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3994A -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3994A
CN101163994A CNA2006800132339A CN200680013233A CN101163994A CN 101163994 A CN101163994 A CN 101163994A CN A2006800132339 A CNA2006800132339 A CN A2006800132339A CN 200680013233 A CN200680013233 A CN 200680013233A CN 101163994 A CN101163994 A CN 101163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aminate
particulate
resin
antiglare layer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32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3994B (zh
Inventor
岩田行光
三上豪一
西村佳泰
儿玉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6/30306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88204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163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3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防眩性,且可以实现优异的防闪烁性和黑色再现性(低亮度下的黑色的灰度等级显示)的防眩性层叠体。本发明是具有光透射性基材和在该光透射性基材上形成的防眩层的光学层叠体,是通过准备所述光透射性基材,在所述光透射性基材上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所述防眩层而获得的,所述防眩层的凹凸形状如下:当所述防眩层的凹凸的平均间隔记为Sm、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记为θa、凹凸的平均粗糙度记为Rz时,Sm为100μm~600μm,θa在0.1度~1.2度,Rz为大于0.2μm且在1μm以下。

Description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发明背景
相关申请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05-44231号和日本专利申请2005-95919号为基础主张巴黎公约的优先权。因此,本申请包括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申请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CRT、液晶面板等显示器中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背景技术
在阴极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或液晶显示器(LCD)那样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要求防止由外光反射或图像映现引起的对比度下降、可视性降低。因此,为了减轻图像的映现或降低反射率,一般应用光散射原理或光学干涉原理,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最表面设置防反射层叠体。
已知在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中,为了调整光学特性来实现优质的图像显示,使用作为防反射层叠体之一的防眩性层叠体。防眩性层叠体是为了防止图像显示装置内由外光反射或图像映现引起的可视性降低而使用的。防眩性层叠体是通过在一般基材之上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来实现的。已知在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中,为了调整光学特性来实现优质的图像显示,使用作为防反射层叠体之一的防眩性层叠体。防眩性层叠体是为了防止图像显示装置内由外光反射或图像映现引起的可视性降低而使用的。防眩性层叠体是将添加了各种粒子的组合物固化成凹凸形状,或通过实施压纹赋型处理形成凹凸形状,从而调整出的(日本专利公开2004-341070)。
近年来,随着面板分辨率的高精细化要求,防眩层的凹凸形状变得越来越微细。因此,采用这种构成的防眩性层叠体,若形成宽大曲线的凹凸形状则不适于高精细化,无法采用。另一方面,伴随面板分辨率的高精细化而形成的凹凸形状的微细化,虽然可以应对面板分辨率的高精细化要求,却常被指出对外光在显示器表面上的反射光有图像显示面看上去发白(白化)、对比度下降等问题。另外,这样的防眩性层叠体用于笔记本电脑等图像显示表面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充分的光学特性,但来自显示器内部的背光源背面的透射光,在透过形成于面板最表面的防眩性层叠体的凹凸状面时,这些凹凸形状起微细透镜的作用,容易出现所显示的像素等紊乱的状态“闪烁”,有时会使得防眩性层叠体难以发挥自身效果。尤其是随着面板分辨率的高精细化,容易出现这种“闪烁”,必须有效防止这种情况。
作为消除该“闪烁”的方法,以提高鲜明度为目的,采用了通过使表面凹凸致密化且添加与形成防眩层的树脂有折射率差的散射粒子来对防眩性层叠体赋予内部散射效果等的方法。然而,虽然任一方法都良好地解决了“闪烁”的问题,但有时会使整体图像可视性降低。在防眩性层叠体中,防止高精细化面板闪烁的方法,被视为表面的白化或内部散射效果引起的白浊等使对比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防止闪烁”和“提高对比度”具有权衡关系,因而难以满足两者。例如,画面显示中的包括艳黑感(具有油亮光泽的黑色)的黑色再现性、对比度等方面差。即,亮室中的黑色的灰度等级显示,特别是在低灰度等级下,有时黑色的色调差难以分辨,灵敏度低。具体来说,在分辨黑色和灰色时,有时颜色模糊、只能分辨出同一色调的黑色。特别地,可以说越是具有防闪烁性能的防眩性层叠体,其可视性越是明显低下。
因此目前,期望开发出可以有效防止图像表面的闪烁并且能实现黑色再现性特别是艳黑感的光学层叠体,特别地,不仅在液晶显示器(LCD)上,在阴极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显示器(PDP),荧光显示管,电场放射型显示器等其它用途上也可以使用的光学层叠体受到了热切的期待。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者等获得了得到以下光学层叠体的知识,所述光学层叠体在可以赋予防眩性的同时可以提供防闪烁性以及对比度改善性,特别是增强黑色再现性,实现所谓的艳黑感。本发明是基于这些知识而产生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防眩性功能和优异的防闪烁性能,同时可实现高可视性的图像显示的光学层叠体。
因此,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具有光透射性基材和在该光透射性基材上的防眩层,
上述防眩层的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防眩层由含有树脂和微粒的组合物形成,上述树脂与上述微粒的折射率之差n为0.05~0.2,
当上述防眩层的凹凸的平均间隔记为Sm、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记为θa、凹凸的平均粗糙度记为Rz时,
Sm为100μm~600μm,
θa为0.1度~1.2度,
Rz为大于0.2μm,且为1μ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提供能实现优异的防眩性和具有艳黑感的黑色再现性,而且也能实现高鲜明度、优异的防闪烁性、对比度和防止文字模糊,而且能用于各种显示器的光学层叠体。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提供显著改善了现有防眩性层叠体难以实现的黑色的灰度等级显示(有光泽性的黑色再现性)的光学层叠体。具体来说,可以提供以下的光学层叠体:其进行动画显示时的图像可以显示与现有配置了具有无凹凸形状的透明硬涂层并在其上进一步具有防反射层的层叠体的显示器大致相同的灰度等级,而且可以实现文字轮廓的清晰感,获得防止了面闪烁的图像。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防眩层上赋予表面调整层或低折射率层等任意的层时,对形成防眩层的凹凸形状表面进行填充,可以形成非常光滑的所期望的凹凸形状,并且,可以对光学层叠体赋予抗静电、折射率调整、防污染等各种功能。在防眩层上赋予表面调整层或低折射率层等任意的层的情况下,表面调整层或低折射率层等任意层的表面凹凸形状与本发明的防眩层的表面凹凸形状的光学特性值是一致的。即,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其最表面的凹凸形状与本发明中规定的防眩层的表面凹凸形状的光学特性值是一致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光学层叠体的反射Y值与表面浊度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是表示光学层叠体的θa与Sm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和现有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的表面形状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5是将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采用AFM进行三维测定所拍摄的照片。
图6是将现有的光学层叠体采用AFM进行三维测定所拍摄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本说明书(实施例等)中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1)10点平均粗糙度(Rz)
平均粗糙度的测定方法,就是将表面形状作为二维或三维轮廓进行测定。实际上,就是使用扫描型探针显微镜或原子间力显微镜来进行测定。由于客观地对曲线本身进行比较一般很困难,所以只能根据该轮廓曲线数据来计算多种粗糙度指数。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上述测定结果,算出10点平均粗糙度(Rz)。另外,所谓10点平均粗糙度(Rz),以从平均值求得的偏差值中,从最大值开始的5个上面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与从最小值开始的5个下面的偏差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之和来表示。
2)凹凸的平均间隔Sm(μm)和平均倾斜角θa
构成本发明光学层叠体的防眩层具有凹凸形状。所谓Sm(μm),表示该防眩层的凹凸的平均间隔,θa(度)表示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它们可以根据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型号: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的操作说明书(1995年7月20日修订)中记载的内容定义。θa(度)是角度的单位,当用纵横比例表示倾斜度的符号是Δa时,根据θa(度)=1/tanΔa=1/(各凹凸的极小部与极大部的差(相当于各凸部的高度)的总和/基准长度)求得。这里,所谓“基准长度”与下述测定条件1相同。
测定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表面粗糙度的参数(Sm、θa、Rz)时,例如,可以使用上述表面粗糙度测定仪,按照下述测定条件进行测定,该测定对本发明来说是优选的。
测定条件
1)表面粗糙度检测部的触针:
型号/SE2555N(2μ标准)(株)小坂研究所制
(顶端曲率半径2μm/顶角:90度/材质:金刚石)
2)表面粗糙度测定仪的测定条件:
基准长度(粗糙度曲线的截止值λc):2.5mm
评价长度(基准长度(截止值λc)×5):12.5mm
触针移动速度:0.5mm/秒
φ≡Rz/Sm
凹凸的平均粗糙度Rz与凹凸的平均间隔Sm的比率φ用φ≡Rz/Sm定义,由于取的是凹凸的平均粗糙度Rz与凹凸的平均间隔Sm的比,故可用作表示凹凸倾斜的斜率的指标。凹凸的平均粗糙度Rz与凹凸的平均间隔Sm的比率φ用φ≡Rz/Sm定义,由于取的是凹凸的平均粗糙度Rz与凹凸的平均间隔Sm的比,故可用作表示凹凸倾斜的倾斜角的指标。
3)反射Y值
反射Y值是表示视感反射率的值,其使用岛津制作所制MPC3100分光光度计,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内测定5°正反射率,然后,用换算成人眼感知的明度的软件(MPC3100内置)算得。另外,测定5°正反射率时,为了防止作为光学层叠体的膜的背面反射,需在与测定膜面相反侧贴上黑色胶布(寺冈制)来进行测定。
4)浊度值,全光线透射率,60度光泽度及透射鲜明度
浊度值可按照JIS K-7136进行测定。作为测定所用的仪器,可以列举反射·透射率仪HR-10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防眩性层叠体的全光线透射率可以按照JIS K-7361,用与浊度值相同的测定仪测定。应予说明的是,浊度、全光线透射率是将涂布面面向光源进行测定的。60度光泽度可按照JIS Z8741,使用精密光泽计((株)村上色彩研究所制GM-26D)进行测定。为了消除样品的背面反射的影响,在将样品背面和测定仪的黑色盖子用两面胶(寺冈制作所制)粘贴的状态下进行测定。透射鲜明度使用映像性测定仪(スガ试验机(株),产品编号:“ICM-1DP”),按照JIS K7105,以4种光梳(0.125mm,0.5mm,1mm和2mm)测定的数值的合计来表示。
5)表面浊度的定义
本发明中使用的“表面浊度”如下求得。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树脂(含有单体或低聚物等树脂成分)用甲苯等进行稀释,使固体成分为60%,将所获得的液体用绕线棒涂布在防眩层的凹凸上,使干燥膜厚为8μm。由此,防眩层的表面凹凸被破坏,形成平坦的层。但是,由于在形成该防眩层的组合物中加入流平剂等,使再涂剂易于被排斥而不易润湿的情况下,可以预先通过将防眩薄膜进行皂化处理(在2mol/l的NaOH(或KOH)溶液中、在55度浸泡3分钟后,水洗,用kimwipes完全除去水滴,在50度烘箱中干燥1分钟),实施亲水处理。该表面经平坦化的薄膜,成为不具有由表面凹凸引起的浊度,只具有内部浊度的状态。该浊度可以作为内部浊度而求得。然后,原先的薄膜的浊度(整体浊度)减去内部浊度所获得的值,作为只由表面凹凸引起的浊度(表面浊度)而求得。
6)防眩层的层厚
防眩层的层厚是指从基材的显示面侧界面到与空气接触的防眩性凹凸的最表面的厚度。从基材界面到最表面之间,防眩层有只有一层的情况,也有表面调整层、其它光学功能层等层叠而形成多层的情况。
层厚的测定方法
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TCS-NT:ライカ社制:倍率“100~300倍”)对光学层叠体的剖面进行透射观察,判断界面的有无并按照下述评价标准进行判断。具体来说,为了获得没有光晕的鲜明图像,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中使用了湿式物镜,并且在光学层叠体上放置约2ml折射率为1.518的油进行观察判断。油的使用是用于消除物镜与光学层叠体间的空气层。
测定顺序
1:通过激光显微镜观察来测定平均层厚。
2:测定条件如上所述。
3:每一图像中,测定凹凸的最大凸部和最小凹部每点距基材的膜厚共计两点,共测5个图像,共计10点,算出平均值。
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兼具防眩性特性与优异的黑色再现性、对比度。本发明中,将这种光学层叠体称为半眩光光学层叠体(HG)。HG可以说是兼具下述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与光学层叠体(AR)的特性的光学层叠体,所述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是现有的具有优异的防眩性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AR)是具有优异的黑色再现性和对比度的在透明硬涂层(眩光层)上具有低反射率层的光学层叠体。具体来说,作为半眩光光学层叠体(HG)的形成方法之一,通过在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上形成表面调整层,使得防眩层的凹凸形状变得平滑,进而通过使其具有与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同样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可以赋予充分的防眩性,同时,可以制造具有极高的艳黑感的防眩性层叠体。在此,将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HG)的内容,通过与现有的AR和AG进行对比来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光学层叠体的表面浊度值(%)与反射Y值(%)的关系的图。由图1可知,现有的AR,其表面浊度值在不到0.3%左右的范围内,具体来说是属于符号1的线左侧区域的层叠体。此外,现有的AG是其表面浊度值为4.0%~25.0%左右(一般是10.0%以上),反射Y值属于1.0~4.5左右的区域的层叠体,具体来说采用了符号5所包围的区域(一般来说是符号5所包围的右侧区域)的层叠体。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HG),是其表面浊度值在0.2%~3.5%(优选3.0以下)左右,反射Y值属于0.5~4.5左右的区域的层叠体,具体来说是符号3包围的区域的层叠体。
用图2来对本发明光学层叠体的光学物性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光学层叠体中的防眩层的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θa(deg.“度”)与该凹凸的平均间隔Sm(μm)间的关系的图。根据图2,现有的AG,具体来说优选采用,θa值为1.5度~2.5度,Sm值为大于30μm且300μm以下程度(符号9的区域),符号11的区域所包括的层叠体。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HG),其θa值大于0.1度且在1.2度以下,优选下限值为0.3度以上,上限值为0.6度以下,Sm值在100μm~600μm左右,优选下限值为120μm以上,上限值为400μm以下,具体来说采用的是属于符号7的区域的层叠体。并且,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Rz值大于0.2μm(优选0.35μm以上),下限值为1.2μm以上(优选1μm以下,更优选0.9μm以下)。
层构成
用图3来对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HG)进行说明。图3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剖面图。在光透射性基材2的上面形成了防眩层4,该防眩层4是含有树脂和微粒。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为在防眩层4的上部形成有表面调整层6的光学层叠体。根据本发明的更优选方式,更优选这样的光学层叠体:在表面调整层6的表面形成有低折射率层8,该低折射率层8具有比防眩层4或表面调整层6低的折射率。
1.防眩层
本发明中,在光透射性基材上形成防眩层。本发明中,在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使用在树脂中添加有微粒的防眩性用组合物而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防眩层的层厚Hμm为0.5μm~27μm(优选16μm以下),优选下限为2μm以上,上限为23μm以下(优选12μm以下)。
折射率的差n/内部浊度
本发明中,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n为0.05~0.20,优选下限为0.07以上,更优选为0.09以上,优选上限为0.18以下,更优选为0.12以下。通过使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n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使光学层叠体具有内部浊度,可有效防止LCD等的图像不均和来自背光源等背面的透射光在通过光学层叠体时产生的面闪烁(人眼可见的闪烁闪耀)。作为光学层叠体,以实现这样的特性为目的时,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n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本发明的内部浊度值为0.1以上55以下,优选下限为5.0以上,上限为40以下。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优选方式,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n为0以上0.05以下,优选下限为0.001以上,更优选为0.005以上,优选上限为0.03以下,更优选为0.01以下。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n在上述范围内就可实现高对比度和低浊度值。作为光学层叠体,以实现这样的特性为目的时,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n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对本发明来说,虽然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的差n分上述两种来确定数值范围,这一情形在技术上并不矛盾。其原因在于,为了发挥作为光学层叠体的各种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特别是最适于安装有本发明光学层叠体的液晶,PDP,CRT等各种面板模式的光学特性,这是必须的。
微粒
微粒可以是球状,例如圆球状,椭圆状等,优选为圆球状。并且,微粒可以是凝集型微粒。本发明中,微粒的平均粒径R(μm)优选为1.0μm~20μm,优选上限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3.5μm以下,优选下限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3.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上)。通过使微粒的平均粒径R在上述范围,可形成适合的凹凸形状,还可使防眩层的层厚在优选范围内,因此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微粒粒径平均分布为,上述微粒的全部的80%以上(优选90%以上)在R±1.0μm,优选为R±0.5μm,更优选为R±0.3μm的范围内。通过使微粒的粒径平均分布在上述范围,可使防眩性层叠体成为凹凸形状的均匀性良好的层叠体,而且还能有效防止面闪烁等问题。此外,可以是含有微粒以及与其平均粒径不同的第二微粒、第三微粒、多种微粒而形成,例如,对于微粒的平均粒径R(μm)为下限3.5μm左右的小粒径来说,可以使用非单分散微粒且具有平均粒径为3.5μm的粒度分布的微粒来高效地形成凹凸层。
H-R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防眩层的层厚Hμm减去上述微粒的平均粒径Rμm的值“H-R”优选为0.3μm~20μm(优选8.0μm以下),优选下限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优选上限为18μm以下(优选6.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优选4.5μm以下)。这里,使用多种微粒时,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记为“R”。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将上述微粒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上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的情况下,上述微粒与上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比(m/M)优选为0.01~1.2,优选下限为0.012以上,更优选为0.015以上,优选上限为1.0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
凝集型微粒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微粒优选使用凝集型微粒。凝集型微粒可以是同一微粒,也可以由平均粒径不同的多种微粒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凝集型微粒可优选列举出含有第一微粒和与其平均粒径不同的第二微粒的凝集型微粒。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更优选的方式,优选仅用第二微粒的单体本身或仅用其凝集部本身在防眩层中不能发挥防眩性的凝集型微粒。
本发明中,微粒的平均粒径记为R(μm),第二微粒的粒径记为r(μm)时,优选满足下式:
0.25R(优选0.50)≤r≤1.0R(优选0.70)
通过使r在0.25R以上,使得组合物易于分散并且粒子不会凝集。此外,在涂布后的干燥工序中流动时不受风的影响,可形成均匀的凹凸形状。而且,通过使r为0.85R以下,可明确区分微粒和第一微粒的作用,因而优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方式,将微粒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1,第二微粒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2,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时,树脂、微粒及第二微粒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比优选满足下式:
0.08≤(M1+M2)/M≤0.36
0≤M2≤4.0M1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方式,微粒、第二微粒及树脂的折射率分别记为n1、n2、n3时,优选满足下式:
Δn=|n1-n3|<0.15和/或Δn=|n2-n3|<0.18
微粒(第二微粒)可举出无机类、有机类微粒,优选由有机类材料形成的微粒。微粒是发挥防眩性的物质,优选透明性微粒。作为微粒的具体例可举出塑料珠,更优选可举出具有透明性的微粒。作为塑料珠的具体例,可举出苯乙烯珠(折射率1.59),三聚氰胺珠(折射率1.57),丙烯酸珠(折射率1.49),丙烯酸-苯乙烯珠(折射率1.54),聚碳酸酯珠,聚乙烯珠等。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使用表面具有疏水性基团的塑料珠,可优选举出例如苯乙烯珠。
导电剂(抗静电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在防眩层中含有导电剂(抗静电剂)。通过添加导电剂,可有效的防止尘埃附着于光学层叠体的表面。作为导电剂(抗静电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季铵盐、吡啶鎓盐、具有伯~叔氨基等阳离子性基团的各种阳离子性化合物;具有磺酸盐基团、硫酸酯盐基团、磷酸酯盐基团、膦酸盐基团等阴离子性基团的阴离子性化合物;氨基酸类、氨基硫酸酯类等两性化合物;氨基醇类,甘油类,聚乙二醇类等非离子性化合物;锡和钛的醇盐之类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乙酰丙酮化物盐之类的金属螯合物化合物等,进一步可举出将上述所列化合物高分子化的化合物。另外,具有叔氨基,季铵基或金属螯合部,并且可以利用电离辐射线进行聚合的单体或低聚物,或含有官能团的偶联剂那样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作为抗静电剂使用。
另外,可举出导电性微粒。作为导电性微粒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物质。作为这样的金属氧化物,可举出ZnO(折射率1.90,下面括号内的数值表示折射率)、CeO2(1.95)、Sb2O2(1.71)、SnO2(1.997)、常被简称为ITO的氧化铟锡(1.95)、In2O3(2.00)、Al2O3(1.63)、锑掺杂氧化锡(简称:ATO,2.0)、铝掺杂氧化锌(简称:AZO,2.0)等。所谓微粒是指1微米以下,即,亚微米大小的粒子,优选平均粒径为0.1nm~0.1μm。
另外,作为抗静电剂可举出导电性聚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脂肪族共轭类聚乙炔,芳香族共轭类对聚苯,杂环式共轭类聚吡咯、聚噻吩,含杂原子共轭类聚苯胺,混合型共轭类聚(苯乙烯),除此之外,还可举出分子中具有多个共轭链的共轭类即多链型共轭类,将上述共轭高分子链接枝或嵌段共聚到饱和高分子上形成的高分子即导电性复合体等。
树脂
本发明的防眩层可以由(固化型)树脂形成。本发明中的“树脂”是包括单体、低聚物等树脂成分的概念。作为固化型树脂,优选透明性树脂,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由紫外线或电子束固化的树脂即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与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混合物、或热固化性树脂三种,优选举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可使用至少含有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和热固化性树脂树脂。
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具有丙烯酸酯类官能团的树脂,例如较低分子量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聚烯树脂、多元醇等的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等的低聚物或预聚物、反应性稀释剂,作为它们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基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的单官能团单体及多官能团单体,例如聚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时,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苯甲酰苯甲酸米蚩醇酯、α-戊肟酯(amyloxime ester)、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噻吨酮类。另外,优选混合使用光增敏剂,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正丁基胺、三乙胺、多正丁基膦等。
作为在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中混合使用的溶剂干燥型树脂,主要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可使用一般例示的品种。通过添加溶剂干燥型树脂,可有效防止涂布面的涂膜缺陷。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含卤树脂、脂环式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聚硅氧烷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作为树脂,通常使用非结晶性、并可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是可溶解多种聚合物、固化性化合物的通用溶剂)的树脂。特别优选成型性或制膜性、透明性或耐气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脂环式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光透射性基材的材料为三乙酰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类树脂时,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纤维素类树脂,例如硝酸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通过使用纤维素类树脂,可以提高光透射性基材与抗静电层(根据需要)间的粘结性和透明性。进而,除了上述乙酰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乙酰丁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之外,还可举出乙酸乙烯酯及其共聚物、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等乙烯基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缩醛树脂,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物等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酚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使用热固化性树脂时,可按需要进一步添加使用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整剂等。
流平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添加氟类或聚硅氧烷类等流平剂。添加了流平剂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在涂布和干燥时可有效防止氧对涂膜表面的固化阻碍,并且可赋予涂膜表面耐擦伤性的效果。流平剂优选用于有耐热性要求的薄膜状光透射性基材(例如三乙酰纤维素)中。
防眩层的形成方法
防眩层是通过将微粒或凝集型微粒(优选第一微粒和第二微粒)与树脂混合于适当的溶剂中,将所得到的防眩层用组合物涂布于光透射性基材上而形成的,其中,所述溶剂例如为异丙醇、甲醇、乙醇等的醇类,甲乙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环己酮等的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的酯类,卤化烃,甲苯、二甲苯等的芳香族烃类,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在光透射性基材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的方法,可举出辊涂法、迈耶绕线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涂布方法。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之后进行干燥和紫外线照射固化。作为紫外线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灯、黑光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的光源。紫外线的波长可以采用190~380nm的波长范围。电子束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Cockcroft-Walton型、Van de Graaff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直线型、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束加速器。使树脂固化,固定树脂中的微粒后,在防眩层的最表面形成所期望的凹凸形状。
2.表面调整层
本发明中,为了调整防眩层的凹凸表面,也可以形成表面调整层。
此时,表面调整层与防眩层成为一体来发挥防眩性功能。因此,形成表面调整层时,表面凹凸形状的值即Sm、θa、Rz等光学特性值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防眩层上赋予表面调整层时,表面调整层的表面凹凸形状当然与本发明中防眩层的表面凹凸形状的光学特性值是一致的。以上所述,也可以通过表面调整层的下述内容和实施例来理解。
作为表面调整层,对形成防眩层凹凸形状的表面粗糙度,以凹凸尺度(凹凸的峰高和峰距)的1/10以下的尺度沿凸凹形状对存在的微细凸凹进行填充、抹平,从而形成平滑的凹凸,另外可以调整凹凸的峰距或峰高、峰的频度(个数)。另外,表面调整层是为了赋予抗静电、调整折射率、高硬度化、防污染性等而形成的。表面调整层的膜厚(固化时)为0.5μm~20μm(优选为12μm以下),优选下限为3μm以上、上限为8μm以下。
H’-R
本发明中,在防眩层上形成表面调整层时,防眩层+表面调整层的厚度H’μm为4μm~27μm,优选下限为7μm以上、上限为23μm以下。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防眩层+表面调整层的厚度H’μm减去上述微粒的平均粒径Rμm所得到的值“H’-R”为0.3μm~20μm,优选下限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优选上限为18μm以下,更优选为6μm以下。
表面调整剂
作为表面调整剂,可举出选自抗静电剂、折射率调整剂、防污染剂、疏水剂、疏油剂、防指纹附着剂、高固化剂以及硬度调整剂(缓冲性赋予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抗静电剂(导电剂)
通过使表面调整层中含有抗静电剂,可有效防止光学层叠体的表面吸附尘埃。作为导电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季铵盐、吡啶盐、具有伯~叔氨基等阳离子性基团的各种阳离子性化合物;具有磺酸盐基团、硫酸酯盐基团、磷酸酯盐基团、膦酸盐基团等阴离子性基团的阴离子性化合物;氨基酸类、氨基硫酸酯类等两性化合物;氨基醇类,甘油类,聚乙二醇类等非离子性化合物;锡和钛的醇盐之类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乙酰丙酮化物盐之类的金属螯合物化合物等,进一步可举出上述所列化合物高分子化了的化合物。另外,具有叔胺基,季铵基或金属螯合部,并且可以利用电离辐射线进行聚合的单体或低聚物,或含有官能团的偶联剂那样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作为抗静电剂使用。
另外,可举出导电性超微粒。作为导电性微粒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物质。作为这样的金属氧化物,可举出ZnO(折射率1.90,下面括号内的数值表示折射率)、CeO2(1.95)、Sb2O2(1.71)、SnO2(1.997)、常被简称为ITO的氧化铟锡(1.95)、In2O3(2.00)、Al2O3(1.63)、锑掺杂氧化锡(简称:ATO,2.0)、铝掺杂氧化锌(简称:AZO,2.0)等。所谓微粒是指1微米以下,即,亚微米大小的粒子,优选平均粒径为0.1nm~0.1μm。
另外,作为抗静电剂可举出导电性聚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脂肪族共轭类聚乙炔,芳香族共轭类对聚苯,杂环式共轭类聚吡咯、聚噻吩,含杂原子共轭类聚苯胺,混合型共轭类聚(苯乙烯),除此之外,还可举出分子中具有多个共轭链的共轭类即多链型共轭类,将上述共轭高分子链接枝或嵌段共聚到饱和高分子上形成的高分子导电性复合体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表面调整层中含有的树脂和抗静电剂的添加比为5~25,优选上限为20以下、下限为5以上。
折射率调整剂
可在表面调整层中添加折射率调整剂来调整光学层叠体的光学特性。折射率调整剂可举出低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高折射率剂。
1)低折射率剂
低折射率剂是其折射率比防眩层低的物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构成为:防眩层的折射率为1.5以上,低折射率剂的折射率小于1.5,优选为1.45以下。
作为低折射率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含聚硅氧烷的偏二氟乙烯共聚物,作为其例子可举出含有含氟比率为60~70重量%的含氟共聚物100重量份和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聚合性化合物80~150重量份的组合物,所述含氟共聚物是由含有30~90重量%的偏二氟乙烯和5~50重量%的六氟丙烯的单体组合物共聚而成的。
该含氟共聚物可举出通过使含有偏二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单体组合物共聚而成的共聚物。该单体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比例为,偏二氟乙烯为30~90重量%、优选为40~80重量%、特别优选为40~70重量%,或六氟丙烯为5~50重量%,优选为10~50重量%、特别优选为15~45重量%。该单体组合物可进一步含有0~40重量%、优选为0~35重量%、特别优选为10~30重量%的四氟乙烯。
为了得到该含氟共聚物而使用的单体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在例如20重量%以下,优选10重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其他共聚物成分。此共聚物的具体例子可举出氟乙烯、三氟乙烯、氯代三氟乙烯、1,2-二氯-1,2-二氟乙烯、2-溴-3,3,3-三氟乙烯、3-溴-3,3-二氟丙烯、3,3,3-三氟丙烯、1,1,2-三氯-3,3,3-三氟丙烯,α-三氟甲基丙烯酸等的含有氟原子的聚合性单体。
由这样的单体组合物得到的含氟共聚物的含氟比例优选为60~70重量%,更优选为62~70重量%,特别优选为64~68重量%。通过使添加比例处于这样的范围,可使其相对于后述的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而且,通过含有这样的含氟共聚物作为成分,可形成具有优异的粘结性、高透明性、低折射率、并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的光学层叠体。
含氟共聚物的分子量按聚苯乙烯换算,其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200000,特别优选为10000~100000。通过使用具有这种大小的分子量的含氟共聚物,使得所得氟类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成为合适的大小,因此,可以形成确实具有合适的涂布性的氟类树脂组合物。
优选含氟共聚物本身的折射率为1.45以下,优选为1.42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通过使折射率处于该范围,形成的光学层叠体的防反射效果理想。
树脂的添加量相对于含氟共聚物100重量份,为30~150重量份,优选为35~10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40~70重量份。另外,在含有含氟共聚物和树脂的聚合物组成成分的合计量中,含氟比例为30~55重量%,优选为35~50重量%。
通过使添加量或含氟比例处于上述范围内,可使表面调整层对基材的粘结性良好,并且折射率低、可获得良好的防反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为低折射率剂,优选使用“有空隙的微粒”。“有空隙的微粒”可以保持表面调整层的层强度,并且降低其折射率。本发明中“有空隙的微粒”是指形成微粒的内部被气体充填的结构和/或含有气体的多孔质结构体,与微粒本来的折射率相比,其折射率与微粒中气体的占有率呈反比地降低的微粒。另外,本发明中还包括根据微粒的形态、结构、凝集状态、涂膜内部的微粒的分散状态,可以在内部和/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纳米级多孔结构的微粒。
作为有空隙的无机类微粒的具体例子,可优选举出采用特开2001-233611号公报公开的技术制得的二氧化硅微粒。由于具有空隙的二氧化硅微粒制造方便,其自身硬度高,所以在与粘合剂混合形成表面调整层时,可增强其层强度,且可以将折射率调节到1.20~1.45左右的范围内。作为有空隙的有机类微粒的具体例子,特别优选举出采用特开2002-80503号公报公开的技术制得的中空聚合物微粒。
作为可在涂膜的内部和/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纳米级多孔结构的微粒,除了上述二氧化硅微粒之外,还可举出为了增大比表面积而制造的使各种化学物质吸附在填充用的柱和表面的多孔质部中的缓释材料、用于固定催化剂的多孔质微粒、或用于嵌入隔热材料或低介电材料的中空微粒的分散体或凝集体。它们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的优选粒径的范围内的来自作为市售品的日本シリカ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为Nipsil和Nipgel中的多孔质二氧化硅微粒的集合体,日产化学工业(株)制的二氧化硅微粒具有链状连接结构的胶体二氧化硅UPシリ一ズ(商品名)。
“有空隙的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nm~300nm,优选下限为8nm以上、上限为100nm以下,更优选下限为10nm以上、上限80nm以下。通过使微粒的平均粒径处于该范围内,可以对表面调整膜赋予优异的透明性。
2)高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反射性,可以在表面调整层中添加高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高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的折射率可以设定在1.46~2.00的范围内,这意味着中折射率剂的折射率在1.46~1.80的范围内,高折射率剂的折射率在1.65~2.00的范围内。
这些折射率剂可举出微粒,作为其具体例子(括号中示出折射率)可举出氧化锌(1.90)、二氧化钛(2.3~2.7)、二氧化铈(1.95)、锡掺杂氧化铟(1.95)、锑掺杂氧化锡(1.80)、氧化钇(1.87)、氧化锆(2.0)。
流平剂
可在表面调整层中添加流平剂。作为优选的流平剂可举出氟类或聚硅氧烷类流平剂等。添加了流平剂的表面调整层的涂布面变得良好,在涂布或干燥时可有效防止氧对涂膜表面的固化阻碍,且可以赋予涂膜表面耐擦伤性的效果。
防污染剂
可在表面调整层中添加防污染剂。防污染剂主要是为了防止光学层叠体的最表面受污染,进而可以赋予光学层叠体耐擦伤性。作为防污染剂的具体例子,可显现疏水性、疏油性、指纹擦拭性的添加剂都有效的。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氟类化合物、硅类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更具体地可优选举出2-全氟辛基乙基三氨基硅烷等具有氟烷基的硅烷偶联剂等,特别优选使用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树脂
表面调整层至少可以通过表面调整剂和树脂(包括单体、低聚物等树脂成分)来调整。不含表面调整剂时,该树脂作为增效剂而起作用,或起到使防眩层的凹凸成为滑面的作用。树脂优选为透明性树脂,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由紫外线或电子束固化的树脂即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与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混合物、热固化性树脂三种,优选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
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具有丙烯酸酯类官能团的树脂,例如较低分子量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聚烯树脂、多元醇等的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类等的低聚物或预聚物、反应性稀释剂,作为它们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基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的单官能团单体及多官能团单体,例如聚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时,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苯甲酰苯甲酸米蚩醇酯、α-戊肟酯,噻吨酮类。另外,优选混合使用光增敏剂,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正丁胺,三乙胺,多正丁基膦等。
另外,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时,可添加光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促进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在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树脂类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等。另外,在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类的情况下,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芳香族重氮鎓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金属茂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等。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电离辐射线固化性组合物100重量份,为0.1~10重量份。
作为混合于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中使用的溶剂干燥型树脂,主要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可使用一般例示的品种。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含卤树脂、脂环式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聚硅氧烷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作为树脂,通常使用非结晶性、并可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是可溶解多种聚合物、固化性化合物的通用溶剂)的树脂。特别优选成型性或制膜性、透明性或耐气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脂环式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
通过添加溶剂干燥型树脂,可有效防止涂布面的涂膜缺陷。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光透射性基材的材料为TAC等纤维素类树脂时,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优选具体例,可举出纤维素类树脂,例如硝酸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酚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使用热固化性树脂时,可按需要进一步添加使用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整剂等。
聚合引发剂
在形成表面调整层时,可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该化合物可在市场买到,例如可举出商品名为イルガキュ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一ケミカルズ社制)。
溶剂
形成表面调整层时,使用上述成分与溶剂一起混合而成的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作为溶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异丙醇、甲醇、乙醇等醇类,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的酯类,卤化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酮类和酯类。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方法
表面调整层可以通过将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施加于防眩层来形成。作为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的方法,可举出辊涂法、迈耶绕线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涂布方法。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之后进行干燥和紫外线固化。作为紫外线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灯、黑光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的光源。紫外线的波长可以采用190~380nm的波长范围。电子束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Cockcroft-Walton型、Van de Graaff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直线型、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束加速器。
4.任意的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由光透射性基材、防眩层和根据需要设定的表面调整层构成,但还可以进一步具有作为任意的层的抗静电层、低折射率层、防污染层等。如前所述,形成有任意层的本发明光学层叠体的最表面的凹凸形状当然与本发明防眩层的表面凹凸形状的光学特性值是一致的。低折射率层优选折射率比防眩层或表面调整层的折射率低。抗静电层、低折射率层、防污染层可以在表面调整层中说明的抗静电剂、低折射率剂、防污染剂等中添加树脂等来调制组合物,形成各种层。因此,抗静电剂、低折射率剂、防污染剂、树脂等也可以是同样的。
5.光透射性基材
光透射性基材优选具备平滑性、耐热性且机械强度优异的材料。作为形成光透射性基材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乙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优选可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酸纤维素。
另外还有含脂环式结构的非晶质烯烃聚合物(环烯烃聚合物:COP)薄膜,该薄膜为使用降冰片烯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类聚合物、乙烯基脂环式烃类聚合物树脂等的基材,例如可举出日本ゼオン(株)制的ゼオネツクス、ゼオノア(降冰片烯类树脂)、住友ベ一クライト(株)制的スミライトFS-1700、JSR(株)制的ア一トン(改性降冰片烯类树脂)、三井化学(株)制的アペル(环状烯烃共聚物)、Ticona公司制的Topas(环状烯烃共聚物)、日立化成(株)制的オプトレツツOZ-1000系列(脂环式丙烯酸树脂)等。另外,作为三乙酰纤维素的替代基材,还优选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制的FV系列(低双折射率、低光弹性模量薄膜)。
本发明优选将这些热塑性树脂作为薄膜柔软性丰富的薄膜状体使用,但也可以根据固化性所要求的使用方式来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的板或玻璃板的板状体。
光透射性基材的厚度为20μm~300μm,优选上限为200μm以下、下限为30μm以上。光透射性基材为板状体时其厚度可以超过上述厚度。在基材上形成防眩层时,为了提高粘合性,除了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性处理之外,还可以预先涂布被称为锚固剂或底漆的涂料。
光学层叠体的利用
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层叠体有以下用途。
偏振板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可以提供具有偏振元件和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偏振板。具体来说可以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在偏振元件的表面具有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的与防眩层存在面相反侧的面与上述偏振元件相对。
偏振元件,例如可以使用经碘或染料染色后拉伸而成的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缩甲醛薄膜、聚乙烯醇缩乙醛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皂化薄膜等。在层叠处理时,为了提高粘合性或为了抗静电,优选对光透射性基材(优选三乙酰纤维素薄膜)进行皂化处理。
图像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可以提供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透射性显示体和从背面照射上述透射性显示体的光源装置,在该透射性显示体的表面形成有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或本发明的偏振板。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基本来说可以由光源装置(背光源)、显示元件以及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构成。图像表示装置,可用于透射性显示装置,特别是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文字处理器等的显示器显示。尤其是用于CRT、液晶面板等的高精细图像用显示器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光源装置的光源从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下侧照射。另外,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显示元件和偏振板之间,可***相位差板。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层间可根据需要设置粘合剂层。
实施例
通过下述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所解释的内容。特别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份”及“%”就表示质量标准。
构成光学层叠体的各层的组合物按照下述组成配制。组成的概要如表1所述。
防眩层用组合物的配制
在防眩层组合物的配制中,所配合的单分散微粒的粒度分布全部使用平均粒径±0.3~±1μm的微粒。但是当粒径在3.5μm以下时,不限于该粒度分布。
防眩层用组合物1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0.28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8.62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3.03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チバガイギ一(株)制)1.86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 907(チバガイギ一(株)制)0.31质量份、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6.39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5.0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 ンクテツク(株)制)0.013质量份、甲苯47.6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9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
防眩层用组合物2
除了将透光性微粒替换为粒径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株)日本触媒制,折射率1.53)之外,与防眩层用组合物1同样地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
防眩层用组合物3
除了将透光性微粒替换为粒径13.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株)日本触媒制,折射率1.53)之外,与防眩层用组合物1同样地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3。
防眩层用组合物4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1.08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10.33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3.24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2.02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34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3.47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13.5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14质量份、甲苯47.6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9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4。
防眩层用组合物5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1.88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12.03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3.46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2.19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37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6.39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9.5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 ンクテツク(株)制)0.015质量份、甲苯47.6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9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5。
防眩层用组合物6
相对于防眩层用组合物1,除了将透光性微粒替换为具有粒径5.0μm的粒度径的丙烯酸珠((株)日本触媒制,折射率1.535)之外,与防眩层用组合物1同样地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6。
防眩层用组合物7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0.28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8.62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3.03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8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31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第一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4.80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9.5μm,折射率1.535)、作为第二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1.59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9.5μm,折射率1.53)、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13质量份、甲苯47.6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9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7。
防眩层用组合物8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1.61质量份(“PETA”;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9.28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2.61质量份(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0.65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分子量65000)、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2.02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34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的丙烯酸珠5.47质量份(日本触媒社制,粒径1.9μm,折射率1.535)、未添加透光性第二微粒、硅类流平剂10-28的0.014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46.4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6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8。
防眩层用组合物9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0.82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7.72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3.06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8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31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的丙烯酸珠8.21质量份(日本触媒社制,粒径4.6μm,折射率1.535)、未添加透光性第二微粒、硅类流平剂10-28的0.013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46.4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6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9。
防眩层用组合物10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1.28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8.63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3.18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 184的1.9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33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的丙烯酸珠4.96质量份(日本触媒社制,粒径4.6μm,折射率1.53)、作为透光性第二微粒的丙烯酸珠1.65质量份(日本触媒社制,粒径3.5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的0.013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46.4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6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0。
防眩层用组合物11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1.28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8.63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3.02质量份(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0.16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分子量65000)、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9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 907的0.33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的丙烯酸珠5.62质量份(日本触媒社制,粒径3.5μm,折射率1.535)、作为透光性第二微粒的丙烯酸珠0.99质量份(日本触媒社制,粒径3.5μm,折射率1.52)、硅类流平剂10-28的0.013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46.4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6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1。
防眩层用组合物12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0.96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8.02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3.10质量份(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89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32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的苯乙烯珠4.81质量份(综研化学社制,粒径5.0μm,折射率1.53)、作为透光性第二微粒的三聚氰胺珠2.89质量份(日本触媒社制,粒径1.8μm,折射率1.68)、硅类流平剂10-28的0.013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46.4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6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2。
防眩层用组合物13
使用含有氧化锆的涂料组合物(JSR(株)制,商品名:“KZ7973”,折射率:1.69的树脂基料),按照使树脂基料的折射率为1.63那样,制作下述的组成的防眩层用组合物13。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7.76质量份(日本化药社制,折射率1.51)、用于含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中而显现树脂基料的氧化锆19.62质量份(JSR(株)制,商品名:“KZ7973”中含有的氧化锆,平均粒径40~60nm,折射率2.0)、氧化锆分散剂1.40质量份(同为JSR(株)制,商品名:“KZ7973”中含有的氧化锆分散稳定剂)、丙烯酸类聚合物0.94质量份(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40000)、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21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同为光固化引发剂的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0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社制)、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的苯乙烯珠1.81质量份(综研化学社制,粒径3.5μm,折射率1.60)、作为透光性第二微粒的丙烯酸珠2.02质量份(综研化学社制,粒径1.5μm,折射率1.49)、硅类流平剂10-28的0.030质量份(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41.76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0.44质量份、MEK 2.8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3。
防眩层用组合物14
在防眩层用组合物10中,以防眩层总体量的0.1%添加使用导电材料(导电粒子)的ブライトGNR4.6-EH(金-镍涂层树脂珠,日本化学工业制),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4。
防眩层用组合物15
在防眩层用组合物4中,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消光剂分散墨:EXG40-77(Z-15M)(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树脂(PETE)分散液,大日精化制),将总固体成分量中树脂的总量计作100质量份时,按照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株)日本触媒制,粒径13.5μm,折射率1.535)为10质量份,无定形二氧化硅为7.5质量份那样进行配制,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5。
防眩层用组合物16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5.24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8.64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2.34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55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12.90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7.0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10质量份、甲苯47.17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81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6。
防眩层用组合物17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3.15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7.45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2.02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33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2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13.15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7.0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8质量份、甲苯47.23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83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7。
防眩层用组合物18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1.56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6.55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1.78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 184的1.17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0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6.39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7.0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7质量份、甲苯47.27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83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8。
防眩层用组合物19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0.78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6.11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1.66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09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18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20.98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7.0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7质量份、甲苯47.29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1.84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19。
防眩层用组合物20
将含有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涂料组合物(大日精化(株)制,商品名:“EXG40-77(Z-15M)”(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2.5μm))3.3g、紫外线固化树脂组合物(大日精化(株)制,商品名:“EXG40-77(S-2)”)1.5g、硅类流平剂10-28的0.03g(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3.3g、以及MIBK 1.1g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8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0。
防眩层用组合物21
将含有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涂料组合物(大日精化(株)制,商品名:“EXG40-77(D-30M)”(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1.5μm))3.5g、紫外线固化树脂组合物(大日精化(株)制,商品名:“EXG40-77(S-2)”)1.6g、硅类流平剂10-28的0.03g(ザ·インクテツク社制)、甲苯3.3g、以及MIBK 1.2g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8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1。
防眩层用组合物22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8.63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10.11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2.67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2.0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9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4.71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9.0μm,折射率1.535)、单分散苯乙烯珠2.01质量份(综研化学(株)制SX350H,粒径3.5μm,折射率1.60)、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 ンクテツク(株)制)0.013质量份、甲苯46.80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2.58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2。
防眩层用组合物23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8.51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9.18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2.38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2.24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58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3.01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9.0μm,折射率1.535)、单分散苯乙烯珠4.91质量份(综研化学(株)制SX350H,粒径3.5μm,折射率1.60)、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12质量份、甲苯48.66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0.74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3。
防眩层用组合物24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8.08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7.49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1.95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2.3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13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2.77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9.0μm,折射率1.535)、单分散苯乙烯珠7.63质量份(综研化学(株)制SX350H,粒径3.5μm,折射率1.60)、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97质量份、甲苯50.49质量份、以及环己酮8.927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4。
防眩层用组合物25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6.96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1.05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75000)1.94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59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264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作为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13.69质量份((株)日本触媒制,粒径7.0μm,折射率1.535)、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96质量份、甲苯45.94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3.47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5。
防眩层用组合物26
在防眩层用组合物23中,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消光剂分散墨:EXG40-77(Z-15M)(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树脂(PETE)分散液,大日精化制),全部固体成分量中的树脂的总量计作100质量份时,按照透光性微粒的单分散丙烯酸珠((株)日本触媒制,粒径7.0μm,折射率1.535)为15质量份,单分散苯乙烯珠为16.5质量份(综研化学(株)制SX350H,粒径3.5μm,折射率1.60)、无定形二氧化硅为3.5质量份那样进行配制,配制成防眩层用组合物26。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的配制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39.30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40000)3.13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2.12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907的0.43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19质量份、甲苯49.35质量份、以及环己酮5.48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
将抗静电层的材料C-4456 S-7(含有ATO的导电墨,ATO的平均粒径为300~400nm,固体成分浓度45%,日本ペルノツクス(株)制)21.6g、和紫外线固化型树脂DPHA 28.69g(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56g(チバガイギ一(株)制)、MIBK(甲基异丁基酮)33.7g以及环己酮14.4g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
使用含有氧化锆的涂料组合物(JSR(株)制,商品名:“KZ7973”,折射率:1.69的树脂基料,固体成分50%),按照使树脂基料的折射率为1.60那样,制作下述的组成的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
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8.59质量份(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用于含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中而显现树脂基料的氧化锆17.18质量份(JSR(株)制,商品名:“KZ7973”中含有的氧化锆,平均粒径40~60nm,折射率2.0)、氧化锆分散剂1.22质量份(同为JSR(株)制,商品名:“KZ7973”中含有的氧化锆分散稳定剂)、丙烯酸类聚合物(三菱レイョン制,分子量40000)0.94质量份、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ュア184的1.5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同为光固化引发剂的イルガキュア 907的0.26质量份(チバガイギ一(株)制)、硅类流平剂10-28(ザ·インクテツク(株)制)0.039质量份、甲苯14.34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5.76质量份、MEK 2.80质量份充分混合,配制成组合物。该组合物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
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的配制
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1
向氟类树脂组合物34.14g(JSR(株)制,商品名:“TM086”)中添加光聚合引发剂(JSR(株)制,商品名:“JUA701”)0.85g、MIBK 65g,搅拌后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1。
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
将下述组成表的成分搅拌后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
表面处理二氧化硅溶胶(有空隙的微粒)    14.3重量份
(使用20%甲基异丁基酮溶液)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PETA日本化药(株)制,折射率1.51)      1.95重量份
イルガキュ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ケミカルズ社制)0.1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油TSF4460                   0.15重量份
(商品名,GE东芝シリコ一ン社制)
甲基异丁基酮                          83.5重量份
抗静电层用组合物的配制
添加抗静电层的材料C-4456 S-7(含有ATO的导电墨,ATO的平均粒径为300~400nm,固体成分浓度45%,日本ペルノツクス(株)制)2.0g、以及甲基异丁基酮2.84g、环己酮1.22g,搅拌后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配制成抗静电层用组合物。
光学层叠体的配制
如下所述地配制各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1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厚度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制)作为透明基材,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防眩层用组合物1涂布到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到30mJ那样,来进行半固化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5μm的防眩性硬涂层。另外,透光性微粒使用粒径5.0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使用制成的防眩层作为透明基材,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涂布到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100mJ那样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3μm的表面调整层,得到光学层叠体(HG1)。
实施例2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2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HG2)。防眩层用组合物2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使表面调整层的膜厚达到4.0μm。
实施例3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3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HG3)。防眩层用组合物3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13.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
实施例4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4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4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13.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使固体成分的总重量中透光性微粒的比率达到实施例3的1/2。
实施例5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5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5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使固体成分的总重量中透光性微粒的比率达到实施例2的75/1000。
实施例6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6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6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具有5.0±2.0μm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珠。
实施例7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7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7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第二透光性微粒使用5.0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
实施例8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4、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为了形成具有导电性的表面调整层,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使用含有ATO的组合物。
实施例9
抗静电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制)作为透明基材,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抗静电层用组合物涂布到薄膜上,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30mJ那样进行紫外线半固化照射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1μm的抗静电层。
防眩层的形成
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防眩层用组合物4涂布到抗静电层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30mJ来进行紫外线半固化照射,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3μm的防眩层。
表面调整层的制作
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涂布到防眩层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100mJ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3μm的表面调整层,得到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4,在形成表面调整层时,按照紫外线照射线量达30mJ那样来进行半固化照射,使涂膜固化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涂布到防眩层上,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150mJ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98μm的低折射率层,得到光学层叠体。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1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使用含有氧化锆的树脂基料,按照表面调整层的折射率为1.60那样来制备。
实施例12
使用厚度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制)作为透明基材,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防眩层用组合物8涂布到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100mJ那样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6μm的防眩层,进而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得到光学层叠体。另外,因为透光性第一微粒是粒径小的丙烯酸珠,且粒子的表面为亲水性,所以为了形成所期望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凝集部,而添加疏水性的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分子量65000)。
实施例13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9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9中,透光性第一微粒使用表面状态为疏水性(在甲苯中显示分散性,在甲醇中显示凝集)、粒径为4.6μm的丙烯酸珠。
实施例14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0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10中,为了形成所期望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凝集部,使用粒径不同的透光性第一微粒和透光性第二微粒,形成混合粒子体系。
实施例15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1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11与实施例14同样为透光性第一微粒与透光性第二微粒的混合粒子体系。透光性第一微粒和透光性第二微粒使用粒径同为3.5μm的粒子。但是,为了形成所期望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凝集部,透光性第一微粒使用与实施例2所示相同的疏水性丙烯酸珠,透光性第二微粒使用亲水性(在甲苯中表现为凝集,在甲醇中有分散倾向)丙烯酸珠。
实施例16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2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对于防眩层用组合物12,为了形成所期望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凝集部,在除了丙烯酸珠之外的材质的粒子中,使用苯乙烯珠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使用三聚氰胺珠作为透光性第二微粒。
实施例17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3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对于防眩层用组合物13,在树脂基料中为了形成所期望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凝集部,在含有氧化锆的树脂基料(折射率:1.63)中,使用苯乙烯珠作为透光性第一微粒,使用丙烯酸珠作为透光性第二微粒。透光性第一微粒和透光性第二微粒形成粒径不同的混合粒子体系。
实施例18
实施例18除了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抗静电层(AS层)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
带有抗静电层的防眩性层叠体的形成
将抗静电层用组合物涂布于三乙酰纤维素上使膜厚达1.2μm,在70℃下干燥1分钟后,在氮吹扫下照射UV(紫外)光54mj进行半固化。接着,在抗静电层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7使膜厚达6μm,在70℃下干燥1分钟后,在氮吹扫下照射UV光100mj使其固化。
实施例19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5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作为防眩层用组合物15中的透光性微粒,与实施例4同样地,以相同比率添加13.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进而以单分散丙烯酸珠总重量的0.75倍添加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
实施例20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6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16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使固体成分的总重量中透光性微粒的比率达到50/100。
实施例21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7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17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使固体成分的总重量中透光性微粒的比率达到75/100。
实施例22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8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18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使固体成分的总重量中透光性微粒的比率达到100/100。
实施例23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9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防眩层用组合物19中的透光性微粒使用9.5μm的单分散丙烯酸珠,使固体成分的总重量中透光性微粒的比率达到115/100。
实施例24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22、使表面调整层的膜厚为6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通过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9的微粒,可以获得内部漫射效果,更能有效的防止面闪烁。
实施例25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23、使表面调整层的膜厚为6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通过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9的微粒,可以获得内部漫射效果,更能有效的防止面闪烁。
实施例26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24、使表面调整层的膜厚为6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通过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9的微粒,可以获得内部漫射效果,更能有效的防止面闪烁。
实施例27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25、使表面调整层的膜厚为9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通过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9的微粒,可以获得内部漫射效果,更能有效的防止面闪烁。
实施例28
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26、使表面调整层的膜厚为5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光学层叠体。通过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9的微粒,可以获得内部漫射效果,更能有效的防止面闪烁。
比较例1
如下所述地配制现有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制成光学层叠体(AG1)。使用厚度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制)作为透明基材,用涂布用卷线棒(迈耶绕线棒)将防眩层用组合物16涂布到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200ppm以下),按照照射线量达100mJ那样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3μm的防眩性硬涂层,得到AG1的光学层叠体。是使用平均粒径为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作为透光性微粒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
比较例2
如下所述地配制现有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得到光学层叠体。除了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17、使用平均粒径1.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之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制作。比较例2也是使用了无定形二氧化硅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
比较例3
使用单分散丙烯酸珠为3.5μm的防眩层用组合物1,如实施例1那样地形成防眩层,不形成表面调整层,得到层厚3.7μm的光学层叠体。制成的层叠体Sm小,不能防止面闪烁。
比较例4
使用单分散丙烯酸珠为5μm的防眩层用组合物1,如实施例1那样地形成防眩层,形成21μm的表面调整层,得到光学层叠体。制成的层叠体Sm大,防眩性变差。
比较例5
使用单分散丙烯酸珠的粒度分布为5±3.0μm的防眩层用组合物6,然后如实施例1那样地形成防眩层、表面调整层,得到光学层叠体。制成的层叠体的平均粒径分布大,因此在巨大粒子的影响下凹凸形状没有均匀性,面闪烁情况变差。
评价试验
进行下述评价试验,其结果示于图4~图6、表2(评价3~6的结果)中。
评价1:平面形状评价试验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安装到图像显示装置的面板上,以光学显微镜(商品名:奥林巴斯制BX60-F3,200倍)对其表面形状进行拍摄。其结果如图4所示。根据图4可知,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HG1~HG3其凹凸形状的曲线平滑,且凹凸形状不锐利,表面全体有非常平缓的多个丘状形状。另一方面可知,现有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1其表面如同人体皮肤的放大照片那样存在粗糙,凹凸形状锐利。
评价2:凹凸形状的三维评价试验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安装到图像显示装置的面板上,以AFM(商品名:扫描型探针显微镜)对其表面形状拍照。其结果如图5和图6所述。根据图5可知,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HG1~HG3其凹凸形状的曲线非常平滑,且凹凸形状不锐利,表面全体有非常平缓的多个丘状形状。另一方面,根据图6可知,现有的防眩性光学层叠体AG1其表面形成了多处锐利的凹凸形状。
评价3:光学特性试验
根据本说明书中的定义,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的浊度值(%)、60度光泽度、Sm、θa、Rz、反射Y值(5度反射)、表面电阻、层厚差(H-R或H’-R)。
评价4:艳黑感试验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的与薄膜面相反的侧,粘贴正交尼科尔(cross Nicol)的偏振板后,在三波长荧光下进行感官评价,根据以下标准详细评价艳黑感(有光泽的黑色的再现性)。
评价标准
评价○:有光泽的黑色可再现。
评价△:有光泽的黑色可若干再现,但是作为产品而言不充分。
评价×:有光泽的黑色不能再现。
评价5:闪烁试验
将由0.7mm厚的玻璃上形成的黑矩阵图案板(105ppi,140ppi)图案面向下地放置在HAKUBA制观测仪(光观测仪7000PRO)上,在其上装载所得光学层叠体薄膜,使光学层叠体薄膜的凹凸面为空气侧,用手指轻压薄膜的边缘使薄膜不浮起,同时,在暗室中目视观察闪烁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在140ppi下不闪烁,良好。
评价○:在105ppi下不闪烁,良好。
评价×:在105ppi下可见闪烁,不佳。
评价6:防眩性评价试验
在所得光学层叠体的背面用光学性粘合剂粘上黑色的丙烯酸板,将样品放到水平的桌子上,目视观察距桌子上方2.5m处的白色荧光灯管(32瓦×2根)边缘(edge)部分的映现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边缘不能映现,有良好的防眩性。
评价×:边缘映现,防眩性差。
表1
*单分散微粒的粒度分布为平均粒径±0.3~1.0μm
                                                 防眩层用组合物
                          透光性微粒                       粘合剂     溶剂组成
平均粒径 材质    树脂与粒子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 折射率 聚合物添加量(相对于粘合剂) 单体比 折射率     (甲苯相对于涂布组合物成分的比率)   透光性微粒与粘合剂的折射率之差
实施例1 5.0μm PMMA 0.20 1.535   PMMA聚合物10wt.%(mw.75000) PETA∶DPHA=65∶35wt.% 1.51     甲苯∶环己酮=80∶20wt.%(40.5wet%) 0.025
实施例2     9.5μm     ↓     ↓     ↓   ↓    ↓     ↓     ↓     ↓
实施例3     13.5μm     ↓     ↓     ↓   ↓    ↓     ↓     ↓     ↓
实施例4     13.5μm     ↓     0.10     ↓   ↓    ↓     ↓     ↓     ↓
实施例5     9.5μm     ↓     0.015     ↓   ↓    ↓     ↓     ↓     ↓
实施例6     5.0μm     ↓     0.20     ↓   ↓    ↓     ↓     ↓     ↓
实施例7     A)9.5μm8)5.0μm混合粒子体系     总:0.20A)0.15B)0.05
实施例8     13.5μm     ↓     0.10     1.535   ↓    ↓     1.51     ↓     0.025
实施例9     ↓     ↓     ↓     ↓   ↓    ↓     ↓     ↓     ↓
实施例10     ↓     ↓     ↓     1.535   ↓    ↓     1.51     ↓     0.025
实施例11     ↓     ↓     ↓     ↓   ↓    ↓     ↓     ↓     ↓
实施例12 1.9μm PMMA(亲水性) 0.18 1.535   PMMA聚合物8wt.%(mw.75000)St=PMMA聚合物2wt.%(mw 65000.) PETA∶DPHA=70∶30wt.% 1.54 甲苯∶环己酮=80∶20wt.%(42.0wet.%) 0.015
实施例13 4.6μm PMMA(疏水性) 0.26 1.535   PMMA聚合物10wt.%(mw.75000) 1.51
实施例14     A)4.6μmB)3.5μm混合粒子体系     总:0.20A)0.15B)0.05 1.535 1.51 0.025
    防眩层用组合物
                                 透光性微粒                     粘合剂     溶剂组成
平均粒径 材质     树脂与粒子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 拆射率 聚合物添加量(相对于粘舍剂) 单体比 折射率     甲苯相对于涂布组合物成分的比率)   透光性微粒与粘合剂的折射率之差
实施例15     A)3.5μm(n=1.53)B)3.5μm(n=1.52)混合粒子体系※组成不同 PMMA(交联剂不同) 总:0.20A)0.15B)0.05
实施例16     A)5.0μmB)1.8μm混合粒子体系 A)StB)三聚氰胺     总:0.24A)0.15B)0.09 A)1.60B)1.68 1.51 0.16
实施例17 A)3.5μmB)1.5μm混合粒子体系 A)StB)PMMA 总:0.19A)0.10B)0.09 A)1.60B)1.49 PMMA聚合物10wt%(mw.45000)  防眩层涂布液10(含有zr的树脂基料)n=1.60 1.60 0.11
实施例18     A)4.6μmB)3.5μm混合粒子体系     总:0.20A)0.15B)0.05 1.535 PETA∶DPHA=70∶30wt.% 1.51 0.025
实施例19     A)13.5μmB)2.5±2.0μm混合粒子体系     总:0.175A)0.10B)0.075 1.535   PMMA聚合物10wt.%(mw.75000) 1.51     甲苯∶环己酮=80∶20wt.%(42.0wet.%) 0.055
实施例20 7.0μm PMMA 0.50 1.53 PMMA聚合物10wt.%(mw.75000) PETA∶DPHA=65∶35wt% 1.51     甲苯∶环己酮=80∶20wt.%(40.5wet.%) 0.025
实施例21     ↓   ↓     0.75     ↓   ↓  ↓     ↓     ↓   ↓
实施例22     ↓   ↓     1.00     ↓   ↓  ↓     ↓     ↓   ↓
实施例23     ↓   ↓     1.15     ↓   ↓  ↓     ↓     ↓   ↓
实施例24     9.0μm3.5μm混合粒子体系 9.0μm…PMMA3.5μm…St     0.215(9.0μm…0.153.5μm…0.065) 9.0μm…n=1.5353.5μm…n=1.60   PMMA聚合物10wt.%(mw.75000) PETA∶DPHA=85∶35wt.% 1.51     甲苯∶环己酮=80∶2wt.%(40.5wet.%) 0.0250.09
实施例25     9.0μm3.5μm混合粒子体系 9.0μm…PMMA3.5μm…St     0.265(9.0μm…0.103.5μm…0.165) 9.0μm…n=1.5353.5μm…n=1.60
    防眩层用组合物
                                     透光性微粒                     粘合剂   溶剂组成
平均粒径 材质     树脂与粒子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 折射率 聚合物添加量(相对于粘合剂) 单体比 折射率     (甲苯相对于涂布组合物成分的比率)     透光性微粒与粘合剂的折射率之差
实施例26   9.0μm3.5μm混合粒子体系 9.0μm…PMMA3.5μm…St     0.380(9.0μm…0.103.5μm…0.280) 9.0μm…n=1.5353.5μm…n=1.60
实施例27   7.0μm     PMMA     0.55     n=1.535   ↓    ↓     ↓     ↓     ↓
实施例28   7.0μm3.5μm2.5μm混合粒子体系 7.0μm…PMMA3.5μm…St2.5μm…二氧化硅     0.215(7.0μm…0.153.5μm…0.1652.5μm…0.035)     7.0μm…n=1.5353.5μm…n=1.602.5μm…n=1.47~1.50 0.0250.090.01~0.04
比较例1   平均粒径2.5μm无定形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 0.10 1.47~1.50   PMMA聚合物1.25wt.%(mw.45000) PETA=100 1.51     甲苯∶MIBK=90∶10wt。%(30.5wet.%) 0.01~0.04
比较例2   平均粒径2.5μm无定形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 0.12
比较例3 3.5 PMMA 0.2 1.535   PMMA聚合物10wt.%(mw.75000) PETA∶DPHA=85∶35wt.% 1.51     甲苯∶环己酮=80∶20wt.%(40.5wet%) 0.025
比较例4   5     ↓     ↓     ↓   ↓    ↓     ↓     ↓     ↓
比较例5   5±3.0(粒度分布)
表2

Claims (18)

1.一种光学层叠体,是具有光透射性基材和该光透射性基材上的防眩层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防眩层的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所述防眩层由含有树脂和微粒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形成,
所述树脂与所述微粒的折射率之差n为0.05~0.2,
在将所述防眩层的凹凸的平均间隔记为Sm、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记为θa、凹凸的平均粗糙度记为Rz的情况下,
Sm为100μm~600μm,
θa为0.1度~1.2度,
Rz为大于0.2μm、且1μ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与所述微粒的折射率之差n为0~0.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微粒为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微粒为凝集型微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R为1.0μm~2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防眩层的层厚Hμm减去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Rμm的值“H-R”为0.3μm~2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分布为,所述微粒的总数的80%在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R±1.0μm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将所述微粒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将所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的情况下,所述微粒与所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比(m/M)为0.01~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包括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和热固化性树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防眩层进一步含有导电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导电剂为导电性微粒或导电性聚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在所述防眩层的凹凸形状的表面形成有表面调整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在所述防眩层的表面或所述表面调整层的表面进一步具有折射率比所述防眩层或所述表面调整层的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低折射率层含有中空二氧化硅。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Rz为大于0.2μm且1.2μm以下。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内部浊度值为0.1~55。
17.一种偏振板,是具有偏振元件的偏振板,
在所述偏振元件的表面具有权利要求1~1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的与防眩层存在面相反侧的面与上述偏振元件相对。
1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是具有透射性显示体和从背面照射所述透射性显示体的光源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
在所述透射性显示体的表面具有权利要求1~1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或权利要求17所述的偏振板。
CN2006800132339A 2005-02-21 2006-02-21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Active CN101163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4231/2005 2005-02-21
JP2005044231 2005-02-21
JP2005095919 2005-03-29
JP095919/2005 2005-03-29
PCT/JP2006/303060 WO2006088204A1 (ja) 2005-02-21 2006-02-21 防眩性光学積層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03191A Division CN102073082B (zh) 2005-02-21 2006-02-21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3994A true CN101163994A (zh) 2008-04-16
CN101163994B CN101163994B (zh) 2011-07-13

Family

ID=3929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32292A Active CN101163993B (zh) 2005-02-21 2006-02-21 防眩性光学层合体
CNB2006800132822A Active CN100549736C (zh) 2005-02-21 2006-02-21 光学层叠体、使用它的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2006800132339A Active CN101163994B (zh) 2005-02-21 2006-02-21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32292A Active CN101163993B (zh) 2005-02-21 2006-02-21 防眩性光学层合体
CNB2006800132822A Active CN100549736C (zh) 2005-02-21 2006-02-21 光学层叠体、使用它的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116399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533B (zh) * 2009-02-11 2011-03-30 广东东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型防眩性偏光片、其专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0778A (zh) * 2010-10-04 2013-06-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0119004A (zh) * 2019-06-03 2019-08-13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的偏光板
CN114730023A (zh) * 2019-11-15 2022-07-08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带防眩层的基材和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带防眩层的基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0268A (ja) *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0020267A (ja) *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20100020906A (ko) * 2008-08-13 2010-02-23 소니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눈부심방지성 필름, 광학층이 부착된 편광자 및 표시 장치
US8502939B2 (en) * 2008-11-11 2013-08-0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sheet
KR101597550B1 (ko) * 2009-03-20 2016-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윈도우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KR20110132549A (ko) * 2009-03-27 2011-12-08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산화아연계 도전성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48221B1 (ko) * 2009-04-14 2016-08-12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요철 추종성 적층부재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터치 패널 부착 표시장치
JP2011081219A (ja) * 2009-10-07 2011-04-21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973165B1 (ko) * 2012-06-20 2019-08-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225360B1 (ko) * 2013-09-25 2021-03-09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하드코트 필름 및 표면부재 부착 표시소자
TWI628457B (zh) * 2014-04-17 2018-07-0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偏光板、液晶面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05445820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膜组件
CN105731366A (zh) * 2016-04-18 2016-07-06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介质微球的超薄超分辨薄膜制备方法
CN108693573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耐磨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EP3441798A1 (en) * 2017-08-09 2019-02-13 Essilor International Optical article comprising a substrate with embedded particles for light transmission enhancement
JP7382599B2 (ja) * 2019-12-24 2023-11-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機能樹脂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21187458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CN113554942B (zh) * 2020-07-03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JP7092828B2 (ja) * 2020-07-09 2022-06-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CN113267925B (zh) * 2021-05-13 2023-02-17 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重防眩光功能的显示面板
JP7369761B2 (ja) * 2021-12-24 2023-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CN115216040B (zh) * 2022-07-18 2024-07-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膜层的制备方法、防眩光膜层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533B (zh) * 2009-02-11 2011-03-30 广东东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型防眩性偏光片、其专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0778A (zh) * 2010-10-04 2013-06-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US9606271B2 (en) 2010-10-04 2017-03-2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with impregnation layers
CN110119004A (zh) * 2019-06-03 2019-08-13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的偏光板
CN110119004B (zh) * 2019-06-03 2022-05-31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的偏光板
CN114730023A (zh) * 2019-11-15 2022-07-08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带防眩层的基材和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带防眩层的基材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3994B (zh) 2011-07-13
CN101163993A (zh) 2008-04-16
CN101163995A (zh) 2008-04-16
CN100549736C (zh) 2009-10-14
CN101163993B (zh)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3994B (zh)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2073082B (zh)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341427B (zh)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JP6476582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078938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874740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156089B (zh)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CN101506692B (zh)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299217A (zh)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99132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防眩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共用に適した画像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JP2009104076A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6161834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80256A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2009265651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134358A (ja) 防眩層用組成物、防眩層用組成物の調製方法及び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88430B2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KR20120038701A (ko) 광학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JP6721067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128106A (ja)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JP2010066548A (ja)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