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3860B - 层厚限制部件、显影装置、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刮板形成模具 - Google Patents

层厚限制部件、显影装置、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刮板形成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3860B
CN101063860B CN2007100976413A CN200710097641A CN101063860B CN 101063860 B CN101063860 B CN 101063860B CN 2007100976413 A CN2007100976413 A CN 2007100976413A CN 200710097641 A CN200710097641 A CN 200710097641A CN 101063860 B CN101063860 B CN 101063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urface
burr
mould
thickness
adhesiv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76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3860A (zh
Inventor
冈本克巳
佐藤秀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240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29855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63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3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8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厚限制部件,具有:抵接面,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以及毛刺,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

Description

层厚限制部件、显影装置、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刮板形成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厚限制部件、显影装置、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刮板形成模具。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知。该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具有承载潜像的载像体和通过显影剂使载像体所承载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当从主机等外部装置发送图像信号等时,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使载像体所承载的潜像显影而形成显影剂像,并将该显影剂像转印到介质上,最终在介质上形成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使载像体所承载的潜像显影的功能等,所述显影装置具有: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以及通过抵接面与该显影剂载体抵接并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的层厚限制部件(具有层厚限制部件的限制刮板)。该显影装置通过层厚限制部件来限制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通过被限制了层厚的显影剂使载像体所承载的潜像显影。
希望被层厚限制部件限制的显影剂的层厚是均匀的。其原因在于,当显影剂的层厚不均匀时,例如在通过显影剂载体而被显影的显影剂像中会产生条纹等,从而导致显影剂像的质量下降。
所述层厚限制部件为成形品,有时在成形时会在层厚限制部件上产生毛刺。这里,所谓毛刺是指在成形(加工)树脂等时在层厚限制部件的边缘等处溢出的多余的部分。也可以考虑除去该产生的毛刺,但是从简化层厚限制部件的制造工序的角度出发,有时并不除去该毛刺。但是,在不除去毛刺的情况下,当该毛刺位于显影剂载体的附近时,层厚限制部件可能会不均匀地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
另外,限制刮板例如具有:抵接部件,通过抵接面与所述显影剂载体抵接;以及支承部件,与该抵接部件的粘结面粘结,用于支承该抵接部件,所述粘结面在该抵接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
公知有以下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分别成形抵接部件和支承部件,使被成形的抵接部件的粘结面与支承部件粘结,从而得到限制刮板。有时采用以下成形抵接部件的方法:向具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模具射出抵接部件的基体材料来射出成形该抵接部件。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抵接面的抵接面形成部,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粘结面的粘结面形成部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移动。
在射出成形抵接部件的情况下,当射出成形时,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边界面上容易产生毛刺。并且,当粘结产生了毛刺的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支承部件时,有时该粘结面未能恰当地粘结在支承部件上,从而导致制造的限制刮板的精度降低。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44840号公报、特开2006-84550号公报是相关技术的实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均匀地限制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的层厚限制部件。
本发明主要是下述的层厚限制部件。
层厚限制部件具有:抵接面,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以及毛刺,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
另外,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制造高精度的限制刮板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主要是下述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
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向模具射出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抵接部件,
所述模具具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抵接面形成部,该抵接面形成部用于形成限制刮板的抵接部件的抵接面,所述限制刮板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所述抵接部件由所述热塑性橡胶形成;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粘结面形成部,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移动,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用于形成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所述粘结面在所述抵接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
步骤二:
粘结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限制刮板所具有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用于支承所述抵接部件。
通过附图和以下说明来明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请同时参照以下的说明和附图。
图1是示出构成打印机10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10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3是显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与显影辊510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的橡胶部561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561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射出成形机252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模具202的外观构成的模式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模具202的内部结构的模式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X-X截面的模式图;
图14是示出图12的Y-Y截面的模式图;
图15是示出图12的Z-Z截面的模式图;
图1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成形的橡胶部561的图;
图17是示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561切断、除去剩余部565d、把手部565e等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支承部566的接触面566a的图;
图1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粘结用夹具300的模式图;
图20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的保持状态的图;
图20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561与橡胶支承部566开始粘结时的状态的图;
图20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561与橡胶支承部566压靠时的状态的图;
图20D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561与橡胶支承部566的粘结操作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图;
图2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的截面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醚系的弹性体Ea1、Ea2、Ea3,酯系的弹性体Eb1、Eb2、Eb3,聚氨酯橡胶U1、U2、U3、U4,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T在带电序列中的位置的图;
图25是示出图像形成***的外观构成的说明图;
图26是示出图25所示的图像形成***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可以明确以下事项。
层厚限制部件具有:
抵接面,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以及
毛刺,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
当层厚限制部件的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时,由于该毛刺难以对显影剂的层厚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均匀地限制显影剂的层厚。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毛刺的根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非抵接面之间,所述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抵接面一侧的毛刺;以及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
当所述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抵接面一侧的毛刺和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时,毛刺在厚度方向上不均匀地布置,从而导致显影剂的层厚变得不均匀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使毛刺在厚度方向上位于非抵接面一侧的效果、即均匀地限制显影剂的层厚的效果会更为有效。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具有:第一部分,具有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一侧;以及第二部分,具有所述非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侧并与该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在该层厚限制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毛刺的根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的边缘,所述表面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当毛刺的根部位于第一部分的、与抵接面相反一侧的表面的边缘时,如果使第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则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使该毛刺位于非抵接面一侧。
另外,所述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ten-point average roughness)可以小于所述非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此时,抵接面的凹凸变小,从而可以更均匀地限制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在所述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圆角,在所述非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角的曲率半径。
当第一圆角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圆角的曲率半径时,可以使形成有第一圆角的抵接面的边缘尖锐,此时可以有效地将显影剂摄取到抵接面与显影剂载体之间。
另外,所述层厚限制部件可以由热塑性橡胶形成。
此时,容易成形为厚度的精度高的层厚限制部件。
层厚限制部件具有:
抵接面,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以及
毛刺,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
这里,所述毛刺的根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非抵接面之间,
所述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抵接面一侧的毛刺;以及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
具有:
第一部分,具有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一侧;以及
第二部分,具有所述非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侧并与该第一部分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在该层厚限制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毛刺的根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的边缘,所述表面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小于所述非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在所述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圆角,
在所述非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
所述第一圆角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角的曲率半径,
由热塑性橡胶形成。
根据该层厚限制部件,均匀地限制显影剂的层厚的效果最为有效。
显影装置具有:
显影剂载体,用于承载显影剂;以及
层厚限制部件,具有:与所述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的抵接面;以及在该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
根据该显影装置,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被层厚限制部件均匀地限制。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显影剂载体是能够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显影剂承载辊,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向,所述毛刺的根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非抵接面之间,所述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抵接面一侧的毛刺;以及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所述毛刺分布在从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范围内。
当毛刺分布在从长度方向的一端至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范围内时,使毛刺在厚度方向上位于非抵接面一侧的效果、即均匀地限制显影剂的层厚的效果会更为有效。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具有支承部件,用于与所述非抵接面粘结以支承所述层厚限制部件,,所有所述毛刺均不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
当所有毛刺均不与支承部件接触时,层厚限制部件会恰当地支承在支承部件上,因此层厚限制部件可以与显影剂载体恰当地抵接。
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向模具射出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抵接部件,
所述模具具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抵接面形成部,该抵接面形成部用于形成限制刮板的抵接部件的抵接面,所述限制刮板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所述抵接部件由所述热塑性橡胶形成;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粘结面形成部,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移动,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用于形成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所述粘结面在所述抵接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
步骤二:
粘结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限制刮板所具有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用于支承所述抵接部件。
当向以下模具射出所述热塑性橡胶以射出成形所述抵接部件时,即使在射出成形时在边界面的部分产生了毛刺,由于该毛刺位于离开粘结面的位置处,因此在粘结该粘结面和支承部件时该毛刺难以与支承部件接触。因此,粘结面会恰当地粘结在支承部件上,从而制造出精度高的限制刮板。所述模具的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模具为金属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的底面为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的底面为所述粘结面形成部,当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重合时,所述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当射出成形所述抵接部件时,向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射出所述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所述抵接部件。
另外,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
限制刮板限制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但是当被射出成形的抵接部件的毛刺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抵接面一侧时,可能会不均匀地限制该显影剂的层厚。与此相对,当第一凹部的深度大于第二凹部的深度时,在射出成形时,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产生的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粘结面中的粘结面一侧,因此能够抑制不均匀地限制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
另外,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
当所述模具关闭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有时会在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下重合。在第一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与第二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当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错位重合时,在射出成形时毛刺的产生位置容易散乱。与此相对,在第一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的情况下,即使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在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下重合,毛刺的产生位置也不会散乱。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切断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修整该抵接部件的形状,当粘结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时,粘结形状经修正的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
此时,由于毛刺不位于抵接部件的宽度方向上,因此可以更恰当地粘结被射出成形的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支承部件。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当粘结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时,在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毛刺不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的情况下粘结该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
当在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毛刺不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的情况下粘结该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时,可以更恰当地粘结该粘结面和支承部件。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当粘结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时,通过第一夹具来保持所述支承部件,在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毛刺不与第二夹具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二夹具来保持该抵接部件,使保持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一夹具与保持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夹具靠近,从而使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来粘结所述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
当在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毛刺不与第二夹具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二夹具来保持该抵接部件时,由于该毛刺不会夹在抵接部件与第二夹具之间,因此该抵接部件可以相对于第二夹具恰当地进行定位。
刮板形成模具具有:
第一模具,具有抵接面形成部,该抵接面形成部用于形成限制刮板的抵接部件的抵接面,所述限制刮板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所述抵接部件由热塑性橡胶形成;以及
第二模具,具有粘结面形成部,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移动,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用于形成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所述粘结面在所述抵接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所述粘结面与所述限制刮板所具有的支承部件粘结,所述支承部件用于支承所述抵接部件,
这里,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
根据该刮板形成模具,可以制造出粘结面能够恰当地粘结在支承部件上的抵接部件。
第一实施方式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
如前所述,“限制刮板”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显影装置”中,与作为“显影剂载体”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辊抵接以限制该显影辊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所述调色剂是“显影剂”的一个例子。
这里,首先以激光打印机(以下,也称为打印机)为例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情况,然后依次对显影装置、限制刮板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情况
首先,利用图1和图2,对打印机10的构成示例和动作示例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构成打印机10的主要构成部件。图2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10的控制单元的框图。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上下方向,例如,供纸盘92配置在打印机10的下部,定影单元90配置在打印机10的上部。
打印机10的构成示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沿作为“载像体”的一个例子的感光体20的旋转方向具有:带电单元30;曝光单元40;YMCK显影单元50;一次转印单元60;中间转印体70;清洁单元75;并且还具有:二次转印单元80;定影单元90;作为面向用户的通知部件并由液晶面板构成的显示单元95;以及控制上述单元等来管理打印机的动作的控制单元100。
感光体20具有圆筒状的导电基体材料和形成在该导电基体材料的外周面上的感光层,该感光体20能够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该感光体20顺时针旋转。
带电单元30是用于使感光体20带电的装置,曝光单元40是通过照射激光在已带电的感光体20上形成潜像的装置。该曝光单元40具有半导体激光器、多面镜、F-θ透镜等,并根据从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器等主机输入的图像信息(图像信号)向已带电的感光体20照射经调制的激光。
YMCK显影单元50是利用容纳在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即,容纳在黑色显影装置51中的黑色(K)调色剂,容纳在品红色显影装置52中的品红色(M)调色剂,容纳在青色显影装置53中的青色(C)调色剂、以及容纳在黄色显影装置54中的黄色(Y)调色剂,使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显影的装置。
该YMCK显影单元50可以通过在安装有所述4个显影装置51、52、53、54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而使所述4个显影装置51、52、53、54移动位置。即,该YMCK显影单元50通过4个保持部55a、55b、55c、55d来保持所述4个显影装置51、52、53、54,所述4个显影装置51、52、53、54可以以中心轴50a为中心并在保持其相对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并且,每当1页量的图像形成完成时,选择性地与感光体20相对,通过容纳在各个显影装置51、52、53、54中的调色剂使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依次显影。所述4个显影装置51、52、53、54可以分别相对于YMCK显影单元50的所述保持部进行装卸。另外,后面将详细地说明各个显影装置。
一次转印单元60是用于将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单色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的装置,当依次重叠转印4种颜色的调色剂时,在中间转印体70上会形成全色调色剂像。
该中间转印体70是通过在PET胶片的表面上设置锡蒸镀层并进而在其表层上层积形成半导电涂料而形成的环形带,该中间转印体70被以与感光体20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
二次转印单元80是用于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70上的单色调色剂像或全色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胶片、布料等介质上的装置。
定影单元90是用于将转印到介质上的单色调色剂像或全色调色剂像熔融固定到介质上而形成为永久性图像的装置。
清洁单元75设置在一次转印单元60和带电单元30之间,其具有清洁刮板76,该清洁刮板76与感光体20抵接而刮掉残留在感光体20上的调色剂,从而对感光体20进行清洁,清洁单元75是用于在通过一次转印单元60将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之后通过清洁刮板76刮掉、除去残留在感光体20上的调色剂的装置。
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100由主控制器101和单元控制器102构成,向主控制器101输入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单元控制器102按照基于该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指令来控制所述各个单元等,从而形成图像。
即,控制单元100的主控制器101通过接口112与主机连接,并具有用于存储从该主机输入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存储器113。另外,单元控制器102与装置主体的各个单元(带电单元30、曝光单元40、YMCK显影单元50、一次转印单元60、清洁单元75、二次转印单元80、定影单元90、显示单元95)电连接,通过接收来自上述各个单元所具有的传感器的信号而对各个单元的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从主控制器101输入的信号来控制各个单元。
打印机10的动作示例
下面,对如上构成的打印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来自未图示的主机的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通过接口(I/F)112被输入打印机10的主控制器101时,单元控制器102根据来自该主控制器101的指令进行控制,感光体20、显影辊、以及中间转印体70在该控制下进行旋转。感光体20在旋转的同时,在带电位置上被带电单元30依次带电。
随着感光体20的旋转,感光体20的带电区域到达曝光位置,通过曝光单元40,对应于第一颜色、例如黄色Y的图像信息的潜像在该区域形成。另外,对于YMCK显影单元50,容纳黄色(Y)调色剂的黄色显影装置54位于与感光体20相对的的显影位置上。
随着感光体20的旋转,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到达显影位置,并被黄色显影装置54以黄色调色剂显影。从而,在感光体20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像。
随着感光体20的旋转,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黄色调色剂像到达一次转印位置,并被一次转印单元60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此时,一次转印单元60被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电压。在此期间,感光体20与中间转印体70接触,另外二次转印单元80与中间转印体70分离。
对于第二颜色、第三颜色、以及第四颜色,通过各个显影装置依次进行上述处理,由此对应于各个图像信号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从而在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像。
随着中间转印体70的旋转,形成在中间转印体70上的全色调色剂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并被二次转印单元80转印到介质上。通过供纸辊94、套准辊96从供纸盘92向二次转印单元80运送介质。另外,在进行转印操作时,二次转印单元80压靠在中间转印体70上并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
转印到介质上的全色调色剂像被定影单元90加热加压,从而被熔融固定到介质上。
另一方面,感光体20在经过了一次转印位置之后被设置在清洁单元75中的清洁刮板76刮掉附着在其表面上的调色剂,从而为带电作准备以形成下一个潜像。被刮掉的调色剂T被回收到清洁单元75所具有的残留调色剂回收部。
显影装置的简要情况
下面,利用图3和图4,对显影装置的构成示例和动作示例进行说明。图3是显影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显影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的截面图。图4所示的截面图示出了以垂直于图3所示的长度方向的面截取显影装置而得到的截面。在图4中,与图1相同,用箭头表示上下方向,例如,显影辊510的中心轴位于感光体20的中心轴的下方。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黄色显影装置54位于与感光体20相对的显影位置的状态。
在YMCK显影单元50中设有:容纳黑色(K)调色剂的黑色显影装置51、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的品红色显影装置52、容纳青色(C)调色剂的青色显影装置53、以及容纳黄色(Y)调色剂的黄色显影装置54,由于各个显影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下面仅对黄色显影装置54进行说明。
显影装置的构成示例
黄色显影装置54具有:显影辊510、上密封部件520、调色剂容纳体530、壳体540、调色剂供给辊550、限制刮板560等。
显影辊510承载调色剂T并将其运送到与感光体20相对的显影位置。该显影辊510由铝、不锈钢、铁等制造,并根据需要进行镀镍、镀铬等处理。另外,如图3所示,按照长度方向沿黄色显影装置54的长度方向的方式来设置显影辊510。另外,显影辊510可以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如图4所示向与感光体20的旋转方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其中心轴位于感光体20的中心轴的下方。
另外,当黄色显影装置54与感光体20处于相对状态时,在显影辊510与感光体20之间存在空隙。即,黄色显影装置54在非接触状态下使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显影。另外,当使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显影时,在显影辊510与感光体20之间形成交变电场。
上密封部件520防止黄色显影装置54内的调色剂T泄漏到容器外,并将通过了显影位置的显影辊510上的调色剂T回收到显影装置内而不将其刮掉。该上密封部件520是由聚乙烯薄膜等形成的密封件。上密封部件520由上密封支承金属板522支承,并通过上密封支承金属板522安装在壳体540上。另外,在上密封部件520的、与显影辊510一侧相反的一侧设有由发泡酯(moltopren)等形成的上密封施压部件524,上密封部件520被上密封施压部件524的弹力按压在显影辊510上。上密封部件520与显影辊510抵接的抵接位置位于显影辊510的中心轴的上方。
壳体540是熔敷一体成型的多个壳体部、即上壳体部542和下壳体部544而制造成的,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调色剂T的调色剂容纳体530。调色剂容纳体530被隔壁545分为2个调色剂容纳部、即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和第二调色剂容纳部530b,所述隔壁545从内壁向内侧(图4中的上下方向)突出并用于隔开调色剂T。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和第二调色剂容纳部530b的上部连通,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通过隔壁545来限制调色剂T的移动。但是,当YMCK显影单元50进行旋转时,容纳在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和第二调色剂容纳部530b中的调色剂T会暂时集中在显影位置的上部一侧的连通的部位一侧,而当返回到图4所示的状态时,这些调色剂T会在混合之后返回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和第二调色剂容纳部530b中。即,通过YMCK显影单元50的旋转而恰当地搅拌了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T。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容纳体530内不设置搅拌部件,但也可以设置用于搅拌容纳在调色剂容纳体530中的调色剂T的搅拌部件。另外,如图4所示,壳体540(即,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的下部具有开口572,显影辊510毗邻该开口572设置。
调色剂供给辊550设置在前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中,该调色剂供给辊550将容纳在该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的调色剂T供给显影辊510,并在显影之后从显影辊510上剥离残留的调色剂T。该调色剂供给辊550由聚氨酯泡沫体等制成,并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显影辊510抵接。调色剂供给辊550配置在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的下部,容纳在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中的调色剂T在该第一调色剂容纳部530a的下部由调色剂供给辊550供给显影辊510。
调色剂供给辊550可以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其中心轴位于显影辊510的旋转中心轴的下方。另外,调色剂供给辊550向与显影辊510的旋转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限制刮板560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T的层厚,并赋予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T电荷。限制刮板560具有:橡胶部561,是用于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的“层厚限制部件”的一个例子;橡胶支承部566,是用于支承该橡胶部561的“支承部件”的一个例子。后面将详细地说明限制刮板560的结构。
显影装置的动作示例
在如上构成的黄色显影装置54中,调色剂供给辊550将容纳在调色剂容纳体530中的调色剂T供给显影辊510。随着显影辊510的旋转,供给显影辊510的调色剂T到达限制刮板560的抵接位置,当通过该抵接位置时被限制层厚并被赋予电荷。随着显影辊510的进一步旋转,被限制了层厚并被赋予了电荷的显影辊510上的调色剂T到达与感光体20相对的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该调色剂T在交变电场下被用于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的显影。随着显影辊510的进一步旋转,通过了显影位置的显影辊510上的调色剂T通过上密封部件520,并由该上密封部件520回收到显影装置内而不被刮掉。仍残留在显影辊510上的调色剂T可以由所述调色剂供给辊550剥除。
限制刮板的结构示例
下面,利用图4~图8,对限制刮板560的结构示例进行说明。图5示出了限制刮板560与显影辊510的抵接状态。图6是用于说明限制刮板560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限制刮板560的橡胶部561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橡胶部561的截面图,示出了以垂直于图7所示的长度方向的面截取橡胶部561而得到的截面。在图5中,用箭头表示上下方向,在图6和图7中,用箭头表示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图8中,用箭头表示橡胶部561的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限制刮板560具有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沿从显影辊510的轴向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设置,与该显影辊510抵接以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T的层厚,另外赋予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T电荷。
橡胶部561是通过抵接面562a与显影辊510抵接的抵接部件,用于限制该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该橡胶部561在长度方向沿显影辊510的轴向的情况下与显影辊510抵接。另外,作为在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抵接面562a相反的一侧的“非抵接面”的一个例子的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通过双面胶带568(图20A)粘结在橡胶支承部56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部561由热塑性橡胶(具体地说,是***系热塑性橡胶)形成(橡胶部561由热塑性橡胶形成,严格地说,该热塑性橡胶与橡胶不同,这里,为了方便,将标号561的部件称为橡胶部561)。
另外,如图8所示,橡胶部561具有:其宽度方向的长度较长的长边部562;以及其宽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短边部563。长边部562是具有抵接面562a并位于厚度方向的一端一侧的“第一部分”。短边部563是具有粘结面563a、位于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侧并与该长边部562连接的“第二部分”。
这里,长边部562具有沿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四个面,即,所述抵接面562a;位于限制刮板560的宽度方向前端的前端面562b;位于与该前端面562b相反的一侧的后端面562c;以及位于抵接面562a的相反一侧的端面562d。另外,短边部563具有沿该长度方向的三个面,即,所述粘结面563a;位于限制刮板560的宽度方向的前端一侧的端面563b;以及位于与该端面563b相反的一侧的端面563c。
并且,如图8所示,长边部562在橡胶部56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mm)大于短边部563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mm)。另外,长边部562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5mm)大于短边部563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2(0.5mm)。另外,在长边部562的抵接面562a的边缘形成有圆角R1(也称为“第一圆角”),在短边部563的粘结面563a的边缘形成有圆角R2(也称为“第二圆角”),圆角R1的曲率半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0.2mm)小于圆角R2的曲率半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1.0mm)。并且,该抵接面562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小于粘结面563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抵接面562a被成形为其十点平均粗糙度Rz大于等于0.2μm且小于5μm,该粘结面563a被成形为其十点平均粗糙度Rz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15μm。上述长度L1、L2、h1、h2的大小,圆角R1、R2的大小,以及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大小仅为一个例子,不限于此。
橡胶部561是通过射出成形(后面将详述)而成形的成形品,在该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上会产生多余的部分、即毛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该橡胶部561组装成的显影装置51、52、53、54上也会残留有如图5所示的一部分毛刺564。
这里,对该毛刺564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8所示,毛刺564的根部564a残留在长边部562的端面562d的边缘(该边缘也是前端面562b或后端面562c的边缘)。而且,如图7所示,根部564a在端面562d的、沿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处分布在从该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范围内,毛刺564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从根部564a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抵接面562a一侧的毛刺564b;以及从根部564a观察时其顶端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的毛刺564c。而且,所有这些毛刺564b、564c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均位于抵接面562a与粘结面563a之间,如图5所示,所有毛刺564均不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另外,如上所述,长边部562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1大于短边部563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2,因此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
橡胶支承部566是磷青铜、不锈钢等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成的薄板,在该橡胶支承部566上,通过介于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的、与橡胶部561进行粘结的粘结面566a(图18)之间的双面胶带568而粘结有橡胶部561。另外,橡胶支承部566在其一端部由刮板支承金属板567支承的状态下通过刮板支承金属板567而安装在壳体540上(图4)。另外,在限制刮板560的、与显影辊510一侧相反的一侧设有由发泡酯等形成的刮板背面部件570。
这里,利用由于橡胶支承部566的挠曲所产生的弹力将橡胶部561按压在显影辊510上。另外,刮板背面部件570可以防止调色剂T进入到橡胶支承部566与壳体540之间,从而能够稳定由于橡胶支承部566的挠曲所产生的弹力,并且通过从橡胶部561的正背面向显影辊510的方向对橡胶部561进行施压而将橡胶部561按压在显影辊510上。因此,刮板背面部件570使橡胶部561更均匀地抵接在显影辊510上。
如图5所示,限制刮板560的、与由刮板支承金属板567支承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前端(抵接面562a在橡胶部56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不与显影辊510接触,而是由离该前端规定距离的部分以一定的宽度与显影辊510接触。即,限制刮板560(橡胶部561)通过腹部而不是边缘与显影辊510抵接。另外,限制刮板560(橡胶部561)被设置成其前端(抵接面562a在橡胶部56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显影辊51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即所谓的逆向(counter)抵接。此外,限制板560(橡胶部561)与显影辊510抵接的抵接位置位于显影辊510的中心轴的下方,并且位于调色剂供给辊550的中心轴的下方。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
这里,利用图9~图19、图20A~图20D,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限制刮板56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射出成形机252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图11是示出金属模具202的外观构成的模式图。图12是示出金属模具202的内部结构的模式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X-X截面的模式图。图14是示出图12的Y-Y截面的模式图。图15是示出图12的Z-Z截面的模式图。图16是示出被成形的橡胶部561的图。图17是示出从橡胶部561切断、除去剩余部565d、把手部565e等的状态的模式图。图18是示出橡胶支承部566的粘结面566a的图。图19是示出粘结用夹具300的模式图。图20A是用于说明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的保持状态的图。图20B是用于说明橡胶部561与橡胶支承部566开始粘结时的状态的图。图20C是用于说明橡胶部561与橡胶支承部566压靠时的状态的图。图20D是用于说明橡胶部561与橡胶支承部566的粘结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并且,图12的左图示出了以图11中的符号A所示的白色箭头的方向观察图11的左图时的状态。同样,图12的右图示出了以图11中的符号B所示的白色箭头的方向观察图11的右图时的状态。另外,图16的下图示出了以白色箭头的方向观察图16的上图时的状态。另外,图11示出了金属模具202开启的状态,图13~图15示出了金属模具202关闭的状态。另外,在图11~图14中,以箭头表示铅垂方向。
首先,利用射出成形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射出成形机252和金属模具202的装置称为射出成形装置,所述金属模具202是刮板成形模具(也简称为模具)的一个例子)射出成形(步骤S102)限制刮板560的橡胶部561。即,从图10所示的射出成形机252将熔融的热塑性橡胶射出到金属模具202中,从而射出成形橡胶部561。
将热塑性橡胶投入到射出成形机252的加料斗252a中,投入的热塑性橡胶在射出筒252b内被加热熔融。然后,被加热熔融的热塑性橡胶被射出到安装在射出成形机252的模具安装部252c中的金属模具202。射出到金属模具202的热塑性橡胶分别通过作为从射出成形机252射出的热塑性橡胶的接收口的注入(sprue)212、作为将热塑性橡胶从注入口导向浇口(gate)的通路的流道(runner)214、作为腔体218的入口的浇216后,填充到金属模具202内的腔体218中。金属模具202的温度维持为比热塑性橡胶的温度低的温度,金属模具202内的热塑性橡胶由模具202冷却后成形为橡胶部561。
这里,利用图11~图16,对上述金属模具202的结构和由该金属模具202成形的橡胶部561的形状进行说明。
金属模具202具有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这两个金属模具部,所述固定金属模具部204是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抵接面562a的抵接面形成部的“第一模具”的一个例子,所述可动金属模具部206是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粘结面563a的粘结面形成部并可以相对于该固定金属模具部204移动的“第二模具”的一个例子。如图11所示,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具有导套(guide bush)208,可动金属模具部206具有导销(guidepin)210,在金属模具202关闭时,通过该导销210嵌入到该导套208内,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的相对位置被高精度定位。
如前所述,金属模具202具有注入口212、流道214、浇口216、以及腔体218。
如图13所示,注入口212主要设置在可动金属模具部206上,其入口位于可动金属模具部206的、与固定金属模具部204相反的一侧的面上。注入口212从该入口贯穿可动金属模具部206而到达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在该固定金属模具部204中与流道214邻接。
流道214设置在固定金属模具部204中,其具有:与注入口212邻接的第一通路214a;与该第一通路214a邻接的第二通路214b;以及与该第二通路214b邻接并到达浇口216的第三通路214c。如图12的左图所示,第一通路214a和第三通路214c沿铅垂方向设置,第二通路214b沿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如图14所示,在可动金属模具部206的、与所述第三通路214c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成形把手部565e的把手成形部215。
如图12的左图和图14所示,在固定金属模具部204的铅垂方向的上部,浇口216与流道214的所述第三通路214c和腔体218邻接设置。
如图12的左图和图14所示,从浇口216观察时,在铅垂方向的下部,腔体218与浇口216邻接设置,其长度方向沿铅垂方向。如图15所示,在固定金属模具部204中设有固定金属模具槽205,该固定金属模具槽205是底面为抵接面形成部205a的“第一凹部”的一个例子,所述抵接面形成部205a用于形成长边部562的抵接面562a,在可动金属模具部206中设有可动金属模具槽207,该可动金属模具槽207是底面为粘结面形成部207a的“第二凹部”的一个例子,所述粘结面形成部207a用于形成短边部563的粘结面563a。
如图15所示,固定金属模具槽205具有:所述抵接面形成部205a;用于形成所述前端面562b的前端面形成部205b;以及用于形成所述后端面562c的后端面形成部205c。可动金属模具槽207具有:所述粘结面形成部207a;用于形成短边部563的所述端面563b的端面形成部207b;用于形成短边部563的所述端面563c的端面形成部207c;以及用于形成长边部562的所述端面562d的端面形成部207d。而且,腔体218由设置在固定金属模具槽205和可动金属模具槽207中的这些形成部分构成。
为了成形图8所示的橡胶部561,固定金属模具槽205和可动金属模具槽207为以下形状。即,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深度大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深度,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另外,在固定金属模具槽205和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角部分别形成有圆角R3、R4,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圆角R3的曲率半径小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圆角R4的曲率半径。另外,抵接面形成部205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的大小小于粘结面形成部207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大小。
在如上构成的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重合的状态(金属模具202关闭的状态)下,向固定金属模具槽205和可动金属模具槽207射出热塑性橡胶,从而射出成形橡胶部561。这里,当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重合时,该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该可动金属模具部206的边界面221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205a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207a的方向(图15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位于该抵接面形成部205a与该粘结面形成部207a之间(固定金属模具槽205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之间)。而且,在进行射出成形时,在沿腔体218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换言之,在沿所述形成部分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在图12中以箭头d表示该方向)上射出热塑性橡胶。
由以上的金属模具202成形的橡胶部561具有图16所示的形状。与制造完成后显影装置所具有的限制刮板560(图6)的橡胶部561不同,被成形的橡胶部561包括:由所述注入212成形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部分称为注入口部565a);由所述流道214成形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部分称为流道部565b);以及由所述浇216成形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部分称为浇口部565c)。
另外,在该橡胶部561中,由腔体218成形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于制造完成后显影装置所具有的限制刮板560(图6)的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即,按照当成形出橡胶部561时在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剩余部565d的方式来确定所述金属模具202的形状,被成形的该剩余部565d在后述的步骤(步骤S104)中与注入口部565a、流道部565b、以及浇口部565c一起从橡胶部561中切断、除去。
在被成形的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与所述流道部565b邻接的位置上具有把手部565e。当将被成形的橡胶部561从金属模具202中取出时,该把手部565e用作把持之物。该把手部565e从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突出,其突出方向与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相交。并且,该把手部565e也在后述的步骤(步骤S104)中与注入口部565a、流道部565b、浇口部565c、以及剩余部565d一起从橡胶部561中切断、除去。
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上会产生毛刺,其原因如下。即,如果热塑性橡胶被射出到金属模具202时的压力过大,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在腔体218的周围(具体地说,为所述边界面221)产生空隙。由于当被射出的热塑性橡胶被填充到腔体218中时也填充到该空隙中,因此产生了毛刺。
这里,回到图9的流程图,继续对限制刮板56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热塑性橡胶被金属模具202充分冷却后(步骤S102),移开可动金属模具部206而打开金属模具202。而后,从金属模具202中取出被成形的橡胶部561,更具体地说,把持所述把手部565e而从打开的金属模具202中取出橡胶部561。
然后,如图17所示,从取出的橡胶部561,将所述剩余部565d与注入口部565a、流道部565b、浇口部565c、以及把手部565e一起,在作为该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切断部565f处切断,修整橡胶部561的形状(步骤S104)。然后,准备用于支承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橡胶支承部566,在该橡胶支承部566的所述粘结面566a(图18所示的斜线部分)上粘贴双面胶带568(步骤S106)。
然后,准备当将橡胶部561粘结在橡胶支承部566的所要求的位置上时使用的粘结用夹具300。如图19所示,该粘结用夹具300由作为第一夹具的一个例子的载置台310和作为第二夹具的一个例子的转动部件320构成,为了粘结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首先,如图20A所示,将粘贴有双面胶带568的橡胶支承部566保持在载置台310上,并将被射出成形且修整了形状的橡胶部561保持在转动部件320上(步骤S108)。
这里,对粘结用夹具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0A所示,橡胶支承部566被嵌入到与其大致成相同形状的载置台310的凹部311内,从而由载置台310载置、保持。在橡胶支承部566嵌入到凹部311内而被载置的状态下,该橡胶支承部566被定位而无法沿水平方向移动。另外,载置台310在使粘贴在橡胶支承部566上的双面胶带568从凹部311突出来的状态下保持该橡胶支承部566。
转动部件320在将橡胶部561定位、保持在凹部321中的状态下可以转动。如图20A所示,橡胶部561在以下状态下被相对于转动部件320定位,即,长边部562和短边部563中唯有长边部562与凹部321接触(更具体地说,长边部562的抵接面562a和前端面562b与凹部321接触),并且短边部563从凹部321突出来。另外,在保持橡胶部561的转动部件320的、与抵接面562a相对的位置上和与前端面562b相对的位置上设有通孔322,橡胶部561通过通孔322被未图示的真空泵等吸引。
这样一来,由于橡胶部561受到吸引,该橡胶部561被保持而不会从转动部件320中脱落,并且维持了橡胶部561相对于转动部件320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部件320中,在橡胶部561被保持在凹部321中的状态下,前端面562b的、靠近抵接面562a一侧的部分与凹部321接触,而毛刺564不与凹部321接触。
另外,转动部件320通过未图示的机构而被可以转动地连结支承在载置台310上。当转动部件320进行转动时,由于橡胶部561受到吸引,因此橡胶部561被该转动部件320保持并可以维持定位。
使上述结构的粘结用夹具300如下保持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即,使粘贴有双面胶带568的橡胶支承部566在图20A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从载置台310的上方向凹部311移动并嵌入到该凹部311中而被保持。另外,使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转动部件320的下方向凹部321移动,使其与该凹部321接触。这里,当使橡胶部561与凹部321接触时,由于由所述真空泵通过通孔322来吸引凹部321内的空气,所以与凹部321接触的橡胶部561也受到吸引。在橡胶部561被吸引的状态下,抵接面562a和前端面562b与凹部321接触,由此来定位、保持橡胶部561。如上所述,由于橡胶部561在前端面562b的、靠近抵接面562a一侧的部分与凹部321接触的状态下被转动部件320保持,所以可以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564不与转动部件320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部件320来保持该橡胶部561。
然后,使保持橡胶部561的转动部件320与保持橡胶支承部566的载置台310靠近,从而使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来粘结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步骤S110)。
具体地说,按照以下方式来粘结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即,在图20A所示的位置(以下,也称为“第一位置”),为了使保持橡胶部561的转动部件320靠近保持橡胶支承部566的载置台310而使转动部件320慢慢地转动,于是如图20B所示,粘结面563a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一侧首先与双面胶带568接触。然后,通过转动部件320的进一步转动,粘结面563a与双面胶带568接触的面积增大,当转动部件320转动到预定位置(以下,也称为“第二位置”)时,成为图20C所示的状态。在图20C所示的状态下,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成为压靠状态,因此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通过双面胶带568而被有效地粘结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B和图20C所示,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在毛刺564不与橡胶支承部566粘结的情况下被粘结在一起。
在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被粘结在一起之后停止所述真空泵的吸引,然后使位于第二位置的转动部件320转动到第一位置。由于所述吸引结束,橡胶部561不再被转动部件320保持,因此如图20D所示,成为粘结有该橡胶部561的橡胶支承部566被载置在载置台310上的状态。当转动部件320位于第一位置时,将与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粘结在一起的橡胶支承部566从载置台310上取出。由此,可以得到粘结面563a被橡胶支承部566恰当地保持的限制刮板560。通过将如此制造的限制刮板560与显影辊510等一起进行组装,可以得到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等的有效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中,“层厚限制部件”(橡胶部561)的毛刺564在橡胶部56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抵接面562a相反的一侧的“非抵接面”(粘结面563a)一侧。由此,可以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以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希望被橡胶部561限制的调色剂的层厚是均匀的。其原因在于,在调色剂的层厚不均匀的情况下,例如会在通过显影辊510而显影的调色剂像中产生条纹等,从而导致调色剂像的质量下降。
橡胶部561为成形品,例如当进行上述射出成形时在橡胶部561上有时会产生毛刺。也可以考虑除去该产生的毛刺,但从简化橡胶部561的制造工序的角度出发,有时并不除去该毛刺。但是,在不除去毛刺的情况下,当该毛刺位于显影辊510的附近时,橡胶部561可能会不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
利用图5来进行更具体的说明。橡胶部561限制被摄取到该橡胶部561和显影辊510之间的空隙(图5所示的空隙A)中并随着显影辊510的旋转而通过该橡胶部561的抵接位置的调色剂的层厚。已知该调色剂的层厚取决于摄取到空隙A中的调色剂的量(以下,也称为“调色剂的摄取量”),例如,当空隙A中的调色剂的摄取量在显影辊510的轴向(与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不均匀时,在该空隙A处由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量也会在该轴向上变得不均匀,从而导致显影辊510上的调色剂的层厚也在该轴向上变得不均匀。
此时,如果毛刺564在橡胶部56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抵接面562a一侧(例如,该毛刺564位于抵接面562a上或者在前端面562b上位于抵接面562a一侧),则该毛刺564会成为向空隙A内摄取调色剂时阻碍调色剂移动的障碍物,从而导致显影辊510的轴向上的调色剂的摄取量容易变得不均匀。而当调色剂的摄取量不均匀时,在所述抵接位置被橡胶部561限制的调色剂的层厚也会变得不均匀。
与此相对,如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那样,当橡胶部561的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抵接面562a相反一侧的粘结面563a一侧时,由于该毛刺564难以成为所述阻碍调色剂移动的障碍物,所以不会对向空隙A内摄取调色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可以防止显影辊510的轴向上的调色剂的摄取量变得不均匀,从而可以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
另外,如上所述,如图9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56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金属模具202射出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橡胶部561,其中,金属模具202是具有“第一模具”(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第二模具”(可动金属模具部206)的“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抵接面形成部205a,该抵接面形成部205a用于形成橡胶部561的抵接面562a,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粘结面形成部207a并且可以相对于固定金属模具部204移动,所述粘结面形成部207a用于形成粘结面,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固定金属模具部204与可动金属模具部206的边界面221在从抵接面形成部205a朝向粘结面形成部207a的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粘结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支承部件”(橡胶支承部566)。由此,制造出的限制刮板560会具有高精度。以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公知有以下限制刮板560的制造方法:分别成形橡胶部561和橡胶支承部566,使被成形的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与橡胶支承部566粘结,从而得到限制刮板560。有时采用以下成形橡胶部561的方法:向具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模具射出橡胶部561的基体材料(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该橡胶部561。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抵接面562a的抵接面形成部,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用于形成粘结面563a的粘结面形成部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模具移动。
在射出成形橡胶部561的情况下,当进行射出成形时,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边界面的部分上容易产生毛刺564。当粘结产生了毛刺564的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时,该粘结面563a可能会不恰当地粘结在橡胶支承部566上。
利用图21所示的比较例来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1所示,在比较例的固定金属模具部204中设有:抵接面形成部205a;前端面形成部205b;后端面形成部205c;用于形成短边部563的端面563b的端面形成部205d;用于形成短边部563的端面563c的端面形成部205e;以及用于形成长边部562的端面562d的端面形成部205f。在可动金属模具部206中仅设有粘结面形成部207a。此时,在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重合时,由于该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的边界面221在从抵接面形成部205a朝向粘结面形成部207a的方向上与粘结面形成部207a位于同一位置,因此在射出成形时产生的毛刺564位于粘结面563a(更详细地说,为粘结面563a的边缘)上。于是,当粘结该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时,在粘结面563a上产生的毛刺564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从而在粘结面563a与橡胶支承部566之间产生空隙,因此该粘结面563a的一部分无法粘结在橡胶支承部566上。结果可能会导致制造的限制刮板560的精度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射出成形橡胶部561的步骤中,如图15所示,向金属模具202射出橡胶部561的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橡胶部561,所述金属模具202的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边界面221在从抵接面形成部205a朝向粘结面形成部207a的方向(图15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
在该情况下,即使当进行射出成形时在边界面221的部分上产生了毛刺564,由于该毛刺564在厚度方向上位于离开粘结面563a的位置,因此在粘结该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时该毛刺564难以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因此,粘结面563a会恰当地粘结在橡胶支承部566上,从而制造出高精度的限制刮板560。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等进行了说明,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非限定本发明。勿庸置疑,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包括其等价物。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作为载像体的感光体的圆筒状导电基体材料的外周面上设置感光层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带状导电基体材料的表面上设置感光层而构成的所谓的感光带。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射出成形来成形橡胶部56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挤压成形或离心成形等来成形橡胶部561。
但是,当通过射出成形来成形橡胶部561时,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上容易产生毛刺,因此使该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的效果、即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的效果会更为有效。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毛刺564的根部564a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抵接面562a与粘结面563a之间。而且,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从根部564a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抵接面562a一侧的毛刺564b;以及从根部564a观察时其顶端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的毛刺564c。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毛刺564也可以仅包括从根部564a观察时其顶端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的毛刺564c。
但是,当毛刺564除了该毛刺564c还包括毛刺564b时,与毛刺564仅包括毛刺564c的情况相比,毛刺564在厚度方向上不均匀地布置,从而导致在显影辊510的轴向上使调色剂的层厚不均匀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使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的效果、即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的效果会更为有效。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橡胶部561具有:“第一部分”(长边部562),具有抵接面562a,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一侧;以及“第二部分”(短边部563),具有粘结面563a,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侧并与该长边部562连接。长边部562在该橡胶部56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图8所示的长度L1)大于短边部563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图8所示的长度L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长边部562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也可以小于短边部563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毛刺564的根部564a位于长边部562的、与抵接面562a相反一侧的面(端面562d)的边缘。长边部562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图8所示的长度h1)大于短边部563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图8所示的长度h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毛刺564的根部564a也可以位于端面562d以外的表面的边缘。
但是,在毛刺564的根部564a位于端面562d的边缘的情况下,如果使长边部562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1大于短边部563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2,则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使该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抵接面562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小于粘结面563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抵接面562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也可以大于粘结面563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
但是,当抵接面562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小于粘结面563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时,抵接面562a的凹凸变小,从而可以更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抵接面562a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圆角”(圆角R1),在粘结面563a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圆角R2)。圆角R1的曲率半径小于圆角R2的曲率半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圆角R1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与圆角R2的曲率半径相同。
但是,当圆角R1的曲率半径小于圆角R2的曲率半径时,可以使形成有圆角R1的抵接面562a的边缘尖锐,此时该抵接面562a的边缘容易将到达该边缘的调色剂分为向空隙移动A的流向和向该空隙A以外移动的流向。因此,可以有效地向空隙A内摄取调色剂。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橡胶部561由热塑性橡胶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橡胶部561也可以由热固性聚亚安酯形成。
但是,当橡胶部561由热塑性橡胶形成时,容易射出成形该橡胶部561。这里,当进行射出成形时,可以高精度地成形橡胶部561的厚度(在厚度方向上,抵接面562a与粘结面563a之间的长度)。因此,当橡胶部561由热塑性橡胶形成时,可以成形出厚度的精度高的橡胶部561。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剂载体是可以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显影剂承载辊”(显影辊510),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沿显影辊510的轴向。另外,毛刺564的根部564a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抵接面562a与粘结面563a之间,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从根部564a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抵接面562a一侧的毛刺564b;以及从根部564a观察时其顶端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的毛刺564c。而且,如图7所示,毛刺564分布在从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范围内。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毛刺564也可以仅位于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例如该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上。
当毛刺564包括毛刺564b和毛刺564c时,如上所述,在显影辊510的轴向上使调色剂的层厚不均匀的可能性增大。而且,当毛刺564分布在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至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范围内时,在显影辊510的轴向上更易使调色剂的层厚不均匀。此时,使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粘结面563a一侧的效果、即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的效果会更为有效。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显影装置51、52、53、54具有用于与粘结面563a粘结以支承橡胶部561的“支承部件”(橡胶支承部566)。而且,所有毛刺564均不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毛刺564的一部分也可以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
在毛刺564的一部分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的情况下,当粘结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时,例如,毛刺564可能会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从而在粘结面563a与橡胶支承部566之间产生空隙,导致粘结面563a的一部分未粘结在橡胶支承部566上。此时,橡胶部561不恰当地支承在橡胶支承部566上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可能会导致橡胶部561不恰当地与显影辊510抵接。与此相对,当所有毛刺564均不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时,由于粘结面563a与橡胶支承部566恰当地粘结,所以橡胶部561会恰当地支承在橡胶支承部566上。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橡胶部561与显影辊510抵接的抵接位置位于显影辊510的中心轴的下方。橡胶部561按照其宽度方向的一端朝向显影辊51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的方式与该显影辊510抵接,所述抵接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离开所述一端。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所述抵接位置也可以是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一端。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第一凹部”(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深度大于“第二凹部”(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深度,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深度也可以小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深度。
如上所述,限制刮板560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但是当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抵接面562a一侧时,可能会不均匀地限制该调色剂的层厚。与此相对,在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深度大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深度的情况下,当进行射出成形时在该固定金属模具槽205与该可动金属模具槽207之间产生的毛刺564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抵接面562a和粘结面563a中的粘结面563a一侧,因此能够抑制不均匀地限制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相同。
当金属模具202关闭时,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有时会在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下重合。此时,在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固定金属模具部204与可动金属模具部206错位重合,则当进行射出成形时毛刺的产生位置容易散乱(即,毛刺有时位于长边部562,有时位于短边部563)。在毛刺的产生位置容易散乱的情况下,需要在考虑散乱的基础上设计橡胶部561,从而可能会对设计产生过多的制约。与此相对,当固定金属模具槽205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可动金属模具槽207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时,即使固定金属模具部204和可动金属模具部206在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下重合,毛刺564的产生位置也不会散乱(即,毛刺只会位于长边部562上)。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限制刮板56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切断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切断部565f),修整该橡胶部561的形状。在粘结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的步骤中,对修整了形状的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进行粘结。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限制刮板560的制造方法也可以不包括切断橡胶部561的两端部并修整该橡胶部561的形状的步骤。
但是,在切断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切断部565f并修整该橡胶部561的形状的情况下,由于毛刺不会位于橡胶部561的宽度方向上,所以可以更恰当地粘结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0B和图20C所示,在粘结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的步骤中,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564不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的情况下粘结该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564的一部分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的情况下粘结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
但是,当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564不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的情况下粘结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时,可以更恰当地粘结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0A和图20D所示,粘结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夹具”(载置台310)来保持橡胶支承部566;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564不与“第二夹具”(转动部件320)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部件320来保持橡胶部561;使保持橡胶支承部566的载置台310与保持橡胶部561的转动部件320靠近,从而使橡胶部561的粘结面563a与橡胶支承部566接触来粘结粘结面563a和橡胶支承部566。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564的一部分与转动部件320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部件320来保持橡胶部561。
如果在毛刺564的一部分与转动部件320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部件320来保持橡胶部561,则当通过转动部件320来保持当橡胶部561时毛刺564可能会夹在橡胶部561与转动部件320之间,此时橡胶部561未能相对于转动部件320精确地进行定位。与此相对,当在被射出成形的橡胶部561的毛刺564不与转动部件320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部件320来保持橡胶部561时,由于毛刺564不会夹在橡胶部561与转动部件320之间,所以橡胶部561可以相对于转动部件320恰当进行定位。因此,更加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
这里,对限制刮板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刮板)进行说明。“限制刮板”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显影装置”中,与显影辊抵接以限制该显影辊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限制刮板1560兼具使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T带电的带电板的功能和限制该调色剂T的层厚的功能。如图22和图23所示,该限制刮板1560具有带电部件1562和支承部件1564。
带电部件1562在与显影辊510抵接的状态下赋予该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T电荷,使该调色剂T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色剂T在通过带电部件1562与所述显影辊510抵接的位置时会被该带电部件1562摩擦而获得电子,从而带负电荷。然后,该调色剂T在带负电荷的状态下被用于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的显影。即,本实施方式的带电部件1562使所述调色剂T带负电荷。
而且,该带电部件1562由热塑性橡胶形成,该热塑性橡胶在带电序列中比聚氨酯橡胶更靠近与使调色剂带电的极性相反的极性一侧(即,正极性一侧)。后面将详细地说明该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
另外,如图22所示,带电部件1562的、对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短小形状,该带电部件1562以所述长度方向沿后述的支承部件1564的长度方向的状态支承在该支承部件1564上(更准确地说,为后述的薄板1564a)。
并且,作为具有上述截面形状的带电部件1562的成形方法,例如有离心成形、挤压成形、射出成形等,可以不受限制地采用上述任一种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带电部件1562由热塑性橡胶形成,因此当在上述成形方法中采用射出成形方法时,可以高精度、简便地成形出具有期望形状的带电部件1562。
支承部件1564由薄板1564a和薄板支承部1564b构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一端部1564d(即,薄板1564a一侧的端部)支承有所述带电部件1562。薄板1564a是磷青铜、不锈钢等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成的部件,通过其施压力使由该薄板1564a支承的所述带电部件1562与显影辊510抵接。薄板支承部1564b是配置在支承部件156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564e的金属板,以支承所述薄板1564a的、与支承带电部件1562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状态安装在该薄板1564a上。并且,薄板1564a的材质不限于上述金属,作为其他材质,可以使用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双面胶带等将所述带电部件1562粘结、固定在所述薄板1564a上,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向内部投入有薄板1564a的金属模具射出溶融的热塑性橡胶后进行固化处理来成形带电部件1562。
而且,限制刮板1560在薄板支承部1564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1564c由未图示的固定器支承的状态下安装在该固定器上。
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
作为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可以采用聚氨酯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等高分子材料。这里,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聚氨酯橡胶和热塑性橡胶的定义进行说明。
高分子材料包括具有橡胶弹性的弹性体(广义的弹性体(elastomer))和不具有橡胶弹性的非弹性体(塑性体(plastomer))。根据加热时的材料的变化,所述弹性体被分为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所述非弹性体被分为塑料和热固性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弹性体中,将由于加热而从流动状态固化的弹性体(即,显示热固性的弹性体)定义为橡胶,将由于加热而从固化状态流动化的弹性体(即,显示热塑性的弹性体)定义为热塑性橡胶。聚氨酯橡胶属于所述橡胶,并定义为由聚亚安酯树脂形成的材料。
热塑性橡胶由于具有热塑性而易于加工,当将该材料用作所述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时,可以得到高精度地成形成期望形状的带电部件1562。而且,当将热塑性橡胶用作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时,与采用所述聚氨酯橡胶的情况相比,安装所述带电部件1562时的安装精度高,从而可以使该带电部件1562更恰当与显影辊510抵接。
但是,热塑性橡胶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在耐磨性等方面却劣于所述聚氨酯橡胶。因此,当采用由所述热塑性橡胶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时,难以将该带电部件1562与所述显影辊510抵接时的抵接压力提高到与采用由聚氨酯橡胶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时相同的程度。因此,难以使所述调色剂T恰当地带电,从而有可能导致最终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的质量恶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适于用作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的热塑性橡胶。这里,利用图2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橡胶。图24示出了醚系的弹性体Ea1、Ea2、Ea3,酯系的弹性体Eb1、Eb2、Eb3,聚氨酯橡胶U1、U2、U3、U4,以及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T在带电序列中的位置。在图24中,用箭头表示带电极性的正负方向,越容易带正电荷的物质越靠近正极性一侧,越容易带负电荷的物质越靠近负极性一侧。例如,聚氨酯橡胶U1比聚氨酯橡胶U2更容易带正电荷,当使所述聚氨酯橡胶U1与所述聚氨酯橡胶U2相互摩擦时,聚氨酯橡胶U1会带正电荷,而聚氨酯橡胶U2会带负电荷。
热塑性橡胶由显示显著的橡胶弹性的软段和作为分子约束相的硬段构成,所谓的醚系的弹性体Ea1、Ea2、Ea3是作为所述软段而包含聚醚的弹性体,而所谓的酯系的弹性体Eb1、Eb2、Eb3是作为所述软段而包含聚酯的弹性体。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具有由热塑性橡胶中的所述醚系的弹性体Ea1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
当作为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而采用热塑性橡胶Ea1时,如上所述,可以高精度成形出具有期望形状的带电部件1562,因此与采用聚氨酯橡胶U1、U2、U3、U4的情况相比,可以得到安装精度高的带电部件1562。
另外,如图24所示,所述醚系的弹性体Ea1在带电序列中比聚氨酯橡胶U1、U2、U3、U4靠近正极性一侧。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调色剂T在带负电荷的状态下用于潜像的显影,因此在带电序列中,越靠近正极性一侧,使所述调色剂T带电的能力越高。当采用由带电能力高的材质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时,可以将该带电部件1562与显影辊510的抵接压力设定得较小。这里,醚系的弹性体Ea1使调色剂T带电的能力高于聚氨酯橡胶U1、U2、U3、U4,因此当采用由该醚系的弹性体Ea1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时,不需要将所述抵接压力提高到采用分别由聚氨酯橡胶U1、U2、U3、U4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时的大小。即,由热塑性橡胶Ea1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可以在不产生磨损的情况下赋予显影辊510上的调色剂T充足的电荷。由此,当将热塑性橡胶Ea1用作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时,成形精度高于聚氨酯橡胶。可以在有效地发挥热塑性橡胶的这一原有优点的同时得到能够使调色剂T恰当地带电的带电部件156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而采用醚系的弹性体Ea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酯系的弹性体Eb1。但是,当比较醚系的弹性体(例如,图24中的醚系的弹性体Ea1)和酯系的弹性体(例如,图24中的酯系的弹性体Eb1)时,前者在绝缘性方面更加优越,适于用作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而且,由于聚醚与聚酯不同,不会发生水解,因此由醚系的弹性体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能够抑制由于水解而导致的时效劣化。基于以上各点,作为带电部件1562的材质而优选醚系的弹性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电部件1562由使调色剂T带负电荷并且在带电序列中比聚氨酯橡胶靠近正极性一侧的热塑性橡胶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带电序列中比聚氨酯橡胶或热塑性橡胶靠近正极性一侧的显影剂,通过所述带电部件1562使该显影剂带正电荷(即,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该显影剂在带正电荷的状态下用于潜像的显影)。此时,可以使用由在所述带电序列中比聚氨酯橡胶靠近负极性一侧的热塑性橡胶(例如,图24所示的醚系的弹性体Ea3或酯系的弹性体Eb3)形成的带电部件1562。
图像形成***等的构成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图像形成***”的实施方式。
图25是示出图像形成***的外观构成的说明图。图像形成***700包括:计算机702、显示装置704、打印机10、输入装置708、以及读取装置710。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机702容纳在迷你塔(mini tower)型机箱中,但是不限于此。显示装置704一般采用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器、或液晶显示装置等,但是不限于此。打印机10采用上述说明的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装置708采用键盘708A和鼠标708B,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装置710采用软盘驱动装置710A和CD-ROM驱动装置710B,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MO(Magneto Optical)磁盘驱动装置或DVD(Digital VersatileDisk)等其他装置。
图26是示出图25所示的图像形成***的构成的框图。在容纳有计算机702的机箱内还设置有RAM等内部存储器802和硬盘驱动装置804等的外部存储器。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打印机10与计算机702、显示装置704、输入装置708、以及读取装置710连接而构成图像形成***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图像形成***也可以由计算机702和打印机10构成,图像形成***也可以不包括显示装置704、输入装置708、以及读取装置710中的任一者。
另外,打印机10例如也可以具有计算机702、显示装置704、输入装置708、以及读取装置710的各自的功能或机构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例子,打印机10可以具有: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进行各种显示的显示部、以及用于装卸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装卸部等,所述记录介质记录由数码相机等摄影的图像数据。
作为***整体,如上实现的图像形成***优于现有***。

Claims (17)

1.一种层厚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抵接面,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以及
毛刺,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
所述毛刺的根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非抵接面之间,
所述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
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抵接面一侧的毛刺;以及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厚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部分,具备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一侧;以及
第二部分,具备所述非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厚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刺的根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的边缘,所述表面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厚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小于所述非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厚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圆角,
在所述非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
所述第一圆角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角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厚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由热塑性橡胶形成。
7.一种层厚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抵接面,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以及
毛刺,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
这里,
所述毛刺的根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非抵接面之间,
所述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
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抵接面一侧的毛刺;以及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
具有:
第一部分,具备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一端一侧;以及
第二部分,具备所述非抵接面,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毛刺的根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的边缘,所述表面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小于所述非抵接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在所述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圆角,
在所述非抵接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
所述第一圆角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角的曲率半径,
由热塑性橡胶形成。
8.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影剂载体,用于承载显影剂;以及
层厚限制部件,具有:与所述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的抵接面;以及在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一侧的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
所述显影剂载体是能够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显影剂承载辊,
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向,
所述毛刺的根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非抵接面之间,
所述毛刺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包括:
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抵接面一侧的毛刺;以及从所述根部观察时其顶端位于所述非抵接面一侧的毛刺;
所述毛刺分布在从所述层厚限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至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部件,用于与所述非抵接面粘结以支承所述层厚限制部件,
所有所述毛刺均不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
10.一种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向模具射出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抵接部件,
所述模具具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具有抵接面形成部,该抵接面形成部用于形成限制刮板的抵接部件的抵接面,所述限制刮板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所述抵接部件由所述热塑性橡胶形成;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粘结面形成部,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移动,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用于形成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所述粘结面在所述抵接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
步骤二:
粘结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限制刮板所具有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用于支承所述抵接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为金属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的底面为所述抵接面形成部,
所述第二模具具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的底面为所述粘结面形成部,
当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重合时,所述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
当射出成形所述抵接部件时,向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射出所述热塑性橡胶来射出成形所述抵接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切断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修整该抵接部件的形状,
当粘结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时,粘结形状经修正的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粘结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时,
在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毛刺不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的情况下粘结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粘结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时,
通过第一夹具来保持所述支承部件,
在被射出成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毛刺不与第二夹具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二夹具来保持该抵接部件,
使保持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一夹具与保持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夹具靠近,从而使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来粘结所述粘结面和所述支承部件。
17.一种刮板形成模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模具,具有抵接面形成部,该抵接面形成部用于形成限制刮板的抵接部件的抵接面,所述限制刮板与显影剂载体抵接以限制该显影剂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所述抵接部件由热塑性橡胶形成;以及
第二模具,具有粘结面形成部,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移动,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用于形成所述抵接部件的粘结面,所述粘结面在所述抵接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抵接面相反的一侧,所述粘结面与所述限制刮板所具有的支承部件粘结,所述支承部件用于支承所述抵接部件,
这里,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在以下情况下重合,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边界面在从所述抵接面形成部朝向所述粘结面形成部的方向上位于两者之间。
CN2007100976413A 2006-04-27 2007-04-27 层厚限制部件、显影装置、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刮板形成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3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4062 2006-04-27
JP2006124062 2006-04-27
JP2006124063 2006-04-27
JP2006124063A JP2007298557A (ja) 2006-04-27 2006-04-27 規制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ブレード形成型、及び、射出成形装置
JP2006124062A JP4844218B2 (ja) 2006-04-27 2006-04-27 層厚規制部材、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124063 2006-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3860A CN101063860A (zh) 2007-10-31
CN101063860B true CN101063860B (zh) 2010-09-01

Family

ID=38768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764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3860B (zh) 2006-04-27 2007-04-27 层厚限制部件、显影装置、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刮板形成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44218B2 (zh)
CN (1) CN1010638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3103B2 (ja) * 2008-11-17 2013-07-3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装部品
CN102529013A (zh) * 2012-02-08 2012-07-0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刮刀制作方法
CN105549368B (zh) * 2016-01-07 2018-05-01 中山市达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硒鼓刮刀粘贴强度的工艺方法
CN108089420A (zh) * 2016-11-22 2018-05-29 新智德株式会社 清洁刮板的对位夹具及使用它的对位方法、以及清洁刮板的制造装置及使用它的制造方法
JP2019105800A (ja) * 2017-12-14 2019-06-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マグネットローラー、現像ローラー、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037A (zh) * 2004-02-02 2005-08-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显影剂量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及显影剂量限制刮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1292B2 (ja) * 1995-08-23 2001-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層厚規制ブレード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1355B2 (ja) * 2002-11-12 2005-11-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現像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現像ブレード用金型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037A (zh) * 2004-02-02 2005-08-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显影剂量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及显影剂量限制刮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44840A 2005.06.09
JP特开2006-84550A 2006.03.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44218B2 (ja) 2011-12-28
JP2007298556A (ja) 2007-11-15
CN101063860A (zh)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922B (zh) 盒和单元
KR101186384B1 (ko) 현상기 프레임 유닛, 현상 장치,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현상기 프레임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US9632451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unit
CN101063860B (zh) 层厚限制部件、显影装置、限制刮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刮板形成模具
US9280135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122489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
US7636538B2 (en) Layer-thickness restriction member, developing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striction blade, and blade-forming mold
US9213266B2 (en)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with sealing member to prevent leakage of developer
JP6016579B2 (ja) ユニット
JP2007183312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帯電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ル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81477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42546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US10732565B2 (en)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597615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972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493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376906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37033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4115472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2007298557A (ja) 規制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ブレード形成型、及び、射出成形装置
JP2013125254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