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5073A -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5073A
CN101075073A CNA2007101038152A CN200710103815A CN101075073A CN 101075073 A CN101075073 A CN 101075073A CN A2007101038152 A CNA2007101038152 A CN A2007101038152A CN 200710103815 A CN200710103815 A CN 200710103815A CN 101075073 A CN101075073 A CN 101075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ocus
lens
lens uni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38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5727C (zh
Inventor
井出昌孝
松本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7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5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7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72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4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different areas in a pupil pla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从所安装的镜头单元取入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并采用根据上述信息从多个焦点检测方法中所选择的方法来检测上述镜头单元的焦点。作为焦点检测方法的例子,有利用相位差方式的方法和利用对比度方式的方法,然而不限于此。

Description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自动焦点调节(AF)功能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银盐胶卷的单反照相机、数字单反照相机中的AF机构,大多使用TTL(Through The Lens:通过镜头)相位差AF机构。在该情况下,在单反照相机主体内设置有用于进行TTL相位差AF的散焦检测机构。而且,设置在对于这些单反照相机可拆装的更换镜头的镜筒内的对焦镜头由设置在该更换镜头的镜筒内或单反照相机主体内的马达来驱动,从而进行焦点调节动作。另外,TTL相位差AF有时也简称为相位差AF。
另一方面,在袖珍数字照相机和摄像机等中,大多进行所谓的成像器AF(imager AF),即根据摄像元件的信号的高频分量进行对比度检测的方式的AF。这里,成像器AF是在以规定驱动量间隔使对焦镜头移动的同时计算在各对焦镜头位置的焦点评价值,并求出该焦点评价值达到峰值的对焦镜头位置的方式的AF。
另外,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分别具有以下特征。
TTL相位差AF是比成像器AF高速的AF。
成像器AF是比TTL相位差AF精度高的AF。
根据这种特征,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根据用途而分开使用。这里,作为与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的分开使用相关的技术,例如有以下技术是已知的。
在日本特开平7-4360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将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组合来进行焦点调节的自动调焦装置。具体地说,在该自动调焦装置中,在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了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微调。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3-302571号公报中,与上述日本特开平7-43605号公报所公开的自动调焦装置一样,也公开了一种在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了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微调的结构的自动焦点调节装置。然而,在该日本特开2003-302571号公报所公开的自动焦点调节装置中,在判断为可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对焦的情况下,比成像器AF优先执行利用TTL相位差AF的对焦,从而实现焦点调节的高速化。
然而,在镜头更换式的单反照相机中,供使用银盐胶卷的单反照相机用的大量的更换镜头已被出售并普及。这里,这些已普及的更换镜头大多被设计成与TTL相位差AF对应。即,大量的更换镜头镜筒内的对焦镜头的焦点调节机构等被设计成驱动与检测散焦量相当的镜头驱动量的***。具体地说,作为更换镜头镜筒内的焦点调节用的驱动源,大多采用直流马达(DC马达)。另一方面,作为成像器AF中的对焦镜头的驱动源,步进马达是最佳的,实际上大多采用步进马达。
因此,在照相机主体侧的焦点检测机构是成像器AF的情况下,若使用被设计成与TTL相位差AF对应的更换镜头来执行成像器AF,则其控制性显著下降。该控制性的下降起因于DC马达的停止精度比步进马达的停止精度差。
即,在照相机主体侧的焦点检测机构是成像器AF的情况下,若更换镜头使用上述已普及的更换镜头,则并不一定能高速且高精度地进行焦点调节。
例如,还存在微距(macro)类型的更换镜头,对于该更换镜头,在成像器AF的执行中,在对更换镜头内的对焦镜头进行从最近镜头位置到无限远镜头位置(无限远被摄体)的焦点调节来进行对焦的情况下,需要数秒时间。
另外,上述日本特开平7-4360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3-30257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不是考虑到了上述问题而作出发明的技术。因此,上述日本特开平7-4360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3-30257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未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依赖于使用的更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和对焦镜头驱动机构,可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本发明从安装在数字照相机上的镜头单元把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取入到数字照相机内,采用根据上述信息从多个焦点检测方法中所选择的方法来检测上述镜头单元的焦点。
本发明的结构的一例可表现如下。一种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的具有作为摄影光学***的对焦镜头的镜头单元可拆装,该数字照相机具有:摄像部,其具有把经由上述镜头单元所入射的被摄体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第1焦点检测部,其用于采用第1焦点检测方法来检测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信息;第2焦点检测部,其用于采用第2焦点检测方法来检测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信息;控制部,其选择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和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检测出的焦点信息,并根据该选择的焦点信息来生成控制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位置的焦点控制信号;以及收发部,其用于把上述焦点控制信号发送到上述镜头单元,并接收从上述镜头单元所发送的与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其中,上述控制部根据经由上述收发部所取得的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来进行上述选择。
根据本发明,可防止上述更换镜头的类型与实际进行的焦点调节的方法不匹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依赖于使用的更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和对焦镜头驱动机构,可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参照以下说明、所附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上述和其他特征、方面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第2焦点检测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AF评价值对对焦镜头位置的图表。
图4是示出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计算两个被摄体像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相位差的概念的图。
图6是仅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中的主要与TTL相位差AF相关的结构部的图。
图7是示出i与F(i)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镜头类型对应表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的成像器AF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镜头控制部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成像器AF中的动作控制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驱动源判定用的驱动源数据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图。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假定了数字单反照相机作为数字照相机来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中,附有参照标号1的是照相机主体。并且,附有参照标号2的是作为镜头单元的更换镜头。
这里,上述更换镜头2具有:摄影镜头***3,镜头驱动部4,镜头控制部5,编码器15以及存储部5A。
上述摄影镜头***3具有对焦镜头3A。而且,在焦点调节时,使上述对焦镜头3A移动来进行焦点调节。上述镜头驱动部4是用于使上述对焦镜头3A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镜头驱动部。上述镜头控制部5是与上述照相机主体1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并且是用于控制上述镜头驱动部4的镜头控制部。上述编码器15是根据上述对焦镜头3A的移动而产生脉冲信号、并把上述脉冲信号输出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的编码器。上述存储部5A存储有包含后述的镜头类型和镜头特性的信息。
另外,上述镜头控制部5通过对上述编码器15的输出脉冲进行计数来识别上述对焦镜头3A的位置。
另一方面,上述照相机主体1具有:半透半反镜6,摄像元件(摄像部)7,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9,LCD面板10,取景器光学***11,第1焦点检测部12,图像处理部13,第2焦点检测部14,控制部16,以及快门释放开关18。
上述半透半反镜6是用于把摄影光束分割为射到上述摄像元件7的光束和射到上述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9的光束的部件。根据这种结构,可同时进行摄像动作和相位差AF用的动作。上述LCD面板10是内置有背灯(back light)的电子观察取景器用的LCD面板。上述取景器光学***11是用于供用户观察上述LCD面板10的部件。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12是根据上述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9的输出来计算焦点偏移量等的部件。
上述图像处理部13对上述摄像元件7输出的影像信号实施白平衡、亮度处理以及彩色矩阵处理等,形成作为摄影图像的图像数据和取景器用的图像数据。并且,除了形成这些图像数据以外,上述图像处理部13还处理上述摄像元件7输出的信号来取得图像信息。
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所形成的取景器用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上述LCD面板10,并显示在上述LCD面板10上。而且,上述取景器用的图像数据由用户经由上述取景器光学***11进行观察。并且,作为摄影图像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未作图示)等内。
而且,上述图像处理部13根据从后述的控制部16所送出的基准时钟(未作图示),还进行上述摄像元件7的驱动控制信号的生成。具体地说,上述图像处理部13生成上述摄像元件7中的积分开始/结束(曝光开始/结束)的定时信号、各像素的受光信号的读出控制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VD、传送信号等)等的时钟信号,并把这些信号输出到上述摄像元件7。
这里,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上述垂直同步信号VD还输出到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14、上述控制部16以及上述镜头控制部5。另外,作为与垂直同步信号VD一致的信号VDP经由后述的镜头接点部(收发部)8输出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上述镜头接点部8是使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上述控制部16和设置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上述镜头控制部5的通信线等连接的镜头接点部。另外,上述镜头接点部8具有包含从上述照相机主体1提供给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电源的多个电源的连接、以及包含通信用的时钟/数据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的多个信号的传递所需要的多个接点。
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14是通过判断从上述图像处理部13所获得的亮度信号的变化的大小来计算表示对焦程度的AF评价值的部件。另外,把作为计算AF评价值的区域的焦点检测区域预先决定为与相位差检测中的焦点检测区域一致的区域。并且,上述控制部16是控制上述照相机主体1和上述更换镜头2的整体的部件。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快门释放按钮(未作图示)为两级式的按下按钮,通过半按下上述快门释放按钮来接通第一快门释放开关(以下称为1RSW),进行后述的焦点检测动作。并且,通过全按下上述快门释放按钮(未作图示)来接通第二快门释放开关(以下称为2RSW),进行后述的摄影动作。这里,上述1RSW对应于上述快门释放开关18。
首先,参照图2和图3对成像器AF(利用基于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方法的AF)进行说明。
首先,在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14的内部,如图2所示,按顺序连接有高通滤波器(HIPF)131、A/D转换器132、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门133、以及加法器134。这里,设置在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14的内部的各部构成部件是用于求出AF评价值的电路块。
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从摄像元件7的输出信号所生成的亮度信号输入到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14的上述HPF131。然后,该亮度信号在上述图像处理部13中按以下进行处理。
首先,上述亮度信号由上述HPF131提取出上述亮度信号内包含的高频分量。图像的清晰度越高,所包含的该提取出的高频分量就越多。因此,通过针对规定的图像范围来对该高频分量进行积分,从而可将该图像范围内的平均的图像清晰度的高低数值化。
然后,通过了上述HPF131的高频分量由上述A/D转换器132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被输入到上述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门133。该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门133是仅提取出与摄像画面上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对应的信号的电路。因此,上述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门133仅提取出与在上述焦点检测区域内拍摄的被摄体相关的信息。另外,上述焦点检测区域对应于上述进行积分的规定的图像范围。
这里,上述焦点检测区域可以采用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根据规定的选择算法(例如最近选择算法)所选择的焦点检测区域。并且,当然也可以采用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由用户所选择的焦点检测区域。
然后,由上述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门133所提取出的数字信号被输入到上述加法器134。然后,由上述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门133和该加法器134对1帧中的上述焦点检测区域部分的上述数字信号进行累积(积分)。另外,由该加法器134所累积的值作为表示图像清晰度的AF评价值被输入到上述控制部16。上述控制部16使用这样计算出的AF评价值,可进行公知的爬山方式的自动对焦、即成像器AF。
另外,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上述亮度信号输出到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14,并针对影像信号把同步信号输出到上述焦点检测区域选择门133、上述加法器134以及上述控制部16。
这里,上述控制部16在进行成像器AF的情况下,经由上述镜头控制部5通过上述镜头驱动部4来使上述对焦镜头3A移动。然后,从编码器15的输出中取得上述对焦镜头3A的位置信息,并从上述加法器134输入AF评价值,如图3所示,获得对上述对焦镜头3A的位置的AF评价值作为AF评价坐标值((P1,H1)(P2,H2)(P3,H3))。
然后,上述控制部16使用上述AF评价坐标值通过插值运算来计算当AF评价值达到最大值、即峰值时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之后,使上述对焦镜头3A移动到当上述AF评价值达到峰值时的镜头位置、即对焦目标位置PM。
下面,对TTL相位差AF进行说明。
首先,上述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9如图4中的虚线包围所示,具有:视野遮光板101,聚光镜头102,光圈遮光板103A和103B,二次光学***104A和104B,以及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和105B。
上述视野遮光板101如图4所示,设置在由摄影镜头***3形成被摄体像的预定成像面附近。而且,上述聚光镜头102设置在上述视野遮光板101附近。而且,上述光圈遮光板103A和103B是多孔的光圈遮光板,设置在上述聚光镜头102的光路上的后方。而且,上述二次光学***104A和104B具有二次成像镜头,并设置在上述光圈遮光板103A和103B的光路上的后方。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和105B设置在上述二次成像镜头的光路上的后方。另外,上述摄影镜头***3如图4所示,可定义不同的两个光瞳区域106A和106B。
在这种结构下,由分别通过了上述摄影镜头***3具有的光瞳区域106A、106B的光束所产生的两个被摄体像分别在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105B上再次成像。利用该再次成像的两个被摄体像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上述摄影镜头***3的对焦状态而变化的情况来进行焦点检测。另外,该两个被摄体像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相位差可通过求出其相关来计算。以下,参照图5对该计算概念进行说明。
即,假定图5中的附上斜线的阴影线所示的两个被摄体像(A像、B像)不重叠的区域的面积为S(A像、B像的对应像素中的输出差的绝对值的总和)。然后,通过使一方的像(本例中是A像)每次移动光电转换元件的1像素(1位)的方式来移动,从而求出面积S的最小值。
这里,当A像和B像一致时,上述面积S必然为最小值。而且,为了具有该最小值所需要的一方的像(本例中是A像)的移动量是A像与B像的相对偏移量、即相位差。这样,把上述两个光瞳区域106A和106B的重心间隔作为三角测量中的基线长,根据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和105B上的相对偏移量、即相位差,可求出上述摄影镜头***3的焦点偏移量。
图6是将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中主要与TTL相位差AF相关的结构部挑选出来示出的图。这里,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和105B包含在上述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9内。A/D转换器111包含在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12内。来自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和105B中的各像素的模拟输出由上述A/D转换器111转换成数字信号。而且,在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12中内置有例如微计算机、即运算处理部112。采用上述结构,求出两个像(A像、B像)的相位差,并根据该相位差进行上述对焦镜头3A的控制。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把通过上述A/D转换器111进行了A/D转换的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的输出值设定为L(1)、L(2)、…、L(n),并把由上述A/D转换器111进行了A/D转换的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B的输出值设定为R(1)、R(2)、…、R(n)。这里,1至n对应于各光电转换元件,用变量i表示。
这里,表示针对相位差=i·p(p是像素间距)这样的两个像的相对偏移量(相位差)的像的一致度的相关函数F(i)例如由(1)式给出。
F ( i ) = Σ j | L ( j ) - R ( j + i ) | . . . ( 1 )
根据该(1)式,假定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和105B上的两个像相对偏移k像素间距,则F(k)=0。然而,由于像素噪音等的影响,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A中的像信号的形状与上述光电转换元件列105B上的像信号的形状不会完全相同,因而通常为F(k)>0。
图7示出上述的i与F(i)的关系的一例。如上所述,(i,F(i))实际上是离散数据,然而在图7中为了方便起见表示为连续的图表。另外,在i的规定范围内求出F(i)的最小值之后,为了进行高精度检测,而使用最小值前后的相关函数值来进行插值计算。
以下,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16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当由用户接通了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电源(未作图示)时,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上述控制部16与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上述镜头控制部5进行通信(步骤S100)。具体地说,该步骤S100中,上述控制部16读出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存储部5A内的与该镜头相关的各种数据,并把该数据存储在上述控制部16内的存储部(未作图示)内。
另外,以后把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上述控制部16与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上述镜头控制部5之间的通信称为主体/镜头通信。并且,在该主体/镜头通信中,作为进行通信的与上述更换镜头2相关的数据,可列举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类型、焦距、可摄影距离、对焦镜头的移动范围、与摄影距离范围全区域对应的对焦脉冲总数、马达类型等的信息、以及与AF相关的各种校正值的信息。
接下来,由用户半按下上述快门释放按钮,等待直到上述快门释放开关18(上述1RSW)接通(步骤S101)。然后,当上述1RSW接通时,把上述步骤S101分支到“是”(YES),利用自动对焦进行的对焦动作开始。
首先进行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类型判定(步骤S102)。具体地说,在该步骤S102的镜头类型判定中,参照通过上述步骤S100中的主体/镜头通信所取得的镜头类型数据,根据图9所示的镜头类型对应表来判别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类型。这里,上述镜头类型对应表是把3种镜头类型数据(0,1,2)与各镜头类型数据的AF适应性对应起来的表。
另外,镜头类型0表示该更换镜头仅对应于相位差AF。并且,镜头类型1表示该更换镜头仅对应于成像器AF。而且,镜头类型2表示该更换镜头对应于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双方。
在上述步骤S102中的处理结束后,判定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类型是否是镜头类型1(步骤S103)。在该步骤S103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是镜头类型1的情况下,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0。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03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不是镜头类型1的情况下,判定上述更换镜头2是否是镜头类型0(步骤S104)。在该步骤S104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是镜头类型0的情况下,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5。
在上述步骤S104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不是镜头类型0的情况下(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镜头类型2的情况下),执行相位差检测(步骤S105)。在该步骤S105中的相位差检测中,通过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12从上述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9取得信号,并计算焦点偏移量。并且,在上述步骤S105中评价是否能检测出相位差,并计算相位差检测的可靠性的高低。
接下来,判定在上述步骤S105中的相位差检测中是否求出了可靠性高的焦点偏移量,换句话说是否能检测出相位差(步骤S106)。在该步骤S106中判定为能检测出相位差的情况下,判定在上述步骤S105中检测出的焦点偏移量是否在后述的规定范围内(步骤S107)。另外,该规定范围是被预先确定的如果当焦点偏移量在该范围内则可利用成像器AF充分高精度且高速地进行对焦动作的范围。
在上述步骤S107中判定为焦点偏移量在上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设置表示该意思的范围内标记(步骤S130)。然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0。
然而,在上述步骤S107中判定为焦点偏移量不在上述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所获得的焦点偏移量计算为了达到对焦状态所需要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步骤S108)。然后,根据在该步骤S108中计算出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来进行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驱动(步骤S109)。
具体地说,在上述步骤S109中,把在上述步骤S109计算出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作为相位差AF镜头驱动指令,经由上述镜头接点部8发送到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上述镜头控制部5。然后,上述镜头控制部5控制上述镜头驱动部4来驱动上述对焦镜头3A。在该步骤S109中的处理结束后,回到上述步骤S105。这样,在不满足步骤S106/步骤S107的条件的情况下,首先利用相位差AF来进行对焦镜头3A的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再次检查上述条件。
然而,在上述步骤S106判定为不能检测出相位差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107判定为焦点偏移量在上述规定范围内并结束了上述步骤S130的处理之后,执行成像器AF(步骤S110)。该成像器AF中的具体处理内容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在后面详述。在上述步骤S110中结束了成像器AF的处理之后,根据该成像器AF的结果来判断是否获得了对焦状态(步骤S111)。
在上述步骤S111中判断为能获得对焦状态的情况下,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已达到对焦的对焦显示显示在LCD面板10上(步骤S112)。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11中判断为未获得对焦状态的情况下,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为非对焦的显示显示在LCD面板10上(步骤S113)。
然后,在上述步骤S112或上述步骤S113中的处理结束后,当由用户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等来进行了摄影指示时,根据通常的摄影步骤进行摄影(步骤S114)。
在上述步骤S114中的处理结束后,当在上述步骤S130中设置了上述范围内标记的情况下,重新设置上述范围内标记(步骤S131)。然后,等待上述快门释放开关18、即上述1RSW断开(步骤S132)。在该步骤S132中判断为上述1RSW断开的情况下,回到上述步骤S101。
然而,在上述步骤S104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是镜头类型0的情况下,执行相位差检测(步骤S115)。具体地说,在该步骤S115中,根据从上述相位差AF传感器单元9所输出的信号,由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12计算焦点偏移量。并且,评价是否能检测出相位差,并计算检测的可靠性的高低。
之后,判定在上述步骤S115中的相位差检测中是否求出了可靠性高的焦点偏移量(步骤S116)。在该步骤S116中判定为能检测出相位差的情况下,判定检测出的当前焦点偏移量是否在对焦范围内(步骤S117)。这里,上述对焦范围是被预先确定的当该焦点偏移量在该范围内时则为对焦状态的数值。在该步骤S117中判定为当前焦点偏移量不在对焦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焦点偏移量计算为了达到对焦状态所需要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量和驱动方向(步骤S118)。
然后,根据在上述步骤S118计算出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量和驱动方向,来进行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驱动(步骤S119)。具体地说,把在上述步骤S118计算出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作为相位差AF镜头驱动指令,发送到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上述镜头控制部5。然后,上述镜头控制部5控制上述镜头驱动部4来进行对焦镜头3A的驱动。之后,回到上述步骤S115。
然而,在上述步骤S116中判定为不能检测出相位差的情况下,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非对焦的显示显示在上述LCD面板10上(步骤S121)。并且,在上述步骤S117中判定为当前的焦点偏移量在对焦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已达到了对焦的对焦显示显示在上述LCD面板10上(步骤S120)。然后,在该步骤S120或步骤S121的处理结束后,转移到上述的步骤S114的摄影步骤。
如上所述,在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中,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镜头类型0的情况下,仅执行相位差AF。并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镜头类型1的情况下,仅执行成像器AF。而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镜头类型2的情况下,利用相位差AF进行了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的微调。
这里,对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类型与焦点调节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进行说明。首先,为了进行成像器AF而不使用户感到失调感,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缩短焦点调节所需要的时间(例如缩短到1秒以下)。这是因为,在焦点调节所需要的时间极端长的情况下,会产生错过按下快门机会或者摄影者判断为产生故障的问题。
因此,在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时间比规定时间长的情况下,认为不适合于在取得AF评价值的同时扫描上述对焦镜头3A来搜索AF评价值的峰值的成像器AF。根据这种想法来确定上述各镜头类型。
具体地说,把摄影距离范围全区域、即从无限远到最近距离的对焦镜头的驱动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内的更换镜头设为适合于成像器AF的镜头、即镜头类型1、2。然后,把摄影距离范围全区域、即从无限远到最近距离的对焦镜头的驱动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上的更换镜头设为不适合于成像器AF的镜头、即镜头类型0。
这里,作为镜头类型0的更换镜头,可列举等倍微距(macro)等的摄影倍率高的微距镜头和长焦距的望远镜头等。并且,作为镜头类型1的镜头,可列举短焦距的广角镜头等。而且,作为镜头类型2的镜头,可列举中焦距的标准镜头等。
在这种镜头类型的分类下,在上述更换镜头2使用镜头类型0的例如长焦距的望远镜头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是不适合于成像器AF的更换镜头,因而仅利用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并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使用镜头类型1的例如短焦距的广角镜头的情况下,当利用成像器AF在摄影距离范围全区域内扫描对焦镜头时,可在充分短的时间内结束驱动,因而仅利用高精度的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而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使用镜头类型2的例如中焦距的标准镜头的情况下,如果仅利用成像器AF,则与镜头类型1相比焦点调节需要的时间长,因而利用相位差AF进行粗调且利用成像器AF进行微调,可同时获得焦点调节的时间和精度两方面的优点。
以下,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对上述步骤S110中的利用成像器AF的对焦检测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判定在上述步骤S130中是否设置了上述范围内标记(步骤S200)。这里,在判定为设置了上述范围内标记的情况下,设定成像器AF的扫描范围(步骤S201)。这里,对于上述扫描范围,以当前的对焦镜头3A的位置为中心位置利用该位置的前后ΔX来设定。该ΔX是被预先设定成可利用成像器AF充分高精度且高速地进行对焦动作的扫描范围,并被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存储部5A内,由上述控制部16读出和使用。另外,上述ΔX根据例如上述更换镜头2的焦距、对焦镜头3A的位置(距离)、相位差检测的可靠性的高低等参数而适当变更。
在上述步骤S200中判定为未设置上述范围内标记的情况下,把上述对焦镜头3A的扫描范围设定为对焦镜头可动区域全区域,即从最近到无限远(步骤S202)。该步骤S202中的处理是考虑了由于不能检测出可靠的相位差或者事先未执行相位差AF,而使得上述对焦镜头3A不位于对焦位置附近的可能性高的情况的处理。
在把这样在上述步骤S201或上述步骤S202中所设定的扫描范围通过主体/镜头通信发送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之后,把规定的指令发送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经由镜头控制部5控制镜头驱动部4,使上述对焦镜头3A移动到接近照相机主体1的一侧的上述扫描范围端部(步骤S203)。
然后,把成像器AF的镜头驱动指令发送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开始上述对焦镜头3A的扫描动作(步骤S204)。而且,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从垂直同步信号VD产生时起在规定的定时,执行上述摄像元件7的曝光(EXP)和图像数据读出(READ)。然后,根据该读出的图像数据计算成像器AF的AF评价值(步骤S205)。
接下来,等待来自上述图像处理部13的垂直同步信号VD的上升(步骤S206)。当检测出垂直同步信号VD的上升时,接收从上述镜头控制部5所发送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步骤S207)。然后,把在上述步骤S205所取得的AF评价值和在上述步骤S207所取得的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作为AF评价坐标值存储在存储部(未作图示)内(步骤S208)。另外,这种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与AF评价值的关系为参照图3所叙述的那样。
之后,参照AF评价坐标值来判定是否通过了对焦点(AF评价值的峰值)(步骤S209)。在该步骤S209中判定为未通过对焦点(AF评价值的峰值)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扫描完了在上述步骤S201或上述步骤S202所设定的所有扫描范围(步骤S210)。在该步骤S210中判断为还未扫描完所有扫描范围的情况下,由于还留有要扫描的区域,因而回到上述步骤S205。
另外,在上述步骤S205~上述步骤S210的循环中,继续进行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重复上述步骤S205~上述步骤S210的处理,从而可进行成像器AF的峰值搜索。
然而,在上述步骤S209中判定为通过了对焦点(AF评价值的峰值)的情况下,通过主体/镜头通信把停止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的指令发送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以停止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步骤S211)。
接下来,参照AF评价坐标值,通过插值处理详细地求出当AF评价值达到峰值时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然后,通过主体/镜头通信,经由上述镜头控制部5上述镜头驱动部4使上述对焦镜头3A移动到AF评价值达到峰值的位置(步骤S212)。
之后,把成像器AF的结果、即AF评价值的峰值存储在存储部(未作图示)内(步骤S213),结束成像器AF的处理,回到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主子程序。然而,在上述步骤S210中判断为已扫描完所有扫描范围的情况是未获得对焦点(AF评价值的峰值)(上述步骤S209中“否”分支)、且结束了扫描范围内的处理的情况(上述步骤S210中“否”分支)。因此,使上述对焦镜头3A移动到扫描范围的初始位置(步骤S214)。然后,把表示不能检测出成像器AF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未作图示)内,结束处理,回到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主子程序。
以下,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上述镜头控制部5对上述更换镜头2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当接通了照相机主体1的电源(未作图示)时,从照相机主体侧经由镜头接点部8向更换镜头2提供镜头电源。通过向上述更换镜头2提供镜头电源,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各部被初始化,上述镜头控制部5可进行动作。然后,等待来自上述控制部16的主体/镜头通信请求(步骤S300)。这里,当产生了来自上述控制部16的主体/镜头通信请求时,进行主体/镜头通信,接收从上述控制部16所发送的指令(步骤S301)。
然后,判定是否接收到成像器AF的镜头驱动指令、即成像器AF镜头驱动指令(在图11中记为IAF镜头驱动指令)(步骤S302)。在该步骤S302中判定为接收到成像器AF镜头驱动指令的情况下,由上述镜头驱动部4根据成像器AF镜头驱动指令来执行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驱动(步骤S309)。另外,该步骤S309是与图10所示的步骤S204(镜头移动开始)对应的步骤。
在上述步骤S309中开始了镜头驱动后,等待从上述控制部16经由上述镜头接点部8输出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的与垂直同步信号VD同步的信号VDP的下降(步骤S310)。这里,当检测出信号VDP的下降时,取得表示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的上述编码器15的输出数据(步骤S311)。然后,等待信号VDP的上升(步骤S312)。这里,当检测出信号VDP的上升时,把在上述步骤S311中所取得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发送到上述控制部16(步骤S313)。
之后,判定是否接收到停止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的指令、即镜头停止指令(步骤S314)。在该步骤S314中判定为接收到镜头停止指令的情况下,由上述镜头驱动部4来停止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步骤S315)。然后,回到上述步骤S300。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14中判定为未接收到镜头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回到上述步骤S310。以后,重复上述步骤S310~上述步骤S314的处理,直到在上述步骤S314中判定为接收到镜头停止指令。
然而,在上述步骤S302中判定为未接收到成像器AF镜头驱动指令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接收到TTL相位差AF的镜头驱动指令(步骤S303)。在该步骤S303中判定为接收到TTL相位差AF的镜头驱动指令的情况下,根据TTL相位差AF的镜头驱动指令内包含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由上述镜头驱动部4驱动上述对焦镜头3A(步骤S306)。当该步骤S306中的镜头驱动结束时,把镜头驱动结束通知发送到上述控制部16(步骤S307)。之后,回到上述步骤S30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03中判定为未接收到TTL相位差AF的镜头驱动指令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接收到初始通信指令(步骤S304)。在该步骤S304中判定为接收到初始通信指令的情况下,进行主体/镜头初始通信(步骤S308)。
另外,在上述步骤S308中进行的主体/镜头初始通信中,与上述照相机主体1的上述控制部16进行通信来进行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初始设定,并把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各种数据发送到上述控制部16。
另外,作为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数据,可列举镜头类型、焦距、可摄影距离、对焦脉冲总数、马达类型等信息和与AF等相关的各种校正值等。在上述步骤S308中的处理结束后,回到上述步骤S300。
并且,在上述步骤S304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初始通信指令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接收到上述指令以外的指令,并执行与该指令对应的动作(步骤S305)。
以下,参照图12所示的时序图对成像器AF中的动作控制的定时进行说明。另外,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的上述步骤S110(成像器AF)的处理表示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一系列的处理。
首先,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上述步骤S204中,上述控制部16向上述镜头控制部5发送成像器AF镜头驱动指令。然后,上述镜头控制部5接收成像器AF镜头驱动指令,并在图11所示的流程图的上述步骤S309中,由上述镜头驱动部4开始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驱动。
另一方面,上述编码器15伴随上述对焦镜头3A的移动而产生编码器信号、即信号脉冲。然后,上述镜头控制部5通过对上述信号脉冲进行计数来取得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
另外,从图12所示的时序图也可以明白,上述控制部16继续持续地驱动上述对焦镜头3A。并且,在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按照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产生的垂直同步信号VD的规定的定时来进行上述摄像元件7的摄像动作。
然后,当上述摄像元件7的曝光(图12所示的摄像元件7动作时序图中的EXP)结束时,上述摄像元件7的图像数据被上述图像处理部13读出(图12所示的摄像元件7动作时序图中的READ)。并且,与该读出动作并行,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执行AF评价值的计算(IAF)(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上述步骤S205)。另外,AF评价值的计算的结束定时被预先设定成在垂直同步信号VD上升前结束。
并且,上述镜头控制部5等待信号VDP的下降(图11所示的流程图的上述步骤S310),当检测出信号VDP的下降时,从上述编码器15的脉冲计数输出中取得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数据(图11:步骤S311)。
之后,上述镜头控制部5等待信号VDP(垂直同步信号VD)的上升(图11:步骤S312),当检测出信号VDP的上升时,把按上面所述所取得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数据发送到上述控制部16(图11:步骤S313)。
换句话说,上述控制部16等待垂直同步信号VD的上升(图10:步骤S206),当检测出垂直同步信号VD的上升时,接收从上述镜头控制部5所发送的镜头位置(图10:步骤S207)。
如上所述,上述控制部16与垂直同步信号VD的上升同步来与上述镜头控制部5进行主体/镜头通信,从而可取得垂直同步信号VD下降时的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数据。
另外,从上述摄像元件7的曝光动作到由上述镜头控制部5向上述控制部16发送上述对焦镜头3A的镜头位置数据的动作为止的一系列动作在成像器AF动作时的上述对焦镜头3的驱动中被重复执行。
然后,当上述控制部16通过主体/镜头通信把镜头停止指令发送到上述镜头控制部5时,上述镜头控制部5使上述镜头驱动部4停止驱动上述对焦镜头3A(图11:步骤S315)。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可提供不依赖于使用的更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和对焦镜头驱动机构,可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具体地说,把上述更换镜头2是否适合于TTL相位差AF、是否适合于成像器AF、或者是否适合于双方的信息作为镜头类型数据预先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然后,在照相机主体1侧根据上述镜头类型数据判定实际使用的更换镜头2是否适合于TTL相位差AF、是否适合于成像器AF。这里,在判定为实际使用的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并且,在判定为实际使用的更换镜头2适合于成像器AF的情况下,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然后,在判定为实际使用的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双方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方式进行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微调来进行焦点调节。这样,根据实际使用的更换镜头2的光学特性和焦点调节机构自动选择最佳的自动对焦方法来进行焦点调节,因而可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进行说明。另外,仅对与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本第2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16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当由用户接通了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电源(未作图示)时,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上述控制部16进行主体/镜头通信(步骤S400)。即,该步骤S400是上述控制部16读出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存储部5A内的各种数据,并把该数据存储在上述控制部16内的存储部(未作图示)内的步骤。
然后,作为在该主体/镜头通信中进行通信的与上述更换镜头2相关的数据,可列举与上述更换镜头2的摄影距离范围全区域对应的对焦脉冲总数(以下称为镜头脉冲总数)、对焦镜头驱动速度(以下称为镜头速度)、焦距、可摄影距离、驱动马达种类等信息和与AF等相关的各种校正值的信息。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焦镜头驱动速度作为每单位时间的驱动脉冲数来理解。
在上述步骤S400中结束了主体/镜头通信后,由用户半按下上述快门释放按钮,等待直到上述快门释放开关18(上述1RSW)接通(步骤S401)。然后,当上述1RSW接通时,把上述步骤S401分支到“是”,根据由上述步骤S400中的主体/镜头初始通信所取得的数据来进行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数据判别(步骤S402)。具体地说,在该步骤S402中的镜头数据判别中,根据上述镜头脉冲总数和上述镜头速度数据进行判定,并把该判定结果存储在设置于控制部16内的存储部(未作图示)内。
之后,判定上述镜头脉冲总数是否小于规定值A(步骤S403)。在该步骤S403中判定为上述镜头脉冲总数小于规定值A的情况下,判定上述镜头速度是否大于规定值V(步骤S404)。在该步骤S404中判定为上述镜头速度不大于规定值V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405至步骤S414、步骤S430、步骤S431以及步骤S432的处理。这里,步骤S405至步骤S414是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105至上述步骤S114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的步骤。并且,步骤S430、步骤S431以及步骤S432分别是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130、上述步骤S131以及上述步骤S132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的步骤。然后,在步骤S432中的处理结束后,回到上述步骤S401。并且,在步骤S404中判定为上述镜头速度大于规定值V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410。然而,在上述步骤S403中判定为上述镜头脉冲总数不小于规定值A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415至步骤S421的处理。这里,步骤S415至步骤S421是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115至上述步骤S121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的步骤。然后,在该步骤S420或步骤S421的处理结束后,转移到上述步骤S414的摄影步骤。
如上所述,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中,在镜头脉冲总数是大于规定值A的值的情况下,仅执行TTL相位差AF。并且,在镜头脉冲总数是小于规定值A的值且镜头速度是大于规定值V的值的情况下,仅执行成像器AF。然后,在镜头脉冲总数是小于规定值A的值且镜头速度是小于规定值V的值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的粗调,并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的微调。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即,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把与上述更换镜头2的摄影距离范围全区域对应的对焦脉冲总数即镜头脉冲总数、以及对焦镜头驱动速度即镜头速度作为参数,判定上述更换镜头2是否是适合于TTL相位差AF的更换镜头、是否是适合于成像器AF的更换镜头。这里,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并且,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成像器AF的情况下,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而且,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双方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方式进行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微调来进行焦点调节。这样,根据上述更换镜头2的光学特性和焦点调节机构自动选择最佳的自动对焦方法来进行焦点调节,因而可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变形例]
另外,当然也可以取代把与上述更换镜头2的摄影距离范围全区域对应的对焦脉冲总数即镜头脉冲总数、以及上述对焦镜头3A的移动速度即镜头速度设定为参数,而把镜头脉冲总数除以镜头速度所得到的数值(镜头脉冲总数/镜头速度)设定为参数。
这里,镜头脉冲总数除以镜头速度所得到的数值是与镜头驱动时间、即焦点调节所需要的时间成比例的参数。因此,即使使用该镜头脉冲总数除以镜头速度所得到的数值,也能判别焦点调节时间的大小。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进行说明。另外,仅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14所示的流程图对本第3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16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当由用户接通了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电源(未作图示)时,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上述控制部16进行主体/镜头通信(步骤S500)。即,该步骤S500是上述控制部16读出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存储部5A内的各种数据,并把该数据存储在上述控制部16内的存储部(未作图示)内的步骤。而且,在该主体/镜头通信中,作为进行通信的与上述更换镜头2相关的数据,可列举与上述更换镜头2的摄影区域全区域对应的可摄影距离焦距、驱动马达种类等的信息和与AF等相关的各种校正值的信息。
在上述步骤S500中结束了主体/镜头通信后,由用户半按下上述快门释放按钮,等待直到上述快门释放开关18(上述1RSW)接通(步骤S501)。这里,在上述1RSW未接通的情况下,进行主体/镜头通信,取得上述更换镜头2的状态(步骤S523),回到上述步骤S501。另外,在上述步骤S523中取得的上述更换镜头2的信息,例如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例如变焦类型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是进行变焦而使焦距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焦距值,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具有能限定可摄影距离范围的功能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是变更了最近距离后的情况下的最近距离值。
然而,当在上述步骤S501中判断为上述1RSW接通时,根据通过上述步骤S500中的主体/镜头初始通信所取得的数据,来进行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数据判别(步骤S502)。
具体地说,在上述步骤S502中的镜头数据判别中,根据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焦距、以及驱动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马达的种类数据来进行判定,并把该判定结果存储在设置于控制部16内的存储部(未作图示)内。
在上述步骤S502中的镜头数据判别处理结束后,判定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是否小于规定值L(步骤S503)。在该步骤S503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小于规定值L的情况下,判定上述更换镜头2的焦距是否小于规定值f(步骤S504)。在该步骤S504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的焦距小于规定值f的情况下,进到后述的步骤S511。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504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的焦距不小于规定值f的情况下,判定上述镜头驱动部4内包含的驱动源是否是步进马达(步骤S505)。
另外,上述步骤S505中的驱动源判定用的驱动源数据被设定成例如图15所示。即,镜头驱动源数据(0,1,2)分别是表示驱动源是DC马达、步进马达、超声波马达的数据。
在上述步骤S505中判定为上述镜头驱动部4内包含的驱动源是步进马达的情况下,进到后述的步骤S511。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505中判定为上述镜头驱动部4内包含的驱动源不是步进马达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506至步骤S515、步骤S530、步骤S53 1以及步骤S532的处理。
这里,步骤S506至步骤S515是进行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405至上述步骤S414相同的处理的步骤。并且,步骤S530至步骤S532分别是进行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430至步骤S432相同的处理的步骤。
然而,在上述步骤S503中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不小于规定值L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516至步骤S522的处理。这里,步骤S516至步骤S522是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115至上述步骤S121相同的处理的步骤。
另外,在步骤S521中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已达到对焦的对焦显示显示在上述LCD面板10上之后,以及在上述步骤S522中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非对焦的显示显示在上述LCD面板10上之后,转移到上述步骤S515的摄影步骤。
如上所述,在本第3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中,在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大于规定值L的情况下,仅执行TTL相位差AF。并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小于规定值L且焦距小于规定值f的情况下,以及在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小于规定值L且焦距大于规定值f且把步进马达设定为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源的情况下,仅执行成像器AF。而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小于规定值L且焦距大于规定值f且把步进马达以外(DC马达等)设定为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源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的微调。
另外,即使在上述更换镜头2使用上述的焦距可变的变焦类型的更换镜头、最近距离根据变焦而变化的类型的更换镜头、或者具有能变更可摄影距离范围的功能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也在上述步骤S523取得更换镜头2的最新状态,因而该AF时刻的焦距和最近距离在上述步骤S503和上述步骤S504的判定中必定会得到反映。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第3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即,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把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焦距、以及上述对焦镜头3A的驱动马达种类作为参数,判定上述更换镜头2是否是适合于TTL相位差AF的更换镜头、是否是适合于成像器AF的更换镜头。
这里,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并且,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成像器AF的情况下,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而且,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双方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方式进行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微调来进行焦点调节。这样,根据上述更换镜头2的光学特性和焦点调节机构自动选择最佳的自动对焦方法来进行焦点调节,因而可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当然,即使取代上述更换镜头2的可摄影的最近距离而使用摄影倍率作为判定参数,也能取得相同效果。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进行说明。另外,仅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16所示的流程图对本第4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部16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当由用户接通了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1上的电源(未作图示)时,上述照相机主体1内的上述控制部16进行主体/镜头通信(步骤S600)。即,该步骤S600是上述控制部16读出存储在上述更换镜头2内的存储部5A内的各种数据,并把该数据存储在上述控制部16内的存储部(未作图示)内的步骤。
另外,在该主体/镜头通信中,作为进行通信的与上述更换镜头2相关的数据,可列举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是否安装有望远转换器(telephotoconverter)、广角转换器(wide converter)、中间环(近拍环)等附件的信息。这些附件的安装可使用例如设置在更换镜头2内的电触点来检测,可把该安装信息存储在更换镜头2的存储部5A内。根据该安装信息,作为照相机主体1的判别部的控制部16判别安装有什么附件。
在上述步骤S600中结束了主体/镜头通信后,由用户半按下上述快门释放按钮,等待直到上述快门释放开关18(上述1RSW)接通(步骤S601)。这里,在上述1RSW未接通的情况下,进行主体/镜头通信,取得上述更换镜头2的信息(步骤S623),回到上述步骤S601。
另外,在上述步骤S623中取得的上述更换镜头2的信息,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例如变焦类型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是进行变焦而使焦距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的焦距值,在上述更换镜头2是具有能限定可摄影距离范围的功能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是变更了最近距离的情况下的最近距离值。
然后,当在上述步骤S601中判断为上述1RSW接通时(YES),根据通过上述步骤S600中的主体/镜头初始通信所取得的数据来进行上述更换镜头2的镜头数据判别(步骤S602)。
具体地说,在上述步骤S602中的镜头数据判别中,判定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是否安装有望远转换器、广角转换器、中间环(近拍环)等附件,并把该判定结果存储在设置于控制部16内的存储部(未作图示)内。
在上述步骤S602中的镜头数据判别处理结束后,判定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是否安装有广角转换器(步骤S603)。在该步骤S603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广角转换器的情况下,进到后述的步骤S611。
在上述步骤S603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未安装广角转换器的情况下,判定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是否安装有中间环(步骤S604)。在该步骤S604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中间环的情况下,进到后述的步骤S606。
在上述步骤S604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未安装中间环的情况下,判定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是否安装有望远转换器(步骤S605)。在该步骤S605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未安装望远转换器的情况下,进到后述的步骤S606。
在上述步骤S605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望远转换器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616至步骤S622的处理。这里,步骤S616至步骤S622是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115至上述步骤S121相同的处理的步骤。
另外,在步骤S621中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已达到对焦的对焦显示显示在上述LCD面板10上之后,以及在上述步骤S622中由上述图像处理部13把表示非对焦的显示显示在上述LCD面板10上之后,转移到进行与上述步骤S515相同的处理的步骤S615的摄影步骤。
然而,在上述步骤S604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中间环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605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未安装望远转换器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606至步骤S615、步骤S630至步骤S632的处理。这里,步骤S606至步骤S615是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105至上述步骤S114相同的处理的步骤。并且,步骤S630至步骤S632分别是进行与上述步骤S130至上述步骤S132相同的处理的步骤。然后,在步骤S632中的处理结束后,回到上述步骤S601。
另外,在上述步骤S603中判定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广角转换器的情况下,进到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S110相同的处理的步骤S611,执行成像器AF。该成像器AF中的具体处理内容与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具体说明的一样。
如上所述,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中,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广角转换器(wide converter)的情况下,仅执行成像器AF。这是因为,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广角转换器的情况下,上述更换镜头2的焦距被转换为更短焦距侧,因而焦点调节时间不变而被摄场深度增大,焦点调节精度朝高精度的方向变化,因此与TTL相位差AF相比,使用高精度的成像器AF更合适。并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望远转换器(telephoto converter)的情况下,仅执行TTL相位差AF。这是因为,上述更换镜头2的焦距被转换为长焦距侧,因而AF评价值(对比度)的针对规定的焦点偏移量的变化的变化减小,对于成像器AF来说成为不利的条件。而且,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中间环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的微调。这是因为,当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安装有中间环时,焦点偏移量与镜头移动量的关系发生变化,因而利用TTL相位差AF的焦点调节的精度下降,达到对焦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TTL相位差AF仅用于粗调,之后利用不发生精度下降的成像器AF进行微调。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第4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的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即,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把在上述更换镜头2上是否安装有广角转换器、中间环、望远转换器等的附件作为参数,判定上述更换镜头2是否是适合于TTL相位差AF的状态、是否是适合于成像器AF的状态。这里,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进行焦点调节。并且,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成像器AF的情况下,利用成像器AF进行焦点调节。而且,在判定为上述更换镜头2适合于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双方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方式进行焦点调节的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进行微调来进行焦点调节。这样,根据上述更换镜头2的光学特性和焦点调节机构自动选择最佳的自动对焦方法来进行焦点调节,因而可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尽管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了图示和说明,然而当然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变更。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说明和所例示的确切形式,而是构成为涵盖可以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Claims (13)

1.一种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的镜头单元可拆装,该镜头单元具有作为摄影光学***的对焦镜头,该数字照相机具有:
摄像部,其具有把经由上述镜头单元所入射的被摄体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第1焦点检测部,其用于采用第1焦点检测方法来检测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信息;
第2焦点检测部,其用于采用第2焦点检测方法来检测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信息;
控制部,其选择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和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检测出的焦点信息,并根据该选择的焦点信息来生成控制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位置的焦点控制信号;以及
收发部,其用于把上述焦点控制信号发送到上述镜头单元,并接收从上述镜头单元所发送的与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
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经由上述收发部所取得的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来进行上述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生成用于控制上述对焦镜头的镜头位置的信号,以使被摄体的光像成像在上述摄像元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上述第1焦点检测方法是利用相位差方式的焦点检测方法;
上述第2焦点检测方法是利用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上述镜头单元包含用于移动上述对焦镜头的对焦驱动部;
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包含上述对焦驱动部用于使上述对焦镜头移动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包含表示该镜头单元对应的焦点调节方式的信息、或者表示用于使上述对焦镜头移动的部件的种类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包含表示上述镜头单元的焦距或可摄影距离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包含表示上述镜头单元中的上述对焦镜头的移动范围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包含表示上述对焦镜头的移动速度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还具有判别部,该判别部判别在上述镜头单元上是否安装有转换镜头或中间环,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来进行上述选择。
10.一种照相机***,该照相机***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在该照相机主体上可拆装的镜头单元,该照相机***中,
上述镜头单元具有:
作为摄影光学***的对焦镜头;
对焦驱动部,其用于移动上述对焦镜头;
存储部,其存储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以及
通信部,其用于与上述照相机主体进行通信;
上述照相机主体具有:
摄像部,其包含把经由上述镜头单元所入射的被摄体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第1焦点检测部,其用于采用第1焦点检测方法来检测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信息;
第2焦点检测部,其用于采用第2焦点检测方法来检测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信息;
控制部,其选择上述第1焦点检测部和上述第2焦点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检测出的焦点信息,并根据该选择的焦点信息来生成控制上述对焦镜头的焦点位置的焦点控制信号;以及
收发部,其用于接收从上述镜头单元经由上述通信部所发送的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并把上述焦点控制信号发送到上述镜头单元,
上述控制部根据经由上述收发部所取得的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来进行上述选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相机***,其中,
存储在上述存储部内的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是上述对焦驱动部用于使上述对焦镜头移动的信息,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表示上述镜头单元对应的焦点调节方式、用于移动上述对焦镜头的部件的种类的信息;表示上述对焦镜头的焦距的信息;表示上述镜头单元的可摄影距离的信息;表示上述镜头单元中的上述对焦镜头的移动范围的信息;以及表示上述对焦镜头的移动速度的信息。
12.一种焦点调节方法,该焦点调节方法用于使安装在数字照相机上的镜头单元对焦,该焦点调节方法包括:
在上述数字照相机的主体与上述镜头单元之间进行通信,从上述镜头单元把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取入到上述数字照相机的主体;
在上述数字照相机中,根据与上述镜头单元相关的信息,从成像器AF和TTL相位差AF中选择适合于上述镜头单元的焦点调节方法;以及
在上述选择结果(1)仅选择了成像器AF的情况下,仅利用成像器AF来调节上述镜头单元的焦点;
(2)仅选择了TTL相位差AF的情况下,仅利用TTL相位差AF来调节上述镜头单元的焦点;以及
(3)选择了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双方的情况下,利用TTL相位差AF来对上述镜头单元的焦点进行粗调,之后利用成像器AF来调节上述镜头单元的焦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焦点调节方法,其中,
选择了上述TTL相位差AF和成像器AF双方的情况下的成像器AF的扫描范围比仅选择了成像器AF的情况下的成像器AF的扫描范围窄。
CNB2007101038152A 2006-05-16 2007-05-16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7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6668 2006-05-16
JP2006136668A JP2007310009A (ja) 2006-05-16 2006-05-16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5073A true CN101075073A (zh) 2007-11-21
CN100545727C CN100545727C (zh) 2009-09-30

Family

ID=38712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381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727C (zh) 2006-05-16 2007-05-16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11260B2 (zh)
JP (1) JP2007310009A (zh)
CN (1) CN100545727C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680A (zh) * 2008-04-21 2011-04-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交换镜头、照相机主体、照相机***
CN102027409A (zh) * 2008-05-15 2011-04-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
CN102193274A (zh) * 2010-03-08 2011-09-21 华南师范大学 照相装置及其拍摄方法
CN102540651A (zh) * 2010-12-27 2012-07-04 索尼公司 图像拾取***、图像拾取设备和程序
CN102565999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N101742107B (zh) * 2008-11-25 2012-07-18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2685406A (zh) * 2011-02-18 2012-09-19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焦点检测方法和图像生成方法
CN102736212A (zh) * 2011-04-06 2012-10-17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设备
CN102809877A (zh) * 2011-05-31 2012-12-05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及相机机身
CN103108193A (zh) * 2011-11-11 2013-05-1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313642A (zh) * 2011-09-29 2013-09-1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3858420A (zh) * 2011-09-29 2014-06-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模块
CN103852955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北京大学 一种实现相位对焦的装置
CN104184940A (zh) * 2013-05-27 2014-12-03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摄像***和控制方法
CN104410794A (zh) * 2014-12-23 2015-03-11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夜视功能的数码摄像机
CN105007420A (zh) * 2015-07-14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007422A (zh) * 2015-07-14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对焦方法及用户终端
WO2015180509A1 (zh) * 2014-05-29 2015-12-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终端和图像获取方法
CN105388683A (zh) * 2012-04-04 2016-03-09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和照相机附件
CN106161941A (zh) * 2016-07-29 2016-11-23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自动追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0244152B2 (en) 2012-04-04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CN109709754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US10545393B2 (en) 2012-04-04 2020-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CN110785999A (zh) * 2018-05-21 2020-02-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以及移动体
CN116915978A (zh) * 2023-08-07 2023-10-20 昆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触发时间确定方法、数据采集***、车辆以及工控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5274A (ja) * 2006-07-06 2008-01-24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746110B2 (ja) * 2007-02-15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5007612B2 (ja) 2007-06-29 2012-08-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調節装置
US8237850B2 (en) * 2007-08-27 2012-08-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that adjusts the distance from an optical lens to an imaging surface
JP4954289B2 (ja) * 2007-08-29 2012-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5087077B2 (ja) * 2007-08-29 2012-11-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機能を有する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070023B2 (ja) * 2007-12-10 2012-11-07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4973478B2 (ja) * 2007-12-11 2012-07-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025527B2 (ja) * 2008-03-03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2016679B (zh) * 2008-03-28 2013-07-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
KR101442615B1 (ko) * 2008-07-31 2014-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커스 렌즈의 제어 방법, 상기 방법에 따라 작동하는포커스 렌즈의 제어 장치, 및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US8760563B2 (en) 2010-10-19 2014-06-24 Hand Held Products, Inc. Autofocusing optical imaging device
US8692927B2 (en) 2011-01-19 2014-04-08 Hand Held Products, Inc. Imaging terminal having focus control
JP6000520B2 (ja) * 2011-07-25 2016-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937050B (zh) * 2011-09-12 2020-03-17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镜头
US9219856B2 (en) * 2012-09-11 2015-12-22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control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performed by imaging control device
US9172854B2 (en) * 2013-07-30 2015-10-27 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Inc. Configurable lens actuator driver system
JP6289048B2 (ja) * 2013-11-19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5129846A (ja) * 2014-01-07 2015-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52805B2 (ja) * 2014-01-30 2017-06-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381266B2 (ja) * 2014-04-15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6313685B2 (ja) * 2014-05-01 2018-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08953B2 (ja) * 2015-01-28 2019-05-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120154A (zh) * 2015-08-20 2015-12-0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US10747089B2 (en) * 2017-09-28 2020-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JP7000098B2 (ja) 2017-09-28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35286B2 (ja) * 2017-09-28 2021-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981965B (zh) * 2017-12-27 2021-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EP3879338B1 (en) 2018-11-08 2024-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at have optical input device
JP2020201378A (ja) * 2019-06-10 2020-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3605A (ja) 1993-08-02 1995-02-14 Minolta Co Ltd 自動焦点装置
JP2003029135A (ja) 2001-07-17 2003-01-29 Canon Inc カメラ、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レンズ装置
JP2003043344A (ja) 2001-07-30 2003-02-13 Canon Inc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393034B2 (ja) 2002-04-11 2010-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調節方法、自動焦点調節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4109691A (ja) * 2002-09-19 2004-04-08 Canon Inc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ited B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680A (zh) * 2008-04-21 2011-04-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交换镜头、照相机主体、照相机***
CN102016680B (zh) * 2008-04-21 2013-12-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交换镜头、照相机主体、照相机***
CN102027409B (zh) * 2008-05-15 2014-10-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
CN102027409A (zh) * 2008-05-15 2011-04-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
CN101742107B (zh) * 2008-11-25 2012-07-18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2193274A (zh) * 2010-03-08 2011-09-21 华南师范大学 照相装置及其拍摄方法
CN102565999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N102565999B (zh) * 2010-12-20 2016-03-16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US9244250B2 (en) 2010-12-20 2016-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CN102540651A (zh) * 2010-12-27 2012-07-04 索尼公司 图像拾取***、图像拾取设备和程序
CN102540651B (zh) * 2010-12-27 2017-06-09 索尼公司 图像拾取***和图像拾取设备
US8854510B2 (en) 2011-02-18 2014-10-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focus detection method,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685406A (zh) * 2011-02-18 2012-09-19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焦点检测方法和图像生成方法
CN102685406B (zh) * 2011-02-18 2016-04-0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焦点检测方法和图像生成方法
CN102736212A (zh) * 2011-04-06 2012-10-17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设备
CN105866917A (zh) * 2011-05-31 2016-08-17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及相机机身
US9769370B2 (en) 2011-05-31 2017-09-19 Nikon Corporation Exchangeable lens having a settable aperture and camera body that captures an image by an optical system which has a settable aperture
US10362212B2 (en) 2011-05-31 2019-07-23 Nikon Corporation Exchangeable lens having a settable aperture and camera body that captures an image by an optical system which has a settable aperture
CN102809877B (zh) * 2011-05-31 2016-05-25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及相机机身
CN102809877A (zh) * 2011-05-31 2012-12-05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及相机机身
CN103858420A (zh) * 2011-09-29 2014-06-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模块
CN103313642B (zh) * 2011-09-29 2016-01-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3858420B (zh) * 2011-09-29 2017-07-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模块
CN103313642A (zh) * 2011-09-29 2013-09-1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3108193B (zh) * 2011-11-11 2015-08-19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108193A (zh) * 2011-11-11 2013-05-1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388683A (zh) * 2012-04-04 2016-03-09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和照相机附件
US10244152B2 (en) 2012-04-04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US10921691B2 (en) 2012-04-04 2021-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US10545393B2 (en) 2012-04-04 2020-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US10527912B2 (en) 2012-04-04 2020-0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US11169431B2 (en) 2012-04-04 2021-1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CN105388683B (zh) * 2012-04-04 2019-02-22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和照相机附件
CN103852955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北京大学 一种实现相位对焦的装置
CN104184940B (zh) * 2013-05-27 2017-08-18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摄像***和控制方法
CN104184940A (zh) * 2013-05-27 2014-12-03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摄像***和控制方法
US10511759B2 (en) 2014-05-29 2019-12-17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terminal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WO2015180509A1 (zh) * 2014-05-29 2015-12-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终端和图像获取方法
CN104410794A (zh) * 2014-12-23 2015-03-11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夜视功能的数码摄像机
CN105007422B (zh) * 2015-07-14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对焦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007420A (zh) * 2015-07-14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007422A (zh) * 2015-07-14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对焦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6161941A (zh) * 2016-07-29 2016-11-23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自动追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61941B (zh) * 2016-07-29 2022-03-11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自动追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709754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CN110785999A (zh) * 2018-05-21 2020-02-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以及移动体
US11277547B2 (en) 2018-05-21 2022-03-1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Camera system and mobile body
US11570335B2 (en) 2018-05-21 2023-01-31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Camera system and mobile body
CN116915978A (zh) * 2023-08-07 2023-10-20 昆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触发时间确定方法、数据采集***、车辆以及工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5727C (zh) 2009-09-30
US7711260B2 (en) 2010-05-04
JP2007310009A (ja) 2007-11-29
US20070269197A1 (en) 200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5073A (zh)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
CN1232880C (zh) 具有自动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CN1469184A (zh) 自动聚焦装置及图像输入装置
CN101038363A (zh) 焦点调节装置及照相机
CN1977526A (zh) 图像捕捉方法和图像捕捉设备
CN1812502A (zh) 图像拾取设备、其照相机主体、以及可互换式透镜
CN1282030C (zh) 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N190960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929561A (zh) 图像捕获设备和图像捕获方法
CN1928692A (zh)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CN1678034A (zh) 成像设备、聚焦方法、聚焦控制方法
CN1324397C (zh) 摄影装置以及动作处理方法
CN1550864A (zh) 摄像装置和透镜装置
CN101052131A (zh) 成像设备
CN1409168A (zh) 照像机
CN1611975A (zh) 成像设备
CN1912728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580849A (zh) 交换透镜、交换透镜***、及照相机***
CN1514297A (zh) 照相机及其测距方法
CN1847904A (zh) 自动聚焦设备与方法
CN1573503A (zh) 图像摄取装置、图像摄取***和图像摄取方法
CN1624560A (zh) 设置在照相机中的测距装置
CN1251482C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885145A (zh) 具有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CN1655044A (zh) 照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