 1998-04-29 2009-11-0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
US6333936B1 (en) 1998-04-29 2001-1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processing resources
US6493331B1 (en) 2000-03-30 2002-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s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721267B2 (en) * 2000-08-01 2004-04-13 Motorola, Inc. Time and bandwidth scalable slot format for mobile data system
US7197022B2 (en) * 2000-11-15 2007-03-27 Wi-Lan, Inc. Framing for an adaptive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56758C (zh) * 2000-12-15 2009-01-28 昂达博思公司 具有基于组的副载波分配的多载波通信方法
WO2002063806A2 (en) * 2001-02-07 2002-08-15 Xtremespectrum,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aring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126963B2 (en) * 2002-05-23 2006-10-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to reserve resource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077260B2 (ja) 2002-07-18 2008-04-16 株式会社 ニコンビジョン ルー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585394Y (zh) * 2002-11-29 2003-11-05 郑赞文 热熔断体保护器
JP3771914B2 (ja) 2003-06-09 2006-05-10 日本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パイロット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KR100689382B1 (ko) 2003-06-20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분할다중화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0929100B1 (ko) 2003-07-18 2009-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브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39925B1 (ko) 2003-08-22 200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55674B1 (ko) * 2003-09-23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개인영역 네트워크에서 음성통신을 위한 무선통신방법
EP1521405A1 (en) 2003-09-30 2005-04-06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Bidirectional QoS reservation within an in-band signaling mechanism
KR100876757B1 (ko) 2003-10-31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브 채널 구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05050875A1 (en) * 2003-11-19 2005-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66274B1 (ko) * 2003-11-20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방법
KR100943572B1 (ko) * 2003-12-23 2010-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재사용율을 고려한 적응적 부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SE0303607D0 (sv) * 2003-12-30 2003-12-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randwidth signalling
JP4418377B2 (ja) 2004-01-29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05245683A (ja) 2004-03-03 2005-09-15 Ohbayashi Corp トンネルの防火区画システム
KR100594111B1 (ko) * 2004-03-12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밴드별 다중 코딩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JP4592523B2 (ja) 2004-07-29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装置
US7453856B2 (en) * 2004-09-03 2008-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block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US7639663B1 (en) 2005-03-04 2009-12-29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channel access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US8031583B2 (en) * 2005-03-30 2011-10-0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latency and overhe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67084B1 (en) 2005-03-30 2017-11-01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 channelization
US8611284B2 (en) 2005-05-31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to decrement resources
WO2006135187A2 (en) * 2005-06-15 2006-12-21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EP1894335B1 (en) 2005-06-22 2019-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transmit uplink packet data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O2007038750A1 (en) 2005-09-28 2007-04-05 Neocific,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rrier packet communication with reduced overhead
JP5215191B2 (ja) * 2006-01-13 2013-06-19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局所型および分散型割り当ての多重化および制御
JP4343926B2 (ja) 2006-02-08 2009-10-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01390356B (zh) * 2006-02-24 2013-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GB2436416A (en) * 2006-03-20 2007-09-26 Nec Corp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subcarriers
JP5226864B2 (ja) * 2008-06-19 2013-07-0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シグナリングリソース割当
US20110053627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indication of distributed sub-band resour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586948T3 (es) 2016-10-19
RU2450462C2 (ru) 2012-05-10
ES2523295T3 (es) 2014-11-24
EP2782288A1 (en) 2014-09-24
RU2008141293A (ru) 2010-04-27
EP3211819A1 (en) 2017-08-30
EP2627029A1 (en) 2013-08-14
RU2014124926A (ru) 2015-12-27
BRPI0707071A2 (pt) 2011-04-19
EP4236185A2 (en) 2023-08-30
EP4236185A3 (en) 2023-11-15
EP1997260B1 (en) 2013-07-24
CN102231723A (zh) 2011-11-02
US20120250634A1 (en) 2012-10-04
US20210194661A1 (en) 2021-06-24
US8885580B2 (en) 2014-11-11
CA2646183C (en) 2016-05-17
EP2466781A3 (en) 2012-06-27
ES2704776T3 (es) 2019-03-19
JP2011160447A (ja) 2011-08-18
EP2466781B1 (en) 2013-07-24
CN102843329A (zh) 2012-12-26
WO2007119542A1 (en) 2007-10-25
CA2794609A1 (en) 2007-10-25
US20190305917A1 (en) 2019-10-03
EP3709558B1 (en) 2022-03-02
JP2012151881A (ja) 2012-08-09
RU2017125245A3 (zh) 2020-08-17
US10958406B2 (en) 2021-03-23
RU2510579C1 (ru) 2014-03-27
US9319206B2 (en) 2016-04-19
JP5110183B2 (ja) 2012-12-26
KR100975680B1 (ko) 2010-08-12
JP5212510B2 (ja) 2013-06-19
JP5445604B2 (ja) 2014-03-19
RU2016100338A (ru) 2017-07-17
EP3425838B1 (en) 2020-07-29
JP2012231543A (ja) 2012-11-22
JP4760913B2 (ja) 2011-08-31
EP4009571B1 (en) 2023-09-06
AU2007239864B2 (en) 2011-03-17
RU2011119595A (ru) 2012-11-27
CA2922166A1 (en) 2007-10-25
EP2782288B1 (en) 2016-05-11
RU2576324C2 (ru) 2016-02-27
CA2646183A1 (en) 2007-10-25
JP2014212550A (ja) 2014-11-13
RU2528020C2 (ru) 2014-09-10
RU2012130776A (ru) 2014-01-27
CA2794609C (en) 2017-02-28
JP5630590B2 (ja) 2014-11-26
CN102231722A (zh) 2011-11-02
EP2466781A2 (en) 2012-06-20
US10355848B2 (en) 2019-07-16
US20120269157A1 (en) 2012-10-25
US20100290405A1 (en) 2010-11-18
EP3425838A1 (en) 2019-01-09
CA2922166C (en) 2017-10-10
JP2011160448A (ja) 2011-08-18
ES2637762T3 (es) 2017-10-17
AU2007239864A1 (en) 2007-10-25
CN102843329B (zh) 2015-08-05
RU2510139C2 (ru) 2014-03-20
JP2012147469A (ja) 2012-08-02
JP2009530874A (ja) 2009-08-27
ES2915606T3 (es) 2022-06-23
CN102231723B (zh) 2014-07-09
EP1997260A1 (en) 2008-12-03
CN102843228A (zh) 2012-12-26
EP2627029B1 (en) 2014-08-06
ES2965438T3 (es) 2024-04-15
JP5472345B2 (ja) 2014-04-16
ES2432348T3 (es) 2013-12-02
US20170207899A1 (en) 2017-07-20
US20120076083A1 (en) 2012-03-29
CN102231722B (zh) 2014-03-19
JP5790844B2 (ja) 2015-10-07
US9661630B2 (en) 2017-05-23
EP3043506A1 (en) 2016-07-13
GB2436416A (en) 2007-09-26
ES2829207T3 (es) 2021-05-31
US20160242178A1 (en) 2016-08-18
JP2015180096A (ja) 2015-10-08
EP4009571A1 (en) 2022-06-08
EP3043506B1 (en) 2017-05-24
KR20080108557A (ko) 2008-12-15
EP3211819B1 (en) 2018-10-03
GB0605581D0 (en) 2006-04-26
RU2011119596A (ru) 2012-11-27
CN102843228B (zh) 2015-05-13
EP3709558A1 (en) 2020-09-16
US8897239B2 (en) 2014-11-25
ES2431141T3 (es) 2013-11-25
JP2012257309A (ja) 2012-12-27
US20120250633A1 (en) 2012-10-04
RU2735182C2 (ru) 2020-10-28
RU2017125245A (ru) 2019-01-14
RU2765092C1 (ru) 2022-01-25
JP2014090503A (ja) 2014-05-15
TR201820893T4 (tr) 2019-02-21
US8310998B2 (en) 2012-11-13
JP6008014B2 (ja) 2016-10-19
CN101405983A (zh) 2009-04-08
BRPI0707071B1 (pt) 2019-09-17
US20230269058A1 (en) 2023-08-24
RU2625908C2 (ru) 2017-07-19
US11671230B2 (en)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5983B (zh) 资源分配
AU2014202917B2 (en) Signalling of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