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1986A -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1986A
CN101321986A CNA2006800451245A CN200680045124A CN101321986A CN 101321986 A CN101321986 A CN 101321986A CN A2006800451245 A CNA2006800451245 A CN A2006800451245A CN 200680045124 A CN200680045124 A CN 200680045124A CN 101321986 A CN101321986 A CN 101321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guide member
light guide
describ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51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田孝二
渡边岳男
内条秀一
五味秀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01321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1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压在安装有发光装置如LED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的上表面上的导光部件。在该导光部件中,位于发光装置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降低,可均匀化导光板的发光面上的亮度分布,可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并可提高光利用率,可获得高亮度。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部件,设有所述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所述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由于面光源装置使用所述导光部件,所述显示设备可变薄并小型化。层压在安装有发光装置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的上表面上并用于漫射和向上引导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除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内的反光部分。

Description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在35U.S.C.§111(a)下提交的申请,该申请按照35U.S.C.§119(e)(1)要求根据35U.S.C.§111(b)于2005年12月8日提交的临时申请60/748,191以及于2006年4月5日提交的临时申请60/789,128的申请日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部件,一种面光源装置,以及一种利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部件;一种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用于广告灯具、照明以及用作液晶显示背光的发光体,并且能够均匀地将来自发光装置的光漫射和向上引导;以及利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例如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广泛使用了利用面光源装置(背光源)以从面板的背面或侧面发光的显示设备,例如液晶显示器。传统上,此类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发光体的主流为所谓的边缘发光型,其中作为发光体的冷阴极管位于底盘的边缘面上,以减小该装置的厚度和功率消耗。
具有如图24所示的结构的发光体用作此类边缘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
更具体地,对于边缘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100,在底盘102的边缘部分上布置冷阴极管104。在冷阴极管104的侧面布置导光部件106,在导光部件106的上表面上布置扩散片108,由此构造背光发光体100。
在导光部件106之下形成反射部分116,该反射部分由微小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制成,或者例如用白墨画点状图形制成。此外,在背光发光体100的扩散部件108的上表面上叠置液晶面板110,由此构造液晶显示设备112。
对于边缘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100,通过使得冷阴极管104成为发光体,由冷阴极管104辐射的光进入导光部件106的侧面部分。
进入导光部件106的光被漫射,同时在由微小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制成或者例如用白墨画点状图形制成的、形成于导光部件106下方的反射部分116和导光部件106的上表面118之间重复反射。该光接着均匀地从导光部件106的上表面118向上导出。
通过以上配置,光由扩散部件108均匀地漫射,由此降低液晶面板110的亮度/照度的非均匀性。
然而,近年要求对液晶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大,边缘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100在提高亮度和亮度均匀性方面存在局限。
因此,考察使用将直接发光型光源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
然而,在上述冷阴极管用作直接发光型光源的情况下,因为冷阴极管体积比较大,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增加。此外,冷阴极管的颜色再现性和响应度并不令人满意,并且发生残像现象。
近几年,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被极大地提高,并且将发光装置用于照明的应用正被改进。具体地,在使用发光二极管(此后称为LED)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发光体(面光源)的情况下,可实现良好的颜色再现性和高速响应,并且可期望获得高画质。
因此,传统上已提出一种直接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其中多个LED以等节距布置在液晶面板下方。
具有图25所示结构的发光体为此类直接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
更具体地,对于直接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200,多个LED灯206以等节距以阵列图案布置于底盘202的底面204上。
在底盘202的上表面上与LED灯206等距离地布置扩散部件208,并且棱镜片210置于扩散部件208的上表面上,由此构造背光发光体200。
在底盘202的底面204和侧面212上形成由反光片等制成的反射部分214。
对于如上构造的直接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200,在由LED灯206产生光的情况下,所发出的光直接射向扩散片208。此外,所发出的光也由底盘202的底面204和侧面212上的反射部分214反射,并射向扩散片208。
进入扩散片208的光接着在扩散片208中漫射,并在经由位于扩散片208的上表面上的棱镜片210在垂直方向倾斜。光接着进入置于棱镜片210的上表面上的液晶显示面板(未示出)。
此外,从LED灯206发出的光在LED灯和扩散片208之间的空间中混合。此混合接着由扩散片208中的漫射增强,由此实现均匀的亮度和均匀的色度。
此外,总体上,位于LED灯206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大于其它区域。因此,通过在位于LED灯206正上方的片区增加扩散片208的漫射度,可改善亮度的均匀性。
对于现有的直接发光型的背光发光体200,如上所述,布置了扩散片208,并且扩散片208与LED灯206间隔,以获得均匀亮度和色度。但是,即使在此情况下,上述装置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位于LED灯206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更高。
最近,通过使用由三原色即红绿蓝LED组成的多色彩(RGB)的LED灯(不用单色LED),实现色彩混合。在此情况下,色彩混合不充分,在某些情况下发现颜色不均匀。
因此,为了减少亮度的非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如上所述,进一步增加在LED灯206正上方的片区的扩散片208的扩散率。
另外,在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定公开专利公开文件No.2001-42782)中,在LED灯正上方布置所谓的光幕如具有半透光性的灰度印刷层(grayprinting layer),以在某些情况下减小位于LED灯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
但是,上述装置导致光利用率降低。
此外,在扩散片208进一步远离LED灯206的情况下,亮度的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可减小。但是,这种方法导致背光的厚度增加,对于平面板显示器,该方法并不是优选的。
因此,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文件No.1998-82915)提出了一种如图26所示的面光源装置300。
更具体地,对于面光源装置300,在已安装有LED灯302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308的上表面上叠置导光部件306。在导光部件306中在与LED灯302对应的位置形成用于LED灯壳体304的凹部,使得凹部的宽度在距导光部件的表面更深的片区更窄。
此外,在导光部件306的底面310上,除了与用于LED灯壳体304的凹部对应的片区之外,形成由反射片等制成的反射部分312。
通过上述构造,如图26所示,从LED灯302发出的光B1被漫射,同时在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和形成在导光部件306的底面310上的反射部分312之间重复反射,如箭头B2所示,并被从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均匀地向上引导。
结果,光均匀地由形成在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上的扩散片(未示出)扩散,由此防止发生亮度的不均匀,并实现导光部件306的发光面上的均匀亮度分布。
因此,专利文献2公开的面光源装置300比现有的装置更薄,几乎不具有颜色不均性,并可提高亮度。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定公开专利公开文件No.2001-42782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文件No.1998-8291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300中,试图使亮度均匀。但是,如图26所示,对于面光源装置300,从LED灯302发出的光由甚至靠近LED灯302的反射部分312反射,如箭头B3所示,并且从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向上发射并引导。
结果,从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在位于LED灯206正上方的片区发射的光量大,如图4中的长短交替的虚线所示,上述方法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位于LED灯206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较高。
本发明是在考虑了上述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压在安装有发光装置例如LED灯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的上表面的导光部件。在该导光部件中,位于LED灯206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可降低,可使导光部件的发光面上的亮度分布均匀,可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可提高光利用率,并可获得高亮度。另外,使用该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还可变薄并且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其中可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可提高光利用率,并可实现高亮度。此外,此面光源装置和显示设备还可变薄而且小型化。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研究了上述问题以解决它们。结果,本发明人提出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例如下列模式(1)到(16)。
(1)一种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设置在安装有发光装置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的上表面上并用于漫射和向上引导从发光装置发射的光,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光部分,该反光部分形成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的不在所述发光装置周围附近的位置;以及
一片区,在该片区中,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的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位置处未形成反光部分。
(2)如上述(1)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导光部件中与所述发光装置对应的位置的用于所述发光装置的凹部;以及
位于用于所述发光装置的凹部的凹入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半透光部分。
(3)如上述(2)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凹入表面上的所述半透光部分形成在位于所述发光装置上方的位置处。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是距发光装置距离均一的区域。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的点状反光部分,其中所述反光部分的点密度比靠近发光装置的片区低。
(6)如上述(1)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的与所述发光装置对应的位置的半透光部分。
(7)如上述(6)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部分形成在所述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的位于所述发光装置正上方的位置处。
(8)如上述(7)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部分形成在所述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离所述发光装置距离均一的位置。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上的多个发光装置分散布置,并且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设置于导光部件底面的与所述发光装置对应的多个位置处。
(10)如上述(9)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D/4等于或大于d,其中多个发光装置中相邻的发光装置之间的距离是D,并且从所述发光装置到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的外周边缘的距离是d。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上的发光装置由其中组合带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的单元发光装置构造,并且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与所述单元发光装置对应形成。
(12)如上述(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上的发光装置由其中组合带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的单元发光装置构造,并且所述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与所述单元发光装置对应形成。
(13)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设置于安装有发光装置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的上表面上。
(14)如上述(1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是发光二极管。
(15)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如上述(13)或(14)所述的面光源装置的上表面上的显示部分。
(16)如上述(1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分是液晶面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包括: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的不在所述发光装置周围附近的位置处形成的反光部分;以及一片区,在该片区中,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位置处未形成反光部分,使得在导光部件的底面处发光装置周围附近的向上漫射强度比在其外周片区设有反光部分的导光部件底面处的向上漫射强度低。因此,可降低位于发光装置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可均匀化导光部件的发光面上的亮度分布,可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可提高光利用率,并可实现高亮度。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对应于发光装置的位置处形成半透光部分,或在形成于导光部件中的发光装置用凹部的凹入表面上形成具有反射和漫射光功能的半透光部分。因此,由于从发光装置发射的光被半透光部分扩散地反射,所以,抑制位于发光装置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的增加,可均匀化导光部件的发光面上的亮度分布,可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可提高光利用率,并可实现高亮度。
此外,在导光部件用作面光源装置的情况下,可均匀化亮度分布,可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性,可提高光利用率,此装置还可变薄并且小型化。
此外,通过使用此类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由于位于发光装置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降低,亮度是均匀的,可实现较高的亮度,不会发生颜色不均匀,并且在面光源装置的整面上色度均匀。
因此,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作为显示设备,特别是作为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的情况下,可获得薄型及具有高画质的显示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典型液晶显示设备的整体构型的视图;
图2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顶面视图;
图3是示出沿图2中A-A线的构型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离LED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以及相对亮度的图;
图5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示出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的形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示出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的形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沿图8中A-A线的构型的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沿图12中A-A线的构型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14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示出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的形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5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示出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的形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八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比较示例1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比较示例2的导光部件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示例中距发光装置14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以及相对亮度的图;
图24是示出现有的边缘发光型背光发光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5是示出现有的直接发光型背光发光体的横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26是示出现有的面光源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有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示例的整体构型的视图。应用有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具有直接发光型背光装置(背光源)50,此背光装置包括包围发光部分和LED基板(发光装置安装基板)52的背光框体51,其中在此LED基板上排列有为固态发光装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53以作为发光体。背光装置50在LED基板(安装基板)52上设有导光部件(板或片)54。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导光部件被包围在背光框体(底盘)51中。
与图25所示的现有直接发光型背光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导光部件置于发光二极管和扩散部件(板)之间的空间中。另外,不增加背光的厚度,并且发光二极管和扩散部件(板)之间的空间可减小。扩散部件(板)的厚度可减小。用于使光散射和漫射以在整个表面取得均匀亮度的扩散部件(板或片)55,以及本身是具有向前聚光效果的衍射光栅膜(diffractiongrating film)的棱镜片56和57,作为光学补偿片层压件放置在导光部件上。此外,液晶显示模块60设有液晶面板61,其中液晶由两个玻璃衬底夹置,该液晶显示模块60还设有层压于液晶面板61的每个玻璃衬底上的偏振片(偏振滤光片)62和63,以将光波振动限制在特定方向。另外,液晶显示设备还设有***部件,例如驱动用LSI,尽管这未在图中示出。
液晶面板61包括多种组件,尽管这些未在图中示出。例如,液晶面板设有两个玻璃衬底、显示电极、有源装置例如薄膜晶体管、液晶、隔板、密封剂、定向膜、共用电极、保护膜、彩色滤光片,尽管这些未在图中示出。
此外,可选择背光装置50的任何构型单元。例如,仅仅一个设有LED基板52的背光框体51的单元可称为背光装置(背光源),并且可采用不包括光学补偿片层压件例如扩散部件53和棱镜片54和55的流通型。
背光框体51具有由例如铝、镁、铁等材料或其金属合金制成的底盘结构。此外,在底盘结构的内表面粘附具有高反射特性的白色聚酯薄膜等,由此引入类似反射器的功能。该底盘结构设有与液晶显示模块60的尺寸对应形成的背面部分以及围绕此背面部分的4个边缘的侧面部分。如果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在背面部分或侧面部分形成散热器结构例如用于耗散热量的冷却翅片。
图2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顶面视图。图3是示出沿图2中A-A线的构型的局部放大横截面视图。
在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10整体上代表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10设有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发光装置14例如LED。
如图2所示,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以相等节距以阵列形式布置多个发光装置14。
此外,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方布置由透明树脂等制成的导光部件16。如图3所示,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与发光装置14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并且发光装置14容纳在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中。
该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形状可以修正为圆顶形、半球形状、环锥形等。
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上形成由铜等制成的引线图案,由此控制发光装置14的光发射,尽管这未在图中示出。
导光部件16包括形成在导光部件16底面上但不在发光装置14周围附近的位置上的反光部分22,以及其中在导光部件16底面上在发光装置14周围附近的位置未形成有反光部分22的片区。因此,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上发光装置14周围附近的位置的向上漫射的强度小于在其外周片区设有反光部分22的导光部件16底面处的向上漫射的强度。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的几乎整个表面下方,除了发光装置14周围区域外,形成有由白色涂料等制成的反光部分22。
如图26所示,对于现有面光源装置300,如箭头B所示,从LED灯302发出的光由甚至位于LED灯302周围附近的反射部分312反射,并被从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向上漫反射地引导。
因此,如图4的长短交替的点划线所示,对于现有面光源装置300,在位于LED灯302正上方的片区从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射出的光量大,并且在位于LED灯302正上方的片区亮度更高。
与之相反,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10,由于反光部分22未形成在发光装置14周围,如图3中的箭头C所示,从发光装置14射出的光有规律地(完全地)由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在发光装置14的周围附近反射,并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26和底面18之间引导。光并不是通过扩散反射/漫反射被从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26向上引导的。
如图3的箭头C所示,到达反光部分22的光通过扩散反射从导光部件16向上漫反射/扩散反射。
通过以上构型,如上所述,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处发光装置14周围附近的向上漫射的强度小于在其外周片区的导光部件16底面处的向上漫射的强度。
通过以上构型,如图4的虚线所示,与现有背光发光体相比,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片区周围的亮度减小,并且与现有背光发光体相比,所述片区之外的亮度增加,由此提高亮度的均匀性。
尽管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其中没有形成反光部分22)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形状,即使得从发光装置14到该区域的任意边缘的距离恒定,但是该区域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如图5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图5(A))、矩形(图5(B))、三角形(图5(C))、拱形(图5(D))、多边形或其它形状。
此外,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其没有形成反光部分22的区域24,即,如图3所示的从发光装置14的中心到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限定成,与发光装置14的种类和亮度、导光部件16的种类和厚度以及反光部分22的种类和膜厚对应,使得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亮度几乎均匀。上述区域不受具体限制。
例如,在发光装置14为LED的情况下,导光部件16是厚度为3mm的透明树脂板,并且反光部分22是白色涂料并且厚度为5-100μm,从发光装置14到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可约为40mm。
此外,如图2所示,如果多个发光装置14的相邻的发光装置之间的距离是D,从发光装置14的中心到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均一距离为d,那么优选D/4等于或大于d。
尽管发光装置14不受具体限制,但是,例如,LED优选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发光体,这是因为可实现令人满意的颜色再现性、高速响应以及高画质。
尽管单色LED可用作LED,但是也可合适地使用其中组合有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的单元发光装置,例如,被称为三合一类型的组合件,其中使用红绿蓝三原色的LED芯片,即发出红光的LDE芯片R,发出绿光的LED芯片G,以及发出蓝光的LED芯片B,并且通过混合这些颜色形成白光。
作为发光装置14,可采用其中LED用成型树脂密封的成型封装产品,或在其上表面上设有半球形透镜的LED。
即使如果组合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14以用作类似三合一类型,如图6所示,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的形状,与LED芯片的布置形状对应,除了可以是图2的实施例所示的圆形之外,也可以是椭圆(图6(A))、矩形(图6(B))、三角形(图6(C))、拱形(图6(D))、多边形或其形状。
在此情况下,尽管图中未示出,单元发光装置,除了是如上述的包括一块R、一块G和一块B的单元之外,还可以是包括一块R、两块G和一块B的单元,或包括两块R、两块G和一块B的单元,并且此组合不受具体限制。
另外,单元发光装置不限于上述的红绿蓝三种颜色。例如,可在一个基板上安装具有所谓的中间色例如黄、橙和青的LED芯片以构造具有4、5或6种颜色的LED芯片。
此外,在光在导光部件16中传播的情况下,导光部件16不受具体限制,例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液晶聚合物以及聚苯乙烯树脂可用于导光部件16。可单独或层压来合适使用具有相对厚的板状形状的构件或相对薄的片状形状的构件。
用于发光装置的凹坑20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并可以为例如圆锥体、棱锥体、圆柱体、棱柱体或半球体。
此外,反光层22不受具体限制,并且可由例如金属箔如铝箔、金属薄膜如铝,金,银,铂,或白墨制成。
在金属箔如铝箔的情况下,金属箔可由透明粘合剂粘结。此外,在金属薄膜如铝,金,银和铂的情况下,金属薄膜可通过诸如沉积、溅射和无电镀等方法形成。另外,在白墨的情况下,例如,可使用包含二氧化钛的丙烯酸树脂,并且该丙烯酸树脂可通过分配器、喷涂、粉末涂覆、辊式涂布机、淋幕式平面涂装机以及油漆刷涂覆。
在上述方法中,从易于操作的角度,白墨涂敷是优选的。
在此情况下,考虑到反光效果,白墨的厚度优选为5至100μm。
可在白墨中混入光扩散剂例如树脂微珠和玻璃微珠,由此提高光漫射程度。
此外,在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不是在导光构件16侧形成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而是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侧形成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8,并且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和导光部件16之间穿过绝缘层21形成一反射器30。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以阵列图案等节距地布置多个发光装置14。但是,发光装置14的数量(当然也可能只有一个发光装置)及其配置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并可适当地更改。例如,发光装置14还可以以同心圆图案或交错图案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如上述构造的面光源装置10用作发光体例如广告灯,照明灯以及液晶显示用背光等。例如,在面光源装置用作液晶显示用背光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可通过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上经由扩散片和棱镜片布置液晶面板来构造液晶显示设备。
图8是示出应用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8所示的A-A线的构型的局部放大横截面视图。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基本与图2和图3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相同,与之前示出元件的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附图标记,并且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8和图9所示,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上与发光装置14对应的位置处,即在包括发光装置14朝其向上突起的片区的位置,形成圆形的半透光部分32。
半透光部分32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半透光部分32是圆形的,使得从发光装置14到半透光部分32的任意边缘的距离相等,但是半透光部分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尽管图中未示出,与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的形状类似,半透光部分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拱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
此外,半透光部分,即如图9所示的从发光装置14到半透光部分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2设定成,与发光装置14的种类和亮度、导光部件16的种类和厚度、反光部分22的种类和膜厚以及从发光装置14到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对应,使得如图4的实线所示亮度几乎均匀。上述距离d2不受具体限制。
例如,在发光装置14为LED的情况下,导光部件16是透明树脂板并且厚度为3mm,反光部分22是白涂料并且厚度为5至100μm,并且从发光装置14到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是40mm,离所述发光装置的距离d2优选在2至30mm的范围内。
半透光部分32是用于部分反射从发光装置14发出的光,并且光的反射系数优选在50%至95%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在80%至95%的范围内。
此外,半透光部分32不受具体限制,并可由金属薄膜例如铝,金,银,和铂,或白墨制成。
在金属薄膜例如铝,金,银和铂的情况下,金属薄膜可通过例如沉积,溅射以及无电镀的方法形成。此外,在白墨的情况下,例如可使用包含二氧化钛的丙烯酸树脂,并且该丙烯酸树脂可使用例如分配器和印刷涂覆。
在上述装置中,考虑到操作特性,白墨的涂覆简单并且是优选的。
在半透光部分32和反光部分22均为白墨制成的情况下,半透光部分32的膜厚通过以下方式调节为薄,使得部分光透过半透光部分,反光部分22的薄膜厚度通过以下方式调节为厚,使得没有光透过反光部分。
通过上述构型,如图9的箭头D所示,从发光装置14导向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导光部件16上表面的光透过半透光部分32并被削弱,由此减小该片区的亮度。
通过上述构型,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片区的周围的亮度与现有背光发光体以及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相比降低,由此获得均匀的亮度。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部件。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基本上与图2和图3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相同,与之前示出元件的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附图标记,并且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中,如图10所示,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中形成光散射点图案(lightscattering dot pattern)。
光散射点图案以此方式形成使得点状反光部分的点密度在接近发光装置的区域较低。
通过如上述方式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中形成点图案,在围绕发光装置14的区域24和反光部分22之间的边界处漫射强度差距可减小。
但是点印刷图案(dot printing pattern)不受具体限制,点印刷图案可以是圆形图案,其中心是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并且其中从导光部件16向上的漫射强度在点图案的中心处最小,在接近周边的位置处较大。
此类光散射点可通过散射墨的点印刷或与导光部件16的一体模制形成。
散射墨不受具体限制,并可使用例如包含树脂微珠或玻璃微珠的墨,或上述白墨。
在具有如此构型的面光源装置10中,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片区的周围的亮度降低,由此获得均匀亮度。
即使在此情况下,在图11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也可与根据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类似,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上与发光装置14对应的位置,即在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形成圆形的半透光部分32。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光散射点图案形成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的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中,也可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形成微小的(凹凸)不平的形状,以代替点状形状控制扩散强度。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部件。图13是沿图12的A-A线的构型的局部放大横截面视图。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基本上与图2和图3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相同,与之前示出元件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附图标记。
在图12和图13中,附图标记10整体上代表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10设有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并且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安装发光装置14例如LED。
如图12所示,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以等节距以阵列图案布置多个发光装置14。
此外,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方布置由透明树脂等制成的导光部件16。如图13所示,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与发光装置14对应的位置形成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并且发光装置14容纳于所述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中。
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形状可适当地修改为圆顶形、半球形、圆锥形等。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上形成由铜等制成的引线图案,由此控制发光装置14的光发射,尽管这未在图中示出。
此外,导光部件16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处发光装置14周围附近的向上的漫射光的强度小于在其外周片区设有反光部分22的导光部件16底面处的向上的漫射光的强度。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导光板16的底面18上,除了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之外,形成具有反射和漫射光的功能的反光部分22。
此外,如图13所示,在位于发光装置14上方的位置处在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凹入表面上形成半透光部分11,该半透光部分具有反射和漫射光的功能,其中部分光透射(透光率:约10%至50%)。
在此,“位于发光装置上方的位置”是指相对的发光装置14(在形成有透镜的情况下包括透镜13)朝向其向上突起的区域,即,在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片区处包括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图13与以下情况对应:其中半透光部分11形成在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凹入表面上与位于发光装置14(透镜13)正上方的整个区域几乎相等的区域中。
但是,半透光部分11可置于导光部件16中的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凹入表面上与发光装置14对应的位置。更具体地,半透光层11可不仅如上所述在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不必在发光装置正上方的整个表面上形成该层),而且可以形成在比包括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的区域更大的区域中——其中从发光装置14发射的光和由半透光部分11漫射和反射的光从用于发光装置20的凹部向外射出。
此外,其中形成半透光部分11的范围,即,如图13所示从发光装置14到半透光部分11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3可设定成,与发光装置14的种类和亮度、导光部件16的种类和厚度、反光部分22的种类和膜厚、从发光装置14到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以及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形状对应,使得如图4的实线所示,亮度几乎均匀。上述范围不受具体限定。
在发光装置14上在装入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片区设置透镜13。但是,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透镜13。
如图26所示,对于现有的面光源装置300,如箭头B所示,从LED灯302发出的光由甚至围绕在LED灯302附近的反射层312反射,并从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以光被扩散反射的方式向上引导。
因此,如图4的长短交替的虚线所示,对于现有的面光源装置300,许多光在位于LED灯302正上方的片区从导光部件306的上表面314射出,并且在位于LED灯302正上方的片区亮度变得更高。
与此相反,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在导光部件16中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凹入表面上形成半透光部分11。因此,如图13(B)所示,已从发光装置14以及其中不存在半透光部分11的片区发出的光E1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26处反射,如箭头E2所示,并且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26和底面18之间重复反射。接着,光到达反光部分22,如图13(A)的箭头E3所示,并且如图13(A)的箭头C1到C3所示发生漫射和反射。最后,光扩散并从导光部件向上反射。
此外,从发光装置14直接向上发出的光D被半透光部分11减弱。因此,从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发出的光被减弱。
因此,在导光部件16中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的亮度可被抑制。
此外,由于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的发光装置14周围附近未形成反光部分22,如图13的箭头E1所示,从发光装置14发出的光由导光部件16的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底面18规则地(完全)反射,如箭头E2所示,并仅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26和底面18之间传播。光没有被从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26通过扩散反射向上引导。
如图13中的箭头E3所示的到达反光部分22的光如箭头C1至C3所示通过扩散反射从导光部件向上漫反射。
通过以上构型,如上所述,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处发光装置14的周围附近的向上漫射强度比在其周边片区设有反光部分22的导光部件底面处的强度小。
通过以上构型,如图4的虚线所示,与现有背光发光体相比,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片区的亮度减小,并且与现有背光发光体相比,该片区之外的亮度增加,由此改善亮度均匀性。
尽管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22的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圆形形状,使得从发光装置14到该区域的任何边缘的距离均一,但是该区域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如图14所示,此形状可以是椭圆形(图14(A))、矩形(图14(B))、三角形(图14(C))、拱形(图14(D))、多边形或其它形状。
此外,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22的区域24,即如图13所示从发光装置14到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可设定成,与发光装置14的种类和亮度、导光部件16的种类和厚度、反光部分22的种类和膜厚对应,使得如图4的实线所示,亮度几乎均匀。上述距离不具体限制。
例如,在发光装置14是LED的情况下,导光部件16是透明树脂板并且厚度为3mm,反光层22是白涂料并且厚度为5-100μm范围,从发光装置14到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可为约40mm。
此外,如果多个发光装置14的相邻的发光装置的中心间的距离为D,从发光装置14到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为d,那么,优选地D/4等于或大于d。
尽管发光装置14不具体限制,但是,例如,优选地使用LED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发光体,这是因为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颜色再现性、高速响应和高画质。
尽管单色LED可用作LED,但是优选地使用其中组合有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的单元发光装置,例如,所谓的三合一组装件——其中使用红绿蓝三原色的LED芯片,即发红光的LED芯片R,发绿光的LED芯片G以及发蓝光的LED芯片B,并且通过混合这些颜色生成白光。
即使在组合使用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14例如三合一类型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24的形状与LED芯片的布置形状对应,除了可以是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圆形之外,还可以是椭圆形(图15(A))、矩形(图15(B))、三角形(图15(C))、拱形(图15(D))、多边形或其它形状。
在此情况下,尽管图中未示出,单元发光装置除了可以是上述的包括一块R,一块G,一块B的单元之外,还可以是包括一块R,两块G以及一块B的单元,或包括两块R,两块G以及一块B的单元,并且其组合不受具体限制。
此外,单元发光装置不限于上述的红绿蓝三种颜色。例如,可在一个基板上安装具有所谓中间色如黄、橙、青的LED芯片以构造4,5或更多种颜色的LED芯片。
此外,在光在导光部件16中传播的情况下,导光部件16不受具体限制,并且例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液晶聚合物、聚苯乙烯树脂可用于导光部件16。
此外,如果半透光部分11具有反射和漫射光的功能并且部分光在半透光部分11中透射(透光率:约10%到50%),半透光部分11不受具体限制,并且可由金属箔诸如铝箔、金属薄膜如铝,金,银和铂,或白墨制成。
此外,如果反光部分22具有反射和漫射光的功能,反光部分22不受具体限制,并可由例如白墨制成。
此外,其中混合有由二氧化钛制成的扩散物质的橡胶状模制件可粘结在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内表面上,可印制在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内表面上,或可通过喷射形成。
在金属箔例如铝箔的情况下,金属箔可通过透明粘合剂粘结。此外,在金属薄膜例如铝,金,银和铂的情况下,金属薄膜可通过例如沉积、溅射和无电镀形成。此外,在白墨的情况下,例如,可使用包含二氧化钛的丙烯酸树脂,并且该丙烯酸树脂可通过分配器和印刷涂覆。
在上述方法中,考虑到运行特性,白墨的涂覆是容易的并且是优选的。
在半透光部分11和反光部分22均由白墨制成的情况下,半透光部分11的薄膜厚度调整为薄,使得部分光透过半透光部分,并且反光部分22的膜厚调整为厚,使得没有光透过反光部分。
可在白墨中混入光扩散剂例如树脂微珠和玻璃微珠,由此提高光漫射率。
用于发光装置20的凹部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并可以是例如圆锥体、棱锥体、圆柱体、棱镜或半球体。
在发光装置14设有透镜13的情况下,在透镜13是透明的并具有指定曲率的表面的情况,透镜13不受具体限制。例如,透镜13可以是由硅酮树脂或环氧树脂制成。
此外,在图16所示的第七实施例中,可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一侧形成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8,并且可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和导光部件16之间穿过绝缘层21形成反射器30。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的上表面上以等节距以阵列图案放置多个发光装置14。但是,发光装置14的数量(当然可以仅使用一个发光装置)以及其布置方式不受具体限制,并可适当修改。例如,发光装置14也可以以同心圆图案或交错图案放置。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构造的面光源装置10用作发光体例如广告灯、照明灯以及液晶显示用背光。例如,在面光源装置用作液晶显示用背光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设备可通过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上经由扩散部件和棱镜片放置液晶面板来构造。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第八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部件。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基本上与图2和图3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的构型相同,与先前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在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10中,如图17所示,与第四实施例类似,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的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22的区域24中形成光散射点状图案。
光散射点状图案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使得点状形状的反光部分的点密度比靠近发光装置的片区的密度低。
通过形成上述的点状图案,在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和反光部分22之间的边界处的漫射光强度差距减小。
但是点状印刷图案不受具体限制,点状印刷图案为圆形图案,其中心是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并且其中从导光部件16向上的漫射强度在点状图案的中心最低,在接近周边的位置较大。
此类光散射点可通过散射墨的点印刷或与导光部件16的一体模制而成形。
散射墨不受具体限制,并可使用例如包含树脂微珠或玻璃微珠的墨,或上述白墨。
在具有此类构型的面光源装置10中,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片区周围的亮度减小,由此获得均匀的亮度。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光散射点状图案形成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也可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形成微小的(凹凸)不平的形状,以替代点状形状控制漫射光强度。
实施例
(实施例1)
单元发光装置如图2所示以阵列图案置于横向115mm×纵向135mm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12上,其中1W级的红、绿、蓝的LED芯片组合为发光装置14。
由丙烯酸树脂制成的横向115mm×纵向135mm、厚3mm的透明板用作导光部件16。
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在每个发光装置14的中心的正上方的位置形成半径为2.5mm的半球状的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
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上通过喷涂涂覆由包含50%的二氧化钛(仅固体物质)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白涂料,使得膜厚为100μm,由此形成反光部分22。
在此情况下,反光部分22形成在除了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之外的区域中。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24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即从发光装置14的中心到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为40mm(参见图18)。
相邻的发光装置14之间的距离D为180mm。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层压固定由丙烯酸树脂制成的透明板,使得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朝向发光装置14,由此获得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10(参见图3)。
随后,向红LED,绿LED,和蓝LED分别施加280mA(红),360mA(绿),120mA(蓝)的电流。
由此,利用光谱辐射计CS-1000A(由Konica Minolta,Inc.制造),在离扩散板的上表面上的位置O 0.5mm的距离处以沿水平方向0.5cm的节距测量相对亮度。在测量相对亮度时,扩散板PC9391-50HLW(由TEIJINLIMITED.生产)置于根据本发明的树脂导光部件的上方25mm处。
所测量的结果于表1和图23的曲线图中示出。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的如图19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以类似实施例1的方式获得,除了以下方面之外。
更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在导光部件16的上表面上与发光装置14对应的位置,即,在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进一步形成有圆形的半透光部分32。
在导光部件的上表面区域上以喷涂方式涂覆由包含50%的二氧化钛(仅固体物质)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白色涂料,使得膜厚为20μm,由此形成半透光部分32,其中从发光装置14到半透光部分32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2是5mm。
由此,接着,与实施例1类似,在离扩散板的上表面上的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O 0.5mm的距离处以沿水平方向0.5cm的节距测量相对亮度。
所测量的结果于表1和图23的曲线图中示出。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的如图20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以类似实施例1的方式获得,除了以下方面之外。
更具体地,在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的凹入表面上形成半透光部分11。
通过喷涂方式涂覆由包含50%的二氧化钛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白色涂料,使得膜厚为20μm,由此形成半透光部分11。
其中形成半透光部分11的范围,即,从发光装置14的中心到半透光部分11的外周边缘的投影距离d3是约1.8mm,使得如图20所示红、绿和蓝的LED芯片基本被覆盖。
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的几乎整个面上通过喷涂涂覆由包含50%的二氧化钛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白色涂料,使得膜厚为200μm,由此形成反光部分22。
在此情况下,反光部分22形成在除了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之外的区域中。围绕在发光装置14附近的区域24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的,使得从发光装置14的中心到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24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1是40mm(参见图20)。
接着,层压固定由丙烯酸树脂制成的透明板,使得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朝向发光装置14,由此获得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10(参见图13)。
随后,向红LED、绿LED以及蓝LED分别施加280mA(红)、360mA(绿)和120mA(蓝)的电流。
由此,接着,在离扩散板的上表面上的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O 0.5mm的距离处以水平方向0.5cm的节距测量相对亮度。
所测量的结果于表1和图23的曲线图中示出。
(比较示例1)
如图2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以类似实施例1的方式获得,除了以下方面之外。
更具体地,如图21所示,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的整个面上除了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外以喷涂方式涂覆由包含50%的二氧化钛(仅固体物质)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白色涂料,使得膜厚为100μm,由此形成反光部分22。在此情况下,实质上未形成与实施例1类似的圆形的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22的区域24,并且仅形成小的圆形缺失部分34,该缺失部分与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对应,直径为5mm与发光装置14的尺寸对应。
由此,接着,在离扩散板的上表面上的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O 0.5mm的距离处以沿水平方向0.5cm的节距测量相对亮度。
所测量的结果于表1和图23的曲线图中示出。
(比较示例2)
如图22所示的面光源装置10以类似实施例1的方式获得,除了以下方面之外。
更具体地,如图22所示,在导光部件16的底面18的整个面上除了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外以喷涂方式涂覆由包含50%的二氧化钛(仅固体物质)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白色涂料,使得膜厚为100μm,由此形成反光部分22。在此情况下,实质上未形成与实施例1类似的圆形的围绕在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22的区域24,并且仅形成小的圆形缺失部分34,该缺失部分与用于发光装置的凹部20对应,直径为5mm与发光装置14的尺寸对应。
在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以从发光装置14到半透光部分32的外周边缘的距离d2,以喷涂方式涂覆由包含50%的二氧化钛(仅固体物质)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白色涂料,使得膜厚为20μm,由此形成半透光部分32。在此情况下,半透光部分32这样形成,使得半透光部分的尺寸为直径4mm,小于上述缺失部分34(参见图22)。
由此,接着,在离扩散板的上表面上的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O 0.5mm的距离处以沿水平方向0.5cm的节距测量相对亮度。
所测量的结果于表1和图23的曲线图中示出。
表1
  距离(cm)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示例1   比较示例2
  0   100   100   100   100   100
  0.5   95.1   98   100   96.6   101.6
  1   90.3   95.3   100   87.9   93
  1.5   84.2   91   96.3   77.9   77.2
  2   75.8   85.4   90.8   67.5   64.6
  2.5   66   77.3   85.1   57   52.5
  3   57.4   70   77.5   48   40.4
3.5 49.4 61 70 40 32.8
  4   42   54.6   60.7   35   28
  4.5   37.8   48.7   54.8   31   24.2
  5   33.1   44   48   27   21.6
由表1和图23,可发现,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与比较示例相比,位于发光装置14正上方的位置之外的相对亮度增加,并且可获得均匀亮度。另外,也改善了RGB的颜色混合。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由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例如,尽管根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和面光源装置对于安装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个发光装置是有用的,也可安装不要求颜色混合的白色发光装置。

Claims (16)

1.一种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设置在安装有发光装置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的上表面上并用于漫射和向上引导从发光装置发射的光,包括:
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的不在所述发光装置周围附近的位置处形成的反光部分;以及
一片区,在该片区中,在导光部件的底面上的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位置处未形成反光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导光部件中与所述发光装置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发光装置用凹部;以及
位于所述发光装置用凹部的凹入表面的一部分上的半透光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凹入表面上的所述半透光部分形成在位于所述发光装置上方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是距所述发光装置等距离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区域的点状反光部分,其中所述反光部分的点密度比靠近所述发光装置的片区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的与所述发光装置对应的位置的半透光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部分形成在所述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的位于所述发光装置正上方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部分形成在所述导光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离所述发光装置距离均一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上的多个发光装置分散布置,并且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设置在导光部件底面的与所述发光装置对应的多个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D/4等于或大于d,其中多个发光装置中相邻的发光装置之间的距离为D,并且从所述发光装置到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的外周边缘的均一距离是d。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上的发光装置由其中组合带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的单元发光装置构造,并且围绕在所述发光装置附近的其中未形成反光部分的区域与所述单元发光装置对应形成。
12.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发光装置安装基板上的发光装置由其中组合带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装置的单元发光装置构造,并且所述发光装置用凹部与所述单元发光装置对应形成。
13.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中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设置在安装有发光装置的发光装置安装基板的上表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是发光二极管。
15.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置于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面光源装置的上表面上的显示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分是液晶面板。
CNA2006800451245A 2005-11-30 2006-11-27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Pending CN101321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5782 2005-11-30
JP345782/2005 2005-11-30
JP080377/2006 2006-03-2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52843A Division CN102003683A (zh) 2005-11-30 2006-11-27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1986A true CN101321986A (zh) 2008-12-10

Family

ID=4018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451245A Pending CN101321986A (zh) 2005-11-30 2006-11-27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1986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3791A1 (en) * 2009-04-23 2012-02-29 University of Tsukuba Input device
CN102449788A (zh) * 2009-06-15 2012-05-09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CN102472914A (zh) * 2009-08-27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组件、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3322484A (zh) * 2012-03-19 2013-09-25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的照明装置
WO2014012277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WO2014015547A1 (zh) * 2012-07-26 2014-01-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5444002A (zh) * 2011-04-04 2016-03-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05757476A (zh) * 2016-03-28 2016-07-13 广州维思车用部件有限公司 Led发光模块、照明装置以及led发光模块的发光方法
US9664838B2 (en) 2012-04-05 2017-05-30 Kuraray Co., Ltd. Illumination device having a light guide having convex and concave patterns
CN112786761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深圳市峻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混光均匀的led封装结构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3791A1 (en) * 2009-04-23 2012-02-29 University of Tsukuba Input device
US8749527B2 (en) 2009-04-23 2014-06-10 University Of Tsukuba Input device
EP2423791A4 (en) * 2009-04-23 2013-10-16 Univ Tsukuba INPUT DEVICE
CN102449788A (zh) * 2009-06-15 2012-05-09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CN102472914A (zh) * 2009-08-27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组件、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5444002A (zh) * 2011-04-04 2016-03-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US11994768B2 (en) 2011-04-04 2024-05-28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US11243428B2 (en) 2011-04-04 2022-02-08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5549256A (zh) * 2011-04-04 2016-05-0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US11754877B2 (en) 2011-04-04 2023-09-12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US9982849B2 (en) 2011-04-04 2018-05-29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US10139054B2 (en) 2011-04-04 2018-11-27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5549256B (zh) * 2011-04-04 2018-12-1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05444002B (zh) * 2011-04-04 2019-05-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US10877313B2 (en) 2011-04-04 2020-12-29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US11586069B2 (en) 2011-04-04 2023-02-21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3322484A (zh) * 2012-03-19 2013-09-25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的照明装置
US9664838B2 (en) 2012-04-05 2017-05-30 Kuraray Co., Ltd. Illumination device having a light guide having convex and concave patterns
WO2014012277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WO2014015547A1 (zh) * 2012-07-26 2014-01-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5757476A (zh) * 2016-03-28 2016-07-13 广州维思车用部件有限公司 Led发光模块、照明装置以及led发光模块的发光方法
CN112786761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深圳市峻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混光均匀的led封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1986A (zh)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US8021033B2 (en) Light guide member,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light guide memb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1346583B (zh) 光导部件、平坦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069122B (zh)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这种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JP4790651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の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EP2082160B1 (en) Thi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luminary device
US20060221610A1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overlapping panels forming recesses from which light is emitted
JP5702741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1317036A (zh) 框式反光体、设有该框式反光体的平光源装置、以及使用该平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JP2004206916A (ja) 面状光源
JP4509913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7180021A (ja) 導光部材およびこの導光部材を備えた面光源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7149657A (ja) 導光部材およびこの導光部材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2518980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US8419258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CN102003683A (zh) 导光部件,具有此导光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以及使用此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设备
KR20080105273A (ko) 유연한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060203484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and related backlight system
JP2009048791A (ja)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US20070025098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21234164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3247092A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848534B2 (ja) 面状光源
KR20080081509A (ko) 백색 led를 이용한 면광원 및 이를 구비한 lcd백라이트 유닛
KR20080015302A (ko) 광학 부재,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