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1180C - 图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1180C
CN100481180C CNB2005800160777A CN200580016077A CN100481180C CN 100481180 C CN100481180 C CN 100481180C CN B2005800160777 A CNB2005800160777 A CN B2005800160777A CN 200580016077 A CN200580016077 A CN 200580016077A CN 100481180 C CN100481180 C CN 1004811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urrent potential
emitting component
driving transistor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16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7388A (zh
Inventor
小野晋也
小林芳直
高杉亲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57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7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1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18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具备:发光元件;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具有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方电极电连接;第1开关晶体管,该第1开关晶体管按照扫描信号,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一方电极短路;电容器元件,该电容器元件具备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与所述第1电极连接;信号线,该信号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第2电极连接;信号线驱动电路,该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信号线供给亮度电位和表示该亮度电位基准的基准电位;以及电源供给电路,该电源供给电路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所述另一方电极的电位。

Description

图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图象显示装置,特别涉及能够提高对比度的图象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具有利用注入发光层的空穴和电子发光再结合产生光的功能的有机EL(Electonic Luminescent)元件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方案,早已问世。
[0003]
该图象显示装置,例如具备:行列状配置的多个象素电路;通过多个信号线做媒介,向多个象素电路供给后文讲述的亮度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旨在选择通过多个扫描线做媒介,向象素电路供给亮度信号的象素电路的扫描信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
[0004]
另外,上述象素电路(一个象素单位),具备:具有注入电流而发光的功能的上述的有机EL元件——发光元件;旨在控制流入发光元件的电流的驱动器元件;2个或3个开关元件。这些驱动器元件及开关元件,是薄膜晶体管(TFT)。这样,现有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就成为每个象素电路具有3个(1个驱动器元件+2个开关元件)或4个(1个驱动器元件+3个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的3TFT结构或4TFT结构。
[0005]
图15—1是表示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一个象素单位)的结构的图形。在该图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中,信号线供给电路102,具备通过信号线101,供给亮度信号的功能。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具备供给旨在选择通过扫描线103供给亮度电位的象素电路的扫描信号的功能。电位电源供给电路105,具备向静电电容器112的一个电极及开关元件108的电极供给高电平电位的功能。复位控制电路114,通过复位线115做媒介,向开关元件109供给复位电位。驱动控制电路116,通过驱动控制线117做媒介,向开关元件118供给控制信号。
[0006]
另外,在图象显示装置中,发光元件107、开关元件108、开关元件109、静电电容器112、开关元件118、静电电容器119及开关元件122,构成一个象素的象素电路。发光元件107,具有电流注入而发光的功能,由上述有机EL元件形成。开关元件108,具有旨在控制流入发光元件107的电流的功能。
[0007]
在这里,发光元件107如图16—1所示,具有产生阈值电压Vth,i-v以上的电位差(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后,就有电流流过的电流—电压特性。另外,发光元件107还如图16—2所示,具有产生阈值电压Vth,L-v以上的电位差(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后,就发光(亮度>0)的亮度—电压特性。
[0008]
另外,阈值电压Vth,i-v的值,低于阈值电压Vth,L-v。这样,发光元件10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是阈值电压Vth,L-v以上时,成为在电流流入发光元件107同时,发光元件107发光的状态。此外,发光元件10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是阈值电压Vth,i-v以上、小于阈值电压Vth,L-v时,则成为虽然电流流入发光元件107,但是发光元件107却不发光的状态。
[0009]
具体的说,驱动器元件108,具有按照外加给第1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的驱动阈值以上的电位差,控制流入发光元件107的电流的功能,和在被外加该电位差的期间,使电流持续流入发光元件107的功能。驱动器元件108,由p型薄膜晶体管形成,按照外加给相当于第1端子的栅电极和相当于第2端子的源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控制发光元件107的发光亮度。
[0010]
在上述结构中,反复实行以下4个步骤:复位步骤、阈值电压检出步骤、数据写入步骤和发光步骤。下面,讲述最初的复位步骤。
[0011]
作为最初的步骤,进行将在过去的发光之际外加给驱动器元件108的栅电极的电位复位的复位步骤。在该复位步骤中,如图15—2所示,信号线101成为高电平电位,复位线115成为低电平电位,驱动控制线117成为低电平电位,扫描线103成为低电平电位。
[0012]
在这里,发光元件10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在开关元件118为导通状态时,是Va和0电位(发光元件107的阴极电位)之差。
[0013]
图17是表示复位步骤中的过渡应答特性的图形。就是说,在该图中,表示出图15—1所示的电位Va、电位Vb、流过发光元件107的电流id,OLED的过渡应答特性。
[0014]
由该图可知:在Time=0.00实行复位步骤后,驱动器元件108的源电极的电位是高电平电位,所以在电位Vb急剧下降的同时,电位Va上升,发光元件10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急剧变高,成为图16—2所示的阈值电压Vth,L-v以上。这样,在电流id,OLED流入发光元件107的同时,还发光。此外,在复位步骤中的发光,如后文所述,是本来不需要的。
[0015]
然后,结束复位步骤后,经过上述的阈值电压检出步骤、数据写入步骤后,在发光步骤中,发光元件107发光。
[0016]
我们知道:在图象显示装置中,每个象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越多,精细度越低。所以,与3TFT结构或4TFT结构相比,2TFT结构的精细度高。
[0017]
图18—1是表示非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2TFT结构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一个象素)的结构的图形。另外,图18—2是表示讲述其动作的时序图。图18—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开关元件T1、驱动器元件T2、静电电容器CCs及发光元件OLED如图所示地连接,成为2TFT结构(开关元件T1及驱动器元件T2)。开关元件T1及驱动器元件T2,是薄膜晶体管。
[0018]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8—2的期间t1及图19—1所示,在准备步骤中,扫描线Select的电位是VgL、数据线Data的电位是0电位、公用线COM是VGG后,开关元件T1成为截止状态,驱动器元件T2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T2的源电极的电位a成为VGG+VOLED(发光元件OLED的电压降)+Vdata’(据电压)+Vt(驱动器元件T2的阈值电压),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的电位b,成为VGG+VOLED。这样,电流i流动,电位a由VGG+VOLED+Vdata’+Vt成为Vdata’+Vt,电位b由VGG+VOLED成为0电位。
[0019]
接着,如图18—2的期间t2及图19—2所示,在阈值电压检出步骤中,扫描线Select的电位是VgH、数据线Data的电位是0电位、公用线COM是0电位后,开关元件T1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T2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T2的源电极的电位a成为0电位,电位b由0电位成为—α(Vdata’+Vt)—(1—α)VGG。然后,电流i流动,电位b由—α(Vdata’+Vt)—(1—α)VGG成为—Vt。在这里,α是CCS/(CCS+COLED)。CCS是静电电容器CCS的值。COLED是发光元件OLED静电电容的值。
[0020]
再接着,如图18—2的期间t3及图19—3所示,在数据写入步骤中,扫描线Select的电位是VgH、数据线Data的电位是数据电位Vdata、公用线COM是0电位后,开关元件T1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T2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T2的源电极的电位a由0成为Vdata,电位b由—Vt成为αVdata—Vt。然后,电流i流动。在这里,电位b在Vdata小于Vt时,由—Vt成为Vdata—Vt。另一方面,在Vdata大于Vt时,电位b成为0电位。
[0021]
再接着,如图18—2的期间t4及图19—4所示,在发光步骤中,扫描线Select的电位是VgL、数据线Data的电位是0电位、公用线COM是—VEE后,开关元件T1成为截止状态,驱动器元件T2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T2的源电极的电位a成为Vt+VOLED+VEE或Vdata+VOLED+VEE
[0022]
在这里,电位a成为Vt+VOLED+VEE时,图19—3所示的电位b与Vdata—Vt(Vdata<Vt)对应。这时,在发光元件OLED中,电流id(=0)不流过(id=0)。另一方面,电位a成为Vdata+VOLED+VEE时,图19—3所示的电位b与0(Vdata>Vt)对应。这时,电流id(=(β/2)(Vdata—Vt)2)流入发光元件OLED。就是说。发光元件OLED由于在Vdata和Vt的大小关系的作用下,流过或不流过电流id,所以发光或不发光。就是说,发光元件OLED的发光状态,依存于驱动器元件T2的阈值电压Vt
[0023]
非专利文献1:Dawson等、《使用多晶硅的有源矩阵型有机LED显示器的新的象素电路设计(Design Of an Improved Pixel forPolysilicon Active—Matrix Organic LED Display)》信息显示器协会1998文摘(Society ofInformation Display 1998 Digest)、1998年、p.11—14
非专利文献2:J.L.Sanford et al.,Proc.of IDRC 03 p.38
[0024]
可是,在非专利文献1提出的那种图象显示装置中,因为图15—1所示的驱动器元件108的源电极的电位是高电平的电位,所以在复位步骤中,发光元件10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就成为图16—2所示的阈值电压Vth,L-v以上,所以在复位步骤中造成发光元件107发光,尽管本来希望是黑象素,却成为白象素,存在着对比度下降的问题。
[0025]
另外,上述图象显示装置,由于在复位步骤中,驱动器元件成为导通状态,所以在复位步骤中流入发光元件的电流量变大。因此存在着在复位步骤中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变大,对比度进一步下降的问题。
[0026]
作为现有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为了提高精细度,虽然提出了参照图18—2及图19—1~图19—4讲述的2TFT结构的图象显示装置,但是如参照图19—3及图19—4讲述的那样,由于在Vdata和Vt的大小关系的作用下,电流id有时流入发光元件OLED,有时不流入发光元件OLED,所以发光元件OLED的发光状态不稳定。就是说,该2TFT结构的图象显示装置,还不能供作实用。
[0027]
这样,现有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在实用阶段仍然是3TFT结构或4TFT结构,存在着难以提高精细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28]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对比度的图象显示装置。
[0029]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具备:发光元件;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具有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电连接;第1开关晶体管,该第1开关晶体管按照扫描信号,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一个电极短路;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与所述第1电极连接;信号线,该信号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第2电极连接;信号线驱动电路,该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信号线供给亮度电位和表示该亮度电位基准的基准电位;电源供给电路,该电源供给电路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其它的电极的电位。
[0030]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具备多个象素,这些象素具有发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电连接的驱动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的电容器元件,对于一个象素的面积S1而言,驱动晶体管的面积S2在每个象素中所占的比例(S2/S1),及/或对于一个象素的面积S1而言,电容器元件的面积S3在每个象素中所占的比例(S3/S1),是0.05以上。
[0031]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在具备发光元件、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具有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开关晶体管(该开关晶体管按照扫描信号,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一个电极短路)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包含第1步骤,该步骤在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将所述开关晶体管设定成导通,而且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的电位,将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成截止的状态下,向所述各象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供给电位;第2步骤,该步骤在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将所述开关晶体管设定成导通,而且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个电极的电位,将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成导通,从而使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个电极而言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电流高于驱动阈值,然后通过所述开关晶体管做媒介,由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个电极供给电流,从而将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个电极而言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作为驱动阈值。
[0032]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具备多个象素(这些象素具备发光元件、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具有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开关晶体管(该开关晶体管按照扫描信号,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一个电极短路))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通过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开关晶体管做媒介,向各象素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供给电位的复位步骤中,外加给所述发光元件的两端的电位差,是电流开始流入所述发光元件中的该发光元件的第1阈值电压以上、所述发光元件开始发光的该发光元件的第2阈值电压以下。
[0033]
采用本发明后,在复位步骤中,电流流入发光元件,而且供给使发光元件不发光的规定的电位,所以即使通过发光元件做媒介,将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电位复位,也能够减少发光元件多余发光的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获得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比度的效果。
[0034]
另外,采用本发明后,即使将每个象素的晶体管数减少到2个或3个,也能够获得可以检出·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驱动阈值,可以提高精细度的效果。
[0035]
另外,采用本发明后,能够将驱动晶体管在每个象素中的所占的面积或者电容元件在每个象素中的所占的面积,扩大5%以上。这样,能够减少驱动晶体管的电阻,能够降低图象显示装置的耗电量。另外,即使一个象素的面积小到7000μm2——50000μm2,也容易确保将电容元件的电容成为适当的大小。
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形。
图2是为了讲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动作而表示各构成要素的电位变动的样态的时序图。
图3—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复位步骤的图形。
图3—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阈值电压检出步骤的图形。
图3—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数据写入步骤的图形。
图3—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发光步骤的图形。
图4是表示图3—1所示的第1开关元件13成为导通状态之后的过渡应答特性的图形。
图5是图1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形。
图7是为了讲述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动作而表示各构成要素的电位变动的样态的时序图。
图8—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复位步骤的图形。
图8—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准备步骤的图形。
图8—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阈值电压检出步骤的图形。
图8—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数据写入步骤的图形。
图8—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第2复位步骤的图形。
图8—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发光步骤的图形。
图9是图6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形。
图12—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阈值电压检出步骤的图形。
图1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数据写入步骤的图形。
图12—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复位步骤的图形。
图12—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发光步骤的图形。
图13—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图形。
图13—2是为了讲述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动作而绘制的时序图。
图14—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图形。
图14—2是为了讲述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动作而绘制的时序图。
图15—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一个象素)的结构的图形。
图15—2是为了讲述现有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动作而绘制的时序图。
图16—1是表示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中的电流—电压特性的图形。
图16—2是表示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中的亮度—电压特性的图形。
图17是表示图15—1所示的开关元件109及驱动器元件108成为导通状态后的过渡应答特性的图形。
图18—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2TFT结构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一个象素)的结构的图形。
图18—2是为了讲述现有技术的2TFT结构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动作而绘制的时序图。
图19—1是表示图18—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准备步骤的图形。
图19—2是表示图18—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阈值电压检出步骤的图形。
图19—3是表示图18—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数据写入步骤的图形。
图19—4是表示图18—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发光步骤的图形。
符号说明
[0037]
1,20,50  象素电路
6  恒电位供给电路
8  电源供给电路
10,27,57  发光元件
11  第2开关元件
12,28.58  驱动器元件
13  第1开关元件
25,55  第1电源供给电路
26,56  第2电源供给电路
29,59  开关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讲述本发明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采用该实施方式。
[0039]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形。图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具有防止在应该提高对比度的复位步骤中发光的功能,具备多个象素电路1(这些象素电路1被行列状配置)、信号线驱动电路3(该信号线驱动电路3通过多个信号线2做媒介,向多个象素电路1供给后文讲述的亮度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5(该扫描线驱动电路5通过多个扫描线4做媒介,向象素电路1供给旨在选择供给亮度信号的象素电路1的扫描信号)。
[0040]
另外,图象显示装置还具备:恒电位供给电路6,该恒电位供给电路6向象素电路1内具有的发光元件10(后文讲述)的阳极供给一定的导通电位;驱动控制电路7,该驱动控制电路7通过控制线9做媒介,控制象素电路1内具有的第2开关元件11(后文讲述)的驱动;电源供给电路8,该电源供给电路8在复位步骤中向驱动器元件12的源电极供给导通电位,在其它步骤中则供给0电位。
[0041]
象素电路1具备:发光元件10,该发光元件10的阳极与恒电位供给电路6电连接;第2开关元件11,该第2开关元件11的一个电极与发光元件10的阴极电连接;驱动器元件12,该驱动器元件12由n型薄膜晶体管形成,其漏电极与第1开关元件13的另一个电极电连接,源电极与电源供给电路8电连接;阈值电压检出部14,该阈值电压检出部14由控制形成驱动器元件12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漏之间的导通状态的第1开关元件13形成。
[0042]
发光元件10,具有电流注入而发光的机构,例如由有机EL元件形成。有机EL元件具有至少具备下述各层的结构:由Al、Cu、ITO(Inaium TinOxide)等形成的阳极层及阴极层,和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由邻苯花青苷、三铝配位化合物、苯羟基喹啉(ベンゾキノリノラト)、铍配位化合物等有机类材料形成的发光层。有机EL元件具有利用注入发光层的空穴和电子的发光再结合而产生光的功能。
[0043]
第2开关元件11具有控制发光元件10和驱动器元件12之间的导通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由n型薄膜晶体管形成。就是说,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和源电极,分别与发光元件10、驱动器元件12连接,另一方面具有栅电极与驱动控制电路7电气性连接的结构,根据驱动控制电路7供给的电位,控制发光元件10和驱动器元件12之间的导通状态。
[0044]
驱动器元件12,具有旨在控制流入发光元件10的电流的功能。具体的说,驱动器元件12具有按照外加给第1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的驱动阈值以上的电位差,控制流入发光元件10的电流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器元件12由n型薄膜晶体管形成,按照外加给相当于第1端子的栅电极和相当于第2端子的源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控制发光元件10的发光亮度。
[0045]
静电电容器15,和信号线驱动电路3组合后,形成亮度电位/基准电位供给部16。该亮度电位/基准电位供给部16,作为亮度电位供给单元,具有检出与驱动器元件12的驱动阈值对应的电位差(以下称作“阈值电压”)的功能,和供给基准电位的功能。
[0046]
阈值电压检出部14,是值旨在检出驱动器元件12的阈值电压的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阈值电压检出部14由n型薄膜晶体管构成的第1开关元件13形成。就是说,第1开关元件13的一个源/漏电极,与驱动器元件12的漏电极连接,另一个源/漏电极,与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连接,具有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扫描线驱动电路5电气性连接的结构。这样,阈值电压检出部14,具有根据扫描线驱动电路5供给的电位,使第1开关元件13构成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漏之间导通的功能,还具有在使栅·漏之间导通之际,检出阈值电压的功能。
[0047]
图2是表示动作时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电位变动的样态的时序图。在图2中,扫描线(n—1)是作为参考,表示出与位于前级的象素电路1对应的扫描线及控制线的时序图的图形。图3—1~图3—4,是表示与图2所示的期间t1~期间t4对应的象素电路1的状态的图形。
[0048]
首先,进行将在过去的发光之际外加给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的电位复位的复位步骤。具体地说,如图2的期间t1及图3—1所示,电源供给电路8、驱动控制电路7及扫描线4(扫描线驱动电路5)的电位变化成导通电位。此外,恒电位供给电路6的电位,始终成为固定的导通电位。另一方面,信号线2的电位成为VDL
[0049]
就是说,如图3—1所示,第2开关元件11及第1开关元件13成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电源供给电路8的电位是导通电位,所以驱动器元件12成为截止状态。这样,形成静电电容器15的第1电极17的电位,就成为从被恒电位供给电路6供给发光元件10的阳极侧的电位,减去发光元件10中的电压降后的值。一般来说,由于恒电位供给电路6供给的导通电位具有非常高的值,所以第1电极17的电位(即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的电位),成为被保持成比阈值电压Vth高的值——Vt
[0050]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因为信号线2的电位成为VDL,所以形成静电电容器15的另一个电极——第2电极18的电位成为VDL。这样,就在图2的期间t1及图3—1所示的步骤中,向第1电极17供给Vr(>Vth)的电位,向第2电极18供给VDL的电位。
[0051]
图4是表示图3—1所示的第1开关元件13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12:截止状态)之后的过渡应答特性的图形。就是说,在该图中,表示出发光元件10的阴极电位Va’、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第1电极17)的电位Vr(>Vth)、流过发光元件10的电流id,OLED的过渡应答特性。
[0052]
由该图可知:在Time=0.00,使第1开关元件13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12:截止状态)后,伴随着电位Vr上升,电位Va’略有下降后上升。
[0053]
在这里,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定下列公式(1)中的参数CS及COLED,以便使电位Va’略有下降时的发光元件10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自恒电位供给电路6的导通电位和电位Va’之差),是前文讲述的阈值电压Vth,i-v(图14—1)以上、而且小于阈值电压Vth,L-v(图14—2)。参数CS,是静电电容器15的值。参数COLED,是发光元件10的静电电容成分。
Vth,L-v>(Cs/(Cs+COLBD))·Vth,i-v         (1)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复位步骤中,发光元件10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是阈值电压Vth,i-v(图14—1)以上、而且小于阈值电压Vth,L-v,所以如图4所示,虽然电流id,OLED’稍微流入,但是不发光。
[0054]
接着,如图2的期间t2及图3—2所示,电源供给电路8的电位从导通电位变成0电位。另外,驱动控制电路7的电位从导通电位变成截止电位后,第2开关元件11成为截止状态。另外,扫描线4的电位被维持成导通电位后,第1开关元件13维持导通状态。进而,信号线2的电位被维持成0电位。
[0055]
首先,讲述第1电极17的电位变化。如上所述,由于驱动器元件12变化成导通状态,所以在驱动器元件12中,栅电极和漏电极被电连接。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直到上一道步骤为止,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保持着比阈值电压Vth高的值,源电极被电源供给电路8供给电位VDL,所以成为源·漏之间的电位差成为Vr,驱动器元件12成为导通状态。
[0056]
这样,关于驱动器元件12,成为漏电极、源电极的每一个,通过第1开关元件13做媒介,由栅电极导通的状态,根据被栅电极保持的电荷,电流i流动。由于该电流i流动,直到驱动器元件12成为截止状态为止,所以驱动器元件12中的栅·漏之间的电位差,最终成为和阈值电压Vth相等的值,由于源电极维持0电位,所以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的电位、即第1电极17的电位成为Vth。另一方面,第2电极18的电位,通过信号线2做媒介,被供给VDL。此外,例如将由非晶质硅构成的薄膜晶体管那样的移动度低的元件作为驱动器元件利用时,最好设置期间t2,而象多晶硅那样移动度高的元件,即使不设置该期间t2,也能够使其动作。
[0057]
接着,如图2的期间t3及图3—3所示,通过信号线2做媒介,由信号线驱动电路3供给亮度电位Vdata。这时,栅电极的电位再次成为比Vth高,通过第1开关元件13及驱动器元件12做媒介,电流流动,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的电位再次成为Vth。最后,在发光步骤中,如图2的期间t4及图3—4所示,通过信号线2做媒介,由信号线驱动电路3供给基准电位VDHd,第1电极17的电位成为Vth—Vdata+VDH,电流id(=(β/2)(VDH—Vdata)2)流入发光元件10。此外,β是与驱动器元件12的载流子的移动度成正比的值,在该象素的驱动器元件12中,是固有的值。
[0058]
综上所述,采用第1实施方式后,由于在将在过去的发光之际外加给驱动器元件12的第1端子(栅电极)的电位复位的复位步骤中,向各部供给的电位,是产生使电流流入发光元件10而且在不发光的规定范围内的电位差,所以在复位步骤中不发光,能够提高对比度。
[0059]
图5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放大俯视图。图5特别表示出从发光元件10的下部电极(非显示)起的下层的布局。在一个象素内,示出3个TFT(驱动器元件12、第1开关元件13、第2开关元件11)和静电电容器15。构成各元件的层,从下层起,依次由下部电极层(图中用圆点图案涂成的区域)、绝缘层(图中用黑色涂成的部分以外的区域)、活性层(图中用斜线涂成的区域)和上部电极层(图中用实线包围的,而且未涂黑的区域)构成。此外,图中的端子LT,与发光元件10的一端连接。
[0060]
下部电极层在基板上形成,包含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第1开关元件13的栅电极(扫描线4)、第2开关元件11的栅电极(控制线9)与电源供给电路8连接的电源线GL和静电电容器15的第1电极17。绝缘层在除了下部电极层上的2个开口(图中用黑色涂成的部分)以外的整个面上形成。该绝缘层,对3个TFT而言,作为栅极绝缘膜发挥作用,对静电电容器15而言,作为介电体层发挥作用。活性层在绝缘层上形成,包含3个TFT的活性层。上部电极层在活性层上形成,包含3个TFT的源/漏电极、静电电容器15的第2电极18、信号线2。
[0061]
另外,所述绝缘层,具有将与电源供给电路8连接的电源线GL与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连接的开口,和将静电电容器15的第1电极17及驱动器元件12的栅电极与第1开关元件的漏电极连接的开口,用这些开口,导通上下层。
[0062]
此外,作为各层的构成材料,下部电极层和上部电极层能够使用铝或它的合金,绝缘膜层能够使用硅氮化膜、硅氧化膜或它们的混合物等,活性层能够使用非晶质硅、多晶硅等。
[0063]
由该图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3TFT实现阈值电压Vth,i-v的补偿,所以在其一个象素的布局中能够有余地,驱动器元件12及将静电电容器15的面积变大。这样,能够减少驱动器元件12的电阻,能够降低图象显示装置的耗电量。特别是驱动器元件12是由电阻大的非晶质硅晶体管形成时,其效果更大。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即使一个象素的面积小到7000μm2——50000μm2时,也能够确保将静电电容器15的电容成为适当的大小。
[0064]
此外,对于一个象素的面积S1而言,驱动器元件12的面积S2在每个象素中所占的比例(S2/S1),及/或对于一个象素的面积S1而言,静电电容器15的面积S3在每个象素中所占的比例(S3/S1),最好设定为0.05以上(最好是0.07以上,0.1则更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象素的大小为51μm×153μm中,确保S2/S1为0.1,S3/S1为0.12。
[0065]
另外,S2/S1及S3/S1最好是0.25以下。因为如果S2及S3过于大,那么其它的电路能够占有的面积就变小,电路配置变得麻烦的缘故。
[0066]
另外,由于大于第1及第2开关元件13、11的电流流过驱动器元件12,所以最好将对于各第1及第2开关元件13、11的面积S4而言的驱动器元件12的面积S2比例的(S2/S4)设定成2~10(5~10则更好)。
[0067]
此外,所谓“面积S1”,是指被以相等的面积划分各象素的交界线包围的面积。另外,所谓“面积S2”,是指驱动器元件12的源电极及漏电极和被源电极及漏电极夹着的活性层的总和的面积。此外,所谓“源电极及漏电极”,是指构成这些电极的电极层中,与活性层连接的区域。进而,所谓“面积S3”,是指静电电容器15的第1电极17和第2电极18相对的面积。另外,所谓“面积S4”,是指各开关元件11、13的源电极及漏电极和被源电极及漏电极夹着的活性层的总和的面积。
[0068]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讲述了应用防止在各象素电路1中具有3个薄膜晶体管(第2开关元件11、驱动器元件12及第1开关元件13)的3TFT结构的复位步骤中发光的功能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应用在各象素电路1中具有2个薄膜晶体管的2TFT结构涉及的功能。以下,作为第2实施方式,讲述这种例子。
[0069]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形。图6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和图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一样,具有防止在应该提高对比度的复位步骤中发光的功能,具备多个象素电路20(这些象素电路20被行列状配置)、信号线驱动电路22(该信号线驱动电路22通过多个信号线21做媒介,向多个象素电路20供给后文讲述的亮度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24(该扫描线驱动电路24通过多个扫描线23做媒介,向象素电路20供给旨在选择供给亮度信号的象素电路20的扫描信号)。
[0070]
另外,图象显示装置还具备:第1电源供给电路25,该第1电源供给电路25在复位时,向象素电路20内具有的发光元件27(后文讲述)的阳极供给一定的导通电位;第2电源供给电路26,该第2电源供给电路26在复位步骤中向驱动器元件28的源电极供给导通电位,在其它步骤中则供给0电位负电位。
[0071]
象素电路20具备:发光元件27,该发光元件27的阳极与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电连接;驱动器元件28,该驱动器元件28的源电极与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电连接;阈值电压检出部30,该阈值电压检出部30由控制形成驱动器元件28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漏之间的导通状态的开关元件29形成。
[0072]
发光元件27,具有电流注入而发光的机构,例如由有机EL元件形成。驱动器元件28,具有控制流入发光元件27的电流的功能。具体地说,驱动器元件28具有按照外加给第1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的驱动阈值以上的电位差,控制流入发光元件27的电流的功能,还具有在被外加该电位差的期间,使电流持续流入发光元件27的功能。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驱动器元件28由n型薄膜晶体管形成,按照外加给相当于第1端子的栅电极和相当于第2端子的源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控制发光元件27的发光亮度。
[0073]
静电电容器31,和信号线驱动电路22组合后,形成亮度电位/基准电位供给部32。该亮度电位/基准电位供给部32,作为亮度电位供给单元,具有供给与发光元件27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发光亮度电压的功能,和供给基准电位的功能。
[0074]
图7是表示动作时本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电位变动的样态的时序图。在图7中,扫描线(n—1)是作为参考,表示出与位于前级的象素电路20对应的扫描线及控制线的时序图的图形。图8—1,是表示与图7所示的期间t1~期间t6中的期间t1、即与复位步骤对应的象素电路20的状态的图形。
[0075]
首先,进行将在过去的发光之际外加给驱动器元件28的栅电极的电位复位的复位步骤。具体地说,如图7的期间t1及图8—1所示,第1电源供给电路25及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的电位成为VDD,扫描线23(扫描线驱动电路24)的电位变化成导通电位。
[0076]
就是说,如图8—1所示,开关元件29成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的电位是VDD,所以驱动器元件28成为导通状态。这样,形成静电电容器31的第1电极33的电位,就成为从被第1电源供给电路25供给发光元件27的阳极的电位VDD,减去发光元件27中的电压降VOLED后的值。一般来说,由于第1电源供给电路25供给的电位VDD具有非常高的值,所以第1电极33的电位(即驱动器元件28的栅电极的电位),成为被保持成比阈值电压Vth高的值——(VDD—VOLED)。
[0077]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因为信号线21的电位成为VDL,所以形成静电电容器31的另一个电极——第2电极34的电位成为VDL。这样,就在图7的期间t1及图8—1所示的步骤中,向第1电极33供给电位(VDD—VOLED),向第2电极34供给电位VDL
[0078]
在图8—1中,开关元件29成为导通状态(驱动器元件28成为截止状态)之后,伴随着电位(VDD—VOLED)上升,发光元件27的阴极电位Va略有下降后上升。
[0079]
在这里,发光元件27如图16—1所示,具有产生阈值电压Vth,i-v以上的电位差(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后,电流流过的电流—电压特性。另外,发光元件27还如图16—2所示,具有产生阈值电压Vth,L-v以上的电位差(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后,发光(亮度>0)的亮度—电压特性。
[0080]
另外,阈值电压Vth,i-v是低于阈值电压Vth,L-v的值。这样,发光元件2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是阈值电压Vth,L-v以上时,成为伴随着电流流入发光元件27而发光的状态。此外,发光元件2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是阈值电压Vth,i-v以上、小于阈值电压Vth,L-v时,成为虽然电流流入发光元件27但是不发光的状态。
[0081]
设定上述公式(1)中的参数CS及COLED,以便使图8—1时,电位Va略有下降时的发光元件2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自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的导通电位VDD和电位Va之差),是前文讲述的阈值电压Vth,i-v(图16—1)以上、而且小于阈值电压Vth,L-v(图16—2)。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参数CS,是静电电容器15的值。参数COLED,是发光元件27的静电电容成分。
[0082]
这样,在图8—1中,由于在复位步骤中,发光元件27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位差,是阈值电压Vth,i-v(图16—1)以上,小于阈值电压Vth,L-v,所以虽然电流id,OLED稍微流入,但是不发光,所以能够提高对比度。
[0083]
接着,如图7的期间t2及图8—2所示,在准备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的电位是—VE(<Vth)、信号线21的电位是VDH、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的电位是VDD、扫描线23的电位是截止电位后,驱动器元件28的删电极的电位成为VDD—VOLED(发光元件OLED的电压降)+VDH—VDL,高于驱动器元件28的阈值电压Vth。另外,开关元件29是截止状态。这样,驱动器元件28成为导通状态,电流i流动。
[0084]
接着,如图7的期间t3及图8—3所示,在阈值电压检出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的电位是0电位、信号线21的电位是VDH、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的电位是0电位、扫描线23的电位是导通电位后,开关元件29成为导通状态。这样,通过开关元件29及驱动器元件28做媒介,电流i流动。
[0085]
再接着,如图7的期间t4及图8—4所示,在数据写入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的电位是0电位、由信号线21供给亮度电位VDATA、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的电位是0电位、扫描线23的电位是导通电位后,开关元件29成为导通状态。这样,驱动器元件28的删电极的电位,成为α(VDATA—VDH)+Vth。此外,α是CS/(CS+COLED)。
[0086]
在这里,由于开关元件29成为导通状态,所以发光元件27的阴极电极的电位,和驱动器元件28的删电极的电位是同电位。
[0087]
再接着,如图7的期间t5及图8—5所示,在第2复位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的电位是—VE、信号线21的电位是VDH、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的电位是—VE、扫描线23的电位是截止电位后,开关元件29是截止状态。这样,驱动器元件28的删电极的电位成为(1—α)(VDH—VDATA)+Vth。在该期间t5中,发光元件27的阴极电极的电位成为—VE,被复位。
[0088]
再接着,如图7的期间t6及图8—6所示,在发光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的电位是VDD、信号线21的电位是VDH、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的电位是0电位、扫描线23的电位是截止电位后,电流id(=(β/2)((1—α)(VDH—Vdata))2)流入发光元件27,发光元件27发光。在这里,电流id不依存于阈值电压Vth
[0089]
综上所述,采用第2实施方式后,由于具有驱动器元件28(该驱动器元件28按照外加给第1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的高于规定的阈值电压Vth的电位差,控制发光元件27)和开关元件29(该开关元件29检出与第1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位差),在使发光元件27发光的发光步骤之前,作为低于在发光步骤之前的步骤进行的阈值电压的检出时的阈值电压Vth的电位,向驱动器元件28及发光元件27供给—VE(参照图7及图8—5),在发光步骤中(参照图图8—6),供给旨在使不依存于阈值电压Vth的电流id流动的电位,所以能够利用驱动器元件28及开关元件29这种2TFT结构,提高精细度。
[0090]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放大俯视图。图中表示出从发光元件27的下部电极(非显示)起的下层的布局。在一个象素内,示出2个TFT(驱动器元件28、开关元件29)和静电电容器31。构成各元件的层,从下层起,依次由下部电极层(图中用圆点图案涂成的区域)、绝缘层(图中用黑色涂成的部分以外的区域)、活性层(图中用斜线涂成的区域)和上部电极层(图中用实线包围的,而且未涂黑的区域)构成。此外,图中的端子LT,与发光元件27的一端连接。
[0091]
下部电极层在基板上形成,包含驱动器元件27的栅电极、开关元件29的栅电极(扫描线24)、与第2电源供给电路26连接的电源线GL和静电电容器31的第1电极33。绝缘层在除了下部电极层上的2个开口以外的整个面上形成。该绝缘层,对2个TFT而言,作为栅极绝缘膜发挥作用,对静电电容器31而言,则作为介电体层发挥作用。活性层在绝缘层上形成,包含2个TFT的活性层。上部电极层在活性层上形成,包含2个TFT的源/漏电极、静电电容器31的第2电极34、信号线21。
[0092]
另外,绝缘层,具有将与第2电源供给电路26连接的电源线与驱动器元件12的源电极连接的开口,和将静电电容器31的第1电极33及驱动器元件28的栅电极与开关元件29的漏电极连接的开口,用这些开口,导通上下层。此外,各层的构成材料,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
[0093]
由该图可知,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2个TFT实现阈值电压Vth的补偿,所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扩大驱动器元件28及将静电电容器31的面积。此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象素的大小为51μm×153μm中,确保S2/S1为0.15,S3/S1为0.14。
[0094]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形。图10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具备多个象素电路50(这些象素电路50被行列状配置)、信号线驱动电路52(该信号线驱动电路52通过多个信号线51做媒介,向多个象素电路50供给后文讲述的亮度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54(该扫描线驱动电路54通过多个扫描线53做媒介,向象素电路50供给旨在选择供给亮度信号的象素电路50的扫描信号)。该图象显示装置,采用2TFT结构。
[0095]
另外,图象显示装置还具备:第1电源供给电路55,该第1电源供给电路55,向象素电路50内具有的驱动器元件58(后文讲述)的漏电极供给电位;第2电源供给电路56,该第2电源供给电路56向发光元件57的阴极供给电位。
[0096]
象素电路50具备:发光元件57,该发光元件57的阴极与第2电源供给电路26电连接;驱动器元件58,该驱动器元件58的漏电极与第1电源供给电路25电连接;阈值电压检出部60,该阈值电压检出部60由控制形成驱动器元件58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漏之间的导通状态的开关元件59形成。
[0097]
发光元件57,具有电流注入而发光的机构,由前文讲述的有机EL元件形成。驱动器元件58,具有控制流入发光元件57的电流的功能。具体地说,驱动器元件58具有按照外加给第1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的驱动阈值以上的电位差,控制流入发光元件57的电流的功能,还具有在被外加该电位差的期间,使电流持续流入发光元件57的功能。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驱动器元件58由n型薄膜晶体管形成,按照外加给相当于第1端子的栅电极和相当于第2端子的源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控制发光元件57。
[0098]
静电电容器61,和信号线驱动电路52组合后,形成亮度电位/基准电位供给部64。该亮度电位/基准电位供给部64,作为亮度电位供给单元,具有供给与发光元件57的发光亮度对应的发光亮度电压的功能,和供给基准电位的功能。
[0099]
图11是表示动作时本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电位变动的样态的时序图。在图11中,扫描线(n—1)是作为参考,表示出与位于前级的象素电路50对应的扫描线及控制线的时序图的图形。图12—1,与图11所示的期间t1~期间t4中的期间t1、即与阈值电压检出步骤对应。
[0100]
就是说,如图11的期间t1及图12—1所示,在阈值电压检出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55的电位是0电位、信号线51的电位是VDH、第2电源供给电路56的电位是VE2、扫描线53的电位是导通电位后,开关元件59成为导通状态。这样,通过开关元件59及驱动器元件58做媒介,电流i流动。
[0101]
接着,如图11的期间t2及图12—2所示,在数据写入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55的电位是0电位、由信号线51供给亮度电位VDATA、第2电源供给电路56的电位是VE2、扫描线53的电位是导通电位后,开关元件59成为导通状态。这样,驱动器元件58的删电极的电位,成为α(VDATA—VDH)+Vth。此外,α是CS/(CS+COLED)。
[0102]
再接着,如图11的期间t3及图12—3所示,在复位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55的电位是—VE1(<—Vth)、信号线51的电位是VDH、第2电源供给电路56的电位是VE2、扫描线53的电位是截止电位后,开关元件59是截止状态。这样,驱动器元件58的删电极的电位成为(1—α)(VDH—VDATA)+Vth。在该期间t3中,发光元件57的阴极的电位成为—VE1,被复位。
[0103]
再接着,如图11的期间t4及图12—4所示,在发光步骤中,第1电源供给电路55的电位是0电位、信号线51的电位是VDH、第2电源供给电路56的电位是—VEE、扫描线53的电位是截止电位后,电流id(=(β/2)((1—α)(VDH—VDATA)—(VEE+VOLED))2)流入发光元件57,发光元件57发光。在这里,电流id不依存于阈值电压Vth
[0104]
此外,在图13—1及图14—1所示的结构的图象显示装置中,也可以应用防止复位步骤发光的功能。图13—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第4实施方式),开关元件T1、开关元件T2、开关元件T3、驱动器元件T4、静电电容器C1、静电电容器C2及发光元件OLED,如图所示地连接,按照图13—2所示的时序图动作。
[0105]
开关元件T1~T3及驱动器元件T4,是p型薄膜晶体管。在复位步骤中,Power(截止电位)被驱动器元件T4供给。这时,由于发光元件OLED的阴极被接地,成为截止电位,所以驱动器元件T4成为截止状态,开关元件T2成为导通状态。这时,和第1实施方式—样,光元件OLED虽然有电流流过,但是不发光。
[0106]
此外,在图14—1所示的图象显示装置(第5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T1’、开关元件T2’、开关元件T3’、驱动器元件T4’、静电电容器C1’、静电电容器C2’及发光元件OLED’,如图所示地连接,按照图14—2所示的时序图动作。
[0107]
开关元件T1’~T3’及驱动器元件T4’,是n型薄膜晶体管。在复位步骤中,Power(截止电位)被驱动器元件T4’供给。这时,由于发光元件OLED’的阴极被供给导通电位VDD,所以驱动器元件T4’成为截止状态,开关元件T2’成为导通状态。这时,和第1实施方式一样,光元件OLED’虽然有电流流过,但是不发光。
[0108]
综上所述,采用第4及第5实施方式后,可以获得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上述的第1~第5实施方式中,讲述了满足上述公式(1)的情况。但是在上述的第1~第5实施方式中,不满足公式(1)时,也因为在复位步骤中,驱动器元件是截止状态,所以能够使通过发光元件的电流量比现有技术小,能够减少发光元件的发光量,能够使对比度比现有技术高。
[0109]
其它的效果及变形例,可以由业界人士很容易地导出。因此,本发明的更广泛的样态,并不局限于以上讲述的特定的详细内容及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所以,可以不违背附加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同等文件定义的概括性的发明的概念的精神和范围,进行各种变更。
[0110]
例如,在本第1~第2实施方式中,在复位步骤中,向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供给比驱动阈值Vth高的电位Vr。但是该电位Vr未必非要比驱动阈值Vth高,最好比驱动阈值Vth高。电位Vr低于驱动阈值Vth时,调整阈值电压检出步骤的初始的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及信号线电位等,从而使阈值电压检出步骤的初始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源之间的电位差大于驱动阈值Vth
[0111]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图象显示装置,作为使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大有用处,特别适合于要求高精细显示的图象显示。

Claims (9)

1、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象素,该象素具有:
有机EL元件;
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具有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有机EL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方电极电连接;
第1开关晶体管,该第1开关晶体管按照扫描信号,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一方电极短路;以及
电容器元件,该电容器元件具备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与所述第1电极连接;
信号线,该信号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第2电极连接;
信号线驱动电路,该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信号线供给亮度电位和表示该亮度电位基准的基准电位;以及
电源供给电路,该电源供给电路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所述另一方电极的电位,
在所述有机EL元件中电流开始流动的该有机EL元件的第1阈值电压为Vth,i-v、在所述有机EL元件中开始发光的该有机EL元件的第2阈值电压为Vth,L-v、所述有机EL元件的静电电容值为COLBD、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容值为Cs,则满足下列关系式:
Vth,L-v>(Cs/(Cs+COLBD))·Vth,i-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电源供给电路,该第1电源供给电路与所述各象素的所述有机EL元件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向所述另一端供给第1电位;和
第2电源供给电路,该第2电源供给电路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方电极供给第2电位,利用该第2电位,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截止,所述第2电源供给电路,是所述电源供给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2开关晶体管,该第2开关晶体管按照驱动电位,控制所述有机EL元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一方电极之间的导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源供给电路,以固定的电位,供给所述第1电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源供给电路,按照所述第2电位,控制所述第1电位。
6、一种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象显示装置,具备:
发光元件;
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具有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方电极电连接;
电容器元件,该电容器元件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端子与所述第1电极连接;以及
开关晶体管,该开关晶体管按照扫描信号,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一方电极短路,
所述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含:
第1步骤,该步骤在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将所述开关晶体管设定成导通,而且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另一方电极的电位,将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成截止的状态下,向所述各象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供给电位;和
第2步骤,该步骤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将所述开关晶体管设定成导通,而且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方电极的电位,将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成导通,从而使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方电极而言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高于驱动阈值,然后,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经所述开关晶体管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方电极供给电流,从而将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另一方电极而言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作为驱动阈值,
在所述第1步骤中,经所述发光元件,供给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供给的电位,而且在所述第1步骤中,使外加给所述发光元件的两端的电位差,处于在所述发光元件中电流开始流动的该发光元件的第1阈值电压以上、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开始发光的该发光元件的第2阈值电压以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还包含第3步骤,该步骤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将所述开关晶体管设定成截止,而且通过所述电容器元件,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的电位,将所述驱动晶体管设定成导通,从而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是有机EL元件。
9、一种图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象显示装置具备多个象素,这些象素具备:
发光元件;
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具有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方电极电连接;
开关晶体管,该开关晶体管按照扫描信号,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一方电极短路;以及
电容元件,该电容元件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连接,
在经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开关晶体管,向各象素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电极供给电位的复位步骤中,外加给所述发光元件的两端的电位差,是所述发光元件中电流开始流动的该发光元件的第1阈值电压以上、所述发光元件开始发光的该发光元件的第2阈值电压以下。
CNB2005800160777A 2004-05-20 2005-05-20 图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04811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1041/2004 2004-05-20
JP2004151041 2004-05-20
JP151042/2004 2004-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7388A CN1957388A (zh) 2007-05-02
CN100481180C true CN100481180C (zh) 2009-04-22

Family

ID=38063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160777A Active CN100481180C (zh) 2004-05-20 2005-05-20 图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118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1898B1 (en) 2009-12-09 2016-08-31 Joled In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08231036B (zh) * 2018-01-10 2019-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ixel Circuit for a-Si AM-OLED". S.Ono et al.IDW'03. 2003
"Pixel Circuit for a-Si AM-OLED". S.Ono et al.IDW'03.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7388A (zh) 200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6283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877678B (zh) 半导体器件及显示器件
TW573144B (en) Self light emitting type display device
CN101630479B (zh) 显示设备
CN101563720B (zh) 发光显示装置
CN101615376B (zh) 显示设备
CN100585682C (zh) 有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方法
JP481527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10364120A (zh) 用施加于发光装置的数据电压的tft像素阈值电压补偿电路
CN110322841A (zh) 利用发光器件初始化的tft像素阈值电压补偿电路
CN100568331C (zh) 显示装置
CN104464615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682392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1501748A (zh) 有源矩阵显示器的稳定驱动设计
CN105702211B (zh) 像素电路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067291A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1427296A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00435191C (zh) 单位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CN103325336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9308872A (zh) 像素电路、显示基板
CN103177690A (zh) 像素电路以及显示设备
CN110299108A (zh) 使用参考电流的用于显示装置的tft补偿电路
CN108492785B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8320703A (zh)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0361016C (zh) 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G PHILIPS LC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YOCERA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1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2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YOCERA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