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2053A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2053A
CN101212053A CNA2006101673926A CN200610167392A CN101212053A CN 101212053 A CN101212053 A CN 101212053A CN A2006101673926 A CNA2006101673926 A CN A2006101673926A CN 200610167392 A CN200610167392 A CN 200610167392A CN 101212053 A CN101212053 A CN 101212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functional group
positive
positive pole
fluoro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73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晞
高艺
潘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673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12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12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2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包括集流体和负载在该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其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为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含有丙烯腈单元、甲基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和甲基丙烯酸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提供含有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可以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池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电池,更具体地是关于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指分别用两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在负极中嵌入,放电时反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极芯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极芯和非水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所述极芯包括正极、负极及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包括集电体及负载在集电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材料的浆料负载在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粘合剂将活性物质与集电体之间以及活性物质之间互相粘合在一起。
目前,常用的正极用粘结剂为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或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PVDF具有强的粘合力,但是,PVDF在有机电解液如丙烯碳酸酯、二甲氧基乙烷或γ-丁内酯中容易发生溶胀,使得粘结剂的初始粘合力和电极结构难以得到恢复,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SBR具有优异的弹性能力,但是SBR的粘合力非常弱,以至于电极的结构在多个充放电循环之后会发生变化,因此,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比容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比容量较低、循环性能较差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比容量并改善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该正极包括集流体和负载在该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其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为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含有丙烯腈单元、甲基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和甲基丙烯酸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包括极芯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极芯和非水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所述极芯包括正极、负极及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包括集电体及负载在集电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其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为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含有丙烯腈单元、甲基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和甲基丙烯酸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实现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电池正极中包括的粘合剂具有很高的粘合力,只使用少量的粘结剂,即可使正极活性物质与其它电极材料以及集流体很好地粘结在一起,从而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同时还可以保证极片的柔软性,从而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2)本发明电池正极中包括的粘合剂在电解液作用也不会溶胀,在电池的循环使用过程中保持很高的粘合力,因此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包括集流体和负载在该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其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为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含有丙烯腈单元、甲基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和甲基丙烯酸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可以为具备官能团的单体与含氟单体的共聚物,其中,具备官能团的单体与含氟单体的重量比可以为1∶10-1000,优选为1∶20-500。具备官能团的单体与含氟单体可以通过常规的聚合方法进行共聚,得到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104-1×107,优选为2×104-6×106
所述官能团优选为羧基和/或羰基。具备羧基的单体可以为不饱和一元羧酸、不饱和二元羧酸和不饱和二元羧酸的单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不饱和一元羧酸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不饱和二元羧酸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马来酸、柠康酸。不饱和二元羧酸单烷基酯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乙酯、柠康酸单甲酯、柠康酸单乙酯。具备羰基的单体可以为不饱和醛、不饱和酮及不饱和一元羧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含氟单体可以为偏氟乙烯、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五氟乙烯、六氟乙烯、五氟丙烯和六氟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优选为具有羧基和/或羰基的偏二氟乙烯聚合物。具有羧基和/或羰基的偏二氟乙烯聚合物可以通过常规的聚合方法由具备羧基和/或羰基的单体与偏二氟乙烯单体共聚而得到,也可以商购得到,例如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各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
所述第二聚合物含有丙烯腈单元、甲基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和甲基丙烯酸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聚合物可以由丙烯腈单体、甲基丙烯腈单体、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一种聚合得到,或者由上述单体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共聚得到。丙烯酸酯单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及其异构体、丙烯酸丁酯及其异构体、丙烯酸戊酯及其异构体、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及其异构体、甲基丙烯酸丁酯及其异构体、甲基丙烯酸戊酯及其异构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
所述第二聚合物可以为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腈、聚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103-1×106,优选为3×103-5×105
其中,所述粘合剂中只要含有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就能够达到很好的粘合力,因此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的比例可以使任意的。优选情况下,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5至15∶1,优选为1∶6至6∶1。
所述粘合剂还可以选择性地包括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当粘合剂同时包括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和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时,粘合剂的粘合力更强,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和第一聚合物的重量比可以为0至15∶1,优选为1∶15至15∶1,更优选为1∶6至6∶1。
所述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用作粘合剂的含氟聚合物,例如,可以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和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105-1×107,优选为2×105-7×106
粘合剂在正极材料中的含量可以为其常规含量,由于本发明的粘合剂的粘合力比较强,即使粘合剂的含量低于其常规含量也能达到很好的粘结效果,因此在保证粘结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粘合剂的含量,以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在正极材料中,以100重量份的正极活性物质为基准,粘合剂的含量优选为0.1-6重量份,更优选为1-5重量份。
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常规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为LiCoO2、LiNiO2、LiFeO2、LiMn2O4中的一种或几种。由于本发明的粘结剂特别适合用于要求更高粘结性的正极活性物质,因此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LixFeyM1-yPO4(其中,0.01≤x≤1.5,0<y≤1,M为B、Al、Mg、Ga及过渡族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Li1+xNi1-y-zMnyCozNO2(其中-0.1≤x≤0.2,0≤y≤1,0≤z≤1,0≤y+z≤1.0,N为B、Al、Mg、Ga及过渡族金属元素中至少一种)。LixFeyM1-yPO4和Li1+xNi1-y-zMnyCozNO2的成本低、安全性能好,对粘结性的要求更高。
所述正极材料还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导电剂,以100重量份的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导电剂的含量可以为0-15重量份,优选为1-12重量份,更优选为2-10重量份。所述导电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正极导电剂,比如乙炔黑、导电碳黑和导电石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集电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中常规的正极集电体,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使用铝箔作为正极集电体。
所述正极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例如,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粘合剂、选择性含有的导电剂与溶剂混合制成浆料,将该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所述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即可得到所述正极。
所述的溶剂可以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二乙基甲酰胺(DEF)、二甲基亚砜(DMSO)、四氢呋喃(THF)以及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的用量能够使所述糊状物具有粘性和流动性,能够涂覆到所述集电体上即可。一般来说以100重量份正极活性物质为基准,所述溶剂的用量优选为30-80重量份,更优选为35-60重量份。其中,干燥,压延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极芯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极芯和非水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所述极芯包括正极、负极及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
除了使用由本发明提供的正极以外,可以使用常规的负极、隔膜、非水电解液。
所述隔膜设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它具有电绝缘性能和液体保持性能,并使所述极芯和非水电解液一起容纳在电池壳中。所述隔膜可以选自锂离子电池中所用的各种隔膜,如聚烯烃微多孔膜。所述隔膜的位置、性质和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所述负极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得到,所述负极的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负载在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一般来说,所述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
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可嵌入释出锂的负极活性物质,比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石油焦、有机裂解碳、中间相碳微球、碳纤维、锡合金、硅合金、碳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人工石墨。
所述的粘合剂可以为含氟树脂和聚烯烃化合物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丁苯橡胶(SBR)中的一种或几种。以100重量份的负极活性物质为基准,所述粘接剂的含量优选为0.01-8重量份,更优选为0.02-5重量份。
所述导电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负极导电剂,比如乙炔黑、导电碳黑和导电石墨中的至少一种。以100重量份的负极活性物质为基准,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优选为1-15重量份,更优选为2-10重量份。
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例如,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与溶剂混合,涂覆和/或填充在所述集电体上,干燥,压模或不压模,即可得到所述负极。其中,所述的溶剂可以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二乙基甲酰胺(DEF)、二甲基亚砜(DMSO)、四氢呋喃(THF)以及水和醇类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水。溶剂的用量能够使所述糊状物具有粘性和流动性,能够涂覆到所述集电体上即可。一般来说,以100重量份的负极活性物质为基准,所述溶剂的用量为100-150重量份。其中,干燥,压模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负极集电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中常规的负极集电体,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电体。
所述非水电解液可以使用本领域常规的非水电解液,一般为含有电解质锂盐和非水溶剂的溶液。电解质锂盐可以为LiPF6、LiAsF6、LiSbF6、LiClO4、LiBF4、LiB10Cl10、LiAlCl4、LiB(C2H5)4、LiCF3CO2、LiCF3SO3、LiCH3SO3、LiC4F9S3、Li(CF3SO3)2N、卤化锂、低脂肪酸碳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选用链状酸酯和环状酸酯混合溶液,其中链状酸酯可以为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二丙酯(DPC)以及其它含氟、含硫或含不饱和键的链状有机酯类中的至少一种,环状酸酯可以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亚乙烯酯(VC)、γ-丁内酯(γ-BL)、磺内酯以及其它含氟、含硫或含不饱和键的环状有机酯类中的至少一种。电解液的注入量一般为1.5-4.9g/Ah,电解液的浓度一般为0.5-2.9摩/升。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一般来说,将所述制备好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设置隔膜,构成一个极芯,将该极芯容纳在电池壳体中,注入电解液,然后将电池壳体密闭,即可得到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用于制备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将100重量份LiFePO4、2重量份含羧基的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由重量比为1∶30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和偏二氟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数均分子量为8×105-1×106)、1重量份聚丙烯腈(数均分子量为5×104~1×105)和4重量份乙炔黑加入到60重量份NMP中,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
将该正极浆料均匀地涂布在铝箔上,然后150℃下烘干、辊压、裁切制得尺寸为长480毫米、宽44毫米、厚0.150毫米的正极极片A1,其中含有5.5克LiFePO4
对比例1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尺寸为长480毫米、宽44毫米、厚0.150毫米的正极极片CA1,不同的是,正极材料为100重量份LiFePO4、6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数均分子量为6×105~2×106)和4重量份乙炔黑。正极极片CA1含有5.5克LiFePO4。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用于制备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尺寸为长480毫米、宽44毫米、厚0.150毫米的正极极片A2,不同的是,正极材料为100重量份LiFePO4、2重量份含羰基的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由重量比为1∶10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偏二氟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数均分子量为2×104-1×105)、1重量份聚丙烯腈(数均分子量为5×104~1×105)、0.5重量份聚偏二氟乙烯(数均分子量为6×105~2×106)。正极极片A2含有5.5克LiFePO4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用于制备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尺寸为长480毫米、宽44毫米、厚0.150毫米的正极极片A3,不同的是,正极材料为100重量份LiFePO4、0.5重量份含羧基的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由重量比为1∶200的丙烯酸单体和偏二氟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数均分子量为8×106-1×107)、1重量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数均分子量为2×105-6×105)和3重量份碳黑。正极极片A3含有5.5克LiFePO4
实施例4
该实施例用于制备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尺寸为长480毫米、宽44毫米、厚0.150毫米的正极极片A4,不同的是,正极材料为100重量份LiFePO4、0.5重量份含羧基的四氟乙烯聚合物(由重量比为1∶50的马来酸单甲酯单体和四氟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数均分子量为8×106-1×107)、1重量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数均分子量为2×105至6×105)、0.5重量份聚四氟乙烯(数均分子量为7×105-1×106)和3重量份碳黑。正极极片A4含有5.5克LiFePO4
实施例5
该实施例用于制备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尺寸为长480毫米、宽44毫米、厚0.150毫米的正极极片A5,不同的是,正极材料为100重量份LiFePO4、0.25重量份含羧基的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由重量比为1∶50的马来酸单体和偏二氟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数均分子量为8×106-1×107)、0.5重量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数均分子量为2×105-6×105)、0.5重量份聚丙烯腈和3重量份石墨。正极极片A5含有5.5克LiFePO4
实施例6
该实施例用于制备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尺寸为长480毫米、宽44毫米、厚0.150毫米的正极极片A6,不同的是,正极材料为100重量份LiFePO4、0.25重量份含羧基的偏二氟乙烯聚合物(由重量比为1∶30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和偏二氟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数均分子量为8×105-1×106)、0.5重量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数均分子量为2×105至6×105)、0.5重量份聚丙烯腈(数均分子量为5×104至1×105)、1重量份聚四氟乙烯和3重量份石墨。正极极片A6含有5.5克LiFePO4
实施例7-12
实施例7-12用于测定由实施例1-6的正极极片A1-A6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将100重量份天然石墨、4重量份聚四氟乙烯、4重量份炭黑加入到100重量份水中,然后搅拌均匀得到负极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布在铜箔上,然后在90℃下烘干、辊压、裁切制得长505毫米、宽45毫米、厚0.101毫米的负极极片,其中含有2.3克天然石墨。
将实施例1-6的正极极片A1-A6分别与上述制得的负极极片、聚丙烯隔膜卷绕成极芯并收纳在方形电池壳中,以3.8g/Ah的量注入电解液(电解液:LiPF6按1mol/dm3的浓度溶解在EC/DMC/EMC=1∶1∶1的混合溶剂中),密封,制得电池D1-D5。
按照以下方法测定实施例1-6的正极极片A1-A6的剥离强度,电池D1-D6的比容量、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剥离强度的测定:将得到的正极极片裁切成尺寸为10×2.5厘米的小片,在极片表面粘贴OPP胶带,固定极片,测定15次以10毫米/分钟的速度在180°方向上剥离极片时的强度(牛/厘米),求出其平均值。该值越大,粘结强度越高,显示出活性物质越难以从集流体上剥离。
比容量:25℃下将电池以1C电流恒流充电3.8V,而后转恒电压充电,截止电流0.05C;然后,再将电池以1C电流恒流放电至2.0V,得到电池常温1C电流放电至2.0V的容量,以该放电容量与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的比值作为比容量。
倍率放电性能:将电池以1C电流恒流充电至3.8V,而后转恒电压充电,截止电流0.05C;然后,再将电池以0.2C电流恒流放电至2.0V,得到电池常温0.2C电流放电至2.0V的容量;然后重复上述充电步骤,再将电池分别以3C和5C电流恒流放电,得到电池常温3C和5C电流放电至2.0V的容量,计算不同电流下电池的放电容量比率,放电容量比率越高,表明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越好。
循环性能:室温下,将电池以1C电流恒流充电至3.8V,而后转恒电压充电,截止电流0.05C;然后,再将电池以1C电流恒流放电至2.0V。重复以上步骤300次,得到电池常温300次循环后1C电流放电至2.0V的容量,计算循环后电池容量维持率。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该对比例用于测定由对比例1的正极极片CA1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按照与实施例7-12相同的方法,使用对比例1的正极极片CA1组成电池CD1。
按照实施例7-12相同的方法测定对比例1的正极极片CA1的剥离强度,电池CD1的比容量、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7  对比例2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正极编号   A1   CA1   A2   A3   A4   A5   A6
  剥离强度(牛/厘米)   0.42   0.10   0.48   0.44   0.51   0.40   0.47
  电池编号   D1   CD1   D2   D3   D4   D5   D6
  比容量(mAh/g)   130   107   140   132   143   127   138
  3C/0.2C放电比率(%)   91.8   79.3   94.5   93.5   95.6   90.1   92.0
  5C/0.2C放电比率(%)   88.3   63.1   89.2   89.5   91.6   88.0   88.9
  容量维持率(%)   87.6   73.1   90.2   88.4   90.6   86.5   89.4
从表1所示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6的正极极片A1-A6的剥离强度明显高于对比例1的正极极片CA1的剥离强度;由正极极片A1-A6组成的电池D1-D6的比容量、3C/0.2C放电比率、5C/0.2C放电比率、容量维持率也明显高于由正极极片CA1组成的电池CD1,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正极可以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并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从表1所示的测定结果还可以看出,实施例2、4和6的正极极片A2、A4和A6中粘合剂同时包括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和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实施例2、4和6的正极极片A2、A4和A6的剥离强度高于实施例1、3和5的正极极片A1、A3和A5;由正极极片A2、A4和A6组成的电池D2、D4和D6的比容量、3C/0.2C放电比率、5C/0.2C放电比率、容量维持率也高于由正极极片A1、A3和A5组成的电池D1、D3和D5,说明粘合剂同时包括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和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并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该正极包括集流体和负载在该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其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为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为含有丙烯腈单元、甲基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和甲基丙烯酸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其中,在所述粘合剂中,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5至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为具备官能团的单体与含氟单体的共聚物,具备官能团的单体与含氟单体的重量比为1∶10-1000;所述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104-1×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官能团为羧基和/或羰基,具备官能团的单体为不饱和一元羧酸、不饱和二元羧酸、不饱和二元羧酸的单烷基酯、不饱和醛、不饱和酮、不饱和一元羧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含氟单体为偏氟乙烯、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五氟乙烯、六氟乙烯、五氟丙烯和六氟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为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腈、聚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103-1×10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粘合剂还包括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该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和第一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5至1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和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不具备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105-1×10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其中,在正极材料中,以100重量份的正极活性物质为基准,粘合剂的含量为0.1-6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LixFeyM1-yPO4,其中0.01≤x≤1.5,0<y≤1,M为B、Al、Mg、Ga及3d过渡族金属元素中的一种,和/或
Li1+xNi1-y-zMnyCozNO2,其中-0.1≤x≤0.2,0≤y≤1,0≤z≤1,0≤y+z≤1.0,N为B、Al、Mg、Ga及3d过渡族金属元素中至少一种。
10.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包括极芯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极芯和非水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所述极芯包括正极、负极及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其特征在于,该正极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正极。
CNA2006101673926A 2006-12-31 2006-12-3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01212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673926A CN101212053A (zh) 2006-12-31 2006-12-3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673926A CN101212053A (zh) 2006-12-31 2006-12-3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2053A true CN101212053A (zh) 2008-07-02

Family

ID=39611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673926A Pending CN101212053A (zh) 2006-12-31 2006-12-3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2053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595A (zh) * 2009-07-06 2011-01-12 索尼公司 电极和具有该电极的电池
CN101826640B (zh) * 2009-03-02 2013-01-02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芯和使用该极芯的锂离子电池
CN102939676A (zh) * 2010-06-16 2013-02-20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优异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的粘合剂
CN103094582A (zh) * 2012-02-02 2013-05-08 Jsr株式会社 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电极用糊料、电极和蓄电设备
CN101764266B (zh) * 2008-12-24 2013-07-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储能组件
CN106299378A (zh) * 2016-11-03 2017-01-04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粘结剂及锂离子电池
CN106463730A (zh) * 2014-04-02 2017-02-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正极、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12042013A (zh) * 2018-05-15 2020-12-04 株式会社吴羽 电极合剂、电极合剂的制造方法、电极结构体、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CN112952092A (zh) * 2019-12-10 2021-06-11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正极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浆料、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4497699A (zh) * 2022-02-08 2022-05-13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系磷酸铁锂电池
CN115286804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b型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粘结剂、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387634A (zh) * 2023-06-05 2023-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4266B (zh) * 2008-12-24 2013-07-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储能组件
CN101826640B (zh) * 2009-03-02 2013-01-02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芯和使用该极芯的锂离子电池
CN101944595B (zh) * 2009-07-06 2013-08-28 索尼公司 电极和具有该电极的电池
CN101944595A (zh) * 2009-07-06 2011-01-12 索尼公司 电极和具有该电极的电池
CN102939676A (zh) * 2010-06-16 2013-02-20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优异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的粘合剂
CN102939676B (zh) * 2010-06-16 2016-02-10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优异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的粘合剂
CN103094582A (zh) * 2012-02-02 2013-05-08 Jsr株式会社 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电极用糊料、电极和蓄电设备
CN103094582B (zh) * 2012-02-02 2015-04-08 Jsr株式会社 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电极用糊料、电极和蓄电设备
CN106463730B (zh) * 2014-04-02 2020-04-0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正极、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06463730A (zh) * 2014-04-02 2017-02-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正极、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06299378A (zh) * 2016-11-03 2017-01-04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粘结剂及锂离子电池
CN112042013A (zh) * 2018-05-15 2020-12-04 株式会社吴羽 电极合剂、电极合剂的制造方法、电极结构体、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CN112952092A (zh) * 2019-12-10 2021-06-11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正极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浆料、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2952092B (zh) * 2019-12-10 2022-11-11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正极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浆料、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4497699A (zh) * 2022-02-08 2022-05-13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系磷酸铁锂电池
CN115286804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b型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粘结剂、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387634A (zh) * 2023-06-05 2023-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387634B (zh) * 2023-06-05 2024-01-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205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KR101236453B1 (ko) 실리콘 음극, 리튬 이온 배터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274052C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1192682A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6395371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層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11001666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399337B (zh) 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了该材料的负极及电池
CN1953252B (zh) 电池负极和采用该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379481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45978B (zh) 锂离子电池
CN100449824C (zh) 电池极片及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933277B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971980A (zh) 电池正极及使用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0511821C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967915B (zh) 电池正极及使用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9273673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使用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0470884C (zh) 一种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JP5271751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H11329439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1355164B (zh) 一种电池正极和采用该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0449825C (zh) 锂离子电池极片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1752544A (zh) 硅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硅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185396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JP550964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電極合剤用スラリー、電極、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9983605A (zh) 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