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4299B - 光学编码器、其制造法及使用其的移动速度控制器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编码器、其制造法及使用其的移动速度控制器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4299B
CN101334299B CN2008101318016A CN200810131801A CN101334299B CN 101334299 B CN101334299 B CN 101334299B CN 2008101318016 A CN2008101318016 A CN 2008101318016A CN 200810131801 A CN200810131801 A CN 200810131801A CN 101334299 B CN101334299 B CN 101334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ncoder
sensor assembly
eyelid retractor
optical
sunk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8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4299A (zh
Inventor
长谷川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4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2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24Housings ; Casings for instruments
    • G01D11/245Housings for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Transform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编码器,包括:传感器模块,包括光发射装置、与光发射装置相对来接收所发射的光的光接收装置、以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遮挡装置,位于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之间,具有遮挡图案;第一支撑器,支撑传感器模块,包括与凸起相啮合的至少一个凹陷部分、以及与凹陷部分相连接并延第二方向延伸的沟槽,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在凸起由沟槽引导的情况下延第二方向移动,来附接至第一支撑器,以及其中,凹陷部分的深度大于凸起的高度,沟槽的与凹陷部分相邻接的部分具有小于凸起的高度的深度。

Description

光学编码器、其制造法及使用其的移动速度控制器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编码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传感器模块的光学编码器,该传感器模块包含光发射元件及光接收元件。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来控制装置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控制器件及一种设备(诸如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移动速度控制器件及所述设备使用光学编码器。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制造光学编码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熟知的是,在诸如图像形成设备的各种常规设备中,利用光学编码器来检测移动装置的移动速度,根据检测结果来控制移动速度。光学编码器分类为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及反射类型光学编码器。
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通常包括:传感器模块,包含光发射元件及光接收元件;以及遮挡装置(诸如脉冲代码轮(pulse code wheel)),其与移动装置共同移动,具有在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之间定位的预定图案,以遮挡由光发射元件向光接收元件发射的光。
反射类型光学编码器通常包括:光发射元件,用来向移动装置发射光;以及光接收元件,用来接收从移动装置反射的光。
从检测精确度的角度看,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高于反射类型光学编码器。
在图像形成设备(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及打印机)中,如在已公开的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No.(以下称为JP-A)2005-134763中所公开的,转写带的移动速度由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检测,来以预定速度被控制,其中,所述转写带进给接收材料,以便形成在图像承载装置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写到接收材料的预定部分上。然而,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存在关于组装特性的缺陷,造成其不容易把传感器模块(用于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中)精确地附接至设备。因而,已经提出用来适当地附接传感器模块(或者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的各种方案。
将参照图1至4解释用来附接用于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常规方法。
图1至4图示了背景技术的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
参照图1,光学编码器101包括传感器模块102及脉冲代码轮103,该脉冲代码轮103用作遮挡装置,并与辊105(是移动装置)共同移动。辊105具有轴106,该轴106可旋转地由框架104经由其间的轴承121(如图4所示)支撑。脉冲代码轮103被压入轴106,以固定至该轴。
参照图4,传感器模块102包括光发射装置107及光接收装置108。传感器模块102具有凸起109和110,以分别装配到形成在框架104上的圆形凹陷部分111和112之中。
如图3所示,传感器模块102具有孔113和114,孔113和114位于凸起109和110的两侧上。当凸起109和110装配至凹陷部分111和112之中时,孔113和114分别与形成在框架104上的孔115和116(如图2所示)连通。铆钉117和118分别***连通孔113至115及其它连通孔114至116,以便传感器模块102固定至框架104。
如图4所示,在传感器模块102固定至框架104的状态下,脉冲代码轮103进入由光发射装置107和光接收装置108形成的空间。
辊105可旋转地支撑转写带(未示出),该转写带的移动速度将被控制。另外,光学调制轨迹(track)(在图1至图8中未示出,类似于图18A所示的图案50a)设置在脉冲代码轮103上,光学调制轨迹由传感器模块102检测,以确定辊的移动速度(即,转写带的移动速度)。转写带的移动速度能够通过执行反馈控制而被控制在预定速度。
传感器模块102在组装特性方面较劣。此原因将参照图2和图4来解释。
当组装传感器模块102时,首先,轴106经由轴承121固定至框架104。然后,脉冲代码轮103压入将被固定的轴106,凸起109和110分别装配到凹陷部分111和112之中,之后,对传感器模块102定位。通过使用铆钉117和118把如此定位的传感器模块102固定至框架104。在此组装操作中,在把传感器模块102固定至框架104时,不容易把脉冲代码轮103压入轴106,使得脉冲代码轮103适当地安置在由光发射装置107和光接收装置108形成的空间中。
由于脉冲代码轮103通常是诸如金属、树脂、和玻璃的材料的薄板,因此,发生的问题是,在该组装操作中,脉冲代码轮与传感器模块102接触,由此,造成脉冲代码轮变形或损坏。
为了容易地执行组装操作,能够使用如下的方法,其中,首先,脉冲代码轮103压入轴106以便被定位(即,将被固定至轴),然后,传感器模块102固定至框架104。在此组装操作中,传感器模块可能与固定脉冲代码轮相接触,因而造成脉冲代码轮变形或损坏。
为了防止这样的轮变形/损坏问题,能够使用如下方法,其中,光发射装置107和光接收装置108之间的距离增大。然而,在此情况下,传感器模块102的感测特性劣化。因此,该方法非优选。
因此,使用夹具来把脉冲代码轮适当地定位在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之间形成的空间中的技术已经用来组装传感器模块。此技术缺陷在于,组装传感器模块所需的时间增长。
图6示出另一背景技术的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该编码器取代圆形凹陷部分111和112而具有长凹陷部分119来与凸起109和110啮合。此光学编码器还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缺陷。
图7和图8示出弥补了该缺陷的另一背景技术的透过类型光学编码器。
此光学编码器具有凹陷部分120,该凹陷部分120将与凸起109和110啮合并且延伸至框架104的边缘。当组装该编码器时,首先,轴106经由轴承121固定至框架104,然后,脉冲代码轮103压入轴以固定至该轴。此后,传感器模块102从与轴106垂直的方向(即,从图8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附接至框架104。在此***操作中,凸起109和110由凹陷部分120引导,因此,仅仅通过在把传感器模块压向框架104的表面的同时附接传感器模块102,可以执行组装操作。当凸起109接触凹陷部分120的末端时,完成***操作。然后,使用铆钉117和118,传感器模块102固定至框架104。因而,几乎不导致轮变形/损坏问题。
在JP-A 2002-357457和JP-A 2006-129692中,公开了具有与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类似的结构的光学编码器。
然而,图7和图8所示的编码器具有以下的缺陷。
具体地,当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光学编码器被设置为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速度控制器件以控制转写带的移动速度时,由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振动所导致的铆钉117和118的松动等等,在长期反复使用之后,传感器模块在框架104的固定劣化。在此情况下,发生传感器模块102相对于框架104的位置改变的问题。
更具体地说,在图像形成设备被组装(即,传感器模块102附接至框架104)之后,凸起109即刻接触凹陷部分120的末端,因此传感器模块102适当地定位。然而,在长期反复使用之后,铆钉117和118由于振动等等而劣化,因此,传感器模块在框架104的固定劣化,导致凸起109从凹陷部分120的末端松开。在此情况下,光发射装置107和光接收装置108相对于脉冲代码轮103的位置改变,因而导致如下问题,即,传感器模块102从旋转的脉冲代码轮103(即,旋转的轴106)获得的信号存在错误,或者传感器模块102导致错误检测。因而,传感器模块102的功能不能适当地发挥,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及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故障。另外,当使用铆钉117和118把传感器模块102固定至框架时,当在***方向压传感器模块时,固定操作将被执行,导致组装时间的增长。在传感器模块附接至除图像形成设备之外的设备、或者使用螺丝钉取代铆钉来固定传感器模块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因为这些原因,因而需要具有传感器模块的光学编码器,其能够容易地设置至设备,而不损坏其遮挡装置(诸如脉冲代码轮),并且,其中,即使在长期反复使用之后,传感器模块仍能够维持其位置。
发明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来检测移动装置速度的光学编码器,包括:
传感器模块,包括:
光发射装置,配置为发射光,
光接收装置,在第一方向与光发射装置相对,接收从光发射装置发射的光,以及
至少一个凸起;
遮挡装置,具有遮挡图案,所述遮挡装置具有光遮挡部分和光透过部分,位于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之间以阻挡光,其中,传感器模块和遮挡装置之一与移动装置共同移动,传感器模块检测移动装置的速度;以及
第一支撑器,配置为支撑传感器模块,所述第一支撑器包括:
至少一个凹陷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相啮合,来支撑传感器模块,以及
引导沟槽,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相连接,并延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在至少一个凸起由引导沟槽引导的情况下延第二方向移动,来附接至第一支撑器,以及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在第一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高度,至少引导沟槽的与凹陷部分相邻接的部分在第一方向具有小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高度的深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速度控制器件,包括:
上述光学编码器,配置为检测移动装置的速度;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按照光学编码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移动装置的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
移动装置;
上述移动速度控制器件,配置为控制移动装置的速度;以及
第二支撑器,配置为支撑移动速度控制器件的光学编码器的遮挡装置。
第一支撑器能够用作第二支撑器。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光学编码器的方法,包括:
设置遮挡装置;
在沿第一方向压传感器模块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移动传感器模块,使得至少一个凸起在沿沟槽滑动之后与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啮合,以及遮挡装置进入由传感器模块的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形成的空间;以及
把传感器模块固定至第一支撑器。
当与附图相关联地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随后的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对象、特征、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光学编码器和移动装置的示意性斜视图;
图2和图3是图1所示的背景技术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性分解图和示意性前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背景技术的光学编码器在图3中点划线所示的切割面处的示意截面图;
图5是在设置传感器模块的过程中图3所示的背景技术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截面图;
图6和图7是其它背景技术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分解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背景技术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前视图,该设备包括本发明的光学编码器和移动速度控制器件;
图10是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移动速度控制器件的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转写带单元的示意斜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光学编码器的示例的示意斜视图;
图14至图16是图13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分解图和前视图;
图17是光学编码器在图16的点划线所示的切割面处的示意截面图;
图18A是示出本发明的光学编码器的传感器模块和遮挡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8B是示出从本发明的光学编码器输出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图17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框架(即,支撑器)上形成的凹陷部分的示意斜视图;
图20是设置传感器模块的过程中图17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传感器模块的放大视图;
图22是设置传感器模块的过程中图17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其中,传感器模块在第一方向X进一步移动,以接近设置位置;
图23是具有不同沟槽和不同凹陷部分的光学编码器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斜视图;
图24是在设置传感器模块的过程中图23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
图25是在设置传感器模块之后图23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光学编码器的又一示例的示意前视图;
图27至图29是在设置传感器模块之前、在设置传感器模块的过程中、及在设置传感器模块之后光学编码器在图26中点划线所示的切割面处的示意截面图;
图30是图26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修改版本的示意前视图,具有不同的施压装置;
图31是修改的光学编码器在图30中点划线所示的切割面处的示意截面图;
图32和图33是本发明的光学编码器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斜视图;
图34是在未附接子单元的状态下图32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斜视图;
图35是图34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传感器模块的示意斜视图;
图36是图35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示意分解图;
图37是图35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示意前视图;
图38是传感器模块在图37中点划线所示的切割面处的示意截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光学编码器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斜视图;
图40是图39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分解图;
图41是图39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前视图;
图42是光学编码器在图41中点划线所示的切割面处的示意截面图;
图43是图42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修改版本的示意截面图;
图44是具有不同遮挡装置的光学编码器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斜视图;
图45是图44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示意分解图;以及
图46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编码器、移动速度控制器件、及图像形成设备,图10和图11分别是图像形成部分和其移动速度控制器件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是彩色激光打印机。然而,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此,而能够是其它打印机(诸如单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及具有打印、复印、和传真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的多功能图像形成设备。
参照图9,图像形成设备1(即,彩色激光打印机)在接收材料P的片材上形成图像。接收材料P的材料的具体示例包括:普通纸、厚纸、塑料(诸如投影片(OHP纸))、等等。图像形成设备1能够在各种尺寸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光学单元2,用作光辐照器件,用来辐照激光束以把静电图像写到图像承载装置上;以及四个处理盒20,即20Y、20M、20C、和20BK,用作图像形成器件,分别包括用作图像承载装置的感光体鼓21。
图像形成设备1还包括转写器件,该转写器件包括:转写带单元30,包括转写带40,用来向处理盒20进给接收材料片材P;以及转写辊24,与转写带40的内表面接触,把在感光体鼓21上形成的图像转写至接收材料片材P。
另外,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清洁器25,用来收集在感光体鼓21的表面上剩余的调色剂颗粒,以清洁表面;调色剂供应单元32,即32Y、32M、32C、和32BK,用来把相应色彩的调色剂供应至处理盒20的显影器件23;接收材料存储/进给器件61,用来存储并进给接收材料P的片材;以及定影器件66,用来把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接收材料P的片材上。
图10是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部分的放大视图。参照图10,各个处理盒20包括:感光体鼓21;充电器22,用来对感光体鼓21充电;显影器件23,利用显影剂来对形成在感光体鼓21上的静电图像显影,所述显影剂包括色彩调色剂;清洁器25;等等。处理盒20整体地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1。这样,黄、品红、蓝绿、和黑色彩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相应的感光体鼓21上。
转写带单元30包括转写带40,所述转写带40在由多个从动辊轻微拉张的情况下,沿图9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即,逆时针)旋转。转写带单元30的细节将在后文解释。
下面,将参照附图解释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形成操作。
参照图9,四个感光体鼓21顺时针旋转。在感光体鼓与充电器相对的相应充电位置,感光体鼓21的外周表面由相应的充电器22均匀地充电。由于感光体鼓21旋转,因此感光体鼓的充电部分到达相应的光辐照位置,在该处,光学单元2利用由相应的将被再现的色彩图像的图像信息所调制的相应光束来辐照充电的感光体鼓。
光学单元2包括光源(未示出,诸如激光二极管),所述光源按照将被再现的色彩图像的图像信号来发射光束。如此发射的激光束从多角镜3的表面反射,然后穿过透镜4和5。在穿过相应的光路径之后,激光束然后辐照相应的充电感光体鼓21的表面,由此形成与将被再现的相应色彩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具体地,与将被再现的黄图像相对应的激光束在从镜6、7、和8反射之后辐照所充电的感光体鼓21Y的表面。在此方面,由于激光束从以高速度旋转的多角镜的表面反射,因此,在感光体鼓21沿副扫描方向旋转的同时,激光束沿与感光体鼓的轴平行的主扫描方向扫描感光体鼓21。因此,与将被再现的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鼓21Y的表面上。
类似地,与将被再现的品红图像相对应的激光束在从镜9、10、和11反射之后辐照所充电的感光体鼓21M的表面,从而在感光体鼓21M的表面上形成与品红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另外,与将被再现的蓝绿图像相对应的激光束在从镜12、13、和14反射之后辐照所充电的感光体鼓21C的表面,从而在感光体鼓21C的表面上形成与蓝绿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而且,与将被再现的黑图像相对应的激光束在从镜15反射之后辐照所充电的感光体鼓21BK的表面,从而在感光体鼓21BK的表面上形成与黑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由于感光体鼓21旋转,因此感光体鼓的静电潜像到达相应的显影位置,在该处,显影器件23与相应的静电潜像相对。在此显影过程中,显影器件23向静电潜像供应相应色彩的调色剂,从而在相应的感光体鼓21Y、21M、21C、和21BK上形成黄、品红、蓝绿、和黑色彩的调色剂图像。
在显影过程之后,感光体鼓21到达相应的转写位置,在该处,感光体鼓与转写带40相对。在转写位置,转写辊24被安置为把转写带40压至相应的感光体鼓21。具体地,在相应的感光体鼓21上形成的色彩调色剂图像由相应的转写辊24逐一转写至由转写带40进给的接收材料片材P的适当位置。
在转写过程之后,在感光体鼓与相应清洁器相对的清洁位置,感光体鼓21的表面由清洁器25清洁,感光体鼓21上剩余的色彩调色剂颗粒被收集。这样,清洁过程被执行。
在清洁过程之后,感光体鼓21经历放电过程,在该放电过程中,感光体鼓上剩余的电荷由放电器件去除,从而感光体鼓对于下一图像形成过程准备就绪。这样,一系列调色剂图像形成过程完成。
另一方面,接收材料存储/进给部分61的进给辊62向引导器63进给接收材料P的片材。接收材料片材P由引导器63引导至配准辊64。接收材料片材P按照定时由配准辊64进给到转写带40和吸着辊27的接触点。接收材料片材P然后由转写带40进给至四个转写位置,在该处,相应感光体鼓上的不同色彩的调色剂图像逐一转写至接收材料片材P,从而形成组合的多色彩调色剂图像,其中,黄、品红、蓝绿、和黑调色剂图像重叠。
其上承载组合的多色彩调色剂图像的接收材料片材P从转写带40松开,然后进给至定影器件66。在定影器件66中,在由加热辊67和加压辊68形成的夹持部分,组合的多色彩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接收材料片材P,从而完成定影过程。
在定影过程之后,其上承载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接收材料片材P由排放辊69从图像形成设备1排出。这样,一系列图像形成过程完成,全色彩图像制作出。
然后,将参照图10来解释处理盒20。由于除了在调色剂供应单元中包含的调色剂色彩不同之外,处理盒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将不使用后缀(即,Y、M、C、和BK)来解释处理盒中的一个。
参照图10,在处理盒20中,感光体鼓21、充电器22、显影器件23、和清洁器25整体地设置在壳体26中。
显影器件23包括显影辊23a、两个搅拌辊23b和23c、辅助(doctor)刮片23d、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9、等等,包括载体C和色彩调色剂T的显影剂包含在显影器件23中。
清洁器25包括清洁刮片25a、清洁辊25b、等等。
将详细描述上文提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过程。
如图10所示,显影辊23a逆时针旋转。显影器件23中的调色剂T和从调色剂供应单元32的调色剂瓶33供应的调色剂T一起,由搅拌辊23b和23c与载体C混合,并搅拌,由此,调色剂T由载体C充电。包括充电调色剂T和载体C的显影剂由搅拌辊23b进给至显影辊23a。
由于显影器件23中的调色剂T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因此,显影剂中调色剂T的浓度降低。为了把显影器件23中的调色剂浓度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调色剂瓶33中的调色剂T经由开口26a适当地供应至显影器件23。显影器件23中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T的浓度利用传感器29测量,传感器29能够通过测量显影剂的磁导率来测量调色剂浓度。标号34表示支撑器,该支撑器可旋转地支撑调色剂瓶33,使得调色剂瓶能够沿图10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旋转。
显影剂包括调色剂T,由显影辊23a承载,在由辅助刮片23d刮擦之后,传输至显影区域,在该处,显影辊23a与感光体鼓21相对。在显影区域中,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附着至在感光体2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具体地,由于由在感光体鼓的暴露于激光束的被辐照部分和其未暴露于激光束的未被辐照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形成的电场,调色剂T附着至感光体鼓21的表面,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几乎所有附着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调色剂转写到接收材料片材P上。未被转写而剩余在感光体鼓2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T由清洁刮片25a和清洁辊25b收集,所收集的调色剂T存储在清洁器25中。
将参照图11说明转写带单元30的结构和运行。
图11示出本发明的移动速度控制器件的示例。参照图11,转写带单元30包括转写带40、驱动辊44、多个从动辊45、46、47、48、和49、驱动电机41、控制器80、等等。转写带40在由辊44至49轻微拉张的情况下,由驱动辊44旋转。驱动电机41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带42传输至驱动辊44。由于驱动辊44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因此转写带40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旋转。在由被旋转的转写带40驱动的同时,从动辊45顺时针旋转,从动辊46至49逆时针旋转。
光学编码器35是旋转编码器,整体地设置在多个从动辊45至49之中的从动辊47上。光学编码器35包括脉冲代码轮50、用作传感器模块的透过类型光传感器51、基板52(图12和图13所示)、等等。
光学编码器35通过测量脉冲代码轮50的旋转速度来确定转写带40的旋转速度(即,移动速度)。控制器80执行反馈控制,即,控制器基于脉冲代码轮的所检测的旋转速度(即,转写带的移动速度)来控制驱动电机41的驱动,从而转写带40以预定速度移动。
将参照图12至图46来说明转写带单元30的结构和运行。在图12至图46中,驱动辊44和从动辊47的位置、及组成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图11中不同。另外,虽然在图11中通过使用转写带42来传输驱动电机41的驱动力,然而,在图12中,通过使用齿轮100来把驱动力传输至驱动辊44。在图12中,仅仅示出转写带40的一部分。
(转写带单元的第一示例)
将参照图12至图22来说明转写带单元30的示例。
图12是转写带单元30的第一示例的斜视图。图13是示出从动辊47及其附近的放大图,在该从动辊47上,设置有光学编码器35。图14和图15是当从前侧(图14)及从内侧(图15)观察图13所示的部分时该部分的分解斜视图。图16是当从前侧观察图13所示的部分时该部分的前视图。图17是通过在图16中点划线所示的切割面切割该部分所得到的截面图,示出附接至支撑器(即,框架)的光传感器。
参照图12至16,通过施加压力,轴承71(图15所示)中***从动辊47的轴的部分47a,以便轴承71固定至该轴,通过施加较小压力,轴承71压装到框架72的凹陷部分73中。这样,从动辊47设置至框架72。虽未示出,然而,从动辊47的另一端通过使用与轴承71相同的轴承来被设置到另一框架74(图12所示)。这样,从动辊47由框架72和74经由轴承71支撑。从动辊47由诸如不锈钢的材料制造。
参照图17,光传感器51包括:光发射装置51a,用作光发射元件;光接收装置51b,用作光接收元件,与光发射装置51a相对;凸起55a和55b,形成在与框架72接触的光传感器51的接触表面38上,向框架72延伸(即,沿方向Z);以及延长孔56a和56b(图15和16所示),分别形成在凸起55a和55b的两侧。接触表面38是基准平面,凸起55a和55b的高度以接触表面为基准来测量。
参照图14,用作支撑器的框架72具有表面36,在该表面36具有:凹陷部分75,与凸起55a和55b啮合;以及孔77a和77b,形成在凹陷部分75的两侧。延长孔56a和56b之间的距离等于孔77a和77b之间的距离。凹陷部分75沿方向X(如图17所示)延伸。
参照图17,当凸起55a和55b与凹陷部分75相啮合时,光传感器51的接触表面38与框架72的表面36相接触。
当光传感器51设置为孔56a和56b分别与孔77a和77b相连接时,凸起55a和55b与凹陷部分75相啮合。这是光传感器51的原本位置,光传感器51通过使用铆钉60和60(诸如尼龙铆钉)而固定至框架72。
参照图17,从动辊47具有轴,该轴具有第一部分47a、和在其端部具有比第一部分大的直径的第二部分47b。轴的第二部分47b与从动辊47连接,具有比从动辊47小的直径。第一部分47a与第二部分47b连接。当施加相对低的压力时,脉冲代码轮50中***第一部分47a。脉冲代码轮50通过使用胶带(未示出)而附着于第二部分47b的端面47c。当施加压力时轴承71中被***第二部分47b,以便与从动辊47的主体的端部相接触。这样,脉冲代码轮50经由轴承71和从动辊47由框架72支撑。
当光传感器51占据原本位置时,脉冲代码轮50的外侧部分定位在光发射装置51a和光接收装置51b之间。通过使用铆钉60和60把光传感器51固定至框架72,光传感器51能够维持原本位置。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脉冲代码轮50和光传感器51。
图18A和图18B分别示出脉冲代码轮50和光传感器5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从光传感器输出的信号。
脉冲代码轮50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并具有大约0.2mm的厚度的柔韧材料制作。如图18A所示,用作代码的黑部分50a(遮挡图案)在脉冲代码轮50的外侧部分的表面上辐射状地形成。这样,光屏蔽部分(即,黑部分50a)和夹在黑部分50a之间的光透过部分交替地形成在脉冲代码轮的外侧部分,由此形成光调制轨迹。黑部分50a通常通过使用光致抗蚀剂的起模方法来制造。如图18A所示,脉冲代码轮50安置为黑部分50a存在于光发射装置51a和光接收装置51b之间。
当黑部分50a的一个屏蔽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时,光传感器的输出为高(HIGH),当光透过部分的一个存在于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之间时,光传感器的输出为低(LOW)。光传感器51的位置调整为能够较好地产生输出。
脉冲代码轮50与从动辊47共同旋转,所述从动辊47与转写带40共同旋转。因此,基于通过转换从光传感器51输出的信号而获得的编码器输出信号的波之间的间隔,控制器80能够确定脉冲代码轮50、从动辊47、和转写带40的旋转速度。
具体地,当信号具有图18B所示的波形A(波的间隔相对窄)时,控制器80判断脉冲代码轮50、从动辊47、和转写带40的旋转速度快。与之相比,当信号具有波形B(波的间隔相对宽)时,控制器判断旋转速度慢。这样,控制器80基于由光传感器51进行的黑部分50a的检测的结果,来判断从动辊47和转写带40的旋转速度或旋转角度的变化。
由控制器80如此获得的关于旋转变化的信息反馈至驱动电机41。具体地,当控制器80判断从动辊47(或转写带40)的旋转速度低于预定速度时,控制器提高驱动电机41的驱动速度。与之相比,当控制器80判断从动辊47(或转写带40)的旋转速度快于预定速度时,控制器降低驱动电机41的驱动速度。由此,转写带40的移动速度被稳定,从而防止发生未对准问题,所述未对准问题的原因在于,色彩调色剂图像未转写到预定位置上,以致在接收材料片材上形成未对准的色彩调色剂图像。
这样,脉冲代码轮50用作遮挡装置,具有用作遮挡图案的黑部分50a。另外,因为在本例子中,光传感器以框架72为基准来定位,因此,框架72用作支撑器(第二支撑器),在用作光传感器51的对应部分(即,用来支撑光传感器的第一支撑器)的情况下,经由从动辊和轴承71来支撑脉冲代码轮50。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光学编码器35包括传感器模块90,在该传感器模块90中,光传感器51通过把凸起55a和55b与凹陷部分75啮合来相对于框架72定位。
转写带40和从动辊47是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与脉冲代码轮50共同移动,其旋转速度(或移动速度)由光学编码器35确定。
框架72用作光传感器51的对应部分(即,第一支撑器),光传感器以框架为基准来定位。另外,框架72用作第二支撑器,该第二支撑器用来支撑脉冲代码轮50、从动辊47、和转写带40。
转写带单元30用作移动速度控制器件,该移动速度控制器件执行上述反馈控制,以控制移动装置(诸如转写带40和从动辊47)的旋转速度(或移动速度)。
将详细说明传感器模块90。
参照图19,框架72具有表面36,在该表面36上将设置光传感器51。表面36具有凹陷部分75和沟槽76,该沟槽76与该凹陷部分75相连接,并沿方向X延伸至框架72的边缘。凹陷部分75和沟槽76具有相同的宽度,沿方向X线性延伸。
沟槽76具有:倾斜表面78,该倾斜表面78倾斜,从而沟槽76的深度在朝向凹陷部分75的方向(即,沿方向X)降低;平表面79,与凹陷部分75相连接;以及弯曲表面81,具有凸表面,并且定位在倾斜表面78和平表面79之间,把倾斜表面与平表面平滑地连接。倾斜表面78相对于表面36倾斜,平表面79平行于表面36。
如图21所示,凹陷部分75具有以表面36为基准所测量的深度h2,该深度h2不小于以表面38为基准所测量的凸起55a和55b的高度h1,平表面79具有以表面36为基准所测量的深度h3,该深度h3小于凸起的高度h1。即,满足下面的关系式:
h3<h1≤h2。
下面,将参照图17、及图20至图22来说明制造光学编码器35的方法,即,把光传感器51附接至框架72的方法。
图17示出附接至框架72的光传感器51的截面。图20至图22是示出当光传感器设置在框架72上时的光传感器51的截面图,图21是放大视图。
如图20所示,首先,当施加压力时,脉冲代码轮50之中装配从动辊47的轴的第一部分47a,脉冲代码轮通过使用胶带等等而附着于端面47c。下面,为了设置光传感器51,附接至基板52的光传感器51从框架72的外端沿方向X移动,从而凸起55a和55b沿沟槽76移动。在此方面,光传感器51当在方向Z从该光传感器的顶部被压时移动,从而凸起55a和55b能够沿沟槽76移动。因为沟槽76在其入口处具有倾斜表面78,当从方向X观察时该入口具有大空间,因而,凸起55a和55b能够容易地***沟槽76。
当光传感器51在凸起55a和55b被***沟槽76的情况下进一步沿方向X移动时,如图20所示,凸起55a进入凹陷部分75。从把凸起55a***沟槽76开始,到该凸起进入凹陷部分75为止,凸起一直沿沟槽76移动。因此,不像图5所示的常规的传感器模块,本发明不导致光传感器51撞击及损坏脉冲代码轮50的问题。
如图20所示,当凸起55a进入凹陷部分75时,其它凸起55b在被沟槽76引导时仍然被压向倾斜表面78。当光传感器51沿方向X进一步移动时,如图21所示,凸起55b与弯曲表面81相接触。当光传感器51进一步移动时,如图22所示,凸起55b与平表面79相接触。
在从图20所示状态到图22所示状态的光传感器51的此***过程中,光传感器平滑地移动。这是因为,弯曲表面81形成在倾斜表面78和平表面79之间,由此,倾斜表面与平表面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降低发生光传感器51撞击及损坏脉冲代码轮50的问题的风险。
光传感器51沿方向X进一步移动,如图17所示,凸起55b还进入凹陷部分75。这样,设置光传感器51的操作完成。这样,沟槽76把凸起55a和55b引导至凹陷部分75。当凸起55a和55b进入凹陷部分75时,光传感器51被定位,即,光传感器占据预定位置。因此,具有黑部分50a的脉冲代码轮50的外侧部分置于光发射装置51a和光接收装置51b之间。
如上文所提及的,凸起55a和55b由于形成在沟槽的底表面上的倾斜表面78和弯曲表面81而沿沟槽76平滑地移动并与凹陷部分75啮合,光传感器51的定位操作的效率显著提高。
在如图17所示的光传感器51的状态下,光传感器51的表面38与框架72的表面36相接触,光传感器51设置至框架72的预定(原本)位置。在此方面,凸起55a与凹陷部分75的端壁82相接触。因此,光传感器51在方向X不能够进一步移动。另外,另一凸起55b与凹陷部分75的另一端壁83相接触,光传感器51也不能在与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另外,由于沟槽在与方向X和Z垂直的方向Y的宽度与凸起55a和55b的直径几乎相同,因而凸起与凹陷部分75的侧壁84(图19所示)相接触,光传感器51不能在方向Y移动。因而,光传感器51相对于框架72定位,而不在方向X和Y移动。
为了即使当所使用的部件的尺寸变化时光传感器51仍能够容易地设置到框架72,可以在方向X和Y在凸起55和凹陷部分75之间形成不大于0.5mm的小间隙。在此情况下,光传感器51的定位精确度轻微劣化。根据组装效率、所使用部件的精确度、所要求的定位精确度、等等来确定小间隙的尺寸。具体地,当组装效率优先,并且/或者,所使用的部件的精确度相对低时,形成相对大的间隙。与之相比,当定位精确度优先时,形成小间隙或者不形成间隙。
当光传感器51占据预定位置时,框架72的孔77a(图19所示)与光传感器51的孔56a和56b(图16所示)分别连接。铆钉60和60然后***孔,以把光传感器51固定至框架72。这样,光传感器51的附接操作完成。取代使用铆钉60的固定方法,也能够采用使用螺丝钉、胶、等等的其它固定方法。
在此第一示例中,在凸起55a和55b装配到凹陷部分75之中,其间具有小间隙或者不具有小间隙的情况下,光传感器51相对于框架72来定位。因此,即使当光学编码器长时间使用,而光传感器51的固定由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振动及铆钉60的劣化而劣化时,光传感器51从原本位置(即,从脉冲代码轮50)移动的问题的发生能够防止,从而防止图像质量的劣化及图像形成设备1的故障。
(转写带单元的第二示例)
将参照图23至图25来说明转写带单元的第二示例。第二示例使用传感器模块90的修改版本。在下面的说明中,上文提及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省略某些关于使用所述部件的方法的说明。
图23是示出转写带单元的第二示例的框架72的斜视图。图24是在把光传感器设置到框架的过程中图23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图25是在把光传感器设置到框架之后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
在此传感器模块90中,形成圆形的凹陷部分75a和75b来取代第一示例中的凹陷部分75。在此第二示例中,凹陷部分75a和75b的数目与凸起55a和55b的数目相同。
如图23所示,沟槽76的整个底表面是平表面79。与沟槽76具有相同深度的沟槽75c形成在凹陷部分75a和75b之间。其它与第一示例中相同。凹陷部分75a和75b之间的间隔与凸起55a和55b之间的间隔相同,凹陷部分75a和75b的直径与凸起55a和55b的直径相同。
当光传感器51设置至框架72时,类似于第一示例,光传感器被***,从而凸起55a和55b在方向X沿沟槽76移动。在此情况下,如图24所示,在***的过程中,凸起55a和55b二者与平表面79接触,表面38维持与表面36平行。因此,在此***过程中,光传感器51的移动比在第一示例中更稳定,即,光传感器51能够比在第一示例中更平滑地***。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生光传感器51撞击及损坏脉冲代码轮50的问题的风险。
当光传感器51在方向X进一步移动时,凸起55a和55b分别啮合凹陷部分75a和75b,由此,光传感器51设置到框架72的预定位置。类似于第一示例,光传感器51利用铆钉60固定至框架72。
在此第二示例中,凹陷部分75a和75b的数目与凸起55a和55b的数目相同。因此,凹陷部分75a和75b与凸起55a和55b的啮合强,即使在长期反复使用之后仍能够维持。在此第二示例中,沟槽76可以具有与第一示例中的沟槽76相同的结构。
虽然在此示例中,凸起55a和55b(以及凹陷部分75a和75b)的直径相同,然而,所述直径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凸起55a的直径大于凹陷部分75b的直径,从而当在方向X移动传感器模块时,凸起55a不与凹陷部分75b啮合。
(转写带单元的第三示例)
将参照图26至图29来说明转写带单元的第三示例。
图26是示出光学编码器的前视图,在所述光学编码器中,光传感器51已经设置到框架72。图27是示出在设置光传感器之前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图28是示出在设置光传感器的过程中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图29是示出在设置光传感器之后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
此第三示例中,用作施压装置的板簧85设置在框架72上,以便在凸起55由沟槽76引导时,沿当光传感器51沿方向X移动时凸起55a和55b进入凹陷部分75的方向压光传感器51,除此之外,其余与第一示例相同。如图26所示,板簧85的一端通过使用诸如螺丝钉的固定装置(未示出)来固定至框架72的点K。如图27所示,在光传感器设置操作之前,板簧85不接触脉冲代码轮50。
如图29所示,即使在光传感器设置至框架72之后,板簧85接触光传感器51以压该光传感器。在此方面,由于板簧85的主功能是在光传感器设置操作期间压光传感器51,因此在光传感器设置到框架72的预定位置之后,板簧85可以不接触光传感器51。然而,优选的是,即使在光传感器设置到框架72之后,板簧85仍接触光传感器51,使得光传感器能够稳定地维持该位置。
第三示例中的光传感器设置操作中,即使在脉冲代码轮50附接至从动辊47之后,板簧85仍设置至框架72,除此之外,与第一示例相同。在此第三示例中的光传感器设置操作中,如图28所示,板簧85压光传感器51的上表面,从而光传感器被压向框架72的表面36。
在第一示例的光传感器设置操作中,需要用手(或手指)把光传感器51压向框架72,以防止脉冲代码轮被光传感器损坏。然而,在此第三示例中,不需要这样的压操作,仅仅通过沿方向X移动,光传感器51能够容易地设置。因此,组装能够容易地执行。另外,与第一示例中的手动压操作相比,可靠地执行压操作,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生光传感器51撞击及损坏脉冲代码轮的问题的风险。因此,几乎不造成组装错误。
图30是示出框架72上设置的光传感器51的前视图,图31是示出在图30的点划线所指示的切割面处的光传感器的截面图。如图30和图31所示,优选的是,当从方向Z观察时,板簧85不与脉冲代码轮50重叠。具体地,如图31所示,优选板簧85的末端与脉冲代码轮50的外端之间的距离S大于0(即,S>0)。在此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执行光传感器设置操作。
当S≤0时,在脉冲代码轮50设置至从动辊47之后,板簧85必需紧固到框架72。然而,当S>0时,板簧紧固操作能够在脉冲代码轮50设置至从动辊47之前或者之后执行。另外,当脉冲代码轮50被拆卸或者附接(例如,脉冲代码轮被新脉冲代码轮取代)时,不需要拆卸板簧85。
在图31中,距离S表示在设置光传感器51的过程中所测量的板簧85末端和脉冲代码轮50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在光传感器设置操作之前或者在把光传感器从框架72拆卸之后,距离S增大。由于应满足条件S>0的原因是防止板簧85与脉冲代码轮50相接触,因此,在设置光传感器51的过程中不满足条件(S>0)是可接受的,但是,优选在光传感器设置操作之前或者在从框架72拆卸光传感器之后满足该条件。
上文提及的板簧85能够用于上述第二示例。
(转写带单元的第四示例)
将参照图32至图38说明转写带单元30的第四示例。
图32和图33分别是示出当从前侧和后侧观察时的光学编码器的斜视图,在所述光学编码器中,光传感器51和子单元87已经设置到框架。图34是示出当从前侧观察时的光学编码器的斜视图,在所述光学编码器中,光传感器51已经被设置,但是子单元87还没有被设置到框架。图35是示出图34所示的光传感器51的斜视图。图36是示出图35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分解图。图37是示出图35所示的光学编码器的前视图。图38是示出在图37中的点划线所指示的切割面处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
在上述的第一示例至第三示例中,框架72在用作支撑脉冲代码轮50、转写带40、和从动辊47的支撑器(第二支撑器)的同时,用作其上设置并定位了光传感器51的对应装置(即,第一支撑器)。然而,在此第四示例中,虽然框架72用作用来支撑转写带40和从动辊47的第二支撑器,但是不用作其上设置并定位了光传感器51的对应装置(第一支撑器)。在第四示例中,壳体86用作对应装置,子单元87包括壳体86和设置到壳体86的光传感器51。子单元87设置到用作第二支撑器的框架72。
如图36和图38所示,壳体86与轴承88集成,所述轴承88***到壳体86并固定。另外,如图38所示,从动辊47的第二部分47b***到轴承88并固定。第二部分47b被***轴承71,但是不固定至轴承71。即,第二部分47b可旋转地由轴承71支撑。第二部分47b具有将与扣环89(图34所示)啮合的外周沟槽91。
此第四示例中,壳体86代替框架72而用作对应装置(即,第一支撑器),并且壳体86具有设置有光传感器51且具有凹陷部分75等等的表面36,除此之外,与第一示例相同。
如图34所示,通过把光传感器51附接至壳体86而制造的子单元87被***框架72的预定部分。在此方面,轴承71沿方向Z移动,使得子单元87占据预定位置,然后轴承71通过使用扣环89来固定至框架72和从动辊47。而且,壳体86利用螺丝钉92而固定至框架72。这样,子单元87被组装。
这样,在第四示例中,作为子单元87的子组装来执行光学编码器35的组装,而在第一至第三示例中,作为转写带单元30的组装来执行光学编码器35的组装。因此,在第四示例中,影响光学编码器35的质量和精确度的光传感器设置操作能够容易地执行。
用于第二示例的凹陷部分75a和75b、和沟槽76、及用于第三示例的板簧85能够应用于第四示例。
(转写带的第五示例)
将参照图39至图42来说明转写带单元30的第五示例。
图39是示出组装的光学编码器的斜视图。图40和图41分别是分解斜视图和前视图,示出组装的光学编码器。图42是示出在图41中的点划线所指示的切割面的光学编码器的截面图。
如图40所示,在此第五示例中,光学编码器具有壳体86,该壳体86用作对应装置(即,第一支撑器),并且该壳体86具有引导器93,用来在与方向X和Z垂直的方向Y引导光传感器51。
除了以下几点之外,第五示例与第四示例相同:
(1)壳体具有引导器93;
(2)把壳体86固定至框架72的方式不同;
(3)沟槽76的形状与第四示例中不同,与第二示例中相同。
如图42所示,引导器93从表面36凸出,并且在方向Z具有比凸起55的高度h1高的高度h4(即,h1<h4)。引导器93的内壁93a和93a(图40中所示)之间在方向Y的距离几乎等于光传感器51的宽度,但是,引导器93的入口(即,引导器93相对于方向X的上游部分)具有大于引导器93的其它部分的距离。具体地,如图40所示,引导器93的内壁93a和93a在其入口处倾斜,从而入口拓宽。
如图40所示,引导器93在方向X在其下游端部具有表面93b。如图42所示,表面93b与光传感器51的端部相对。表面93b置于从壁82的端部开始的下游侧,其间距离大约1mm。
当光传感器51沿方向X移动,以便把光传感器设置至预定位置时,需要沟槽76来引导凸起55a和55b。在此操作中,不容易可视地判断是凸起55由沟槽76引导,还是凸起在表面36上移动而没有由沟槽引导。即,在第一至第四示例中,主要通过执行移动操作的手的感觉来判断凸起55是否由沟槽76引导。如果在凸起55未由沟槽76引导的情况下光传感器51沿方向X移动,则会发生光传感器51撞击及损坏脉冲代码轮50的问题。
为了避免该问题,在第五示例中,设置引导器93。具体地,当光传感器51在凸起55未由沟槽76引导的情况下沿方向X移动时,光传感器由引导器93阻止,由此防止该问题的发生。另外,由于引导器93的高度h4大于凸起55的高度h1,因此,能够确保阻止光传感器的移动。
另外,引导器93的入口如上所述而拓宽。因此,当凸起55在从沟槽76轻微偏离的情况下被移动时,凸起在方向Y的位置能够由引导器93的入口调整,因此,凸起能够确保由沟槽76引导。这样,凸起55能够确保与凹陷部分84啮合,由此,光传感器51能够确保设置至壳体86的预定位置。
当光传感器51在凸起55由沟槽76引导的情况下沿方向X移动时,光传感器在方向Y的端部由引导器93的内壁93a和93a引导。当光传感器在方向X进一步移动时,光传感器移动至凸起55能够与凹陷部分75啮合的位置。在此方面,光传感器在方向X的过度移动由表面93b阻止,由此,防止发生光传感器51撞击及损坏脉冲代码轮50的问题。
这样,光传感器51是否由引导器93引导能够可视且容易地判断。因此,凸起55由沟槽76引导的状态能够可靠地维持。
当凸起55与凹陷部分75啮合,并且由此光传感器51占据预定位置时,大约1mm的间隙形成在光传感器51的末端和表面93b之间,即,由于表面93b和凹陷部分75的端壁82之间的距离,光传感器51的末端不接触表面93b。这有时称为“粗引导”。对于光传感器51通过把凸起55与凹陷部分75啮合而以高精确度设置到预定位置的操作,“粗引导”具有优点。
与图42所示的粗引导的情况不同,在图43中,关于方向X,表面93b置于从表面82起上游侧大约1mm的位置。因此,当凸起55与凹陷部分75啮合,且光传感器51占据预定位置时,光传感器51的末端接触表面93b而不接触凹陷部分75的表面82(其间距离大约1mm)。在此情况下,当光传感器51沿方向X移动,且光传感器的末端接触表面93b时,凸起55能够与凹陷部分75啮合。由于不需要确认凸起55能够与凹陷部分75啮合,因此,能够以高效率执行光传感器设置操作。
在此第五示例中,光传感器51是子单元。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另外,用于第一示例的沟槽76、用于第二示例的凹陷部分75a和75b、及用于第三示例的板簧85能够应用于第五示例。
以上,已经通过参照多个示例来解释了用于光学编码器的传感器模块、光学编码器、使用传感器模块的移动速度控制器件、使用移动速度控制器件的转写器件、使用转写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制造光学编码器的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其它的修改和变化也是可能的。
另外,光学编码器不限于旋转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而能够是线性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这样的线性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用于喷墨记录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具体地,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喷墨记录器件、使喷墨记录器件往复的机制、以及以预定速度移动喷墨记录器件的线性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
如图44和图45所示,线性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具有线性刻度尺(linear scale)94,而旋转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具有脉冲代码轮(诸如脉冲代码轮50),除此之外,线性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与旋转编码器类型的光学编码器几乎相同。因此,下文主要将说明线性刻度尺94,其它装置的说明将省略。
线性刻度尺94具有与在脉冲代码轮50上形成的黑部分50a相似的遮挡图案(在图44和图45中未示出)。类似于脉冲代码轮50,线性刻度尺94移动穿过在传感器模块的光发射装置和光接收装置之间形成的空间,从光发射装置向光接收装置发射的光被遮挡图案阻挡。即,线性刻度尺94用作遮挡装置。
如图44所示,线性刻度尺94沿方向H延伸,固定至图像形成设备的框架(未示出)。光传感器51设置至壳体95,该壳体95与框架72或壳体86相对应,并用作光传感器的对应装置(即,第一支撑器)。在线性刻度尺94固定的情况下,壳体95与光传感器51共同移动。在此方面,壳体95和与壳体共同移动的喷墨记录器件是移动速度应被控制的移动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不限于图9所示的结构,具有如图46所示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也能够使用。在图46中,类似的参考字符代表与图9所示类似的相应部件。因此,将省略相同部件的说明。
在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形成在感光体鼓21上的色彩调色剂图像在转写辊24压转写带的转写位置,逐一地转写至由转写带40进给的接收材料片材P。与之相比,在图46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形成在感光体鼓21上的色彩调色剂图像由转写辊24逐一地转写至转写带40,以在转写带上形成组合的色彩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从接收材料存储/进给器件61进给的接收材料片材P由引导器63引导至配准辊64。接收材料片材P按照定时进给至由二次转写辊65和转写带40形成的二次转写夹持部分。转写带40上的组合的色彩调色剂图像在转写夹持部分转写至接收材料片材P。这样,图46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转写方法与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不同。
在图46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类似于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移动速度应被检测并控制的移动装置是转写带40和从动辊47。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被驱动来旋转或移动的任何移动装置,诸如带装置(例如,转写带)、及鼓装置(例如,感光体鼓)。
凹陷部分不限于凹陷部分75、75a、和75b,而可以是穿透孔,诸如圆柱体穿透孔。
沟槽不限于沟槽76,而可以是其端部未到达诸如框架72及壳体86的对应装置(即,第一支撑器)的边缘的沟槽。
凸起(及相应凹陷部分)的数目可以是3个或更多。
凸起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形状,而也可以是非圆形形状,诸如包括凹陷部分75的长椭圆形状在内的椭圆形状。
用于光学编码器的上述传感器模块、光学编码器、使用传感器模块的移动速度控制器件、及使用移动速度控制器件的转写器件能够用于除图像形成设备之外的设备。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传感器模块能够以高精确度设置到预定位置,而不损坏遮挡装置(诸如脉冲代码轮)。另外,即使当传感器模块(光学编码器)在接收到诸如设备振动的外力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时,传感器模块(光学编码器)能够维持该位置。另外,光学编码器能够容易地组装。
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其它的修改及改变。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以此处具体描述的方式之外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本申请包含与2007年6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71122相关的主题,并要求该优先权,其整体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Claims (16)

1.一种用来检测移动装置速度的光学编码器,包括:
传感器模块,包括:
光发射装置,配置为发射光,
光接收装置,在第一方向与所述光发射装置相对,接收从所述光发射装置发射的光,以及
至少一个凸起;
遮挡装置,具有遮挡图案,所述遮挡装置具有光遮挡部分和光透过部分,置于所述光发射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之间以阻挡光,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所述遮挡装置之一与所述移动装置共同移动,所述传感器模块检测所述移动装置的速度;以及
第一支撑器,配置为支撑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第一支撑器包括:
至少一个凹陷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相啮合,来支撑所述传感器模块,以及
引导沟槽,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相连接,并延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在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由所述引导沟槽引导的情况下延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来附接至所述第一支撑器,以及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高度,至少所述引导沟槽的与所述凹陷部分相邻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小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高度的深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所述沟槽从所述凹陷部分开始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器的边缘。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所述沟槽具有倾斜底表面,所述倾斜底表面倾斜使得所述沟槽的深度在朝向所述凹陷部分的方向减小。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所述沟槽还具有:平底表面,连接至所述凹陷部分;以及弯曲底表面,为凸表面,连接至所述倾斜底表面及所述平底表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具有多个凸起,所述第一支撑器具有多个凹陷部分,以及其中,所述多个凸起的数目等于所述多个凹陷部分的数目。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还包括:
施压装置,配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压所述传感器模块,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相啮合。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施压装置不与所述遮挡装置重合。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器还包括引导器,所述引导器配置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每个相垂直的第三方向引导所述传感器模块。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所述引导器的高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高度。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器还支撑所述遮挡装置。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还包括:
第二支撑器,配置为支撑所述遮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器上的所述传感器模块组成子单元,以及其中,所述子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器上。
12.一种用来控制移动装置速度的移动速度控制器件,包括: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配置为检测所述移动装置的速度;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按照所述光学编码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移动装置的速度。
13.一种设备,包括:
移动装置;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速度控制器件,配置为控制所述移动装置的速度;以及
第二支撑器,配置为支撑所述移动速度控制器件的所述光学编码器的所述遮挡装置。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器用作所述第二支撑器。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器上的所述传感器模块组成子单元,以及其中,所述子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器上。
16.一种制造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编码器的方法,包括:
设置所述遮挡装置;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压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传感器模块,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凸起在沿所述沟槽滑动之后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啮合,以及所述遮挡装置进入由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所述光发射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形成的空间;以及
把所述传感器模块固定至所述第一支撑器。
CN2008101318016A 2007-06-28 2008-06-24 光学编码器、其制造法及使用其的移动速度控制器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1122 2007-06-28
JP2007171122 2007-06-28
JP2007171122A JP4908329B2 (ja) 2007-06-28 2007-06-28 被検知体の移動速度制御装置、光学式エンコーダ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299A CN101334299A (zh) 2008-12-31
CN101334299B true CN101334299B (zh) 2010-12-08

Family

ID=39855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80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299B (zh) 2007-06-28 2008-06-24 光学编码器、其制造法及使用其的移动速度控制器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48306B2 (zh)
EP (1) EP2009405B1 (zh)
JP (1) JP4908329B2 (zh)
CN (1) CN101334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2398B2 (ja) * 2008-04-10 2013-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パルスコード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パルスコードホイール、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回転制御装置、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010B2 (ja) * 2010-10-12 2016-11-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エンコーダ、駆動装置及びロボット装置
JP6563633B2 (ja) * 2014-10-24 2019-08-21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JP6563634B2 (ja) * 2014-10-24 2019-08-21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JP7115403B2 (ja) * 2019-04-11 2022-08-09 株式会社Sumco ウェーハの回転検出方法及びウェーハの回転検出システム
WO2024090277A1 (ja) * 2022-10-28 2024-05-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位置検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760A (zh) * 2003-05-16 2004-12-01 ������������ʽ���� 光电式编码器
US7187305B2 (en) * 2004-09-21 2007-03-06 Kollmorgen Corporation Encoder for a motor control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9605U (zh) * 1989-08-29 1991-04-17
JP3128741B2 (ja) 1991-07-12 2001-01-29 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株式会社 共重合体ラテックスの製造方法
JP2002357457A (ja) 2001-06-01 2002-12-13 Canon Precision Inc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DE10332167A1 (de) * 2003-07-15 2005-02-10 Pwb-Ruhlatec Industrieprodukte Gmbh Encod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Encodersystems
DE102004047991A1 (de) * 2003-10-02 2005-06-23 Aisan Kogyo K.K., Obu Rotationswinkelsensoren
JP4339079B2 (ja) 2003-10-31 2009-10-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ベルトの速度制御方法及び転写ベルトの速度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5055B2 (ja) * 2004-02-26 2009-1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型エンコーダ
JP4542009B2 (ja) * 2004-09-28 2010-09-08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の光学式エンコーダ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38815B2 (en) * 2005-04-25 2010-11-23 Ricoh Company, Ltd. Rotary encoder having a support body rotatable with a rotator,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rotational movement of a rotator using the rotary encoder
JP2007171122A (ja) 2005-12-26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免疫反応測定方法、免疫反応測定用セルおよび免疫反応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760A (zh) * 2003-05-16 2004-12-01 ������������ʽ���� 光电式编码器
US7187305B2 (en) * 2004-09-21 2007-03-06 Kollmorgen Corporation Encoder for a motor cont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08329B2 (ja) 2012-04-04
EP2009405A3 (en) 2009-04-01
EP2009405A2 (en) 2008-12-31
EP2009405B1 (en) 2011-08-03
US20090002681A1 (en) 2009-01-01
US7548306B2 (en) 2009-06-16
JP2009008566A (ja) 2009-01-15
CN101334299A (zh)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299B (zh) 光学编码器、其制造法及使用其的移动速度控制器和设备
EP0834781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169865B1 (en) Developing device fram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37109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sensors for detecting an amount of light with respect to an endless moving member
EP1674944B1 (en) Develop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560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調整方法
US7705867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tent image using line head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uch apparatus
CN101261366B (zh) 光学扫描设备和使用所述光学扫描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462189B2 (en) Optical scanner used in color image-forming device
US2010017266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63500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858875B2 (ja) 現像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41B (zh) 显影剂供给装置
US2010016644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401990B2 (en) Paper path calibration and diagnostic system
JP37973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67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22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おけるギア偏心検出方法
JP5169813B2 (ja) 潜像形成位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345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36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補正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H0822175A (ja) 走査光学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JP20051651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4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588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