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2493C -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2493C
CN100462493C CNB028192699A CN02819269A CN100462493C CN 100462493 C CN100462493 C CN 100462493C CN B028192699 A CNB028192699 A CN B028192699A CN 02819269 A CN02819269 A CN 02819269A CN 100462493 C CN100462493 C CN 1004624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knitting
lopping
needle
compressing tab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92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0750A (zh
Inventor
宫井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0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0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24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24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88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 D04B15/90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6Sliding-tongue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具有复合针的横机中,改善喂纱条件,分别改进压圈功能和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在前进于齿口部(10)的成圈压片(11)的前端部(12)上,形成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和压圈部分(14)。端部用织纱捕捉部分(13)在上方侧的壁部分(15)以从喂纱口(20)向复合针(23)的针钩(24a)供给的织纱(22)不会发生跨到舌片(25a)上的缠纱问题的方式、将舌片(25a)相对织纱(22)隐藏。由下方侧的推压部分(16)推压织纱(22)。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在端部线圈的外部可卷绕和捕捉织纱(22)。压圈部分(14)在编织过程中推压织纱(22)。由壁部分(15)隐藏端部线圈的织针(23)的舌片(25a)的同时,通过使其他成圈压片(11)的压圈部分(14)起作用,能够将织纱(22)可靠地导入针钩(24a)内。

Description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横机编织过程中推压线圈的成圈压片(ル—ププレツサ)、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横机中,将图15所示的舌针(ベら针)1作为基本的织针使用。舌针1的前端具有钩子1a,针舌1b以铆钉1c为中心摆动变位,进行开合钩子1a的同时形成线圈的编织动作。
图15(1)为示出用织纱形成已制成的线圈2A后,使舌针1上升,针舌1b通过线圈2A从钩子1a的内侧打开的状态。图15(2)为示出舌针1上升到最上方的位置、旧的线圈2A移动到针舌1b下方后,向钩子1a供给形成新的线圈2B的织纱的状态。图15(3)为示出舌针1下降、针舌1b通过旧的线圈2B部分之际,通过线圈2B的针舌1b闭合的状态。图15(4)为示出舌针1到达最下方、旧的线圈2B从闭合的针舌1b通过钩子1a的外侧发生脱圈,以形成新的线圈2B的状态。
使用舌针1的基本编织过程中,反复地进行(1)~(4)的动作。因此,必须使舌针1只上下移动从(2)所示状态的钩子1a较高的最上方位置与(4)所示的最下方位置间的行程S1。针舌1b的前端由于描绘图15(2)所示的轨迹1d,如向该轨迹1d内供给织纱,在如图15(3)所示,针舌1b闭合时,在针钩1a与针舌1b之间能够形成线圈。
在横机中,也使用图16所示的复合针3。复合针3由针本体4和导针片5实现织针的功能。在针本体4的前端形成针钩4a,在导针片的前端形成舌片5a。针本体4和导针片5可独立地朝图的上下方向移动,导针片5相对针本体4的相对移动,能够由导针片5a开合针钩4a。使用如此复合针3的横机的结构由本申请人的日本专利登记号第3085657号公开。
图16(1)示出由织纱形成做好的线圈2A后,使针本体4上升,针钩4a脱离导针片5的舌片5a、保持线圈2A的针钩开启的状态。图16(2)示出针本体4上升到最上方的位置、旧线圈2A转移到舌片5a上后、针本体4开始下降、向针钩4a供给形成新线圈2B的织纱的状态。图16(3)示出针本体4下降、舌片5a保持旧的线圈2B的部分、闭合针钩的状态。图16(4)示出针本体4和导针片5到达最下方、旧的线圈2B离开闭合的舌片5a并通过针钩4a的外侧生成脱圈,以形成新的线圈2B的状态。
具有复合针3的横机时,对于前端具有与针钩4a接触和离开地开合针钩的舌片5a的导针片5,其动作不是如舌针1的针舌1b那样的圆弧运动的轨迹1d,由于是成为直线轨迹3a的运动,能够使针本体4的进退行程S2变小,也可使横机小型化,能够带来高的生产能力。
在横机中为了提高生产性,在编织过程中,使用推压线圈的成圈压片。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登记号第3044373号公开了一种装载有成圈压片的横机的结构。该专利公报的图5~图8公开了一种分别设有将固定到舌针上的线圈加以推压的成圈压片,和由纱线推压部将从喂纱口挂绕到舌针的织纱向下推压、由舌针的钩子将织纱朝可捕捉的位置导引的导纱器的结构。另外,在图13和图14中公开了一种使成圈压片的压圈部前进于针织物侧端部,推压从最后形成的编织线圈向喂纱口延伸的织纱同时编织端部线圈的结构。如此功能能够考虑为相对端部线圈的导纱器功能。此外,在图15以后,作为“最适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将上述导纱器的功能兼作成圈压片的结构。在该“最适实施例”中,由一个成圈压片推压编织线圈和进行向针钩的喂纱,即使在复合针的情况下,也可获得稳定的喂纱条件。
正如前述,图16所述的复合针3与图15所示的舌针1相比,还可缩短必要的行程,能够提高生产性。可是,复合针3的针钩4a的开合是以描绘上述的直线轨迹3a的运动进行的,与舌针1相比,喂纱条件较严格。如使用日本专利登记第3044373号公开的“最适实施例”,则期望相对复合针也可获得稳定的喂纱条件。
日本专利登记第3044373号公开的端部线圈用的导纱器功能与压圈功能一同在使用成圈压片的前端部的相同场所进行。端部线圈用的导纱器功能专用的场所不用特别地考虑。控制织针的编织运动的三角座滑架上设有多组由三角锁构成的***,三角座滑架沿织床的长度方向走动一次时,能够编织多个线圈横列。用与编织用的各***相对应设置的处于一个场所的选针部,选择成圈压片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用电磁线圈控制通过该成圈压片的三角路线,只在使压圈功能起作用或者使压圈功能和导纱器功能起作用时进行切换。为此,在一个线圈横列的编织中使用的成圈压片全通过同样的三角路线。
用复合针进行针织物编织时,在成为针织物的折返场所的针织物的侧端部,相对于进行下个线圈横列编织之际的、开始编织的织针喂纱时,存在着织纱跨到该织针的导针片上,不能由针钩捕捉该织纱的问题(称作“缠纱的问题”)。该端部线圈发生缠纱问题的原因考虑如下。
设置在喂纱装置前端的喂纱口的位置调整变劣,或者因长时间使用,喂纱装置不能工作,不能正确地确定喂纱之际的织纱的位置。在用成束织纱进行所谓的多根纱线编织场合,由于织纱与织针接触时,为平着延伸,特别容易跨到导针片上。另外,施加到织纱上的张力较弱时,织纱易脱位,容易跨到导针片上。进行平针织物或罗纹编织那样的线圈横列的编织结束的织针与下个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的织针相同的场合是特别成问题的编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具有作为织针由针本体和导针片构成的复合针的横机中,能够改善对织针的喂纱条件,和分别改进压圈功能和对端部线圈的导纱功能的成圈压片,和使用成圈压片的横机以及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通过选针图形(パタ—ン)等的切换、使用复合针的情况下,能够用端部线圈的织针防止织纱跨到导针片上的缠纱问题的发生、并将织纱导引到针钩内的成圈压片,和使用成圈压片的横机以及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在具有前后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中的成圈压片,前后针床以前端侧向上的方式对置成角度地形成齿口部,在各针床上设有作为织针的复合针,从在齿口部上方沿针床的长度方向行走的喂纱口供给的织纱编织成编织线圈并形成下垂的针织物的过程中,成圈压片具有使其前端部相对齿口部可从由前后至少一个针床支承的辅助床上进退、并推压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的功能,
其特征在于,
该前端部在与该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位置上具有:
将从喂纱口供给的织纱导引到织针上并在织针间、在下方侧具有推压编织线圈功能的压圈部分,和
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部还靠近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将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功能的端部线圈用的织纱捕捉部分,
织纱捕捉部分在下侧具有将跨绕在从编织端的复合针保持的编织线圈向针织物外部侧移动的喂纱口上的织纱加以推压的推压部分,在上侧具有使移动方向反转并且防止从移动到针织物内部侧的喂纱口向该编织端的复合针供给的织纱接近使针钩在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的壁部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织纱捕捉部分比所述压圈部分还靠近所述进退方向的前端侧。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捕捉部分在下方侧具有将多个细纱成束形成的多根纱线织纱加以收束的凹部。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成圈压片的横机的特征在于:包含有:
前述任一所述的成圈压片;
以将从编织针织物的复合针的位置通过的喂纱口供给的织纱由该复合针的针钩朝可捕捉的位置导引,并且用所述推压部分推压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的方式、使所述前端部跟随预定的轨迹进退的压圈机构;和
端部线圈用的织纱捕捉机构,该织纱捕捉机构在编织端部时使喂纱口的行走方向反转以开始下个线圈横列的编织之际,在用于最初编织的复合针的面前侧,使所述织纱捕捉部分进出于所述齿口部,直到该喂纱口通过该复合针的位置、在该成圈压片的所述织纱捕捉部分的下侧,从编织该编织端的复合针推压跨绕在该喂纱口上的织纱,以将织纱从该织纱捕捉部分的上侧向该最初编织所用的复合针上供给的方式加以捕捉;
该喂纱口通过该最初编织所用的复合针后,压圈机构和织纱捕捉机构协同动作以用因织纱捕捉机构而进退的成圈压片的织纱捕捉机构的上侧的壁部分,防止通过因压圈机构而进退的成圈压片的压圈部分的导引、向该最初编织所使用的复合针供给的织纱接近使针钩在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所述成圈压片进退的所述辅助床在该进退方向的基端侧向下开放;
该成圈压片具有向上突出的针脚;
横机还包括:
在该辅助床的开放部分的下方与该成圈压片的基端部对置设置、并吸引该基端部、并且可有选择地释放该吸引的选择机构,和
其上形成有在该辅助床的上方、与该针脚接合并进行相对该针脚朝进退方向变位的驱动的三角(カム)槽、以具有可选择作为所述压圈机构或所述织纱捕捉机构的功能的三角机构;
该三角机构通过用选择机构是否释放相对成圈压片的基端部的吸引、选择与针脚接合的三角槽可切换作为压圈机构或该织纱捕捉机构的功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三角机构的三角槽具有如下形状:在朝针床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编织时和朝另一侧编织时、以使所述成圈压片的前端部描绘相同的轨迹的方式、在该成圈压片的进退方向相对平行的中心线大致对称的形状,
所述选择机构配置于与该三角机构的中心线相对置的位置和配置于在针床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距离与该中心线相对置的位置分别为相同距离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一种使用成圈压片编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前后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前后针床以前端侧向上的方式对置成角度地形成齿口部,在各针床上设有作为织针的复合针,从在齿口部上方沿针床的长度方向行走的喂纱口供给的织纱编织成编织线圈并形成下垂的针织物的过程中,成圈压片具有使其前端部相对齿口部可从由前后至少一个针床支承的辅助床上进退、并推压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的功能,
其特征在于,该成圈压片的前端部在与该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位置上具有:
在下方侧具有将从喂纱口供给的织纱导引到复合针的针钩可能的位置、并且在织针间推压编织线圈的压圈功能的部分,和
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部还靠近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将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端部线圈用的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
使该成圈压片的前端部前进于齿口部的位置加以切换、以切换该压圈功能或该织纱捕捉功能;同时
在编织端部时使喂纱口的行走方向反转以开始下个线圈横列的编织之际、在用于最初编织的复合针的面前侧、由成圈压片的前端部使实现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进出、直到该喂纱口通过该复合针的位置、在实现该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的下侧、从编织该编织端的复合针推压跨绕在该喂纱口上的织纱,以将织纱从实现该织纱捕捉功能部分的上侧向该最初编织所用的复合针上供给的方式加以捕捉;
该喂纱口通过该最初编织所用的复合针后,使成圈压片协同动作使另外的成圈压片进出于齿口部,以将实现该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进出于齿口部的成圈压片的上侧成为壁来防止通过因实现该压圈功能的部分的导引而向该最初编织所使用的复合针供给的织纱接近使针钩在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实现所述纱线捕捉功能的部分在下方侧具有凹部,
在该凹部中,收束并编织将多个细纱成束形成的多根织纱。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在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中更加明了。
图1为示出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圈压片11切换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与压圈功能状态下的部分侧视图,
图2为示出使用本实施例的成圈压片11的横机的示意结构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3为示出本实施例的成圈压片11的外形的侧视图,
图4为示出使本实施例的成圈压片11和复合针23动作的三角机构36和编织用三角机构50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本实施例的成圈压片11和复合针23的针脚的通过轨迹的透视图,
图6为简单地示出在本实施例的三角机构36中的三角面的高度的俯视图,
图7为示出在图4~图6的D位置的成圈压片11的前进状态的视图,
图8为示出在图4~图6的E位置的成圈压片11的前进状态的视图,
图9为示出在图4~图6的F位置的成圈压片11的前进状态的视图,
图10为示出在图4~图6的G位置的成圈压片11的前进状态的视图,
图11为示出在图4~图6的H位置的成圈压片11的前进状态的视图,
图12为示出在图4~图6的I位置的成圈压片11的进出状态的视图,
图13为示出在图4~图6的J位置的成圈压片11的进出状态的视图,
图14为示出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圈压片71切换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与压圈功能状态下的部分侧视图,
图15为示出舌针进行的编织动作的视图,
图16为示出复合针进行的编织动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前进于横机的齿口部10的成圈压片11的前端部12的形状。成圈压片11由金属板形成,在前端部12上,在不同的位置上设有端部线圈用织纱编织部分13和压圈部分14。成圈压片11能够使前端部12进退于齿口部10。与进退方向相关地,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设置在比压圈部分14还前端侧。
图1(a)示出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位于齿口部10的状态,图1(b)示出压圈部分14位于齿口部10的状态。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具有在上方侧有壁部分15、下方侧有推压部分16的形状。压圈部分14具有在下方侧有2个压圈部分17、18和在其中间的导纱部分19的形状。
正如图1(a)所示,由齿口部10的上方,喂纱口20设置在喂纱装置21的前端,以向齿口部10供给织纱22。齿口部10与设置在横机上的前后针床的前端相对置。各针床以齿口部10侧上升地方式倾斜,侧面形状为成角度形状。在各针床中设有作为多个织针的复合针23。前后的一个针床的复合针23用点划线表示,另一针床的复合针23用虚线表示。在各针床中,复合针23分别在以一定节距形成的针槽内往复变位,能够使前端侧进退于齿口部10。复合针23与图16所示的复合针3基本相同,由针本体24和导针片25构成。在针本体24的前端形成针钩24a,在导针片25的前端形成舌片25a。
在图1(a)中,示出点划线所示的复合针23到达端部线圈,导纱器21从图的里侧向面前侧移动,编织一个线圈横列的编织线圈26,开始下个线圈横列的编织,成圈压片11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前进于比复合针23还朝面前侧的状态。喂纱口20还没有位于比织纱捕捉部分13还面前侧时,从编织线圈26跨绕在喂纱口20的织纱22由接触点16a朝推压部分16推压。保持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的前进状态,并且将喂纱装置21从面前侧朝里侧移动时,织纱22在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处折返,在接触点15a与壁部分15接触并被捕捉。织纱22与喂纱口20的移动一同拉向里侧,并向针钩24a供给,以进行下个线圈横列的编织。由此,能够进行日本专利登记号3044373号的图13所示的织端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复合针23的舌片25a的前端不会从端部线圈用导纱器部分13的壁部分15向上突出,能够防止织纱22跨在导针片25的舌片25a上的缠纱问题的发生。另外,在比端部线圈用的织针23还里侧,使压圈部分14的导纱部分16作用于从喂纱口20向端部线圈用织针23供给的织纱22,并导引到针钩24a内。
正如图1(b)所示,成圈压片11的压圈部分14在线圈横列的编织途中,具有下方有将推压着由前后的针床的复合针23编织的编织线圈26的线圈推压部分17,18的形状。线圈推压部分17,18为大致垂直于从前后针床前进的复合针23的移动方向的斜面,在中间的凹部形成导纱部分19。导纱部分19具有将从喂纱口20供给的织纱22可靠地导引到针钩24a上的功能。兼作如此压圈功能和导纱功能的成圈压片的动作或作用基本上与日本专利登记号3044373中、作为“最佳实施例”在第“0066”段落到第“0089”段落和图15~图21中、针对使用舌针的横机所详细描述的成圈压片是相同的。
图2示意地示出使用图1的成圈压片11的横机的纵剖面的结构。在齿口部10中,相对假想的中心线10a成线对称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27以头部对置成角度地配置。针床27也可设有3个以上。在各针床27上,形成复合针23可进退于齿口部10中的导引用针槽,在各针槽的头部沿着针槽设有在复合针23牵拉织纱时支承织纱的弯纱片28。在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例如后针床的上方设有辅助床29,形成导引着成圈压片11使其前端部12进退于齿口部10中的移动的槽30。成圈压片11的排列节距与针床27中的复合针23的排列节距相对应。但可不必是一一对应,可以是一个成圈压片11与多个复合针23相对应的节距。复合针23或成圈压片11通过装载于可在针床27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往复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的三角机构,进行相对齿口部10的进退变位。
图3示出成圈压片11的形状。成圈压片11除了具有在前述那样的前端部12上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和压圈部分14外,还具有从朝向齿口部10的前部向离开齿口部10的后部,以一定间隔向上突出的例如第1针脚31、第2针脚32和第3针脚33等多个针脚的形状。从前部分支的弹性臂34在成圈压片11的中间部分的下部向后部延伸。在成圈压片11的最后部分具有基端部35。基端部35的底面是平坦的。正如图3(a)所示,成圈压片11成为没有施加外力的自由状态时,弹性臂34向下开启。如图2所示,将成圈压片11收纳于辅助床29的槽30内的情况下,成圈压片11的上部侧与三角机构36或金属带37、38接触,下部侧与槽30的底面接触,弹性臂34如图3(b)虚线所示,弹性变形着挠曲。
正如图2所示,在辅助床29中,槽30的后部开放,成圈压片11的基端部35在成圈压片11的前端部12退让齿口部10的状态下被暴露于开放部分。在辅助床29的开放部分的下方设有利用磁力以切换成圈压片11的功能的选择机构39。基端部35通过弹性臂34的弹力被以脱离选择机构39的表面的方式施力。三角机构36推压第3针脚33时,基端部35克服弹性臂34的弹力下降,表面通过磁力吸附到选择机构39上。选择机构39具有永久磁铁和电磁铁。向电磁铁通电时,永久磁铁的吸力消除,靠永久磁铁吸引的基端部35被释放。如电磁铁不通电,则在基端部35与选择机构39接触的范围内基端部35的吸引状态被继续。
图4(a)示出图2所示的三角机构36的下侧成为齿口部10侧的透视状态,(b)示出复合针23的进退用的编织用三角机构的上侧成为齿口部10侧的透视状态。图5(a)示出成圈压片11的第1针脚31、第2针脚32和第3针脚33的通过轨迹,(b)示出与复合针有关的通过轨迹。图6示出三角机构36的各部距离基板的高度的不同。另外,在图4(a)、图5(a)和图6中,示出具有平行横线的阴影部分表示倾斜面,A、B、C、D、E、F、G、H、I、J、K、L示出在后述说明中参照的位置,特别是F表示中央位置,G表示喂纱口20的喂纱位置。另外,齿口侧处于图下方的同时,使成圈压片11前进于齿口侧的动作表现为“提升”,退让齿口侧的动作表现为“下降”。
正如图4(a)所示,三角机构36大致具有第1导向三角41,第2导向三角42,第3导向三角43和第4导向三角44。在第1导向三角41与第2导向三角42之间、第2导向三角42与第3导向三角43之间、以及第3导向三角43与第4导向三角44之间,分别形成作用于成圈压片11的第1针脚31、第2针脚32和第3针脚33上的第1三角针道31a,第2三角针道32a和第3三角针道33a。各导向三角大致线对称于图的左右方向,在三角座滑架往复走动时,能够实施同等的作用。
下面,对假定装载有三角机构36的三角座滑架从图的左方移动到右方的情况加以说明。选择机构39沿着第3三角针道33a设有3处。前行侧的选择机构39a与后行侧的选择机构39b设置在对称于中心处,在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反即从右向左移动时,选择机构39b成为前行侧。中央设有选择机构39c,具有相对三角座滑架往复移动的共同的功能。沿着第2三角针道32a,通过弹簧施力而从三角机构36的基板突出的下降三角42a、42b相对于中央处于对称的位置。而在远离齿口部10的方向通过弹簧施力的推压三角42c、42d也相对于中央处于对称的位置。另外,与第3三角针道33a相关地、分别设有推压成圈压片11的第3针脚33以使基端部35由各选择机构39a、39b、39c吸引的推压突起部43a、43b、43c。并且,在第3导向三角43的中央也设有表面可从基板出没的出没三角43d。第4导向三角44上分别设有与第3针脚33接合、作为使成圈压片11前进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提升三角44a、44b和作为压圈功能的提升三角44c、44d。
图4(b)示出编织用三角机构50的示意的结构。编织用三角机构50由针本体操作三角锁51和滑动操作三角锁52构成。针本体操作三角锁51包含有双凸形的起针三角53,夹持着容许设置在图1或图2所示的针本体24上的针脚通过的针脚路径54、设置在起针三角53两侧的一对弯纱三角55、56、位于起针三角53的齿口部10侧的桥式三角57、设置在起针三角53的2个凸形状间的移圈控制三角58。起针三角(レイジングカム)53和桥式三角(天山)57作为固定三角形成。弯纱三角55、56可沿着与桥式三角57的接触斜面变位,要编织的编织线圈26的尺寸能够进行调整。移圈控制三角58可进行出没切换,当突出时,使针本体24的针钩24a从比进行编织之际的基准的针织状态的最前端位置还远的齿口部10变位到后退的位置,在对置的针床间,进行使编织线圈26移动的移圈动作。
滑动操作三角锁52包括沿着容许进退用针脚通过的针脚通路60、可出没切换的移圈控制三角61和固定的滑动导向三角62、63、64。使移圈控制三角61突出时,越过正如前述的后退的针钩24a的位置,使导针片25的舌片25a前进于对置的针床27侧,能够进行移圈动作。对如此复合针23的说明基本上与日本专利登记公报3085657号公报所详细说明的相同。
正如图5(a)所示,三角座滑架向右前进的同时形成编织线圈之际的成圈压片11的各针脚的通过轨迹,能够切换使选择机构39a动作而获得的、并且由虚线所示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实现功能的路径与使选择机构39c动作而获得的、并且由实线所示的压圈部分14实现功能的路径。另外,第3导向三角43的出没三角43d设置在表面不突出的缩进状态。在作为由虚线所示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路径中,在第3针脚33a处,通过相应于C到D位置的提升三角44a导引第3针脚33,成圈压片11在齿口部10侧上升。由于出没三角43d沉陷,第3针脚33能够在出没三角43d上方通过。在第2三角针道32a中,对应于D位置的下降三角42a越过第2针脚32之际,下降三角42a沉陷,成为与推压三角42c、42d等相同的高度,抑制第2针脚32的浮出,直到处于与I相对应的位置附近为止。另外,推压三角42d正如图4(a)所示,在弹簧施力下,保持其与推压三角42c相对中心线的对称位置。在图5(a)中示出正如后述的、在压圈功能时,第2针脚32使推压三角42d的位置移动的状态。在第3三角针道33a中,在与I相对应的位置以后,下降三角42b对第3针脚33作用,使成圈压片11朝退让齿口部10的方向移动。
在作为由实线所示的压圈功能的路径中,在与G到H相对应的位置上,第4导向三角44的提升三角44d导引第3针脚33,在与I相对应的位置以后,下降三角42b的顶部导引第2针脚32,能够使成圈压片11与实现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路径相比更前进于齿口侧。另外,第2针脚32通过推压三角42d的位置时,正如图示,能够将通过弹簧施加朝向图上方的力的推压三角42d由第2针脚32的前缘移动到图的下方,以确保通路。
图5(b)示出在编织用三角机构50中、相对复合针23进行针织动作之际的通过轨迹。另外,选择机构39a和选择机构39b没有进行释放动作时,成圈压片11不会前进于齿口部10,保持于静止位置。
正如图6所示,三角机构36的三角面设有距离基板的高度差。由斜线的阴影线或网点所示的充满的密度较高的面,距离由单色所示的基板的高度变高。但是,正如前述,平行横线的阴影线所示的部分示出倾斜面。充满右下斜的实线的第3导向三角43最高,充满右下斜虚线的第4导向三角44的高度低于第3导向三角43,充满网点的第1导向三角41的高度低于第4导向三角44。充满右上斜线的第2导向三角42的在提升三角42a、42b突出状态下的高度仅次于第3导向三角43的高度,比包含第2导向三角42的推压三角42c、42d等的其他三角的高度要高。第2导向三角42的推压三角42c、42d等其他三角的高度与第4导向三角44的高度相同。另外,对于第3导向三角43的出没三角43d,示出距离基板面突出的状态,与第3导向三角43的其他部分同样地、成为距离基板面的高度为最高的状态。如果使如此出没三角43d突出,则能够使一旦上升的成圈压片11返回中央。
正如前述,在端部线圈用织纱编织功能的轨迹中,在与D相对应的位置,第2针脚32从斜面跨到下降三角42a面上的情况下,下降三角42a沉陷直到高度与推压三角42c、42d或第4导向三角44等相等为止。第2针脚32继续由推压三角42c、42d等相同高度的面推压的状态,直到到达与I相对应的位置为止。第2针脚32到达与I相对应的位置时,与对称于下降三角42a设置的下降三角42b的三角面接触。下降三角42b突出状态下的高度由于比推压三角42c等高,与三角面接触的第2针脚32沿着三角面导引,并退让于齿口侧。
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示出在分别与图4~图6所示的位置D、E、F、G、H、I、J相对应的位置上、成圈压片11朝齿口部10前进的状态。虚线示出实现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状态,实线示出作为压圈功能的状态。齿口部10附近的结构以图2的结构作为前提,为了便于说明,简化示出。另外,织纱和编织线圈也被省略,主要示出成圈压片11的前端部分前进于齿口部10的位置关系。另外,图1(a)中G的位置相应于图10,图1(b)的I位置相应于图12。以下,参照图2~图13进行说明。此外,将选择了实现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路径的成圈压片11为了方便起见称作端部LP,将选择了作为压圈功能的路径的成圈压片11为了方便起见称作针织LP。此外,端部LP和针织LP的静止位置为图5(a)中各针脚成为图的最上方的位置。
·A位置(到达编织三角前)
端部LP...静止位置
针织LP...静止位置
针...静止位置
在该位置,成圈压片11的基端部35的被吸着面位于辅助床29的后部的开放部分。第2针脚32的后方侧的本体部上面与安装于辅助床29上的金属带38压接,使弹性臂34压缩变形,弹性臂34被保持于向下推压的状态,通过该弹力,使成圈压片11的基端部35施加向上突出的力。
·B位置(选择机构39被吸附)
端部LP...静止位置
针织LP...静止位置
针...静止位置
成圈压片11的第3针脚33由作为与第4导向三角44一体形成的第3针脚用压片的推压突起43a推压。此时,第1针脚31成为与第1导向三角41表面接触的状态,成圈压片11以第1针脚和第1导向三角41的接触部作为摆动支点逆时针方向摆动,基端部35的被吸附面与设置在前行侧的选择机构39a的吸附面接触式吸附。
·C位置(前行选择机构39a通过后)
端部LP...稍许前进
针织LP...静止位置
针...静止位置
B位置以后,基端部35的被吸附面以被吸附到选择机构39a的状态下到达磁极部,在此,没有吸附的端部LP的基端部35通过弹性臂34的弹力向上摆动。为此,第3针脚33从辅助床29的表面突出,与第4导向三角44的提升三角44a的提升三角面接合,朝向齿口部10开始进出。作为端部LP选择的成圈压片11以外的成圈压片11以基端部35吸附保持于选择机构39a的吸附面的状态下,一直前进。端部LP进出时,金属带38与端部LP上缘不接触的同时,第1针脚31进入第1导向三角41的凹部,释放了由三角表面进行的推压,从而端部LP的本体部通过弹性臂34的弹力,被向上推,但端部LP保持其在槽30内的姿势,同时,基端部35的上面与第4导向三角44的表面接触,第1针脚31与第2针脚32之间的本体部上面通过压力成为与金属带37接触的状态。
·D位置(起针三角53的最初斜面)
端部LP...进出位置
针织LP...静止位置
针...稍许前进
端部LP的第3针脚33导引到第4导向三角44的提升三角44a的提升三角面顶部,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的前端正如图7所示,从侧视看去,与相对置的针床27的弯纱片28交叉,封闭齿口部10的间隙。第2针脚32处于作为设置在第2导向三角42后位的第2针脚用出没三角(挺针三角)的下降三角42a的位置上,接受其推压作用。端部线圈织纱捕捉部分13的下侧的推压部分16推压从保持于复合针23上的编织线圈跨绕在喂纱口20的织纱。端部LP以保持D位置的姿势进入到H位置。
·E位置(织针处于最进出位置)
端部LP...进出位置
针织LP...静止位置
针...最进出位置(起针三角53顶部)
正如图8所示,针钩24a和舌片25a上升到最进出位置。编织线圈保持在舌片25a的肩的部分,由端部线圈用捕捉部分13的推压部分16可靠地推压跨绕的织纱。
·F位置(在桥式三角57中的下降位置)
端部LP...进出位置
针织LP...静止位置
针...喂纱的高度
正如图9所示,针钩24a和舌片25a下降,针钩24a成为喂纱的高度。舌片25a的前端不比壁部分15还向上伸出。
·G位置(中行的选择机构39a通过后)
端部LP...进出位置
针织LP...稍许进出
针...喂纱的高度
正如图10所示,喂纱口20通过。舌片25a的前端隐藏于端部LP的壁部分15中。端部LP以外的成圈压片11在以基端部35的被吸附面吸附着设置在中行的选择机构39c的状态下、到达磁极部,在此,没有吸附的针LP的第3针脚33从辅助床29的表面突出,与第4导向三角44的提升三角44d的三角面接合,开始朝向齿口部10前进。
·H位置(端部LP与针LP的根交叉部)
端部LP...进出位置
针织LP...进出到中程
针...喂纱的高度
正如图11所示,针LP前进于齿口部10,开始作为导纱器的作用。正如图5(a)所示,第2针脚32从侧面推压着推压三角42c并使推压三角42c移动,能够获取比端部LP还进出于齿口部10内的轨迹。
·I位置
端部LP...进出位置
针织LP...进出位置
针...下降中
正如图12所示,针本体24在桥式三角57的下降三角面开始下降。针LP的第2针脚32退离推压三角42d,并与转接的下降三角42b的顶面接合以导引到三角顶部。织纱由压圈部分14的导纱部分19导引到针钩24a的进退轨迹内。通过端部LP与针LP协同动作,即,通过端部LP的壁部分15,从喂纱口20延伸的织纱以没有直接跨到导针片25上的方式隐藏舌片25a的前端的状态,在与该端部LP的壁部分15接触的状态下,处于导针片25上空的织纱由导纱部分19移动到靠近齿口部10中央的针钩24a的进退轨迹内,从而能够由针钩可靠地捕捉织纱。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由针LP的压圈部分17、18推压,实现与以往同样的成圈压片的功能。
·J位置(作为弯纱的弯纱三角56的斜面的位置)
端部LP...开始下降(第2针脚32与提升三角42b的下降三角面接合)
针织LP...进出位置
针...通过弯纱处于后退中(导针片25也下降)
正如图13所示,端部LP退让,释放由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捕捉的织纱。
·K位置(弯纱三角的平部的位置)
端部LP...静止位置
针织LP...开始下降
针...确定弯纱的高度(第3针脚33与第3导向三角43的下降三角面接合)
·L位置(弯纱三角通过后的位置)
端部LP...静止位置
针织LP...静止位置
针...静止位置
图14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圈压片71的前端部72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的实施例相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在此省略对其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a)所示,在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73的推压部分76形成凹部77。由此,作为织纱82,即使使用多个细线83成束的多根纱线,也能够在凹部77中收束,能够可靠地抑制缠纱问题的发生。如图14(b)所示,作为成圈压片14的功能与图1(b)所示的成圈压片11是相同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成圈压片11、71的前端部12、72的前端侧形成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73,基端侧形成压圈部分14,同时,也可将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一方作为基端侧。但是,当在压圈部分形成与本实施例的压圈部分14同样的压圈部分17、18和导纱部分19时,是将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73作为前端侧,但在实现图7~图13所示的作为端部LP的功能后,成圈压片能够容易地从捕捉的编织线圈上脱出。
另外,在具有本发明的成圈压片的横机中,由于成圈压片的选择机构39a、39c、39b分别相对于三角座滑架的行走方向设置在前行、中行和后行这3个场所,因此,在不必考虑例如端部线圈的缠纱问题的针织物编织场合,在前行的选择机构中,选择与编织中使用的织针相对应的成圈压片,在织针前进于齿口部10时,以与针钩连接的旧线圈随着针本体24的前进不连续提升地推压旧线圈,保证旧线圈的退圈。此时,出没三角43d设置成图6所示的突出的状态。例如,所进行的编织动作为移圈时,与进行移圈的织针相对应的成圈压片可追踪与上述实施例的端部LP相同的路径。并且,在所进行的编织动作为形成编织线圈时,可以使用前行的选择机构使与编织中使用的织针相对应的成圈压片中、奇数的成圈压片作用,防止旧线圈提升,接着使用中行的选择机构,选择剩余的偶数的成圈压片,由该偶数的成圈压片将织纱向针钩导引。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下可实施各种形态。因此,前述实施例所有的方面不过是单单例示,本发明的范围在所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并不受本说明书文字的任何限制。此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型或变更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由于成圈压片的前端部在与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的位置上具有前进于横机的齿口部并实现推压编织线圈的功能的压圈部分,和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还处于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捕捉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的功能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通过改变作用于齿口部上的场所,就能够获得实现不同功能的专用形状,能够改进各功能。
另外,由于能够使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还靠近外部处捕捉织纱的成圈压片与将从喂纱口供给的织纱向编织针织物的复合针导引并推压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的另外的成圈压片协同动作,将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的上方侧作为防止从喂纱口供给的织纱接近使复合针的针钩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的壁部分加以利用,编织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编织端的编织线圈之际,能够以防止织纱跨在导针片的舌片上并且脱出针钩外的端部线圈的缠纱的问题的方式,将织纱导引到针钩内。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形成于比压圈部分会靠近进退方向的前端侧,能够使压圈部分大于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能够提高刚性地充分地推压编织线圈。
根据本发明,由于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在下方侧具有将多个细纱成束而成的多根纱线的织纱收束的凹部,能够使多根纱线的织纱不会扩宽并且其部分能够不会与使复合针的针钩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接触。
此外,根据本发明,横机具有成圈压片,该成圈压片在与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位置上具有前进于齿口部并实现推压编织线圈的功能的压圈部分,和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部还靠近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将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功能的端部线圈用的织纱捕捉部分。在针织物的编织中,从喂纱口向复合针的针钩供给织纱后,压圈部分能够以位于前述齿口部的方式、用压圈机构使成圈压片的前端部前进于齿口部。编织编织端使喂纱口的行走方向反转以开始下个线圈横列之际,在最初用于编织的复合针的面前侧,以成圈压片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位于该齿口部的方式,能够用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机构使成圈压片的前端部前进于齿口部。成圈压片能够改变作用于齿口部的场所,以获得实现另外功能的专用形状,能够改进各功能。如果使用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的成圈压片与使用压圈部分的成圈压片协同动作,即使由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进行编织端的织纱的捕捉、用压圈部分将织纱导引到下个线圈横列的编织的最初使用的复合针上,也可由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的上侧的壁部分隐藏导针片的舌片的前端,能够防止织纱跨绕在舌片上并脱出于针钩外的端部线圈的缠纱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使成圈压片进退的辅助床在进退方向的基端侧的下方开放,并且在开放部分的下方设置选择机构。选择机构吸引成圈压片的基端侧,并可有选择地释放该吸引。成圈压片具有向上突出的针脚。在辅助床的上方设有三角机构,在三角机构上形成与针脚接合并相对针脚进行朝向该进退方向变位的驱动的三角槽。由于三角机构通过用选择机构是否释放相对成圈压片的基端部的吸引、选择与针脚接合的三角槽可切换作为压圈机构或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机构的功能,能够用单一的三角机构进行功能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三角机构的三角槽相对中心线大致线对称地形成,在朝针床的一方侧编织时和朝另一方侧编织时,成圈压片的前端部描绘相同的轨迹,由对置于三角机构的中心线设置的选择机构,能够兼作往复方向上的三角槽的切换。
此外,根据本发明,用具有前后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使用在与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位置具有前进于齿口部并实现推压编织线圈的功能的部分、和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部还靠近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将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功能的部分的成圈压片,能够可靠地实现复合针进行的编织。织纱向复合针的针钩供给后,通过成圈压片将在下方侧具有推压编织线圈的压圈功能的部分朝齿口部进出、并且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还靠近宽度方向的外部,使实现把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向齿口部进出,能够切换功能,从而能够改变作用于齿口部的场所,以获得实现另外功能的专用形状,能够改进各功能。
根据本发明,由实现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的上方侧,能够作为将从喂纱口供给的织纱不接近使复合针的针钩开放状态下的针钩前端的壁加以利用,从而编织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编织端的编织线圈之际,能够以防止织纱跨在导针片的舌片上并且脱出针钩外的端部线圈的缠纱的问题的方式,将织纱可靠地导引到针钩内。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实现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在下方侧具有将多个细纱成束而成的多根纱线的织纱收束的凹部,从而即使使用多根纱线的织纱进行编织成,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织纱的一部分与使复合针的针钩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接触并且脱出针钩外的端部线圈的缠纱问题。

Claims (7)

1.一种在具有前后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中的成圈压片,前后针床以前端侧向上的方式对置成角度地形成齿口部,在各针床上设有作为织针的复合针,从在齿口部上方沿针床的长度方向行走的喂纱口供给的织纱编织成编织线圈并形成下垂的针织物的过程中,成圈压片具有使其前端部相对齿口部可从由前后至少一个针床支承的辅助床上进退、并推压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的功能,
其特征在于,该前端部在与该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位置上具有:
在下方侧具有将从喂纱口供给的织纱导引到织针上并在织针间、推压编织线圈功能的压圈部分,和
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部还靠近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将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功能的端部线圈用的织纱捕捉部分,
织纱捕捉部分在下侧具有将跨绕在从编织端的复合针保持的编织线圈向针织物外部侧移动的喂纱口上的织纱加以推压的推压部分,在上侧具有防止从使移动方向反转而移动到针织物内部侧的喂纱口向该编织端的复合针供给的织纱接近使针钩在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的壁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圈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纱捕捉部分比所述压圈部分还靠近所述进退方向的前端侧。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纱捕捉部分在下方侧具有将多个细纱成束形成的多根织纱加以收束的凹部。
4.一种具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其特征在于:
包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圈压片;
使所述成圈压片进退的所述辅助床在该进退方向的基端侧向下开放;
该成圈压片具有向上突出的针脚;
横机还包括:
在该辅助床的开放部分的下方与该成圈压片的基端部对置设置并吸引该基端部并且可有选择地释放该吸引的选择机构,和
三角机构,其上形成有在该辅助床的上方、与该针脚接合并进行相对该针脚朝进退方向变位的驱动的三角槽、以具有可选择的压圈功能或织纱捕捉功能;
该三角机构通过用选择机构是否释放相对成圈压片的基端部的吸引、选择与针脚接合的三角槽,可切换压圈功能或织纱捕捉功能。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其特征在于,
三角机构的三角槽具有如下形状:在朝针床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编织时和朝另一侧编织时、以使所述成圈压片的前端部描绘相同的轨迹的方式、相对于与该成圈压片的进退方向平行的中心线对称的形状,
所述选择机构配置于与该三角机构的中心线相对置的位置和配置于在针床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距离与该中心线相对置的位置分别为相同距离的位置上。
6.一种使用成圈压片编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前后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前后针床以前端侧向上的方式对置成角度地形成齿口部,在各针床上设有作为织针的复合针,从在齿口部上方沿针床的长度方向行走的喂纱口供给的织纱编织成编织线圈并形成下垂的针织物的过程中,成圈压片具有使其前端部相对齿口部可从由前后至少一个针床支承的辅助床上进退、并推压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的功能,
其特征在于:
该成圈压片的前端部在与该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位置上具有:
在下方侧具有将从喂纱口供给的织纱导引到可由复合针的针钩保持的位置、并且在织针间推压编织线圈的压圈功能的部分,和
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部还靠近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将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端部线圈用的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
使该成圈压片的前端部前出于齿口部的位置加以切换、以切换该压圈功能或该织纱捕捉功能;
同时,以如下方式捕捉织纱:在编织端部时使喂纱口的行走方向反转、以开始下个线圈横列的编织之际,使在成圈压片的前端部中实现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前出至用于最初编织的复合针的面前侧,直到该喂纱口通过该复合针的位置,在实现该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的下侧、推压从编织该编织端部的复合针跨绕在该喂纱口上的织纱,将织纱从实现该织纱捕捉功能部分的上侧向该最初编织所用的复合针上供给;
该喂纱口通过该最初编织所用的复合针后,
使成圈压片协同动作,使另外的成圈压片前出于齿口部,以将实现该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前出于齿口部的成圈压片的上侧成为壁来防止织纱接近使针钩开放状态下的舌片前端,其中该织纱是通过因实现该压圈功能的部分的导引而向该最初编织所使用的复合针供给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成圈压片编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实现所述织纱捕捉功能的部分在下方侧具有凹部,
在该凹部中,一边收束由多个细纱成束形成的多根织纱一边进行编织。
CNB028192699A 2001-08-24 2002-08-22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4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5148/2001 2001-08-24
JP2001255148 2001-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0750A CN1630750A (zh) 2005-06-22
CN100462493C true CN100462493C (zh) 2009-02-18

Family

ID=1908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92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493C (zh) 2001-08-24 2002-08-22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83352B2 (zh)
EP (1) EP1437433B1 (zh)
JP (1) JP4102430B2 (zh)
KR (1) KR100547505B1 (zh)
CN (1) CN100462493C (zh)
WO (1) WO20030188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8120A (zh) * 2018-11-14 2020-05-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固定沉降片及横编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2690A1 (en) * 1997-09-10 2005-02-10 Rojkjaer Lisa Payne Factor VII polypeptides for preventing formation of inhibitors in subjects with haemophilia
JP5757830B2 (ja) * 2011-09-13 2015-08-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複合針を備える横編機、および横編機のスライダー制御方法
CN102534988B (zh) * 2011-09-20 2014-08-06 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
FR2986242B1 (fr) * 2012-01-26 2014-02-14 Steiger Participations Sa Procede de tricotage pour machine a tricoter rectiligne et machine a tricoter rectiligne
JP6223194B2 (ja) 2014-01-10 2017-11-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シンカー装置を備えた横編機
US9834871B2 (en) * 2015-03-11 2017-12-05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rchanged plating on a technical face of a fabric for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CN106702585B (zh) * 2016-12-27 2017-11-07 冯加林 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上用于嵌花编织的活动压线板机构
JP6807451B2 (ja) 2017-04-07 2021-01-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のプレーティング編成方法
CN107447354B (zh) * 2017-09-21 2022-09-3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纱装置
CN108385262A (zh) * 2018-05-14 2018-08-1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横机的压纱片及横机
CN111501187B (zh) * 2019-01-30 2021-10-29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嘴口大小变化位置的横编机压布装置
KR102102336B1 (ko) * 2019-03-06 2020-04-21 파이룽 머시너리 밀 코., 엘티디. 간극 크기에 따라 위치가 변경되는 횡편기 맹글링 장치
CN110453362A (zh) * 2019-08-22 2019-11-15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可自动复位的移圈针及具有该移圈针的移圈机构
WO2022191204A1 (ja) 2021-03-10 2022-09-1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パンチレース編地の編成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272B2 (zh) * 1982-04-24 1991-02-22 Denki Kagaku Kogyo Kk
US5134864A (en) * 1990-02-09 1992-08-04 Shima Seiki Mfg., Ltd. Movable sinker in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5884505A (en) * 1997-09-12 1999-03-2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loop pressers and a knitting method with the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5992183A (en) * 1997-08-08 1999-11-3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3013272B2 (ja) * 1991-11-20 2000-02-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可動シンカーの揺動制御装置
WO2001036730A1 (fr) * 1999-11-17 2001-05-25 Shima Seiki Mfg., Ltd. Dispositif a platine de machine a tricoter rectilig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9956A (en) * 1972-05-12 1975-12-31 Courtaulds Ltd Knitting machines
CH573001A5 (zh) * 1974-03-27 1976-02-27 Dubied & Cie Sa E
US4027504A (en) * 1976-07-12 1977-06-07 Robert Dietschy Stitch presser for knitting machine
US4083203A (en) * 1976-05-31 1978-04-11 Fabrique Nationale Herstal S.A. Knitting process utilizing multi-level presser foot
US4501132A (en) * 1977-11-03 1985-02-26 Courtaulds Plc Presser foot mechanism in a knitting machine
DE3025497A1 (de) * 1979-07-13 1981-01-29 Courtaulds Ltd Drueckerfussvorrichtung fue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JPH0547654A (ja) 1991-08-09 1993-02-26 Hitachi Ltd 半導体基板の表面処理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行う表面処理装置
JP3347079B2 (ja) * 1998-12-16 2002-11-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端糸挿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272B2 (zh) * 1982-04-24 1991-02-22 Denki Kagaku Kogyo Kk
US5134864A (en) * 1990-02-09 1992-08-04 Shima Seiki Mfg., Ltd. Movable sinker in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3013272B2 (ja) * 1991-11-20 2000-02-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可動シンカーの揺動制御装置
US5992183A (en) * 1997-08-08 1999-11-3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5884505A (en) * 1997-09-12 1999-03-2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loop pressers and a knitting method with the flat knitting machine
WO2001036730A1 (fr) * 1999-11-17 2001-05-25 Shima Seiki Mfg., Ltd. Dispositif a platine de machine a tricoter rectilign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8120A (zh) * 2018-11-14 2020-05-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固定沉降片及横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3018892A1 (ja) 2004-12-16
CN1630750A (zh) 2005-06-22
EP1437433A1 (en) 2004-07-14
US6883352B2 (en) 2005-04-26
EP1437433A4 (en) 2006-09-06
JP4102430B2 (ja) 2008-06-18
WO2003018892A1 (fr) 2003-03-06
KR100547505B1 (ko) 2006-01-31
KR20040036733A (ko) 2004-04-30
US20040221621A1 (en) 2004-11-11
EP1437433B1 (en)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2493C (zh)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CN100554554C (zh) 具有可动导纱部件的横机
CN101018901B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的纱线供给器
EP1418263B1 (en) Yarn feeder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feeding yarn for weft knitting machine
CN101029429B (zh) 横机的编织用三角装置
CN101351587A (zh) 横机的选针装置
US5359865A (en) Interlock knitting machine for jacquard knitting
KR960013904B1 (ko) 횡편기에 있어서 실안내방법 및 장치
CN101796234B (zh) 横机及其给纱方法
KR100478557B1 (ko) 루프 프레스기를 구비한 횡편기 및 이 횡편기를 사용한 편성방법
CN114108168A (zh) 编织机构、添纱提花编织方法及添纱提花编织用沉降片
CN101448987B (zh) 嵌花花纹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横机
EP0603006B1 (en) A transferring jack of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8532114B (zh)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US4667488A (en) Devic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sinker and needle assemblies of an automatic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6995972B (zh) 圆形针织机的编织方法、编织机构以及该圆形针织机
KR100768347B1 (ko) 코이동 기구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및 코이동 방법
EP1113100A3 (en) Needle thread guide device for double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CN108796802B (zh) 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RU2077623C1 (ru) Кругловяз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с эластичными иглами и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м для отбора игл в виде качающегося селектора
US20070130997A1 (en) Knitting tool
KR20060111454A (ko) 이동체 연동상태 절환이 가능한 횡편기
CN212451845U (zh) 一种嵌花纱嘴组件
CN220746219U (zh) 一种手套机三角***
CN216514444U (zh) 圆形编织机的选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2