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8645C -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8645C
CN100578645C CN200480017604A CN200480017604A CN100578645C CN 100578645 C CN100578645 C CN 100578645C CN 200480017604 A CN200480017604 A CN 200480017604A CN 200480017604 A CN200480017604 A CN 200480017604A CN 100578645 C CN100578645 C CN 1005786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ata
type
physical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7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9889A (zh
Inventor
J·F·R·布拉奎伊雷
P·伊特斯马
D·哈梅林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809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9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6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64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具有逻辑地址的块内的信息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相对应物理地址上的装置。根据缺陷管理信息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该缺陷管理信息包括代表轨道的第一部分中的物理地址对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分配情况、轨道的第二部分内的物理地址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和缺陷管理信息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的分配信息。检测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类型,具体来说该类型是用于象数字编码视频这样的实时数据的流送类型或用于象计算机数据文件这样的随机数据的非流送类型。该装置具有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构件,用于根据数据类型来改变所述分配信息。例如将连续缺陷管理布局(54)转换成分布布局(55)。

Description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具有逻辑地址的块中的信息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设备。
本发明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将具有逻辑地址的块内的信息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缺陷管理方法。
本发明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记录信息的缺陷管理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发明涉及记录***中缺陷管理的领域,并且尤其涉及记录诸如视频之类的实时信息时的缺陷管理。
背景技术
从US2001/0002488中获知了一种用于在记录载体上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具有记录装置,用于将具有逻辑地址的信息块内的信息记录在光盘上轨道内的分配的物理地址上。逻辑地址构成了连续的存储空间。在实践中,记录载体可能会表现出有缺陷的轨道部分,尤其是妨碍将块记录在特定的物理地址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是由划痕、灰尘、指印等等造成的。一开始,在记录任何用户数据之前,要对缺陷进行检测,并且在缺陷表中将有缺陷扇区的物理地址弃之不用,一个通常称为滑移并且创建初级缺陷列表的过程。在使用记录载体期间检测到缺陷的情况下,将分配给有缺陷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分配给缺陷管理区域内的不同物理地址,一个通常称为重映射或线性替换并且创建次级缺陷列表的过程。重映射会带来性能损失,因为重映射会引起记录头(例如光学拾取单元,OPU)的运动,并且可能还会引起介质旋转速度的调整和旋转延迟。因此缺陷管理区域被分布式地定位在整个记录区域上,以减小跳跃距离。所知的***允许根据预计的信息类型在格式化的时候选择分布的参数,即,选择对缺陷管理区域的物理地址分配方案,以容纳缺陷管理信息。例如,具有后面跟着很大的缺陷管理备用区域的很大的用户数据区域的分布方案比较适合于很大的数据文件。问题是,当记录载体上的实际信息不用于预计的信息类型时,所选择的分布方案就无效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以更为有效的方式为缺陷管理信息分配物理地址的***。
为了这一目的,本文起始段落中介绍的设备包括:记录装置,用于将代表信息的标记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轨道内;和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将各个块定位在轨道内的物理地址上来控制记录,该控制装置包括:寻址装置,用于根据缺陷管理信息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以及相反过程;缺陷管理装置,用于检测缺陷和保持缺陷管理信息,缺陷管理信息包括代表轨道的第一部分中的物理地址对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分配情况、轨道的第二部分内的物理地址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和缺陷管理信息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的分配信息,并且缺陷管理信息包括表明将最初映射到表现出缺陷的物理地址上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缺陷管理区域内的另一个物理地址的重映射信息;数据类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类型,具体来说该类型是用于象数字编码视频这样的实时数据的流送类型或用于象计算机数据文件这样的随机数据的非流送类型;和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用于根据数据类型来改变所述分配信息。
为了这一目的,本文起始段落中介绍的、用于将具有逻辑地址的块内的信息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缺陷管理方法,将各个块定位在轨道内的物理地址上;根据缺陷管理信息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以及相反过程;检测缺陷和保持缺陷管理信息,缺陷管理信息包括代表轨道的第一部分中的物理地址对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分配情况、轨道的第二部分内的物理地址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和缺陷管理信息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的分配信息,并且缺陷管理信息包括表明将最初映射到表现出缺陷的物理地址上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缺陷管理区域内的另一个物理地址的重映射信息,该方法包括:检测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类型,具体来说该类型是用于象数字编码视频这样的实时数据的流送类型或用于象计算机数据文件这样的随机数据的非流送类型;和根据数据类型来改变所述分配信息。
这些手段具有这样的效果:使缺陷管理区域的布局和分配的使用动态地适合于实际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信息类型。这样做的优点是,可能会中断大型记录数据文件的缺陷管理区域能够被移动到不同的物理地址范围内,而在小文件和随机数据访问的情况下,提供本地缺陷管理区域。这样的优点在于,将大文件存储得更加连续,而不需要进行跳跃来跳过缺陷管理区域,并且小文件具有本地缺陷管理区域。
本发明还基于下述认识。光学介质一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的数据速率,但是访问性能(在盘上跳跃)相当有限。因此为了尽可能快地将文件写入到介质上和/或读取文件,最好将文件物理连续地写入到介质上(从其读取)。通过通用(主机)接口访问记录介质的应用仅能够影响文件块应当写入到的介质的逻辑地址。为了将大文件尽可能快地放到介质中,应用可以分配大的连续逻辑地址空间。在记录设备(驱动器)中,将连续的逻辑地址空间映射到介质的物理地址空间上。一般来说,这种映射是相当直接的(例如象1对1映射那样的映射),但是缺陷和缺陷管理区域将会中断所分配的物理地址范围。缺陷必须由缺陷管理***来容纳。本发明人发现,可以依据实际的数据类型动态地修改缺陷管理区域的布局和分配的使用以使它们适应于连续的记录和/或随机访问记录。注意,由于改变了布局,如果在格式化之后已经有数据记录在记录载体上,则需要额外的手段。
按照该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用于根据数据类型是流送类型,将所述分配信息从具有交替排列的轨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布布局改变到具有基本上未遭中断的用户数据区域的连续布局,或者反过来。这样的优点在于,大数据文件,尤其是视频,可以被容纳在连续的物理地址范围内,这提高了获取的速度。
按照该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用于将缺陷分配给用于流送型的信息的第一缺陷管理区域或者分配给用于非流送型信息的第二缺陷管理区域。缺陷管理区域的使用是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的类型来选择的。这样的优点在于,非流送文件可以具有小的本地备用缺陷管理区域,而对于流送数据,较大部分可以被容纳在较远的缺陷管理区域内。按照该设备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用于通过将同一个缺陷重映射到第一缺陷管理区域和第二缺陷管理区域这二者来进行双重分配。同一缺陷现在重映射到了两个独立的位置上。这样做具有这样的优点:在读取期间,可以使用最合适的位置来获取由于缺陷而进行了重映射的块,例如,在读取一个文件的非常大的量的时候选择用于流送类型的信息的第一缺陷管理区域,而在随机访问同一文件的时候选择用于非流送类型的信息的第二缺陷管理区域。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说明书中作为实例介绍的实施方式并且参照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将会显而易见,并且将参照下面说明书中作为实例介绍的实施方式和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其中
图1a表示记录载体(顶视图),
图1b表示记录载体(截面图),
图2表示记录设备,
图3表示有缺陷位置的重映射,
图4表示具有分布的缺陷管理区域的缺陷管理布局,
图5表示缺陷管理区域的变换,
图6表示内容相关的缺陷管理布局,和
图7表示缺陷管理区域的双重分配。
不同图中的相应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表示具有轨道9和中心孔10的盘形记录载体11。轨道9(就是一连串代表所(要)记录的信息的标记的位置)是按照构成信息层上基本平行的轨道的圈的螺旋图案排列的。记录载体可以是光学可读的,称为光盘,并且具有可记录型的信息层。可记录盘的例子是CD-R和CD-RW,和可写版本的DVD,比如DVD+RW,以及使用蓝色激光的高密度可写光盘,称为蓝光盘(BD)。可以在参考文献:《ECMA-267:120mm DVD-Read-Only Disc(1997)》中找到有关DVD盘的更多细节。信息是通过沿着轨道记录可采用光学手段检测到的标记(例如,相变材料中的晶体或非晶体标记)而表示在信息层上的。可记录型记录载体上的轨道9是由制造空白记录载体期间设置的预压制轨道结构表示的。该轨道结构是例如由图1b中的预制槽14构成的,该预制槽14能够使读取/写入头在扫描期间跟随轨道。该轨道结构包括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包括所谓的物理信息,用于表明信息单元的位置,这些信息单元通常称为信息块。位置信息包括专用的同步标记,用于定位这种信息块的起始点。
图1b是沿着可记录型记录载体1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其中透明基板15配备有记录层16和保护层17。保护层17可以包括另一个基板层,例如象在DVD中那样,记录层处于0.6mm的基板上,而另一个0.6mm的基板粘接在前一个基板的背面。可以将预制槽14实现为基板15材料的凹痕或凸痕,或者实现为属性不同于其周围的材料属性。
记录载体11是用来在文件管理***的控制下以块承载数字信息的,该信息包括要连续记录和再现的实时信息,尤其是代表符合诸如MPEG 2之类的标准化格式且数字编码的视频的信息。
图2表示用于在可写或可重写型记录载体11(例如CD-R或CD-RW或者DVD+RW或BD)上写入信息的记录设备。该设备配备有用于扫描记录载体上的轨道的记录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旋转记录载体11的驱动器单元21、头22、用于沿着径向方向在轨道上粗略定位头22的定位单元25和控制单元20。头22包括公知类型的光学***,用于产生射线束24,该射线束24通过光学元件的引导,聚焦成记录载体的信息层的轨道上的射线光斑23。射线束24是由射线源产生的,例如,由激光二极管产生。所述头此外还包括(未示出)用于沿着射线束24的光轴移动所述射线束的焦点的聚焦致动器和用于沿着径向方向将光斑23精细定位在轨道的中心上的跟踪致动器。跟踪致动器可以包括用于沿径向方向移动光学单元的线圈,或者按照另外一种可选方案,可以将跟踪致动器设置为用来改变反射元件的角度。为了写入信息,对射线加以控制,以致在记录层中产生可采用光学手段检测的标记。这些标记可以具有任何可采用光学手段读取的形式,例如,具有在诸如颜料、合金或相变材料之类的材料中进行记录时获得的反射系数不同于它们周围的区域的形式,或者具有在磁光材料中进行记录时获得的磁化方向不同于它们周围的区域的形式。为了进行读取,由头22中的普通类型的检测器(例如,四象限二极管)检测信息层所反射的射线,以产生读取信号和其它的检测器信号,这些检测器信号包括跟踪误差和聚焦误差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跟踪和聚焦致动器。读取信号由普通类型的读取处理单元30(包括解调器、解格式器和输出单元)进行处理,以重获信息。因此,用于读取信息的重获装置包括驱动器单元21、头22、定位单元25和读取处理单元30。该设备包括写入处理装置,用于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产生用来驱动头22的写入信号,该装置包括输入单元27,并且该装置还包括调制器装置,该调制器装置包括格式化器28和调制器29。在写入操作期间,在记录载体上形成代表信息的标记。这些标记是借助由电磁射线束24在记录层上产生的光斑23形成的,电磁射线束24通常来自激光二极管。用于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写入和读取以及格式化、误差校正和通道编码规则是本领域中的公知技术,例如,可以从CD和DVD***中了解到这些技术。
控制单元20经由控制线26(例如***总线)与所述输入单元27、格式化器28和调制器29相连接、与读取处理单元30相连接并且与驱动器单元21以及定位单元25相连接。控制单元20包括控制电路,例如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和控制门,用于执行下面将要介绍的本发明的过程和功能。也可以将控制单元20实现为逻辑电路中的状态机。控制单元20控制信息的记录和重获,并且可以将其设置为用来接收来自用户或来自主计算机的命令。
输入单元27将音频和/或视频处理成信息单元,然后将这些信息单元传送到格式化器28,来添加控制数据并且按照预定的记录格式将该数据格式化为信息块,例如,通过添加纠错码(ECC)和/或进行交错处理来进行格式化。对于计算机应用,可以将信息单元直接接口到格式化器28上。经过格式化的数据从格式化器28的输出端传送到调制单元29,该调制单元29包括例如通道编码器,用于产生驱动头22的调制信号。此外调制单元29还包括同步装置,用于将同步图案包含在经过调制的信号中。提供给调制单元29的输入端的经过格式化的单元包括地址信息,并且在控制单元20的控制下写入到记录载体上的相应可寻址位置上,并且用来进行下面将要介绍的缺陷管理。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将输入单元27设置成用于接收实时信息。输入单元可以包括用于诸如模拟音频和/或视频或者未数字压缩音频/视频之类的输入信号的压缩装置。在WO98/16014A1(PHN 16452)中介绍了用于音频的合适的压缩装置,并且在MPEG2标准中介绍了用于视频的合适的压缩装置。输入信号另外也可以是已经经过数字编码的信号。
控制单元20设置为用于通过将各个块放在轨道内的物理地址上来对记录过程进行控制,并且它包括下述协同工作的单元:寻址单元31、缺陷管理单元32、数据类型检测单元33和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单元34。
寻址单元31用于根据缺陷管理信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逻辑地址和相反过程。逻辑地址构成在文件管理***(例如UDF)的控制下存储信息块的文件所要使用的连续存储空间。缺陷管理单元32例如在记录和/或读取期间通过监测来自头22的读出信号的信号质量来检测缺陷。缺陷也可以通过确定所获取的信息块内的误码率来加以检测。缺陷管理单元此外还将缺陷管理信息保持在记录载体上的缺陷管理区域内,例如在为象DVD+RW之类的DVD可记录***规定的缺陷列表中。缺陷管理信息至少包括重映射信息。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将记录设备设置为要与单独的主机***相连的驱动器单元,例如内置在PC内的驱动器单元。将控制单元20设置为用来经由标准化接口与主机***内的处理单元进行通信。按照另外一种可选方案,将记录驱动器设置为独立单元,例如消费者使用的视频记录设备。将控制单元20或者包含在本设备内的附加主机控制单元设置为由用户直接控制,并且设置为还执行文件管理***的功能。
图2中的数据类型检测单元33执行下述功能。对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类型进行检测,具体来说,就是检测出是用于象数字编码的视频这样的实时数据的流送类型还是用于象计算机数据文件这样的非流送类型。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检测出数据是随机访问类型还是流送类型,比如通过监测用于记录或获取信息的命令来检测数据类型、获取代表数据类型的记录载体信息、从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结构检测数据类型。例如检测出:一连串具有连续逻辑地址范围的块要被记录在相应分配的物理地址范围内。一般来说,需要对具有相对较高数据速率的实时信息(具体来说是视频信息)进行连续记录。数据类型可以包含在控制单元接收的写入命令中,例如来自主计算机包含实时位的写入命令。连续记录的检测也可以基于写入命令中指出的数据块的数量,或者可以通过其它方面,比如具有与最后一个已经写入的块相连续的逻辑地址的新块以规则的间隔到来这一事实来进行。
典型的驱动器并没有关于文件的知识,例如起点和终点。没有关于文件***的知识的驱动器能够根据读取/写入命令信息(流送读取和写入命令)检测出作为主机动作的结果的流送写入和获取行为,或者当流送指示符存储在盘上时,例如包含在文件条目中的“连续”位(按照文件标识符描述符中的UDF)或包含在扇区头部、存储区描述符内的流送位或者盘的流送位置的位图,能够检测出流送写入和获取行为。而且,例如,可以检测在先前读取或写入会话中信息的使用情况,并且可以通过把主机上次活动(流送/非流送)的性质保存在特定位置上来存储所述使用情况以供以后使用。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为该设备配备了文件***知识和/或与所记录的内容有关的知识。因此数据类型能够直接从这种知识中获取。另外,可以通过经由命令接口与驱动器之间的交互来向主机***请求文件***和内容的知识。
缺陷管理区域是按照布局在记录载体上进行定位的。在该布局中,为物理地址分配特定的逻辑地址或缺陷管理功能。为此,缺陷管理信息包括代表轨道的第一部分内的物理地址对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分配情况、轨道的第二部分内的物理地址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和缺陷管理信息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的分配信息。缺陷管理信息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表示缺陷管理区域(例如初级缺陷列表和次级缺陷列表)或者特定类型的缺陷的替换区域的使用情况。
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根据数据类型改变所述分配信息,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图3表示缺陷位置的重映射。物理地址空间40由水平线示意性地代表。一连串块42要记录在分配的物理地址范围39内。不过,缺陷41中断了分配的物理地址范围。重映射45是这样一种过程:将具有与有缺陷的物理地址41相对应的逻辑地址的块44存储在缺陷管理备用区域(DMA)43内的另一个物理地址上。重映射信息给出用于将最初映射到表现出缺陷的物理地址上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缺陷管理区域内的另一个物理地址的数据,例如包含经过重映射的块的逻辑地址及其相应物理地址的次级缺陷列表中的条目。另外,重映射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将缺陷的物理地址转换成缺陷管理区域内的不同物理地址的数据。
图4表示已经分布了缺陷管理区域的缺陷管理布局。物理地址空间40由水平线示意性地代表。物理地址空间的第一部分分配给了缺陷管理区域(DMA)43、46,物理地址空间的第二部分分配给了用户数据区域47、48,即,分配给了可用来存储用户数据的逻辑地址。实例是规定用于CR-MRW的Mount Rainier缺陷管理。可以从Philips的http://www.licensing.philips.com/information/mtr/上得到Mount Rainier和CD-MRW的介绍。在介质的逻辑空间内,DMA是不可见的。这意味着,如果将大文件写入到盘上,即使整个文件具有连续的逻辑地址,在分配给该文件的物理地址内也将包括有DMA。这些处于这种数据文件中间的DMA损害了文件的写入和随后的读取的性能,因为由于要跳过DMA,在写入(获取)整个文件时,引入了多次跳跃。解决方案是修改缺陷管理区域布局以适合于在各个区域内记录的数据的类型。结果,使得大文件在介质上不仅逻辑上是连续的,而且在物理上也是连续的。当记录载体包含随机访问的非流送数据时,局部缺陷管理区域可用于重映射。
图5表示缺陷管理布局的变换。图中下面的部分相当于图4,具有缺陷管理区域46和非连续数据区域47的分布布局55。箭头50表示向图中上面部分的连续布局54的变换,或者相反。连续布局54具有单独一个连续的用户数据区域51和两个缺陷管理区域52、53,这两个缺陷管理区域位于物理地址的可记录范围的起点和终点。两种布局的差异如下所述。CD-MRW(Mt Rainier)使用的第一种布局55具有在整个盘空间上等分的大量缺陷管理区域(DMA)。连续布局54仅有两个较大的DMA,一个位于盘的起点(内侧),另一个位于盘的终点(外侧)。这种布局用于DVD+MRW。每种布局都具有优缺点。在分布布局55中,DMA总是(在物理上)离缺陷很近。因此需要向DMA进行小的跳跃。不过由于存在DMA,逻辑数据区域不能连续映射到物理区域上。这意味着在逻辑层面上连续写入的大文件在物理层面上却需要跳过DMA。在连续布局54中,在盘上有大的物理连续区域。因此逻辑上连续的块物理上也是连续存储的。两个大的缺陷管理区域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缺陷重新分配策略。例如大的缺陷可以重映射到一个DMA上,而不是重映射到更小的各DMA上。从物理区域的观点上看,这种布局类似于ROM格式。不过,需要向DMA进行平均较长的跳跃,这很费时间。一般来说,分布布局有利于(大量)较小数据文件。可以很容易地围绕DMA分配这些较小的文件,所以可以将这些文件分配成物理上连续。连续布局是为大文件设计的。可以将这些文件物理连续地写在盘上,而它们之间不会有任何DMA。传统上,DMA布局是在介质的格式化过程期间确定的。下面介绍的解决方案是在正常使用介质期间改变盘上的DMA布局的技术。图5中给出了这种‘变换’的开始和最终结果。
如果在用户数据区域内不存在预先记录的数据,则从布局54到布局55的转变和相反的转变仅需要改变表明DMA位置和大小的DMA设置。这种信息(包括指向空闲位置的指针)一般位于缺陷表信息中(例如位于用户数据区域之外保留的缺陷管理区域内或导入区内)。不过,在盘上存在之前记录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要从一种DMA布局到另一种DMA布局,必须将DMA区域内的任何重映射数据移动到新的DMA区域内,并且必须将存在于计划中的DMA的新位置上的用户数据移动到新布局的空闲空间中。该设备应当还要注意使所有用户数据的逻辑地址位置保持原状。例如将之前记录的数据块移动到按照新的布局与逻辑地址相对应的物理地址上。可选择的,可以产生并存储应用于物理地址范围的偏移量的列表。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改变文件***中的文件分配来适合新的盘布局,取代上述布局改变结果造成的数据横过盘的移动。这需要驱动器内有文件***知识或者驱动器与文件***之间的协商和通信,以致据此更新文件***信息。一旦驱动器具有足够的文件***知识,这就能够用于在将重映射数据从一种情形下的DMA移动到另一种情形下的DMA的过程中采取最优选择。可以通过将用户数据和重映射数据考虑在内来最小化跳跃距离。可以修改所使用的数据和缺陷管理的新位置以适合于盘上的特定内容。
图6表示内容相关的缺陷管理布局。物理地址空间40由水平线示意性地表示。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如图所示修改缺陷管理。在第一物理地址范围58中,使用了连续布局,第一物理地址范围包含流送类型的信息64,例如,大视频文件。相对较大的缺陷管理备用区域61、62位于第一物理地址范围的起点和终点。在第二物理地址范围59中,使用了分布布局,第二物理地址范围包含非流送信息,比如计算机文件65。相对较小的缺陷管理备用区域63分布式地定位在整个第二物理地址范围59上。盘上的缺陷管理布局被修改成最优地适合盘上存在的内容。通过使用上面介绍的技术,可以对DMA进行重新定位。图6中所示的布局适合具有大量小文件且具有DVD视频应允部分和PC部分的盘。显然,具有分布布局、连续布局或其它类型布局的物理地址范围的其它配置也是可行的,例如具有不同布局的若干交替范围。
图7表示缺陷管理区域的双重分配。物理地址空间40是由水平线示意性表示的。数据文件73存储在用户数据区域70中。在分配给数据文件的物理地址范围内,检测到两个缺陷74、75。第一个缺陷管理备用区域71位于物理地址空间40的起点,该缺陷管理区域是为了通过单独重映射缺陷来存储错误而分配的,如针对所检测到的缺陷74、75的箭头76、77所示。可选择的,如箭头79所示,将所检测到的缺陷74、75重映射到位于物理地址空间40末尾的第二缺陷管理区域72中,该缺陷管理区域是为了存储流送数据中的缺陷而分配的。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对物理上靠近的缺陷进行组合,以构成单独一个重映射部分。例如,对于流送应用,将缺陷74、75和少量的中间块作为单独一个缺陷78重映射到第二缺陷管理区域72中,而对于非流送应用,将它们单独映射到第一备用区域71中。例如100转中在盘上重新出现一个缺陷导致五个块中有一个要进行备份。重映射适用于非流送应用(因此每5个块产生一个线性备份),但是对流送应用可能会造成性能降低。因此解决方案是对于接着的100个轨道备份每个块(因此需要500次备份而不是100次备份)。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将缺陷同时重映射到为非流送缺陷分配的第一缺陷管理区域71中和为流送缺陷分配的第二缺陷管理区域72中。注意,上面使用图5和6介绍的实施方式把重点放在对于内容是流送类型或非流送类型的情况使读取/写入性能最优上。不过,该类型也可以取决于这些数据对主机***的用途。例如,主机可以以非流送方式使用流送内容,比如将流送数据与非流送数据拼凑在一起,或者提供结合在一个文件内的流送内容和数据内容。而且可以以流送方式访问非流送内容(比如取得盘的一部分的盘图像)。缺陷管理区域的双重分配适用于这两种应用,不过需要一些额外的用于缺陷管理区域的空间。结果,一个逻辑位置可以具有一个、两个甚至多个备用位置,并且可以在读取或写入过程期间使用缺陷表中备用位置的指示符,来根据主机所执行的实际读取/写入请求在读取/写入期间优化实际性能。
作为使用两种类型的备用位置(流送和非流送)的一个例子,实现方式包含下述步骤:
1.在整个盘上为“流送数据”和“非流送数据”的缺陷管理分配DMA和备用位置;
2.对“非流送写入”,使用“DMA的非流送部分”的缺陷备用位置,并且对“流送写入”,使用DMA空间的流送部分;
3.在空闲周期期间,在后台中,确保各个“非流送备份”是由等价的“流送备份”匹配的,并且各个“流送备份”是由“非流送备份”匹配的;
4.在“非流送读取”期间,使用来自为非流送应用优化的备用位置的“非流送备份”,并且在“流送读取”期间,使用来自为流送应用优化的备份位置的“流送备份”。
上面假设为流送和非流送备份保留了相等数量的备份。不过,为流送应用比为非流送应用保留更多的备份也是很有益处的,反之亦然。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将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单元34设置为用于检测“用于非流送应用的备份位置”和“用于流送应用的备份位置”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会依赖于实际缺陷在盘上的属性和位置、DMA和备份分配策略和从盘上读取或写入内容的时候与内容相关的主机性能预期而出现。然后,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单元34为物理地址范围重新分配缺陷管理类型,以补偿这种不平衡。例如,在“为非流送应用保留的DMA空间”和“为流送应用保留的DMA空间”之间重新分配DMA分配。而且可以采用以牺牲用户空间为代价来动态地为两种DMA用途之一增加DMA空间的机制。显然,可以将上面使用两种类型的内容(“流送”和“非流送”)的实例扩展到具有多种不同属性的内容类型(例如“多流读写”)的更为复杂的模型。
注意,数据类型检测装置33和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单元34的功能可以作为例如控制盘驱动器的主机***的计算机程序中的独立缺陷管理过程来执行,用于控制信息的记录。驱动器适合于通过将各个块定位于轨道内的物理地址上、根据缺陷管理信息来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和相反过程、并且检测缺陷且如上所述那样保持缺陷管理信息,来将具有逻辑地址的块内的信息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缺陷管理过程包括检测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类型,具体来说该类型是用于象数字编码视频这样的实时数据的流送类型或用于象计算机数据文件这样的随机数据的非流送类型,并且根据该数据类型来改变所述分配信息。
虽然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使用CD-RW或DVD+RW缺陷管理***的实施方式来加以解释说明的,但是用于其它DVD和BD类型的类似的缺陷管理***也适于应用本发明。此外,对于信息载体,介绍的是光盘,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的介质,比如硬磁盘。注意,在本文中,词‘包括’并不排除除了所列出的元件或步骤之外还存在其它的元件或步骤的情况,并且置于元件之前的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存在多个这种元件的情况,任何附图标记都不对权利要求的范围产生限制,本发明可以借助硬件和软件这二者来实现,并且几个‘装置’可以由相同的硬件项来表示。此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在于各个和每个新颖的特征或者上面介绍的特征的组合。

Claims (12)

1.用于将具有逻辑地址的块内的信息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记录装置(22),用于将代表信息的标记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轨道内,和
-控制装置(20),用于通过将各个块定位在轨道内的物理地址上来控制记录,该控制装置包括:
-寻址装置(31),用于根据缺陷管理信息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和相反过程,
-缺陷管理装置(32),用于检测缺陷和保持缺陷管理信息,缺陷管理信息包括表示轨道的第一部分中的物理地址对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分配情况、轨道的第二部分内的物理地址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和缺陷管理信息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的分配信息,并且缺陷管理信息包括表明将最初映射到表现出缺陷的物理地址上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缺陷管理区域内的另一个物理地址的重映射信息,
-数据类型检测装置(33),用于检测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类型是用于实时数据的流送类型还是用于随机数据的非流送类型,和
-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
根据数据类型是流送类型,将所述分配信息从具有交替排列的轨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布布局改变到具有基本上未遭中断的用户数据区域的连续布局,或者
根据数据类型是非流送类型,将所述分配信息从具有基本上未遭中断的用户数据区域的连续布局改变到具有交替排列的轨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布布局。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实时数据包括数字编码视频和/或所述随机数据包括计算机数据文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对于第一物理地址范围改变所述分配信息到分布布局和对于第二物理地址范围改变所述分配信息到连续布局,第一物理地址范围包含非流送类型的信息,第二物理地址范围包含流送类型的信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将缺陷分配给用于流送类型的信息的第一缺陷管理区域或者分配给用于非流送类型信息的第二缺陷管理区域。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通过将同一个缺陷重映射到第一缺陷管理区域和第二缺陷管理区域这二者来进行双重分配。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将双重分配作为后台过程来执行。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根据在记录载体上记录的信息或检测到的缺陷来改变物理地址对用于流送类型的信息的第一缺陷管理区域或者对用于非流送类型的信息的第二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在逻辑地址向先前记录的块的物理地址进行的转换是由所述重新分配造成的情况下,将先前记录的块移动到在重新分配之后与逻辑地址相对应的不同物理地址上,从而使得所有用户数据的逻辑地址位置保持相同。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缺陷管理区域重新分配装置(34)用于在逻辑地址向先前记录的块的物理地址进行的转换是由所述重新分配造成的情况下,通过修改受到影响的先前记录的块的逻辑地址来修改文件管理信息,以便改变该文件分配以适合新的布局。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数据类型检测装置(33)用于通过监测用于记录或获取信息的命令、通过获取指示数据类型的记录载体信息、通过从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结构检测出数据类型或者通过检测文件***信息或通过与主机设备进行通信来检测数据类型。
11.一种用于将具有逻辑地址的块内的信息记录在记录载体上的缺陷管理方法,
-将各个块定位在轨道内的物理地址上,
-根据缺陷管理信息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和进行反向操作,
-检测缺陷和保持缺陷管理信息,缺陷管理信息包括表示轨道的第一部分中的物理地址对至少一个用户数据区域的分配情况、轨道的第二部分内的物理地址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和缺陷管理信息对缺陷管理区域的分配情况的分配信息,并且缺陷管理信息包括表明将最初映射到表现出缺陷的物理地址上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缺陷管理区域内的另一个物理地址的重映射信息,
该方法包括:
-检测所记录信息的数据类型是用于实时数据的流送类型还是用于随机数据的非流送类型,和
-根据数据类型是流送类型,将所述分配信息从具有交替排列的轨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布布局改变到具有基本上未遭中断的用户数据区域的连续布局,或者根据数据类型是非流送类型,将所述分配信息从具有基本上未遭中断的用户数据区域的连续布局改变到具有交替排列的轨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布布局。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实时数据包括数字编码视频和/或所述随机数据包括计算机数据文件。
CN200480017604A 2003-06-23 2004-06-17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6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101835.1 2003-06-23
EP03101835 2003-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9889A CN1809889A (zh) 2006-07-26
CN100578645C true CN100578645C (zh) 2010-01-06

Family

ID=33522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7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645C (zh) 2003-06-23 2004-06-17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87306B2 (zh)
EP (1) EP1639596A2 (zh)
JP (1) JP4392426B2 (zh)
KR (1) KR101077863B1 (zh)
CN (1) CN100578645C (zh)
CA (1) CA2530059A1 (zh)
TW (1) TWI354269B (zh)
WO (1) WO200411429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7491A (ja) * 2006-11-07 2008-05-22 Sony Corp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794312B1 (ko) * 2006-12-27 2008-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명령어 자동 처리 유니트를 포함한 메모리 컨트롤러 및그를 포함한 메모리 시스템
JP4650699B2 (ja) * 2008-03-06 2011-03-16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入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069384B2 (en) * 2009-06-08 2011-11-2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canning reassigned data storage locations
CN101894073B (zh) * 2010-08-17 2011-11-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控制流交集的缺陷自动定位装置及其自动定位方法
WO2013175622A1 (ja) * 2012-05-25 2013-1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5418A (ja) * 1995-07-18 1997-02-07 Ricoh Co Ltd 情報記憶装置
US6292625B1 (en) * 1996-09-30 2001-09-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suitable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AV data on/from disc, recorder and reproducer for the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isc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6327674B1 (en) * 1997-12-09 2001-12-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git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and defect managing system applied to the same
JP3707222B2 (ja) * 1997-12-18 2005-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処理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処理方法
US6212647B1 (en) * 1998-06-02 2001-04-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erform defect management to block addressable storage media
KR100459161B1 (ko) * 1998-11-20 2005-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기록매체및광기록매체의스페어영역할당과결함영역관리방법
KR100677066B1 (ko) * 1998-10-10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결함 관리를 위한 여유 공간을 갖는 디스크와 여유 공간 할당 방법
KR100366644B1 (ko) 1998-12-30 2003-02-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지역별시작위치정보를저장하는기록매체와이정보를이용한데이터관리방법
US6581167B1 (en) * 1999-02-01 2003-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system
JP4270991B2 (ja) * 2002-10-11 2009-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及び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77863B1 (ko) 2011-10-31
JP2007516540A (ja) 2007-06-21
CN1809889A (zh) 2006-07-26
TWI354269B (en) 2011-12-11
JP4392426B2 (ja) 2010-01-06
EP1639596A2 (en) 2006-03-29
US7487306B2 (en) 2009-02-03
WO2004114298A2 (en) 2004-12-29
US20060181992A1 (en) 2006-08-17
WO2004114298A3 (en) 2005-05-12
TW200506837A (en) 2005-02-16
CA2530059A1 (en) 2004-12-29
KR20060031635A (ko) 2006-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1962B (zh) 多层高密度记录介质及其光功率调节方法
KR101077863B1 (ko) 정보를 기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0385382C (zh) 用于记录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977328A (zh) 用于隐蔽存储控制信息的***
CN100578646C (zh) 在一次写入型记录载体上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809890A (zh) 用于在出现缺陷时将逻辑地址重映射到物理地址来记录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864222B (zh) 用于记录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0508049C (zh)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973329B (zh) 文件级别的缺陷管理
CN100476979C (zh) 利用缺陷管理信息重新组织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0578644C (zh) 记录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