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8761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8761A
CN101038761A CNA2007100789582A CN200710078958A CN101038761A CN 101038761 A CN101038761 A CN 101038761A CN A2007100789582 A CNA2007100789582 A CN A2007100789582A CN 200710078958 A CN200710078958 A CN 200710078958A CN 101038761 A CN101038761 A CN 101038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k
flat part
dish
guide
uni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89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7476C (zh
Inventor
静谷光隆
坪田伸也
田中良幸
桐原聪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8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74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74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06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 G11B33/1413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by fluid cooling
    • G11B33/142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by fluid cooling by air cooling

Landscapes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在单元机械(6)的盘相向面侧的单元盖(16)上,设置周围平板部(21)、杆支承平板部(22)、盘导入平板部(23)、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24)、加强平板部(25)、驱动部盖平板部(27)、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0)、外周侧扩大切口部(31)、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2)。按照本构成,相对拾取器(9)通过单元盖(16)也可导入较多的由盘(5)的旋转引起的空气流,大幅度提高散热性。这样,可提高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拾取器的散热性。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动CD、DVD等光盘介质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3记载了这样的技术例,该技术例在以前的个人计算机用、家庭用录像再生机用的光盘装置中,拾取器由于具有作为发热源的激光器、其驱动电路等,所以容易成为高温,单元盖配置于收容拾取器的单元机械的上部,相对该拾取器,在该单元盖除了本来设有的中央开口外,追加用于通气的开口等,从而将由盘旋转引起的作为空气流的盘旋转流导向至拾取器,改善散热效果。在这些专利文献中作为对象的光盘装置为托盘方式(专利文献1~3)、上部开闭方式(专利文献2),在该托盘方式下,当进行盘的装卸时,单元机械在固定于内部的状态下朝装置箱体前方突出,在该上部开闭方式下,盘的装卸通过装置箱体的上部盖的开闭进行,在这样的光盘装置中,有时单元机械露出到箱体的外部。在这些方式下,为了对露出到外部时的外观性、污物附着、使用者接触于单元机械的部件等采取对策,相对单元盖在拾取器的物镜周边部的移动范围和与使盘旋转的主轴电动机对应的中央开口以外的部分设置开口受到很大的制约。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光盘装置中,在与拾取器的激光器驱动电路产生平面重叠的位置、从拾取器的物镜与对拾取器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副导向轴的中间偏往副导向轴的范围,将贯通孔设于单元盖。另外,在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光盘装置中,将圆形·多边形·半圆形·细长狭缝状等的多个通风孔设于单元盖。另外,在记载于专利文献3的光盘装置中,相对单元盖的中央开口扩大到盘安装区域外的部分,使覆盖其上方的托盘朝盘旋转流的方向开始变薄(间隙大),在下游侧的开口端变厚(没有间隙),从而将较多的盘旋转流导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6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101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22277号公报
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光盘装置为槽方式,在该槽方式下,在装置箱体的前面进行盘的取入·排出,前面与内部的单元机械间由内部机构自动地输送盘使其装卸;单元机械在箱体内部,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没有相对单元盖的、托盘方式等那样由外观性导致的开口设置的制约,可设置较大的开口等。然而,当由槽方式的单元盖增大用于改善散热效果的通气开口等时,需要保持顺利的、用于盘装卸的内部机构的动作、在箱体前面侧的盘的移动,同时,防止拾取器的移动带来的内部的柔性配线的突出,防止油脂从其移动机构的滑动部分飞溅等,除了具有这样的槽方式特有的功能外,还需要确保强度地对作为盖留下的部分的形状也充分地进行考虑。
在设想适用到这样的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单元盖的场合,专利文献1由主导向轴将用于移动的驱动力传递到拾取器,相对处于与主导向轴相反侧的副导向轴侧的单元盖,在与激光驱动电路相当的位置设置矩形状贯通孔和分散到从物镜与副导向轴的中间靠副导向轴的范围的多个贯通孔,不成为可具体地同时实现上述那样的开口的增大和槽方式特有功能、强度的保持的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不限于单元盖的主导向轴侧、副导向轴侧,在盖整体设置多个贯通孔,这也不成为可具体地同时实现上述那样的开口的增大和槽方式特有功能、强度的保持的构成。另外,专利文献3使与单元盖的中央开口的外周侧扩大部分相对的托盘的厚度变化,导向盘旋转流,由于在槽方式中没有成为该部分的托盘的代用的部件,所以,难以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以不对装置的动作产生问题地使槽方式光盘装置的特别是成为高温的拾取器充分散热。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单元盖上设有周围平板部、杆支承平板部、盘导入平板部、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加强平板部、及1个以上的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该周围平板部沿机械基座的盘相向面侧的端面的全周或全周的一部分延伸,设置成在机械基座端面的各部分覆盖或接触与周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该杆支承平板部在盘装卸机构中处于拾取器的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且处于盘的内周侧,相对突出到单元盖的盘相向面侧地进行转动的驱动杆覆盖该驱动杆的外周部分在机械基座内侧进行移动的轨迹的一部分或全部地从周围平板部延伸设置;该盘导入平板部在机械基座的盘相向面侧的端面的、箱体前面侧或拾取器的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的前面的位置从周围平板部往内侧延伸一些,当取入或排出盘时一边以面接触使盘的记录面侧滑动一边对盘的记录面侧进行导向;该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处于拾取器的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且处于从盘的径向的中周至外周侧,沿盘的径向并按比拾取器柔性配线窄的宽度覆盖拾取器柔性配线随着拾取器移动而突出到盘相向面侧的范围;该加强平板部在与拾取器移动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上连接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与周围平板部、或杆支承平板部与周围平板部,或在拾取器的大体移动方向上连接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与盘导入平板部,连接其中任1组以上而作为盖成为一体化;该1个以上的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处于拾取器的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分别在拾取器移动方向上设在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和杆支承平板部的范围内,在与拾取器移动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上设于从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或杆支承平板部大体到达周围平板部或副导向轴的范围内。
这样,可由单元盖的杆支承平板部保持顺利的用于盘装卸的驱动杆的动作,由盘导入平板部保持顺利的在箱体前面侧的盘的移动,由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防止拾取器的移动导致内部柔性配线的突出,在拾取器的移动机构的滑动部分露出的场合,由驱动部盖平板部防止油脂从滑动部分的飞溅,由加强平板部还可确保强度,此外,由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根据需要追加的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或外周侧扩大切口部和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可在单元盖形成较大的用于通气的开口等。因此,不使装置的动作产生问题地将盘旋转流导入到槽方式光盘装置的成为高温的拾取器,充分地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整体构造的除去顶盖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C-C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光盘装置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再另一实施例的单元机械的仰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光盘装置的部分侧方截面图(E-E截面)。
图9为本发明的非接触散热板的模型试验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实施例。
[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一实施例。图1为示出光盘装置的整体构造的除去顶盖的俯视图,图2为光盘装置的示于图1的C-C截面图,图3为光盘装置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被称为槽方式,主要为搭载于笔记本式、台式个人计算机的薄型光盘装置,而且在装置箱体的前面进行盘的取入·排出,前面与内部单元盖间由内部的机构自动地输送盘使其装卸。
光盘装置1具有箱体,该箱体主要由顶盖2覆盖上面,由底盖3覆盖下·侧·背面,由前板4覆盖前面,在箱体内部,从前侧到中央部配置将盘5安装于上方的单元机械6,在背面侧下部配置进行信号处理和电源供给等的电路板7。机械基座8为占据了单元机械6周围部分的骨架,在机械基座8的内侧设有拾取器9和盘旋转用的主轴电动机10,该拾取器9具有进行盘5的信息记录·再生的激光二极管·激光器驱动IC等。拾取器9将拾取器驱动部11和主导向轴12配置于装置箱体中的从前侧观看时的右侧,将副导向轴13配置在装置箱体中的从前侧观看时的左侧,拾取器9可为了盘5的记录·再生而在盘5的径向(A方向)的内周侧(靠主轴电动机10)与外周侧(装置箱体的前侧)间移动,在装置箱体中,盘5沿当从上方观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拾取器驱动部11将动力传送到拾取器9的侧面的一部分,该主导向轴12对拾取器9的移动进行导向,该副导向轴13对拾取器9的移动进行导向。另外,在单元机械6的上部(盘相向面侧),安装有接触·固定于机械基座8地覆盖的单元盖16,该单元盖16具有处在拾取器9中央的物镜周边部14(稍朝上方突出)的移动范围和与主轴电动机10的旋转部相当的范围的中央开口15。
为了在光盘装置1的内部自动地进行盘5的装卸,设有盘装卸机构,该盘装卸机构由驱动杆17(通常在主·副导向轴侧各设置1个,如B那样以圆弧状动作)和导向构件18(配置于副导向轴侧侧面和前侧等)及单元机械摆动部19构成,该驱动杆17一边支承着盘5的外周端一边使其在装置箱体前面与单元机械6的主轴电动机10附近间移动,进行盘5的取入或排出;该单元机械摆动部19相对处于主轴电动机10附近的盘5使单元机械6的主轴电动机侧上升或下降(D方向),进行盘5在主轴电动机10的安装或释放。另外,连接移动的拾取器9和固定的电路板7的拾取器柔性配线20从拾取器9的前侧经过下侧通到副导向轴13的下部侧。
当进行盘5的记录·再生时,在光盘装置1内,拾取器9的激光二极管·激光器驱动IC等的光学系、主轴电动机10、及电路板7等发热,对于某些记录·再生的速度、使用时间及使用环境的温度等条件,发热密度大,特别是在容易成为高温的拾取器9中,激光二极管等部件达到允许温度以上,发生装置的动作异常、寿命缩短等问题。在该光盘装置1中,为了使成为高温的拾取器9有效地散热,对于槽方式,由于单元机械6时常处于装置箱体的内部,所以,即使在单元盖16除了中央开口15外还追加开口等,也没有托盘方式等的那样的外观性等的问题,利用这一优点,大幅度增大在单元盖16的通气用的开口等,增加导入到拾取器9的盘旋转流。与此同时,优化单元盖16的作为盖留下的部分的形状,使得追加于单元盖16的开口等不对槽方式特有的光盘装置1内部的动作产生不良影响。与其相关的特征构造如下。
在该实施例的单元盖16存在周围平板部21,该周围平板部21在机械机座8的外周部分与其上端面接触、起到将盖支承·固定于机械基座8的作用,另外,在副导向轴侧和拾取器移动方向的内周侧(靠主轴电动机10)的、与输送盘时突出到盖上的驱动杆17的外周部分的轨迹相当的位置,存在起到减少杆的钩挂、摇晃使其顺利动作的作用的杆支承平板部22。另外,在从单元机械6的前侧(盘外周侧)靠副导向轴侧的前面的范围的周围平板部21内侧,具有盘导入平板部23(导向构件18按从周围平板部21连续的形式设置),该盘导入平板部23按一边在取入、排出时的盘5的(靠拾取器的)记录面侧滑动一边对其进行保持的形式安装前侧的导向构件18,在副导向轴侧和拾取器移动方向中周的外周(单元机械的前侧)附近的、由拾取器9的移动使拾取器柔性配线20突出到上方的范围,存在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24,该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24为了防止与盘5接触而形成虽然比配线窄但足以防止突出的宽度。另外,为了即使减小这些各平板部的宽度也作为盖保持必要的强度使其一体化,在副导向轴侧的2个部位设有加强平板部25。另外,防止在主导向轴侧的拾取器驱动部11的滑动部26的油脂飞溅地设置从周围平板部21延伸到内侧的驱动部盖平板部27,可缩短平板部的靠拾取器9的长度地在前端形成朝斜下侧折曲的形状的帽舌状部分35。帽舌状部分35在不与拾取器9的靠拾取器驱动部11的部件干涉(具体地说与拾取器的部件冲撞、接触而妨碍移动)的范围折曲。
通过确保这些平板部,即使在盖的其它部分形成用于通气的大的开口等,也可确保槽方式的光盘装置1的单元盖16要求的功能和作为盖的强度,该要求的功能为确保用于盘5的装卸的内部机构动作和在箱体前面侧的盘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防止由拾取器的移动导致的内部拾取器柔性配线20的突出,防止油脂从该移动机构的滑动部26的飞溅等。
在使这些平板部残留最低限的前提下,在单元盖16进一步形成2个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该2个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沿副导向轴侧的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和上述杆支承平板部在与拾取器9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大体扩展到到达周围平板部21、副导向轴13的范围。另外,按从与物镜周边部14的移动范围相当的物镜周边部边界线29使中央开口15扩大到副导向轴侧、拾取器移动方向外周侧的形式,形成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0和外周侧扩大切口部31,并形成从物镜周边部边界线29使中央开口15朝主导向轴侧大体扩大达到周围平板部21和主导向轴12的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2。由这些大的开口部等,与在单元盖16仅形成与物镜周边部边界线29相当的中央开口15的场合相比,使导入到拾取器9的由盘5的旋转引起的盘旋转流大幅度增加,而且不论拾取器9处于从其移动方向内周到外周的任何位置都不中断地导入,所以,拾取器9的对流作用产生的散热效果大幅度提高。
因此,如以上那样按照该实施例,由设于单元盖16的各平板部和开口等,可不使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动作产生问题地将较多的盘旋转流导入到成为高温的拾取器,充分地进行散热。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4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4为光盘装置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相同,在光盘装置1的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号示出,构造以与实施例1不同的构造为主体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单元盖16中,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增加为3个,在副导向轴侧的杆支承平板部22、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24、及外周侧的加强平板部25设有具有盖厚度程度的台阶的加强凹部34,在主导向轴侧未形成扩大切口部。虽然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成为3个,但将开口从拾取器移动方向的内周扩大到外周的状况大体相同,可在由加强凹部34保持设置其的平板部的强度的同时,稍减小宽度。因此,由它们可使得单元盖16的散热效果、盖所需要的功能与实施例1没有太多变化。另外,尽管在主导向轴侧没有扩大切口部使得导入的盘旋转流稍减少,但因为拾取器9的发热部件在物镜周边部14的主导向轴侧不多,所以,由此导致的散热效果的下降很有限,由于原本有优势的形成于副导向轴侧的大开口等产生的散热效果提高有效,所以,整体上散热效果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部分地与实施例1不同的构造,但由于在单元盖16整体,有效的平板部、开口等得到确保,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动作不产生问题,将较多的盘旋转流导入到成为高温的拾取器,可充分地散热。
[实施例3]
下面根据图5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再另一实施例。图5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
在该实施例的单元盖16中,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点在于,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仅形成为从拾取器移动方向的中周到外周的范围的1个,在拾取器移动方向的外周侧,由于盘导入平板部23朝内侧延伸,所以,没有特别形成外周侧扩大切口部31。另外,由于在拾取器驱动部11的滑动部26具有单元盖16之外的盖构件33,所以,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2越过主导向轴12、滑动部26扩大到达周围平板部21,而且,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2扩大到主导向轴侧的部分,为了设置周围平板部21,而限定到在拾取器移动方向上与盘的外周相当的位置为止地进行设置,这一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由于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在内周侧没有,同时,外周侧扩大切口部31也没有,所以,由该部分导入的盘旋转流稍减少,但盘旋转流在内周侧与外周侧相比原本较弱,从中周到外周,由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0与实施例1同样地导入,所以,由此导致的散热效果的下降有限。另外,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2比实施例1大一些,所以,从主导向轴侧导入的盘旋转流不会减少,由此使散热效果与实施例1同等地提高。
虽然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也形成部分地与实施例1不同的构造,但在单元盖16整体有效的平板部、开口等得到确保,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动作不会产生问题,可将较多的盘旋转流导入到成为高温的拾取器,可充分地散热。
[实施例4]
下面根据图6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再另一实施例。图6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单元机械的俯视图。
在该实施例的单元盖16中,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点在于,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被分成8个,副导向轴侧的杆支承平板部22、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24、及外周侧的加强平板部25的宽度扩大,同时,形成比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小的小开口36,未形成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0。虽然将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28分成多个,但从拾取器移动方向的内周将开口扩大到外周的状况大体相同,开口面积、通气性与实施例1变化不大。另外,虽然扩大了杆支承平板部22与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24的宽度,但由于存在小开口36,即使(中央开口15的)宽度变窄,平板部周边的通气性也与具有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30的实施例1的场合等同。另一方面,通过使杆支承平板部22和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24的宽度大,从而使这些部分的作为盖的功能稍有利。因此,由它们使得单元盖16的散热效果、盖所需要的功能与实施例1没有太大改变。
虽然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也形成部分地与实施例1不同的构造,但在单元盖16整体上可确保有效的平板部、开口等,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动作不会产生问题,可将较多的盘旋转流导入到成为高温的拾取器,可充分地散热。
[实施例5]
下面根据图7~图9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再另一实施例。图7为本发明光盘装置的单元机械的仰视图,图8为光盘装置的部分侧方截面图(E-E截面),图9为本发明的非接触散热板的模型试验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例中,单元盖16形成为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形状,在单元机械6的(与盘相向面侧的相反侧的)的下方,将部分下盖37按固定于机械基座8的形式设置于拾取器移动方向的外周侧,并使得与拾取器9的下面非接触地接近。部分下盖37的设置位置处于这样的范围,在该范围,即使盘装卸机构使单元机械6的主轴电动机10侧下降,部分下盖37的拾取器移动方向的靠中周的下面也不强有力地接触于装置箱体的底盖3。在以前的槽方式的光盘装置1中,与托盘方式的情形不同,单元机械6不会突出到装置箱体的外部,所以,未设置用于覆盖单元机械6的下部的下盖,另外,由于单元机械6由盘装卸机构摆动,所以,拾取器9的下面与底盖3的装置运行状态下的间隙按1mm左右稍变大。在该实施例中,除了由上述单元盖16的开口等产生的对流作用的散热效果外,通过追加比底盖3更接近的部分下盖37,从而将间隙减小,由空气层的导热、辐射的作用提高散热效果,利用这样的非接触散热板的效果,在拾取器9的下面也获得散热效果。
图9示出检验非接触散热板的效果的模型试验的大体情况,该非接触散热板由拾取器9和部分下盖37那样的非接触进行散热。在该模型试验中,发热板与拾取器相当,散热板与非接触散热板材(在本实施例中为部分下盖)相当,尺寸、材质按在实际装置中设想的范围选择。在试验结果中,当与散热板的间隙为约7mm以上时,自然对流、向较宽的空间的辐射产生较弱的散热,所以,发热板的温度为较高的状态,但当间隙比其变小时,首先辐射增加,其次通过空气层的导热增加,所以,从发热板向散热板的散热增强,发热板温度急剧下降,散热板温度存在按与面积比相应的比例逐渐增加的倾向。在槽方式的光盘装置1中,当没有部分下盖时,到与拾取器相向的顶盖的间隙虽然为1mm左右,但可以认为部分下盖追加使得到与拾取器相向的部分下盖的间隙小到0.3~0.6mm左右,所以,使拾取器(发热板)的温度下降2~5℃。该结果为用于试验的规格下的一例,材质·尺寸等不同时结果也改变,但实验证明,如选择适当的规格,则可由非接触散热板进行良好的散热。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部分下盖37的追加与实施例1不同,但单元盖16的平板部、开口等相同,可获得同样的散热效果,同时,由部分下盖还增加散热效果,所以,与实施例同样,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动作不产生问题,不仅具有对流作用,还利用导热、辐射的作用,可使成为高温的拾取器充分散热。
以上根据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发明实施形式不限于实施例,也可为其它形式。例如,如能确保用于通气的面积,则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也可为从柔性配线推压部或杆支承平板部到周围平板部或副导向轴的途中,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也可为从物镜周边部边界线到周围平板部或主导向轴的途中。另外,形成于平板部的加强凹部、小开口也可按盖的功能、强度没有问题的范围设于任一平板部。

Claims (9)

1.一种光盘装置,具有:箱体、主轴电动机、拾取器、电路板、拾取器柔性配线、拾取器移动机构、机械基座、单元盖、单元机械、及盘装卸机构;
该主轴电动机使盘旋转;
该拾取器具有激光器、物镜和光学系等,进行盘的光学记录·再生;
该电路板在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内侧配置在与盘相向面的相反侧;
该拾取器柔性配线与所述拾取器和所述电路板连接;
该拾取器移动机构由拾取器驱动部、主导向轴及副导向轴构成;该拾取器驱动部使得所述拾取器可在盘的径向的内周侧与外周侧间移动地将动力传递到所述拾取器的侧面的一部分;该主导向轴在所述拾取器驱动部侧对所述拾取器的移动进行导向;该副导向轴在与所述拾取器驱动部相反侧对所述拾取器的移动进行导向;
该机械基座在内部固定所述主轴电动机和所述拾取器移动机构;
该单元盖覆盖所述机械基座的盘相向面侧,具有中央开口,该中央开口处于所述拾取器的物镜周边部的移动范围和与所述主轴电动机的旋转部相当的范围;
该单元机械具有所述主轴电动机、所述拾取器、所述拾取器移动机构、所述机械基座和所述单元盖,配置在所述箱体内;
该盘装卸机构由驱动杆及导向构件,和单元机械摆动部构成,配置在所述箱体内;该驱动杆及导向构件支承着盘外周端使其在所述箱体的前面与所述主轴电动机附近间移动,进行盘的取入或排出;该单元机械摆动部相对处于所述主轴电动机附近的盘使所述单元机械的所述主轴电动机侧上升或下降,进行盘在所述主轴电动机的安装或释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盖上设有周围平板部、杆支承平板部、盘导入平板部、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加强平板部、及1个以上的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
该周围平板部沿所述机械基座的盘相向面侧的端面的全周或全周的一部分延伸,设置成在所述机械基座端面的各部分覆盖或接触与周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该杆支承平板部在所述盘装卸机构中处于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且处于盘的内周侧,相对突出到所述单元盖的盘相向面侧地进行转动的所述驱动杆覆盖该驱动杆的外周部分在所述机械基座内侧进行移动的轨迹的一部分或全部地从所述周围平板部延伸设置;
该盘导入平板部在所述机械基座的盘相向面侧的端面的、所述箱体前面侧或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的前面的位置从所述周围平板部往内侧延伸一些,当取入或排出盘时一边以面接触使盘的记录面侧滑动一边对盘的记录面侧进行导向;
该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处于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且处于从盘的径向的中周至外周侧,沿盘的径向并按比所述拾取器柔性配线窄的宽度覆盖所述拾取器柔性配线随着所述拾取器移动而突出到盘相向面侧的范围;
该加强平板部在与所述拾取器移动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上连接所述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与所述周围平板部、或所述杆支承平板部与所述周围平板部,或在所述拾取器的大体移动方向上连接所述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与所述盘导入平板部,连接其中任1组以上而作为盖成为一体化;
该1个以上的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处于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分别在所述拾取器移动方向上设在所述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和所述杆支承平板部的范围内,在与所述拾取器移动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上设于从所述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或所述杆支承平板部大体到达所述周围平板部或所述副导向轴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盖上,
设有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该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限定在从所述中央开口的主导向轴侧的边界线相当位置到所述周围平板部或所述主导向轴为止的任意范围地进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盖上,
设有驱动部盖平板部,该驱动部盖平板部从处于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靠主导向轴侧的所述周围平板部延伸到内侧,覆盖所述拾取器移动机构在所述拾取器驱动部的滑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盖上,
设有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或外周侧扩大切口部或其双方,该副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或外周侧扩大切口部处在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靠副导向轴侧或盘的外周侧,从与所述拾取器的物镜周边部的移动范围相当的物镜周边部的边界线将所述中央开口扩大到副导向轴侧或盘的外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不与所述拾取器的靠所述拾取器驱动部的部件干涉的范围,形成将所述单元盖的所述驱动部盖平板部的所述主导向轴侧的端部朝与盘相向面侧相反方向倾斜地折曲的帽舌状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盖的所述周围平板部或所述杆支承平板部或所述盘导入平板部或所述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或所述加强平板部的至少1个上,设有比所述副导向轴侧通气开口小的小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械基座的与盘相向面侧相反侧,将部分下盖设于与所述拾取器的移动方向外周侧相当的部分,该部分下盖不与所述拾取器的下面接触并与所述拾取器的下面接近地固定在所述机械基座上,并且设置到在由所述盘装卸机构使所述主轴电动机侧下降了的状态下所述拾取器不与所述箱体的下面接触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盖的所述主导向轴侧扩大切口部,
处于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靠主导向轴侧,从与所述拾取器的所述物镜周边部的移动范围相当的物镜周边部边界线,使所述中央开口朝主导向轴侧扩大到大体到达所述周围平板部和所述主导向轴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盖的所述柔性配线按压平板部或所述杆支承平板部或所述加强平板部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加强凹部,该加强凹部具有所述单元盖的厚度左右程度的台阶并沿各平板部的纵向延伸。
CNB2007100789582A 2006-03-15 2007-02-16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4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0144 2006-03-15
JP2006070144A JP4908883B2 (ja) 2006-03-15 2006-03-15 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761A true CN101038761A (zh) 2007-09-19
CN100517476C CN100517476C (zh) 2009-07-22

Family

ID=38519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7895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476C (zh) 2006-03-15 2007-02-16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44419B2 (zh)
JP (1) JP4908883B2 (zh)
CN (1) CN10051747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5795A (zh) * 2018-11-06 2020-05-12 Tdk株式会社 磁头支承机构及磁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301673A (ja) * 2008-06-16 2009-12-24 Kenwood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110067990A (ko) * 2009-12-15 2011-06-22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광디스크드라이브
CN102237107A (zh) * 2010-04-23 2011-11-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播放器
KR101275309B1 (ko) 2010-11-08 2013-06-14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장치, 이를 이용하는 멀티미디어 장치 및 광 디스크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JP2013065387A (ja) * 2011-08-31 2013-04-11 Panasonic Corp 記録再生装置
KR101316032B1 (ko) 2011-10-24 2013-10-07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1259A (ja) * 2001-11-09 2003-05-23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959312B2 (ja) * 2002-07-08 2007-08-15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KR100655206B1 (ko) * 2002-10-10 2006-12-11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디스크 장치
JP2005123472A (ja) * 2003-10-17 2005-05-12 Orion Denki Kk 耐久性と放熱性を両立させた荷重要素の支持構造体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5166218A (ja) * 2003-12-05 2005-06-23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389642B2 (ja) * 2004-04-16 2009-1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等の電子機器
CN2750420Y (zh) * 2004-04-23 2006-0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记录/再现装置
JP4311274B2 (ja) 2004-05-06 2009-08-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322287A (ja) * 2004-05-07 2005-11-17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054009A (ja) * 2004-08-12 2006-02-23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324570B2 (ja) * 2005-02-15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72744A (ja) * 2005-12-22 2007-07-05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4843341B2 (ja) * 2006-03-14 2011-12-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5795A (zh) * 2018-11-06 2020-05-12 Tdk株式会社 磁头支承机构及磁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20535A1 (en) 2007-09-20
US7644419B2 (en) 2010-01-05
JP4908883B2 (ja) 2012-04-04
CN100517476C (zh) 2009-07-22
JP2007250051A (ja) 2007-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8761A (zh) 光盘装置
CN1862696A (zh) 磁盘驱动器
US7334243B2 (en) Vane integration into motor hub to enhance CD cooling
CN1866388A (zh) 光盘装置
US7839602B2 (en) Base dam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to reduce or eliminate motor leakage
CN1345061A (zh) 磁盘驱动设备和硬盘驱动器
US7589932B2 (en) Filtered air separator for disk drive
US7289294B2 (en) Particle remover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ramp having the particle remover
CN1151078A (zh) 磁盘装置
KR100461296B1 (ko)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로딩장치
US8365209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JP4724403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74412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compact disc
KR200205331Y1 (ko) 디스크플레이어의디스크트레이
JP2007157261A (ja)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0518823B1 (ko)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방열장치
KR100849200B1 (ko) 스핀들 모터 및 그를 구비한 하드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0220588B1 (ko) 광 디스크 플레이어
KR100588894B1 (ko) 픽업 유닛의 대물렌즈 먼지 제거장치
CN1716409A (zh) 光盘兼容型记录播放装置
JP200317857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トレイ
JP418693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637891A (zh) 光学拾取器组件及采用该光学拾取器组件的盘驱动器
CN1722289A (zh) 光盘机与光盘片存放匣
JPH10124861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