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3474A - 筒形动力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筒形动力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3474A
CN101063474A CN 200710104785 CN200710104785A CN101063474A CN 101063474 A CN101063474 A CN 101063474A CN 200710104785 CN200710104785 CN 200710104785 CN 200710104785 A CN200710104785 A CN 200710104785A CN 101063474 A CN101063474 A CN 101063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embrane parts
dynamic damper
elastic membrane
secur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047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山直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3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4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筒形动力减振器,包括:要装配在杆状振动部件上的由弹性体形成的筒形紧固部件(12,28);以同心方式围绕所述筒形紧固部件设置的管状质量部件(14);多个设置在所述筒形紧固部件和所述质量部件之间以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弹性连接部件(16);以及多个设置在沿周向相邻的弹性连接部件之间并与它们成一体地形成的薄的弹性膜部件(24a,24b)。筒形紧固部件(12,28)和质量部件(14)经由弹性连接部件(16)和弹性膜部件(24a,24b)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每个弹性膜部件(24a,24b)朝一个轴向侧倾斜,并且至少一个弹性膜部件(24b)与其它弹性膜部件(24a)相比朝相对的轴向侧倾斜。

Description

筒形动力减振器
引用参考
2006年4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24275和2006年5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40344的公开内容——均包括说明书、附图和摘要——全文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空心或实心杆状部件例如多种轴、臂和管——这些部件由于振动从其中传递通过而被激发——上并且能够抑制在杆状振动部件内所激发出的振动的筒形动力减振器(dynamic damper)。
背景技术
多种杆状部件包括动力传递部件例如轴和臂以及形成流体通道的管可能会导致自身共振以及振动从其中传递通过的问题。一种已知的针对这些问题的措施是安装在杆状部件上的动力减振器。
JP-Y-2-18363公开了动力减振器的一个示例,其中筒形紧固部件和质量部件以同心方式设置,并通过由弹性体形成的弹性连接部件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筒形紧固部件围绕杆状振动部件设置并装配在其上,使得质量部件经由弹性连接部件弹性地支承在杆状振动部件上,从而相对于杆状振动部件的主振动***提供次振动***。这种类型的动力减振器例如可应用于汽车驱动轴等。
在由JP-Y-2-18363公开的动力减振器中,例如,多个弹性连接部件沿周向相互间隔开,并且在相邻的弹性连接部件之间设有多个薄膜形状的弹性膜部件。即,相邻的弹性连接部件之间的周向间隔被这些弹性膜部件封闭,使得可防止石块等进入弹性连接部件之间的间隙。此外,相邻的弹性连接部件之间的周向间隔的存在会引起在模具分型线——在该分型线处半模具面配合在一起——周围不规则地形成毛刺的问题。这些毛刺会导致动力减振器的减振特性和/或耐久性变差。形成弹性膜部件能够消除在相邻的弹性连接部件之间存在的模具分型线,从而防止由不规则地形成在分型线周围的毛刺所导致的减振特性变差。
但是,在JP-Y-2-18363所公开的动力减振器内,弹性膜部件可能会根据质量部件在将被抑制的振动的输入方向上的移动而发生压缩/拉伸变形。结果,即使弹性膜部件很薄,它们仍易于对次振动***的弹簧常数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这难以使由动力减振器构成的次振动***内的弹性组分(spring component)小,从而限制了对次振动***进行调谐的自由度。此外,弹性膜部件的壁厚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次振动***的调谐频率的变化,从而动力减振器不能有效地提供所期望的减振性能。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人在JP-A-8-277883中提出了改进的动力减振器,其中弹性膜部件形成为波纹管状或倾斜平面状,从而在质量部件相对于杆状振动部件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时,弹性膜部件受到剪切变形。该改进的动力减振器能够使得在质量部件和杆状振动部件之间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发生相对位移期间弹性膜部件对次振动***的弹簧常数以及动力减振器的减振特性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但是,本发明人进行的广泛研究表明,在JP-A-8-277883中公开的动力减振器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即,对于波纹管状的弹性膜部件,如果筒形紧固部件(或杆状振动部件)和质量部件之间的径向距离不够大,则在输入大振动载荷时,弹性膜部件折叠,从而可能导致次振动***的弹簧常数显著增大。此外,如果筒形紧固部件和质量部件之间的径向距离足够大,则另一方面难以充分满足小尺寸要求。因此,难以根据输入振动的类型和/或安装所需的空间采用具有如JP-A-8-277883所公开的结构的动力减振器。
对于倾斜平面状的弹性膜部件,尽管可避免弹簧常数由于折叠的弹性膜部件而增大,但是倾斜的弹性膜部件将导致动力减振器的弹性组分的弹性主轴线相对于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即振动输入方向——倾斜。因此,在振动输入时质量部件易于导致沿撬起(prizing)或扭曲方向发生的摆动位移,从而质量部件沿除振动输入方向之外的方向的不期望位移可能会使动力减振器的期望减振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筒形动力减振器,该筒形动力减振器能够使弹性膜部件对次振动***的弹簧特性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并且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由质量部件的位移引起的激振力实现有效的减振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可选目的可根据本发明的下列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来实现。本发明的下列模式和/或在各个模式中所使用的元素能以任意可能的任选组合来采用。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原理不限于本发明的这些模式和技术特征的组合,而是可基于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教导来认知,或者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整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认知。
本发明的第一模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在杆状振动部件上的筒形动力减振器,该减振器包括:由弹性体形成并适于围绕所述杆状振动部件设置且装配在该杆状振动部件上的筒形紧固部件;直径比该筒形紧固部件大并以同心方式围绕该筒形紧固部件设置的管状质量部件;多个弹性连接部件,这些弹性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筒形紧固部件和所述质量部件的径向相对面之间的相应的周向位置处,以便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及设置在沿周向相邻的弹性连接部件之间并与这些弹性连接部件成一体地形成的多个薄的弹性膜部件,所述筒形紧固部件和所述质量部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部件和所述弹性膜部件相互之间弹性地连接,使得所述质量部件被所述杆状振动部件弹性地支承,其中每个弹性膜部件朝一个轴向侧倾斜,并且至少一个弹性膜部件与其它弹性膜部件相比朝相对的轴向侧倾斜。
根据该模式的筒形动力减振器,每个弹性连接部件较薄,并且朝一个轴向侧倾斜。因此,当质量部件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发生位移时每个弹性膜部件受到剪切变形。该设置可使弹性膜部件对次振动***的弹簧特性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或消除该不利影响。因此,本发明的筒形动力减振器对期望频率范围内的输入振动能够有效地发挥期望的减振作用。
此外,多个弹性膜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其它弹性膜部件相比朝相对的轴向侧倾斜。这使得可在利用倾斜的弹性膜部件的同时防止次振动***的弹性主轴线倾斜。因此,可防止在振动载荷输入时质量部件沿与振动输入方向不同的方向发生位移。因此,本发明的筒形动力减振器能够充分地发挥期望的减振效果。
每个弹性膜部件朝一个轴向侧的倾斜应当理解为弹性膜部件的径向外端相对于弹性膜部件的径向内端沿轴向移置到一侧。在弹性膜部件的径向外端相对于弹性膜部件的径向内端沿轴向移置到另一侧的情况下,这意味着该弹性膜部件与其它弹性膜部件——这些其它弹性膜部件的径向外端相对于其径向内端沿轴向移置到所述的一侧——相比朝相对的轴向侧倾斜。
本发明的第二模式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模式的筒形动力减振器,其中筒形紧固部件形成有一对凹部,所述凹部形成在每个弹性连接部件的轴向两侧上并沿这两侧延伸。根据该模式,在质量部件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移位并且弹性连接部件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受到压缩变形的情况下,凹部的存在可使弹性连接部件沿轴向的膨胀变形最小化。该设置可防止弹性连接部件的轴向两侧由于该膨胀变形而破裂或破损,从而有效地提高动力减振器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三模式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或第二模式的筒形动力减振器,其中多个弹性膜部件包括偶数个弹性膜部件,并且沿周向相邻的其间设有一个弹性连接部件的弹性膜部件朝彼此相对的不同轴向侧倾斜。根据该模式,朝相对的轴向侧相互倾斜的弹性膜部件平衡良好地设置,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动力减振器的弹性组分内的弹性主轴线倾斜。该设置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质量部件沿不同于振动输入方向的方向发生不希望的位移,从而本发明的动力减振器将有效地发挥期望的减振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模式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至第三模式中的任何一个的筒形动力减振器,其中筒形紧固部件的内径小于杆状振动部件的外径,并且筒形紧固部件压配合在杆状振动部件上,使得筒形紧固部件固定地安装在杆状振动部件上。根据该模式,筒形动力减振器能够固定地安装在杆状振动部件上而无需专用的紧固部件例如紧固带等。因此,本发明的动力减振器可容易地安装在杆状振动部件上,同时可确保部件的数量减少。
附图说明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更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筒形动力减振器的正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2-2截取的图1的动力减振器的截面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3-3截取的图1的动力减振器的截面视图;
图4是图1的动力减振器的截面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筒形动力减振器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动力减振器的后视图;
图7是沿图5的线7-7截取的图5的动力减振器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而构造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动力减振器1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用作筒形紧固部件的弹性安装部件12和质量部件14通过多个用作弹性连接部件的弹性支承部件16相互之间弹性地连接。动力减振器10通过将弹性安装部件12从外部紧固在用作振动杆部件的驱动轴(未示出)上而固定在该驱动轴上。
详细地说,弹性安装部件12由橡胶材料形成并具有筒形。弹性安装部件12的内径尺寸稍小于驱动轴的外径尺寸,从而确保足够的压配合公差。因此,如下文将说明的,通过将弹性安装部件12从外部压配合在驱动轴上而使动力减振器10稳固地附装到驱动轴上。
质量部件14设置成在整个圆周上环绕弹性安装部件12的直径外表面。质量部件14为筒形,其直径大于弹性安装部件12的直径,并且由金属材料例如铁形成。质量部件14和弹性安装部件12以同心方式安置,沿直径方向相互隔开指定距离。换句话说,质量部件14的内径尺寸大于弹性安装部件12的外径尺寸,从而弹性安装部件12和质量部件14在整个圆周上沿直径方向相互隔开指定距离。
在弹性安装部件12和质量部件14之间的该直径间隔内,形成有多个弹性支承部件16且它们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从而弹性支承部件16使弹性安装部件12和质量部件14相互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尺寸大于其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多个弹性支承部件16形成为从弹性安装部件12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沿径向向外延伸。尤其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偶数个、优选为六个弹性支承部件16,从而相互独立的六个弹性支承部件16沿周向以均匀的间隔相互隔开。另外,弹性支承部件16与弹性安装部件12成一体地形成,同时橡胶护套层20与弹性支承部件16成一体地形成并且基本在质量部件14的整个表面上覆盖该质量部件。通过该设置,弹性安装部件12和质量部件14通过弹性支承部件16相互连接。橡胶护套层20在其轴向上的相对端部具有切口。在橡胶护套层20的每一端,在沿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方向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切口。
弹性安装部件12具有浅槽形的圆周凹槽22,其在弹性安装部件12的外周面内开口,并且形成在弹性安装部件12的形成有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中央部。圆周凹槽22在整个圆周上沿周向连续延伸且具有基本不变的横截面,并且其宽度方向尺寸(轴向尺寸)大于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尺寸。如图4所示,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形成为从圆周凹槽22的轴向中央部延伸出。通过该设置,在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上的任一侧上都利用圆周凹槽22形成有凹部23。凹部23在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上的任一侧延伸,从而通过平滑曲面连续地形成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上的任一面和弹性安装部件12的外周面之间的边界。
在相邻的弹性支承部件16之间沿周向形成有用作弹性膜部件的薄橡胶膜24a、24b。薄橡胶膜24a、24b由橡胶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均具有大致平坦的薄膜形状。根据该实施例的薄橡胶膜24a、24b与弹性安装部件12和弹性支承部件16成一体地形成,从而延伸成封闭由弹性安装部件12、质量部件14和弹性支承部件16围成的区域。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壁厚充分地小于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厚度。另外,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在弹性安装部件12侧(沿直径方向的内侧)的一个端部位于圆周凹槽22上,从而从圆周凹槽22的底面向外延伸。如从上文的说明可清楚看到,在该实施例中,弹性支承部件16和薄橡胶膜24a、24b均设成偶数个,从而在六个弹性支承部件16中的相邻者之间的相应周向位置处分别独立地形成有总数为六个的薄橡胶膜24a、24b。
没有以任何特定方式限制的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厚度尺寸优选地在0.3-2.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0.6-1.3mm的范围内。如果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厚度尺寸过小,则有时会导致薄橡胶膜24a、24b的耐久性变差。另一方面,如果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厚度尺寸过大,则薄橡胶膜24a、24b的刚度将高于必要刚度,从而影响次振动***的弹簧常数。另外,每个薄橡胶膜24a、24b在其大致中央的最薄部分的厚度尺寸优选不大于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厚度尺寸的二分之一,更优选地不大于三分之一。
每个薄橡胶膜24a、24b具有倾斜的平薄膜形状,其相对于沿与轴线垂直方向延伸的平面倾斜地沿轴向延伸。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沿周向相邻的薄橡胶膜24a、24b沿轴向上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具体地,如图1和3所示,每个薄橡胶膜24a沿直径方向向外(在图3中垂直向上)倾斜,以便使其在质量部件14侧(沿直径方向的外侧)的端部沿轴向位于一侧(图3中的左侧),而每个薄橡胶膜24b沿直径方向向外(在图3中垂直向下)倾斜,以便使其在质量部件14侧(沿直径方向的外侧)的端部沿轴向位于另一侧(图3中的右侧)。
没有以任何特定方式限制的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相对于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平面的倾角优选地设定在20°到70°(-70°到-2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40°到60°(-60°到-40°)的范围内。如果倾角过小,则质量部件14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位移会导致压缩组分(拉伸组分)变大,从而影响次振动***的弹簧常数。另一方面,如果倾角过大,则薄橡胶膜24a、24b以及动力减振器10总体上的轴向尺寸将变得令人不希望地大。
在该实施例中,薄橡胶膜24a、24b的形状和尺寸彼此相同。此外,薄橡胶膜24a、24b的倾角的量度(绝对值)彼此相等。在该实施例中,例如,薄橡胶膜24a和薄橡胶膜24b设置成分别相对于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平面以45°和-45°的角度倾斜。
如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可见,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重心都位于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中心轴线上。换句话说,弹性支承部件16和薄橡胶膜24a、24b的轴向中心位于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内。另外,根据该实施例的每个薄橡胶膜24a、24b设置成使得其轴向相对端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尺寸,并且其轴向相对端部形成为不从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相对端部沿轴向突出。
通过将弹性安装部件12从外部压配合并固定在驱动轴(未示出)上,来将根据该实施例而构造的动力减振器10安装在汽车上。尤其在该实施例中,与驱动轴的外径尺寸相比,弹性安装部件12的内径尺寸小得足以进行压配合。因此,当动力减振器10附装到驱动轴上时,可通过压配合获得稳固的安装状态而无需任何专用部件例如紧固带。
弹性安装部件12的紧固公差(压配合公差):p优选地在5-3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5-25%的范围内。有关于此,紧固公差:p用以下等式表示,其中“B”是弹性安装部件12在压配合之前的内径尺寸,“A”是与弹性安装部件12在压配合之后的内径尺寸相等的驱动轴的外径尺寸:
p=((A-B)/A)×100(%)
如果紧固公差过小,则难以通过将弹性安装部件12压配合地固定在驱动轴上来稳固地安装动力减振器10。另一方面,如果紧固公差过大,则会由于压配合而引起弹性安装部件12的过度弹性变形,从而导致耐久性变差。
对于如上所述地安装的动力减振器10,质量部件14和弹性支承部件16相对于由驱动轴构成的主振动***而构成次振动***。动力减振器10可通过将次振动***的谐振频率调谐为主振动***的谐振频率而获得由质量部件14的激振力所发挥的减振作用。
此处,在沿与轴线的垂直方向输入振动时,质量部件14和弹性安装部件12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该方向代表主振动载荷的输入方向——发生相对位移。因此,形成在相对的质量部件14和弹性安装部件12之间的薄橡胶膜24a、24b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该实施例的薄橡胶膜24a、24b尤其相对于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倾斜。因此,薄橡胶膜24a、24b由于质量部件14和弹性安装部件12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而主要发生剪切变形。通过该设置,与薄橡胶膜24a、24b设置成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并由于质量部件14的位移而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形的情况相比,动力减振器10更不易于受到由薄橡胶膜24a、24b的弹性变形导致的对次振动***的弹簧常数的不利影响。因此,可通过调节弹性支承部件16的弹簧常数来高精度地调谐次振动***的谐振频率,从而动力减振器10可在期望频带内有效地发挥减振作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沿周向位于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任一侧上的相邻薄橡胶膜24a、24b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因此,可最小化或避免次振动***的主弹性轴线沿轴向的倾斜,从而防止质量部件14相对于弹性安装部件12沿扭曲或撬起方向摆动地发生位移。因此,动力减振器10可通过将由质量部件14产生的力有效地传递给驱动轴而有效地实现减振作用。尤其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尺寸制成为在轴向上比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大。该设置使得可更有效地防止质量部件14相对于弹性安装部件12沿扭曲或撬起方向发生的相对位移,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减振作用。
因此,尤其在该实施例中,沿周向以均匀间隔总共形成和设置六个形状基本相同的薄橡胶膜24a、24b。更具体地,沿周向以交替方式形成沿轴向上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三个薄橡胶膜24a和三个薄橡胶膜24b。通过该设置,可更有效地防止次振动***的主弹性轴线倾斜,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减振作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与驱动轴的外径尺寸相比,弹性安装部件12的内径尺寸小得足以进行压配合。这使得通过将弹性安装部件12从外部压配合和固定在驱动轴上,动力减振器10可获得足够的相对于驱动轴的安装力。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动力减振器10可容易地附装到驱动轴上而无需单独使用任何专用装置例如紧固带。尤其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在弹性安装部件12的内径尺寸小得足以在初始状态下压配合并在安装时较大程度地扩大的情况下,薄橡胶膜24a、24b的倾斜仍可使薄橡胶膜24a、24b本身出现折叠或重叠状态(的可能性)最小化或避免出现这种状态。因此,动力减振器10可实现弹性安装部件12相对于驱动轴的紧固公差。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动力减振器10不易于受到由次振动***中的薄橡胶膜24a、24b所产生的令人不期望的效果。因此,与出于结构原因而受到薄橡胶膜的较大程度影响的传统结构的动力减振器相比,可使用具有高橡胶硬度的橡胶材料。因此,动力减振器10可更有效地实现弹性安装部件12相对于驱动轴的紧固力,从而可更有利地附装到驱动轴上而无需任何紧固带。
如图4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动力减振器10具有在弹性安装部件12的外周面上开口并在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圆周凹槽22,并且弹性支承部件16和薄橡胶膜24a、24b从该凹槽的底面延伸出。当弹性安装部件12从外部固定在驱动轴上并由此扩张时,弹性支承部件16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发生压缩变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地设置的动力减振器10使得橡胶材料可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地逃移(escape)至圆周凹槽22,从而最小化或避免弹性支承部件16沿轴向或周向的膨胀变形。结果,可防止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侧面由于其弓形膨胀所导致的拉伸应力而破裂。因此,动力减振器10能够有利地避免其耐久性变差。应当指出,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形成在圆周凹槽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内,并且其轴向尺寸小于圆周凹槽22的轴向(宽度方向)尺寸。因此,在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任一侧上都利用圆周凹槽22形成凹部23。该设置使得可有利地避免弹性支承部件16沿轴向发生的膨胀变形。
此外,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上的任一面都经由凹部23与弹性安装部件12的外周面连续地形成,从而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任一侧面和弹性安装部件12之间的边界形成有平滑的弯曲表面。通过该设置,弹性安装部件12和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轴向任一侧面之间的边界区域的自由表面积大到足以使应力——该应力受质量部件14在振动输入时的位移的影响——分散,从而提高耐久性。尤其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周向上的任一侧面也通过平滑表面与弹性安装部件12的外周面连续地形成。因此,还可使作用在每个弹性支承部件16的周向上的任一侧面和弹性支承部件12的外周面之间的边界区域上的应力分散,从而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在本实施例中,平滑弯曲表面是指没有折点或折线的曲面。
接下来参照图5-7,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筒形动力减振器26。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在结构和功能上对应的元件,以便于理解本实施例。
具体地,根据该实施例的筒形动力减振器26具有弹性安装部件28,该弹性安装部件的一个轴向端部从质量部件14的轴向端部向外突出。一紧固带(未示出)从外部紧固在该突出端部上,并且通过使该紧固带上紧而将动力减振器26固定在驱动轴(未示出)上。
如详细所述,弹性安装部件28总体上大致为筒形,并且其轴向尺寸大于质量部件14的轴向尺寸。弹性安装部件28具有形成在其一个轴向侧的端部附近的浅的带接纳凹槽30,该凹槽在该弹性安装部件的外周面内开口并在整个圆周上沿周向连续延伸。如图7所示,弹性安装部件28的内径尺寸沿轴向改变,即弹性安装部件28在形成在轴向中间部内的锥形部32的一个轴向侧具有大直径部34,并且在锥形部32的另一个轴向侧具有小直径部36,该小直径部的内径小于大直径部34的内径。通过该设置,弹性安装部件28在形成带接纳凹槽30的区域内较薄,从而紧固带(未示出)可有效地发挥出其紧固力。对于弹性安装部件28的内径尺寸,大直径部34和小直径部36的尺寸均小于驱动轴的外径尺寸。
弹性安装部件28和质量部件14以同心方式设置并通过弹性支承部件16相互连接。换句话说,像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质量部件14由弹性安装部件28经由弹性支承部件16弹性地支承。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弹性安装部件28的一个轴向端部从质量部件14的端部沿轴向向外延伸。通过该设置,带接纳凹槽30定位成从质量部件14沿轴向向外。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弹性安装部件28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安置成从质量部件14的端部沿轴向稍微向内。
通过将弹性安装部件28从外部压配合在驱动轴上并用紧固带(未示出)上紧,将根据该实施例构造的动力减振器26固定在驱动轴上。弹性安装部件28的内径尺寸小于驱动轴的外径尺寸,从而弹性安装部件28的内周面与驱动轴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构造的动力减振器10,根据该实施例构造的动力减振器26可发挥有效的减振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用紧固带上紧和固定的这种类型的动力减振器26具有弹性安装部件28,该弹性安装部件的内径小于驱动轴的外径并从外部压配合在驱动轴上。因此,弹性安装部件28的内周面与驱动轴的外周面紧密接触,从而防止水等渗透到弹性安装部件28和驱动轴的叠置面之间。另外,与动力减振器26仅通过紧固带附装在驱动轴上的情况相比,通过将弹性安装部件28压配合在驱动轴上可实现更稳固的安装状态。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构造的动力减振器26具有弹性安装部件28,该弹性安装部件的内径尺寸沿轴向改变以便具有较薄的大直径部34,紧固带附装到该大直径部上。因此,动力减振器26可利用紧固带的有效紧固力,从而实现相对于驱动轴的稳固安装状态。
尽管已在仅用于例示性目的的当前优选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具有其它实施方式。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可实施成带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改变、变型和改进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例如,尽管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弹性支承部件16沿周向以均匀间隔形成和设置,但是弹性支承部件16并非必须沿周向以均匀间隔设置。特别地,在例如主要振动载荷的输入方向局限于特定直径方向的情况下,可通过在周向上改变弹性支承部件16之间的间隔并因此改变刚性而有利地实现减振作用。同时,尽管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形成了多个形状相同的弹性支承部件16,但是还可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形状的弹性支承部件16的组合来改变在周向上的刚性。
在相邻的弹性支承部件16之间沿周向形成的薄橡胶膜24a、24b并非必须具有相同的形状。或者,也可使用具有不同厚度或平面形状的薄橡胶膜24a、24b的组合。此外,薄橡胶膜24a、24b的倾角并不限于在本文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特定公开内容中所教导的倾角。另外,多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倾角的量度无需相等,而是可选地可以彼此不同。具体地,例如,通过调节多个薄橡胶膜24a、24b中的每一个的倾角并沿周向改变这些角度从而沿周向改变薄橡胶膜24a、24b的弹簧常数,可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调节每个动力减振器10、26的弹簧常数。
弹性支承部件16和薄橡胶膜24a、24b优选设置成偶数个以便避免次振动***的弹簧的主弹性轴线倾斜。但是,弹性支承部件16和薄橡胶膜24a、24b并非必须设置成偶数个。或者,例如,可形成五个弹性支承部件16,并且在这五个弹性支承部件16中的相邻者之间沿周向形成总数为五个的薄橡胶膜24a、24b。该设置还能够避免次振动***的弹簧的主弹性轴线沿轴向倾斜。应当理解,上述仅用于例示性目的的弹性支承部件16和薄橡胶膜24a、24b的具体数量还可另外适当地设定。
如在上面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薄橡胶膜24a、24b优选地沿彼此相对的轴向方向倾斜。但是,相邻的薄橡胶膜24a、24b并非必须沿彼此相对的轴向方向倾斜。例如,至少一组相邻的薄橡胶膜24a、24b可沿相同轴向方向倾斜。此外,薄橡胶膜24a、24b至少沿轴向倾斜就足够了。具体地,薄橡胶膜24a、24b不仅可沿轴向倾斜,还可沿另一个方向倾斜。
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厚度尺寸无需恒定,而是可选地可在其整体上改变。例如,每个薄橡胶膜24a、24b在其基端部分可比在其中央部分厚。
此外,每个薄橡胶膜24a/24b的倾角的量度无需沿其直径方向一直恒定,而是可选地可以改变,除非沿轴向相反地倾斜。例如,至少一个薄橡胶膜24a/24b在其基端部分的倾角可大于在其中央部分的倾角。
本发明的原理不仅可有利地应用到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汽车驱动轴的动力减振器10、26中,而且还可有利地应用到用于各种振动杆部件的其他类型的减振动力减振器中。
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可实施成带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其它的改变、变型和改进而不会背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安装在杆状振动部件上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该筒形动力减振器包括:
筒形紧固部件(12,28),该筒形紧固部件由弹性体形成并适于围绕所述杆状振动部件设置且装配在该杆状振动部件上;
质量部件(14),该质量部件为管状并具有比所述筒形紧固部件(12,28)大的直径且以同心方式围绕该筒形紧固部件(12,28)设置;
多个弹性连接部件(16),这些弹性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筒形紧固部件(12,28)和所述质量部件(14)的径向相对面之间的相应的周向位置处,以便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薄的弹性膜部件(24a,24b),这些弹性膜部件设置在沿周向相邻的弹性连接部件(16)之间并与这些弹性连接部件(16)成一体地形成,所述筒形紧固部件(12,28)和所述质量部件(14)通过所述弹性连接部件(16)和所述弹性膜部件(24a,24b)相互之间弹性地连接,使得所述质量部件(14)被所述杆状振动部件弹性地支承,
其中每个弹性膜部件(24a,24b)朝一个轴向侧倾斜,并且至少一个弹性膜部件(24b)与其它弹性膜部件(24a)相比朝相对的轴向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紧固部件(12,28)形成有一对凹部(23),所述凹部形成在每个弹性连接部件(16)的轴向两侧上并沿这两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性膜部件(24a,24b)包括偶数个弹性膜部件(24a,24b),并且沿周向相邻的其间设有一个弹性连接部件(16)的弹性膜部件(24a,24b)朝彼此相对的不同轴向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紧固部件(12,28)的内径小于所述杆状振动部件的外径,并且所述筒形紧固部件(12,28)压配合在所述杆状振动部件上,从而该筒形紧固部件(12,28)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杆状振动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膜部件(24a,24b)的壁厚在0.3-2.0m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膜部件(24a,24b)相对于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平面的倾角在±20°-70°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膜部件(24a,24b)的重心位于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每个弹性连接部件(16)的中心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紧固部件(12,28)的紧固公差保持在5-30%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动力减振器(10,26),其特征在于,每个弹性连接部件(16)的轴向尺寸大于该弹性连接部件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
CN 200710104785 2006-04-27 2007-04-27 筒形动力减振器 Pending CN1010634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4275/2006 2006-04-27
JP2006124275 2006-04-27
JP140344/2006 2006-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3474A true CN101063474A (zh) 2007-10-31

Family

ID=38964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04785 Pending CN101063474A (zh) 2006-04-27 2007-04-27 筒形动力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6347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174A (zh) * 2014-01-03 2014-04-1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转减振器
CN103851113A (zh) * 2012-12-04 2014-06-11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动力吸振橡胶块
CN104329409A (zh) * 2014-09-29 2015-02-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动***用扭转减振器
CN108679138A (zh) * 2018-05-30 2018-10-19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动轴吸振器
CN110509471A (zh) * 2019-07-24 2019-11-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空心环形橡胶件的制备方法
CN112271677A (zh) * 2020-09-25 2021-01-26 杭州王之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路电缆减震器、特高压输送网络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1113A (zh) * 2012-12-04 2014-06-11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动力吸振橡胶块
CN103727174A (zh) * 2014-01-03 2014-04-1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转减振器
CN103727174B (zh) * 2014-01-03 2017-01-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转减振器
CN104329409A (zh) * 2014-09-29 2015-02-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动***用扭转减振器
CN108679138A (zh) * 2018-05-30 2018-10-19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动轴吸振器
CN110509471A (zh) * 2019-07-24 2019-11-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空心环形橡胶件的制备方法
CN110509471B (zh) * 2019-07-24 2021-07-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空心环形橡胶件的制备方法
CN112271677A (zh) * 2020-09-25 2021-01-26 杭州王之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路电缆减震器、特高压输送网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3474A (zh) 筒形动力减振器
US8136646B2 (en) Cylindrical dynamic damper
CN1139186A (zh) 具有两个相互连接的减振***的双质量型动力减振器与装备有此种动力减振器的驱动轴
CN1374466A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US8117942B2 (en) Vehicle handle and vehicle
US4744547A (en) Elastic engine mount
CN1191595A (zh) 双体飞轮摩擦阻尼装置
CN1629510A (zh) 消震器
CN1676966A (zh) 发动机架
CN1840933A (zh) 发动机支座和采用该支座的减振支承结构
CN1807925A (zh) 筒形动力减振器
CN1027771C (zh) 呈现优良抗疲劳性的阶梯状螺纹和截断状螺纹接头
CN1124335A (zh) 装有动力减震器的振动杆件
CN1779290A (zh) 防振衬套组件
CN1922421A (zh) 内燃机活塞的活塞销轴承
US8979081B2 (en) Tubular vibration-damping mount
CN101033802A (zh) 防尘罩
CN1734121A (zh)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CN102105722A (zh) 动力减震器
CN1990289A (zh) 悬架支座
CN1828086A (zh) 扭转减振装置
JP2004176803A (ja) 筒形防振装置
CN1703592A (zh) 飞轮
CN101046235A (zh) 防振装置
CN1513685A (zh) 用于一个汽车车轮悬架的减震支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