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6511A - 砂光机 - Google Patents

砂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6511A
CN101306511A CNA2008100896216A CN200810089621A CN101306511A CN 101306511 A CN101306511 A CN 101306511A CN A2008100896216 A CNA2008100896216 A CN A2008100896216A CN 200810089621 A CN200810089621 A CN 200810089621A CN 101306511 A CN101306511 A CN 101306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ing area
mentioned
sander
gripp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9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城幸雄
奥田绅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6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的用于砂光机的握持部构造技术,使得该握持部能够合理地进行单手操作及双手操作。在具有电机、主体部(103)、研磨部(105)、握持部(107)的砂光机中,握持部(107)具有:设置在主体部的轴向端侧上的第1握持区域(107A),与第1握持区域相连,且在与主体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互相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2、第3握持区域(107B、107C)。从连接各握持区域(107A、107B、107C)的方向看去,第2、第3握持区域的宽度被设定成短于第1握持区域的宽度,第1握持区域形成为可被作业者单手握持的结构,第2、第3握持区域形成为可被作业者双手握持的结构。

Description

砂光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磨作业的砂光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79891中公开有一种用于研磨作业的砂光机。该公报中记载的砂光机的主体结构包括作为收容电机的主体部的电机罩、配置在电机罩下部侧并由电机驱动的研磨部和形成于电机罩的上部侧的供作业者握持的握持部。握持部与手掌的尺寸大致相同,为了便于作业者单手握持而形成为俯视大致呈椭圆的形状。上述公报中记载的砂光机是以单手握持握持部,将研磨部推压到待加工件上并使其沿加工面滑动的操作为基本操作方式,但考虑到会有因长时间进行研磨作业而使操作者感到疲惫的情况,或者想将研磨部的研磨面用力推压到待加工件上进行研磨作业等情况,于是在握持部的下方,在电机罩上设置辅助握持部,从而可以同时握持握持部和辅助握持部而由两手进行操作。
但是,就现有的砂光机而言,特别是就设置在握持部下方的辅助握持部而言,存在因为设定位置的关系,其形状设计的自由度较小,难以设置成易握持的形状这样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砂光机握持部的构造技术,使得该握持部能够合理地进行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砂光机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其具有电机、收容电机的主体部(电机罩部)、形成于主体部轴向的一端侧并由电机驱动来进行研磨作业的研磨部、形成于主体部上与研磨部相反一侧的供作业者握持的握持部。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形成”包括握持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的形式,也包括将主体部与握持部分别成型后再连接起来的形式。而且,握持部包括第1握持区域、第2握持区域和第3握持区域,其中,第1握持区域设置在主体部的轴向端侧上;第2握持区域与第1握持区域相连,在与主体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第3握持区域在第2握持区域的相反侧,与第1握持区域相连,在与主体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另外,从连接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第2、第3握持区域的宽度设定得短于第1握持区域的宽度,第1握持区域供单手握持,第2、第3握持区域供双手握持。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连接”既包括第2、第3握持区域与第1握持区域一体相连的形式,也包括分别成型后再连接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中的砂光机的优选实施方式,握持部具有第1、第2和第3握持区域。第1握持区域设定在主体部的轴向端侧上,并且形成为可被单手握持的结构。因此,作业者在单手操作砂光机时,是在握持着第1握持区域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由于第1握持区域在主体部的轴向端侧上,所以当将研磨部推压到待加工件上时,可以沿主体部的轴线施力,因此,可以有效地使推压力作用在研磨部上,可以轻松地进行研磨作业。
另外,从连接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第2、第3握持区域的宽度被设定成短于第1握持区域的宽度。因此,用单手握持第1握持区域时,第2、第3握持区域不会造成妨碍,可以以整个手掌包住(覆盖)该第1握持区域的方式握持。
另外,第2、第3握持区域与第1握持区域相连,二者互相位于相反方向,同时沿与主体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由于是这种配置,所以可自由地设计第2、第3握持区域的形状而不受主体部的干涉。即,可以考虑进易于握持和不易滑动的因素来设定第2、第3握持区域的形状。另外,由于第2、第3握持区域是夹着第1握持区域而互相向相反方向延伸配置,即夹着相当于研磨部中心的主体部的轴线而配置在前后或左右的结构,所以当将研磨部推压到待加工件上时,可以更均匀地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砂光机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从连接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第1握持区域由两侧面向外侧突出的曲面形成。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两侧面向外侧突出的曲面”指的是,沿主体部的轴向看第1握持区域时(将砂光机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从上向下看时),除去第1握持区域与第2、第3握持区域连接的部分外,即其侧面部分的外形轮廓线例如为由椭圆形的长轴方向的曲面形成。即,采用本发明,由于第1握持区域形成为大致椭圆形,所以可以用手掌包住该第1握持区域,易于握持,且不易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砂光机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第2、第3握持区域两者中至少一个形成为沿连接各握持区域方向延伸的棒状。另外,本发明所谓的“棒状”包括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各种情况。采用本发明,由于握持区域形成为棒状,所以可以以将手指向内侧弯曲来握住该握持区域的形式握持。因此,便于应对对研磨部施加从待加工件上拿开的方向的力的情况或者搬运砂光机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砂光机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第1握持区域与第2握持区域连接的部分和第1握持区域与第3握持区域连接的部分两者中的至少一方,从连接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由两侧面部向内侧凹陷的曲面形成。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两侧面部向内侧凹陷的曲面”较为典型的是指“凹槽”或“颈缩”。这样,采用本发明,第2、第3握持区域两者中至少一方是经凹陷状的曲面与第1握持区域连接的结构,所以,当用手掌包着第1握持区域握持时,手指尤其是拇指和食指可钩挂到凹状的曲面即凹槽(或缩颈)内。即,由于可钩挂手指,所以在进行研磨作业而使研磨部沿待加工件滑动时手指不易滑动,因此可以轻松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砂光机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从连接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第1、第2和第3握持区域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由于形成为这种左右对称形,所以无论作业者惯用左手还是右手都可以同样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的砂光机握持部的构造技术,使得该握持部能够合理地进行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砂光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砂光机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向视图。
图5表示单手握持砂光机握持部的状态。
图6表示双手握持砂光机握持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砂光机的外观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砂光机的外观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图4是图2中的B向视图。另外,图5表示单手握持砂光机握持部的状态,图6表示双手握持砂光机握持部的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砂光机101的主体包括电机(为了简便,省略图示)、收容电机的电机罩103、配置在电机罩103轴向一端侧的研磨部105、配置在电机罩103上与研磨部105相反侧的供作业者握持的握持部107。电机罩103对应本发明中的“主体部”。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研磨部105侧作为下,握持部107侧作为上。另外,在图1中,F箭头所指方向为前、R箭头所指方向为后。
电机罩103是筒状体,具有形成于下部侧大致呈方形的方形收容部103a和形成于方形收容部103a上方且呈比该方形收容部103a小的大致圆形的圆筒收容部103b,方形收容部103a的下端和圆筒收容部103b上端均为开口状。因此,电机罩103是其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的结构。
研磨部105由配置在电机罩103的下方且大致呈方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在其底面上安装砂纸等而形成研磨面。研磨部105相对电机输出轴被偏心地固定,由电机驱动而进行偏心运动。因此,在将研磨部105的研磨面推压到待加工件上的状态下,驱动研磨部105即可进行研磨作业。另外,由于研磨部105偏心运动的驱动结构是公知事项,故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握持部107包括用于单手操作的中央握持区域107A、用于双手操作且与该中央握持区域107A连接(相连)为一体的前、后两个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并且,一边(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上分别设置有由作业者操作的用于驱动电机的开关109以及对电机供电的电源线抽出口111。中央握持区域107A对应本发明中的“第1握持区域”,两个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对应本发明中的“第2及第3握持区域”。
中央握持区域107A及两个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形成为在其整体范围内具有内部空间的中空状,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内部空间用来收容电机的上部分。中央握持区域107A形成于电机罩103的正上方,即形成于轴向端侧上,其外周部具有多个将用来冷却电机的外部空气导入内部空间的进气口113。两个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从中央握持区域107A开始沿与电机罩103的轴向相交的前后方向(与研磨面平行的方向)大致以水平状延伸。即,中央握持区域107A及两个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在前后方向上被以水平状态连接,两个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夹着中央握持区域107A,互相向相反方向延伸,并且,从连接各握持区域107A、107B、107C的方向看去,两个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呈左右对称形。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装有电源线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称为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将另一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称为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
如图2所示,中央握持区域107A俯视大致呈前后方向为长轴的椭圆形。从连接各握持区域107A、107B、107C的方向看去,该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左、右两侧面部107Aa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曲面,上表面形成为以中央部为最高顶点的小曲率(半径大)的球面。另外,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两侧面部107Aa形成为从前后方向看去也向外侧突出的曲面(参照图4)。即,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两侧面部107Aa形成为大致的球面形状。
如图2所示,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俯视大致呈半圆形,并且从连接各握持区域107A、107B、107C的方向看去,其宽度要短于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宽度。另外,就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和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连接部分(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的根部)而言,从连接各握持区域107A、107B、107C的方向看去,其由左右的两侧面部向内侧凹陷的曲面(球面)形成。即,在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和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连接侧面部上形成有凹槽115。
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形成为截面大致为六边形的棒状(柄状),其具有规定长度且以水平状态延伸的,从其延伸方向看去其宽度要短于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宽度。另外,从连接各握持区域107A、107B、107C的方向看去,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和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连接部分(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的根部)由左右的两侧面部向内侧凹陷的曲面(球面)形成。即,在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和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连接侧面部上形成有凹槽117。
本实施方式中的砂光机10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下来对其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操作开关109使电机旋转,研磨部105进行偏心运动。将研磨部105推压到待加工件上,可以对该待加工件进行规定的研磨作业。
进行上述研磨作业时,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砂光机101,作业者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单手操作时握着握持部107的中央握持区域107A。单手握持的状态表示在图5中。如图所示,作业者用惯用的手,例如右手的整个手掌从上方握住(覆盖)中央握持区域107A而握持。此时,中央握持区域107A位于相当于研磨部105大致中心部的电机罩103的轴线上,所以在将研磨部105推压到待加工件上时,可沿电机罩103的轴线施加力。因此,可以将研磨部105的研磨面整体均匀地推压到待加工件上,可以高效地进行研磨作业。
另外,由于中央握持区域107A大致呈椭圆形,所以当用整个手掌握持时,容易握持,且不易滑动,并且,由于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的宽度短于中央握持区域107A的宽度,所以当握住中央握持区域107A时,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不会造成妨碍。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央握持区域107A和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的连接部处的两侧面部设置有凹槽115、117,所以可以用拇指和食指钩住。因此,为了进行研磨作业而使研磨部105的研磨面沿待加工件滑动等情况下,手指不易滑动,可以轻松操作。
另一方面,双手操作时,采用双手握着握持部107的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和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的方式。双手握持的状态如图6所示。如图所示,作业者例如用右手握持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用左手握持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此时,由于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形成为棒状(柄状),所以可以将手指向内侧弯曲着握持,即紧握着握持。因此,可以沿将研磨部105推压到待加工件上的方向、或者将研磨部105从待加工件上拉开的方向,以及前、后、左、右的方向,即可以沿任何方向轻松施力。另一方面,由于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形成为大致呈半圆形,所以可以将手掌置于端部握持区域107B的上表面,手指绕到端部握持区域107B的前方下表面侧握持。
采用本实施方式,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位于相对中央握持区域107A互相相反的方向,并沿与电机罩103的轴向(上下方向)相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由于是这种配置,所以可自由设计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的形状,而不受电机罩103的限制。即,在设计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的形状时,可以考虑易于握持和不易滑动等因素。
另外,由于是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夹着中央握持区域107A互相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配置,即,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夹着相当于砂光机101中心的电机罩103轴线被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结构,所以当将研磨部105推压到待加工件上时,可以均匀施力。
另外,各握持区域107A、107B、107C,从前后方向看去呈左右对称形。由于是这种左右对称形,所以无论作业者惯用左手还是右手都可以同样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中央握持区域107A及前、后端部握持区域107B、107C构成的握持部107中,除了安装有电源线的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的后端部以外的区域,即中央握持区域107A、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及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的大部分被设置成位于研磨部105的研磨面的投影面内的尺寸。因此,进行研磨作业时,即使存在例如与待加工材料的加工面相交的壁时,该壁面也不会妨碍握持部,而可利用研磨部105对待加工件进行无障碍的研磨作业。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可以单手及双手操作,并且具有易于握持、不易滑动的握持部107的砂光机101。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前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B形成为俯视大致呈半圆形,但也可以形成为与后侧的端部握持区域107C相同的棒状。

Claims (5)

1.一种砂光机,具有:
电机;
主体部,其收容上述电机;
研磨部,其被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轴向的一端侧,由上述电机驱动而进行研磨作业;
握持部,其形成在上述主体部上与上述研磨部相反一侧,供作业者握持,该砂光机具有如下特征:
上述握持部具有:
第1握持区域,其被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轴向端侧上,
第2握持区域,其与上述第1握持区域相连,沿与上述主体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第3握持区域,在上述第2握持区域的相反侧,与上述第1握持区域相连,在与上述主体部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从连接上述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上述第2、第3握持区域的宽度设定得短于上述第1握持区域的宽度,上述第1握持区域供单手握持,上述第2、第3握持区域供双手握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
从连接上述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上述第1握持区域形成为两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第3握持区域两者中至少一方为在连接上述各握持区域的方向上延伸的棒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握持区域和上述第2握持区域的连接部分,及上述第1握持区域和上述第3握持区域的连接部分两者中的至少一方,从连接上述各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其由两侧面部向内侧凹陷的曲面形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
当从连接上述第1、第2及第3握持区域的方向看去时,该第1、第2及第3握持区域为左右对称形。
CNA2008100896216A 2007-05-18 2008-04-10 砂光机 Pending CN1013065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3026 2007-05-18
JP2007133026A JP2008284657A (ja) 2007-05-18 2007-05-18 サンダ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6511A true CN101306511A (zh) 2008-11-19

Family

ID=40123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896216A Pending CN101306511A (zh) 2007-05-18 2008-04-10 砂光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84657A (zh)
CN (1) CN1013065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6494A (zh) * 2015-06-18 2016-12-28 利优比株式会社 手持式电动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07016B1 (en) 2011-12-21 2016-08-10 Makita Corporation Sander
CN109531312B (zh) * 2017-09-21 2020-06-1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底板组件及砂光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66584A (en) * 1945-08-13 1949-04-05 George L Duff Portable sander
US2639564A (en) * 1950-09-09 1953-05-26 Clarke Sanding Machine Company Oscillating sander
US2764703A (en) * 1954-06-08 1956-09-25 Nicholas T Anton Vibratory tools
US2790276A (en) * 1955-08-31 1957-04-30 Weller Electric Corp Vibratory sanding tool
US3083508A (en) * 1962-05-09 1963-04-02 Weller Tool Corp Vibratory sanding tool
US3540161A (en) * 1966-05-25 1970-11-17 Wen Products Inc Vibratory tool
GB1364025A (en) * 1971-10-01 1974-08-21 Stoll Kg Kurt Hand grinders
US3849943A (en) * 1973-02-26 1974-11-26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 Power operated sanding machine
US5074081A (en) * 1991-06-12 1991-12-24 Ryobi Motor Products Corp. Sander with removable auxiliary handle
DE29802027U1 (de) * 1998-02-06 1998-03-26 J. Wagner GmbH, 88677 Markdorf Motorbetriebenes Handwerkzeug
JP3966447B2 (ja) * 2001-02-06 2007-08-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オービタルサンダ
USD475908S1 (en) * 2002-06-07 2003-06-17 Wmh Tool Group, Inc. Power tool
JP2005279891A (ja) * 2004-03-30 2005-10-13 Hitachi Koki Co Ltd サン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6494A (zh) * 2015-06-18 2016-12-28 利优比株式会社 手持式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84657A (ja) 200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78333A1 (en) Pet hair thinning razor
EP1584412A2 (en) Sander with vertical handle
US7913349B2 (en) Two blade scraping device
JP5030274B2 (ja) 電動式爪磨き器
CN101801614A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手柄
EP3421180B1 (en) Polishing pad of a hand-held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with such a polishing pad
US6874446B2 (en) Animal brushes
US7285038B1 (en) Sanding attachment for a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CN101306511A (zh) 砂光机
JP3235490U (ja) 分岐毛及び分岐毛を備えるクリーニングブラシ
JPS58188485A (ja) ナイフケ−ス
US6248115B1 (en) Depilatory device
US4454624A (en) Scouring pad holder
CN103935333B (zh) 汽车漆面打蜡抛光用三头弹性打蜡器
KR200494069Y1 (ko) 전동 손톱 연마기
CN113370019A (zh) 一种头盔模具制造用表面毛刺处理装置
CN209186897U (zh) 一种磨脚器的集屑盒装置
JP6835606B2 (ja) 角質削り器
TWM248576U (en) Balanced rotary power tool
US20050221737A1 (en) Orbital sander with vertical handle
CN209206596U (zh) 一种副柄可拆卸的五金锉刀
CN209121375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指甲刀
CN208163372U (zh) 角磨机
CN213695828U (zh) 一种开启安瓿用手套
US10603759B1 (en) Form-following rotary bit for improved grinding, sanding, buffing and the li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