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2506A -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2506A
CN101092506A CN 200710042748 CN200710042748A CN101092506A CN 101092506 A CN101092506 A CN 101092506A CN 200710042748 CN200710042748 CN 200710042748 CN 200710042748 A CN200710042748 A CN 200710042748A CN 101092506 A CN101092506 A CN 101092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composite material
copolyester
nano composit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427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利毅
李立
冯欣
曹绍梅
张雨
王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07100427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25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2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2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共聚酯1~95%,聚碳酸酯0~95%,纳米氧化物粉体0.1~2%,其他添加剂0~5%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的注射制品具有广泛的商业用途尤其是户外产品,例如,可以用作标牌、天窗、包装物等。挤出成型得到的片材可以按原样使用如作为阳光板和隔音屏或者热成型以提供机器设备等的包装。

Description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共聚酯作为热塑性聚合物在光学、建筑、汽车、电气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其具有理想的机械和光学性质,如PCT和PECT等,使它们可以用于各种用途如片材以及成型部件。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二甲酯)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EastmanKodark公司开发的聚酯新品种,由PTA(对苯二甲酸)或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CHDM(1,4-环己二甲醇)先通过酯化或酯交换反应再缩聚而成。国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PCT,它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聚酯,其突出的优点是耐热性好,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变形温度均比其他热塑性聚酯和工程塑料高,与PPS(聚苯硫醚)相同。利用它优良的耐热性能,主要应用于耐高温材料方面,如耐热食品容器、餐盘等。PECT是由DMT或PTA、EG(乙二醇)和CHDM三种单体共聚而成的共聚酯。在一定的EG/CHDM比例下,由于分子链中环己烷单元的引入,降低了整个分子链的规整性,PECT为一种完全无定形的透明共聚酯。它的透明性、着色性和气密性等都很好,克服了PET在这方面的缺陷,所以在食品包装、日用品和化妆品容器、光化学及医学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共聚酯通常对于UV辐射不是十分稳定,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老化而导致降解。降解物在空气中同氧或者其它活性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出现黄化现象,同时力学性能也将大幅度降低,最后导致其实际使用寿命缩短,长期以来这些问题限制了聚酯的使用,必须得到解决以使聚酯可以适合于用于室外制品。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向聚酯材料中加入有机光稳定剂和在板材接受日光辐射的外表面附着一层有机光稳定剂两种方法来加以解决光老化问题。采用有机光稳定剂或在合成聚酯的工艺过程中引入其它基团来改善聚酯抗紫外性的方法,此类方法都存的问题是,有机光稳定剂长期使用后自身会老化降解,从而引起其紫外线屏蔽功能失效。中国专利CN1409737公开了一种抗紫外辐射的共聚酯掺混物,其包括具有1,4-环己烷二甲醇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基共聚聚酯和苯并恶嗪酮、二聚体的苯并***、三嗪及其混合物的紫外线辐射吸收剂,用此方法制备的共聚酯掺混物片材经紫外线照射1536小时后,片材的颜色变化比未改性的小3.4倍。但此方法由于采用了有机类的紫外线吸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它们在树脂基体中的稳定性较差,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分解,制品的耐温性能受到限制。而第二种方法又分为两种:涂覆法和共挤法。涂覆法工艺简单,但涂层牢固度差,不均匀,易脱落。共挤法形成的吸收层各项性能都优于涂覆法制作的涂层,共挤法是通过共挤机在板材的表面形成一个融合均匀并且牢固的抗紫外线共挤层(即UV层),但抗紫外线共挤层(UV层)的厚度控制严格而且需要配备价格高昂的专用的双层共挤出设备,从而限制了其发展。同时,该方法还存在可能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美国伊士曼公司的发明专利CN1612806A中开发了一种紫外线防护的多层结构,其包含用共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生产的一个层和一个防护性含紫外线吸收性化合物的聚碳酸酯覆盖层。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防护层与基材的附着力,但依然存在需要配备价格高昂的专用的双层共挤出设备的不足。
聚酯/聚碳酸酯合金材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很有前途的工程塑料,其综合性能优异,除了具备聚酯的耐化学性和易加工性外,还具备聚碳酸酯的高强度和耐热性。因此,聚酯/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在汽车工业、电器电子行业和机械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德国BASF公司在CN1285858A中开发的抗冲性的聚酯和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其组成为两种不同的聚酯、一种聚碳酸酯和一种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30℃的弹性聚合物。所用橡胶组分为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或带有苯乙烯-丙烯腈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壳的接枝共聚物以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Allen等人的美国专利4786692公开了聚碳酸酯与1,4-环己烷二甲醇和乙二醇(1∶4摩尔比)的聚酯的共混物。据称该共混物的热变形温度较低,但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较好。相类似的发明还有US4764556,JP583098357,DE3302124,EP0133993等。
无机半导体纳米粒子对紫外线UV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190-280nm)波段都有很好的屏蔽作用,吸收紫外线后不分解、不变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以纳米TiO2为例,纳米TiO2是n型宽带隙半导体,其电子结构由充满电子的价电子带和没有电子的空轨道形成的导带构成,存在禁止带间隙。当一能量大于或等于禁止带间隙的光子(波长小于410nm的紫外光)入射到TiO2粒子上时,比禁止带间隙能量大的光子被吸收,价电子带的电子跃迁至导带,而使TiO2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当TiO2粒子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后,小尺寸效应导致材料的界面迅速增多,而光的漫反射主要发生在颗粒的界面,界面的增多导致漫反射的加剧,仪器检测到的反射光减小,体现在吸收光谱上则是吸光度的增加;且由于表面组元的带隙明显小于体积组元的带隙,导致吸收带红移;因此粒径为10~15nm的金红石TiO2比体相金红石TiO2在紫外区的吸收作用增强。同样,10~30nm氧化锌也具有良好的紫外区的吸收作用。同时,刚性粒子达到纳米尺度后,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缺陷增多,粒子与树脂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的机会增多,如果纳米材料与树脂之间具有良好粘结性和相容性,粒子间以及两相界面间存在着化学键力,从而能够发挥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效应和协同效应以及赋予复合材料较优异的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与聚碳酸酯形成的合金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该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共聚酯  1~95%,
聚碳酸酯                0~95%,
纳米氧化物粉体          0.1~2%,
其他添加剂              0~5%
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其他添加剂为抗氧剂、光稳定剂或亚磷酸酯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纳米氧化物粉体为: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粒径为5~30nm。
上述的纳米氧化物粉体为表面改性纳米氧化物粉体,所用的改性剂为: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或聚合物有机改性剂;纳米氧化物粉体与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2~1。
上述的硅烷类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聚合物有机改性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酰胺。
上述的亚磷酸酯稳定剂有: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Irgafosl68或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所述的抗氧剂为四[p-(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rganox101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HALS光稳定剂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如Tinuvin744)或苯并***类(BZT)光稳定剂苯并***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上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纳米氧化物粉体或表面改性纳米氧化物粉体分散在乙二醇溶液中,并脱除溶液中的残留水分,使含水量低于5%;
b.将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纳米粉体的乙二醇浆料加入到制备共聚酯的共聚单体反应体系中,按常规的酯化或酯交换法制备共聚酯,即得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
上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得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与聚碳酸酯用长径比大于30的双螺杆挤出设备在235~275℃下熔融挤出,螺杆转速为50-200rpm,然后将挤出物料用水冷却后造粒,即得共聚酯/聚碳酸酯纳米复核合金材料。
本发明的注射制品具有广泛的商业用途尤其是户外产品,例如,可以用作标牌、天窗、包装物等。挤出成型得到的片材可以按原样使用如作为阳光板和隔音屏或者热成型以提供机器设备等的包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将干燥后的5~30nm的TiO2,ZnO各1Kg加入高混机混合,在高速搅拌下将质量分数均为2.5%的KH-570和KH-550分数次加入到无机粉体中,待全部加完后保持80℃继续搅拌反应20min,真空抽虑,最后100℃真空干燥并密封保存。称取5g上述处理过的混合纳米粉体,与2.5摩尔乙二醇在乳化机中高速分散,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一个装有一个氮气入口、一个冷凝物出口、一个加料口的3升反应釜在氮气氛围下预先加热到100℃,于其中加入3摩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5摩尔乙二醇纳米分散液、2摩尔环己烷二甲醇(CHDM)、0.2摩尔9-二[(4-羟乙氧基)苯基]芴、相当于20ppm锰的二乙酸锰、相当于10ppm锌的乙酸锌、相当于120ppm锗的二氧化锗,升温到180℃保持30分钟,190℃保持30分钟,然后将温度升高至230℃,保温60分钟后,加入相当于40ppm磷的磷酸三乙酯,并将温度升至290℃,保温30分钟后,抽真空,使压力在30分钟内降低到80帕。维持此真空度和温度40分钟,然后用氮气解除真空到常压得到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二: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在250mL的烧瓶中加入5g经真空干燥的5~30nm的ZnO纳米粉体和150mL含5%的KH-550的甲苯溶液;在电磁搅拌、高纯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于110℃下回流反应8h,产物真空抽虑;再以甲苯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抽提12h,最后于100℃真空干燥并与2.5摩尔乙二醇在乳化机中高速分散,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在250mL的烧瓶中加入各2.5g经真空干燥的5~30nm的ZnO、TiO2纳米粉体和150mL含5%的KH-570的甲苯溶液;在电磁搅拌、高纯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于110℃下回流反应8h,产物真空抽滤;再以甲苯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抽提12h,最后于100℃真空干燥并与2.5摩尔乙二醇在乳化机中高速分散,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将10g钛酸酯偶联剂和190g乙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80℃,搅拌均匀后,分批加入40g经烘干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连续高速搅拌,真空抽滤,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过滤,在50℃下干燥4h,经研磨后得到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再与乙二醇高速混合均匀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例1。
实施例五: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在250mL的烧瓶中加入5g经真空干燥的5~30nm的TiO2纳米粉体和150mL含5%的KH-550的甲苯溶液;在电磁搅拌、高纯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于110℃下回流反应8h,产物真空抽虑;再以甲苯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抽提12h,最后于100℃真空干燥制得烷基化纳米TiO2。于500ml三颈烧瓶中,加蒸馏水和10g/L的异丁醇作为分散剂,配置8.0g/L的纳米TiO2分散液,磁力搅拌充分分散,同时通N2保护,水浴加热,升温至70℃后加入K2S2O8(0.75g/L),再滴加精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0g/L进行无皂核壳乳液聚合反应,8h后将产物真空抽虑;再以甲苯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抽提12h,最后100℃真空干燥并与2.5摩尔乙二醇在乳化机中高速分散,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六: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取10g经烘干的纳米TiO2粉体(5~30nm),77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38mL乙二醇,放入三口烧瓶中,加热至熔融(约140℃);滴加5滴钛酸丁醋催化剂,磁力搅拌,缓慢升温至180℃左右开始有甲醇滴出;继续缓慢加热至200℃,停留50min;再升温至220℃,在一定真空度下反应1h;然后升温到270℃反应1h;最后将上述所得到的低聚物与纳米粒子的混合物进行必要的后处理,方法如下:将混合物研磨并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适量PET的良溶剂-苯酚与1,1,2,2-四氯乙烷混合溶液(摩尔比为3∶2,以下简称3∶2溶液),超声波振荡直至低聚物全部溶解,离心分离,然后以3∶2溶液再洗涤一遍,再以N,N-二甲基甲酰胺洗2遍,最后以丙酮洗2遍。最后于80℃真空干燥3h,即得表面接枝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的纳米TiO2。与5摩尔乙二醇在乳化机中高速分散,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七: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将10g实例6表面接枝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的纳米TiO2,与2.5摩尔乙二醇在乳化机中高速分散,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八: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将20g实例6表面接枝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的纳米TiO2,与2.5摩尔乙二醇在乳化机中高速分散,制得分散液。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九: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一个装有一个氮气入口、一个冷凝物出口、一个加料口的5升反应釜在氮气氛围下预先加热到100℃,于其中加入5摩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5摩尔乙二醇纳米分散液、4摩尔环己烷二甲醇(CHDM)、0.2摩尔9-二[(4-羟乙氧基)苯基]芴、相当于20ppm锰的二乙酸锰、相当于10ppm锌的乙酸锌、相当于120ppm锗的二氧化锗,升温到180℃保持30分钟,190℃保持30分钟,然后将温度升高至230℃,保温60分钟后,加入相当于40ppm磷的磷酸三乙酯,并将温度升至290℃,保温30分钟后,抽真空,使压力在30分钟内降低到80帕。维持此真空度和温度40分钟,然后用氮气解除真空到常压得到共聚酯。
实施例十: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同实施例一。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一个装有一个氮气入口、一个冷凝物出口、一个加料口的5升反应釜在氮气氛围下预先加热到100℃,于其中加入2.5摩尔对苯二甲酸、0.5摩尔间苯二甲酸、2.5摩尔乙二醇纳米分散液、2摩尔环己烷二甲醇(CHDM)、0.2摩尔9-二[(4-羟乙氧基)苯基]芴、相当于10ppm锌的乙酸锌、相当于120ppm锗的二氧化锗,升温到180℃保持30分钟,190℃保持30分钟,然后加入5ppm三氧化二锑、15ppm钛酸正丁酯,并将温度升高至230℃,保温60分钟后,加入相当于40ppm磷的磷酸三乙酯,并将温度升至290℃,保温30分钟后,抽真空,使压力在30分钟内降低到80帕。维持此真空度和温度40分钟,然后用氮气解除真空到常压得到共聚酯。
实施例十一: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同实施例二。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二: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同实施例三。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三: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同实施例四。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例十。
实施例十四:具体步骤如下: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同实施例五。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五:
a.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处理及乙二醇分散液的制备:同实例六。
b.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同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六: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合金材料:将2.5Kg的聚碳酸酯树脂、2.5Kg纳米聚酯(实施例6所得)、抗氧剂ULTRANOX626和Irganoxl010各0.2份(相对混合树脂总量)、光稳定剂Tinuvin329为0.1份在共混机中混合均匀,再经过挤出机挤出制备合金。桶温设定如下表1所示。
表1
挤出机区域 温度℃
挤出机区域1 275
挤出机区域2 275
挤出机区域3 245
挤出机区域4 240
挤出机区域5 240
挤出机区域6 235
挤出机区域7 235
实施例十七: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合金材料:将2.5Kg的聚碳酸酯树脂、2.5Kg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实施例七所得)、抗氧剂ULTRANOX626和Irganoxl010各0.2份(相对混合树脂总量)、光稳定剂Tinuvin329为0.1份在共混机中混合均匀,再经过挤出机挤出制备合金。桶温设定如表1所示。
实施例十八: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合金材料:将2.5Kg的聚碳酸酯树脂、2.5Kg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实例8)、抗氧剂ULTRANOX626和Irganoxl010各0.2份(相对混合树脂总量)、光稳定剂Tinuvin329为0.1份在共混机中混合均匀,再经过挤出机挤出制备合金。桶温设定如表1所示。
拉伸强度按照ISO527,缺口冲击按ISO180标准测试,透光率按GB2410-80进行。耐化学性试验参考CN1606598A中提出的方法,在保持对试件施加相同应力的同时,测定浸渍在溶液(四氯化碳(75重量份)/正丁醇(25重量份),25℃)中的厚度为3.2mm的试件(模塑产品)产生裂缝所花费的时间(验次数:5)。老化后耐冲击性试验按照GB/T16422.2-1999标准,采用氙灯耐气候试验机对标准测试样条进行气候加速老化1500小时。
实例号 实施例六 实施例七 实施例八
拉伸强度(MPa) 45 47 34
断裂伸长率(%) 450 470 480
缺口冲击强度(KJ/m2) 3 20 49
透光率% 87 81 78
实例号 实施例十六 实施例十七 实施例十八
拉伸强度(MPa) 50 54 58
断裂伸长率(%) 200 210 240
缺口冲击强度(KJ/m2) 4 24 60
耐化学性(h): 大于72 大于72 大于72
透光率% 74 69 62

Claims (7)

1.一种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共聚酯    1~95%,
聚碳酸酯                  0~95%,
纳米氧化物粉体            0.1~2%,
其他添加剂                0~5%
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其他添加剂为抗氧剂、光稳定剂或亚磷酸酯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氧化物粉体为: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粒径为5~3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氧化物粉体为表面改性纳米氧化物粉体,所用的改性剂为: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或聚合物有机改性剂;纳米氧化物粉体与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类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聚合物有机改性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酰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磷酸酯稳定剂有: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Irgafosl68或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所述的抗氧剂为四[p-(3,5-二叔丁基一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rganoxl01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HALS光稳定剂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如 Tinuvin744)或苯并***类(BZT)光稳定剂苯并***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纳米氧化物粉体分散在乙二醇溶液中,并脱除溶液中的残留水分,使含水量低于5%;
b.将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纳米粉体的乙二醇浆料加入到制备共聚酯的共聚单体反应体系中,按常规的酯化或酯交换法制备共聚酯,即得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得到的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与聚碳酸酯用长径比大于30的双螺杆挤出设备在235~275℃下熔融挤出,螺杆转速为50-200rpm,然后将挤出物料用水冷却后造粒,即得共聚酯/聚碳酸酯纳米复核合金材料。
CN 200710042748 2007-06-26 2007-06-26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0925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42748 CN101092506A (zh) 2007-06-26 2007-06-26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42748 CN101092506A (zh) 2007-06-26 2007-06-26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2506A true CN101092506A (zh) 2007-12-26

Family

ID=3899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42748 Pending CN101092506A (zh) 2007-06-26 2007-06-26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2506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0916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nanocomposites
CN101845213A (zh) * 2010-04-30 2010-09-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共聚酯和聚碳酸酯的高分子聚合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4512A (zh) * 2011-10-24 2012-06-20 梅州紫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高稳定性数据存储聚碳酸酯盘基材料及制作方法
CN102604139A (zh) * 2012-03-13 2012-07-25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3145960A (zh) * 2013-03-25 2013-06-12 山东汇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5090A (zh) * 2012-01-11 2013-07-17 贵州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 一种光学聚酯薄膜材料用无机纳米粒子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5091A (zh) * 2012-01-11 2013-07-17 贵州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 一种高透明高阻隔聚酯材料用无机纳米粒子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0921A (zh) * 2012-07-25 2014-02-1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树脂母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其所形成的膜层
CN103804745A (zh) * 2012-11-14 2014-05-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外观和气味改善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
CN103980592A (zh) * 2014-04-30 2014-08-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3d打印的高填充量微纳粉体/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05418934A (zh) * 2015-12-31 2016-03-23 湖北大学 一种高透明性隔热型热塑性聚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52013A (zh) * 2018-06-19 2018-11-06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改性陶瓷材料及其改性制备方法和陶瓷浆料
CN111087585A (zh) * 2019-12-31 2020-05-01 浙江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7586A (zh) * 2021-09-26 2021-11-30 齐耐润工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聚四氟乙烯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9626B2 (en) 2008-03-28 2013-03-05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nanocomposites
US8716388B2 (en) 2008-03-28 2014-05-0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nanocomposites
WO2009120916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nanocomposites
CN101845213A (zh) * 2010-04-30 2010-09-2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共聚酯和聚碳酸酯的高分子聚合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4512A (zh) * 2011-10-24 2012-06-20 梅州紫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高稳定性数据存储聚碳酸酯盘基材料及制作方法
CN103205090A (zh) * 2012-01-11 2013-07-17 贵州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 一种光学聚酯薄膜材料用无机纳米粒子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5091A (zh) * 2012-01-11 2013-07-17 贵州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 一种高透明高阻隔聚酯材料用无机纳米粒子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4139A (zh) * 2012-03-13 2012-07-25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3570921B (zh) * 2012-07-25 2016-05-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树脂母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其所形成的膜层
US10053572B2 (en) 2012-07-25 2018-08-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asterbatch,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a film fabricated from the masterbatch
CN103570921A (zh) * 2012-07-25 2014-02-1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树脂母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其所形成的膜层
CN103804745A (zh) * 2012-11-14 2014-05-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外观和气味改善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
CN103145960B (zh) * 2013-03-25 2015-12-09 山东汇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5960A (zh) * 2013-03-25 2013-06-12 山东汇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0592B (zh) * 2014-04-30 2016-02-2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3d打印的高填充量微纳粉体/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03980592A (zh) * 2014-04-30 2014-08-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3d打印的高填充量微纳粉体/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05418934A (zh) * 2015-12-31 2016-03-23 湖北大学 一种高透明性隔热型热塑性聚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18934B (zh) * 2015-12-31 2018-05-25 湖北大学 一种高透明性隔热型热塑性聚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52013A (zh) * 2018-06-19 2018-11-06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改性陶瓷材料及其改性制备方法和陶瓷浆料
CN111087585A (zh) * 2019-12-31 2020-05-01 浙江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7586A (zh) * 2021-09-26 2021-11-30 齐耐润工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聚四氟乙烯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2506A (zh) 共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7229581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hermoplastic film using plastic bottle recyclate
TW572932B (en) Catalyst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polyester, polyester produced by using i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US7238419B2 (en) White opaque film having low transparency and improved dielectric strength
CN101423656A (zh) 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9608153B2 (en) Multilayer white polyester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film and use of this film as part of a back sheet for photovoltaic cells
CN1271368A (zh) 聚酯大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57567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重合方法、並びに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arrot et al. Polyvinyl butyral
TWI436891B (zh) 太陽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
CN104693704B (zh) 一种非晶透明petg共聚酯功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82141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CN102295760A (zh) 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聚酯膜和太阳能电池发电组件
CN102190868A (zh) 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聚酯膜和太阳能电池发电组件
JP2011006659A (ja)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20130089583A (ko) 이축연신 백색 폴리에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필름, 및 태양전지 모듈용 이면보호 필름
WO2015114113A1 (en) A multilayer transparent polyester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film and use of said film in particular in the backsheets of photovoltaic panels
CN105504249B (zh) 一种耐水解含氟共聚酯树脂、耐水解含氟共聚酯复合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6111B (zh) 制备热塑性聚酯的方法
EP0713501B1 (en) 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containing polymers having reduced fluorescence
JP2012227359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0713506B1 (en)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ethylene 2,6-naphthalenedicarboxylate) containing polymer blends having reduced fluorescence
CN115216044A (zh) 一种高透光高击穿电压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29473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CN112679914B (zh) 一种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