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8291A - 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8291A
CN101348291A CNA2008101338255A CN200810133825A CN101348291A CN 101348291 A CN101348291 A CN 101348291A CN A2008101338255 A CNA2008101338255 A CN A2008101338255A CN 200810133825 A CN200810133825 A CN 200810133825A CN 101348291 A CN101348291 A CN 101348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ater
treatment device
water treatment
oxygen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38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澄田康光
梅泽浩之
桑木康之
小川唯
大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8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82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02F1/46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with halogen or compound of halogens, e.g. chlorine, brom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3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02F2001/46138Electrodes comprising a substrate and a coating
    • C02F2001/46142Catalytic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5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 C02F2001/46157Perforated or foraminous 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2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 C02F2201/46145Fluid flow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其有效除去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氧化剂。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10)的构成具备:纤维状电极(16);第一电极(12),其配置在被处理水(22)流路的下游侧,连接纤维状电极(16),并施加负电位;第二电极(14),其比所述第一电极(12)更靠上游侧配置,与纤维状电极(16)隔开距离配置,并施加正电位;和供给单元,其对第一电极(12)及第二电极(14)施加电压。根据该构成,能够从被处理水中除去以次氯酸为代表的氧化剂。

Description

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装置以及水处理方法,该水处理装置对水道水、河水、饮用水,或用于游泳池、公共浴场、温泉等的水(被处理水)进行杀菌。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除去水道水、河水、饮用水、用于公共浴场、温泉等的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细菌或真菌、原虫等微生物的水处理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作为除去(杀菌)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细菌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为在被处理水中添加次氯酸等的氧化剂。根据该方法,能够比较简单且低成本地杀死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细菌等。另外,水道法中,规定由氯杀菌的上水道的管末(弯管旋塞)的游离残留氯的浓度为0.1mg/L以上。
但是,当被处理水的杀菌使用次氯酸等的含氯物(塩素分)时,由于含氯物(尤其是次氯酸)残留,所以杀菌后的被处理水的味觉变差。尤其是,在河川或湖沼等水源水质差的地域,要对大量所含有的细菌进行消毒而添加大量的次氯酸。因此,使用大量次氯酸,就存在着残留的游离残留氯的浓度也增高且从上水道供给的水道水的味觉也变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被处理水的杀菌不使用含氯物的替代的方法。作为该方法,例如有:利用具有极微细过滤孔的过滤器的过滤处理、在被处理水中添加臭氧或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使活性炭与被处理水接触的方法等。但是,根据这些方法,又新产生了成本增高、到达上水的管末之前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细菌再次繁殖等的课题。
本发明申请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例如,申请人先开发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在被处理水的流路中具备一对电极和可捕集微生物的导电体,在该导电体上施加正电荷,在电极上施加负电荷,由此将微生物吸附在导电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据该技术,不使用氯或臭氧等的药剂就能够处理被处理水中的微生物,故具有降低氯、臭氧特有的气味,且能够避免药剂投入这样复杂的作业和操作上的危险性的效果。
作为开发用于解决同样的上述问题的技术的文献,还有下述专利文献2。该文献中,在多极式电解槽的电极上分解或还原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氯成分,将被处理水的水质进行改质。根据该文献记载的技术,能够得到几乎不含氯成分的饮用水。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54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200387号公的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所述水处理装置虽然对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等的除去及杀菌能够达到某种程度,但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氧化剂(例如次氯酸)不容易分解。其原因是由于该装置具有分解作用的碳纤维电极与阳极侧的电极相连接的缘故。因此,在通过该水处理装置对所含有大量次氯酸的被处理水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有次氯酸残留,因此,得到的处理水从味觉的观点来说较差。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处理装置中,由于使用多极式电极,所以在被处理水的流路中存在多个由碳纤维组成的层,可以预料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空气难于从碳纤维排出的问题。如果空气从碳纤维中排不出,则存在于碳纤维中的空气将影响被处理水与碳纤维的接触,从而降低碳纤维的分解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开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该水处理装置能够高效地将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等的氧化剂分解。
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纤维状电极,该纤维状电极配置在被处理水的流路中,并与施加负电位的电极电连接,且将所述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氧化剂分解。
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其配置在含有能够成为氧化剂一部分的物质的被处理水的流路中,其特征在于,具备:纤维状电极;第一电极,其连接所述纤维状电极,并被施加负电位,且配置在所述被处理水的流路的下流侧;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纤维状电极隔开距离配置,并被施加正电位,且比所述第一电极更靠上流侧;和供给单元,其给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施加电位。通过被处理水中含有的所述物质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生成所述氧化剂,并且所生成的该氧化剂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纤维状电极分解。
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被处理水的流路中的纤维状电极上施加负电位,将所述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氧化剂分解。
本发明的水处理方法,其将含有能够成为氧化剂一部分的物质的被处理水进行杀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处理水的流路中,从上游侧起配置施加正电位的第二电极、和施加负电位且电连接着纤维状电极的第一电极。使所述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所述物质接触第二电极,由此生成所述氧化剂。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氧化剂对所述被处理水进行杀菌。通过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着的所述纤维状电极,将所述氧化剂的至少一部分分解。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纤维状电极,能够从被处理水中除去以次氯酸为代表的氧化剂,可以抑制漂白粉气味引起的味道下降及弯管旋塞等的金属制品的腐蚀。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氯与阳极侧的第二电极接触,生成次氯酸等的氧化剂,而且通过与阴极侧的第一电极连接着的纤维状电极将生成的氧化剂分解。由此,成为在两电极之间存在对流通的被处理水杀菌效果高的次氯酸的状态,从而进行杀菌。而且,有助于杀菌的次氯酸由与下游侧的第一电极连接着的纤维状电极进行分解。因此,在水处理装置内部进行氧化剂的生成、由生成的氧化剂进行的杀菌、氧化剂的分解。所以能够抑制处理后的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氧化剂的增加,能够将被处理水进行杀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的图,(A)及(B)是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的图,(A)是平面图,图(B)是剖面图;
图7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进行的试验结果的图表图;
图8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进行的试验结果的图表图;
图9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进行的试验结果的图表图;
图10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进行的试验结果的表格。
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10E    水处理装置
12    第一电极
14    第二电极
16    纤维状电极
18    衬垫
20    电源
22    被处理水
24    壁面
26    缘部
28    缘部
30    固定环
32    O形环
34    O形环
36    外壳
38    处理室
40    供电棒
42    供电棒
44    主体
46    盖构件
48    盖构件
50    流入口
52    流出口
54    流路
56    弯管旋塞
58    流量计
60    阀
62    框架
64    接头
66    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水处理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对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的立体图。参照该图,水处理装置10的构成为主要具备:第一电极12、与第一电极12电连接的纤维状电极16、衬垫18、第二电极14、和在第一电极12上施加负(阴极)电位且在第二电极14上施加正(阳极)电位的直流电源20(供给单元)。通过水处理装置10处理的水即被处理水22,在纸面上从下方到上方形成流路,且按第二电极14、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第一电极12的顺序通过而被处理。利用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能够分解·还原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等的氧化剂,从而可以改善被处理水22的水质。而且,通过第二电极14生成以次氯酸为代表的氧化剂,利用生成的氧化剂在第二电极14的后段进行杀菌处理,由纤维状电极16分解杀菌所使用的氧化剂。
在详细叙述水处理装置10的构成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其他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谓被处理水22是指含有能够成为氧化剂或氧化剂一部分物质的水。例如,水道水为被处理水22之一例,对地下水、河水、湖沼水等经过过滤处理(固液分离处理)、添加次氯酸等的氧化剂等的规定处理,就供给水道水。在此,氧化剂中含有以次氯酸(HClO)为代表的次卤代酸、臭氧(O3)、过氧化氢溶液(H2O2)、次氯酸离子、氯。另外,作为能够成为氧化剂一部分的物质,相应的是可构成次氯酸的氯化物离子(Cl-)、能够构成臭氧(O3)以及过氧化氢溶液(H2O2)的水(H2O)。
第一电极12为白金(Pt)、铱(Ir)、钽(Ta)、钯(Pd)、钛(Tr)或不锈钢等单体,或将含有这些的导电体加工成网状(网眼状)的不溶性的电极。具体地说,第一电极12使用将由白金和铱组成的合金包覆钛电极的白金-铱包覆钛电极加工成网状且整体呈圆盘状的电极。也可以只由白金-铟形成第一电极12,且以钛为基材的方法在能够提高第一电极12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
即,第一电极12被加工成网状,由此成为被处理水22可流通的通水性的电极。另外,这种网状的第一电极12形成为具有与主体44(参照图2)的内径大致相同外径的圆盘状。而且,第一电极12与作为供给单元的直流的电源20连接,被施加负电位。在此,第一电极12的作用为使纤维状电极16与电源连接,因此作为其材料也可以是具有防锈性的金属(例如不锈钢)。
第二电极14的材料及材质可以与上述的第一电极12相同。另外,第二电极14配置在比第一电极12及纤维状电极16更靠被处理水22流路的上游侧。另外,在要对被处理水22进行杀菌的第二电极14生成氧化剂的情况下,第二电极14的至少表面需要由发生氧化剂的金属包覆。在此,作为该金属,采用钌(Ru)、铑(Rh)、钯(Pd)、钽(Ta)、银(Ag)、锇(Os)、铱(Ir)、白金(Pt)或金(Au),或含有这些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的材料。具体地说,由钛组成的基材、和通过烧结、镀敷处理或CVD处理附着在基材表面上的薄膜形成第二电极14。在此,该薄膜由能够发生上述氧化剂的金属或包含该金属的合金组成。另外,第二电极14通过衬垫18被与纤维状电极16隔开,并由电源20施加正电位。
纤维状电极16以与成为第一电极12上游侧的主面(在纸面上为下面)密接的状态配置。该纤维状电极16利用由导电性材料组成的纤维构成,作为该材料使用纤维状的金属或碳纤维。特别是,由于碳纤维价格便宜,且不发生腐蚀等的劣化,所以优选作为纤维状电极16的材料。另外,在使用碳纤维的情况下,当使用2000℃以上(优选2500℃)烧结的毛毡(felt)状的电极时,可适宜地进行被处理水22的处理。本实施方式中,纤维状电极16具有分解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等的氧化剂的功能。还具有补充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等的被除去物的功能。另外,纤维状电极16的厚度,例如为1.0mm~10.0mm范围,据后述的试验,纤维状电极16所需的最小厚度为1.0mm。在此,也可以将纤维状电极16看作第一电极12的一部分。
另外,纤维状电极16通过导电性的粘结剂与第一电极粘接。在此,作为该粘结剂,例如采用将甲基纤维素等的高分子粘接剂和导电性粉末(例如碳粉末)混合的导电性粘结剂。这样,利用粘结剂使纤维状电极16与第一电极12粘结,由此,增大纤维状电极16中所含有的导电性纤维和第一电极12接触的面积,结果是两者的导通良好,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另外,对于纤维状电极16和第一电极12的导通而言,由于成为通过后述衬垫18的反作用力按压(挤压)纤维状电极16的状态,所以导通良好。
衬垫18为非导电性的可伸缩的多孔质体,理想的是使用空隙率高的多孔质体。在此,所谓空隙率是指在多孔质结构内部存在的空隙部(空气部分)的比例。因此,空隙率越高衬垫18的密度(容积密度(bulk density))越低(网眼粗),空隙率越低衬垫18的密度越高(网眼细)。本实施例中,具有通水性的高分子无纺布,例如为聚酯或莎伦(Saran)树脂(旭化成制)等的聚偏二氯乙烯系的高分子,作为衬垫18使用空隙率大于95%的无纺布。
另外,衬垫18抵接在纤维状电极16的主面,并挤压该纤维状电极16。由此,纤维状电极16通过衬垫18的挤压力被压缩,并被挤压到第一电极12,从而紧贴在第一电极12的下表面。这样,通过使纤维状电极16和第一电极12紧贴,由此该纤维状电极16与第一电极12电连接,形成第一电极12的一部分。即当使第一电极12通电时,纤维状电极16中也通电,该纤维状电极16以与第一电极12相同的电位被带电。
而且,通过设置衬垫18,能够使纤维状电极16的第二电极14侧的面(即本实施例为下面)平坦化。即,如上所述,由于纤维状电极16紧贴第一电极12设置,所以纤维状电极16整体构成第一电极12的一部分。但是,在纤维状电极16的下表面不平坦时,与对置的第二电极14的距离就变得不均匀,因此电流在纤维状电极16中不均匀地流过,从而造成在纤维状电极16的下表面与第二电极14的上表面距离最近的部分(即最短距离的部位)局部流过大电流的不良现象。
由此,在局部流过大电流的部位,产生烧焦等,容易使纤维状电极16恶化、且产生缩短该纤维状电极16寿命这样的问题。于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纤维状电极16的下面配置衬垫18,也能够使第二电极14侧的面(即,本发明例为下表面)平坦化。由此,能够使纤维状电极16与第二电极14的距离大致均匀。由此,能够消除在纤维状电极16中局部流过大电流的不良现象,从而能够延长其寿命。
电源20为干电池、蓄电池或将商用交流电压变换成规定电压的直流电压的变换器,其对水处理装置10施加电压。本实施方式中,电源20对第一电极12(即纤维状电极16)施加负电位,给第二电极14施加正电位。而且,电源20也可以由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即,该控制器控制在两电极施加的电压的电压值,以使通过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之间的电流的电流值为一定值(定电流)。
接着,参照图2详细叙述具现代化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的构成。有关以下的说明,与图1所示的相同符号或名称的部位,省略其说明,也有时引用上述说明。
该图所示的水处理装置10为以下构成,其主要具备: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且上下端开口的主体44、从上方堵塞主体44的上侧开口的盖构件46、从下方堵塞主体44的下侧开口的盖构件48、和容纳在主体44的内部且除去被处理水22所含有的氧化剂的各电极。另外,水处理装置10处理被处理水22的概略方法为:被处理水22从位于装置下部的盖构件48的流入口50流入到装置内部,通过容纳在主体44内部的纤维状电极16对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氧化剂进行分解处理,被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从位于装置上部的盖构件46的流出口52排放到***外。
另外,水处理装置10配置在被处理水22流过的流路中。在此,所谓流路是指阀等的闭水路、或水路的一部分暴露在大气中的开水路。
以下,对构成如上述概略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的构成要素进行详述。
首先,外壳36由玻璃或树脂材料等的绝缘材料组成,其由主体44、和闭塞该主体44的上下开口的盖构件46、48构成。主体44由呈纵长圆筒状的壁面24、在该壁面24的上下端部沿圆周方向(图中为横方向)延伸且具有规定厚度的上侧缘部26及下侧缘部28构成。而且,在主体44的壁面24的内侧形成有容纳上述各构件(第一电极12、纤维状电极16、衬垫18、第二电极14、固定环30)的处理室38。图示的主体44的内经(壁面24的内径),作为一例为40mm程度。另外,水处理装置10的高度,作为一例为50mm程度。
在盖构件46上形成有在轴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上穿过该盖构件46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为用于从水处理装置10取出经过处理室38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的流出口52。另外,在盖构件48上也形成有在与上述盖构件46一样在轴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穿过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为用于将从外部供给(例如,经由管路从净水厂通过,含有残留氯)的被处理水22导入水处理装置10内部的流入口50。
另外,盖构件46通过O形环32安装在主体44的缘部26上,同样盖构件48也通过O形环34安装在缘部28上。由此构成外壳36。具体地说,在缘部26的上表面,设有从上方观察呈圆环状的规定深度的槽。而且,在该槽中配置橡胶等的弹性体构成的O形环32,以载置着O形环32的状态使盖构件46从上方压接在主体44的缘部26的上表面。由此,通过施加厚度方向的压缩力的O形环32,将盖构件46的下表面和缘部26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从而能够防止被处理水22经由两者的间隙从处理室38的内部漏出到外部。即,提高盖构件46和主体的密封性,提高壳体36的水密封性。
该事项对从下方堵塞主体44的处理室38的盖构件48来说也一样,在缘部28的下表面形成圆环状槽,在该槽中容纳有O形环34。通过采用该O形环,可以提高主体44的缘部和盖构件48的密封性。
在处理室38的内部从被处理水22的流路上游侧起(从纸面上的下方侧)配置有第二电极14、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第一电极12。在此,各电极及衬垫18的详细与参照图1说明的一样。
另外,衬垫18在其外周安装有固定环30的状态下配置在纤维状电极16之下。固定环30以其内径与衬垫18的外径大致相同的方式被形成,成为可由固定环30的内周面保持衬垫18的外周面的构成。另外,固定环30的外径为与主体44壁面24的内径大致相同,在将固定环30安装在主体44上时,在壁面24和固定环30之间不形成间隙。另外,衬垫18以紧贴着纤维状电极16下表面的状态配置,以使中央部(轴心方向的中心)与纤维状电极16的中央部(轴心方向的中心)一致。而且,通过在衬垫18的外周安装固定环30,也能够消除衬垫18在圆周方向(纸面上的横方向)上移动的不良现象。
供电棒40及供电棒42成为为了对内藏于水处理装置10中的各电极施加电压而利用的导电路的一部分。供电棒40从开口部***到内部,该开口部是将从上方堵塞主体44的盖构件46的一部分开口而设置的,该开口部与供电棒40的间隙通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密封件进行密封。供电棒40的下端与第一电极12电连接。而且,露出外壳36外侧的一侧的端部(纸面上的上端部)由电源施加负电位。另一方面,供电棒42从开口部***到内部,该开口部是将从下方堵塞主体44的盖构件48的一部分开口的,该开口部与供电棒42的间隙与上述一样进行密封。供电棒的上端与第二电极14电连接,供电棒42的下端从外壳36被导出到外部,由电源施加正电位。
接着,参照图3~图6,对上述水处理装置的其他方式进行说明。图3~图6分别表示其他方式的水处理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也省略与上述重复部分的说明。
图3中,相对于流路54而串联配置有两个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在被处理水22从纸面上的下方到上方流动的流路54中,从上游侧(在纸面上从下方侧开始)起配置有水处理装置10B、10A。水处理装置10A及水处理装置10B的构成与参照图1说明的一样。例如,在水处理装置10A的内部,从流路54的上游侧起配置有第二电极14、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一电极12。而且,第一电极12由电源20施加有负电位,在第二电极14上由电源20施加有正电位。水处理装置10B的构成也与水处理装置10A相同。另外,水处理装置10A、10B的具体构成也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
另外,在水处理装置10A、10B的上游侧(纸面上的下方侧)设置有流量计58及阀60(限制单元)。流量计58计测被处理水22流通流路54的流量。另外,阀60具有限制被处理水22流通流路54内部的量的功能。例如,也可以为按照由流量计58计测的流量达到规定值的方式对阀进行调整的构成。
在此,说明阀60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阀对流过流路54的被处理水的流量进行调节,由此可调节处理后的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氧化剂的浓度。例如,通过试验特定纤维状电极16能够将氧化剂完全分解(还原)的被处理水22的流量(处理流量),如果将阀60进行调节以使被处理水22的流量比该处理流量少,则能够得到完全不含氧化剂(或几乎不含)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另外,如果将阀60进行调节以使被处理水的流量比上述处理流量大,则部分除去次氯酸等的氧化剂,从而能够得到残余部分氧化剂残留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含有水质基准规定的最低量以上的游离残留氯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为验证该事项进行的试验参照图7所示的图表在后面叙述。
根据上述构成的水处理装置,利用水处理装置10A、10B进行多次水处理。因此,由纤维状电极16进行氧化剂除去的效果更好。而且,在由第二电极14生成氧化剂的情况下,由于生成大量的氧化剂,所以水处理装置10A等对被处理水22的杀菌的效果提高。
在此,串联配置的水处理装置10A的个数也可以为三个以上。而且,相对于流路54也可以并联配设多个水处理装置。另外,由串联连接着的多个水处理装置组成的单元也可以相对于流路54并联配置。
接着,参照图4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在水道的弯管旋塞56应用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在水道的弯管旋塞56前端部安设有水处理装置10C。水处理装置10C的具体构成基本上与上述水处理装置10相同。具体地说,水处理装置10C为从弯管旋塞56的上游侧起具备由电源施加正电位的第二电极14、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施加负电位的第一电极12的构成。另外,水处理装置10C也可以为容易从弯管旋塞56拆卸的盒式构成。
通过在弯管旋塞56安设上述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C,可得到减少漂白粉气味的水道水。具体地说,如上所示,在通常的水道水中残留有次氯酸等的游离残留氯(氧化剂),但能够通过水处理装置10C除去该氧化剂的全部(或一部分)。因此,由于从水道水中可除去为漂白粉气味原因的次氯酸等的氧化剂,因此,使用者得到更接近自然状态的水道水。
另外,在由第二电极14产生次氯酸的情况下,利用水处理装置10C能够将水道水进行杀菌。具体地说,即使在向弯管旋塞56供给的水道水中所含有的残留氯为零(或少量)的情况下,在第二电极14的表面通过水道水中所含有的氯化物离子和水进行化合也能够生成次氯酸。而且,在第二电极14和纤维状电极16之间,通过生成的次氯酸进行杀菌。另外,有助于杀菌的次氯酸通过纤维状电极16被分解。据此,抑制由第二电极14生成次氯酸而引起在弯管旋塞56的末端残留的次氯酸的量的增加。因此,没有因为由第二电极14生成次氯酸而引起的漂白粉气味恶化。
参照图5,对其他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D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A)是沿流路54的流向平行切开水处理装置10D的剖面图,图5(B)是沿图5(A)的B-B′线的剖面图。对该图所示的水处理装置10D来说,各电极为棒状或圆筒状这一点与上述其他的水处理装置10等不同,其他事项与水处理装置10等相同。
参照图5(A),水处理装置10D在外壳36的中央部配置有棒状的第二电极14。而且,从内侧起配置有圆筒状的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一电极12,以便包住该棒状的第二电极14。另外,由外部对第二电极14施加负电位,由外部对第一电极12上施加正电位。另外,该图中用虚线表示被处理水22在外壳36的内部流通的路径。
参照图5(B),可以理解第二电极14形成为棒状,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一电极12形成为圆筒状。
再次参照图5(A),由水处理装置10D下部的流路54供给来的被处理水22进入外壳36的内部,经由第二电极14、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一电极12流到外壳36内部的处理室。通过经由该路径,可除去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氧化剂。而且,被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从外壳36被排放到***外。根据水处理装置10D,由于纤维状电极16形成为圆筒状,所以能够在小型的外壳36的内部容纳面积比较大的纤维状电极16。因此,利用面积大的纤维状电极16能够增大分解氧化剂的能力,从而推进水处理装置10D的小型化及高功能化。
根据上述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D,可以将水处理装置10D作为流路54(通水管)的一部分安装。另外,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进行比较,纤维状电极16呈圆筒形状,因此被处理水22通过的面积增大,从而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接着,参照图6,对其他方式的平膜型的水处理装置10E的构成进行说明。图6(A)是从过滤面观察平膜型水处理装置10E的平面图,图6(B)是其代表的剖面图。该图所示的水处理装置10E的基板构成与上述水处理装置10等相同,各电极的构成不同。
参照图6(A),水处理装置10E为呈在树脂材料或耐锈性金属(例如不锈钢)等组成的额缘状的框体62中组装有第二电极14的外观的构成。在框体62的内侧配置有构成水处理装置10E的各电极,与内藏的电极电连接的接头64、66被导出到外部。例如,接头64与内藏的第一电极12连接,接头66与第二电极14连接。另外,在框体62的上部,设有与框体62内部空间联络着的由阀等构成的开口部(流入部)。
参照图6(B),构成水处理装置10E的各电极配置成在框体62的内部呈膜状(片状或板状)。具体地说,在最内侧配置有一枚膜状的第二电极14。在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形成为袋状的第二电极14在框体62的内侧形成空间,在该空间注入被处理水22。
从内侧起形成有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二电极14,以便从两侧夹住第一电极12。这些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二电极14既可以呈带状,也可以配置成二枚膜状的电极从两侧夹住。
如上所示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E,例如通过从设于框体上部的开口部将被处理水22注入水处理装置10E而被使用。即被处理水22通过设于外部的泵等加压装置被注入到框体62的内部,经由第二电极14、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一电极12而被排放到***外。此时,水处理装置10E也可以容纳在箱等的贮留装置内部被使用。利用水处理装置10E除去氧化剂的作用与上述相同。
在此,也可以将容纳于框体62中的各电极及衬垫的位置进行调换(即,调换位于外侧的构成要素与位于内侧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这种情况下,被处理水22从膜状的电极进入内部,从设于框体上部的开口部向外部吸引而被抽出。
根据上述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E,可以浸渍在贮留有被处理水22的贮留槽中使用。而且,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水处理装置相比较,通水面积(即,纤维状电极的面积)大,因此能够提高处理被处理水22的效率。
在此,对在背景技术中说明的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目前技术)与本方式的不同进行说明。本方式与目前技术的最大不同点为,目前技术中使用多级式的电极,本方式中使用单级式的电极。所谓多级式是指在与电源连接着的一对电极之间夹着不与电源连接(即、电漂移的状态)的电极而分极的方式。但是,据该目前技术的多级式电极,需要很多纤维状电极构成的层,因此产生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空气残留在纤维状电极中,从而导致处理效率降低的问题。
与之相对,本方式通过单级式电极进行水处理(即,氧化剂的分解·还原)。具体地说,参照图1,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A为具备网状的第一电极12及与其电连接的纤维状电极16和第二电极14的单级式的水处理装置。因此,当与目前技术的多级式的处理装置进行比较时,由于通过单层的纤维状电极进行水处理,所以即使被处理水中混入空气,该空气也不会残留在纤维状电极16中而容易抽出。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混入被处理水22中的空气引起的处理效率的下降。
另外,如参照图3说明的所示,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相对于流路串联设置有多个水处理装置。由此,例如在被处理水22中残存的次氯酸等的氧化剂多的情况下或被处理水22的流量多的情况下,通过串联插装多个水处理装置,由此可充分将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氧化剂分解。在此,处理前的被处理水中残存的氧化剂没必要全部通过水处理装置除去,在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也可以含有若干氧化剂。
(第二实施方式:水处理方法)
接着,对使用了上述结构的水处理装置10的水处理方法进行说明。使用了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的水处理方法粗略地被区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处理方法将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等的氧化剂除去。第二种水处理方法由阳极侧的第二电极14产生氧化剂,通过纤维状电极16将该发生的氧化剂分解。以下,对这些方法进行详述。
首先,参照图1说明除去氧化剂的上述第一种方法。具体地说,首先,在被处理水22的流路上设置水处理装置10。在此,作为被处理水22,例如相当于含有次氯酸等的氧化剂的水道水。另外,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氧化剂是指引起氧化处理、有助于对被处理水22杀菌的物质。在此,微生物中含有例如原生动物、细菌、真菌、酵母、原生动物、原虫、病毒或生物学上的活性蛋白质、病毒。
如上所述,为了持续流路中的杀菌作用,从水道的末端喷出的水道水中含有0.1mg/L以上的游离残留氯(氧化剂)。在此,所谓游离残留氯是对氯、次氯酸、次氯酸离子的统称。但是,当水道水中所含有的游离残留氯的量,例如达到1.0mg/L以上而为过剩时,就产生水道水的味道变坏、游泳池或公共浴场的臭味引起不愉快感觉等问题。于是,第一种方法将水道水等的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氧化剂除去。
水处理装置10的具体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相同,从被处理水22流路的上游侧起设置有第二电极14、衬垫18、纤维状电极16及第一电极12。
接着,对如上设置的水处理装置10供给直流电压。具体地说,由电源20对第一电极12施加负电位,对第二电极14施加正电位。由此,与第一电极12电连接的纤维状电极16与第一电极12同时带负电。
另外,当氧化剂即次氯酸与带负电的纤维状电极16接触时,发生以下式1所示的反应,次氯酸被分解(还原),成为氯化物离子。该氯化物离子基本上无臭无味,因此,即使氯化物混入被处理水22中,也不会引起漂白粉气味的恶化等不良现象。
式1:HClO+H-+e-→Cl-+H2O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电源施加负电位而带负电的纤维状电极16,从而进行上述的分解。就纤维状电极16而言,极细的导电性纤维处于复杂且密集的状态。因此,当被处理水22通过纤维状电极16时,构成被处理水22的大部分的水分子及氧化剂与构成纤维状电极16的任一个导电性纤维接触,并且被分解。由试验可知,碳纤维构成的纤维状电极16分解氧化剂的能力与纤维状电极16的厚度无关,而与相对于被处理水22流动方向为垂直的方向上的面积的大小有关。
另外,参照图3,也可以在相对流路54串联插装多个水处理装置10A之后,进行上述水处理。通过在流路54中串联插装多个水处理装置10A,可提高水处理装置整体的处理能力,因此能够将更多量的次氯酸分解并除去。因此,利用水处理装置10A等将高浓度含有次氯酸的被处理水22或流量大的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全部(或大部分)的次氯酸除去,从而可以得到完全不含次氯酸(或几乎不含)的被处理水22。
另外,通过调节处理能力,有意地使次氯酸残留在处理后的被处理水22中,由此也能够使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具有由残存的次氯酸进行的杀菌作用。该情况下,通过试验,在测定一个水处理装置10A将次氯酸分解的能力后,特定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的浓度及被处理水22的流量,使水处理装置10A等分解次氯酸的总量比应该处理的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少。由此,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与处理前相比,含有少量的次氯酸,在减少漂白粉气味的同时,得到适度含有用于杀菌的次氯酸的被处理水22。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流路54中的水处理装置10A等的数量基于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残留的次氯酸的浓度的目标值进行设定。
换言之,基于理应分解的次氯酸的量,设定水处理装置10A等的数量。即,在降低在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残留的次氯酸的浓度值的浓度时,需要对大量的次氯酸进行分解,因此多数(例如两个以上)水处理装置10A等改装成在流路54中串联。另一方面,在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残留一定以上(例如0.1mg/L以上)的次氯酸时,该应分解的次氯酸的量比较少,因此少数的(例如,一个的)水处理装置10A等被改装在流路54中。
而且,也可以在水处理装置10A等的前段或后段,将流量计58及阀60改装在流路54中。这种情况下,将阀60进行调整以使由流量计58计测的流量达到规定的值。通过阀60限制被处理水22的流量,由此能够得到与在流路54中所改装的水处理装置10A的处理量(分解次氯酸的能力)相对应的被处理水22的流量。即,通过由阀60限制被处理水22的流量为不足处理量,由此,利用水处理装置10A能够将处理前的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全部次氯酸进行分解,从而使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完全不含次氯酸。而且,通过阀60的调节,使被处理水22的流量比处理量多,由此,能够只将处理前的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的一部分进行分解,从而使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残留一定以上的次氯酸。
上述,将次氯酸作为氧化剂的一例进行了说明,即使次氯酸以外的氧化剂,也能够适用上述第一方法。具体地说,作为氧化剂,可考虑次氯酸以外的次卤代酸、臭氧、过氧化氢、次氯酸离子、氯的任一种,或这些两者以上的组合。
例如,如果氧化剂为臭氧,则通过以下式2所示的化学反应,臭氧被分解(还原)。
式2:O3+2H++2e-→O2+H2O
而且,如果氧化剂为过氧化氢溶液,则通过以下式3所示的化学反应,过氧化氢溶液被分解。
式3:2H2O2+4e-→O2+2H2O
另外,除去被处理水的第一种方法中,阳极侧的第二电极14只要具有作为电极的作用即可,因此表面不需要用贵金属包覆,也可以是具有耐锈性的不锈钢等的金属构成的电极。该事项对第一电极12来说也一样。而且,该第一种方法主要具有由纤维状电极16分解氧化剂的作用,因此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的位置关系也可以调换。
接着,以下对处理被处理水22的第二种方法进行说明。该第二种方法不是简单地通过纤维状电极16将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氧化剂除去,而是利用水处理装置10生成氧化剂。即,由第二电极14生成氧化剂,在第二电极14和纤维状电极16之间将被处理水22进行杀菌,通过纤维状电极16将有利于杀菌的氧化剂分解。
首先,为了利用水处理装置10同时进行氧化剂的生成及分解,阳极即第二电极14的表面必须由可生成氧化剂的物质构成。作为该物质,例如可采用钌(Ru)、铑(Rh)、钯(Pd)、钽(Ta)、银(Ag)、锇(Os)、铱(Ir)、白金(Pt)或金(Au),或所含有这些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的合金。另一方面,第一电极12作为用于纤维状电极16的导通装置起作用,因此只要由防锈性优良的导电性材料构成即可。
该第二种方法的详细基本上与上述第一种方法相同,但第二电极的化学反应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具体地说,由于通过第二电极14生成氧化剂,所以在被处理水22中需要含有能够成为氧化剂的物质。具体地说,在通过第二电极14生成作为氧化剂的次氯酸时,需要在处理前的被处理水中含有含氯物(氯化物离子)。另外,在作为生成的氧化剂采用臭氧或过氧化氢溶液的情况下,水成为氧化剂的一部分。
以次氯酸为例具体说明第二中方法的工艺。首先,当含有氯化物离子的被处理水22与第二电极14接触时,通过以下所示的式4及式5,发生所示的反应,生成次氯酸。
式4:2Cl-→Cl2+2e-
式5:Cl2+H2O→HClO+HCl
在第二电极14及纤维状电极16之间(即设置衬垫18的区域),利用生成的次氯酸将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微生物进行杀菌。由此,将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全部(或大部分)微生物除去。
在此,有时在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微生物中含有利用次氯酸等难于杀菌的小型的原生动物。根据本方式,通过将施加到第二电极14的正电位设为高压,且生成高浓度的次氯酸,由此,即便是小型的原生动物也能够对其进行杀菌并杀死。
如上所述,有助于杀菌的次氯酸向下游侧移动,并与纤维状电极16的表面接触,从而进行被分解(还原)处理。该分解时的反应式如以下式6所示。另外,该式6与上述式1相同。
式6:HClO+H-+e-→Cl-+H2O
通过上述式6所示的反应,由第二电极14生成的次氯酸的全部(或大部分)变换成氯化物离子和水。另外,就纤维状电极16而言,成为非常细的导电性纤维复杂地编织的构成,因此,被杀菌后的微生物被纤维状电极16捕获。另外,相对于被捕获的微生物,能够发挥生成的次氯酸的杀菌效果,或进行电压的施加。由此,利用水处理装置10处理后的水(被处理水22)成为在将含有的微生物进行杀菌的同时,除去杀菌后的微生物自身的水。
如上所示,进行杀菌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通过透水性的第一电极12排放到***外。
该第二种方法在内部进行次氯酸的生成、杀菌及生成后的次氯酸的除去。由此,通过水处理装置10得到的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的量与处理前的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的量等同或在其以下。因此,利用水处理装置10进行水处理没有造成漂白粉气味(smell of chlorine)的恶化。
在此,作为氧化剂,除上述的次氯酸外,也可以采用臭氧或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氧化剂采用臭氧或过氧化氢溶液时,水成为氧化剂的材料。
例如,作为氧化剂采用臭氧时,通过下式7及式8所示的任一种反应式,在第二电极14上生成臭氧。
式7:3H2O→6H++6e-+O3
式8:H2O+O2→2H++2e-+O3
另外,有助于杀菌的臭氧与纤维状电极16(第一电极12)的表面接触,通过以下所示的式9被分解(还原)。
式9:O3+2H++2e-→O2+H2O
另外,作为氧化剂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时,通过下式10所示的反应,在第二电极14上生成过氧化氢溶液。
式10:2H2O→H2O2+2H++2e-
另外,在纤维状电极16侧,通过以下所示的式11,过氧化氢溶液被分解。
式11:2H2O2+4e-→O2+2H2O
(第三实施方式:试验结果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7~图10,对为验证上述的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而进行的试验的结果进行说明。通过进行这些试验,判明了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对除去氧化剂及杀菌非常有效。
参照图7,首先对使用图1所示的水处理装置10将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游离残留氯除去的试验进行说明。在此,所谓游离残留氯包括氯、次氯酸、次氯酸离子。
参照图1,首先对试验中使用的水处理装置1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该试验中使用的水处理装置10中,纤维状电极16为碳纤维构成的碳纤维电极,直径40mm(面积大约1256mm2)、厚14mm。另外,纤维状电极16在被容纳于水处理装置10时被压缩,厚度变为10mm左右。另外,作为第一电极12及第二电极14,采用了表面被白金包覆的网络形状的钛。另外,作为衬垫18,采用了充填的PP树脂(不导体)。而且,纤维状电极16的下端和第二电极14隔开的距离为10mm。
说明试验的方法时,相对于上述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以确定的流量使游离残留氯浓度为规定值的被处理水通水。此时,在两电极上施加电压,以使规定的电流装通过水处理置10。而且,计测了通过水处理装置10所处理了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残留的游离残留氯浓度。
图7所示的图表中,纵轴为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游离残留氯浓度(mg/L),横轴表示通过施加了电压的两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的电流的电流值。在此,电流值大暗示了施加的电压值就高。
另外,关于该图表,含菱形点的实线表示相对于具有上述构成的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使流量为400mL/min的被处理水通过后的结果。另外,含正方形点的实线表示相对于相同构成的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使流量为80mL/min的被处理水通过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含三角点的实线表示相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目前型的水处理装置,使流量为400mL/min的被处理水通过后的结果。在此,目前型的水处理装置和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相比,其连接纤维状电极的电极的极性不同。即,目前型的水处理装置在纤维状电极(碳纤维)上施加正电极。
首先,参照全部的试验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不在两电极上施加电压(即,如果横轴表示的电流值为零),则几乎不能进行次氯酸的分解,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残留的氯浓度不减少。而且,如果使电流值上升,则被分解的次氯酸的量增大,游离残留氯浓度下降。即,电流值的大小和游离残留氯浓度表示出负的相关关系。
首先,参照含菱形点的实线(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400ml/min),在电流值为10mA的情况下,大部分次氯酸被分解,残留氯浓度大约为0.2mg/L。另外,在通过电极的电流值为30mA时,游离残留氯浓度为0mg/L。这表示在流量为400mL/min时,处理前的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的大部分容易通过水处理装置10除去。
参照含正方形点的实线(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800mL/min),可以认为与400ml/min时一样,残留氯浓度随着电流值的增大而减少。但是,在该情况下,次氯酸的一部分通过水处理装置10被分解,剩余部分的次氯酸没被除去而残留。例如,在观察电流值为30mA的情况,当流量为400mL/min时,游离残留氯浓度表示为0mg/L,与此相反,当流量为800mL/min时,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含有1.8mg/L程度的游离残留氯浓度。
参照含三角点的实线(目前的水处理装置:400mL/min),残留氯浓度随电流值的增加而微微减少。其原因是目前型的水处理装置中碳纤维与阳极连接而使碳纤维不能进行次氯酸分解的缘故。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果调节向水处理装置供给的被处理水的流量,由此可调节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游离残留氯浓度。
即,不使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残存游离残留氯(氧化剂)时,就通过阀等的限制单元减少被处理水的流量。例如,在通过电极的电流值为30mA的情况下,设被处理水的流量为400mL/min大小。由此,能够将处理前的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游离残留氯的全部(或大部分)除去,从而能够得到完全(或几乎)不含游离残留氯的处理水。
另一方面,在要使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残存游离残留氯时,通过调节阀来减缓被处理水的流速。例如,在通过电极的电流值为30mA的情况下,设被处理水的流量为800mL/min大小。由此,在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残留0.19mg/L大小的游离残留氯,从而得到具备残留的游离残留氯的杀菌力的处理水(被处理水)。
另外,除上述之外,也可以改变通过电极的电流值、设置的水处理装置的个数或纤维状电极的面积,从而能够调节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残留氯浓度。
图8是表示用于证明上述的第二种水处理方法的效果的试验结果的图表。即,为了证明由图1所示的水处理装置10具备的第二电极14生成次氯酸(氧化剂)的事项,进行了该试验。该图表的横轴是通过两电极的电流的电流值(mA),纵轴表示残留氯浓度(mg/L)。
该试验使用了从图1所示构成的水处理装置10除去纤维状电极16后的构成的水处理装置。除去纤维状电极16的理由是,当存在着纤维状电极16进行试验时,由第二电极14生成的次氯酸被纤维状电极16分解,从而不能够特定由第二电极14生成的次氯酸量的缘故。
试验的方法基本上与参照图7说明的方法相同,将含有氯分量(氯化物离子)的被处理水导入通电的水处理装置,测定由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残留氯浓度。
参照该图表,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残留氯浓度随电流值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生成的次氯酸(氧化剂)的量可通过调节通过两电极的电流的电流值(即电压值)而进行调节。
图9是表示为明确图1所示的纤维状电极16(例如,碳纤维构成的电极)的厚度与处理效率的相关关系而进行的试验结果的图表。该图表的横轴表示通过电极的电流的电流值,纵轴表示被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残留氯浓度。该试验中使用的水处理装置及试验方法与图7的说明相同,对厚度不同的两个纤维状电极16进行了试验。
在此,参照图1对具备厚度为10mm的纤维状电极16的水处理装置(含菱形点的实线)、和具备厚度为1mm的纤维状电极16(含正方形点的实线)的水处理装置进行了试验。
参照图表所示的试验结果,电流值为0mA~10mA时,使用厚度为10mm的纤维状电极16的一方与使用厚度为1mm的纤维状电极16时相比,游离残留氯浓度的浓度高。但是,当电流值达到30mA以上时,双方中残留氯浓度均成为0mg/L。因此,可知如果厚度为1mm以上的纤维状电极16,就能够充分除去残留氯。另外,也表明如果厚度为1mm以上,则纤维状电极16的厚度与除去残留氯的效果的关联不太大。
参照图10所示的表,对使用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将大肠菌群进行杀菌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该表中表示结果的试验方法与参照图7说明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含有大肠菌群的被处理水被处理,测定了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的残留氯浓度和大肠菌群数。另外,作为被处理水,采用了含有能够生成次氯酸等的氧化剂的物质(例如,氯化物离子)的处理水。
参照该表,首先能够理解的是,即使电流值增加,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次氯酸(残留氯)的浓度也没有大的变化。具体地说,在电流值增加的同时检测次氯酸(例如,电流值为30mA时残留氯浓度为0.01mg/L),当该值与水道水中所含有的次氯酸的浓度相比时,为非常小的值。参照图1,这是由于由第二电极14生成的次氯酸大部分被纤维状电极16分解的缘故。当增大施加在电极上的电流值时,由该第二电极14生成的次氯酸的量多,纤维状电极16进行分解效果也增大。因此,即使通过电极的电流的电流值增大(即,即使施加在各电极的电压的电压值增大),杀菌的效果也增大,但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22)中所含有的次氯酸几乎不增加。
接着,参照大肠菌群数时,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数随着电流值的增加而减少。具体地说,当电流值达到30mA以上时,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数为0CFU/mL。
通过以上的探讨,对本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0来说,即使处理前的被处理水中不含次氯酸等的氧化剂,也能够由第二电极14生成氧化剂(例如,次氯酸),并通过纤维状电极16(第一电极12)将生成的氧化剂进行分解。而且,在两电极之间,通过生成的氧化剂对被处理水进行杀菌。由此,能够实现处理后的处理水(被处理水)中不含氧化剂的水处理方法(杀菌方法)。另外,该事项对其他的氧化剂即臭氧或过氧化氢溶液也一样。

Claims (13)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纤维状电极,该纤维状电极配置在被处理水的流路中,并与施加负电位的电极电连接,且将所述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氧化剂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电极,其与所述纤维状电极连接,并被施加负电位;
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纤维状电极隔开距离配置,并被施加正电位;和
供给单元,其对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纤维状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一电极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二电极更靠所述流路的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限制所述被处理水流量的限制单元,
通过由所述限制单元调节所述流量,对所述被处理水中所含有的所述氧化剂的分解量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被处理水的流路串联插装多个所述纤维状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电极通过导电性粘接剂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7、一种水处理装置,其配置在含有能够成为氧化剂一部分的物质的被处理水的流路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纤维状电极;
第一电极,其连接所述纤维状电极,并施加负电位,且配置在所述被处理水流路的下游侧;
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纤维状电极隔开距离配置,并施加正电位,且比所述第一电极更靠上游侧配置;和
供给单元,其对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电压,
通过所述被处理水中含有的所述物质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生成所述氧化剂,并且所生成的该氧化剂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纤维状电极分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限制所述被处理水流量的限制单元,
通过由所述限制单元调节所述流量,对所述氧化剂的分解量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表面由可生成所述氧化剂的物质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质为含氯物或水,
所述氧化剂为次氯酸、臭氧或过氧化氢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电极通过导电性粘接剂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12、一种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配置于被处理水流路中的纤维状电极施加负电位,将所述被处理水中含有的氧化剂分解。
13、一种水处理方法,将含有能够成为氧化剂一部分的物质的被处理水进行杀菌,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处理水的流路中,从上游侧起配置施加正电位的第二电极、和施加负电位且电连接着纤维状电极的第一电极,
使所述被处理水中含有的所述物质接触第二电极,由此生成所述氧化剂,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氧化剂对所述被处理水进行杀菌,
通过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纤维状电极,将所述氧化剂的至少一部分分解。
CNA2008101338255A 2007-07-17 2008-07-17 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13482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6074 2007-07-17
JP2007186074A JP4785800B2 (ja) 2007-07-17 2007-07-17 水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8291A true CN101348291A (zh) 2009-01-21

Family

ID=39764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338255A Pending CN101348291A (zh) 2007-07-17 2008-07-17 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26088A1 (zh)
EP (1) EP2017229A1 (zh)
JP (1) JP4785800B2 (zh)
KR (1) KR20090008143A (zh)
CN (1) CN10134829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9299A (zh) * 2011-04-01 2011-10-1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2869616A (zh) * 2010-04-30 2013-01-09 阿库亚爱克斯公司 膜-电极组件、使用该组件的电解池、制备臭氧水的方法和装置、消毒方法以及废水或废液处理方法
CN102869615A (zh) * 2010-04-30 2013-01-09 阿库亚爱克斯公司 膜-电极组件、使用该组件的电解池、制备臭氧水的方法和装置、消毒方法以及废水或废液处理方法
TWI405725B (zh) * 2009-08-21 2013-08-21 Univ Nat Cheng Kung 透水性電化學微生物反應牆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6495A (ko) * 2008-09-30 2010-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탈 이온화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448868B1 (en) * 2009-06-29 2016-11-16 Proterrg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O2011065013A1 (ja) * 2009-11-27 2011-06-03 有限会社ターナープロセス pH調整装置
TWI362366B (en) * 2009-12-15 2012-04-21 Ind Tech Res Inst Fluid self-electricity-generation and electroreduction module
US8679351B2 (en) * 2009-12-30 2014-03-25 Hydrover Holding S.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decontaminating water by producing hydroxyl ions through hydrolysis of water molecules
KR101020925B1 (ko) * 2010-05-17 2011-03-09 주식회사 이온팜스 이온수 제조장치
KR101220891B1 (ko) * 2010-06-30 2013-01-11 문상봉 3차원 다공성 복극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살균 필터와 이를 이용한 수처리 방법
US10099950B2 (en) * 2010-07-21 2018-10-16 Cambrian Innovation Llc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JP2013061141A (ja) * 2011-09-15 2013-04-04 Daikin Industries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5812141B2 (ja) * 2014-03-28 2015-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液中放電装置
KR102355824B1 (ko) * 2018-12-27 2022-01-26 코웨이 주식회사 팔라듐, 이리듐 및 탄탈럼으로 구성된 전극용 촉매층 및 상기 전극용 촉매가 코팅된 살균수 생성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5990A (en) * 1981-11-12 1984-05-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lytic reactor for cleaning wastewater
US5106463A (en) * 1988-08-15 1992-04-21 The Electrosynthesis Company, Inc. High yield methods for electrochemical preparation of cysteine and analogues
US5256268A (en) * 1990-07-18 1993-10-26 Konica Corporation Water trea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014427B2 (ja) * 1990-09-26 2000-02-28 コニカ株式会社 被処理水の処理方法
US5532083A (en) * 1994-07-26 1996-07-02 Mccullough; Francis P. Flexible carbon fiber electrode with low modulus an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attery employing the carbon fiber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342150B1 (en) * 1998-09-09 2002-01-29 Thomas Clay Sale Redox water treatment system
JP2003136067A (ja) * 2001-10-31 2003-05-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水処理方法及び水処理システム
WO2004079840A2 (en) * 2003-02-28 2004-09-16 Evat, Inc. Three-dimensional flow-through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JP2005254118A (ja) * 2004-03-11 2005-09-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微生物収集装置及び微生物収集方法
JP2006334212A (ja) * 2005-06-03 2006-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除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186074A (ja) 2006-01-13 2007-07-26 Marui:Kk サドルクランプ
EP1995220B1 (en) * 2007-05-14 2011-08-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Water treatment device
US8366888B2 (en) * 2008-09-30 2013-02-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5725B (zh) * 2009-08-21 2013-08-21 Univ Nat Cheng Kung 透水性電化學微生物反應牆及其使用方法
CN102869616A (zh) * 2010-04-30 2013-01-09 阿库亚爱克斯公司 膜-电极组件、使用该组件的电解池、制备臭氧水的方法和装置、消毒方法以及废水或废液处理方法
CN102869615A (zh) * 2010-04-30 2013-01-09 阿库亚爱克斯公司 膜-电极组件、使用该组件的电解池、制备臭氧水的方法和装置、消毒方法以及废水或废液处理方法
CN102869615B (zh) * 2010-04-30 2014-12-10 阿库亚爱克斯公司 膜-电极组件、使用该组件的电解池、制备臭氧水的方法和装置、消毒方法以及废水或废液处理方法
CN102869616B (zh) * 2010-04-30 2014-12-10 阿库亚爱克斯公司 膜-电极组件、使用该组件的电解池、制备臭氧水的方法和装置、消毒方法以及废水或废液处理方法
CN102219299A (zh) * 2011-04-01 2011-10-1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2219299B (zh) * 2011-04-01 2012-12-1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08143A (ko) 2009-01-21
US20090026088A1 (en) 2009-01-29
EP2017229A1 (en) 2009-01-21
JP4785800B2 (ja) 2011-10-05
JP2009022838A (ja)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8291A (zh) 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JP3349710B2 (ja) 電解槽および電解水生成装置
US8002955B2 (en) Cylindrical electrolysis cell
KR101015728B1 (ko) 수처리 장치
JPH07509536A (ja) 水の電気化学処理装置
CN105793474B (zh) 配备有同轴电极对的电解槽
US20110198300A1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removing microbial impurities in water based liquids as well as the use of the device
US6843895B2 (en) Portable device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of liquids
JP4597263B1 (ja) 電解水製造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電解水の製造方法
JP2003062574A (ja) ミネラル水生成装置
González-Nava et al.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hemodialysis wastewater includ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JP2008279408A (ja) 水処理装置及び水処理システム
JPH11277079A (ja) 水処理装置
KR20180001569A (ko) 물 분자의 가수분해를 이용하여 히드록실 이온을 생산하기 위한 물 소독 방법 및 장치
JP3056511B2 (ja) 被処理水の処理装置
KR20080043894A (ko) 전해환원수 생성장치
JP6896259B1 (ja) 殺菌洗浄水製造装置及び殺菌洗浄水製造方法
KR102355824B1 (ko) 팔라듐, 이리듐 및 탄탈럼으로 구성된 전극용 촉매층 및 상기 전극용 촉매가 코팅된 살균수 생성 모듈
JP2003113488A (ja) 電解浄水器
KR102542172B1 (ko) 소독수 공급 장치
RU204263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воды
JP3790346B2 (ja) 水処理装置
KR20170024618A (ko) 산성수 전해 장치
CA2441656C (en) Electrolytic reduced water, anti-cancer drug, and 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H04114785A (ja) 被処理水の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