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8330C -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8330C
CN100568330C CNB2006800081695A CN200680008169A CN100568330C CN 100568330 C CN100568330 C CN 100568330C CN B2006800081695 A CNB2006800081695 A CN B2006800081695A CN 200680008169 A CN200680008169 A CN 200680008169A CN 100568330 C CN100568330 C CN 1005683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electrode
rate
voltage
kee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081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609A (zh
Inventor
庄司秀彦
折口贵彦
植田光男
吉滨豊
木子茂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2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83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83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一个场期间由多个子场构成,多个子场具有:在放电单元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的写入期间;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次数的维持放电的维持期间,在维持期间中,用于产生最后的维持放电的电压施加在显示电极对上后,经过与该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将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位差的电压施加在显示电极对上。通过该结构,即使是大画面高亮度面板,也不会使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电压升高,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写入放电。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称“面板”)的具有代表性的交流表面放电型面板中,在相对配置的前面板和背面板之间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前面板中,在前面玻璃基板上形成多个互相平行的由一对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并形成覆盖这些显示电极对的电介质层以及保护层。背面板中,在背面玻璃基板上分别形成多个平行的数据电极、覆盖该些数据电极的电介质层以及在其上与数据电极平行的多个障壁,电介质层表面与障壁侧面形成有荧光层。并且,相对配置并密封前面板和背面板从而使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立体地交叉,将包含氙气的放电气体装入内部的放电空间。此处,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相对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在此种结构的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通过该紫外线激励RGB各色荧光体发光并进行彩色显示。
驱动面板的方法一般为子场法,即,将一个场期间分割为多个子场,通过发光子场的组合进行色调显示的方法。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以及维持期间,在初始化期间中产生初始化放电,在各电极上形成此后的写入动作所必需的壁电荷。写入期间中,在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中有选择地产生写入放电并形成壁电荷。维持期间中,向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交替施加维持脉冲,在引起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通过使对应的放电单元的荧光层发光进行图像显示。
在子场法中,使用平稳变化的电压波形进行初始化放电,进而对于进行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有选择地进行初始化放电,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与色调显示无关的发光,以提高对比度的新型驱动方法已经被公开(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也有关于窄幅消除放电的记载,亦即,使维持期间中的最后的维持脉冲的脉冲宽度小于其他维持脉冲的脉冲宽度,以缓和显示电极间的壁电荷引起的电位差。通过稳定产生该窄幅消除放电,可以在下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进行准确的写入动作,并能够实现对比度高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但是,最近随着面板的大画面化及高亮度化,窄幅消除放电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导致写入放电的不稳定,从而发生在应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写入放电而导致图像显示品质恶化,或者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电压升高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2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是大画面·高亮度面板,也不会有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电压升高的问题,且能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图像显示品质高的面板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多个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的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场期间由多个子场构成,每个子场具有:在放电单元有选择地产生写入放电的写入期间;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次数的维持放电的维持期间,在维持期间中,向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扫描电极施加用于产生最后的维持放电的电压后,经过与该子场中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将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位差的电压施加在显示电极对的所述维持电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面板的重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该同一面板的电极配置图
图3是使用该同一面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表示施加在该同一面板的各电极上的驱动电压波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子场、点亮率和消除相位差的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维持脉冲产生部的电路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维持脉冲产生部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A是表示产生正常写入放电所需的写入脉冲电压和消除相位差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B是表示产生正常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和消除相位差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C是表示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和点亮率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D是表示产生正常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和消除相位差以及点亮率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不发生第二种写入故障时的扫描脉冲电压值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子场和点亮率以及消除相位差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点亮率和消除相位差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面板
22  扫描电极
23  维持电极
32  数据电极
51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
52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
53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54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
55  定时发生电路
58  点亮率计算电路
100,200  维持脉冲产生部
110,210  电力回收部
120,220  箝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包括多个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的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为:一个场期间由多个子场构成,每个子场具有:在放电单元有选择地产生写入放电的写入期间;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维持放电次数的维持期间,在维持期间中,将用于产生最后的维持放电的电压施加在显示电极对上后,经过与该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将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位差的电压施加在显示电极对上。通过该方法,能够提供即使是大画面高亮度面板,也不会使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电压升高,并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且图像显示品质高的面板驱动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面板驱动方法中,优选在一个场期间中使至少一个子场的放电单元点亮率高时的时间间隔大于放电单元点亮率低时的时间间隔。
另外,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控制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的时间间隔,使其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时间间隔。通过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图像品质。
另外,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包括多个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的面板、以及驱动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中,一个场期间由多个子场构成,该多个子场具有:在放电单元有选择地产生写入放电的写入期间以及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维持放电次数的维持期间,并且包括将用于产生维持放电的电压施加到显示电极对上的第一开关元件、以及将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位差的电压施加到显示电极对的第二开关元件,维持期间中,在产生最后的维持放电时,接通第一开关元件后,经过与该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接通第二开关元件。通过该方法,能够提供即使是大画面高亮度的面板,也不会使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电压升高,并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且图像显示品质高的面板驱动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根据各子场的图像数据计算各子场的放电单元点亮率的点亮率计算电路,驱动电路中,优选一个场期间中使至少一个子场的放电单元点亮率高时的时间间隔,大于放电单元点亮率低时的时间间隔。
另外,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中,也可以控制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的时间间隔,使其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时间间隔。通过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图像品质。
另外,也可以根据比较当前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切换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上述时间间隔,同时,设定从第一时间间隔切换到大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时的阈值,使其大于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切换到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时的阈值。通过该方法,能够稳定显示图像的亮度并且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下面,通过图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面板的重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面板10的结构为玻璃制前面基板21和背面基板31相对配置,并在其中间形成放电空间。前面基板21上形成互相平行的多对构成显示电极对的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并且,形成电介质层24以便包覆扫描电极22以及维持电极23,电介质层24上形成保护层25。另外,背面基板31上设置由绝缘体层33包覆的多个数据电极32,绝缘体层33上设置井字形的障壁34。另外,绝缘体层33的表面以及障壁34的侧面设置荧光层35。并且,相对配置前面基板21和背面基板31,以便使扫描电极22以及维持电极23与数据电极32相互交替,其间形成的放电空间中,填充作为放电气体的例如氖和氙的混合气体。另外,面板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形式,也可以具有条纹状的障壁。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用面板的电极配置图。横向配置有n个扫描电极SC1~SCn(图1的扫描电极22)以及n个维持电极SU1~SUn(图1的维持电极23),纵向配置有m个数据电极D1~Dm(图1数据电极32)。并且,一对扫描电极SCi以及维持电极SUi(i=1~n)与一个数据电极Dj(j=1~m)的交叉部分形成放电单元,放电空间内形成m×n个放电单元。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图。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面板1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定时发生电路55、点亮率计算电路58以及电源电路(图中未表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将图像信号Sig变换成各子场的图像数据。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将各子场的图像数据变换成与各数据电极D1~Dm对应的信号并驱动各数据电极D1~Dm。点亮率计算电路58根据各子场的图像数据计算各子场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即点灯的放电单元个数占全部放电单元个数的比例。定时发生电路55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垂直同步信号V以及点亮率计算电路58计算的点亮率,产生各种定时信号并提供给各电路块。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根据定时信号将驱动电压波形提供给扫描电极SC1~SCn,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根据定时信号将驱动电压波形提供给维持电极SU1~SUn。此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包括用于产生下述维持脉冲的维持脉冲产生部100,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同样也包括维持脉冲产生部200、
下面,对用于驱动面板的驱动电压波形及其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一个场被分割成十个子场(第1SF、第2SF、…、第10SF),各子场分别具有(1、2、3、6、11、18、30、44、60、81)的亮度权重,以此来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用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图,一个场被分割成多个子场,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
第1SF初始化期间中,首先在其前半部使数据电极D1~Dm以及维持电极SU1~SUn保持在0V,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Vi1缓慢上升到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的斜坡电压。从而在所有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扫描电极SC1~SCn上累积负壁电压,维持电极SU1~SUn以及数据电极D1~Dm上累积正壁电压。此处,电极上的壁电压指包覆电极的电介质层上或荧光层上等累积的壁电荷所产生的电压。
接着在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中,使维持电极SU1~SUn保持在正电压Ve1,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从电压Vi3向电压Vi4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从而在所有放电单元中再次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扫描电极SC1~SCn上与维持电极SU1~SUn上之间的壁电压被减弱,数据电极D1~Dm上的正壁电压被调整到适于写入动作的值。
本实施方式中,此类第1SF初始化动作是对所有放电单元进行初始化放电的全单元初始化动作。
在之后的写入期间中,使维持电极SU1~SUn保持在电压Ve2,扫描电极SC1~SCn保持在电压Vc。接着,向第一行的扫描电极SC1施加负扫描脉冲电压Va,同时向在数据电极D1~Dm中的应在第一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k=1~m)施加正写入脉冲电压Vd。此时,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交叉部的电压是外部施加电压(Vd-Va)加上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之和,大于放电开始电压。而且,数据电极Dk和扫描电极SC1之间以及维持电极SU1和扫描电极SC1之间产生写入放电,该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SC1上累积正壁电压,维持电极SU1上累积负壁电压,数据电极Dk上也累积负壁电压。从而在应显示在第一行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进行在各电极上累积壁电压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没有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的数据电极D1~Dm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不会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不产生写入放电。以上写入动作按顺序进行直至第n行放电单元,写入期间结束。
在之后的维持期间中,为了削减耗电使用电力回收电路进行驱动。后面将对驱动电压波形进行详细记述,这里对维持期间中的维持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首先,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正维持脉冲电压Vs,同时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接地电位,即0V。于是,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是维持脉冲电压Vs加上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与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的和,其超过放电开始电压。而且,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产生维持放电,此时,因为产生的紫外线而使荧光层35发光。而且,扫描电极SCi上累积负壁电压,维持电极SUi上累积正壁电压。并且数据电极Dk上累积正壁电压。写入期间中,在不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维持放电,但是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得以保持。
接着,分别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0V、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S。于是,在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再次产生维持放电,维持电极SUi上累积负壁电压,扫描电极SCi上累积正壁电压。以下同样地向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交替施加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数值的维持脉冲电压,通过向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赋予电位差,写入期间中,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维持放电持续进行。
而且,在维持期间的最后,向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的电极之间赋予窄幅脉冲状电位差,在保留有数据电极Dk上的正壁电荷的状态下,消除扫描电极SCi以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具体的是,一旦将维持电极SU1~SUn恢复到0V后,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s。于是,在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产生维持放电。而且该放电结束前,即放电中产生的带电粒子全部留在放电空间内时,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电压Ve1。由此,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的电极间的电位差减弱到(Vs-Ve1)。于是,在保留有数据电极Dk上的正壁电荷的状态下,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上之间的壁电压被减弱到施加在各电极上的电压的差(Vs-Ve1)。以下称该放电为“消除放电”,为了产生消除放电,在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间赋予的电位差是幅度较窄的窄幅脉冲状电位差。
于是,在最后的维持放电之后,即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用于产生消除放电的电压Vs后,经过规定的时间间隔(以下简称“消除相位差Th1”),向维持电极SU1~SUn施加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的电压Ve1。第1SF维持期间中,不受点亮率影响,而将消除相位差Th1控制为150ns。这样第1SF维持期间中的维持动作结束。
第2SF初始化期间中,分别将维持电极SU1~SUn保持在电压Ve1,数据电极D1~Dm保持在0V,向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从电压Vi3’向电压Vi4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于是,前一子场的维持期间中,在进行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扫描电极SCi上以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被减弱。另外,对于数据电极Dk,由于在前一个维持期间中数据电极Dk上累积有充分的正壁电压,因此该壁电压多余的部分被放电,并调整至与写入动作相符的壁电压。另一方面,前一子场中没有进行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则不会放电,因此前一子场的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能够得以保持。
因此,第2SF初始化动作是对于在之前的子场的维持期间中进行维持动作的放电单元选择地进行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
第2SF写入期间的动作与第1SF相同因此省略说明。除维持脉冲数外,之后的维持期间的动作也是相同的。第3SF~第10SF中的初始化期间的动作是与第2SF相同的选择初始化动作,写入期间的写入动作也与第2SF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维持期间的最后,向各显示电极对施加的电压的消除相位差Th1由子场与其子场的点亮率控制。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子场、点亮率与消除相位差Th1的关系的图。这样,在第1SF~第4SF中,与点亮率无关,将消除相位差Th1控制为150ns。另外,在第5SF~第10SF中,点亮率不足44%时将消除相位差Th1控制为150ns,点亮率在44%以上但不足70%时将消除相位差Th1控制为200ns,点亮率在70%以上时将消除相位差Th1控制为300nS。通过上述控制,不会使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增高,即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其次,对维持期间中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作为向各显示电极对交替施加维持脉冲使放电单元维持放电的驱动电路的维持脉冲产生部100、200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维持脉冲产生部100、200的电路图。维持脉冲产生部100由电力回收部110和箝位部120构成。电力回收部110具有电力回收用电容器C10、开关元件Q11、Q12、逆流防止用二极管D11、D12、电力回收用电感L10。箝位部120具有电压值是Vs的电源VS、开关元件Q13、Q14。而且,这些电力回收部110以及箝位部120通过扫描脉冲产生电路与作为面板10的极间电容Cp的一端的扫描电极22连接。另外,图6中没有显示扫描脉冲产生电路。与极间电容Cp相比电容器C10具有足够大的容量,因此充电至电压值大约为Vs/2,作为电力回收部110的电源进行工作。
维持脉冲产生部200的构造与维持脉冲产生部100相同,包括:具有电力回收用电容器C20、开关元件Q21、Q22、逆流防止用二极管D21、D22、电力回收用电感L20的电力回收部210,具有电源VS和开关元件Q23、Q24的箝位部220,维持脉冲产生部200的输出端与作为面板10的极间电容Cp的另一端的维持电极23连接。另外,为了便于后面的说明,图6中分别显示了用于向维持电极23施加电压Ve1的电源VE、开关元件Q28、Q29。
接着,对驱动电压波形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维持脉冲产生部100、200的动作的时序图,也是图4中被虚线围绕的部分的详细时序图。首先,将维持脉冲的一个期间分割成以T1~T6表示的六个期间,并对各期间进行说明。
(期间T1)在时刻t1时接通开关元件Q12。于是,扫描电极22侧的电荷通过电感L10、二极管D12、开关元件Q12开始流入电容器C10,扫描电极22的电压开始下降。
(期间T2)电感L10与极间电容Cp形成谐振电路,因此在经过谐振期间的1/2时间后的时刻t2中,扫描电极22的电压下降至0V附近。但是,由于谐振电路的电阻元件等引起的功率损耗,扫描电极22的电压不会完全降至0V。在时刻t2接通开关元件Q14。于是,扫描电极22通过开关元件Q14直接接地,因此扫描电极22的电压强制下降至0V。
进而,在时刻t2接通开关元件Q21。于是,电流开始从电力回收用电容器C20流经开关元件Q21、二极管D21、电感L20,维持电极23的电压开始上升。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共振期间被设定为大约1200ns,时刻t1到时刻t2的时间,即期间T1的时间被设定为550ns。
(期间T3)电感L20与极间电容Cp形成谐振电路,因此在经过谐振期间的1/2的时间后的时刻t3中,维持电极23的电压上升至Vs附近,但是由于谐振电路的电阻元件等的功率损耗,维持电极23的电压不会完全上升至VS。而且,在时刻t3接通开关元件Q23。于是,维持电极23通过开关元件Q23与电源VS直接连接,因此维持电极23的电压强制上升至Vs。于是,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并产生维持放电。
另外,开关元件Q12可以在时刻t2以后且在时刻t5之前断开,开关元件Q21可以在时刻t3以后且在时刻t4之前断开。另外,为了降低维持脉冲产生部100、200的输出阻抗,优选的是开关元件Q14在时刻t5前,开关元件Q23在时刻t4前被断开。
(期间T4~T6)施加在扫描电极22上的维持脉冲与施加在维持电极23上的维持脉冲的波形相同,因此期间T4到期间T6的动作等同于在期间T1到期间T3的动作中替换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的动作,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所需的脉冲数反复进行以上的期间T1~T6的动作。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期间T2、T4、T5的时间与期间T1的时间同样地被设定为550ns。另外,期间T3、T6的时间被设定为1450ns。
其次,对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消除放电进行详细说明。
(期间T7)该期间中,施加在维持电极23上的维持脉冲下降,与期间T4相同。即,通过在时刻t7接通开关元件Q22,维持电极23侧的电荷开始经由电感L20、二极管D22、开关元件Q22流入电容器C20,维持电极23的电压开始下降。
(期间T8)在时刻t8接通开关元件Q24,使维持电极23的电压强制下降至0V。并且接通开关元件Q11。于是,电流开始从电力回收用电容器C10流经开关元件Q11、二极管D11、电感L10,扫描电极22的电压开始上升。
(期间T9)电感L10与极间电容Cp形成谐振电路,因此经过谐振期间的1/2的时间后,扫描电极22的电压上升至Vs附近,但是此处,在比电力回收部的共振期间的1/2短的期间中,即扫描电极22的电压上升至Vs附近之前的时刻t9中接通开关元件Q13。于是,扫描电极22经由开关元件Q13直接与电源VS连接,因此扫描电极22的电压急剧上升至Vs。于是,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并产生维持放电。另外,在时刻t10之前断开开关元件Q24。
(期间T10)在时刻t10中断开开关元件Q28以及开关元件Q29。于是,维持电极23经由开关元件Q28、Q29直接与电源VE连接,因此维持电极23的电压强制上升至Ve1。时刻t10是在期间T9中产生的放电结束之前,即放电空间内残留有足够的在放电中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时刻。并且,在放电空间内残留有足够带电粒子时放电空间内的电场产生变化,因此为了缓和该变化的电场,带电粒子被重新配置并形成壁电荷。此时,施加在扫描电极22上的电压Vs与施加在维持电极23上的电压Ve1的差较小,因此扫描电极22上以及维持电极23上的壁电压被减弱。产生最后的维持放电的电位差是变化了的窄幅脉冲形状的电位差,以便在最后的维持放电结束前缓和赋予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产生的维持放电是消除放电。另外,此时数据电极32被保持在0V,放电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形成壁电荷,以便缓和施加在数据电极32上的电压和施加在扫描电极22上的电压的电位差,因此在数据电极32上形成正壁电压。
此处,消除相位差Th1是将用于产生消除放电的电压Vs施加在扫描电极22后,到将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的电压Ve1施加到维持电极23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开关元件对其进行控制。即,包括:作为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元件Q13,将用于产生维持放电的电压Vs施加在扫描电极22上;作为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元件Q28、Q29,将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的电压Ve1施加在维持电极上,在接通开关元件Q13后,在经过与其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以下称“消除相位差Th2”)后,接通开关元件Q28、Q29。此时,消除相位差Th1与消除相位差Th2有可能不会严格相等,但是只要开关元件的延迟时间等没有很大差别,在实用上可以被认为是相等的。为此,下面不对消除相位差Th1和消除相位差Th2进行区别,只记做消除相位差Th。
另外,时刻t9至时刻t10的时间,即期间T9的时间是消除相位差Th,如图5所示,由子场和其子场的点亮率控制。即,在第1SF~第4SF中,与点亮率无关,控制消除相位差Th为150ns。另外,在第5SF~第10SF中,点亮率不足44%时,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150ns、点亮率在44%以上且不足70%时,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200ns、点亮率在70%以上时,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300ns。
在维持期间中,将用于产生是最后的维持放电的消除放电的电压施加在显示电极对上后,经过消除相位差Th后,即与其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后,向显示电极对施加电压以便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并且,使消除放电产生的电位差是窄幅脉冲状电位差,其在最后的维持放电结束前使赋予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产生变化。更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控制消除相位差Th,以使放电单元的点亮率较高时的消除相位差Th大于放电单元的点亮率较低时的消除相位差Th,并使亮度权重较小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较大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通过这种控制,不会增高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即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驱动方法,不会增高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并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的理由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当放电空间内残留足够的由放电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时,窄幅脉冲所引起的消除放电使放电空间内的电场变化,对带电粒子进行再配置以便缓和该变化的电场,并形成壁电荷,由此形成所期望的壁电荷。由此,消除相位差Th变长后,由放电所产生的带电粒子会再次结合,导致用于缓和电场的带电粒子不足,从而不能形成所期望的壁电荷。结果证实在应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却不发生写入放电的写入故障(以下称“第一种写入故障”)增加。
图8A是表示产生正常写入放电所需的写入脉冲电压和消除相位差的关系的示意图。横轴表示消除相位差Th,纵轴表示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写入脉冲电压。如该图所示,通过试验可以证实随着消除相位差Th增长,在应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用于准确地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写入脉冲电压增高。
另一方面,通过试验可知,如果消除相位差Th很小,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则会变高。扫描脉冲电压的大小是用于区别被选择行的放电单元和未被选择行的放电单元的电压。实际上,如果使该扫描脉冲电压变小,在任意行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时,未被选择行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被剥夺,导致在要产生写入放电时,会发生壁电压不足而不能产生写入放电的写入故障(以下称“第二种写入故障”)。
图8B是表示产生正常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和消除相位差Th的关系的示意图,横轴表示消除相位差Th,纵轴表示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试验证明,如该图所示,消除相位差Th越小,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越高。如果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增高,容易发生上述第二种写入故障,为了防止此种故障必须增高扫描脉冲电压。这样,对于消除相位差Th,第一种写入故障和第二种写入故障表现出相反的特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优选设定消除相位差Th的值在不引起两种写入故障的范围内。
并且,根据详细的研讨结果,得知该最佳消除相位差Th随着子场的点亮率的增加而增加。图8C是表示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和点亮率关系的示意图,横轴表示点亮率,纵轴表示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如图所示得知如果点亮率增加,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则增高。由此得知扫描脉冲电压在一定的情况下,放电的产生有延迟的趋势。对于此种现象可以认为是如果点亮率增加,则放电电流增加,随之电压大幅下降,施加于放电单元的有效电压下降,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增高。因此,可以认为扫描脉冲电压在一定情况下,施加在放电单元上的有效电压下降,放电的产生发生延迟。
如果放电延迟,则与产生消除放电的窄幅电位差的幅度等价地变窄,亦即消除相位差Th变短后的放电相同。图8D是表示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和消除相位差Th以及点亮率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8D所示,消除相位差Th越小,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越高,并且,点亮率越高,用于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越高。因此,点亮率高的子场与点亮率低的子场相比,最佳消除相位差Th较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点亮率较小时,将消除相位差Th控制在上述规定值内,随着点亮率的增大使消除相位差Th增长,并设定最佳实际窄幅脉冲宽度。由此可以不受点亮率的限制始终保持在最佳消除相位差Th,从而能够进行最佳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对各子场的消除相位差Th的控制进行改变。图9是表示将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设定为150ns时的,未发生第二种写入故障的扫描脉冲电压的下限值的图。如上所述,将消除相位差Th变短后则扫描脉冲电压增高,但是如图9所示,可知子场的亮度权重越大其电压增高程度越显著。可以认为是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维持放电引起的引火离子增多,因此写入期间中,在被选择行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时,未被选择行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易被剥夺,用于写入放电的壁电压减少的比例增多。
反之,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用于写入放电的壁电压减少的比例小,能够将扫描脉冲电压设定为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电压。因此,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点亮率增大,即使用于防止发生第二种写入故障的扫描脉冲电压在一定程度内上升,只要不超过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也可以不进行相应于点亮率的控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使其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控制放电单元的点亮率高时的消除相位差Th,使其大于放电单元的点亮率低时的消除相位差Th。通过此种控制,不会使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增高,从而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另外,通常消除相位差Th变化时,伴随消除放电的发光亮度也会发生变化。为此,频繁变化消除相位差Th时,显示图像亮度有可能不稳定。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通过固定消除相位差Th,伴随消除放电的发光亮度被固定,从而防止了亮度的变动并提高了图像显示品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是在第1SF~第4SF中,与点亮率无关,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150ns,第5SF~第10SF中,点亮率不足44%时,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150ns,点亮率在44%以上且不足70%时,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200ns,点亮率在70%以上时,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300ns,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对于各子场能够以适当的点亮率进行切换。另外,也可根据点亮率控制消除相位差Th为实际上连续地变化。通过此种控制,消除相位差Th的变化对于显示图像的影响也是连续变化的,因此能够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并且,在消除相位差Th切换时也可具有滞后特性。下面,对此类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面板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块也与图3相同,但是在当前场和之前的场中,点亮率计算电路58对具有同一亮度权重的子场间的点亮率进行比较。并且,根据点亮率计算电路58中的比较结果以及被检测出的点亮率,定时发生电路55控制向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供给的定时信号。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子场、点亮率和消除相位差Th1的关系的图。第1SF~第4SF中,与点亮率无关,消除相位差Th1被控制为150ns。另一方面,第5SF~第10SF中,根据点亮率切换消除相位差Th1。这样,通过根据点亮率切换消除相位差Th1,不会使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增高,并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前一场和当前场中具有同一亮度权重的子场的点亮率进行比较,在点亮率增加和减少的情况下,改变作为切换消除相位差Th1时的阈值的点亮率值。由此,使消除相位差Th1的切换具有滞后特性。
即,在点亮率增加的情况下,控制消除相位差Th1,使其在点亮率不足46%时为150nsec,点亮率在46%以上且不足72%时为200nsec,点亮率在72%以上时为300nsec,另外,在点亮率减少时,使其在点亮率不足42%时为150nsec,点亮率在42%以上且不足68%时为200nsec,点亮率在68%以上时为300nsec。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点亮率与消除相位差Th1的关系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点亮率。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第5SF~第10SF中,对前一场与当前场中的具有同一亮度权重的子场的点亮率进行比较,判断点亮率是增加还是减少。以第5SF中的点亮率和消除相位差Th1的关系为例在图11表示,横轴时间表示从各场中只抽出第5SF的数据,纵轴的点亮率表示第5SF中的点亮率。在第6SF~第10SF中,其动作与图6所示的第5SF的情况相同。
如图11所示,点亮率增加时,即图中向右上升的波形时,作为切换消除相位差Th1时的阈值的点亮率为46%和72%,点亮率减少时,即图中向右下降的波形时,点亮率为42%和68%。因此,点亮率增加时,在第5SF的点亮率达到46%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1从150nsec切换至200nsec,并且,在点亮率达到72%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1从200nsec切换至300nsec。并且,点亮率减少时,在第5SF的点亮率低于68%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1从300nsec切换至200nsec,并且,在点亮率低于42%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1从200nsec切换至150nsec。即,如果第一时间间隔为150nsec且第二时间间隔为200nsec,消除相位差Th1从第一时间间隔的150nsec切换至更长的第二时间间隔的200nsec时的阈值为46%,并且大于从第二时间间隔的200nsec切换至第一时间间隔的150nsec时的阈值42%。另外,如果第一时间间隔为200nsec且第二时间间隔为300nsec,从第一时间间隔的200nsec切换至更长的第二时间间隔的300nsec时的阈值为72%,并且大于从第二时间间隔的300nsec切换至第一时间间隔的200nsec时的阈值68%。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点亮率切换消除相位差Th1,不会使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增高,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并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点亮率的增加或减少变化作为切换消除相位差Th1时的阈值的点亮率值,使消除相位差Th1的切换具有滞后特性。由此,通过阈值附近的点亮率的微小变动能够防止消除相位差Th1的频繁切换。
维持期间中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图6以及图7进行说明的动作大致相同。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图10、图11所示,是根据子场和其子场的点亮率、以及前一场和当前场中具有同一亮度权重的子场的点亮率的增加或减少进行控制的。即,在第1SF~第4SF中,不考虑点亮率,控制消除相位差Th使其为150ns。另外,第5SF~第10SF中的消除相位差Th1将前一场与当前场中具有同一亮度权重的子场的点亮率进行比较,在点亮率增加的情况下,点亮率不足46%时消除相位差Th1被控制为150nsec,点亮率在46%以上且不足72%时消除相位差Th1被控制为200nsec,点亮率在72%以上时消除相位差Th1被控制为300nsec,在点亮率减少的情况下,点亮率不足42%时消除相位差Th1被控制为150nsec,点亮率在42%以上且不足68%时消除相位差Th1被控制为200nsec,点亮率在68%以上时消除相位差Th1被控制为300nsec。
这样,在维持期间中,用于产生作为最后的维持放电的消除放电的电压施加于显示电极对上后,经过与其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的消除相位差Th,向显示电极对施加电压,以便缓和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并且,使消除放电产生的电位差是,在最后的维持放电结束前使赋予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的电位差变化的窄幅脉冲状电位差。
并且,关于消除相位差Th,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所示,控制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使其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控制放电单元的点亮率高的消除相位差Th,使其大于放电单元的点亮率低时的消除相位差Th。通过该种控制,不会使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增高,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点亮率增加和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作为切换消除相位差Th1时的阈值的点亮率值,使消除相位差Th1的切换具有滞后特性。由此,通过阈值附近的点亮率的微小变动,能够防止消除相位差Th1的频繁切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使其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消除相位差Th,控制放电单元的点亮率较高时的消除相位差Th,使其大于放电单元的点亮率较低时的消除相位差Th。通过该种控制,不会使扫描脉冲电压和数据脉冲电压增高,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另外,通常消除相位差Th变化时,伴随消除放电的发光亮度也会发生变。为此,频繁变化消除相位差Th时,显示图像亮度有可能不稳定。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通过固定消除相位差Th,伴随消除放电的发光亮度被固定,从而防止了亮度的变动并提高了图像显示品质。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点亮率增加和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变化作为切换消除相位差Th1时的阈值的点亮率值,使消除相位差Th1的切换具有滞后特性。由此,通过阈值附近的点亮率的微小变动,能够防止消除相位差TH1的频繁切换,并实现高品质的显示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例举的各期间T1~T10的时间值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值,优选根据面板的放电特性等进行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是在第1SF~第4SF中不考虑点亮率,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150ns,第5SF~第10SF中,点亮率增加时,在点亮率达到46%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从150nsec变为200nsec,点亮率达到72%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从200nsec变为300nsec,点亮率减少时,在点亮率低于68%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从300nsec变为200nsec,在点亮率低于42%的时刻,消除相位差Th被控制为从200nsec变为150nsec,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对于各子场能够以适当的点亮率切换。另外,也可根据点亮率控制消除相位差Th为实际上连续地变化。通过此种控制,消除相位差Th的变化对于显示图像的影响也是连续变化的,因此能够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例举的各期间T1~T10的时间值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值,优选根据面板的放电特性等进行设定。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是在第1SF初始化期间时进行全单元初始化动作,第2SF初始化期间时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各子场中可以任意进行全单元初始化、选择初始化动作。
并且,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是一个场被分割成十个子场(第1SF、第2SF、…、第10SF),各子场分别具有亮度权重(1、2、3、6、11、18、30、44、60、81),但本发明的子场数和各子场亮度权重并不限于上述值。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大画面高亮度面板,用于产生写入放电所需的电压也不会增高,并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从而能够提供图像显示品质高的面板驱动方法。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面板驱动方法,即使是高亮度高精度面板,也能够在低写入脉冲电压时进行写入动作,可利用于使用面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等。

Claims (7)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个场期间由多个子场构成,该多个子场具有:
写入期间,在所述放电单元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以及,
维持期间,在产生所述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次数的维持放电,
在所述维持期间中,用于产生最后的维持放电的电压施加在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扫描电极上后,经过与该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将用于缓和所述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位差的电压施加在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维持电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个场期间中至少包括一个子场,在该子场中控制所述放电单元点亮率高时的所述时间间隔,使其大于在所述放电单元点亮率低时的所述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的所述时间间隔,使其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所述时间间隔。
4.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以及
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
所述驱动电路中,
一个场期间由多个子场构成,该多个子场具有:
写入期间,在所述放电单元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以及,
维持期间,在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次数的维持放电;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将用于产生维持放电的电压施加到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扫描电极上;
第二开关元件,将用于缓和所述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位差的电压施加到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所述维持电极上;
当在所述维持期间中产生最后的维持放电时,接通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后,经过与该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相应的时间间隔,接通所述第二开关元件。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点亮率计算电路,根据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计算每个子场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
所述驱动电路的结构为,一个场期间中至少包括一个子场,在该子场中控制放电单元的点亮率高时的所述时间间隔,使其大于放电单元的点亮率低时的所述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中,亮度权重小的子场中的所述时间间隔被控制为等于或小于亮度权重大的子场中的所述时间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当前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率与预先设定的阈值之间的比较,切换所述时间间隔,同时,将从第一时间间隔切换到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时的阈值,设定为大于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切换到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时的阈值。
CNB2006800081695A 2005-12-13 2006-12-12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83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8735A JP4997751B2 (ja) 2005-12-13 2005-12-13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358735/2005 2005-12-13
JP358736/2005 2005-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609A CN101142609A (zh) 2008-03-12
CN100568330C true CN100568330C (zh) 2009-12-09

Family

ID=3824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816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8330C (zh) 2005-12-13 2006-12-12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97751B2 (zh)
CN (1) CN10056833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0194A (zh) * 2008-09-11 2011-08-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3968B2 (ja) * 1997-07-15 2004-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装置
JP2001154633A (ja) * 1999-11-30 2001-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1228821A (ja) * 2000-02-16 2001-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1272946A (ja) * 2000-03-23 2001-10-05 Nec Corp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とその駆動方法
JP2002366090A (ja) * 2001-06-12 2002-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方法
JP4147760B2 (ja) * 2001-10-15 2008-09-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542772B1 (ko) * 2004-07-16 2006-0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R1020050087423A 2005.08.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97751B2 (ja) 2012-08-08
JP2007163735A (ja) 2007-06-28
CN101142609A (zh)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8436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0492466C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31531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356560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578644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563719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1002569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351830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0568330C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1375325B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1563718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617355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647053B (zh) 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及等离子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CN101351832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548307B (zh) 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及等离子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CN101356569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971238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454819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351834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351831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356561B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124507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1558437B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113042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201696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