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5340A - 电声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声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5340A
CN101175340A CNA2007101410075A CN200710141007A CN101175340A CN 101175340 A CN101175340 A CN 101175340A CN A2007101410075 A CNA2007101410075 A CN A2007101410075A CN 200710141007 A CN200710141007 A CN 200710141007A CN 101175340 A CN101175340 A CN 101175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entioned
magnetic field
magnet
field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1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5340B (zh
Inventor
畠中有纪
小须田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5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5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5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53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 H04R9/047Construction in which the windings of the moving coil lay in the same pla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相关的电声变换装置,具备:振动板(3),其将外周部作为固定端;和线圈(4),其具有相对于该振动板(3)垂直的轴,并且安装在该振动板(3)的中央部,上述电声变换装置具备直流磁场发生部,该直流磁场发生部与线圈(4)之间在线圈(4)的轴方向上设置空隙而被固定在固定位置,使从该直流磁场发生部的线圈(4)侧的表面所放射的磁通作用到线圈(4),来驱动振动板(3),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环状的外磁体(5),其配置在与线圈(4)的轴相同的轴上,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该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的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6)。从而提供一种实现了小型化/薄型化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充分的声压的电声变换装置。

Description

电声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扬声器那样将电信号变换为声音的电声变换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对薄型化有效的构造的电声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扬声器对安装于振动板的线圈供给驱动电流,并且使从具备磁体的直流磁场发生部所放射的磁通作用到线圈,由此使振动板振动。
例如,在图31所示的现有的外磁型扬声器中,线圈9被缠绕成圆筒状,并且在该线圈9的外侧配置有环状的磁体90的同时,在内侧配置有圆柱状的磁极(pole)95,而且在磁体90的表面安装有顶板(upper plate)97,在磁极95和磁体90的背面安装有底板(bottom plate)96。
在该扬声器中,将线圈9配置于在磁极95与顶板97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隙所形成的磁场中,从而该线圈9被驱动。
另外,在图32所示的现有的内磁型扬声器中,线圈9被缠绕成圆筒状,并且在该线圈9的内侧配置有圆盘状的磁体92的同时,在外侧配置有杯子状的轭(yoke)99,而且在磁体92的表面安装有板98。
在该扬声器中,将线圈9配置于在板98与轭99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隙所形成的磁场中,从而该线圈9被驱动。
另外,在图33所示的现有的外磁型扬声器中,线圈91被缠绕成角筒状,并且在该线圈91的外侧配置有一对长方体状的磁体93、93的同时,在内侧配置有长方体状的磁极95,而且在磁体93、93的表面安装有顶板97、97,在磁极95和磁体93的背面安装有底板96。
在该扬声器中,将线圈91配置于在磁极95与顶板97、97之间的空隙所形成的磁场中,从而该线圈91被驱动。
再有,在图34所示的现有的内磁型扬声器中,将线圈91缠绕成角筒状,并且在该线圈91的内侧配置有平板状的磁体94的同时,在外侧配置有盒状的轭99,而且在磁体94的表面安装有板98。
在该扬声器中,将线圈91配置于在板98与轭99、99之间的空隙所形成的磁场中,从而该线圈91被驱动。
但是,对上述的所有现有的扬声器而言,由于线圈从轭的表面突出的程度较大,因此存在难以实现薄型化的问题。
因此,申请人提出了图35所示的薄型扬声器(参照专利文献1)。该扬声器在具有放音孔101的框架100的内部具备:振动板102,其外周部固定于该框架100;线圈104,其具有相对于该振动板102垂直的轴并且安装于该振动板102的中央部;和圆盘状的磁体103,其与该线圈104的轴S配置在同轴上,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在该磁体103与线圈104之间在线圈104的轴方向上形成有空隙G。
在该扬声器中如图35中的虚线所示那样,从磁体103的与振动板102的对置面发生磁通,该磁通经上述空隙G作用到线圈104。在该状态下对线圈104供给驱动电流,由此振动板102被驱动而在线圈104的轴方向上进行振动。
另外,提出了具有同样结构的薄型扬声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在这种薄型扬声器中,由于线圈具有与轴正交的方向的层叠数比与该轴方向的层叠数多的扁平的形状,因此与图31~图34所示的扬声器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
专利文献1:特许第32135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32083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223720号公报。
但是,在如图35所示的薄型扬声器中,在从磁体所发生的磁通内只有与线圈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成分作为对线圈的驱动力来发挥作用,而与线圈的轴平行的磁通成分没有作为线圈的驱动力来做出贡献,因此,残留了伴随小型化/薄型化而对声压降低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小型化/薄型化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充分的声压的电声变换装置。
本发明相关的电声变换装置,具备:振动板3,其将外周部作为固定端;和线圈4,其具有相对于该振动板3垂直的轴,并且安装在该振动板3的中央部,上述电声变换装置具备直流磁场发生部,该直流磁场发生部与上述线圈4之间在上述线圈4的轴方向上设置空隙而被固定在固定位置,使从该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上述线圈4侧的表面所放射的磁通作用到上述线圈4,来驱动振动板3。
在本发明相关的第一电声变换装置中,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环状的外磁体5,其配置在与线圈4的轴相同的轴上,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该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的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inner core)6。
在上述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中,分别包围外磁体5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在包括外磁体5的中心轴的剖面上形成了描绘环路的磁通环路,但是由于在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6,因此外磁体5的内周面侧的磁通环路,与外周面侧的磁通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因此与线圈4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芯6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从而可得到大声压。
在本发明相关的第二电声变换装置中,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环状的外磁体5,其配置在与线圈4的轴相同的轴上,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该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的内磁体51,该内磁体51,在上述线圈4的轴方向上被磁化,并且具有与外磁体5相反方向的极性。
在上述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中,分别包围外磁体5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在包括外磁体5的中心轴的剖面上形成了描绘环路的磁通环路,但是由于在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配置有极性与外磁体5相反的内磁体51,因此外磁体5的内周面侧的磁通环路,与从内磁体51所发生的磁通重叠,从而与外周面侧的磁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因此与线圈4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磁体51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从而可得到大的声压。
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电声变换装置中,更具体来说,上述外磁体5的内周面与上述线圈4的内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其近似值。
根据具体结构,由于在形成于外磁体5的内周侧的磁通环路中磁通水平成分最大的部分作用到线圈4的绕组存在区域的中心位置附近,因此作用到线圈4整体的磁通水平成分的积分值被最大化。
在本发明相关的第三电声变换装置中,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一对长方体状的外磁体7、7,其隔着与线圈41的轴相同轴上的中心轴而配置在两侧,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两个外磁体7、7之间的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8。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分别包围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的侧面(内面)和外侧的侧面(外面),在包括外磁体7的磁场方向轴和两个外磁体7、7的排列方向轴的剖面上形成了描绘环路的磁通环路,但是由于在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8,因此外磁体7的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与外面侧的磁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1,因此与线圈41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芯8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1,从而可得到大声压。
在本发明相关的第四电声变换装置中,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一对长方体状的外磁体7、7,其隔着与线圈41的轴相同轴上的中心轴而配置在两侧,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两个外磁体7、7之间的内磁体71,该内磁体71,在与上述线圈41的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并且具有与外磁体7、7相反方向的极性。
通过上述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分别包围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的侧面(内面)和外侧的侧面(外面),在包括外磁体7的磁化方向轴和两个外磁体7、7的排列方向轴的剖面上形成了描绘环路的磁通环路,,但是由于在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配置有极性与外磁体7相反的内磁体71,因此外磁体7的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与从内磁体71所发生的磁通叠加,从而与外面侧的磁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1,因此与线圈41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磁体71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1,从而可得到大声压。
在上述第三或第四电声变换装置中,更具体来说,上述外磁体7的内侧的侧面与上述线圈41的内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1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其近似值。
根据该具体结构,由于在形成于外磁体7的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中磁通水平成分最大的部分作用到线圈41的绕组存在区域的中心位置附近,因此作用到线圈41整体的磁通水平成分的积分值被最大化。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电声变换装置,通过在振动板的面方向上缠绕线圈,由此能够实现扁平化的同时,由于能够使高密度的磁通水平成分作用到线圈,因此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并且在实现了小型化/薄型化时也可得到充分的声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相关的圆形式电声变换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该电声变换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该电声变换装置中的线圈的各种形状和与外磁体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该电声变换装置中的直流磁场发生部的结构例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6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7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8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9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该电声变换装置中由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相关的长圆型电声变换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7是该电声变换装置的沿着短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该电声变换装置中的线圈的各种形状和与外磁体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该电声变换装置中的直流磁场发生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直流磁场发生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在该电声变换装置中由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由其他直流磁场发生部所形成的磁通环路的剖视图。
图31是现有的扬声器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32是现有的其他扬声器的局部断开立体图。
图33是现有的其他扬声器的立体图。
图34是现有的其他扬声器的立体图。
图35是现有的薄型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中:1-框架;2-罩(cover);3-振动板;4-线圈;5-外磁体;51-内磁体;6-内芯;61-底芯;62-顶芯;71-内磁体;11-框架;21-罩;31-振动板;41-线圈;7-外磁体;71-内磁体;8-内芯;81-底芯;82-顶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相关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声变换装置,具备扁平的圆筒状的框架1,在该框架1的前面开口部安装有具有多个放音孔20的圆盘状的罩2。
如图2所示,在框架1的内部配备有圆盘状的振动板3,该振动板3的外周部在框架1与罩2之间被夹持。在该振动板3的背面固定有沿着振动板3上以轴S为中心缠绕的扁平的剖面形状的线圈4。
另外,在框架1内部,与线圈4之间设置规定的空隙而固定有环状的外磁体(outer magnet)5,在该外部磁体5的中央孔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permalloy)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圆盘状的内芯(inner core)6。
线圈4具有如图3(a)所示的圆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形状,并且如图3(b)那样与线圈4的轴相同的轴上配置有外磁体5。这里,线圈4形成为在其内周面与外周面所夹持的绕组存在区域与外磁体5的外周面重叠的形状尺寸。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外磁体5的内周面与线圈4的内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间隔A被设定为线圈4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者其近似值。
并且,内芯6的外周面与外磁体5的内周面密接、或者保留细微的间隙而对置。
如图4(a)中用箭头所示,外磁体5在轴方向上被磁化,从该外磁体5所放出的磁力线,如图10(a)所示那样在外磁体5的内周面侧与外周面侧描绘环路(loop),从而内周面侧的磁通环路作用到线圈4。
这里,由于在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6,因此外磁体5的内周面侧的磁通环路,与外周面侧的磁通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因此与线圈4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芯6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
另外,由于外磁体5的内周面与线圈4的内周面之间的上述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者其近似值,因此在形成于外磁体5的内周侧的磁通环路中磁通水平成分最大的部分作用到线圈4的绕组存在区域的中心位置附近,从而作用到线圈4整体的磁通水平成分的积分值被最大化。
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从而可得到大声压。
如图4(b)所示,也可采用使内芯6的表面与外磁体5的表面相比向线圈侧更突出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如图10(b)所示那样形成磁通环路,并且能够使更高密度的磁通作用到线圈4。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5(a)所示那样在内芯6和外磁体5的背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圆盘状的底芯(bottom core)61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如图5(b)所示那样使内芯6的表面比外磁体5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该底芯61既可为与内芯6成为一体的构造也可为与内芯6分开的构造。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11(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底芯61的磁通环路,由此向线圈4侧吸引磁通环路,能够使很多磁通作用到线圈4。
(第二实施例)
如图6(a)所示,本发明相关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声变换装置,除了在外磁体5的中央孔配备有圆柱状的内磁体51之外,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声变换装置相同。
内磁体51如图6(a)所示那样在与外磁体5相反方向上被磁化,从外磁体5和内磁体51所放出的磁力线如图12(a)所示那样在外磁体5的内周面侧与外周面侧描绘环路,从而内周面侧的磁通环路作用到线圈4。
这里,由于在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配置有极性与外磁体5相反的内磁体51,因此外磁体5的内周面侧的磁通环路,与从内磁体51所发生的磁通叠加,从而与外周面侧的磁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因此与线圈4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磁体51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由于外磁体5的内周面与线圈4的内周面之间的上述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者其近似值,因此在形成于外磁体5的内周侧的磁通环路中磁通水平成分最大的部分作用到线圈4的绕组存在区域的中心位置附近,从而作用到线圈4整体的磁通水平成分的积分值被最大化。
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从而可得到大声压。
如图6(b)所示,也可采用使内磁体51的表面比外磁体5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如图12(b)所示那样形成磁通环路,并且能够使更高密度的磁通作用到线圈4。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7(a)所示那样在内磁体51和外磁体5的背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圆盘状的底芯(bottom core)61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采用如图7(b)所示那样使内磁体51的表面比外磁体5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13(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底芯61的磁通环路,由此向线圈4侧吸引磁通环路,能够使很多磁通作用到线圈4。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8(a)所示那样在内磁体51的表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圆盘状的顶芯(top core)62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如图8(b)所示那样使内磁体51的表面比外磁体5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14(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顶芯62的磁通环路,由此使通过线圈4的磁通环路成为水平磁通成分的大的分布,横跨线圈4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而能够使水平磁通成分作用到整体。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9(a)所示那样在内磁体51和外磁体5的背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圆盘状的底芯61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如图9(b)所示那样使内磁体51的表面比外磁体5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15(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底芯61的磁通环路,由此向线圈4侧吸引磁通环路,能够使很多磁通作用到线圈4。
(第三实施例)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发明相关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声变换装置,具备具有长圆或椭圆状的平面形状的扁平的筒状框架11,该框架11的前面开口部安装有具有多个放音孔20的具有长圆或椭圆状的平面形状的罩21。
如图17所示,在框架11的内部配备有具有长圆或椭圆状的平面形状的振动板31,该振动板31的外周部被夹持于框架11与罩21之间。在该振动板31的背面固定有沿着振动板31上以轴S为中心缠绕的扁平的剖面形状的线圈41。
另外,在框架11的内部,与线圈41之间设置规定的空隙而固定有一对长方体状的外磁体7、7,在两个外磁体7、7之间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长方体状的内芯8。
线圈41如图18(a)所示那样具有在一个方向上长的四边形、椭圆、磁轨(track)形状、六边形等平面形状,并且如图18(b)所示那样以线圈41的轴为中心在该轴的两侧配置有一对外磁体7、7。这里,线圈41形成为在其内周面与外周面所夹持的绕组存在区域与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的侧面(内面)重叠的形状尺寸。
更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外磁体7的内面与线圈41的内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间隔A被设定为线圈41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者其近似值。
并且,内芯8的两个侧面与外磁体7、7的内面密接、或者保留细微的间隙而对置。
如图19(a)中用箭头所示,外磁体7、7分别在与上述线圈的轴平行的方向上以彼此相反方向被磁化,从该外磁体7、7所放出的磁力线,如图25(a)所示那样在外磁体7的内面侧与外面侧描绘环路,从而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作用到线圈41。
这里,由于在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8,因此外磁体7的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与外面侧的磁通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1,因此与线圈41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芯8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
另外,由于外磁体7的内面与线圈41的内周面之间的上述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1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者其近似值,因此在形成于外磁体7的内侧的磁通环路中磁通水平成分最大的部分作用到线圈41的绕组存在区域的中心位置附近,从而作用到线圈41整体的磁通水平成分的积分值被最大化。
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1,从而可得到大声压。
如图19(b)所示,也可采用使内芯8的表面比外磁体7、7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如图25(b)所示那样形成磁通环路,并且能够使更高密度的磁通作用到线圈41。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20(a)所示那样在内芯8和外磁体7、7的背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平板状的底芯81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如图20(b)所示那样使内芯8的表面比外磁体7、7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另外,底芯81既可为与内芯8成为一体的构造也可为与内芯8分开的构造。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26(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底芯81的磁通环路,由此向线圈41侧吸引磁通环路,能够使很多磁通作用到线圈41。
(第四实施例)
如图21(a)所示,本发明相关的第四实施例的电声变换装置,除了在两个外磁体7、7之间配备有长方体状的内磁体71之外,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电声变换装置相同。
内磁体71如图21(a)所示那样在与两个外磁体7、7相反方向上被磁化,从内磁体71和两个外磁体7、7所放出的磁力线如图27(a)所示那样在两个外磁体7、7的内面侧与外面侧描绘环路,从而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作用到线圈41。
这里,由于在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配置有极性与外磁体7相反的内磁体71,因此外磁体7、7的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与从内磁体71所发生的磁通叠加,从而与外面侧的磁通环路相比磁通密度高。并且,由于这样磁通密度高的磁通环路贯通线圈41,因此与线圈41的轴正交的方向的磁通水平成分比内磁体71不存在时的磁通水平成分大。
另外,与第三实施例同样,由于外磁体7、7的内面与线圈41的内周面之间的上述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1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者其近似值,因此在形成于外磁体7、7的内面侧的磁通环路中磁通水平成分最大的部分作用到线圈41的绕组存在区域的中心位置附近,从而作用到线圈41整体的磁通水平成分的积分值变得最大。
其结果,大驱动力作用到振动板31,从而可得到大声压。
如图21(b)所示,也可采用使内磁体71的表面比外磁体7、7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如图27(b)所示那样形成磁通环路,并且能够使更高密度的磁通作用到线圈41。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22(a)所示那样在内磁体71和外磁体7、7的背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平板状的底芯81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如图22(b)所示那样使内磁体71的表面与外磁体7、7的表面相比向线圈侧更突出的结构。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28(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底芯81的磁通环路,由此向线圈41侧吸引磁通环路,能够使很多磁通作用到线圈41。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23(a)所示那样在内磁体71的表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带板状的顶芯82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如图23(b)所示那样使内磁体71的表面比外磁体7、7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29(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顶芯82的磁通环路,由此使通过线圈41的磁通环路成为水平磁通成分的大的分布,横跨线圈41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而能够使水平磁通成分作用到整体。
另外,也可采用如图24(a)所示那样在内磁体71和外磁体7、7的背面配备有由铁、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的平板状的底芯81的结构、或者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如图24(b)所示那样使内磁体71的表面比外磁体7、7的表面向线圈侧突出的结构。
根据这些结构,分别如图30(a)、(b)所示那样形成通过底芯81的磁通环路,由此向线圈41侧吸引磁通环路,能够使很多磁通作用到线圈41。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及结构例中,由于线圈被缠绕成扁平的形状,因此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另外,由于在环状的外磁体的中央孔或一对外磁体之间配备有内芯或内磁体,并且使形成于外磁体的内周面侧或内面侧的磁通环路有效地作用到线圈,能够大力驱动振动板,因此在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时也可得到充分的声压。

Claims (18)

1.一种电声变换装置,具备:振动板(3),其将外周部作为固定端;和线圈(4),其具有相对于该振动板(3)垂直的轴,并且安装在该振动板(3)的中央部,上述电声变换装置具备直流磁场发生部,该直流磁场发生部与上述线圈(4)之间在上述线圈(4)的轴方向上设置空隙而被固定在固定位置,使从该直流磁场发生部的表面所放射的磁通作用到上述线圈(4),来驱动振动板(3),
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
环状的外磁体(5),其配置在与上述线圈(4)的轴相同的轴上,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该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的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上述线圈(4)侧的表面中,内芯(6)的表面比外磁体(5)的表面向线圈(4)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与上述线圈(4)相反侧的背面,横跨外磁体(5)及内芯(6),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底芯(61)。
4.一种电声变换装置,具备:振动板(3),其将外周部作为固定端;和线圈(4),其具有相对于该振动板(3)垂直的轴,并且安装在该振动板(3)的中央部,上述电声变换装置具备直流磁场发生部,该直流磁场发生部与上述线圈(4)之间在上述线圈(4)的轴方向上设置空隙而被固定在固定位置,使从该直流磁场发生部的表面所放射的磁通作用到上述线圈(4),来驱动振动板(3),
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
环状的外磁体(5),其配置在与上述线圈(4)的轴相同的轴上,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该外磁体(5)的中央孔部的内磁体(51),
该内磁体(51),在与上述线圈(4)的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并且具有与外磁体(5)相反方向的极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与上述线圈(4)相反侧的背面,横跨外磁体(5)及内磁体(51),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底芯(6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磁体(51)的上述线圈(4)侧的表面,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顶芯(62)。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上述线圈(4)侧的表面中,内磁体(51)的表面比外磁体(5)的表面向线圈(4)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4)设置在其内周面与外周面所夹持的绕组存在区域与外磁体(5)的内周面重叠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磁体(5)的内周面与上述线圈(4)的内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其近似值。
10.一种电声变换装置,具备:振动板(31),其将外周部作为固定端;和线圈(41),其具有相对于该振动板(31)垂直的轴,并且安装在该振动板(31)的中央部,上述电声变换装置具备直流磁场发生部,该直流磁场发生部与上述线圈(41)之间在上述线圈(41)的轴方向上设置空隙而被固定在固定位置,使从该直流磁场发生部的表面所放射的磁通作用到上述线圈(41),来驱动振动板(31),
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
一对长方体状的外磁体(7)(7),其隔着与上述线圈(41)的轴相同的轴上的中心轴而配置在两侧,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两个外磁体(7)(7)之间的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内芯(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上述线圈(41)侧的表面中,内芯(8)的表面比外磁体(7)(7)的表面向线圈(41)侧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与上述线圈(41)相反侧的背面,横跨内芯(8)及外磁体(7)(7),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底芯(81)。
13.一种电声变换装置,具备:振动板(31),其将外周部作为固定端;和线圈(41),其具有相对于该振动板(31)垂直的轴,并且安装在该振动板(31)的中央部,上述电声变换装置具备直流磁场发生部,该直流磁场发生部与上述线圈(41)之间在上述线圈(41)的轴方向上设置空隙而被固定在固定位置,使从该直流磁场发生部的表面所放射的磁通作用到上述线圈(41),来驱动振动板(31),
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包括:
一对长方体状的外磁体(7)(7),其隔着与上述线圈(41)的轴相同的轴上的中心轴而配置在两侧,并且在与该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和配置在两个外磁体(7)  (7)之间的内磁体(71),
该内磁体(71),在与上述线圈(41)的轴平行的方向上被磁化,并且具有与外磁体(7)(7)相反方向的极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与上述线圈(41)相反侧的背面,横跨两个外磁体(7)(7)及内磁体(71),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底芯(8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磁体(71)的上述线圈(41)侧的表面,配置有由强磁性体构成的顶芯(82)。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流磁场发生部的上述线圈(41)侧的表面中,内磁体(71)的表面比两个外磁体(7)(7)的表面向线圈(41)侧突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41)设置在其内周面与外周面所夹持的绕组存在区域与两个外磁体(7)(7)的内侧的侧面重叠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磁体(7)的内侧的侧面与上述线圈(41)的内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间隔A被设定为上述线圈(41)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L的二分之一的值或其近似值。
CN2007101410075A 2006-10-31 2007-08-13 电声变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5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7136 2006-10-31
JP2006-297136 2006-10-31
JP2006297136A JP2008118217A (ja) 2006-10-31 2006-10-31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5340A true CN101175340A (zh) 2008-05-07
CN101175340B CN101175340B (zh) 2013-07-24

Family

ID=3899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100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5340B (zh) 2006-10-31 2007-08-13 电声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01648A1 (zh)
EP (1) EP1919252A3 (zh)
JP (1) JP2008118217A (zh)
CN (1) CN1011753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553A (zh) * 2019-02-19 2021-10-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直线振动电机和直线振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2459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電磁変換器
CN102257837A (zh) * 2008-12-22 2011-11-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扬声器单元、扬声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及携带式信息终端
US8300873B2 (en) 2010-07-14 2012-10-30 American Greetings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greeting card speaker
USD966235S1 (en) * 2019-08-23 2022-10-11 Tymphany Acoustic Technology Limited Waveguide
RU2746441C1 (ru) * 2020-06-02 2021-04-14 Сотис АГ Громковоритель
CN112203195B (zh) * 2020-09-16 2021-09-28 湖南航天磁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扬声器磁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908447A (nl) * 1979-11-20 1981-06-16 Philips Nv Magneetsysteem voor een electroakoestische omzetter.
JPS5743689A (en) * 1980-08-28 1982-03-1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eparation of ethanol
JPS5746394A (en) * 1980-09-05 1982-03-16 Hitachi Ltd Data rom mounting method
JPS61216599A (ja) * 1985-03-22 1986-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ピ−カ装置
DE3736123A1 (de) * 1987-10-26 1989-05-03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dickwandiger rohre kleineren durchmessers
JP3192372B2 (ja) * 1996-06-10 2001-07-23 有限会社エイプロ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薄型電磁変換器
JP4500426B2 (ja) * 2000-11-02 2010-07-14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面駆動型電気音響変換器
TW510139B (en) * 2001-01-26 2002-11-11 Kirk Acoustics As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a coil and a magnet circuit therefor
JP2003125486A (ja) * 2001-10-19 2003-04-25 Tdk Corp 電磁変換音響装置
KR100537249B1 (ko) * 2001-11-05 2005-12-19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피커
JP3888146B2 (ja) * 2001-11-30 2007-02-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US20040008858A1 (en) * 2002-05-02 2004-01-15 Steere John F. Acoustically enhanced electro-dynamic loudspeakers
JP3961902B2 (ja) * 2002-08-09 2007-08-22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EP1434463A3 (en) * 2002-12-27 2008-1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such a transducer
KR100547357B1 (ko) * 2004-03-30 2006-01-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용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600024B2 (ja) * 2004-12-15 2010-1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の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553A (zh) * 2019-02-19 2021-10-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直线振动电机和直线振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19252A3 (en) 2009-07-29
EP1919252A2 (en) 2008-05-07
JP2008118217A (ja) 2008-05-22
CN101175340B (zh) 2013-07-24
US20080101648A1 (en) 200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5340B (zh) 电声变换装置
US7317810B2 (en) Magnetic circuit and speaker
RU2593681C2 (ru) 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электроакуст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с малой толщиной и с большим диапазоном хода и относящийся к нему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3841222B1 (ja) 動電型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456817B1 (ko) 복수의 드라이브 유닛을 갖춘 라우드스피커 유닛
CN101175341A (zh) 电声转换装置
US20200389735A1 (en) Bridge-edge-type high-re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speaker
EP3448062B1 (en) Coaxial dual-voice-coil driver
CN101926184B (zh) 磁回路及音响设备
JP2023540061A (ja) 単一の永久磁石と1つまたはそれより多くのボイスコイルとによって駆動されるフラットスピーカー
KR20050054644A (ko) 다수의 코일판을 구비하는 평판형 스피커
US20050105745A1 (en) Dual-element speaker device
US10129653B2 (en) Speaker apparatus
JP2010246087A (ja) スピーカー用磁気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JP2009049762A (ja) スピーカ用磁気回路、およびスピーカ装置
JP2011166565A (ja) スピーカ
JP2011024069A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JP2010098461A (ja) 平面スピーカ
JP5340187B2 (ja) スピーカ
KR100507700B1 (ko) 이중 자기 회로 구조를 가지는 스피커
KR20230067192A (ko) 평판형 트위터 스피커
KR100811739B1 (ko) 스피커
KR20090120161A (ko) 콘스피커의 구조
JP2023519881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ラウドスピーカー、マイクロフォン及び電気音響変換器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WO2009038246A1 (en) Ultra slim type acoustic transduc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